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教师考核

初中教师考核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7 23:55:33

初中教师考核

初中教师考核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坚持自培、自修为主,集中培训为辅,做到集中培训、校本培训和自学提高相结合,真正把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使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真正得到提高,为教学服务。

二、工作目标

(一)通过集中培训,促使教师基本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技术、课堂多媒体操作、课件制作等信息化教学基本技能。

(二)通过集中培训和日常研训,促进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课堂信息化教学基本技术应用技能等,并能熟练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

(三)建立全校信息技术教学在课堂日常教学应用管理评价机制,促进教学方式的根本转变,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班班通。

(四)建立全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骨干教师人才队伍。

三、培训对象:

我校全体在职在岗教师全部参加培训

四、培训及内容:

1.信息技术基础部分:教师能够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能较熟练地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能利用电子表格进行公式运算。

2.信息技术应用部分:掌握多媒体课件设计基本知识,熟练运用网络教学资源和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够制作多媒体电子教案。

3.多媒体教学设备操作使用:能规范操作液晶投影机、视频展台等多媒体设备,能规范操作卡座、功放等教学音响设备,能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学音响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并掌握一定的多媒体设备与教学音响系统的日常维护知识。

五、培训方式及时间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集中培训:根据课程内容及参训教师的实际,采取集中讲授、操作练习、小组研讨、互相交流等方式,保证培训的实效,切实提高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

3、培训时间:

20xx年4月—5月,双周四下午三节课下。

4、学校考核时间:

20xx年6月上旬

六、培训成果

(一)在集中培训期间,每名教师高质量严要求完成培训学习任务,并写好一个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的教学设计、基本技术技能培训测试达到合格以上水平。开学两个月内完成一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汇报课。

(二)日常教学工作期间,学校把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技术在日常课堂教学应用的普及率作为评价学校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每周定期组织各学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典型课例的研讨交流培训活动,教师运用博客、QQ群、校园网站等网上教研方式与专家、教师之间进行研讨交流形成习惯,研训成果能及时到网站上共享。

七、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芦蒲初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与考核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导处、德育处、总务处等相关人员组成,具体负责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

组 长:阴子红

副组长:卢乃二

成 员:杨兆宝 王甫石 张其刚

八、培训具体要求

1、制定相应的培训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建立切实可行的各种应用培训管理与评价机制。

2、在培训之前进一步检查、维修培训硬件环境和网络,确保顺利开展培训。

初中教师考核第2篇

关键词:培养;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虽然新课改后教师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也做出了很多改变,但是一些学校的初中历史教学依旧没有起色。特别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很多学生开始出现偏科现象,九门功课同步进行更容易让学生偏向于在不知不觉中有了选择心理,根据目前的学科特点来说,很多学生会偏向理科,觉得文科特别是初中历史枯燥无味,没有意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对培养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一、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

新课改以后,我国各学科的学习难度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为了顺应这种变化,教师开始进行科目式教育改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并加强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根据学科特点找到合适的具有一定特点,吸人眼球的教学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而达到学生课堂效率提升的目的。初中阶段安排历史教学是基于我国国情和对学生个人三观培养的基础上的。通过初中历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我国的历史,对于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在课堂中融入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就尤为重要。

(一)初中历史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三观我们都知道,很多学生之所以成为国家的未来的栋梁,是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他们有着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基础。但是,这种个人价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而产生潜移默化的改变。初中历史的改革教育就是在学生最容易接受知识熏陶的时候,给学生灌输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他们今后的个人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对青少年的教育十分重要初中阶段正是懂事又懵懂的阶段,很容易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从而产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而在课程繁多、任务量重的初中阶段,初中历史这种具有感情及故事情节的学科就很容易打开学生心目中的世界,能够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国家发展历程的不易,从而使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会开始萌芽。

二、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存在问题

(一)太过重视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一些学校甚至教师将考试成绩看做教学考核的唯一标准,将成绩至上作为办学教学的原则。国家推进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培养是要从根本上让学生爱国,提高素质,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而不单单只是为了文字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这种传统的唯成绩论的教育方法很大程度上违背了初中历史教育的初衷。

