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21 23:56:48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第1篇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完全改变了数学课堂。这种转变体现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在我的数学教学中,也努力在调整和实践着这种转变,给学生最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展现,力求使学生的这种转变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将学生学习方式在各个环节中的转变,谈谈体会。

1 创设情境、学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或能够理解的生活实例,为学生提供“动态创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设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人人参与的学习氛围。而现实的生活环境就是学生学习最好的情境,这是数学与生活相联系的最好的体现。

例如:在教学“解决问题”时,在创设情境环节,我选取了我们学校最有特色的、学生每天都要参与的大课间活动。给出大课间图片,呈现信息。信息的呈现是让学生回忆每天的大课间活动自己提炼的。(1)我们的大课问是同年级2个班一个方阵(2)全校一共分了6个方阵(3)现在我们每个班都是50人。然后让学生选择相关信息,提出同学们感兴趣的数学问题。如:(1)全校一共有多少个班?(2)一个年级有多少人?(3)全校参与大课间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学生非常感兴趣,很自然的主动开始探索。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三个题目,这三个题目的信息同样来自我们中心小学的校园、图书室和阅览室。图片和信息一出现,学生情绪积极,理解题意也毫不费力,因为情境展示的所有需要学生解决的问题,都源于学生最熟悉的学校这个大环境,解决的都是学生亲自体验过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会变得向生活中经历的一样顺理成章。

探索实践、学生完成。

数学知识的形成需要思考和实践。教学时,教师尽力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参与实践的机会,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取感性材料,使学生形成一个清晰、明了、正确的表象,经过观察、对比、归纳、推理、概括,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达到探索新知识的目的。

例如:在学习各种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时,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动手测量,或是动手拼一拼、摆一摆、剪一剪、组一组。在一系列的操作活动中获取数据,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自己研究出的公式才是最鲜活的。在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应用这些公式时才是最准确到位的。

2 结论总结、学生归纳

完整的知识体系或知识结构能促进学生学习,利于记忆应用。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这种梳理知识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通过归纳总结,能使知识系统化,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掌握重点,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巩固知识。因此,课堂教学中,在探索完本课的教学内容后,我都尽量多的提供给学生自己思考、同学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沉下心来想想自己刚经历的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归纳学习知识点的方式方法。在自己经历、体验、归纳的过程中体验成功。

例如:教学“亿以内数的读写法”时,让学生掌握数的读写法的最好方法就是在读写多组数后,让学生总结读数、写数的方法。虽然现在我们的教材上不再有整齐划一的法则出现,教师也没必要给学生总结出来记住背熟。可是不代表我们不要求学生再实践以后自己总结读写数的方法。这些方法学生完全可以自己总结出来。读数的方法:从高位开始读。亿级、万级的读书方法和个级一样,读完后加一个亿字或万字。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两级中间不管有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写数的方法:先写亿级,再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数字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虽然学生的总结不是那么严谨、那么正规。可是学生在经历读数写数后必须有一个总结的环节,学生总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想说的话。在教学“乘法或除法的估算”一节课时,让学生总结估算的方法等等。学生自己总结的结论对他们来说远比老师灌输的有意义的多,学生记忆深刻的多。

分层练习、学生体验。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每一堂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必不可少的安排练习这一环节,通过练习可以反馈信息,及时矫正,避免错误的不断重复和积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信心。练习的设计,应针对教学重点难点,练在最关键的地方。

例如:在教学《行程问题》时,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基本练习设计了三个。这三个是结合学生每天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这一实际情况设计的。(1)王青的家离学校很近,她每天步行自己上学。每分钟走60米,8分钟就到达学校,请问王青家离学校多远?(2)孙立言的爸爸每天骑电动车送她上学。电动车每分钟行驶500米,lO分钟到校,她家离学校多远?(3)我们班最远的要数向阳的同学了,每天要做公交车上学。公交车每小时行驶50千米。半小时可以到达学校,向阳到学校有多远?这三个练习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没有什么难度。第二个练习是巩固练习,给出简单提示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设计完整的题目。这个练习学生感兴趣,但是对部分同学有难度,可以量力而为。第三个练习是提高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题目来做。这里设计了两个练习(1)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送化肥。去时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问题一:从县城到王庄有多远?问题二: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辆旅游车在平原和山区各行了2小时,最后到达山顶,这段路程有多长?(平原:50千米/时;山区:30千米/时)。三类练习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解决问题的快乐。

3 反馈评价、学生概括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第2篇

关键词:教与学;形式多样;快乐成长

数学学习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师、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而是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中,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需求。让学生从畏惧心理、依赖心理、急躁心理、定势心理、厌学心理等心理障碍中走出来,愉快地学数学。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轻松快乐地学习数学呢?

