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银行业务特点

银行业务特点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22 15:22:53

银行业务特点

第1篇

银行开拓电子商务业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以本行客户为服务主体的积分商城或信用卡商城。二是以所有用户为开放主体的纯电子商务模式。该平台类似于传统的淘宝和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在该平台中,消费者既能够获取全面的商品信息,也能够获得“大额分期”、“个人融资”、“担保支付”等服务,实现了金融服务的全面性。

二、银行开拓电子商务业务的特点

(一)良好的客户基础和信任度

相较于网络平台上的各式电商和支付机构,银行具有较高的信用度和安全性。虽然,以支付宝为主体的第三放支付机构公信度也有所提升,但是其具备交易额度上的信誉限制。交易双方无法对第三方支付公司进行充分信任。银行的各项操作规程和政策等,是在法律范围内执行的,比较严格和正规,能够有效避免电子商务交易过程中的风险。相较于第三方交易公司,银行具备良好的客户基础和信誉优势。

以建设银行为例,其网上银行用户已经超出1亿,手机银行用户已经超过6000万。银行要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客户优势,吸引消费者参与到电子商务平台中,达到良好的电子商务开拓效果[1]。

(二)资金安全,技术先进

一是相较于电子商务运营商,银行更加注重网络安全问题。它具备资金和技术方面的优势,能够对钓鱼网站和网络病毒等进行有效防范,保障人们的交易安全和资金安全。二是银行的交易环境比较封闭,能够最大程度降低交易风险,保障资金安全。

(三)具备长远性的目标规划

银行开拓电子商务的时间比较短,并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效。银行具备充足的资金和资源优势,立足长远,培植自己的客户群,以保障该平台处于良性的运营状态。与普通电子商务平台比较,银行也具备价格优势,并且能够应用资金,获取更加广阔的市场份额。

(四)擅长企业用户开发

银行具备经营网点和专业化服务方面的优势,它能够借助众多的企业和网点,与企业建立良好的互动沟通关系;借助技术优势,为企业构建针对性的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企业的支付结算、资金管理、融资贷款和业务推广等,不断拓展企业发展空间,为其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

三、银行开拓电子商务业务的原因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银行存贷利差收窄,竞争也更加激烈。银行已经认识到了发力中间业务、转变盈利方式的重要性。近年来,银行加大了对电子商务高成长性的关注度。开拓电子商务业务,能够使其获得更加广阔的利润空间。同时,借助电子商务平台,能够为客户提供更加丰富的增值服务,提高用户的黏性。借助第一手交易信息的获取,对客户的信用情况和消费诉求进行明确了解,以推进金融产品的研发和推广。第三方卖家的引入,也有助于提高用户参与度,提高银行的业务规模。

(一)盈利模式的转变增加了银行压力

传统认知背景下,中国银行业被认为是暴利行业。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改革,银行的获利空间逐渐压缩,市场压力也逐年增加。当前利率市场化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对银行的业绩影响也相对较少。部分银行也逐渐意识到传统存贷款利差不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银行要改变传统盈利模式,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的开拓,实现利润的增长和市场效益的最优[2]。

(二)第三方支付地位逐渐削弱

第三方支付是电子商务运营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银行在传统支付公司中的参与度比较高,其网上支付功能推动了以京东、淘宝、当当等电商行业的发展。但是,近年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在电子商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严重越弱了传统银行的网上支付功能。例如,当前,人们以支付宝的应用为主,借助支付宝实现网上支付。支付宝也通过其强势的市场地位,逐渐压缩交易手续费。相较于传统线下支付,具有明显优势。

银行在电子商务支付中的地位逐渐被削弱,不仅对银行利润产生了严重影响,也导致了客户的大量流失,使银行处于被动的发展状态。以支付宝推出的快捷支付为例,用户的商品购买不再依托于网银,借助银行卡号、户名和手机号码等即可完成支付。该种支付模式对传统网银带来了严重的打击。

(三)满足银行金融产品发展诉求

银行的运营主体是金融产品和服务。电子商务平台是银行发展的载体,其根本目的是实现本业金融产品的渗透。电子商务平台,借助技术优势,对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进行屏蔽,制约了银行对个人和企业客户线上交易信息的掌控。资料层面的缺失,使银行必须借助复杂繁琐的审核程序为客户提供在线信贷服务,制约了信贷服务的快捷性,也不利于人工成本控制。

银行开拓电子商务业务,能够借助该平台,获取信息流和交易数据。并通过智能软件对客户数据模型和利润分析模型进行构建,以对客户需求进行明确了解,实现新型金融产品风险和利润的核算,提高金融产品的设计和服务质量,并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强客户黏性,实现银行客户群体的扩张。

四、银行开拓电子商务业务面临的挑战

(一)法律法规缺失

当前,我国电子商务方面的法律法规缺失,电子合同及电子票据仍然存在法律效力和合法性层面的制约,并未形成合理的网上企业经营及交易的经济纠纷处理规程。电子商务业务市场准入等法律问题层面也存在盲区。银行内部也需要加强电子商务业务管理,并制定具体的规范,以确保网络交易监管的有效性。

(二)风险控制与发展客户规模之间不平衡

电子商务业务开拓对银行硬件环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银行要重视网络系统建设,营造安全的网络环境,借助先进的安全认证手段,保障网上交易的安全性、便捷性和稳定性。同时,银行需要借助有效的风险控制手段实现客户筛选。当前各家银行对电子商务平台客户的要求比较高,且筛选严格,保证了客户的质量,但限制了客户的数量[3]。

