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垃圾分类设施

垃圾分类设施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14 01:56:40

垃圾分类设施

垃圾分类设施第1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对垃圾分类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落实XX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提高工作成效,根据《XX市公共机构生活垃圾分类近期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在党政机关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有利于改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对于推动全社会普遍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具有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要深入贯彻关于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带头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在公共机构办公区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逐步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的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XX机关要带头做好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鼓励本单位职工按照上级要求,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

二、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为加强工作领导,成立XX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由同志任组长,同志任副组长,同志任成员,推进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实施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常委会办公室,负责机关生活垃圾分类日常各项工作开展,包括制定实施方案、指导设施配置、监督检查、宣传培训、垃圾集中堆放点选址等。

三、实施步骤

(一)准备阶段

1、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机关实际情况,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

2、召开动员会议。召开XX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动员会议,提出实施方案、落实任务要求。

3、开展宣传发动。充分利用宣传栏、钉钉、微信等宣传工具,加强对垃圾分类的宣传介绍,普及垃圾分类知识。

(二)实施阶段

1、落实分类职责。建立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员、专管员、督查员、保洁员等“四员”管理制度,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互为补充、互相监督。

宣传员牵头做好机关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提高垃圾分类知晓率和参与率。

专管员负责督促保洁员做好垃圾分类和分类设施管养工作,提高分类设施的完好率和整洁度。

督查员根据日常检查考核办法,不定期开展监督检查,督促做好机关垃圾分类工作。

保洁员负责每日对各自办公室及会议室易腐垃圾、其他垃圾进行收集、清理,统一收集至机关垃圾的投放点;每周定时收集各办公室的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做好各自办公室垃圾桶的清洁工作,确保干净整洁完好;对各办公室分类错误的垃圾进行分拣,并将发现问题反馈给机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实施分类投放。按照分类要求,将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易腐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分别投放至对应的投放点,确保垃圾不落地,垃圾投放正确。

3、检查分类成效。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检查及不定时抽查垃圾分类效果,及时通报结果。

(三)总结阶段

1、做好自查自检。各办公室认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自查自纠,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抓好整改,实现常态化管理。

2、推进分类覆盖。各办公室要根据实际,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在5月底前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四、设施配置及投放要求

(一)设施设置

1、楼层内:在机关卫生间放置易腐垃圾桶、有害垃圾桶、废品、可回收物收集桶和其他垃圾桶一套,开水间设置一个带过滤设施的茶叶渣收集容器。

2、各办公室:设置一个其他垃圾、易腐垃圾双拼垃圾桶。

3、可回收物集中堆置点:在机关楼层卫生间处设立一处废品及可回收物集中收集点。

(二)投放要求

1、易腐垃圾:日常办公生活产生的茶叶渣倒入开水间的专用茶叶渣收集容器,纸杯等倒入其他垃圾桶;水果皮核、枯枝树叶等投放至各办公室易腐垃圾桶内,再投放至卫生间易腐垃圾桶内。

2、其他垃圾:实行定点投放,日常产生的其他垃圾投放到各办公室其他垃圾桶内,再集中投放至卫生间其他垃圾桶内。

3、废品及可回收物:(1)废弃纸张(文件等)、报纸由各自办公室临时整齐堆放,每周由保洁员统一上门收集;(2)其他可回收物由办公人员自行分类投放至集中投放点,饮料瓶投放前将喝剩的饮料倒尽,确保可回收物干燥。

4、有害垃圾:投放至集中投放点。

五、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机关干部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积极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当好样板、做好示范。

垃圾分类设施第2篇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xxx城乡环境治理及品质提升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指示精神,市政环卫所于2020年4月开始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治理行动,现将目前阶段工作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快补齐市政设施服务短板,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一是市政环卫所工作人员全面拉网式排查城区路灯、下水井盖、人行道板等公共设施损坏情况,组织人员及时进行维修处理,截止目前,市政环卫所共维修全城路灯240余盏,处理路灯线路故障10余起,维修下水井盖14处,维修交通隔离栏17处;二是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标准及措施,建立市政设施维修台账,督促市民爱护市政公共设施,促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二)集中整治城区背街小巷环境卫生,提高垃圾收运效率。一是对城区内背街小巷、卫生死角、河道等重点区域进行集中清扫保洁,重点清除背街小巷遗留白色垃圾、大件垃圾以及以及清溪河、漩溪河道内漂浮白色垃圾,截止目前,共清理城内卫生死角3处、背街小巷3处,清收大件垃圾共44车;二是加大垃圾收运频次,按照“专人专责,日产日清”的原则,及时收运城内生活垃圾,达到主城区一日三收、乡镇一日一收,收运率100%的保洁标准,确保生活垃圾收运无堆码、果皮箱无滞留,及时转运至垃圾中转站。

(三)开展垃圾分类试点行动,积极探索生活垃圾分类新机制。一是先以城内小区(华府国际、豪情骏座)、机关事业单位、学校等重点区域为垃圾分类试点区域,以展板、垃圾分类手册、微信、QQ等平台为宣传手段,引导试点区域的小区居民、学生、机关干部职工掌握生活垃圾分类常识、自觉养成生活垃圾分类习惯、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二是在试点区域街道摆放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并定期安排环卫工人回收分类生活垃圾,及时将有毒有害垃圾转运至指定堆放点,可回收垃圾进行资源回收;三是在试点推行垃圾分类的工作中,层层跟进,了解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推进情况,主动询问试点区域居民、学校学生、干部职工意见,记录好每周回收分类垃圾的总重量,做好数据统计,为全市实行垃圾分类工作打好“头阵”,做好“先锋军”。

(四)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环卫市场一体化改革。一是按照xx省垃圾新三推项目工作计划,准备购置一批垃圾转运车和垃圾收容设施投放到农村的主次干道和场镇上,解决农村垃圾随意堆码的问题;城区优先购置一批餐厨垃圾收运车和大件垃圾收运车,以便于及时启动垃圾分类收集工作;二是积极探索环卫市场一体化机制,通过学习邻区市县先进的工作经验和改革方法,主动衔接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卫作业公司,再结合我市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完备的环卫市场一体化运转体系,降低环卫运作成本,提高机械化水平作业率。

二、存在问题

(一)城区大件垃圾随意堆码严重,影响市区市容市貌建设。

(二)市民垃圾分类意识薄弱,环保意识有待提高。

(三)环卫工人数量庞大,实施环卫市场一体化难度较大。

三、下一步计划与打算

(一)继续加快市政设施维修力度,做到即坏即修,达到城区市政设施维修率100%。

(二)继续对城内卫生死角、背街小巷等重点难点区域进行环境卫生整治,及时清除内存留的陈年垃圾、白色垃圾等,保证城内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三)加大垃圾收运频次,及时转运城内大件垃圾、果皮箱内垃圾、垃圾房内垃圾至垃圾中转站,确保生活垃圾收运无堆码、果皮箱无滞留,收运率100%的保洁标准。

垃圾分类设施第3篇

一、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现状与成效

经过实地考察、现场走访、座谈交流,委员们认为"十一五"以来,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已进入初步探索阶段:一是政策法规和规划目标初步确立。省市连续出台了一些法规、政策性文件,提出了推进目标,各级都把抓好垃圾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列入"十三五"规划。二是以填埋为主体的项目建设稳步推进。着力推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项目建设,已建成运行的市、县级生活垃圾处理场(厂)99座,其中卫生填埋方式94座,快速生化制肥4座,焚烧发电厂1座,无害化设施处理能力达到2.5万吨/日。三是城市日常保洁得到加强。城市环卫保洁队伍健全,清运体系运转正常,基本做到日产日清,2015年规范化处理生活垃圾已达到745万吨,城市和县城的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十五"末的38%提高到现在的85.4%.四是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初见成效。2015年4月咸阳市被确定为国家首批垃圾分类示范城市,日处理1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项目正在抓紧建设中,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厂于2015年9月开始运营;渭南市从2014年作为省级试点城市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德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用自主研发的生活垃圾快速资源化处理技术,对城市生活垃圾在终端进行快速、清洁、资源化处理,日均垃圾处理量为200吨,资源回收率超过95%;洁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对餐厨垃圾进行生物处理,较好地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再利用。这两项新技术都体现出理念的突破和科技创新的力量。

二、我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差距与问题

近年来,我省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上取得一些进展,但整体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分类处理工作相对滞后、推进困难。

1、体制滞后,"九龙治水"难奏效。垃圾分类工作是系统工程,贯穿于源头分类、过程分类、收集运输、资源利用和终端处理等多个环节。尽管2011年国务院文件已经明确了住建部门负责城市垃圾处理行业管理,牵头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工作中重大问题,但是我省在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体制中,各有关部门没有形成合力。尚未确立住建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的协调机制,尚未建立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治理模式,尚未形成市际合作、县区联动的运作方式。因此导致成果难以推广,设施难以共享。