(二)教学形式保守且僵硬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传统的寓教于学已经达不到教学要求的深度,教师不再仅仅传播知识、讲解知识。传统的学习生活是十分枯燥的,不仅学生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教师也会觉得心力交瘁。所以教学生活化不论是对学生还是对教师都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初中历史这样贴近生活的学科,更需要注入生活的血液。但是,在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情况下,就会产生课堂节奏紊乱、教学进度慢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逐步改进。

(三)学生对初中历史不能引起足够重视初中虽然不及高中紧张充实,但在这个阶段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语数外等主要科目所占比例居多,而相较于物理、化学、生物这种理论性学科,初中历史又显得过于简单,所以学生不能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产生正确的认识,很容易导致偏科现象的出现。

三、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具体措施

(一)学校改变学科考核策略针对初中历史这一学科容易被忽视的问题,采取一定的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传统教育思想影响下,现阶段一些教师的教育形式使学生关心的并不是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能收获什么,学到什么,而是期末考试得了多少分。可以说,这种教育形式使分数成了学生更加重视的方面。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师可以采取改变考核策略的方法,让学生重新了解初中历史,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起制作一部情景剧,或者制作访谈节目来批判讽刺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某一事件或者还原某一事件的原型,教师通过学生的表演形式、表演过程及产生的现实意义,现场打分并一一点评,让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到自己考核过程中的优点或不足。此外,学生在准备剧本以及排练的过程中也能够亲身感受到我国发展历程的不易。

(二)教师要不断摸索创新型教育方式,增强学生的时空观念既然知道传统教育模式带来的弊端和对学生产生的不良影响,教师就应该身先士卒,积极查找应对策略,摸索新的教学模式。比如,人教版教材中关于一些具有丰富含义的语句学生不容易理解,也不能体会到我国先驱者面临的艰难处境。这时教师可以提前备课,将一些不易区分的战争分模块总结,然后运用多媒体立体化或者剪辑相关视频供学生观看,这样一来,就能快速地把学生代入当时的情境中,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事件发生的背景,以及对我国发展历程的含义,还能加深学生的记忆深度。此外,初中历史学习过程中会涉及很多事件发生的时间及目的等,并且这些时间点及目的是很多考试中的必考内容。所以,在这一方面学生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高低就显得尤为明显。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时间等细小、繁多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相关的历史图片进行展示,还可以将这些图片配以适时的背景音乐,这样学生就会很容易被带入到事件氛围中,也能够在自己的记忆基础上加深对每一个事件发生的知识点的记忆,其时空观念自然会得到提高,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也能够得到培养。

(三)尊重学生主导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讨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在心智发展不成熟、对社会环境不了解、价值观人生观未完全稳定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舆论带跑,对学生的心智发展造成影响。作为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一定要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要及时掌握时事热点,关注热点新闻,并观察事态走向,引导学生对事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至于让学生对自己的人生观产生误解,在引领学生的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初中历史课程的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不要思维定式,特别是像历史这种有些学生觉得枯燥无味的课程,运用思维定式的教学方式是行不通的。不仅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不到提高,很容易产生一定的挫败感。所以活跃课堂氛围对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可以在讲解时基于当时的历史背景对某一种做法进行提问,让学生进行自主探讨。例如,教师在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时,可以提出如果当时的清政府足够强大,会不会造成之后洋务运动的性质有所变化。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问题在探讨过程中得不到一个准确的答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问题展开历史辩论赛,辩论的正反方由不同小组的学生组成,其他学生作为评审,给出最终的评判结果。这样的授课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激情,也能够使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和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时这样的做法也使得学生占据该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对于建立良好的历史学习观念和认知理念有积极作用。

