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吉林水利论文

吉林水利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3-03-17 18:01:48

吉林水利论文

吉林水利论文第1篇

关键词 遥感技术;春旱监测;应用;土壤湿度;吉林省西部;2014年

中图分类号 S127;P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17-0273-01

2014年春季,吉林省西部发生严重干旱,由于2013年秋季过后西部封冻前期降水偏少,2014年4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光照充足,风力较大,综合气象因素对春季播种产生严重不利影响。通过人工取土烘干法和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可以监测大田土壤水分状况[1-2]。但由于观测点较少,以点代面,有一定局限性,并且耗时费力,无法进行大面积的土壤干旱监测[3]。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迅速准确地计算出干旱面积,为春播抗旱提供必要的数据及理论支持。

1 遥感技术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发展

在对人类造成严重威胁的多种自然灾害中,干旱灾害是发生最频繁、危害最广泛的灾害之一。现代遥感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人类准确有效地监测干旱灾害的发生和发展并评估其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4]。国外利用遥感技术监测土壤水分始于20世纪60年代末,与国外相比,我国对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技术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有学者首先从土壤水分对土壤反射光谱的影响开始进行了土壤水分遥感研究的前期工作。90年代以后,我国土壤水分遥感反演的理论和应用迅速发展,建立了众多的土壤水分遥感反演模型。干旱遥感监测的本质是监测土壤水分含量,通过土壤含水量的多少和分布来反映干旱的程度和分布范围,对农业生产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2 吉林省西部干旱状况

吉林省西部包括白城市、松原市的10个县(区),占吉林省总面积的25.4%,是吉林省干旱最严重的地区。据吉林省统计年鉴表明该区历年干旱灾害均占全省的55%以上,旱灾频次达100%,旱灾级别为全省之最,素有“十年九旱”的说法,据统计区域内多年平均受旱耕地面积近26.67万hm2,约占全省易旱耕地的80%以上[5-6]。

为减少干旱灾害对吉林省西部农业生产的影响,确保西部的粮食安全生产,需要对吉林省西部干旱灾害进行科学的监测和预报,从而做到有的放矢、措施到位,避免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浪费。

3 遥感技术在吉林省西部春旱监测中的应用

4 遥感监测与人工监测土壤湿度的对比

2014年4月20日和4月30日吉林省西部人工取土观测土壤墒情分别见图3、图4。4月30日与4月20日相比,吉林省西部土壤墒情明显下降,其中白城市旱田10 cm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下降7.8%,松原市旱田10 cm平均土壤相对湿度下降8.2%,白城市和松原市土壤相对湿度下降幅度分别为19.4%和13.6%。由于4月20日时白城市已经出现明显旱情,全市土壤湿度偏低,由于地形加上高温影响,吉林省西部自东向西,旱情呈逐渐加重分布[7]。

由于人工取土测墒点有限,而每个县(市)土壤类型众多,地势分布不同。以点代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严格来说,在某点监测中,人工取土测墒相对精确度较高,但人工取土耗时费力,且不能完全代表当地所有的土壤湿度。通过样条插值法得出干旱分布图,无法精准地计算面积。相比而言,利用遥感技术计算干旱面积更具有优越性和准确性。

5 结语

干旱现象非常复杂,涉及水文、气象生物生理、水资源管理以及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影响因素,需要综合考虑多种指标。为了使遥感技术在西部干旱监测及预报方面进一步发挥其优势作用,需要不断提高遥感技术应用研究的水平。通过利用遥感技术对吉林省西部干旱进行研究和监测,可以最大程度地掌握干旱发生、发展情况,通过未来天气预报及干旱发展时间预报干旱趋势,通过建立遥感技术对于吉林省西部干旱的监测预报模型,尽可能减轻和防御吉林省西部地区干旱灾害的危害,有效降低干旱灾害风险,减少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吉林省西部地区商品粮生产基地的科学防旱减灾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6 参考文献

[1] 田国良.土壤水分的遥感监测方法[J].环境遥感,1991,6(2):89-99.

[2] 隋洪智,田国良,李付琴.农田蒸散双层模型及其在干旱遥感监测中的应用[J].遥感学报,1997,1(3):220-224.

[3] 齐述华,李贵才.利用MODIS数据产品进行全国干旱监测的研究[J].水科学进展,2005,16(1):56-61.

[4] 陈晓华.新中国农业60年统计资料[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5] 兰盈盈,肖长来,梁秀娟.吉林省西部主要生态环境地质问题及对策[J].吉林水利2004,4(260):1-4.

吉林水利论文第2篇

为分析吉林省节能减排科技工作优势和潜力,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全省节能减排科技工作方向和重点任务。吉林省科技厅日前在长春举办“节能减排科技论坛”,并正式启动“吉林省节能减排科技行动”。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科技部、吉林省高校和科研机构有关专家、学者介绍了国家和吉林省节能减排工作现状和形势。

专家指出,根据吉林省能源消费结构,工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业是吉林省节能降耗的重点领域。同时,相关专家、学者提出了吉林省节能的3个主要途径。一是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发展低能耗、高附加值和高新技术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有步骤地关停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二是技术节能。这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吉林省节能降耗的主要途径。目前,吉林省确定的燃煤工业锅炉改造,区域热电联产,绿色交通运输、节约和替代石油,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建筑节能,绿色照明,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示范项目,重点耗能企业能源计量与节能效果达标,政府机构节能等十大节能重点工程,都需要进一步增加科研资金投入,开发卓越的节能技术来支撑。三是节能管理。目前无论是生产领域或消费领域,节能管理都是薄弱环节,管理不善造成的浪费能源、跑冒滴漏现象仍然很普遍。节能管理主要靠宣传和引导,要在全社会倡导健康文明的节约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节能意识。

吉林油田热电厂节能成效显著

“有效控制了新污染源的产生,为全省电力生产企业节能减排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这是吉林省人大督查组最近考察了吉林油田热电厂后得出的结论。

自1996年投产以来,吉林油田热电厂以国家和集团公司节能节水有关规定为标准,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对高耗能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节能率由建厂初期的0.21%上升到目前的5.27%,每千瓦小时发电煤耗由414.68克下降到386.14克。去年,这个厂利用检修时间投入719万元,对1号机组部分高耗能设备进行节能节水改造,累计创效3200余万元。

