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商务城市设计

商务城市设计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5-09 17:03:26

序言:写作是分享个人见解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桥梁,我们为您精选了8篇的商务城市设计样本,期待这些样本能够为您提供丰富的参考和启发,请尽情阅读。

商务城市设计

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 商品摄影 电子商务商品摄影流程

一、背景

1.传统商业摄影所处地位

商品摄影是一项传统的商品表现形式,摄影师通过摄影作品将设计创意人员对广告主的需求,在图片美观性和艺术性的指导原则下,对商品的材质、特性、用途等方面进行创作。图1所展示的是一个典型的广告公司工作流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传统商业摄影在项目的企划流程中,摄影师作为最后的执行者从一开始就受到项目预算、策划设计、媒体投放等利益相关方的“干扰”,如一部摄影机器一般服从客户的需求,着力于创意人员创意想法的实现,自我创新的发挥空间不大;

作品多为展示目的,某种程度上存在有 “来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局限,很容易脱离实际消费者的消费品需求;

并且传统商业摄影只是作为企业众多宣传推广的手段之一,这样企业在分配预算的时候势必会有受众覆盖面、投资回报等考虑,从而营销摄影作品的企划和质量。

2.电子商务商品摄影的变化

电子商务展示的虚拟化性质,使得网站上的商品主要以图片和文字两种元素体现出来。对于电子商务公司,如果除了商品采购、网络营销、业务运营、客服和仓储物流等业务以外还要兼顾摄影的工作,那么在通过传统的广告或媒体公司处理商品摄影的时候,高昂的费用以及漫长的产品制作周期将会是企业运营中成本的主要负担。另外由于商品摄影也并非电子商务公司主营业务,一般公司只会由人兼任少量的商品拍照或后期处理任务。

目前以淘宝商品摄影外包服务商的业务为例(如图2所示),摄影作品的商业属性决定了业务流程从创意开始就由摄影师发起,包括主题创意的设计,商品的搭配,模特的造型,直到拍摄的实施到图像的数字化处理,以及文案创作,一个成熟的电子商务商品摄影团队每天可以完成2000个SKU的生产。这其中的摄影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环节的总工程师,由于互联网公司人员的结构多是有业务驱动所决定,摄影师在懂得摄影创作的同时,还了解客户和消费者心理以及市场信息,善于商务谈判,更能够驾驭团队的协作以及控制拍摄预算。

图2 典型淘宝商品拍摄外包服务商的工作流程

二、电子商务商品摄影的教学实践

1.创意工作的流程化

摄影行业的特点是入门门槛低,尤其在摄影器材价格大幅下降的情况下,少则两三个人就可以成立工作室。然而实际的情况是,摄影的学习曲线漫长,并且商品拍摄是一项需要注入大量创意的工作。如何在规模扩张和产品质量之间寻找平衡是一个电子商务商品摄影工作需要关注的。

在电子商务网站图片工作流程中,一切的目的都是在为促进客户下单为目的,如何能够吸引并激发客户的购买欲望是设计实训内容的关键。以相册图片为例(图3),多是以五张图的形式出现,其侧重点各部相同:

第一张:白底正面全貌图;

第二张:白底背面全貌图;

第三张:侧面图或者细节图1

第四张:细节图,用于表现商品侧面全貌图、领子、袖口、LOGO、商标、衬里、材质等

第五张:模特图或者细节

图3 电子商务的五张主图

在实训中的摄影、造型、设计以及后期的商品详情描述和文案处理中,将实训内容细化到诸如图片清晰明暗度、灯光角度、清晰度、图片尺寸、边框、水印、留白等几十个参数。归纳出数种最受欢迎的风格,并分解成具体参数对内培训,以保证不同针对不同的实训班级都能够按照标准的流程要求拍出一致产品效果。

2.实训室的设计

本实训室的设计遵循了主流电子商务公司的影像采编工作流程,分为商品摄影区、服装待拍区以及影像编辑区三个区域。摄影区设置了2大6小共8组摄影室,以及两个试衣间和两张化妆台。其中两组大摄影室用于拍摄大件商品,如服装、人物、床上用品和家用电器。6组小型摄影室用于拍摄箱包、鞋类、饰品和手机等小型商品。所需的摄影器材,包括数码相机、反光板、柔光灯、静物台等器材。对于模特拍摄时需要对模特的化妆以及衣服的更换,可以在化妆台和试衣间完成。

待拍商品区由货架和衣架组成,用于待拍摄商品的取放。所需器材包含有衣架、货架、货梯。

图像处理区用于对所拍摄图像的数字化处理工作,实训内容包括图片相框的制作、白平衡的调整、图片降噪、影像合成、商品E化等内容。本区域的环境设置为6人工位结构,模拟企业中团队情景。所需设备有PC,扫描仪,打印机以及交换机等网络设备。

图4 商品摄影实训室

三、总结

电子商务商品摄影是一个因中国电子商务行业情况发展起来的新事物,与当前欧美Pininterest为代表的兴趣图谱分享类SNS有着其自身的特点和发展之路。中国电子商务仍处于网络零售业态,从而对商品摄影方面在产品生命周期缩短,摄影器材价格的下降,以及图像处理软件要求从业人员以低成本、摄影的流程化和以及小团队协等方面要求适应当前业务的需要。这样的标准化流程作业方式无论是在企业工作场景中,还是高职的实训教学中都具有可复制、可量化以及低成本的优势。

参考文献:

[1]郭文娟.论广告摄影的约束性[J].大众文艺,2011, (16)

第2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参与式教学;因材施教;翻转课堂

引言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商务模式也从最初的B2B,B2C,C2C等简单的模式发展为O2O,C2B,G2G,B2M等若干种模式共同存在于市场中。在大学课堂中,对《电子商务》课程的教学必须突破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鼓励学生以理论为指导进行“轻创业”。为有效提高课堂效果,本文应用参与式课程设计方法,提出“学生、教师共同建设课堂”的理念,通过教师指导、小组互动的方式,充分激发学生融入课堂的积极性,并且以学生创新创业为目标来设计教学内容及环节,从而大幅度提升了课堂的教学质量。

1、参与式课程设计的解释

《电子商务》课程从1998年开设到现在已经近二十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讲授理论为主,同时教学内容在近二十年的发展中也不停的变化,但总体而言以计算机或者互联网技术为主,以商业模式讲授为辅,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并不能突出专业学习特点。近几年的教学虽有所改进,但依然不能满足学生进行商业操作的需求。参与式设计的本意是指:从人类学、民俗学、心理学、行为学等角度出发,在与参与者充分沟通并理解其行为意义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类设计活动。而参与式课程设计则是将参与式设计的理念放到大学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由教学工作的参与者包括:教学主导者——教师和受众——学生来共同参与课程内容及课程环节的设计中去,充分了解、识别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重点,结合教学大纲和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来进行教学。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提倡合作、平衡师生关系的教学方式,重点强调师生全员参与,给学生充分的话语权以及提供充分的表现机会,并力图从中锻炼学生的能力和发展个性;重视师生互动、课堂互动,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气氛,产生教学共振,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教学内容和环节,能够更好的满足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践知识的双层需求,推动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传统授课方式的弊端

传统教学模式以“填鸭式”教学、“讲述式”教学为主,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传统方式无疑有其明显的优势,比如可以有效的发挥教师的教育职能、有利于进行知识的系统性传播、有利于学生的课堂记录、有利于教师把控教学进度、适应性比较广等各种优点,但是面对《电子商务》这一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着更多的弊端:

2.1传统教学模式不适应电子商务课程的发展

《电子商务》课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的一门商务课程,因此要紧密结合电脑操作和市场运营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传统教学的方式仅仅对灌输理论知识有效,对于市场运作方面是缺失的。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应该与时俱进,加入计算机、互联网商务元素。

2.2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教学突出的是教师的作用,强调在教学过程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境地,因此容易产生课堂纪律缺失、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互动、学生一知半解、不主动寻求教材外、课堂外的配套知识,仅仅依靠课堂教师的讲授来理解一门课程,显然教学效果不好。

