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赏析八篇

时间:2022-11-02 07:23:54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第1篇

倍受世人瞩目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于10月14日在北京胜利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为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法治建设,我们召开全市企业民主法治建设经验交流会。

出席今天会议的领导有:

市委常委、李福全副市长

国家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姜金方副司长

省依法治省办公室任国平秘书长

市建委傅阳副主任

市总工会朱兆全副主席

市依法治市办公室副主任、市司法局王淑琴副局长

参加今天会议的人员有:全市各大中型企业的分管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各区县依法治理办公室和全市工会系统有关负责同志,共180余人。

今天会议的主要议程有三项:一是进行大会交流发言,二是请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姜司长讲话,最后请市委常委、李福全市长讲话。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大会交流。

首先发言的单位是南京供电公司,发言的题目是:《完善机制建设,深化民主管理,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权益和主人翁地位》,大家欢迎。

下面请市公交总公司领导发言,题目是:《开展民主法治建设,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大家欢迎。

下面请秦淮区企业法制建设协会秘书长左涤湘同志发言,题目是:《以协会为载体,拓展依法治企工作新途径》,大家欢迎。

下面请外商投资公司工会联合会发言,题目是:《突出重点,履行职能,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外资企业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大家欢迎。

下面请扬子石化领导发言,题目是:《深化依法治企,为公司改革发展保驾护航》,大家欢迎。

由于时间关系,大会发言就到这里。这次企业民主法治建设经验交流会的预备通知下发后,许多单位都进行了认真准备,共提交了经验材料近30份,许多材料的做法和经验都很好,我们准备会后将这些材料进行汇编,发到各单位,供各单位在工作中参考。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我们南京是国家司法部依法治市工作的联系点,多年来,我市的依法治市工作一直得到司法部的重视和指导。这次会议,司法部法制宣传司姜司长在百忙之中,来南京莅临指导。下面,请姜司长讲话,大家欢迎。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第2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语言教学 艺术、

有材料调查表明,中学政治课程位居“三最”,最枯燥、最不实用、学生最不喜欢的课程。这对我们中学政治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急需解决的难题。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在课堂,而语言艺术对抓住学生课堂注意力起重要作用。众所周知,教师讲课主要靠语言,语言的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教育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语言的表达能力。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不止一次说过:未来的教师必须具备善于同儿童说话的能力。说话是一种交流和沟通,也是一种信任和参与;说话能够发挥你的作用,显示你的影响,体现你的价值。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应用语言艺术谈一点认看法。

1.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

2.生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方面: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一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中。

3.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

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方面: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讲“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一知识点,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运用起来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

4.准确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第3篇

一、流畅

教师讲授教材内容,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教师语言的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平时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也可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

其次,精心备课,是使语言流畅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另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考虑学生需要,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是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第三,幽默。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三、清晰

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其次,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教学中应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障碍,而需要重新讲述。

最后,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涉及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组概念是学生最易弄混的。首先,要指出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个复杂事物中的多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其次,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即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它们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是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两把钥匙。另外,在讲述一群知识点时,还必须抓住起主导作用的一点或两点,用一组材料或图表把它们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种立体结构,以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四、准确

第一,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材料数据。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到的。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第4篇

引言

在当代教学模式中,许多初中政治课堂的教学模式仍然处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阶段,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也影响着学生的未来。目前,很多学校在政治课堂上逐渐采用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流程的运用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的心理环境,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现状

在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中,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存在很严重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方式一直延续着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只着重讲解理论知识,忽略了社会实际案例的重要性,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使政治课程与生活脱轨,政治课程普遍的案例都是来自于现实生活中,所以,教师在讲解课程时,不能只对照教材资料一板一眼的讲解,要融合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再讲解。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资料主要以指导学生在教材书上划重点,然后要求学生背出来默写这样的方式对其进行指导,这种授课方式不但会让学生对政治课程失去了兴趣,也会导致学生对其课程产生反感的情绪。政治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比它的不同之处在于政治的学习过程不仅是接受课程知识,它还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一直忽略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也让学生一直在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教学不仅使学生对课程失去了兴趣,也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能力[1]。

