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探究式教学实践

探究式教学实践赏析八篇

时间:2023-02-13 04:20:18

探究式教学实践

探究式教学实践第1篇

【关键词】中职化学教学;实验探究式教学;实践;研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化学实验开展教学,顺应了“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这一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因此,笔者尝试将实验探究式教学运用于中职化学教学中,探索合理的教学程序,提高教学质量。

一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基本内涵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研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同时能力获得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围绕一定的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实验为手段自主地进行探索研究,寻求答案,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中职生化学学习态度的调查

那么中职生对学习化学的态度究竟如何呢?笔者对所在学校中职一年级的738名学生进行了化学学习兴趣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对化学感兴趣的学生仅占32.65%,而不感兴趣的学生中有63.58%的学生把原因归结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传统,86.18%的学生喜欢到实验室上化学实验课。由此说明,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

三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都经历了在初中阶段学习上的失败,对他们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这类群体具有一些特定的心理特征。

1.自卑,但不失自尊

中职生在初中学习阶段,长期成绩处于下游,并经历了中考的失败,所以在心理上存在自卑感。尽管如此,他们的自尊感不曾缺失,对于批评十分敏感,有抵触情绪。教师若动不动就讽刺挖苦,加以训斥,那么只能是将他们推向学习的对立面。

2.学习被动,知难而退

中职生大多在学习上懒于思考,行为被动,缺乏自觉性。他们缺乏吃苦精神和上进意识,在学习较顺利、容易时还尚可,如果稍有困难就会打退堂鼓,碰到失败容易气馁、自暴自弃。

3.重“行”轻“知”

中职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普遍较差,对于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兴趣索然,对于需要动手操作的知识和技能则表现出较浓厚的兴趣。中职生的缺点比较多,这给教学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但他们仍然不失好奇、好胜、好动的心理特点,这给实验探究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教师应该在一定的情境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再通过他们喜欢的实验操作来探求新知。相信在中职化学教学中,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中职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探究式教学模式特征是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索发现中去,尽情发挥想象。目前,国际上公认比较成功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有“5E”循环教学模式和萨奇曼探究训练模式。但是,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并非一成不变,而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具体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学习生活环境的不同做出适当调整,而不是刻意追求探究教学过程的完整性,导致白白耗费时间和精力,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笔者采用的实验探究式教学的程序为: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提出假设制定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假设总结反思与交流评价。创设情境、引出问题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同时让学生明确目标;提出假设、制定方案是让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进行猜想和假设,并制定实验方案;实验探究、验证假设是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验证自己的假设正确与否,同时发展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总结反思、交流评价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通过自评与组内互评总结自己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吸取别人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五中职化学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得与失

1.中职化学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所得

实验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有着不错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个性等多个方面的发展。这种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探究过程中,将直观性很强的化学实验现象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发学生思考,在宽松的氛围中讨论,各抒己见,在实践探索中寻得答案。让学生感受到探究过程及结果带来的愉悦感及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肯定了自我价值。多次下来,学生在课堂中变得更积极主动,学习热情也高涨起来,思维也变得更活跃。同时,学生也学会了与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另外,所学知识都是学生在亲力亲为下获得的,因此,学生对知识的印象比较深刻,理解也更为深刻。

2.中职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所失

在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过程中,笔者最大的感触就是耗费时间太长。一是前期准备工作时间长,教师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各教学环节,准备很多的线索保证学生能不断深入探究,最终完成任务,同时,教师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准备大量实验物品,确保学生设计出来的实验方案能够实际操作。二是教学过程耗时长,但由于学生原有的基础和能力薄弱,从问题讨论出结果、设计出验证实验方案和实际操作验证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这在化学教学课时本来就紧张的职业学校,对完成大纲要求的教学任务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六中职化学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几点建议

1.对学生以鼓励为主

中职生受能力的限制,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会出现“卡壳”的状况,导致教学过程不能顺利进行。这时,教师不能着急,应多些耐心,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学生的智慧潜能就会被激发,许多教师想到的学生能想到,教师想不到的学生也能想到。

