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二年级辅导员工作计划

二年级辅导员工作计划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2-12-23 23:29:58

二年级辅导员工作计划

第1篇

关键词: 卓越计划 辅导员 思政模式

1.“卓越计划”的实施背景和主要内容

2010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全国194所高校参与其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2.辅导员工作与“卓越计划”人才培养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能否取得成果,不仅依赖于教学培养方案的制订,更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密切相关。在“卓越计划”下,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其培养标准: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工程型人才人文素质的提高。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人才培养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只有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引领“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社会主义方向。思想政治辅导员在“卓越计划”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中承担着重要使命,不仅应“有所为”,更应“大有作为”。

3.“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

实施“卓越计划”的班级管理模式大多数是“试点班”的形式。学校对同一专业的所有学生进行遴选,将成绩优秀、综合素质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学生选成立试点班,试点班的学生在人才培养标准上、培养方式上都不同于同专业的其他班级,这就给班级的管理带来了“特区化”的模式。“卓越计划”开辟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也为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卓越计划”从2010年6月开始实施,时至今日已5年有余。已经有两批全面实施“卓越计划”的毕业生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计划,它的实施效果如何,已经到了可以回顾经验、总结成败的时刻。作为高校辅导员,我结合五年来的实际工作,力图从中摸索出这一新兴思政阵地的工作模式和方法。

4.“卓越计划”试点班学生心理特点分析

第一,智力水平相对较高。虽然成绩并不能全面代表智力水平,但智力和学习成绩确实成正比关系,一般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尽管存在少数智力水平一般,但依靠勤能补拙使成绩提升的人。这些人依靠踏实的学习精神获得好的成绩,这样的学生更符合“卓越计划”的选拔标准,具有踏实肯干的吃苦精神。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2011级为例,共有学生113人,其中87人报名参与了卓越工程师班(简称卓班)的面试。面试前,依据高考总成绩、高考外语成绩和大一上学期的高数、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三科成绩,对所有报名学生进行综合排名。面试阶段,老师依据学生的表达能力、反应能力、动手能力、组织领导能力几项进行现场打分。最后择优选拔出40名学生组成卓无机2011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该校无机专业2011级学生共有三个班(含卓班),四年后统计全体学生各科综合排名,年级前10名学生中有6人是卓班学生。相对于全年级学生,卓班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强,成绩上无落后掉队现象。

第二,自信心和独立性强。“卓越计划”班级同学个性上独立自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较强。面对问题和复杂事物,依靠自己的思考做出判断和决定,不盲从。自信心强,相信个人的判断力和解决分析问题的能力。遇到挫折,抗击打能力强,敢于迎接新的挑战。

第三,有幽默感和参与性。幽默是衡量人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标尺。良好的幽默感不仅可以感染一个团体的整体氛围,活跃个人兴奋细胞,还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在班级QQ群里同一条通知信息,非卓班群里大多是静默,或简单回复“收到”。卓班QQ群里可能会有询问,也会有调侃。这种不伤人的询问和调侃表现了他们愿意参与学校管理事务,愿意表达个人的见解,具有幽默感。

第四,实践创新能力强。为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操作动手能力,学校举办耐火浇注料设计大赛。学生自行查阅资料、设计配方。比赛面对无机专业2011级全体学生开展,非卓越班学生此前已经上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实验》课程,而卓2011班学生因课程设置不同于其他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情况下,直接进入比赛实践,比赛结果是卓越班在没有任何实验基础的前提下,与非卓越班学生平分秋色,证明“卓越计划”的实施对增强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证明卓越班学生面对未知谜题,有独立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

5.“卓越计划”下辅导员工作模式分析

在“卓越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卓班实行单独的教学培养方案和授课计划,各科任课教师也是择优选拔。为了突出专业特色,不同专业的“卓越计划”教学培养方案有很大的区别,从教学角度出发彼此间可借鉴性不强,但对于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却不是这样。尽管受专业和学校的限制,但思政工作的性质、工作内容、工作方法是不变的,是具有规律性的。从规律性着手,可以找到在“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共性,形成一定的模式,指导实践工作,提升思政工作的规律性、实效性和系统性。

“卓越计划”已经提出明确的人才培养方向,所以从思政工作的操作实践入手,重在从工作程序运行方面,提出可借鉴的模式,也就是探究“卓越计划”班思政工作的规律性。辅导员工作内容大体可以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导和事务管理三个方面,此外“卓越计划”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校企合作。结合“卓越计划”的实施情况,可以总结为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发展指导平台性、事务管理制度性、就业教育职业性。

5.1思想政治教育周期性。辅导员工作首先具有周期性。从新生入学到学生毕业,四年为一周期,每一个学年都有每一个学年的学习任务。卓班与非卓班相比,因为培养方案的不同,周期性也有不同。以辽宁科技大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卓越计划”班为例,教学上采取“3+0.5+0.5”的人才培养方案,学生自入学起就有专业教师作为导师,前三年完成课程学习。大四学年进入企业,大四上半年进行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下半年完成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在企业实习期间,实行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联合负责学生实习培养工作。

卓班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是三年,相对于其他班级,卓班的职业规划教育、企业伦理教育、就业心理工作就要提前,给学生以充分的思想预热和心理调试时间。大一年级重在道德修养和行为引导;大二年级侧重团队精神、人际交往辅导;大三年级主要是就业创业教育。

在思想教育环节中重点是三观教育。“卓越计划”培养的工程实践人才不仅要有知识、能创新,更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奠定人才健康成长的基石。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给青年学生指明方向。

5.2发展指导平台性。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四年的课程,卓班学生课业学习压力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相对于单一、不成体系的活动,活动应更多地以平台式呈现。活动围绕一个主题,使这个活动平台成为承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避免使学生陷入繁杂无序的课余活动之中。发展平台的建设应尽量与第一课堂相融合。将工程知识的学习和思政教育尽可能相融合;将专业教师和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尽可能协调一致,最终目的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批有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强的学生,科技活动就是典型的发展平台。卓越班普遍实行导师制,学生全面参与老师的科研实验工作中。第十一届“挑战杯”辽宁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无机专业卓班学生40人中有10人在竞赛中获奖,可见学生参与科技活动的兴趣浓厚。“行业专家进课堂”、“创业分享会”、“师生讲堂”都是在卓越计划开展过程中,针对“卓越计划”育人方向开展的素质平台建设活动。