2.3不利于实施针对性教学方式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每个人对课程的理解、对知识的理解应用水平、兴趣爱好、特长等都不同,而传统教学中用统一方法面对具有不同特点的学生,不考虑差异性,显然是不好的。尤其是针对《电子商务》这种需要进行思维碰撞的课程,弊端明显,如果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课程讲授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渠道,更方便教师因材施教。

2.4不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校大学生严重缺乏实操能力,尤其对于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等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缺乏实践经验会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产生严重的理解偏差,形成思维和行为的定势,不利于学生步入社会后的岗位适应,因此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精讲多练”,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适当增加学生的实践环节。

3、参与式教学课程设计及实施过程

3.1参与式课程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利用教材提供的配套资源:文字案例资料和视频案例展示,让学生对《电子商务》的本质及实践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然后将全体学生分为六个小组(每组平均8人),后期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搜集章节的相关资料,并由其中几位已经开始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创业的同学分享创业经历来推动课堂内容。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对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2实施过程

3.2.1确定教学理念和目标,沟通教学思路

《电子商务》是实践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在与学生进行教学理念沟通后,确定了以当代互联网背景下电子商务创新创业为指导思想的教学理念,从而确定了以此理念为基础的教学思路:第一,明确电子商务的本质及特点,掌握以各大电子商务平台作为创业基础的方法,引导学生能够通过电商平台寻求创新创业的渠道,并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进行创业实操。第二,小组教学,翻转课堂。教学之前对学生进行分组,分配角色。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引导各小组根据章节内容确定对应的任务主题,鼓励每位同学积极参与,并根据其性格及特长来分配相关的工作,比如擅长资料整理分析的同学负责资料的搜集、归纳、整理;口才较好的同学负责发言;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同学负责主持工作等,因材施教,扬长的同时也能通过小组合作和相互学习,一定程度上改善自身的短板问题。同时,利用翻转课堂的优势深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打破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困境,为教学改革提供新的发展思路。第三,引进来,走出去。引进来:利用教师的社会资源,将成功创业的电子商务企业家请入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创业经验,以亲身经历为学生来解答电子商务领域中创业的问题,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加强学生对理论内容与实践相结合所需要知识储备的认识。走出去:将部分课时分配给学生的社会实践。由教师及相关机构配合,确定学习目标后,和当地的电子商务企业取得联系,让学生走进企业参观学习,并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来进行实际的业务操作,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认识、理解理论知识。比如在“网络营销”章节中,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某电子商务企业参观学习后,该企业市场部经理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通过新媒体推广企业的新产品?教师以此为题要求学生根据企业要求设计出合理高效的推广策划方案,内容应包括:文案撰写、新媒体的选择、推广渠道的选择、关注者向消费者转化的方案等。小组分工协作,充分考虑企业及产品的特点,并将完成的方案在课堂中进行答辩,由企业总经理和销售经理作为评委,选出最佳方案,验证效果,并给予获胜学生一定的奖励。这个环节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效果非常好。

3.2.2定大纲,寻找教学逻辑

《电子商务》虽说变化较快,但很多经典的定义和模式依然存在并沿用,因此教学大纲必须符合课程要求。本课程选用的是白东蕊、岳云康老师的《电子商务概论》(第三版,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教学大纲与时俱进、内容新颖、案例丰富,非常适合经管类学生。因此本课程在教学设计时以教材推荐大纲为基础,根据与学生沟通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对知识运用的需求,将大纲中关于计算机技术框架的内容更改为对应的软件运作;将章节涉及的电脑操作练习更改为手机APP操作练习;以小组为单位组建了电商公司,模拟经营,理论指导实践,更深入的理解理论知识。

3.2.3定内容,找教学素材

根据前面两步中的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分组搜集素材,深化、广化教学内容,并由小组发言人讲解自己的素材,加深印象,提高效率。

4、参与式教学的体会

4.1通过翻转课堂使教师和学生的观念均得到升华

学生参与到课程的内容、环节、授课方式的设计中,解放了思想,更新了传统教与学的关系,强调了学生整个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权利。而教师作为整个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应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4.2增强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了组织沟通能力

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教学,参与的过程就是小组团队成长合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团队合作的力量,同时也意识到团队合作过程中需要加强成员之间的沟通协作才能顺利的完成小组目标。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活动,学生加强了与社会、企业之间的联系,提高了面对社会事务的处理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提供了创业思路和创业渠道。

4.3有利于学生追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价值的实现体现在团队、他人、社会、家庭等的认可上。参与式教学就为学生提供了实现自己价值的机会,在整个参与过程中,既体现了自己的价值、展示了自己的能力,还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得到新的价值。也能够通过团队的合作、社会实践的参与得到更好的发展途径,帮助自己设置更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目标,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

第3篇

关键词:商务区;综合体;特色建筑;交通;空间

一、综合体建筑的定义

“城市综合体”顾名思义,可理解成是由城市中多种单一或者多功能的建筑被有机组合在一起并互为依存的庞大建筑或建筑组群。城市综合体由于很好地克服了纯粹居住、商务所造成未来发展的局限,因而具有很强的自我成长、自我繁荣、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并为城市的管理者和开发经营者所青睐。

城市综合体一般有如下特征:一是超大空间尺度,城市综合体规模是与城市格局相匹配,与现代化城市干道相联系的,因此建筑空间尺度巨大;二是复合组合,一般的城市综合体主要由商务、居住、购物、酒店娱乐及城市绿化、广场等功能组合而成,各功能之间联系紧密,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另外,通道树型交通体系,现代城市景观设计,高科技集成设施也是城市综合体的典型特征。针对城市区位的不同,每个城市综合体项目侧重功能也有不同。

二、城市商务区综合体的特色点

(一)功能的多样化

因为综合体建筑的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紧密关系,这样实质上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活环境,给人以舒适的感觉。现代很多具有综合服务性质的大广场、大商业街都是集餐饮、住宿、娱乐、休闲、购物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使在有限的环境空间中,把各个功能都有充分的发挥,彰显出特色。

(二)空间体系的连贯性

大多数的城市综合体建筑规模是比较庞大的,诸多的街区是相互关联的,如果某个区域出现间断,则会造成整个建筑的设计出现断层,从而对整体效果产生影响。现代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商务区综合体都开始向城市的核心地区发展,土地空间资源的紧缺,使综合体在构成空间方面有一定的连续性和流动性,对地下空间和地上空间有合理的利用,以确保空间体系的整体连贯性。

(三)总体统一性

城市商务区综合体在建筑设计上有明显的特色,所有的单独的建筑个体在建筑风格方面既是相互独立又存在着内在联系。例如:在特色建筑设计中,所用到的建筑材料要与建筑颜色保持一致,而且设计也要与城市的空间相互照应、使两者充分融为一体,这样的设计方案,可以确保建筑的整体外部空间设计和内部空间设计与建筑所在的城市空间形成一体化的效果。

(四)立体化的交通

在城市商务区综合体的特色建筑设计中,道路交通是不可缺失的重要部分。商务区的人员流动量大,车辆众多,给交通带来很大的压力,实行立体化的交通模式,可以很大程度的缓解交通堵塞的压力,把相应的车辆、行人进行合理区分,各种交通工具有序运行,互不干扰。而这样立体化的形式不仅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而且从审美的角度分析,也是具有舒适的感觉的,满足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出行需求。

三、城市商务区综合体特色建筑设计要点

(一)在城市中的位置

城市综合体主要出现在附近的城市交通枢纽,城市交通复杂的外部依赖强,其外部交通系统内的不同的功能直接影响到合成利用效率和规模。首先,城市CBD很容易形成合成高密度,高密度的商务活动是CBD的核心功能,现代商务活动呈现出越来越复合化的特点,衍生出品牌商业、高档餐饮、酒店、商务型服务式公寓、展览、休闲娱乐等一系列相关业态,形成富有效率与活力的商务生态链。在商业街区、商业集群的地方,通过有效搭配,城市综合体更能吸取地利方面的商业人气,两者相互依存。

(二)交通流线的引导

城市商业综合体内,需要良好的交通,大量的人群,可以在任何一个室内空间流动且到达目的地。整个建筑的入口的数量应该合理。所以桥也可以通过外部连接,形成双第一层的设计。外部建筑和建筑和建筑之间紧密相连的地下一层和外街,在建筑内,实现内部交通的连接通过中庭的过街天桥,垂直实现了自动扶梯、电梯、货运和其他设施,最终形成在各个方向的交通系统。

