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现代化教学论文

现代化教学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10-13 12:29:32

现代化教学论文

现代化教学论文第1篇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第一,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

第二,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第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现代化教学论文第2篇

从目前我国中医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的现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思想保守,缺乏现代教育理念,教学质量差。许多教师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方式,已形成了思维定势。在教学中引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师应做到:

(1)在备课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花大量的时间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2)在选取教学资源时要合理,与课程内容契合度要高;

(3)还要协调相关教学资源管理部门安排好使用时间。所以,为避免一系列的麻烦,部分教师不选择使用现代教育技术。部分教师虽然变换了教学手段,但更多是为了节省时间,省了手写教案的力气。这种治标不治本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功效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2)学校缺乏对现代教育技术的认识或认识不够,学校没有引进需要的媒体或引进了相关设备但没有充分利用,教师使用先进教学媒体的意识淡薄,媒体操作的能力有限,从教师现在掌握计算机的情况来看,对基本知识也只是有个大概的了解,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软件来制作课件的教师不到50%,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已经意识到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知识的重要性,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就把这些原因归结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不完善,导致教学质量未达到预期效果。以上的问题都反映出现代教育技术人才的缺乏。因此,中医院校应该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实现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优化。

2中医教学中充分发挥现代化教育技术作用的对策

2.1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教学改革中的地位现

代教育技术包含了两方面的含义,教育技术是对媒体技术的应用,同时也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另外,它注重强调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应用于教育领域。作为中医教学改革的一种手段,现代教育技术是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同时也应当对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中医教学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适度定位,不能看成是中医教学改革的唯一方法,更不能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衡量教学改革的成绩。应当允许,甚至鼓励教师在教学改革中探索多种模式,以期更好地发展中医教育。

2.2了解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医教学中的优势及局限性现

代教育技术在中医教学的许多环节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比如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原本抽象的、复杂的、不宜理解的问题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一目了然,易于理解和记忆,学习热情也会提高。如针灸教学中,对穴位的定位及刺入的深度,可以利用动画演示,从穴位的定位到穴位皮下的解剖组织,让学生顿时有了清晰的概念,这些在传统教学中都是无法实现的。与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比,现代教育技术将大量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及网络信息等素材融入教学当中,增加了信息量,活跃了课堂气氛,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在中药学的教学中,将中药的图片、药物采摘及炮制过程的视频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另外,中医教学中存在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如脉诊,许多概念及手法很难用语言解释清楚,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不同的脉形波形图展示在课件当中,使学生直接从视觉角度看到脉象,从现代血液流变学理解不同脉象的形成机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远程开放性教学,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操作与多媒体教学系统互动,该系统把现有的实验设备充分利用起来,将多媒体教学、现代远程教学以及现场控制操作等整合在一起,能够使现有的设备有效的互动,打破了常规的播放幻灯片,有效地改善了教学。另外,学生可以选择性地在线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当遇到不能理解的问题,可以随时给相关学科的老师留言。学生在课余时间就可以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养成主动学习及独立思考的习惯。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临床教学中多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但临床教学中最核心的临床经验难以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所传授,大多数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传统教学方法,认为其节奏适中,而多媒体教学方法反而难以实施。例如讲解过去的病例时,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重复过去的治疗过程存在较大的困难,只能模拟或记录少量病例,更多的病例只能通过语言表达完成,对教学内容难以消化,也削弱其对知识的探索性及创新性。现代教育技术中的多媒体教学大量用图片会无形中将中医的概念固化为图片本身,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或产生偏差。如使用腧穴的人体解剖图,会在学生的记忆中留下腧穴就是人体的这个部位,但腧穴并非只是一个部位这样简单,还含有气血的多少、运行的方向、人体的生理病理知识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学生使用图片记忆的过程中会弱化,甚至丢失。因此在中医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适用范围及其与中医教学各环节的最佳结合点,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地使用,必然会更好地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2.3培养教师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现代化教学论文第3篇

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潮流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论述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一、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现阶段即指以电、光、形、声结合而成的记录、储存、传输和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现阶段常用的有幻灯、录音、唱机、电影、电视、语言实验室等。这是一种在当今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以新型信息传递方式构成的新型教学手段。它与目前在教学上占统治地位的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显然有能力强、质量好、效率高等优越性。传统教学手段是指一般使用文字教科书、挂图、教师的大脑等记录、储存教育信息,靠教师口头语言和黑板书面语言等自然声光传输、调节教育信息的教学手段。

(二)回顾教育发展史可以了解到:由于教育为未来社会培养人才的社会功能,社会往往随时把最新科技成果引进教育领域,为教育服务。因此,教学手段历来是随着社会科技和生产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发展的。

(三)现代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迫切需要现代化教学手段为之服务。

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的极大发展,信息传递、储存的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将继续发展。在过去赖以进行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即语言、文字之外,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一系列新的成就为人类提供了新的信息传递工具——电磁波,人类由此可以通过录音、录像、电视、激光、光导纤维、电子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以及人造卫星来传递信息。它传递的信息量大、速度快、质量高。这种新的现代化的信息传递手段已深入了社会的每一个细胞,无所不在,极大地影响着人类的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

现代社会需要大规模地培养基础扎实、知识渊博、智力发达以及能迅速选取、处理、利用信息的现代化人才,这个任务单靠传统教学手段是难以完成的。新的任务必然需要有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这就是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教学的必然性和迫切性。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作用、意义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是:设备电气化,教材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这样的特点使它的使用可以不受课堂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加了学生使用的范围,扩大了教学的可能性。形声化的教材使教材更具体直观化,从而增加了教材的形象性、生动性,有利于教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表现手法借助电、光、形、声的神奇配合,可以丰富多样。具体有六个“化”:大小互化、虚实互化、快慢互化、远近互化、动静互化、繁简互化。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其表现手法还会不断地翻新,为教学提供得心应手的服务手段。

(二)对于语文教学来说,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可以发挥其十分特殊、十分显著的作用。