二、自主学习模式在初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1.课前设计式教学

在课程前期,教师让学生对需要讲解的课程进行预习,在课前设计上,教师可根据五步教学法来进行分别为:教师提出自学要求、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精讲释疑、练习巩固这五个流程来进行,根据这五步法教师要严格分配课堂时间,原则上要求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讨论交流时间不能少于10分钟,在精讲点拨时间上不能少于10分钟,有效的训练时间不能超过10分钟,这一过程是以教师精心制定学案为前提,五步法的成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在课前认真准备,是否有做到全面考虑,教师在编制学案过程中可按照学案的要求对五个环节制定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总结、达标测试等进行编制,学案应在课前学习的前一天发给同学让学生根据这些要求完成目标。教师在课程设置上,可在五个环节课程中融入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并制定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学习制度,如:在小组的成员发表意见时其他成员要保持安静,不能干扰;小组组长可轮流进行担任,做到对每个成员的公平等事项;在展示阶段不能推诿,轮流展示,学会倾听。并建立一套有序的合作规则。教师在课前设置上,要制定小组成员的培训与管理政策如:加强小组学习进度,做好小组分工,并由组长检验小组任务完成程度,小组组长应定期举行小组会议等制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组组长应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对象、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目标、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内容、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方向、明确完成学习任务的时间。各个小组之间的学习进度和讨论结果每天由学习委员如实记录,每周进行汇总,结果贴在班级墙上[1]。

2.多媒体式教学方式

目前,很多学校的教学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了很好的改良,媒体教学方式逐渐被引入课堂,多媒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传统的政治教材统一,进度一致,教学方式呆板,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一板一眼的对照教材资料进行课程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政治课程显得被动、消极,然而使用了多媒体式教学后,学生对政治课程的关注度提高了,政治课程的教学进度也比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快,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展示最近的实事案例,并利用多媒体对实事案例进行全国性的数据评估,根据实际案例结合课程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让理论知识参与到实际案例当中,改变了以往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资料不再仅仅是来自于教材上,学生通过多媒体能够接触到更多、更广的知识面,多媒体的使用让一些较为抽象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直观,教师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参与实际案例,根据多媒体的动态演示来进行课程讲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氛围融洽,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不再被动学习,使学生主动去学习政治课程[3]。

3.课程交流

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在课堂上讲解课程时常常不苟言笑,令学习环境及其严肃,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在遇到这些问题时会因惧怕老师所以不敢提问,随着这样长期发展下去,这样的现象不仅会影响政治课程的教学质量,也会影响了学生学科的成绩,在政治课程上,教师可以采用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对问题进行探究交流、讨论,教师针对课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合作讨论让平时很少发言的同学参与到其中,加深学生对政治课程内容的理解,扩展学生的思路,把教师对问题的见解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对该见解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发表个人的意见或建议,也可以围绕课程主题进行辩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分小组进行,小组合作能够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小组讨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经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讨的方式给予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政治课堂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通过交流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教师在交流的过程中要听取学生的不同意见,带着亲切的微笑去细心的指导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做到勇于发言敢于提问,通过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氛围下学习课程,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第5篇

【关键词】高中政治 语言 教学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是形体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工具。几千年人类语言文明的沉淀,各行业不同的语言特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思索的东西。本文拟就高中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的特色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运用教学语言时,力求生动形象

思想政治课中的原理、观点、概念是极其多的,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单纯从原理到原理、观点到观点、概念到概念进行呆板、枯燥的理论灌输,那整个教学气氛将死气沉沉,学生就会昏昏欲睡。因此,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活泼充满节奏。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亲切富有感情。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在课堂教学时,总是一本正经,面色冷峻,语言生冷严厉,让学生感到惴惴不安,有压抑之感,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全身心放松下来,更激不起学生学习、听课的热情、兴趣。因此,教师运用教学语言时,态度要亲切、自然,要学会微笑,这样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种和谐、平等、交融的氛围。在这种氛围中,师生之间的心理障碍,距离就会慢慢消除,学生就会逐渐亲近老师。古人说的好“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这样,教育教学的效果才会凸现出来。

第三,幽默营造气氛。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洁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教学语言时,要保持流畅清晰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清晰、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教师授课的语言清晰与否、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清晰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那么,怎样达到语言的清晰流畅呢?