在底层的公共空间中,用步行街吸引人流是今年常见的做法,步行街将大的建筑地盘划分为面积适中的分块,在功能上或服务性质上予以区别,在引导人流的同时,对于空间组织起到了整合的作用。相对办公室、酒店、公寓、购物中心商业综合体的一些设计。商业综合体的主要体现出一些比较明显的特征,例如主要涵盖有主力店,次主力店、商铺、中庭趣味等相互连接,,形成的主要交通线地板水平。每层商业面积较大的购物中心往往还需设置次动线,把每个商铺面积控制在合理的范,并且通过商业运营机构进行合理的业态组合设计,构成合理互补的大业态组合。

(三)使用空间设计

在城市综合体中,对于不同的功能空间而言,建立相互依赖、价值互补的关系是极其重要的。还要与城市和景观和交通,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综合体结构。目前,商业综合体在是产品形式一般有五种:酒店、写字楼、商业和住宅公寓。建筑师在综合体具体的建设中,应该依据相关的概念来分析,比如目的地,多样性和参与性。公共空间的设计比单个功能房间的设计,只有富人变化通过好的设计可以吸引人才流动的公共空间。发展规划、房地产投资组合的最优比例的不同的产品(面积比,如酒店、购物中心、商业街道,办公室和公寓),可以使整个复杂的内部功能密切相关,相互作用。每个函数之间的联系,通常用于设计的整体设计,任何一个这些函数会影响整体效果。

(四)商务办公建筑设计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人们对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品质要求也逐步提高,关注建筑功能的舒适性,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丁作环境,提高人们的生命质量成为建筑智能化的主要发展方向。高质量和高效率建筑环境的创造,始终应当是建筑创作的目标。

当代建筑学、生态学及其它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为建筑创作提供了新的设计思维。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概念是指: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应对的建筑设计方法: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减少VOC(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使用对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的有效抑制,充足的空调换气对环境温湿度的自动控制,充足合理的桌面照度,防止建筑间的对视以及室内尴尬通视、建筑防噪声干扰、吸声材料的应用。

(五)居住建筑设计

相对于办公建筑而言,居住建筑要更加突出人文和生活理念,在住宅平面设计当中,用6种空间来体现:

1、敞亮空间:客厅餐厅主次卧室大面宽,三面采光倍显宽敞,大尺度阳台,卧室,书房,卫生间,落地窗设计,带来更宽广明亮的视线享受,房间的视线互通,家庭趣味浓厚。

2、奢想空间:创新的中西厨设计,高效利用空间,烹饪生动有趣,步入式衣帽间隐藏在主卧套间中,成为专属空间。

3、收纳空间:入户玄关,主卧室套间均设有人性化收纳房间,创造洁净宜居生活。

4、安全空间:安装钢木结合防盗门,客厅安装可视系统,全方位守护业主安全。

5、健康空间:可安装新风系统,24小时持续送风,保证室内空气流通,可安装壁挂式暖炉,LOE-E玻璃,遮阳卷帘系统,最大限度减低热能损耗,降低噪音。

6、品质空间:选用中高档外墙装修材料,用LEED小夜灯,古典照明灯,踢脚线等细节提升品质。

结语

综上,商业综合体建筑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用和价值,为了最大限度上保障设计工作的质量水平,设计师必须综合具体的案例加以分析和论证,以此提高工程的实际使用功能。

参考文献

第4篇

项目管理在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应用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章主要讨论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模式。

[关键词]关键词:商务英语 市场营销 双语教学 实践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3-0098-01

引言

目前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课程仍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实践教学少,内容单调。为改变这一现状,部分专家和教师分析了当前市场营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郭肖星,2010;杜丽岩,2012),并指出了实践教学对市场营销课程及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有些教师对市场营销课程实践体系构建提出了一些见解,基本采用团队协作和角色扮演的方法进行专业实践(朱龙福,2009;姜锦屏,2014)。

通过CNKI数据库检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相关论文共18753篇文章,其中涵盖教学体系、教学特点、教学模式等多种议题,但是其中绝大部分议题是围绕普通高校市场营销专业或高职高专学校相关专业课程进行的。经检索,关键词为“商务英语”和“市场营销教学”论文数量为16篇,主要讨论市场营销双语教学模式。关键词为“商务英语”和“市场营销实践教学”论文数量为0篇。

综上所述,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填补省内乃至国内的研究空白,对市场营销课程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1. 研究式学习与任务教学法

市场营销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需要重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整体性、功能性和交际性,强调通过使用语言的功能来学习语言,以言行事。学习者占据教学中心地位,参与课程内容、任务设计及评价活动。重视需求分析在课程设计中的作用,设定科学的评价参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探究式学习。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为支撑。?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任务型教学法的优点之一便是通过有趣的课堂交际活动有效地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因此,在任务设计中,很重要的一点便是考虑任务的趣味性。机械的、反复重复的任务类型可使学生失去参与任务的兴趣,因而任务的形式应多样化。需要注意的是,任务的趣味性除了来自任务本身之外,还可来自多个方面,如多人的参与、多向的交流和互动,任务履行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交流,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后的兴奋感、成就感等。

2. “理论概念--实践方法--研究工具”教学内容体系

目前商务英语专业的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中,缺乏与自成体系的与现行教育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市场营销实践教学是课程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一直由于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实施的困难较多,难度较大等原因,导致在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多安排理论课教学时数,多讲纯理论知识,少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学时数。

探索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注重学生市场营销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离不开实践,市场营销本身就是一门实战性很强的学科,更需要实践教学为支撑。?通过学生参与市场营销活动一线工作的实践,首先使学生把握市场营销的工作方式与方法,为学生储备今后胜任职业工作的核心本领;其次,通过学生的角色转变,使学生形成独立学习、获取新知识技能的能力,使他们在给定工作任务后,能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把已获得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新的实践中去;第三,能够培养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从而积极应对变化的未来世界。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在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换。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相对独立地学习,教师从昔日的给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的治理者,由于主要的教学目标变成了为学生开发今后工作中的职业能力的培养,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必须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

整个体系需要,讲授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概念,介绍基本研究方法,指导具体实践,构建“理论概念―实践方法―研究工具”三位一体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定市场营销调查和市场营销计划设计这两个核心实践项目,通过角色扮演和任务型教学,指导学生完成实践任务,了解相关商务体裁特征和商务规约,掌握基本调查和研究方法。

3. 虚拟运作与教学平台

编写适合营销实践教学的专业教材,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营销体裁为载体,以实践任务为路线,为实践教学提供必要指导;探索建立课程案例库和试题库辅助教学;并搭建市场营销实践网络平台,为学生提供虚拟实践场景。

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具体实践过程也一样重要,理论教学完成后,安排一周甚至两周的集中实践教学时间,让学生通过模拟实践,真正地把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当中。要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市场营销的实务操作过程,小组进行采购产品、选择渠道、促销手段的选择时,需要一定的费用,可按照统一标准,例如,为每个小组提供所需经费当然要考虑在实践过程当中的风险,在提供经费的同时,给各小组一定的压力,要求每个小组在课程实践结束后交回一定百分比的经费。如果小组的营销方案效果明显,那么该组除了把额定经费上交外,还可以有一定的“余额”。这样既能降低学院教学成本,又能刺激学生们的积极性。另外,相关政策规定,每个小组要在“学校”这个市场上进行课程实践,就必须要得到学校的一些政策支持,允许学生们在学校进行经营活动。

采用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模式,突出过程性评价;突破传统期末考试形式,积极探索阶段性考评,允许以调查报告、营销计划书、项目建议书作为课程考核形式。重新设计课程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客观反映学生语言水平和专业能力。

4. 小结

综上所述,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将填补省内乃至国内的研究空白,对市场营销课程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希望通过我们的日后努力可以达到以下几点目标:

(1)改变传统教学观念,提倡学生为实践教学主体,教师应转变为课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并在实际教学中贯彻该理念;

(2)构建商务英语专业市场营销课程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体系;