2.问题导向,逐步深入

由于中职生文化基础、学习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的欠缺和薄弱,学生把握不住关键信息,提不出合理的假设及实验方案,或者手足无措,摸不着方向,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怎样做,这是在中职化学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常见的问题。这个问题若处理不当,很可能使实验探究式教学流于形式,变成了传统的实验教学,教师成为课堂的主角,而学生则变成了配角。因此,教师应课前要进行充分的准备,精心设置问题环节,通过问题讨论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对探究的主题有了足够的认识后再进行猜想和假设,设计合理的验证方案,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突出过程和能力的考核

传统教学中,实验现象描述与得到结论是否准确是评价的主要标准。而实验探究式教学要求让学生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假设、设计、合作、交流、反馈、小结,让他们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问、大胆地做,哪怕结论与事实有不同,应重在学生的参与、学生的体验、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这就要求评价标准的重点落在学生参与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以及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

4.教师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实验探究式教学的课堂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它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课时按教师事先设计好路线按部就班就行。在实验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提出的假设、设计的方案,有的就是教师也未曾想到的。所以,对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特别是应变的能力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教师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既要在课前对探究的问题进行充分的思考和准备,又要转变观念,做好角色转换,“教师不是权威,教师不是什么都知道的”,有时候教师还要向学生学习,有些当堂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带着学生在课后做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七结束语

中职化学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无论是提高教学质量还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都有着明显的作用,这种教学方法值得提倡。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实验都适合使用实验探究式教学,也不能生搬硬套大面积地实施实验探究式教学。否则不但不能发挥实验探究式教学的最大功效,而且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在中职化学中开发适合实验探究式教学的内容,探寻合理的教学流程,使实验探究式教学方式发挥出高效,是今后研究实践的方向。

参考文献:

[1]王祖浩主编.化学实验新课程中的科学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靳玉乐.探究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李森、于泽元.对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

探究式教学实践第2篇

前言

探究式教学指的是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有效的交流和引导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以此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积极性,将学生由传统教学中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到知识学习的参与者角色中来,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小学数学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小学数学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原因

一方面来讲,小学之所以进行探究式方法进行数学教学是因为我国正在进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广。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已经不能像传统一样只注重学生数学成绩的提高,更需注重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创新力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来讲,除了推广素质教育的原因外,随着探究式教学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逐步应用与推广,促使小学数学教师将探究式教学模式融入到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来,这是为了满足小学数学的教学标准。新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知识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及情感态度方面因素的教学培养,因此,传统的僵化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有的教育教学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二、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践

1.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问题的自我发现

笔者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平日在进行数学课堂教学中较为重视引导学生对问题的自我发现,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探索欲,从而激发学生数学知识学习的好奇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加法的例子引出减法的教学内容,将5-2=3写作2+3=5,通过加法引出减法,让学生自己对两个式子进行观察,发现他们的异同,再引出减法的符号、概念和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系统性全面的教学讲解,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明白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联。

2.通过建立情景模式引导学生融入课堂

在小学数学的学习阶段,对于大多数小学生而言,数学是一门比较枯燥的学科,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通过教学方式的转变来引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情景模式的建立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探究式教学方法。例如,在进行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认识教学时,通过学生日常生活中相似形状的图片展示,借助投影仪为学生进行图形的播放演示。比如,引导学生发现教室的窗户是长方形的形状;学生们玩游戏用的魔方立面是正方形的形状;路上的汽车车轮是圆形的形状等等,通过现实生活中情境的引入,使得学生能够快速对图形的形状有着较为直观的认知,帮助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内容的扎实掌握。

3.加??教学互动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互动教学也是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中加强互动教学的引入。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考虑到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低龄性,使得教师往往无法采用较为自主性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数学知识的课堂教学,而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的互动教学方法无疑补足了这项弱点。在进行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通过互动教学的引入,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进行“同样多”的内容学习时,通过“三只小猪盖房子”的故事,引入数学的课后习题问题,在故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运用多媒体投影的方式,将简单的文字故事转变为生动的图片教学模式,通过教师的故事讲解,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运用提问的方式,来邀请学生进行回答,促使学生在一答一问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高效的掌握。

4.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明白教师只是课堂的引导者,学生才是课堂中真正的主人,因此,必须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践进行数学知识的快速、熟练掌握。例如,在进行课堂“做一做”环节的习题时,邀请学生在讲台上根据题目内容的提示,比如在题目“第1行摆4朵红花,要求黄花比红花少一朵,第2行摆几朵黄花”中,使学生通过投影仪来进行黄花的摆放,从而帮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

