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园林艺术论文

园林艺术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4-19 16:30:05

园林艺术论文

园林艺术论文第1篇

1.1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配置的关系植被的生长具有其特殊的规律性,设计人员在配置植物时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充分考虑到不同季节园林景观想要体现出的不同艺术气息,以选择植被类型、确定配置地点。植物象征着无穷的生命力与自然之美,将其装点于象征着人工之美的园林建筑小品中,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巧妙融合,使略显生硬呆板的建筑小品焕发生机与活力,更切合园林意境。

1.2园林建筑小品与植物的配置原则设计者在园林建筑小品中搭配植物不仅是为了体现其美化功能,还需要其与园林主题交相辉映。对此,设计者在挑选植被种类、确定具体的配置位置时,应当充分考虑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性,判断该植被能否进一步烘衬出建筑小品的设计内涵及其希望为游客营造的氛围与意境,恰如其分地将植被点缀在建筑小品之中,使2者相映成趣。

二、园林建筑小品各景观的配置艺术

2.1园林长椅的配置艺术长椅是园林景观中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其主要功能是为游客提供休闲小憩场所,以满足其驻足观赏的需求。通常情况下,长椅会被设置在幽径两侧、花坛边、建筑旁,能为游客提供便利,是园林中最为常见的建筑小品之一。设计者在配置长椅时,应当充分考虑其与周边景观的相融性,不论是颜色、样式、材料都要与周边景致相得益彰,不能过于跳脱,产生违和之感。我国园林中较为常见的长椅材料为石料与木料2种,石料材质的园椅多以圆墩形或长石板型为主,部分配以相同材质的石桌,充满中国风情;木料材质的园椅则设计成带椅背或不带椅背的镂空长条形状,供多人同时休憩。铁艺的长椅在欧美国家的园林中较为常见,符合其建筑风格。

2.2园林灯盏的配置艺术灯盏也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小品之一,能在白天起到装饰作用,夜间发挥其照明功用,为游客夜间游园提供便利。设计者在灯盏的构建过程中,应当以灯盏光源覆盖面积、照明亮度、耐用性能等因素为基础,尽可能选择造型精美细腻,或体现时代特色、或传达古朴风情的园灯装点于园内小径处,使其与整体格调相互映衬、相辅相成,让游客体会到“处处皆景”之感。

2.3景墙的配置艺术园林内的景墙常以围、遮、透等手段起到隔离空间、美化环境的作用,使园林层次感更鲜明、意境更深远。设计者在景墙的配置过程中,应当以周边景观为参考,使其自成一景,构建出和谐之美。景墙使用的材料、设计样式都需要迎合周边景致、符合园林主题。如,古典园林的景墙多以石料或木料为主,配以雕花、镂空,古朴而自然,流露出一丝古韵古风,与扬花垂柳相映成趣,庄重典雅中不失柔和随性;若园林为现代风格,则可以采用黑白或金属感较强的元素,利用流畅简洁的流线型线条划分出不同空间层次,大方美观,简洁明了。

2.4栏杆的配置艺术栏杆作为一项安全设施,能有效确保游客在观景游玩过程中的安全,降低失足、跌落险情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栏杆与景墙一样具有一定程度的空间划分功能,为园林管理者规范游览秩序、隔离安全与危险区域提供条件。栏杆的设置需要讲求适度原则,尽可能满足游人的游览需求,在与周边风景相融的同时考虑到坚固耐用性,以实用性、安全性为主,美观性为辅,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融入艺术气息。

2.5雕塑的配置艺术多数园林中都配有雕塑,设计者在引进雕塑作品时,应当切合园林主题及表达意境,选择相关题材的雕塑作品,切不可为了营造人文气息而盲目添加雕塑,以免产生画蛇添足之感。通常情况下,雕塑会被放置于标志性建筑旁、花坛中央等位置,美观而醒目,以铁艺、混凝土浇筑居多。若园林为现代化风格,则可利用抽象的线条构筑;若园林为古典风格,则可以配置造型古朴、别致的雕塑或直接使用天然的景观石或人工假山装点其间。

2.6功能性基础设施的配置艺术展览牌、电话亭、候车亭、果皮箱等都归属于园林功能性基础设施,是其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类功能性基础设施以满足游客的各项需求为前提,能进一步表现城市的人文内涵,让游客感受到浓郁的人文气息。设计者需要在确保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将其融于景观中,如在森林公园内建立树木造型的指示牌及木质结构的电话亭、在儿童乐园或游乐场内安放卡通图案的果皮箱等,尽可能迎合园林的性质及主题,让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三、结束语

