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26 04:27:45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1篇

一、 问题的提出

幼儿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什么?1. 教师的创造意识不强,教育理念陈旧;2. 幼儿的创造潜能未被挖掘,创造动机和创造热情的能动性欠佳。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老师的思维模式是固有的,1就是1,2就是2。如,老师问:苹果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绿色、黄色)有孩子回答说:黑色、彩色;老师问:坦克在哪里行走?(陆地)。有孩子回答说:可在水上行走等等一系列类似问题时,老师们都会有耐心地给与肯定与否定。一类是教师们都有了初步的创造意识的创造教育理念,而现有的课程却不能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望和创造性思维。如,材料提供的单一性;说教式教学占比重较大;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陈旧、时代感不强。

二、 解决问题的关键

教师的创造教育观念和创造能力是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所在。教师必须做到:1. 增强实施创造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2. 树立正确的实施创造教育的角色观、职业观。3. 提高对幼儿心理指导、观察记录、分析评价的能力。4. 具备自我更新、自我超越的发展意识。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细心观察和了解,鼓励孩子们自由地选择感兴趣的游戏,从而获得自由选择的快乐。

为了更好地调动孩子们的兴趣,使需要得到满足,我设计了这样一节课:有趣的数字

活动目标:

1. 幼儿通过欣赏有趣的“数字图画”,对数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2. 幼儿通过观察、分别系,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3. 幼儿在创造绘画的过程中,体验创造与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数字图画2幅,笔、纸张与幼儿人数相同。

活动过程:

1. 教师出示图片一:大公鸡,请幼儿观察,吸引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客人,你们看是什么?(大公鸡),对这只大公鸡与你们平时画的大公鸡有什么不同?

小结:平时我们都用线条绘画,这幅画是由数字组成的,没想到数字也能画画。

2. 出示图片二:小兔,请小朋友分别指出小兔都有哪些数字组成的,讨论数字变成多种形态。

小结:把数字形态改变,可以组成图案,把它形象化、趣味化。

3. 在观察图二小兔中各个数字出现的次数进行统计。

知道变形数字6用了3次,分别做了小兔的头、身体,明白根据不同要求,数字可以多次变形和使用。

4. 组织幼儿讨论,进行发散思维,互相启发。

例如:一个0和八个1画成太阳;四个0和一个1可画成糖葫芦;两个0、两个7和一个3可画成眼镜等等。通过互相启发,请小朋友大胆地表述,尝试自己的创意,教师给予鼓励、肯定。

5. 请幼儿自己创作“数字画”,体验创作的乐趣。

6. 幼儿游戏“猜猜看”,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感受成功的喜悦。

延伸活动:可开画展或在自然角投放橡皮塑造实物,请其他班的幼儿及家长参观。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在孩子们发挥创造力、施展想象以及动手操作这一舞台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当你用孩子们的眼光看这个世界的时候,孩子们的自主性与创造性就会表现得淋漓尽致,他们不再会因为无所事事感到无聊,而造成一些“麻烦”。

三、 鼓励 、尊重 、开发

首先,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经常鼓励孩子,让他们有自信心,能平衡好自由与必要的约束之间关系。不过分拘泥与此而失去灵活性,在一定的界限内给予孩子创造广阔的天地,尊重他们、宽容他们、期待他们,做他们的朋友。在西方,家长们不要求孩子的学习成绩有多么好、多么高,他们注重的是孩子这一天是否快乐,人格是否得到尊重,兴趣是否得到了满足,思维是否得到了开发,是否有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允许的范围内),是否有小发明,小创造。当然,不是西方文化完全就好,中西文化差异很大,国情也不尽相同,我们只有扬长避短,取其精华,才能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其次,要尊重孩子。尽己所能,让她或他得到应有的教育。如果遇到特殊孩子,也要特殊来对待。我们的家长要转变观念,要做到既是孩子的家长,也是他们的朋友,蹲下来与孩子一起,用他们的眼光看世界。重视孩子们的人格,重视素质的培养。作为幼儿园,要积极做好家园工作,积极开展开放日、家长半日活动、观摩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可让家长直接学习各种指导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2篇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创造性思维 培养方法

