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金融界论文

金融界论文赏析八篇

时间:2022-02-27 17:47:50

金融界论文

金融界论文第1篇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的经济体系,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一下子给搞垮了。

这个带有很多钱的就是乔治·索罗斯,以他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者从5月开始对泰铢发动了攻击。并了这个多米诺骨牌。

泰铢、印尼盾、马来西亚元、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价狂跌;新加坡、韩国、台湾等亚洲三小龙也难逃此劫。

刚刚回归的香港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纽约道·琼斯指数、伦敦和东京的大型股市也不可避免地卷入这一泥潭。

这场空前的金融危机来势之猛、涉及之广令全球为之震惊!

在此,我们特推出这一系列,以飨读者。———编者

索罗斯血洗东南亚

小刘在某外企任职,因业务关系,经常往来于泰中之间,可是7月的一个星期三的早晨,他发现自己着实赚了一笔———1美元兑换的泰铢突然变多了。稀里糊涂的他还以为是银行的小姐弄错了。事实上,泰国人的国际购买能力在这一天锐减16.7%,一场规模空前的金融风暴正登滩东南亚。

1997年1月份,以乔治·索罗斯为首的国际投机商开始对觊觎已久的东南亚金融市场发动攻击,开始抛售泰铢,买进美元。泰铢直线下跌。其目的很明确:

搅乱东南亚金融市场,以图混水摸鱼,狠捞一笔。而东南亚一些国家房地产、外汇储备、金融市场管理的混乱与失控,给投机者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吃柿子挑软的拿,索罗斯的如意算盘是:先从最不堪一击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入手,进而搅乱亚洲“四小龙”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最后攻占香港,以图造成他们无坚不摧的印象,击溃市场信心,引发“群羊”心理。索罗斯认为,只要击垮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其它国家就不可避免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这就是所谓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泰国,成了首当其冲的目标。

5月份,国际货币投机商开始大举沽售泰铢,兑美元汇率大幅下跌。面对投机商气势汹汹的进攻,泰国央行与新加坡央行联手入市,三管齐下,企图捍卫泰铢阵地,他们动用了120亿美元吸纳泰铢;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大幅提高息率,一番短兵相接之后,泰铢的地位暂时性保住了。

对此,国际货币投机商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击,他们的招数只有一个:筹集资金,狠抛泰铢。索罗斯开始节节挺进。与此同时,泰铢贬值的浪潮一浪接着一浪,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屡创新低。泰政府临阵换将,原财政部长庵雷·威拉旺被迫交出帅印,泰政府此举,犹如在波涛汹涌的湖面投下一颗重磅炸弹,菲律宾成了受害者,比索汇率开始大幅起落。

庵雷·威拉旺的黯然而去却未能阻止泰铢的节节失利。6月份,投机商开始出售美国国债,筹集资金,再度向泰铢发起致命一击。泰央行奋起还击。其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在太平盛世掩盖下的各种弊端一一暴露出来。为了稳定军心,6月30日,泰国总理差厄利发表电视讲话:“我再次重申,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发誓归发誓,偏偏其金融市场像个扶不起的阿斗。此时的泰国央行已弹尽粮绝,仅有的3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早已花光。就在泰总理讲话两天之后,泰国央行被迫宣布实行浮动汇率制,放弃长达13年之久的泰铢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当天,泰铢重挫20%,7月29日,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宣布辞职,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终于失守。

与此同时,菲律宾比索的软弱可欺使它成为投机商的另一狙击目标,菲央行曾尝试一周之内4次加息,并宣布扩宽比索兑换美元汇率的上落波幅,竭力对抗索罗斯。但大势已去,无力回天。7月11日,菲央行宣布允许菲律宾比索在更阔的幅度内波动,一时间,比索贬值惨不忍睹,实际上,这标志着比索保卫战的全面失守。

就像一个瘾君子,此时的索罗斯显然并未心满意足,他们四下出动,寻找可捕猎的下一个目标,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进入了他的视线之内。

马来西亚央行企图拉高沽空马来西亚林吉特的成本来阻止投机商的兴风作浪,印度尼西亚也入市支持印尼盾。但终挡不住投机商强有力的进攻,马币、印尼币对美元兑换比价一低再低。

邻国阵地的失守开始波及一向有“避难货币”之称的新加坡货币。唇亡齿寒,尽管新加坡也采取了诸如拉高利率等措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新加坡元兑美元的汇率还是持续下跌。

在索罗斯的强硬态势下,各国政府均感力不从心,已纷纷放弃了捍卫行动,开始屈服,一副任打不还手的样子。任由本国货币在市场中沉沉浮浮,另一方面,国际货币投机商更是有恃无恐,在东南亚金融市场上呼风唤雨,横行一时。

东南亚货币狙击战弄得人人自危,各国金融当局使尽浑身解数以免掉入这一泥潭之中,就连在此次风潮中一直作壁上观的美国也开始表态,美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说,他特别“感到不安的是”这场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由一个国家涉及到另一个国家,美国愿意帮助“受这次波动影响的国家”。

国际投机商咄咄逼人的气焰已使得国际社会对集体应付货币危机的认识正在加深。7月25日,中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香港特区、印度尼西亚、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11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和金融管理局高层代表在上海开会,会议结束后发出的声明表示,一个稳定的货币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亚太各国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研究,对有关国家提供新援助的措施协助成员国在必要时进行经济调整,这个消息对东南亚各国来说,至少让他们觉得在自己与国际货币炒家进行殊死搏斗时不再显得那么孤单。

8月5日,危机重重的泰国,同意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附带苛刻条件的备用贷款计划及一揽子措施。8月11日,为拯救资金短缺的泰国,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持,世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央银行行长在日本东京举行会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和地区承诺分担为泰国提供总共160亿美元(后增至167亿美元)的融资款计划,其中中国和中国香港都各自承诺向泰国借出10亿美元的贷款。8月21日,国际清算银行(BIS)宣布给予泰国总值33亿美元的临时贷款,以协助它渡过难关。

就在东南亚各国四处求援、积极谋划之时,国际投机商却销声匿迹,突然不再攻击。8月20日,东南亚各国货币汇率暂时回稳,东南亚各国人们均大大喘了口气:好了,风暴终于过去了!

就像暴风雨前夕的宁静,平静的外表下孕育着一片杀机,东邻各国显然欢乐还为时过早,新一轮的“狂风暴雨”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而已,令人无奈的是,这种宁静仅仅持续了几天;东邻各国还没来得及揩揩身上的血迹。8月底,又一轮令人目瞪口呆的跌势瞬间而至。这一次,却把东盟成员文莱也拉下了水。

至此,索罗斯一副得势不饶人的架势,剩勇追穷寇,再度集中火力扫荡东南亚。进入9月份,这场风暴持续肆虐已进入第三个月,外汇市场的颓势仍在继续。东南亚各国经济状况继续恶化。10月19日,泰国财政部长他农·比达亚也满腹惆怅卸任而去。

直到11月上旬,这场对东南亚来说噩梦一般的4个多月的黑色风暴才渐趋平静。据业内人士分析,这场动荡已告一段落。但对东南亚,特别是身处震源的泰国来说,弹冠可以,相庆却已苦涩难提。

无可奈何花落去

在这场危机中,受害最惨的恐怕非泰国莫属,猛烈的金融风暴把这个国家一下子砸到了谷底。而在此以前,泰国以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形象令人神驰目晕,一个小业主回忆说:“好像我们挺有钱,以至于每个人都着手准备去买奔驰。”他们热衷于海滨别墅,瑞士欧米茄、法国XO、德国奔驰、日本松下。像美国人一样,他们每年也潇洒地安排去欧洲旅行;孩子送到私立学校……当你在曼谷郊外碰见一个乡下主妇,甚至街头叫卖的小贩,说不定就是股票大军的一员;“钱来得太容易了”,那时候,他们会以这么一种调侃的语气说正准备去欧洲旅行。可是现在,泰国人目瞪口呆地瞧着索罗斯之流从他们手里抢走原本属于他们的一切;家庭轿车被警察拖走、失业开始困扰自己、浪漫的欧洲之旅只好取消,孩子也只好转到便宜的公立学校……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说:“这个家伙(指索罗斯)来到我们的国家,一夜之间,使我们全国人民十几年的奋斗化为乌有。”

金融界论文第2篇

本次论坛是深圳市前海金融创新促进会成立一年多来举办的第二场千人论坛,论坛以“共襄金融创新生态”为主旨,论剑一线城市地产投资趋势与策略,前瞻前海及粤港澳湾区建设投资机遇,把脉金融创新、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课题,共建共享金融创新生态是论坛倡议金融从业的共同使命。

