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杂志简介:《环境科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43/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0253-2468
国内刊号:11-1843/X
全年订价:¥ 204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1
复合影响因子:1.65
总发文量:5680
总被引量:89885
H指数:96
立即指数:0.0813
期刊他引率:0.9987
平均引文率:17.5181
  • 中国城市轻型车的排放特性

    作者:王岐东; 姚志良; 霍红; 贺克斌 刊期:2008年第09期

    采用机动车实际上路排放测试系统对北京、重庆和成都3城市27辆轻型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采用发动机比功率VSP、发动机负荷ES和排放单元BIN分析了轻型车瞬态排放的特征及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发动机技术和累计行驶里程对排放的影响很大,而VSP等概念还反映了道路坡度对排放因子的影响;由于城市道路坡度的差异,导致同一测试车辆在重庆和成都...

  • 烧结过程中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新工艺Ⅰ:模拟烧结矿带的脱硝机理

    作者:陈彦广; 王志; 郭占成 刊期:2008年第09期

    基于煤的解耦耦合燃烧原理和烟气返回脱硝技术,并结合烧结工序特点,提出了烧结过程中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新工艺,详细介绍了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对其可行性进行了热力学计算分析;重点研究了烧结矿带发生的脱硝反应.利用烧结矿作填料,采用H2、CO和NH3模拟热解气主要组分对返回烟气中NOx的脱除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450-550℃下烧...

  • 烧结过程中解耦燃烧与烟气返回共脱硝新工艺Ⅱ:模拟燃烧带的脱硝机理

    作者:陈彦广; 王志; 郭占成 刊期:2008年第09期

    通过模拟烧结过程中焦炭的分布,研究了返回烟气、热解气主要组分与焦炭耦合燃烧降低NOx排放的规律.结果表明,热解气主要组分与焦炭耦合燃烧可使NOx排放降低10%左右,烟气返回到焦炭燃烧过程可使NOx的排放降低15%,耦合燃烧和烟气返回结合可使NOx的排放降低20%以上.在新工艺过程中,焦炭层厚度由150mm增大到300mm时,NOx排放的降低率由23%增大到40%....

  • Mn-Ce-Fe/TiO2低温催化还原NO的性能

    作者:寻洲; 童华; 黄妍; 童志权 刊期:2008年第09期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Mn-Ce-Fe/TiO2,研究了其组分配比、焙烧温度等制备条件和NO进口浓度、空速、O2含量、NH3/NO摩尔比等操作条件对Mn-Ce-Fe/TiO2上NH3低温还原NO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了H2O、SO2对Mn-Ce-Fe/TiO2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n∶Fe∶Ce摩尔比为5∶2∶4、500℃下焙烧的Mn-Ce-Fe/TiO2在无H2O、SO2,NO体积分数为0.1%,空速为5000h^-1,反应温度为13...

  • 氮磷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生长和产毒的影响

    作者:代瑞华; 刘会娟; 曲久辉; 赵旭 刊期:2008年第09期

    采用分批培养的方式研究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氮、磷单因子营养限制条件下的生长和产毒情况.结果表明,氮限制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和产毒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磷限制对其生长和产毒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氮限制条件下,铜绿微囊藻的生物量仅为控制组的30%-50%,产毒量也仅为控制组的10%-60%;并且氮限制会促进细胞分裂,缩短细胞...

  • TTC-脱氢酶还原法测定铜绿微囊藻活性

    作者:梁文艳; 王珂; 阮清鸳; 王金丽 刊期:2008年第09期

    利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脱氢酶还原法定量地测定了铜绿微囊藻细胞的活性,并对影响活性测定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TTC浓度大于0.6%时会抑制酶活性,最适TTC浓度为0.2%;脱氢酶还原反应在Tris-HCl缓冲液中能正常进行,而在磷酸盐缓冲液中受到抑制,最适pH值为7.5-8.0;培养时间和培养温度对TTC脱氢酶还原反应的影响较大,最适培养时间...

  • 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及机理

    作者:彭康; 胡勇有; 王宝娥 刊期:2008年第09期

    采用投加预处理烟束曲霉(Aspergillus fumisynnematus)死菌体的方法去除含铬废水中的Cr(Ⅵ).考察了不同溶液初始pH值、Cr(Ⅵ)初始浓度、死菌体投加量及温度条件下,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对Cr(Ⅵ)还原速率和总Cr的平衡吸附率的影响,并根据红外光谱分析初步探讨了CTAB预处理烟束曲霉死菌体与Cr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TAB预处理烟束...