新课程改革在我国的教育领域不断深入和发展,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人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是人才,人才的培养在教育。”因而,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政治教学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课程,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之成为善于思考,富于开拓进取的创造性人才。

一、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造性思维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是教育的灵魂,首先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是指以强烈的兴趣和丰富的知识为基础,通过有关事物的启示,触发联想,达到认识上的顿悟与飞跃的心理活动,对于新问题、新情境的感受能力强,能体现出标新立异、别出心裁的特点。其次,有创造性思维的人具有较广博的知识,对学科知识具有较强烈的兴趣与好奇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就需要教师努力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并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尊重知识渊博的教师,尊重关心爱护自己的教师,这就要求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形成新观念、新理论。同时要尊重学生人格,多些宽容,有亲和力,使学生被其人格魅力所感染,进而“亲其师,信其道”,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用教师的创新意识与渊博知识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兴趣,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创建和谐的课堂秩序,培养创造性思维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认的师生关系,依赖于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学活动在民主、平等、和谐、宽松的教学气氛中展开,老师亲切和蔼,真诚耐心,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充满信心和理解,提倡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及课外的教学活动,遇到问题与学生平等协商,师生之间开诚布公,相互沟通,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虚心接受和容纳学生们的新观点和不同见解。这种情与情相融,心与心相通,教与学相长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激活其大脑思维的兴奋点。

教学实践证明,以师生的情感为基础的教学活动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是一旦学生对老师感到亲切,敢于独立思考,敢于交流思想,才敢于创新。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做到“近、尊、爱”才有利于促进情感教学。人是有感情的,教师仅靠每周几节课和学生接触,很难达到了解学生、亲近学生及与学生沟通感情的目的。因此,老师应转变教风,由课堂接触学生变为全方位多接触学生,由在三尺讲台授课变为深入到学生中讲课。一个教师死守住三尺讲台,一手捧书,一手捏粉笔的呆板教学方法学生最反感。提倡情感教学就是要打破这种局面,使教师深入学生中间。试想教师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带微笑地跟学生交流,充满人情味的话语能温暖每个学生的心灵,以婉转的声调感动学生,以优美的语言启迪学生,以高昂的情绪鼓舞学生,这样使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并以愉快的情绪、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之中,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创设教学情境,培养思维的主动性

新课标强调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乐于探究,教师要创设有意义的教学情境,打造创造性思维的平台,采用灵活的教法,点燃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例如,要教育学生有爱心,好好学习,只凭空洞的口头说教是无力的。课堂上,我播放了汶川大地震后全国人民如何去救助的实况录像,灾区人民的灾难及大灾之后的大爱深深地震撼了学生们的灵魂,使其从内心深处主动地产生了真情与奉献的感受。而“神七”飞天的场景也同样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调动了学生奋发学习、立志成才的积极主动性。课堂上教师还要善于调控教学活动,为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合作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主动地学习。上课时我尽可能地创造条件,展开师生间的有效对话,让学生愉快地听,积极地想,大胆地发言,有时师生互换角色,让学生备课、讲课,使之从心理上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课前积极查阅资料,研读书本,课堂上相互探讨交流,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这一过程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实现了学生与书本、与教师、与社会的“思维对话”,从而取得了课堂上的“和谐高效”。

四、进行创造性想象,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说:“人的创造力主要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成份。”培养发散思维,需要学生用掌握的知识,以严谨的态度去积极思考,进行创造性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它推动着人类的进步,是进化的源泉。”弗来发明抗菌素,瓦特发明蒸汽机,鲁班造锯等人类的伟大创举无一不是想象的结果。因而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开拓思维,如讲“人生理想”一课时,可让学生大胆发挥,为自己的思维插上理想的翅膀,想象未来的自己,明确当前的任务,解决理想与现实的问题,长此以往,会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培养发散思维,还要加强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与独特性训练,引导学生多向思考、一题多问、逆向思维等。战国时孙膑用减灶方法诱敌深入,打败魏将庞涓,而东汉的虞诩则用增灶吓退羌军。教师可借鉴此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思考问题。如“对的士司机为救病人连闯红灯”或“网络的好与坏”等发表见解,从正反两方面思考讨论,变换角度,也能培养思维的发散性。