(三)尚未掌握充分的网上交易记录和信用记录

银行电子商务的网上信贷业务,要求银行对客户的信誉度和相关信贷数据等具有明确了解。但是,银行在客户资源储备和商业信用体系构建中存在相应的不足。而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电商平台在互联网贷款服务方面则更具优势。传统银行要充分掌握网上交易记录和信用记录,为电子商务开拓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

第2篇

以资抵债是指在借款人和担保人无法以货币资金偿还到期时,银行为保全资产,通过合法途径取得借款人。担保人或第三人的实物资产或权利资产,用以抵偿全部或部分债务的行为。

以资抵债是银行资产保全手段之一。通过以资抵债,债权转换为物权,货币资产变成抵债资产。以资抵债业务具有以下特点:

1、被动性

银行发放贷款是一种主动的资产业务,其目的是获利。而以资抵债则是银行面对债务人偿债危机时所作出的一种被动而无奈的选择,其目的是尽可能减少损失。

2、过渡性

银行是经营货币的企业,其资产经营周期以货币为始终。以资抵债仅仅是银行从发放贷款到收回贷款的一个中间过程,收取抵债资产是一种过渡行为,抵债资产最终将被处置还原为货币资产。

二、现存主要问题

综观国内商业银行的以资抵债业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通过以资抵债掩盖不良资产

不少经办行为完成上级行下达的不良资产余额与不良资产率等考核指标,在尚未充分追索债务人现金资产的情况下,轻易办理以资抵债,以此“化解”不良资产、降低不良资产率,甚至借以开脱责任。以资抵债成了不良资产的“羊皮”,成了不良资产制造者的“避风港”。不少债务人也往往抓住银行的此种,用质次价高,变现困难的资产抵债,变相逃废债务。

2、抵债资产质量低劣

由于政府部门干预,债务人逃废债、银行核查不实或经验不足等原因,抵债资产普遍质量低劣。其中相当一部分抵债资产属残次滞销品,如假名牌服装,积压库存产品、陈旧落后的机器设备,即将过期的品等。另有一部分抵债资产则存在种种瑕疵,如违章、欠缴税费的土地使用权。产权有争议的商品房及重复抵债的房屋租赁权等。

3、抵债资产价格高估

抵债资产价格高估是商业银行以资抵债业务中普遍存在的另一问题。目前,抵债资产的价格确定方式主要有法院裁定,协商定价、评估定价等。由于受行政干预、评估机构按评估标的收费等因素的影响,不少抵债资产的价格明显偏高。质次价高的抵债资产,对银行而言有如“借出金砖、拿回破瓦”。

4、抵债资产“管理难”和“不管理”

除一般商品外,抵债资产中更多的是房产、土地使用权、不宜拆迁的机器设备等不动产,且分布分散。由于地方行政保护、债务人故意设置障碍等原因,加之有的经办行只注重名义抵债、不落实物权,商业银行抵债资产普遍存在管理难或不管理的问题,致使不少抵债资产“名抵实空”:有的抵债设备长期闲置在原企业;有的抵债房产长期被原债务人无偿占用;有的抵债设备被企业偷偷出售。这类现象在产权不明或地处偏僻的房产、机器设备等抵债资产中尤为严重。

“难管理”和“不管理”对原本就质次价高的抵债资产而言,犹如雪上加霜,进一步加大了抵债资产的损失风险。

5、重抵债、滞处置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抵债资产实质上成了商业银行的另一种不良资产——不易变现、不断贬值、风险诸多的非货币资产,而且越积越多。

三、管理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以为,商业银行对以资抵债业务要严格办理条件、审慎利用,要善于区别情况、主动出击、抢占优质资产,要落实抵债资产的物权并加强管理,同时更要以多种手段加快处置抵债资产。为此,商业银行要建立高效的决策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

1、严格以资抵债条件,审慎利用

收取抵债资产并非银行的终极经营目标,抵债资产不仅要占用资金,机会成本较高,而且日后处置时往往还会产生相当大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应完善以资抵债业务的规章制度,严格条件,加强审查与审批,审慎采用。

商业银行在选择抵债资产时,应遵循“合法性、稳定性:易售性”的原则:

(1)合法性。用于抵债的资产必须是借款人。担保人或第三人依法取得并拥有,且有关文件齐全、产权明晰、未涉及债权债务纠纷。

(2)稳定性。用于抵债的资产的性能应保持相对稳定,不易变质、损耗;资产价格较稳定,风险小。

(5)易售性。抵债资产的市场需求应相对稳定,易于在短期内处置变现,且处置成本较低。

2、主动出击,抢占优质资产

对绝大多数银行而言,以资抵债往往是一种被动。无奈的选择,“有总比什么都没有好”经常是银行办理以资抵债的重要理由,因而抵债资产往往是价格高估、质量欠佳。

要想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商业银行务必树立“主动出击、抢占优质资产”的意识。为此,商业银行在贷前时要全面、深入地查清债务人的所有资产及其主要资产的分布,发放抵/质押贷款时则要尽可能选择优质资产作为抵/质押品,贷后管理中则要实行及时、有效的风险预警管理,一发现债务人发生或可能发生到期不能以现金方式偿还债务时,马上将债务人的主要资产予以诉前保全,并通过协商或法院裁定等途径办理以资抵债,化被动为主动,抢占优质资产抵债。

3、落实物权,加强管理

法院判决抵债或双方签订抵债协议并不等于抵债资产的实际取得,更不代表抵债业务的完结。经办行只有切实落实抵债资产的物权并加强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抵债资产的保值、增值。

(1)及时办理过户和登记备案等相关手续。对国家规定应办理过户手续的抵债资产,原则上经办行要及时按有关规定办理过户和登记备案手续。但对能在极短时间内处置变现的抵债资产,经办行可在取得土管局、房管局,法院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并实际控制资产的情况下,暂不过户,尽快处置变现,以节省成本,提高回报率。