园林艺术论文第2篇

北宋建园大家李诫在其筑园经典《营造法式》中曾言及“园囿之廓在乎梁檐槛栏之纵横勾斗,梁檐卓立而苑阁方出”的建筑构造之精义。而在园林画中,建筑群是主体,林木花石是点缀物,所以运用各种笔法的多重划描来进行园林主体建筑群的整体勾勒是成画之关键骨架,而严密工整的笔法勾勒则是呈现园林建筑的重要基础。文征明的园林画就以建筑为主,极为注重基本笔法对于建筑骨架的游走勾勒,笔法多为工笔,于中锋、侧锋、逆锋间转换无迹,且偏于轻盈宛转,于工整细密间自有悠逸自如之韵。其多用细笔中锋进行匀畅连贯的勾描,笔力虽弱却不失柔韧筋力,在浅勾淡描、梁檐纵横间园林建筑翼然而出。《拙政园图册》是拙政园建园之初,文征明应约馈赠园主王献臣的横轴小幅画作集,该图册作于正德四年,共绘园中景致三十又一处,梁檐齐整、纵横络绎,是集中体现文征明轻盈笔法的典范之作。在这一系列画册之中,作者分别对香洲、小飞虹以及芙蓉榭等三大园区的主体建筑上的梁檐门窗等基本骨架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工笔描摹,笔法流转之间骨架层叠而出。譬如图册第二幅——香洲,就尽得浅淡勾描的盈动之妙。香洲为两层式样的船舫建筑,底部由石质的类船体承载,船体之上为舫楼。作者先以工笔中锋轻快简练地勾出托载舫楼的长方体状的船体轮廓,用笔虽较为方折连贯,然轻勾笔力时又尽显柔和。对舫楼的处理,作者则以工笔侧锋轻划出舫楼的顶部廊檐,用笔轻快纤细,线丝勾转绵密有序,以致于廊檐之上的黑瓦整齐排列、清晰可见,自有一种灵动而又稳固的精巧之感。接着作者又以工笔中锋轻勾出廊檐之下的若干横梁,笔法疏淡轻快却不失韧力,线丝齐整横亘,与廊檐互成犄角,愈发显得骨架牢靠精密。而在廊檐之前,作者以工笔逆锋勾描出了一顶四方张扬的亭檐,又以极为细密柔和的笔线勾划出了层次密集整齐的檐上乌瓦,从而与廊檐之上的黑瓦相映成趣。在亭檐之下,作者又以工笔中锋横勾出了三两细梁,用笔虽淡和轻盈,但线丝却颇有筋力;横梁之下,作者用工笔侧锋勾描出了四根笔直细圆的朱红立柱,笔法虽较亭檐细梁而稍显沉深凝练,却也自有一种潇洒轻盈之韵。在立柱之下的石质船体之上,作者则以工笔中锋快速横纵勾划出船上栏杆,用笔轻淡宛转,笔法与其上的立柱、横梁、飞檐等主要骨架保持一致,从而使得船舫建筑的整体观感更为牢固稳定、精致典雅。在香洲之外,作者还以工笔侧锋淡勾出三两小亭、矮楼,笔线轻快柔韧、流畅连贯,在与主体建筑用笔手法相呼应的同时,也使得位于焦点位置的香洲建筑得以被烘衬而出。

二、构图精妙,绝叠巧置楼台

现我国现代园林学大家、丹青妙手陈从周在其造园名著《说园》中曾论述,造园之肯綮在于“精布局,腾挪摆置运用之妙,楼台亭阁乃现丘壑林石,此即古之所谓章法者也”。由此得见,园林得以精致呈现的核心关键在于主体建筑的置放设计,园林入画需以巧思构图布局。文征明天资奇高,又钟情园艺,曾参与姑苏拙政园的设计建造,对于园林景观的设计表现了然于胸、自有心得。文征明善于将即景之物重新设计,能够灵活利用纸上的空间实施中心烘托、左右对称、上下呼应、夹框抑扬等各种章法,这也使得其园林画充满了精妙妍秀的构图特色,于一叠一置间楼台阁榭尽现。《渔隐四时即景图》为文征明辞官归梓、畅游渔隐(即后之姑苏网师园)后所作的即景园林画,该图为横轴长卷,分为“月到风来亭上春”“致爽轩中清空夏”“绿蕉阁外渺高秋”以及“引静桥下玩雪冬”四个分图,作者在同一图卷中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季轮替之中的月到风来亭、致爽轩、绿蕉阁、引静桥,让观者览画即如入园,四时楼台俱现,着实令人叹服。而在具体细致的构图章法上,作者则交叉运用了中心烘托、对称呼应、夹景框景、抑景扬景等不同手法,具表写实而又略作调整,从而能够将渔隐之中的亭轩桥阁依照比例生动再现。譬如在“月到风来亭上春”这一分景中,作者就以中心放置、四周烘托的构图手法凸显了月到风来亭的卓然风姿。作者先在画面中心偏上的位置轻描出月到风来亭的主体轮廓,接着淡勾出亭下的假山高石,再以细笔密划出葳蕤春草,其下的部分则作留白处理,以表现暖风徐来、清波微起的初春水面。而在画面左右两侧的均匀空白处,作者轻划出了相互对称的两排乌瓦回廊,在两侧的乌瓦回廊各自接近其侧画面之处,作者又各轻勾出一顶小亭,从而形成了工整对仗而又精巧自如的一组廊桥亭台的连环建筑,同时也将月到风来亭的中心烘衬得更为明显,更显其卓然昂立之姿。在末景绿蕉阁的构图处理上,作者则使用了抑扬映景与夹框成景相结合的独特手法,其先在画面右侧点染勾出若干山石、矮丛以及高木,又于碧翠高木之中斜露出一角阁檐,不禁让人有一种想探此阁楼其貌之究竟的心思。而沿阁檐向左,作者又勾描出一月门,门檐曲折,门洞圆阔;在门洞之内,作者再勾描出阁楼的一根立柱与柱下栏杆,此时阁楼的整体外貌已被窥见些许,然而仍未得知其庐山真面,愈发引人欲览其全状。在月门的左侧偏西北处,作者点染轻描出了几株枝叶葳蕤的鹅黄细柳,细柳的一侧枝条极为繁茂,都高越了月门之檐;在这枝条与顶檐相交之处,作者又勾划出了一些顶楼门窗与曲折护栏,从而与之前露出的檐角、立柱、栏杆共同组成了阁楼的外貌骨架。然而画面至此,也依旧未能窥见绿蕉阁的全貌,这也正是作者构图章法的精妙之处。其先以山石、矮丛以及高木这一组景致作为抑景,有意将主体阁楼掩起;而又斜露一角飞檐以暗示阁楼乃在其后,此为扬景;接着又用月门门洞、斜长细柳来表露阁楼的正面顶层,此又为夹框成景,这种精妙奇巧而又自如天成的构图特色使人顿觉其中阁台亭立、藏韵无尽。