今年10月底,这个厂将投产一台5万千瓦小时背压式机组,配套两台每小时220吨粉煤炉及脱硫装置。投产后,吉林油田将关闭多个联合站分散锅炉房,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硫369.8吨、氮氧化物694.62吨、烟尘198.70吨。

同时,根据国家GB13223-2003标准规定的各种污染物浓度限值要求,这个厂采取布袋除尘器,对烟气进行除尘处理,除尘效率可达99.9%;采用循环流化床半干式脱硫系统,对烟气进行脱硫处理,脱硫效率可达85%以上;采用低氮燃烧器减少相关污染物排放,使全厂烟气实现达标排放。

吉林石化责任与减排挂钩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在2006年以来,通过结构调整,积极开展水的综合利用,严格考核减排指标等措施。使企业减排取得积极成果。截至目前,公司污水排放总量同比下降22%,单位产值COD排放量同比下降20%,日耗水量同比下降58%。

吉林石化主要从3个方面推进减排工作。

一是解决重点污染源。从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人手,吉林石化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坚决淘汰技术落后、产污和排污量大的装置,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2006年至今,公司相继关闭了老有机硅等13套高污染、高能耗生产装置,每年可减排工业污水365万吨,削减COD排放902吨。

吉林水利论文第3篇

【关键词】农业;上市公司;发展研究;吉林省

截止到2012年年末,由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披露的吉林省在深沪两市上市的公司共有36家,其中农业类上市公司仅仅有一家(吉林森工),对一个农业大省来说,这种情况是非常不利的。吉林省的主要农产品为水稻,玉米,大豆,林木类居其次,主要类农产品的的发展得不到很好的改善,这就抑制了吉林省的农业经济发展。农贸行业主要从事产品批发业务,经营市场租售业务,物资供销业务,为农产品批发市场提供配套服务,是提前,产后服务的重要环节,吉林省目前正缺少农贸行业,因此严重影响了吉林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1、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

1.1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低

一般企业的经营盈利能力主要是通过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出、耗费和利润之间的比例来反应的。本文选择用销售净利率来分析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的的经营盈利能力。据凤凰网财经频道披露的2002到2012年报表得到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2002年到2012年的销售净利率,如图1所示,2002到2012年的10年间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整体销售净利率的平均值为4.57%。呈现态势不稳定,波动幅度特别大。从2009年开始却一直呈大幅下降趋势,最低是销售净利率低至-8.4246%。以上数据可知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还很低,而且发展很不稳定,波动幅度特别大。最高年份和最低年份差距甚远,自有资金的积累能力不足。

1.2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数量少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经济发展牵动着全省经济的变动,但在吉林省全部上市公司中仅仅有一家(吉林森工)是农业上市公司,这是非常令人担忧的。缺乏了上市公司的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都过于缓慢,无法突破传统农业的观念,也很难融入现代经济的发展模式中去。大部分农业龙头企业还缺乏上市的意识。满足于现阶段的发展模式,这样企业很难做强做大。政府部门缺乏有力地支持,没有政策上的优惠。

1.3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问题

总体来说,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融资成本高,可持续融资能力不强,投资失误严重,坏账费用大,导致整体效益降低。主要原因是农业上市公司风险管理意识淡薄,虽有建立风险管理制度,但没有得到有效执行,特别是在部分高管人员面前形同虚设。大部分高管舞弊案都与企业风险管理缺失有重要关系。目前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的基本状况及发展水平与吉林省的农业的重要地位不相适应,其财务状况风险表现如下:①利润偏低,吉林省1家农业上市公司平均利润总额从2006到2009年一直连续下降,亏损面扩大,亏损额增加,已经成为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质量状况的一大现状;②资本规模较小,截止2012年底,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发行股数3.11亿股,占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发行总股数中很小的一部分。③资本结构较不合理,吉林省上市公司大部分为国企与新兴企业,为避开按期还债务利息的“硬约束”,吉林省农业上市公司偏向股权融资。

2、解决问题对策探讨

2.1采取措施加强企业经营效益

具体如下:

2.1.1政府应加大对农业的基础性科研投入。

农业基础性科研项目往往具有很大社会效应,而吉林省农业类上市公司由于农业科技开发见效期长,不愿主动研发成本,大多对内较少进行基础性研发投入。政府在给予农业类上市公司资金投入的同时,可以帮助企业与科研院所联合进行开发给企业以技术支持。

2.1.2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培育优质农产品品牌。

要想在国内市场上取胜,就要降低成本的同时增强产品质量,并且努力找到国内市场的品种空缺,占据有利地位,抢占市场先机,例如开发高品质绿色农产品就是推进农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的有效途径。

2.1.3与国内同类企业间进行战略联盟,最终实现共赢。

由于吉林省农业类上市公司的规模较其他行业上市公司和国内优秀的农业企业有较大的差距,所以为了降低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从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角度出发,精选供应商和销售商,形成长期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最终实现共同盈利。

2.2改变经营模式,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

①品牌扩张。上市公司通过其融资优势,利用自身的品牌、管理优势及经营上的经验。跨地域并购同行业中已具备了一定品牌优势,但受资金限制而无法扩大规模的其他企业。有很多企业就是通过这种模式获得巨大成功的,如当初的希望集团,经十几年的跨地域并购,主业规模迅速扩张,从而取得全国范围内企业的领先地位。类似的还有伊利股份、上海光明、北京三元等为主的乳制品加工企业的跨地域品牌扩张。

②产业整合。这种模式类似于品牌扩张,但主要区别在于整合前产业内并没有明显领先品牌,品牌优势需要整合企业在完成行业并购之后去打造。从几次全国性的农业产业化成果展览会看,目前国内有许多好的农业加工项目与产品,但拥有这些产品的地方企业苦于缺乏资金、人才等启动资源,无法将这些好产品推向全国乃到国际市场。如果上市公司将这样的企业或产品“廉价”买过来,再通过一系列的营销组合将其推向市场,可能会获得很大的成功。

2.3政府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给予政策上的支持

要扶持服务指导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农业科技创新,加强标准化农田建设,大力推动农业标准生产,同时要狠抓粮食生产。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创新流通方式,不断拓展产业链条,强化农产品质量监管,推动形成科技水平高、生产加工能力强、上中下游产业相互承接的农产品生产体系。三是推行农业龙头企业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农业龙头企业集聚发展,开展名牌带动战略,全面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的知名度和农产品质量。四是完善扶持政策,抓好指导服务,积极为农业龙头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营造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参考文献

吉林水利论文第4篇

>> 吉林省农业信息资源配置策略 网络信息资源绩效评价刍议 吉林省二级中医医院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研究 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吉林省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 吉林省科技基础资源评价研究 吉林省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吉林省旅游地资源灾害风险评价 公共工程绩效评价研究 公共投资项目绩效评价研究 2012年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工作方案 吉林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省旅游文化资源SWOT传播模式分析 河南省农村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创新研究 EVA绩效评价模式研究综述 吉林省发展低碳经济模式研究 吉林省村镇银行发展模式研究 吉林省社会化养老模式研究 公共支出绩效评价与军费支出绩效评价研究之比较 浅议吉林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荐应用“校内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2008-06-24.