第一,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备课。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从学生的角度,精心准备,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尤其是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三、运用教学语言时,注意科学性

科学性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深入理解基础理论。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准确把握材料数据。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对作为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的基本要求。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第6篇

外交学与国际政治专业属于涉外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清楚认识世界、看清国际形势、与国外世界沟通、交流的人才。该专业培养的目的应该是既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又注重英语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双重目标要求之下,外交学与国际政治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必然性就日益突出。必须要充分、清楚地认识到外交学与国际政治专业双语教学的目标才能够为今后的教学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本专业双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用英语理解和表达专业理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文查阅资料、思考问题的习惯,促使学生与当今国际前沿学术理论接轨,树立学生们的国际意识,提高国际交往能力,拓展视野,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因此,外交学与国际政治专业的双语教学仍需以专业知识的讲授与提高为核心和重点。

2.国际政治与外交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实施及相关问题探讨

2.1授课对象初步了解及开展年级的确定

准备开展双语教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在开设双语课程之前,必须对授课的对象进行一个初步的了解。问卷调查中的第3题旨在调查学生们目前的英语水平。在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2009-2012级的四个年级的学生中,分别作了如下的回答:2012级国际政治与外交学专业的学生(73人),全都未考过国家英语四级。2011级国际政治与外交学专业的学生(53人),其中有41人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的考试,6人通过国家英语六级的考试,5人还未通过任何英语语言能力测试。2010级级国际政治与外交学专业的学生(79人),24人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的测试;10人通过了国家专业英语四级的考试;45人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的测试。2009级外交学专业的同学(25人)中,20人通过了国家英语六级的测试;4人通过了国家专业英语四级的测试;1人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的测试。第2题对于是否能够适应学院开设的双语课程,参与测试的一共230人,66人选择了一直适应;155人选择开始不适应,慢慢适应;8人选择一直不适应。第5题:你认为哪个年级开展双语教学比较适合?实际回收的228份问卷中,45人选择了在一年级开设;103人选择在二年级开设;66人选择在三年级开展双语教学;4人选择在四年级开展;4人选择在一、二、三、四年级均可以开展;2人选择在二、三、四年级均可以开展;2人选择在一、二、三年级均可以开展;1人选择在二、三年级均可以开展;1人选择在三、四年级均可以开展。综合2、3、5题看来,绝大部分的大一学生的英语水平仅仅停留在高中阶段,未通过任何考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差。这说明如果在大一阶段开展双语课程,无疑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个负担,对于教师来说,也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在大一就开设双语教学不切实际。大二本专业的同学中,绝大部分通过了四、六级的考试,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但基础并不是很强,所以开设课程时,在中英文的比例上需要有所调整。从问卷调查的反馈来看,大三的英语水平普遍比大二要更好一些,因此,大三也可以作为开设双语课程的最佳年级,而且在中英文的比例上可尽量减少中文的比例,提高英文的比例。大四年级虽然全专业的同学都通过了国家英语四级的测试,还有部分同学参加了IELTS、TOEFL,甚至是GRE的考试,但是由于大四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复习、出国备课等实际压力,他们的任务加重,因此不适宜在此年级开设双语课程。双语教学从性质上来讲,是专业教学并非是语言教学。如果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对某句话或某个段落理解不透,询问原句意思甚至是语法要点,而非对专业问题展开思考与活动,那就本末倒置,无法实现双语教学的真正意义了。因此,在实施双语教学的时候,就要根据开课年级的英语水平,适当调整中英文比例,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至于太难,教师也应该一再强调专业课双语教学的目的。总的看来,开设双语教学最好的年级是在大二和大三。

