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杂志简介:《化学工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136/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特约、特约稿件、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特征明显、生物化工、生物和化工的交叉技术,工程特征明显、环境化工、环境和化工的交叉技术,工...

主管单位: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1005-9954
国内刊号:61-1136/TQ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8
复合影响因子:0.44
总发文量:2544
总被引量:12307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5.7723
立即指数:0.0247
期刊他引率:0.9201
平均引文率:8.2716
  • 载穿心莲内酯核-壳型Ca-Alg/pNIPAM 微球的制备及性能

    作者:任淼青; 许宁侠; 黄赛朋; 温惠云; 贾朝; 薛伟明 刊期:2019年第11期

    针对穿心莲内酯(AND)口服给药存在药物苦极问题,拟制备一种有效掩蔽药物苦味且能实现药物控释的微球载体。以海藻酸钠(Na-Alg)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制备材料,采用静电液滴偶联单体聚合工艺制备了核-壳型AND/Ca-Alg/pNIPAM微球。采用扫描电微观测、红外光谱分析、溶胀实验和体外释药实验等表征微球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与Ca-Alg微球相比,...

  • 不同OLR对流固共筑生物膜ABR生物制氢系统影响

    作者:赵璐; 彭方玥; 李永峰 刊期:2019年第11期

    以启动成功的厌氧折流板生物制氢反应器(ABR)作为实验装置,并以配置不同有机负荷质量浓度的红糖废水作为实验底物,通过分阶段调控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COD质量浓度的方式研究了5,6.7,10,12,14,16 kg/(m 3·d)6种不同有机负荷对ABR系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受到一定范围内的有机负荷冲击时,ABR系统经过2—5 d的适应期可以恢复稳定,且适应期...

  • Fe-Co-β-SBA-15分子筛催化苯乙烯合成苯甲醛

    作者:陈政利; 苏炜; 韩娜; 刘东旭; 丁洪生; 沈健 刊期:2019年第11期

    采用金属Fe,Co对复合分子筛β-SBA-15进行双金属改性。通过XRD,BET(N2吸附-脱附),SED,EDS和TG-DTA对该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过双金属Fe,Co改性后,β-SBA-15复合分子筛的结构仍然保持,金属组分能够均匀地分散在分子筛表面,β分子筛次级结构单元的引入增加了复合分子筛的水热稳定性。将金属改性的催化剂应用于苯乙烯催化氧化合成苯甲醛的反...

  • 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复合物的制备及其吸附

    作者:谭凤梅; 严琪; 刘韩; 张帆 刊期:2019年第11期

    以反相悬浮聚合法制备一系列聚丙烯酸钠和丙烯酰胺共聚物[P(AANa-co-AM)],运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等手段对其表征。研究了溶液pH值、单体配比、吸附时间、Pb 2+浓度和温度等因素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最适pH值下,不同单体配比的聚丙烯酸钠/丙烯酰胺(AA/AM)吸附剂对Pb 2+的吸附效果不同,其中AA/AM单体配比为5∶5时,对Pb...

  • 依溶解度系数制备高导电石墨烯/橡胶复合物

    作者:宋成芝; 谢华; 高寒阳; 刘海军; 胡国新; 胡宇辰; 薛晨 刊期:2019年第11期

    文章根据石墨烯、天然橡胶、甲苯及NMP 4种物质的汉森溶解度系数,设计出一套简便的石墨烯/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该方法先将石墨烯/NMP与天然橡胶/甲苯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甲苯/NMP混合溶液的溶解度系数与橡胶及石墨烯接近,使橡胶和石墨烯均能均匀地分散在混合液中;在接下来的开口搅拌过程中,随着甲苯的挥发,NMP/甲苯混合液的溶液度系数逐步...

  • 版权声明

    作者:《化学工程》编辑部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化学工程》期刊已加入《中国知网CNKI系列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文版)》、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

  • [Emim][Tf2N]离子液体支撑膜吸收CO2性能研究

    作者:何丽娟; 吴夏梦; 肖卓楠; 王荻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支撑膜吸收CO2的性能,针对CO2的传统捕获方法造成环境污染、腐蚀设备等缺点,文章选用新型绿色工质离子液体[Emim][Tf2N]作为CO2的吸收剂,并负载于PVDF、PES2种支撑膜上,在压力为0.2MPa、流量为50 mL/min,温度为298—318K范围内变化的条件下进行吸收CO2的实验,并利用渗透系数、溶解度和扩散系数来评定支撑膜的吸收性能,其中溶解...

  • 不锈钢高通量换热管传热性能研究与工业应用

    作者:孟祥宇; 王学生; 陈琴珠; 张庆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为探讨不锈钢材料高通量换热管的强化传热性能以及实现该类换热器的工程应用设计,文中给出了常用不锈钢高通量换热管内外表面的结构特征参数,并对该类换热管的传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管相比,管内烧结表面的沸腾传热系数提高100%以上,管外纵槽表面的冷凝传热系数提高80%以上。采用Wilson图解法,对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得到了不锈钢高通...