[2]夏义.公共信息服务的社会选择_政府与第三部门公共信息服务的相互关系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03).

[3]杨文祥.信息资源价值论―信息文明的价值思考[M].科学出版社,2007.

[4]杨玉麟.公共信息资源与政府信息资源的概念及特征研究[J].图书馆建设,2007(06).

吉林水利论文第5篇

(长春财经学院 国际经济系,吉林 长春 130000)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吉林省自2008年至2012年五项主要贸易指标变化,得出吉林省主要依靠区位优势、传统资源优势、技术研究与开发优势发展对外贸易.同时,吉林省的对外贸易发展也存在着区位优势利用不充分、产业结构单一、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不突出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偏低等劣势.因此,吉林省政府应当进一步健全对外贸易支持性政策、合理引导市场,充分利用区位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经贸合作,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兴产业竞争优势并利用人才技术优势提升吉林省产业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吉林省;对外贸易指标;优势;劣势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5-0109-03

1 吉林省对外贸易主要指标分析

数据比较分析法是评价一省乃至一国对外贸易状况最好的方法,因此本文截取2008年至2012年吉林省对外贸易额、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对外贸易差额和对外贸易依存度这五个指标数据,通过系统分析数据变化来评析吉林省这五年在对外贸易规模、对外贸易结构、主要贸易对象、贸易收支状况和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程度的关系这五个方面的变化,进而对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与劣势作出正确评析.

1.1 吉林省对外贸易额变化分析

自2008年以来,吉林省总体对外贸易规模持续扩大.依据《吉林省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数据可知,2012年全年吉林省完成进出口总值245.72亿美元,在全国位居第20位,比上年增长11.4%,在全国位居第13位,比2008年增长45.7%,增长十分迅速.(见图1)然而自2008年以来,吉林省对外贸易出口总额明显小于进口总额.(见表1)这说明长吉图开发区建立之后,虽然吉林省总体对外贸易规模有所扩大,但对吉林省出口规模促进不明显.

1.2 吉林省对外贸易差额变化分析

自2008年到2012年,吉林省一直处于贸易逆差状态并且逆差额度逐年递增.这一方面说明吉林省商品进出口国际收支不平衡,收入小于支出;另一方面也可看出长吉图先导区建立后对吉林省整体福利水平的提升作用不明显.但从数据看存在也这样一种特征,即吉林省的一般贸易出口明显小于进口,为逆差;吉林省加工贸易出口大于进口,为顺差.由此可见,吉林省对外贸易中加工贸易具备一定的优势.(见表2)

1.3 吉林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变化分析

根据长春海关《吉林省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统计.截止至2012年,吉林省第一大类出口商品依旧是机电产品,其出口值达21.7262亿美元,与去年相比增加40.6%.稳居第二位的出口商品类别是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值为6.0146亿美元.汽车产品的出口排名自2008年的第三位下降到了2012年的第五位,期间位次有升有降并不稳定,其出口量也在逐年下降.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量则由2008年的1.8221亿美元上升为2012年2.5402亿美元,排名也从2008年的第八位上升为2012年的第四位.值得注意的是,一直以来被认定为吉林省传统优势产业的粮食产品出口量及其出口排名一直围绕在2亿美元左右上下波动,排名不是很稳定.

从吉林省进口角度分析,依据《吉林省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截至2012年,吉林省第一大进口商品依旧为机电产品,进口值达156.928亿美元.汽车及汽车零部件5年来交替分居第二、第三位,2008年这两项商品的进口总额为33.6372亿美元,占2008年进口总额的39.25%.到了2012年这两项商品的进口总值达94.6478美元,占2012年进口总值的50.94%.高新技术产品自2009年以来稳居第四位且进口总额逐年递增.粮食产品进口维持在第5位左右,其中大豆进口占居主体地位..从海关的统计中可以看出,进口排名前十的商品并非进口增长最快的商品.自2009年之后,合成橡胶(包括乳胶)、金属加工机床等商品进口增长迅速,其中2012年合成橡胶的进口额与上年相比增加了339.3.由此可见,2008年至2012年吉林省进出口商品总体结构变化不大,出口依旧依赖传统产业,进口产品原材料比重较高,出口产品制成品与半制成品比重较高,加工贸易特征明显.

1.4 吉林省对外贸易地理方向变化分析

从吉林省出口去向地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自2008年以来,欧盟一直稳居吉林省第一大出口市场地位,而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分居第二、第三和第四位.日、韩、俄和美国自2008年以来始终占据吉林省出口市场的前五位,对这四国的出口额占吉林省出口总额近1/2,是吉林省出口稳步增长的主要市场.中东、东盟及澳大利亚市场发展较快,2008年我省出口前二十位国家里没有中东地区及澳洲国家,2009年,澳大利亚首次进入我省主要出口市场,排第二十位;2010年澳大利亚一跃成为我省第八大出口市场;2011年排第九位;2012年排第五位.

从吉林省主要进口市场角度看,欧盟依旧是我省最为主要的进口市场.如果从国家层面看的话2012年我省主要进口市场为德国、日本和匈牙利,三者合计进口总值为120.66亿美元,占全省进口总值的64.9%,分别增长22.8%、下降17.9%和下降2.7%.自2008年至2012年,德、日、匈和美国一直占据吉林省进口市场前五位,是吉林省稳步增长的主导进口市场.其他国家排名不稳定,各有升降.由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长吉图先导区建立后对吉林省与东北亚、东南亚各国和亚太地区主要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1.5 吉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变化分析

根据《吉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至2012年,吉林省对外贸易依存度一直保持11%左右,并没有太大变化.这说明吉林省对外贸易在吉林省GDP中所占比重相对稳定,这也表示从促进对外贸易角度而言,长吉图经济开发开放先导区建立后对吉林省经济增长带动作用不明显.