论坛现场汇集业界、学界多位大咖,以专业的角度和高度,解读金融创新趋势,共同探讨金融创新与全球资产配置投资机会和风险,聚焦新趋势下以新思维构建金融新生态的热点话题。论坛现场嘉宾云集,群英荟萃,齐聚一堂,共襄盛会。1000余位来自上市公司、证券、基金、期货、私募、信托、银行、保险界的专业人士、资管领军人物、衍生品交易专家、业界知名企业负责人以及国内主流财经媒体参加。

香港大学特聘教授、平安磐海首席风控官陆晨博士分享华尔街金融从业经历,抽丝剥茧,分析了国际金融在金融创新上走过的经验和惨痛教训,分享大集团风险管理模型,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在金融创新与风控上的应用给出方向与指导,提出构建良好金融生态,专业技术与跨界思维至关重要;中信期货原董事长、阳富教育董事长袁小文从期权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到来,分享商品期货投资新思维,为新形式下期货投资与资产配置提出创新型解决方案;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首席宏观分析师谢亚轩以货币政策视角从通货膨胀到资产价格、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品放松方式与传导效果、本国货币与他国货币协同等维度,细致入微分析当前货币政策对经济政策的影响,回答了“什么是我们强调的保守货币政策”与会专家还对共建共享金融新生态各抒己见,给出富有成果的指导性意见。

金融界论文第3篇

关键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风险中性世界

The Choice Of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In The Risk-neutral World

——the Appliance In Chinese Economy

Abstract

Currency assets are the assets which are deposited in a short period of time during the course of management. And the quality of currency assets management can influence company’s profitability and anti-risk ability directl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in th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heory. They are the rash advanc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conservativ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and medium-sized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These three kinds of tactics use different percentage of long term or short term capital to catch the best way of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In these three kinds, rash advanc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full of risk, but it is also most profitable. And the conservativ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oppose to it, and medium-sized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in the middle of them. After making the definition of entire risk-neutral world, we can exclude the influence of the risk to the choice of current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And then we can get the best model of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in the environment without risk. It seems that the rash advanc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best. But this model can not represent the real world, so we change the definition, and make the definition of finite risk-neutral world. In this world, risk starts to make influence to the choice. The advantage of rash advanc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starts to become narrow. At last, the hypothesis of the risk-neutral will be canceled. Biding the current china economic circumstances, we will get the tactics fit current china economic. The conservative type currency assets financing tactic is best.

Keyword: current assets financing tactics, risk-neutral world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理论回顾···················································1

(一) 流动资产概念与特性···································1

(二) 传统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2

(三) 风险中性世界概念发展回顾······························4

(四) 风险中性概念定义······································5

第三章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5

(一) 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5

(二)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6

1、 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6

2、 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7

3、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7

(三) 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8

第四章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8

(一) 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9

(二)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9

1、 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9

2、 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10

3、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10

(三) 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10

第五章 在目前中国经济环境下策略的选择·····························11

第六章 总结及局限性分析···········································12

参考文献··························································13

第一章 绪论

融资,即资金的融通。本文所涉及的融资是狭义上的融资,即资金的融入。融资管理是整个财务管理三项核心内容之一,另外两项分别是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在这三项核心内容中,融资是整个企业的资金运作的起点,并且通过融资获取所需的资金是整个企业能够正常开展生产活动和经营活动的前提。因此,融资策略的选择对于一家企业的经营业绩,甚至是生死存亡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公司的资金主要来源有通过公司内部积累资金、以股本方式融资和以债务方式融资等,捐赠收入等项目来源并不稳定,本文不将其作为主要来源之一。从另一角度上看,资金融通可分为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长期融资包括普通股融资、优先股融资和长期负债融资、融资租赁方式等;短期融资主要有商业信用、商业票据、短期融资券和短期借款等。本文以第二种方式,即以长、短期融资来将其划分。

流动资产是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资产有着周转速度快、变现能力强、形态多样化等特点。流动资产的管理水平高低会直接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如何采用合适的融资方式来对流动资产进行融资也是公司一项必须要解决好的课题。

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下,寻找到一种合适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重要性更是愈发凸显。我国目前大中型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在流动资产的管理能力存在不足。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多样的,既有传统体制固有的问题,也是由于一定程度上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研究不发达的缘故。

本文将采用风险中性的假设来逐步推导,试图寻求一种适合风险中性世界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并逐步延伸,寻求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流动资产融资方式。

综上所述,本文将结合中国国情和风险中性理论,来深入研究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以寻找出合适的资产融资策略。

本文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上述引言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内容、目的、意义的介绍;其次是理论的回顾,这部分将对国内外传统理论研究进行介绍——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此外,也将对在金融衍生产品定价中得到广泛运用的风险中性假设的理论进行介绍;第三部分是进行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假设,进而推导出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第四是放开假设条件,进而假设出一个介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第五部分是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来寻求合适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最后是对本文所得出的结论作出概括性的总结和对本文的局限性进行解释。

第二章 理论回顾

流动资产概念与特性

流动资产是指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置存的资产。这些资产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循环一次,即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流动资产包括现金和各种存款、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短期投资等等。

流动资产的定义和所包括的项目,便使得流动资产拥有以下几点主要特性。

其一,是周转速度较快。在定义中就可以看出流动资产一般可以在一年或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其二,是变现能力较强。这在流动资产的诸项内容的构成中可以看到,现金项目自不必多谈,存货等项目可以通过销售变现。其三,形态多变。流动资产往往从货币形态开始逐步通过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经由多种形态如实物形态、债权形态等最终回到货币形态。

这三项特性,其源头还是在于流动资产的“高流动性”上。流动资产顾名思义,其流动性在所有的资产中最高,这点在会计报表中也可以轻易看出,资产负债表中将各项资产按其流动性从高至低排列,而流动资产囊括了其上方的诸项资产。但是,强劲的流动性固然为企业的财务安全提供了保证,但是根据财务学中“流动性往往与盈利能力呈负相关”的原理,流动资产也是所有资产中盈利能力较薄弱的。持有过度的流动资产,将会使得公司盈利能力不足,而过度持有固定资产则会使公司财务风险激增。现代流动资产理论真正研究的重心在于在抗财务风险能力和盈利能力两者之间权衡。

(二) 传统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

在斯蒂芬·A·罗斯所著作的《公司理财》一书中,对传统的流动资产融资的策略做了总结。在传统流动资产融资理论中,斯蒂芬·A·罗斯认为流动资产可分为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永久性流动资产是指公司的营运循环跌至谷地时,公司依旧持有的流动资产,投入其中的资金是长期的。而与之相对,临时性流动资产是指会随着营运循环中季节性和循环性波动而变化的流动资产。

在现实的经济环境中,由于销售水平的长期上升趋势,因而往往对于总资产的需求从整体上也不断上升。因此推演出对于一家成长中的企业,其总资产需求量随着时间而表现出有长期上升趋势、并且围绕着这种趋势有季节性变动和不可预测的逐日逐月波动。

可以将之形象的刻画成下图:

如图2-1

在图中,我们可以看到,总资产需求曲线呈波动向上,并且这种波动趋势无任何规律可寻。在总资产需求曲线的波动向上的过程中,有一条向上的波动区间,在这一区间的下限以上部分,就是临时性流动资产,在这一下限以下部分,就是由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构成的永久性资产。在图2-1中,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被严格区分为上下两部分,事实上这两部分都是永久存在的,并无明显界限的,只是固定资产在短期内不会上升,而永久性流动资产会随着经营业绩的上升而逐步上升。

在如何解决流动资产融入资金的问题的实质是资本收益与财务风险之间的权衡,在解决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融资策略——保守型融资策略、进取型融资策略和适中型融资策略。

保守型融资策略采用了温和的策略,认为公司的稳健重于盈利,因而不仅以长期性资金(如股本、长期负债等长期融资)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更是以永久性资金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只有部分的临时流动资产通过临时性资金(如短期借款、短期有价证券等短期融资)融入。

如图2-2。

进取型融资策略则是走到了保守型融资策略的对立面,只采用部分长期资金来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以及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都采用短期资金来融入。该种经营者往往将公司的利润置于第一位。

如图2-3

适中型是以上两种方法的折衷,以短期资金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而用长期资金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如图2-4

这三种不同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体现了三种不同的经营者价值观,很直白的体现了三种融资方式。但是其间的高下,并无法直接通过以上直观的表述得出,要结合确实的环境来得出。

以下,我将引入风险中性概念来进一步进行解释。

(三) 风险中性世界概念发展回顾

风险中性定义始见于金融领域,主要用于对期权、期货的定价。风险中性假设和风险中性概率在赫尔的《期权、期货和其它衍生证券》等关于金融衍生产品的书籍中常有出现,风险中性概率在Darrell Duffie的“Dynamic Asset Pricing Theory”中有所描述,风险中性和风险中性概率在宋逢明著的“金融工程原理—无套利均衡分析”中也对进行了一定的分析。风险中性最初是在Black-Scholes 微分方程[注1]中出现。