5.3事务管理制度性。强化学生在班级各项工作中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由指挥变指导和服务。在班团组织建设、寝室住宿管理、评奖评优工作中,充分发挥班级干部和学生骨干力量,调动他们的参与性,既提升公平意识又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

从对“3+0.5+0.5”的介绍,可以看到卓班学生的学习生活被明显分成了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生活学习方式有很大不同。打个比喻,前三年是贴身护卫,大四上半年是间接沟通,大四下半年就只能是遥控指挥了。如果学生守纪意识不强,自律精神不够,就难以适应“卓越计划”的需要。辅导员在前三年要重点培养学生依照制度自我管理能力,要求学生树立规章意识。学生在外实习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当中他们既要完成实习指导教师的学业安排,又要完成毕业季的各项工作。也有某些学生在大四的时候就已经签订工作,一方面是社会人,一方面是在校生,如果没有顺畅的工作制度作为保障,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都要大打折扣。

5.4就业教育职业性。“卓越计划”学生的最终出口是要走向市场,“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标准是行业标准,所以实施“卓越计划”离不开校企合作,辅导员的工作更不能与此脱钩。带领学生走访就业企业,利用寒暑假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企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情况,和指导老师共同到企业考查学生实习进展,邀请用人单位参加招聘会,这些都是辅导员的分内职责。利用这些机会,可以使思政辅导员了解行业境况,在为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介绍,就业创业教育时不是泛泛而谈,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性,缩短学生毕业后到企业的磨合期,有利于企业利用实习深入的了解学生,寻找适合企业的储备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教高[2011]1号)[Z].2011-01-08.

[3]王珑玲.青年工程师与伟大的中国梦――写在本期“特别企划”之前[J].中国青年研究,2013(7):5.

[4]龚克.转变观念大胆试验建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的中国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10(18):10.

第2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工作档案 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4-0026-03

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建设好自己的工作档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必要性

(一)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地位

1.辅导员工作档案是院系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在档案管理走向制度化的今天,各项工作都应该做到有档可入,有案可查。就高等学校来说,二级系院的院务工作档案包含有许多方面,有教学工作档案、党建工作档案、学生工作档案,等等。辅导员工作包罗万象,其工作档案的涵盖面也就很广,涉及大学生学习、生活、党(团)建、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二级系院整体工作档案的必要组成部分。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档案的延伸和有益补充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力量,辅导员工作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工作中所形成的档案,能直接反映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路、整体构思及发展路径,是学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佐证,也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档案建设的一部分。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二)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重要意义

1.辅导员工作档案有利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班级每名同学的家庭背景、个人兴趣爱好、特长志向、性格特点、能力及成长过程等,因此它有利于辅导员利用这些资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开展学业和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辅导员工作档案还记录了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参加活动、与人交往等的实际状况,这些具有实效凭证作用的第一手资料,有助于辅导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和联系,真正把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起来。针对大学生各种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2.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宝贵财富。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辅导员开展班级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一份完善的辅导员工作档案不仅有辅导员与特殊学生的谈心教育记录、与学生家长联系的记录、对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及跟踪调查的记录等,更反映了每个辅导员开展具体工作所使用的方法和措施。因此,辅导员工作档案为学工人员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

3.辅导员工作档案是对辅导员工作绩效进行考核的重要依据。

为真实全面考查辅导员工作绩效,应把专家评估、同行评估、学生评估和辅导员个人评估综合起来进行考虑。无论是哪种评估方式,具体操作的时候都可以与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相联系、相比对。实际上,查阅辅导员工作档案已经成为不少高校对辅导员工作情况进行考查的重要依据。因为辅导员工作档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真实性,反映了辅导员对工作职责的履行情况,记录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过程、成绩、经验及各种活动,是辅导员工作业绩和业务水平的反映。

4.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有利于促使辅导员自身不断进步。

辅导员工作档案记录了辅导员工作的得失成败,有心的辅导员会充分利用这些档案资料,对自己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研究、总结,从而有助于辅导员正确认识自我,并逐渐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促使辅导员队伍的不断进步和成长。

可见,档案工作作为高校辅导员的基础性工作之一,有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每一个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辅导员都应该努力建好自己的工作档案。

二、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

当前,不少高校因为人力、物力、财力等多种原因的限制,辅导员实际上集多种职责于一身,如思想政治教育、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日常生活管理、团建党建任务、课外素质活动拓展、安全维稳等等。

(一)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上应包含的内容

1.班级基本情况。这方面的内容很多,一般包括学生基本信息,学生住宿分布情况,班级干部名单、分工、联系方式及变动情况,困难学生、受资助学生情况,历年学生评奖评优、获奖及受处分情况,学生推优材料、党员发展与教育管理,学生综合测评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及班级制度建设情况等。

2.工作计划与总结。包括各学期班级工作计划、总结和各学期辅导员工作计划、总结。

3.学生思想教育。这方面的材料应包括与特殊学生谈心教育记录,与家长联系记录,学生思想教育典型案例(典型学生的思想情况)记录分析,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典型案例记录分析等。

4.学风建设。学风建设档案应包含有所带班级的专业培养方案,各学期课表、授课教师及联系方式,各学期学生成绩统计、分析材料,学生请假申请、安全责任书,学生上课、早操、活动、会议考勤记录等。

5.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班级活动与素质拓展应记录学生活动计划、过程(图片、视频等)、总结等,还包含有学生科技活动、论文资料的统计。

6.主题班会和班会。包括主题班会计划、过程(图片、视频)、总结以及班会记录或班级日志等。

7.辅导员本人资料。这方面的资料既包含有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法规、学生手册及其他有利于提高辅导员个人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的学习培训材料,又包括辅导员公开发表的论文、调研报告以及辅导员担任相关课程的教学计划、课表、大纲、教案等。

