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与技术

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杂志简介:《环境科学与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2-1245/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环境科学理论基础研究、环境科学应用基础研究、环境科学应用技术研究、生态环境研究、环境工程研究、环境管理研究、环境经济研究、环境法...

主管单位:湖北省生态环境厅
主办单位: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国际刊号:1003-6504
国内刊号:42-1245/X
全年订价:¥ 696.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湖北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9
复合影响因子:0.94
总发文量:5404
总被引量:46274
H指数:57
引用半衰期:4.7515
立即指数:0.0508
期刊他引率:0.9159
平均引文率:9.1488
  • 万庄金矿田土壤重金属的垂直分布及形态研究

    作者:张爱星; 聂义宁; 季宏兵; 冯金国; 秦飞 刊期:2014年第S2期

    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等研究了北京水源涵养区上游万庄金矿田4个土壤剖面样品中的Cu、Zn、Ni、Pb、Cd、Cr、Hg和As共8种重金属元素在剖面上的分布特征,以及Cu、Zn、Pb、Cd、Cr、Ni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并对重金属元素污染现状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部分重金属元素在土壤表层有明显的富集现象,Cd、As、Pb、Zn、Cu、Hg 6种重金属...

  • 《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获评“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

    刊期:2014年第S2期

    <正>《环境科学与技术》期刊获评"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和"2014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名单,日前由清华大学所属中国学术期刊电子杂志社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合设立的中国学术文献国际评价研究中心研制的报告,经全面统计我国出版的6400多种人文社科和科技期刊的国际被引频次,350种自然科...

  • 《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关于不法分子冒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名义征稿欺诈的郑重声明

    刊期:2014年第S2期

    <正>近期有不法分子冒用《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名义征集稿件、欺诈作者,严重损害了《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的声誉和利益,为了防止作者上当受骗,《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特声明如下:一、《环境科学与技术》正刊的组稿、约稿和出版、宣传、发行等工作,由《环境科学与技术》编辑部负责,作者投稿过程中有何问题和意见,请先与《环境科...

  • 全球森林土壤净矿化量的影响因子

    作者:王鸽; 贾志军; 韩琳 刊期:2014年第S2期

    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变暖格局下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土壤氮库对大气氮沉降增加的响应逐渐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对已有文献资料的调研和整理,分析了1984-2012年间全球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净矿化量的野外原位观测结果的分布特征,力求有效预估森林生态系统中氮素年净矿化量对大气氮素沉降量和水热条件等因子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全球森林...

  • 贵州牛角塘矿区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作者:毛海立; 龙成梅; 杨艳; 邹洪涛 刊期:2014年第S2期

    分析贵州牛角塘矿区土壤中重金属Pb、Cd、Cu的含量及化学形态分布及p H值和金属总量对重金属形态的影响,为矿区污染防治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采用Tessier5步连续提取法对3种重金属元素的形态进行分析,用SPSS相关分析各形态与p H值和金属总量的关系。结果表明:牛角塘矿区土壤中Cd的污染严重,Pb含量也超过土壤国标二级标准,重金属的生物活性系数与迁...

  • 干湿交替对湿地土壤氮磷缓冲能力的影响

    作者:李阳; 何伟; 左倬; 朱雪诞; 成必新 刊期:2014年第S2期

    干湿交替改善人工湿地净化能力的机制尚未得到充分地研究。文章系统分析了2013年冬季表流湿地在干湿交替的落干过程中,土壤中有机质(OM)和氮(N)磷(P)含量的变化以及对营养元素的吸附和蓄积能力。结果表明,表流湿地正常运行时,小范围的水深差异对经历落干过程的土壤OM、N和P含量变化没有明显影响;在干湿交替的落干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含量均...

  • 草原煤矿区土壤汞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任鹏; 黄利民; 刘莹; 郝宁飞; 刘冬月; 王道涵 刊期:2014年第S2期

    研究草原煤矿区周围土壤汞的含量水平、分布规律,并浅析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选择煤炭资源丰富、并将大力建设坑口电厂的内蒙古某煤矿区为研究对象,以此矿区坑口电厂为中心,对其周围土壤p H值(电极法)、有机质(光度法)、土壤质地、黏粒含量、汞含量(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均偏碱性,研究中心附近大部分土...

  • 蓝藻水华对沉积物-水界面氮交换的影响

    作者:张彩云; 周北海; 姜霞; 王金枝; 宋中奇 刊期:2014年第S2期

    为了解蓝藻水华对浅水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物-水界面氮交换的影响,2013年9月在太湖梅梁湾采集沉积物与上覆水进行加藻培养实验。培养过程中监测温度、p H、溶解氧(DO)、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结果表明:培养过程中加藻组铵态氮、硝氮和总氮的变化分别在1.73~11.45、0.16~1.10、12.05~20.34 mg/L之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培养后加藻组...