三、设色雅润,凝逸幽丽境趣生

园林艺术论文第3篇

广义的构成艺术是指所有依照主观观念来进行的、理性的拆分、组合而形成的具有意识形态性质和形式形态性质的艺术形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声音、绘画、文字等都属于这一范畴。狭义的构成艺术指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平面构成艺术、色彩构成艺术以及立体构成艺术。当前也有人把光影构成和声音构成也归入构成艺术的研究领域。构成艺术作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理论,是指导设计者如何利用某个或某些元素进行美的创造,研究形式美的构成规律的重要课程。概括而言,构成的本意就是“组合”“拼装”,构成艺术其实就是“组装”艺术,这个一过程的进行需要注入主体的主观意识,并能够带给主体审美的愉悦。构成艺术的源头可以追朔到人类文明的萌芽时期。人类的祖先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严酷的自然环境、抵御攻击,发明了各种简陋的工具。而这一过程是人类在观察自然、改造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有目的、有意识地组合拼装行为,实践过程中注入了人类的主观创造意识,成为构成艺术的最初源头。另外,原始文字、原始建筑以及原始化妆术等都是构成艺术的最初表现形式。构成艺术作为设计艺术的系统理念则起源于20世纪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构成一词最初来源于“构成主义”。“构成主义”是20世纪初在俄国开始的前卫艺术运动,受到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的影响,是艺术流派的一种。现在我们所讲的构成艺术属于设计和艺术的应用技术科学,它既非一种流派,也非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科学的、基础的艺术设计思维方法。构成的概念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就开始出现,无论是艺术设计还是绘画,都主张放弃写实的传统,代之以抽象的表现形式。这种构成观念经过俄国的构成主义、荷兰的风格派、新造型主义,以及在理论推进中影响最大的德国包豪斯设计学校的持续创新中,逐渐从新的美学观念和思维方式创立起一个全新的艺术原则。

二、构成艺术如何应用于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包含点、线、面,另外还包括色彩与纹理。在园林风景设计中,把点、线、面等概念性的元素相互叠加,构成具有严谨逻辑的几何图案,物化为现实存在的植被、道路、景观等,就是对构成艺术的基本应用。园林当中的树木、山石、雕塑等独立存在的东西可以被看作点,道路、溪流等带状出现的对象可以被看作线,草坪、广场等大面积存在的景观则是构成艺术中面的运用。园林中的小品景观,通过点、线、面交叉运用,成为立体构成艺术的设计成果,能够恰当地表现整个园林的节奏与韵律。设计者还会将色彩融入景观布置之中,以抽象的造型来使整个园林产生协调舒适的氛围。

(一)点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点元素可说是最微小的设计单位,但其作用却不可低估,常常会起到画龙点睛、升华主题的作用。虽然我们将其称为“点”,但在实际运用中,“点”可以是一个圆形、三角形、正方形、椭圆形等,具有各种形状和一定的体积。另外,一些小的雕塑、花草等的点缀也可以说是“点”的运用。恰当运用“点”的布局装饰作用是园林设计师创造技巧的展现,其常用手法有如下几种:陈列方式、自由方式、放射方式、旋转方式、变异方式等,不同的布局手法会产生迥然相异的的视觉效果。点元素可以给我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例如园林景观中的孤植、片植、群植、假山等都可以通过“点”的形式体现在平面构成中,这些点元素的设计可以给人带来一种丰富多彩的感觉。点元素的运用常常轻松、随意,非常多元化,可以多角度体现设计师的创造力和审美意识,带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愉悦观感。点元素的运用并非单纯的、孤立地存在,而是可以和其他设计元素相互配合、交错,为整个园林的氛围营造和谐、错落、富于韵律的美感。

(二)线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的运用线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指一切带状的景观,如林中小路、绿植组成的篱笆、蜿蜒的溪流等。线又分为曲线和直线,曲线包含弧度曲线和几何曲线;直线则可以分为垂直线、水平线,还有斜线,。不同的线条带给观者的审美感受不同。相比点元素来说,“线”更富于情感内涵和立体审美感受。如,平直的线给人以庄重肃穆之感,相对安静呆板,相反,曲线就给人以自由流动、婀娜柔美之感。所以这两种“线”常常运用于不同的园林风格营造中。比如在烈士陵园中,往往更多运用直线,以营造肃穆庄严之感。在其他日常游玩的园林景观中,则更多运用曲线,营造曲径通幽、闲适自然的园林环境。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线元素的长度、宽度、色彩、位置等的不同会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效果,在具体的园林设计实践当中,设计师要根据不同线性元素的不同特性,进行调配、运用。

