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赏析八篇

时间:2022-05-17 09:37:14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第1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规范化管理;专业化管理

Abstract: As a construction units, especially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it is a multi-agency effort to complete a complex task, more types of work, work, standardization in construction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construction companies only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 of all aspects of standardization and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quality and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in order to capture the market, in order to survive in order to develop.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 standardized and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measures, as well as be able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majority of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personnel.

Key Words: construction;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因此,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建筑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多个地方出现了建设潮,多个城市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随着我国多个城市的建筑施工的加快,施工中的进程以及质量就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如何保证建筑物的工期以及质量就成了施工中最重要的一项事情。建筑工期的后延和建筑物的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1.建设项目管理规范化的措施

建筑施工中之所以会出现以上的缺陷,是因为它们内在的联系就是缺少统一的指挥者,或者换句话说就是建筑施工缺少统一的协调者,对此我们要加强施工的协调者的作用,发挥协调者的协调能力。

1.1增强建筑施工的协调者的主观意思,使他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自己的工作负责的态度出发,认识到自己的本职工作,树立一个全局的观念,在实际的建筑施工中要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协调机制,做好协调工作。其次就是作为工程的协调者要时刻注意各方面的问题,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使自己的主观树立协调的观念,认识到协调工作的重要性,才有可能真正做好协调管理工作。

1.2加强对建筑施工工程的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就是对现有的工程中的材料、工具、人员进行管理与监督,只有建立起了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保证各项工作在预定的设计中合理的进行,这样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

1.3加强协调管理的措施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图纸会签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同时,图纸会审与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

1.4做到每日反省,及时与各单位进行交流。实际进行反省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总结它的原因,这是建筑施工协调管理者最起码的要求,建筑工程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及时反省有利于对问题的解决,通过反省可以是各个施工单位对自己的工程进行交流,有利于工程的质量,有利于保持建筑物的各部分的协调建设。

1.5提高专业施工协调者的综合素质,提高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建筑施工离不开技术人员的技术与施工人员的作业,因此他们的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的工期以及质量,因此我们在搞好施工管理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他们对于建筑施工的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及时培养施工人员的安全生产、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

2.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化措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是:造价高, 参与人数多,利益相关者多,对环境的依赖影响比较大,时间长。项目不确定性和内部各利益相关者变数较大,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如天气、政府法规变化等都容易影响项目进程,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方式正由粗放型向现代项目管理转变。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可以促进建筑市场的竞争,促进建筑企业向技术专业化发展。专业化一方面提高了自身的技术管理能力,生产质量有所提高;一方面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而国家政策法规将促使专业化的管理体系完善, 这也是企业走专业化的必由之路。

2.1质量计划与控制: 质量计划是质量控制的依据。

(1)应首先将质量计划中的目标体系进行分解, 形成有效的质量责任体制。在质量计划实施控制过程中, 应将质量控制的工作重点放在调查研究外部环境和系统内部各种干扰质量的因素上,要做好风险分析和管理工作,预测各种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主动控制与监督、检查、反馈,要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发生偏差及时纠偏等控制措施有机结合起来, 使工程项目质量始终处于项目管理人员的有效控制之下。

(2)工程竣工后则是通过售后服务与业主保持长期、稳定的关系,以求得彼此间再次合作的可能。售后服务是承包商兑现自身承诺、树立自身形象、争取自身进步的必要手段。真正的售后服务,提倡的是一种经营理念,在为业主服务的定位上,不仅要有售后的服务,更要有售前、售中的保障, 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我们加强了建造过程中的控制与服务,那么售后服务的精度会更高, 效果也会更好。目前, 赋予建设单位的权力越来越大,责任也越来越大,如果没有建设单位的支持关心,施工单位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做好施工管理工作,建设单位是条件。

2.2进度控制是一个动态的管理过程。它包括进度目标的分析和论证。在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进度计划和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与调整。作为进度控制来说, 任何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编制好进度计划的基础上,重视实施过程进度计划的必要调整。进度控制的过程是随着项目的进展, 进度计划不断调整的过程。进度控制的目的是通过控制实现工程进度目标。通过进度计划的跟踪检查。若发现执行有偏差,则采取纠偏措施,确定新的控制点,只有这样才能确定一个工程项目各个阶段性的控制点,并从阶段性的成功取得最后的成功。

2.3根据建筑工程成本的特点,施工成本管理要紧紧围绕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几个方面展开,在施工成本保证工期和质量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利用组织措施,经济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等手段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1)施工前的成本管理首先是要重视合同的签订,在签订合同过程中,要深刻理解合同内容,熟练运用合同条款,争取主动权,预防风险转嫁。如对业主指定分包的分包项目,应明确双方的管理职责,避免承担指定分包带来的额外风险。第二确定责任目标成本。工程中标后,应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估,根据工程项目合同条款、施工条件、各种材料的市场价格等因素,按照“标价分离”原则,以直接费为依据,推算出项目责任目标成本,下达给项目经理部。第三是收集招标文件与实际情况的差异,找出施工图纸中不明、不详等问题,作为今后索赔的依据。

