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09-05 13:06:01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第1篇

关键词:废旧橡胶 拌和工艺 正交试验设计 稳定度 流值

中图分类号: F76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

众所周知,被称为“黑色污染”的废旧轮胎, 其堆放或掩埋已造成巨大的环境污染和经济浪费。随着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 我国承受来自废旧轮胎带来的环保压力和资源缺乏将越来越大。另外,废旧橡胶在缓慢分解的过程中不断释放有害气体污染空气,破坏植物生长,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工艺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1 原材料与技术性能

试验粗集料采用石灰岩,矿粉为优质石灰石磨制而成。石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其中各项指标均按《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JTG E42-2005》规定的方法进行的检测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中的高等级道路集料质量技术要求。

橡胶颗粒由废旧轮胎胎侧在常温下粉碎而成。试验选用4目橡胶,表观密度为1.29g/cm3。沥青采用石油沥青。

1.2 矿质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混合料的空间组成(如石料、砂形成的骨架)和级配的类型是最重要的。集料填充特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结合料含量和最终混合料的体积指标,这些因素反过来决定了混合料抵抗环境对其带来的变形和破坏的能力。根据各种材料的筛分结果,通过规划求解得到接近连续密级配AC-20级配中值的级配组成。

2 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室内拌和试验研究

2.1 试验设计方法

由于橡胶具有与石料不同的特性,使得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对其材料的投放顺序、石料的加热温度、拌和时间(加入沥青的拌和时间和加入橡胶的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的不同组合进行试验。为了减少试验次数,但能较好的找到最优的搭配以及影响混合料拌和的因素,本文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即使用正交表L32(49)来安排试验条件和分析试验结果。

试验中,凡是对试验指标(衡量试验效果的特征量)可能产生影响的原因都称为因素。因素在试验中所处的各种状态或所取的不同值,称为该因素的水平,简称为水平或位级。本次试验的指标有稳定度和流值。本试验选取对混合料的拌和成型起决定作用的九个因素,其分别为材料的投放顺序、加入沥青拌和时间、加入橡胶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石料加热温度、成型温度、击实次数、橡胶含量、油石比,考虑到试验的时间和有效性,试验各因素的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四个水平。

材料的投放顺序:(1) 石料 — 沥青 — 橡胶 — 矿粉

(2) 石料 — 橡胶(冷) — 沥青 — 矿粉

(3) 石料 — 橡胶(热) — 沥青 — 矿粉

(4) 橡胶 — 石料 — 沥青 — 矿粉

石料的加热温度:170℃;180℃;190℃;200℃

加入沥青的拌和时间:45S;60S;75S;90S

加入橡胶的拌和时间:20S;30S;40S;50S

拌和温度:150℃;160℃;170℃;180℃

由此确定出加入橡胶的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投放最佳顺序、沥青拌和的最佳时间、橡胶拌和的最佳时间、拌和的适宜温度、石料加热的最佳温度。然后按各因素的最佳水平组合,对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进行拌和,制成标准试件,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水稳定性等进行检测,以分析加入橡胶的沥青混合料拌和成型后,其路用性能与普通的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有何不同。

2.2 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

马歇尔试验方法是由美国密西西比州公路局布鲁斯·马歇尔(Brue Marshell)提出的,迄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马歇尔试验设备简单,操作方便,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采用,也是目前我国评价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的主要试验之一。马歇尔试验用于测定沥青混合料试件的破坏荷载和抗变形能力。将沥青混合料制备成规定尺寸的圆柱状试件,实验时将试件横向置于两个半圆形压模中,使试件受到一定的侧限。在规定温度和加荷速度下,对试件施加压力,记录试件所受压力与变形曲线。主要力学指标为马歇尔稳定度和流值,稳定度是指试件受压至破坏时承受的最大荷载,以kN计,流值是达到最大破坏荷载时试件的垂直变形,以0.1mm计。

正交试验共包含32组试验,按其各种因素进行拌和、制成标准马歇尔试件。拌和采用干拌法中的外掺法,即橡胶颗粒作为一种单独的集料加入。因为橡胶具有高弹性,在试件的成型分别做了一次成型和二次成型。一次成型中,试验四、五、六、七、十、十二、十三、三十、三十二由于加入橡胶量较大和油石比较小,橡胶与沥青没达到较高的粘结作用,均不成型。因此,本文仅对二次成型进行分析。

2.3试验结果分析

对于正交试验结果的分析,有直观分析法、方差分析法和极差分析法。直观分析的基本思想是:计算各因素每个水平的指标(稳定度、流值)之和与其平均值。分析各因素对试验指标影响程度的大小时,可从各个因素的极差来看。极差指的是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均值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如果一个因素的极差越大,则这个因素对试验指标的影响也越大。利用直观分析法的优点是结论直观明显,在计算量较小的情况下就能区分因素的主次以及获得最佳或满意的水平组合。方差分析是将因素水平不同与试验误差两者对指标的影响区分开来考虑问题的一种数学方法。如果因素水平的变化所引起的试验结果的变动范围,落在误差所引起试验结果的变动范围之内,或相差不大,就可以判断这个因素水平的变化并不引起试验结果的显著变化。本文主要使用直观分析对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3结论与结束语

3.1结论

通过改进的9因素4水平正交马歇尔试验,系统的研究了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拌和工艺,得到如下结论:

(1)通过正交试验设计,对废旧橡胶颗粒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投放顺序、拌和时间(加入沥青拌和时间、加入橡胶拌和时间)、拌和温度、石料加热温度等因素进行了组合试验,以稳定度为控制指标进行了对比,得各因素对稳定度影响的主次为:石料加热温度>材料投放顺序>加入沥青拌和时间>拌和温度>加橡胶拌和时间。

