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杂志简介:《环境科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43/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0253-2468
国内刊号:11-1843/X
全年订价:¥ 204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1
复合影响因子:1.65
总发文量:5680
总被引量:89885
H指数:96
立即指数:0.0813
期刊他引率:0.9987
平均引文率:17.5181
  • 赤泥碱性调控研究进展

    作者:薛生国; 李晓飞; 孔祥峰; 吴川; 李义伟; 李萌; 李楚璇 刊期:2017年第08期

    赤泥是氧化铝工业生产过程产生的强碱性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难、环境风险高,严重制约了氧化铝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赤泥土壤化是实现规模化处置赤泥的一种可行方法,而碱性调控则是赤泥土壤化的关键环节.论文在综述氧化铝生产过程碱性物质形成过程的基础上,从可溶性碱和化学结合碱角度分析了赤泥碱性物质的赋存状态,阐述了国内外化学调碱法和生物...

  • 湟水河流域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污染源解析

    作者:邱瑀; 卢诚; 徐泽; 王玉秋 刊期:2017年第08期

    基于2012—2014年水质数据,综合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一维水质模型(Qual2Kw),系统分析了湟水河水质时空变化及其污染物来源.结果表明:湟水河河流水质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铜、六价铬、水温、溶解氧、总氮、氨氮等8项水质指标影响,且氨氮和总氮污染严重;湟水河水质时间上可划分为3个时段:时段1(6—10月)、时段2(5月和11月)和时段...

  • 汾河上中游流域水环境中多环芳烃分布及分配

    作者:王林芳; 党晋华; 刘利军; 赵颖; 闫双堆; 乔鹏明 刊期:2017年第08期

    通过测定汾河上中游流域13个点位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体、表层沉积物中PAHs浓度,分析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汾河上中游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水中PAH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365μg·L-1和0.835μg·L-1,枯水期PAHs总体高于丰水期;丰水期和枯水期沉积物中PAHs平均浓度分别为1444μg·kg-1和2407μg·kg-1,枯水期PAHs总体高于丰水期;水和沉积物中PAHs的组...

  • 蓝藻腐解对水中营养盐影响的模拟研究

    作者:吴馨婷; 祁闯; 许晓光; 周阳; 王明玥; 王国祥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为研究不同密度藻类腐解过程对水体营养盐再分配的影响,在太湖藻类聚集区采集沉积物柱状样进行室内加藻模拟实验,共设置B、C、D 3组加藻密度分别为2500、7500和15000 g·m-2的处理组,监测蓝藻腐解过程中上覆水体的溶解氧(DO)、氧化还原电位(Eh)、氨氮(NH4~+-N)、总氮(TN)及总磷(T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蓝藻腐解会使水体DO...

  • 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

    作者:黄宏; 李大鹏; 张岩; 张硕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为了解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基于2008—2015年间共24个航次水质调查资料,分析了海州湾海洋牧场鱼礁区和对照区活性磷酸盐(PO43--P)、活性硅酸盐(SiO32--Si)和溶解无机氮(DIN)的浓度、组成及营养盐结构的变化.同时,比较了鱼礁区和对照区营养盐的变化,初步分析了人工鱼礁投放量与营养盐的相关性,尝试探索人工鱼礁投放...

  • 流速对太湖河道底泥泥沙、营养盐释放规律影响实验研究

    作者:钟小燕; 王船海; 庾从蓉; 文磊; 段佩怡 刊期:2017年第08期

    河湖中的底泥作为二次污染源,影响河道水环境.太湖河口及调水区河流底泥泥沙、营养盐的释放扩散受水动力条件的影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环形水槽模拟河道的水动力条件的改变,通过实验研究悬浮泥沙、总溶解氮磷(TDN,TDP)和总氮磷(TN,TP)浓度在不同流速条件下在水体中的变化情况,从而掌握底泥泥沙、营养盐在不同流速下的释放特性.本研究按...

  • 基于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的人工河流沉积物中生物质磷形态特征的研究

    作者:刘冬; 李思敏; 张文强; 单保庆; 王旭; 韩旭; 郝艳娜 刊期:2017年第08期

    利用液相31P核磁共振技术分析了我国北部海河流域典型人工河流滏阳新河沉积物磷形态.结果发现,滏阳新河沉积物中共检测出6类磷化合物:正磷酸盐(Ortho-P)、磷酸单酯(Mono-P)、磷酯(Lipids-P)、DNA磷(DNA-P)、焦磷酸盐(Pyro-P)、膦酸盐(Phon-P).滏阳新河沉积物中的生物质磷包括膦酸盐(Phon-P,0.11%~1.57%)、磷酸单酯(Mono-P,8.96%...