2、规划滞后,垃圾资源难利用。各级政府对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缺乏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和顶层设计,系统性方案和长期性措施的谋划处于起步阶段。战略布局不清晰,缺乏专项规划。对促进源头减量、推进垃圾分类、加强资源利用、完善收运网络等缺乏项目规划,对垃圾分类处理方式及技术路线的多元化研究不够。在城市规划中,未按照需求对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进行同步规划布局,致使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明显不足。如西安市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是城区唯一的一处生活垃圾消纳场所,自1994年建成并投入运行,至今已实际使用20年。西安市生活垃圾产量连年增加,按目前的日处理规模,江村沟生活垃圾填埋场仅能再填埋6—7年。后备垃圾填埋场还没有规划。

3、建设滞后,无害处理难落实。目前我省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工艺低级、单一,采用卫生填埋方式的约占总量的96%以上。未经分类的混合垃圾卫生填埋方式不仅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而且臭气、臭水难以控制,尤其是夏季,填埋场附近臭气熏天、蚊蝇乱飞,周边居民怨声载道。有近1/2的填埋场渗滤液处理采用回喷蒸发的落后工艺,加重了垃圾场区域环境的污染,产生的二次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有近2/3的填埋场作业机械配套不到位,影响垃圾堆体的稳定,缩短了垃圾场的使用年限。垃圾处理设施建设项目,中省补助资金约为项目总投资的50%,市县普遍存在建设资金不足、施工单位垫资建设等问题。由于缺少社会资金投入的相关政策法规,对社会资金的参与没有有效的引导。融资模式单一,单靠政府投入,财政压力大。项目建设用地难协调,有的项目即使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也因投入不足、选址困难等因素迟迟未能动工建设。诸多新技术的应用还未得到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有的市在垃圾分类处理的设施建设上,依然还在选用以落后的填埋和焚烧技术为主的项目。

4、管理滞后,源头减量难实现。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增加,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呈上升趋势。统计表明,西安市垃圾产量由2011年的4200吨/天增长到2015年的8000吨/天。尽管目前在城市随处可见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桶,但现实情况仍是"前期分类不到位,后期处理大锅烩",生活垃圾的减量效果很不明显。企业的垃圾减量意识不强,包括产品的过度包装等也直接影响着垃圾的源头减量化。加之近几年受经济下滑影响,上游产业的萎缩对下游回收的钢铁、玻璃、塑料等物资需求量大大减少,回收利用行业萎缩,给城市管理带来压力。

5、法规滞后,标准缺失难分类。2015年省人大颁布了《陕西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但是由于缺乏各地政府相关的配套政策,对垃圾分类缺乏系统的标准,在分类投放、分类储存、分类运输、分类回收、分类处理各方面企业和公民应承担的义务没有细化,没有上升到法律的层面,因此在操作层面缺乏依据,在工作中无法实施,缺乏强制约束力。

6、宣传滞后,市民观念难改变。由于终端处理设施的缺位,导致在宣传教育中无法形成有效的引导措施。居民对垃圾分类的重视程度不高,知晓率和分类正确率较低,传统习惯主导着现实生活。对如何从源头上做到垃圾减量的宣传还不够,缺乏从经济利益、习惯养成上调动居民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的有效措施。

三、国内外垃圾处理的实践与经验

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看,在较好的分类基础上,生活垃圾处理的技术路线主要是:德国针对生活垃圾乃至工业垃圾的焚烧或机械、生物处理等特种设备被广泛运用,德国全国范围内仍在运行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已由1972年的5000个减少至160个;美国的生活垃圾焚化厂从171座减少到目前的102座,并从1995年起再没有新建过一座垃圾焚化厂;在日本,采用最多的方式就是建立垃圾焚烧发电厂。日本垃圾焚烧厂的数量占全球的70%,60%的城市固体废弃物通过焚烧处理。但是,垃圾焚烧的后果是,上世纪90年代,日本空气中测得的二噁英水平竟是其他工业国家的10倍,空气与土壤的二噁英含量均严重超标。因此,日本人将垃圾处理的重点转移至怎样减少制造垃圾。自2000年起,日本先后颁布实施了《家电回收法》、《食品回收法》等与垃圾减量相关的法律,以个人和家庭为单位,从源头上减少垃圾,实行垃圾分类。

目前国内一些发达城市开展了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和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一些初步经验。如广州市生活垃圾"定时定点"分类投放模式,是居民在家中做好前端分类,然后在规定时间里自行将垃圾拿到垃圾分类定时定点投放点投放;通过组织再生资源回收公司"收编"收购废品的人员,到社区、住户家庭收购回收物品,在垃圾分类市场化道路上取得成功实效;针对生活垃圾中占比较多的餐厨垃圾,广州把兴建现代化餐厨垃圾处理设施作为重点。上海市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主要是让市民树立干湿分类的理念,推进垃圾干湿分类,便于终端分类处理。福建厦门从清洁楼改造、运输车辆配套、终端分类处理入手,打造全程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小区垃圾桶上标注了"干垃圾"和"湿垃圾",清洁楼设有两个安装干垃圾的压缩箱和一个安装湿垃圾的压缩箱,湿垃圾的压缩箱采用全封闭的箱体,实现单独运输,不再与干垃圾混在一起。

四、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意见与建议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对推进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提出了明确要求,今年2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对"营造城市宜居环境,加强垃圾综合治理"作出了部署,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了《垃圾强制分类制度方案》,为做好垃圾分类处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手段,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调、企业运作、群众参与的局面,扎实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工作。

1、理顺管理体制,夯实工作责任。各级政府要转变工作理念,树立垃圾是重要资源和矿产的观念,在思想上实现从粗放管理向微循环精细化管理转变,从增加处理规模向提高质量和水平转变,从关注末端向全过程管理转变,从立足无害化处理向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并举转变,建立多方面共同参与的垃圾治理模式。住建、环保、发改、科技、工信、财政、国土、商务、农业等相关部门要明确部门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尽快建立部门协调联动机制和市际县际合作共享机制,加强管理,严格考核。

2、合理规划布局,做好项目设计。按照国家"到2020年底,重点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5%以上"的要求,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做好城市垃圾分类处理专项规划,统筹安排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建设项目,搞好顶层设计,研究确定系统性推进方案。把垃圾分类处理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老城区改造及新城区建设规划同步考虑。坚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垃圾分类处理可在西安、宝鸡、咸阳、渭南等大中城市率先实施,5年内实现设区市城区全覆盖,各市应针对每座城市的人口数量和生活垃圾产生量,做好规划设计,科学确定处理方式、规模和数量,选择好技术路线。宜先在管理正规且便于管理的机关单位、农贸市场、商场、校园、酒店宾馆、物业小区等单位(小区)开展垃圾分类示范,保证分类垃圾得到分类处理,并通过分类处理体系建设促进垃圾分类长效化。

3、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综合治理。注重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在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整个过程中的运用和提升。扶持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高科技、创新型企业,推行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构建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垃圾分类回收处理体系。科学制定垃圾强制分类办法,对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物、特种行业废弃物实行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和处置。对现有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实行升级改造,推广压缩式收运设备。研究运用物联网技术,探索线路优化、成本合理、高效环保的收运新模式。积极支持和推广德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工业胃"快速处理技术,集成多种处理技术,实行分类处理、循环利用,有效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填埋量;对于餐厨垃圾,先做到干湿垃圾分类,推行厨余垃圾家庭粉碎处理,推广应用洁姆环保生物处理技术,配套建设现代化餐厨垃圾处理设施。认真解决好填埋场渗滤液综合处理和焚烧发电厂二噁英污染问题,确保达标排放。淘汰或避免新建已经被实践证明不能再用的落后的处理技术及设施。西安是国际化大都市,必须走科技创新之路,率先高标准解决大城市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问题。

垃圾分类设施第4篇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我国的城市居民数量持续增长,而伴随着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居民消费意识的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也不断暴涨。据统计,2011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清运量达到了1.6亿吨;[1]而另一方面,我国固废管理模式与新建垃圾处理设施之间仍存在大量矛盾,管理方式落后,匹配度水平较低。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经历了一个从初期生活垃圾直接还田利用分散处理阶段、没有认识到垃圾危害性的无污控随意堆放阶段、旨在能源化和资源化的卫生填埋与大型焚烧发电阶段。生活垃圾的不恰当处理给周边环境将带来巨大危害,如恶臭、地表或地下水污染、侵占土壤等问题持续发生,使得生活垃圾成为公众必须面对但又极度厌恶的副产品,垃圾引发的时有发生。同时,垃圾是温室气体释放的一个重要人为源,[2]如填埋释放了大约全球人为源甲烷总量的5%左右,而焚烧、堆肥等过程中也产生不少CO2等温室气体。随着国际上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日益重视,特别是从2009年哥本哈根COP15的全球气候峰会等系列会议的召开,我国的节能减排压力日益巨大,我国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生活垃圾低碳节能管理是实现我国减排目标的重要保障。