(3)构建“理论概念―实践方法―研究工具”三位一体的市场营销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4)整合项目管理、任务型教学、案例教学和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设计出适合市场营销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

(5)构建市场营销课程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准确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和能力水平;

第5篇

利用定量模型可以很好地近似刻画课程难度。“窄而深”、“广而浅”与“少而深”课程设计风格的合理使用、“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恰当平衡,是理想的课程设计编排的关键。

关键词:课程设计;课程难度;课程深度;课程广度;课程时间;可比深度;可比广度

一、问题的提出

在基础教育课程中,螺旋式上升的课程设计风格得到普遍认同。然而,螺旋式上升课程设计的难易度一定适合学生学习吗?新课程的课程设计编排是从“窄而深”转向“广而浅”吗?《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1](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下的某些课程内容的深度大大降低了,为什么课程难度反而增大了呢?什么样的课程设计风格适合我国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

无独有偶,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2]中认为,课程改革从“广而浅”的课程向“少而深”的课程转型,是迫在眉睫的课题。

这些问题的核心在于课程设计编排的模式(风格①),而其中的重要因素涉及课程深度、广度和课程时间,其焦点在于课程难度。

正如黄甫全先生在《对中小学课程难度灰色模型GM-s(1,1)的探索》[3]中所指出的,“课程的实质问题是课程难度”,进行课程难度的研究,可以给课程发展提供有效信息:通过对课程难度的分析,我们可以洞察课程内容的设计和编制的成效和问题所在,进而提出个性意见和改进措施;通过对课程实施中的课程难度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课程实施的实效,进而提出改进课程实施的举措。

本文是在《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4]《四边形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5]研究基础上,分析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利弊,分析认识上的一些误区,校正实际操作中的一些偏差。这种研究有助于课程评价从以往的价值判断走向课程质量分析。

二、课程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关系

前文的问题几乎都涉及课程深度、课程广度、课程时间与课程难度。其焦点在于课程难度。

(一)课程难度的影响因素

影响课程难度的基本要素至少有三个:课程深度、课程广度和课程时间。这三个因素构成课程难度立体结构的三个不同维度。

其中,课程广度是指课程内容所涉及的范围和领域的广泛程度。对此,我们可以用通常所说的“知识点”的多少进行量化,而这里的“知识点”沿用1963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6]、2000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7]对相应内容的区分,参照每个“知识点”内容量的多少而划分。这是一个近乎于约定俗成的概念,同时又是蕴含模糊数学思想的近似刻画。

对于课程时间,梁贯成、黄荣金先生称之为课程流程,并指出:“课程通过各个学年的教学来实施。在这个意义上说,任何课程都有通过各年级的流程:主题引入、持续时间、主题结束”,而且,“各国的流程的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同一主题,不同国家在不同年级介绍以及不同国家同一主题持续的学年数不同”。[8]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沿用中国内地常用的“课程时间”一词来替代“课程流程”一词。

从而,课程时间是指课程内容的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对此,我们可以用通常所说的“课时”多少进行量化。

在课程时间、课程深度和课程广度中,最难描述的概念就是课程深度。课程深度泛指课程内容所需要的思维的深度,这是一个非常难以量化的要互。比如,在数学课程中,课程深度主要涉及数学概念和数学原理的抽象程度[9]、概念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课程内容的推理与运算步骤。黄甫全先生将其理解为“教育预期结果在质和量上从少到多的分布”也有一定的道理。相对于以数学概念体系为主的那些课程内容来说,数学课程的深度与数学抽象度的概念[10]十分接近,而对于数学概念之间的关联程度以及数学推理与运算步骤等成分来说,仅仅用数学抽象度则不能全面刻画数学课程内容的深度。

实际上,课程深度反映了课程内容之间的设计顺序、编排和组合的逻辑深度以及所潜在的学科思维的深度。它对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十分有利,同时,也需要学生具有相应程度的思维深刻性。

(二)课程难度的模型分析

依据现代课程理论,结合我国五十年来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有以下共识。

中小学的课程内容,只要有足够的时间,绝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理解的。

对于同一个课程内容,课程时间越长,学生理解和接受的难度相对越小。对于同一个题材的课程内容,在相同的课程深度下,课程所涉及的概念、命题等等的知识面越广(即课程广度越大),课程也就越难;同样地,对于同一题材的课程内容,在相同的课程广度下,课程深度越大(即课程所需要的思维层次越深),课程也就越难。

这就意味着,课程难度与课程深度成正比,与课程时间成反比。同样,课程难度与课程广度成正比,与课程时间成反比。这样,单位时间内的课程深度和单位时间内的课程广度是刻画课程难度很重要的量,我们分别称之为“可比深度”和“可比广度”。显然,课程的“可比深度”和“可比广度”都大,则这门课程就难。这启发我们用“可比深度”和“可比广度”的加权平均来刻画课程难度。

于是,如果用N来表示课程难度,用S表示课程深度,用G表示课程广度,用T表示课程时间,综上所述,可以建立下面的函数关系式:

(1)

其中,ɑ满足0≤α≤1被称为加权系数,反映了课程对于“可比深度”或者“可比广度”的侧重程度。在这里,“可比深度”和“可比广度”依次是单位时间内的课程深度和单位时间内的课程广度。

这就是我们建立的课程难度模型。

对于同一门课程(或者相应的教科书)的两个不同的版本(或不同的课程标准下的同一个课程内容)A和B,我们分别用N(A)和N(B)表示其课程难度系数,N(A)>N(B)说明A比B更难,难度系数之间的差越大,则说明两个版本(或不同的课程标准下的同一个课程内容)之间的课程难度的差别越大。

(三)对课程设计风格的分析

由上面的课程难度模型,我们可以清楚地推理出如下结论。

在课程时间不变的前提下,无论是单独增加课程深度还是单独增加课程广度,都将增加课程难度

这表明,无论“窄而深”还是“广而浅”的课程设计编排风格,都有可能导致过深或过浅的课程难度。

也就是说,将新课程设计编排简单理解为“从‘窄而深’转向‘广而浅’”的转变是错误的:《课程标准》下的某些课程内容的深度大大降低了课程难度之所以非减反而增大,原因虽然很多,但最大的可能是与课程广度大大增加有关。

在课程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希望增加课程广度,那么,即使是课程深度适当降低,课程难度也有可能增加;在课程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如果希望增加课程深度,那么,即使是课程广度适当压缩,课程难度也有可能增加。

正如我们在[11]中所指出的:

表1 不同版本的教科书有关“四边形”的课程难度对比

课程深度

课程广度

课程时间

可比深度

可比广度

北师大版

S1=2.500

G1=13

T1=23

S1/T1=0.1086

G1/T1=0.5652

华师大版

S2=2.571

G2=14

T2=31

S2/T2=0.0829

G2/T2=0.4516

人教版

S3=2.438

G3=16

T3=21

S3/T3=0.1161

G3/T3=0.7619

《课程标准》

S4=2.5

G4=19

T4=25

S4/T4=1.1000

G4/T4=0.7600

对“四边形”而言,相比之下,虽然“人教社”的课程难度最难,但其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都与《课程标准》比较接近,“北师大版”“华师大版”的可比深度与《课程标准》都比较接近,但二者的可比广度与《课程标准》差距较大(低得多)。

事实上,以义务教育阶段为例,学生每学年的课程时间基本是固定的,某一门课程的授课时间也是固定的。因此,“广而深”的课程设计模式必然过分加大课程难度,是不可取的,同时,也与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相违背。

更进一步,无论是“窄而深”的课程设计模式,还是“广而浅”的课程设计模式,都会影响课程难度。因此,一个“好”的课程设计理念应当是:在控制课程难度的前提下,统筹和优化课程深度与课程广度。

如果希望课程难度保持不变,那么,增加课程的可比广度则必须降低课程的可比深度,增加课程的可比深度则必须降低课程的可比广度

按此理解,佐藤·学在《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中所提出的“课程改革从‘广而浅’的课程向‘少而深’的课程转型是迫在眉睫的课题”,也未必能解决日本学生学业课程过难的问题。事实上,就学科内容的系统性和基础性而言,“少而深”的确可以在重要的课程内容中精选那些核心的学科内容,做到“少而精”;同时,对于核心内容、核心概念也的确可以让学生重点掌握。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此时的课程难度就是低的(对学生而言就是容易接受的),“少而深”的课程设计编排意味着课程内容的知识面窄了、课程广度减少了,而课程深度却增加了。

