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学报

环境科学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Acta Scientiae Circumstantiae

杂志简介:《环境科学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43/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0253-2468
国内刊号:11-1843/X
全年订价:¥ 2040.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1
复合影响因子:1.65
总发文量:5680
总被引量:89885
H指数:96
立即指数:0.0813
期刊他引率:0.9987
平均引文率:17.5181
  • 富营养化湖泊开敞水域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

    作者:秦伯强 刊期:2007年第01期

    通过生态工程的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富营养化湖泊水源地的水质,这在全流域很难实现控源截污和全湖水质难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善的情况下,具有快速见效的作用.以往之所以在开敞水域鲜有湖泊生态恢复成功的例子,原因是过于强调水生植物种植本身,而忽视水生植物及草型生态系统与外部环境条件的关系.影响水生植物恢复和草型生态系统培...

  • 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

    作者:秦伯强; 胡维平; 刘正文; 谢平; 尹澄清; 高光; 谷孝鸿; 徐在宽 刊期:2007年第01期

    基于生物净化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思想,在太湖北部的梅梁湾牵龙口水厂水源地实施了净化水质的生态工程试验.该水域位于太湖梅梁湾的东北岸.调查发现,由于这个地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吹程长,风浪较大,导致沉积物易于悬浮,且蓝藻也易于在此堆积;同时该水域水较深、透明度较低.为了能够净化水质,在氮磷营养盐浓度依然很高、恢复沉水植物...

  • 改性沉积物除藻对水质改善的效果研究

    作者:张木兰; 潘纲; 陈灏; 田秉晖; 高爽; 袁宪正 刊期:2007年第01期

    通过生态模拟箱(1m×1m×1m)模拟天然湖泊环境,研究了改性沉积物的除藻效果和对水质的改善作用.改性沉积物除藻后,测定和分析了除藻箱体和不除藻箱体内的叶绿素、浊度、DO、TN、TP、DIN、DIP等水质指标.在改性沉积物投量为43mg·L^-1时,4h除藻率可达到85%以上.除藻2d后,水体中叶绿素和浊度降低90%,总氮、总磷分别降低70%、80%,这些...

  • 沉积物再悬浮对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作者:谢贻发; 胡耀辉; 刘正文; 谢贵水 刊期:2007年第01期

    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沉积物再悬浮对苦草(Vallisneria natans)和马来眼子菜(Potomogeton malalanus)2种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为期10周的实验发现,有沉积物再悬浮的处理组中,苦草的生物量显著低于对照组中(没有沉积物再悬浮)苦草的生物量;同样,沉积物再悬浮对苦草的分蘖和块茎数也产生了明显的影响;马来眼子菜的生物量和分蘖数同...

  • 湖滨带氧化还原环境的时空变化及其环境效应

    作者:王洪君; 王为东; 尹澄清; 潘宏凯; 卢金伟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太湖梅梁湾,沿开阔水体至湖滨带方向,对植被型湖滨带(A区)、裸露型湖滨带(B区)和开阔水体(D区)水体中DO和水/沉积物瓦进行为期1a的现场观测.结果发现,梅梁湾水体DO时空变化明显.B区和D区水体中DO常年饱和,而A区DO浓度较低(年均(5.5±1.7)mg·L^-1).在植物生长季,从开阔水体至湖滨植被区溶解氧浓度从12.7mg·L^-1降到4.5mg·...

  • 组合介质的微生物富集效果及其去除太湖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研究

    作者:李先宁; 纪荣平; 蒋彬; 吕锡武; 浦跃朴; 尹立红 刊期:2007年第01期

    采用组合介质进行改善太湖水源地水质的中试研究.应用定量PCR分析发现组合介质上寓集了大量具有溶藻能力的假单胞菌和芽孢杆菌,表明组合介质对太湖土著溶藻细菌具有良好的富集效果.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解析结果表明,细菌总数、硝化细菌及溶藻细菌(假单胞菌、芽孢杆菌)的分布具有显著特征,在反应装置纵向的中段、出水端及垂直方向的中层,组...

  • 固体发酵提高水生植物发酵产物蛋白含量的研究

    作者:杨柳燕; 张奕; 肖琳; 顾宇飞; 蒋丽娟; 秦伯强; 罗敛葱; 史小丽 刊期:2007年第01期

    采用微生物固体发酵技术对伊乐(Elodea nuttalli)、苦草(Vallinmeria spirdis)和喜旱莲子草(Alterranthera philoxerides)3种高等水生植物进行单细胞蛋白生产的研究,分析单一菌种和混合菌种发酵过程中水生植物粗蛋白古量和纤维素酶活的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与单一霉菌发酵相比,利用霉菌与酵母混合发酵,可明显提高发酵产物粗蛋白产...