2 从主要指标分析看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与劣势

2.1 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优势

2.1.1 独特的区位优势

区位优势实际上指的是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个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是由一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等要素决定的.这些要素是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有关条件变化而变化的.吉林省属于内陆边疆省份,位于东北亚地区核心,具备独特的区位优势.吉林省土地面积较大、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建设完备、技术性知识型人才资源充裕,具备良好的综合资源优势.吉林省以汽车、石油化工为重点发展产业,具有极强的优势,同时在机电产品、食品加工也等方面也有突出表现.吉林省主要的贸易对象除了欧盟、美国之外涵盖了主要东北亚国家如俄罗斯、日本和韩国,充分体现了对外贸易中的优势互补.

2.1.2 具有可发展潜力的传统资源优势

吉林省具有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与生态资源优势.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和新兴的畜牧业基地,人均粮食占有量、粮食商品率、粮食调出量及玉米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市场上也占有较大份额.吉林省的长春玉米工业园玉米深加工项目未来也将建成世界最大玉米化工基地.目前,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吉林省第三大支柱产业.数据显示2008年到2012年吉林省粮食出口不断增加,进口始终位居前5位.但是在其他农业资源开发上相对薄弱,如吉林省特色农业人参、鹿茸、鹿肉等产业虽然发展潜力巨大,但目前还需进一步开发和深加工.

2.1.3 良好的技术研究与开发优势

吉林省工业基础良好,主导产业突出,汽车、化工、农产品加工产业、医药和电子是吉林省的五大支柱产业.区域内大学、科研院所集中,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目前,整个长吉图地区拥有大专院校数10所,其中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延边大学等全国知名的211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地理所等高级科研机构,为吉林省生产技术水平不断优化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持.吉林省虽然在人才规模上不具有优势,但人才综合素质上优势明显,科研成果不断涌现.目前,吉林省林业方面有70多项全国领先的科技成果,在生物医药、电子等领域也有多项成果全国领先.2008年高新技术产品在吉林省出口商品排名中位列第八,之后2009年至2012年始终位居前五名,并且贸易额不断扩大,因此可以看出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优势正在不断显现.

2.2 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劣势

2.2.1 产业结构单一,优势产业国际竞争优势不突出

依据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区域内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带动,区域内产业优势的形成除了依靠比较优势还要依靠竞争优势.目前,吉林省的比较优势产业主要有交通运输制造业、石油化工制造业、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这些产业近年来发展较快,但竞争优势不容乐观.根据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吉林省出口主要集中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加工业、化工和交通运输业上,而新兴产业出口能力低,出口商品结构始终变化不大,这表明吉林省出口贸易依旧依靠传统的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优势在长吉图先导区建立后并没有体现出来.同时,从表2可以看出,吉林省自2008年以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出口贸易额明显低于进口贸易额,进口产品含有大量工业原料,出口主要依靠加工贸易,这些都说明吉林省对外贸易产业国际竞争优势较弱,必须积极采取改变这一现状.

2.2.2 区位优势利用不够充分

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的进出口贸易额一直是东北三省中最低的.与吉林省相比较,黑龙江省虽然没有自己的出海口,但是利用与俄罗斯相接的长达3045公里的边境线成为了对俄贸易的大省;辽宁省利用沿海优势积极发展与韩国的对外贸易.而吉林省的延边地区与韩国无论是文化习俗还是社会教育都有密切的关系,理应成为吉林省与韩国建立积极对外贸易关系的先决条件,但由于吉林省对于这一区位优势重视的较晚,因此使辽宁省占去了先机.

2.2.3 对外贸易依存度偏低,对外开放程度低

2012年,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之前相比下降为47%,但是仍旧处于较高水平.而吉林省自2008年以来对外贸易依存度始终保持在11%左右,偏低的数据与占比说明吉林省对外贸易开放程度依旧很低.长吉图先导区的开放优势没有显现出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在政策上刺激吉林省对外贸易的发展.

3 吉林省发展对外贸易的对策建议

3.1 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兴产业竞争优势

今后,吉林省应当在原有的交通运输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和化工工业比较优势基础之上,进一步明确政府的政策导向,优化优势产业布局、合理构建产业体系、促进省内优势产业结构性转型升级.以政策促进省内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协调产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自主品牌,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例如,针对吉林省农产品资源丰富的特点,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工业,提升吉林省食品加工出口产品的种类与层次,实现吉林省农产品出口加工不断深化与增值.着力打造汽车与医药两大产业集群,汽车以长春为核心,医药以长春、通化、白山与延边为核心,努力形成规模经济与集聚效应.为加大上述产业出口、调整吉林省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打下良好的国内市场基础.

3.2 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开展国际经济合作

依靠独特的地区资源优势,吉林省应加快完善出口加工、商品贸易、外资引进、旅游、运输、服务外包等综合性功能.以吉林省对外开放的门户城市珲春为枢纽建设以旅游、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商品贸易及口岸经济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外向型综合性中心城市.重点发展面向朝、韩、日、俄等东北亚市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出口加工工业.吉林省要加大与东北亚地区国家经济合作力度,优势互补,利用政策优势争取把吉林省打造成东北亚地区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

3.3 利用人才技术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

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必须以技术优势为基础来构建.今后,吉林省政府应制定相应激励政策,积极引导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进行通力合作.在及时掌握国际、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前沿和方向的基础上,以此为导向针对省内重点产业构建产业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以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标,建立自主创新体系及运行机制,加强自主创新资源整合,鼓励并吸引各类科研人才来吉林省发展,将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吉林省新的产业经济比较优势.进一步将吉林省建设成为全国知名的创新型产业重点区,为加大吉林省创新产品的出口,优化吉林省出口商品结构打下坚实基础.

