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环境工程 垃圾填埋场厌氧水解菌降解蛋白质底物实验 【正文】

垃圾填埋场厌氧水解菌降解蛋白质底物实验

作者:徐亮; 邵岩; 夏孟婧; 刘心怡; 李振山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市新型污水深度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北京100871; 北京农学院国际学院; 北京102206
厌氧发酵   菌株筛选   挥发性脂肪酸   s型曲线   挥发性有机物  

摘要:采用Hungate厌氧滚管技术,从生活垃圾填埋场中分离纯化出1株厌氧水解菌,接种于酪蛋白底物中进行水解发酵实验,研究其发酵产物(挥发性有机酸醇)和主要类别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筛选出的菌株为Sporanaerobacter acetigenes,其可生长温度为20~45℃(最适为37℃),可生长p H为5.0~9.0(最适为8.0)。8种发酵产物中,乙酸的占比最高(为39.0%),且发酵产物浓度变化曲线呈现出2种类型:Monod型和S型,后者是一种新发现的浓度变化曲线类型。确认了44种VOCs,包括脂类、含硫化合物、烷烃、醇类、烯烃、酸类、萜类、脂环烃、含氮化合物、酮类和芳香烃11类,其中10种VOCs在填埋场现场监测中也有发现。实验发现主要恶臭污染物类别随着降解时间而发生变化:降解前期(0~60 h),主要恶臭污染物类别是脂类和烷烃,变化规律为显著升高后迅速下降,最后保持稳定;降解中后期(60 h之后),主要恶臭污染物类别是脂类、醇类和含硫化合物,其中醇类和含硫化合物浓度变化规律为慢速升高。蛋白质底物的单独降解实验,为掌握混合垃圾组分降解和产VOCs规律提供了参考。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