探究式教学实践第3篇

一、高中化学探究式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在中学教学中充分得到了实践,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快乐.它能够有效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讨论、进行思维碰撞,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因而在教学中被广大教师普遍采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有一部分教师在探究式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下不足:①探究式学习万能化.正是由于探究式学习的优点,很多教师认为在教学中探究是解决问题的普遍方法,认为“探究”是万能的,因此就经常探究.课堂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提出显得很随意,什么问题都要求学生去探究,像将启发式教学异化为“满堂问”一样,探究式教学就随便“探”.②探究式学习模式化.探究式学习的基本环节为: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尝试解决――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反思评价,每一探究活动都要按这个模式进行.③探究式学习过程形式化.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的主要途径.在教学调查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组织课堂讨论和小组学习的情景,轰轰烈烈、热闹非凡,但是只要你用心观察,就会发现热闹的形式下的空洞内容.老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分组讨论,于是学生便迅速地交头接耳,几分钟过后,老师说停,教室内顿时鸦雀无声,接着小组代表发言、交流,最后老师归纳总结,有时干脆就是老师公布答案.学生压根就没有充分发言的机会,这样的讨论基本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参与.④探究式学习实验化.认为只有在实验室中的学习才算是探究式学习,也只有在实验室中才能进行探究,他们过多强调实验室中科学探究的情境,而忽视科学知识在理论学习上的探究性.⑤探究式学习两极化.在日常教学中由于小组合作的开展,那些爱发言、爱表现、能力强的学生经常得到锻炼和表现机会,剥夺了相对薄弱学生的表现机会,加剧学生两极分化.

也就是说在探究式学习的认识与实践中,我们老师仍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究其原因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是否更新.一味地认为探究式学习神秘而不探究;一味地认为探究式学习万能,所有所有问题都探究;一味地将探究式学习僵化处理,必须几个环节都有;只注重教师的教学,不注重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都不是严格意义的探究式学习.这需要我们教师更新观念,真正实践探究性学习,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的能力.

二、高中化学课探究式学习的建议

1.探究式学习教师要认真选题

探究式学习的研究表明,探究是人类最基本的学习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过程都必然是探究性的,开展探究教学的重要条件是选题或学习的材料必须具有一定的难度,探究的问题具有新颖性,否则就没有探究的价值.也就是说,探究教学中要求学生探究的问题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而不是漫不经心的发问.同一内容的课,由于老师选题设问不同,学生课堂探究的效果迥异.教师应努力成为化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为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串”让学生做到有目的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使其思维得到发展.教师在学生探究活动中要不断地用“问题串”引导学生进入思维状态, 产生感悟和体验,让学生真正得到收获.选题是探究教学的核心,设问是探究教学的关键,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切忌随意选题,信口发问.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的实际, 来正确选择探究的问题.

2.探究式学习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

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一切教学改革得以成功的根本条件,也是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的根本区别.我们提倡开展探究式课堂教学,不是为了形式的花样,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种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机会,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所以,探究式学习十分重视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和作用,要求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探究的各种活动过程,特别强调主体性,反对花架子.

我们在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过程中,应想方设法为学生的探究学习创造条件,真正地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首先要创设新颖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质疑探究的欲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寻求新的发现,获得新的认识;其次,要营造融洽的课堂探究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重视学生的不同见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创新求异;再次,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放手让他们开展自我思考、自由探究的活动,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主体体验来逐渐形成勇于探究的个性品质和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究性学习的主人.

3.探究性学习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

虽然教育部喊了多年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能力,老师也在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但学校、老师评价学生的法宝仍然是考试和分数,很少考虑学生的情感价值观的发展.考试分数压倒一切,对学生的探究兴趣、学习态度、科学方法、创造精神以及情感价值观等情意方面的发展缺乏应有的重视和可操作的评价方案.学校要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督促下、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下改变学生评价体系,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评价除了知识与能力外,还将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列入发展性目标,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取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探究性学习要注重多种方式,不能僵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实验教学是化学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也是学生探究并获取知识与应用知识的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但不是所有的科学探究都要经过实验,不能脱离实际,为了实验而实验,为了探究而探究.有的依据化学事实,运用逻辑判断来确定相互之间的关系,有的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是无法用实验来探究的,是在一定实验基础上经过抽象思维得出来的,这时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反而是值得提倡的.有些概念教学教师应该直接告诉学生,没有探究的必要.