3.4 健全政府支持性政策,进行合理市场引导

政府是一省经济发展的舵手,吉林省政府应建立专门对外经贸合作办公室,在省内智囊团和专家组的配合下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政策便利,让企业在政策优惠的鼓励下积极配合政府对企业的指导.推进政府管理体制创新,加强政府规划的同时充分发挥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强化政府的统筹规划与协调职能,避免政策举措推行不当造成损失.同时,政府要加强与东北亚各国尤其是朝俄方面的沟通,为企业搭建良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以贸促贸”,为吉林省从事对外经贸活动的企业和个人创造便利条件和打造良好国际合作空间.

参考文献:

〔1〕李昌南,陈国喜.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2〕赵艳荣.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SWOT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1).

〔3〕李晓,张建平.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基于地区间产业关联研究的结论[J].东北亚论坛,2010(3).

〔4〕杨云母.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与拟建中日韩自贸区的交织与互补[J].现代日本经济,2011(2).

〔5〕马克.以长吉图为先导区深化图们江区域国际合作问题探析[J].西伯利亚研究,2012(04).

〔6〕李鑫.抓住大机遇 谋求大发展——敦化市打造长吉图节点城市纪实[N].吉林日报,2013-2-8(007).

〔7〕王立新,李林岩.以长吉图开发开放带动吉林振兴发展实现新跨越[N].吉林日报,2013-2-17.

〔8〕杨云母.长吉图先导区通往东北亚市场的路径及其战略选择[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吉林水利论文第6篇

关键词:吉林省;城市化;路径;对策

一、城市化内涵

城市化作为一种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结构变迁或转换,是伴随工业革命的兴起而初露端倪的。由于城市化研究的多学科性和城市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关于城市化的概念有很多,各种不同的学科,如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人类学、历史学等对其都有各种不同的理解和界定。纵观各个学科的观点,我们发现其综合程度均不高,只是就某一学科或领域来探讨城市化的内容,因此城市化的内涵应该提高全面性和抽象性,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

(1)城市化是一种产业结构由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就业人口逐步转向非农业人口为主的转移和集中过程;是由一种自然、原始、封闭、落后的农业文明,转变为一种以现代工业和服务经济为主的,并以先进的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为标志的现代城市文明过程;是对居民从思维方式、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文化素养全面改善和提高的过程。

(2)城市化是一定地域(居民点)的人口规模、产业结构、经济成分、营运机制、管理手段、服务设施、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要素由小到大,由单一到复合的一种转换或重新组合的复杂的动态过程。

(3)城市化的涵义可以归纳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乡城人口分布结构的转换;第二个层次是产业结构及其布局地域结构的转换;第三个层次是传统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向现代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换;第四个层次是人们聚居形式和集聚方式及其相关制度安排的变迁或创新。

二、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理论体系

目前,关于中国城市化道路学术界仍然存在着许多争论,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意见:大城市论认为,大城市经济效益好,各种资源可以在较大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城镇化应把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中等城市论认为,中等城市是集中与分散相统一的新型社会结构,机动灵活,容量大,是沟通大城市和小城市的桥梁和纽带;小城市论认为,我国现有的大城市已经膨胀,并不断出现各种“城市病”,为了避免城市病的过度蔓延,目前应大力发展小城市;小城镇论认为,通过普遍发展县域小城镇,缩小城乡差别,促进经济增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论认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镇同时并进,兼顾了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方面的目标。

三、吉林省城市发展现状

第一,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的空间分布均衡。2005年,吉林省城镇化水平为45.2%,比全国平均水平43%高2.2个百分点。根据中外城市经济学者把城镇化发展过程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下时,属于初级阶段;在30%~70%之间,属于中级阶段;在70%以上属于高级阶段,而城镇化终极目标是“城乡一体化”)的标准来判断,目前吉林省城镇化水平尚处于城镇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发展任务依然艰巨。但从吉林省的城市空间分布来看,划分较均衡。两个超大城市居于核心位置,其他大型城市和中等城市环绕四周,剩余小城市、小城镇处于各城市边缘区,对于吉林省整体城市协调均衡发展在地理位置上具有相应的优势。

第二,超大城市辐射带动能力较弱,缺乏经济增长核心区。就吉林省的两个超大城市长春和吉林的情况来看,根据2003和2005年的中国大陆综合实力百强城市排名进行分析。2003年,长春和吉林的综合指数分别是排名第一上海市的20.8%和3.89%,其余指标除了人口指标外,长春和吉林所占比重都在30%以下。2005年,虽然长春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上升到12位,但是仅占上海市的46.82%,而吉林市的排名下滑到87位,综合竞争力只占上海市的21.15%。这说明长春和吉林两市综合指数与国际大都市仍存在着较大差距,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较差,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吉林省的城市化发展。但也应该看到,2005年长春的综合竞争力指标中,虽然基础设施竞争力、环境竞争力、资本竞争力较弱,但文化竞争力、企业创业精神均排在前位,且工业基础良好,主导产业优势突出,民众素质较高,这些都是众多内地城市所不具备的优势条件。

第三,各城市缺乏合理定位,小城市、小城镇质量不高。由于历史、自然、政治等多种原因,造成人们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对于自然资源的利用较多,但利用方向多为农产品的生产及粗加工,对于省内的其他资源,如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科技资源的开发力度不够,各城市还没有结合自身资源找到相应的经济增长点,缺乏合理定位,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尤其是小城镇、小城市,问题更为突出。这些地区农业人口比重较大、产业结构单一固定资产投资不足、创新意识较弱、规模总体偏小、质量不高、发育很不充分。

第四,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缺乏统一规划。吉林省各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根据2005年吉林省各城市主要经济指标GDP进行测算,占总数25.91%的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GDP比重为92.37%,而占总数74.09%的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的GDP比重仅为7.63%,发展比例严重失调。与江苏省前12强市2006年一季度GDP分布相比较,差距较明显。另外,吉林省对于各个城市在经济发展、金融投资、人文环境、劳动力转移等方面缺乏统一规划,这也是城市发展不均衡的另一影响因素。

四、吉林省城市发展路径分析

城市的发展应该考虑与周边城市的协作关系,应该将各个城市看作城市集群的细胞,采取“近交远攻”的策略,对城市发展进行各方面的统一规划,提升整体竞争力,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一个共同区域内,不能只片面考虑单一的城市发展,或者只发展单一形态的城市,要有大、中、小城市的规模分工,这是建立一个合理城市群体系的必要基础。其次,在一个共同区域内,每一个城市都应有自己的主导优势及职能分工。应明确不同规模或相同规模城市的特征,在确定各城市相对优势的前提下,进行城市定位。在此基础上,促进城市之间的协调与合作,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等特征发展特色城市。最后,由于吉林省GDP排名前2位的长春和吉林与国际大都市的差距,决定了吉林省城市发展道路应更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而不能走大城市论、小城市论、中等城市论的路子。