(2)及时办理抵债资产的交接手续。对服装、办公设备、汽车等可移动且非大体积类资产,经办行要及时和债务人办理实物交接和提货等手续。对房地产、大型机器设备及权益等抵债资产,经办行则要和债务人及时办理抵债资产权属证书、登记证明等法律文件的交接及其他相关手续。

(3)分类保管。面对形态各异、大小不等、四处分散的抵债资产,如何妥善保管是当前商业银行以资抵债业务中的难点之一,不保管将导致资产的破损甚至灭失,而要全部集中保管又不现实。笔者以为,对抵债资产应实行分类保管:①集中保管。对服装、办公设备、汽车等可移动且非大体积类资产应按区域实行集中保管,即将某一地区内所有服装,办公设备。汽车类抵债资产集中到某一仓库,并指定专门部门负责保管。②原地托管。对房地产。大型机器设备等则要实现原地托管,即在办妥过户和登记备案等手续后,和第三人或原债务人签定托管协议,委托其具体保管、维护。③专库保管。对有价类资产,要按重要凭证及时交由出纳部门入银行专库保管。

(4)办理。抵债资产的保险问题是商业银行以资抵债业务中的盲点。有的经办行在取得抵债资产后既不积极处置,又不落实保险,最终因火灾等意外事故导致资产灭失和全损。因此,对短期内无法处置变现的房产等大额抵债资产,经办行一定要及时办理保险,防范风险。

4、多渠道、多手段地处量抵债资产

银行如果只是一味地接收而不予处置变现,抵债资产将越积越多,并成为另一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危及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持久稳健发展。因此,各商业银行应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尽快尽早地处置抵债资产。

除传统的协议转让、拍卖、自用等处置手段外,笔者以为商业银行应积极探讨并采用打包出售、出租、托管经营等方式。

(1)打包出售。打包出售是指银行根据市场需求或者偏好,将多项抵债资产组成一个资产组合予以出售。银行既可以将具有类似特征的抵债资产分别打包,如组成房地产类资产包、汽车类资产包分别出售;也可以将多种类型的资产混合打包,如将房产与服装,办公设备等不同类型的资产组合为一个资产包出售。混合打包有助于银行将那些难以处置变现的抵债资产与相对比较优良的资产一起捆绑出售,有利于提高处置率、降低处置成本,减少损失。打包出售方式技术含量较高,其关键点在于:①资产包中必须有一项能吸引投资者的核心资产。②资产包的价格确定。

(2)出租。由于质量、价格或产权等原因。不少抵债资产无法在短期内出售。为避免资产闲置,对其中具有使用价值、有一定需求的抵债资产,商业银行先予以出租,等到各方面条件成熟后再行出售。通过出租,银行既可节省保管费、仓储费等费用的支出,又可增加出租费等营业外收入。而且从长远分析,“先出租、再出售”的综合收益比单纯的出售收益要大,有利于实现抵债资产处置变现值最大化。

(3)托管经营。对那些在一定时期内无法处置变现,但具有经营价值的抵债资产,商业银行可以委托给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中介机构经营管理,实现保值、减损。通过托管经营,商业银行不但可以充分利用专业中介机构的的管理经验,管理人才、客户资源等优势,对抵债资产实行市场化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而且还可避免陷入在处置抵债资产和违反《商业银行法》等监管法律。法规之间两难的境地,规避政策风险。

5、建立有效的配套机制

如前所述,以资抵债业务管理的根本原则是:要慎用而勿滥用,要优选资产而勿来者不拒,要尽早以最佳方式和最佳价格处置变现,而勿一抵了之、长期搁置。为此,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配套机制,包括高效的决策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

(1)高效的决策机制。如果以资抵债项目,无论金额大小,一律都要上报上级行审批。而上级行的审批程序繁琐、耗时又长,下级行何以抢占优质资产、何以尽早尽快处置。因此,无论是优选抵债资产,还是加快处置,都需要高效决策机制的支持。高效决策机制包括合理授权、高效审批。

(2)有效的约束机制。有效的约束机制是控制“利用以资抵债消极压缩不良资产”和“抵而不管”等问题的必要手段。

①按风险权重考核抵债资产。取得抵债资产并不意味着风险的全部释放,在其未处理变现之前依然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对抵债资产的考核应从按资产占用形态考核改为按风险权重考核,即对抵债资产的质量状况要按照其风险权重与资产数量之积进行考核。此举可在一定程度上杜绝经办行利用以资抵债“美化”资产质量的问题。

第3篇

北京地区银行机构奥运金融服务现状

奥运服务渠道迅速拓展。大部分银行全面实施了营业网点的美化亮化改造工程,已达到无障碍建设改造标准的银行网点占网点总数的76%,其中奥运重点区域完成无障碍建改网点占重点区域网点总数的88.97%。此外,各家银行机构还加速推进电子渠道建设步伐,辖内银行离柜业务占比大幅上升,有效缓解了银行临柜服务“排长队”的状况。

奥运重点区域支付环境持续改善。一是特约商户普及率明显上升。截至2007年末,北京市奥运重点区域可受理人民币卡的商户平均普及率达到84.8%,可受理外卡商户平均普及率近68%。全市累计发展银行卡特约商户8.47万户;特约商户普及率超过80%。二是银行卡受理机具数量快速增加。累计布放POS机具12.1万余台,ATM机具8388台,同比分别增长80.9%和32.8%。三是银行ATM机的外卡受理能力有所改善。截至2007年末,辖内中资银行已可通过银联网络受理包括VISA、MASTER等在内的8种外币卡。四是外币兑换功能不断增强。截至2007年末,全市可进行外币兑换的银行网点达到1909家,占全市网点总数的92.7%(邮储和农商行除外);外币代兑点增至355家。五是经批准,中行推出了非居民法人“奥运临时账户”业务,满足奥运期间境外机构在奥运赛区账户和结算需要。