探究式学习一般包括前叙的基本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明确具备这些环节,也并不是这些环节的的顺序一成不变.提出猜想或假设也并不是只体现一次,有可能一个完整的探究性学习活动需要几次猜想或假设.小组合作也要注意不能仅注意形式,更要注意学生思维的深度,理解知识的本质.

5.探究性学习要针对所有的学生

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本身就存在差异.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在鼓励学生创新的同时,允许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模仿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注意小组内所有成员的均衡发展,不能变成部分优秀学生展示的舞台,却忽视了相对薄弱学生没有积极参与的情况.比如调皮学生趁机讲话、内向的一言不发、个别学生心不在焉等,教师可以通过点名督促一些经常不敢发言的学生发言,让所有的学生始终处于老师的监督之下,既不使学生在探究中“掉队”,又避免学习能力高的学生“吃不饱”,真正使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防止两极分化.

三、高中化学探究性学习的实践

案例1:氯气和水的反应

苏教版新教材把氯气与水反应是以结论的形式呈现的,氯气与水反应作为一个接受式教学激不起学生的兴趣,有时方程式记忆还容易出问题.如果做以下的设计,问学生自来水养鱼对水有什么要求,从而引出氯水的问题.提问:通入水中的氯气能与水反应吗?如果能反应氯水中存在哪些微粒?起杀菌消毒的又是什么成分,请同学设计实验证明.学生就会按照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环节提出猜想或假设,并设计实验来进行验证.学生设计的实验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1)用pH试纸检验氯水,如果不是中性,则证明Cl2和H2O反应;

(2)向氯水中滴加几滴石蕊溶液,若颜色改变,则证明Cl2和H2O反应;

(3)向氯水中滴加AgNO3溶液,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证明Cl2和H2O反应;

(4)用砂纸打磨掉镁条表面的氧化膜,截取少许镁条,放入少量氯水中,若有气体生成,则证明Cl2和H2O反应.进行实验验证后,发现以下现象:

(1)用pH试纸检验,试纸先变红后褪色;

(2)向氯水中加石蕊,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3)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4)加镁条,镁条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学生通过推理得出Cl2能与水反应,溶液中有Cl2、H2O、H+、 Cl-、OH-,那么石蕊溶液为什么先变红后褪色呢?氯水中还有其他的一些微粒吗?再通过老师的漂白试验证明次氯酸的存在.加深也强化了学生对氯气与水反应的认识,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案例2:电解质概念的学习

探究式教学实践第4篇

一 领悟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

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可以归纳为四点:(1)以实验为基础;(2)突出学生的主体性;(3)强调实验教学的探究性;(4)实现知识、技能在探究过程中的统一。学生以实验为基础,按照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进行探究学习,无疑可以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与认识论特征有更加完整的认识。

二 科学设计探究式化学实验

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应斟酌选择探究实验内容,这是成功实施探究式化学实验教学的关键,应根据学校条件、教学进度对各类实验进行必要的调整。探究式化学实验的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创新演示实验

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增加趣味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内容可以包括实验方法、步骤与装置。

例如学习建立催化剂概念时,为了说明到底是什么反应产生氧气,反应中二氧化锰起到什么作用,可设计如图所示实验。

A B C

先加热B图中的二氧化锰,片刻后,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木条不着火。再给A图中的氯酸钾晶体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直至氯酸钾熔化,木条才着火。稍加热C图中加入少许二氧化锰的氯酸钾,把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口,木条着火。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比较、推理,不难得出:加热二氧化锰不能放出氧气;氯酸钾在较高温度下能放出氧气;加热时不会放出氧气的二氯化锰能使氯酸钾在较低温下迅速放出氧气。从而得出二氧化锰的作用,进而得出催化剂的概念。