五、吉林省城市发展对策分析

第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增强长、吉两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应该充分发挥长春、吉林这两个超大城市的科技、人力、创新等资源优势,以汽车产业、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主导产业。汽车方面,应继续围绕并依托一汽发展建设“两大基地和三大体系”,即扩建长春市汽车基地,多方启动建设吉林市汽车基地,着力建设汽车零部件、专用车客车、汽车相关支撑产业三大体系。

第二,积极推进其他大型城市建设。吉林省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GDP比重也较大,各城市应该结合地区自然资源、民族特色、地理优势寻找机会,进行合理定位,在条件允许时扩大城市规模,向超大城市发展。如延边州可以结合当地的民族、历史、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民族经济,增加进出口贸易;长白地区拥有丰富的特产资源和旅游资源,可以发展可持续旅游经济,开发人参等特产品,发展地区经济。

第三,重点突出小城市、小城镇发展,形成以点带面的网络型城市发展布局。小城市、小城镇建设必须因地制宜,借助其边缘地理优势,强化与周边大、中型城市的经济联系,利用大城市的集群效应,形成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利益共同体,加速吉林省的整体城市发展。另外,小城市和小城镇要调整城镇内部的产业结构,依托各种龙头企业,开发多种经营,加快农业劳动力转移,突出地方特色,大力提升其DGP比重,这是吉林省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

第四,继续发挥农业优势,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吉林省在城市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吸取玉米加工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在畜产品、特产品方面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资本雄厚、创新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使产业链条得以延伸,努力提升产品附加值。并继续发展高效农业,重点支持“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关键技术,以及绿色产品、有机产品的项目开发。在此基础上,应改变原有以批发市场、零散市场为主的市场格局,加强吉林省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利用现代化的信息、物流配送等手段,采用超级市场、专业店、期货等先进的销售渠道,开发国内、国际市场,加快吉林省经济的发展。

第五,拓宽融资渠道,以市场力量推进城市发展。吉林省应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经营城镇的新思路。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将经营城镇作为一种全新的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资源和功能载体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把城市建设由简单的生产过程变成资本营运的过程,实现政府对城市建设低投入、高产出的目的。根据“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努力开辟城建资金来源,尽快建立起国家、地方和个人共同投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对有收益的基础设施,应合理确定服务价格,实行有偿使用。

作者单位:李丽敏 吉林农业大学市场营销教研室

吕俊杰 吉林市丰满区江南乡人民政府

黄龙福 吉林省靖宇县农村经营管理总站

参考文献:

吉林水利论文第7篇

[关键词]文博事业;文物保护;文化传承

吉林市地处东北腹地,位于长白山区向松辽平原过渡地带,环山亲水,颇具形胜。明朝女真乌拉部在这里建立为“乌拉国”的政权。明万历四十一年,吉林归属努尔哈赤统治,成为后金领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形成吉林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独特历史风貌。1994年吉林市被国务院批准列为部级历史文化旅游名城,与甲级开放城市和全国32个特大城市之一。

一、城市发展需要文博事业兴旺推动历史繁荣

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经济指标的攀升,它更体现在深厚的城市文化。没有文化人城市是可怜的,没有历史人城市更是可悲的。在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文化事业的影响下,吉林市先后进行了三次吉林地区大范围的移动和不可移动文物的全面普查[1],搜集及整理了大量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历史文物、地方性文物、民族性文物,为日后的城市历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目前吉林市拥有博物馆见表一:

实践证明,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在良性的经济发展中进行。吉林市政府在取得了经济发展的同时,着眼未来,打造城市文化建设,先后恢复了代表吉林历史沿革的阿什哈达摩崖博物馆,兴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满族文化博物馆,以增强城市历史文化积淀,并从1999年开始陆续四次对陨石馆进行展览的整体改造工程,进行高科技的全面提升,以求人们在视觉、听觉、触觉等全方位感受世界之最——吉林陨石的风貌,采用声、光、电三维立体式科技体现陨石雨降落及脱离轨道到达地面溅起的烟云腾空而起所产生的真实效果。

同时,更多的外地观众可以通过吉林市的博物馆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从明清造船工业的发展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建设,从茹毛饮血的旧石器时代到孔子博大而精深的儒家思想,从天外来客吉林陨石到物华天宝、从清朝“长白祭祖”的历史到满族的“萨满文化”,从明清时期的“船厂”到民国时的旧火车站,从牛子厚与京剧艺术的发祥地到皇族金意庵的书法艺术,从经历过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化的吉林浪木艺术到变废为宝的现代易拉罐艺术,这些文明代表着每一时期吉林市的发展壮大,见证了吉林市伟大的时代巨变。这不仅仅是城市的历史,更是一代一代吉林百姓的文化。

二、城市发展需要文物保护利用推究历史积淀

(一)遗址类文物

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高楼大厦几乎每天都在拔地而起,面对着一座座历史的丰碑,文博人员最为忧虑的就是文物的保护与利用问题,现代化的建设怎样与历史的文明相生而不排斥。当然这些需要政府与文物部门的密切配合与协作。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吉林文庙、龙潭山山城、阿什哈达摩崖石刻、桦甸苏密城城址、西团山文化遗址、帽儿山古墓群和完颜希尹家族墓地等7处,占全省的1/4[2]。以上这些遗址都得到了政府相关部门的保护与利用。

阿什哈达摩崖是明代两摩崖文字碑,刻于断崖绝壁上,距水面高约10米,摩崖碑文证明吉林市是明朝造船运粮基地,对经营黑龙江流域和开发东北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吉林市在历史上又称“船厂”。2012年吉林市文化产业又推出了一个重点项目——吉林水师营博物馆,其展厅分为两层,馆内陈列由吉林水师营的兴起、吉林古城的兴建、康熙东巡检阅吉林水师营等六个部分;还通过实物、图片、景观复原、雕塑、视频等手段直观地展示了吉林水师营的兴衰历史[3]。

遗址类文物的有效保护,丰富了我市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提升了城市的文化品位,扩大了我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充分发挥了城市历史文化的作用。

