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文化论坛

华夏文化论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杂志简介:《华夏文化论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6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文化传播研究、域外视野、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等。

主管单位: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主办单位:吉林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6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吉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
总发文量:772
总被引量:334
H指数:5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3.5536
  • 说中和

    作者:吕绍纲 刊期:2006年第01期

    中和是儒家哲学的核心范畴,也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更进一步说,中和哲学是儒家哲学乃至中国文化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智慧的高度体现。换言之,中国哲学的一切方面和一切规律都体现着中和精神。

  • 发刊词

    刊期:2006年第01期

    <正> 曹丕有云:"夫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由此,历代文人墨客寄身于翰墨之中,见意于篇籍之下,遗荣乐,忘死生,以期文章之无穷。而后世学子莫不谨慕前贤,搜经辑典,代代研习,衣灯传续。如此,才有了华夏文化的源远流长,周行不殆。前辈之师刘中树先生诲曰:"光大国学,学贯古今",是为祝词,亦为《华夏文化论坛》创刊之初衷。

  • 《孙子兵法》十三篇论略

    作者:陈恩林 刊期:2006年第01期

    略述《孙子》十三篇关于战争与政治、经济、外交关系的思想,各种战争形式中的战略战术原则,以及对地形、火攻、间谍等的利用。

  • “史”义新笺

    作者:王锡荣 刊期:2006年第01期

    史的初义是以手持中,而中即竹,竹谓竹简。持简之人,始为卜人,继由卜人转化为史官。在此过程中,史始终与书简发生密切的关系。故其后史兼摄卜筮、星历、掌书、记事等与书简有关的多种职能。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考辨

    作者:朱翔非 刊期:2006年第01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见于《资治通鉴》,其语意当由《汉书·武帝纪赞》"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中化出。近代往往望文生义,以先入为主的态度据此推论汉武帝时候的历史,得到的结论不符史实,因之对儒家的评价也是不公正的。事实上,"罢黜百家",有当时特殊的指谓和政治动机,"独尊儒术"在当初也有具体所指。儒家成为武帝以后中华的主流思想...

  • 《穷达以时》中的天人之辨

    作者:张羽 刊期:2006年第01期

    郭店楚墓竹简《穷达以时》篇中天人之辨是其最具理论意义的内容,它讲的是德与命的关系问题,是对于孔子天命观念的具体阐发。这种天人之辨与孟子和荀子的有关论述有一致之处,但并未达到其理论深度。

  • 古礼考释三则

    作者:王志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主要对先秦古礼中三个问题作一点考释,本文认为:《周礼》"缦乐"指的是曲调缓慢之乐,并非"杂声";周代贵族使用乐舞人数因等级不同而有定数,但有时乐舞或源于外邦馈赠,其人数则与一般礼法规范有别;先秦时期君臣关系构成中的"委质"与"策死"并非一事,"策死"是为强化君臣关系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行为。

  • 象思维与意境创造

    作者:张锡坤 刊期:2006年第01期

    象思维即"象的流动与转化",此"象"为《周易》、《老子》、《庄子》及《坛经》诸文化原典之象,而"流动与转化"是对原象周流不息的循环之诠释,与概念思维的静态化构成鲜明的对比。象思维之"观"则以卦爻象与"大象无形"之象两种不同原象体现了不同的心理体验,从而为两种不同意境的创造奠定了思想基础。

  • “风骨”内涵之我见

    作者:木斋 刊期:2006年第01期

    现在对于"风骨"的理解,不论是从内容上解释为"反映社会",还是从艺术上解释为"刚健",都是对"风骨"的误读。刘勰"风骨"的本意,有两大基本要素,一是"述情",二是精炼。

  • “韵”与“免俗”——黄庭坚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关系初探

    作者:由兴波 刊期:2006年第01期

    黄庭坚为北宋著名诗人,又是著名的书法家,其诗学思想与书法理论互通与互融,力求"免俗"是其一贯主张和核心思想,并将"韵"的理念引入到文艺思想中。

  • 元好问文学思想的师承与创新

    作者:沈文雪 刊期:2006年第01期

    元好问是宋金史上堪与陆游、辛弃疾相媲美的文学大家,其南北集大成文学成就的取得是与他的文学思想密切相关连的。贞祐南渡后,走向复古的金代文坛,是作用于两大流派即"正统"与"怪奇"之上的,元好问的师承渊源决定了其"以诚为本"的正统文学思想。但其在承继正统的同时,又不以门户自居,故对前人的接受体现出了较为全面、客观的态度,而对怪奇派的观...

  • 论宗白华生命美学的本土环境

    作者:姜勇 刊期:2006年第01期

    宗白华由学习西方到深研中国传统,其转化当归之于国内的文化自救思潮。他对中国传统生命美学的建构活动,尤其受到现代新儒家的理论影响。宗白华美学文字的抒情性、流动性特征的形成,也同现代新儒家对"证会""直觉""体悟"的形上智慧的推崇息息相关。

  • “象思维”与文学接受理论

    作者:窦可阳 刊期:2006年第01期

    接受美学中国化过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寻找在不同语境下文学接受研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点,中国传统的"象思维"理论正可以填补这个空缺,它强调极具整体性的"主客合一",正对应着接受理论的对话和交流中的"视界融合";这种融合创造出了超越接受客体的新的意义,体现出象思维的创生性;象思维又讲求"生生不息"的"象的循环",这又与接受理论那种代代接...

  • “现量”之“诚”别议——试论船山“现量”中的“思”

    作者:吴迪 刊期:2006年第01期

    本文立足于船山哲学的整体来探讨其诗学术语"现量"的内涵。并探讨其与船山心性论的核心概念"诚"之间的关系。最后的结果表明,船山用"现量"这个术语所表达的是其对诗歌艺术的一种独特理解,说的是历时性的偶然的人面对超时间性的公理公欲的绽放。

  • 《幽怪诗谭小引》解读——纪念《金瓶梅》问世信息传递410周年

    作者:王汝梅 刊期:2006年第01期

    袁宏道《与董思白》传递了《金瓶梅》抄本的第一个重要信息,至今已410周年。《幽怪诗谭小引》最早传递词话本信息。两条信息在《金瓶梅》传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小引》阐发了《幽怪诗谭》宗旨,概括说明了编著者的文学观念。《幽怪诗谭》中保留了欣欣子序引述的周静轩小说作品。汤显祖赏《金瓶梅词话》借鉴其艺术,这一事实在1596至1600年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