(2)对各试验指标影响最主要的两个因素是材料的投放顺序和石料加热温度。

(3)各因素最佳水平组合为:材料投放顺序为石料 — 橡胶(冷) — 沥青 — 矿粉,加入沥青拌时间为75S,加入橡胶拌和时间为30S,拌和温度为170℃,石料加热温度为180℃。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第2篇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幼儿;组织;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各种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幼儿非常喜欢。因为在角色游戏中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可以最大限度地得到满足,既学到知识又带来快乐。然而,许多教师在组织角色游戏时往往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包办代替,幼儿被动游戏;二是放任自流,不注意引导,使游戏活动的教育作用难以发挥。在推进素质教育,提倡创新精神的幼儿教育改革中,怎样有效地指导角色游戏,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必须让幼儿在游戏中真正“玩”起来,让幼儿想玩、敢玩、会玩、乐玩,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提供适宜的材料,使幼儿“想”玩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主要是通过对游戏材料的操作、摆弄,来实现整个游戏过程的。有了适宜的材料,幼儿自然就会想玩。因此,材料是开展角色游戏的物质基础。怎样投放材料、投放什么材料,对游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提供的游戏材料应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各年龄段的幼儿由于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等不同,盲目地为幼儿提供游戏材料,不仅会造成幼儿无从下手,起不到促进作用,还妨碍幼儿的交流,阻碍幼儿游戏的发展。一般来说,小班幼儿认知水平有限,知识经验不足,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仅应是幼儿生活经验所熟悉的还应以平行游戏为主。如,小班幼儿最熟悉、最常见的就是妈妈炒菜、做饭、喂宝宝。因此,刚开始玩角色游戏时,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是能让幼儿进行炒菜、做饭、喂宝宝的锅碗瓢盆、小奶瓶等,而且由于此时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好模仿,因此,为幼儿提供的材料数量应足够大多数幼儿操作,以避免幼儿争抢。而中、大班的幼儿生活经验日趋丰富,知识经验不断增加,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迅速发展,为中班幼儿提供的材料应是幼儿通过了解就能理解和接受的、有生活经验基础的游戏。如,提供各种废旧花篮、塑料假花等,可开花店的材料;提供各种理发工具、收集各种头上饰品等,可开理发店的材料。为大班的幼儿提供的材料最好是有新鲜感的材料。如,提供各种手机广告纸、各种奇形怪状的盒子等,能开展手机店游戏的材料;提供扮演宇航员,进行火箭升天游戏的材料;提供季节变化与节日的材料。如,端午节适合包粽子的游戏材料等。

2.提供的材料应是可操作性的材料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玩具向电子化、电动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功能单一、操作性差的问题。许多教师常花许多时间制作出精美、逼真的玩具。然而,由于功能单一,幼儿拿到这样的玩具,往往兴趣短暂,不能激发幼儿的游戏欲望,更难以促进幼儿进一步交流。而提供操作性强的材料却大不相同。如,提供条状泡沫材料让幼儿玩炸薯条,提供各色皱纹纸和吸管,让幼儿玩插花、卖花;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搓搓、捏捏,做成好吃的饭菜等,像这样操作性强的材料能诱发幼儿主动去玩、去交流。

3.为幼儿提供辅的材料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最好的玩具是那些他们能够随意地用各种方式加以变更的玩具。”随着幼儿知识经验的积累、想象力的发展,到了中、大班,要尽量为幼儿提供一些辅的材料。它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思考能力、想象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地促进幼儿交流。如,在百宝箱中提供一些小炮弹积塑,在“娃娃家”游戏中,扮演老爷爷的用它拼搭成拐杖,扮演爸爸的把它变身为门前的路灯,扮演警察的用它拼搭成警棍。再如,一个长方形纸盒,娃娃家的爸爸用它当上班的手提箱,医院的医生用它当急救箱,银行的工作人员用它当存钱箱,超市营业员把它打开立起来变成了一台电脑收银机……

此外,为幼儿提供材料还应注意新旧材料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一次活动中出现太多新材料,会让幼儿无所适从、浮躁不安。相反,全是旧材料又没有新鲜感,不能促进幼儿保持积极的兴趣。为幼儿提供材料,应以滚雪球的方式逐一增加或间隔性的重复。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会”玩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运用已有的知识,按照他们的理解扮演角色。如果幼儿不具备担任某种角色的经验,那么游戏将会变得枯燥无味,以至不能持续。应当有意识地让幼儿多接触生活、多观察生活,使幼儿有更丰富的生活经验,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才“会”玩。

1.带幼儿参观,帮助幼儿获得生活经验

如,在玩逛花店的游戏时,光顾花店的客人很少,这不仅仅是因为花店员工插出的花儿不很美,还因为幼儿缺乏生活经验,不知道买花的用途在哪。于是,我联系了花店的老板,带孩子们参观花店,增加生活经验。让幼儿欣赏、了解各式各样、千姿百态的插花艺术,幼儿知道花可以将家里、学校等地方装扮得美丽、漂亮,可以作为礼物送给亲朋好友;祝贺好朋友生日、店铺开张、庆祝节日等都可以送花。幼儿不仅知道了什么时候买花、送花,还促进了幼儿之间的交往、交流。

2.让幼儿体验,帮助幼儿提升生活经验

在玩理发店游戏时,起初,孩子们只是一味地拿着剪刀“咔嚓、咔嚓”地帮顾客剪头发。为了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联系了幼儿园周边的理发店,在征得家长的同意后,请理发店的师傅为幼儿洗头、剪发,让幼儿亲身体验理发店洗发、剪发的全过程。幼儿不仅学会了理发、洗发的“精湛技术”,还知道怎样为顾客创设舒适的环境。

