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杂志简介:《环境科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43/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0253-2468
国内刊号:11-1843/X
全年订价:¥ 204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1
复合影响因子:1.65
总发文量:5680
总被引量:89885
H指数:96
立即指数:0.0813
期刊他引率:0.9987
平均引文率:17.5181
  • 水稻秸秆生物碳对重金属Pb^2+的吸附作用及影响因素

    作者:陈再明; 万还; 徐义亮; 陈宝梁 刊期:2012年第04期

    以农业废弃物水稻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制备了不同温度(350、500和700℃)下的秸秆生物碳(RC350、RC500和RC700),研究了生物碳对Pb^2+的吸附性能、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为准确预测生物碳还田固碳对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行为的影响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生物碳对Pb“的吸附行为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Pb^2+在RC350、RC500、RC700上的...

  • 微生物异化还原针铁矿过程中4-硝基苯乙酮降解动力学特征及机理初探

    作者:朱维晃; 幺婷婷; 黄廷林 刊期:2012年第04期

    以硝基类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在多相界面(矿物相/生物相)反应体系及纯生物相反应体系中4-硝基苯乙酮微生物还原动力学特征,同时对“针铁矿.微生物4-硝基苯乙酮”相互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阐明.结果表明,2-磺酸钠蒽醌(AQS)对4-硝基苯乙酮微生物还原降解速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不同反应体系中还原降解产物4-氨基苯乙酮含量(μmol·...

  • 胞外聚合物在生物除磷中作用的研究

    作者:龙向宇; 方振东; 唐然; 周从直; 冯裕钊; 王恕 刊期:2012年第04期

    以进水COD与TP之比分别为100:1和50:1的两组SBR反应器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胞外聚合物(EPS)在生物除磷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EPS中不仅含有以高价阳离子沉淀物或络合物形式存在的无机磷(IP),而且含有以细菌细胞分泌物或代谢产物形式存在的有机磷(OP).两组SBR反应器活性污泥的厌氧释磷过程主要由EPS产生,好氧吸磷过程主要由EPS完成;...

  • 壳聚糖改性竹制粉末活性炭吸附剂对微囊藻毒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作者:朱国营; 陈萍萍 刊期:2012年第04期

    研究了壳聚糖改性的竹制粉末活性炭吸附剂对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RR(MCRR)的吸附效果和机理.结果表明,这种新合成的吸附剂具有一定的孔结构,比表面积为203.63m^2·g^-1,平均孔径为7.23nm,并且具有较高比例的介孔分布,这种特性使得其对最长分子尺寸为2.86FIB的MCRR具有较好的捕捉效果.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接触时间达到100m...

  • 某污水处理厂倒置A^2/O工艺中制药类污染物的去除规律分析

    作者:李萍; 卜龙利; 李薛刚; 付金亭; 张爱涛; 王晓昌 刊期:2012年第04期

    针对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的倒置A。/0工艺,通过对主要构筑物的布点检测,分析了污水中4种制药类污染物非那西汀、咖啡因、吉非罗齐和胆固醇的浓度变化及其去除规律.结果表明,污水厂进水中非那西汀、咖啡因、吉非罗齐和胆固醇的浓度分别为8.22、127.31、12.93和5.61μg·L^-1,整个污水处理工艺中,非那西汀、吉非罗齐和胆固醇主要是被格栅...

  • 不同煅烧温度制备的Mn、N掺杂TiO2光催化性能研究

    作者:龚倩; 胡芸; 韦朝海; 张霞 刊期:2012年第04期

    摘要:以MnSO4·H20为锰源,尿素为氮源,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不同锻烧温度的纯TiO2、Mn-TiO2及Mn-N-TiO2光催化剂,利用X射线衍射、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及电子自旋共振等技术对样品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并以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为模型反应,考察不同锻烧温度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N成功掺人TiO2后,有利于提高光催化剂的热稳...

  • 改性明矾浆吸附剂的制备及其除镉性能研究

    作者:李凝玉; 傅庆林; 郭彬; 李华; 丁能飞; 刘琛; 林义成; 景金富 刊期:2012年第04期

    以明矾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明矾浆为原材料,采用热酸改性、热碱改性、焙烧改性和巯基化改性4种方法进行活化处理,得到新型除镉(Cd)吸附剂.同时,考察了Cd^2+初始浓度、pH值和吸附剂投加量对改性明矾浆吸附去除Cd^2+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BET)、用红外光谱(IR)等仪器对吸附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热碱改性明矾浆具...