五、鼓励学生质疑,培养独立性思维

古人云:“学则须疑。”古往今来,科学上的新发明、哲学上的新理论等都是在发明家和思辨者的不断怀疑中产生的。教学实际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疑是深入学习知识的起点,也是闪现创造性思维火花的开端,创造性思维要求人们要有较高的独立思考能力,敢于否定权威,消除思维定势,形成独立性思维。爱因斯坦对牛顿经典力学提出怀疑创立了狭义相对论,爱迪生也是在不断的疑问中成为发明大王。史学家顾颉刚说:“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新发明,一切学术就停滞,人类文化也不会进步。”孟子也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不惟书,不惟师,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在讲“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一课时,我预设了几个案例,在课堂上模拟庭审现场,让学生扮演法官,律师,原、被告,让学生自由发挥所学知识,联系实际,独立办案,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样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观察、分析与综合,利于教学相长,利于书本知识现实化,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思维。

六、拓宽学习渠道,培养思维的广阔性

政治学科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只限于狭义的课堂纯理论讲授,把内容丰富、生动深刻的政治课变成枯燥的“说教”课,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其实,学习政治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渠道,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例如,讲述“善待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一节中,可以进行“走向社会、亲近自然”为主题的社会考察活动,用调查访问和实地考查的方式,分组讨论,课堂交流,撰写报告,启发学生思考:我们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引导学生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善待自然的意义及如何善待自然。当然还可举行一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广阔的天地。另外,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瞬间信息万变,只有不断获取并储备新知识,掌握各项知识的最新动态,才能对事物有敏锐的洞察力,产生创新灵感。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新知识,如图书馆、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以培养其思维的广阔性。例如,我经常把《焦点访谈》、《大家看法》等栏目播出的一些节目或案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参与探讨、评论,提高他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总之,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的今天,社会要求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呼声越来越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有限的课堂空间,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创新能力的舞台,发展和增强学生无限的思维能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的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3篇

关键词:水彩画 发展史 创作 创造性思维

水彩画在中国的历史不长,到目前为止也不过百余年时间,但由于该画种与中国含蓄潇洒的审美心理相吻合而很快落地生根。中国水彩画至今经历了几代画家的艰辛探索与努力,从而获得了现在多方并存、繁荣发展的局面。从目前中国水彩画创作作品展示的内容和画家创作心态来看,在艺术观念和创作行为上有四个方面的倾向:一是继承英国水彩画传统基础上不断拓展与创新。二是汲取中华艺术的精华,在创作的作品中有较强的民族文化意识和中国水墨画的表现形式。三是注重艺术本身的探究,作品内容和作品表达形式与手段有现代前卫的艺术创作倾向。四是纯粹的自我意识或浮躁的狂热创作倾向。近二十年中国水彩画的创作发展很快,但有许多画家把注意力放在了对水彩画单纯技法的研究上,沉迷于对水彩画技法所特有的明快、轻柔和流畅的玩味上,导致了水彩画创作中存在不理想的状况。多年来,中国水彩艺术作品是以小品形式出现的,很少有思想深刻、艺术感染力强的力作出现。久而久之,不少水彩画家也就自认为水彩画创作是以静物、风景和人物写生为主,谈及创作也是相对意义上的创作。由于这种思维的存在, 导致了一些奇怪现象,其一,认为水彩画不适合创作,不适合表现思想深刻的大型作品;其二,创作就是抄照片;其三,使越来越多的水彩画的初学者,陷入到技法的框框中,热衷于表现效果的处理。水彩画创作要摆脱这些奇怪现象,从真正意义上的振兴,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改变思想观念; 二是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 正确认识水彩画的发展史

