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报

化工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ngineering(China)

杂志简介:《化工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2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946/TQ,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技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技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1)热力学(2)流体力学与传递现象(3)催化、动力学与反应器(4)分离工程;(5)过程系统工程(6)表面与界面工程(7)生物化学工程...

主管单位: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中国化工学会;化学工业出版社
国际刊号:0438-1157
国内刊号:11-1946/TQ
全年订价:¥ 2200.00
创刊时间:1923
所属类别:科技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19
复合影响因子:1.26
总发文量:7190
总被引量:57086
H指数:48
引用半衰期:4.2186
立即指数:0.0644
期刊他引率:0.8338
平均引文率:15.0998
  • [Bmim]BF4-H2O-Na2CO3离子液体双水相体系液液相平衡数据的测定与关联

    作者:刘丙艳; 刘培元; 王国平; 林金清 刊期:2007年第08期

    引言 双水相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被认为是生物下游工程中一种极有前途的初级分离单元操作。目前双水相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离子液体/无机盐双水相体系。2003年Rogers等首次报道了离子液体[Bmim]Cl可以与一些无机盐(例如KOH、K3PO4和K2HPO4等)形成上相富含离子液体和下相富含盐类的双水相体系,并且证明这一双水相体系可能在分...

  • 一种计算搅拌槽混合时间的新方法

    作者:张庆华; 毛在砂; 杨超; 王正 刊期:2007年第08期

    基于对混合时间定义的思考,提出了一种新的定义方法,在湍流流场数值计算的基础上通过求解示踪剂的浓度输运方程,研究了单层涡轮桨搅拌槽内的混合过程.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搅拌桨安装位置都影响混合时间的大小,而进料位置对混合时间的影响不大.对于不同的搅拌转速而言,随搅拌转速的增大,相同体积分数对应的混合时间逐渐减小.当搅拌桨安装在槽中...

  • 聚合物流动的多尺度模拟

    作者:张小华; 欧阳洁; 孔倩 刊期:2007年第08期

    基于聚合物分子运动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聚合物流体的多尺度方法.该方法在宏观尺度上应用无网格方法求解速度场,在微观尺度上应用随机模拟技术计算聚合物对应力的贡献,从而避免需要本构方程来封闭连续性方程和动量守恒方程.对Hooke哑铃模型、FENE哑铃模型、FENE-P哑铃模型,模拟了突然起动平面Couette流动;对Hooke哑铃模型,模拟了方腔驱动流动....

  • R410A-油混合物在7 mm直强化管和C形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特性

    作者:胡海涛; 丁国良; 汪振策; 魏文建 刊期:2007年第08期

    实验研究了环保制冷工质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直强化管和C形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特性.实验测试管为内螺纹强化管,外径为7.0 mm.实验工况的蒸发温度为5℃,质流密度为200~400 kg·m^-2·s^-1,热流密度为7.56~15.1 kW·m^-2,入口干度为0.1~0.7,平均油浓度为0~5 %.实验结果表明,R410A-油混合物在直强化管和C形强化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随...

  • 析湿工况下带亲水层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空气侧传热传质特性

    作者:马小魁; 丁国良; 张圆明 刊期:2007年第08期

    对7个带亲水层开缝型翅片管换热器在析湿工况下空气侧传热传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翅片间距和人口相对湿度对空气侧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翅片间距的增加,空气侧的传热传质特性均逐渐减弱.入口相对湿度对空气侧的传热特性几乎没有影响.随着入口相对湿度的增加,空气侧的传质特性逐渐减弱.开发了反映空气侧传热特性的Colburn传热...

  • 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小分子溶剂在聚乙烯粒子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

    作者:严小伟; 单奕彬; 王靖岱; 阳永荣 刊期:2007年第08期

    基于经典线性非平衡色谱过程的矩分析理论,用反相气相色谱法测定了323.15~358.15 K温度范围内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甲烷3种不同相对分子量的同系物小分子及正己烷在聚乙烯粒子中的无限稀释扩散系数.采用聚合物粒子直接填充的色谱柱,考察了温度、同系物小分子分子量及聚乙烯结晶度对扩散系数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对同一种小分子溶剂/聚乙烯...

  • 电场分布对R123沸腾换热的影响

    作者:黄烜; 李瑞阳; 郁鸿凌; 刘春艳 刊期:2007年第08期

    采用6种不同电极布置方式,进行了不同电势和热流密度下的R123池沸腾换热的试验研究.通过数值分析,计算了不同电极布置下换热面上的电场强度及分布.不同的电极布置,会导致换热面上电场强度和电场均匀性两方面的变化.结合试验和电场分布的计算结果,分析了电场均匀性、电场强度、热流密度与沸腾换热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低热流密度下,电场分...