三、采用灵活的方式介入,使幼儿“敢”玩

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看到有的幼儿生性活泼开朗,能很快进入角色、玩得很开心。而有的孩子生性胆怯,想玩却不敢玩。有时游戏中由于精彩不断,游戏玩得热热闹闹,而有时则会出现停滞不前、幼儿无从下手、游戏无法继续的。因此,需要教师认真观察幼儿,随时了解游戏进展,灵活、适时地介入游戏,帮助幼儿扫除障碍,使幼儿敢玩、会玩、大胆地玩。

介入游戏的方式多种多样,作为教师应做到既不打断幼儿游戏,又使幼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平行介入

教师和幼儿一同参与游戏,教师不直接对幼儿加以指导,而是通过扮演角色,鼓励幼儿参加游戏。如,有的幼儿胆小、性格孤僻,不敢参加游戏,总是自己拿着玩具玩,时而摆弄一下玩具,时而东张西望看别人,如果生硬地领他去参与游戏,只会让他更加胆怯畏惧。这时,老师如果能拉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当顾客,去“商店”买东西;一起当客人到“娃娃家”去做客等,幼儿会自然而然地融入游戏。

2.合作介入

教师接受幼儿的邀请或主动地参与某一主题的游戏,通过担任某一角色和幼儿进行合作,帮助幼儿顺利完成游戏任务。这种介入方法一般在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水平需进一步提高时使用。如,超市游戏进行到了一个阶段,幼儿的热情开始减弱,到超市购物的人越来越少。我在“经理”的同意下,带起帽子当一名超市工作人员。上班不一会儿,我就自言自语地接“娃娃家”打来的电话:“哦,你们要送货上门是吗?”一句话提醒了其他工作人员,他们纷纷给娃娃家、花店等打电话,询问是否需要送货上门。超市游戏又热热闹闹地玩了起来。

3.指导性介入

教师参与游戏应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游戏中的指导应着力于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重组这些经验,并使他们充分地表现出来。教师要善于观察幼儿之间发生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帮助幼儿提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一次银行游戏时,人很多,秩序很乱,“顾客”们意见很大。“保安”为了维持秩序又气又急。于是,我走过去轻声提醒他们:上次我们一起去参观银行时,你们看到银行顾客那么有秩序的排队是什么原因呀?一句话提醒了他们,他们忙去百宝箱里找来材料,在地上粘了一条一米线。可是,排在一米线后的顾客们还是拥挤,怎么办呢?幼儿又模仿银行,让顾客“取号”。看着有序的队伍,幼儿高兴极了。我竖起大拇指表扬,同时提醒道:“现在银行的秩序很好,但是顾客站着等好辛苦啊!”幼儿搬来椅子,也像银行那样有秩序地排成几排让顾客们坐下来边休息边等。

四、创设宽松的氛围交流,使幼儿“乐”玩

一个好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束和再玩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要掌握时机,创设宽松的氛围,在幼儿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根据游戏的内容和情节,运用多种方式组织幼儿分享交流、评价游戏,使幼儿感受到游戏的快乐,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

1.分享法

在幼儿做游戏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在分享交流时让幼儿介绍给大家。如,叶××、姜××看到“菜市场”里的蔬菜、水果没人来买,到百宝箱里找到旧花篮,把蔬菜水果装在篮子里送到各个“娃娃家”里,不一会儿就卖光了,生意还特别兴隆呢!在游戏结束时,请幼儿为大家介绍自己的做法。

2.欣赏、参观法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第3篇

我们中班年级组12位教师经过了一年的相处和磨合,大家都是比较的熟悉,有很强的凝聚力。其中原有的一位教师因个人原因离职,从而进来了一位新教师。我们的教师队伍中有一位园级骨干教师、五位中年教师、六位新岗教师。教师的性格都是比较外向活泼,因此,我们年级组是一个年轻活动青春的团队。

上学期,小班年级组以常规培养为基准,班级的一日生活常规有了一定的进步。幼儿园以美术为园本特色,加强幼儿绘画活动的指导与观察,针对不同层级的教师的备课进行了统整和研讨,教师基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个别教师由于缺少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教师语言还不够规范和严谨,在教研活动中缺少主人翁意识,依赖性强,因此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规范教师教学方式,提高教师教育教研水平至关重要。

二、指导思想

加强学习和研究《3—6学习发展指南》,不断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规范教研组活动。以幼儿园的实践研究为指引,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中的反思能力,改进教育实践。加强日常教育工作管理,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

三、具体工作及措施

(一)扎实教研,一日生活常态化。

1.随机进班,加强个别化指导能力。通过随时随地的老教师进班听课形式,逐步提高教师的日常游戏活动、户外体育锻炼的指导能力以及教学实践能力,努力提高教师的日常观察指导能力是本学期的重点,立足于教师的的日常常规带班能力,特别是个别化学习的指导能力。加强日常工作检查,将工作做到细致化。

2、定期教研,提高教师教研主动性。召开年级组教研活动,每周两次小教研活动,由两个教研组长轮流组织,在年级组中形成交流分享,互动反思的良好氛围。遇到日常带班中出现的任何的问题大家一起讨论,共同寻找解决的办法;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班级工作所取得经验和成绩;互相观摩平行班的常规,帮助带课的教师反思教学活动中的得与失。

(二)互动学习,游戏活动个性化

1、继续深化以游戏教学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根据班级环境的改进,加强活动的游戏化形式,不限定孩子的发展。

2、重视班级的户外体育活动,满足每日幼儿的户外体育锻炼时间,重视幼儿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加强球操的练习,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和手眼协调能力。