1.现代化教学手段把人类第一信号系统反映的实物和第二信号系统的语言直接联系起来,结合使用,从而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最佳服务。这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企及的。它比较直观,能引起学生兴趣,更起作用的是能大大帮助理解、推动思维、丰富想象、促进记忆,对学生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智力的发展都将起到巨大作用。科学测试表明: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15%,而如果视听同时作用,获得的知识能够记忆的却可达到65%,而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经常是音画同步刺激学生的,因而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2.现代化教学手段把无声的书面语言与有声的口头语言结合在一起,为语文教学提供带有极强感彩的音、形、义相统一的语言,使教学中信息传递的数量、质量、速度都起了质的变化。

这种完整的语言对学生的语言学习带有决定性意义,它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吸收。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不仅为教师提供了更直观、更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是它为学生的语言学习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和极有效的途径。因为它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让学生获得了众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和实践需要。同时,它能通过电影、电视、录音等手段,让学生获得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和语言学习的楷模,从而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效率。

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于学生语文学习的特殊意义有两方面尤其需要注意:

1.引导学生运用现代新型信息传递手段学习语言,符合未来信息社会的人对文化教育的新需求,即未来文化教育活动中人的主体性越来越强烈。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化水平的提高,现代和未来社会的人在文化教育活动中产生了越来越强烈的主体性要求。

2.让学生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学习语言,更能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新型信息传递手段之运用既顺应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增强主体性的要求,自然也就最充分地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它冲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将语言实践无限地延伸至一个广阔的天地之中。在这个天地中,学生自己安排时间,决定要求,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殊条件决定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实践内容。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能起到的作用很明显地表现为:引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加强语文感染力,增强语感;帮助理解,促进记忆,丰富想象,推动思维发展;提高教学质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适应个体差异,便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自学,有利于人才成长。

三、中学语文教学中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具体运用

(一)常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按其在传输、调节教育信息中的地位、作用可分为:

视觉媒体:幻灯;

听觉媒体:录音、唱片;

视听媒体:电影、电视;

视听综合训练媒体:语言实验室。

(二)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原则。强调这些原则,目的是处理好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关系,也就是人与机的关系。现代化教学手段只有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用,提高教学效率。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针对性。事先要认真考虑:在哪个环节用什么手段,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克服盲目性。不能为运用而运用,或是单纯为引起兴趣而运用,那样只会节外生枝,喧宾夺主,破坏语文教学。

2.研究人机最佳功能分配方案,使现代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浑为一体,共同为提高教学效率服务。

3.要与听、说、读、写语言训练有机结合,成为语言训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越性。

4.事先充分准备,使用时干脆利索。事先准备应包括:(1)设计好使用时机;(2)选择好最有针对性的软件资料;(3)准备好硬件设备(录音机、唱机等设备),经过检查,确保使用。有了充分的事先准备,在课上才能干脆利索地适时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之产生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教学效果。如果事先准备不足,临时使用拖泥带水,手忙脚乱,硬件设备出故障,软件资料颠来倒去,那么非但不能起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作用,还会分散学生注意力,干扰语言训练的进行,使得事倍功半。

(三)常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之具体运用

1.幻灯

幻灯能借助画面提供大量色彩鲜明而真实的事物图像,以此再现课文场景,展示写作实物,增强语文教学直观性,为学生提供思维、表达的实践机会;也可以代替板书演示,节省课时,增大信息传递量。由于幻灯可以自由控制映现时间,画面可以停留,便于学生观察和教师讲解,还可以利用其多种表现手法(如卷动片、复合片、抽动旋转片等)来进行语言训练的分解与合成。

幻灯有价廉、易行的特点。它的硬件设备无论是透射式幻灯、反射式幻灯还是投影式幻灯,价格都较其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硬件设备低廉,而且容易操作使用。它的软件资料(幻灯片)也较便宜,容易制作,这个特点使幻灯机在教学中被广泛运用。

幻灯的不足有两个方面:一是不会动,二是它没有声音。但只要与教师语言、学生活动紧密配合,或与录音等手段协同使用,仍可发挥最佳效用。

幻灯的运用范围较广,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课始、课中、课终,教学、考核都可使用。

2.唱片

唱片能把无声的书面语言变为有声的口头语言,提供朗读规范,大大促进朗读教学,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听、说能力。

朗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十分重要的内容,朗读能大大促进学生思维向语言、内部语言向外部语言、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的转化,大大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与吸收,大大增强学生的语感。而唱片正是在这些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的有效手段。

3.录音

在将无声书面语言变为有声语言、提供朗读规范方面,录音和唱片的功能是完全相同的。但是,录音使用起来比唱片方便,它可以依教学需要或长或短,或停或放。另外,其设备早已普及,易于长时间保存。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更为重要的是:录音不像唱片那样只能单向传递信息,只能向学生提供信息,却无法记录和传递学生的反馈信息,录音的最大特点就是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朗读、说话的广阔天地,提供语言实践的机会,可以提供学生语言的反馈信息。因此录音不仅能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信息,也能为教师教学语言提供信息,它是在语文教学中可供使用的最充分最易行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运用于语文教学中预习、学新课、复习检查各阶段和听、说、读、写各种训练中,还可以为教师的备课、进修、提高教学能力提供良好的服务。

4.电影

电影能活动、立体地再现课文的场景,通过视觉、听觉综合形象,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同时又可以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广泛的实践机会,由于它能利用视、听综合形象将学生引入具体写作意境之中,所以它能有效地激发起学生写作的兴趣。

5.电视

除与电影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外,由于比电影使用简便、迅速的特点,电视在语文教学中能收到比电影更迅速、更灵活、更能适应差异的使用效果,而且可以作为学生作文的反馈检验,发挥其极好的作用。

除专门为教学制作的电视外,由于电视机的普及及电视节目的日趋丰富,我们可以在日常电视节目中大量借用与课文有关的内容,“拿来”为语文教学服务。

6.语言实验室

语言实验室是一种用一整套现代化信息传递手段装备起来进行语言教学和研究的教室。它往往综合装有上述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再辅之以电子计算机,这使得它让学生获得最多的听、说训练。可以提高思维活动的素质和语言活动能力,特别是它能最大限度地提供全体学生在教师控制下同时独立学习的机会。