(二)上述辅导员工作档案体系具有的特点

1.灵活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内容体系,并非一成不变。实际上,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实际承担的工作任务各不相同,其工作档案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异和变化。

2.系统性。辅导员工作档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其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了从学校、系院到班级,从学生、授课教师到辅导员本人,从思想政治、班风学风到素质拓展等诸多方面。

3.立体性。在辅导员工作档案中,既有工作叙事,又有工作分析、反思和总结;既有典型案例的介绍,又包含了有针对性的工作方式方法的展现;既有学生评奖评优等各种结果的揭示,又蕴藏着大量的平时实际表现的动态记录……可以说,一份工作档案,实际上把辅导员工作情况立体性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4.细节化。辅导员工作档案非常注重细节性。比如说,学生基本信息档案除了要记录学生姓名、学号、性别、出生年月外,还要标明家庭成员情况、父亲或母亲姓名、父亲或母亲的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家庭详细住址、家庭电话等(如果需要的话,主要亲戚及其联系方式也应想办法了解到);困难学生档案要对家庭人数、家庭经济来源、家庭月(或年)收入以及困难情况的摘要说明等有清晰的记载,受到资助的学生材料更要记清困难等级、资助时间、资助类型、资助金额等。

三、辅导员工作档案建设的原则和要求

辅导员工作档案是衡量辅导员工作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实际操作上,应遵循如下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坚持实事求是,真实、客观、全面、正确地反映辅导员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各方面情况是建设辅导员工作档案的首要原则。这一原则表明了档案建设的关键在平时,要注重平时的点滴记录和收集。

(二)动态性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其完成的过程性,也就是说,它的完成不是短时间内实现的,而是贯穿于从学生进校到学生毕业离校始终。该原则同时要求辅导员发生更换时,原辅导员要将有关档案移交给下一任辅导员,保持档案的连续性。

(三)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强、体系完整是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又一重要特点。该原则要求辅导员在建设工作档案时要考虑全面,力求完整,既有宏观布局,又有微观揭示;既要务实,又要务虚;既把学生的生活、学习作为工作的主要抓手,又要考虑到与学生相关联的方方面面。

(四)创新性原则

一般说来,辅导员工作档案的内容方面差异不是太大,但在档案的形式、管理等方面完全可以根据本系(院)、本人工作实际而有所创新和变化。比如说在档案的管理模式上,既可以按内容分类建立档案,也可以按专业、班级等形式管理档案;档案保存形式通常是纸质版,同时提倡既有纸质存档又有电子版备份;当然,在数字化、电子化高度普及的今天,开发使用专门的辅导员管理软件进行辅导员工作档案管理更受欢迎。

(五)公开与保密相结合原则

辅导员工作档案里记载了大量的信息,信息具有秘密和公开的双重特质。一方面要注意档案资料的保密性。辅导员工作档案必然记录一些与学生有关的个人信息,从保护学生出发,除工作检查和上级领导检查指导外,不要向其他人公开有关信息。学生毕业后,有关资料要由系(院)统一保存。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起到教育、引导、警示和设置议题的作用,有些信息又是需要及时公开公布的,如班级制度、计划总结、考勤记录、奖励表彰等。

[ 参 考 文 献 ]

[1] 葛红丽.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档案之我见[J].科技信息,2011,(10):472.

[2] 刘川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尹忠恺.论高校学生工作档案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2,(1):38-39.

第3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心理辅导;心理辅导行政;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辅导也称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20世纪教育改革中出现的新观念,它作为现代学校的一个标志,逐渐受到心理教育研究者和工作者的关注。近十多年以来,在心理辅导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已初具规模。然而,目前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是缺乏规范性和系统性,缺乏明确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换言之,从区域教育或整体管理角度看,学校在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上依然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缺乏规范性、统一性、科学性、实效性。另外,尽管各级各类学校均已开始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依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障。 

从管理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分析,我们发现我国大陆当前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乏心理辅导行政,导致了学校没有独立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其负责人没有明确的责权和地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往往孤军奋战,没有吸引广大班主任和学科教师积极参与。 

学校心理辅导行政是指根据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组织,选择合适的心理辅导教师,拟订切实可行的心理辅导计划,运用领导、沟通、协调等现代行为科学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切实有效地执行,并评估其成效,以实现心理辅导的工作目标。美国、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们在学校心理辅导行政上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和探究。因此,本文回顾和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总结和吸纳国内外心理辅导行政经验,并对我们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新的展望。从而为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实践建设奠定基础。 

 

一、国内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历史与现状 

 

(一)国外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历史与现状 

吴增强指出:“在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参与作用不可忽视,美国的一些州通过立法来支持学校心理辅导。”1946年通过的《乔治—巴登法案》(the george barden act)促使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一个心理咨询人员的培养计划。1957年,美国联邦政府推出《国防教育法》(national defense education),规定学校要推行辅导及评估计划,识别天才及迟缓的学生并因材施教,而大学也不断增设辅导训练课程,并给辅导工作提供专门的经费,这一法案极大地刺激了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会(apa)下属的学校心理学分会(dps)和国家学校心理学学会(nasp)制定了从事学校心理辅导的人员必须达到专业标准。 

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一些心理健康研究者提出在学校建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school-based mental health center),由学校自己实施心理辅导。1970年,德克萨斯州的达拉斯率先在学校设立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全校学生、员工及家长提供心理健康服务。1976年,弗吉尼亚州第一个通过立法,实行心理咨询执照制度,美国的学校心理辅导逐步走上专业化道路。 

基于学校心理健康计划的成功,1980年美国社会掀起了一股“学校心理健康运动”的热潮,越来越多的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为学生提供综合的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服务,给学生创造一个完整、协调、健康的学习环境。 

20世纪90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各种社区服务机构和社会专业机构加强了合作,获得了更多的资源和专业支持,加快了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1990年,全美32个州的中小学只有178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1993年约500个。1995年,美国联邦政府出资在加州和马里兰州成立了校本心理健康援助中心,并且提供资金帮助、教师培训、技术指导,有效地促进了校本心理辅导的发展。在政府的支持下,校本心理健康中心快速发展,1998年已经超过了1150个,到2000年,全美45个州有1400个学校心理健康中心。目前校本心理健康教育仍在不断地发展,追求整合的学校心理辅导将仍是美国中小学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美国,几乎每所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或学生心理辅导室,即使是条件较差的农村学校在所属的学区内也有这样的机构为学生服务。学校心理教育人员的职能形式日趋多样,职能范围也不断扩大和延伸,由最初的筛选者角色,发展到修复者角色和咨询师角色,以及现在的“工程师”角色。 

