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论坛

华夏文化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华夏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域外视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772
总被引量:334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3.5536
  • 人性论和中国现代文学

    作者:黄修己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今天这个题目分两个部分来讲。第一部分讲人性论,讲一些粗浅的基本认识,都是我们学文学的人应该知道的。第二部分讲用人性论的观点来考察现代文学,解读现代文学的作品,可以得到些什么样的新认识,于提高我们对现代文学的认识有些什么帮助。大家知道起于1920年代末,中国文坛上发生过一场很有名的大论争,就是人性论和阶

  • 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的论争

    作者:杨春时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实践美学是20世纪80年代新时期启蒙美学的代表,强调实践性和主体性。而后实践美学是后新时期现代美学的代表,强调超越性和主体间性。这两个学派的论争是建国以来的第三次美学论争,第一次美学论争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苏联美学背景下讨论美的主客观性问题。第二次美学论争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主要是李泽厚代表的实践美学与蔡仪代...

  • 梁启超与文学界革命

    作者:关爱和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20世纪初年中国思想界和文学史上成绩与影响最为卓著的人物当推梁启超。大家知道,近代文学是指鸦片战争到"五四"前的这一段近80年的历史。这80年的近代文学史,文学界和历史界的分期是不一样的。文学界称这一段的文学为近代文学,而史学界则可能把这一段历史归入了现代史的演变过程。所以这80年的文学史,在梁启超之前是古典文学的继续;...

  • 鲁迅在民间的传播

    作者:孙郁 刊期:2012年第02期

    <正>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吉林大学和同学们就"鲁迅在民间的传播"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怀疑论者曾说,文字对历史的记载,总不及历史的遗物能说明问题。考古学兴,就让史家的一些叙述大打折扣,那里有文字说不清楚的另外的真实。但生命的留存,一般也不得不靠文字来完成,几千年的文明,就是这样的载体的传递。而有时候人们也想,那些陈述都可靠么?也...

  • “似象非象”乃诗生命之源

    作者:田子馥 刊期:2012年第02期

    象本大陆上的巨兽,在八千年前就进入人类生活,中国人在岩洞中有象的刻画,逐渐地生活中离不开"象",《易》产生于象,汉字产生于象,诗也产生于象。象分两类,一类自然之象,一类人心营构之象。后者大于前者。象征、象形、卦象、想象、实象、虚象、幻象、意象等,形成象思维群。意象运动成为中国诗文独特的叙事方式,构成汉诗的崛起。

  • 论《夏小正》经文笔法在中国叙述传统中的缘发意义

    作者:孔许友 刊期:2012年第02期

    《夏小正》经文的渊源很可能早于殷商,以《夏小正》为代表的上古治历明时文献,对于中国古代史与诗两大叙述传统的形成均具有重要的缘发意义。《夏小正》经文简练质实的叙述风格以及时事相系与物事直陈的写法深刻地影响了后世历史叙述的深层思维模式。《夏小正》经文对时事物象的记述同时也与上古民歌存在或隐或显的渊源关系。

  •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博学风尚与类书编纂

    作者:刘全波 刊期:2012年第02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大夫、读书人的学术兴趣从独尊经学转向追求各种知识与学问,学术界出现了一股强烈的追求博学的新风尚,此博学风尚在图书编纂领域最大的影响就是促进了类书的产生与发展,类书的出现与繁荣虽不是直接根源于此风尚,但是此博学风尚的流行无疑为类书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并为知识性资料汇编类书提供了用武之地。

  • 空间的区隔与重建:儒学转型下的韩愈

    作者:刘顺 刊期:2012年第02期

    中唐是危机四伏的时代,也是数代文儒探索应对之方、回应危机并推动儒学转型的历史时期。在排佛攘老,倡夷夏之大防、明社会之伦常,并作勾连内在心性与外在天下家国为一体的历史使命之下,如何构建身心一如的儒者形象,即在不同的空间区隔中安顿身心而不忘儒者情怀也成为韩愈为代表的中唐文儒能否真正应对挑战的重要标尺。以近世儒家所念兹在兹的一...

