吉林金融研究

吉林金融研究杂志 部级期刊

Journal of Jilin Financial Research

杂志简介:《吉林金融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2-1073/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金融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金融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主办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国际刊号:1009-3109
国内刊号:22-1073/F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金融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21
复合影响因子:0.42
总发文量:2844
总被引量:2399
H指数:11
立即指数:0.0095
期刊他引率:1
  • 努力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刊期:2005年第07期

    改善金融生态环境的说法,确切地形容了金融业实现发展目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是相统一的。金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阶段的大背景相关。经济体制改革的过渡时期内,计划体制惯性的弊端还没有彻底消除,在经济结构大幅度调整和融入世界经济贸易体系过程中,金融既表现出现代经济核心的地位作用,也表现出脆弱性。

  • 加速征信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许银钟; 孙淼 刊期:2005年第07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快速发展的征信业服务。我国征信业作为现代信用信息服务业,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经过十几年艰苦创业,正以其惊人的速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遭处于不断加速发展之中,至今已形成独立的、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行业,为解决不同交易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促进信贷决策科学化,推动经济快速...

  • 吉林省与沿海发达地区金融增长的比较分析

    作者:孟宪平 刊期:2005年第07期

    国家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以来,吉林省金融机构存款余额占GDP的比重大幅度提高,金融机构贷款稳定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吉林经济的快速发展。然而,与沿海发达地区(上海、浙江、广东)相比,吉林省金融业发展仍存在相当的差距。

  • 邮储有关问题的调查及加强监管建议

    作者:石广富; 高光辉; 李永生 刊期:2005年第07期

    邮政储蓄业务恢复以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为深入研究当前邮政储蓄发展变化情况,探索组建邮政储蓄银行有关问题,近期我们对四平市邮政储蓄情况进行了调研。

  • 关于信用社区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作者:张荣智; 易娟 刊期:2005年第07期

    信用社区建设是建立诚信社区的重要举措和组成部分,对构建我国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吉林市2004年下半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全国百家城市开展信用社区试点城市之一。在半年多的时间里,通过信用社区的建设,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建立个人征信系统,解决下岗失业职工...

  • 汽车行业发展趋势与商业银行金融对策

    作者:王喜刚 刊期:2005年第07期

    入世以来,我国汽车产销量一年跃过一个百万辆。世纪之交,国产汽车产销量在200万辆上下徘徊。到人世前的2001年,国产汽车产销分别为233.44万辆、236.37万辆。此后,国产汽车一步一重天,每年跃上一个百万辆台阶。

  • 发展金融衍生产品的策略分析

    作者:杨宗江 刊期:2005年第07期

    近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已成为商业银行用来规避风险、开拓业务、赚取利润的重要经营手段。在我国,金融衍生产品正经历着快速发展阶段,其在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显,但随着一些与业务发展进程不和谐因素的逐渐暴露,如何有策略地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已经成为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 关于信用担保业发展的探讨

    作者:张文生; 樊贵祥 刊期:2005年第07期

    担保机构经过几年的运营,已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成为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后盾。特别是民营信用担保机构的诞生,为启动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信用体系建设起到了桥梁与纽带的作用。但是担保业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这里我们以延边州的情况为例进行探讨。

  • 关于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政策效应的思考

    作者:陈海波; 史国辉 刊期:2005年第07期

    1999年国家实施支农再贷款政策以来,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壮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从近几年来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管理以及运行情况来看,也相继暴露出一些问题,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

  • 使用支农再贷款应执行基准利率

    作者:李旭光 刊期:2005年第07期

    让农民减负增收,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政策,更是“中央一号”文件强调的重点。但据调查,有的农村信用社所使用的支农再贷款都存在利率上浮的做法,并且都按用途进行上浮。不容置疑,使用支农再贷款中利率上浮做法,的确不违反利率政策,且从表面上和近期看,确实可以提高农村信用社效益和经营能力,但从根本上看,其负面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 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王凤兰; 赵玉娟 刊期:2005年第07期

    2003年国务院责成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制定构建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方案,同时各部委就本系统和部门的社会信用建设问题也采取了积极的对策,各级政府也为构建本地区的社会信用体系纷纷研究方案,制定措施。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信用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信用环境有所改观。

  • 以人为本防范银行业操作风险

    作者:谭兴林; 陈铁柱 刊期:2005年第07期

    操作风险是银行诞生伊始就存在的古老风险,正由于它的内生性,往往容易被银行经营管理者所忽视。一段时期以来,全国一些性质恶劣、涉案金额巨大的银行业大案、要案竞相暴露,再次凸显了我国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严重缺陷,如:不健全的风险管理理念、单一的操作风险管理手段和不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架构,等等。

  • 新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作者:李明和; 韩冰 刊期:2005年第07期

    从影响房地产价格上涨的因素看,首先是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城市建设规模扩大,对房地产市场起推动作用;其次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特别钢材、水泥等主要建筑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以及人工费、土地费的增加,决定了房地产开发成本的上升;三是我国取消福利分房后,每年新增家庭和新增人口对住房需求潜力巨大,特别是大量农...

  • 强化政策性银行在调节经济中的政策传导作用

    作者:钱晔 刊期:2005年第07期

    政策性银行是政府设立的金融机构,是按政府宏观调控意图以金融业务方式在某些领域从事政策性融资的、兼具财政和金融双重职能的特殊机构,是连接政府与市场的桥梁,在政府调节经济过程中具有政策传导功能。在我国当前既要不断加强宏观调控力度,又要逐渐减轻政府直接干预经济的程度,既要避免“越位”,又要避免“缺位”的经济背景条件下,应发...

  • 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思考

    作者:刘凝思 刊期:2005年第07期

    党的十六大提出,“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支持以资源开采为主的城市和地区发展接续产业”,这既为老工业基地加快发展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也为老工业基地国有商业银行解决历史包袱提供了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