根据设备装配的多寡及功能,语言实验室又可分为听音型、听说型、听说对比型、视听型等各种类型。国外已有把语言实验室与一般教室合而为一的,即在一般教室上方备有隔音听力座。各边的屏风,需要时落下来,便是语言实验室,不用时升起,又成为一般教室。

对于语文教学,语言实验室能提供特别有力的条件和作用:(1)提供安静的学习环境和良好的最标准的语言规范,以便学生集中精力进行语言学习;(2)提供更多的在教师指导控制下的语言实践机会;(3)由于是在教师指导控制下学生独立的语言实践,所以既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又能锻炼学生自理、自主、自裁的能力;(4)教师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对学生语言实践的指导、示范,能更有效地纠正学生语音和其他语言实践中的差错,取得更好的语言教学效果;(5)教师更容易获得学生语言学习的反馈信息,及时调节教学,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和更高的教学效率。

(四)全新课型举隅

由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语文教学可以突破原有教学的形式,设计出全新的课型来。

1.影评式语文教学

运用以课文为基础摄制的电影、电视为软件,让学生处于改编和导演地位上,启发他们认真研读原文,仔细观摩影(视)片,展开评论,把影视作品与原著相比较,有哪些是充分发挥了影视艺术特点,对原著进行了补充或立体化的;哪些是违背了原作,改得有损原作精神的。这种类型的课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和学习的自信心、创造力,往往可以取得极好的教学效果。

2.背景式教学

选择有某方面特色的课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绘画、摄影、音乐、戏剧、影视等艺术手法,或大自然、或科技相配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背景,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进行学习、训练,往往能收到运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企及的教学效果。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给予广大教师广阔的创造天地,可以也必将创造出更多更好更实用的新课型来。新课型对中学生语文教学的各方面都将是个极大的突破,能极大地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五)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中的软件资料制作与选择。软件资料指幻灯片、唱片、录音磁带、电影胶片,计算机磁盘等。在语文教学中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要效果好,要能与传统教学手段结合得好,一个重要的关键是要选择、制作好针对性强、质量好、与教学紧密结合的软件资料。除各地电教馆、唱片公司、有声读物公司等专业部门提供一些外,在目前条件下,教师自行设计的软件资料一般更切合教学实践,能取得较佳教学效果。对于专业部门提供的软件资料,教师事先必须进行严格地选择,一定要事先全部看过、听过、再根据教学需要确定选用的部分和配合的时机。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四、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积极推广现代化教学手段之运用必须具备四方面条件:

1.从领导到教师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之使用的效果、作用、意义有正确认识;

2.备有常用的硬件设备;

3.备有并不断补充、更新配合教学的软件资料;

4.教师、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操作培训,要有一支人数不多,但热心为教师服务的专职管理队伍。

现代化教学论文第4篇

内容摘要:现代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来优化课堂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关键词:现代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优化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由于其课堂容量小,一节课下来,学生所得并不多;由于形式单调,学生易生厌倦情绪,难免产生“少慢差费”的结果。不言而喻,这样的教学手段,不适应时代的发展,不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不利于培养开拓型人才,不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型信息传递手段越来越多的今天,语文教学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不仅是完全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新形势下,如何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已成为我们语文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利用录音、幻灯、投影、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能够形象表现许多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其收效之大是教师的许多口头表达所不能企及的。那么,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为教师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插上了翅膀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节省大量的板书时间,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疑难问题以及听说读写训练上。如在教《故乡》一课时,在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中年闰土与少年闰土在外貌、神情、言行、性格、对“我”和对生活态度等方面有何变化以及变化原因的基础上,教师投影显示出完整的板书设计。这样做,比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快了好几倍,再利用节省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一个熟悉的人的外貌,写出其变化。写完后,指名学生读一读、评一评。使学生能多方面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增加了学生学习、思考的机会和训练密度,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又提高了课堂效率,还能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

其次,可创设情境,增加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意会,并进而创造。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产生激动人心的情境效果,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春、夏、秋、冬四幅风景图,让学生观察指出哪幅是春景图,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像。那美不胜收的佳景和配音员丝丝入扣的朗读,让学生在有如亲临其境之中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可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一改以往主要靠口头语言和文字符号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打破了封闭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学状态,以其鲜明的直观形象,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以其多变的手段,促进学生积极的思维,从而使教学得以化繁为简,变难为易,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中国石拱桥》一文,由于学生对石拱桥知之甚少,无法理解中国石拱桥的的造型特征,结构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CAI课件,形象地向学生展示赵州桥、卢沟桥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现代的典型拱桥的画面。学生兴趣盎然的边听着教师讲解,边欣赏各式各样的拱桥,研究它们的形式、结构、装饰等。由于强化了对实物的感受,又经过分析、比较,学生们终于理解了中国石拱桥的优美,坚固,精巧的特征。

第四,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像能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了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作文课上,投影漫画《妈妈水开了》,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分析漫画内容,然后根据此漫画,分别用描写、说明和议论的表达方式各写一段话。学生写完后,教师投影预先写好的三段例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三段文字的不同之处,然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习作,找出存在问题并作修改,再投影学生修改前后的习作,大家评评、议议。最后再让学生结合漫画内容,联系自己实际,谈感受,谈体会。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描写、说明、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区别,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教读《皇帝的新装》等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时,学生观看了课本剧录像片后,教师引导他们张开想像的翅膀,创作出更加精彩的“课本剧”。

第五、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如教《春》一课,每学习一幅“绘春图”前后,都播放一遍配音乐配画面的朗读录像,让学生小声跟读,移情入景仔细品味,达到了当堂理解成诵的目的。

事实证明,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表现传统教学技术所不能表现的内容,取得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对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我们也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目的明确,讲究实效。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其根本目的是提高教学效率。因此,切忌形式主义和盲目使用。必须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各种媒体的不同功能,选择运用。训练朗读能力,可选用声学媒体。如让学生听优秀播音员和演员的朗读录音,也可录取教师或学生的范读播放。这样,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纠正朗读中的种种不良现象。教读文学作品,适当地放映有关影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提高认识。总之,使用任何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目的都要非常明确,要讲究实效,科学使用,否则就可能弄巧成拙,起不了应有的作用。