西洋近代水彩画始于16世纪。从德国绘画巨匠丢勒起,他善用水彩铺底,以水粉描绘的方法画动物、植物、风景;鲁本斯运用明暗法画水彩速写;伦勃朗在素描上画淡彩;18世纪和19世纪的法国画家德拉克洛瓦、西班牙的戈雅,也都用水彩画工具材料作过诗意浓郁的风景或肖像画等等。对这一时期的大师们从事水彩画的状态和作品作分析,就不难看出:(一)画水彩是业余性的,花费时间少;(二)画面内容多是速写性的风景、静物、肖像等,没有主题性创作,是为油画创作而作的草图;(三)用水彩画工具材料,表现油画创作所要的模拟效果;(四)画幅小;(五)轻视水彩画语言,重视油画语言,因此水彩画也未能在这一时期成为一个独立画种。

到19世纪,水彩画在英国成为一个真正独立的画种,得力于一批水彩画家的努力。他们认识到了水彩与众不同的艺术效果,同时在创作中对工具材料更新,形成了一套水彩画创作技法,使得水彩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涌现出了如泰纳、康斯泰勃尔、波宁顿等等—大批著名的水彩画家。但水彩画始终未能与油画平起平坐,当时的画家偏爱油画的审美价值和版画的经济价值而对水彩画存有偏见。这对水彩画的发展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以致在19世纪以后,虽然英国画水彩画的画家增多,但专注于画水彩画的画家却不多。许多画家从事油画、版画、壁画创作,兼画水彩画,难免会影响水彩画的艺术质量,表现为题材狭小,以风景为主,缺乏主题性创作,未能认识和发挥水彩画的社会作用。

水彩画仅是绘画手段中的一种形式,它的产生,以及它所具有的能量的大小是由人们在艺术实践或艺术生产中的能力大小所表现出来的。正确认识水彩画发展史,可以帮助我们明白,水彩画“小品论”的产生,是由于在某一阶段因人们对水彩画认识上的不足和偏差,及表现能力、创作能力上的缺乏所表现出的一种缺陷,断然归结为水彩画这种载体能量小,即片面认为水彩画只能画小品,不适合创作。事实上,用水彩来表现什么样的内容与题材、画多大、以什么风格,是由画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决定的,而不是画种本身。因此从事水彩画创作应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二、 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纵观20世纪艺术发展的轨迹不难发现,各种艺术语言不再是以传统的、单一的艺术表达方式进行着。水彩这个画种也是一样,一个水彩画家如想在水彩画方面别开生面、推陈出新,就必须在技术与艺术创造性上下功夫。其艺术思维方式也要从画上拓展开来,从工具、材质、技巧、视觉审美上拓展开来,用创造性的眼光和思维去体验和分辨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中优秀的东西。对于水彩画创作,首先必须强调创造力的培养,而创造力的培养有赖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这里创造性思维指的是一种相对高级的人类心理活动,也是每个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创造性思维可分为传统的自然思维和开放的辐射思维两种。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4篇

关键词:语文学科;创造性思维;发散思维;教学方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34-0005-01

语文不只是一门注重语文基本知识传授的学科,更是注重人文素养及创造能力培养的综合性学科。语文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在语文听说读写过程中,包容着丰富的创造性因素,而阅读和写作教学为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语文教师要改革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环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文主要研究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创造性思维概述

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它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认识新领域、开创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之可贵在于能创造性地思维。”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并让这种思维不断发展、渐趋成熟。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关键,在于让学生遇到问题时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去思考,去寻找不同的答案,不受现有知识与方法的束缚。这就需要学校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注重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打破各种限制学生思维的条条框框,鼓励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活课内资源,同时增加课外资源,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要注重引导学生对各种文学作品进行阅读、赏析,提高组织语言和分析作品的能力,以具有个性的方式解读作品,获得新的见解、新的发现,促使创造性思维进一步发展。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策略

语文新课标的实施,对陈旧僵化的语文教学方式提出新的挑战。语文教学必须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合格人才。

(1)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主动发展,改变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模式、个性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和谐平等,改变机械呆板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容易让学生展现个性、优点和潜力。教师需要及时抓住这些闪光点,加以强化。同时,教师除了在教学模式上进行创新,还应注重个人素质的提高、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只有不断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更好地熏陶学生,引导学生。

