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

环境科学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Environmental Science

杂志简介:《环境科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6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895/X,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环境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环境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国际刊号:0250-3301
国内刊号:11-1895/X
全年订价:¥ 2980.00
创刊时间:1976
所属类别:环境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3.79
复合影响因子:1.91
总发文量:7402
总被引量:135830
H指数:97
引用半衰期:5.7341
立即指数:0.0281
期刊他引率:0.97
平均引文率:15.9703
  • 2005年夏季环渤海16条主要入海河流的污染状况

    作者:张龙军; 夏斌; 桂祖胜; 江春波 刊期:2007年第11期

    2005-07-01~2005-07-05对环渤海的黄河等16条主要河流的入海污染同步调查显示,13条河流断面的水质属于Ⅳ类以上,其中子牙新河等8条河流水质属于劣Ⅴ类,通过污染分担率分析,环渤海河流的首要污染物为石油类(11条河流),其次为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仅位居第3.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大辽河、黄河等7条河流处于富营养状态,而小清河、蓟运河等...

  • 东海赤潮高发区营养盐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赤潮的关系

    作者:张传松; 王修林; 石晓勇; 唐洪杰; 韩秀荣; 辛宇 刊期:2007年第11期

    根据2002-04~2003-02期间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海域进行的4个综合航次的调查资料,分析了该海区营养盐季节变化及分布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海区营养盐状况与赤潮的关系.结果表明,各项营养盐的平均浓度分别为:溶解无机氮(DIN)(17.93±2.46)μmol·L^-1,磷酸盐(PO4^3- -P)(0.59±0.11)μmol·L^-1和硅酸盐(SiO3^2- -Si)(15.34±3.23)μmol·L^-1,调查...

  • 基于模型模拟的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设计

    作者:郭青海; 杨柳; 马克明 刊期:2007年第11期

    目前针对城市小流域进行非点源污染控制措施去污效果的模拟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利用L-THIA模型模拟武汉市汉阳地区三角湖流域2个小汇水单元(Sj1、Sj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非点源污染物累积量,模拟得出1次典型降雨前Sj1和Sj2中污染物总量分别为1.82×10^4kg、1.38×10^5kg.基于"源-汇"和格局与过程相互作用理论,针对降雨前2 h内产生的径流,从源...

  • 北京市农作物虚拟水含量分布

    作者:王红瑞; 董艳艳; 王军红; 王岩; 韩兆兴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采用灌溉定额法对北京市各区县粮食虚拟水含量和蔬菜虚拟水含量历年的分布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并将其与北京市地下水资源分布和开采状况进行了现状对比.结果表明:①各区县粮食虚拟水含量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延庆县的粮食生产会给当地地下水资源带来较大的压力;②顺义区、大兴区,平谷区蔬菜历年的虚拟水含量总体呈增长趋势,在全市蔬菜虚拟水总量...

  • 模糊综合评价在大伙房水库下游水污染风险评价中应用

    作者:吴钢; 蔡井伟; 付海威; 王涌翔; 魏晶; 姜萍; 付晓; 刘阳 刊期:2007年第11期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大伙房库区下游浑河抚顺段在1996~2004年间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1996~2004年间该河段水质呈波动性变化;除1997、2001、2003年外,该河段的3个监测断面的年综合评价值属Ⅱ类和劣Ⅲ类水质,其主要污染物是有机污染物、油类和氨氮;但污染物变化规律各不相同,油类和氨氮呈逐年增加趋势,COD呈波动性变化,BOD5呈现逐年...

  • 两级潜流人工湿地在中国东北高寒地区的应用研究

    作者:海热提; 范立维; 谢涛; 张祺; 卓峰; 林爱军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以吉林省四平市郊区的两级潜流人工湿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为例,考察了隔离保温、特殊活性人工介质等加强化措施后的两级湿地系统在东北高寒地区运行的适应性及其效能与特征,分析了潜流人工湿地的两级组合工艺在污染物去除方面的优势.结果表明,通过特殊活性人工介质的选用和一定的隔离保温措施,两级潜流人工湿地系统能在高寒地区高效运行,其对COD...

  • 组合型生态浮床的动态水质净化特性

    作者:李先宁; 宋海亮; 朱光灿; 李大成; 吕锡武 刊期:2007年第11期

    研究开发了一种由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及微生物膜构建的组合型浮床生态系统.通过中试研究,考察了该浮床对富营养化湖泊水体在动态条件下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体交换时间为7d时TN、TP、高锰酸盐指数的去除率分别为53.8%、86.0%和35.4%.污染物的直接净化主体为人工介质和水生植物单元,但在生态浮床中引入河蚬增加水生动物单元,通过食物链的"加环...