2、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现代化教学论文第5篇

中国上下五千年中,文化传播曾出现过多种形式,而不同国家之间的交往则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早在唐朝,日本、大食、新罗等国家就派出遣唐使来学习中国文化。唐代长安国子监曾接纳大批西域国家的留学生,他们学习研究中国古代典籍,接受中国式教育,参加中国的科举考试。这些遣唐使和留学生成了当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主要力量。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外国人对中国这个神秘大国越发感兴趣,“汉语热”持续升温。据统计,至2013年各类外国留学生已经达到了35万6499名,并且分布在全国各高校、科研院所和部分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毋庸置疑,各国留学生的来华学习将有利于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对外汉语教学应立足于中国文化的传播,有意识地将汉语知识教学与中国文化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文化内涵,减少两国文化间的冲突,从而提高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传统的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比较侧重语言结构的学习,忽略了文化教学和学生背景文化与中国文化之间的差异,没有对中国文化进行系统教学。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其背后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没有文化支撑的语言,就如婴孩的随手涂鸦,虽有其形却无其意,亦无人通晓。所以,透彻理解一种语言必须与其文化背景紧密联系。在平常的对外汉语课堂中,留学生主要学习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在这些知识点中渗透的中国文化比比皆是,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学习和了解,提高留学生汉语学习效率,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文化教育的内容落到实处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二、中国文化课程开展中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文化更好地服务于语言教学,在现代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会在语法教学上进行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教学,让学生在不同层面对所学内容有进一步的了解。这种强化式教学方式无疑是一种好方法,但笔者认为,在知识统合方面这种教学方式会让学生对中国文化一知半解,对文化零散浅显的认识加上学生主观因素的认知和负迁移的影响,容易造成对中国文化的曲解,所以在汉语学习的基础上,学校及相关教育机构有必要计划性地增设以中国文化为主题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教学,增加文化教学的比重,有针对性地开展文化教学,加深留学生的文化底蕴。

针对留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各高校已经有意识地开展文化课程,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为语言学习打下基础。但由于课程开展中出现一些问题,使得教学任务没有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1.学生个体学习情况

(1)对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性不强。在华留学生当中,部分学生以学习汉语为主要目的,忽视对中国文化的学习,认为语言是主要学习的方面,文化只是辅助语言学习的一个小部分,可有可无,并不影响对汉语的学习。

(2)汉语基础差,对中国文化课失去兴趣。每个人学习语言的接受能力都有差异,所以在同一个班中的留学生汉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在中国文化授课过程中,会有学生出现迷惑,感觉力不从心,跟不上节奏。

(3)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方式各异。大部分留学生喜爱从亲身实践中感受领会文化的魅力,而相反,部分学生更愿意听老师的讲解,通过第三者的引导学习,对中国文化有理论上的认识。

2.文化课教学质量情况

(1)课程安排不当。在留学生培养方案中,学校主修课程多以汉语学习为主,而中国文化课程则以选修课或是课外活动的情况出现,课时相对较少,且在选修课当中所占的比例不大,同时,部分高校对文化课设置带有随意性。参看下表:

表 一

表一是某高校的汉语春秋季班(为期18周)必修课与选修课课程设置,该高校根据不同汉语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的课程,在语言必修课大致上都设置了比较明确的学习方向,选修课中也出现了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但选修课中的文化课程比例相对较少,未有明确的选修课课程安排计划,可以看出某高校较忽视中国文化课程的比例,更加侧重语言教学。

(2)教师教学能力不足。高校中并不缺乏擅长中国传统艺术的教师,在对留学生进行中国文化课教育时,这些教师可以大放异彩。但是由于缺乏对授课对象的充分认知,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使用的语言有时让留学生们觉得隐晦难懂。本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多半注重对汉语言的研究,缺乏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探究,在教授文化课上教师本身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

(3)教学手段缺乏创新。文化课集中在有限的空间内进行,主要以讲授为主要手段,学生亲身体验的时间占少数。基本上很难实现“走出课室,走进社会”,体验切切实实的中国文化氛围。

3.课堂资源筹备方面

文化课内容单一,覆盖面窄。中国文化课一般会设置较容易开展的课程,如包饺子、剪纸艺术、书法等,而像中国传统乐器、舞蹈、中国哲学思想等内容很少出现在文化课上,导致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单一性,缺少全面接触本土民族文化的机会。如下表:

表 二

表二是某高校汉语短期进修班其中两个星期的课程安排截图,不难看出该高校对文化教学有相对集中的时间,但文化学习的方向仅仅围绕中国功夫、剪纸和书法这三块内容进行。这样,对于曾对中国文化有所接触的学生来说,可能会缺乏兴趣,也可能会让学生存在这三块内容等同于中国文化主体部分的错误观念。

三、如何优化中国文化课程

1.课程设置安排

(1)优化文化课程设置。学校应将更多的中国文化课纳入必修课当中,并增加在必修课中的比重。在选修课中,要求留学生修满中国文化课程的学分方可毕业,避免留学生不选或漏选中国文化课的情况出现。

(2)遵循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对于初次接触中国文化的学生,多以实践代替理论知识,实践性的活动能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为以后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偏重理论内容的学习可以放至中级或高级阶段,这样,随着学生语言程度的提高开展不同难度的文化课程,使学生的文化知识框架得到不同层次的扩展和延伸。

2.教师资源方面

(1)注重“双文化意识”教师的培养。对本土文化有深刻了解的同时,对学生的文化背景也不觉得陌生。在文化课的教授中,有清晰的教学目标,明确课堂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大量阅读关于跨文化交际类的书籍,将各国家的基本国情与习俗牢记于心,培养对文化与异国文化之间的敏感度,避开文化忌讳,减少文化冲突,向学生传授具有实用性的中国文化。

(2)鼓励教师多学习文化知识。对外汉语教师不仅要擅长讲解语言语法,还要对中国文化有全面的了解,在文化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参与对外汉语文化教学的人文科学专家要注重对自身语言的精简,将深奥的学术用语转化为浅显易懂的语言,在文化课堂中,让每一位留学生都各有所获,各有所得。