(2)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在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创新思维来源于想象力,想象力是创造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准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多思考事情的不同发展方向,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要有效地促使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从多个方面想象,并鼓励学生将想象的事物用语言形象生动地表达出来。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促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可以鼓励他分享自己的想象方式,并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注重质疑与求异。创造性思维注重的是个性的、求异的思维方法,它没有固定的模式,是一个多元化的思维方式。要培养这样的思维方式,就要让学生不拘一格,针对问题的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大胆探究,勇于质疑。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把心中的疑问大胆表达出来。要鼓励学生多方面、有个性地考虑问题,教师则以多方面、深层次的视角解答学生的质疑,以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其次,教师给学生提供学习方法之后,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探究,多方面寻求解决思路,以较快的速度使得创造力得到提高。

(4)注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鼓励学生结合情境多多思考。教师应该精心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设置一些具有灵活性、开放性的问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利用已经设计好的问题,促使学生融入情境,勤于思考,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结束语

总之,创造性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后天培养与训练的结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于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注重质疑与求异,注重在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耿红卫.对中学语文教学“泛人文性”的批评[J].教育探索,2011(02).

[2]王卫丽.中学语文课堂中创造性思维培养方法管窥[J].教学与管理,2013(0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5篇

幼儿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一、引言

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发现幼儿会问很多的问题,或者就一个问题问到底。有的时候,我们会认为幼儿问的问题很可笑。但是有的时候,他们问的问题,却同样难倒了我们的家长和老师,甚至有的老师和家长们都无法答复和解释。实际上,这种探索问题的行为,就是幼儿们创新意识萌芽的直观体现。例如,在一次课堂上,我问:苹果里面有什么?有的幼儿说苹果里面有星星。原因是他们将苹果横着切,发现苹果里面的果核像五角星的样子。这与我们成人竖着切苹果的定性思维有很大的区别。

二、幼儿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及表现

创造性思维,又叫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最本质的特征是新颖独特性。主要表现在它对传统的常规思维的超越。想象作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好奇心和兴趣作为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能够激发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是创造性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动力。

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主要体现在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听讲故事活动,是培养幼儿想象和推理能力的极好契机。在活动中,我针对班内幼儿喜欢讲述的特点,经常给幼儿讲一些留有问题或悬念的故事,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兴趣,并给他们提供自由讲述的机会。幼儿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好问、好动、好强,思维不易受束缚,正处于创造性思维的觉醒时期。因此,我们应该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宽松的学习氛围,在日常的教学、游戏与生活实践中鼓励他们敢于质疑、探索和发现,培养他们思维的主动性。

三、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现状

在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压制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主要来源于家长的错误指导和教师的负面教育两方面。

家长的错误指导体现在两方面。其一,在幼儿出现“奇怪”的举动时,家长总是根据自我的认识给予纠正。家长们按照成人的思维很快给幼儿给予纠正,而不是从幼儿的思维出发,沿着他们的思路给予巧妙的顺水推舟,使幼儿明白其中的原委。其二,就是家长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主观设想培养兴趣爱好。不管幼儿喜欢什么,根据家长个人的主观判断,想让自己的孩子多面发展,强迫幼儿参加艺术培训活动。殊不知,这种行为无形中压制了孩子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另一方面,家长们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给予发展,而是主观强迫幼儿按照他们的主观意念去实施。

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功利的负面教育。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教学中依然还有着不少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做法。其一,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往往用“填鸭式”的方法,让幼儿机械地模仿,机械地记忆,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其二,在教学活动中,经常要求幼儿完全照着教师的样子进行各种活动。其三,在教学活动的评价上,教师对上课规规矩矩,下课老老实实的幼儿评价很高。这样的教学,既压抑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也对开拓幼儿创造性思维是一个无形的障碍。

四、教育对策

幼儿的成长环境较为封闭,主要涉及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学校要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和氛围,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敢说敢做。同时,要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耐心的对待每一位幼儿。家长们也要加强和学校、教师的联系,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根据幼儿兴趣爱好适时进行辅导和加强。

1.营造自由宽松的生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条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教师要积极为幼儿提供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土壤”和“气候”,在日常活动中有意识地给幼儿创设自由、安全活动的小天地。教师只有为孩子们营造宽松愉悦、安全和谐的环境,才能有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培养创造性思维。