各家银行积极加快业务流程优化进程。中行北京分行针对奥运金融服务高效、便捷的特点,对临柜业务流程和产品进行了梳理,并正着力优化调整。工行北京分行梳理了个金和对公业务流程,对现有前台岗位进行简化重构,完成了90%以上的业务流程再造优化工作。北京银行、北京农村商业银行实施了临柜业务流程规范和简化,加强了临柜服务考核力度。交通银行简化了外币兑换和旅行支票兑付流程,为奥运期间临柜服务质量提升创造了良好条件。

银行窗口涉外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近年来,辖内银行普遍开展了一线柜员奥运临柜英语的培训及考试,加强对员工和客户经理的岗位培训。加大了城区具有英语服务能力的大堂引导人员的配备,各家银行均能保证在奥运重点区域网点内安排1-2名能够熟练运用英语办理业务的员工。在客户服务中心提供英语人工座席服务,努力提升涉外服务技能。部分银行已完成在营业网点和ATM及外币兑换机等自助机具上布设双语标识和操作提示的工作。

辖内各行均开展了信息系统备份切换测试。截止2007年末,辖内所有银行都建立了核心业务系统和相关通讯网络的双机备份,并按制度要求进行了切换测试,测试结果正常,部分银行针对信息系统的应急演练工作也已经完成。

当前奥运金融服务中需重点关注解决的问题

信息系统风险防范工作需加快推进。一是辖内银行压力测试工作尚未开展。其他各类商业银行因为数据系统和核心业务系统集中在总行、压力测试工作将由总行负责实施,或因缺乏相关压力测试工具等原因,都还未安排或计划安排压力测试。二是系统故障状态下手工处理机制尚待建立和演练。多数中资商业银行临柜服务手工处理机制尚在建立之中,演练和落实还需加强。三是中行代办奥运门票存在信息系统风险隐患。开赛后,中行在全力做好大量中外游客的赛场内外银行服务的同时,仍继续承担着代售门票和办理取票业务,特别是中行在北京地区139家网点需88.74万张门票,给临柜和系统资源增添了很大压力,增大了信息系统风险。四是银行间跨行业务系统故障应急处理机制尚未建立。银行间跨行业务系统故障或网络中断后各行和相关部门的报告路线、职责分工等尚不明确,不利于奥运期间对此类业务故障的快速反应和即时解决,系统隐患清除和突发问题应急处置工作亟待改进。

临柜资源紧张,“排长队”问题需继续改进。随着奥运会期间中外游客的大量进京,一些奥运重点区域的银行临柜服务需求将激增,特别是在养老金集中发放日或收费集中的时段,临柜资源紧缺的矛盾会更加突出。

对国外消费者的宣传和引导工作应予加强。调查显示,多数来华的外国消费者对中国监管政策和银行内部管理及操作流程缺乏了解,由此产生的误解可能引发银行声誉风险。一是受外汇管理政策限制,外币不能在国内流通,外币代兑点只能单向兑出人民币,同时,由于小币种和外币辅币的存储量有限,都可能给国外消费者带来不便。二是在营业场所、ATM机和网银业务中绝大部分银行只能提供中英两种语言界面提示,缺乏法语等其他国际通行语言的提示和说明。三是一些外币业务的办理要求与境外银行有一定差距,易引起客户异议或投诉。如旅行支票兑付费率高于境外银行;又如银行网点集中办理外币兑换业务时,可能会造成外汇局外管信息系统登录速度降低,导致客户等待时间过长等问题。

奥运期间相关特殊服务需求仍需及时解决。一是奥运临时服务网点设立问题。中行北京分行将在奥运村、媒体村等奥运区域设立5家直接为奥运会服务的临时网点,按奥运区域运行管理统一部署,5家网点的筹建开业时间很紧,不能严格按照行政许可制度要求提交申请,行政许可方面需要特殊监管政策予以支持。二是银行营业网点的延时服务相关制度配套问题。奥运期间有的银行网点延长服务时间,会出现系统关机后手工办理业务等系列问题,其中的内控管理和风险控制制度需要进一步研究完善。三是一些临柜业务制度不能适应奥运期间快捷、便利的服务要求。如现行制度规定存折或密码挂失须在7天后才能补换存款凭证或更换密码,可能会给奥运期间中外游客带来不便。

支付环境建设尚需人民银行等部门合力推进。奥运支付环境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各方努力下,已有很大改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除VISA、MASTER卡外的其他信用卡受理种类和分布有限,POS机和特约商户普及率主要集中在奥运重点地区而其他区域服务相对较弱等。

此外,奥运期间北京实行交通限行等特殊社会管理措施,对银行正常运营和应急处理工作可能带来影响,一定程度影响奥运金融服务质量。

推动奥运金融服务水平提高的相关工作建议

为推进首都银行业奥运金融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北京银监局正在全面部署和有序推进奥运金融服务各项工作。为更好地协调解决辖内银行奥运期间面临的困难,建议:

督促各商业银行总行高度重视奥运金融服务工作,统一行动,有重点、多层次推进,促进服务质量有突破性提高。一是积极督促各商业银行总行成立专门的奥运金融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以“服务奥运、支持奥运”为宗旨,全面做好奥运金融服务工作。二是要求各商业银行总行根据奥运金融服务特点,以核心业务系统风险为重点,将对核心业务系统的容量评估和系统运行情况的持续监控和完善处理机制放在突出位置,推动各行尽早安排核心系统的压力测试。同时,要求现阶段各总行加强系统变更风险控制,防止奥运会前系统频繁变更埋下风险隐患。三是要求各总行加强对奥运期间大量占用系统和窗口服务资源的新产品发售的统一管理,各业务部门必须在新发基金、国债、理财产品等激增系统和窗口服务压力的零售产品前,进行信息系统风险评估和窗口服务资源占用评估,合理安排发售时间,控制系统风险和减少“排长队”现象。信息系统风险评估不仅要考虑北京地区及奥运参赛城市零售产品发售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全国其他地方此类产品发售对整个信息系统的影响,综合考虑总行业务系统运行压力。四是督促各商业银行结合奥运银行服务的特殊要求,对开辟“奥运绿色通道”、延时服务和有关临柜业务办理中不适应中外游客特殊需求的内容进行专门研究,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优化业务流程,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特殊时期的特殊问题。五是督促各商业银行总行配合银行业协会加强银行知识宣传,在自己网站和网点加强银行相关业务知识的中英文披露和提示。

指导银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组织的牵头作用。指导银行业协会协调各银行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银行金融服务现状和知识的对外宣传活动。通过平面和网络媒体,广为介绍中国境内银行服务环境状况、主要外币业务的办理知识和咨询投诉渠道,做好外国游客的银行知识宣传和服务指导。同时,协调相关媒体,向国内公众普及金融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对电子银行的了解和认同。集中各银行小语种服务优势,建立小语种后台支持服务小组,解决银行网点小语种需求困难。协调各会员行和相关单位建立奥运期间银行间跨行业务突发事件的联动机制,确保奥运期间银行服务工作的安全平稳运转。

第4篇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由过去高速增长回归平稳的“经济新常态”,在严峻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也步入了具有自身特征的发展“新常态”。地方性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有生力量,凭借着审批环节少、决策链条短,以满足地方中小企业、城乡居民的金融需求为切入点的特点,对地方经济、企业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15年底,我国拥有2436家地方性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总资产473310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23.74%,并存在占比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受经营区域单一,市场占有率低,资产质量差,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的限制,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了更大的冲击。存款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那么,在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竞争下,地方性银行如何通过优化业务结构,从而提高其经营绩效的研究,对于地方性银行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性银行业务结构对绩效影响的机理分析

银行绩效,既包括收入规模,也包括运营的风险,因此,本文从盈利性与安全性来亨利地方性银行绩效。下面,本文从地方性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分析其对绩效的影响。

(一)存款业务对绩效的影响

存款业务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银行运营的重要基础,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因为存款业务面对的服务群体是广大的个人和公司群体,其广泛性、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可以使银行以很少的成本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利润空间,提高了运营的安全性。存款也是贷款投资、家庭理财的基础,存款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资产业务资金的投入,并且由于我国利率的固定性,利率变动所带来的分险也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银行运营的安全性。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目前我国地方性银行存款业务量减少,并且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占比较高,尽管活期存款成本最低,但由于其流动性的特点,使其不具备定期存款所具有投资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业务的开展,从而影响了银行运营的盈利性。

(二)资产业务对银行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资产业务,是一个银行利用自己资金获益的活动。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以放贷业务和投资业务为主。随着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模式的火热,资产业务在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地位越开越高。我国地方性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信用较低的问题,活跃的中小企业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发展大量的贷款业务,但却很大程度增加了信用风险,降低了运营安全性。投资业务,即证券投资业务,银行透过购买国库券、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获利的一种业务。国库券有着安全、较高收益的特点,公司债券根据不同的风险评级有着不同利率,一般收益较高。所以投资业务占比的增多,技能增加银行的收益,又能相应降低银行的风险指数,提高安全性。

(三)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一般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例如,商业银行利用业务、技术、信誉等,以代理人的身份代理承办委托事项,提供金融服务的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不同于普通利息收入需要较高资金储备的特点,中间业务占用资金少,经营成本低,是利用自身现有的技术、信息和劳务向顾客提供服务。因此,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有利于银行运营盈利性、安全性的提高。但是,中间业务对于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新的挑战,由于不同的中间业务有着不同的风险等级,不同等级的中间业务存在不同的风险,地方性商业银行相对应风险管理体系也存在缺陷,面对中间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发现、处理还存在不足。因此,尽管中间业务的开展提高了银行运营的盈利性,却降低了安全性。

三、建议

第5篇

日前,中国工商银行与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签署合作协议,将为后者在重组央企房地产资源中提供财务顾问服务,服务内容包括协助中介机构进行尽职调查、设计相关接收方案、融资结构及融资方案等。

“工行在开拓投资银行业务上再次迈出了一步”,而对于包括工行在内的我国各家商业银行来说,投行业务的竞争已是风起云涌,投行业务甚至成为左右商业银行在未来竞争格局胜负的重要砝码。

涌动的潜流

毫无疑问,在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中,我国商业银行既面临着机遇更要应对严峻的挑战。由于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因素,使商业银行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成为必然选择。

目前,国际一流银行的业务结构中,投行业务基本上占总收入的30%以上。2005年全球十大投行业务排名中,以花旗集团、摩根大通等为代表的“银行系”占了半壁江山,资本市场及中间业务的发展水平和潜力如何,正日益成为国际投资者对上市银行估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投行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已不是未来时,商业银行在投行领域的竞争潜流涌动。