(3)因材施教,尊重学生接受文化知识的差异,课上互动,课下多与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感受体会、知识接受的程度,从而在学生的反馈中,不断增强教学能力,改进教学方式。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尊重与关心,方便日后文化课的开展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3.课程教学方式

(1)以参与式教学为主导。“参与式教学”,简单来说就是全体师生在平等的人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互动学习,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并能投入到学习的快乐之中。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教育的目标应当以学习者为中心,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使他们能够愉快、创造性地学习和工作。将这种教学方式引入留学生中国文化课堂当中,颠覆传统文化课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教师离开讲台走进学生群体,切切实实与学生交流,融入学生群体,让学生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一起“解决问题”。

(2)以小组合作式学习为中心。合作式学习方法主要体现为学生间的小组形式,教师要充分了解留学生的个人背景,合理安排分组,减少出现小组成员中的偷懒行为。以广外南国商学院中国国画课为例,考虑到留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课上,每两位留学生都会搭配一个中国学生,这些中国学生大多数对自己所负责的留学生比较熟悉,过去在校曾有不同方面的接触。在教学过程中,留学生可以在中国学生的协助下完成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种利用留学生与中国学生合作的学习方式,降低了留学生学习课堂内容的难度,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因此,对外汉语教师必须重视留学生个体情况,科学合理分配小组任务,鼓励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当中,用集体的力量出色完成教学任务。

(3)以活动式教学为手段。由于文化背景各异,学生对教师的讲解有不同的理解,同时无法在课堂当中体现真实的文化情景,容易形成文化的“刻板效应”。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枯燥的讲解容易让学生失去学习文化的动力。笔者曾对15名在华留学生进行调查,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偏爱亲身实践的形式。在文化课堂中,教师有必要开展相关活动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直接获得经验,通过不一样的学习形式,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新的认知。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发挥想象、思考判断、综合分析,动手完成任务,并要以汉语为交际用语克服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隔阂。这样,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文化的兴趣,使学生更进一步体验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现代化教学论文第6篇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模式的改革;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电脑通讯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科学成果逐步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于生活在21世纪信息时代的人们来说,如果不会应用电脑快速地获取、处理、检索信息,不会使用因特网与外界通信,就无法充分地利用信息资源,也就无法在信息社会中谋求发展。当多媒体、信息高速公路正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往方式时,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传统的即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实行改革,人才素质必须更加优化。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对未来教育作了如此论述: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因此,充分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与现代教育不相适应的教育模式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时代的呼唤、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成为艺术院校附中教育工作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从艺术院校附中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探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对艺术院校附中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积极影响,以及对提高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的作用。

    一、艺术院校附中文化基础课教学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类学生“教与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严重影响了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目前,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逐渐被广泛运用到文化课教学中。可是,目前艺术类学校在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文化课教学时。普遍存在计算机只是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只起到教学演示的个别化教学,或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管理方面的作用,教学仍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教与学”的模式,实际上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传统模式的教学,真可谓穿新鞋、走老路。传统教学模式以课堂、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忽视实践能力的训练,以传授知识为唯一目的,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显然,这种教学模式,已经滞后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当今科学技术和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与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实现使学习者全面发展、全体发展、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背道而驰。

    (二)艺术类学生在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除了让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要让学生学好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正确处理文化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这是艺术类学生有效实施文化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专业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它着眼于学生在未来职业上的需要,主要培养人“做事”的能力;而文化基础课教育则更加重视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或技能。两者的很好结合,就是理想的教育。正如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但是,艺术类的学生往往存在重专业课、轻文化基础课的思想,对文化课学习普遍不感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文化成绩普遍比较差。

    二、对策与方略

    如何对艺术类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呢?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教学体系中。教育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每一次教育技术的革命,都将带来一次教育的革命。如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育模式,从根本上改变了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递手段的教育模式。同样,在信息社会里,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教育传媒的新型教育模式,必将取代以文字课本为主要教学传媒的教学模式,也必将带来教育观念、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和组织等方面的彻底变革。

    (一)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教学多媒体基本特征:

    1 教学资源的丰富性与共享性

    以前教学资源的主要载体是书,其信息负载量小,而在网络教学中,教学资源的载体是网络。网络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手段,而且还是知识的源泉。由于网络本身具有信息负载量大的特点,无疑会使教学资源得到空前的扩大。此外,网络的基本信息共享性特点,也使网络教学中全体学员能共同享有丰富的教学资源。

    2 教学过程的超时空性

    在网络教学中,其教学过程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来灵活安排学习过程。学生也没有必要集中在一处固定的场所学习,在各个不同的地域,只要联接网络,就可以参与网络学习的过程。

    3 教学的交互性

    在网络教学中,通过使用电子邮件、语音信箱、视频等多种媒体技术,实现了一种交互式的教学,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不仅可以双方而且还可以多方进行交互式交流。学生之间的人际交往范围不仅没有减少,相反却扩大了。

    4 实现个别化学习和探索式学习

    在网络教学中,由于学员不再受地域的限制,而是各自在自己的主机上通过联接网络进行学习,从形式上就使网络教学实现了一种个别化教学,在个别化教学中,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还可以控制学习的进程和速度,所以这种个别化学习又体现了一种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式学习的特点。

    (二)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教学多媒体技术。促进了艺术院校附中教育观念、目的、内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的变革,为素质教育理论提供了许多实现的途径

    1 更新教育观念

    (1)艺术类附中与普通中学的课程结构不同的是:艺术类附中的学生,一周用50%的课时量上艺术方面的专业课,用50%的课时量上普通中学文科方面的文化课(语文、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艺术类附中文化基础课教学与普通中学的文化课教学一样,采用传统的教学观。传统的教学观是教师教书本知识,学生学书本知识,教学功能只有一个,就是传授书本知识。网络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整合使教学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它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多种功能如学习能力、信息处理技术、解决问题能力等,因此产生了新的教学观——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2)传统的学生观是把学生看成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而教师是教学的主体。而网络环境下的学生既是对象,又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客体和主体的统一。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这些新的趋势中隐含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都反映了认知学习理论的观点,学生被看作为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这些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模式下,教师要扮演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的角色。