(三)面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的运用如果说点和线是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点缀,那么能够展现园林整体风格的就是“面”了。“面”主要包括大面积的草坪、开阔水面、广场等。面可以规划成各种形态,比如:圆形、菱形等形状,不同的面还可以交叉、错落、重叠,营造丰富的表现力。在进行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着眼整体,与点、线紧密结合,才能创造出有效利用园林资源的环境,产生和谐优美的整体感觉。“面”的实质是点与线的结合,是点、线叠加的整体表现。由于“面”在园林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大,所以对整个现代风景园林的整体风格产生着决定性的影响。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面”的具体应用也可以分为“大面”和“小面”。在“大面”的景观规划设计中,首先要考虑园林的整体规划风格和园林的功能,制定出相应的规划方案,将不同的设计要素进行有比例地协调分配,突出园林的整体风格。在基本元素的构成应用中,因为设计规划方式不同,表现出不同的审美效果。同直线与曲线的效果一样,直线形的“面”给人一种简洁有序、规整严肃的美感,曲线形的“面”则表现出圆润舒适、活泼灵动的视觉体验。“小面”则常指景观墙、小水池、影背墙等设计元素,起立体装饰、营造错落感的作用,用来衬托园林的整体风格,为游客提供可供赏析的小情小景。色彩与纹理也是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们存在于园林的各个布局之中,与点、线、面相互融合,烘托园林的整体氛围。色彩是最直观的元素,不同的色调营造完全不同的氛围。白色给人以圣洁高贵、冷清寂静的感觉,黑色则让人感觉庄重压抑,绿色活泼舒适、红色热烈奔放等等。在运用色彩元素时,需结合园林整体风格予以变化和融合,在整体协调一致的前提下,力求营造变化,避免呆板的平铺直叙。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的艺术,不仅包含着景观方面的艺术构成,还包括一些公共服务设施的安排。例如,园林中的洗手间、垃圾箱、停车场以及商品服务中心等,作为公共服务设施,不但要让其美观精致,同时要兼顾其更为重要的实用性要求。服务设施应合理布局,服务半径应完全覆盖整个园林。在外观设计上也要和园林的整体风格相一致。

园林艺术论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J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8--02

世界园林有东方、西亚、欧洲三大系统,中国古典园林为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最,东方系园林以我国园林为代表。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中国的古典园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极具艺术魅力,它深浸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是我们今天需要继承与发展的瑰丽事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类的生存环境逐渐受到破坏,生态文化建设随之日益受到关注。从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改善生态环境这一角度出发,我国的古典园林艺术对当代具有很大的启示性作用。本文以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理念为基础,结合当下的生态文化建设,探讨古典园林艺术中所体现的人与自然关系对当下的生态文化功能。

一、何谓“生态文化”

在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于当代的生态文化功能之前,有必要对“生态文化”这一概念加以界定:生态文化就是从人统治自然的文化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这是人的价值观念根本的转变,这种转变解决了人类中心主义价值取向过渡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生态文化重要的特点在于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解释现实社会,处理现实问题,运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生态学的研究途径和基本观点,建立科学的生态思维理论。生态文化是不同民族在特殊的生态环境中多样化的生存方式,它更强调由具体生态环境形成的民族文化的个性特征。从人与自然关系这一角度来讲,中国的古典园林艺术中从多个方面体现了生态文化思想,对当今城市文化特别是城市园林文化建设具有很好的传承与借鉴功用。

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于当代生态文化功能的具体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典园林和现代城市景观具有相同的出发点:即设计出更加适宜人类生存的理想环境。由此可见,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对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无疑具有重大的文化借鉴意义。本文从生态美学的角度对古典园林进行解读,对古典园林的生态美学意韵进行探究,从中探寻出可供现代城市园林景观建设借鉴的合理因素。本文认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于当代生态文化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空间布局上的生态文化功能

园林通常是由实体和空间这两部分组成的。实体是指建筑、山石、植物等造园要素,是产生视觉形象的主体;而空间是指包围实体的空场,是人们休憩游赏所必需的。实体构成空间,空间围绕实体。所谓“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等园林艺术效果,都不是一个单一的空间所能展现的,而是需要把若干空间按照一定的序列组织起来,创造出“引人入胜”的动态感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上充分体现了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模仿自然的生态文化特质,这主要体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一个造园手法――借景。计成在《园冶》中强调:“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是指在造园时要借助于园外的自然山水景色于园内,这就避免了园内景色与外界的纯自然景色相脱离的弊端。园林作为人工空间的营造艺术,必然关注人工空间与自然空间的和谐统一。造园侧重于因地制宜布置一系列院落,需要在园外的人工环境与园内的“自然山水”之间营造一系列从人工到“自然”的过渡性空间。以文人画家为主体的中国造园家更加注重“自然美”,突出“自然”在园林中的统帅地位,因此努力使建筑的人工性弱化,反映在空间的通透性、材料的自然化和布局的自由化方面,有助于将人工性建筑融于“自然山水”。