2.通过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核心环节

动手能力是创造力的组成要素,动手能力就是通过动手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句成语叫“心灵手巧”,思维确实和手巧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的习惯,自己整理玩具等自理能力。我们也可以帮助孩子做多种手工以提高技巧,在动手的同时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让孩子学习一些乐器,非常有利于培养孩子手指的灵活性,还可以锻炼手、眼、脑的高度协调能力。总体来讲,我们必须重视孩子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有机会参加各种动手的活动,促进孩子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3.及时发散引导和总结是保护幼儿创新意识的重要方法

灵感是创新火花的闪现,当孩子在活动中有创新的意识和举动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评价,表扬孩子肯动脑筋,夸奖孩子的求新求异的想法和做法,老师的肯定能大大激发孩子的热情,对他们微小的创新意识起到保护和激励作用。我们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的创造性;还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课外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学习是主动探求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教师需要不断将这种教育观念融入教育实践中,充分发挥幼儿主体作用,提倡大胆想象,为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搭建平台。

4.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孕育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助推外力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必须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家长开始重视对幼儿各种素质的培养,同时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家长要为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活动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要及时对幼儿的奇思妙想加以肯定。教师作为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纽带,要和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平时多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参加一些学校活动,让他们学习一些指导方法,发挥家庭在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重要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孩子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只要是幼儿充满兴趣、积极探索就应该多赞许、多包容,并给予鼓励和赞扬,这样才能大大激发孩子创新的欲望和激情,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五、结语

幼儿的创新能力是幼稚的,但其发展的潜力却使很大的。幼儿时期的创造性思维有不稳定性和脆弱性。广大幼教教师和家长要利用一切一切教育活动和适当的条件,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计划,充分让幼儿自由活动,并尽可能地发挥他们的最大潜力。我们要善于启发幼儿的创造萌芽并扶植和保护好。

参考文献:

[1]程立新.浅谈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培养[J].中小学电教(下),2011,(03).

[2]卿忠.浅谈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

[3]沈洁云.浅谈如何培3~4岁幼儿的创造性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0,(13).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6篇

化学新课标指出,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动手实验和自学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因为创造的本质就是求新,无新便无创造,“新”就是“异”,所以一定要引导和鼓励学生求新、求异,这些都离不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一、精心设疑,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可见,设疑是诱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

1.布疑要适时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如此.一节课怎样开头,怎样引出课题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有经验的老师往往通过布疑来设置“悬念”开始新课,激发学生追求新知的强烈欲望,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课尾“暂别”时设下新的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类似“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心理欲望,以及培养学生“吾将上下而求索”的自发探求新知识的开拓意识.

2.设问要巧妙

设问“巧”,才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设问“妙”,才能使学生在主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收到寓教于问的效果.

二、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根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实验仪器,设计实验方案,然后进行实验操作,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获得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和规律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或改进他人的实验方案.由教师启发、引导、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要求,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探索各种合理的方法,设计各种可行的方案.这样,既打破了单一枯燥的传统模式,又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通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敏捷性是思维的主要品质,是指思维过程的迅速程度.有了敏捷性,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才能够在迫切的情况下积极思维和周密考虑,从而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得出结论.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适当地组织课堂讨论,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多样性.

1.知识抢答

例如,在讲“碳的单质”时,教师可设计一些抢答题,并把这些问题提前一周交给学生做准备,让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查找答案,小组成员在各学习小组内部进行简单的归纳总结,教师对学生提出抢答比赛的规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知识抢答.结果表明,学生能在大脑处于积极思考的紧张状态中,迅速分析、思考、讨论、抢答.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形式的训练,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和发散性.

2.中心发言

中心发言是指事先将要学习的内容设计成一些思考题,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来寻找答案,然后挑选准备充分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中心发言,接下来由其他学生进行质疑、补充和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指正.这种形式的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学能力.