    (3)传统的学校观认为只有全日制、面授的,进行课堂教学并有围墙的学校才是正规的学校。而网络环境下的学校观则认为全日制、面授的、有围墙的学校是正规的学校,半日制的、业余的,其他方式授课的远距离教学、无围墙的学校也是教育的场所,也是正规的学校。

    2 改革教学目标和内容

    许多教育工作者一致指出,21世纪的公民需要获得以下一些技能:(1)信息处理(组织、获取、操作和评价)的技能;(2)问题解决能力;(3)批判性思维能力;(4)学习能力;(5)与他人合作和协作的能力。为了实现信息网络技术对教育目标的新要求,教育内容也必须作出相应的改革。其总的趋势是:教材的难度增加,重视基本理论,强调知识内在的联系。要使用高难度、高速度和理论化原则重新编写教材,在课程设计上重在学科结构合理,教学内容少而精,着重使学生掌握一般的基本原理以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制定教学大纲要着眼于能力,特别是思维能力、创造力的培养,而不是现成知识的传授和一般技术的培训,基础要宽。教育内容还要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着力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性问题的能力。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网络信息教学多媒体技术,为实现新的目标完成新的教学内容提供了非常自然的工具,为学校步入新轨提供了途径。计算机软件工具,如文字处理和画图程序,能帮助学生组织和建构复杂的任务。

现代化教学论文第7篇

传统园林专业知识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将书本知识讲的透彻以便能达到能够熟练运用的目的,但是由于进行实践活动往往很复杂,很难掌握用这些理论解决实际出现的问题。例如,在最近社会出现的各种高学位无经历的毕业生,都是因为在学习知识中追求理论的精确,而忽视了实际出现的各种问题的综合。因此,很难将这些实际问题具体解决。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过分重视和依赖老师的地位,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融会贯通。只是一味重视知识的传授,并用成绩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知识的态度,却忽视了学生园林技能的发展,没有一个实践的空间。只是注重知识和理论的讲解,尽管理论知识很清晰,却没有使学生的园林技能形成。园林更注重的是操作,动手实践的能力,而非理论的要求。只是通过老师的要求,整体性地完成某一项任务,不断地使学生个性逐渐磨灭,最终导致的结果必然是一样的思维,一样的结果。在当今社会,创新是社会发展的源动力,没有创新的思维,怎么能够发展我们的技能,想多方面开展呢?最后传统的园林专业教学最突出的弊端就是只注重课堂的教学效果,而非实习现场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知识很丰富,能够通过理论去进行实践,但是过于死板,不懂变通,变得将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复杂化,繁琐化。因此,在园林的工作中就会逐渐丧失积极性,只是变成一个靠书本工作的人。这些结果都是传统教学中的问题,也是为什么会有很多学生厌学,没有积极性的原因之一。为了解决教学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传统教学模式应该改变一下,来考虑学生的发展。

2园林专业一体化模式的探究

“园林专业一体化”必须以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培养为中心进行教学,将能力摆在首位,以理论知识为媒介发展学生的能力。我大体可将教学模式分为3个层面。

2.1理论知识的循环过程老师对学生明确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指导,与学生一起进行学习,但是老师还是主导地位,对知识讲解,分析,督促学生积极学习,并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及时提醒并纠正,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可以说,这个阶段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太大的不同。但是之后的阶段却体现出了教学模式的不同。随着课程的学习,老师要逐渐从一个主导者变成一个引导促进者,把主体变成由老师变成学生为主体。知识由学生为老师进行讲解,老师则对学生讲解中出现的问题纠正,不然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惯性的思想,并因此影响学生以后发展。无论是第1阶段还是第2阶段都是很重要的,一切为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就是一个循环。在这个循环体系之中成功进行的话,就很大程度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出现的弊端,也在一定程度把学生从课堂到园林的过程拉近。

2.2学生能力的培养能力是新的教学模式核心的问题,必须为了这个问题而开展教学过程。在教学之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应用型理论知识,并经常将理论和实习的课程结合,体现园林一体化的原则。在授课过程中,老师要讲实用性,技能性较强的知识,对于那些有深度,难理解的内容可略讲,甚至是不讲。例如,在教学内容上,老师要对园林行业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讲解,在技术层面上,新的技术和设备要及时为学生展示,紧密地联系实际生活。

2.3培养对于学习的积极态度传统模式的弊端,使许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丧失了,要重新调动积极性,就必须依靠老师的课堂表现和教学内容的生动性,使学生实习期间好好地了解将来应该做什么才能让学生认真的学习知识。