  • 回路脉动热管运行稳定性分析

    作者:苏磊; 张红 刊期:2007年第08期

    以简单回路脉动热管为热力系统,通过热力学分析,导出了系统的热平衡条件和稳定循环的特征,得到系统耗散功和系统体积功的关系,以及用水作为工质时膨胀功与汽化压力的关系.结果显示:耗散功是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且蒸发端的吸热量应等于冷凝端的放热量;稳定循环时,蒸发端的压力和温度必高于冷凝端;循环过程中工质的汽化膨胀功必大于冷凝...

  • 液液雾化特性与粒径分布规律

    作者:梁坤峰; 彭正标; 袁竹林; 凡凤仙 刊期:2007年第08期

    液液雾化过程是液液循环流化床的关键技术之一,在流化床常态实验装置上,采用快速摄像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实验流量范围内液滴形成过程的图像以及形成液滴的粒径信息,运用数学分布函数对液滴的粒径分布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各流量工况下,液滴的粒径分布与Rosin-Rammler分布符合得较好;在实验流量范围内,形成液滴的区域有单液滴形成...

  • 水基纳米流体在水平毛细管中的气液两相流流型特性

    作者:高亦普; 刘振华 刊期:2007年第08期

    研究了在内径为1.6 mm的水平玻璃毛细管圆管内的氮气-氧化铜水基纳米流体的两相流流型分布图,实验气体是氮气,实验液体是由去离子水、氧化铜纳米颗粒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组成的悬浮液.首先对氮气去离子水在水平毛细管内的两相流流型图进行了实验研究,将实验结果与前人提出的应用于常规管的半理论半经验公式进行了比较.然后在水中添加不同...

  • 基于子波能量特征的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

    作者:周云龙; 王强; 杨志行; 孙斌; 陈晓波; 王丽媛 刊期:2007年第08期

    气液两相流的流型影响着两相流的流动特性和传热特性,同时也影响着流动参数的准确测量以及两相流系统的运行特性.针对压差信号的非平稳和非线性特点,尝试利用Hilbert-Huang变换(HHT)和小波包分解对差压波动信号进行信号处理,进而建立流型的子波能量(IMF能量和小波包能量)特征,并以此特征向量作为Elman神经网络的输入量,从而实现对流型的智能...

  • 水力旋流冷氢箱的流体力学

    作者:赖朝荣; 程振民; 黄子宾; 方向晨; 刘忠信; 彭德强 刊期:2007年第08期

    引言 冷氢箱是加氢反应器的主要内构件之一,是上床层流下的高温反应物与从冷氢管注入的冷氢气进行迅速、充分混合传热的场所,其性能直接影响下部催化剂床层的温升,并进而影响整个反应器的安全.

  • 丙烯腈装置尾气催化燃烧本征动力学

    作者:危丽琼; 朱吉钦; 李成岳 刊期:2007年第08期

    消除内外扩散影响后,在微型固定床积分反应器中开展了国产HPA型负载贵金属催化剂上一氧化碳、丙烯和丙烷单组分及其三组分混合物催化燃烧的实验研究.采用程序升温脱附(TPD)手段考察了反应物在催化剂上的吸附脱附情况,据此推测可能的反应机理,建立了单组分催化燃烧的Eley-Rideal速率模型.运用最小二乘估计和单纯形优化搜索方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

  • 微反应器内甲苯气相催化氧化反应动力学

    作者:葛皓; 陈光文; 袁权; 李恒强 刊期:2007年第08期

    微通道反应器具有优良的传热、传质性能,能有效避免催化剂床层内热点的形成,为研究强放热反应动力学提供有利条件.开展了微反应器内的V2O5/TiO2催化剂上的甲苯气相选择氧化动力学研究,在简化反应网络的基础上建立了动力学模型,并给出动力学参数.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和预测较宽的反应条件范围内的甲苯气固相催化氧化反应转化率及产物分布,为优化操...

  • 载体酸处理对(SiO2)-O-AlCl2催化剂烷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作者:邓少亮; 纪敏; 李秀媛; 贺民; 蒋山; 蔡天锡 刊期:2007年第08期

    以盐酸浸泡的方法处理SiO2载体,采用两步气相法制备(SiO2)-O-AlCl2催化剂,考察了其在苯与长链烯烃(C10~C13)烷基化反应中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并同未经酸处理SiO2载体制备的催化剂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采用盐酸处理过的SiO2制备的(SiO2)-O-AlCl2催化剂稳定性提高,在烯烃完全转化的情况下可以循环使用17次,而未经盐酸处理过的SiO2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