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13 12:06:29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第1篇

2002年我国水泥总量已达到704亿吨,这个数字的出现已引起我国政府的极大关注。国务院142次总理办公会要求水泥行业尽快制定整顿与发展规划。国务院第142次总理办公会纪要指出:“我国钢铁和水泥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严重,污染环境、浪费资源,给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带来很大隐患。请有关部门(指原国家计委和原国家经贸委)根据我国钢铁和水泥生产情况以及国际同行发展趋势,从规模、结构和质量等方面统筹考虑,该淘汰的坚决淘汰,制订出钢铁和水泥全行业整顿和发展规划,报国务院批准。”这表明了我国水泥产业结构极不合理,总量过剩,水泥工业结构矛盾十分突出的严峻现实。

世界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即完成了水泥产业结构调整,预分解水泥一般占水泥总量的80%以上,我国目前仅占14%,结构调整任务十分繁重。因此,必须处理好存在水泥行业中的五大矛盾。新增生产能力和平衡总量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我国水泥工业虽然点多面广,发展速度快,但产业关联度低、附加值低、效益低、工艺落后,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近年来,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引导下,发展新型干法水泥方兴未艾,但在具体工作和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即如何正确处理新增生产能力和平衡总量之间的关系问题。据水泥协会的调查,及从相关设计单位和地方有关部门了解分析,近三年新建、改造所上新型干法项目已超过100个,其中2 000 t/d及以上仅占不到1/3, 绝大多数都是1 000 t/d项目,而且多数分布于东部地区。这种情况若不能及时改变,有可能形成新型干法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大新增生产能力和总量平衡之间的矛盾,增加结构调整的难度,并丧失提高水泥行业整体竞争能力的大好时机。其原因主要是项目审批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滞后,大项目难以列入国家支持计划;有的企业项目前期和各项准备都已到位,市场也非常好,就是迟迟等不来国家有关部门的批文或得不到批准。有的企业违背建设和技改程序,不经审批,擅自上马新项目。有的企业本有条件搞2 000 t/d以上项目,为了图快,干脆找省上批两条1 000 t/d线了之,致使限额以下项目超越产业政策规定发展过多。可有些地区如浙江、安徽、新疆等省区利用扩大内需,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市场容量增大的时机,正确处理新增生产能力和总量平衡之间的关系,紧紧抓住机遇,加大关闭淘汰小水泥力度,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生产经营及经济效益出现良好发展势头。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浙江省1997年水泥生产能力4 190万 t,产量3 430万 t,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150万t,仅占总量4%左右;立窑水泥比重高达90%以上,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导致市场竞争混乱和全行业亏损。据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高层官员透露:为加快水泥结构调整,自1998年起,浙江省着手实施“关小拆窑”。3年共拆水泥机立窑230多台,淘汰落后生产能力1 000万t,扭转了水泥供大于求的局面,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全行业实现整体扭亏。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为发展先进生产力提供了市场空间和条件。2000年,根据市场形势变化,浙江省制定《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与发展指导意见》,鼓励企业从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入手,优化水泥工业结构,上档次上水平。在继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同时,浙江省新型干法水泥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2001年建成投产8条新线,形成300万t生产能力,2002年预计建成投产11条新线,形成700万t生产能力。两年内共新增加1 000万t以上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十五”期末,浙江省新型干法水泥占总量比例将提高到30%左右。因此, “十五”期间,我国要正确处理新增生产能力和总量平衡之间的关系,继续严格限制除新型干法以外的任何工艺的新建、改扩建项目。同时严禁以技改名义对机立窑进行扩径改造,坚决制止低水平不合理的重复建设。东西地区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中的差异矛盾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特别是东西部经济上的差异。因此要区别对待、正确处理。目前,我国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尽管取得阶段性成果,但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两类地区在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中的差异很大。有些经济欠发达地区随着市场好转和产品价格恢复性回升,受利益驱动,部分地区已关闭的小水泥厂死灰复燃,有的违章扩径,上新的机立窑生产线,低水平重复建设抬头,进一步关闭“小水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工作难度加大。在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方面,由于有关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也引发出了新的矛盾问题。东西两类地区清理整顿进展也不平衡,低水平重复建设仍未遏制。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一位高层官员透露, 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如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基本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关闭落后生产能力任务。西部地区有些省仅完成60%左右。从两年多实践来看,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承受能力强。如浙江、山东等省由地方财政拿钱补贴拆窑。中西部地区特别是经济实力贫弱的地区,财力匮乏,不但没有资金补贴企业,而且地方财政还依赖于小水泥等“五小”企业提供的各种税费,维持正常开支。地方政府往往态度不积极。进一步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结构调整,需要研究制定依靠法律、经济、市场和行政的新办法。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和一般中小水泥企业之间的矛盾

我国建材工业企业规模存在着极不经济的问题,数量多,分布面广,但规模小,缺乏抵御市场风浪的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目前,我国和世界大水泥集团的差距很大。如世界第二大水泥生产商法国拉法基集团公司,在32个国家设有100多个水泥厂,1999年销售水泥6 432万t,拥有员工约32万人,水泥销售占公司总销售的35%,其水泥部门制定的1997~2007年发展计划要求水泥的销售额在10年内增加一倍,并要求世界各地的水泥部门对此目标做出贡献。今年1月拉法基集团公司宣布收购英国蓝圈集团,收购后其生产能力将达到15 亿t/a,成为世界上第一大水泥生产商,比原来提高40%。拉法基集团公司在法国有10个水泥厂,1998年生产水泥670万t,占法国水泥总产量353%;在北美(美国和加拿大)有15个水泥厂,生产水泥1 122万t,占北美水泥总产量119%;在中国有北京兴发、成都都江堰水泥厂和天津拉法基铝酸盐水泥厂,还有1家混凝土搅拌站、1家石膏板厂、6家彩瓦厂,总投资约4亿美元,职工总数约1 200人。瑞士霍德班克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企业,在50个国家设有108座水泥厂,1999年水泥生产能力9 090万t,水泥销售占公司总销售的542%。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面对国外资本有可能加速投入国内新型干法水泥,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的严峻挑战,亟须加速大企业集团的扶持和壮大,发挥资源优势,提高竞争能力。如果在结构调整和升级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以整个区域乃至于全国的资源配置为出发点,逐步实现建材工业的规模经济,组建大企业集团,形成强有力的联合舰队,那么在国际竞争中就能处于有利地位。同时要搞活中小建材企业,通过产权改革,股份制改造等形式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得到发展,大企业搞熟料,小企业搞粉磨,形成命运的共同体企业联合体。大中小企业之间不仅要着眼于竞争,更要致力于合作;既要考虑规模效益,又要重视内在质量,防止盲目扩张。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的今天,在市场经济驱动下,工业发展的道路必然走向企业的集团化、大型化和国际化。据了解,近年来,安徽省在结构调整中正确处理发展大型企业集团和一般中小水泥企业之间的关系,在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895万t的同时,对全省大中小水泥企业进行了整合。他们以海螺、巢湖、东关、寿春等重点企业为依托,通过改组、改造、联合等形式,组建集团或联合体,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2001年底,全省水泥产量2 133万t,低于1998年2 200万t的总量;水泥生产企业221家(含粉磨站),比1998年减少240家;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由3条增加到18条,产量已占水泥总产量的47%,比1998年提高29个百分点。企业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市场秩序明显好转。形成了大厂搞熟料,小企业搞粉磨互相协助的好局面。发展先进生产工艺和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的矛盾