可见,通过问题提出、实验现象分析对比、得出结论。使学生由单纯接受知识转为积极主动学习。这样得到的知识新鲜而深刻。

2.革新学生实验

增强实验的探索性,增加科研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开设综合性实验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讲到选择制取CO2的原料时,教师可启发学生应该选用含有CO32-的化合物与稀酸反应。由于实验室所用的含有CO32-的化合物,通常有CaCO3和Na2CO3;所用的稀酸,常见的有稀盐酸、稀硫酸,那么制取CO2时,究竟选择何种物质反应比较适宜呢?这时,可让学生分组实验进行探究,得出结论。然后,根据学生实验,各组讨论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综合讨论得到最佳的实验方案:选用CaCO3与稀盐酸反应较为合理。理由为:第一组,CaCO3和稀硫酸反应生成微溶物,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碍反应的进行,不适宜实验室采用。第二组,Na2CO3和稀硫酸反应速度太快,难以控制,不便于收集,不适宜实验室采用。第三组,CaCO3和稀盐酸反应速度适中,易于控制,适宜实验室使用。

这样做,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而教师真正成了学生实验探究的引导者、服务者。这样的教学内容处理,才能让主导与主体有机地统一于实验探究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设计、现象的分析、结果的讨论等过程中得到锻炼提高。

3.增加课外实验

设计一些生活实验,如讲碳酸钙的性质时,可安排学生收集鸡蛋壳、贝壳、路基中的石灰石、建筑中的废料大理石等,观察它们在水中加热与醋的反应等;讲酸碱指示剂时,教学生用咖喱粉制作酸碱指示剂,检测身边物质的酸碱性。自制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模型,模拟水电解过程中的微观粒子变化,进而理解化学变化中的质量守恒定律。同时要加强和完善实验室建设,使更多的学生更自由地参与到实验中来。

4.多媒体辅助化学实验

某些危险实验、过于复杂的实验或实际的工艺流程等均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开阔。

探究式教学实践第5篇

一、探究式教学首先要树立问题意识

孔子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有思,无思则不能释疑。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的过程就是一个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火花的过程。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时,我特意从超市买来一对塑料吸盘,将吸盘按在窗玻璃上,并在吸盘下挂上一个重重的书包,然后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甲:“塑料吸盘为什么能吸附在玻璃上?”

我说:“在提出问题时能不能把目光看得更深刻一些呢?”

学生乙:“是什么力量把吸盘压在玻璃上呢?”

我连连称赞,进一步追问:“吸盘被压在玻璃上,是因为里面的空气被排出,那么把吸盘压在玻璃上的力来自哪里呢?”

学生齐声:“来自空气(大气)产生的压强。”然后我再将两块同样大小的玻璃片(还有烧杯里装着水)给学生,问:“你们能用这些器材做一个类似的实验来说明这个压力来自大气压强吗?”

物理问题来源于生活,学生在生活中见到过很多的物理现象,产生过强烈的好奇心,甚至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幻想。教师如能因势利导,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教“重力”一节,教师可提问:树上的苹果为什么总是往地面掉?人造卫星为什么总是绕着地球运转而不脱离轨道?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有什么共同的规律在起作用?这样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求知欲。

通过这样的教学片段,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智慧、激发兴趣、主动参与的效果。

在实施问题教学的课堂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交流合作和思维碰撞的过程,也就成为学生成长、教师提高、教学相长的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角色由以往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创设情境、激发志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接受的状态转变为提问质疑、主动参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学习状态。随着问题教学法的实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识能力和整体素质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努力实践的。

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和长期实践,以问题为载体,以思维发展为主线,在师生互动中定能把课堂推向高潮。

二、探究式课堂教学具有思维开放特征

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在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都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能力,如探究“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三、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要经过实践探索

实践是物理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阅读、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首先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1. 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热情。学生对实验进行观。

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演示实验通常是教师演示学生看,但是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变教师演示为学生演示,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2. 搞好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探究方法,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小组分组合理、分工明确(可轮换);组长相当于小老师,一定要培训好;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注重交流评价,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生信心。

3. 利用身边的物品做实验。

探究式教学实践第6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式;研究

在当今教学环境下,教学的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教学成果的检验和教学效果的评估都从根本上得到的转变,可以说在目前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中,教育教学工作得到了有序的发展。从初中化学这一学科来说,其在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与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相辅相成,通过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和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进一步完善,为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因此,从目前我国初中教学改革的发展情况来看,初中化学探究式教学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和研究,进而更好的保证教学效果的实现。