  • 北京大气沉降样品中的PCBs

    作者:刘耕耘; 陈左生; 史烨弘; 王关玉 刊期:2007年第01期

    采集了4个北京大气沉降样品,包括3个总沉降与1个湿沉降样品.利用高分辨率气质联用仪(HRGC-HRMS),参照国际标准方法分析测定了其中的多氯联苯(PCBs)含量.总沉降样品的PCBs含量水平为4.47—7.08ng·g^-1(平均为5.52ng·g^-1)和TEQ为0.55—5.43pg·g^-1(平均为2.27pg·g^-1).湿沉降样品含量水平为15.02ng·g^-1,其TEQ为2.87pg·g^-...

  • 对二氯苯释放及影响因素的环境测试舱模拟研究

    作者:王立鑫; 崔珩; 杨知还; 白郁华; 刘兆荣; 李金龙 刊期:2007年第01期

    利用自制环境测试舱模拟室内环境,研究了对二氯苯(p-DCB)释放过程,确定释放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参数(温度、空气流量/流速和相对湿度)条件下,p-DCB释放速率不同:温度升高,P-DCB释放速率增大;空气流速增加,P—DCB释放速率加快;相对湿度增大,释放速率同样有增大趋势,但是与温度和空气流速对p-DCB释放速率的...

  • 气液环境下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在载体表面的附着性能研究

    作者:王灿; 席劲瑛; 胡洪营; 文湘华; 于茵 刊期:2007年第01期

    以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asponum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该菌种在液相和气相环境中在陶粒、颗粒炭、玻璃珠、竹子、聚丙稀多面空心球、沸石上的附着和生长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液相环境中,白腐真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对竹子、沸石、陶粒、聚丙稀多面空心球有较好的附着能力,但菌体的生长量和形态特征受载体的影响而产生明显差异...

  • 实时控制条件下外加碳源用于低C/N比养殖废水处理中污泥膨胀的控制研究

    作者:陈梅雪; 杨敏; 齐嵘; 王怡中 刊期:2007年第01期

    养殖废水是一类典型的高氨氮废水.在低C/N比进水条件下,生物处理单元内较易出现污泥膨胀现象.采用实时控制技术,建立了序批式反应器(SBR)优化硝化.反硝化控制系统,进行了外加碳源用于低C/N比养殖废水处理中的污泥膨胀控制研究.并探讨了优化控制系统对污泥膨胀的控制机制.结果表明,低C/N比进水条件下,不完全硝化-反硝化过程导致硝...

  • 水杨酸和5-磺基-水杨酸表面修饰纳米TiO2吸附去除对硝基苯酚

    作者:郑凤英; 李顺兴; 钱沙华; 邓南圣 刊期:2007年第01期

    利用化学吸附法合成了水杨酸和5-磺基-水杨酸表面修饰的TiO2纳米粒子.对表面修饰前后的TiO2纳米粒子,采用红外光谱法、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电子光谱法比较其官能团和吸光性能的变化.研究发现,经水杨酸和5-磺基-水杨酸改性后的TiO2分别呈浅黄色、土黄色,吸收带边发生了明显的红移,吸收边起始点分别延伸至420nm和450nm处,出现-COOTi-和芳香...

  • 质子化剩余污泥作为生物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活性红4的研究

    作者:崔龙哲; 刘成付; 吴桂萍 刊期:2007年第01期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污泥为材料,经过质子化处理制备成生物吸附剂,进行了吸附水溶液中活性红4(RR4)的研究.同时考察了吸附时间、溶液pH值、染料浓度、盐的浓度等因素对RR4吸附的影响.生物吸附剂对RR4的吸附所需平衡时间短(约22h),酸性条件利于吸附,碱性条件下则会发生解吸附(解吸附率高于87%),吸附等温曲线符合Langmuir和Freun...

  •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时水生植物形态和生理特性对污水长期浸泡的响应

    作者:李宗辉; 唐文浩; 宋志文 刊期:2007年第01期

    主要比较了污水和净水培养水生植物(芦苇、香蒲)形态特征的改变,测定了污水和净水培养的水生植物体内(根、叶片)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分析判断了水生植物对长期污水浸泡所采取的响应的途径和方式.结果表明,与天然净水培养的芦苇相比,长期污水浸泡致使芦苇的植株高度显著变小,平均值之差为71.1cm;芦苇叶片长...

  • 纳米镍/铁和铜/铁双金属对四氯乙烯脱氯研究

    作者:黄园英; 刘菲; 汤鸣臬; 沈照理 刊期:2007年第01期

    以实验室合成的纳米双金属颗粒(Ni/Fe和Cu/Fe)为反应材料,对四氯乙烯(PCE)进行脱氯试验研究.纳米金属颗粒(直径范围在1~100nm)比表面积比微米级铁颗粒高数十倍.结果表明,纳米Ni/Fe和Cu/Fe对四氯乙烯有明显的脱氯作用,且脱氯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在作为还原剂的铁表面镀上-薄层起催化作用的金属Ni或Cu,催化剂的存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