Black-Scholes 微分方程是用于为期权或与期权相似的拥有选择权的投资项目的定价或估值公式而被广泛应用。在Black-Scholes 微分方程中没有任何与投资风险偏好相关的变量,在该方程中出现了以下变量:股票的当前价格、股票价格方差、期权规定的执行价格、执行时间和无风险利率,这些变量都独立于风险偏好,这是因为与投资者风险偏好密切相关的股票预期收益率这一关键变量已经在方程的推导过程中消除。从而在对期权进行定价时,任何一种风险偏好都对期权的估值不产生影响了。

[注1] Black-Scholes方程的公式为;

其中Ct为t时刻看涨期权的价格;St为股票t时刻价值;X为股票的执行价格;

N(d2)为风险中性世界中期权的执行可能性,X·N(d2)为执行价格乘以支付执行价格概率;St·N(d1)·表示以下变量:风险中性世界中当执行时股价高于执行价时,该变量等于股价,其他情况下都为0。为股票价格波动的标准差;

rf为无风险利率,T为执行时间。

,。

约翰·赫尔:《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第11章,第216页,(华夏出版社)

在此以后,该方程还额外提出了一个假设: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这个世界就是风险中性世界。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我们就可以用任意的收益率来代替预期收益率,进一步我们可以用无风险利率来替代证券的预期收益率。此后,有学者证明把在风险中性世界中求出的Black-Scholes微分方程解放到风险厌恶世界中时也是有效的。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为无风险利率,投资世界的风险中性假设便是指世界是风险中性的,世界是风险中性的便蕴涵着:投资者的预期收益率为不要求风险补偿的无风险利率。

以上是风险中性在衍生证券定价领域的基本理论框架。此后,Hull从实用角度(1993),Wilmott、Howison和Dewynne从微分角度(1995)对衍生证券定价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述。使得风险中性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但其使用范围依旧被局限于金融产品及其衍生产品的定价领域。

(四) 风险中性概念定义

风险中性在之前的Black-Scholes 微分方程在期权等衍生证券的应用的介绍中已经基本给出了基本描述:

风险中性是指投资者对于任何投资项目不考虑这一项目所包含的风险,不要求风险溢价,只要求无风险回报率的情况。

所有投资者都是风险中性的世界被称为风险中性世界。

风险中性世界是与现实的经济环境不同,现实的经济经济环境被认为是风险厌恶世界。在现实的风险厌恶世界中,投资者并不会无视风险。对于风险厌恶者往往会规避高风险的项目;而风险偏好者也不会只要求无风险回报率,他们会根据不同的投资项目中所包含的风险程度,要求不同的风险溢价,以寻求风险补偿。

本文所采用的风险中性定义与在衍生产品定价中采用的定义并不完全相同。并且在此后的论述中,将不再涉及金融衍生产品的定价问题,仅仅借用风险中性及风险中性世界的定义进行进一步分析。

第三章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

在对原有传统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类和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介绍后,本文将通过一系列假设来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 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

在对风险中性世界的概念进行介绍后,我在此处定义一个更为具体的“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以方便此后的分析,并且区分下文我将定义的“有限风险中性世界”。

对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没有风险厌恶或偏好的行为,即投资者不仅不会因为风险的上升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对任何的项目都会进行相同的投资,而不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无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没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唯一成本是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

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将立即获得所需资金。

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

不存在政府,即没有政府的市场干预与任何税收问题。

在此处,对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非常苛刻,与现实经济环境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对于简化讨论过程有着重大的帮助。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了假设之后,实施上排除了以下几点因素:第一,风险对于企业的影响。第二,不符合完全竞争市场假设的因素。在进行了如此的假设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一项投资项目的价值的影响仅仅被限制在了流动性方面,这样就有利于我们简化对于问题的讨论。

(二)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进行了定义之后,本文将对市场对于公司采用的对于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的选择的反应进行分析与论述。

1、 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本文首先对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如2.2节所述,企业往往通过冒险的手段,不仅以临时性资金融入临时流动资产,更是以临时性资金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只有部分的通过永久性资金融入。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通过4.1节的定义,我们可以发现,在这样一个风险中性世界中,融资成本只只取决于流动性,即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高于短期的融资成本。这样的话,如果其他条件不发生改变,则尽量采用临时性资金会貌似会更有利。

但是,采用临时性资金短期融资是否会对其他因素产生影响呢?从目前主流的财务学中来看,将会对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划分为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及营运能力、发展能力等等。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一般不会对企业的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因而真正受到影响的因素是偿债能力和获利能力。以下将从这两方面开展分析。

偿债能力分为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之分。考察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权益乘数和已获利息保证倍数等;考察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长期偿债能力主要与企业的长期经营有关,而对于短期负债和刚性债务的偿还多与短期偿债能力相关,因此本文所指的偿债能力为短期偿债能力。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由于本文对其的假设条件1: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和假设条件2:没有风险厌恶或偏好的行为,即投资者不仅不会因为风险而提高要求的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并且对任何的项目都会进行相同的投资,而不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因而,企业的破产风险被大大的降低了。当企业面临财务困境时,由于假设4: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立即获得所需资金;和假设5: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公司即便风险已经很大,依然能够从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融通足够量的资金。特别是假设2,由于在这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投资者不会因为一家企业的风险而选择规避。这就保证了企业无论面临何种财务困境,都能够轻松融到资金而度过难关。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任何的一家公司无论其规模大小或经营业绩和蕴涵着的风险,都没有因偿债能力被逼至极限而破产的可能。因此,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的企业的偿债能力都趋向于无穷。

从获利能力角度分析,当公司所需求的临时性流动资产量一定时,在进取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下,流动资产的融资成本就可划分为用来融入部分固定资产和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和用来融入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和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设融资总成本为A;用来融入部分固定资产和部分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的成本为A长1,用来融入剩余的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A短1,用来融入全部的临时型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A短2。于是就有 A=A长1+ A短1 +A短2。在这三项中,由于流动性越强,其盈利能力越弱,因而对于投资者来说,给出的临时性流动资金的使用价格低于长期资金的使用价格。因此,在资金的来源无限的情况下,更多的使用临时性资金的确使得资金总成本更低。此外,使用临时性资金还有另一项优势,那就是灵活性。从图2-1中我们可以看到,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并不稳定,拥有临时性的资金可以迅速根据临时性流动资产的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省去了由于持有过量的流动资金而产生的融资成本。

2、 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对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后,本文将通过对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和与其相反的保守型融资策略进行比照。

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如2.2节所述,企业不愿冒着资金短缺的危险,因而不仅是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以永久性资金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也有一部分是以永久性资金融入,只有部分的临时流动资产是通过临时性资金融入。

从偿债能力上来看,由于公司的一部分流动资产是以长期资金的方式融通,因而在一般状况下较进取型流动资产拥有更高的安全系数。但是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如前文所述,资金在这样的一个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是几近无限的,因而同样是抗风险能力是无限,因而事实上保守型和进取型在这个世界中的偿债能力是相同的。

再从获利能力角度进行分析,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采用了更多的长期资金来达到融通流动资产的目的。设融资总成本为B;用于融入固定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长期资金成本为B长1,用于融入临时性流动资金的长期性资金的成本为B长2,用于融入剩余临时流动资产的临时性资金的成本为B短1。于是有B= B长1+ B长2+ B短1。在这三项中,很明显,B的构成中,短期资金的比重远远低于A,(B短1< A短2

图2-2中所示的总需求最低点时,多余的资金将造成无谓的损失。因此,从这一角度上来说,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成本高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3、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介于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和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之间,以短期资金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以长期资金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在偿债能力方面,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与以上两种策略相同,抗风险能力都是趋于无限。

在盈利能力方面,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融资成本介于两者之间,设融资总成本为C,设用以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的短期资金的成本为C短,用以融通永久性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长期资金的成本为C长。在适中型中的短期资金比例介于进取型和保守之间,(B短1< C短 = A短2< A短1 +A短2)。此外,由于适中型采用短期资金融通临时型流动资产,因而不存在因为资金闲置而产生的无谓损失。因此,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盈利能力介于进取型和保守型之间。

(三) 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

在通过上文的分析之后,可以看到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由于企业可以通过不受任何限制地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获取资金,因而无论采用何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都没有因为财务拮据而发生财务拮据成本甚至是破产的可能性,换句话说也就是其偿债能力都趋于无穷。因此,在这样的一种完全风险中性世界里,采用何种融资策略都不影响其偿债能力。

再从获利能力上看,我们采用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分析,即RWACC,本文所定义的这种RWACC,不是以债务或股权来区分其资本结构,而是以长短期资金来划分其资本结构。设以L代表长期资金,S代表短期资金,RL代表长期资金成本,RS代表短期资金成本。因此,RWACC可以改写成:

从这个公式中可以看出,由于RL>RS,因此使得S的比重增加,有利于使RWACC下降。在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中,前文已论述指出:

B短1< C短 = A短2< A短1 +A短2。因而,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取了最多的短期资金作为其资金来源。其盈利能力最强。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短期资金比重其次,因此其盈利能力居中。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短期资金比重最低,因此其盈利能力最差。

我们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可以进行进一步推论:应当在资本结构中完全采用短期资金进行融通。

从公式,我们可以看到,如果令L=0,S=L+S,则公式变为 ,其加权平均资本成本达到最低,等于短期资金成本。

所以,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是采用极端进取的理念,将全部资产——而不仅仅是部分的流动资产,都以短期资金融通。

第四章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的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新认识

在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了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这样一个世界中,可以无限制地融通资金事实上就意味着市场上的资金是无限量。这一假设与经济学中的资源稀缺假设向左,因此,这样的一个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

因此,我们就需要更改假设,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一) 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假设

在对之前的完全风险中性进行了假设与分析后,本文将更改假设,使其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对于“有限风险中性世界”,本文作出以下假设: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所有投资者没有风险溢价,对于任何一种投资都要求相同的投资回报率,而无论其风险高低。

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有风险规避行为,投资者虽然不会因为风险的集聚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但是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无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没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唯一成本是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

资金的融入没有时间间隔,即无论长期融资还是短期融资都可以在作出融资决策后,立即获得所需资金。

发行股票或债券没有准入门槛。

不存在政府,即没有政府的市场干预与任何税收问题。

这个“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的最大区别就是:投资者不再是对于风险完全漠然了,虽然市场上依旧不存在风险溢价行为,但是投资者已经是风险厌恶的了,他们会规避高风险的项目。

(二)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的影响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对于不同风险的项目,投资者已经不再是毫无顾忌的进行同等投资了,因而在市场中不存在无限资金的情况了。因此,要对三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进行重新分析。

1、 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由于原先“完全风险中性市场”的第二条假设被打破,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已经改变。因此,本文将在这两方面重新进行分析。

从偿债能力上看,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对于不同风险的公司依旧不产生溢价,但是当公司的风险上升后,其能够在市场上通过信用或股权融到的资金总额会下降。也就是,之前完全风险中性市场中的无限偿债能力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不存在了。公司因无法偿还到期资金而将发生财务拮据成本,更为严重的会导致公司的破产。采用了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由于其短期资金的总额超过了临时型流动资产的总额,当短期资金到期需要偿还时,发生流动资金不足以补偿债务的可能性很高,此外有相当一部分临时资金用以融通永久型流动资产或固定资产,这些永久型流动资产往往是由存货、应收及预付款项等构成,这些永久型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变现能力往往较差,即便成功变现也往往会产生较大的折价,公司的财务风险极大。

从盈利能力上看,采用进取型的融资策略的融资成本中支付给投资者的部分,较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是,由于财务拮据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的发生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拮据成本中,不仅有包括上文所提到的由于永久型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的强行变现而导致的折价损失,还有因为公司由于财务状况不稳而导致经营者无心经营,员工对于工作产生懈怠和对公司的信任度下降等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原有的生产经营活动必然会受到影响。此外,对于生产经营需要有必要的流动资产,当被迫变卖流动资产以偿还欠款时,就会由于如原材料等资产的不足而无法充分的发挥生产潜能,造成机会成本。此外,财务危机的发生,也对各利益相关者对于公司的信心产生打击。

因此,事实上采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融资总成本为: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财务拮据成本。其中,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与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之和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反向关系,而财务拮据成本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正向关系。因此,在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融资成本不再简单地与短期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成反比。

2、 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相对于进取型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缺点的逐渐显露,保守型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却逐渐展现出其优势。

从偿债能力角度看,保守型融资策略,由于其短期资金量少于临时型流动资产量,因而其安全性较高。由于长期资金往往会转换为存货等不易变现的资产,而短期资金会以现金和短期投资的有价证券形式出现,因此速动比率和支付能力系数会较进取型高,因此其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远远小于进取型。

在盈利能力方面,采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在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与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之和上,依旧高于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但是,在因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上却小于进取型。财务拮据成本是由于公司的不合理借债和过度借债产生,采用保守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其债务结构优于进取型,其长期资金比重高于短期资金。并且,如前文所述,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进取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会极端地完全采用短期借款进行融资,而保守型策略的选择者,在长期资金的筹集中,相当一部分会采用股本这一永久资金形式筹集,这就更进一步降低了风险。因此财务拮据成本小于进取型。

3、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分析

适中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的分析与,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相似,其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依旧是介于保守型策略和进取型策略之间。

因此,本文在此就不再作更多的赘述。

(三) 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理性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选择

在对三种融资策略进行了逐项分析后,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与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不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风险对于投资者开始产生影响,偿债能力三种选择策略不再相同,进取型的风险上升至三者中的最高,而保守型为三者中的最低。

此外在盈利能力上,也无法简单地用RWACC进行完全衡量,除了在作出融资决策时可明确预知的长短期融资成本外,还要加上由于财务风险而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

正是由于“风险”这一变量的介入,使得原先在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作出的采用极端进取型融资决策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已经不再适用了。并且,何种策略最佳在有限风险中性世界中已经无法简单作出。

因为,融资总成本=长期资金的融资成本+短期资金的融资成本+财务拮据成本。流动资金所占的比重已经不再是完全风险中性世界中那样永远地与融资成本成反比,它与财务拮据成本呈正比。因此,无法简单地得出结论。

何种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最为合适,要结合经营管理者对于可能产生的财务拮据成本的预期与其自身的风险厌恶程度,方能得出。

第五章 在目前中国经济环境下策略的选择

在对完全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融资策略进行分析后,本文将回到现实的经济环境中进行分析。在此,针对完全风险中性世界和有限风险中性世界的定义,本文对其现实世界进行分析:

在“真实世界”中,投资者有风险溢价,对于蕴含着不同的风险的投资项目,要求不同的投资回报率。

在“真实世界”中,有风险规避行为,投资者不仅会因为风险的集聚而要求更高的投资回报率,还会选择拒绝进行投资。

市场是有摩擦的,资金的融通有交易成本,即融资的成本包括对于资金供给者的投资回报,即股利和利息外,还有交易费用、税收等。

资金的融入是有时间间隔,长期融资和短期融资在作出融资决策后,无法立即获得所需资金,要通过一定交易时间间隔,如谈判时间等。

发行股票或债券有准入门槛。

存在政府,即有政府的市场干预和税收问题。

现实经济环境并不符合任何的一条完全风险中性或有限风险中性的假设,风险中性假设的理想世界的彻底被打破引入了更多的将会影响决策的变量,其中发生了最为重要的改变就是风险溢价的被引入。

风险溢价使得原先在分析盈利能力时,对于投资者不会因为风险增长而造成要求更高的回报率的假设被打破。当采用进取型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时,其所蕴涵着的风险上升会导致资金提供者要求更高的风险回报率。债权人会提高借款利率,而股东会要求更高的分红比例,以求抵补他们可能遭受的公司因无力偿还债务而破产时,会带来的损失。因此,公司由于大量地采用了短期资金进行融通而产生的较低的融资成本,会被资金提供者所要求的更高的回报率所缩小,甚至是抵消。因此,原先进取型融资策略在融资成本——也就是盈利能力上的优势被进一步缩小。而其所可能遭到的财务风险并没有因为融资成本的上升而下降,反而因对于利息或股利欲求的膨胀而雪上加霜。

与进取型策略不同,保守型策略所遭到的风险溢价将会较小,因为其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远比进取型来得小。同时,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在抵抗财务风险方面的优势并没有丧失反而增大。

最后,结合中国目前所面临的现实情况,即社会诚信度较低、流动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等客观因素,保守型流动资产管理策略的优势得到进一步体现。

由于中国目前公司的诚信度较低,因而理性的公司应当采用相对较紧的信用政策,以求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因而在中国如果采用短期资金融资,就有可能要面临更短的还款时限,和更多次数的进行借款。这对于一个有摩擦的市场是不利的,因为每次签订借款合同并不能及时履行,并且交易成本的介入会加大其财务成本。

在另一方面,中国的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往往较为薄弱,这也就意味着发生超出公司原先预期的情况时有发生。一旦出现超出原先预期,当短期资金到期,而流动资产中的非现金项目又无法按照原计划转换成货币形式时,财务危机就发生了。因此,比照发达国家的流动资产管理体系,中国薄弱的流动资产管理能力又加剧了风险。

结合以上两点,对于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式和流动资产管理现状,本文作出以下结论:在中国,现在经济状况下,应采用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第六章 总结及局限性分析