(2)做好投标报价阶段的成本控制,认真研究、深刻理解招标文件所列的各项条款。对投标工程成本进行预测。通常根据施工图算出的工作量或业主提供的工程量按相应定额进行组价,材料价按市场询价,分析在正常情况下完成该工程所需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等所有的成本。制定正确的投标报价策略。最后,认真编写标书,为今后可能发生的索赔和确定有利的合同条件提供保障。

2.4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建设工程是一种由多个单位、多个部门组成的复杂系统之间的信息沟通、数据交换及各建设主体内部的数据加工、整理、传递、存储等大量工作,要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建筑工程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不仅可以快速、有效、自动而有系统地收集、传递、加工整理、检索分发、储存、修改、查找及处理大量的信息, 而且能够对施工过程中因受各种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施工进度、质量、成本进行跟踪管理。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反映了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而信息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水平。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第2篇

关键词: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运行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6-0247-02

0 引言

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而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必须有计划地加强和改进实训教学环节,校内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作为学生基础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必需条件显的尤为重要。

1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职业定位

建筑业产值在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中位列第四,是国民经济举足轻重的支柱产业。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房屋建筑面积将新增近300亿平方米,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作用将更加凸显。而我国建筑业长期以来从业人员文化、技术和综合素质较低、建筑产品质量较粗糙,因此提高建筑业尤其是技能型专业人才的整体数量和素质,是当前建筑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相关领域工作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技能,适应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技术、管理等职业岗位要求的技术及管理人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建筑工程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专业岗位的工作。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专业毕业生应满足“懂技术、会施工、能管理,具有创新精神、良好职业道德”的要求,其中“懂技术、能管理”就包括了能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有效进行成本管理。

在高职教育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重视实践教学,突出技能培养,没有高质量的实训基地就不可能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人才,成本实训基地建设对形成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成本管理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2 成本管理实训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的开展情况

目前,成本管理实训在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中开展情况主要包括两大内容,第一是工程招投标实训,第二是工程造价的确定与控制,具体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来,不管是实训内容还是实训时间安排都比较薄弱。

3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建设内容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方面内容。

3.1 硬件建设 硬件建设主要是实训室的建设,实训基地应包括如下实训室:工程造价软件实训室、、工程造价综合实训室、工程开标模拟会议室、评标模拟室、招投标沙盘实训室、工程造价业务工作室、建筑工程构造展示厅、装饰工程构造展示厅、建筑框架剪力墙结构钢筋骨架模型室、工程造价资料室、工程造价专业安装管道及设备展示厅等。

3.2 软件建设 软件建设是以实训基地硬件建设为基础,进行下列相应的软件配套:与实训室及实训功能相配套的实训指导手册,该手册中应明确具体实训项目的目的、要求、内容、课时分配、实训操作方法及考核评价方法等;实训基地运行管理办法,该办法中应明确实训室的使用要求,使用注意事项等;实训管理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培养办法,该办法应提出实训教师的能力要求、工作职责,及相应培养措施等。

4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

4.1 成本实训基地的运行管理采用“校企合作”的模式,具体应满足:①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如可以由学校组织成立校企合作实训办公室,具体负责实训基地的校企共管的相关事宜,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②实训基地的工程造价、工程招投标等教学案例应主要来源于企业真实生产(经营)项目,推行项目化实训,按照企业实际工作流程组织实训教学;另外部分优秀学生可利用实训基地的硬软件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比如利用实训基地的工程预结算软件参与企业的工程招标与投标工作。③实训基地的指导教师可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定期换岗交流,将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职业文化引入到基地。④实训基地除应满足本校学生成本实训和师资培训工作的开展以外,还应为本区域或周围兄弟院校、合作企业提供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师资培训等服务,将本基地建成为教学中心、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⑤以行业和企业标准为依据,形成按项目、按模块的教学培训标准,对实训教学和师资培训项目进行质量评价。

4.2 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应满足:①管理制度:有实训基地相关管理制度,有实训任课教师须知、学生实训守则、管理人员岗位职责等文件悬挂上墙,并落实到位。②设备维护:建立仪器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及时维修问题设备,并做详细记录。③设备帐物管理:管理人员会使用资产管理软件,设备条码粘贴齐全无误,现场有资产纸质清单。④安全管理:有安全检查制度,有专人定期检查,有记录;灭火器放置位置醒目,取用方便;无其他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⑤环境卫生:实训室设备摆放整齐,桌面无尘,地面、墙面、门窗整洁干净,无杂物堆放。

4.3 师资配备 实训基地的师资应包括实训指导教师和实训基地管理教师两部分,其中实训指导教师配备的标准可概括为“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整体水平高”,具体解释为:①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同时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全部为“双师型”教师。②直接从企业聘请的技术人员不低于20%,外聘技术人员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③有1名以上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副教授;有1个省级专业教学团队或1名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④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务能力强,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具有良好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爱岗敬业、乐于奉献。⑤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相对稳定的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生师比在20:1以内(含培训学员)。

