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Chemical Engineering(China)

杂志简介:《化学工程》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1-1136/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专家特约、特约稿件、节能减排、节能减排特征明显、生物化工、生物和化工的交叉技术,工程特征明显、环境化工、环境和化工的交叉技术,工...

主管单位: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主办单位:中国华陆工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国际刊号:1005-9954
国内刊号:61-1136/TQ
全年订价:¥ 340.00
创刊时间:1972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陕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48
复合影响因子:0.44
总发文量:2544
总被引量:12307
H指数:29
引用半衰期:5.7723
立即指数:0.0247
期刊他引率:0.9201
平均引文率:8.2716
  • 温度对序批式生物反应器工艺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作者:张兰河 刘洪雷 张海丰 伏向宇 贾艳萍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为了考察不同温度下碳氮质量比w(C/N)和污泥龄(SRT)对同步硝化反硝化(SND)的影响,研究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对模拟废水进行了长期连续实验。结果表明:在pH值为7.5—8的条件下,温度为(5±1)℃,当w(C/N)为8、污泥龄为20 d时,总氮反应速率为1.25 mg/(L.h),COD去除率达到60%,氨氮去除率达到38%,总氮去除率达到34%。在温度为(10±...

  • 采用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医药废水的实验研究

    作者:周璐 王树众 马红和 张洁 公彦猛 徐东海 刊期:2011年第04期

    利用间歇式超临界水氧化实验系统对医药废水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医药废水的COD去除率随反应时间增加、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大;在25—27 MPa范围内压力对反应过程无显著影响;MnSO4和CuSO4催化剂对COD去除率均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反应时间小于7 m in时,CuSO4的催化效果更明显。各反应条件对产物中氨氮质量浓度的影响均不明显。在420—480℃、2...

  • 改性粉煤灰净化污水处理厂含磷废水

    作者:许可 邓彤 刘军坛 彭伟功 李见云 王香平 刘蕾 姜灵彦 罗旭 刊期:2011年第04期

    采用改性粉煤灰对污水处理厂一沉池含磷废水进行净化,考察了pH值、吸附剂用量,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净化过程的影响。通过实验发现改性粉煤灰净化含磷废水过程中适宜的pH值为7.0;磷的净化率随着粉煤灰加入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对于质量浓度为3.55 mg/L的一沉池含磷废水,当粉煤灰的投加量为0.1×10-2g/mL时,磷的吸附效率可达98.78%,净化后水中含磷...

  • 工程建设项目信息

    刊期:2011年第04期

    .中粮生化能源(衡水)有限公司在衡水建设60万t/a玉米深加工工程,淀粉装置、电站、谷氨酸装置,吉林省石油化工设计研究院承担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内蒙古额济纳旗三和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无水硫酸钠、七水硫酸镁生产装置在内蒙古乌海建设,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承担初步设计。

  • 气升式反应器二步法生产生物柴油实验研究

    作者:王红娜 马晓建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以酸化油为原料,利用气升式反应器二步法生产生物柴油。通过实验优化出预酯化反应和酯交换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和气升式反应装置的最佳工艺参数。气升式反应器的最佳工艺操作参数为:预酯化反应,反应温度115℃,反应时间2 h,催化剂质量分数1%,甲醇通入速度6.5 L/h;酯交换反应,反应温度70℃,反应时间1 h,催化剂质量分数0.3%,甲醇通入速度6.5 L/h。...

  • 纳米K2CO3/CaO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

    作者:张秋云 齐东梅 张慧 坝德伟 陈志军 吴祖志 马培华 刊期:2011年第04期

    以K2CO3、纳米CaCO3(自制)为原料,K2CO3的负载质量分数为50%,在750℃焙烧3 h得到纳米K2CO3/CaO固体碱催化剂,并通过XRD、FT-IR及TG-DSC等手段进行确认。再用该催化剂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结果表明:制备生物柴油的最佳条件为温度70℃,质量分数3%的纳米K2CO3/CaO,醇油摩尔比12∶1,反应时间1 h,生物柴油产率达到99.1%。此工艺催化活性高,工艺简单,...

  • 聚合物/SiO2核壳结构单分散微球的制备

    作者:吉志强 张秋禹 邢瑞英 马明亮 耿旺昌 刊期:2011年第04期

    聚合物/S iO2核壳结构单分散微球比聚合物微球具有更好的稳定性,有望在较高的温度和有机溶剂中得到使用。为了制备出这种微球,作为模板的聚合物微球首先进行表面胺化处理,然后正硅酸乙酯被诱导在其表层水解缩合从而形成S iO2壳层;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激光粒度仪,烧蚀质量损失等手段分析表征了所得微球。结果...