利用上面的结论,我们还可以得到这样的定量结果:

表2 不同版本教科书有关“不等式”的课程难度对比[12]

课程深度

课程广度

课程时间

可比深度

可比广度

北师大版

S1=2.500

G1=7

T1=12

S1/T1=0.208

G1/T1=0.583

华师大版

S2=2.583

G2=6

T2=10

S2/T2=0.259

G2/T2=0.600

人教版

S3=2.417

G3=6

T3=13

S3/T3=0.186

G3/T3=0.462

《课程标准》

S4=2.600

G4=5

T4=11.667

S4/T4=0.223

G4/T4=0.429

转贴于 针对“不等式”“四边形”等传统的中学数学课程内容而言:在可比深度上,“北师大版”与《课程标准》的吻合程序最好;在可比广度上,“人教版”与《课程标准》的吻合程度最好;就绝对的课程难度而言,“人教版”比“北师大版”“华师大版”更忠实于《课程标准》。

当然,对诸如“图形与变换”等新增加的课程内容,结论就有一些差异。

(四)一个注释

值得一提的是,同一课程内容对于不同学生具有不同的适应性,这种适应性实际上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课程内容内在的难度(也就是课程的绝对难度),一部分是课程实施所导致的难度(也就是课程的相对难度),前者是由课程本身的内在品质所决定的,尤其是课程设计的理念及其具体呈现形式(如文本的载体)所决定的,这种难度实际上反映了课程设计的水平和教科书编制水平,尤其反映了课程设计、教科书编制对于课程实施者的潜在适应程度;而后者主要取决于课程实施的实际效果。

特别地,同一门课程对不同的人来说表现为不尽相同的难度,也就说,具有不同的适应程度。而影响课程相对难度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教师实施课程的程度、影响课程实施的有利因素及障碍,以及不同实施策略的成效[13]等等。毋容置疑,课程的相对难度受制于课程的绝对难度。本文旨在集中研究课程的绝对难度。

三、“窄而深”,还是“广而浅”?──新课程设计编排风格的分析

(一)理想的课程设计风格

在上面的模型中,课程难度系数N特指课程的绝对难度系数,实际上就是可比深度和可比广度的加权平均值。显然,单独调节可比深度或者可比广度都会直接影响课程的绝对难度。在控制课程难度的前提下,只有合理调节、统筹和优化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才能形成一个“好”的课程设计。

应当指出,上面的课程难度模型中的参数α反映了课程难度受制于课程的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程度,而且0≤α≤1。

一般地,如果α过大或过小,正好反映了“窄而深”与“广而浅”课程设计风格,前者是“科学著作”的设计风格,后者则是科普读物的设计风格。

就基础教育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而言,普及性要求课程设计必须考虑课程的广度,课程不能过深,亦即系数α不能过大;而基础性和发展性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学科学习和研究的相对系统的基础知识,并在学习中发展学科能力、接受学科研究的最基本训练,因而,课程又必须保持一定的深度,亦即系数α不能过小。

事实上,就基础教育课程而言,系数α一般应保持在0.5左右为宜。

与此相对应,“少而深”与“广而深”“窄而浅”一样,也都是课程设计风格的典型种类,佐藤·学提出的“从‘广而浅’的课程向‘少而深’的课程转型”,的确反映了课程设计风格的一种转型,但是,课程难度问题依然未能解决。

事实上,虽然“少而深”的“少”的确可以有效控制课程广度,但“深”却有可能导致过深的课程深度,从而依然可能导致过深或过浅的课程难度。

(二)实践中的新课程的课程设计编排风格分析

纵观课程设计的发展,从“学科为本”的教育理念,到“以人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体现在课程设计层面上,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寻求“窄而深”课程设计风格与“广而浅”课程设计风格之间的某种平衡,亦即,既要照顾课程内容的深度(以确保学科内容相对系数和完整),又要考虑到课程内容的广度(以体现学科内容之间、各门课程之间的综合性),前者对学生学科方面的发展极为有利,后者对学生身心发展和个人的社会化发展有帮助。

为了兼顾二者,基础教育新课程的设计与编排有必要采取以下两个有效策略。

1.整体策略:在“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之间寻求平衡

对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来说,学科领域的正文内容大多采用同时兼顾课程内容的可比深度和可比广度的做法,相比之下,关注可比深度较多,而且关注可比广度(即关注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一个趋向。同时,与以往的课程设计编排风格(如,《教学大纲》下的教科书设计编排风格)相比,虽然《课程标准》下各个版本的实验教科书彼此之间的差异较大,但是,其整体趋势是,由以往集中关注可比深度转变为兼顾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

就新课程推进和实际效果[14]看,课程变得更有挑战性了,学生也愿学了。但是,也存在一些误区和盲点,例如,对义务教育阶段数学7—9年级“圆”的处理就是一个反例。

对2001《课程标准》中的“圆”来说,从每切、每单元的局部角度,以及人的直观感觉上看,“圆”的确容易了──每一部分的要求都比以往低了许多,大多仅仅涉及一个概念、性质的直观探究,而未涉及定理、性质等的几何证明。

但是,就整体而言,其课程难度却在加大。事实上,在2000《教学大纲》下,“圆”作为初中三年级“几何”的主要内容,所占的课时量占本学期几何总课时量的74.6%;而在2001《课程标准》下,“圆”仅仅是其中份量比较小的一部分,在“北师大”版中,“圆”仅在九年级下册中出现,而且课时量为13课时,仅占本册教材总课时量63课时的20.6%(而“华师大”版在九年级上册出现,合计11课时)。就“圆”的课程广度而言,与2000《教学大纲》相比,2001《课程标准》下,“圆”的概念、性质并没有减少多少(大多不要求证明),即课程的广度几乎未减少多少,但课程深度降低了(即不要求证明,仅要求直观了解,难度系数大约下降为原来的20%至30%)。这就是说,在中,T变成原来的近乎,而S变成原来的20%至30%,G却几乎未动,此时的课程难度系数N必然大大增加!这表明,与《教学大纲》相比,《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中“圆”的课程内容非但变容易,反而变难了!这是始料不及的!

2.局部策略: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局部设计编排策略

新课程下,为了照顾课程的综合性,不仅在各门课程之间通过设置综合课程体现不同学科课程内容的综合,而且在学科课程内部也设置“实践与综合应用、课题学习、研究性学习”以体现本门学科内容的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这正是体现“广而浅”的课程设计风格(当然,兼有斯滕豪斯(L. Stenhous)的过程设计模式的风格,以体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更为全面的课程目标)。

这表明,无论是“窄而深”的课程设计风格,还是“广而浅”的课程设计风格,都取决于不同的课程目标。同时,为了达到良好的课程目标,除了在课程的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之间寻求一个恰当平衡,也要适当地结合不同的课程内容,在一些局部的领域适时地采用“广而浅”“窄而深”,甚至“少而深”的课程设计风格,以求得课程设计编排的整体效果。

四、反思

纵观课程设计的发展,从“学科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到“以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体现在课程设计编排层面上,就是寻求“窄而深”课程设计风格与“广而浅”课程设计风格之间的某种平衡,这个平衡点的寻找,既要在每门课程的整体设计上寻求“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的平衡,也要在每门课程的不同内容之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针对不同的局部内容采用“窄而深”“广而浅”甚至“少而深”的课程设计风格,以求得适宜的课程整体难度。

正所谓,无论是“窄而深”的课程设计编排风格,还是“广而浅”的课程设计编排风格,都取决于不同的课程目标和价值取向,不存在绝对的对与不对、好与不好的问题。中小学阶段理想的课程设计编排风格应当是,在“关注人的全面、健康、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寻求课程内容的可比深度与可比广度之间的平衡,以求得难易适中的课程难度。

①这里的课程设计模式不同于课程论中所说的课程设计模式(如,泰勒的目标模式),称之为课程设计编排风格更为恰当。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佐藤学著.钟启泉,译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3]黄甫全对中小学课程难度灰色模型GM-s(1,1)的探索[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5,(10).