一、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学习兴趣是人们在学习数学时表现的对数学的特殊的认识倾向。因此,每本数学教材的开篇课、重点章节的开篇课及每一课的情景引入,激励学习斗志,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数学人文精神。例如,七年级的开篇课:用数学教师那激昂的声调,生动活泼、幽默风趣语言感染学生,用数学家刻苦钻研的生动故事和数学发展史激励学生,用身边努力学习学生的实例和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感动学生,最终汲取数学家们不屈不挠地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开篇课:如果你的父母不小心,把借条搞丢了,你如何帮父母解决问题呢?又如,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年龄:我是11月份生的,我现在年龄的2倍加上6,正好是我出生的那个月天数的2倍,我的年龄是多少岁?数学家是怎样想的?你是怎样想的?简单地说一说。

二、组织培训好每个合作式学习小组,做好学习小组成果评价

合作式学习方式是数学新课程标所倡导的学习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一定要坚持。合作式学习包含了合作、竞争、单干三种学习成分。合作式学习一般是一个班级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等前后学生组成。小组长的选拔培训最重要,应选择那些表达能力较强、为人热情、愿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优秀学生担当。通过培训提高组长能力、责任心、积极性。再通过对全班学生的教育,使每个学生认识到:个体是通过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互助、及单干,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每个成员的学习与活动都是整个小组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合作式学习小组的评定以表格的形式,对小组每个成员的成绩或活动得分累积为小组总分,一周中积分最高的小组为冠军组。

合作式学习小组讨论先同层次学生AB、CD进行讨论,然后ABCD不同层讨论,A回答问题给小组加1分,D回答加4分,以此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每节课、每天的作业按上述标准加分,一天结束后按分数高低评出优秀小组,第二天给予表彰,让每个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三、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师生快乐学习成长

教学活动中不可一味地全采用小组活动或讨论,形式多样的教学,有一定新鲜感,容易使学生注意力集中,能按老师的要求愉快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例如,七年级数学上册:书的开篇课和重点章节的开篇课多以讲授法为主,小组讨论发言为辅,这样即展示人格魅力和数学文化教育,又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来激发尽量多的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像“有理数的计算”、“解方程”等相对枯燥的内容时,新授课多以自学辅导式、引导发现式、活动参与式等为主,老师引导启发讲授为辅的课堂教学。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模式,课堂可采取分组竞赛,问题分必答和抢答、风险抢答题等形式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简单的问题有C或D回答,促使学生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可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像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和角有关的钟表问题,新授课多以引导发现式、活动参与式、数学实验与多媒体结合式等为主,学生或老师讲解为辅的课堂教学。课堂中用多媒体或实物尽量展示学生想象的翅膀,让全班学生感受清晰地解题思路,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和成功感。习题课、复习课多以活动参与式教学,在小组内每人先阅读,理解题目的意思,自行寻找答案,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后,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最后老师给以总结和评价。对习题课、复习课的教学效果,下课前5~10分钟进行测试,课后分析总结出学习出现的问题,以改进教学。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老师还要做到:

1.在学生讨论、练习时,教师要仔细巡视、观察,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相关的知识与技能,有多少人掌握了,掌握的程度怎么样?要及时引导、启发,同时课后做好记录以备教学改进。

2.课后要对学困生耐心、和蔼地进行辅导,鼓励积极参与讨论并成为好的倾听者。同时,要和学困生的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状况,尽力和家长配合好,逐步矫正不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3.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作业中的易错题做好记录,以备复习之用。

4.做好课堂教学后记和总结。

总之,让学生愉快地学好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地探索、总结、改进。

参考文献:

[1]罗新兵.走近新课标.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3.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第3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总复习;现状;重要性;复习工作

一、复习课的现状

很多一线老师都有同样的感觉:复习课最难上。它不像新授课那样具有新鲜感,也不像练习课那样具有成功感,复习课很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但是,据统计令人讨厌的复习课却至少占到教学总课时的,而小学六年级总复习几乎占据了整个学期的一半。

二、复习课的重要性

复习课的“复”不是简单的复习,而是有准备的复习,是立足于学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精选的教学内容,运用教学策略,设计有效的教学程序,复学生所缺,习学生所需。因此,复习课不等于“炒冷菜”,也不是“昨日重现”。

著名特级教师林良富老师就课堂教学中的课型问题用“珍珠理论”做了很形象的比喻阐述。他说:“新授课就好比是教师带领学生去掏河蚌中的珍珠;练习课好比是将掏出的珍珠擦亮,使之发光,复习课好比是将一颗颗发光的珍珠串起来,成为一条项链;实践活动课则属于知识的消费环节,就好比是将一条条项链卖出去,挂到人们的脖子上。”没有串的过程,珍珠仍然是“半成品”,教学亦然,没有整理复习,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只能是处于半建构状态。如果数学新授课是“画龙”,那么复习课就是“点睛”。复习是系统、完善、深化所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也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复习课如何上