(二)馆藏文物

吉林市博物馆目前拥有上万件文物藏品,包括:陶器、石器、瓷器、铜器、书画、杂项等。自1995年后,吉林市博物馆先后组织人员多次到西团山、冒儿山及吉林周边地区进行考古挖掘工作,搜集并整理了本地区文物万余件,均为新石器时代吉林地区劳动人民生产生活的工具。冥器的大量发掘,有利于研究吉林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利的证据。

(三)社会文物

俗话说“圣世收藏”,随着近几年文物市场的繁荣,老百姓对文物的收藏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经常有老百姓带着各色物件到博物馆鉴定,有时博物馆会根据物件的历史价值或文化价值合理收购,以丰富馆藏,为博物馆提供了难能可贵的珍贵历史文物。可以说,博物馆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社会文物的收纳也极大的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为博物馆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四)普查文物

近几年,吉林市博物馆多次组织人员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经过不间断的多次走访、下基层、上山下乡等形势的搜集、考察、挖掘、整理、建档,收集整理了定级珍贵文物近1000件,更加丰富了馆藏,为研究吉林市历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从而加深了吉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文化内涵。

三、城市发展需要文化传承记忆推进历史再现

历史是一种文化传承。当下的城市发展,处处能引起文化传承的记忆,那么这记忆就不单是怀旧,还有深浅不同、境况各异的人生感悟,无疑显得弥足珍贵。很显然,这不仅能使吉林市固有的文化习俗传承有序,而且也符合东北江城发展的战略规划。与这个城市一起,怀念过去的岁月,感受文化与民俗的传承,这就是历史传承记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老字号

老字号的记忆保护是传承地方文化,保存城市记忆的最主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再现吉林市文化传承记忆最佳方式。吉林市现存的有代表性的老字号[4]见表二。

“非遗”的记忆传承就是如何延续过去文化的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归根到底是对传承制度、传承环境和传承人的保护。如何保护文化生态环境,培育文化传承新生力量,正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吉林市文化局组织有关专家开展了全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的申报和评审工作,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5];2009年12月26日吉林市政府正式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0大类106项。这再现了吉林市城市建设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二)文化展览活动

吉林市博物馆每年不定期组织各类书画、瓷器、科普文化等展览活动。有效地采取引纳民间文物,展现吉林地区精品。如2012年6月22日 “松江墨韵”吉林市首届书画名家精品展在吉林市博物馆举行。这次文化展览再现了吉林地区名人名家书画作品,如清代“吉林三杰”、“吉林四老”的作品,“清四大书法家”之一的铁保的作品。期间,举办了作品研讨、书画交易等活动,并出版了《“松江墨韵”吉林市首届书画名家精品集》。

四、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发展离不开深厚的历史文化土壤,城市发展又带来了文物保护利用、文化传承记忆乃至博物馆事业的繁荣兴旺。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以城市发展底蕴去理解其历史文化积淀,以文化名城去引纳社会及招商引资,以强市富市这一载体去加快城市整体经济文化建设,因此其结论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离不开历史,城市的历史文化也同样成就了城市的健康有序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韩洋,马健.吉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几个相关问题[J].博物馆研究,2009(2).

[2]吉林经济信息快讯网http://218.62.26.202:9993/ ReaMarkArticle.aspx?PSubjectId=654&Id=21119.

[3]吉林水师营博物馆揭开神秘面纱[N].江城日报.2012.06.16.04.

[4]吉林市档案信息网0:http:///meili07/ show.asp?id=18014.

吉林水利论文第8篇

本文的研究区域主要包括吉林省20个县级市,17个县,3个自治县以及8个地级市市辖区共48个县域单元,需说明的是江源县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改为白山市江源区,属于地级市市辖区范围,因此将2006年之前的江源县数据经过计算整理归入到白山市市辖区中.时间上选取2000—2012年的相关数据,数据来源于2001—2013年《吉林省统计年鉴》和2001—2013年《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

2研究方法

2.1县域工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遵循数据资料的可获得性、科学性、系统性、全面性及可比性等原则,并借鉴和结合已有研究,本文从工业规模、工业效益和工业活力3个方面选取工业总产值、资产总计、从业人员年平均数、利润总额、劳动生产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固定资产投资额、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8个指标构建县域工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表1).需要说明的是文中使用的县域工业指标的统计口径是各县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指标。多指标体系中综合评价值的测算方法有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及主成分分析法.为消除权重主观性的影响,采用客观性较强的改进的熵值法来测度县域工业发展水平.具体计算过程如下[17-18]:1)为消除量纲的影响,对原始数据采用极差标准化的方法进行标准化处理.标准化之后的数据用X''''ij表示.标准化后的数值出现负数,熵值法不能够直接使用,对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平移。

2.2马尔可夫链马尔可夫链是一种时间和状态均离散的马可夫过程[19].在本文具体计算过程中,将各县域工业发展水平的数据离散化为4种类型,计算相应类型的概率分布和年际变化,近似反映区域演变的过程.将各类型状态的初始状态记为Ei,经过n步变为状态Ej的概率用pij表示[20],则:pij=nij/ni,其中nij表示由状态Ei经过n步变为状态Ej时,属于i等级转变为j等级的县域数,ni表示状态Ei属于i等级的县域总数.则不同年份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水平类型之间的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如表2所示.如果某个县域的工业发展水平在初始状态为i,经过n步后仍不变,则区域类型转移为“平稳”;如果工业发展水平类型有所提高,类型转移为“向上转移”,否则,县域“向下转移”[21].

2.3Getis-OrdGi*指数Getis-OrdGi*指数用于识别不同空间区域的高值簇和低值簇,即热点区与冷点区的空间分布[22].表达式为式中,xi为位置i的观测值;Wij为空间权重矩阵.如果G*i为正且显著,表明位置i周围的值相对较高,属于热点区;反之,如果Gi*为负且显著,表明位置i周围的值相对较低,属于冷点区.