(三)海洋之旅,美工创意独特化

1、海洋之旅主题课程的尝试开展。根据中班年龄特点,我们首次开展园本课程“海洋之旅”,以班级为单位,各班凸显个性。在每次主题结束了各班进行交流总结,能够真正做好主题活动内容。

2、加强家园互助,推进家园合作。以“家长会”“秋游”活动为平台,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努力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活动中。

3、做好美工区自主化。园本课程在艺术领域中体现就是创作和表现,各班做好美工区的创意,根据班级的“海洋之旅”做好美工区活动。美工区材料自主化,和幼儿一起做好美工区材料的分类,自主拿取,不断做好自主化。

五、各月份具体内容安排

月份

教研内容

教研形式

负责人

9月

第一周

新学期工作安排

各班环境创设

集体备课

互动研讨

观摩学习

教研组长

第二周

球操研讨

教师节献花环活动安排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一日生活活动流程、

自助餐

一日生活的开放性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四周

“能干的我“主题活动小结”

“海洋之旅”主题活动前期准备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0月

第一周

国庆放假

第二周

海洋之旅主题活动的制定、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自主学习、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集体备课

各班主题的制定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重阳节方案制定

主题案例的研讨

汇操的流程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1月

第一周

《海洋之旅》主题延伸

教师研讨活动内容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二周

户外大型健体活动

游戏课程观摩交流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海洋之旅》主题延伸活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集体备课,计划内容研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12月

第一周

《迎新年》主题学习

教师研讨活动内容

互动研讨 、案例分析

教研组长

第二周

主题案例资料交流分享

迎新年家园同乐会活动安排研讨

互动研讨、

经验分享

教研组长

第三周

环境创设分享

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经验分享、

互动研讨

教研组长

第四周

集体备课,计划内容研讨、个别化学习材料投放

互动研讨、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第4篇

【关键词】交流脉冲;铝合金;TIG焊;工艺;参数;研究

前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行各业都得在蓬勃发展,尤其是工业的发展,技术的更新换代十分迅速,对于使用材料有着较高的要求,该情况也刺激了其许多下线行业的发展与进步,如材料制造业。金属材料在各种行业中的使用分为及其广阔,该类行业对也有一定的性能要求,如质量轻、强度大等,铝合金以其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成本低等特点,成为汽车工业、民用工业、航天事业等方面及其受到大众的欢迎,演变成该类行业及其重要的加工材料。铝合金的化学性质较为特殊,容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氧化膜覆盖在其表面,对基体金属的熔合带来一定困难,因此需要将覆盖在其表面的氧化膜去掉,降低钨极的损伤,一般运用交流TIG焊进行焊接,其相较脉冲MIG焊技术其有许多优点,但是参数把握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1、TIG焊所需设备及材料

在焊接工艺进行之前,根据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如焊接材料,自动焊接技术及机器人焊接技术的不断发展,钨极氩弧焊对于焊丝母材的性能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为使焊接工作效率更高、效果更好,需要母材具有较为优秀的送进性,焊接区清洁性良好等特点,具体准备物质与要求包括几下几个方面:①焊接设备 该焊接技术所需要用到的设备有直流TIG氩弧焊机、交流直流两用氩弧焊机。多数金属材料都可以使用钨极氩弧焊进行焊接处理,但是,根据金属材料性质的不一样也有许多细微的差别,如不锈钢、高合金钢、铜钛或铜钛合金等,一般采用直流钨极氩弧焊;而质量较高的铝和铝合金材料则需要采用交流钨极氩弧焊,应根据材料的不同适当调整焊接方式;②母材 本次焊接测试采用的是1060铝板带,其主要成分包括铝和铜,铝元素含量较高,一般为99.6%,也被称为纯铝板,该铝板的优势在于出产过程单一、制作技术成熟、耐腐蚀性强、高耐磨度及成本较低,适合于各种加工[1]。因此在各种领域广泛应用,如热交换器、零件的焊接及化工仪器的制作等,但其也有化学性质上的缺陷,如焊接时极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而形成气孔和裂隙,影响焊接质量,因此在焊接工艺上需要格外谨慎,尽量减少气孔和裂隙;③焊丝 焊丝是在焊机时需要的填充物,还可以作为导电用的金属丝焊接材料,其在气体保护焊、埋弧焊、电渣焊、自然保护焊和气电立焊等焊接方式中频繁使用。本实验中选用4043焊丝,主料为铝元素,含硅量约为5%,其他成分为Fe≤0.04、Mg≤0.10、Cu≤0.05[2]。

2、各项参数的确定

该焊接工艺的参数对焊接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材料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参考其他规范确认本实验的焊接参数:①焊件材料的厚度、各种成分及其比例、结构等均为焊接时电流大小及速率的决定因素,应对其进行考察、测量,才能确定该参数;②确定了电流值之后,选择规格与之相适应的钨极;③选好规格合适的钨极并测量喷嘴口径后,按照计算公式D=2d+2~5mm,计算出喷嘴的规格;④认真考量喷嘴与气体流量之间的协作关系,以此决定气体流量值[3]。

3、实验及参数的调整

准确的设定各项参数及成熟的工艺流程,对于焊接效果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一般焊接的要求为焊缝具有较好的连续性及较高的气密性,脉冲的频率及工艺参数的合理性是极其重要的,本实验进行了两次试验,参数如下表所示:

在标号1的实验中,基值电流为85A,脉冲电流为150A,脉冲频率为2Hz,电力周期约为0.03S。焊缝正面的效果不佳,出现了铝材料堆高、焊缝表面平整度低、各个焊点之间的重叠频率高且程度深等不良现象,引起该不良现象的原因初步分析为脉冲电流过低、脉冲电流不足、焊接速度不当、送丝速率过高等。焊接电压及电路的变化上来看,其电压较为不稳定,增大幅度剧烈,发生该情况的主要原因初步分析为在焊接工作进行之前没有对焊件表面进行清理。