1.完善认知,构建结构

在总复习中,应把四大模块的知识点整理成由一些小知识点组成的知识网络结构图。如,把《数与代数》分为六个知识模块: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正反比例、探索规律。在《数的认识》中又分为十大模块:数的意义、数位顺序表、整数小数的读写法、数的改写、数的大小比较、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分数比除法之间的关系及其性质、化简比求比值、数的整除。

在具体知识中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建构结构总结归纳成表格也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例如,“正、反比例的判断”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后绘制如下表格:

学生在根据自己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结合表格,总结判断出正、反比例的判断法:一看是否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之变化;二定什么不变:商不变是正比例,积不变则是反比例。学生在总结比较抽象概括中,对正比例的知识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更有助于前后知识点的联系,促进理解。

2.查漏补缺,夯实“双基”

对于会的题目,学生下次做的时候还是会的;对于不会的题目,学生下次还是会难以理解。再加上六年级总复习知识点多、题目类型多、知识综合性强,学生全部掌握起来还是很困难的,因此我采取的是“错题本”的做法来进行查漏补缺,从刚接班时就训练学生每份卷子都做好错题本。错题本不是简单地将题目和答案抄录下来,更重要的是要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和预防类似错误出现的方法。这是一个自身逐渐学习和修正的过程,会让自己对这一类错题的认识逐步加深。当我们把错误汇总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很容易看出其中的规律性,尤其是当我们对错误进行了总结之后。老师也要做个有心人!整理学生中出现的共性错误,关注教学难点和检测的失分点。适当的时候再把这些题目拿出来让学生重新做,唤起记忆。

3.分层要求,拓展延伸

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这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新课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优等、中等、学困生,对他们的要求也是有不同的。采取“保底不封顶”的做法,即保证学困生达到最基本、最一般的要求,而优等生可以要求更高。对于学困生,教师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平时多“扶”他们一把,以鼓励为主;对于优等生,教师要鼓励他们不自满,向更高的山峰攀登。

教师通过必要的练习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解数学思想,同时又要防止机械重复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这就对复习课的练习题目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适时地要进行拓展练习、变式练习及对比练习,帮助学生区分异同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这道题目虽然总数都是15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求还剩多少吨钢材,但第二次用去的钢材不同,第(1)(2)题在于区分单位“1”的不同,第(3)题与前面两题的区别在于吨是具体数量,在于区分分率和分量的不同。

4.温故知新,提高能力

复习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引导学生在“会”字上下工夫。在复习《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在《数的运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复习《图形》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复习《方位》时培养学生的画图测量技能;在复习《统计》时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学生的解题灵活性、多角度的思考、应变能力都在复习的时候得到发展。

另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例如,某包装公司接到一个业务:请为我公司设计一个能装12罐清火茶的盒子(附数据:清火茶罐子为圆柱形,底面直径6 cm,高13 cm)。你准备怎样设计才能使盒子用料最省?(提示:包装盒一般为长方体,需要多少硬纸板就是求长方体的表面积)。这题没有让学生急于去做,而是让学生找易拉罐摆放,通过自己动手亲身感受,确定好长方体的长、宽、高,并提问是不是只有一种方法,还有没有其他的包装方法。最后教师将学生做的几种方法一一列出来便于学生比较,学生最终得到最省料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立云.对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的几点看法[J].考试周刊,2012(44).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第4篇

一、课堂导入,教师设计主导问题,让学生明确方向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成功的导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但有些教师在情境引入中让学生看东说东、看西说西,尽情挥洒,花费十几分钟时间还不能进入主题,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从情境中提取各种信息本没有错,错的是没有方向、浪费时间。因此,情境导入要求教师及时引导,从情境中提取出为新知服务的主导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讨论、交流,明确学习方向。如“认识几分之一”教学,教师拿出几个苹果创设情境,此时,如果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很容易说苹果好吃不好吃、喜不喜欢吃、苹果价格是多少等问题,很难进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所以,这时候,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设计主导问题,让学生思考、解答,直奔主题。

把这些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几个,请你用一个数表示,填入括号内。

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2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把1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同学,每人分到( )个苹果。

前三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解答,最后一个问题,学生都知道是半个苹果,但要求用一个数表示学生就犯愁了。教师偏让学生尝试,学生饶有兴趣,开动脑筋,想出各种表示方法。这时教师引导: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表示“半个”的一种新的数叫作分数――[12],它是怎样得到的?如何书写?表示什么?我们一起探究。这样教学,让学生生“疑”,从学生的“疑”处入手,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产生求知欲望,自然贴切引出新知,为新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氛围,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既突出了主题,又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

二、课堂展开,教师提供系列问题,让学生深入思考

新课程改革以后,课堂教学要求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获取新知,这一愿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做起来很难。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难以从有限的文本材料中获取新知,抑或即使获取新知也是肤浅的,缺少深入思考。因此,为了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该开发文本材料,为学生提供系列材料或系列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思考、自我感悟。如 “认识百分数”教学,学生会说出具体情境的百分数意义,但没有深入思考,作为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以银山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率80%为例)

师:谁能说出这80%的意义?