  • 胞外聚合物EPS在废水生物除磷中的作用

    作者:周健; 栗静静; 龙腾锐; 吴志高; 刘明月 刊期:2008年第09期

    对EPS在废水生物除磷中的作用机理进行系统研究,探讨和完善生物除磷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在生物除磷系统中,EPS贮存了部分磷,在生物除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厌氧-好氧交替过程中,EPS中磷含量呈厌氧减少、好氧增加的周期性变化;污泥中的磷有82%左右被聚磷菌吸收,另外18%左右的磷聚集在EPS中;一个运行周期中基质所减少的磷84.3%被聚磷菌过量吸收,15....

  • 猴金属硫蛋白α域(MT-α cDNA)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及工程菌对重金属的吸附

    作者:路延笃; 黄巧云; 陈雯莉; 雷磊; 何小川; 蔡鹏; 梁巍 刊期:2008年第09期

    采用PCR技术和同尾酶手段,构建了猴金属硫蛋白(mMT)α域的串连体,并构建了表达MTα串连体的工程菌,获得了表达二聚串连体(MTα2)、三聚串连体(MTα3)、五聚串连体(MTα5)的工程菌.结果表明,工程菌在0.1mmol·L^-1IPTG诱导3h后表达量最高.Cd^2+浓度为0.5mmol·L^-1时,对照菌pGEX-2T/BL21生长受到严重胁迫,工程菌表现出较强的抗性,MTαn/BL21(n=...

  • 控制BNR工艺厌氧释磷效果因素的实验研究

    作者:郝晓地; 戴吉; 胡沅胜; 张向平 刊期:2008年第09期

    以实验室动态生物营养物去除(BNR)工艺——BCFS(Biologisch Chemische Fosfaat Stikst of Verw ijdering)运行实验为基础,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初始COD、碳源种类和厌氧释磷反应时间对厌氧释磷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初始COD越高,释磷速率和总释磷量越高.当碳源充足且反应时间足够长时,释磷速率不受初始COD和碳源种类影响,单位质量污泥...

  • ZVI固定床-SBR耦合工艺强化氯代硝基苯的降解

    作者:林海转; 徐向阳; 杨燕妮; 黄可谈; 朱亮 刊期:2008年第09期

    研究了零价铁(ZVI)固定床-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耦合工艺对2-氯硝基苯(2-ClNB)转化与降解强化作用.结果表明,ZVI固定床可稳定还原转化2-ClNB为2-氯苯胺(2-ClAn),表面积归一化速率常数(Ksa)为(3.20±0.35)×10^-2L·m^-2·h^-1;ZVI固定床出水作为SBR进水,在HRT为20h、2-ClAn负荷为3.6-111.8g·m^-3·d^-1、COD负荷(外加碳源)为130.9-854...

  • SMBR-IVCW系统处理高浓度综合污水

    作者:肖恩荣; 梁威; 贺锋; 成水平; 吴振斌 刊期:2008年第09期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将高效的生物处理技术——膜-生物反应器(SMBR)与生态净化技术——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进行有效复合而成的SMBR-IVCW复合系统应用于高浓度综合污水的高效处理与回用中.通过对不同水力负荷组合条件下SMBR-IVCW系统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比较,得到了该复合系统的较好水力组合条件.结果表明,SMBR-IVCW具有良好...

  • 第五届国际水协会膜技术大会暨展览会通知

    刊期:2008年第09期

  • SBR单级好氧法在低pH值条件下对氮的去除

    作者:刘医璘; 李小明; 王冬波; 杨麒; 曾光明; 柳娴; 贾斌; 曾恬静; 廖德祥 刊期:2008年第09期

    以模拟城市生活污水为研究对象,比较了SBR单级好氧法在不同pH值条件下(pH=8.0±0.2和pH=6.5±0.2)对氮转化途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方式为瞬时进水→曝气(4h)→沉淀间歇(4h)→瞬时出水,2个反应器NH4^+-N进水浓度为25-40mg·L^-1条件下,NH4^+-N转化率均在80%以上.pH为8.0±0.2的反应器内发生了传统的硝化作用,部分NH4^+-N通过同时硝化反硝...

  • 生物脱氮系统中无厌氧释磷的生物除磷工艺

    作者:陈光秀; 袁林江; 韩玮 刊期:2008年第09期

    采用2个工作容积为6L的SBR反应器(1^#和2^#)分别进行人工废水的脱氮试验研究,其中1^#进水是以醋酸钠为碳源,2^#以淀粉为碳源,2个反应器进水的COD、氨氮、磷酸盐和硝氮浓度一致.2个反应器均按缺氧76min-好氧294min交替的模式运行.在COD/NO3^--N比为8.76∶1(400mg·L^-1∶45.67mg·L^-1)和15.03∶1(400mg·L^-1∶26.61mg·L^-1)2种水质条件下,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