本文采用了两种风险中性假设来逐步分析流动资产融资策略。

完全风险中性的假设,其适用范围最为有限,但是在这样的世界中得出的结论却最为明确而又直接:采用极端的进取型融资策略,即完全采用短期资金融通所有资产,可以使得融资成本最低。这是由于在完全风险中性的世界中,公司的偿债能力是无限的。

有限风险中性的假设,将之前的完全风险中性的假设条件放宽成后,风险开始产生影响,进取型的融资成本优势就被由于风险而造成的财务拮据成本而减小。

最终,所有条件放开后,在目前中国的经济环境下,由于社会诚信度较低、流动资产管理能力不足等现实情况,风险因素进一步加强。因此,采用保守型的流动资产融资策略更为有利。

在本文的分析过程中采用了大量假设进行分析,这也就使得本文的结论有很大的局限性。本文主要针对于风险对于流动资产融资策略的影响,而其他方面的因素被弱化了,可能导致本文结论的失真。另一方面,由于本文倾向于定性分析,而缺乏数据的支撑,使得本文结论与现实情况可能并不一致。

参考文献

1.斯蒂芬·A·罗斯:《公司理财(第六版)》,吴世农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第542页至556页

2.约翰·赫尔 :《期权、期货和其他衍生产品(第三版)》 张陶伟等译,华夏出版社出版,第204页至第227页

3.陈文浩 :《公司财务》,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第323页至第355页

4.刘忠、茆诗松 :“风险中性过程的非参数估计”,《应用概率统计》,2003年11月第四期

5.陈道平 :“风险中性分析及其在衍生证券定价中的应用”,《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 年第 3 期 第 22 卷

6.廉诚雪,周国标:“非风险中性的期权定价”,《统计与决策》,2005年11月(下)

7. 陈士欣 李 欣:“流动资产的质量与管理效率”,《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2期,2005年4月

8. 尹海平:“企业流动资产管理策略初探”,《财会月刊,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中国识网编辑部邮箱 2000年18期,

9. 乔世震:“西方存货管理理论与我国实物流动资产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广西会计》, 中国识网编辑部邮箱 1997年 12期,

10. Wanli Chen; Facul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ydney; 2007; Australia:“An Investment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IDSS) for Identifying Positive,Neutral and Negative Investment Opportunity Ranges with Risk Control in Stock Markets”,《第四届电子商务国际会议论文集(Ⅱ) , 2004 年》,中国北京,清华大学现代管理研究中心

11. riskglossary.com :“Option Pricing Theory”

riskglossary.com/link/option_pricing_theory.htm

金融界论文第4篇

2008年5月9-10日,首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盛大召开,论坛围绕“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这一主题,进行了多个领域的讨论。

于此同时,一个更为宏伟的话题正在中国的北京酝酿。据了解,2008年11月3日一个国际性的全球顶级金融会议将在北京召开。

由中国金融网、中国金融研究院、亚洲金融研究院等机构联手发起的世界金融论坛(World Finance Forum,英文简称WFF),为了促进全球金融业的良性发展和合作举办的国际化、高规格的金融论坛。

世界金融论坛是立足北京的全球性金融资本高峰论坛和全球金融领域的顶级盛会,论坛每两年召开一次,是打造全球金融、资本、政商学界交流、平等对话的全球性平台。

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中国金融发生了历史性变化。银行、证券、保险业迅速发展,金融改革扎实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金融监管和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得到处置和化解。

金融改革开放任重而道远。继续加大金融企业改革力度,使之经得起开放条件下市场竞争和经济周期变化的考验。加快农村金融改革,更好地服务于“三农”。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建设,深化保险业改革。不断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利率市场化等改革。积极稳妥推进金融对外开放,使开放的节奏和力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发育程度和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强调,当今的中国金融业更具活力、更加开放,正在成为世界金融格局中的新生力量。但是,探索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道路仍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有克服困难的勇气、智慧和坚韧不拔的决心,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金融工作。

强调,必须把加快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金融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形成多层次金融市场体系。大力推进金融组织制度、产品和服务创新,加快培养和引进各类金融人才。不断提高金融调控和服务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金融安全直接关乎国家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关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首要位置。不断完善金融监管体制机制,继续加强金融监管,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在有效监管、防范风险前提下促进金融创新。强化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加快构建金融安全网。加强全社会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

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漂移

专家预计,到2020年,中国资本市场和金融体系一定会实现这样的目标:第一个是中国资本市场一定会成为全球最重要、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透明度也是最好的资产交易场所、一个投资市场。它的市值,我认为到2020年,一定会超过100万亿元以上。

第二个,全球的金融中心正在向东方漂移,正在向中国漂移。就是以资本为体系的金融体系,一定会在中国出现。

第三个,我们这个市场人民币的定价权一定要在我们这个市场,那么基于这样的战略目标,我们必须实施和制定和这个目标相匹配的政策。

全球中融中心向东方漂移,中国已经做好准备。

5月9日至10日,上海召开了“2008 首届陆家嘴论坛”,主题为“世界格局中的中国金融”。会议云集了国内外高官及行业领袖,规格之高堪称中国的金融“达沃斯”。 “上海如何加快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无疑是此次大会的真正焦点之一。东道主的诉求非常清晰:借高规格金融会议重温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梦。

不过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并非上海一个城市的梦想。作为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京亦一直不遗余力在打造全国的金融中心。北京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北京能不能建金融中心、要不要建设金融中心,这些都不应该成为疑问;应该疑问的是北京发展金融产业过程中,到底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还有哪些地方有改进的空间。”

金融界论文第5篇

关键词:金融管理 价值定位 策略 生产性企业

近年来,逐渐展开了针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的探讨。从现有文献中不难发现,诸多作者结合自身的工作体验,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进行了策略构建。然而,在这些主要论述中却缺少对企业金融管理的探讨。单纯就金融本意的资金融通来看,企业若要发展则需要借助外源性资金供给来满足生产之需,而在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普遍面临挑战的状况下,如何有效拓展资金融通渠道,以及如何合理配置这些资金,都应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正因如此,这也就构成了本文立论的出发点。

本文之所以引入“价值定位”实则在于回答,企业开展金融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或许有人会说,最终目的就在于发展生产。那么在市场需求导向的产能水平决定机制下,只是为了发展生产则将可能使企业产品积压而陷入困境。

鉴于以上所述,笔者将就文章主题展开讨论。

一、企业金融管理的价值定位

目前企业管理学界在研究企业环境适应性时提出,应增强企业的组织合法性。这种合法性不是单纯的法律范畴下合法性,更是政府对企业的满意程度、社会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通过提高上述程度,将能使企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来发展生产。由此,这就丰富了企业金融管理定位的认识。

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行定位:

(一)经济目标下的价值定位

根据资本循环公式G―W―G`可知,企业生产运营在价值层面表现为三个环节,其分别是资金的货币职能、生产职能和商品职能。若假设产能水平处理合理状态下,那么借助资金融通所获得的资金供给,将保证W―G`和G―W阶段的运营。前者体现为产成品的销售,而后者体现为原材料的购买。分析目前宏观经济环境,各类型企业的重要任务就是不断开拓市场需求。可见,外源性资金的引入,将有助于这一工作的开展。

(二)社会目标下的价值定位

前面已经提到了增强组织合法性问题,其所获得的良性互动效应也逐渐被企业管理者所认识。笔者认为,通过企业金融管理来获得这一效应,则构成了企业社会目标下的价值定位。具体表现在,外源性资金配置到企业新材料的研发,新工艺的创新等领域。这样一来,就能在适应低碳经济发展需要下提高组织合法性。

二、定位驱动下的策略选择

这里假设企业的融资驱动存在刚性而难以拓展,从而在金融管理上则主要涉及外源性资金的使用管理和效益评价。因此,以下将在定位驱动下从三个方面展开策略选择。以普通商品生产企业为考察对象。

(一)经济目标下的策略选择

经济目标的归宿在于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在单位产品价格一定、成本一定的情况下,惟有提高市场拓展能力才能获得TR的最大值。因此,针对普通商品生产企业来说,目前经营工作的重点就在于市场开拓。根据产品处于市场的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不同阶段,应将外源性资金集中投放到前两个阶段中,进而通过加速上升的利润增量,来降低资金融通时的机会成本。

(二)社会目标下的策略选择

增强组织合法性的目的这里不再多说,而建立起良好的企业生产环境,以及产品物理特性的环保性能,都成为支撑组织合法性的要件。对此,在企业金融管理中应将外源性资金投放在新产品工艺流程的优化上,部分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展开新材料研发工作。