现代学校心理辅导在美国的兴起和发展,广泛地影响了世界各国,亚洲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心理辅导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1960年马来西亚出版了由教育部编著的《学校辅导服务》,以政府的力量推进心理辅导的发展。日本学校教育法则规定,心理辅导由地方教育部门进行管理和监督,在初级中学设立学生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辅导;设立前途辅导主任,负责学生职业选择和其他前途辅导事项。学校均制定周全的辅导计划,包括学生、学业的辅导重点,各部门辅导活动的计划等,并建立严密的组织网络和专门的学生辅导部。在人员配置方面,以中小学教师的兼职辅导和地方心理学专家的专职咨询相结合,调动一切力量,重视班主任的作用,发挥生活委员等学生干部的力量。 

(二)我国台湾地区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现状 

在我国,与大陆相比,台湾地区与香港的心理学研究显得更加成熟,在心理学的应用上也更加广泛,尤其是学校心理辅导的应用,显得更加完善。 

樊富珉、古怡指出,“台湾地区青少年心理辅导走的是一条自上而下的道路。教育主管部门陆续制定并颁布了从小学到大学有关学生辅导工作的法规、条文,确定行政组织、人员编制和聘用、工作实施目标及要点等,成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保证了辅导在学校教育中的落实。”刘华山曾指出:“台湾地区自1954年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经过了由教育学术团体倡导到教育行政当局明令建立相应制度的过程,辅导工作已步入正规化。如今,一个从小学至大学各级学校纵向贯通的辅导体系已建立起来。在学校中,辅导内容涵盖了生活、学习与职业选择等各个领域,形成了辅导、教学、训导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在台湾地区,中小学设有辅导工作推广委员会,委员会日常工作由执行秘书负责。委员会下设两个组织,即学生辅导中心和心理卫生中心,两个中心之下又分别设有生活辅导、教育辅导、职业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五个组具体负责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职责是收集并了解学生情况;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举行咨询与个案会议;进行参观访问与调查工作;定期举行各种心理测验;与家庭密切联系,进行家访与召开恳谈会等;设计各级辅导方案,供有关教师参考实施。 

依照法令,台湾各级学校均设有辅导组织及专职辅导工作人员。各个学校辅导组织的形态,是由学校行政首长根据对辅导工作的认识、学校的设备及学生的人数而决定的。所以,不同规模、不同地域、不同人文环境的学校,其辅导组织的类型各不相同。现以“国小”“国中”及高中辅导三级组织为例: 

台湾的“国民小学”一般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全校的辅导工作。它由校长牵头,下设主任委员和执行秘书各一名,另有委员会成员3~4名,聘请专职辅导教师担任。委员会细分为资料、辅导、联络和特教组,相互配合,再由各科任教师、级任教师和年级主任等共同参与,推动辅导工作的开展。 

台湾“国民中学”的辅导工作也由学校辅导委员会统筹安排。由校长牵头,下设推行计划委员会、特殊个案研讨会、就业辅导委员会和升学辅导委员会。这些委员会向校长负责,做好自己所承担的辅导工作。辅导委员会的实际领导为执行秘书,负责整个委员会的工作。秘书有一人,有的也有多人。执行秘书主要抓委员会下设的几个小组:行政业务组、生活辅导组、学生辅导组、职业辅导组、研究计划组和测验统计组。各年级导师参与生活、学业、职业三级活动。 

台湾的高级中学辅导工作组织,依照台湾“教育部”1979年公布的《高级中学法》而设置。学校的辅导工作由专设的机构——辅导工作委员会统筹规划,校长兼主任委员,作为全校辅导工作的总负责人。委员会成员包括教务、训导、总务、实习辅导及图书馆等处室主任,主任教官,主任辅导教师,教学、训育、管理、卫生、实习、就业等组长,各科教师代表若干名及辅导教师。辅导工作委员会设置专任辅导教师,以每15个班设置1人为原则,由校长聘请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教师担任,并由校长从辅导教师中选一人为主任辅导教师,负责规划、协调全校学生辅导工作。 

 

二、我国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的展望 

 

从系统论的角度看,行政组织是一个围绕着组织目标,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开放多维的有机的整体系统。一般来说,行政组织主要包括以下基本要素:组织目标、机构设置、权责体系、法规制度、人员构成、物质因素。与行政组织一样,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也是由以上六大要素构成。鉴于美国和台湾地区的心理辅导行政建设经验,结合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我们认为在我国大陆地区开展学校心理辅导行政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组织目标是组织建设和努力的方向。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组织的最根本目标是从学生心理成长的角度,实施对学校辅导的管理,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全面而健康地发展。从具体的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学校心理辅导室来说,各自均有不同层次的工作目标,心理辅导行政需要对各级各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规范、系统的组织目标体系,从而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构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组织三级工作网络 

在机构组织的建设上,可以采用“三级工作网络”的组织体系。在“一级工作机构”中,由教育局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负责该区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及考核工作;在“二级工作机构”中,各学区辅导中心、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在“三级工作机构”中,由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运行与实施。 

第三,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的权责体系的建设 

权责体系是学校心理辅导行政的核心要素之一,明确心理辅导室的核心地位和权责能够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我们认为应将心理辅导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独立部门来设置,使之成为一个与教务处、政教处、科教处、总务处并列的处室。换句话说,心理辅导室主任可以确定为学校中层领导。这样做,有助于学校心理辅导室参与到学校校园环境的建设、师生心理环境的创设和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最终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第四,加强中小学心理辅导行政法规制度建设 

法规制度的建设有助于心理辅导行政的可持续发展。法规制度的建设可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指导性文件,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运行机制、管理办法、评估方案等;(2)教师队伍建设文件,如提高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的文件;(3)评估考核性文件,如学校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体系等。 