应该说,在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要求下,“低碳节能”成为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必须面对和贯彻的基本需求。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之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之二是实施处置过程的低碳节能要求,充分开发生活垃圾中蕴含的有机物质及部分有价物质。将循环经济理念应用到生活垃圾处理中,体现了城市经济循环中低碳节能的新生态战略。提高城市生活垃圾循环利用的途径有两条:一种是资源的直接利用,通过分选、分类等直接回收利用生活垃圾中的有价和组分相对单一的垃圾;另一种是实现生活垃圾的能源化,将生活垃圾中的热能得到综合释放,并尽可能利用好剩余物质,而高品质的垃圾是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和能源化的关键。[3]

一、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的特点

(一)生活垃圾的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巨大,导致城市规模偏大,城市人口数也远超同水平国外大城市。例如上海,其城镇建设用地约占市域总面积的48%,接近50%生态极限值上限。按城镇用地计算,上海人口密度高达9589人/平方公里,其中心城区更达到16,828人/平方公里,分别是东京、伦敦和巴黎的2.4倍、3.5倍和4.8倍。生活垃圾产生非常集中,而可供选择的土地极为紧缺,与国外情况相差较大,使得高密度下特大城市垃圾管理模式也注定不能简单地搬抄国外成熟模式。

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具体现状见表1。虽然生活垃圾清运量逐年稳步提高,无害化处置率也从初期的50.7%提高到2011年的79.8%,但与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产量相比,无论是其清运量还是无害化处置率,还是有不少距离。同时,也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垃圾处置也基本以填埋为主,占据了大量土地,且二次污染严重。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对我国47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垃圾处理的调查发现:全国垃圾填埋场普遍发生了渗漏现象,[4]其运行状况及二次污染排放等仍未能达到令人放心的地步。[5]在过去十年内,垃圾焚烧厂数量虽得到急速发展,但由于生活垃圾含水率高、无机成分高、异质化程度高和热值低,引起其焚烧不完全,二次污染物控制难,提高进炉垃圾质量是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安全处置的重要环节。

(二)生活垃圾的组分和收运现状

根据上海市环卫局的数据(见表2)。生活垃圾中的主要成分为厨余垃圾,占到63%以上,另外的一些有价物质,如纸类和塑料等易回收成分分别占到8.5%和15%左右,特别是在商业中,其组分超过了20%以上,而对后续垃圾处理过程影响较大的玻璃和渣土则分别在0.18%、0.50%和0.04%之间。生活垃圾组分决定了后续所需采取的管理模式。如何有针对地对这些混合生活垃圾进行合理管理,是实现生活垃圾后续资源化和能源化的关键所在。

二、城市生活垃圾问题分析与解决之道

纵观现有的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1)生活垃圾产量与处理能力的矛盾。虽然经过近15年的努力,我国的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但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设施远不能达到处理处置的要求。(2)生活垃圾源头收集与处理设施要求的矛盾。虽然在我国,特别是上海市从1995年起已经多次推动源头分类,但大都仅是热闹一阵而已,可持续性较差。而没有良好的后续配套处理设施,使得很多时候垃圾收集呈现前分后混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居民分类积极性。[6](3)生活垃圾管理模式与市场化进程的矛盾。由于我国的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主要依靠政府主导推进,目前虽进行剥离,由国资背景的公司进行运营,但是仍然处处透露出政府的无形之手,影响了其市场适应性。(4)城市垃圾组分日显复杂,而收集模式没有随之变更,从而使得目前我国的生活垃圾仍是以混合收集为主的粗放式管理。(5)未能更好地考虑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虽然有经济利益驱动下的生活垃圾回收,但没有完全基于环境效益的回收体系,回收流程不完善,没有起到分流、净化垃圾的效果。因此,针对以上问题,很有必要从居民意愿、分类组织、制度建设等方面开展相关探索。

(一)垃圾分类的居民意愿

垃圾分类是实现后续垃圾多元化处置的关键,但其执行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分类标准、居民意愿、制度保障、经济刺激等,而居民的知情与分类意愿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针对此问题开展了问卷调查,对目前生活垃圾分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原因进行了调研,设计了以下一些选项:A为垃圾分类标准模糊,B为分类意识不足,C为垃圾管理体系不健全,D为没有配备分类垃圾桶,E为分类补贴政策缺失和收垃圾者扰乱秩序。认为A和B做得不够的占到55.4%和54.5%,C、D、E和F分别占到39.3%,29.8%和9.1%。[7]因此统一分类模式、确定分类标准、倡导分类意识是目前的重中之重。

对于实施垃圾分类意愿的调研,结果显示:85.7%的受试者认为,垃圾分类收集(如食物垃圾、塑料、纸、金属、电池、其他)是可行的,但是必须配备合理的分类垃圾桶,若有专人负责效果将会更好,而其余的受试者认为“太麻烦,实行起来会很困难”。

对于如何推广,认为分类垃圾桶的设置和加大宣传力度是首要两个条件,分别占到52.9%和51.2%,而分步实施,例如从学校、事业单位等再推广,先简单分类后细分等占到39.3%和30.2%,对于采用其他的一些措施,如政府财政补贴、罚款及计量收费等,分别占到15.3%、18.6%和6.6%。由此可知,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和分步推进是目前急需做的两件事情,而对于财政补贴及惩罚措施则是有益的必要补充。

(二)垃圾分类的问题现状

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需要很好的顶层设计,但同时更需要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习惯,这需要我们解决以下问题:

1.在分类收集方面

(1)分类标准的设计与实施。这有两种倾向:一是严格的细类分类和分段收集。如日本,其在固体废物整个管理中,对废弃物的排出、保管、收集、搬运、中间处理到最终处理各个环节都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在实际操作中,也有采用一种大类分法的,即以有价的、有害的、影响后续处理的等为标准,我国目前大都采用此类方法。但无论是通行的有机类、无机类,还是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由于生活垃圾的复杂化,往往在执行过程中,很难具体确定该进入何种垃圾桶。而浦东新区推行的干湿分类不失为另一种可行的初级阶段分类方法:厨房出来的食物垃圾都归类到湿垃圾,而其余地方产生的都归类为干垃圾,由于水分少,可配备机械后续分选,相对比较简单。当然,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及有害垃圾还得单独分类。[8]

(2)在分类推广过程中,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往往认为垃圾分类很简单而缺乏相应的配套实施措施,或者希望短期内即成功实施。例如,某地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意见中,就将目标定在5年内推进并完成,而殊不知,垃圾分类在欧洲等发达国家也是经历了数十年的时间,近的如我国的台湾省,大约也推行了20年之久。对于垃圾分类,必须认识到其艰巨性和持久性,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每个个体,特别是在目前社会转型期,人员流动频率高,不能也不应该寄托于运动战的形式进行推广,而需以润物细无声的态度慢慢地推进。

2.在硬件设施方面

(1)推广垃圾分类过程中,垃圾箱体设置是一个关键环节。我国的人口密度大,特别在一些一线城市,如上海等,其小区的人口密集度大,垃圾产量高,垃圾箱的设置必须符合垃圾的产量和居民垃圾投递的意愿心理。作为垃圾进入公共垃圾流的起点,垃圾房管理需采用较为严格的控制管理,从而减少垃圾的存放时间,减少恶臭释放。同时,将垃圾厢房变敞开式为闭合锁定式,由垃圾分类专管员进行协调开放。

(2)分类收集后的收运与处理处置保障体系的建立。国家部委、行业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分类垃圾回收应根据垃圾种类落实特种专用车辆收集,并指定有资质的单位进行集中处置。但由于定点处置单位、中转场地无法落实、特种运输设备匮乏等原因,在现实中执行力度很差。[9]应根据垃圾成分,调整现有收运体系和末端处置技术构成,合理规划和建设生化(堆肥)、焚烧、填埋的比例,逐渐降低原生垃圾直接填埋量。

3.在软件设施方面

(1)信息畅通有助于生活垃圾分类的进行,通过各种途径倡导分类收集理念。通过实际意愿性调研结果来看,分类收集理念接受程度较高,但如何分类是一大难度。首先是明确垃圾分类责任主体是每一个居民,使得居民明确垃圾分类的意义,不只是将垃圾分类的认识仅停留在简单的废品回收基础上,而更要提高垃圾分类对环境影响的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将分类收集后的再循环过程、产品分类、生活垃圾对于温室气体排放的贡献度等知识综合传递,增加居民参与分类的荣誉感。另外,可利用各种垃圾引发的来教育居民,使其居安思危,配合垃圾的分类管理。