(二)诗文题词上的生态文化功能

中国古典园林的文化特质最为明显的体现就在于匾额、楹联、摩崖题刻以及“诗条石”等形式上。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谈及大观园时便论道:“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无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能声色”。诗文题咏,与某些景象相结合,被组织到景象之中,点出景象的精粹所在,阐明景象的思想、情趣,促使景象升华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成为园林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都是由官宦之家所营建,他们都具备很高的文化修养,所以往往会把自身的审美情趣体现在园林中的牌匾、楹联上,从这些诗文题词的具体内容上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文人思想中亲近自然、寄情山水、与外在的生存环境和谐相处的文化旨趣。这里以皇家园林清漪园为例,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是一座山水结合、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园。“清漪园的总体立意为:静观万物,俯察庶山;崇朴鉴奢,以素药艳;博余名景,集锦一园;外旷内幽,求寂避喧。”[1]关于清漪园中的匾额楹联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描写园林景物的,有助于人们对景象的更深一层的领会。如宝云阁石牌坊上的“山色因心远,泉声入目凉”,便是以情景交融而点出意境之所在。二是诠释景象原型的,有助于人们对造景渊源的认识。如十七孔桥侧的“烟景学潇湘细雨轻航暮屿,晴光总明圣软风新柳春堤”。这些诗文题词中无不体现着园林建造者对自然山水的尊重与喜爱。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诗文题词中所体现的生态文化理念给当代社会最为深切的启示就在于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应该充分保护自然,寻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处。

(三)意境营造上的生态文化功能

意境是中国艺术的创作和鉴赏方面的一个极重要的美学范畴,是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的最高境界。“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景物。“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此两者的结合,即创作者把自己的感情、理念熔铸于客观生活、景物之中,从而引发鉴赏者之类似的情感激动和理念联想。”[2]中国的古典园林主要是在摹仿自然山水的基础上加以人工改造,这种改造不单单只局限于布局安排的外在形式方面,更体现于建造主体将自身的审美情趣移入园中,从而营造特定的意境。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在意境营造上所体现的生态文化功能就在于园林意境是以“实境”为基础的,对于“实境”营造而言,无论是天然山水园亦或是人工山水园首先要符合自然的规律,反映自然的原型,在古人看来就是遵循自然界山水、植物、动物的外在结构关系,使园林在形象上与自然风景有共同的特征。在这一点上,天然山水园无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园址的自然山水本身就给人以非常直观的自然感受。相反,人工山水园在营造实境时受到更大的制约。若要在相对局促的庭园空间中创造震撼人心的自然山水体验,就必须借鉴山水画的表现手法,从自然山水中提取典型要素,将自然山水的典型片断浓缩于咫尺庭园之中。以拙政园为例,拙政园是以江南水乡为原型,通过提炼和艺术加工来营造园中山水的,全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结语

中国古典园林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基本上沿着“自然―模仿自然―由人工表现自然或改造自然―回归自然”的轨迹发展的。当然,这个回归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更高境界的追求。而今,园林以其绿色空间的内涵,突现了其生态效益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在日益发展完善的城市设计方面,在城市景观的塑造中,生态美会给人提供直观的环境体验和对生活境界的启迪。在城市建设中,越来越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尊重自然,充分认识并合理地开发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乃至将整个地球作为人类生态环境的整体来关注。人类本能的对自然的回归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

通过以上几个特点的描述,可以看出在中国园林设计史上一直都从生态文化的角度去考虑植被、景观、道路、亭、廊等的布置和安排。尽量将景致置换为天降之景致,错落有致,层次分明,植被互融,有的利用天然地形的构造来塑造整个园林的景致,或以天然水体为主体,或以山地为主体。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是曲折变化的,但在这条道路上始终保存着自己的那种“天人合一”的生态文化思想。造园不仅反映出人们委婉含蓄、丰富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且寄托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环境的追求,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具体体现。中国传统园林以朴实无华的自然特征和内敛含蓄的情感表现,对当代的生态文化建设产生深远影响。

注释:

园林艺术论文第5篇

园林景观的类型多样,景观效果也各有特色。但园林植物、园林建筑、园桥、山石水体等这些是园林景观不变的组成要素。这些要素的艺术组合就构成了风格迥异的园林景观,使得园林景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给人们带来了一场场视觉的盛宴。

1.1山石水体

在园林施工中,为了贴近自然,假山多作为园林的主景或是地形骨架,起到阻挡视线,减少人工雕琢的成分,增加自然情趣的效果,它是园林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园林建设中利用山石的凸凹形状,配合水体的相得益彰,从而营造出一种优美的山水田园风光。而水体对于任何一种园林景观来说都是增加景观灵秀之气的必不可少的要素,它是园林的血液,是园林的灵魂,无园不水。水体一方面是一种景观同时还起到为园林制造气氛效果的作用,像静态水景以寂静深远而取胜,给人带来宁静祥和之感,而动态水景则具有灵动精巧的意境,让人眼前一亮心情也随之雀跃欢欣。

1.2园林植物

植物对园林景观有着很好的衬托作用,同时还可以传递一种精神思想,如梅意清高,荷寓圣洁,兰如君子等等,园主的精神思想可以通过园林植物很好的表达出来。一些古树名木还可以烘托出园林的气氛,植物构景的方式也很灵活,与其他景物搭配都能形成很好的景色,同时植物还可以增加园林的色彩,使园林景观的色彩更加的丰富,另外,园林植物还可以改变园林的地形,使园林景观呈现出层次感,而且山水建筑的造景也离不开园林植物的装点。

1.3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是园林建设中作为休憩和观赏的建筑物,常见的园林建筑多为亭、台、楼、阁、廊、榭等。这些建筑物在起到造景作用的同时还可以作为游览者休憩的场所。园林建筑要结合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来造景,如古典园林一般要采用古典建筑物,结合周围的山水林木,营造出一种古朴优雅的意境。而现代园林则宜多采用时代感强烈的建筑风格,着重简单大气以及对空间的分配利用,透露出现代化的明朗和简洁的时代气息。