第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关键是要引导、鼓励和发动广大教师参与和投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除了提升教师的心理辅导理念和技能外,更要提高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和效能感,以及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培训途径上可以采取多种途径结合,如相互听课、评课、个案研讨、学术沙龙等。 

第六,加强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 

第4篇

Abstract: Theme class meeting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and organizational form for college counselor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ctivities. Counselor's organizing ability is the important guarantee of the level of the theme class meeting, so improving counselor's theme class meeting organizing ability is the important basic condition for colleges to promote the level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Colleges can improve counselors' theme class meeting organizing ability by strengthening special guidance and training, adopting theme class meeting watching and appraisal system and collective preparation of instruction system and modifying counselor work appraisal system and so on.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组织能力;培养策略

Key words: college;counselor;theme class meeting;organizing ability;cultivating strategy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9-0291-03

0 引言

高校学生班级班会一般包括主题班会、事务班会、临时班会、例会等种类,而主题班会在其中是最具有思想性、教育性、组织性、计划性和目的性的班会类别。高校学生班级的管理中,主题班会是一重要手段,更是学生工作人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组织开展好主题班会,对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增强班级凝聚力、加强校生之间联系、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水平等,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是主题班会的主要组织者、指导者和实践者,提升辅导员主题班会的组织能力是取得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实效的必要条件,同时,提升主题班会组织能力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1 高校主题班会的重要意义

1.1 主题班会有助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主题班会一般多由辅导员主持,但是也有一部分主题班会是由学生干部或者兼职班主任、班级导师等组织召开。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的政治理论水平相对较高,思想政治素质相对过硬,因此,由辅导员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有助于把握好政治方向,并能用个人的魅力、思想以及感召力影响、感染学生的思想灵魂,不断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修养,对加快推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向深入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2 主题班会有助于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组织召开主题班会时,一般会就某一主题,组织全班同学展开讨论,以期深化学生对该主题的认识。全班同学在讨论中增进了解,消除误解,加深友谊,进而融洽班级氛围;同时,讨论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建言献策,最终将会达成对该主题的共识或某一班级建设工作的最佳方案。因此,组织主题班会的过程,就是加强班级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过程。

1.3 主题班会有助于加强学生干部和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 主题班会的组织过程中,学生干部的领导管理、组织策划、沟通协调、语言表达等综合能力必然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同时,辅导员在组织、主持召开主题班会时,辅导员运用的政治理论、思维角度、逻辑方式、语言措辞等对于学生干部和普通学生均有一定的渗透和影响;全体同学在发表言论、表达思想的同时,也会净化心灵、升华思想和境界,锻炼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等。所以,辅导员组织召开的主题班会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

2 当前高校辅导员组织主题班会的现状和问题

2.1 主题班会现状

2.1.1 主题班会发挥了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自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颁发以来,各所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均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班级主题班会召开的频度、主题设定、组织形式等,大部分高校均有了较为明确的要求,部分高校还将主题班会的开展情况纳入了学生工作考核指标体系。因此,高校主题班会的组织较为规范,尤其是在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理解把握、时政要闻的分析、社会焦点热点问题的透视、对学生中较为集中现象和行为的认识等,主题班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取向起到了引领作用,切实发挥了突出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2.1.2 主题班会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现代高等教育要求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等活动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是说,在各项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活动中,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需求,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而主题班会的组织,多由学生普遍参与,根据活动形式不同,学生或发表言论,积极献言建策,或参与比赛、展演等,实现了高等教育的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

要求。

2.1.3 主题班会的形式灵活多样 为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大化,多年来,各所高校根据不同阶段、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特点,对于主题班会的组织形式进行了深入研究探索和实践。当前,高校主题班会多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成效显著,如:报告、研讨、赛事、座谈、娱乐表演、经验交流,等等。

2.1.4 主题班会得到了学生的基本认同 有数据显示,当前大学生对于主题班会的意义有了较为深刻的认知,对于采取的形式比较满意,主题班会的参与面基本上能够达到100%,对于通过主题班会形成的意见、方案等基本能够接受,并能积极贯彻落实。总之,高校的主题班会得到了学生的基本认同。

2.2 主题班会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规划计划策划 主题班会的举办,从长远看,应该在学生入学时,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所学专业、入学成绩、男女生比例、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等),辅导员应将大学期间召开的主题班会做好总体规划,制定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1];根据阶段目标,在每一个阶段再设计相应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举办前,应在全班学生中进行充分调研,围绕同学们感兴趣的话题、普遍关注的焦点或高校集中出现的突发事件等内容,做好详尽周到的策划,班会结束后对班会进行总结。但是,目前很少有辅导员能从班级发展和学生成才的高度去规划班级和学生的发展,主题班会严重缺乏规划性、计划性和策划性以及整体性、层次性和系统性,主题班会的教育效果也因此而大打折扣。

2.2.2 主题班会缺乏有效指导 当前,虽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实际工作中,辅导员的培养培训工作仍然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尤其是在思想教育方面,弹性很大,内容丰富,角度把握、内容选取等方面缺乏有效指导,导致主题班会的随意性较强,思想教育功能随之弱化。加之,当前辅导员配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辅导员的实际工作能力、突然事件处理能力、主题班会组织能力等仍然处于较低水平,这就影响了主题班会的举办水平和实际成效。

2.2.3 主题班会缺乏检查监督 任何工作中的检查监督都是重要环节,否则,工作力度、细节和成效很有可能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宿舍内务、课堂纪律等均有检查和成绩评定,但是由于主题班会从表面上看是一项无法量化的工作,加上相关领导对于主题班会的开展重视不足,因此主题班会严重缺乏检查监督,主题班会举办的次数、成效也就会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

2.2.4 辅导员的主题班会组织能力有待于提高 由于多数高校辅导员存在专职辅导员配备不足、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普遍年轻化、辅导员岗位人员流动较快、职称职务晋升政策不明朗等现实问题,辅导员的工作中表现出多忙于事务性工作,缺乏经验,投入精力不足,工作总结思考不深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欠缺,工作能力有待于提高等,因此,高校辅导员在主题班会组织方面研究、组织较少,组织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2]