5 结束语

成本管理实训基地学生掌握生产一线基本技能的重要场所,所以基地建设应尽力做到环境的"真实性",实训基地能满足工程计价实训、招投标及合同管理实训的功能。采用各专业共享的成本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将基地建设成为具有产学研多种功能、具有辐射作用的教学中心、 培训中心、研发中心、技术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胡兴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导则》解析[J].职教论坛,2012(03).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第3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专业 建筑结构 课程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b)-0197-02

建筑结构课程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是因为建筑结构知识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只有在了解建筑Y构的基础上,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证建筑的质量。我国当前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工作还存在诸多不足,学生的建筑结构知识水平不高,长此以往对学生的知识结构构建也是非常不利的,为此,笔者结合自身的经验,提出一些教学改革的措施,希望能够为建筑结构教学带来帮助。

1 目前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材较为陈旧,创新元素不多

建筑结构教材主要包含混凝土、钢筋、抗震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学生在其他课程中也会有所涉及,此时再重新进行学习会浪费学生的时间,而且,教材中的许多知识都已经过时,在实际建筑工作中已经很少运用,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等于浪费时间。而且,其中的创新元素较少,一些比较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材料没有加入到教材中,教材的作用和意义进一步降低。我国建筑行业规范一般十年修订一次,而教材的修订时间更长,这样不利于教材及时更新。

此外,在教材中作业习题的实际作用也比较差,或者与知识点存在较大的难度差异,或者较为简单,总之是与知识点的衔接较差,对学生的帮助较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教材方面建筑结构课程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1.2 教学模式落后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应当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通过不同教学模式的运用,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但是,当前许多教师更愿意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更加熟练和简单,能够将知识完整的传输到学生的大脑中,但是,其实际作用非常有限,因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只重视了理论知识传授,一些实践类的知识则被忽略,学生了解知识但不会应用知识,这是最为致命的环节。而且,学校在教学模式引导方面也存在较大的不足,教学配套工作还有待提高。

1.3 缺乏实践环节或实践手段单一

建筑结构课程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安排适当的实践课程,帮助学生提高动手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目前全国部分院校没有开设实践类课程,有的院校即使开设了相关的课程,但是由于水平有限,实际作用也比较小。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制约该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学校应当重视实践教学环节,丰富自身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学到跟多的知识[1]。

2 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的策略

2.1 创新建筑结构课程内容体系

由于现有的建筑结构课程教材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当对该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适当的更新和创新。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中,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原理和结构占据着主要的位置,并辅以钢结构、砌体结构等,这些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定的改变,而且这些知识的分散性较强,不利于学生掌握。为此,教师要创新内容体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各个环节的关系,提高教学效果。必要时教师可以选择其他教学材料,不必以教材为主,以此为学生带来更加前沿和实用的知识[2]。

2.2 拓展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

工程管理专业不仅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也注重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而建筑结构就是培养学生技术能力的重要方面,通过建筑结构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懂得施工、监理等多个环节的具体实施方法,能够认识和熟悉结构施工图。例如结构施工图对于学生未来投入工作也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但是,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由于课程体系的原因,结构施工图的学习还停留在较为浅显的阶段,对学生的帮助比较少,而且,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其他课程也不会涉及到结构施工图,因此,这一方面的学习过程就会更加艰难,而且很少有制图教材介绍目前设计单位出图所使用的“平法”,而“平法”是“建筑结构平面整体设计方法”的简称。“平法”一词已被遍及全国范围,结构师、建造师、造价师、监理师、预算人员和技术工人普遍采用,如果学生没有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对学生日后的工作会带来非常多的麻烦,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为学生扩展这方面的内容,让学生能够学到更多知识。

此外,教师还应当加强结构构造措施方面的教学,构造措施也是对学生来说非常重要的知识层面,构造措施是对结构计算中未能详细考虑或难以定量计算的因素所采取的技术措施,教师应当努力为学生普及这方面的知识,使其发挥出自身的作用,当学生掌握好这方面的知识之后,学生的实践能力会有明显的提升。在教学实践中,部分教师将大量的时间应用到公式推导环节中,而对于知识的应用环节投入的精力较少,这样使得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降低,为此,教师在公式推导过程中,要有所取舍,适当安排学生进行实践和联系,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还应当提升自身的规范意识,要向学生强调建筑结构规范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各个知识点要进行规范化总结和传授,当学生存在模糊不清的问题时,要及时进行讲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严格使用规范中关于严格程度的采用,对强制性条文尽量采用规范原文,并作明确标示[3]。

2.3 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在所有的教学活动中,学生都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是教学工作的主体,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工作,最终的目的是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满足感。鉴于建筑结构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质,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研究,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通过对一些经过设计的与建筑结构知识点密切相关的课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提高信息搜索和分析能力。当然在选择探究性课题时,应当注意把握尺度,不能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

2.4 BIM软件在教学上的优势

目前,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社会发展步伐加快,各项建设工作都在积极吸收这类技术,而建筑结构课程与先进技术存在密切的联系,两者进行融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果,为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可以增加先进技术的使用频率,例如使用BIM技术,为学生创造建筑信息模型,便于学生直观的学习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结合实际工程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探索两者之间的关系,学生在BIM软件上能够重现该工程,学习效率大幅提高,既能够巩固掌握平法基本表示方法,同时也学习了软件操作,为后续的工程计量课程学习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3 结语