我国水泥企业的现代化水平低,大多数水泥企业的工艺、设备技术水平还远远停留在国外四五十年代的水平,因此,必须以科技为先导,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武装企业,发展新型干法窑外分解工艺。2002年中国水泥产量高速增长,立窑增长仍高于旋窑。在今后10年~20年内,要继续实行“控制总量,调整结构”的政策或遵循“等量淘汰或超量淘汰”的原则,加快新型干法水泥窑的建设速度,保证未来中国水泥工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Cembureau》数据表明:2000年,世界水泥产量约165亿t(不包括中国约35亿t产量),其中新型干法水泥占60%左右。韩国、泰国、日本、德国等新型干法水泥已分别占总量的100%、97%、94%和90%。我国新型干法水泥产量6 000万t多,仅占总量1/10。我国通过“七五”、“八五”尤其是“九五”期间的技术引进、科技攻关、开发创新、优化设计和加强项目管理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实施和引导,终于使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实现了低投资、国产化,找到了克服投资高、达标慢“瓶颈”的有效途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开始出现快速发展的好势头。

“十五”期间国家继续采取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各地基础设施建设、技术改造力度继续加大,西部开发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小城镇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资源、环境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些都对优质水泥提出新的需求。专家认为,“十五”期间,是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加速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最好时期。海螺集团等企业的发展经验也证明,适当加快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水泥的发展目前已具备条件。

一是我国优质水泥的市场缺口很大。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01年水泥产量626亿t,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仅占总量的127%,立窑水泥比例仍然高达70%以上。去年以来,各地基础设施和重点工程对高标号水泥需求不断上升,部分地区优质商品熟料出现缺口,导致熟料进口大幅增加。去年水泥熟料进口达270万t,比上年同期增长94%。“大厂搞熟料,小厂搞粉磨站”的结构调整以及水泥新标准的实施拓展了优质水泥及熟料的市场需求。大部分地区和有实力企业都把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发展新型干法作为“十五”期间的工作重点组织实施。山东、广东、浙江等省市制定了继续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1 000~2 000万t,大力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结构调整规划。中国有4亿多t立窑水泥,只要总量控制住,坚持“关小上大”、等量淘汰,以能力换能力,加快新型干法生产线发展速度,不会对水泥市场造成大的冲击。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第2篇

一、我县水泥工业发展的现状

近10年来,我县充分利用石灰石、粘土等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水泥工业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整体实力显著增强。目前,全县境内已建有水泥企业20家,其中立窑水泥企业16家,旋窑水泥企业4家,从业人员达1万多人。20__年,全县境内共生产水泥547万吨,实现产值16.55亿元,实现税收1.4亿元,水泥已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二)企业布局比较合理。从布局上看,水泥企业生产基地基本在205国道、高速路两旁且靠近原材料生产基地,消费市场主要在粤东地区,供需基本平衡。

(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目前,全县年生产设计能力780万吨,其中立窑水泥453万吨,旋窑水泥327万吨,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为42%。

(四)规模生产不断扩大。目前,我县已有塔牌、油坑、皇马三大企业,20__年,三大企业产量合计464.5万吨,占全县水泥总产量的84.9%,对提高水泥工业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五)现代化水平逐步提高。水泥行业科研创新与技术开发能力不断提高,为新型干法水泥加快发展提供了技术保证。

二、水泥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水泥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整体发展水平粗放,不符合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生产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偏低,企业集中度和劳动生产率均比较低,规模在500万吨以上企业只有塔牌集团一家。

(二)落后产能比重大。立窑、湿法窑、干法中空窑等落后技术装备还占相当比重。目前,水泥生产能力中的58%左右仍为落后的立窑和小型干法中空窑。

(三)能源和环境压力增大。资源和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比较严重,可持续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与新型干法水泥相比,小立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能耗高。水泥工业对环境影响主要是粉尘污染,虽然水泥生产中的粉尘排放量逐年降低,但污染问题仍很严重。

(四)盲目扩张结构差,矿产资源浪费大。在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拉动下,闲置立窑和已淘汰关闭的小水泥企业又投入生产,形成虚关实开的现象,阻碍结构调整,一些小水泥企业能耗大,产出低,不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开采利用,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也较严重。

三、加大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水泥工业

针对水泥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要紧紧抓住__水泥工业加快向山区转移的战略机遇,加大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做大做强水泥工业,不断巩固水泥支柱地位。

(一)加大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力度,实现节能减排

当前__正在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淘汰小火电、小钢铁和水泥,积极推进节能降耗及污染减排工作,我们应站在战略的高度,严格执行国家水泥产业政策,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完成小水泥的淘汰,为新上旋窑水泥项目奠定基础(新上水泥生产线要实行等量淘汰),拓展企业发展空间。

(二)大力发展旋窑水泥项目,优化水泥产品结构

牢牢把握“发展才是硬道理”,把新上生产线作为发展的重点,努力做强__水泥产业,做成特大的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吸引内外资金,以独资、股份合作、民营等形式,抓住__水泥产业向山区转移的有利时机,争取在几年的时间多上旋窑生产线,进一步优化我县水泥产业结构,加快水泥产业发展步伐,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提高竞争力。

(三)积极推进企业战略合作,做强水泥支柱产业

充分利用部分水泥企业上市和参股上市公司的机遇,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等形式,加大力度整合水泥行业,推进水泥企业战略合作,鼓励企业在公正、平等、互利的前提下,通过股份合作制、参股经营、资产重组和加强沟通、互通信息等形式,加强战略合作,实现多赢。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第3篇

市场发展态势向好

市场产销两旺、价格稳定。受国民经济增长拉动,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高速增长,水 泥市场需求旺盛。今年1-9月,水泥产量586 亿吨,增幅为163%,预计全年可达8亿吨 。浙江、江西、上海、山东、天津、江苏、安徽、宁夏和贵州水泥产量增长超过20%以上。 水泥价格总体平稳,局部地区有升有降。其中华东等经济发展较快地区水泥价格上涨30-50 元/吨;四川、新疆地区和市场竞争激烈的北京、吉林等地区价格下降约10-30元/吨;全国 水泥平均价格总体比去年上涨5元/吨左右。

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前八个月,水泥行业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050亿元,同比增长187 %,实现利润34亿元,同比增长1088%。大中小型水泥企业,不同经济类型水泥企业,利 润总额均呈增长的趋势,基本保持着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长。

供需总体平衡,地区差异明显。从全国市场情况看,水泥供需总体基本平衡,但地区之 间差异明显,价格有升有降。华东地区,虽然水泥产量增长幅度超过20%,但仍供不应求。 山东省不仅“大水泥”供不应求,“小水泥”也销售旺盛。北京地区,由于北京市及周边地 区水泥企业看好北京奥运市场,进京水泥增长过快,造成供需失衡。上半年水泥价格下降,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降低。以上情况在甘肃、兰州等地区也有发生。

投资呈现多元化

由于全社会对水泥需求旺盛,水泥行业效益回升,全国各地特别是在经济快速增长地区 ,企业、社会和银行对水泥的投资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2002年全国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生产 线51条,总投资达到92亿元,比2001年增加近一倍。截止到2003年8月统计,全国在建和拟 建新型干法生产线242条,总投资达到566亿元。