3 提升高校辅导员主题班会组织能力的策略

3.1 加强主题班会专项指导和培训

鉴于高校辅导员及其工作普遍存在上述特点,建议高校对于辅导员的主题班会组织能力进行专项培训,加强指导。培训应按照集体培训和个体指导相结合、总体规划和具体策划相结合的原则进行。针对全校辅导员总体状况,可对主题班会的指导思想、基本组织形式、设计方法、组织程序、过程掌控等进行普遍指导;针对各专业各年级各班级各阶段的相关实际,根据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和实际能力,对其进行主题班会的总体规划、阶段计划、具体策划、班会设计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具体的细节性指导,培养辅导员的主题班会基本组织能力。[3]

3.2 实施拟录用辅导员试讲制度

为确保辅导员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建议高校实施拟录用辅导员试讲制度。具体说来,是指拟录用辅导员上岗前要模拟组织一次主题班会,由三名或三名以上学生工作水平高、学生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听会小组进行听会,并做好听会记录。试讲后,就试讲人员的仪表仪态、语言表达能力、主题班会设计思路等进行讨论、评价,试讲合格者,方可决定是否录用为辅导员。

3.3 实施主题班会评比观摩制度

3.3.1 优秀主题班会观摩制度。每年高校可选定一个主题,或划定一个范围,要求全校辅导员围绕指定主题或范围对主题班会进行设计、策划,做出方案,全程录制主题班会视频,最后提交主题班会相关记录资料,学校组成评委组对辅导员举办主题班会的情况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予以公布,按照比例设置一、二、三等奖项。学校可指定安排观摩一次或几次评选出的优秀主题班会,为全校辅导员提供学习参考的机会,在全校辅导员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3.3.2 新任辅导员观摩听会制度。新任辅导员是指刚参加工作即担任辅导员者、刚转岗至辅导员岗位和新做兼职辅导员者。建议高校相关部门制定新任辅导员观摩听会制度,即指派一名或几名资深辅导员作为新任辅导员的指导教师,要求新任辅导员全程跟随指导教师听一轮或几轮大学生在校期间应组织的所有主题班会,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逐步独立组织开展主题班会。

3.3.3 全体辅导员相互观摩听会制度。“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对于同一份工作均会有不同的思路、观点和解决方案,因此,辅导员之间相互学习非常重要。建议高校实施全体辅导员相互观摩听会制度,即在每年辅导员组织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中,要求全体辅导员互相观摩听会,每人听会次数不少于3次,听课人员不少于3人,内容自定,听会后,要对被听会的辅导员组织的主题班会直接点评,在相互切磋中寻求主题班会的最佳方案,努力提升主题班会组织能力。

3.3.4 领导专家观摩听会制度。学生工作中创新很重要,但经验、阅历同等重要,学生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家对于辅导员的个体指导和点评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因此,建议高校实施领导专家观摩听会制度,即学生工作领导和专家按照学期初的计划安排,对于全校辅导员召开的主题班会,有选择性的定期听会,目的在于了解与监督主题班会质量,特别是对年轻辅导员,要求每年对每一名辅导员举办的主题班会听会不少于1次,对新任辅导员必须全程听会,并进行记录和点评。

3.4 实施主题班会集体备课制度

主题班会对于辅导员来讲,其实就是一堂课,准备过程就是备课过程。而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有助于辅导员更深刻地领会主题班会的指导思想、教育目标,更科学地设计班会环节,更灵活地实施班会形式和程序,更有效地解决班会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建议高校在辅导员中实施主题班会集体备课制度,可将同年级同专业辅导员划为一个集体备课组,由二级学院分管学生领导或学工办主任、年级主任等担任组长负责组织。集体备课要定时、定主讲人,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集体备课前,小组成员均要认真钻研班会主题和内容,查阅参考相关文献,为讨论研究做好准备。集体备课内容包括主题班会组织形式、教育内容、教育目标、参与学生、组织程序等。集体备课要有计划、有措施、有记录、有效果,以此提升辅导员的主题班会组织能力。

3.5 将主题班会纳入辅导员工作考核范围

当前,部分高校已经将主题班会列为辅导员工作量化考核的指标之一。[4]但是,仍有相当数量的高校对于辅导员工作的考核没有高度重视,或者没有将主题班会的相关考核单列,辅导员考核和评先选优时,多使用印象主义,仅凭平时的印象赋予评价意见,或考核指标过于简单,没有按照实际工作中的实绩赋予成绩,这势必导致了“干好干孬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模式重蹈覆辙。辅导员工作中缺少了公平公正的激励机制,也就没有目标可言,从而抹杀了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建议高校将辅导员的主题班会组织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为发挥辅导员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客观环境,确保主题班会的教育成效,从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参考文献:

[1]谢长旺,安扬,刘敏.高校主题班会建设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10(29):175-176.

[2]张明.大学生主题班会的现状调查与优化策略——基于对山东省8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9,12(2):60-64.

[3]聂久胜.高校主题班会研究述评[J].高校辅导员学刊,

第5篇

    学期初,制定了本学期工作室的工作计划,以教学、教研作为开展工作的重点,以各成员所在年级的教学班级为研究对象,积极探索教学中的问题。各成员能积极承担本年级学科组安排的各种公开课、对外开放课等教学教研活动的任务,并能积极参加校际交流活动。定期举行工作室会议,研讨工作中的突出问题,为进一步开展好工作室工作出谋划策。在优质生源的基础上,学校为了培养优秀学生,特开办了竞赛辅导,徐建、刘惜时两老师担任高一年级竞赛辅导班教练,张金舟老师担任高二年级竞赛辅导班教练。

    二、注重实效,工研两不误

    在教学过程中,各成员能调节好教学工作与工作室工作间的关系,能认真完成工作室布置的的任务,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1、张**老师所辅导的学生高二(3)班刘**同学在参加2014年全国数学竞赛中荣获了省三等奖的荣誉;

    2、徐*、刘**两老师在安徽教育资源运用平台网站晒课成功,并获得一致好评;