一、初中化学教学中制定探究目标

在开展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探究式教学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并不是朝夕之事,教师在帮助学生探究能力的时候要掌握分寸,在既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开展探究教学。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由于学生的知识水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也有所不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不同点来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在每一次探究活动中形成明确的探究目标,使学生在现有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探索。同时,教师要掌握教学目标制定的科学性,教师可以结合自身的经验,结合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宗旨和方向来制定探究教学的教学目标,这样能更好的确保探究式教学目标的良好体现。

二、初中化学教学中强化能力的培养

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而言,要想在零基础上形成对于某一学科的探究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形成的,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耐心,从多角度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教师需要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初中化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比较生僻的科目,许多学生对于自学化学没有任何信心,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认识到自学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需要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从化学学科本身来说,化学本身就是一种有针对性的学科,其需要对于许多现象进行分析,为了更好的促进学生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就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第三,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的总结,学生及时的对自己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有助于学生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从目前来看,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重,学生只有及时的进行总结和归纳,才能保证学习效果,保证学生进行主动的减负。强化能力的培养是保证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良好运用探究式教学的关键,在初中化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其主导作用,保证其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素质。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应完善探究过程

探究过程的完整性是体现教学过程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尤其是在我国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具备完整的教学过程,才能起到探究式教学的教学作用。从教学计划的设定,探究问题的选择,到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最后到教师进行的综合性评估,都需要有完整的教学设计为基础,可见,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出教学的完整性是需要结合教学实际情况的,是需要体现出计划的科学性的。

四、初中化学教学应强化教学的主体性

初中化学教学是针对化学知识进行的教学,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需要全面的体现出教学的主体性,充分的理解学生和尊重学生,保证学生能够从更为全面的角度进行分析,有效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带动主体性的体现。

首先,进行探究式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在初中阶段,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都体现得十分明显,学生与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加之化学又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有必要强化针对性,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这种差异性,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从不同的方向得到满足,并促进学生的全面性发展。为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化,教师需要在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更好的把握教学设计,在问题的设置和知识点的讲解上要有所针对。

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探究式教学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优势作用,体现出学生的优势能力,进行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中以问题为出发点,通过对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来进一步的进行深入的探索。针对于化学这一门学科而言,化学学科是具有一定的专业性的,学生只有能够提出问题,才能够更好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总之,在我国的初中化学教习中,探索式教习已经成为了一种十分普遍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其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教学的改革和教学的发展,体现出了教学的转变,从目前我国初中教学工作的现状来看,探究式教学适应了教学的改革,体现了初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性,从全面的角度体现出了初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齐海晶.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平台应用有效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探究式教学实践第7篇

【关键词】探究式 实验教学 合作 探究

【中图分类号】G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8 -0074-02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已进入日益加快的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并能坚持终身学习和提高的复合型人才。同时终身教育的理念要求教育为学习者提供更多、更好的获取和掌握知识的方法与途径,使他们从“学会”到“会学”。新课程改革目标为当前教育指引了方向,打破了传统的以讲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倡导构建师生平等、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教学模式,实施旨在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创造性和实践能力培养的探究学习方式。

二、探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

1.布鲁纳倡导的发现法认为:“发现,并不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而应指人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事物变化的因果关系及其内在联系,形成概念,获得原理。强调学生主动探索,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在学习方法上,建构主义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三、实施探究式教学的策略

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有多种,现以“合作小组探究”的方式介绍如下:

1.合作小组的形成。教师应该掌握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组时,要使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都能得到锻炼,发挥其特长,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2.探究式教学的程序。

四、教学实践

现以“苯的分子结构”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如下:

[创设情景]:你们写出的结构既然不符合苯的化学性质,那么苯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投影两个资料后设疑:

[投影]资料一:苯分子中的每一个氢原子都能被取代,当苯分子的一个氢原子被取代后只能生成一种一元取代物。

资料二:凯库勒梦见一条蛇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并旋转不停,提出了苯分子的结构。指出苯分子的结构含有封闭的碳原子环,苯环中六个碳原子是由单键与双键交替相连的,以保持碳原子为四价。

[设疑]:①由资料一可以推测苯分子中六个氢原子环境是否相同?