标号2的实验是在1号实验的基础上将参数进行了调整,考虑到铝合金的特殊导热优良的性质,将电流调整为85-100A,相较1号实验有所增加,并先采用基值电流100A时将焊件彻底焊透,之后逐渐将基值电流逐渐减少,避免出现焊件塌陷等问题,影响焊接效果。最后焊件正面、反面的焊接效果均较为满意,焊缝平整度较高,无材料堆高现象,焊点之间的无重叠情况,外形视觉效果较好。

4、结论

4.1实验结论

通过上述两组实验,采用交流钨极氩弧焊工艺,使用交直流TIG焊机对厚度为3mm的1060纯铝板实施焊接工作,并对相关工艺流程、参数确定及调整进行了总结分析,可知焊接时的基值电流为95A,脉冲电流为170A,脉冲频率为2Hz,焊接速度为170mm/min。该焊缝接头部位的抗拉应力的极限为85.479MPa,该性能与母材的抗拉应力极限差距不大,且焊接的效果良好,气孔数量及焊缝中杂物均较少,热影响区的晶粒细腻,分布均匀。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调整后的参数是相对较为科学的。

4.2各种注意事项

为了是焊接质量得到有效保证,在整个焊接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内容有一下几点:①焊件表面处理 焊件表面的氧化膜对于焊接过程形成较大的阻碍,因此应将其彻底清除干净,便于提高焊接接头的质量。可以使用机械设备或者化学清洗剂降低清除干净。②电流频率适中 电流频率过高时,在上一个熔池强度及硬度尚未达到一定要求时,下一个熔池已经出现,直接造成熔池密度过大,且凝固效果差,产生波纹,影响外观及性能;而电路频率过低时,焊点的连续性差,因此,对电流的频率应选择适中[4]。

参考文献

[1]王建军,陈善本.铝合金TIG焊自适应控制方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0,44(S1):159-162.

[2]宋敏.TIG焊中防止气孔产生的工艺措施[J].科技信息,2009,(01):43-44.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第5篇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课《杯子变热了》。

【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就是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透过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科学知识,明白科学道理,从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意识到生活中随时随处有科学。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生活经验,借助实验材料,设计实验并探究“热是怎样在固体中的传递”的。

2.能在实验的设计和探究中,逐步养成善于交流、认真倾听、善于向他人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

3.知道热传导的基本特征、不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是不同的,可以分为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道体两种类型。

【材料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1.涂好腊油的圆铁片、长铝条、方铝片各3片,酒精灯、钳子、火柴;2.泡沫条、铜棒、铁棒、玻璃片、铅笔、竹筷、塑料棒、瓷勺、杯子、热水等。

教师演示材料: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蜡烛、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师出示两个完全一样的带盖不锈钢杯子提问:老师这里有两个完全一样的杯子,里面分别装了凉水和热水,不打开盖子,谁能判断出哪个杯子里装有热水?

2.学生判断:用手摸,热的杯子里装的是热水。师追问:你断定这个杯子里装有热水的依据是因为――?(师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3.师谈话:杯子变热了,这时,我心中自然就冒出了问号,假如是你,会有什么疑问呢?

4.学生质疑:

5.师归结问题,引导出探究重点:杯子是怎样变热的?(板书“?”)

(设计意图:采用问题式引入,让学生在借助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那个解决问题,能更加有效的激发起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为有效问题的产生创设良好的铺垫。同时让学生体会到科学就来自生活)

(二)探究活动一:热是怎样在物体中传递的。

1.指明探究方向:

师:有了疑问,就要研究,就得有研究方法,如果老师提供给你们材料,你们能不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能),如果大部分同学已经做好,我就拍手提示你好吗。

下面听清要求:打开盒子,看看里面的材料,然后设计出你们的实验方案。

(设计意图:用拍手提示同学们迅速从讨论状态回到课堂,既不统一强制,又能防止学生没有时间观念。提出实验要求时,“要求”二字先入耳,避免学生无目的行动。)

2.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3.汇报实验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作补充提示。

重点解决:

A.钳子的作用:安全,防止烫伤。

B.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盖盖灭,严禁用嘴吹。

C.借助彩色蜡的融化观察热在物体中的传递。

(设计意图:学生的猜测根植于他们的经验,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在实验设计中,通过各小组的不同设想和对存在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得到相互碰撞,使实验设计得以完善。同时借助生活材料,使内在的“热传递”得以外显,形象直观、方便观察。)

4.学生实验探究。

师:结合刚才我们的讨论,先完善好你们的实验方案,再进行实验,并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单。

5.研究汇报:

汇报要求:要想取得发言权,必须先对前面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然后才能发言,相同的内容不要重复,否则取消发言权。

(设计意图:利用对汇报要求中的评价手段,提醒学生注意倾听,逐步培养学生善于倾听同学发言的良好学习品质。同时利用实验报告单,引导学生重点突出、条理分明的进行汇报,培养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6.教师小结:通过用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实验,同学们发现了同一个现象:热都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递向温度低的地方,像这样在固体中传递热的方式科学上称为传导。(板书:传导)。

7.解释生活现象:现在,谁能解释杯子是怎样变热的?

师谈话:其实,像这种传递热的现象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几个例子吗?