  • 低温条件下污泥静置沉降时间对城市生物沥浸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

    作者:宋永伟; 王电站; 刘奋武; 王振宇; 周立祥 刊期:2012年第04期

    研究城市生物沥浸污泥脱水性能与污泥静置沉降时间的关系,对城市污泥生物沥浸工程化应用具有指导性作用.因此,以城市生物沥浸污泥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低温条件下(5℃和15℃)污泥静置0-6d过程中,污泥pH值和脱水性能(用比阻γ表征)的变化情况.同时,对实验室污泥比阻与厢式压滤机中试结果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增加将有利于污泥...

  • 太湖浮游硅藻时空演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作者:刘霞; 陆晓华; 陈宇炜 刊期:2012年第04期

    摘要:利用1992年至2002年每月1次的监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太湖北部3个区域(河口、梅梁湾、湖心)浮游硅藻(Planktonicdiatoms)生物量周年变化和空间分布情况.同时,水中磷酸盐(PO4/3--P)、氨氮(NH4^+-N)、硝氮(No^3--N)和硅酸盐(SiO3/2--Si)含量等相关资料也被用于解释太湖浮游硅藻时空分布的原因.结果显示,直链硅藻(Aulacoseir...

  • 模拟珠江河网的污染物通量及外源输入对入河口通量的贡献

    作者:胡嘉镗; 李适宇 刊期:2012年第04期

    基于一维河网与三维河口耦合水质模型,模拟计算了2000年珠江上游输入河网以及河网输入河口的碳质生化需氧量(CBOD)、氨氮(NH4)、硝态氮与亚硝态氮(NO3)和无机磷(IP)等污染物通量,并结合数值实验,量化了外源输入(包括人河网污染物通量与河网污染负荷)对入河口污染物通量对河网区的贡献.研究结果表明,河网区的污染物通量由人河网通...

  • 北运河武清段水污染时空变异特征

    作者:张汪寿; 李晓秀; 王晓燕; 于洋; 任万平; 李建辉 刊期:2012年第04期

    通过对北运河武清段水系(主河道——北运河和龙凤河,北运河支流——柳河、灌溉沟渠)的水质进行监测,采用灰色关联法对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并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污染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运河武清段水系17个观测点中有23.8%的观测点的水质为Ⅲ类水,12.7%为Ⅳ类水,63.5%为V类水.水质存在时空变异,夏、冬季节各河道水...

  • 滇池流域套作玉米对蔬菜农田地表径流污染流失特征的影响

    作者:湛方栋; 傅志兴; 杨静; 陈建军; 安瞳昕; 祖艳群; 李元 刊期:2012年第04期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在自然降雨条件下,对滇池流域蔬菜(豌豆、西葫芦、马铃薯)单作与玉米套作蔬菜两种种植模式下农田地表径流的产生量与径流污染(TN、TP、COD、SS)的浓度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蔬菜单作和玉米套作蔬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量分别为94.7-128.9m^3·hm^-2和52.6-76.4m^3·hm^-2.蔬菜单作种植模式下地表径流中TN、TP、CO...

  • 基于HSPF及回归模型的淡水河流域非点源负荷计算

    作者:张恒; 曾凡棠; 房怀阳; 张恒军; 萧洁儿; 林澍 刊期:2012年第04期

    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HSPF结合回归模型,对广东省东江流域中淡水河流域的非点源负荷进行计算.研究结果显示,模型较好地再现了悬浮泥沙(SS)、CODc、N03--N及TP在2010年内的通量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统计结果表明,淡水河流域的SS、CODc、NO3--N及TP在汛期的通量对年通量的贡献十分显著,分别占年通量的86.81%、77.56%、69.83%和73.08%;...

  • AnnAGNPS模型应用于辽河源头小流域的主要参数确定方法

    作者:齐琳; 林剑; 马继力; 吕川 刊期:2012年第04期

    摘要:农业非点源污染已成为辽河源头区水体污染的治理重点,农业非点源污染模型AnnAGNPS (Annualized Agricultural Non-point SourcePollution Model)模拟农业非点源污染是可行的,但模拟精度取决于模型参数.本文以辽河源头区典型小流域为例,根据集水区的划分与流域非点源污染的空间分布密切相关,以不同的I临界汇水区面积CSA(the critic...

  • 龙川江流域碳侵蚀特征的初步研究

    作者:何敏; 周跃; 丁文荣; 吕喜玺 刊期:2012年第04期

    选取龙川江楚雄站断面,于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对水体内悬浮颗粒物及各形态碳的含量进行连续采样分析.结果表明,汛期水体内总有机碳(TOC)含量主要取决于颗粒有机碳(POC)含量,非汛期水体内总有机碳主要源于溶解性有机碳(DOC),而溶解性无机碳(DIC)的季节变化不明显.洪水过境过程中,POC随即表现出“峰值现象”;DOC峰值出现的时间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