  • 杜诗“雨”“月”“珠”佛禅意象辨析

    作者:张轶男; 王树海 刊期:2012年第02期

    在明确涉及佛禅的四十几首杜诗中,包含着大量的佛禅意象,它们主要出自大乘佛教经典。在密集、叠加、跳跃的杜诗佛禅意象中,最为突出的是"雨"、"月"、"珠"三个意象群,其所形成的巨大的语言张力,不仅使诗歌达到了万取一收、以少总多的艺术境界,而且传达出了诗人的佛教观。从中可知,杜甫深受大乘般若空观的影响,其对大乘佛教圆融境界有着深切的体认...

  • 明代怡老社团考论

    作者:李玉栓 刊期:2012年第02期

    在中国古代文人结社史上,明代是怡老社团发展的黄金时期,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四次高潮"。与唐宋时期相比,明代怡老社团在社事规模、社员年龄、活动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都有新的发展,表现出自身所独有的特点。除了社会经济发展、全国会社成风等共性因素外,养老政策、以老施政、敬老之风、怡老传统等则是明代怡老社团兴盛的个性因素。

  • 《姑妄言》的理欲观

    作者:杨萍; 李玉娟 刊期:2012年第02期

    《姑妄言》是一部思想内容丰富,艺术特色鲜明的长篇世情小说,作者曹去晶根据明末清初社会现实描绘了一幅明清易代时的市井众生图,全方位地揭露和抨击了明末清初的污浊世情和人性的阴暗面,表达了作者独特的理欲观。《姑妄言》对世情的批判是深刻、犀利的,小说体现的理欲观更让作品璀璨生辉,但由于《姑妄言》全刊本在上世纪90年代才得以面世,所以...

  • 文化的乡愁——孔子的文化影响与国学新思潮

    作者:张永祥 刊期:2012年第02期

    孔子是中国上古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两千多年来指引中国文明前进的灯塔。重振国学,文化强国,我们需要从他的文化态度和他对新的文化传统建构工作中汲取智慧。孔子把按照自己的文化态度建构起来的思想体系称为"道"。孔子之道是以"德"为核心构建起来的一个完整思想体系。他的文化态度和文化构建对后世的影响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先秦诸子的学术启蒙...

  • 面影模糊的“老战友”——抗美援朝文学的“友军”叙事

    作者:常彬 刊期:2012年第02期

    抗美援朝文学的"友军"叙事,注重强调中朝军队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的历史友谊和朝鲜战场上的现实连结。两个不同的叙事时空,承载着突显的意识形态寓意,在文学认知上特别强调他们之间的"老战友"关系,叙事上也由此形成固定模式——中朝军人的中国革命经历,在朝鲜半岛相遇,共同回忆峥嵘岁月,朝鲜同志感激患难相助。其间我们看不到人物的心灵冲突,也没有...

  • 进化论与中日近现代启蒙文学观

    作者:杨文昌 刊期:2012年第02期

    进化论对中日两国近现代的政治、思想、文化及文学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其中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中日近现代的启蒙文学观的影响尤为显著。社会有机体论既是中日近现代文学启蒙共同的理论支撑,同时也是两种文学启蒙各有侧重、各有特点的重要根源。比较而言,二者突出的差异就是对文学自身启蒙的关注度或者说对文学主体性的意识程度的不同。

  • 基于词频分析方法的新世纪鲁迅研究综述

    作者:温彩云 刊期:2012年第02期

    本文运用词频分析方法,选择了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和鲁迅研究领域颇有影响的四种核心刊物中关于鲁迅的研究文章1276篇,以三年为一个阶段,分成七个具体的鲁迅研究领域对文章进行主题分析,从而从总体上对新世纪以来鲁迅研究的状况进行数据化的梳理,在具体领域也分析了该领域中鲁迅研究的热点与冷点,以期对鲁迅研究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和对未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