目前新型干法水泥投资呈现两个特点:从项目建设规模看,大型化趋势明显。2002年当 年建成投产的新型干法生产线中日产1000吨规模的占有相当比重,而2003年在建和拟建项目 中日产2000吨规模以上已占绝大比重,其中日产4000吨规模以上的超过50%。从项目投资来 源及构成分析,投资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民营资本大举进入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领域,外资 及港台资金对投资中国水泥工业表现出较强意愿,民营及外企投资占水泥项目总投资50%以 上。

由于新型干法水泥竞争力快速提高,全国范围内新建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的现象已得到 有效遏制,立窑水泥产量虽然还在增长,2001年增长4700万吨,2002年增长3200万吨,但增 长速度已在逐年下降。

目前立窑水泥增长主要通过以下方式:一是市场形势好转,部分企业扩径改造,增加生 产能力;二是部分地方仍有违规新建立窑情况;三是部分前两年被明令淘汰关闭的小水泥企 业出现 “死灰复燃”。

结构调整逐步到位

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加快了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据统计,新型干法水泥比重已由2000年 的10%提高到2002年的167%。预计2003年还将增加7000万吨熟料生产能力,比重将达到2 3%~24%。水泥产业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

地区结构有所改善。各地新型干法水泥发展速度不尽相同,但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 体趋势向好,从而为加快淘汰落后技术、解决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创造了条件。北京、 上海、深圳计划全部淘汰立窑,天津、辽宁、吉林立窑水泥产量去年已开始下降,浙江、甘 肃今年立窑水泥产量预计也将减少,这些地区立窑发展的势头已得到有效抑制。

大型企业实力增强。2002年统计的4626户企业中,大型企业占企业户数3%,产品销售 收入达386亿元,占总销售收入27%,实现利润27亿元,占利润总额58%。大型企业平均销 售利润率7%。

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全国水泥生产企业已由1999年近8000户减少到4600多户。安徽海 螺集团去年水泥产销量超过2100万吨,预计今年将接近4000万吨,已经逼近世界水泥行业前 5强。1998年前10位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不到5%,2002年提高到83%,预计今年将达到15 %左右。大型企业集团的发展壮大对提高我国水泥工业整体竞争力、加快结构调整起到了促 进和导向作用。

三大问题成为瓶颈

立窑总量偏大,结构调整艰巨。我国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较晚,基数小,比重低。水泥总 量中75%以上仍然是立窑及其它落后工艺生产的水泥。目前立窑水泥每年仍有相当数量增长 ,特别是河北、山东、江苏等水泥大省,新型干法增长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增长的节奏, 导致立窑水泥增长较多。增加了进一步淘汰的难度。

局部地区存在盲目投资苗头。水泥销售区域性较强,具有合理的运输半径。虽然新型干 法水泥投资在全国范围内属于起步发展阶段,但个别地区已出现盲目投资苗头。例如,北京 周边地区2002-2003年已建成和将要建成投产共24条生产线,新增熟料能力近2000万吨。由 于新上项目过于集中,又没有相应淘汰落后立窑水泥甚至违规新建立窑,使水泥供应量大大 超过北京市场需求增长,形成局部供大于求。

西部地区部分企业新上项目过于依赖银行贷款,负债较多,造成项目建成后,财务费用 增加很大,产品成本增加,缺乏竞争力。一旦市场发生变化,将给企业经营带来困难,引发 恶性竞争。企业面临一定的风险。

前两年建成的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中,部分规模偏小。2001-2002年已建成91条生产线中 ,日产1000吨及以下规模的生产线54条,占全部项目产能的35%。对小型新型干法水泥项目 发展如不加以引导和控制,今后就会出现因其缺乏竞争力再行改造和淘汰的后果。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 水泥业; 并购重组; 风险

一、水泥业并购重组的背景分析

我国“十一五”期间,受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建材工业在产业结构、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产品的品种、质量、档次有了较大提高,为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出了重大贡献。建材主要行业的生产技术、装备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水泥作为主要的建材产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之一,水泥工业是国家的重要工业部门。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水泥生产和消耗国,水泥产量占全球近50%。

(一)水泥业发展现状

在经济危机期间,政府推出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让水泥产量陡增,四年突破27亿吨,增长速度过快,导致供大于求。2007年全国水泥产量13.6亿吨,2008年产水泥14.2亿吨,只增加了6千万吨,但是2009年,水泥产量猛增到16.5亿吨,2010年全国已建成的产能将达到18亿吨,加上在建产能9亿吨,2011年全国产能将达27亿吨。对应需求方面,2008年是14亿吨,2009年是15亿吨,2010年预计为16亿吨。从总量上看过剩产能规模已相当庞大,从区域来看,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华中、华南的过剩问题尤为严重。快速发展带来的后果为产能过剩,被国家定义为控制产能行业,集中度非常分散。由于水泥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集中度更低、民营资本比较多,加上2007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许多民营水泥企业希望撤离水泥传统行业,导致中国水泥行业掀起了兼并重组的浪潮。

(二)水泥业并购重组的必然性

中国水泥业必须进行联合重组才能有出路,到2010年水泥行业的技术结构调整已经不是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而改变企业规模小、产能分散,规避企业间恶性竞争变成行业最突出的问题。水泥行业存在的这些问题,引起了国家发改委及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温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严格控制对‘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贷款”,“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等多项措施。这些措施的提出,对水泥行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2010年11月30日工信部下发了《水泥行业准入条件》,该准入条件旨在抑制产能过剩,其中四点内容最值得关注:其一,对各省如何控制总量,有序发展,严控新建项目作了量化和非常具体的规定。规定水泥熟料年产能超过人均900公斤的省份,原则上停止核准新建生产线项目,必须严格按照“等量或减量淘汰”的原则执行。其二,投资新建水泥熟料生产项目的企业必须在国内大陆地区现有从事水泥生产经营的企业。其三,投资水泥项目,自有资金的比例不得低于项目总投资35%。其四,对不符合准入条件的项目,投资和工业主管部门不得核准;土地部门不得办理供地手续;环保部门不得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质监部门不得发放生产许可证;金融机构不得提供新增信贷支持;电力部门依法停止供电。这意味着,水泥行业不会再有新来者。另外,我国政府也宣布了到2020年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据此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水泥行业作为高耗能行业,是二氧化碳排放大户,必将成为减排政策的主要调控对象之一。行业内谁能更早应对低碳经济、以技术创新实现能耗的降低,推动节能减排,谁就能更快抓住发展的机会,走在行业的前列。

二、水泥业并购重组的风险分析

企业并购重组的风险,国家提高水泥行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使国内众多中小水泥企业失去扩张机会。行业发展的低谷和大多数中小水泥企业的困境,却为有实力的大企业进行收购、兼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但是企业并购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运作过程,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不确定因素既可能是显性的,也可能是隐性的;既可能存在于企业实施并购活动前,也可能存在于企业实施并购活动过程中,还可能存在于企业并购完成后的经营管理整合过程中。