生:银山小学六年级体育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80%。

师:是不是银山小学六年级正好100个学生,达标80个?

生:不一定。

师:那你说说这80%是怎么来的?

生: [达标人数总人数]。

师:是不是直接得到80%?

生:不是。

师生完善: [达标人数总人数] 。

师:既然是“达标人数”除以“总人数”转化过来的,请你假设举例,“达标人数”和“总人数”可能是多少?

生(举例以后回答):[45],[810],[3240],[4860],[80100],[160200],[12001500]。

??:这些分数都相等吗?

生:相等。

师:既然相等,为什么不用[45]表示,而要用80%表示呢?

生(疑惑):对啊!平时不是说能约分的要约分吗?[45]比[80100]简单多了,为什么要用[80100]表示?

这时候,就看教师如何进行引导,让学生明白“引出百分数的必要性”。

师:请看下面一组材料。下面是几个学校六年级体育达标汇总情况,你能比较好差吗?(先出示前三列数据)

[学校 六年级

人数 达标

人数 达标人数是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分母是100的分数 百分数 大洋

小学 400 370 [370400] [92.5100] 92.5% 巾山

小学 366 355 [355366] [97100] 97% 银山

小学 5 4 [45] [80100] 80% 托阳

小学 73 66 [6673] [90.4100] 90.4% 临海

小学 981 911 [911981] [92.9100] 92.9% 汛桥

小学 246 225 [225246] [91.5100] 91.5% 杜桥

小学 200 180 [180200] [90100] 90% ]

有的学生说化成小数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说把分子化成相同进行比较,有的学生说通分进行比较。

师:通分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通分进行比较,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学生无从下手。教师不断催促,学生还是抓耳挠腮无法完成,个别学生窃窃私语:“我们会二三个分数通分,不会七个分数通分。”

师:大家讨论一下,有没有解决办法?

学生讨论很热烈,教师也参与其中。这时,几个胆大的学生对教师说:“老师,我们以前学过,可以把几个分数化成一个指定分母的分数,您能不能确定一个分母,我们都把这些分数化成您指定的分母。”

师(面向所有学生):刚才有同学说,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分母,然后把所有分数都化成指定分母的分数,大家说这个方法行不行?

生:行!

师:既然老师可以确定,那么大家自己也可以确定一个数。大家再讨论一下,确定一个什么数做分母比较好?

学生通过讨论,认为确定100做分母比较好,转化方便。

师:那为什么不以10或1000做分母呢?

生:10有些小,1000有些大,100不大不小比较合适。

师:分母化成100以后就便于比较,这种固定的格式就叫作百分数,我们一起完善表格。(完善上面表格的后两列内容)

概括板书:

[百分数]

师:大家把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都化成分母是100的分数,不管你在临海、上海,还是北京,人家一听就能比较那所学校体育达标好,达标人数占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又可叫作百分比(百分率),也叫作达标率。再如我们穿的衣服,大家看看标签,含棉多少都用百分数表示就方便比较,如果你写成[4050],我写成[1315],就要通过计算才能比较,不方便。

师:现在你知道为什么要化成百分之几了吗?能不能把80%约分?

生:知道了,不能约分。

教师通过一个百分数设计一系列问题,层层递进,一环紧扣一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如果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很难明白百分数的实际意义,搞不懂为什么要把分母转化为100、百分数能不能约分等问题。教师呈现系列材料,让学生犯难,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解决办法,最后结合实例说明采用百分数的必要性。学生从模糊到清晰,自己完成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牢固建立百分数的概念,弥补了学生自己独立学习的不足。

三、课堂练习,教师逐步引申发展,让学生巩固提升

课堂练习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进行一定量的练习。如果仅仅让学生做课本上的几道习题,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可能不成问题,但要深入理解、发展能力就有难度,因为课本上的习题形式比较单一、层次不够分明。因此,要想发挥习题的多种教学功能,教师要认真钻研习题,挖掘习题的智力因素,巧妙设计问题,一题多用,使习题真正达到巩固知识、深化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如“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我们设计这样的一道习题。

计算下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6分米][4分米][4分米][8分米]

教师设计这样练习的目的,一方面,应用、巩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找准相对应的底和高,提高计算的准确率。

如果仅以此教学,就没有用透习题功能,没有充分发挥这道习题的作用。那么,还可以怎样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呢?

思考一:平行四边形有相对应的两组底和高,这两组底和高的乘积相等吗?你能根据这道题目写出等式吗?

