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论坛

华夏文化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华夏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域外视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772
总被引量:334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3.5536
  • 漫谈人本型现代文学史的书写问题

    作者: 刊期:2011年第01期

    近年来,吉林大学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座",邀请了海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文学院亦定期举办"系列学术讲座",目前已数百场。为了最大限度发挥这些宝贵学术资源的价值,《华夏文化论坛》编辑部征得讲学者的同意,利用现存的音像资料,把一些讲座的内容整理成文,在本刊陆续发表。在此谨向所有曾来吉林大学讲学的先生表示诚挚的感谢。

  • 我的宏观文艺学研究

    作者:陆贵山; 陈爽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今天和大家交流一下学术研究的想法,这几年,我主要从事宏观文艺学的研究,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我发现时下的学术界不同的学术观点的争论相当激烈,互不相让。我开始思考各种文学观点和批评思维模式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大的视阈看,凡是有合理性的文学观念和批评模式,都在自己所属整个学术框架的坐标点上...

  • 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

    作者:乔以钢; 周珉生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各位同学好!今天谈的是"性别文化与文学研究"。我们是在什么样的意义上来理解性别和性别文化呢?这一点,不一定每个同学以前都考虑过。此刻大家聚在这里,我们身上、我们四周,是不是就有一些性别文化的因素渗透其间?大家的衣着、发型和装饰,一般来说是不是有一定的性别特征?又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姓名,我们会感觉到,有的名字听起来就"像...

  • “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格

    作者:刘勇; 苏建美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这次讲的题目是"五四新文学的文化底蕴和文化品格",这个是一个比较大的题目,但我主要不讲五四新文学本身,而是侧重讲跟五四新文学相关的各种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讲文化的多种元素对五四新文学的作用和影响。我的一个基本感受是,五四新文学并不是文学本身兴起的事情,而是历史、政治、经济、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

    作者:王彬彬; 张芳馨 刊期:2011年第01期

    <正>今天我要和大家交流的题目叫"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与中国现代历史研究的互动",主要想强调一下百年来文学研究与历史进程的关系。我想首先来解释一下题目:题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指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题中的"中国现代历史研究"则指对中国现代历史的研究。"互动",则指两种研究的相互促进、

  • 金瓶梅评点第四家赞——纪念金瓶梅词话发现八十周年

    作者:王汝梅 刊期:2011年第01期

    《双舸榭评批金瓶梅》继崇祯本评点,张竹坡评点,文龙评点之后的第四家。双舸榭评点有诸多新特点,对金瓶梅传播与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是对《金瓶梅词话》发现80周年最有意义的纪念。

  • 陶诗在唐代的重要地位和普及程度——以《中兴间气集》中的一则资料为例

    作者:王同策 刊期:2011年第01期

    文章通过高仲武《中兴间气集》李季兰小传中的一段戏谑文字,说明陶诗在唐代已经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相当普及的程度。

  • 斩断捆绑人性的枷锁——二人转《西厢》与王实甫《西厢记》人物性格美学之比较

    作者:田子馥 刊期:2011年第01期

    本文是从比较美学的视野研究二入转《大西厢》与王实甫《西厢记》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与人性的超越。着重阐述二人转文学的审美特征,它生动鲜活地凝聚和塑造东北人那种强悍、潇洒、奔放、疏野的性格,揭示东北女性婚爱解放的狂热的追求。在王实甫"有情的终成眷属,,的基础上,斩断了捆绑人性的枷锁,展开广阔的人性视野,展示人性解放的升华。

  • 元初的“金宋遗老”及其诗歌创作

    作者:王辉斌 刊期:2011年第01期

    《元诗选》癸集共收"金宋遗老"160人。这些遗民诗人虽然经历不同,但由于他们誓不与元廷为伍,而和当时的仕宦类诗人相区别。在宗师前人方面,"金宋遗老"几乎均以唐人唐诗为师学的对象,而杜甫诗歌的"诗史"特质,白居易新乐府的精神,更是成为了他们学习的榜样。因此,充溢于"金宋遗老"诗歌中的故国之思与黍离之悲,即成为了他们以关心社会现实与民生疾...

  • 再论刘勰的“自然之道”

    作者:窦可阳 刊期:2011年第01期

    《易传》以整齐有序而又变动不拘的卦爻体例展现了它对于生命的体验,它正是刘勰"自然之道"的美学来源。以往各家对原道的阐析可归结为"生成论"与"本体论"两种,具体表现为对"自然之道"学派归属的论争。然而,刘勰所原之"道"并非简单地杂糅众家或者偏于一家。《易传》以整齐有序而又变动不拘的卦爻体例展现了它对于生命的体验,而这种生命体验才是《...

  • 李瓶儿之梦的解析

    作者:付善明 刊期:2011年第01期

    《金瓶梅》中李瓶儿在第十七回的"鬼交",实为李瓶儿因思西门庆过甚致使脏腑气血虚弱而产生的梦交现象,是在睡梦中的活动;并非狐狸精摄其魂魄,也不是真正的鬼交。笑笑生如此写是表现她纵欲的品性,并为她的死张本。

  • 《红楼梦》与青楼文化关系的接受学、社会学视阈观照——《红楼梦》与青楼文化关系考辨(二)

    作者:温庆新 刊期:2011年第01期

    在《红楼梦》接受史上,高鹗、王梦阮等对曹雪芹于《红楼梦》的青楼情感投射,予以独特的体认。从诠释学、社会学等视角审视《红楼梦》成型之社会条件,可清晰发现《红楼梦》与青楼文化关系之间极具关联性。这有助于反思"新红学"体系确立以来对《红楼梦》解读的诸多不合理之处,以更客观理解《红楼梦》之产生及存在缘由。

  • 从墓葬型制看夏代葬文化中的早期国家阶级对立问题

    作者:黄也平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从型制方面看,夏代已开始有了阶级对立性质的埋葬。但是,普遍出现的还是非对立性质的埋葬。这种"混合葬制"的存在说明,夏代虽然已经开始进入了奴隶社会,但其奴隶社会的制度文化尚在形成过程中。从夏代葬风俗仍在相当程度上保有了氏族文化特征这一点来看,说明夏的奴隶社会文化是一个缓慢的生成和发展过程。至少在夏代,它还不能够深刻的影响社会,...

  • 辽朝的孝亲观念

    作者:高福顺 刊期:2011年第01期

    辽朝臣民孝亲观念的养成与儒家文化在北方草原游牧地区的广泛传播紧密相连。随着契丹人不断与中原汉人接触、汉化,儒家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开始被契丹人逐渐接受,契丹统治者为了驾驭臣民的需要,又身体力行,极力倡导,使儒家文化中的孝亲观念与行为规范逐渐成为契丹辽朝的孝亲观念与行为规范。辽朝通过孝亲教育,强力调整社会关系的正常秩序,维系...

  • 商鞅法治路线与大秦帝国建立

    作者:马卫东 刊期:2011年第01期

    以往人们对于商鞅及商鞅变法的评价,以荀况、贾谊、刘向"四世有胜"、"奋六世之余烈"、"六世而并诸侯,亦皆商君之谋"的论断,把商鞅变法至秦始皇统一六国视为一个连贯的历史过程。历史表明,在商鞅死后的百余年中,贯穿并决定这一过程的主线正是商鞅的法治路线。这一路线,以商鞅和商鞅学派的法治理念为主旋律,内含变法革新、富国强兵、法令必行、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