[4]史宁中、孔凡哲、李淑文课程难度模型:我国义务教育几何课程难度的对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2005年11月20日):151—155.

[5]孔凡哲、史宁中四边形课程难度的定量分析比较[J].数学教育学报,15(1)(2006年2月):11—15.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8]梁贯成、黄荣金数学课程标准国际比较研究对我国新世纪数学课程发展的启示[DB/OL].hgxx.cbe21.com/basic/history/article.php?atricle_id=317,2005—10—24,同时载于《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研讨会会议资料》(1999年10月,北京,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研制工作小组)

[9]黄甫全课程难度刍论[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4).

[10]徐利治、郑毓信著数学抽象方法与抽象度分析法[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11]孔凡哲、史宁中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科书课程难度的定量比较[J].课程研究(中央教科所主办),2006,(1):35—38.

[12]孔凡哲、史宁中现行教科书课程难度的静态定量对比分析[J],教育科学,2006,(3):40—43.

第6篇

论文关键词: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4号)明确了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指出毕业设计是实现培养目标的很重要教学环节,尤其针对高职教育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方针。近年来,由于学校不断扩招,学生就业困难,教学资源紧缺,部分教师责任意识不强等原因,导致了部分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水平降低,甚至出现论文粗制滥造、抄袭、买卖等学术腐败现象,毕业设计质量逐年下降,以致有的教师提出取消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看法。对此,我们需要反思高职毕业论文工作,挖掘问题的根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

一、高职经管类毕业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毕业设计定位不清

最近几年,人们意识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并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不少重大成果。然而,高职经管类毕业论文的目标、选题、撰写要求等方面,仍然采用学科本位下的论文标准,强调毕业论文的学术性、理论性、创新性。无论是教师指导记录还是评阅记录、答辩记录,均充斥着“该论文逻辑性强,层次清楚”、“论文的创新程度不够,深度有待挖掘”、“文字流畅,论据充分,论证有力”等字眼,无不显示着学术论文观的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其课程设置要求基础理论必须遵循“实用为主,必须够用为度”的原则,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而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因此,高职院校很少有学生对某一学术领域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即使有,文字表达又是一大难题。在课程设置中,并没有论文写作这门课程,且课程教学与实际的论文写作有着很大的差距。显然,让高职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学术论文确实有些勉为其难。

(二)毕业设计选题不当

有的教师所提出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往不能反映和跟上时代的需求,不能有效的将毕业设计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多是一些理论行研究或是学术论文题目,造成毕业设计空洞无实用价值。而有些教师每年的毕业设计的选题多是与上一届大同小异,学生往往随意找找资料,或是类似论文,就变成了自己的东西。

(三)学生忙于找工作,无力进行毕业设计

几年来,毕业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问题。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学生基本上将精力放在实习和找工作上,学生花在论文写作上的时间和精力很少,许多学生为了找工作,基本上是应付了事,质量不高。国家对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重视,经常统计就业率,以此来确定该校的招生指标。在此压力下,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就业率,允许学生在第五个学期离开学校开展顶岗实习,但是毕业设计教学环节也刚好是安排在这个时间段,但是往往因为工作繁忙且缺乏安心撰写毕业论文的环境,更何况安排的学术论文与他们正从事的工作没有关系, 很多学生视毕业论文为一种负担。

(四)毕业指导环节松散不利于毕业设计完成

毕业设计的完成离不开老师的有效指导。但是由于教师资源的紧缺,一个指导教师往往带15个甚至20个以上的毕业生,老师不仅时间精力难以保证,也不可能样样精通,不能有效地指导每个论题。加上顶岗实习,学生不能得到教师面对面的有效指导,教师主要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进行远程指导。一些学生在做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很少甚至从不主动与指导教师联系,对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也是置若罔闻或不能正确理解,有时甚至要通过十几封邮件才能讲清一个问题。

二、基于职业能力胜任的商务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改革方案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进,高职经管类专业都提出了毕业论文改革为毕业设计环节。针对毕业设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基于职业胜任要求下,我院商务管理专业(连锁经营方向)制定出一套改革方案,强调以学生为行动的主体,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以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合作行动为方式,运用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四个环节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一)改变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

对毕业设计形式进行调整,将原来只是简单提交一份论文文稿的形式变为提交“调研方案(含调查提纲、调查问卷)+市场调研诊断报告+可行性报告(或是商业企划书、经营实施方案)”的特有毕业设计范式。以基于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过程为途径,运用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通过“信息的获取与利用、决策与计划、实施、检查与评估”四个环节完成毕业设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设计任务内容

选题范围主要是所学专业和岗位在学习中或是社会调查中所涉及的问题,并且针对不同环节有不同针对性的任务要求。

1.设计调查方案。可以具体实习单位或是选定企业为对象,通过调研方案组织、调研问卷设计、对选题对象企业在特定业务方面的工作进行调查和分析。在这一环节可以给出类似“XXX超市柜台商品销售经营业绩调查”或是“XXXX企业客户满意度调查方案”这样的选题方向做为参考。

2.市场调研诊断。通过调研数据收集、调研数据的整理统计分析,对选题对象企业在特定业务方面的工作进行数据整理分析,提出诊断报告或是意见书。如可以提交“XXXX企业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或是“XXX超市柜台商品销售经营业绩调查”

3.撰写可行性报告(或商业企划书或经营方案)。根据前一环节的“市场调研诊断报告”找出来的企业问题,撰写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如“三星品牌手机在手机卖场的布局陈列设计方案”、“步步高电子产品POP海报投放方案设计”、“童乐乳业酸奶产品推广营销方案设计”、“领跑体育用品连锁门店商品结构规划设计企划案”、“南城百货连锁超市商品配送优化方案设计”等企划书。学生在撰写的过程中就需要将商品销售、消费心理分析、商品陈列、门店管理、采购配送等等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

在这一环节尽量利用产学合作形式,做到真题真做,让学生参与到学校、企事业单位的相关课题和合作项目,让可行方案变成操作性的经营方案。其中的重要环节是要学生提交“企业经营成本分析”,其中主要是围绕资金筹措、经营成本费用核算、现金流控制、预期收益值、降低成本费用的方法、措施进行分析。如果无法结合真实项目实现,也可以自主创业方案为模板来分析“某店经营成本费用”。

4.成果汇报与交流。每组学生将完成的文稿制作成PPT演示稿,推荐代表口头陈述的方式进行成果展示,并对老师或是同学的提问进行解答。借此机会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心得体会。

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前后衔接,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学生从查资料到选题,再到查资料、做设计方案,实际上是一个非常系统的学习检验过程。可以很好的将学生三年所学的专业课程很好的串联在一起,极好的检验了学生学习所得,也让学生明白了整个专业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三)改变完成方式

鉴于工作过程的整体性及其所涉及的较宽知识面,原来单独个体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因此,毕业设计要求团队合作,一般以6-10个人为宜,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完成毕业设计中的一些综合性项目。而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与提高,而且能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对应的,指导老师也不再是一对一的指导,这就需要将3-4名不同专业教师组成指导团队共同指导学生完成。在时间上,适当提前进行毕业设计的布置和安排,统一安排在学生顶岗实习前以4-8周的时间内完成。

(四)改革考核方式

毕业设计完成方式的改变也随之带来了考核方式的变化。改革传统文本阅卷评价方式和一般答辩方式,要求学生将撰写的毕业设计与专业、岗位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起来,采用“PPT演示+口头陈述+回答提问”的方式进行现场评价考核。考核成绩中“毕业设计完成度”占60%,“PPT演示+口头陈述”占30%,“回答提问”占10%。通过这种形式的改变能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本专业理论、实践或技术领域成果的捕捉、提炼、归纳、概括、分析和运用能力,训练学生对专业理论或技术问题的把握能力,提高其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和技巧。