现代化教学论文第8篇

关键词:多元文化:全人教育:家庭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古代文明博大精深,封建文化源远流长,封闭的地理环境和位置,传统的手工业和农业经济,中央高度集权体制,使我国几千年来形成了一元化儒家文化的格局,制约着我国近现代化发展进程。近代战争、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打破了我国一元文化的格局,欧洲、美国、苏联等欧美文化以及日韩文化涌入中国,开启了中国多元文化发展的新局面。随着当今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现代化格局的形成,多元文化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中国和世界多元文化格局初步形成,一方面显示了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和时代潮流,另一方面也显示了一元文化的局限性。家庭教育作为一切教育的基础和关键,作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基础,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多元文化发展和世界全人教育思潮,实现家庭教育由传统向现代化的真正转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日益关注的重要课题。因此基于中国一元文化的历史和世界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就多元文化文献而言,国内有许多论文或著作探讨与多元文化相关的多元文化教育、多元文化理论、民族教育、多元文化课程研究、学校教育以及民族文化传承等问题。例如《美国多元化文化教育五十年:回顾与前瞻》一文偏重于美国多元文化教育五十年发展与展望,倡导种族平等和社会公平,重点探讨多元文化教育问题。还有王侠的《西方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解释》(2005),刘智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研究》(2005),龙藜《中美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的比较分析》(2006),陈艳宇《多元文化教育的历史发展与价值取向(2006)》,陈月、明丹《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的校本课程研究》(2004)等。葛丽芳在《人品教育与多元文化》一书中将多元文化引入人品教育,总结公办和民办小学人品教育的成功经验。《多元文化背景下家庭教育与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问题》一文试图从家庭教育中探寻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问题。齐阿娜尔《多元文化教育视野下少数民族地区课程改革的现状研究》研究多元文化教育下的少数民族教育。《浅谈中国和美国、加拿大家庭教育的对比》一文间接探讨多元文化下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家庭教育,透视了中西文化和家庭教育的差异。但是在多元文化视野下专门研究家庭教育的论文很少,而这方面的研究在台湾和韩国较多。《德州市家庭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实证研究》一文就家长对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的态度以及家长的幼儿多元文化教育知识与技能进行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儿童未来的生活环境有正确的认识,有84%(124人)的家长极同意或同意幼儿应接受多元文化教育,利用地方文化、传统节日以及英语教育等进行多元文化教育,建议父母应端正态度、丰富知识、提高技能。2005年11月,由台湾嘉义大学家庭教育研究所承办的第八届(2005)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重点研讨了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2005年第八届两岸家庭教育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家庭、族群与多元文化:挑战与机会》一文站在时代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将多元文化与家庭教育问题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下探讨家庭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面对挑战,审视现状,寻找机遇与出路。这些研究要么基于多元文化进行民族文化研究和学校教育研究,要么基于直接或间接进行多元文化视野下的家庭教育探索,缺乏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教育与世界全人教育思潮结合的时代特色。在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实践方面,台湾推行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韩国推行向多元文化家庭提供教育方案与咨询、教育支援、医疗支援,这些教育实践虽然具有现代家庭教育的多元文化教育特征,但仍缺乏知识经济时代家庭教育与全人教育的统一,家庭教育与多元文化教育的统一,这对于现代家庭教育发展来说无疑是一大缺感。而且无论在网络搜索,还是在研究文献中,都无法找到这一方面的综合研究,致使多元文化视野下家庭全人教育的探索处于空白研究领域。因此顺应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借鉴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多元文化的视野下探讨家庭全人教育,科学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是本文研究价值所在,也是本文的问题研究所在。

二、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1.多元文化理论

多元文化的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卡兰在1915年提出,是所谓的平等和自由的权利。1924年哲学家霍勒斯・卡伦所首创文化多元主义思想,导致多元文化主义直接兴起。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出现黑人民权运动――“黑色旋风”,致使多元文化主义表现出反对民族歧视、要求平等和民权,要求重新认识少数民族文化、尊重民族独立性和民族感情,实现社会多样化和一体化等基本理念。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全球化和科学化、信息化的发展,在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多元文化主义在政治、教育、文艺等方面得到发展和应用,表现多元文化主义政策、多元文化主义教育、多元文化主义文学等。多元文化主义体现为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政策,其核心为文化的多样性和良性互动。当前比较流行的多元文化概念,即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越来越复杂化,信息流通越来发达的情况下,文化的更新转型也日益加快,各种文化的发展均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新的文化也将层出不穷。此概念蕴含着复杂社会结构和背景下文化具有多样性、丰富性、发展性和平等性的特征以及多元化文化服务于全球化发展。由此可见,多元文化的概念不断演变,并成为人们分析和解决现代社会问题的新视角和新的方法论。

多元文化理论作为在世界全球化浪潮的重要理论,是国际文化交流和合作频繁发展的必然需要。它包含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丰富内容。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包含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以及受其影响的多元文化的文化观、历史观、教育理念和公共政策。多元文化理论包含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动力、多元文化与全球化、多元文化冲突与融合以及多元文化发展(即文化合作与交流)等。世界全球化、科技化和信息化是多元文化的动力和源泉,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是多元文化的基本特征。

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是多元文化理论和多元文化主义在教育方面的理论运用。它的理论内容包含以下几点:(1)权力分配不公导致文化差异;(2)文化差异是力量和价值之源;(3)教师和学生应接受和欣赏文化的多样性;(4)社会歧视和偏见成为弱势群体学生学习成绩低的主要原因;(5)教师、家长、社会共同支持和创设多元文化教育环境;(6)学校教会弱势群体学生获得取得社会地位平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它的核心是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平等,是人类社会文化的尊重民主和共同发展。它的实践理论包括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和文化/组织类型理论。作为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创始人詹姆斯・班克斯将多元文化教育定义为一种变革性教育运动,把种族、民族、阶级、性别的观点带入各学科,以多样化视角进行教学。他的多元文化整合类型理论提出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即贡献法、添加法、转化法和社会行动法,它们将文化构成内容、民族英雄、民族节日加到节日活动中;将有关概念、观点、课题及内容加进课程中;改变课程结构和目标,使学生从不同文化、民族、种族及群体的角度,观察各种社会事务和问题;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社会活动技能,影响所处的社区。斯里特总结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人类关系法、对特殊和不同文化背景学生的不同教学法、单一群体的学习法、多元文化教育(文化民主)法和多元文化及社会重构法,并认为后两种是最为理想和有效的方法。以上这些理论为探讨全人教育思潮下的家庭教育提供了新视野和方法论。

2.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与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全人教育思潮作为西方现代社会一整套教育思想,是一场全球性的全人教育改革运动。作为一种教育思潮,它注重在联结、整体性和存在三个基本概念和原则的基础上,强调人的整体发展、个体的多样性以及经验和个体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实现个体在智力和职业能力方面的发展,而且要实现个体在生理、道德、伦理、社会、精神、创造性等各方面共同发展,重视教育过程中经验、选择和合作。全人教育的核心思想在于转变教育培养目标,倡导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教育使人在身体、知识、技能、道德、智力、精神、灵魂、创造性等方面都得到发展,使人成为一个真正有作为、具有尊严和价值的人。全人教育思潮是以促进人的整体发展为主要目的的世界性教育思潮,是对20世纪末全球化经济体系和全球文化发展的反映,是一种对制度化教育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反思,并试图通过人本化教育手段解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全人教育理论是全人教育思潮的新发展和具体化,是适应中国社会转型和教育转型的现代教育理念,是对当今中国制度危机、社会危机和教育危机的反思,是将欧美现代教育理论、全人教育思潮与中国文化和教育理论的高度综合,也是东西方社会文化融合和发展的多元化教育理论。此理论将个人本位教育和社会本位教育结合起来,以人性、人本和社会本位为基础,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为目标,遵循民主科学、合作实用、快乐自由以及人的社会化发展等基本原则,通过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和习惯培养的全人教育模式,强调人的早期教育、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使人成为人格健全、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的完整人。