(2)增设垃圾分类志愿者和分类指导员,多层次、多系统地进行监督,从专职人员逐渐过渡到兼职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的抽查和核查,提高其补贴收入。通过政府专项资金进行必要的经济补贴,保证垃圾分类回收渠道的畅通。

(3)垃圾袋专用化,实现垃圾袋编号。垃圾袋经垃圾量测算后由居委会进行严格规范发放。以实名制促进垃圾的分类收集,即在“厨余垃圾”收纳袋上记录好是哪一户投放,最后收集时随机抽查,看是否正确分类,分得好的给予奖励,分得不好的进行引导教育。

(4)延伸垃圾收集点,变守株待兔为上门收集服务,特别对于一些有害物质,可采用收集起点前移至小区住户。

在垃圾分类这一点上,依靠社区机制和道德约束,加上必要的经济激励,[10]通过固定时间收集,利用垃圾袋实施定量化,组建如“前段居民分类-垃圾房(志愿者指导)+环卫工人的二次保障-分类收集-中转站的再次分类-干垃圾实现人工+机械的多级分选-最终处置场所的分类(特别是填埋场)”的模式,可有效促进分类概念的深化和分类标准的明确。

(三)生活垃圾的科学管理

过去,我国废弃物回收依靠供销系统和物资部门垄断经营的几乎全覆盖的废旧物资回收体系,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渐演变为基于市场自发的回收体系。但现有回收和再利用体系过于分散,再生资源利用领域得不到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11]而且回收领域从业者群体综合素质相对较低、作业队伍不规范,受经济利益驱动大。目前,拾荒者在我国生活垃圾管理中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据初步估计,我国依附于拾荒为生的人,估计有500万人,而根据对商业垃圾中拾荒者的追踪分析发现,拾荒者捡走的废弃物主要包括:塑料饮料瓶、珍珠奶茶杯、纸质饮料杯及金属易拉罐等,其中49.8%的塑料被捡走(约相当于垃圾总重的15.45%),金属易拉罐约占金属总量的35.7%(相当于垃圾总量的0.19%)。[7]对于生活小区中的垃圾,90%以上的有价物质,如硬纸板、塑料瓶、金属等都被小区内的环卫工人和拾荒者获取。因此通过拾荒者,其垃圾分流大约占到了16%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垃圾拾荒者通过资源循环,还降低了人为源温室气体排放。根据ISWA的白皮书,目前全球大约有1500万人从事拾荒行业,并组建了全球拾荒者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Waste Pickers and Allies)。白皮书认为拾荒过程及其后续的回收利用,可有效降低CO2的排放量,而这也得到了2009年哥本哈根全球气候会议-垃圾专题的积极反馈。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经济利益小但对后续垃圾处理危害性较大的垃圾,如部分玻璃瓶等,拾荒者不分拣,从而严重影响了生活垃圾后续的组分特性,使得热值降低、无机成分偏高。而且个别从业人员为追求高利润,对回收品种进行掺杂处理,通过在硬纸板中掺杂沙子或水来增加质量,从而降低了再生资源品质。

在现有垃圾源头分类不明确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拾荒大军作为源头分类的补充,是部分解决后续处理困难的重要方法。对于一些需要从中分离,而市场又不太需要的,如玻璃瓶等,可能需要政府补贴政策。另外,政府通过民心工程规范回收大军,牵头规划回收网点设置,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方法。这实际上在巴西得到了较好的实施。

(四)民间团体的多元作用

社会公众是公用事业市场改革的重要力量,其不只是单纯接受公用事业产品和服务的“顾客",而且是拥有各种权利的公民,理应成为公用事业改革的积极参与者。垃圾分类是一个全民参与的活动,因此也必须强化社会公众对其的参与,鼓励民间团体的志愿活动。通过公众参与,引入各种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有利于发挥社会组织在公用事业中的中介作用及其监督和引导作用。因此,生活垃圾管理过程也需要强化民间团队作用,而不应该只着重于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可考虑采取“志愿者”形式,充分发动群众配合。从前面的意愿性分析可以看出,志愿者的培训讲解和实际监督是普通居民垃圾分类所需的重要部分,可解决源头分类不清的问题。据德国的统计,垃圾分类做得比较好的人群一般为中小学生,不同职业中教师、医生等做得也不错。因此,中小学生的示范和监督作用值得期待。同时,可以充分吸收社会力量积极探索用营销手段,如积分换购、精神文明建设等手段来促进垃圾分类。[10]另外,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居委会的作用,利用不同层次,全方位的宣传,来促进环境正义的实现,更好更快地实现环境友好、科学发展、合理消费、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

(五)政府层面的制度建设

制度建设是垃圾分类实施的重要保证。十报告中提出了“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和“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要求。这为城市垃圾分类以及后续的发展战略奠定了基础。在垃圾分类过程中,政府须承担起垃圾的管理职责,使垃圾管理从末端被动管理转变为全过程的主动管理,包括制定管理战略思想和规划,配套制定和完善相应的法规,调整管理机构和组织,建立新的运行机制等。

针对垃圾分类收集,政府首先需要提高认识,理顺内部管理体系,消除现存职能部门的职能缺失错位。理顺绿化和市容局,房地局、物业,街道管理所、居委会,工商部门,城管部门等不同部门职责,实施统筹安排。同时,政府需强化垃圾收费制度、制定惩罚机制。[11-14]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制定合理的收费价格,通过收费将垃圾排放的外部性内部化,从而有效减少垃圾的排放量,促进资源的回收利用,最终减少垃圾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垃圾收费应从定额收费逐步过渡到按量收费。同时可将垃圾分类从一个道德高度上升到一定的强制措施,不认真执行分类收集实际上也是一种侵害生态环境的问题,并间接危害到其他个体的权益。特别对于垃圾分类中易产生问题的违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措施。

最后,单纯的依靠市场行为并不能完全解决垃圾分类问题。在目前背景下,垃圾分类的推进需要带有强制性。对于要开展试点的小区,要加大资金投入。不仅要确保垃圾箱房的改造、分类垃圾桶的数量、宣传材料的采购,而且需要保证垃圾分类工作者的福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六)生活垃圾的资源利用

垃圾分类处理实际上还体现了垃圾能源化理念。根据我们前期研究发现,如果能够采用滚筒筛对生活垃圾进行合理分选,并获得尺寸较大的垃圾(>40mm),则其生活垃圾的热值可以从混合垃圾的3935 kJ/kg提高到5810.7 kJ/kg,极大地提高了垃圾的能源化效率,而剩余的生活垃圾则进入到填埋场中。通过这种处理处置,生活垃圾处理的环境效能大幅度得到改善。其中温室气体效应(GW100)的贡献值能够从0.002PE变成获得-0.0007 PE/吨MSW的补偿,酸雨效应可从0.037 PE 降低到0.009 PE MSW/吨MSW,特别是对基于大气、液体和土壤受纳体的生态效应可分别从0.012 PE、2.171 PE、0.213 PE降到0.008 PE、0.911 PE和0.087 PE。因此转变生活垃圾处理处置观念,从单纯的处理处置转化为新能源战略的一部分,是不断适应生态文明发展要求,强化生态中心主义的重要方面。通过宣传教育,转变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降低源头垃圾量,从纯粹为了赚钱补助走向居民的绿色经济,加强源头分类,提高垃圾质量。

结论

在十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下,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需要依势而上,通过制度建设、观念教育、完善配套设施,推动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处置,提升其回收和再生利用率。通过建立垃圾分类的基础框架,引导居民加入,加快后续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的顺畅,消除源头、中转、终端的管理中的真空与盲点,提高分类的实效性。同时,政府需要将垃圾分类从自愿行为上升为强制实施,利用前端的社区机制、道德约束和经济激励等措施的相互配套,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实施的持久开展。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11[R].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楼紫阳,赵由才,朱南文,贾金平.生命周期方法对可持续填埋场环境效用过程研究[C].2008年11月5日-第五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会议.

楼紫阳,赵由才.我国垃圾处置设施运营模式的研究[J].环境卫生工程,2005(4).

楼紫阳,赵由才,宋玉,朱南文,张全.《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思考与认识[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0(4):26-29.

张红梅,速宝玉.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对地下水污染研究进展[J].水文地质工程,2003(6):110-116.

陈丽.上海市垃圾分类工作瓶颈及对策分析[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03(12):24-28

施庆燕.世博园生活垃圾组分预测及破袋破瓶预处理技术研究[D].硕士论文.同济大学,2007.