第7篇

关键词:“互联网+”;商业物业经营管理;实训教学;物业管理

一、《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课程实训教学现状

(一)课程目标定位不匹配行业需要

不同的商业物业类型(写字楼、购物中心、酒店等)对其管理人才有着不同的要求,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一方面需要具备物业管理的基础专项技能,如环境、安保、维修等,但管理较住宅物业难度大且有一定的特殊性;另一方面需要具备一定的经营管理理念,在保值物业的基础上,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这需要策划、招商、日常运营等能力。在今天许多商业物业紧缺的人才需求中,尤其看中第二方面的能力拥有。然而,在现有的商业物业课程目标定位中,往往还停留在以偏向住宅的物业人员能力培养,将住宅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简单套用在商业物业人员的能力需求上,使得本课程的目标定位与实际的行业需要不匹配。

(二)课程实践教学内容陈旧与实际岗位需要脱节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物业的发展也十分迅猛,然而商业物业的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却没有较好的跟上行业的发展。商业物业的岗位需求不再仅仅是专业维修人员、保安人员、财务人员、保洁绿化人员、行政人事人员等,它需要市场调研、市场拓展、合作合同管理、招商等的经营管理岗位人员。显然本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设定应与实际的岗位技能需求匹配,不能停留在传统的物业管理岗位技能需求。

(三)课程评价不能较好反映岗位能力

课程评价包括考核主体、考核方式、考核内容及比例等。目前的商业物业实践教学的课程评价仍以教师为主,考核方式以传统的卷面考试为主,考核内容偏向常规物业管理内容,这都不能较好的判断和反映商业物业岗位能力的水平。商业物业实训课程的评价需要融入学生的互评,以此检测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等能力;需要融入企业的评价,以此检测学生的能力水平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同时考核方式需融入现代化的评价手段,考核内容可进行能力分项,协调各项能力考评比例,这样保证考核方式的多样,考核内容紧贴岗位能力需求,更能全面科学的评价学生的能力水平。

(四)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难以满足

商业物业的岗位人员的从业能力需求,商业物业的实践类型多样,且各个类型间的经营管理差异,这都对本课程的实训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商业物业的实训教师是需要懂物业管理、又需要懂房地产开发、还需要懂商业物业的运营的综合型人才,这就对商业物业的“双师”教师提出了难度。可以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建设校外的商业实训基地,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让实训课程生动形象,实现线上、线下的商业企业教师的介入,丰富本课程实训环境与实训教师。

二、基于“互联网+”课程实训教学设计

(一)基于岗位能力确定实训教学目标

通过对物业企业的调研,发现商业物业着重在经营层面,其内容包括策划、招商和日常运营管理,其岗位着重在综合经营部相关岗位。从岗位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即工作任务开始分析,明确岗位的工作说明与工作规范,从而明确了商业物业经营与管理的实训教学目标,即通过对各种商业物业的业态分析、基础物业管理、设施设备管理、物业节能措施、商业物业资产管理、商业物业绩效考评和商业物业行政管理等,让学生具备商业物业项目调查分析能力、商业物业项目招投标管理能力、商业物业招商策划能力、商业物业合同管理能力,商业物业资产价值挖掘能力等。

(二)从岗位评估-工作任务-能力分析-实训项目设计

本课程的实训项目体系设计是从对岗位的评估入手,明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其所需的岗位能力,进而确定实训项目,针对每个实训项目设置若干实训模块,再将实训模块分解为对应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技能点。本文以实训项目“基于商贸物业-大型购物中心的物业招商”为例,阐述实训模块“制定购物中心招商方案”完成的相关工作任务。

(三)制定基于实训项目的实训微课等教学文件

传统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往往不能形成一体化,在“互联网+”背景下,本课程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点与实训任务的融合,让学生在任务导向下,自主探究学习。在每一个实训项目下,确定每一个实训模块,根据工作任务形成对应知识点的微课、动画等资源,让知识与技能碎片化,同时又能在任务导向下形成内在逻辑联系,进而实现相关任务模块,同时实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学习与提高。

(四)全过程、多样化进行实训课程的考核评价

本课程采用全过程评价系统,重视学生每一次参与、态度、合作、成果,利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做到及时反馈,及时评价,而不以一考定成败。在具体的考核评价中,利用自主学习云平台跟踪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随时可考核查看学生的学习态度与成果;利用QQ、微信、蓝墨云班等软件,实现校内教师和企业教师与学生的实时讨论、沟通与评价;每一个实训任务的完成,均会形成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成果评价等,不以教师为唯一评价主体;通过以上多样化的考核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全过程的评价依据。

第8篇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电子商务;商务英语;校企合作;创业

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传统商务与网络技术发展相融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外贸的主要手段。自2006年我国电子商务产值突破万亿元大关以来,每年均以高于70%的速度持续增长,2010年已达15万亿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突显了自身低成本、高效率、开放性的特点,不仅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的贸易机会。

艾瑞咨询的《中国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职业发展及薪酬研究报告》显示,电子商务行业已经成为高薪行业,企业间电子商务业务(b2b)人员月平均收入水平达6800元。

电子商务行业已呈现薪资起点高、增长速度快的特点,从业人员人才缺口将持续走高,仅2008年我国企业新增电子商务用人需要即超过230万,预示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市场宽广。

根据对我院外语系商务英语专业2003~2006级毕业生的调查,在已就业的学生中,有70%~80%从事与国际电子商务有关的工作。部分学生由于业绩突出,二三年内就被提拔为业务主管,甚至有的已经通过该途径创业成功。

各种信息表明,国际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外贸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的主要方式,国际电子商务人才需求强劲。作为培养高级职业技术人才的高职院校,有必要并且有能力探索培养国际电子商务人才的途径,高职院校开设国际电子商务课程势在必行。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和两年的专业课程教学,笔者拟提出国际电子商务课程建设的构想。

教学内容

教材选择培养国际电子商务人才要以实践为主,以技术为辅;以达到商务目的为主,以构建商务平台为辅;以商务英语交流为主,以外贸基本知识为辅。这样筛选下来,就出现了教材很多但却无从选择的尴尬境地。电子商务的教材多以技术为主,如构建电子商务平台、网页制作、网络安全等;电子商务英语教材也多以计算机网络英语为主,涉及外贸的很少。少数几个国际电子商务教材,多以外贸知识电子化为主,而外贸英语则较少涉及,传统的商务英语教材涉及的商务活动与电子商务在手段和实现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差别。教材可不必局限于一本书或者纸质教材,笔者推荐上海对外经贸学院章学拯的国际贸易电子化实务精品课网站。该网站对各种外贸软件应用、中国电子口岸、网络支付、电子磋商、电子报关报检等都有详细的介绍,尤其是电子磋商、单证模拟软件等的视频可以给学生提供十分直观的认识。在开发信等函电往来方面,推荐中国海关出版社的《小小开发信、订单滚滚来》和《外贸技巧与邮件实战》、外贸之友网站(澳大利亚人创办,可以对读者提供的外贸开发信进行修改),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对电子商务开发信、商务往来的e-mail写作有更好的认识,这是国际电子商务的敲门砖,在整个国际电子商务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学中还可参考阿里巴巴公司编著的《e时代外贸英语》,为学生在函电特别是网络口语方面提供素材。在商务方面,则可以借鉴中国海关出版社的《出口营销实战》,其中大量的通过互联网寻找目标客户、实用出口营销网址、外贸人员的实践经验都可给学生很好的启发,使学生学到非常实用的国际电子商务知识。总之,教材的选择应突出外贸的电子化、商务英语的网络化、互联网技术的弱化。

网络资源在学期初,就可向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外贸论坛、btob网址、博客等资源。如“福步外贸论坛”被誉为外贸第一论坛,每天汇集的专业贸易人士超过2000人,其中有许多专业人士的心得体会、案例分析、专业英语等,是外贸人员必看的论坛;“龙之向导”可提供各国黄页、各国搜索引擎、各国主要外贸btob平台、各种外贸学习资源等等,是外贸网址集大成者;“阿里巴巴论坛”及马云创办的阿里巴巴公司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龙头,btob的老大,正在不断发展,是国内最重要的电子商务平台,在中小企业中非常有影响力,论坛资料很有指导意义;外贸精英网尤其是其贸易网站资源也很丰富;“中国国际海运网外贸论坛”拥有领先的海运交际网络,专业打造海运界最大的网上俱乐部,在物流方面优势明显。至于btob的主要网址,tradekey、globalsouces、阿里巴巴等介绍的就更多了。关于电子单证的制作,世格软件教学平台的介绍非常详细。这些资源可使学生不经过实习就能懂得不少外贸的经验和教训,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领悟力强的学生还可以结识许多朋友,为以后的成功打下人脉基础。

