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管理

宏观经济管理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Macroeconomic Management

杂志简介:《宏观经济管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3199/F,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经济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经济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宏观论坛、特稿、回顾与展望、省市长之声、十五思路、政策与建议、观察与思考、工作研究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际刊号:1004-907X
国内刊号:11-3199/F
全年订价:¥ 400.00
创刊时间:1985
所属类别:经济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37
复合影响因子:0.64
总发文量:4018
总被引量:14564
H指数:39
立即指数:0.0986
期刊他引率:1
  • 推进结构调整 完善宏观调控

    刊期:2004年第11期

    经济结构不合理,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对于完善宏观经济调控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任务远未完成。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改革和开放继续向纵深...

  • 振兴东北加强东北亚地区合作

    作者:曾培炎 刊期:2004年第11期

    加快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是我国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刚刚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为主题,从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出发,对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统筹区域协调发展,以及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

  • 切实做好棉花质量检验体制改革工作

    作者:李盛霖 刊期:2004年第11期

    从2001年开始,我国全面实行棉花流通市场化改革。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各项措施,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棉花收购加工环节竞争格局已经形成,社企分开工作和企业改革积极推进,国家宏观调控、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进一步加强,棉花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

  • 2004年农业、农村形势及2005年展望

    作者:王为农; 蓝海涛 刊期:2004年第11期

    2004年,我国农业经济、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出现了多年来少有的好形势。夏粮、早稻恢复性增产,秋粮播种面积比上年增加3%,预计产量目标有望实现;农产品继续保持供求平衡;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牢固;农民收入增幅创多年来历史新高;农村消费品市场开始升温。明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将进一步保持发展势头,粮食继续增产,农民收入将持续增长。

  • 我国资源、环境、生态监测与评估体系建设思路与对策

    作者:陈宣庆; 陈常松 刊期:2004年第11期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十分重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及生态保护之间关系的研究。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和评估,成为各国政府和一些国际组织所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2002年,在南非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通过的有关政治宣言和行动计划中,把对资源、环境和生态状况进行全球性监测列为重要内容。2004年4月,为了提升对全球...

  • 推动非正规就业人员参加医疗保险

    作者:王宗凡 刊期:2004年第11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的非正规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一方面,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流入城镇就业的农民工大多数从事的是非正规就业;另一方面,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国有、集体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主要也是以非正规就业形式实现再就业。尽管非正规就业在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从事非正规就业的劳动者大多却享...

  • 宏观调控应注重结构调整

    作者:刘慧勇 刊期:2004年第11期

    如果不是简单地看物价指数、货币数量和投资增长率等经济指标,而是综合分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状况,冷静地观察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那就不难看出: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不在总量,而在结构。因而,宏观调控应当更加突出结构调整,注意防止“一刀切”。

  • “十一五”物价变动趋势及调控措施

    作者:江水法 刊期:2004年第11期

    中长期物价变动趋势分析,是未来经济形势研究的重要内容,对政府把握、引导宏观调控及生产、消费预期都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 交通建设规划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作者:张康敏 刊期:2004年第11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逐渐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中走出来,无论是基础设施总量规模,还是总运输供给能力都形成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十一五”期间,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点解决交通整体效率提高和协调发展问题。

  • 破解消费升级与环境约束难题

    作者:焦玉良 刊期:2004年第11期

    当人类社会跨入21世纪的时候,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十五”计划的顺利实施,我国居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之后又有新的提高,以2003年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为重要标志,居民消费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加快过渡,工业化在住行消费的带动下正在迈入重化工业主导的新阶段。实践证明,以住行为标志的消费结构...

  • 深化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作者:王志杰 刊期:2004年第11期

    能源是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本资源。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发展史表明,工业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资源大量开采、大量消耗的过程。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重要资源将成为影响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瓶颈”,目前,较为突出的就是能源问题。

  • 以科学发展观协调投资与消费的比例关系

    作者:肖泽群; 李琪 刊期:2004年第11期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规模过大,特别是一些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相当严重。这种态势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地纠正,投资与消费失调的问题必将进一步加剧。因而,如何协调好投资与消费间的比例关系,已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

  • “钱里纳”的来源及意义

    刊期:2004年第11期

    钱纳里“标准结构”所揭示的消费率(居民消费率与政府消费率之和)变化的一般趋势是:消费率随人均收入水平的增长而下降,人均GNP在按1964年美元计算的100美元以下(中值为70美元)时,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分别为89。8%,77.9%,11.9%;人均GNP为100美元时,消费率、居民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

  • 提高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

    作者:马彪 刊期:2004年第11期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不协调发展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严重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解决经济社会不协调发展这样一个长期积累的系统性问题,应当切实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时效准则,用系统和分层治理的办法,通过完善各类应急预案和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促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逐步...

  • 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现状分析及改进思路

    作者:李向云; 杜元钰; 金志训 刊期:2004年第11期

    财政转移支付是政府间财政关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主要是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进行无偿的财政资金转移的制度。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是各级政府有效履行其职能、政府调控财政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国内各地区间的资源有效配置、财政实力再分配和公共服务的均衡化发展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