    3、各成员能积极参加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与研究,在各自的博客中转载与分享好的文章,并能积极记录教学反思及心得;

    4、在使用有本工作室完成的校《教学设计》过程中,提出了很好的修改意见。

    三、通过名师工作室相关活动,培养了各成员的教研意识

    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研究方面的积极性更强了,对其研究的必要性认识更深刻了。重视对教学各环节如何操作的研究,能积极加强教学反思活动。

第6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教育工作的具体内容

1.系统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职业规划走进课堂。课程讲求层次性和针对性:一年级为试探(扩展)期,主要任务是端正专业思想、安心学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二年级为定向(探索)期,主要任务是打牢专业基础、培养广泛兴趣爱好、设计人生方向;三年级为冲刺(浓缩)期,主要任务是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锻炼优秀综合素质、准确定位职业生涯;四年级为分化(抉择)期,主要任务是掌握就业政策、树立正确就业观、提高求职技能、力争顺利就业。

组织专家编写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辅导的系列专业教材。面向社会开辟职业模拟教学场地和实习基地。

2.将职业规划辅导列为政治辅导员等有关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之一。复旦大学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并深入探求全程式职业发展辅导的路子。2003年4月,复旦大学就业指导中心正式更名为“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将工作重心转向学生职业发展教育与指导。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职业规划的特性,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做到职业选择的客观性和针对性,必须主要依靠政治辅导员和班主任深入系统的工作来实现,特别是对大学生当中“弱势群体”的就业应给予更多关注。

3.成立大学生职业规划专门研究机构和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专题立项研究课题。借鉴南京大学的经验,依托校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教师力量,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力”研究机构。借鉴中山大学的经验,成立专门就业指导课程教研室。有条件的高校启动校内专题研究项目,鼓励相关和相近学科科研人员开展专题研究活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主动协调、整合研究力量,组织相关的大型主题研究项目。

4.组建学生社团――“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借鉴复旦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的经验,在大学校园内成立“大学生职业发展促进协会”或相近主题的学生社团。学生社团的主要作用是依托学校资源,联系社会各界人士,校企联动,致力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形成以学生为核心的发散网络。

5.开展全校性“职业生涯设计大赛”等相关主题活动。各高校每学年应举办一次职业生涯设计大赛,以此对新生进行规划意识的启蒙,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实践锻炼。各高校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经常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创造积极条件以促成创业计划的实现,从而促进大学生自主创业活动。

6.以生涯规划和就业为主题,组织系列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针对低年级学生,举行“新生职业导航”活动,围绕“大学生涯战略与未来职业生涯规划”组织系列讲座,进行职业规划意识的启蒙。于每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期间即4~7月举行“就业前线”大型主题活动,组织系列的专题互动式论坛和访谈式讲座等等。

7.提高学校就业指导机构的工作能力和专业服务水平。由校内职能部门负责人、专家教授和校外政府有关部门、知名企业和事业单位的专家顾问参与,成立学校一级的“学生职业发展指导委员会”。聘请校外专家和培养校内职业咨询师相结合,对全校从事职业规划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职业资格认证培训,提高专兼职指导人员的专业素质,从根本上改变就业指导部门“二传手”角色,使大学生就业指导科学化、规范化。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进行择业心理调适与健康培育,实现一定范围内的一对一职业规划咨询服务。学校购买或自主开发专业的测评技术软件,开设学生职业测评室或推出网上免费大学生职业测评与辅导,印制、发放就业指导手册,开放就业书屋等。

二、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的开展,并不在于孤立地实现某种形式上的标新立异,其主旨在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不懈追求。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要使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取得实效,必须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抓好队伍建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活动主要在辅导员的指导下进行,在活动开展之前,首先要抓好工作队伍的培训,明确各个工作环节的具体要求并加强检查督促。我们要求辅导员入住学生宿舍,做到“同住、知情、关心、引导”。

2.健全工作机制。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辅导活动贯穿大学四年,必须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工作相互配合,体现全方位工作的要求。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

第7篇

【关键词】课程化;跨校区;交流培养;管理模式;问题;策略

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办学的需要,一所学校在同一个地区拥有多校区或在不同地区拥有多校区的情况已经不是个例,多校区办学给大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空间,但是也为课程化模式下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建立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成为高校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一项新任务。

一、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把辅导员视为高校教师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辅导员开展的具体工作用课程形式进行整合,借助课程和教分,像考核专业课教师那样,来考核辅导员的具体工作,从而实现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具体化、工作标准明确化、工作考核精细化。[1]目前辅导员课程化模式正在高校推广,但在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存在着辅导员工作与课程化模式相矛盾所导致的辅导员队伍及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不完善;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党建工作、团学工作与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所倡导的分层推进相抵触;学生对专业方向、学科发展缺乏了解进而不利于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等诸多问题。

二、构建合理的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辅导员工作课程化与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教育管理服务等工作存在着一些现实矛盾,需要学生工作者在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建立一套合理的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笔者在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及学校开展多校区办学模式的实践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1、完善跨校区办学模式下辅导员队伍体系建设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的课程体系包含了基础指导课以及专项指导课两大部分内容,其中基础指导课的构成又分为思想政治教育单元、党团建设单元、行为引导单元、心理健康教育单元、就业指导单元、资助与服务单元等共计8个单元的内容,专项指导课的构成又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指导课、学生党建指导课、共青团工作指导课、就业指导课、心理健康教育指导课、资助与服务指导课、公寓生活指导课、学风与行为指导课、学生组织建设指导课等9项课程,涵盖了学生工作的方方面面。但实际上,在跨校区办学模式下尤其是个别学院未能整体迁至一个校区的情况下,辅导员配备相对不完善,甚至是严重短缺,“全能式”辅导员远远不能完成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课程的授课任务。此时就需要聘任兼职辅导员或者是研究生辅导员来协助专职辅导员完成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全部任务。兼职辅导员的身份必须是教师,从专业教师、教辅等系列选聘对从事学生工作有热情、有思路、有方法的人员从事辅导员工作,但不能给其分配过多、过重的工作任务,使其主要配合专职辅导员开展相关工作,酬金主要依据其完成基础指导课及专项指导课的多少进行计算量化。研究生辅导员可以从在读研究生中选取有主要学生干部经历、工作能力强的优秀学生来担任,使其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配合专兼职辅导员开展好各项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的工作,酬金可以按课程化工作量或每月固定薪金发放。兼职辅导员选聘由学院制定方案,由学生处进行考核。研究生辅导员可以实行双向选择,学生处审核合格以后,由有相关需求的学院和研究生辅导员进行对接,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工作内容,自由选择,便于今后能有高效完成相关的学生工作。