(四)学生要加强对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认识学生与教师,教师与学校是不可离分的整体。在学校和教师都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做出改变的同时,学生也应该对初中历史的核心素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主动转型也可以是外力推动。主动转型即学生自己试着了解初中历史这一课程,通过自己查阅课外资料、观看视频、课本预习等方式,提前了解下一节课程的所学内容;外力推动即学校通过开展主题讲座、游园、参观等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初中历史并对其加深了解。当然,这样的方式相对于教师授课来说很简单,有些教师可能会觉得其占用时间长,只有正常的课堂授课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建设。其实恰恰相反,这样的方式反而让学生以亲身行动、亲身经历的方式更快地清楚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明白为什么国家会如此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对于学生对我国国际历史和本国历史发展的认识有什么影响。

初中教师考核第3篇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质量评价 研究分析

在当前的初中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因为不属于中考应试学科,所以受到的重视程度也相对不高,对于信息技术学科质量的评价与考核方面也成了薄弱环节,许多学校及教师对信息技术质量评价的认识不足、水平不高、技术不熟,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突破措施开展分析研究。

一、初中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评价现状

1.缺乏质量评价的正确理念。由于在初中教学工作中,信息技术学科不属于应试学科,这就导致部分学校及信息技术教师对信息技术学科学习质量评价不够重视,认为反正不考核,教得好坏一样。有的学校在进行信息技术考核过程中,时间不统一,监考不做要求,有些直接就是一个教师任教兼考核,失去考核的价值与意义。在这样的背景下,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紧迫性都明显降低,直接影响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及成效提升。

2.缺乏质量评价的有效措施。当前许多学校对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进行评价时,还是停留于检查教师的教案是否撰写、教学进度是否与时俱进,等等。对信息技术课程而言,不能深入到学校机房开展听课,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了解较少。也有的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标准存在误区,认为信息技术教师能够维护好学校的网站、修理损坏的电脑就是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完全站在学科教学角度对教师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评价。

3.缺乏质量评价的科学体系。在初中教学学科中,信息技术学科属于一门实践性与操作性较强的科目,并不像其他学科那样通过一场卷面考试就检测出学生的掌握情况,有些学校在进行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考核过程中,没有及时对照知识性与能力性要求开展全面的评价,没有站在全面发展的角度对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价。缺乏准确方向的引领,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促进作用便无法完全发挥出来。

二、对改进当前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现状的建议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充分发挥教学评价的引领作用。教学评价是整个信息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环节,无论是学校管理层还是信息技术教师,都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通过完善质量评价,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整个信息技术教学发挥导向作用。首先,学校层面要高度重视信息技术教学质量评价,定期开展教学质量抽查活动,了解教学活动开展的实际效果。学校教研部门既要检查信息技术教师的备课等资料,又要深入到机房听课,了解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与学生掌握效果。学校还要通过全体考试、抽考等形式,了解学生信息技术学习状况的第一手资料,从而对信息及时的工作成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与分析。其次,教师要通过质量评价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乏质量的考察考核,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视程度必然降低,只有将质量考核作为抓手,才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学校及教师都要充分重视信息技术学科质量考核工作,以此为切入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增强教学成效。

2.建立科学体系,充分体现教学评价的促进功能。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活动而言,要注重建立起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首先,在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教师的教学“五认真”情况开展检查,还要对教学实际成效进行全面的分析。可以通过检查教学资料、实地听课分析、抽查学生掌握情况、开展学习成效检测等方式途径,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同时,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评价,以考查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生信息技术学习成效的考查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方面进行评价,要通过对学生日常学习态度、投入程度、积极性等方面开展全面的观察与评价,及时指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表扬学生的进步之处与闪光点,发挥教学评价的激励鞭策作用;其次,要对学生知识点掌握及技能操作水平进行考核评价,可以通过卷面测试与上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了解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的掌握效果;最后,要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侧重于了解学生运用软件设计与创作的能力。只有建立起科学、全面的质量评价体系,才能够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发挥较好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兴趣、增加压力,全面提升教学成效。

3.开展教学回顾,充分彰显教学评价的反思效应。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经常性地开展教学回顾,看一看自己教学成效如何,还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与调整。这样的工作需要教学活动第一手的信息反馈作为基础,为了获取最为直接的教学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将教学质量评价作为手段,定期回顾自身的教学工作,从学生学习态度观察、理论知识检测、上机实践操作,以及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全面分析学生的学习状态,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相关教学环节、流程的回顾与完善,以达到教学成效提高的目的。实践证明,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善于思考与总结,在教学质量评价中对照、反思自身的教学活动,对其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工作中,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都要高度重视质量评价工作,以切实可行的措施促进教学活动深入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张明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1).

