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杂志简介:《环境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95/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0250-3301
国内刊号:11-1895/X
全年订价:¥ 2980.00
创刊时间:1976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79
复合影响因子:1.91
总发文量:7402
总被引量:135830
H指数:97
引用半衰期:5.7341
立即指数:0.0281
期刊他引率:0.97
平均引文率:15.9703
  • 北京奥运时段河北香河大气污染观测研究

    作者:潘月鹏; 王跃思; 胡波; 刘全; 王迎红; 南卫东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为监测评估周边地区大气污染对北京的可能影响,2008年6~9月北京奥运时段,在北京东南方向河北香河开展了大气污染物SO2、NOx、O3、PM2.5和PM10的连续在线观测,结合地面气象资料和HYSPLIT轨迹模式探讨了污染物的来源与传输过程.结果表明,香河地区大气污染较为严重,上述污染物观测期间日均最高值(日均值±标准差)分别达到84.4(13.4±15.2)、43.3...

  • 北京奥运时段VOCs浓度变化、臭氧产生潜势及来源分析研究

    作者:吴方堃; 王跃思; 安俊琳; 张俊刚 刊期:2010年第01期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大气中光化学污染臭氧(O3)的重要前体物,其在大气中的浓度水平往往直接影响着臭氧的污染水平.以2008年夏季北京大气中VOCs浓度观测资料为基础,分析了VOCs浓度和组分随时间的变化特征,比较了各组分对臭氧产生的影响潜势,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VOCs主要来源.结果表明,北京大气总VOCs在上午和下午的浓度分别是34.38×10^...

  • 夏季高湿度条件下北京市气溶胶颗粒物粒谱特征研究

    作者:黄书华; 刘建国; 刘文清; 陆亦怀; 陆钒; 伍德侠; 董云升; 江宇; 张玉钧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07年8月,利用粒谱分析仪(APS)、振荡天平颗粒物分析仪(TEOM)和碳黑分析仪(BC)观测北京市大气气溶胶可吸入颗粒物(PM10),研究高湿度气象条件对气溶胶颗粒物吸湿长大的影响.结果表明,PM10质量浓度与碳黑质量浓度在静稳天气状况下相关系数达0.82,而对于颗粒物数浓度与PM10质量浓度,静稳与非静稳天气状况下两者的相关性并不一致,颗粒物数...

  • 兰州市PM10污染变化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作者:余晔; 夏敦胜; 陈雷华; 刘娜; 陈晋北; 高艳红 刊期:2010年第01期

    利用2001年1月~2007年12月兰州市空气质量日报数据,结合时间尺度分离法,分析研究了兰州市PM10污染的年、季变化特征、年变化趋势及其成因.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兰州市PM10污染有所减轻,年日均PM10浓度由2001年的236μg·m^-3下降为2007年的127μg·m^-3,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增加了1.3倍,但年平均PM10浓度仍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超标率为25%;PM10污染...

  • 青岛采暖期不同天气状况下大气颗粒态无机氮分布研究

    作者:乔佳佳; 祁建华; 刘苗苗; 范得国; 石金辉; 高会旺 刊期:2010年第01期

    于2007-10~2008-04采集了青岛近海采暖前及采暖期内大气气溶胶样品,并运用离子色谱法(IC)分析了颗粒物中的无机氮组分.结果表明,采暖期内青岛颗粒物和无机氮的浓度都有明显增加,采暖期颗粒物质量浓度为137.41μg/m^3,比采暖前增加了82.2%;NO3^--N和NH4^+-N浓度分别由采暖前的2.48μg/m^3和6.95μg/m^3增加到采暖期的4.43μg/m^3和10.28μg/m^3.天...

  • CO2和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华山松生长及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作者:王兰兰; 何兴元; 陈玮 刊期:2010年第01期

    以生长在沈阳市区内的5年生华山松幼树为实验材料,采用开顶箱法,研究高浓度CO2和高浓度O3下华山松生长变化、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动态以及日光合总量季节变化,进而了解大气CO2浓度升高、O3浓度升高及其复合作用对华山松光合作用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高浓度O3处理后,华山松20~90 d针叶鲜重、干重增长量以及90 d针叶叶长较对照分别降低45.8%、38...

  • 华北平原冬小麦生长期典型农田热、碳通量特征与过程模拟

    作者:袁再健; 沈彦俊; 褚英敏; 齐永青 刊期:2010年第01期

    以位山试验站典型农田为对象,利用位山站2005-10-10~2006-06-10日的实验观测数据,探讨了冬小麦整个生长期农田的热、碳通量特征,并运用SiB2(simple biosphere model Version2)模型对热、碳通量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农田的热、碳通量在冬小麦生长过程中表现出明显的日变化,这些通量的最大值基本出现在正午前后;热、碳通量的日际变化也较明...