早在2002年,工行就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通过引入高盛、德意志银行等投行战略投资者,剑指综合经营的战略意图十分明显,2004年其投行业务收入已突破10亿元。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建行潜力更是惊人,2005年通过相继控股重组中建投、中信建投等二十多家券商,投行业务迅速铺开。此外,中行也通过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完成了投行业务的战略布局。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竞争中,股份制银行也不甘人后。交通银行上市后旋即成立投资银行部,交银证券、交银保险的设立也在操作之中。浦发银行参照花旗模式成立了公司和投资银行事业部。光大银行则通过投资银行部集中归口管理,以短期融资券为突破口,短短半年之内就异军突起,已占据了短期融资券发行市场的大半河山。

机遇与挑战

“十一五”规划《建议》中,中央明确提出了要“积极发展股票、债券等资本市场,加强基础性制度建设,建立多层次市场体系,完善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的战略地位再次被提到金融改革日程,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银行贷款等的间接融资比重成为“十一五”期间金融改革的政策意图。

股权分置改革浩浩荡荡迅速推进,资本市场即将步入全流通时代,在这场资本市场的变革中,投行领域也经历了一次“大洗牌”,老牌券商主导投行市场的格局被打破,银行系券商、外资券商和大型本土券商“三足鼎立”新的格局逐步形成,为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同时,这也是商业银行应对企业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多元化、国际化的一次机遇。为应对外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的竞争和挑战,国内金融机构提供金融服务的内容和方式必须进行相应的升级,商业银行必须尽快发展健全现行业务体系,营造与商业银行协作的有效运作平台和机制,探索出综合经营的新模式,是商业银行应对挑战、提升竞争力关键的着力点。

国内证券市场在经历了四年多的整体低迷后,证券行业的发展陷入了历史最低迷时期,以政府为主导的证券公司重组改革正在加速推进。面对这一难得历史机遇,外资银行加快了在中国投行业务的布局,瑞银、高盛等先后参与了对国内券商的重组,花旗、汇丰、美林等合资参股国内券商也即将破题。时不我待,面对着最佳的低成本外部扩张机遇期,商业银行必须在诸多的竞争对手紧逼下尽快展开行动。

相对于外资银行,品牌、客户、销售网络是我国商业银行扩展投行业务最大的优势。商业银行可以在较高的起点上,尽快实现商业银行品牌、客户资源、销售等优势的转化,加快形成现行业务体系,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的占据有利地位。

当然,必须正视的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投行业务仍有诸多的不利因素与挑战。首先是投行业务牌照的制约。在分业经营的监管条件下,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最大的障碍是不拥有投行业务牌照,无法开展投行业务,成为商业银行形成现行业务体系关键性的瓶颈。其次是企业文化与人才。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是两种风格迥异的企业文化,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商业银行能否适应投资银行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变革,进而实现两种机制的和谐共存,这可能将是今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战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此外,如何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加盟,是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从国内金融改革开放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趋势看,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国内资本市场正处于重要的历史转型期,投行业务存在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全流通时代形成新市场格局的重大机遇下,依托于商业银行的巨大优势,积极探索突破投行业务牌照限制,大力推进投行业务发展,是商业银行综合化的重点方向。

模式的抉择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时,必须要考虑到政策环境、现实条件和自身特点的要求,选择最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模式。

目前,13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数都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门或类似机构,在模式的抉择上大致可分为实体职能部门、事业部附属和金融控股等三种模式,分别以工行、浦发和中行最具有代表性。

实体职能部门模式的代表为工行。2002年,工行在国内率先成立了投资银行部,开始探索分业监管环境下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的思路,目前已在重组并购顾问、结构化融资、银团贷款与资产证券化等投行业务领域占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工行投资银行部共下设综合处、股本融资处、债务融资处、重组并购处、投资管理处、资产管理处、研发处、中间业务处、市场资信处等九个处室。其中,股本融资处与香港工商东亚合作,主要负责海外上市业务;重组并购处负责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及债务重组等业务;投资管理处负责工行自身资本的运作,包括上市融资、发行金融债等;资产管理处负责工行不良资产处理及资产证券化业务;市场资信处是对外进行资信评级,接受委托资信调查。

据悉,在海外上市之后的建行,也极有可能借鉴工行模式,重新设置投资银行部。

浦发银行则是事业部附属模式的代表性银行。2005年,浦发银行参照花旗模式进行了全面的组织结构调整,在整合对公业务的基础上成立了公司及投资银行总部,其中包括专门的投资银行部。浦发银行投资银行部的主要业务内容包括:中长期项目贷款、银团贷款、财务顾问和房产资产证券化。

中国银行是国内唯一一家金融控股模式的商业银行。中行以香港的中银控股为平台,实行职能管理和运作实体分开的金融控股关系型发展模式。从职能管理上,中银控股公司内部按照业务条线设置投行业务、销售交易业务等不同的职能管理部门;在实体运作上,则分别对应不同的业务条线成立专门的子公司独立运作,中银控股作为总部,对外负责与中国银行总行对接,对内对各子公司实行垂直管理。

虽然这三种模式是各商业银行根据实际情况、自身特点所采用的,但投资银行部门在整合全系统业务资源中都居于重要地位。同时,三种模式还具有投行部门都以商业银行传统的优势业务为依托、投行部门都实行集中统一的业务归口管理体制、投行部门背后都有实体运作平台作为配套支撑等共同特点。

在实际运营中,这三种模式各有优劣。实体职能部门模式的优势是:立足于商业银行传统优势地位,调动全系统资源的力度最大,协调难度最小;缺点是:业务范围受分业监管限制,突破难度大,商业银行体制约束大。事业部附属模式的优势是:管理职能与实际运作结合紧密,权责清楚,能有效调动系统资源;缺点是:业务范围仍受分业监管限制,突破难度大,商业银行体制约束仍比较大。独立发展模式的优势是:受分业监管限制小,业务范围广阔,体制优势最明显;缺点是:调动系统资源能力较差,协调难度最大。