初中教师考核第4篇

【摘要】生物学核心概念处于学科的中心位置,掌握生物学核心概念是学好生物的基础。本文就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做出初步的探索,建议在教学中通过情境创设来巧妙地引出生物核心概念;借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来深化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理解;运用对比教学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区分易混淆的概念。

关键词 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策略

想要学好一门学科,首先要掌握这门学科的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加强核心概念教学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物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知识的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实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生物现象,掌握生物活动规律,为学生接受更高级、更系统的生物知识学习做好支撑。因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将对初中生物教学中建构核心概念的教学策略做出探析,仅供参考。

一、创设教学情景,巧妙引出生物核心概念

杜威说“教学绝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告诉,教学是一种过程的经历,一种体验,一种感悟。”因此,在课堂教学过中,教师只有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才能达到教学目的。特别是在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中,教师应以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为基础,创设出与教学内容联系紧密并且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这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积极性。思考是学习的开始,疑惑是思考的源头。只有学生对认知产生疑惑时,学生的学习求知欲望才会被激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去思考。比如在《合理膳食》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情境。“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为什么?”“人只要吃饱了就可以吗?”“怎样才能吃饱又吃好?”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水到渠成地引出合理膳食这个核心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情境,指导学生开展“今天我当家,为全家人选购三餐食物”的体验活动。教师为每组提供一些新鲜的食材,提供一个多层的金字塔形的篮筐。学生分工合作,按照三餐摄入食材的多少和种类不同,将食材放到篮筐的不同层面上,小组交流展示选好的食物篮。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学生进一步反思并修订食谱,从而自主归纳出合理膳食的原则。这一节课中,老师使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体验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在不断的思考和探索中,自主建构生物概念,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发展。

二、明确概念内涵与外延,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要想更好地掌握生物核心概念,必须充分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对于生物概念而言,其内涵反映的是生命现象和规律的本质;而外延则体现了生物概念适用性,包括适用的范围与条件。因而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仅了解概念定义所要表达的含义是不够的,还需要对其内涵与外延比较深入的认识了解才行。生物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是其本质的最完整体现,在对概念的区分中起决定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时,教师先给出一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不是生态系统,学生对生态系统概念并不了解,因此判断不一定准确。接着老师让学生分组观察制作好的生态瓶,并归类记录各种成分。然后再将生态瓶中的成分与其他几种生态系统的成分进行比较,指出相似的地方并归纳出各种成分的作用,明确非生物成分与生物成分之间的关系。在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基础上,学生总结得出生态系统这一核心概念的定义即概念内涵。在理解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学生进一步认识了由于区域的大小、生物或者非生物等因素的不同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扩大了概念的外延。通过对概念内涵与外延的理解,让学生再次判断新课导入时老师给出的图片是不是生态系统就显得游刃有余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对于概念的学习不能浮在浅层的识记的水平上,要从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上深入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内化,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

三、运用对比教学方法,区分易混淆的核心概念

在每一门学科的概念中总会有一些相似的名词、术语和概念,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很容易将这些名词、概念或术语混淆,初中生物概念学习也不例外。而这些易混淆的核心概念,往往既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中常考的内容。因此,在初中生物概念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帮助学生将这些易混淆的概念区分清楚。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对比的方法将生物核心概念的各种属性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就其关键属性进行对比,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似与差异之处,从而帮助学生有效地区分概念,增强学生对生物核心概念的掌握。比如“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这三个概念是初中生物教学的重点、难点。对此学生特别容易混淆,不易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这三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比较。通过对比教学,学生能辨析并理解“呼吸”、“呼吸运动”、“呼吸作用”这三个概念,能正确运用上述概念,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概念教学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生物基础教学最重要的部分,特别是最抽象、涵盖面最广的核心概念教学对学生进行更深层次、更系统化的生物学习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将生物学核心概念教学放在知识教学的首要位置,要对初中生物概念教学进行不断的研究与革新,灵活使用适当的策略来提高初中生物核心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概念理解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实现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增强,真正提高生命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郭荣满.关于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现状与有效策略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12)