2园林施工管理中造园艺术的应用

2.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有关规范以及园林的设计图纸进行施工,严格监督施工中的每一个环节,以尽可能的避免施工中安全问题的出现。同时,在园林施工前要对造园艺术进行合理的规划,确保整体设计艺术效果的鲜明性及舒适度,另外,还要尽可能的降低施工成本,合理利用工程中的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以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2.2突出园林艺术的设计效果

在园林施工的管理中,要充分利用造园艺术手法的多样性,避免园林景观的呆板和单调。植物造景要结合土壤、地形,周边景物等采用不同的植物配置和造景方式,不同种类的植物在生长发育中对日照,湿度、温度等的要求也有所不同,要做到适地适树,即在合适的土壤地形上搭以与之相适应的植物配置。植物造景的方式也要依据园林的整体风格而定,如自然式配置就以模仿自然环境为主,具有活泼愉快的情调,而规则式配置则强调对称和规整性,往往是成队成列的种植,从而具有很强的人为感,还有混合式、自然式等造景方式也各有其不一样的特点。因此不能盲目的采取某一种方式进行植物造景,而应结合具体的情况选择与之相匹配的植物和造景方式。园林建筑的设计也要依据园林的地貌条件,使用功能,景观要求等而定。娱乐场所的建造在封闭性的同时还要保证畅通性,这样既能满足方便游人的出入需求,还可以留出单独的私人空间以供人遐思。各个景区的设计也要突出其个性,雷同地方不宜过多,反之则失去了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更吸引不了游人的视线。在园林设计的颜色搭配上也要注意明暗搭配以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总之,园林艺术的整体效果要有自身的特色并能很好的体现出园林的独特魅力,产生一种情景交融的最佳园林意境。

2.3造园艺术要突出主景地位

园林的主景是整个园林景观的魅力所在,园林景观在带来视觉效果的同时还向游人传递着一种精神价值。每个城市都有其文化特色,其园林建设也因当地政府的城市规划政策不同而带有地方独具的魅力。因此,主景的建设务必要有其特色之处,而造园艺术在空间的设置上也务必要注意突出主景的地位,做到主次明确,以凸显出园林景观的整体风格,这样才能提高游人的观赏兴趣,传递园林的艺术价值。同时在主景的设计上还要注意和配景的合理搭配,有时一些小景物的装点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选择搭配主景的配景时要注意突出主景的景观效果,从而营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园林景观。

2.4造园艺术在园林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造园艺术在园林施工管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让人们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贴近自然,给人们视觉上带来享受的同时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缓解身心的疲劳。另外,它还向游览者传递了园林景观所在城市的一种文化和价值理念。园林的建设与造园艺术的有机结合,使得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实现了科技和艺术的并存,极大的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结语

园林艺术论文第6篇

1.1平面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构成艺术中,平面构成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不少作品中均有出色的应用。平面构成艺术一般体现在园林景观全局上的部署、一些道路的布局和广场的设计等。对于园林景观的整体布局,在具体设计的时候,应该充分结合平面构成的方法,通过点元素、线元素和面元素的结合,共同构成园林作品的整体。对于园林空间的分割则可以通过矩形元素、圆形元素、螺旋元素等使之体现为不同空间的界限,最终实现园林作品整体上的协调。同时,还能够把一些元素进行搭配,使所设计出的布局更具丰富性和灵活性。此处以某市的烈士陵园园林景观作品为例,该园林的平面采用了不同的圆形进行空间的划分,以直线元素来设计道路,使整个园林既具备足够的庄严性,又体现出简洁和谐的特点。此外,在平面构成的设计上应注重和园林景观整体的协调,在平面的规划上,一方面应该结合观者的视角进行划分;另一方面,还应充分考虑到园林的具体功能。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上,可以采用不同大小的空间,来凸显园林景观的主要元素和次要元素,而空间的开闭也应既体现出不同功能区之间的联系,又使观者意识到空间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分隔。

1.2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在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其立体构成的模式深受立体主义绘画流派的影响,最终逐渐发展成为构成艺术的一个分支。立体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通常是通过抽象的方法设计出造型简单但具备文化含义的园林小品,使园林内容更加具有层次,凸显园林景观的文化意境。立体构成多体现在园林建筑小品中,由于立体构成具有鲜明的抽象性特点,因此在建筑小品中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举例来讲,黑龙江佳木斯学院的主体建筑广场上的园林作品,观者一看便知其表现出此院校是四所院校合并而成。设计者将该作品设置在四个分校的几何重心,并十分自然地溶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学校是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也兼顾了每一个分校独有的特色。立体构成艺术通常使用的设计手法,是以巧妙设计的立体布局,体现出园林景观作品内在的空间感和韵律性。结合韵律的变化来调整园林景观的外形以及不同元素之间的呼应,从而充分体现出作品的节奏,使之拥有独特的艺术美感。此外,立体构成艺术还多见于以相对抽象的外形体现园林景观主题等。举例来讲,有些园林雕塑外形具有现代性和抽象性,一方面提升了园林景观的内涵;另一方面,也使观者更加明晰地体会到升华的主题。