在工程管理专业中,学生必须要掌握建筑结构方面的知识,这是实施管理工作的基础,该专业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应当将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更加系统化,整合各个环节的关系,找准教学切入点,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实践方面的教学,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中、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秀丽.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建设育,2010(7):53-55.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第4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专业协同;管理要点

前言:建筑工程涉及建筑、消防、管道、通信和给排水等各相关专业的同步施工,建筑质量的高低不但应该着眼于工程技术和施工管理,而且应该关注各相关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即使是普通的建筑工程,在施工个各个阶段,各专业协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最终的质量与品质。

1.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情况

1.1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目标。建筑施工中协同管理的目标是:从建筑学、管理学、协同论和各专业的基础科学出发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提高施工中人员的专业水平、综合素质和协同能力,加强各专业和各工种的协调,进而达到提高工程质量的目的。

1.2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性差的表现。首先,土建团队及其他专业队之间协同不好,出现配合的问题。建筑施工的中经常出现不得已只好改线路、打楼板,把已经建好的建筑搞得满目疮痍,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带来了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其次,由于各专业队之间协调差,往往有返工,影响工期的现象,最后,各专业队之间协调性差,会造成建筑企业成本的大大增加,投资者的利益得不到应用的保证。

1.3 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的分析。首先, 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采暖、给排水、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带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其次,从管理的角度分析:由于现行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2.加强建筑施工过程中各专业协同管理的要点

从理论上讲,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 要我们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很伤脑筋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现从以下几点分析。

2.1 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都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这些小的问题,如果事先不设法考虑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

2.2 按照各专业的基础需求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土建、管道、通信等专业队伍都有其自身的专业要求,因此在施工管理中应该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通过管理模式充分考量各专业的基础需求,针对各专业队集中的关键点,技术上、适度建立科学、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确定各专业队的目标和责任,从而达到协同的目的,更好地促进建筑施工管理。

2.3 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首先是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其次是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上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2.4 加强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推广工作。建筑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同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电气部分与土建的经验: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配电箱出线处等) 梁板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经验: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协同经验: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经验: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与使用,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精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结束语:

建筑施工中的协调工作,作为工程管理者应该加深对各专业协同的认识,加强各专业协同的管理,把涉及到的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完成好建筑企业的使命。

参考文献:

[1 ] 李旭红.浅谈建筑施工管理[J]. 山西建筑,2008,34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第5篇

关键词:工程施工协调工作 科学管理 保证质量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像消防、煤气安装等,由于是有关部门指定的专业施工队,与土建及其他专业队之间配合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到了工程主体完工被发现时已很难处理。不得已只好改线路、打楼板,把一栋好好的建筑搞得乱七八糟,面目全非,并因此带来了种种问题和隐患。

很多建筑物,就其各专业本身,如建筑的外形、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安全合理性等,不论在设计,还是在施工方面的质量,都能得到很好地控制和保证。但各专业工程施工中的交叉配合与协调工作,经常处理得不尽人意。到了工程施工的后期,由于这些问题,往往出现返工,造成工程投资的极大浪费, 影响工期,有的还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严重的甚至还会带来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

可见,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管理工作不仅很重要,同时也很必要。作为业主(建设单位) 或者现场监理,在工程的设计阶段以及施工过程中,应该如何更进一步做好这项管理工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1) 从技术质量的角度分析: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涉及的专业也越来越多,有采暖、给排水、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带等等。同时安装的质量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如果考虑不周,则极易产生问题。

2) 从管理的角度分析:由于现行的建筑工程管理体制,施工单位的分包现象普遍存在,分包单位在工作范围的界定上很难做到十分明确。

主观上各单位在利益的驱使下,总希望相关单位承担更多的工作,往往造成工序上的遗漏,人为地带来一些问题,增加了协调管理的复杂性。此外,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与不便,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

从理论上讲,协调工作并不十分复杂,只 要我们在施工中能严格按规范要求做好每一道工序,也许就不会出现上面所说的矛盾,至少会大大减少问题的出现。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上述人为的、技术上、管理上的因素,各专业之间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是非常突出的,也是很伤脑筋的,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现从以下几点分析。

1、充分认识协调工作的重要性

工程中各专业的交叉部位多数都是一些小的东西,一般情况下对工程影响不大,但有时也会出现一些较大的问题,让我们很难补救,甚至无法挽救。即便是这些小的问题,如果事先不设法考虑解决,事后处理起来也很麻烦,有时甚至要花几倍的代价,而且还会影响工程的质量,造成经济损失。作为工程的建设者、管理者,从设计、监理到施工的各单位首先要从对业主、用户负责的角度认识问题,要从履行合同中自己的责任义务的角度,认真对待协调问题。同时,从提高行业标准,施工和管理水平上讲,做好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也是十分必要的。