4×6=8×h

思考二:你能根??这个等式计算另外一条底上的高的长度吗?

思考三:如果没有出示图形,仅仅告诉你: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两条边分别是4分米和8分米,一条边上的高是6分米,你能计算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学生就要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高6分米应该与什么数相对应,画在哪里,从而才能准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这样做,引申挖掘,充分发挥习题的功能,促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深刻性,发展学生比较、分析、思辨等能力。这样层层递进、深入思考,学生自己是很难想到的。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引导作用,一题多变,才能培养学生的灵活解题能力。

四、课堂总结,教师盘点课堂表现,让师生不断进取

课堂总结包括学习内容的总结、学习方法的总结和课堂表现的总结等内容。通过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让学生及时回忆、复习,达到巩固知识、学了能记住的目的。通过对学习方法的总结,让学生谈谈如何学习这一内容,并将此方法迁移到对其他内容的学习中,从而达到学了会学的目的。通过对课堂表现的总结,指出表现好的方面和表现不好的方面,表扬表现出色的学生,促使他们今后做得更好,达到学了还要学的目的。有的教师一讲到底,下课了匆匆收场,没有时间总结,不管是从教学角度,还是从管理角度,都是不妥的。有些教师虽然进行课堂总结,但只重视对学习内容的总结,而忽视了其他两方面内容的总结,也是有缺陷的。如“认识几分之一”这节课可以进行这三方面的总结。

1.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一如何得到的?(把一个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表示1份就是几分之一)

进一步概括,巩固对概念的理解。

2.我们如何学习的呢?你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上吗?

师生讨论得出:通过对不同材料的操作抽象得出[12],再将同一材料进行不同分法得出不同分数,然后进行系统比较、分析、概括。让学生明白操作的重要性,也使学生体会到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对学习数学的作用,促使他们将此方法迁移到其他内容的学习之中。

3.这节课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哪些同学表现比较好?你觉得老师表现怎么样?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让学生畅所欲言,回顾自己的表现,明确缺点,彰显优点。然后教师表扬得到同学肯定的部分学生,用激扬的语调大声说:相信这些同学下节课会比这节课表现更棒。还有什么比得到同伴的肯定更令人鼓舞的呢?平时虽然表现一般但本节课表现出色的学生也得到了同学、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多么令人兴奋。这样总结,能激励他们下节课有更好的表现。得到表扬的学生能把每节课都当作前进的里程碑,不断奋发向上、锐意进取。当然,教师也要不点名地指出课堂中表现不好的一些行为,希望这些学生能得到警示,下次改正。最后,教师要对同学们能指出老师的不足之处表示感谢,并决心下节课改进。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第5篇

探究性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激发学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遵守的原则。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方式时,需要遵守以下原则: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首先,充分激发学生兴趣。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对未知的好奇,对数学知识奥秘的向往,是推动学生对数学课堂产生强烈兴趣的助推器。教师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氛围。通过观察、实验、动手操作、小组讨论、情境设置等多种方式调动学习热情。可以通过小学生喜欢的小故事,创设教学情境。如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师徒四人酷暑难耐,分西瓜吃。轮到八戒时,悟空问他:“你要西瓜的?”八戒想:5比3和4都大,肯定能分到最多的西瓜,于是他果断选择了的西瓜。小朋友们知道怎样才能分到最大的西瓜吗?通过这样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就很自然地引入了今天课堂的主题:分数、分数的定义以及和小数比较大小。

其次,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是一种很好地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形式。教师可以在课前预习、课堂提问、课后搜集资料与复习功课等环节对学生进行分组,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提问,积极思考,紧跟教学思路。可以根据性别、座位、学习成绩等进行交叉分组,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充分参与讨论,各抒己见。对于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各自提出解决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打开思路,培养创新进取精神。既不要独占讨论时间,过多占用小组时间,也不能只当听众,没有发言的机会。教师可以挑选出小组组长,带头发言、维持纪律,或者组员轮流当组长,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可以积极参与预习、提问、复习、总结等课堂和课下全过程,在讨论中还可以互相取长补短,激发好胜心理,在你追我赶中更好地鞭策自己,探索数学知识的奥秘。

二、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小学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推进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兴趣成为教育界广为关注的课题。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热情。不仅使用教材、实物、图画等教具,还要积极更新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在唯美的音乐、绘声绘色的动画、视频、图片中吸引学生眼球,挖掘潜能、开拓思维。这些直观、生动的工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直观、生动、形象,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求新、求变的心理。

其次,探究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时常更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致知于行,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爱上数学、乐于推理。