徐佳萱.上海市浦东新区干湿垃圾分类收集试点阶段的研究[J].绿色科技,2011(9):118-120.

王一媛,李丽.推动垃圾分类政府责无旁贷[J].防灾博览,2011(4):31-41.

杨弢,陶旭华,海军.上海市卢湾区垃圾分类回收工作现状及前景[J].环境卫生工程,2011,19(2):48-50.

林宇.浅谈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2(7):52,282.

詹荔丹.生态文明视角下城市生活垃圾问题的研究[J].能源与环境,2011(5):67-68.

垃圾分类设施第5篇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石家庄市2020年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石分办〔2019〕6号)结合河北省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2020年全省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文件精神,为推进落实好我院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结合我院实情,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组织保障

为贯彻落实好上级主管部门工作要求,医院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立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院办室,齐欣为负责人。

二、工作目标

在全院科室、公共区域及院外按照《河北省公共机构生活垃圾投放工作标准》建立垃圾分类投放点,并推行垃圾分类管理机制。

全年目标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100%。

阶段目标上半年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达60%,三季度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80%,年底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100%,并尽可能与垃圾回收单位按分类进行有效衔接,做到分类运送、分类处置,实现可回收垃圾的再利用。

三、生活垃圾分类要求

(一)实施范围

医院所有区域。

(二)管理模式

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主要是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运行模式,从每个科室到每个楼层、再到整个大院,层层落实管理职责。各科室为各自生活垃圾分类责任部门,一楼公共区域廖彦坤为责任人,二楼公共区域辛丽娜为责任人,预防接种黄春超为责任人,院外公共区域保洁员为责任人。

(三)设施配置及分类流程

1、在医院门诊楼一层走廊、二层走廊、预防接种走廊公共区域分别设置有害垃圾桶(红色)、可回收垃圾桶(蓝色)、其他垃圾桶(黑色)。在医院各科室及厕所洗手间分别可回收垃圾桶(蓝色)、其他垃圾桶(黑色)。在就餐室设置其他垃圾桶(黑色)、餐余垃圾桶(绿色)。在院落东南角分别设置有害垃圾桶(红色)、可回收垃圾桶(蓝色)、其他垃圾桶(黑色)、餐余垃圾桶(绿色)转运投放点。并在每个垃圾桶位置张贴“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标识”。

2、分类流程:

(1)科室内产生垃圾科室人员要分类投放到生活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内,科室生活垃圾由本科室每天将生活垃圾按照分类投放到转运投放点,公共区域生活垃圾由保洁员每日定时收集投放到装运投放点。

四、督导检查

1、每季度由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对科室及公共区域、院落生活垃圾转运投放点进行垃圾分类督导检查,每月由生活垃圾分类督导员对科室生活垃圾分类进行检查。

2、对落实垃圾分类不到位的责任科室,由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通报批评,超过3次以上分类不正确的安排相关人员进行生活垃圾分类自学并考试,学习后仍出现分类不正确活不遵守医院规定的按照奖惩措施进行处罚。

五、工作要求

各科室要积极主动按照我院制定的生活垃圾分类相关规定执行,共同推进我院垃圾分类工作落实到位。各科室要提升环保意识,紧扣医院生活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安排,切实加强科室职工的宣传教育,确保每一位职工都能熟练掌握分类知识。

医院所有人员均有义务指导就诊居民正确投放生活垃圾,必要时可对其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健康教育,科室由科室人员负责指导,公共区域由保洁员主要负责指导,责任人监管督导指导效果。

杜北乡卫生院

2020年4月30日

关于建立杜北乡卫生院

生活垃圾分类领导小组的通知

长:杜红霞

副组长:武小波

员:齐

仵志玲

安建伟

麻欣欣

赵娟娟

黄春超

庞旭荣

靳素兰

领导小组职责:

1.

垃圾分类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垃圾分类工作,并负责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垃圾分类实施工作方案及日常具体工作。

2.

杜红霞全面负责医院生活垃圾分类统筹协调工作。

3.

武小波负责医院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制定工作方案及工作计划等。

4.

齐欣负责垃圾分类管理的日常工作,垃圾分类箱的设置、

5.

安建伟负责垃圾分类的宣传培训工作。

6.

麻欣欣负责监管垃圾分类工作,全面负责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督检查处罚工作。

7.

靳素兰负责人每日垃圾清运工作,负责垃圾站点的环境卫生工作。

垃圾分类设施第6篇

关键词:北京 生活垃圾 资源化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物质是循环的,废物是相对的。废物仅仅是相对于某一个过程或者某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一种过程中产生的废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成为另一个过程所需要的原料。北京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城市生活垃圾,这其中有很多是具有再次利用价值的废旧物质,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将会对北京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产生巨大的效益。

1.北京城市生活垃圾产量分析

1.1 生活垃圾产量

北京市作为我国的首都,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随之而来的,是城市生活垃圾量的直线上升和垃圾处理问题的日益严峻。根据2013年国家统计年鉴,2012年末北京市总人口为1297万人, 年生活垃圾清运量648.3万吨,人均生活垃圾产出量约为499.85kg/年。

1.2生活垃圾组成

据最新统计数据,2011年北京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约为17380.8吨,而2012年这一数字增长到了17761.6吨,同比增长2.19%。在数量如此庞大的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占到了60%左右。除此之外,可回收的生活垃圾如纸类、塑胶、玻璃、金属等废弃物在居民区生活垃圾中占有一定比例[1]。根据统计数据计算,2012年北京市废品回收量约为生活垃圾产生量的24%。在回收的废品中,废金属约占55%,纸张约占22%,废塑料约占11%,废玻璃约占4%,其它废品约占8%。

2.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处理设施及其能力现状

目前, 北京市的垃圾处理厂的数量为18个,其中大部分的垃圾处理方式是卫生填埋。北京市所有的垃圾处理厂的设计处理能力总和为12148吨/日,但实际的处理量却达到了 17562吨/日。其中,垃圾填埋场共有15座 (主要的垃圾处理厂分布见图1),年处理垃圾量为 598.8万吨,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92.4%;垃圾堆肥场共2座,年处理垃圾量为27万吨,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4.16%;垃圾焚烧场有1座,年处理垃圾量为15.7万吨, 占生活垃圾清运量的2.42%。全市垃圾资源化率已经达到35%。由此可知,北京实际的垃圾处理量要远大于其设计处理能力,并且设施的超负荷率甚至已达到了44.6%。按照这一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几年之后北京现有的垃圾填埋场将被填满,会面临垃圾围城的危险。

2.2物流现状

生活垃圾的物流是指生活垃圾从最初的生活垃圾收集点开始,经过生活垃圾的运输、中转、转运等,最终集中到垃圾处理场所的流动过程。其中,根据不同的收运垃圾设施设备的种类进行划分,可以将城市垃圾物流分为密闭式垃圾清洁站收集、地面垃圾站/桶收集以及压缩车流动收集3种主要的生活垃圾收集方式。北京市城区的垃圾一般采取由各小区或者各街道物业的保洁队进行收集,然后运输到小区或街道附近的各类生活垃圾清洁站或者生活垃圾收集车,然后再由环境卫生服务中心的车辆将生活垃圾运送至密闭式垃圾转运站中,经过密闭式垃圾转运站的压缩以后,再将其通过大型转运车运送至垃圾处理场或者是垃圾填埋场,北京市城区生活垃圾具体的物流流程如图2所示。

2.3 运转现状

随着最近几年来北京市城市建设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北京市城区的垃圾堆肥场或者是垃圾填埋场等垃圾处理厂以及垃圾的最终处置场与生活垃圾收集站或垃圾楼的距离越来越远,平均距离达到了50到100千米,所以急需要建设垃圾中转站,从而达到减少运输的车次、提高垃圾运输的效率,并且能够使垃圾转运费用得到降低等效果[2]。目前北京城区已建并投入使用的垃圾中转站的部分情况如表1所示。

3.北京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分析

3.1垃圾分类环节分析

北京市垃圾分类环节中最主要的两个环节是源头收集和密闭式清洁站机械分类。在国外发达国家,垃圾的分类收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北京市,垃圾分类收集并未取得良好效果,这主要是由于广大居民的参与程度不高、分类运输配套设备不足等问题造成的。

3.2环境效应分析

垃圾收运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正效应影响和负效应影响两个方面。

正效应影响的主要体现是直接回收垃圾中的可以再次利用的资源,使垃圾中的可燃物或是有机物间接的转化成为电、热等可再生资源或者是农业生产用肥等,并且能够起到减少进入填埋场的垃圾总量,缓解垃圾处理过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等效果。