  • 扭曲椭圆管内降膜蒸发特性研究

    作者:林成迪; 朱冬生; 涂爱民; 刘世杰; 尹应德 刊期:2019年第11期

    高效换热管有利于提高降膜蒸发器的传热性能,通过FLUENT软件对扭曲椭圆管内降膜蒸发过程进行研究,分析了液膜在扭曲椭圆管内的流动以及分布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液膜在扭曲椭圆管内为螺旋流动,因离心力的作用会在垂直于主流方向产生二次流,从而增强对传热边界层的扰动;从壁面到液膜表面,液膜速度及压力都在逐渐增大,速度的变化率在逐渐地减小;相...

  • 基于定量-构效关系预测含低碳酯二元共沸物的共沸温度

    作者:吕利平; 李兵; 何树华; 李航; 徐建华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为了能够快速、准确地获取含低碳酯二元共沸物的共沸温度,以102种含低碳酯二元共沸物为研究样本,从分子角度出发,基于定量-构效关系原理对共沸温度与其分子结构信息之间的内在定量关系开展了理论研究,建立了多个共沸温度预测模型。通过对模型的拟合能力、显著性及标准误差进行比较和分析,得到最佳的共沸温度预测模型是由6个分子描述符所构建的模...

  • 颗粒入口位置与粒径对旋流器分离效率的影响

    作者:陈柯杰; 马廷霞; 董辉; 伍开松 刊期:2019年第11期

    水力旋流器入口截面上不同位置的颗粒存在着不同的运动轨迹,不同的运动轨迹可以直接反映旋流器的分离性能,因此,弄清楚入口截面上的分离高效区非常重要。采用EDEM-FLUENT耦合数值仿真分析方法,将入口截面离散化为一系列的节点,针对不同粒径的球形水合物颗粒,统计研究了入口各节点位置的分离效率、运动轨迹和总分离效率。得到以下结论:水合物颗粒...

  • 剪切稠化流体内气泡上浮运动特性

    作者:孙涛; 庞明军; 陆敏杰; 费洋; 金轩 刊期:2019年第11期

    剪切稠化流体是一种典型的非牛顿流体,研究气泡在其中的运动特性对优化设备结构、提高反应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采用流体体积(VOF)法,通过改变Gallilei数(Ga)、E tv s数(Eo)与流变指数(n),对牛顿流体(n=1)及剪切稠化流体(n>1)内气泡的形状、尾涡、终端速度和气泡周围液相黏度分布的变化进行了深入的数值研究。结果表明:气泡变形程度和尾涡尺寸...

  • 氮掺杂炭颗粒的制备及其异丁烷脱氢性能研究

    作者:王康; 刘大永; 王希涛; 石春杰 刊期:2019年第11期

    为了研究炭材料作为低链烷烃脱氢催化剂,文中以水溶性酚醛树脂为炭源,三聚氰胺为氮源,采用海藻酸铵辅助溶胶-凝胶法制备了氮掺杂活性炭颗粒。采用氮吸附脱附(BET)、红外光谱(IR)、X射线电子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与热重(TG)等方法对氮掺杂活性炭颗粒进行了表征,并以其作为催化剂进行了异丁烷脱氢性能研究,分析了失活机理。实验结果表...

  • 陇东地区油井结蜡机理及蜡沉积动力学研究

    作者:景俊杰; 付文耀; 彭冲; 郑建刚; 牛梦龙; 李冬; 李稳宏 刊期:2019年第11期

    陇东地区油井井筒结蜡问题严重影响了油井的正常生产,不同于其他区块多在井筒中部结蜡的情况,LN区块在井筒深部泵口、尾管附近结蜡现象严重,大大制约了该区块油井的正常生产。文中以LN区块蜡样及原油为研究对象,通过蜡样组分、结构、碳数分布、溶蜡点及原油黏温曲线、碳数分布等的测定探索造成该区块结蜡严重的原因;并利用数学模型对该区块井筒...

  • 褐煤空气氧解生产腐植酸及腐植酸絮凝研究

    作者:赵燕; 何德民; 关珺; 李学强; 尚建选; 张秋民 刊期:2019年第11期

    空气作为氧化剂对褐煤进行氧化,采用“碱溶酸析”法提取褐煤中的腐植酸,探究氧化温度和氧化时间对褐煤中腐植酸质量分数及腐植酸絮凝特性的影响。对氧化前后的褐煤、残渣及腐植酸进行表征,探究褐煤的氧化机理。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是:氧化温度为150℃,氧化时间为2 h,在此条件下褐煤中总腐植酸质量分数为56.3%,游离腐植酸质量分数为51.9%,褐煤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