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引导学生总结和反思数学规律

首先,探究性学习不仅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种教学手段并用中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让学生在鼓励、肯定的眼光中不断激励和提升自我。教师不能把学生按照成绩的好坏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等生”都是暂时的,教师应该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如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虚心求教、广泛涉猎课外书籍等。在师生的肯定中,学生的学习潜能才能充分被激发,鞭策自我。这种评价体系可以包括三个部分:自我评价、同学的评价和教师的评价。“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在镜子般的评价中,自我审视,发现自我的长处和不足,从而凸显个性差异,更好地进行观察和探究。

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不断反思、总结数学规律,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探究性学习的进程。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对数字、计算能力的深刻理解和扎实掌握,对学好其他学科、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全面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数学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要求较高,这对于年纪尚小、贪玩好动的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和课下的时间,不断总结数学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个别到整体,由现象到本质,大胆推理、小心求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开拓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第6篇

高职数学的内容主要是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对于经济类的学生,要侧重在经济方面的应用.学生不仅要学会数学的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学会这些知识在专业中的应用,这是高职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而掌握知识点,学会方法和应用,靠的是不断地科学总结和实践.下面谈一下高职数学课堂小结的几种方法和注意点.

一、重视对知识点的总结

掌握知识点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生在学习中要忌讳知识点掌握得不清楚和不系统,因此,教师在小结中,要善于带领学生总结知识点,形成知识体系,打好基础.如微积分学习中,无极限有哪几种情况?1.左右极限存在但不等.2.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不存在.3.极限是“∞”的.4.无衰减摆动.再如,怎样求分段点处的导数?答:一般应取左右导数做.当分段点两侧函数相同时,可以直接用导数定义做.

知识点清楚了,就能减少概念的错误,非常重要.

二、重视对解题步骤的总结

数学中的解题步骤,反映了解题的思路,是一种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去指导解题实践的飞跃,也是学好数学的有效路径之一.在课堂小结中,如果可以总结出解题步骤,就应该尽可能的总结出来,这对于指导学生解题非常必要.如:怎样用定义求导数?答:第一步,求增量.第二步,作比值.第三步,取极限.再如:怎样用定积分求两条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答:第一步,画草图.第二步,求交点,定限.第三步,代入积分公式计算,注意被积函数一定是“大减小”,以保持非负性.学生亦步亦趋,步步为营,就能到达目的地.

三、重视对方法的总结

四、重视对章节的小结

在高等数学的学习中,章节的小结,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它可以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和具有条理性,较好地掌握知识.如微积分中,求极限方法小结、求导数方法小结、不定积分方法小结、定积分小结、级数小结、求偏导数方法小结等等,教师都应该带领学生详细作出小结,这对于提升学生学习水平具有决定性的意义,非常值得重视.

五、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课堂教学,通篇贯穿着教书育人,教师要利用课堂小结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予以点评,表扬先进,激励后进,使学生能够进入到比学赶帮超的状态,如表扬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表扬学生刻苦学习的精神,表扬突出进步的小组和个人等,都会取得助推学习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课堂小结的短暂机会,加大教书育人的力度,这对上好数学课很有必要.

六、重视对知识的拓展

课堂小结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在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之后,适当地对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课程内容在实际中的应用,这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热爱专业和树立远大志向,都极有好处.如学习完复数,可以拓展到电工电子领域里的应用;学习完概率统计,可以拓展到管理决策的某些方面,提高学生的实际判断力和决策能力.

七、做好课堂小结的几个注意点

1.注意留有适当的时间

一般地来说,一节课有3分钟的时间做课堂小结就够了,不要留有太长的时间,以避免挤占正课的时间.不要忘了给课堂小结留有时间.忽视掉这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失去了精彩的结局,失去了“豹子尾”的功能,失去了记忆的“近因效应”,而没有课堂小结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

2.课堂小结,贵在质量

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学问,精通业务,作出高水平的课堂小结,在知识的概括、归纳和系统性方面,在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方面,在解题的技巧方面,在知识的拓展和应用等诸方面,给学生提供有益的帮助,完美地发挥课堂小结的作用.

3.课堂小结应当贯穿于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结束

课堂小结不仅仅是在一堂课或着几堂课要结束的时间做,而应当贯穿于教学中每一个环节的结束.

4.课堂小结可以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第7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激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86-02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对他所感兴趣的事物,总是使他不知不觉的心向神往,表现出注意倾向。兴趣孕育着愿望,可滋生动力。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断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策略及方深深体会到:让兴趣充满数学课堂,妙趣横生,学者快乐,教者轻松,和谐愉悦,事半功倍。

1.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新课程标准表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研究教材备课时,要注重精心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增加趣味因素,用数学教学本身的艺术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呈现出求知若渴的状态,达到积极参与的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在黑板上写这样一个"等式", 5 = 50 = 500 ,问这个等式成立吗?学生回答:"显然是错误的"。"你能在每个数字后面加上适当的单位使他们真正的相等吗?"学生沉思后,得出了5米=50分米=500厘米的结论,教帅给予肯定后,继续提出:谁能用同一个单位使上面的等式成立呢?此时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争先恐后的回答:5米=5.0米=5.00米,进一步追问:5,5.0,5.00这样的数是否相等呢?为什么?此时出示课题"小数的性质"。这样创设问题的情境,形成悬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打开了学生思维的闸门,使新课一开始学生就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