1.3色彩构成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人类感知外界环境的感官决定了园林设计作品的色彩构成。由于绝大部分感知来自于人体的视觉器官,因此色彩的使用在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色彩的把握和配置上,最方便取材的元素便是各类植物,由树草等体现出园林景观的色彩是常用的设计手法。有不少景观植物能够很好地调节景观的色彩风格,体现出独特的美学效果。植物的种类不同,其色彩也各异,而同一种植物在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也可以体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暖色的植物能够表现出作品的律动,具有外向型的特点,能够在视觉上和心理感受上拓展园林景观作品的面积;而那些具有冷色系的植物则能够带给观者宁静的感觉,使其体会到收敛感,使空间效果显得收缩。可知在作品的设计中通过引入不同色彩的植物,并注意进行相关颜色的搭配,便能够体现出作品的不同风格。而在一些建筑园林中,建筑本身的色彩同样对于园林的风格与主题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建筑本身的色调决定了园林的情感基调。我国的北部地区园林建筑通常选取暖色系,因此,观者感受到的是视觉的舒适和心理上的温暖感,而在一些避暑园林景观中,建筑色彩则以灰白色系为主,能够使观者感受到清凉和放松。

2结语

园林艺术论文第7篇

居住区环境设计与园林设计

现代人买房子已经不是单纯的买个吃饭睡觉的地方了。他们买的是地段、环境,升值的机会。一个好的居住区得益于好的环境设计,而好的环境设计,最重要的是园林设计。西方人喜欢规整式园林,讲究对称均衡严整性,喜欢几何图形构图。建筑物的布局是对称均齐的,连植物配置和筑山理水也按照中轴线左右均衡几何对位安排;着重于强调园林总体和局部的图案美。而中国人则更喜爱自然风致园也就是风景式园林。这种园林的规划与前者相反,完全自由灵活而不拘一格。一种情况是利用天然的山水地貌加以适当改造和剪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植物配景和建筑布局,着重于精炼而概括地表现天然风致之美。另一种情况是将天然山水缩移并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好的园林设计总是能给建筑本身增添光彩。如闻名于世的拙政园,它位于苏州城东北,始建于1506年-1521年,占地4公顷多,由东、中、西三部分组成。东为归田园,中为中园,西为补园。三园中最为精彩的是中园。中园是一个以水、桥、亭、山、堂组成的庭园,其中水池面积约为3500平方米,水池中央有两座相峙的小山。山上怪石叠立,林木苍翠,靠东北面的山上有一个小亭“待霜亭”,靠西面小山上也有一小亭与之对应“雪香云蔚亭”,两亭遥遥相望,两山间有一小桥相连,而面前的小山又与一小岛相连,岛上亦有一亭曰“荷风四面亭”。傍晚月到风来,“爽偕清风明皆月,动观流水静观山”,别有一番诗情画意。

居住区与绿化

居住区环境设计最基本的要素是绿化,而居住区绿地则是普遍绿化的重点,是城市人工生态平衡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城市住宅向标准化、多样化发展,居住区规划和建设也将出现一个新的阶段。这不但给居住区的绿化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也使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建筑,城市居住环境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绿化本身有多种功能,改善居住环境的小气候、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防止西晒,降低风速,吸收噪音,减少灰尘,净化空气,还能组织空间美化环境。居住区绿地是居住区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利用植物构成了一个既有统一又有变化,既有节奏感又有韵律感的生活空间。它是环境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对居民身心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居住区绿地是居民利用和享受最经济的绿地,据北京园林局统计,居住区绿地使用率一般为中山公园的5-10倍。可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居住区绿地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现在,房地产业已经得到蓬勃的发展,大家对居住环境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良好的居住区绿化已经成为了地产商们的重要卖点,我们看到像万科、金地、招商、保利等一系列大型房产企业的项目中,居住区绿化的占地面积和设计水平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居住区绿地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一是适当的位置,利用原有的绿化基础,尽可能的与小区公共活动中心结合起来;二是合理的规模,一般一万人的居住区绿地约为1公顷左右。

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元素:水石、景栽

水石就是水局与石景;景栽是园林花木的统称,用以区别自然之林木花草。水石与景栽是庭院构成的要素之一,其配置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庭园空间的景观效果。古人云“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水在庭园中的运用,除浇花滋木,养鱼育莲,消防降暑等功能外,常常以水为题,因水得景。水在城市和建筑群中也有着独特而重要的地位。从风水观念讲,水可聚气,“润万物者莫润乎于水”。《红楼梦》里大观园建筑都随山水而建。这就得益于风水理论。古代描写城市的诗句大多也离不开水。李白写金陵,“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欧阳修题拙政园的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远山近水皆有情”,可以说水是中国古代园林的灵魂。石在园林特别是庭园中是种重要的造景素材。古有“园可无山,不可无石”,“石配树而华,树配石而坚”诸说。可见,园林对石的运用很讲究。太湖石、英石、锦川石、黄石等等在园林景石中有较强的代表性。现代居住区不同于古代园林,不可能大量出现奇石、怪石,但以其为点缀,陪衬小品,与碧水翠林相伴,效果则不可同日而语。景栽,不仅仅是简单的栽几棵树便了事,要做到怡情育物、远观近赏,要求栽植务得其宜。自春而冬,四季都生气盎然,丰姿多彩。依山伴水,乘势而建的建筑物其表现力总是更为强烈,著名的皇家园林颐和园,北京的北海公园都是其中的代表。回忆下“让我们荡起双桨”在北海的绿树碧水之中,无数童年美好的记忆应景而生。

园林艺术论文第8篇

【关键词】现在艺术;园林设计

前言

现代艺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风景园林设计是人类发展的要求。现代艺术存在的价值体现在很多方面,尤其对城市建设的影响甚大,园林设计作为城市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对现代艺术有着很大的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促进了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在现代的园林设计中,不光是思想,在形式上更是体现了现代艺术的内涵,使园林设计成为城市建设的一大亮点。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园林设计图在建设前和建设过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张优秀的园林设计图不仅会为人们打造出一个身体和心灵都能得以休憩的场所,更能将现代艺术带入人们的生活,逐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一.现代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内涵