3.挑起争议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7篇

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将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组织,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通俗的讲就是重组已有的知识。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创造性思维也应从娃娃开始培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关键词:创造性思维;培养;幼儿【中图分类号】G610一、创造性思维:1.思维的概念和种类

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表象和动作实现的,是人以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映。

它是人们在实际生活中,在感性材料(感觉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形成一定的概念,并应用此概念对某问题进行判断、推理、最后解决某问题,从而认识事物一般的和本质的特征及其规律性联系的心理过程。

根据思维过程中凭借物的不同,思维可分为: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化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活动的探索目标的不同方向可分为集中性思维、发散性思维。2.对创造性思维这一概念的理解

创造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它是将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重新进行组织,提出新的方案程序,并创造出一种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方式,通俗的讲就是重组已有的知识,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独特新颖、与众不同的见解。(1)集中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提起集中性思维,人们总认为它是创造性思维的反义词,是阻碍创造性思维的绊脚石。事实上集中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这是众多的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而发散性思维,是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活动,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分。(2)联想、幻想和创新想象

联想、幻想和创造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也可以称之是创造性思维基础。(3)灵感和机遇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指出:"在科学研究中,真正可贵的因素是直觉。"我们也称之为灵感。

灵感是在创造活动中,新形象突然产生的一种心理现象,当人处于灵感状态,创造想象极为活跃,创造思维极为敏锐。二、为什么要培养创造性思维

我们正在处于一个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经济竞争激烈,物质文明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我们的孩子读书万卷书,却没能走万里路;能提笔在英语四级、六级靠近上下笔如神,却在和外国人的交流上结结巴巴,甚至用上了手语;面对一个机械故障,我们能在原理上将它分析的彻底透彻,但却无法将它修好。中国的孩子是聪明的,在哈佛、麻省,最优秀的学生是中国人,在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物理、化学竞赛中披金挂银的是中国人,中国的基础教育在世界也堪称一流,但诺贝尔奖却少有中国人的名字,为什么?三、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即使是天才,他呱呱坠地的第一声也并不是一首诗"。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1、 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心情愉快地去观察去研究。2、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创造是以想象为先导,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意向,便不能进行创造。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可以在室内,也可以在户外,可以是集体的,也可以是个别的。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从出生到4岁是人的智力发展的决定时期,而人的一生思维发展的速度是不平衡的,先快后慢是其发展特点,因此,幼儿早期智力开发是非常关键的。

在游戏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摆弄图形,于是我在益智区投放了大量的图形片,引导孩子用这些图形摆出一个个的图案。相同的图形,可以组合成不同的图案,只要孩子们动脑筋了,就会有不同的成果,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又使幼儿获得了成就感,在刚开始我投放的图形片品种多、数量多,随着幼儿的日益熟练,我又逐渐加大了难度,仅仅放七种图形,成为真正的七巧板,幼儿不仅在益智区玩,在家也玩,可见这种形式是孩子乐于接受的。

通过对思维训练的前测和后测,我发现幼儿在思维训练之后,表现出精神振奋、心情愉悦、联想丰富、充满了自信心,记忆力也有所提高。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

在故事教学中,我们班的故事结尾总是千奇百怪的,因为我坚信创编,续编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最佳途径。我让孩子充分发挥想象,将故事的结尾根据自己的意愿重新创编,或者象前面所讲的一样,停下不讲,引发幼儿强烈的兴趣,自己进行续编,改编。

另外,我常在谈话中增加一个"词语接龙"的小游戏,即"太阳"-"阳光"-"光明"-"明亮"等,如果哪个孩子在规定的十秒之内没有答上,他就要用他没有接上的的词来造句,造完句后,其他孩子会为他鼓掌,叫好,再由他重新开始游戏。孩子们玩得不亦乐乎,通过这个游戏,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十秒内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发散思维发挥到了极致。在美术活动中,也可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具体落实到孩子们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笔画来表达,我在活动中,很少给孩子进行命题画,而经常画一些绝对不雷同的"我的xx",让孩子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想象去创造,将对幼儿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渗入到各个教育活动中去,充分利用教育的交互作用,在音乐活动中,我经常让幼儿创编歌词。例如:创编"在农场"时,有一名幼儿没有象别人将动物编进歌中,而是编成"宝宝在农场,笑笑,宝宝在农场,叫叫,宝宝在农场,跳跳跳,宝宝真高兴!"这比歌词中将动物编进去的更进了一步,可见,孩子的潜能在于老师的发掘,而孩子的发散思维在于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去看、去想、去说、去讲、去画、去唱、去发现!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常言说的好:"心灵手巧",手脑并用,才可以从事复杂的工作,人之所以被称为"万物之灵",也可能就是因为有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吧。