(设计意图:生活实际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在,利用科学道理解释生活现象。让学生从科学探究再次回到生活中来。此环节中,如果学生提到勺子,教师要注意加以利用,过渡到下一环节。)

(三)探究活动二:物体传递热的能力相同吗。

1.引出探究话题: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勺子,生活中的汤勺一般都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第6篇

一、层次化有序地呈现材料,促进学生思维的精度

材料的种类和组合以及交给孩子们的次序就是材料的一种结构,充分发挥材料的结构性,控制好材料的出示次序,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精度。

在教学《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第一个班我直接让学生用砂岩做流水冲刷的模拟实验,实验现象很明显,但在交流汇报时只是实验现象的重复,学生的思维停滞在表面,难以更加深入地思考,更谈不是精确的思考了。第二个班教学时,我改变了材料,选择了花岗岩、砂岩这样一组结构性强的材料,其过程就丰满多了。

师:你觉得花岗岩在水流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吗?

生:没有,我们发现水流冲刷后的花岗岩和冲刷前的一样。

生:花岗岩发生了变化,只是变化很小,不明显。因为我们小组发现瓶中的水一开始是清澈的,经过冲刷后瓶中的水有些浑浊。

师:这个发现很重要,所有小组都观察一下,看看他的描述是否真实。

(学生再次观察)

师:花岗岩的确发生了细微的变化,我们怎样做才能使实验现象明显些呢?

生:实验的时间长点。

生:花岗岩太坚硬了,没有十年八年看不出来明显的变化的,可以换个没花岗岩这么硬的石头。

生:在瓶子中多放几块不这么硬的石头,因为石头多了,石头之间也在磨擦,效果会更明显。

师:老师这里有比花岗岩软很多的砂岩,小组长来领去,请同学生根据刚才讨论的实验方法再次实验。

(学生实验)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第二次实验现象和两次实验后的感受与大家交流一下。

生:我们发现水流冲刷后的砂岩明显小了很多,这说明砂岩在水流冲刷下发现了明显的变化。这两次实验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界中岩石的风化有快有慢,因为岩石的硬度不同。

生:我们的实验现象和他们一样。这两次实验让我们想到大自然的山岩有不同的外形,一方面是风化的结果,另一方面也因为岩石的特性不同。

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花岗岩实验的现象不明显,促使了学生去思考更换实验的材料;而两次模拟实验的操作,学生有了深刻的体验和对比。在这时材料的有序呈现,体现了很强的结构性,学生的思维也对材料的操作、观察而发展。

二、主材料辅材料有机结合,提高探究活动的深度

科学课中的材料有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之分。如《观察我们的身体》一课中,“我们的身体”是主要材料,其他的可以作为辅助材料。

辅助材料根 据其性质,可以分为工具与非工具材料;根据材料是否现成,可以分为准备材料和已有材料;根据材料的特点,可以分为图文材料和实物材料;根据材料的价值,可以分为有关材料和无关材料。常用到的放大镜、直尺等,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放在工具包时,每节课都带来,教师就可以省下很多时间。课堂中要尽可能多地利用一些现成的材料,如自己的身体、文具、课桌等。图文资料可以让学生在课外收集。无关材料可以用,但不必太多。

材料不够典型,没有结构,也会影响教学效果。

如《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教师主要为学生准备三份材料:第一份是不控制无关变量的一组生活材料,主要引发学生对原有认识的冲突;第二份及第三份均是控制无关变量的探究活动材料。从生活中的材料到实验用的材料,从不控制变量到控制变量,这就是材料的结构。每一份材料都应具有典型性,否则会妨碍学生思维的发展。

沉浮实验中,学生探究物体大小、轻重影响物体沉浮的两组材料,一是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铝、铁、塑料和木头圆柱体;二是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绿、红、黄、紫和咖啡色圆球。

有的老师在教学时选用了材料一,学生回答:“我们认为物体的沉浮跟物体的轻重有关,重上些的沉下去。”“我们不同意,我们认为,是材料不同沉浮就不同。”“如果铁块里面有空气,它就会变轻,就会浮起来。”“因为物体的密度不同……”导致这样的结果是因为第一组材料除了控制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两个变量,还存在一个不同材质的变量,对学生来说,研究物体沉浮时,物体的材质比体积大小产生的影响更大,导致部分学生最终还是认为物体的沉浮与物体的材料有关。这样的一组材料,显然并不适宜作为小学生探究物体沉浮的材料。

第二组材料除了控制体积相同、轻重不同的两个变量,还存在一个不同颜色的变量。研究物体沉浮时,学生是不会把物体的颜色与物体的轻重沉浮联系起来,即颜色这一变量不会干扰学生对物体沉浮的思维发展,是较理想的材料。

可见,若能为学生提供适合探究的典型的、有结构的材料,学生的探究就会事并功倍。

三、在材料的隐藏和呈现中,把握实验探究的梯度

材料本身代表着教师的指导性思维:材料出示的顺序隐喻着思维层次性,材料的典型性暗示材料和概念之间的关联性。所以,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要思考我们怎么用材料去驾驭孩子的思维。一些优秀的科学教师上课,整堂课不需要维持纪律,学生的探究活动有条不紊,该动手时就动手,该停就停。我常常感叹他们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他们有什么秘密武器呢?其中一项秘密武器就是通过材料来调控学生装的探究活动。

如有老师上《热气球》一课。课前,每张实验桌上放了塑料袋、蜡烛、回形针等,就是没有火柴。上课以后,学生只稍稍注意敢一下桌上的材料,就认真地听课了。直至实验时,老师才把火柴分给各组,探究活动一结束,各组刚把蜡烛吹灭,老师就把火柴收了起来,避免学生因对火柴的“兴趣”而再动手,分散实验后集中研讨的注意力。

而另一位教师在执教《怎样加快溶解》一课时,每次只给学生两块糖,尽管看起来上课时分发材料好几次,但探究活动循序渐进,避免了不必要的混乱。因为我曾遇到这样的麻烦:一些小组一下子把所有的糖块倒入水杯时,或者把所有的糖块碾碎了,导致后继的对比实验无法进行。