3结果分析

3.1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布局选取2000、2004、2008、2012年4个时间断面,通过工业效益、工业规模和工业活力3方面8个指标对吉林省县域工业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并得出总的得分.同时对县域工业发展综合水平得分进行空间分析(图1),探究老工业基地振兴前后县域工业发展水平变化与空间差异.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空间格局呈现2个特点,一是地级市市区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县域工业发展普遍落后,区域发展的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对比4个年份的工业发展水平得分发现,长春、吉林、松原、通化等地级城市一直是吉林省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周围县市工业水平得分普遍不高.吉林省这种中心城市孤立发展、落后的单中心工业发展格局也是老工业基地工业发展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中心城市集聚为主,对周围县市带动能力较弱,县域工业发展受限,缺乏区域性网络化合作.老工业基地振兴以来,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差异明显减小,2012年吉林省县域工业水平已有很大提高,除榆树市、辉南县、安图县等大部分县市都处于中等发展水平.二是县域工业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经历由中部向东部扩散,再到全域化的演变过程.2000年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规模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尽管长春、吉林市区工业发展得分最高,但中心城市的高度集聚也剥夺了周围县域工业发展资源与机会.因此九台市、永吉县工业发展水平综合得分较低于东部的部分县市.2004、2008年,吉林省中部地区工业发展进入由集聚转向扩散的发展阶段,即以长吉都市区发展为主导,伴随着生产要素的扩散,开始带动周围县市形成县域工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而东部地区形成以通化市区、白山市区、延吉市为主的中心城市工业集聚发展格局.2012年吉林省工业发展呈现全域化格局,县域工业发展水平普遍提升.推行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战略后,强调工业发展的整体性、开放性,与城镇的辐射能力与城乡联动,推进了县域工业的协调发展.

3.2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分析

3.2.1时间特征本文将研究期分为3个阶段,并且将工业发展水平按平均值的80%、100%、120%分为4种类型,称为低水平、中等水平、较高水平和高水平.计算工业发展水平在这3个时期的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表3).表中,对角线上的元素表示县域工业发展水平类型没有发生变化的概率.非对角线上的元素则表示不同类型之间发生变化的概率.更进一步说,对角线左下角的元素表示发展类型向下转移的概率,对角线右上角的元素表示发展类型向上转移的概率.由表3可知,①2000—2004年,县域工业发展类型保持不变的概率最高为0.667,最小仅为0.286.县域工业发展类型多以转移为主,高水平向下转移的概率最大为0.333,类型向上转移的发生在由低水平转移至中等水平,概率为0.714.2000—2004年跨越2个层次转移的存在于较高水平转移向低水平,不过概率很小,仅为0.067.表明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在2000—2004年之间变化较大,且多以向下转移为主.②2004—2008年大于0的元素主要位于对角线的两侧,说明在2004—2008年各县域工业跳跃式的发展不存在.不同类型之间最大转移概率发生在低水平向中等水平方向的转移上,为0.800;其次为较高向中等水平的转移,为0.353;其余发生类型转移的概率都小于0.200.地区之间高水平类型保持平稳状态的概率为1,说明高水平县域在2004—2008年未发生转移.中等、较高和高水平县域向同等级转移的概率分别提高0.036、0.047和0.333;低水平和中低水平向上转移的概率为0.800和0.182,而中低、较高水平县域向下转移的概率分别为0.182和0.353,且低水平和高水平县域数分别较2000—2004年减少16.7%和20%,而中低水平县域数增加9.5%,表明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之间的差异趋于减小.③2008—2012年,对角线上的元素较前2个时期有了变化,且对角线上的元素都大于非对角线上的元素,说明县域工业发展保持平稳状态的概率大于类型之间转移的概率.地区类型向上转移的概率普遍大于向下转移的概率,说明吉林省县域工业在2008—2012年发展更加均衡且发展水平普遍有所提高.

3.2.2县域工业发展水平类型转换空间分布特征长期以来,由于地理区位、地区政策及工业基础的差异,吉林省各县域的工业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差异.图2分别表示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类型转移在2000—2004年、2004—2008年和2008—2012年期间的空间分布格局.从图2可以看出:2000—2004年间,共有11个县(市)工业发展水平类型向上转移,主要位于吉林省中部和西部,包括长春市和吉林市市区周边的永吉县、磐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及西部的镇赉县、通榆县和乾安县.向下转移类型的县域有10个,除榆树市、德惠市和农安县,其余的7个县市都分布在吉林省的东南地区如靖宇县、抚松县等县域.维持平稳状态的县域最多有27个且分布广泛.2004—2008年,向上转移的县域数量减少3个,维持平稳状态的县域增加到30个,向下转移类型的县域在数量上还是10个,但是在空间上却分布零散.在2008—2012年期间,各县域在数量上发生显著变化,向下转移的区域明显减少,由原来的10个减少为4个,并且在空间位置上也发生明显变化,向东南方向转移;向上转移类型的县域增加为12个,主要集中在西部和东部部分县域,中部大多县域都维持在平稳状态,说明吉林省西部和东部县域工业发展水平都有所提高且县域之间工业发展更加均衡。

3.3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热点区域演变特征通过计算各县域单元工业发展水平综合值的局域空间关联指数Getis-OrdGi*,采用Jenks自然断裂法将其从高到低分为4类,生成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的热点演化图(图3).可以看出,吉林省县域工业发展在空间存在一定的变化.从空间分布上看,整体空间格局比较稳定,热点区县域从2000年以来未发生明显的迁移转换,一直集中于长春市和吉林市及其周边部分县域.长吉地区作为原来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较好,同时作为地区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以公主岭市为例,公主岭现阶段积极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这对于长春市汽车产业链条的延伸以及产业转移起到很好的承接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县域工业的发展.次热区域在空间上的变化较大,2000—2004年次热区域主要分布在西部的松原市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扶余县以及中部的桦甸市,2008年延伸到东南部的通化市、通化县、白山市,到2012年次热区域延伸到东部的敦化市和汪清县,这与地区政策的推动作用密不可分,2009年实施的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政策凸显效果,长吉图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有了显著提高.西部的松原市区、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依赖其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工业发展在2000年后一直维持在相对较好的水平.冷点区域在吉林省呈块状分散,主要分布在西部镇赉县、大安市、通榆县、中部的榆树市、双辽市、梨树县以及东部的安图县、和龙市和抚松县等县域.吉林省中部地区县域工业发展水平高,东西部县域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格局一直存在.从热点区和冷点区数量变化上看,热点区增加2个,冷点区减少7个,次热区数量在不断增加,说明吉林省整体上县域工业发展水平在不断提高.

4结论与讨论

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