2、分层推进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党建工作、团学工作

高校辅导员工作课程化模式倡导学生的党建工作、团学工作要分层次推进。但是对于采取将低年级学生分配至另一个校区开展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学校、学院来讲,由于年级的“断代”致使党建工作、团学工作的延续性、层次性受到较大的影响。跨校区交流学习多为大一年级学生,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团学工作、入党启蒙教育等相关活动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团学工作注重的是一种文化传承,需要老师、高年级的学生干部将学校的人文精神等传递给学生,此时分层推进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学工作可以依靠以下两种途径,一是跨校区交流学生组织依托其他学院高年级学生干部来完善相关的组织建设工作,这样既可以保证学生组织的梯队关系又可以促进交流学院学生组织与其他非交流学院学生组织交流融合,可以促进团学工作有序推进;二是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利用网络把交流学院低年级的学生与本学院高年级的学生联系在一起,促进交流学生与本学院学生“异地”融合,高年级学生通过网络向低年级交流学生传递正能量、传递经验。党建工作的分层次推进对于低年级交流学生可以依托党建社团、班级副班导师来完成,除了学院党委开展相关教育工作以外副班导师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因为副班导师都要求政治面貌为党员,可以对学生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也可以鼓励学生加入到相关的党建社团与其他学生党员一起学习,促进自身的成长进步。

3、帮助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

低年级学生跨校区交流培养由于学生与学院的专业教师、高年级学生(包括毕业生校友)、实验设备和场地接触很少,会导致学生对专业现状、学科发展,就业的新动向了解相对较少,从而会对学生的学业规划和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产生一定的影响。开展低年级跨校区交流办学所导致的学生与专业教师接触机会少是不可回避的现实矛盾,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尽量减小对学生带来的影响:一是开展专业教师导师墙活动,把相关专业的优秀教师的照片、研究方向、研究成果、联系方式等通过展板的形式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对学科及专业有更深入的了解;二是邀请相关的专家、学者、优秀校友等到交流学院所在校区为学生开展现场讲学活动,使学生与专家面对面,通过讲学、咨询、互动可以更加直观地帮助学生对学科发展、专业现状的深入了解;三是有条件的可以把学生带到实验室进行实地参观,通过观察、模拟实验等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学科发展等。学生对专业、学科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以后可以通过生涯规划课程、优秀校友进班级等多种活动及形式帮助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跨校区交流办学是一部分学校办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课程化模式下跨校区交流培养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是学生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通过深入思考、深入研究运用辅导员工作课程化理论探索实践学生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必然对学生工作的创新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者:寇玉生 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生处

第8篇

一、工作目标

明确职责,力求创新,依靠集体,脚踏实地,实现目标。

二、工作要点

1、加强自身建设,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

2、落实完成辅导员交办的各项工作。

3、督促配合学院各部门举办活动,创造活泼、和谐的氛围。

4、协调各班级之间的工作,营造团结协作的氛围。

三、工作实施方法

1、明确工作安排:

(1)及时了解办公室工作计划以及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时间和方法,有重要工作及会议时要及时提醒辅导员老师。

(2)明确自己的值班时间以及每天的任务,在办公室时专心工作,平常专心学习,尽量不使工作影响学习。

2、提高业务水平:

要明确我们学院的总体部门结构,各部门主要负责人,还有办公室各个辅导员老师及其助理,加强与这些老师同学的沟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并且保证工作准确、高效地完成。

3、加强沟通合作:

(1)加强与同学交流,主动关心同学。遇事多与辅导员、班委沟通,及时汇报情况。

在平常要主动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情况,比如近期身体状况,经济条件是否困难等。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多与辅导员、班委沟通,汇报情况,较大问题应与老师一同处理。特别是同学们的心理状况,不要等到问题已经发展到产生恶劣影响,很难控制纠释怀正时才告知老师寻求帮助。

(2)多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帮助辅导员倾听同学心声;关注辅导员老师工作中的难点,具体问题,具体对待;要把“同学关心的问题、面临的困惑”、“同学想什么、需要什么”及时反映给辅导员老师。

(3)加强与各班班委间的合作。积极倡导各班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团日活动、主题班会等,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培养同学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加强我们年级的凝聚力。

(4)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老师与同学之间,各班之间的彼此信任感。

4、注重工作方法:

(1)加强各班级之间团结协作。协调好各班关系,在活动中发挥众人的聪明才智,必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工作分清主次,分阶段开展。明确年级各个时间段的工作重点,在工作中着力解决紧急问题。

(3)安排相关会议,并做好相关的会议记录;整理材料,梳理学期内开展的各项活动与会议;每次会议或活动都要及时作总结。

(4)及时发现自己工作中的问题,虚心求教并及时改变自己不好的工作方法。

5 、加强组织宣传:

(1)积极倡导各个团支部组织各种形式的团日活动,做好宣传工作。

(2)鼓励各班同学多些文章,多发文章。并且要及时写思想汇报,以便于辅导员老师了解同学们思想状况。

6、真诚服务同学:

做辅导员助理,要本着公平公正原则,不能对任何事情有所偏私。助理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项荣誉。能够帮助同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对于年级的同学都应该平等对待,全心全意的给予学习生活工作上的帮助。

7、倡导优良作风:

在同学之间倡导优良的校风、学风、考风,促使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

以上是我做的辅导员助理的工作计划,希望辅导员老师可以给予批评指正。我知道,辅导员助理有时候会起表率作用,方方面面都会有可能对同学们产生影响,所以我一定要更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责任感,要处处以身作则,律己于身。我相信在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和支持下,我一定能把助理的工作做好,绝不辜负大家对我的期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