  • 《环境科学》征稿简则

    刊期:2010年第01期

    1.来稿报道成果要有创新性,论点明确,文字精炼,数据可靠.全文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中英文摘要及参考文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或其它项目请在来稿中注明(在首页以脚注表示).作者投稿时请先登陆我刊网站(www.hjkx.ac.cn)进行注册,注册完毕后以作者身份登录,按照页面给出的提示信息投稿即...

  • AnnAGNPS模型在潋水河流域产水、产沙的模拟评价

    作者:李硕; 刘磊 刊期:2010年第01期

    日益严重的土壤侵蚀造成了土地退化、水体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和生态问题,利用基于过程的数学模型已成为流域土壤侵蚀状况定量评价和控制的有效方法.利用美国农业部开发的流域尺度AnnAGNPS模型,设计了基于地形特征的cell离散方案,在多种地理数据采集和参数化的基础上,对江西兴国潋水河流域1991~2005年的径流、产沙过程进行了分布式计算机模拟.在...

  • 小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的影响

    作者:罗璇; 史志华; 尹炜; 陈佳; 李璐; 伍世良 刊期:2010年第01期

    以丹江口库区的胡家山小流域为研究区,以资源二号卫星影像图为底图,通过实地调查获取胡家山小流域土地利用图,利用ArcGIS的水文模拟、空间分析模块提取15个集水区,并分析其土地利用结构.根据2008年1~12月各个集水区的出口的总氮、硝态氮浓度的监测数据,定量地分析土地利用结构对氮素输出时空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胡家山小流域内旱地、居民地对...

  • 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的生态特征

    作者:孙金水; WAI; Onyx; Wing-Hong; 戴纪翠; 倪晋仁 刊期:2010年第01期

    根据香港环境保护署2006年1~12月份深圳湾浮游植物的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湾海域浮游植物的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年在深圳湾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27属34种,主要类群是硅藻,占总种数的52.94%,其次是甲藻,占总种数的29.41%,其他藻类占总种数的17.65%.浮游植物细胞丰度的年波动范围在2.13...

  • 水动力对浮游生物影响的围隔研究

    作者:朱宜平; 张海平; 李飞鹏; 陈玲 刊期:2010年第01期

    利用3个围隔装置,于2007年8月~2008年7月间研究了0.002、0.10、0.15和0.30 m·s^-1共4种表面流速对围隔内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0.15、0.30 m·s^-1这2种表面流速下围隔内壁附着水绵生物量分别是对应静止条件下的2.3倍和31.3倍,0.10、0.15和0.30 m·s^-1这3种表面流速下围隔内Chl-a浓度分别为对应静止围隔中的45%、54%和26%,浮游...

  • 再生水水质环境中典型水华藻的生长特性

    作者:杨佳; 胡洪营; 李鑫 刊期:2010年第01期

    基于微藻的生长潜力试验,研究了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时的水华风险.结果表明,在天然混合藻种接种体系中,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在再生水水质条件下的生长潜力大于其他受试藻种,其在3种二级出水(A^2O、氧化沟和活性污泥)中的最大藻密度均可大于10^6个·mL^-1,比生长速率〉0.39 d^-1.A^2O-超滤膜过滤-活性炭吸附-氯消毒深度处理工...

  • 城市供水管网模型参数自动识别方法研究

    作者:贾海峰; 赵琦峰 刊期:2010年第01期

    在分析城市供水管网模型建设和应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管网模型参数识别这一核心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GIS和SCADA的管网模型参数自动识别的流程,分析了管网模型参数自动识别的核心算法,提出了基于RSA方法的灵敏参数自动识别和基于MCS方法进行参数识别的算法和技术路线,并完成了管网模型参数自动识别模块的编程实现.最后选择一个典型城市小区...

  • 基于覆盖水量的监测点优化选址法的缺陷与改进

    作者:刘书明; 李振瑜; 陈晋端; 王琦; 孟凡琳 刊期:2010年第01期

    研究了给水管网水质监测点选址的方法,分析了覆盖水量法存在的缺陷,针对这一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覆盖水量指数的改进方法,在评价节点的代表性时,该方法同时考虑了总覆盖水量和覆盖水量时间分布对节点代表性的影响,提高了管网水质监测点优化选择的准确度和监测数据的代表性.为了提高优化问题求解的速度,采用了遗传算法求解水质监测点优化选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