负效应影响主要体现在垃圾收集过程中所出现的垃圾飞扬,污水、臭气污染等现象;垃圾运输过程中由于运输设备封闭不良所导致出现垃圾散落、滴漏等可能会对道路造成污染的现象;垃圾收集、运输作业过程中由于各种设备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所造成的噪声污染以及由于车身不洁所导致的视觉污染等。

3.3 经济分析

吨垃圾费用和垃圾收运环节所创造的经济效益是对北京城市生活垃圾收集运输系统进行分析的两个主要方面。

吨垃圾费用的多少的主要决定因素为收集运输生活垃圾过程中所配备的车辆的性能、对生活垃圾进行运输的距离,垃圾收集运输装备、设施的折旧以及垃圾容重等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垃圾容重、垃圾运输工具和运输的距离三个因素是影响吨垃圾费用多少的主要因素。

生活垃圾收运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经济效益体现在以下主要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垃圾分类和垃圾源头减量,使垃圾的转运量和运输车次减少,从而起到使垃圾的运输成本降低,垃圾运输费用减少的效果;另一方面是可以在垃圾进行分类处理的过程中,对纸类、金属、塑料等可以再次利用物质进行回收并再次利用,从而创造经济效益。

4.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存在的问题

4.1垃圾处理设施超负荷运转情况严重

与国内的其它城市相比,北京市已经建立起了相对比较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但由于生活垃圾的数量十分庞大,仍使得北京市的很多垃圾处理设施处于超负荷运行的状态。例如,为北京市朝阳区垃圾处理服务的高安屯垃圾卫生填埋场,其日处理垃圾的设计量为1000吨,但在实际日处理量达到3583吨,超出其设计量2583吨,超负荷率高达258%,就北京市在垃圾处理方面的整体情况来说,垃圾处理设施的总设计日处理垃圾的能力为1.04万吨,实际处理过程中,每天需要处理的生活垃圾的数量却达到1.74万吨,垃圾处理设施的平均超负荷率为67%[3]。这种状况的存在,将会导致垃圾填埋场的服务年限大大缩短。

4.2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结构不合理

目前,在北京市进行处理的生活垃圾当中,有超过90%的量是通过卫生填埋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只有比较低的比例的垃圾是通过采用堆肥、焚烧的方式进行处理的。市民也对焚烧处理方式存在误解,对垃圾堆肥、焚烧存在抵触情绪。这就大大增加了改善生活垃圾处理工艺结构的难度,而在发达国家,通过焚烧的方式处理生活垃圾比例不断上升,与北京市在生活垃圾处理过程中的采用焚烧的方式处理的比例较低的现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4.3垃圾管理协调机制不健全

目前,在北京市生活垃圾处理的过程中,仍然在采用多头管理的模式,不同的部门对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以及不同种类的垃圾的处理工作负责。但是,这种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多头管理模式势必会造成各部门之间由于职责不清而导致的混乱局面,使垃圾处理的有效性降低。另外,由于垃圾处理过程中多部门协调机制尚未形成、政策法规尚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北京市垃圾处理工作日常管理面临着重重的困难。

4.4垃圾分类处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还不强,垃圾混放现象比较严重,这就使得垃圾分类工作的效率大大降低。同时,由于垃圾成分构成比较不稳定,也增加了在对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时的难度。尤其是近几年来,电子垃圾数量上的增加,不仅使得在对垃圾进行处理时的困难增大,也会使得地下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面临的安全隐患大大增加。

4.5市民参与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的程度低

部分市民对于垃圾减量、垃圾分类对整个城市发展全局的重要意义还没有充分的认识,而是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会对其自身的生活以及利益带来的影响上,这也导致了市民在垃圾处理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充分的情况的发生。同时,随着部分市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且愿意参与到环保行动、环保决策中,但是由于目前参与机制还比较缺乏,市民希望参与到垃圾处理的过程中的一些诉求还无法得到实现。

5.北京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建议

5.1加大投入,促进垃圾处理设施建设

在对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建设的过程中,做到科学规划是第一位的,尤其要做好垃圾处理设施的选址工作,进而使垃圾处理设施的布局更加合理。其次,应该以科技为先导,对现有垃圾处理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最后,政府也要增加对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升级改造的投资力度,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保证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早日完成。

5.2改进工艺,提高垃圾处理水平

北京市应积极开展关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方面的研究,使生活垃圾的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无害化的水平得到提高。混合收集的方法是目前生活垃圾收集过程中大都采用的方法,混合原生垃圾在日常处理的垃圾中所占的比例也十分巨大。为了提高生活垃圾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理水平,在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的时候,应根据垃圾的构成成分不同,使用与之相对应的垃圾处理方式。同时,对垃圾处理工艺中的高新技术的研发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使垃圾处理的效率得到提高,从而使垃圾填埋处理对地下水和土壤等自然资源的危害不断降低。

5.3落实责任,强化各部门协调机制

要做到垃圾处理过程的综合利用以及全过程管理,需要加强对跨部门的垃圾管理和协调机制的建设,进而有效地进行垃圾处理。由市主管部门负责垃圾处理的标准和规划的制定,并做好垃圾处理过程中的协调指挥工作,各相关部门也要根据各自的职责承担起相关的垃圾处理任务并承担相应的费用。从而使各自的工作分工更加明确,是垃圾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5.4推进垃圾分类回收体系建设

垃圾的分类收集是解决垃圾危机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决定性的一个环节,对垃圾进行分类,不仅可以起到减少环境污染,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的作用,还可以使垃圾处理的效率得到提高,最终使垃圾处理的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在生活垃圾回收体系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关于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在北京市的部分城区开展试点工作,并试着建立垃圾制造者付费的垃圾回收系统,从垃圾的制造者入手,控制生活垃圾的产生。对电子产品等对环境危害较大的产品,应该以法律的形势对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回收责任加以明确的规定;同时,还要健全和完善可再生资源的回收网络,使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工作落到实处,通过加强资源回收利用的方式对垃圾的源头分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5.5加强舆论宣传工作,完善公众参与机制

北京是一个人口集聚的开放型城市,充分调动广大居民的积极性,是解决生活垃圾处理问题的有效途径。应充分发挥广大市民在垃圾分类这一关键环节的作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适时举办垃圾处理知识的科普活动,提高公民合理处理生活垃圾的意识,增加社会对生活垃圾处理的关注度。

6.结束语

与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相关的问题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的越来越明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这是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城市生活垃圾的处理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全社会工程。要做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工作,不能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填埋、堆肥、焚烧三种技术的选择上,还要从垃圾的收集、运输、垃圾管理、法律规章建设、基金投入、素质教育等多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1]陈芳,赵岩,张晨光.2011-2020年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量预测分析[J].环境卫生工程,2012,20(6):57-59

[2]马力.北京环保计划:生活垃圾处理能力3年增4成[N].新京报.2013(3)29

[3]梁丽娜.城市垃圾处理科学发展之路[J].中国城市环境卫生,2011(6):22-25

[4]向延亚,李媛辉.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10):215-217

[5]王丽丽,常鹏.北京市生活垃圾产生问题及应对策略[J].科技与产业,2011(6):43-45

垃圾分类设施第7篇

为深入贯彻党的精神,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根据《关于开展XX市中小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专项督查的通知》等文件的有关精神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统领,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作为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实际行动,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切实增强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序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着力提高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为实现“美丽中国”和“美丽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学校通过多种形式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教育工作,规范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工作,做好与社会生活垃圾分类运输、资源化利用和终端处置等环节的衔接,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和校内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贮存的管理体系。

根据实施计划,稳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基本实现校园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的全面普及,师生具有较强的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基本形成自觉进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投放的行为习惯。

三、组织领导

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由总务处、学工处、系部负责实施。

长:XX

副组长:XX

员:XX

办公室主任:XX

办公室设在后勤服务中心,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垃圾分类工作的开展,并及时汇总提出有关意见建议等,负责学校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拟定及日常具体工作。

四、责任分工

(一)XX:负责制定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统一部署相关工作,负责组织开展宣传动员,督导、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二)XX:负责协调全校各部门、单位做好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XX:负责利用宣传橱窗、校园网站等宣传阵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努力营造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的浓厚氛围。

(四)XX:负责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学生自我监督,积极开展垃圾分类学习和比赛活动。

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收集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切实宣传倡导绿色健康和勤俭节约的生活方式,将垃圾分类行为纳入学生日常考核,引导减少垃圾产生和垃圾分类行为的养成。

(五)XX:大力培育生态文明实践学生社团或志愿者团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显着的生活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

(六)XX:负责做好校外人员的管理,禁止外来拾荒者进入校园拾荒。

(七)XX:负责学校各类实验室废弃物等有毒有害垃圾的回收处理工作。

负责校园内建筑垃圾清运。

(八)系部:负责本部门、单位所辖区域的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加强对师生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和监管。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为准备、推广阶段(截止到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末)