2.操作与合作结合,增趣又享趣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气氛中解除学习的困惑,更清楚的明确自己的思想,并有机会分享自己与他人成功的喜悦。爱迪生说过:"我从来没有做过一次偶然的发明,我的一切发明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严格实验的结果。"可见在有趣的操作中,通过多种感官参加活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讨,就会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例如:有这样一道判断题,"边长对应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所以边长对应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周长相等面积也相等。"我没有直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对比,而是让学生按学习小组,动手把事先准备好的硬纸条(或高粱杆)拿出,切成两两相等的条(或棒),用大头针扎在四角,制成长方形(或平行四边形)同一小组的几个学生进行交流,学生特感兴趣,他们通过对角拉一拉、比比等实践活动,找到了关键,总结出了:"对应相等的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不一定相等,面积的大小主要与高有关,高越大的面积就越大,高相等时,他们的面积相等。"学生还进一步总结出:当平行四边形底边上的高与低的邻边相等时,这个平行四边形就是长方形,面积最大。我抓住时机做出这样的推断:"因为两个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个平行四边形,所以说三角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半。"稍思片刻,学生就了这一残缺不全的推论,并拿出个三角形与一个平行四边形,两图等底不等高,进行展示验证,直观更增添了兴趣,效果明显一目了然,生作了研究总结:"只有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等底等高时,三角形的面积才等于这个平行四边形的一半"。有了主动探究的兴趣,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操作中增趣,合作中享趣,轻松快乐,优势互补。

3.优化练习,趣中生趣

《 数学课程标准》 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而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们应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为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设计定量的创新练习,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结论,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开发学生的潜力,形成创新意识,根据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设计一些新颖有创意形成多样的开放性问题,让学生探究,使其在兴趣的促使下,思维得到良好的培养。例如:某车间要生产1200 个零件,实际三天完成计划的40 % ,照这样计算,几天可以完成?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解决问题的心情,兴趣浓厚,精力集中。通过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解法多样,各有千秋。多数学生根据工作时间工作量令工效的常规解法,列出以下算式:

(1)1200X( 1-40 % )÷(1200X4O %÷3 ) + 3

(2)1 200 ÷(1200X4O %÷3 )

有的小组联系工程问题的解题思路,列出了合理简洁的算式:

(3)l ÷(4O %÷3 )

(4)3X( 1 ÷40 % )

更有个学习小组列出一个让关费解的算式;

(5)3÷40 %

老师让他们给同学们说下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学生解释说,这道题里面有这样一句话:"照这样计算"意思是说零件总数一定每天完成的个数定,也就是工作总量一定,功效定,当然完成任务的天数也一定。"照这样计算",任务完成了40 % ,完成了任务的总天数也就用去了40%,因为总天数的40 %是三天,也就是说一个数的40 %等于3 ,求这个数是多少?所以用除法,即3 ÷40 %兴趣引发了思维广开思路,列出了简捷、精炼、有创新的算式。学生听后,豁然开朗,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快乐,达到了练一题多一技,练一法多一能的目的。

4.巧妙结课,余趣无穷

一节妙趣横生的数学课,不仅是"创情境趣始生,课进行趣正浓,课进尾声趣犹存,"而是要做到"课结束余趣无穷"。为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精心O计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总结,进一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课虽结束,我还要学习把知识拓展到课外。例如:教学质数和合数这节课时,我借鉴了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临下课时,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学号,按我的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

(1)学号是质数又是偶数的同学。

(2)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

(3)学号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

(4)学号是质数的同学。

(5)学号是合数的同学。

(6)学号既不是合数又不是质数的同学。

小学数学实习个人总结第8篇

关键词:新疆高职高专学习风格非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3-0022-02

1 研究背景

教学改革中最常被提起的就是“以学生为中心”这个改革性的提法不仅仅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自觉自主的学习,其更深层含义是要探索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外语的内在动机,使其享受学习过程?重点是调整教师的教学风格与学生的学习风格之间的关系,使教学风格匹配学习风格,其前提条件是要先掌握学生的学习风格的差异性。故本次研究学习风格的重要目的意在了解新疆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在学习习惯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不同,教师可以在授课计划和教学策略中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尽可能减少在教学过程中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风格相背勃的教学风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习风格的概念是由美国学者Herbert Thelen 在1954年第一次提出。自这一概念被提出至今已有半个多世纪,学习风格概念与分类一直没有定论。常海潮认为学习风格指一个人解决问题的独特方式,受特定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的影响,通过长期的学习活动而形成的,具有鲜明的特性,学习风格具有:独特性、稳定性和直接性的特点[1]。Reid将学习风格偏好分为六个范畴,即:视觉型、动手型、听觉型、小组型、体验型、个人型[2]。