  • 水温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方丽娟; 刘德富; 杨正健; 田泽斌 刊期:2014年第S2期

    2012冬季,在香溪河中游建立水上水温实验系统,设置5个水温梯度(10、18、25、30、40℃),研究不同水温梯度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结果表明:浮游植物在设置水温梯度范围内均能大量增殖,但种类有所不同。10~30℃硅藻均有出现,绿藻在18~30℃下均能生长良好,蓝藻能在40℃的高水温下生长。25℃水体中藻类比增长率(μ)最大,为2.80。光照强度与叶绿素a...

  • 不同浓度培养液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

    作者:朱晓明; 刘德富; 杨正健; 方丽娟; 崔玉洁 刊期:2014年第S2期

    利用不同浓度培养液培养小球藻。对小球藻生长规律进行监测和分析,提出最适合小球藻生长的培养液浓度。结果表明,小球藻的干重与光密度OD680的相关性显著,5倍BG-11培养基浓度下,比增长率最大,培养2 d后比增长率达0.245;增长量最多,光密度值OD680在第9天达到了7.44;叶绿素a浓度在第8天达到最大值72 282.9 mg/L。其次,10倍BG-11培养基浓度下,光密...

  • 异龙湖藻类群落特征及环境响应关系

    作者:李杰; 陈静; 赵磊 刊期:2014年第S2期

    异龙湖淡水藻类共4门36种,其中包括蓝藻门11种,绿藻门17种,裸藻门1种,硅藻门7种。水体藻类密度极高,在200×104~450×104cell/L间。其中拟柱胞藻(Cylindrospermopsis raciborskii)为优势种,形成水华,为水华藻种。水华藻拟柱胞藻藻细胞密度与p H值呈正相关关系,可能与其在繁殖生长中会分泌生物碱,使水体p H值升高有关。异龙湖水体藻类密度空间分布...

  • 6种植物对锌的耐性和富集能力

    作者:王超; 毕君; 宋熙龙; 尤海舟 刊期:2014年第S2期

    土壤重金属污染成为中国严重的环境问题。以刺槐、臭椿、法桐、红花景天、木槿、构树6种常见绿化植物为试验材料,采用盆栽试验,通过栽培基质中填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锌,研究了6种植物对氯化锌的耐性和对锌的富集能力。结果表明,红花景天对土壤中氯化锌很强的耐性和富集能力,可用于土壤Zn2+浓度达到3 000 mg/kg的绿化,是锌污染土壤适宜的绿化和修复...

  • 大肠杆菌对铬(Ⅵ)的吸附研究

    作者:李群; 熊攀攀; 杨琦; 刘伟; 李博; 张忠磊 刊期:2014年第S2期

    以常见重金属铬(Ⅵ)为目标污染物,通过大肠杆菌与含铬废水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接触反应,研究大肠杆菌对铬(Ⅵ)的吸附规律,并探讨大肠杆菌吸附铬的影响因素、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线和吸附热力学。结果表明大肠杆菌吸附铬的过程同时受初始铬(Ⅵ)浓度、温度、p H和菌浓度的影响。动力学模拟的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等温线模拟的吸附过程符合L...

  • 电子垃圾拆解场土壤和沉积物PCDD/Fs污染研究

    作者:郭志顺; 蹇川; 朱明吉; 刘坤; 张晓岭 刊期:2014年第S2期

    文章对某电子垃圾拆解场地及周边土壤以及河流沉积物进行了采样检测,分析了土壤和沉积物样品中PCDD/Fs的污染程度,结果显示周边土壤样品检出浓度为1.2~7.4 ng TEQ/kg,均值为3.3 ng TEQ/kg,焚烧场区浓度为12 ng TEQ/kg,拆解区浓度为2.4ng TEQ/kg;沉积物样品检测浓度为0.34~0.96 ng TEQ/kg。PCDD/Fs污染来源主要是电子垃圾焚烧过程,其污染特征符合...

  • 不同施工阶段地表灰尘重金属污染比较研究

    作者:杨龙; 孙长虹; 潘涛; 王永刚; 刘桂中 刊期:2014年第S2期

    通过不同粒径地表灰尘量和重金属浓度分析,对挖槽、结构和装修等3个施工阶段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挖槽阶段单位面积地表灰尘量最大,结构阶段重金属污染水平最高。随着施工进度,105~150μm粒径灰尘量比例逐步减少,105μm以下粒径灰尘量比例逐步增加。5种重金属浓度比例在不同施工阶段表现不同,锌浓度比例逐步降低,铅浓度比例逐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