2.2开设课程的选择

在初步对双语教学的授课对象有了解,确定了开设双语教学的最佳年级段之后,接下来要做的是选择双语教学的应用课程。问卷中第6题为:你认为如果开设双语课程,开设哪些课程较为合适?此题为多选题。实际回收的228份试卷中,92人选择专业基础课,如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概论、政治学原理等课程适合开设双语教学;51人选择跨学科课程,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地缘政治学等课程;50人选择历史类课程,如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国近现代外交史、欧洲史等;66人选择新兴前沿课程,如非传统安全与全球治理;48人选择通识课程,如哲学、社会学、美学概论、伦理学等;141人选择了实用性课程,如外交技能、外事礼仪、外事文书写作等课程(见表1)。在这个问题上,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如外交技能、外事礼仪、外事文书写作等实用性课程采取双语教学的模式。接下来便是专业基础课,如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概论、政治学原理等课程开设双语教学;选择在通识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学生人数为最少。从教学实践上来看,也并不是每一门课程都适合于双语教学的。结合学生们的回答以及对专业的了解和双语教学实践的操作,在外交学与国际政治专业上,适合双语教学的课程大致有以下三类:(1)实用性课程:这一类课程因实用性、操作性强而深受学生们的喜欢。例如外交学与国际政治专业的外交技能、外事礼仪、外事文书写作、外交决策分析、外事翻译等课程。这类课程的讲解中较少涉及到理论,注重的是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课堂内容贴近于现实,不显枯燥。在课堂中教师也可以较多的加入自学、讨论、练习、场景模拟等环节,提高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增强课程的吸引力。(2)学科中的基础课程:就国际政治与外交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而言,比如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概论、政治学基础,美国外交政策等课程;基础性学科都是必修课,为学生打好专业知识基础的课程。大部分外交学与国际政治专业的理论都是从欧美发源起来的,目前学术界也仍然以欧美的理论为主的。在专业基础课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查找资料、提供资料、以及对理论的讲解有很好的基础,同时也对教学材料中英文的转换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为大部分经典的理论,中、英文的阐述都非常成熟。基础课程可作为双语教学的入门课程,先以普及知识为主,带学生们走入国际视野。(3)交叉学科:以政治学为例,比如政治社会学、政治心理学、地缘政治学、国际政治经济学等课程的学习也是目前大学教育的一个趋势之一,这类课程往往横跨两个甚至是三个专业,可以快速拓展学生们的视野,在不同的学科中转换思维,兼容并包。相对于专业课来说,这类课程内容的讲解不需要很深入、很专业,重视的是多学科的交叉与互补。交叉类学科的课程大多属于较为新兴的课程,研究成果新颖、独特,就内容来说本身也能吸引同学们的兴趣,在起点上就占了优势;(4)新兴学科:学科专业里目前有许多新兴学科,很多学科在欧美都是近十几年或近几年才作为专业或课程设立起来的。由于这些课程是国外研究的热门,网上有许多第一手的资料,可以直接运用到课堂里。在国际政治与外交学专业的新兴学科就有全球治理、非传统安全研究等课程。这些课程与实际接轨,大多可以在现实的国际政治新闻或事件中找到相对应的案例,能够增加课程的吸引力,并能够加强学生们理论运用的能力。开设这些学科的目的是及时把本学科的最新、最前沿的知识介绍给大家,使学生在本专业的学术领域上尽可能的与国际接轨。新兴前沿课程的授课对象应多为大三学生,因为大三同学的英语和专业知识都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也有一些课程不适宜开展双语教学,或者说是就学生和老师而言,开设双语教学的难度较大。比如问卷调查中提到的,同时也是较少学生选的课程,如历史类课程与通识课程。此类课程涉及的信息量大,内容较为抽象、难懂,对事件的描述和理解要相当清楚和精准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