与国外相比,国内研究存在起步晚,发展慢,成果少,研究范围狭窄,深度不够等问题。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探索学生的学习风格,在该学术领域研究特殊疆域的文化背景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风格实证性研究仍然不够全面。为了掌握新疆高职高专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学习风格的总体特点与发展现状,及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实际关系,找出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英语成绩,笔者认为有必要做进一步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 研究方法及过程

2.1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对象是新疆教育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共76名,其中男生7名,女生69名,年龄区间在18-21岁,且有6-10年的英语学习基础。

2.2 研究工具

本以问卷形式展开调查。由两部分问卷组成:第一套问卷除包含学生的个人信息,还要求学生提供高考总成绩、高考英语成绩、生源地、学习外语的时间等问题。第二套采用了Joy Reid 从感知认识角度设计的问卷,共由30道题组成,要求用分值1-5来表示对应问题的自我相关程度。程度由:该调查表分别从视觉、动手、听觉、小组、体验和个人类型来测量学习风格偏好。该问卷被国内外学者广泛使用,有较高的准确度和可信度。

2.3调查过程

本课题组把问卷统一分发给在场的76名学生做实证调查,当场填写,回答完毕立即收卷。经查阅共73份问卷有效,整理第一手资料,最终数据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系统进行分析。

3 分析结果及讨论

根据软件分析,问卷可信度, Cronbach Alpha值依次为视觉型为0.562;动手型为0.575;听觉型为0.598;小组型为0.616;体验型为0.594;个人型为0.626,可知六类感知风格Alpha值均大于0.5,符合SPSS可信度标准,故进行以下研究。

3.1学习风格总体倾向

调查对象73名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风格总体倾向度见表1:

表1学习风格总体倾向度

注:本列表按照学习风格的倾向度降序排列。

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对英语学习风格依次倾向于:体验型、听觉型、动手型、小组型、视觉型、个人型。本结果客观的呈现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总体倾向度,即大多数学生偏好体验型学习风格,学生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最倾向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亲身体验学习内容,把知识点贯穿其中。这需要教师给学生创造与现实生活相关的认知意境,激发学生联想力并拓展想象空间,产生情感上的体验。例如,结合课堂内容安排角色扮演、第三人称转述、配音,或者金典影视片段赏析方式,从而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同时可知,学生次倾向于听觉型、动手型、小组型、和视觉型的学习风格均值在36.55 至34.08之间,四种类型倾向不明显。间接反应出部分高职高专学生在英语课堂中至始至终都表现比较活泼,能积极主动的表达自己主观认识,善于参加小组讨论、集体活动喜欢在小组活动中寻找取长补短的搭档,共同完成学习任务[3]。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喜欢听教师口述获取新知识,善于记录课堂笔记帮助记忆的现实情况。其次,也反应出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受学生青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再次,极少数学生希望不被其他同学,甚至老师所打扰,只按照自己制定的学习计划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结合笔者日常观察,大多数喜欢个人型学习风格的学生,性格比较内向,即使参加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也不善长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书面表达能力强,口语较弱。

3.2 学习风格与性别独立样本T检验

男女生性别差异和学习风格关系见表2

表2 学习风格与性别独立样本

注:P>0.05呈显著相关。

被研究对象中男生5名,女生68名。其男生和女生与学习风格视觉型、动手型、听觉型、小组型、体验型、个人型的相关系数依次为:0.890, 0.474, 0.006, 0.438, 0.164,0.131。该调查结果中,只有听觉型学习风格P值小于0.05,说明男女生在听觉型学习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的听觉更敏感,善于理解并记住听见的信息。由此可知,教师的教学风格应该随班级中男女生所占人数多少做出相应调整。在男生居多的班级中教师要尽量采用让学生做笔记,观看视频,或者参与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在女生居多的班级中可以相对多采用口头讲述的方式进行教学.

3.3 学习风格与高考总成绩的相关性

表3学习风格与高考总成绩的相关性分析

注:*. 在 .05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经调查,高考总成绩与学习风格视觉型、动手型、听觉型、小组型、体验型、个人型的Pearson相关性系数依次为:0.280*, 0.118, 0.117, -0.381**, -0.008,1。结果表明:高考总成绩与视觉型学习风格相关系数大于0.05,证明两者呈显显著相关性;与小组型学习风格相关系数在0.01水平以上也呈显著相关性。即,偏好于视觉型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更好。高考是考查学生个人学习成绩的方式,故小组型学习者不能发挥小组的力量,表现出个人高考成绩较差的现实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