(三)二元目标下的效益评价

企业金融管理的目的在于增强组织的盈利能力,这是经济组织天然所存在的行为动机。因此,无论是经济目标的实现,还是社会目标的达成,都应围绕着盈利能力的提升上来。将这一问题进行转换就是,需要建立企业金融管理效果的综合评价机制,而经济目标的实现效果应比社会目标的实现效果占更大的权重。对此,笔者只是提出上述思路。

三、关于企业融资环节的补充

从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我国诸多中小企业由于体制,以及产品目标市场定位等原因大量破产。在克服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无论是中小企业固定资产重置,还是高科技生产设备的引进,都使其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需求压力。为此,在合理筹集资金开展生产准备;合理分配资金进行生产、销售的融资内在要求下,有必要认真探讨关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决策问题。

中小企业在开展融资决策的前提体现为:优化自身的财务管理。即:建立全过程的资金管控机制;建立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机制;建立与企业各职能部门的信息沟通机制。惟有这样,在金融危机的现实基础上,才能综合进行融资数量与时限的选择。

综上所述,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诚然,对于本文主题的讨论还可以从其它方面进行,但笔者仍在独特的视角下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关于企业金融管理问题的探讨,仍需要在理论界和实业界互动的模式下展开。

四、结束语

本文认为,如何有效拓展资金融通渠道,以及如何合理配置这些资金,都应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需要思考的问题。在企业金融管理视角下,具体的策略选择可围绕着:经济目标下的策略选择、社会目标下的策略选择,以及二元目标下的效益评价等三个方面进行构建。最后,文章权当抛砖引玉之用。

参考文献:

[1]胡文业.关于提高企业资金管理水平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7)

金融界论文第6篇

【关键词】金融学;建构主义;教学模式

教育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和最紧迫的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的战略要求。2012年3月16日,教育部又以教高〔2012〕4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但是,笔者在本科《金融学》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我国本科《金融学》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大挑战。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我国目前高等院校本科《金融学》存在教学质量不容乐观?笔者长期观察发现,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如高校教师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学管理部门管理制度不合理引致的教学程序化,培养方案制定不合理等等,但是根本的原因是当前质量参差不齐的教材、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因此,本文笔者以本科《金融学》教学为研究对象,分析影响当前本科《金融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探讨本科《金融学》的教学模式。

1 《金融学》教材发展滞后影响教学质量

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现代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类专业人才成了社会大量急需的专门人才,所以《金融学》成了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金融业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但是,我国的现代《金融学》教材是最近20年来才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基本上照搬照抄前苏联的版本,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金融学的泰斗黄达教授才把中国的货币信用体系融入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框架,编写了《货币信用学(上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金融学教材。20世纪90年代初,黄达先生发现以前的金融学教材跟不上我国金融业发展和经济体制变革的新形势,新主编了《货币银行学》教材,建立了全新的货币银行学理论框架结构,内容扩展到货币金融及相关的经济问题。但是中国的《金融学》教材长期偏重金融宏观监管,金融微观方面很少涉及,这部分内容在国外教材里属于《国际经济学》或《宏观经济学》的内容,我国的金融学不是国外讲“Fiance”,长期以来没有辨别宏观金融与微观金融、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理论金融与应用金融等重要问题之间的关系,建立我国现代金融学的学科体系,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金融学》本科教学质量。

另外,我国本科《金融学》教材经历各个阶段,虽然现在有国家规划教材,但是还是存在各种版本,这些版本的质量很难保证,影响了教学质量。笔者调查发现:(1)有些学校使用的《金融学》教材是自己学校编写的或版本过旧,这些教材有的偏重宏观或有的偏重微观,没有形成完整的金融学知识体系结构。特别是随着现代金融的深化、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发展,金融创新日益复杂化,传统的金融学教材远远跟不上金融学发展的步伐,而国外《金融学》教材更新比较快,及时纳入了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成果。(2)教师和学生过重依赖教材,这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那么较差的教材必然导致不好的教学效果。金融学不仅理论创新快,而且是一门很强应用性的应用经济学。但是有一部分年轻老师是从学校毕业就进入了教师岗位,对金融学的理解都来自以前的课本和老师的教学,而此时如果我们的老师还不去思考实践中的金融事实,过分依赖教材,比如,股指期货是一种金融产品,其定价与我们的实物商品定价就不是一回事,如果老师还是照本宣科,那么学生从来没见过股指期货这种产品而难以完全理解,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 《金融学》传统教学理念影响教学质量

2.1 传统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

传统教学理念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行为主义的客观主义。行为主义的客观主义理论认为,现实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理解人类行为的关键是对影响行为的外在环境进行考察。外界环境的刺激决定人类的行为,而人们的行为结果将影响其后续的行为。因此,基于这种理论基础的传统教学,认为学习行为是通过强化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教师传递客观世界的知识,学生通过传递的刺激,接受传递的知识并达到与老师相同的理解,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另外,传统教学还认为,复杂完整的知识体系通过分解细化成基本的观念、概念等知识易于传递,从而使学生易于逐步掌握。比如,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加涅的学习层级说就认为,在设计传递知识的教学方案时,要考虑到知识的层次结构性,教学应该将整体知识分解成多个层次和一个个小单元,让学生从低级的基本概念技能出发一步一步掌握高级理论和技能,最终掌握整个知识体系,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2.2 《金融学》传统教学理念对教学质量的影响

由传统教学理念导致的传统教学模式强调行为刺激的知识传递,把教学设计重心放在分析学习内容和学习者、编写教学目标和制定一系列操作程序等方面。但笔者在长期的《金融学》本科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发现,这种强调语言刺激的传统教学模式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金融学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有较大的差异,其产品和相关理论较为抽象,语言刺激不能反映出客观金融经济世界的真是刺激,对于学生是从语言抽象的传递到语言抽象的接受,这种接受是被动的,难以理解真实的金融经济世界。

现在传统《金融学》本科教学中虽然已把“教学信息技术的多媒体教学”加入到了由教师、学生、教材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结构之中,改善了教学效果。但是,金融学理论知识的抽象,使缺乏知识构造背景的学生还是很难理解真实金融世界的行为模式。如笔者调查发现,虽然大部分学生对银行系统的知识有初步了解,但对现代金融的诸如国债、股票、基金等知识缺乏普遍了解。因此,如果传统教学理念不设计现实情境直接从把教材上编写的知识通过教师的讲授行为传递灌输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的知识是死记硬背下来的,是没有消化,知其然不知其所由然,因此也就不能真正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更难以运用理论知识认识和分析现实的金融经济问题。

3 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构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建议

信息知识爆炸的现代,金融的全球化、金融渗透到实体经济的各个方面以及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跟上金融学的时展,而只有学生学会主动地根据现实世界的客观反映以基本理论知识构造新知识,从而很好地认识世界,解决实践中碰到的问题才是时代需要培养的金融学人才。要培养这样的人才,我们应该反思传统教学模式,设计以基于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才有可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1 构建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是认知心理学的重要分支,Vygotsky(1978)在Bartlet(1932) 和Piaget(1970)理论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Rogers(1983)又提出了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以学生为中心” 的教学理论,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构建主义理论。Griffiths(1997)认为,构建主义教学内涵三个方面:(1)知识内化,即以学生为主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知识外化,即学生把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运用到真实的客观世界中去;(3)自我反馈,即学生自己反馈客观世界的刺激,认识判断外界客观世界和解决碰到的实际问题。构建主义对教学理念产生了深远影响,从知识“传授”模式向“体验”模式转变(DavidNunan,2003);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指导、帮助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何克抗,1997;岳欣云、董宏建,2009;谢建,2011;金晋等,2011;丁锐等,2013)。

3.2 构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的建议

构建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重点构建以积极引导学生,使学生主动地进行反思、批判和探究,以学生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构建知识的教学模式。

(1)情境设计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依据课程设计的大纲和金融业的实践发展真实情境设计教学的全过程。现代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为教师课程的情境设计和现实模拟提供了现实可操作性。比如,学习中央银行货币发行和银监会的银行监管职能,可以要去学生提前预习进入中央银行和银监会的主页网站进行现场感受,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教师根据学生获得的感性认识、结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去思考是什么和为什么是这样,让学生去探索去主动提出问题,去发现教材理论和现实的合理性,批判地思考和尝试去解决自己的困惑,这样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建构。教学改革实践也表明,此种情境设计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学习的理论能和实践相结合,学生知道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来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并且学习目标明确,更具有针对性,理论知识就没那么抽象和枯燥。

(2)换位体验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这种建构模式就是老师和学生换位,老师扮演学生的角色提问,学生经过自由组合分成多个课程学习兴趣小组扮演老师的角色来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首先,老师先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提出与内容相关的问题,设置课程理论前沿,要求学生利用知网等期刊数据库和图书馆的资料提前进行阅读,并试图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这种团队式的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帮助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从而使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进步。经过课堂上和课后的多轮的师生之间的问题解答和辩论、学生分组之间的辩论以及学生组内之间的充分讨论,学生始终围绕问题主动建构了理论知识,提高了教学质量。

(3)实践体验的构建主义教学模式。这种建构模式,不但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而且强调动手操作能力。《金融学》不但是理论性很强的学科,而且是实践性也很强的应用经济学科。《金融学》可以利用本学科教学合作基地的资源进行知识的体验和建构。比如股票交易营业部、期货经纪公司等让学生进行课程实习,现场体验和了解现代金融交易的相关知识。另外,《金融学》也可以利用本学科的实验室进行知识建构。比如,利用金融实验室开展金融产品开发定价实验,金融期货套期保值的方案设计实验,利用黄金外汇、股票等金融模拟操作软件进行模拟交易实验及举办各种模拟大赛,比如模拟炒股大赛等实践操作活动来帮助、引导学生建构知识,提高《金融学》的本科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Ernst von Glasersfeld (Ed.),Radical constructivism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Dordrecht, Holland, 1991:53-74.