很多情况下,我们使用的材料完全一样,但由于呈现的时间不同,教学效果会大相径庭。给学生主动支配材料的权利,关键在于指导学生自主建构概念,而什么时候呈现材料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技巧性问题了。教师不仅要保证每个学生有足以揭示概念意义的关键材料,而且教师还要考虑每种材料在学生面前出现的时机和时间,以保证材料出示后应立刻被学生接受,足以引发他们的进一步的探究活动,从而把握活动的梯度。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第7篇

关键词:实验材料;实验成功;简单电路

“简单电路”是苏教版五年级科学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一课。本课将学会连接完整的电路,建立完整的简单电路的概念,为以后的学习和研究电学打下基础。

可是在第一节课上下来之后,却带来了深深的困扰。实验的成功率很低,学生也完全不能理解为什么小灯泡会亮。为此,我又重新审视了本节课内容以及学生的已有知识体系,从这几个方面做了些改进。

一、从实验材料的认识改进

电虽贴近学生生活,但是学生没有条件和机会去接触、分析电路。因此,别说电路了,就是电池、导线、小灯泡这些器材,学生也是缺乏充分认识的。

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让学生拿着导线、小灯泡、电池好好认识一下这三样物体的结构,并说一说各个物体的每一处地方都起到了什么作用。比如小灯泡的认识,在灯泡的表面学生还是比较清晰地认识小灯泡上面是玻璃罩,保护着里面的灯丝,中间是金属皮,最下面是小锡点。但是对于金属皮、小锡点起到什么作用学生还不清楚,如果在这里没有认识清楚的话,所以在课前我就准备了一张被解剖的小灯泡图片,让学生知道小灯泡内部有金属丝,一根连接灯丝一端和小锡点,一根连接灯丝另一端和金属皮。

二、从实验材料的选择改进

“简单电路”是一堂很典型的实验课,对于实验材料的选择就要很重视。第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想着为学生提供方便,让他们的手不要太劳累,就把电池盒、灯泡座都放入在其中。在做实验之前还让学生好好认识了一番,可是在做实验的时候就出现了大大小小的很多问题。第一,认识这些新工具、怎么使用它们花费了一些时间。第二,在做实验的时候,学生总不能很快接入,不是拧不紧使得电路的电流不能通畅流动,就是因为这些工具因为年代的长久,使它自己本身出现了生锈、松动而产生的接触不良,让小灯泡也无法亮起来。第三,这个电路工具的加入使对电流如何形成回路这个概念的建构又带来了很大阻碍。

所以我经过几番考虑后,放弃了这些工具的帮助,选择了最简单的实验材料:一号电池、导线和小灯泡。而且这三个实验材料的选择也有很大好处:

第一,为建构小灯泡会亮是因为电流形成回路这个概念打好基础。这三个材料虽然简单,可是在实验中却有多种连接方法,如果运用了电池盒和灯泡座反而局限了学生的思维,因为只有一种连接方法。而这三个简单材料却有5种不同连接方法,不仅减少成本,而且也充分开发学生的思维。

第二,这个简单的实验也能考验组内学生的合作意识。虽然材料简单,可是没有了那些帮助的工具,要让每个点都连接好,不能有接触不良,每一个学生都要齐心协力,否则实验就很难成功。

三、从实验成功后的分析改进

在平时的科学课堂实验探究活动中,发现学生在交流和结论时学生的思维参与不足,不能从表象出发探究本质。在这节课中我也犯了这样的错误,太过注重学生实验操作有没有成功,对于实验成功后的分析也就是这个小灯泡为什么会亮没有注重,使得下课后学生学会了怎样使小灯泡发亮,但对其原理是很模糊的。为此我在课中做了这几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简单电路”是因为电流形成回路这个概念。

1.在课前,我就用卡纸画了很多个小灯泡、电池。在认识实验材料结构及作用这个环节时,我就及时贴在黑板上,并且板书出灯泡、电池各个部分的结构名称,以便学生在分析成果时能准确说出连接的物体名称。

2.在第一次尝试连接,让小灯泡亮起来这个环节中,我把成功的连接方法和不成功的连接方法,都一一展示在黑板上,并让成功的组来说说他们是怎么连接的,找出相同点。让没有成功的组改正自己的连接方法。这样的集体分析,让学生马上就知道为什么连接错误的原因,效率也很高。

两个带来经验交流材料第8篇

关键词:排水、管道工程、施工、维护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many years engaged in construction technical work experience, and municipal drainage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preparation, pipeline construction, backfilling and road surface restore the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control and make some discussions, refers for the colleague.

Keywords: drainage, pipel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中图分类号:S2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的发展,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虽然工艺并不复杂。但是其工程质量关系着人民的生产生活,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本人根据多年从事排水施工与管理工作经验,对市政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做了一些探讨,供业内人事参考。

一、施工准备

1.审阅图纸

了解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管径、管线长度、埋深、管线走向、坡度、周围的地形地貌。图纸的设计说明中还会介绍对管材及检查井、收水井等材料的要求,并会对工程的重点、难点以及特殊施工工艺做出突出说明,所以认真仔细审阅图纸是保障排水工程顺利进行的第一步。

2.现场刨验

(1)在管线位置上的地上部分如有建筑物、线杆、灯杆、树等,则需要与相关部门联系,进行现场保护或者迁移等措施。

(2)在管线位置上要设若干刨验坑,以检验地下部分是否有来水、煤气、供热、电缆等其他管线或者地下构筑物,如果发要加以保护加固,如果与排水管道高程相撞,则需要与设计单联系进行设计变更或工程洽商。