(一)企业价值评估风险

在确定目标企业后,并购双方最关心的问题莫过于以持续经营的观点合理地估算目标企业的价值并作为成交的底价,这是并购成功的基础。目标企业的估价取决于并购企业对其未来自由现金流量和时间的预测。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评估可能因预测不当而不够准确,这就产生了并购公司的估价风险,风险的大小取决于并购企业所用信息的质量,而信息的质量又取决于下列因素:目标企业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并购企业是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准备并购的时间;目标企业审计距离并购时间的长短等。也就是说,目标企业价值的评估风险根本上取决于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大小。由于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的存在,被并购企业很容易为了获得更多利益而向并购方隐瞒对自身不利的信息,甚至杜撰有利的信息。企业作为一个多种生产要素、多种关系交织构成的综合系统,极具复杂性,并购方很难在相对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逐一辨别真伪。一些并购活动因为事先对被并购对象的盈利状况、资产质量(例如有形资产的可用性、无形资产的真实性、债权的有效性)、或有事项等可能缺乏深入了解,没有发现隐瞒着的债务、诉讼纠纷、资产潜在问题等关键情况,而在实施后落入陷阱.难以自拔。

(二)资源储量风险

水泥企业的并购绝大多数源于获得被并购企业的主要原材料资源,如石灰石资源等。对目标企业资源储量估计不足或不准确,给并购方带来收购资金和资源价值的损失。并购方在完成并购后,不能采取有效的办法使人力、物力、财力达到互补,不能使各项资源真正有机结合,不能实现规模经济和经验的共享补充,而是低水平的重复建设。这种风险因素的存在必将导致并购的失败。

(三)流动性风险防范

流动性风险是指企业并购后由于债务负担过重,缺乏短期融资,导致出现支付困难的可能性。流动性风险在采用现金支付方式的并购企业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并购采用哪种支付方式要根据企业的现金流状况、资本结构情况和对股权的结构影响等因素。采取现金购买式并购,可以迅速达到并购的目的,一方面有利于股东们权衡利弊促成交易尽快完成,另一方面股东们也可不必承担因证券支付带来的收益不确定性风险。但是,企业谨防通过大量借债筹集资金完成收购后,可能导致的债台高筑,财务风险非常高,交易规模必然受到限制。在跨国并购中,还应防范货币的兑换风险和汇率风险。防范因购买股票增加的税务负担。

(四)融资风险

每一项并购活动背后几乎均有巨额的资金支持,企业很难完全利用自有资金来完成并购过程。企业并购后能否及时形成足够的现金流入以偿还借入资金以及满足并购后企业进行一系列的整合工作对资金的需求是至关重要的。具体来说,财务风险主要来自几个方面:筹资的方式的不确定性、多样性,筹资成本的高增长性、外汇汇率的多变性等。因此,融资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企业并购存在巨大的资金缺口时,就要及时足额地筹集到资金,保证并购的顺利进行,这是并购成功的关键。并购对资金的需要决定了企业必须综合考虑各种融资渠道。企业进行并购持有的目的不同,选择融资的方式也不同。如果选择不当,企业会陷入财务危机。企业在并购不会出现融资危机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资本成本,力求资本结构的合理性。如果并购只是暂时持有,可以选择资本成本相对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是短时的还本付息负担较重。如果买方是为了长期持有,就要根据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及其持续经营的资金需用,来确定收购资金的具体筹集方式。

(五)企业文化风险

企业文化是在空间相对独立、时间相对漫长的环境下形成的特定群体一切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并购双方能否达成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共同的经营理念、团队精神、工作作风,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样会带来风险。企业文化是否相近,能否融合,对并购成败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特别是在跨国、跨地区的并购案中。

(六)经营风险

为了实现经济上的互补性,达到规模经营,谋求经营协同效应,并购后的企业还必须改善经营方式,甚至生产结构,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严格控制产品质量,调整资源配置,否则就会出现经营风险。

三、水泥业并购重组风险的防范

为了有效防范并购重组中带来的风险,企业应超越财务报告的局限性,以稳健的态度来对待潜在的风险。在实际操作中,应该聘请经验丰富的中介机构重视并购重组中的尽职调查,它是现代企业并购重组环节中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并购重组的成功与否;签订相关的法律协定,对并购重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未尽事宜明确其相关的法律责任,对因既往事实而追加并购重组成本要签订补偿协定;充分利用公司内外的资讯,包括对财务报告附注及重要协定,特别是或有事项及期后事项的关注,以及被收购方内部人员的直接访谈调查等。

对于并购后的整合风险的控制,企业除明确整合的内容和对象外,还要注意时间进度的控制和方法选择的恰当。

1.生产经营整合风险的控制:企业并购后,其核心生产能力必须跟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的需要,根据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调整经营战略,产品结构体系,建立同一地生产线,使生产协调一致,取得规模效益,稳定上下游企业,保证价值链的连续性。

2.管理制度整合风险的控制:随并购工作的完成、企业规模的扩大,并购企业既要客观地对目标企业原有制度进行评价,还必须尽快建立起驾驭新的资源管理系统。

3.人员的整合风险的控制: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形式对员工做思想工作,做好沟通工作;采取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建立人事数据库,重新评估员工,建立健全的人才梯队;推出适当的激励机制等。

4.企业文化的整合风险的控制:为了使目标企业能按本领域要求正常发展,可以使被并购方保持文化上的自主,并购方不便直接强加干预,但要保持“宏观”上的调控。

总之,并购企业要本着战略为根、严控为基、细节至上的原则,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执行力的角度来理解并购,在认真分析并购风险的基础上对其加以控制。

【参考文献】

[1] 工信部.水泥行业准入条件[S].2010.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第5篇

一、简介

安徽巢东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坐落在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之滨,公司成立于1999年4月16日,由安徽省巢湖水泥厂、东关水泥厂联合其它四家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现拥有职工2446人,公司占用土地70万平方米,资产总额近15亿元。2000年12月8日,“巢东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股票代码为600318),募集资金近4亿元。

公司是以各种高标号水泥、化学建材、非金属矿深加工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作为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为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及PVC门板、“巢东”牌纳米碳酸钙、重质碳酸钙、凹凸棒粘土等,水泥及商品熟料年生产能力300多万吨。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逐步形成成熟的生产工艺,严格的质量管理,科学的研发决策;从而使得主营业务——水泥的生产和销售蒸蒸日上,两大著名品牌“巢湖牌”、“东关牌”水泥均为免检产品,享誉市场,在省内知名度较高,产品曾多次用于国家重点工程。同时,公司同时拥有进出口自营权,可借力WTO实现水泥项目建设和水泥生产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以低价格策略打入国际市场。

但是,随着公司进一步的发展和多元化的实施,公司原有的管理体制逐渐不能企业的发展。管理上的弊端逐步凸显。这突出反映在渠道、品牌、企业文化、多元化以及企业组织结构上。

随着管理上的弊端逐步显露,巢东股份要想在竞争中不断取胜,势必要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而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还必须得从行业的角度来加以分析,制定出良好的政策。

二、水泥行业的潜规则

我国水泥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呈现出如下发展趋势:

1、水泥产量逐年增高。水泥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一直呈快速增长态势,水泥产量从1987年的6524万吨发展到2003年的8.13亿吨,年平均增长速度10.4%。近十年来,特别是1991-1995年更是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飞速增长,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7.8%。最近的几年也呈现出类似90年代的高速增长态势,水泥行业总体运行状态趋向良好,水泥产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同方向变化,需求增长旺盛。