初中教师考核第5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方法改革;评估机制

现阶段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在跟进。新课标要求下学生还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历史教学亦是如此。推进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为学生整个历史学习奠定基础。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在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初中教育又是非常关键的环节。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伴随整个教育改革之势,结合十多年教学感受与思考和对西方教育的学习,我提出一些对初中历史教学的思考。高考改革引领整个初中教育,初中历史教育也应有所跟进。于是提出了“初中历史教育在何方”的思考。

二、现状及问题

1.目的上重成绩,轻应用与能力提高

虽然新课标改革在逐步推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很多教学问题依然存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普遍存在教师教学以成绩为导向,以中考为目的的现象。当然,中考考题的确是以新课标要求为导向,但是片面追求高分数使原本追求学生提高素质、能力的课堂功利化。教师备课直接讲考点,其他什么都不讲。念书、考试、讲考题和“题海战术”成为师生的热衷。不是学生能力的提高,而是中考的达线率;不是学生的分析思维,而是教材的记忆。将历史死知识灌输给学生,加上考试做题,最后就是学生的高分答卷。

2.方法上重课堂教学,轻自主探索与研究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目前以课堂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和学生的自主探索。课堂教学方式也很单一,“授受教学”,让学生机械识记,没有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导致自主探索研究类学习缺乏。这样,一方面导致学生的学习方法过于单一,逐渐缺乏对历史学习和研究的兴趣,另一方面思维局限,能力素质没有达到教育的最初目的,对学生高中学习及成长都产生不利影响。历史课堂局限在历史史实的灌输,缺乏历史思维的引导和历史观的引入,以及对学生自主分析、研究历史课题的引导。

三、措施分析

1.教学目的上,把握教学实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教学必须把握教育的本质与核心,历史教育也如此。蔡元培秉持的教育核心思想是促进“五育”,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倡尚自然,展个性;边工边学,工学并进;营造“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学术氛围。卢梭则称“孩子是自然之子,让他们从环境中学习比传统的书本教育有效的多。现在教师的教学方向不对,虽然有新课标要求的指引,但教师的不配合与不跟进使得历史教育改革大打折扣。真正的教育目的实现不了,培养“高分低能”的学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因此,初中历史教育虽然只是基础教育,所涉及内容不应太难,但是也必须围绕教育的本质来。不能为了简单而违背教育的本来目的,“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教学方法改革,鼓励自主研究与探索,开拓创新新形式

初中历史教学方式应追求多样化,丰富学生体验,增强学生阅历。不只是课堂,还应引导学生走近大自然,走入社会,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学习研究背后的历史;引导学生进行课题研究,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一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小组实践、走访、调研,最后形成报告,得出自己寻找的答案。博物馆、纪念馆、遗址、遗迹等都是历史教学的课堂。过于局限的教学思维,只会培养出思想局限、缺乏生存实践能力及自主思考能力的学生。对历史及对研究的兴趣,也是从这些方式中产生的。这种方式一是可以开阔眼界,增长阅历;二是可以开拓思维,使自主实践能力与历史思维能力得以提升;三是可以激发兴趣。这样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创新型社会的根基也就打好了。当然,课堂教学也很重要,但是单一的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是不利的。

3.教师质量培训与评估机制调整与学生考核机制调整

虽然新课标改革一直着力引导教师质量培训与评估,但是实际形式却不容乐观。评估不再单一看重学生分数,但是还是缺乏对教师课堂及教学方式的关注。同时对教师课堂教学培训与平时教学引导方式还应给予更多关注。