1.明确管理责任。根据学校校园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方案,明确责任领导,纳入重点工作,细化管理职责,确保责任到人。

2.开展教育培训。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生活垃圾分类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宣传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意义,明确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具体要求,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表率意识,着力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环境保护意识,形成一个师生影响一个家庭、带动一个社区、引领整个社会的良好氛围。组织开展面向不同层面的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培训,在全校师生中普及相关知识。

3.建立管理机制。制订生活垃圾分类有关工作的制度,逐步将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列为考核指标,分批成立学校垃圾分类督导员、志愿者队伍,加强对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情况的管理监督和检查考核。

4.设置分类设施。在公共区域按要求设置、清洁维护生活垃圾收集设施;规范分类标识和颜色,对目前已在使用的垃圾收集容器,若容器颜色与现有分类标准色一致时,采用加贴分类标识的形式进行规范,逐步自然淘汰更新。

5.开展绩效评估。要及时总结垃圾分类推进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对阶段性的工作及时做好绩效评估,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抓好问题及时整改,巩固成效。

(二)第二阶段为实施、巩固阶段(2020年1月开始—

1.进一步完善硬件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相关标识,结合实际,配齐、配足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与暂存空间,彻底淘汰更新杂色桶,保障分类设施统一规范。

2.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日常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培训教育,将生活垃圾分类教育作为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内容,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实现教育培训的常态化;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推行,把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学校创建最清洁校园工作相结合,加强自查自纠,主动分析问题、查找原因、及时整改,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3.建立健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和考评制度。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先进评选,注重培育典型示范,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的部门(单位)、班级、寝室、教师、学生给予表彰,以此促进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处理;加强日常监督检查,成立垃圾分类学生志愿队和师生监督队,开展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和垃圾分类检查督促,定期对不良行为进行通报批评。通过奖惩结合的方式,把垃圾分类处理工作与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工作有机结合起来。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

全体师生以及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将思想认识统一到普遍推进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切实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垃圾分类工作,抓好工作落实,打赢“垃圾治理”攻坚战。

(二)建立长效机制

学校专项工作组领导并统筹组织实施学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相关职能部门协同联动;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加强协调,密切配合。要制订完善有关工作制度,明确内部管理岗位和职责,落实专(兼)职人员;逐步建立多方参与的生活垃圾分类协同配合常态化工作机制,形成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合力。

垃圾分类设施第8篇

关键词:垃圾分类;问题;改进措施

1 引言

中国有2/3的城市处于垃圾包围之中,1/4已经无垃圾填埋堆放场地。于此相对应的,是仅为50%左右的城市垃圾处理率。垃圾步步逼近城市,开始影响城市人的生活。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垃圾问题越来越成为上海市突出的环境问题。上海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大大超过了处理设施的处置能力。为了应对垃圾围城的危机,2011年上海市政府将全市1000个小区列入垃圾分类试点小区。

解决垃圾问题的途径有很多,其中垃圾分类回收无疑是最有效、最经济、最环保的方法。同时,垃圾分类收集是实施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步骤,是合理解决城市生活垃圾的有效途径,这一点早已被西方发达国家所证明。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被列入上海市政府2012年11项实事工程之一,并纳入“十二五”规划指标体系,垃圾分类推广亟不可待,其有效推广取决于政府、市民及有识之士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重视及推动程度。因此,探索垃圾分类回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的可行性是十分必要的。

2 上海市城市社区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2.1 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

根据团队的社会实践实地调查,生活家庭垃圾的主要来源是食物残渣,约占31%,其次是包装袋以及包装盒等干垃圾,占23%左右,调查结果最少的是诸如废旧电池以及电子类垃圾产品,占7%。餐厨垃圾占全部生活垃圾的很大比例,但其含水量大,热值偏低,并不适合焚烧;如果填埋,产生的渗滤液则容易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所以将厨余垃圾分类出来非常必要,利用生化技术将餐厨垃圾变为生产微生物菌剂产品的原料或有机肥料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

2.2 上海市生活垃圾的处理处置方式

目前,上海市垃圾主要的主要采取填埋,焚烧,生化处理以及临时堆放的方式进行处理,其中填埋量占了一半以上,焚烧量占15%,生化处理量约占10%,目前,上海市共有8座生活垃圾处置装置。其中包括填埋场,焚烧厂,以及生化处理厂。

2.3 社区实施垃圾分类办法

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干湿分类”,将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分开。第二步是在其他垃圾中,将垃圾分为有害垃圾、玻璃、可回收垃圾、废旧衣物四类。干湿垃圾桶全小区覆盖,其余四类垃圾桶在社区定点设立。政府订购垃圾桶、垃圾袋,由居委会免费发放一个至每家每户,垃圾袋的颜色和垃圾桶的颜色是配套的,用来区分干湿垃圾。可以看出,在投放免费垃圾分类用品上政府开支巨大。

2.4 社区垃圾分类宣传及监督办法

社区通过发放免费垃圾桶和垃圾袋、发放宣传册、开展培训活动、组织垃圾分类志愿者监督、楼组长会议宣传、各类小区宣传栏等办法提高小区垃圾分类的普及度及参与度。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社区居民认为自身才是垃圾分类中发挥最大作用的团体,可见,要提升垃圾分类正确率及参与度最关键的是提升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

2.5 上海市城市社区居民参与垃圾分类情况

2.5.1 新江湾城社区垃圾分类情况概览

下表1所示的是新江湾城社区的部分居委的垃圾分类情况,数据由团队调研、采访所得。可以看出,最早实行垃圾分类的居委也不超过两年,但其80%~90%成果已经相当可观,即使是2011年4月份实施垃圾分类的街道的准确率也达到了60%。然而,需要指出的是,新江湾城社区是新开发的城区,其垃圾处理配套设施都是新建的,这对于其垃圾分类的指标是有很大益处的,另外,其常在人口少也成为了指标高的一个原因。

2.5.2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

目前,新江湾城社区的可降解垃圾袋是由政府统一购买,免费发放给居民的。长此以往,政府财政将不堪负重,因此让居民主动参与进垃圾分类才是解决方法。从调研的数据看到,目前已经开始购买可降解垃圾袋的群众占到总数的41%,可见新江湾城社区居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很高。然而,有18%的人不愿意购买可降解垃圾袋,希望居委会能长期供应,具体数据如图2。在采访中了解到,如果相关政策出台,让垃圾分类不仅仅是停留在宣传、自觉上,大部分的居民是愿意配合政府做好垃圾分类的工作的。

此外,团队对社区居民日常垃圾分类习惯和对垃圾分类政策了解程度做了调研,具体数据如图3、图4。从以上两张图表中能看到,新江湾城社区超过半数的受访居民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对于社区垃圾分类的推行政策十分了解的也占多数。然而,可以看到,在受访居民中仍有23名居民根本不知道垃圾分类的推行办法,这说明社区的宣传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

2.6 社区垃圾分类采用激励办法

在走访中发现,除了一套广而告之的宣传方法,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也是社区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砝码。将社区垃圾分类激励办法归纳为以下两类:一类是进行示范家庭、示范楼组的评比。另一类是在社区中对每户进行绿色账户积分,居民通过垃圾分类行为为账户加分,一定量后可兑换礼品。奖励额度并不高,评比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上的,意在营造小区垃圾分类的氛围。根据团队调研数据,总结得社区各单位在垃圾分类中发挥作用的情况。

2.7 对于新江湾城社区及控江社区垃圾分类情况的比较

本次调研的两个街道一是新江湾城社区,其大部分小区实施垃圾分类已将近两年,最短的也有一年多,是杨浦区第一批试点小区。另一个是控江社区,团队调研的是即将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的小区。因此在开展垃圾分类的进展上两者是有可比性的,现就调研所得进行总结归纳。

在调查什么是当前垃圾分类遇到的最大的问题时发现,两个区的居民都把公民意识淡薄放在第一位,分别占到56%,和34%,大多数人都不把垃圾分类设施作为选择,因此,我们得出结论:垃圾分类实施不是我们能做好垃圾分类的最大障碍,人的素质的提高才应该放在第一位。

问及什么原因能更好地调动积极性的时候,分别有40%和32%的人选择开展宣传与指导,对比情况发现,两个小区居民都表现出差不多的意识,少部分居民觉得将文明户的评比纳入其中是可行的。

在问及那些团体能在垃圾分类中更好的发挥作用的时候,两个小区的居民意见大致出现了分歧,控江社区居民认为,环卫工人才是最好的推动垃圾分类事业的发展,而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则认为,居民本身才是最大的先行者,不过,大家都认为,社区宣传员起到的作用是最小的,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区宣传员可能宣传不到位,亦或是宣传员任务比较繁忙