2、水泥工业产业结构不合理。长期以来,我国水泥产业发展的客观取向偏向于工业规模的扩大和总量的提高。忽视产业素质特别是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提高。生产结构不合理、企业经济规模小、技术装备落后,仍是我国水泥产业结构的三大问题。第一,生产结构不合理。国内现有水泥生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一方面表现为低水平下的非结构性立窑水泥生产过剩,优质旋窑水泥短缺的矛盾日益突出;另一方面又表现为企业低素质下的生产高消费、高成本和低效益。2003年全国水泥产量8.13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产量为1.3亿吨,其余为大量立窑企业生产的水泥。质量不稳定、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立窑水泥占很大比重;第二,水泥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是我国水泥产业结构最严重的问题。2000年我国共有水泥生产企业7000多家,平均规模不到10万t,约为国际水泥企业平均规模的1/10,2001年全国统计范围内(规模以上)水泥企业数有4507家,其中年产20万吨以上企业699家,只占13.29%。我国前10家水泥企业生产集中度仅为7.46%,2001年产量共计4671万吨,仅为世界排名第一的拉法基水泥公司年水泥生产能力的1/4。第三,产业技术结构不合理。由于国内水泥工业技术及装备的开发缺乏必要的资金投入,特别是缺少投资活动的成本约束和效益激励,客观上形成了科研与产业相分离、技术商业化很低的状况。导致产业技术进步缓慢,水泥工业装备的总体水平仍然比较落后。

3、水泥散装化低。水泥散装化是水泥工业物流发展的潮流,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集约化发展等特点。目前我国水泥散装化非常低,仅为24.3%左右,而发达国家水泥在上世纪60年代末就完成了从袋装到散装的改革,实现了水泥的散装,散装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

水泥行业产量上的竞争考验的是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散装化的竞争体现的是企业在渠道运用中的灵活性;而产业结构上的不合理要求企业在竞争中要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企业在品牌、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方面的调整。水泥行业调整产业结构,水泥行业供需两旺的表象之下蕴藏的是“三低”,低产业集中、低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低散装水泥比例,从而水泥行业酝酿洗牌已在所难免。巢东股份能否在洗牌中生存下来,关键还是要从自身的管理中找出生存之道。

二、公司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陈旧的销售模式已成为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巢东股份自从上市募集了四亿资金,不断地扩大自身规模,投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但由于水泥产品自身的特征,决定了销售的地域性,限制了规模效益的发挥,企业规模扩大虽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但由于受水泥产品销售地域性的影响,生产规模扩张后,销售市场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拓展,产能扩张的规模效益才能显现出来。因此,产品输出就成了水泥销售中一个关键问题之一,巢东股份在规模扩张的过程中,必须解决水泥生产地地域性的问题。巢东股份是建在石灰石(生产水泥的主要原料)资源丰富地,但该地区的并不是水泥需求旺盛的地区,所以巢东股份在规模扩张的同时,面临着产品输出的问题。长距离运输,会减弱在销售地的竞争力,所以销售模式需要相应的调整。

巢东股份水泥生产全过程(原料研磨制成生料——生料煅烧制成熟料——熟料加适量混合材料研磨成水泥),整个全过程基本在同一个生产基地完成的,最终输出的是水泥产品。而往往水泥需求地是在500公里以外,怎样突破水泥销售半径500公里的限制呢?和巢东股份一江之隔的海螺集团(全国最大的水泥生产商)的销售模式很值得借鉴,这一模式是将最后一步从原来的生产模式中分离出来,即向位于销售地的水泥粉磨站输出熟料,在销售地根据市场情况制成水泥,因为在水泥熟料粉磨制成水泥时,要添加10%-50%的辅助材料,这些材料一般在销售地即可获得,相对于直接输出水泥,向销售地输出熟料可以节约辅助材料的运输费用。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规模扩张与产品输出、市场拓展之间的矛盾,有效地降低熟料生产成本。这一模式的另有重点是可以通过收购销售地的中小水泥企业,将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以获得当地的水泥市场份额,在自己的市场范围淘汰落后的水泥企业,消除市场竟争的风险。同时水泥粉磨站又符合水泥散装化的发展趋势。

(二)在品牌上,缺乏严格的管理体制从而导致品牌管理混乱

巢东股份现有三个品牌,水泥有“巢湖牌”和“东关牌”,其它所有的产品都是“巢东牌”。在并不需要太多品牌个性的建材行业内,巢东股份却有了三个品牌,这并符合行业特征,也是对自身资源的一种浪费,不利于树立巢东股份大企业的品牌形象,显然会在竞争中出于不利地位。水泥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也趋于雷同,“巢湖牌”和“东关牌”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品多牌策略显然是不明智的,也显的毫无意义。“巢湖牌”和“东关牌”水泥会让用户产生错觉:“巢湖牌”水泥和“东关牌”水泥哪个要好一点呢?所以在水泥行业规模扩张和渠道延伸的同时,发挥公司品牌多带来的市场号召力就显的尤为重要了。

品牌的建立要充分考虑行业以及企业自身的发展状况。应该根据自己的优势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品牌策略。目前我国水泥行业明显存在产业集中度低、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低、散装水泥比例低的三“低”现象。这就决定了整个行业中并未有多少强势品牌,行业洗牌已是在所难免的了,国家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巢东股份要想在洗牌中生存下来,建立一个强势品牌是明智之举;就巢东股份自身来看,而巢东股份面对的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中越来越依靠企业的大型化和规模效益,水泥产品同质化严重,技术也趋于雷同,以及多元化的实施,所以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建立一个强大的公司品牌会带动所有产品的销售。

(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政治化、表象化、空泛化、文体化严重

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巢东股份的企业文化建设,即:注重企业文化的表层形式,忽视了企业文化的内涵。在80年代末带90年代初中国的企业文化热潮中,有些企业热中于搞文体活动,有些企业热中于做形象设计,巢东股份也没有也赶在了热潮当中。对企业文化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似乎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开展的文化活动或企业形象设计。这突出表现在“四化”上。

1、企业文化政治化。东股份的企业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例如,“十六大”的号召全体职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为诸如此类的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建立了企业文化;我认为巢东股份太片面的强调政治学习而忽视了企业价值的塑造,当然,并不是说思想政治工作毫无必要,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不在这里。两者之间的确存在联系,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推动企业文化的建设,但不能将两者混为一谈,甚至以思想政治工作取代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文化表象化。东股份在厂区大修草坪、绿化带等,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创造优美的企业环境。虽然这些花花草草对于外部环境的不知情者可能回起到一时的“包装”,但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于是无补。巢东股份的技术并不是很突出,却宣传“运用高新技术,构建绿色家园”的经营理念,这一理念根本不被员工所认可,员工更关心的是自己的家园,脱离了企业的实际。

3、企业文化空泛化。在巢东股份各车间、行政办公楼到处可以看到行行的标语口号,如“团结”、“拼搏”、“奉献”等。这本无可厚非,但这些口号的反映了本企业的价值取向、经营哲学、行为方式、管理风格了吗?能否在全提员工中产生共鸣、能否真正地起到强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呢?是否有本企业的特色?据我看其实不然,中层管理人员不到下班时间就提前回家了,在办公室了聊天,这能说是“拼搏”、“奉献”吗?“拼搏”、“奉献”的标语不挂也罢。

4、企业文化文体化。巢东股份,你会看到足球、篮球、唱歌、跳舞等文体活动,并把这些文体活动当作是企业文化,认为这些文体活动就是企业文化,文体活动对企业来说是必要的,它能增进员工之间、部门之间的友谊和沟通感情,但这些文体活动只可能是部分爱好者的活动,文体活动并不去挖掘人才、发现人才,更不能去留住人才。