  • 湖泊沉积物有机质的连续提取与荧光光谱特征分析

    作者:张博; 王书航; 姜霞; 黄晓峰; 王雯雯 刊期:2017年第08期

    采用化学连续提取与三维荧光光谱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蠡湖沉积物中可提取有机质的组成、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可提取态有机质组分与可交换态氮和弱吸附态磷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蠡湖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为5.59~22.11 g·kg-1(以C计),均值为12.28g·kg-1,其中水可提取态有机质(WSOM)、富里酸(FA)、胡敏酸(HA)和胡敏素(HM)的比例...

  • 达里诺尔湖近2400年以来Hg元素含量变化及环境意义

    作者:郝世祺; 张生; 李文宝; 史小红; 赵胜男; 朱永华; 杨旭; 王旭阳 刊期:2017年第08期

    汞(Hg)元素作为一种全球性循环元素,对环境的影响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揭示寒旱区达里诺尔湖沉积物的Hg污染历史及人类活动对湖泊沉积物中Hg污染的影响,通过采集湖泊沉积物岩芯(编号DL1),在建立DL1岩芯沉积地层年代框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物粒度特征、总有机质(TOC)含量等指标参数的变化,对DL1岩芯记录的地质历史上的Hg含量变化...

  • 新疆奎屯原生高砷地下水的分布、类型及成因分析

    作者:罗艳丽; 李晶; 蒋平安; 邢圆通 刊期:2017年第08期

    原生高砷地下水在全球分布广、危害大,严重威胁着全世界数亿人口的身体健康.为科学指导高砷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中国大陆第一个砷中毒病区新疆奎屯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奎屯地区高砷地下水的分布规律、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奎屯地区有88.7%的地下水中砷浓度超出10μg·L-1,多为高砷地下水.高砷地下水多分布在深层承压含水层,砷浓度从南向...

  • 恩诺沙星完全抗原的合成及间接竞争ELISA方法的建立

    作者:李树莹; 唐云飞; 盛建武; 刘丽; 何苗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为了建立环境新型抗生素类污染物恩诺沙星的免疫检测方法,采用间接竞争ELISA方法,用酶标仪测定酶标二抗与底物反应生成的有色产物量来确定恩诺沙星含量.研究了恩诺沙星完全抗原的合成方法,以及间接竞争ELISA的优化条件和实际水样的检测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碳二亚胺法(EDC+NHS)成功合成了恩诺沙星的理想完全抗原,采用BCA法测定完全抗原浓度,紫...

  • 一株产脲酶菌株的分离及其对Cd~(2+)的去除研究

    作者:王继勇; 陈加立; 杨子陆; 江英杰 刊期:2017年第08期

    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积(MICP)技术是目前镉污染治理的研究热点.本研究从土壤中分离出了一株高效产脲酶菌株,培养44 h后,该菌株对尿素的水解率达90.5%,培养液pH高达9.15.该菌株能诱导Cd~(2+)形成碳酸盐,对0.1 g·L-1的模拟镉污染污水中游离态Cd~(2+)的固化去除率达70.5%.XRD和FTIR结果显示,固化产物为碳酸镉;SEM结果显示,固化产物粒径为10~...

  • 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研究

    作者:杨高翔; 陈锐; 沈子恒; 王一涵; 刘佳楠; 沈怡; 黄翔峰; 刘佳 刊期:2017年第08期

    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微生物油脂的含量是促进剩余污泥制备生物柴油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研究首先比较了B&D法、二甲亚砜-甲醇法和酸热法对剩余污泥微生物油脂提取率的影响.结果发现,酸热法提取得到的微生物油脂含量最高,进一步甲酯化合成的生物柴油产率最高达到2.1%.通过控制发酵过程pH和调节初始C/N,可以提高剩余污泥微生物发酵合成可...

  • 不同负荷下生物膜脱落与载体生物膜生物特性的相互影响

    作者:胡小兵; 朱荣芳; 唐素兰; 韦京云; 常静; 钟梅英 刊期:2017年第08期

    为探究不同负荷下生物膜的脱落特性,对试验过程中生物膜脱落量及载体上生物膜生物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膜脱落量随运行时间延长而增大;有机负荷对生物膜脱落量的影响不同,负荷高脱落量大.紧密结合胞外聚合物(TB-EPS)是生物膜胞外聚合物(EPS)的主要组成部分,生物膜EPS量随负荷的增大而增大;EPS中多糖含量越高,生物膜脱落量越小.系统...

  • 基质性毒物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单独和联合抑制效应

    作者:丁爽; 郑平; 毕竑; 李梓枭; 李笑涵; 孙胜钊 刊期:2017年第08期

    采用分批培养试验和连续培养试验研究了基质性毒物(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单独和联合抑制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分批培养时,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半抑制浓度及95%可信限分别为1670.3(1518.3~1832.4)mg·L-1和565.3(239.0~916.3)mg·L-1,亚硝酸毒性大于氨;氨和亚硝酸对厌氧氨氧化富集培养物的联合抑制效应为独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