[2]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997(5):74-81.

[3]岳欣云,董宏建.建构主义之后:功能语境论与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理论的论争及启示[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137.

金融界论文第7篇

关键词:国际金融 格局 中国国际金融中心

“金融”的概念,其中囊括了作为金融中介的货币资本市场,也将流通中的货币、在资本市场上的信用活动及其相关的经济和金融行为化为一体。金融与经济发展关系紧密,相互依赖影响密切,表现为: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合理性直接决定着金融业的有序发展、信贷结构的整体结构和宏观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金融市场产生重大影响,其结构与发展速度可以在宏观经济发展中强烈影响到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与金融市场可以作为保持健康的金融市场的发展指标,对国家或区域发展的整体宏观经济形势具有不可估计的影响。中国的金融市场历经多年发展,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积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后转移至金融市场部分当中,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经济的持续改进将促使它在将来能够发挥更大的积极的作用。

一、文献综述

国际金融格局包含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在对国际货币和金融问题上主要是国际货币问题,国际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监管等方面,其核心在于货币问题。

(一)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1818-1883)的《资本论》中以唯物主义角度,将商品的内在矛盾作为出发点,将货币的来源、功能,、货币形式的发展,特别是世界货币进行讨论,构建出自己的货币理论。在此基础上,《资本论》第三卷阐述了信用体系的相关概念,提出了虚拟资本理论,指明了金融体系和资本主义的系统性风险或危机的必要性的内在矛盾,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金融体系。

虽然马克思的国际金融理论体系还不够独立的和完整,不过他对此进行了深刻分析。在跨境使用的货币、世界货币的不同功能等方面也略有建树。

(二)列宁

在当年资本主义大发展的大环境中,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对资本输出进行了自己的深入研究。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进化后,可以说资本主义已经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垄断是其经济基础。列宁也认为“资本剩余”是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先决条件。

张淑君(2009)提出,“列宁的时代是垄断资本、金融资本的全球化时代,世界金融资本剥削体系已经初步形成,金融全球化发展使各民族国家和经济体相互间的依存性空前增强” 。随着世界帝国主义经济融入世界金融资本当中,银行促进了在世界金融体系的全球化过程。帝国主义已经形成资本主义世界金融体系和殖民体系,以及正在发展中的不平衡的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全球化是世界资产阶级直接瓜分世界的催化剂。与此一同,金融资本作为一种经济主导地位的统治,控制了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与军事。

(三)关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金融全球化的相关理论

金融发展理论由戈德史密斯(1969)提出的金融结构理论、麦金农(1973)和肖(1973)提出的金融抑制与金融深化理论构成。

经过了更为丰富的完善,最终孕育出麦金农――肖范式(即 M-S 范式)这一金融发展理论。金融发展是“金融资产增长、金融机构发展、金融市场成长和金融体系开放”等多方面构成的动态变化过程 。其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影响辐射近半个世纪。

熊彼特(1912)认为,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组合中,创新是最主要的步骤,不过他并没有提及金融创新的内容、模式、条件等。国际清算银行(1986)在《近期国际银行业的创新》中提出,“金融创新是按照一定方向改变金融资产特性(收益、风险、期限、流动性)组合的过程”。 广义的金融创新指的是金融市场、机构、业务、制度、监管等多方位的创新,但狭义的金融创新意味着金融工具的创新。根据创新,金融创新可依据主体的不同,区分市场与政府作为主导时的不同创新;根据不同的用途,又可以划分为流动型、风险转移型、股本创造型等多种金融创新。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产生,促使人们越来越多得关注金融全球化这一命题。即是金融工具,金融服务,金融产品,金融市场,金融机构和市场机制在全球自由流动和趋于合理配置的现象,也是国家与区域间相互作用与影响的表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中之重是金融全球化。王健(1998)提出,金融全球化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在世界各地开放市场与项目管制,放松资本限制,鼓励全球金融市场流动性,从而形成全球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

二、国际金融中心相关概念

(一)国际金融中心

以往,学者们对国际金融中心的定义大部分来源于对其特征的描述。其后基本形成了两个趋势:第一,注重制度研究的角度,着力于国际金融中心的财政资金要素、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相对集聚。第二,注重功能性的角度,着力于某些国际金融中心的特定功能。

(二)金融功能

王广谦(1995)指出,金融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促进商品流通;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促进金融中介;资源配置。吴晓求(2003)认为,现代金融核心在于分散与转移风险,形成非固态的风险传递机制。总而言之,金融发展的进程主要决定着金融功能的发展,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首要构件在于金融市场与中介。由此可以看出,金融市场与中介的发展程度决定了金融发展水平的发展程度。

(三)国际金融中心功能

Kinderberger(1974)认为,交易功能、存储功能、中介功能是金融中心的重点。胡坚(1996)强调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功能是国际金融和信贷中心。何基(1996)指出,国际金融中心存在金融中介功能和年期转移供能。金融中介功能在于平衡资金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的区域。年期的转移功能可以促进经济中的资本流动。

三、当代国际金融格局现状及问题

(一)当代国际货币体系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的连续经济危机使得美元退出了与黄金的对等关系,代表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进入“无系统”时代。随着美元强劲的经济和美国的金融实力,美元仍然作为主要国际储备货币,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多货币格局得以形成。在诸多的缺陷和矛盾之中,国际货币体系仍然平稳发展着,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有序的汇率制度极其缺乏,美国的货币政策影响着国际金融市场,美国从国际金融交易中取得了大量的国际货币,国际货币体系导致全球失衡,美国经常性账户赤字和资本账户盈余可以得到双倍的好处。

(二)当代国际银行业竞争格局

通过对国际金融格局的正面演变的分析,可以得出国际金融势力不仅包括了国家的权力,金钱的能力,还包括金融机构及金融机构的权力,它是金融实力的一个重要载体。银行作为第一个出现,也是金融机构最重要的类型,且其业务的日益国际化和规模的日益庞大,不仅对国家的权力和金钱的强度有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当代国际金融格局中处于日益重要的地位。但其问题是:少数发达国家几家银行长期占主导地位,缺乏有效的国际银行业的监管,“太大而不能倒闭”引发道德风险。

(三)当代国际金融市场格局

国际金融市场由国际货币市场,国际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外汇市场,黄金交易市场,农业和商品期货市场,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等组合而成,且通过各种市场的相互影响,相互关联而形成庞大的系统。随着各个国家对外开放、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使得国际金融市场趋于一体化。但其也存在相应问题:金融监管发展相对滞后于金融创新,市场倾向于投机,大量的国际资本流动加剧了市场风险,各类国际和地区的金融市场之间缺乏防火墙。

四、当代国际金融新变化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新变化

国际金融格局的基础是世界经济格局,可以说后者决定了前者的基本面貌,同时,前者又是后者的组成部分,二者却又相互独立。国际金融格局的调整可以由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导而来。可以发现,以往的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在二十一世纪,经历了各种恐怖活动、反恐活动与特大自然灾害,世界经济格局新变化开始呈现。2008年后,其调整的幅度更加加强,而目前,目前,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不稳定,不平衡的,不协调的缓慢复苏的趋势。

(二)新兴经济体金融力量崛起

新兴经济体这个概念的定义目前还比较模棱两可,一般指的是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世界经济格局与国际金融形势的发展中,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掌握经济和金融权力最为突出。若当美国,欧盟,日本遭受严重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即便新兴经济体难以幸免,但其依旧保持一贯的增速。其中,“金砖四国”作为崛起的新兴经济体的代表,体现了全球经济格局和国际金融结构的变化。