3.检验材料及机械

(1)排水施工所需的材料主要有排水管道、检查井盖及井圈、收水井盖及井圈、砂,石子、砖、水泥等,这些材料质量关系整个排水工程的质量。

(2)在使用机械前,要进行调试和维护,并检查相关合格证明,保障现场施工安全。

4.施工放线

地面可见障碍排除后,即可进入测量放线的准备工作,施工放线是整个排水工程中的一项重要程序,指导着整个后序工程的施工,放线前必须做好严密的准备工作,如我们排水工程的工期较紧,道路施工方交出一段排水施工作业面后,我方在未交出道路中桩的情况下立即组织进场施工,放线前利用电脑标绘出中线图,提高速度,又能得到较为精确的数据。打桩撒灰放线时,要考虑中心线、边坡系数加宽后因开挖受限制,开挖而非变窄不可就要考虑沟槽内设置支撑保证安全施工,以免塌方伤人造成事故。

5.沟槽开挖

沟槽开挖时,根据开挖上质的差异以及图纸设计要求,计算出开挖宽度,用漆标注出开挖线,用切割机将路面沥青面层和混凝路面切断,既要注意边坡放坡的科学合理性又要安全和经济,保证施工交全和路基畅通。在开挖过程中,表层的破碎沥青面层及路基渣层由山挖掘机开挖,每开挖一定的距离都要对槽底高进行严格测量控制,特别注意槽底上方不得超挖,对超挖部分要仔细回填夯实,严禁槽底低注处进水积水,严禁夯填中使用腐植上,垃圾上,淤泥等。

6.施工测量

施工测量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贯穿整个工程始终,必须设置专人专项,保证及时准确无差错地完成。为保证每道工序完成后经检测数字无差错,在自检自测的工序中我们对测量的精确度要更严谨。

7.管基管座

管沟开挖经验收合格后,即可按照图纸设计要求进行管基的施工。考虑到保养、气候、砼远距离运输等不利因素,管基施工时,上质基底不得裸落过久,可以提高一个标号或是加早强剂等措施,争取较快达到一定强度后下管。

二、管道施工过程

1.管道安装与接口

(1)正确计算管道铺设长度。施工前根据图纸和规范确定两检查井间管道铺设长度,管子伸进检查井长度及两管端头之间预留间距。

(2)严格控制管道的直顺度和坡度。施工时要采取以下措施:安管时要在管道半径处挂边线,线要拉紧,不能松弛;在调整每节管子的中心线和高程时,要用石块支垫牢固,相邻两管不得错口;在浇筑管座前,要先用与管座混凝土同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把管子两侧与平基相接处的三角部分填浇填实,再在两侧同时浇筑混凝土。

(3)严格控制抹带的施工质量。水泥砂浆要按配合比下料,计量要准确,搅拌要均匀,要保证砂浆的强度及和易性。抹带前先将抹带部分的管外壁凿毛,洗刷干净,刷水泥浆一道,管径大于400mm时分两层抹压;管径不大于400mm时,可一次抹成,对于管径大于700mm的管道,管缝超过10mm时,抹带时应在管内接口处用薄竹片支一脱垫,将管缝内的砂浆充满捣实,再分层施工。

(4)控制内管缝与管内壁间的平整度。管径不大于600mm的管道,在抹带的同时,配合用麻袋球或其他工具在管道内来回拖动,将流入管内的砂浆拖平;管径大于600mm的管道,应勾抹内管缝。

(5)保证铁丝网搭接长度。对于铁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应保证铁丝网与管缝对中,并且铁丝网搭接长度和插入管座的深度要不小于10cm。

2.检查井的施工

挖沟槽时,可使检查井中心桩,依井基圆圈尺寸挖好井基,待管材放稳后,调节直管线管口,预留井筒位置即可介入砌检查井的工序中。砌井时,既要使砂浆饱满、流槽通顺,也要使井壁尺寸符合要求。管材与井筒砌筑完毕后,应立即埋入闭水试验的弯管接头。为

3.闭水试验

闭水试验的管段,应仔细检查每根管材是否有沙眼裂缝,若出现裂缝,可用细砂浆修补;若有渗水部位,可调水泥浆刷补填实。此外,管口接口处必须严密。对闭水管段应不急于回填,也不需要进行管材下部与条基的连接。

三、施工场地恢复

管沟回填回填土沉陷,管道安装完毕并经水压试验合格后,经项目经理批准后及时进行管沟回填。由于压实机具不合适;填料质量欠佳、含水量控制不好等原因影响压实效果,给工后造成过大的沉降。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管槽回填时必须根据回填的部位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填料和压(夯)实机具。如本地区主干道下的排水等设施的坑槽回填用中粗砂。管槽从胸腔部位填至管顶30cm,再灌水振捣至相对密度≥0.7,实践证明效果很好;管槽较窄时可采用微型压路机填压或人工和蛙式打夯机夯填。不同的填料,不同的填筑厚度应选用不同的夯压器具,以取 得最经济的压实效果;填料中的淤泥、树根、草皮及其腐植物既影响压 实效果,又会在土中干缩、腐烂形成孔洞,这些材料均不可做为填料, 以免引起沉陷;控制填料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左右;遇地下水或 雨后施工必须先排干水再分层随填随压密实;杜绝带水回填或水夯法施工。

结束语

排水管道工程质量建立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的基础之上。在施工过程中要努力克服各种通病,确保整体工程施工质量,在施工的各个环节采取相应的控制手段和预防措施。此外,市政排水管道建设工程由于大多项目是在市区施工,环境复杂,既 有的地下管线及电缆情况不明,在确保既有工程安全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地上交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难度增加,施工质量和工期往往无法保证。

参考文献:

[1] 钟春玲,叶增. 城市地下工程施工新技术发展综述[J]. 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