在我国目前尚无法根本改变分业经营、分业监管还不成熟的条件下,“十一五”规划明确选择了金融综合经营模式,央行、银监会、证监会等管理层亦都将金融控股作为推进金融综合经营的最佳选择。当前的金融监管体制,决定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商业银行不宜实行单纯的实体职能部门模式、事业部附属模式等体制内的内生型发展路径。

同时,从行业的发展规律看,在全球范围内,金融控股公司经营效率最高,而在商业银行体制内发展投资银行却鲜有成功的例子。从国内的现实操作看,无论是中信、光大等非银行机构,还是中行、交行、建行等,选择发展投资银行的途径,都集中在金融控股关系型发展模式上。

现阶段,三种模式都是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综合经营初期的过渡模式,距离真正综合经营的要求还相差甚远,今后各家模式都将面临着转型。

期待及探索

政策上的突破是商业银行发展投行业务最为迫切的期待,也是亟待突破的瓶颈。而在国际资本大鳄纷纷不惜巨额代价以完成投行业务中国战略布局的背景下,这一突破更显得尤为迫切。

商业银行要形成现行业务体系,业务牌照是整个平台体系建设中最关键的突破点。没有投行业务牌照,就无法全面、直接地开展主流的投行业务。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在中央监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尽快实现投行业务牌照的政策突破。从未来3~5年的战略高度出发,商业银行应当高度重视牌照问题,积极调动各方资源,统一进行部署。

而在期待政策突破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必须在投行的经营上进行探索,建立符合投行特点的管理体系及激励机制。

商业银行要积极探索与投资银行之间有效的协作机制。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既存在天然互补性又具有截然不同的行业特点和差别,如何实现两类金融服务和谐共容、协调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都是最重要的混业经营课题。能否建立起一套有效的和谐协作的制度化安排,将成为决定商业银行综合化经营战略成败的关键。

无论是在组织机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还是在用人机制、薪酬体系、财务管理、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投资银行都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现有的商业银行体制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商业银行必须根据投资银行的行业特点进行相应的变革,在制度安排上进行有弹性的调整,为投资银行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宽松的环境;而同时,投行业务的蓬勃发展,也必将会带动保证金托管、交易结算、存贷款等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的发展,进而实现两种机制和谐共存。

第6篇

关键词:农民工银行卡;农村信用社;国有商业银行

文章编号:1003-4625(2008)02-0115-02 中图分类号:F832.35 文章标实码:A

一、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开展情况

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是指农民工在务工地使用银联卡存入现金,在家乡就近的农村信用社县及县以下网点柜台提取现金。据统计,我国农民工年收入接近2万亿元,特色服务为广大农民工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取款通道。

(一)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发展总体良好

截至2007年11月,特色服务受理方覆盖了全国主要的农民工输出省份,开通范围涉及15个省(区、市)。开通发卡方业务的金融机构达118家,包括14家全国性商业银行以及104家农村信用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截至2007年11月,全国特色服务累计实现交易18.2亿元,2007年月均增幅19%,平均单笔取款金额1,212.8元,交易成功率达96.8%。

(二)业务分布呈现不平衡

从2007年1`11月情况看,业务分布不平衡。

一是各月业务量波动较大。2月交易额较1月增长239.4%,3、4月交易额分别较2月减少30.5%和35.6%。二是区域业务发展不平衡。湖南、贵州、广西、江西四省合计交易金额占全国的59.3%,而四川、福建、山东、云南四省合计占全国的9.1%,仅为湖南省的2/5。三是各金融机构业务开展悬殊。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易额超过亿元,其中农业银行约占全国的1/2;部分金融机构业务量较低,个别金融机构除测试交易外未发生业务。

(三)国有商业银行是特色服务的发卡方主体

国有商业银行借记卡发行量大,市场受众主要为中低端客户和普通民众,是特色服务的发卡方主体。在发卡方业务中,国有商业银行交易量和金额占绝对优势。截至2007年11月,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合计交易笔数276万笔,金额14亿元,分别占全国的79.1%和77.2%,其中,农业银行167.9万笔,金额9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8.1%和49.4%。

(四)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得到大力发展

统计资料表明:特色服务开通后,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得到大力发展。尚未发行银行卡的农村信用社,以特色服务为契机,积极申请加入银联网络,培育特色银行卡业务品牌。

总之,特色服务实现了“双赢”,一方面为农民工提供了返乡取款的便捷和实惠,另一方面对农村信用社银行卡业务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村金融机构的局限性制约业务发展

农村金融机构的局限性制约了农民工银行卡业务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村信用社在农村地区网点数量大幅减少,提供金融服务的水平、质量与现实需求差距较大。二是由于电子化水平和管理体制局限,部分地区农村信用社未发行银行卡,不能办理银行卡支付结算业务。三是邮政绿卡未加入特色服务范围,限制了农民工银行卡的使用。

(二)农村信用社受理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部分推广省市农村信用社综合业务处理系统不完善,系统没有全国联网,网络连接不稳定,影响其向银联交易系统的交易量和成功率。二是银行卡业务基础薄弱,仅有部分农村信用社发行银行卡。三是个别推广省份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开通特色服务的比率较低。四是柜面人员业务培训不到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三)收费标准缺乏竞争力