(三)危机后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市场化的不断加速,使得经济转型个体与新兴经济体经历了如金融危机的爆发等的各种混乱。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和不足暴露于前,使人们明白加强现有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势在必行,不然世界经济将走向不可回头的深渊。虽然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是极其漫长的道路,但改革的契机来自于国际金融危机,利益攸关的各方都在自己的立场上形成了不同的改革方案,主动为国际货币体系进行适当的调整。

消除威胁国际货币与金融稳定的根本稳定因素是必要的,但在此之前必须对造成这样困境的不合理因素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这一点在受难于国际金融危机的世界各国中几乎达成共识。但具体如何改革却不易确定,因为这将会涉及到所有国家的战略利益,而每个国家只会从有利于自己的观点出发提出建议,与此同时,一些研究机构也都提出了改革方案。各国计划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一般包括:多元储备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势必建立;设置超货币,如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改为“世界中央银行”;金本位货币制度重建等。

五、中国应对国际金融格局调整的策略

“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基于对国际金融结构的历史研究的发展的分析,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格局在当代出现了部分改变和调整,且中国在此格局中处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可以认为,我国正面临着全面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经济影响力的契机。只要有针对性的科学制定适当的战略和对策,抓住机遇,强化执行,我们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和挑战,能够赢得未来,实现金融“中国梦”。

(一)加快转变金融机构发展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

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从国际金融危机中获得的冲击远远要小于西方金融机构,并且只看抵抗国际金融危机的国际地位排名,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依旧可以进行大幅度的提升,但并不代表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比西方金融机构具有更强的金融危机抵御能力。从另一方面说,这预示着中国金融机构的规模远没有深入参与国际金融市场与其激烈的竞争。

长久看来,对于中国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而言,如何在国际金融机构竞争之中获得主动权,真正的竞争在于打开国门,积极学习国外经验教训,看到国际金融危机对于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破坏力,同时不断地学习借鉴别国机构的发展经验,为适应金融全球化而时刻调整战略,深化内部改革和开放,并有效地真正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在国际上立于不败之地。

(二)推进金融业结构调整,加强资本市场建设

国际金融格局的演变的历史表明,在促进一国经济发展、取得国际金融地位的过程中,其本国的资本市场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同时,国际货币格局中,某国的货币地位主要取决于来自货币资本市场交易中的支持。强大的公平和有效的资本市场,对于吸引国际资本市场的金融资源聚集,促进国家的金融机构在国际范围内的创新和竞争优势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高该国货币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在国际金融格局使得该国拥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权威性。得以完善我国的金融机构对人民币及其资产的定价的根本在于发达的资本市场制度建设。目前,增强国际金融结构的中国的影响力,提高在国际货币格局中人民币的影响力,提高我国金融机构的国际竞争力,加快中国金融业重组,深化资本市场的国际化,加强各方面的资本市场建设极为重要。

(三)促进金融创新,加强金融稳定

我国在相应的历史阶段对于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划全球视野来发展创新,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等提出了相应要求。中国的金融业也面临着创新驱动的问题与机会,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战略规划,促进国际金融规划和战略层面的金融创新。金融业的发展,将推动金融部门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达到金融创新与金融稳定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年 6 月第一版.

[2]张伯里主编.世界经济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8 年 4 月.

[3]张淑君.论列宁的金融全球化思想[J].特区经济,2009 年 7 月.

金融界论文第8篇

论文摘要:自20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经济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不断增长。正是在这一宏大背景下,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金融业关注的重点。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近年来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现状,从而促使金融创新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推动全球金融的一体化。

20世纪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蓬勃发展。由于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汇率、利率变动频繁,国际银行业竞争加剧,再加上科学技术特别是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金融业务已经不能满足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和客户融资的要求,从而推动着金融不断的创新和发展。金融领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人们将金融领域的这一系列变化称之为“金融创新”。当代区域金融创新理论起源于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至80年代形成高潮,进入90年代如火如荼。

一、国外理论研究现状

为了从理论上阐述区域金融创新,西方经济学家陆续提出不少不同的见解,由此产生了许多不同的理论流派,形成了色彩缤纷的当代区域金融创新理论流派。

在20世纪60年代-90年代,欧美国家有大量的学者研究了区域金融问题,根据Sheila C.DOW、Carlos J.Rodriguez-Fuentes(1997)的研究,西方关于区域金融的研究主要是从宏观货币经济学展开的,研究的主要内容有: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货币主义模型和凯恩斯主义模型)、公开市场操作的区域影响、区域货币乘数、区域金融市场(区域利率差异、区域信贷市场),此外,一体化金融市场内部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影响(LuigiGuiso、Paola Sapienza和LuigiZingales(2002)、Jayaratne和Strahan(1996)也是西方区域金融研究的重要方面。

西尔柏(W.L.Silber)从供给角度来探索金融创新。西尔柏研究金融创新是从寻求利润最大化的金融公司创新最积极这个表象开始的,由此归纳出金融创新是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减轻外部对其产生的金融压制而采取的“自卫”行为。西尔柏从金融机构的金融业务和工具创新分析框架中推出的金融创新理论对于从供给角度研究金融创新时具有重大理论意义的。

凯恩(E.J.Kane)提出了“规避”的金融创新理论。所谓“规避”,就是指对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性措施实行回避。“规避创新”,则是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管理行为。它意味着,当外在市场力量和市场机制与机构内在要求相结合,回避各种金融控制和规章制度时就产生了金融创新行为。

希克斯(J.R.Hicks)和尼汉斯(J.Niehans)提出的金融创新理论的基本命题为“金融创新的支配因素是降低交易成本”。这个命题报考两层含义:(1)降低交易成本是金融创新的首要动机,交易成本的高低决定金融业务和金融工具是否具有实际意义。(2)金融创新实质上是对科技进步导致交易成本降低的反应。

威廉·L·斯尔帕(William.L.Silber),美国著名的经济和金融学家,他在1983年5月发表了《金融创新的发展》一文,在文中他详细阐述了金融创新的原因,并用直线程序模型加以说明。斯尔帕认为:创新活动是经济推动力的产物,在金融部门中,不定期的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金融成果都源于经济刺激。金融创新是微观经济的框架,它是约束诱导、技术的进步和立法的结果。

二、国内理论研究现状

对中国区域金融创新的研究,中国的金融学者们做了较为系统的理论研究。

张军洲博士在《中国区域金融分析》(1995)中提出了区域金融的概念内涵:区域金融理论是以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发展空间结构变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区域金融是指一个国家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在外延上表现为具有不同形态、不同层次、和金融活动相对集中的若干金融区域。他对区域金融概念的内涵要素进行了如下界定:一是空间差异要素。二是金融结构与发展水平要素。三是吸收与辐射功能差异要素。四是环境差异要素。这些要素的差异形成了区域金融概念的丰富内涵。

唐旭博士在《货币资金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1999)中主要从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类型出发,讨论了区域经济发展引起的资金流动的原因、途径、趋势、效果,以及资金流动引起的经济效果的实证分析;指出随着经济计划体制的转型,资金流动管制有了很大的放松,直接导致了区域资金流动的加大;提出了在了解国内资金分布和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制定差别政策,显得日益重要。

殷得生和肖顺喜在《体制转轨中的区域金融研究》中对体制转轨中的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们运用实证的方法研究了我国东西部区域金融的差距,运用交换和分工等原理,提出中国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的一些措施。他们在方法论上有所突破,他们认为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金融结构构成了区域金融研究的主题,也是区域经济学发展的核心。他们强调了中央、地方与企业三方的利益冲突,蕴涵了博弈论的思想。他们的研究较为全面。

刘仁武博士在《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2002)中通过区域金融结构和进入发展理论框架,运用实证的方法讨论了区域金融的均衡、区域金融调控、区域金融风险控制的问题。刘仁武对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的概念进行了创新,提出了金融结构健全和金融发展可持续的理论框架。

支大林博士在《中国区域金融研究》(2002)中对区域金融的重要概念和范畴进行了理论界定,认为区域金融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结构与运行在空间上的分布状态;提出区域金融成长的概念;指出时空性、层次性、吸引与辐射性和环境差异性共同表现为区域金融的属性;从质和量两方面对区域金融成长的规定性进行了分析和概括。

三、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研究的展望

区域金融创新理论的提出,主要是基于全球一体化的金融中心创造出连续24小时连续运转的金融市场。作为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血液循环作用的金融市场,其蓬勃发展的基础是金融创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区域金融创新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从而区域金融创新理论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因此区域金融理论还将面临更多挑战,需要我们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Shaw, E., Financial Deepening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Oxford:Oxford Univ. Press, 1973

[2]Austin, The Province ofJurisprudenceDetermined, Bei Jing: China Renmin Univ. Press, 2001

[3]杨星.金融创新.广东经济出版社,2000

[4]徐进前.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5]张军洲.中国区域金融分析.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6]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7]殷得生,肖顺喜.体制转轨中的区域金融研究.学林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