2.3双语课程中英文比例与授课形式

关于开设双语课程,中英文比例的选择,228人中,38人选择了全英文授课;126人选择了70%的英文;61人选择了50%的英文;3人选择50%以下的英文。目前,学术界关于双语课程中,中英文的比例问题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界限,这给了我们授课老师的充分自由。根据长时间的教学观察和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针对低年级学生开展的双语课程中英文的比例可以是各占50%。另一方面,对于高年级的同学们来说,英语水平逐步提高,专业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于是双语课程中的中英文比例可以上调至70%以上直至全英文授课。从学生们的回答来看,也基本符合这一原则。71%的同学希望中英文的比例为70%以上,在遇到难点、重点时,适当用中文解释。仅有1%的同学希望双语教学的中英文比例在50%以下(见表2)。非语言学科的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讲授英语知识;最重要的目的是提高同学们的专业知识,并让同学们学习专业英语以及培养同学们用英文查阅资料、思考、辩论等能力。因此,在学生们英语水平欠佳、专业知识不太扎实的情况下,一味追求全英文授课,忽略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接受程度以及课堂的效果,这样的做法反而会得不偿失。许多学生反映,用英文讲授专业知识,大部分时间不太能够听懂,这就会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上面所提到的只是相对来说一个普遍的原则,具体授课中中英文的比例调整则需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授课对象等因素做适当的调整。因此,双语教学更需要老师与同学们之间的沟通与磨合。笔者建议,在上完第一节课之后,与学生们沟通交流,询问学生们的意见,即时、合理的对自己课堂上中英文的比例做调整。在授课形式方面,每个老师应根据自身的情况编写教学大纲、进行教学活动与实践。问卷调查中的15题涉及了双语教学课堂形式的问题(见表3)。题目为:你认为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应侧重什么?228份问卷调查中,14人选择应以老师的讲授为主,171人选择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主,40人选择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3份为无效问卷。绝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为主,也就是双语教学即强调学生们对于专业知识的理解,又强调学生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因此,双语教学的课堂形式不能流于一般,不仅在语言表达上学习西方,还要在授课形式上也学习西方。可以采取分组讨论、案例研究、角色扮演、课堂辩论、课上阅读、场景模拟、小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弥补传统课堂形式单一、收效不高的缺点。提高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室在讲解课程内容上也不能够完全的照本宣科,教室仅仅在课堂上阅读书本,教材,这样会显得课程枯燥无聊。运用多媒体教学,用动画、声音、视频等辅助材料,达到教学目的,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2.4双语课程教材的选择

问卷调查的7题涉及到实用教材或参考资料的方面。228人中,在98位单选的同学中,27人选择国外原版教材;11人选择国外教学参考资料;17人选择中文教学参考资料;17人选择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26人选择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到读本。123人多选,选择国外原版教材与国外教学参考材料都可的有14人,9人选择国外教学参考材料与原版材料加中文注释的到读本都可;12人选择中文教学参考材料与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都可;16人选择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与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到读本都可;14人选择国外原版教材与国外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到读本;9人选择国外教学参考材料与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都可;4人选择国外原版教材和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都可;4人选择中文教学参考资料和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到读本都可;6人选择国外教学参考材料和中文教学参考材料都可;4人选择国外原版教材和中文教学参考材料都可;4人选择国外原版材料、中文教学参考资料、原版材料+中文注释的到读本;3人选择了国外原版教材、国外教学参考资料、中文教学参考资料、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2人选择了所有选项;5人选择了国外教学参考资料、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原版教材+中文注释到读本;10人选择了国外原版材料、国外教学参考资料、原版教材+中文注释到读本;1人选择了国外原版材料、国外教学参考资料以及中文教学参考资料;1人选择了国外原版材料、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和原版教材+中文注释到读本;1人选择了国外原版材料、国外教学参考资料以及中文教学参考资料;1人选择了国外原版材料、中文教学参考资料以及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1人选择了国外教学参考资料、中文教学参考资料、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1人选择了中文教学参考资料、国内编写外文教材或讲义、原版教材+中文注释到读本。另有5份为无效问卷。多数学生选择了采用国外原版教材或原版教材+中文注释的到读本这一形式。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选用非常重要。目前很多学科,特别是理工科,大多数都有了英文原版教材,有些老师拿中文授课,也使用的是英文教材。但是对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来说,英文原版的教材相对来说比较少,而且使用英文原版教材的费用相对来说也会非常高。不过,国际政治与外交学专业有一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影印版本可以当做教材,有国际关系、世界政治、国际关系理论与争论、国际政治经济学、比较政治学读本、全球议程、美国外交政策等。这一系列都是国外原版的教材或者是书籍,对双语教学非常适用。这一个系列同时也涵盖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包括全球历史、世界宗教等等,社会科学包括大众传媒、医学社会学、跨文化阅读、伦理学、心理学、语言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等。教材的选用要取决于授课老师对于这门学科的了解程度。一般来说可以通过网上查阅、阅读英文报刊或者学术期刊时候,里面所提到的一些书籍、查阅原文书店等方法获得。教材的选择不能拘泥于形式。