高考改革不断推进,中考改革也会逐渐要求推进。中考考核方式也不应过于单一。多方面且更加关注学生能力的考核有利于引导历史教学的改进。否则,考核方式不变,教师教学还是会以分数为主,这样一来历史教学从本质上讲还是不成功的。

初中历史教学问题也可以反映整个初中、整个基础教育的问题。将初中历史教育的小缺口填好,也会推进整个教育的改革。随着课程改革逐步推进,相信我们的初中历史教育一定会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初中教师考核第6篇

【关键词】 英语 语法教学 问题 解决策略

语法教学是初中英语教师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也是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比较有争论的地方。新课标改革提出了加强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通过英语语法的教学和运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和运用水平。但是,调查发现,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给学生们的英语学习造成了麻烦。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语法教学也只是为了促进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如果这个工具反而给学生们造成了麻烦,那么这个工具是存在问题的。本文将着重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1.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枯燥无趣是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最主要的特点,也是很多初中学生的贴身感受。教师一味的在讲台上讲解初中英语语法,学生在下面不停的记笔记。课堂上很少进行互动,使初中英语失去了其原本应有的语言功能。下课后,初中学生会不停的背诵语法,不能将这些语法举一反三的运用,只是为了应对下节课教师提问或者是说考试。这样造成了初中学生英语语法学习的误区,脱离实际不说,还造成了初中生英语学习的困难。如果只是学习一门语言,记住语言就足够了,加上初中英语语法教学后,学生们还要去学习语法,如果不能将英语语法的学习和英语语言的学习结合起来,那么语法教学将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在初中英语考试时,初中英语教师也是着重在语法的考核上,造成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扭曲,机械地认为英语语法学习是英语学习的重点,忽视了英语语言学习的本质,更不用谈英语语言的运用。

2. 初中英语语法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

2.1运用语言片段,进行英语语法教学

语言片段的记忆一方面能够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们能够知道这些语法在哪些情景中能够运用到这些语法。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初中学生的口语能力,不会造成只是简单记忆语法的情形。语言片段的记忆开始会觉得长难于记忆,但是又因为语法在一个片段中,有前后联系,能更快的记忆,而且还不容易忘记。运用语言片段进行英语语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

2.2通过做游戏进行英语语法教学

比如说我们可以把语法写在纸条上,把纸条撕成几个部分,然后做拼图游戏,让学生把完整的语法进行拼凑,这样在娱乐中让初中生掌握语法。根据初中学生所处于的年龄段,大家都喜欢做游戏,在游戏中进行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避免枯燥,活跃课堂气氛。但是教师应该把控全场,避免混乱和仅仅只是玩,而不能产生效果,通过游戏教学则能避免语法本身的缺陷,使学生产生兴趣。

2.3听说读写全面运用,避免枯燥

目前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还仅仅是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这样只是运用听和写,没有运用说和读等多种能力,这样的初中英语教学方法容易使初中学生走神,导致了教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睡的尴尬局面。为了避免初中英语教学枯燥的现状,我们建议初中英语教师改变目前英语语法教学的手段,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初中英语语法教学的效率,避免枯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初中英语语法能够更加形象的出现在初中学生的视觉中,提高直观性。

2.4多种考核方式,避免死记硬背

我国初中英语语法的考核还仅仅是卷面测试,这样学生为了考出好成绩,在面对新的初中英语语法时都会不假思索的死记硬背。这样的考核方式让初中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语法,只是为了得到好成绩。我们建议初中英语教师能够多种考核方式,让英语语法融贯到语言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对语言的考核来考核语法的掌握才是正确顺序。目前我们通过对语法的学习来进行考核英语语言的学习顺序是错误的,也是不能很好的判定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水平,不够全面。所以我们应该建立多种考核方式,不能够让学生死记硬背,出题一定要灵活,多个方面进行考核。

3. 总结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英语语法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英语教师一定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等,选择适合自己本班的英语语法教学办法,并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不断的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避免学生产生厌烦情绪。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和考核办法,不能固步自封顽固不化,这样学生们一定能够在初中英语语法教学中学有所得,初中英语语法的教学也能够促进英语语言的学习。