巢东股份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和建设上还停留在表面上。巢东股份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一些认识的误区以及对企业文化的实质、内涵认识的不够,致使其企业文化的建设出现政治化、表象化、空泛化和文体化。而企业文化应该从企业自身的特点出发,任何企业如果步入了诸如以上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其发展结果难以想象,中国许多企业的失败归根到底就是失败在企业文化上。近来盛传海螺集团要收购巢东股份的流言,这不能不引起巢东人的警惕,巢东股份应厚积薄发,克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早日走出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并逐步走向强大。

(四)盲目多元化

在多元化上,巢东股份制定“鲲鹏”式发展战略,即以高标号优质水泥的生产销售为主体躯干,以非金属矿深加工和化学建材生产销售为鲲鹏两翼,以水泥深加工为羽尾延伸,在建材技术研究、开发的鹰首统领下,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材。公司拟在非金属矿、化学建材等领域,与国内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实施合作,以便实现公司产品的战略转移。力争在3—5年内,使巢东公司高标号优质低碱水泥达到400万吨,纳米级碳酸钙达到年产3万吨,并在化学建材、非金属矿领域取得长足进展,从而形成总产值达30亿元,横跨多个领域的大型企业。

在许多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巢东股份进行的多元化显得有点盲目。由于多元化可以降低企业单一产业的风险,从而使得多元化被许多企业竞相追捧,多元化似乎成了香饽饽。似乎一多元化就灵。然而,在中国企业的发展史上,多元化成功的不多,但是失败的却不少。

因此,在是否应该进行多元化的,业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只有在如下两个条件成熟时,才可以使多元化的成功具有可能性。

1、从企业主业所在的行业而言。经过多年的发展,水泥行业已经进入了成熟期,在这个阶段。产品基本上同质,利润增长不大甚至是亏损。在广告的拉力和渠道的推力的都很难达到企业的利润目标的前提下,企业也只有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了,因此,多元化也就腾空而出。企业一方面要保持自己在原有市场上的份额;另一方面,寻找新的产业,以期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据主动。

2、企业主业在市场占有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都已经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同时新进入的领域必有优势所在,也就是说有其核心竞争力优势。即从企业内部而言,企业进行多元化要有自身的优势。

而只有在这两个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多元化才有成功的可能。在这个两个条件上巢东股份并不占据优势。之所以说巢东股份是盲目的多元化,就是因为其虽然有第一个条件的支撑,但是巢东股份在第二个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就进行多元化势必存在很大的风险。

巢东股份现有的多元化发展战略属于相关多元化,由于水泥行业已经处于成熟阶段,虽然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是目前在省内有不断壮大的海螺集团,巢东股份的经营在竞争之中已经陷入困境,如果继续追加投资,水泥主业由于激烈的竞争也一样会越来越艰苦,从这一点来看巢东股份应进入其他行业进行多元化经营。但是巢东股份在其主业和新的产业都没有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的情况下进行多元化,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巢东股份已经决定进行多元化,今后应该对多元化的误区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对多元化保持清醒的认识才能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不断的规避风险,使企业在多元化的过程中不段的发展壮大。多元化存在着如下几种风险:

1、认为多元化一定能够降低风险,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多元化自身也存在着较大的风险。对巢东股份而言,实行多元化经营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巢东股份先期上市募集的4亿资金数量有限,多元化经营必将导致水泥主业要受到削弱,这种削弱不仅是资金方面的,管理层注意力也会分散,这必将给巢东股份带来不好的后果。水泥由于资金不足,必将影响规模效益,可能会导致水泥主业的萎缩。

2、从水泥行业进入一个不太熟悉的行业,管理水平、渠道、组织结构都必须要适应多元化经营。

3、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和不同的市场模式,水泥和化学建材、非金属矿在业务流程、市场模式方面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不同的要求,这样就有可能导致内部冲突,各个行业之间的相关联系决定了其多元化经营必将面临整个建材市场的冲击风险。

4、巢东股份认为企业只有实现了多元化,才能使企业壮大,才能是实现总产值达30亿,横跨多个领域的大企业,企业的发展战略有多种,每一种战略只要使用得当,都能帮助企业迅速壮大。

不要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企业应清楚的衡量自身经营情况和将要面临的风险,确立明确的目标,合适自己的多元化才是最好的,巢东股份的多元化能否成功,我们拭目以待。

(五)传统的组织结构体系已不能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巢东股份多年来一直从事主导产品水泥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声誉。但水泥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巢东股份这几年也开始了相关多元化经营,相关多元化的产品有非金属矿和化学建材,但是巢东股份仍然才用过去的管理水泥的管理模式,巢东股份的组织机构简图如图1所示:

图1巢东股份现在的组织结构

就单从营销部门这个角度来说。营销部门负责所有产品的销售,而这三个产品的销售渠道是有所不同的,例如化学建材与水泥的销售是不相同的,但是巢东股份的渠道还是原来的,并没有该变,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达到渠道的规模经济效应,但是也可能使得新产品推广受到阻碍:渠道商会选择利润高的产品进行分销,在这种情况下,假如新产品的销售不好,势必会影响渠道企业的对新产品推广的积极性,从而阻碍新产品的推广。同时,非金属矿和化学建材的销售必将受到影响。此外,由于水泥是巢东股份的主业,在有限的资源的情况下,必将先满足水泥的需求,然后在考虑其它产品的需求,这也将会导致其它产品销售额增长的缓慢。

从市场竞争来看,巢东股份在建材行业的主要的竞争对手是实力超强的海螺集团,但也不可忽视周围的其它单一生产水泥的小型立窑水泥企业的低质低价对其水泥主业的冲击。巢东股份似乎面临着重重包围,从发展来看,水泥的发展和非金属矿化学建材有一定的相关性,巢东股份一方面想做大,一方面也不愿意丢弃非金属矿化学建材,在这样的情况下,非金属矿化学建材应该采用事业部制,解放非金属矿化学建材两种产品,把它们设成独立的战略经营单元,如图所示:

图3SBUs简图

设立战略经营单位可以获得以下的好处:

1、相关多元化各种业务之间的相关程度不同,各种业务在渠道、营销等方面不尽相同,采用战略经营单位可以独立地开发各个单位的竞争优势。

2、建立SBU事业部,可以使战略计划的制定在整个企业内部的最相关的层次上进行,协助将企业资源分配给有着最大增长和利润机会的业和部门,提高经营决策的速度和水平。

3、各个事业部形成相关关联的独立拳头,可以发挥多点竞争优势。

三、结束语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第6篇

一、我市水泥行业现状

我市水泥行业起步于70年代,到80年代全市先后建成8家水泥生产企业,总计生产能力只有50万吨。“九五”期间进行了第一轮整合改造,生产企业由8家减为5家,但生产技术和设备仍是落后的机立窑,“九五”期末实际生产量仅为65万吨。20__年富阳登城尖峰年产2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市水泥行业进入了新一轮结构调整期。目前,浙江三狮、杭州钱潮水泥公司投资的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已建成投产,浙江光宇集团投资的两条日产5000吨熟料生产线项目已完成前期工作,即将开工建设。至此,全市熟料生产规模达到600万吨,加上机立窑改造的粉磨企业,全市年水泥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以上。