调查中还发现,居民其实都明白,垃圾分类最大的好处是减少污染,新江湾城社区的居民还有接近1/3的人认为垃圾可以变废为宝,但是控江社区居民则只有少于1/5的认识到这一点,这可以说明,新江湾城社区居民在垃圾分类意识上确实更加先一步。

新江湾城社区居民中,70%的居民是经常参加垃圾培训,而控江社区只有接近五层的人有这方面积极性,我们可以看出,新江湾城社区在这方面做得是比控江社区的好。

在问及对垃圾分类的态度时,分别有接近70%的人都认为:无论垃圾分类政策有无,都会实施垃圾分类,因为他们认为,垃圾分类就是一个人素质。几乎没人认为垃圾分类没有必要,大家都觉得,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在问及大家对垃圾分类相关政策是否了解的时候,新江湾城社区65%居民是十分清楚的,而控江社区47%比较了解,再次验证新江湾城社区垃圾分类处理工作做得确实比控江社区到位,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已经开展垃圾分类的新江湾城社区来说,65%这个数字确实少了一些,说明我们的工作还可以更加好的改善,还能把工作做得更加到位。

大部分居民的垃圾来源都是自身食物食品的残渣,但在调查中同样发现,诸如废旧报纸,废旧电池等可回收垃圾依然占到一定比例,而大部分居民都会选择直接丢弃,这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新江湾城社区和控江社区分别有70%和80%的居民垃圾一般只有一到两代,这些居民中,大部分都来自上海本地,接近一般的居民都生活在快乐幸福的三口之家,而且,分别有85%和70%的居民是高中以上学历,不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大部分愿意接受调查的居民都是女性,而且调查中也占了比较高的比例,女性居民愿意配合分析,也给了很多合理化建议。

调查中,我们还做了年龄分成调查,单身年轻人在垃圾分类上做的不太到位,在一家三口之中,小孩子也是起到垃圾分类执行的重要因素。

3.1 缺少政策扶持、法律规范

我国目前还没有针对分类和减量方面的专用法规,只有一些指导性的条文。废弃物的回收还处于无序状态,高回收价值的废弃物主要通过一些临时收买点和拾荒者实现回收,低回收价值的废弃物则被运往垃圾填埋场,而低回收价值废弃物占可回收垃圾量的50%左右,这些废弃物往往得不到有效回收。目前上海市垃圾分类领域还没有相应的政策,其作为一种实施项目在进行推广,没有落实到有相关的立法。因此,在实施过程中,不能对不进行垃圾分类的人进行惩罚。这种单纯靠居民自主性进行的工作,在实施过程中不能长久。另外,目前政府对街道的补贴相对于街道开展垃圾分类工作时的开销实际上是杯水车薪,若街道长期免费提供垃圾袋及垃圾桶,则垃圾分类工作很难长久。

3.2 宣传方式单一、力度小

目前,垃圾分类的宣传主要在社区进行,显然,对于像垃圾分类这样庞杂的事业来说,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影响力有限。政府及社区协调性低,政府监督不力,宣传力度不足,未能在社会上引起重视,在垃圾分类的宣传上尚未形成共识,在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分析讲解的时候,未能让群众了解垃圾分类的迫切性和急切性,很大一部分群体未能正确认知垃圾分类的意义所在,同时,公众媒体支持的力度远远不够,垃圾分类在深度、广度、频繁度上急需加强。

3.3 三类人的垃圾分类意识薄弱

新上海人、年轻白领人、流动人口的垃圾分类意识不强。目前小区主要住的是上海本地人,但是新上海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很多白领工作者,婚后育儿会叫老家的父母看管孩子,而这些人普遍文化水平较低,要帮助这些人改变观念是相当难的。另一方面,根据调研,年轻白领进行垃圾分类的比例也很低,由于其工作繁忙,很少有机会能接触到垃圾分类的宣传,同时即便了解了垃圾分类的规则也会因为缺乏时间而疏于分类。流动人口,由于受到居住时长的限制,宣传资料往往发放不到他们的手上,更枉论进行垃圾分类了。

3.4 居民的垃圾分类知识不足

在赞同垃圾分类的居民中,垃圾分类的正确率又受限于垃圾分类知识的缺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目前政府没有统一出台权威的教育资料,大部分的垃圾分类知识制品是街道自行摸索而得,但垃圾分类知识非常广泛,自制的宣传制品常有疏漏。比如厨余垃圾是指厨房做菜或日常饮食剩下的垃圾,但例如装豆腐的豆腐盒就不属于厨余垃圾。诸如此类是垃圾分类准确率难以突破的原因,加之中国市面上的产品目前不标明其属于何种垃圾,这也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的难度。

3.5 垃圾分类配套设施不到位

上海一两年前曾出现过居民完成垃圾分类后,运输的垃圾车将垃圾又混合装起的案例,而目前这样的现象仍不能杜绝。另外,由于物业公司与居委签的合约未根据垃圾分类的工作进行调整,合约中并未对其关于垃圾分类的工作进行明确和约束,这导致了社区垃圾桶卫生状况堪忧、垃圾车托运效率低下的结果。在采访中得知,目前生产可降解垃圾袋,即装湿垃圾的垃圾袋的国内生产商寥寥无几,因此可供社区选择的余地很小,居民往往得不到合适尺寸的垃圾袋,造成资源的浪费。

4 上海市城市社区推行垃圾分类的改进措施

4.1 完善立法,加强垃圾分类的综合管理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规划,实行综合管理。其中,政府作为主导机构,需要制定更为具体完善的法律法规,配以相应的奖惩机制,严格执行垃圾分类收集,禁止非法丢弃,制定相应的收集标准,严格监督收集处理全过程,做到分类、运输、处理全程监督管理。同时,规范垃圾回收企业,为其统一编号,在市区设置回收点,实施回收补贴政策,鼓励回收可再收资源,如报纸,玻璃,金属,塑料等。设立非再生垃圾以及有毒垃圾回收站,由政府出资,支持回收工作的有序进行,建立危险废物单独回收及处理系统

4.2 加大宣传力度、增加宣传方式

除了传统的通过社区进行宣传之外,各类媒体,如报纸、电视、广播、公共宣传栏等应分摊起垃圾分类的宣传教育工作。另外,国家事业单位可定期组织有关垃圾分类讲座,也可考虑将垃圾分类的知识编入中小学课本,垃圾分类,从娃娃抓起。多方位、多渠道地宣传方能营造出垃圾分类氛围,从而达到提升市民垃圾分类意识的目的。

4.3 完善垃圾分类的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部门在制定相关政策之后,应切实落实每一项政策,其中,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将分选设施,收集设施,运输设施落实,垃圾袋分配到位。物业条例应针对垃圾分类的大方向进行修整,以满足新型社区的要求。可立法规定出售商品包装上标明垃圾种类,以便居民进行准确投放。

4.4 改革管理体制,转变运行机制

一直以来,我国的垃圾分类管理都是单一的政府统一管理,独家经营的管理体制。城市环境卫生管理从国家和城市层次上分别归于国家建设部以及各城市卫生局。在当前的市场经济下,这明显阻碍了垃圾分类管理以及垃圾分类产业的良性发展,其弊端在于片面的把环保产业当作社会公益事业:企业投资于政府,在政府单一投入的情况下,由于资金的欠缺,企业运转将难以运行。加之缺乏鼓励政策及其他相关主体缺乏利益刺激和驱动,企业逐渐失去对垃圾分类的兴趣。为了更好的使得垃圾分类往良性方向发展,应该积极探索垃圾分类的新道路,实施垃圾分类管理与市场化的垃圾管理和垃圾产业化道路。要政企分开,明确各组的责权关系:政府只是负责宏观调控、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企业按照市场体制,成立垃圾分类民营股份制企业。在市场机制和利益的驱动下,垃圾分类与管理的工作将往良性道路发展,形成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全过程的产业链,实现一条龙产业链,减少各环节之间过高的成本,拉动垃圾分类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

5 结语

垃圾分类在我市只是出于初级阶段,虽然目前执行的具体效果不甚理想,存在种种问题,但是,作为一项长久而艰巨的工程,我们需要保持耐心,相信在全民的努力之下,必将迎来垃圾分类产业一个美好的春天。

参考文献:

[1] 苏沛沛.浅析日本垃圾分类回收模式及对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启示[J].中国外资,2011(8):212~212.

[2] 柳 枢.在英国体验垃圾分类[J].国际市场,2011(9):57~58.

[3] 沈颖青.我国垃圾分类现状及对策建议[J].北方环境,2011(8):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