初中教师考核第7篇

根据规定,教师职务聘期一般为3至5年,聘期考核与年度绩效考核相衔接,学校在年度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对教师聘期内的师德表现、履职情况、工作实绩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小组由学校领导、工会代表、纪检人员和教师代表组成,其中教师代表不少于三分之一。

学生评议满意度将作为重要标准,福建明确要求,正高级及高级教师每学年学生评议满意率需达85%以上;中级教师达80%以上;初级教师达75%以上。

中小学教师职务聘期考核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聘期考核优秀,在续聘、职务晋升、表彰奖励时,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聘期考核合格,是续聘、职务晋升的必备条件;聘期考核基本合格,不作为职务晋升和表彰奖励的推荐人选,是否续聘视具体情况确定;聘期考核不合格,予以待聘培训、低聘、调整至非教师岗位,直至解聘。

全国非义务教育阶段招生明显增加

《中国教育报》消息 2013年我国教育科技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全年研究生招生61.1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2.1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699.8万人,比上一年增加11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3 894.7万人,比上一年增加208.9万人。

国家统计局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研究生招生61.1万人,在学研究生179.4万人,毕业生51.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699.8万人,在校生2 468.1万人,毕业生638.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698.3万人,在校生1 960.2万人,毕业生678.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22.7万人,在校生2 435.9万人,毕业生799.0万人。初中招生1 496.1万人,在校生4 440.1万人,毕业生1 561.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1 695.4万人,在校生9 360.5万人,毕业生1 581.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6.6万人,在校生36.8万人,毕业生5.1万人。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在校生人数均有明显增加,初中和普通小学的招生人数、在校生人数均有减少。

此外,统计公报显示,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1 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其中基础研究经费569亿元。全年国家安排了3 543项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 118项“863”计划课题。

上海义务教育均衡率先整体通过评估

《人民日报》消息 3月16日至22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对上海市申报的17个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进行督导检查。检查组认为,上海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建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认定上海整体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上海也因此成为全国第一个整体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省市。

督导组实地检查17个区县,随机抽查学校204所,其中小学87所,初中61所,一贯制学校37所,完全中学19所,对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情况、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4个方面进行了检查。

初中教师考核第8篇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效果;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文化多元化发展,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也面临着较多困难,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应承担起青少年道德培养的主要任务。为此,我们应深入分析当前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不足和影响因素,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进而提升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一、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目前,思想品德教学中,多延续了老师按照课本教学,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初中生对知识的渴求,反而影响了其学习热情,为此应转变教学理念,逐步丰富教学方法。

2.学生考核方式合理性不足

多年来,初中思想品德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多以考试分数为准。这种评价缺乏科学性,不能真实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程度。同时,由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果应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挂钩,因而单纯分数考试难以反映真实情况。

二、提升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

1.丰富教学手段与方法,创新教学环节与情境

针对当前教学方法较为单一的现状,思想品德教师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理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并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性和层次性。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一个教学情境,并设置多层次的教学环节,通过层次的递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中。思想品德教育的课题内容都要具有现实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寻找课题的生活原型,设计教学案例和情境。注意情境要有较为有趣、学生自由思考的环境,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注意力,而非让学生被动学习。在教学层次设计方法,通常应结合讲、看、听三部分,尽量使理论知识回归生活。此外,应强化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性,教师应身体力行地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体验思想品德课程知识。

2.完善学生考评体系,加强道德品质考核

当前,教师考核及评价学生思想品德课学习情况时,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道德品质分别进行考核,并逐渐形成一个完善的学生考评体系。评价及考核学生的道德品质,可结合日常的学习及生活进行,充分参考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其行为、思想动态、价值观等进行综合考虑。

综上所述,应重视初中思想道德教育,并积极寻求提升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方法,真正改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现状。作为现代思想品德课,不仅要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还要与时俱进,接受新的教学方法,同时以国内外时政作为参照资料,不断完善思想品德课教学,真正满足现代初中生的德育学习需求,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