2、加强管理,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

一直以来我们的施工管理,更多的趋于表面形式。工地办公室的各种图表,给人的感觉是管理得井井有条,而实际问题解决得怎么样,却要打个问号。虽然这些工作也很重要,对施工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如果我们过于追求这些,势必有纸上谈兵之嫌,反而束缚了施工管理人员的手脚,无益于工程管理工作的改进和提高。这里所强调的加强管理,是指在现有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针对影响工程质量品质的一些关键问题,从技术上、人事制度上建立更有效的、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明确每一个施工人员的目标责任,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

3、加强协调管理的具体措施

1) 技术协调。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图纸会签又关系到各专业的协调,设计人员对自己设计的部分,一般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人的工作就不一定能够一致。这就需要在图纸会签时找出问题,并认真落实,从图纸上加以解决。

同时,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也是技术协调的重要环节。图纸的会审应将各专业的交叉与协调工作列为重点,进一步找出设计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再从图纸上解决问题。而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 管理协调。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上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建立问题责任制度。建立由管理层到班组逐级的责任制度。

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

建立严格的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制度。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图纸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也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可以把问题减小到最小。

3) 组织协调。建立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施工中甲方、监理人员应定期组织举行协调会议,解决施工中的协调问题。对于较复杂的部位,在施工前应组织专门的协调会,使各专业队进一步明确施工顺序和责任。

这里要强调的一点是,不论是会签、会审还是隐蔽验收,所有制定的制度决不能是一个形式,而应是实实在在,或者说所有的技术管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签名应承担相关责任。

4、从以前工作的经验教训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

施工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协调管理也不例外,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前人的或者是以前工作中的经验教训。施工中协调部分的常见问题如下:

给排水与建筑结构的协调:卫生间等地方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与施工后卫生洁具之间的位置,以及管线标高、部分穿楼板水管的防渗漏。

电气部分与土建的协调:各种电气开关与门开启方向之间的关系,暗埋线管过密(配电箱出线处等) 梁板的影响,线管在施工中的堵塞等。

建筑的外表、功能与结构的关系:各种预制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施工的特点、要求。

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与使用,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精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

5、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综合素质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第6篇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 各专业; 协调管理;方法;

前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多个地方出现了建设潮,多个城市的建筑物拔地而起,随着我国多个城市的建筑施工的加快,施工中的进程以及质量就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如何保证建筑物的工期以及质量就成了施工中最重要的一项事情。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协调管理的重要性分析

建筑工程中,无论是民用建筑还是工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都涉及到多专业的配合,即土建、电气、给排水、暖通等专业的配合。由于现代建筑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各专业中包含的内容也越来越多,如空调、通风、消防、对讲、监控、电视、电话、宽频网等等。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各专业之间的协调与配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协调的不好,不仅影响施工进度,更直接影响工程的质量与品质。因为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的位置空间和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在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极易产生问题,将出现误工、返工等情况,影响工期和建筑质量,造成工程投资的浪费,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建筑工程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配合是非常重要的。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常见的各专业间协调问题分析

1、施工中常见的协调问题有:一是土建专业与电气专业:经常出现电气进户管与楼层梁和地梁相冲撞的情况,以及电气开关设计在自来水管的管后等情况。另外,电气线管在土建施工中被堵塞的现象也经常发生。二是土建专业与给排水专业:经常出现给排水管与梁和板相冲撞的情况,还有卫生间的给排水管线预留孔洞的位置与施工后卫生洁具的安放位置不相对应的情况等。三是土建专业与暖通专业:经常出现暖气管道与楼层梁和地梁相冲撞的情况。另外,在施工中没有预留空调管线的出墙预留孔,出现入住后砸墙,破坏墙体结构的情况。四是建筑外表面、功能与结构:各种预制构件、预埋件、装饰与结构的关系,如在施工中没有考虑预留位置,将造成二次施工的后果。五是各辅助专业之间的协调:各种消防、通风管线穿梁时,楼面净空是否影响结构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另外,大型设备的安装通道,附件的预埋深度,以及弱电系统、控制系统等之间的协调问题。

2、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是从施工技术方面分析,在施工过程中,每一个专业既有自己的特定位置空间、技术要求,同时又必须满足其他专业施工的时间顺序和空间位置的合理需求。如果在技术上不能充分全面考虑,特别是一些交叉部位的细节,则极易产生问题。因此,对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由于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出现和应用,施工人员未能及时掌握,或者施工人员没有经过专业知识培训和上岗培训,看不懂施工图纸,将增加各专业之间出现矛盾和问题的可能性,造成各专业协调上的混乱情况。二是从施工质量方面分析,工程项目施工涉及面广,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我们常说的五个大的方面:人、材料、机械、方法和环境。参与施工建设的人员主要来自建设、施工、设计、监理等单位;施工所用材料也种类繁多,有时受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材料和设备;施工用机械的设备性能和操作者熟练程度;施工建设过程的管理思路、设计方案、施工组织等。要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就必须狠抓施工阶段各专业的质量控制。因此,要在设计、材料、机械、地形、地质、水文、气象、施工工艺、操作方法、技术措施、管理制度等各方面,严把质量关。三是从施工管理的角度分析,如果施工组织管理不健全,存在着人员责任不明确,或者是专业人员思想麻痹,认为工程项目中返工是正常的,加之施工人员、管理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都会给施工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带来困难,也是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另外,由于各专业的分工协调不尽人意,每一个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对其他专业的工作、工序及技术、质量要求很难全面了解和掌握。即使是本专业的问题,也由于新产品、新技术的使用,对其性能与施工工序不太熟悉,这无疑给协调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做好各专业间协调工作的措施分析