家庭全人教育是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具体运用,涵盖了全人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以及家庭教育现代化,是受全人教育思潮影响的全人教育在家庭教育方面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综合。它是基于全人教育思潮和全人教育理论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是将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的精髓、全人教育模式和家庭教育的有机融合。家庭全人教育既体现了世界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世界全人教育的发展,又继承了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精髓,实现了家庭教育现代化和全人教育家庭化的有机结合。同时,家庭全人教育也是对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教育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家庭教育危机的思考,还为社会转型时期儒家文化圈的家庭教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促进我国家庭教育积极适应世界全人教育改革运动发展的潮流,推进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发展。

3.多元文化理论和家庭全人教育的关系

多元文化理论和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都适应了世界全球化和多元化发展的需要。多元文化理论是跨文化研究的重要理论,适应了世界多元化的各种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需要,也为现代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野,特别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世界全人教育运动顺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需要,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提供了途径,不仅为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视觉,而且也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了新的视野。因此,家庭教育就成为多元文化教育和世界全人教育的结合点,家庭全人教育成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

家庭全人教育作为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不仅是多元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而且也是全人教育运动的重要形式。家庭全人教育作为多元文化教育和现代家庭教育的重要模式,既将多元文化教育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潮与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理论中去,又将多元文化教育实践理论和全人教育模式运用到家庭教育实践中去,实现了多元文化理论、全人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理论的融合,推动多元文化教育、全人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共同发展,加快了我国家庭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同时家庭全人教育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社会商等方面的全面教育和全面发展,重视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教育,增长儿童的多元社会文化知识,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的情感与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既为21世纪我国家庭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又顺应了世界现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

三、探讨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运用

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中的理论运用,不仅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理论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家庭教育实践价值。多元文化理论主要包括多元文化理论、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和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等。多元文化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科学认知,为实施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文化冲突与融合、合作与交流等社会文化互动的理论借鉴,通过家庭多元文化教育促进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文化发展,促进多元文化彰显其民族性与多样性、平等与发展的基本特征。多元文化教育理论适应了全球多元化和全人教育思潮的发展,通过家庭全人教育,使儿童获得多元文化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以及科学态度、文化情感,提高儿童的多元文化社会适应能力,使儿童获得民族平等和文化平等的民主意识以及反对种族歧视与民族偏见的文化意识。多元文化主义理论为家庭全人教育提供了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以及文化观念、历史观念、政治观念和教育理念,同时要求家庭教育遵循多元文化主义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理念,促进儿童从幼儿教育开始获得多元文化主义的民族教育和文化教育、品格教育,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综合三个多元文化理论在家庭全人教育方面的理论价值,可以发现:多元文化理论不仅对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多元文化下的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多元文化实践价值方面,詹姆斯・班克斯提出的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对于家庭全人教育的社会商、德商、理商、情商和智商等方面具有方法论价值和教育实践价值。例如台湾的新移民多元文化家庭教育和多元文化家庭教育课程,就具有全人教育视野下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意义。斯里特提出了五种多元文化教育的实施方法。家庭全人教育通过使用这五种方法,使儿童获得处理社会事务、社会问题的能力和社会活动技能,加速儿童社会适应和社会化发展。例如韩国的多元文化家庭教育方案与咨询、援助、支持等,都具有重要的教育实践意义。综合多元文化教育多方面的实践价值,以上四种多元文化课程改革方法和五种多元文化教育方法,不仅对于家庭全人教育具有重要的方法论价值,而且具有多元文化家庭教育的实践价值。

四、构建多元文化下的现代家庭全人教育模式

1.科学认知多元文化理论和全人教育思想与理论,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多元文化理论以及全人教育思潮和理论为构建现代家庭教育提供先进的教育理论,同时还要学习其它先进教育理论如民主教育、科学教育、合作教育、快乐教育、实用教育、早期教育以及全面发展等,借鉴家庭全人教育,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丰富的教育理论。这些科学的教育理论成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理论指导,并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持。

2.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整合,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提供组织框架和制度保证。建立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和制度规范,是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作教育的重要条件。家校合作教育组织如家长委员会、家长协会、家长教师联合会、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以及儿童协会、母亲协会等。这些合作教育组织的建立以及合作教育的制度规范,实现现代家校合作教育,一方面有助于保护家长和儿童接受教育的权益,规范家长教育行为,加强家长培训,提高家长教育素质,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和合作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有助于规范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有助于政府和社会对教育的监督,保护学校和教师的合法权益,为现代家庭教育模式的构建提供组织保证和制度规范。

3.在教育内容方面,现代家庭教育不仅包含儿童全人教育、多元文化教育等,而且包含家长素质教育。现代家庭教育不仅重视儿童的多元文化教育、民族教育、历史教育、品格教育等,而且重视儿童情商、智商、理商、德商、财商、社会商以及习惯培养等方面的全人教育,更重要的是重视儿童接受全面教育、得到全面发展以及家长教育素质的提高,强化家长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素质教育和社会教育,提高家长教育技能和教育素养。现代家庭教育克服传统功利教育、灌输教育、片面智力教育的缺陷,促进家庭教育民主化、科学化和合作化。

4.在教育目标方面,现代家庭教育重视全人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人和社会人。现代家庭教育采用全人教育和多元文化教育,不仅重视以人为本的教育,而且重视社会为本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为现代社会培养接受全面教育和获得全面发展的完整的社会人,促进儿童社会化全面发展,旨在提高儿童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传统家庭教育以家长制教育为基本特征,忽视了以人为本和社会为本的全面教育,重视家长功利教育和灌输教育,缺乏家长有效沟通和亲子互动活动,忽视了儿童全面发展和多元文化教育,造成儿童未来社会化成熟程度低和社会适应能力低的不良现实。因此现代家庭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完整人和社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