2.5双语教学考试考核方式

在关于考试试题和答题应采用那种语言一题上(见表4),228人中,21人选择了英文试题,用英文答题;98人选择了试题以英文为主,专业、生僻词汇后附中文翻译,用英文答题;69人选择试题采用中英文对照,用英文答题,若语言上有障碍则允许用中文代替;36人选择试题采用中英文对照,用中文答题。4份为无效答卷。从结果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同学赞成用英文答题,但是在试卷是否采用英文上产生了差异,大多数学生倾向在试卷上有中文的注释或者是对照,便于对题目的理解。关于双语课程的考试甚至可以超越传统方式,在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的贡献、创新等方面给出一定比例的分数,再综合课业论文,最后的期末考试可能仅仅占40%或者50%,这样有利于学生们平时的表现和努力,不会出现期末考试靠自己硬背得高分的情况。

3.对国际政治专业与外交学专业双语教学的建议

首先,为了增强双语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程,建议教师把每节课要涉及到的一些专业知识或者是生单词或者是重点关键单词列出来,发给大家,并把中文的意思加进去。这样对教学目的的实施会有很大的帮助。因为政治学里的专业词汇毕竟在日常生活中较少碰到,难度较大。另外,在课程设置上,每一节课的内容不宜过多,因为用英语来听课本来对于学生们的负担就会较重,如果内容过多,反而达不到效果,建议在上完第一节课之后跟学生适当沟通交流,调整自己的授课进度。关于教师自身的教案也要充分准备,才能够完全掌控和把握这门课程。其次,双语教学中通常会遇到学前忘后的现象,教师应在每节课讲课完毕之后留出5-10分钟对当日所讲内容进行复习,促进学生温故而知新,同时也使学生及时总结学习经验。另外可以留一些课后练习与思考问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锻炼、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一个问题深入研究,从而形成研究性学习的氛围。再次,双语教学较容易出现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的现象,因此,教师的备课一定要充分且合理;根绝学生们的英语能力、理解能力与专业知识的能力,尽量把课堂趣味化,多与实际相结合。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也成为课堂的一部分,丰富课堂形式,使双语教学达到其目的。

4.结语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第7篇

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这一习惯是有些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语言修养而留下的痼疾,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获。

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授课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