1、加强技术协调。首先,提高设计图纸的质量,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设计图纸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一般来说,设计人员对本专业的设计都较为严密和完整,但与其他专业的设计就不一定协调,这就需要在图纸会审时找出问题。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单位提供的管线图,协同环控、动力照明、电气、建筑装饰以及弱电、消防等环节,对图纸进行会审,如图纸有不完善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并提交设计单位确认。另外,技术交底是让施工队、班组充分理解设计意图,了解施工的各个环节,从而减少交叉协调问题。

2、加强管理协调。对每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首先要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必须熟悉施工图纸,针对具体的施工合同要求,掌握图纸要求,研究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最大限度去优化每一道工序,每一分项(部)工程,同时考虑自身的资源条件,认真、合理地做好施工组织计划,从大入小,由面及点,确保每一分项工程能纳入受控范围之中。各专业的协调工作不仅要从技术下功夫,更要建立一整套健全的管理制度系统地进行管理,通过管理以减少施工中各专业的配合问题,建立以甲方、监理为主的统一领导,由专人统一指挥,解决各施工单位的协调工作,作为甲方管理人员、监理人员,首先要全面了解、掌握各专业的工序,设计的要求。这样才有可能统筹各专业的施工队伍,保证施工的每一个环节有序到位。通过各部门的认真检查,防止问题的出现。

3、加强组织协调。建立由管理层到基层逐级的责任制度,权责分明;建立奖罚制度,在责任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奖惩制度,提高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隐蔽验收与中间验收是做好协调管理工作的关键。此时的工作已从纸上阶段进入实物阶段,各专业之间的问题更加形象与直观,问题更容易发现,同时也最容易解决和补救。作为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要善于不断地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对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各专业之间的工期矛盾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并有一个或几个解决预案。

4、提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产品质量的好坏与从业人员的水平素质密不可分。在做好管理的同时,加强施工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对新技术产品的了解掌握。培养施工人员的敬业精神与细致的工作作风。强调各专业协调对施工的重要性,加强技术责任的协调管理,才有可能把问题和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保证工程质量。

四、结语

可见一个好的建筑工程出了具备好的施工单位、施工人员以外,还要有较强的协调能力的专业人员。因此我们在实际的建筑工程中要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养,培养各单位人员的协调能力。

参考文献: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第7篇

关键词: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金融危机

0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民用住宅及商业用建筑业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挑战。要使企业快而好的发展,既要注重工程质量以使业主满意,从而提升企业的形象,又要注重工程的成本使企业获得最大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目前金融危机、欧债风波的影响犹存,中国也放缓了经济发展的步伐,国内房地产市场也处在调整之中,建筑行业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再加上历史积弊,建筑工程管理问题比较多,下面先分析一下当前形势下的建筑市场和管理形势。

1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严峻形势

1.1 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生存艰难

过去由房地产业带动,建筑行业获得蓬勃发展。金融危机后受困于投资环境的影响,新上项目数量锐减,已开工项目也有不少处于停工半停工状态,建筑行业受到空前挑战,在一些城市出现了一个项目招标信息公布后几十上百家企业参与竞标的情况。然而即便争得一杯羹,日子也并不好过,许多工程项目要求垫资开工,而且垫资程度越来越高,甚至垫资到建筑主体封顶之后,大量流动资金被占用后企业的生存环境也更加恶劣。同时拖欠工程款的现象非常普遍,完全收回工程款时间竟要达到5年的以上[1]。

1.2分包、转包现象严重,造成工程管理难上加难

分包、转包这种现象多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但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是各种利益相互纠结的结果。承包单位分包、转包,有一部分是出于转嫁风险的需求,目前的建筑市场环境比较差,拿到项目不易,而做项目又难,不如分包、转包出去,让其他人分担一些风险。建设单位肢解分包工程,将主体工程以外的其他工程分包出去,更可能是某种利益驱使。无论原因如何,分包、转包太滥的后果是安全、质量的管理很难跟上。大部分分包单位都是凭挂靠生存的施工队,管理水平低,人员混杂,施工技能不够,素质较差,没有培训,操作全凭经验[2]。

1.3管理体系不健全,人员队伍不稳定

当今形势下施工企业的资质良莠不齐,许多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制度不健全,仅仅依靠经济手段管理企业;管理队伍不稳定、不配套,人员流动性过大,无法形成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再加上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影响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降低责任性和归属感。还有一些企业盲目扩张规模,管理技术人员的数量、质量要求都跟不上扩张的步伐,造成管理技术人员频繁借调、应急,因而企业的管理水平不稳定,管理的成效不理想。