现代艺术是由成千上万种视觉风格组合而成的,正是因为没有固定的艺术方式,才打破了艺术家、艺术品和欣赏者之间的区别,使艺术真正地进入现实生活,影响人类生活。利用人的思想和社会存在,让人类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普通大众可能会感觉艺术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是普通人欣赏不了也接受不了的一种文化。可是现代艺术却打破了这一想法,成为了广大人们思想的总汇,用最科学,最生态的方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在人类物质生物质生活越来越得以满足的基础上,现代艺术也为人们的精神升华提供了场所。

园林设计是将艺术和技术相结合,利用大自然和人类活动,使园林渗透出生态和谐的现代思想。园林艺术不是简单的设计花草树木的种植分配,而是综合了生物、艺术和文学等各种学科知识。其最终目的是创造出一个生态和谐、健康文明的游憩地点。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不仅让人类对物质文明得到一个高质量的提升,心旷神怡的环境和流连忘返的美景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精神文明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城市建设有了新的要求。在园林设计方面更是明显,由一个休息地逐步发展到了旅游景点,现代艺术的指导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比如宽阔平坦的道路两旁,不再是整齐又过于死板的树木和草坪,取而代之的是一下有造型的草丛和灌木丛,不仅用另一种环保的形式美化了道路,也使行人心旷神怡。

二.现代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关系

现代艺术在园林设计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它改变了传统的设计理念,以大众的审美观点为基础,用当代的艺术思想结合最先进的技术来指导园林建设,不仅提升了园林的质量,也让人们有了美的享受。现代艺术在以一个抽象的形式在融入到园林建设中,设计者用自己的方式将现代艺术淋漓尽致的展现在园林设计中,使其具体化。这样一来,园林设计在现代艺术的指导下,使大自然和人类达到了一个最完美的结合。并且打破了只有艺术家才懂艺术的状态,如今的普通大众身处园林享受美景时,也是对现代艺术的一种理解和肯定。

现代艺术操的作方法在园林设计中得到了良好的采用与实现。无论是在平面还上还是立体上,园林建设的最后成果大多数实现了现代艺术的要求。比如苏州园林,切实的给人了一种“如在画中图”的欣赏效果。游客无论在哪个点上观赏,都会看到一幅完美的图画。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很是讲究亭台轩榭的布置格局和近景远景的层次感。而人工的假山和池沼,更是根据现代艺术的要求,进行最自然的配合。除了人工建设中渗透着现代艺术,花草树木的映衬更是锦上添花,使整个园林达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堪称园林设计中的精品。如今在各个国家,都很讲究园林设计,所以越来越多的应用也无形中要求现代艺术的大众性和多样性。现代艺术和风景园林设计相辅相成,逐步优化和发展的现代艺术充分的利用在园林建设中,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城市建设的质量。

三.现代艺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

现代艺术和园林设计的关系密切。现代艺术对园林设计的影响是广泛的,大到整个园林的空间布置,小到园林一角的花草树木,园林设计者和建设者将现代艺术转化为实在的社会存在。现代艺术,不是传统化古典化的艺术形式,而是以大众思想为主的变化多端的形式。并且随着人类思想的发展和生活的需要而不断进化的。园林建设正是以此为契机而得到快速发展,只有充分的利用现代艺术的思想,才可以以一个和谐统一的形象为城市建设做贡献,为人类生活带来方便和享受。

对于城市建设中的空间设计,在现代艺术的指导下,会打造出一幅既科学合理又展现艺术美的空间设计图。例如巴塞罗那的北站广场,就是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广场,空间虽然很大,但是却不是空空如也。设计师利用城市网格和简洁的方式完美的打造出了一个艺术和城市相结合的空间,作为一个广场,也具备公园的各种功能,使一个历史文化广场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充斥着现代艺术气息。所以现代艺术的存在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都是有所涉及的,并利用平面和立体的视觉效果,打破了大空间的空荡和小空间的拥挤,使城市建设不仅具有实用性,也具有一定的欣赏性。

现代艺术中的绘画部分,本身具有不同风格的线条和颜色,在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园林设计,很容易利用现代绘画的元素,甚至说园林设计就是一幅立体的现代绘画。主要以植物颜色为基础元素,通过柔和的颜色过渡和鲜明的颜色对比,达到大自然中最和谐的统一。除此之外,还有现代艺术中的雕刻艺术,也广泛的应用与我们的生活中,比如道路两边的草坪造型,是原本平面化的陆地变得立体起来,同样是一种生态的手段达到保护环境等目的,可正是因为利用到现代艺术中的雕刻艺术,才是我们的生活如此充满色彩,如此美好。

四.小结

城市园林设计从现代艺术中得到的启发是多个方面的,现代艺术和园林景观设计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的。现代艺术不仅在园林的外表样态上起了很大的作用,也在某种程度上扩展和填充了园林的表现空间。园林设计和现代艺术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现代设计在普通群众生活中的广泛利用,推动了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随着这种发展,人们对现代文明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所以现代艺术对园林建设的指导,也在无形中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使人们以后的生活质量和精神素养进入一个优质的良性循环当中,促进了城市建设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丁绍刚.景观意象论——探索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对传统意境论传承的途径[J].中国园林,2011,(1):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