②画出凯库勒提出的苯的结构简式。

③凯库勒画出单、双键的空间模型,是一个平面型的,指出该模型有哪些特征?

锻炼学生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观察归纳的能力。为了得出苯的正确结构,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又进行设问:

[设问]:①从苯的凯库勒式可知,它应该具有什么性质?由此可知凯库勒式是否存在缺陷?

②已知苯环上的邻位二元取代物只有一种,推测苯环中碳碳键有何特征?能否从分子结构来分析其原因?

③请对比分析以下数据,可以得到什么结论?

C―C C==C CC 苯中的键

键长(pm) 154 133 120 140

苯的凯库勒式也与实验矛盾,再次引起认知的冲突,然后从信息得出苯中的碳碳键相同,又从结构寻找支撑。从中学生可以得到探究问题的一般思路:合理推测――假设验证――肯定与修正――理论解释。

然后展示苯分子的比例模型,让学生观察后总结其特征,并与凯库勒式对比。再设计问题讨论:

[讨论]:根据苯分子中键长的特征以及苯分子的组成,猜测苯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应用升华]:为了理解苯中键的特性,设计具有拓展性的讨论。

再一次培养学生猜测验证的探究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自己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加工处理资料后,经过合理的推理得到结论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激励学生在延续探究中创新。

在问题的设计中都有一定的阶梯性,使不同层次学生都得到锻炼。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导演”,及时调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积极性。

五、教学体会

1.教师本身应更新观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坚持终身学习。

2.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中,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关系融洽,相互信任,是创造良好学习氛围的前提。教师应关爱学生,鼓励或赞扬学生。教师的感情投入可以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潜力。

探究式教学实践第8篇

一、探究式教学概述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探究式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自己“引导者”身份的正确定位,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类似于科学家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从学生角度来看,探究式教学要求学生从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换为问题的“积极发现者和思考者”,通过心态的转变和教师的引导,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和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更注重让学生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索过程中来。综上所述,所谓的探究式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活动中,“教”为“导”,“学”为“究”,双方以教材为媒介,问题为跳板,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自身的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

二、高中地理课堂中探究式教学的实践分析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高中地理教师通过关注和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利用他们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特征,创设能够激发他们兴趣和好奇心的问题情境,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鲁教版必修一“从宇宙看地球”这一章节时,其中涉及的地球公转和自转、太阳高度角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将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规律和意义、昼夜时间长短以及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直接教授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利用练习题学会套用公式解决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都缺乏了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的环节,因此,自然地理这一块也成了学生在高考地理中的重要失分点。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利用“为什么白天不懂夜的黑”“为什么热带地区更容易把皮肤晒黑”等问题将学生引入地球公转自转与昼夜变化、太阳高度的联系中去,然后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功能将学生带入情境中去。此时,学生发现自己身边这些有趣的问题都与自己学习的地理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便会激发浓厚的学习探究兴趣,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适当引导便能为学生培养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奠定基础。

2.因地制宜,自主思考

地理科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科学的发展密切联系着人类活动。因此,地理课程的学习也应该密切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经历带入教学课堂,培养其主动利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例如,学生在学习“城市与地理环境”这一章节时,教师在课程设计时可以在学生掌握了城市空间结构和影响因素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所在城市的空间结构分布图,并分组讨论影响因素和城市发展规划的合理布局,开展一次“我的城市我的家”的空间布局设计比赛,设计比赛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并从中让学生发现当下的城市规划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将地理生动地带入生活,使学生了解到地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对日常生活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发现。

3.动手实践,激励探究

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对刻板枯燥的教学方式具有本能的抗拒,在通过前期对学生科学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之后,利用动手实践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进一步提高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眼高手低”,使学生深切地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例如,在学习“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山前洪积扇模拟实验”,将学生进行分组,分别查阅资料设计实验,邀请其他班的地理教师作为评委,评选出模拟实验最合理的一组,适当地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评委评选的环节能有效激励学生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更加科学地思考,在实验的过程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思考。

4.因材施教,多种方式探究

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是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理念。教师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应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现实情况。通过设定不同的探究式问题和实验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融入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去。利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探究方法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彰显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