2建筑企业工程管理工作的对策

2.1 内引外联,增强企业竞争实力

(1)优化资源组合,提高企业管理效率。企业能够生存到今天,必然有其可取之处。企业的资源就是人、材、机、金(资金)、管(管理)五要素,通过对这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组合,减少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回报率,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竞争实力。人力资源是具有创造性的活性资源,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和合理调配,提高施工效率。材料管理要加强从计划到使用全过程的控制,合理使用,减少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加强机械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使用环节,充分发挥机械设备使用效能,提高完好率和利用率。强化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不必要支出,达到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效果。管理要力争高效,减少无效的活动和内耗,关键是管理者要公正、客观,赏罚分明,言行一致和以身作则。

(2)向外借力,通过合作扩大企业生存空间。当前的建筑市场格局是强势的甲方、弱势的乙方,整个产业结构是不合理的。要想扭转这种局面,仅靠施工企业一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各方还有国家的调整才能完成,然而这条路很长,施工企业不应该坐以待毙。通过多种合作方式,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一是施工企业之间通过联合、改组、兼并、股份合作等方式,组成实力更雄厚、人才优势更突出、融资能力更强的企业集团。二是通过优势互补施工企业联合起来成立专业的承包企业,共同竞标,中标后分担业务。三是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形成具有企业特色和优势能力的施工技术。

2.2 机制创新,引导分包健康发展

(1)调整分包机制,完善相关管理体系建设。转包行为是国家明令禁止的,所以任何时候转包都是违法的,分包则在有限条件下是允许的。分包工程总承包人参与主要工程的施工,而转包工程总承包人不参与施工,这是原则性的区别。分包的限制是主体工程、关键性工程不允许分包。对于分包,虽然有不合理的分包存在,但合理合法的分包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由于现代建筑结构愈趋复杂,而且工期较紧,所以承包人将部分发包人允许的工程分包有助于按期完成施工,也有助于保证主体工程的质量。但是不合理的分包机制必须调整,承包企业内部要建立相应的分包管理机构,对分包出去的部分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同时协助分包单位在其内部细分工作责任,明确相关人员职责和管理职能,并帮助分包单位建立完善安全、质量和培训等相关制度 [3]。

(2)规范分包准入制度,健全分包合同管理。市场上分包商的资质、技术水平等参差不齐,承包人的分包管理机构要对分包商的资格严格审查,并采取专业整体承包的方式。选定分包商后签订分包合同时严明禁止转包和再分包,同时必须明确其组织管理机构、设备机具等要求。

(3)强化对分包单位施工过程的管控。承包单位引进合格的分包单位,要对分包单位的施工过程进行科学、规范的管理和控制,确保分包单位履行分包合同,保证施工质量,保障施工安全,维护施工人员正常权益。同时要求分包单位建立严密的内控体系,加强过程控制,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2.3 以人为本,促进管理模式转变

(1)改变管理观念,以为用户服务为原则。施工的最终目标是生产用户满意的建筑产品,而不仅仅是完成一件建筑产品就结束了。目前施工企业把注意力集中在建筑产品生命周期的施工过程,对售后服务、产品维修方面漠不关心,对工程交付使用后出现的问题应付了事,这样不利于以后继续合作。施工企业对保修期内的服务应由主管部门负责,保修期后继续联系,争取开发新用户的同时留住老用户。

(2)完善管理体系建设,促进管理水平更上一层楼。施工企业应落实项目管理责任制、质量与安全目标责任制和监控审计制度等建设。保证施工安全,质量可靠,按期完工,控制好成本。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3 结束语

目前是我国加强市场经济建设和变革企业机制的关键时期,对建筑行业提出新的挑战,要求建筑业企业从观念和程序方面按国际惯例改进项目施工管理模式,理顺关系,提高效率,以项目的集约经营确保企业的竞争实力,在当前形势下,建筑工程管理工作遇到多方面的挑战,需要广大从业人员携起手来,共谋良策,共度难关,为创出健康有序、良性竞争的有利局面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杰等. 当前建筑市场存在问题分析及发展对策[J]. 价值工程,2010,29(5).

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第8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安全施工

引言

我国建筑物不断在创新,不断在进步,为了实现工程效益目标,建筑企业一般都会及时组建集团指挥部和项目经理部等分级管理机构。实践证明,这样的管理模式在施工管理,质量监控,安全保证及资金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但也存在管理人员冗余,机械设备和资源不能有效配置等问题。基于此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对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进行创新,不断深化施工管理创新运行机制。

1 做好工程管理责任制

项目工程通常具有规模大、分项工程多的特点,在进行施工管理和合同管理中存在着线长,项目多,难度大诸多问题。在精干主体的基础上。还必须进一步减化生产关系,减少管理层次,变金字塔式的管理为扁平式管理。实施工程项目管理有多方面的管理要素,不同的工程项目又有不同的管理重点,但项目管理责任制和项目成本核算制始终是项目管理的核心。它的落实与否,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效果与成败。项目经理在授权范围内处理和协调甲乙方,总包与分包方,监理方,设计方以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等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工程项目的协调有序实施工。企业内部要用完善的市场机制,用人机制。分配机制、服务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有效机制来保证项目经理责任制的落实。有效灵活的组织体系是实现工程项目的四控制(进度、质量,安全、成本),四管理(合同管理,现场管理,信息管理、生产要素管理),保证工程项目三大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2 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一些建议