二、我市水泥行业面临的形势

1、在总量扩大之下市场竞争不断加剧。20__年以来,我省先后建成投产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70条,生产能力5500万吨,在建生产线10条,加上原有的机立窑,全省总生产能力将超过1亿吨。而20__年全省水泥实际需求量为8000万吨左右,富余生产能力约20__万吨。预计我市“十一五”期间年水泥需求总量约在800万吨左右,全市每年将有200多万吨水泥需要寻求外埠销售市场。但是,由于各地水泥生产能力在短期内迅速扩张,致使供求关系失衡,水泥市场出现激烈竞争。在建德、桐庐等周边市场已经被安徽海螺、浙江三狮等企业占领的情况下,我市水泥企业只得与山东、安徽、江苏和省内的其他水泥企业争夺浙东水泥市场。但是,水泥销售受辐射半径制约严重。与竞争对手相比,我市水泥生产企业在运输上处于劣势,只有运价高、运量小的公路运输一种方式,运输成本大,如我市某企业销往天台等地的水泥每吨增加销售成本25元左右。

2、在供求关系失衡之下压价倾销不可避免。近三年我市水泥销售市场经历了较大的起伏,但仍处在企业盈利空间内。20__年至20__年每年10月的水泥出厂价分别为230元/吨、380元/吨、220元/吨,期间全市年水泥总产量分别为65万吨、90万吨、170万吨。从20__年第二季度开始,为应对国家宏观调控和水泥生产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各地水泥企业纷纷采取压价销售或赊账铺底销售等措施,导致市场价格急速下滑,并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如我市某企业为打开杭州市场,垫资进行铺底销售,导致亏损3000余万元。随着水泥企业采取的各种压价销售措施,使得水泥市场秩序无律可循,资金风险加大,流动资金严重短缺,企业利润急剧下降。

3、在生产规模扩大之下能源和环保压力加重。水泥生产能源消耗高、运输量大、废气粉尘排放多。我市已建成和正在建设的4条生产线每年需耗电8亿瓦、原煤200万吨左右,比调整前增加消耗100余倍。在当前原、燃材料紧张的情况下,如果运输等配套设施不能跟上,将进一步加剧原、燃材料的供需矛盾紧张。据测算,我市4条生产线全部投产后,年总运量大约在2080万吨左右,按每辆汽车装载40吨计算,每天需要有1440辆车次来完成运输任务,巨大的运量将加剧我市公路运输负担。从环保方面分析,虽然新型干法水泥比机立窑在废气和粉尘排放上大为减少,但仍有一定程度的排放。同时在运输和开采矿山过程中,也会造成废气和粉尘污染,加上开采矿山破坏植被,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环境问题。

三、对我市水泥行业发展的建议

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若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调控,可能会使我市部分水泥企业陷入新一轮的困境。为使我市水泥行业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1、控制水泥粉磨总量。我市已批准的年水泥粉磨总量已达400万吨。而现阶段我市年水泥消耗总量为150万吨左右,预计“十一五”期间年均水泥消耗在150—200万吨左右,生产能力已大大超过本地需求量。水泥在粉磨过程中按质量要求可添加30的混合材料,并可享受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水泥销售收入越大退税额就越大,导致水泥销售收入与当地财政收入不成正比。如果我市现有的水泥熟料全部粉磨成水泥,虽增加了我市工业产值,却相对减少了财政收入。外埠投资者在享受了政策的优惠后,把应当当地的税收转化成利益带走。因此,必须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控制水泥粉磨总量。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现代水泥企业;成本管理;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市场状况

我国当前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水泥业的发展也相当迅速。从行业的发展来看,中国从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的33年中,水泥行业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状态。中国的水泥市场仍属于低集中度状态下,不过,水泥行业目前出现的并购重组浪潮无疑将成为加快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的良方。水泥市场结构正在由分散竞争走向集中竞争。水泥企业多、杂,结构调整难是当前水泥业的主要特点。同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进入平稳的以追求经济质量为目标的时期,产能与需求比的不协调、企业经营短视症,以及水泥业普遍存在的粗放管理导致企业成本只增不减,这些潜在的危机已成为当前水泥业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1、威达水泥有限公司介绍

威达水泥有限公司(虚拟名),位于河北省市辖的鹿泉市境内。交通运输便利所处地理位置优越。2006年10月18日,威达建设指挥部委托天津水泥工业设计院编制该项目的初步设计。威达项目为一条完整的预分解窑水泥生产线,企业使用了国内成熟、可靠、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并且有全国第一大磨之称的生料磨。在满足生产要求的前提下,设备露天化布置、结构优化、环保。因此,在全国同类企业中,威达水泥有限公司无论从工艺水平、机械化程度、自动化程度还是环保来说都名列前茅。是一家名副其实的大型现代化水泥企业。

2、公司现状

威达水泥有限公司于2006年12月正式开工建设,2007年12月投入试生产。投入生产三年来公司基本现状如下:

(1)公司总投资为7003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9032万元,流动资金4924万元(其中铺底流动资金1001万元),项目总资金为73956万元。

(2)公司现有人员六百人(见表3)。

(3)公司实际年生产能力为熟料105万吨,水泥80万吨(2010年度)。(见表1)

(4)公司生产的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广阔,三年来一直销售良好。(见表2)

(5)成本情况不太理想,产品成本呈逐年上涨趋势,且增长幅度较大(见表3)。

(6)经济效益不好,连续三年为亏损状况。(见表2)

(设计数字:《威达水泥有限公司初步设计说明书》,实际:《威达水泥有限公司每年生产数据统计》)

3、企业存在的问题

依据该企业投产三年来的生产经营现状可以看出,该企业属产品市场前景广阔,工艺技术先进,自动化水平高,环境保护良好的企业,但经营状况十分不理想,投产三年均属亏损状态(表4)。由以上企业现状总结企业存在问题如下:

(1)三年里,熟料、水泥年实际生产能力虽逐年提高,但从未达到过设计生产水平,水泥产量与设计水平相差悬殊。(见表1)

(2)公司实有人数超标严重。这样企业给多余的员工发放工资,增加企业成本。(见表5)

(3)产品工厂成本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见表3)

(4)销售额增加量低于成本费用增加量,生产水泥能力年增涨率偏低,这样导致产品单位成本能耗高。

(5)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幅度非常大,煤、电、运输等价格上涨,但水泥价格却相对在下降。使水泥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压缩,甚至造成亏损销售。

通过对该企业以上经营状况分析和总结,造成企业经济效益不良的原因主要是产品工厂成本居高不下且逐年上升。怎样把成本管理这个文章做好,达到将本增效,就成为解决该企业存在问题的关键,也就是这篇文章的写作目的。

4、解决方案

4.1成本预测目标确定

从以上表中可以分析出直接影响成本的主要成本项目为,折旧费、财务费中的利息和管理费,下面就几个成本项目的管理提出方案:

4.1.1找出盈亏平衡点的销售量(产销平衡即产量)

①预测单位售价根据销售部门预测2011年水泥市场比2010年要好,售价可达290元/吨,比2010年上涨18元/吨。

②依据2010成本资料表,年固定成本为16692万元,年变动总成本为18834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元160.97/吨。

③依据资料建立方程式设x为销售量(万吨)