  • 连续精馏分离乙酸乙酯与丙酮体系的模拟研究

    作者:马振叶 吴如军 顾正桂 刊期:2011年第04期

    对制备超细高氯酸铵产生的废液即乙酸乙酯-丙酮混合液的分离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采用Aspen P lus化工模拟软件中的RadFrac模块进行连续精馏模拟,分别考察了塔板数、进料位置、回流比及塔顶出料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处理流量3 kg/h乙酸乙酯-丙酮的混合液,精馏塔在塔板数40,进料位置第16块塔板,回流比(体积比)5,塔顶出料量0.28 k...

  • 活性炭-疏水硅胶复合吸附剂吸附油气

    作者:黄维秋 白娟 沈泳涛 吕艳丽 刊期:2011年第04期

    开发出一种上层为活性炭、底层为疏水硅胶的复合吸附剂,并与活性炭、硅胶单独吸附汽油蒸气进行比较,发现不同吸附剂及油气质量浓度对吸附容量及吸附热有大的影响。研究活性炭与硅胶不同体积比对吸附质量比和温度的影响,得出最佳体积比为1∶1。这样高质量浓度油气先被底层的硅胶吸附,低质量浓度的油气再被上层的活性炭吸附,从而综合利用了硅胶的...

  • 硼同位素分离过程中络合剂的气提干燥模型

    作者:刘晶晶 徐姣 贾鸿雷 张卫江 刊期:2011年第04期

    硼同位素分离富集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操作系统的副反应,需要原料液苯甲醚的含水质量分数在30×10-6以下。采用干燥剂氮气脱除苯甲醚的微量水分。应用解吸因子法设计了气提塔的理论模型,计算了最小和操作气液比、组分的气提率、塔釜液的组成及气提气用量,用Aspen P lus软件对气提塔进行了模拟,最后对整个过程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气液比...

  • 硫酸铵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分析

    作者:李长龙 彭金辉 张利波 李雨 雷鹰 刊期:2011年第04期

    采用微波干燥技术进行了硫酸铵干燥的研究。通过系统实验分析了硫酸铵微波干燥特性,并采用薄层干燥模型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修正Page模型(Ⅱ)较之其他模型更适于薄层硫酸铵微波干燥的模拟。应用F ick第二定律得到微波功率230—700 W,物料质量150—300 g条件下薄层硫酸铵微波干燥的有效扩散系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48×10-7—4.33×10-7,3....

  • 错流萃取分离二乙氧基甲烷与乙醇的模拟及实验研究

    作者:王春梅 顾正桂 王延儒 刊期:2011年第04期

    设计了二乙氧基甲烷和乙醇水溶液的错流萃取分离工艺,实验确定了以多元醇和水为复合萃取溶剂分离二乙氧基甲烷-乙醇体系适宜的比例。采用相分配系数法对该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及萃取实验。实验及模拟结果表明:当原料与2种溶剂进料体积比为1∶1∶1时,经过3级错流萃取分离后,萃余相中二乙氧基甲烷质量分数可达99.9%,收率达99.0%以上。萃取相中所含...

  • 薄液膜蒸发传热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杜世元 赵耀华 刊期:2011年第04期

    用数值方法求解了蒸发薄液膜区域的控制方程,得到了不同过热度下界面的形状和液膜内部的压力分布,计算结果显示:在蒸发薄液膜区域存在着很大的热流密度,脱离压力起到了液体输运的主导作用,表面张力系数的改变对本区域换热影响很小。毛细微槽宽度较大时(μm量级),其改变对薄液膜区域的影响也很小。选取汽化潜热较大的工质和采用降低液体黏度的...

  • 柑青醛与新铃兰醛体系等压汽液相平衡研究

    作者:陈艳平 王碧玉 黄智贤 吴燕翔 杨金杯 刊期:2011年第04期

    采用静态法,利用Rose釜分别测定了柑青醛在368.65—409.35 K和新铃兰醛在391.85—416.35 K的饱和蒸气压,并用Antoine方程关联,得到柑青醛的3个参数A=-4.159,B=2 494.037,C=-626.842和新铃兰醛的3个参数A=10.701,B=558.048,C=-296.730。测定了柑青醛与新铃兰醛体系在321 Pa和432 Pa下的等压汽液相平衡数据,并通过热力学一致性检验。分别采用Wilso...

  • 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C3(MIM)2][PF6]2的热容测定及估算

    作者:杨许召 王军 孙新科 刊期:2011年第04期

    利用差示扫描热量计(DSC)测定了双阳离子型离子液体1,1-′(丙烷-1,3-二基)-双(3-甲基-1H-咪唑鎓-1-基)双六氟磷酸盐([C3(M IM)2][PF6]2)在293.15—543.15 K温区内的摩尔热容。实验结果表明:在293.15—403.15 K和433.15—543.15 K温区内,该化合物无相变及其他热异常现象发生,将实验数据拟合得到了该化合物热容随温度变化的多项式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