建立和完善一套有效的竞争、激励、约束和监督机制,在建设一流工程的同时,全力培养一支一流的施工队伍。首先要建立竞争机制,广泛实行竞争上岗制度。按照“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在竞争淘汰的同时,不断引进优秀人才,补充新鲜血液、使机构保持旺盛活力。通过竞争机制,可以促进机关作风的转变,提高工作和办事效率,激发职工的学习热情,提高广大职工的劳动生产积极性。

其次是要建立约束机制,没有强有力的约束机制,项目管理将会失去控制而难以为续。在建设承包公司党政工作,施工生产,经营管理、后勤保障等各个方面,都需要制订各项规章制度,使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了使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发生效力,还应该建立各项奖惩制度,严格兑现奖惩,促使人们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规程施工作业,促进工程质量和文明施工水平的提高。

再者是通过要建立监督机制,围绕提高工程质量和企业经济效益这一中心,切实建立有效的项目管理监督机制。要建立全方位的质量监督与责任追溯系统,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对劳动和物资材料及机电设备的干预,建立三大市场;同时加强对人工费、材料费、设备费和管理费四大成本的控制。

3 提高成本管理与质量管理

建筑工程企业项目管理的核心是成本管理,要建立成本管理的责任体系与运行机制,把公司作为项目成本管理的中心,负责合同成本目标的总控制。通过对合同单价的分解,调整,综合、平衡,确定内部核算单价,提出目标成本指导性计划,对作业层成本运行与管理进行指导和监督;二级单位作业层负责执行管理层制定下达的目标成本分解指标,严格按照内部核算单价控制成本消耗,自负盈亏。总工程师负责组织技术人员优化施工方案,改进技术措施,鼓励能工巧匠开展技术革新和工艺创新,为有效实施成本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总经济师以合同为依据,组织编制施工成本预算计划,确定项目目标成本,并负责层层分解和监督成本执行情况。总会计师对项目成本运行及实际消耗状况,对项目施工进行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计算和反映项目盈亏,检查成本控制目标是否实现,并总结成本控制的经验教训。

安全生产不能仅停于口头上,一旦发生伤亡,火警、机械翻倒、塌方等等事故,直接的赔偿和罚金自不会少,而停工整改延误工期和各种奖项被一票否决,导致甲方追究违约责任所产生的间接损失也很可观。由于现在施工企业大量使用农民工和其他外来务工者,更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除了内部自身的成本控制,笔者以为协调好与甲方和监理的工作也十分重要,及时地与甲方和监理沟通以确保甲供材料的供应与施工同步,避免供料不及时或质量问题导致窝工影响进度,虽然责任不在乙方,但众所周知乙方处于弱势地位,没有甲方和监理的配合无法按时完成工期。还有甲方和监理能及时地验收;事先更清楚地了解甲方和监理对质量的要求,避免不必要的返工,都能实现进度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4 计算机对工程管理的有效实施

现代建筑企业要提高的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管理,必须应用计算机等自动化施工设备,计算机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工程从中标到交工验收,除必须具备较高的施工技术水平外,还应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施工管理手段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这些管理手段则必须依靠计算机来完成。

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辅助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建筑工业围绕着缩短工期、降低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投资效益引入了许多现代化管理方法,如网络计划技术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的普遍推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种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手段逐渐融入施工企业的日常管理活动中,对施工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投资效益的改善,工程质量的保证等都起了积极的作用。

5 施工措施与施工安全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

施工企业应当始终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基本经营方针,树立“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并避免”的指导思想,全面开展“事故零目标”推进活动。在项目部设有现场经理,工程总管和总工程师。下面分设安全健康与环境主管(经理),费用控制与计划主管(经理),劳资主管(经理),采购经理,施工经理,合同主管六个部门。安全部门有3位安全工程师,还有紧急救护医务人员,实行安全健康与环境一体化管理。环境管理包括评估,监测,教育,现场实施与监督检查;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交通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包括工业卫生(防尘、防毒,防噪音)。现场卫生,生活卫生,医疗救护等。总之,只要与安全、健康、环境有直接关联的,安全部门都管。

6 结 语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现代工程项目也越来越复杂,除了各种形式,或高度、等特点外,人们对其使用功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各种新型材料、设备也越来越多,建筑的智能化,生态化也是发展趋势,这些变化促使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当然建筑施工管理中,质量很重要,由其管理者的能力、经验和积极性以及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和素质等不同,对其施工中所取得的经济效果必然不同,因此,我们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和强化各工种、各工序、各系统的全面管理使施工中人、财、物和各种关系能够保持最好的结合,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这才更能保证工程按质,按量、按时或提前竣工,并取得应有的经济效果,使建筑物更有效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阮忠富,伍太平.对如何提高工程管理的探讨[J].中华民居,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