面对21世纪的挑战,我国提出了:"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充分利用周围的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提供物质材料和机会,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在不同的场合给予不同的指导。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第8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造性思维;培养

一、数学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与特点

数学创造性思维是自觉的能动思维,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心理和智能活动,需要有创见的设想和理智的判断。数学创造性思维从属于创造性思维,它应是创造性思维在数学中的体现;它也直接从属于数学思维,它是数学思维中最积极、最有价值的一种形式。创造性思维具有独创性、巧妙性、流畅性、突发性、连续性、整体性等特点。当然数学创造性思维也应具备这些特点。

数学教育心理学家对数学思维品质也进行了概括,即思维的深刻性,思维的广泛性、思维的灵活性、思维的独创性、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批判性。当然数学创造性思维应具备上述六条品质。总之,数学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它是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的综合,又是数学中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辩证统一,它是各种思维形式高度统一协调的综合性思维。它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思维之处在于它发挥了人脑的整体工作和意识活动能力,发挥了数学中的形象思维、灵感思维、审美的作用,因而能按最优化的数学方法与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论的限制和具体内容的细节,完整地把握数与形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实现认识过程的飞跃,从而达到数学创造的完成。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

1.通过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强的人,对熟悉的事物能够采用新的方法或从新的角度加以研究,在相同或相似之中看出不同,见人所未见。在数学教学中,采用“一题多解”的教学方法,并引导学生评价各种解法的特点和优劣,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解题能力、优化解题思路,而且能增强发散思维能力。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传统方法,非常有效,在教学中教师绝对不能简单地使用讲授法,把学生当做记录工具,一讲了事,而要宁愿少讲几道题,也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能适当启发。若简单地使用讲授法,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反而会使学生觉得数学高深莫测,从此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勇气。

2.鼓励学生质疑提问,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就是善于根据客观标准,从实际出发,细心权衡一切意见,通过辨误驳谬更好地区分正误、明辨是非,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思维的批判性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重要特征。

传统教学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型教学,注入式讲授多,批判质疑少,讨论研究少,不利于学生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在目前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边讲边问正在取代灌输式讲授,高密度提问已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课堂内主要采用教师主导取向的教学方式,而学生自主取向的教学方式用得很少。不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昔日的“满堂灌”变成了今日的“满堂问”,这不算是真正的进步,关键要看谁来问,什么时候问,什么地方问,问什么,怎么问,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全体学生都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学生长期处在缺少提问质疑机会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思维的创造性受到了压抑。学生的提问质疑不但可以锻炼其思维能力,而且在提问质疑的基础上让学生探讨问题的答案,可以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精神。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不能回避,而是要正面引导,积极鼓励。学生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会获得大量的知识,而且能学会创造性地思考问题。

3.通过数形结合,培养直觉思维能力

数形结合是伴随解析几何的产生而产生的。数形结合使得代数的抽象性与几何的直观性相结合,数形结合思想的重要性正如数学家拉格朗日所说:“只要代数同几何分道扬镳,它们的进展就缓慢,它们的应用就狭窄。但是当两者结成伴侣时,它们就相互吸取新鲜的活力,就以快速的步伐走向完善。”

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在学术、学科和日常生活中,直觉思维和预感的训练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方面,但经常被忽视,应该做更多的工作去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途径有很多。例如:让学生学会从总体考虑问题;引导学生迅速、敏捷、整体、跳跃地思维,直接观察结论;鼓励学生借助对称、和谐等数学美感进行联想、估计和预见。在数学教学中只要有意识地训练直觉思维,并有意识地运用直觉思维,就有可能踏上创造性思维的阶梯。数形结合是培养学生直觉思维能力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明生,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郑君文,张恩华.数学学习论[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