即:销售总额=固定费用总额+变动费用

290x=16692+160.97x

x=129.37

2011年盈亏平衡点产量应为129.37万吨。

4.1.2确定2011年目标产量

2011盈亏平衡产量为129.37万吨,但是它比年设计能力145万吨还低15.63万吨,因此确定目标产量为145万吨,即是达产达标年又是提高增盈年。

4.2以投入产出效率的眼光去看待降低成本的效果

从这一角度来看,没有最低成本只有最优成本。根据市场预测合理确定产品品种,优化成本。

由于2008奥运工程建设达到高峰期,“南水北调”与主要公路铁路专线(京石、石太、京津)重点工程业已开工,高标号水泥价和需求量将有大幅度增长,P.042.5、P.032.5、P.S32.5的售价分别可以达到325元/吨、315元/吨和320元/吨。提高高标号水泥产品的占有量,可增加投入产出比。P.042.5、P.032.5产量比去年增加1倍。P.S32.5产量不变,P.F32.5产量为15万吨不再外售熟料。

4.3目标成本的控制

认真贯彻一个理念即“成本是设计出来的,是组织出来的,是生产出来的”。

把已确定的目标成本按产品品种分车间和班组进行分解,制定以目标成本完成否为否决权的同工资挂钩为主线附以质量、设备运转率为考核指标的经济考核责任制。形成以财务部成本科为成本控制中心,生产调度室为组织和信息反馈中心,以企管部为考核中心的三位一体的组织、控制、信息反馈、考核体系,以保证目标成本彻底落实。

5、成本管理方案评价

5.1方案可行性分析

本方案主要是靠提高产量来降低固定成本在单位成本中的比重来实现将本增效的目的的。产量能否达到方案给定的值是方案成败的关键,因为产量值为设计生产能力。从工艺条件、设备产能上说是可以保证完成的。本方案注重的是,按市场需求合理设置产品结构,达到优化成本;P.042.5、P.032.5产品虽然总成本有所提高,但市场需求旺盛,售价涨幅较大,赢利能力强,投入产出比高。

综上所述方案可行。

5.2经济效果评价

5.2.1销售收入计算

a、P.042.5水泥:80*305=24400(万元)

b、P.032.5水泥:40*290=11600(万元)

c、P.S32.5水泥:10*260=2600(万元)

d、P.F32.5水泥:15*245=3675(万元)

销售总收入为42275万元

5.2.2总成本计算

a、P.042.5水泥:80*270.91=21672.8(万元)

b、P.032.5水泥:40*275.42=11016.8(万元)

c、P.S32.5水泥:10*266.59=2665.9(万元)

d、P.F32.5水泥:15*261.12=3916.8(万元)

总成本费用为39272.3万元

5.2.3损益评价

销售总收入-总成本费用=毛利

42275–39272.3=3002.7(万元)

通过以上计算,方案经济效果良好。

6、结论

方案适合本企业现状,切实可行。在未来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伴随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快速发展,水泥的需求量将持续增加。水泥工业只有大幅度增加产量,才能适应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巨大需求。在大企业相对较多的今天,努力做好管理工作,降低生产成本,拓宽销售思路、销售渠道,将对一个企业扭亏为盈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 天津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威达水泥有限公司初步设计说明书》.工程代号:296.2001年11月.1-3页,127页,138页,145-150页.

[2] 张义珍.《管理学》.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82-83页,93-94页,110-121页,140-161页,170-198页,210页,297页.

[3] 古桥.《降本增效老话题的新学问》.《企业管理》.总第278期.2004年10月.46页.

水泥企业工作总结第8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水泥产业结构调整,引导水泥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总量控制,等量淘汰,推动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实现水泥产业由大变强和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和省经贸委等九部门《转发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规定,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快我市水泥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各水泥企业所在县(市、区)要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结合《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建材工业2005—2010年发展规划》编制好本地水泥发展专项规划,发挥资源优势,实施好规划,努力把我市打造成为重要的水泥基地。凡新上的水泥项目(包括熟料基地、水泥厂、粉磨站)必须根据市场需求、资源状况和交通运输条件,报省级及以上投资主管部门进行核准。

(二)做好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控制已纳入规划开发的资源区域范围的建筑物建设,减少资源的利用成本和安全事故;鼓励有条件的矿山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力促实行露天开采,规模开采,集约经营;合理开发利用石灰石资源,积极利用低品位石灰石,合理搭配使用矿床夹层,提高石灰石资源的利用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实现最大限度的可持续发展;制定和完善在石灰石矿山开发中的环境保护、开采后的土地复垦和生态恢复,减少矿山开采造成的水土流失以及对自然景观的破坏。

(三)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鼓励有实力的大型水泥企业采取上项目、兼并、重组、联合等方式,提高生产集中度,提升大型水泥骨干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鼓励和扶持塔牌、油坑等骨干企业做强做大,支持企业上市。

(四)鼓励支持石灰石矿产资源能够保障30年以上供应的地方建设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旋窑水泥项目。石灰石等资源进一步向大企业、优势企业集中。

(五)立窑水泥企业应主动改造和转产(包括:拆除立窑改造成粉磨站;转产商品混凝土、墙体材料、干混砂浆等下游产业)。有条件的立窑企业,根据自身优势,拆除立窑水泥生产线改建成日产4000吨及以上新型干法旋窑水泥生产线。鼓励民间资金购买落后生产能力,进行转产改产,使其顺利退出市场。严禁立窑、干法中空转窑、立波尔窑、湿法窑等落后生产工艺新建、扩建和单纯更换大直径立窑等以扩大产能为目的技术改造项目。对违反规定擅自建设的项目,坚决依法拆除。

(六)市城市规划控制区内一律不再新上水泥项目(包括熟料厂、水泥厂、粉磨站)。

二、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七)加强与华南理工大学的合作,进一步提高水泥行业战略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鼓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社会力量利用自身优势,采用系统教育和短期集训相结合、通用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相结合、理论培训和实操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模式,最大限度地满足新型干法生产企业对新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八)充分发挥行业内现有专业技术中心的作用,3年内打造1—2个比较完善的“产、学、研”一体化基地,开展行业内重点热点课题研究攻关,力争在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有所突破,牵引水泥工业科学、合理、健康地发展。

(九)2008年起五年内,凡获得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30万元;凡获得省名牌产品、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

(十)建立人才津贴和奖励制度。对符合市政府对高层次人才实行津贴或奖励有关规定的,或符合其他重大科技创新或发明奖励规定的,可按规定给予奖励。

三、建立联合销售协调机构

(十一)建立协调机构,鼓励本地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牵头,全市水泥企业入股成立联合销售协调机构,拟定自愿、平等、互利、有效的章程,力争做到统一市场规划,统一价格,统一销售,适应区域水泥市场的合理营销。政府对水泥联合销售协调机构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

四、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十二)水泥企业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在缴纳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盈利企业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支外,年终经由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具体抵扣办法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管理办法〉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十三)水泥企业利用工业废渣、可燃废弃物和城市垃圾为主要原料进行生产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所得税。具体办法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若干优惠政策的通知》的规定执行。

五、落实其他扶持政策

(十四)对新建日产4000吨以上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旋窑企业,需要使用建设用地的,按照土地管理有关政策给予优先办理建设用地的审批手续。企业因工程建设需要临时使用土地,不涉及建成永久性建筑的,可按临时用地办理手续。

(十五)对日产4000吨以上水泥熟料的新型干法旋窑企业,可享受企业所属地工业园区的相关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