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第三,幽默。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有这样一个例子: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设计,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使阅卷老师不悦。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说:“我们有些同学,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得的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便命令阅卷老师去东征西讨。”学生在哄堂一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三、清晰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运用起来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高一教材中说:“滞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消极作用的集中反映。”既然是“集中反映”,有关滞胀的概念和原因,教材就不可能回避,但也不可能用较长的篇幅来全面阐述。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这一问题,自然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认为,先将滞胀成因的逻辑线索清晰地罗列出来,再辅之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即:经济停滞——国家干预——加大投入——财政吃紧——增加货币——通货膨胀——紧缩货币——经济停滞。一般说来,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应以递进关系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视听障碍,往往要重新讲述。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高三学生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在复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达十多个,而其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组概念是学生最易弄混的。首先,要指出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个复杂事物中的多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其次,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即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它们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是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两把钥匙。另外,在讲述一群知识点时,还必须抓住起主导作用的一点或两点,用一组材料或图表把它们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种立体结构,以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四、准确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法治交流发言材料第8篇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581年他建立隋朝,589年他统一了全国。请问“他”是A.隋文帝 B.隋炀帝 C.宋太祖 D.唐太宗2.589年,隋朝灭掉南朝的最后一个政权,重新统一全国。请问被灭的南朝最后一个政权是A.北齐 B.北周 C.梁朝 D.陈朝3. 隋朝时期,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不会经过A.永济渠 B.通济渠C.邗沟 D.江南河4.下列关于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统治者贪图享乐 B.残暴的统治C.大兴土木工程 D.国家财政困难5.我国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A.三公九卿制 B.郡县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6.下列哪一选项不属于唐朝的中央政府机构A.防卫省 B.中书省 C.门下省 D.尚书省7.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A.《隋律》 B.《唐律疏议》 C.《秦律》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8.1300多年前,唐朝公主离开都城长安,历经千难万险,来到雪域高原,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开创了唐蕃 交好的新时代。嫁给松赞干布的唐朝公主是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金明公主9.唐贞观年间,为了求取佛经精义,玄奘毅然西行前往的佛教圣地是A.天竺 B.韩国 C.欧洲 D.日本10.“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是A.印度 B.日本 C.朝鲜 D.欧洲11.神话小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唐僧”的人物原型是A.张骞 B.鉴真 C.班超 D.玄奘12.归纳和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小王通过学习知道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是①都是宋朝僧人 ②都在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 献 ③都为完成使命历尽艰 辛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13.电视剧《贞观长歌》曾深受观众喜爱,你认为可能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玄宗整顿吏治,进行改革C.唐玄宗诵读苏轼的词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14.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 他们聚居的地方被称为“唐人街”。海外华人自称为“唐人”的原因是A.喜欢唐朝的服装  B.唐朝在世界历享有较高的声望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唐朝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15.雕版印刷术在唐朝已经发明。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 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它是A.《丹经》 B.《史记》C.《诗经》 D.《金刚经》16.张老师在介绍宋朝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当时的娱乐场所。他提及的娱乐场所应该是A.茶馆 B.瓦舍 C.戏院 D.酒店17.宋朝流传“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当时全国最重要的粮仓在A.太湖流域 B.洞庭湖流域 C.鄱阳湖流域 D.洪湖流 域18.北宋前期,四川地区的商人购买货物时可能用的货币是A.交子 B.会子 C.开元通宝 D.光绪通宝19.南宋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A.黄河流域 B.珠江流域 C.黑龙江流域 D.长江流域20.下列关于隋唐时期的历史基 本特征的概括最准确的是A.动荡与变革 B.分裂与融合 C.繁荣与开放 D.交往与冲突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30分)21.历史事件总是和历史人物紧密联系的。观察下面图片,回答问题。(共13分)请回答:(1)图一中历史人物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暴君,请问他是谁?(2分)在他统治期间,开凿了一项伟大的水利工程,这项工程是什么?(2分 )(2)图二中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被后世誉为什么?(2分)请写出促成这一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2分)(3)图三中历史人物在他统治期间唐朝达到全盛,请问他是哪位皇帝?(2分)后世把这一全盛时期称为什么?(2分)(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分)2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8分)材料一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元•高明《琵琶记》材料二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引申为牢笼、圈套)中矣。”——摘自北师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材料三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请回答:(1)以上三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官制度有关?(2分)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2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该选官制度中常设的考试科目有哪些?(2分)当时人们普遍推重什么科的考试?(1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选官制度有何积极影响?(1分)23.隋、唐、宋三个王朝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9分)材料一 唐朝诗人皮日休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材料二 为君之道,必须先 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饱腹而身毙。……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按用重法邪? ——节选自《贞观政要》原文大意是:作为一个君王,一定要使百姓能够生存。如果君王损害百姓的利益来达到享乐的目的,就好像是割自 己身上的肉吃到肚子里,虽然肚子饱了,人却已经死亡。……我应当去掉奢侈,节省开支,减轻徭 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廉洁的官吏,使老百姓吃穿都有富余,那么他们自然就不会去做盗贼了,怎么能用严厉的刑法呢?材料三——摘自杨远《西汉至北宋中国经济文化向南发展》请回答:(1)材料一中“此河”的中心在哪里?(2分)请你写出“此河”开凿后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的作用?(2分)(2)根据材料二回答,材料二中的君主为了“存百姓”,他准备从哪些方面做起?(至少两方面)(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从西汉到北宋南北方人口的变化,反映了我国的经济重心出现了什么变化?(2分)(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哪些因素会影响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1分)七年级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21.(1)隋炀帝或杨广(2分); 大运河(2分)(2)贞观之治(2分);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实行“贞观新政”或具体写出贞观新政的内容(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得分)(2分)(3)唐玄宗(2分);开元盛世(2分)(4)重要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起到促进和推动或阻碍作用等(言之有理即可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