  • 芦苇化感物质对藻类细胞膜选择透性的影响

    作者:李锋民; 胡洪营; 种云霄; 郭美婷; 门玉洁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以藻类渗出的K+、Mg^2+、Ca^2+浓度为表征,以ICP-MS检测为手段,研究了芦苇抑藻化感物质2-甲基乙酰乙酸乙酯(eathyl-2-methyl acetoacetate,EMA)对铜绿微囊藻、蛋白核小球藻和普通小球藻细胞膜选择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铜绿微囊藻和蛋白核小球藻细胞经煮沸完全破坏细胞膜时K+渗出量为1.45、1.59μg·(10^9cell)^-1,当EMA浓度...

  • EDTA和铁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和竞争的影响

    作者:储昭升; 金相灿; 阎峰; 郑朔方; 庞燕; 曾清如 刊期:2007年第11期

    铁限制不但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种群密度,而且会影响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为了探讨有机配体和铁的作用对湖泊中浮游植物的种群竞争,采用批量培养的方法,研究了不同EDTA及Fe浓度下,太湖蓝藻铜绿微囊藻和绿藻四尾栅藻的生长和竞争.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EDTA(≥13.5μmol/L)可以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但不抑制四尾栅藻,因而有利于四尾栅藻占据优势;铁的...

  • 好氧颗粒污泥亚硝化工艺的启动与运行特性研究

    作者:杨洋; 左剑恶; 卜德华; 顾夏声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以具有硝化功能的活性污泥与厌氧产甲烷颗粒污泥的混合物接种小试曝气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采用自配无机氨氮废水为进水,在中温(30~35℃)条件下成功培养获得亚硝化颗粒污泥,亚硝化工艺的进水NH4^+ -N负荷可达2.5~3.0 kg/(m^3·d),氨氮去除率和亚硝化率均可稳定在90%以上;进水中约100 mg/L的有机COD对亚硝化工艺的运行无明显影响;常温(约20...

  • 预加好氧颗粒对SBR中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

    作者:沈祥信; 李小明; 杨麒; 曾光明; 徐文炘; 廖青; 郑滢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以活性污泥曝气池中的絮状活性污泥为接种污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通过观测颗粒形态和粒径的变化,研究预先加入15%成熟好氧颗粒污泥对好氧颗粒污泥形成过程的影响.对比研究发现,2个反应器内小颗粒(0.1~0.3 cm)的形成均较快,但大颗粒的形成速度相差明显.培养过程中还能明显观察到丝状菌缠绕和絮状污泥黏附在小颗粒表面.反应器启动第1...

  • 垃圾渗滤液配水对UASB-ANAMMOX反应器进行二次启动的研究

    作者:钟红春; 周少奇; 胡永春 刊期:2007年第11期

    通过温度和进水控制对UASB-ANAMMOX反应器内的ANAMMOX菌的反应活性进行充分抑制后,采用垃圾渗滤液配水来进行二次启动.结果表明,二次启动的时间相对较快,在第21 d的NH4+-N的去除率就可以达到96.17%,NO2^- -N的去除率达到86.77%;由于反硝化的协同作用降低使得COD的去除率有下降的趋势,平均去除量只有60 mg/L;反应启动过程中的平均三氮比即去除的...

  • 《环境科学》编辑部关于启用编辑信息管理系统的公告

    刊期:2007年第11期

  • 低C/N条件下MUCT工艺的反硝化除磷特性

    作者:尹军; 王晓玲; 吴相会; 吴磊 刊期:2007年第11期

    以C/N较低的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研究和分析了MUCT工艺缺氧区的反硝化除磷特性.结果表明,①缺氧区1因为COD浓度相对较高,回流污泥中的硝酸盐氮优先被传统反硝化菌利用,不能作为DPB的电子受体,所以主要发生释磷反应;②缺氧区2内DPB利用厌氧段贮存大量PHB为碳源,以硝酸盐氮为电子受体进行吸磷,且吸磷量逐日提高,从最初的0.93 mg/L增加至18 mg/L,缺...

  • 温度及反硝化聚磷对SBMBBR脱氮除磷的影响

    作者:吴广华; 张耀斌; 全燮; 赵雅芝 刊期:2007年第11期

    实验在维持进水COD、PO4^3- -P和NH4^+ -N浓度分别为450 mg/L、10 mg/L和40 mg/L左右的条件下,考察了较低温度(14℃±1℃)和较高温度(24℃±1℃)对SBMBBR(序批式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除磷脱氮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4℃±1℃和24℃±1℃下,PAOs(聚磷菌)的释磷量分别为54.7 mg/L、19.7 mg/L;除磷率分别为98.3%、83.4%;脱氮率分别为87.8%、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