电脑技术手段做网页的软件,如dm、html等能简单地应用,掌握静态网页的制作方法足矣,因为绝大多数btob网站都是静态的,至于复杂的后台程序知识不是该专业学生所需要掌握的。pdf的制作与应用是外贸实践中很重要的,各种im工具,如外国客户常用的skype、msn、yahoo、messenger等使用很少。教学中不但要求会注册使用,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这些工具与外国人进行交流,使学生敢于与外国人进行语聊和视频对话,培养学生与外商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能力。各种搜索引擎,特别是google的使用及seo(搜索引擎优化)与adware广告等的运用,可视学生的程度而定,避免陷入技术泥潭。在这一类教学中,应把握电子商务的目的,千万不可陷入追求高端电脑技术的误区。

教学特点

(一)教学地点和设施

如果教学条件好,应设置电子商务实验室,保证学生人手一台电脑,能上internet最好。国际电子商务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需要优秀的教学模拟系统加以辅助。参照上海对外贸易学院its系统,外贸模拟应用软件应强调:(1)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如自己组建公司,自己发盘、还盘,磋商合同等。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2)全程各环节的模拟,从网上找客户、价格磋商、签订合同、制单等等,进行全程电子化操作,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锻炼。(3)教师的全程监控和实时引导也是非常重要的,没有教师的引导和评价,学生只是一味地去做,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尤其是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很多时候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就像工厂师傅带徒弟那样,才能收到良好效果。(4)教学软件的信息丰富、即时更新,可使学生真正感受外贸市场的激烈竞争,创造出完美的模拟环境。

如果不具备价格昂贵的电子实训室与电子模拟软件的条件,至少应保证教师的电脑上网演示。各种搜索引擎的技巧使用和优化,paypal等电子支付工具的使用,各种im工具的应用等必须给学生演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国际结算课件、通商汇的电子口岸模拟教学软件、世格软件模拟操作系统等,可使学生快速融入各种单证的学习,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尤其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的国际结算课件,将信用证复杂的步骤讲解做成flash动画,可以清楚直观地将信用证的流程解释清楚,学生看两遍基本就能明白其中的内涵,而如果照书本讲解,很多学生很难理解教学内容。

(二)教学方法

任务法就是将学生分组,不断地给他们布置任务,完成一个任务加一定的分数,完成最后的任务给一定的奖励。就像现在很多网络rpg(角色扮演)游戏那样,不断分配任务、不断完成、不断升级、不断获得奖励,使人陶醉其中。根据国际电子商务的特点,可将一整套交易行为进行划分。比如,第一步,让学生到企业获取产品资料、报价单;第二步,让学生熟悉产品,掌握中英文说明、型号、规格、产品海关归类编码、英文所属类别、中英文别名等;第三步,到搜索引擎、btob网站寻找客户,然后发一封开发信;第四步,如果有回应的话,进一步通过e-mail、skype等,利用商务英语与外商进行价格、质量等条款的磋商;第五步,合同条件确定,运用easytodo、起航货代软件等外贸单证软件制单。在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的能力差别很大,有的第一步就不愿做或不敢做,敷衍了事,后面的任务就很难展开。而有的学生一开始就积极努力,打电话联系厂商,亲自到外贸工厂与供应商联系产品,熟悉产品后,在各大搜索引擎及外贸btob平台上宣传、查找信息,进行洽谈,到最后完成制单。甚至有的学生做了网址进行产品推介,有的保存了大量与外商磋商的英语素材。因此,英语能力的差别是任务完成水平差别的主要原因,主动创新的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很多教学内容都是在网络上演示、实施的,教材只是一个参考。搜索引擎的各种技巧、优化推广、商务英语即时工具的使用等等,都是网络即时教学,每次课都是直播,内容总是在变化,这是书本无法提供的。在学期初,就可让学生熟悉阿里旺旺、msn、skype、雅虎通等,要求他们主动与外商交流,交流记录多的给予加分。另外,hotmail,gmail等著名的e-mail网站都应要求学生注册,所有的作业、测试都应通过e-mail进行。要建立班级qq群,共享课程相关资料,博客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提高教师对学生引导和传授知识的效果。

突出英语教学对于国际电子商务课程,互联网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英语是这门课程的特色和灵魂。熟悉外贸产品、进行开发信的写作,在msn、skype、e-mail上的交流,在google、yahoo等英文引擎上的搜索等,都需要较好的英语水平。在这方面,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例、句型,让学生模仿练习是很重要的,互联网上的大量英语学习网址、im即时工具提供的与外国人聊天的平台、外国的论坛、博客等都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国际电子商务英语的特点是:(1)单词不多,但产品的英文名称、规格、标准、型号等有一些较难的词汇,如纺织材料就有很多专业词汇需要熟悉。教师应根据当地外贸优势企业的产品,归纳总结专业词汇进行教学,使学生较早熟悉当地外贸产品的相关英语词汇。(2)函电和外贸谈判都有简约化、口语化的趋势,交流是主要目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实践、注重推动学生开口讲英语,不要追求复杂的句型、绕口的词汇。提高听力课的比重,增加听力课的课时是很有必要的。

课上与课下结合国际电子商务是一门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更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的重要工具,教好这门课,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以便培养出毕业即能上岗的学生。对此,笔者做了一些尝试:(1)通过平常测验和观察,挑出一些英语和计算机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在业余时间为一些企业做电子商务,一般是毕业生所在的企业,这样沟通比较方便,资料提供及时。利用企业所提供的产品资料,以外贸企业的名义寻找客户、进行外贸磋商。用这种方式可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锻炼。(2)在布置寻找客户资料的作业时,要求学生用各种方式取得产品说明和报价单,不许在网上复制。告诉学生在外贸领域电子商务并不总是万能的,打电话、亲自拜访有时更有效。(3)课外作业和测试多在网上进行。这样就能解决课堂上对学生操作的效果监督不力的问题。比如学生在英文的gtalk、gmail注册后,要求加笔者为好友,给笔者发一封英文e-mail,内容有用户名和密码,笔者收到后,测试学生的用户名和密码,这样就能了解学生是否会注册和使用了。(4)国际电子商务发展很快,经常邀请从事该业务的优秀外贸业务员、业务经理来校进行讲座、交流是非常必要的。这些外贸实践人员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学生什么是实用的技术,什么是实用的英语,还可提供一些有用的网址和技巧,在就业要求、业务能力、职业道德等方面给学生提出好的建议。

(三)教学合作

国际电子商务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是一门集英语、计算机、营销、国贸实务、外贸函电、外贸谈判等多学科的综合课程,是一门可以直接与就业岗位挂钩、培养实际技能的课程,其发展很快,需要教师和学生努力实践。笔者有几个建议,希望与同行共同探讨。

与阿里巴巴合作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的高文宇老师曾经探讨职业院校与阿里巴巴合作的可能性,这是一个非常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事实已经证明是成功的。从2004年9月至今,阿里学院与三百多所院校建立了课程合作,已经有5万名大学生通过了“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其优势在于,有国内最先进的电子商务平台,有大量中小企业进入,有大量外贸专业人才,有阿里巴巴50万家会员企业的丰富实战经验,这些都是职业院校欠缺而且很难通过努力实现的。尤其是阿里学院致力于培养小企业电子商务和管理人才,解决小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碰到的人才“瓶颈”问题的教学理念,正好与职业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培养外贸中小企业商务人才的目标接近。其50万家会员企业更是未来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金矿”。就其课程而言,阿里学院的课程紧跟国际电子商务实际,有非常强的实践性,尤其在网络营销、职业素质、商务礼仪、网络安全等方面经验丰富,所欠缺的可能只是英语的教学,而这正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强项。阿里巴巴需要高素质的英语人才推广使用其平台,高职院校需要利用其丰富的电子商务经验和庞大的就业平台,双方的合作应该是双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