农民工银行卡交易收取异地取款费,各金融机构按现行标准收取银行卡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各项收费降低了政策的惠农效应。目前,大多数金融机构异地汇款收费标准为汇款金额的5‰,特色服务现行标准为8‰,高出3个千分点。2007年5月,借记卡通过ATM机取款的单日取款限额提高至2万元,而农民工银行卡取款的单日取款限额仍为5,000元,大额取款增加了操作次数和交易费用。从收费标准看,农民工银行卡与金融机构同类业务品种相比缺乏竞争力。

(四)业务宣传的范同和效果仍需加强

特色服务项目具有特殊性:受理地为农民工输出较多省份,发卡地为全国所有省份,尤其足农民工输入较多的经济发达省份。业务宣传必须依靠受理方和发卡方密切配合,而目前主要由推广省市即受理方开展宣传,范围和效果有限。据全国交易应答码数据统计,“无效卡号”和“请求功能不支持”占交易不成功的60%以上。农民工观念比较保守,接受新事物相对缓慢,需深入宣传特色服务的优势与便利,使更多的农民工乐于使用银行卡,放心使用银行卡。

(五)部分发卡金融机构未开通所有普通借记卡

日前,全国约有80家地方性金融机构未开通发卡方业务,部分金融机构未开通所有普通借记卡。农民工持未开通的银行卡办理业务失败,容易造成持卡人的不满和投诉,也给农村信用社受理业务增加大量的解释工作,降低其积极性,影响业务推广。

三、改进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的建议

(一)提高认识,各方配合,促进业务良性发展

各相关单位要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农村的高度认识这项工作,促进业务又好又快发展。人民银行要加强对特色服务的指导和协调,充分调动各参与方尤其是农村信用社的积极性,努力完善综合业务系统,增强自身竞争力。各商业银行要加强与当地人民银行、银联公司和农村信用社的配合,共同做好特色服务工作。银联公司要主动为发卡行和农村信用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业务培训。

(二)改善支付结算环境,拓宽银行卡服务体系

一是在农村地区增设金融机构网点,增布ATM机和多功能自助设备,减轻柜面业务压力,方便农民工就近使用银行卡。二是农村金融机构开发支持存取款、现金汇款、无卡存款、卡卡转账、开附卡、卡折共用的多功能服务平台。三是提供24小时人工电话服务,增加安全用卡警示,优化和改善用卡环境。四是扩大农村信用社基层网点支付系统覆盖率,发行全国统一的银行卡并联网通用,实现系统内通存通兑和跨行转汇。五是未开通省市尽快开通特色服务,推广省份的农村信用社实现所有网点开通,地方性金融机构全面开通发卡方业务,邮政储蓄银行开通受理方业务,拓宽农民工银行卡服务体系。

(三)大力强化业务培训,切实改善服务质量

建议农村信用社以省为单位,分层次组织员工开展业务、操作培训,制定相关的业务流程和操作步骤,统一制作光盘,印制学习资料,确保柜面人员熟

练、规范地进行业务处理,并将特色服务纳入经营业绩考核。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对农民工朋友做到来有迎声,走有送声,详细解答业务问题。农村信用社网点可开辟特色服务台及特色服务专柜,派专人讲解、引导,也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挎包银行”、“流动银行”等方式,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送入农户家中。

(四)多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社会良好氛围

各金融机构要加强宣传,深入乡镇开展持续宣传,在农民工较多的行业进行重点宣传,利用返乡高峰期做好集中宣传,设计统一的受理标识,使用“乡村取款”等通俗易懂的业务称谓,营造社会良好氛围。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要发挥基层网点优势,在农民工家乡常住地大力普及银行卡知识,通过上门服务、印制宣传资料、制作媒体节目、发放纪念品等方式宣传特色服务的优点,增强农民工用卡意识,培育农村银行卡业务市场。

(五)降低业务收费,提高取款限额

收费标准偏高,影响了业务量和社会公众的接受程度。特色服务是跨行交易,必须平衡多方利益,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保证业务健康发展。建议将收费标准由目前的8‰降低至5‰,最高收取10元手续费;将取款限额由每日每卡5,000元提高至每日每卡2万元。同时,金融机构减免用工单位为农民工集体办卡的工本费和小额账户管理费等。

(六)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业务向纵深发展

人民银行作为支付结算主管部门,应发挥主导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推动特色服务向纵深发展。一是协调税务部门对金融机构出台优惠政策,如减免农民工银行卡业务收入的营业税等。二是与劳动、社会保障等部门建立联系机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相关金融知识培训。三是劳动监察部门加强监督,要求用工单位建立农民工工资专用预储账户,使用银行卡按月办理工资结算。四是合并银行卡、存折、社会保险卡,实现养老保险、粮食直补、退耕还林补助等资金统一发放至银行卡账户。

第7篇

【P键词】地方性银行 业务结构 银行绩效

一、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由过去高速增长回归平稳的“经济新常态”,在严峻的国内外金融环境下,商业银行也步入了具有自身特征的发展“新常态”。地方性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的有生力量,凭借着审批环节少、决策链条短,以满足地方中小企业、城乡居民的金融需求为切入点的特点,对地方经济、企业发展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2015年底,我国拥有2436家地方性商业银行(133家城市商业银行、859家农村商业银行、71家农村合作银行、1373家农村信用社),总资产473310亿元,占银行业总资产的23.74%,并存在占比逐年升高的趋势。但受经营区域单一,市场占有率低,资产质量差,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的限制,在经济新常态下面临了更大的冲击。存款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能力的重要指标。那么,在国内外商业银行的竞争下,地方性银行如何通过优化业务结构,从而提高其经营绩效的研究,对于地方性银行乃至地方经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地方性银行业务结构对绩效影响的机理分析

银行绩效,既包括收入规模,也包括运营的风险,因此,本文从盈利性与安全性来亨利地方性银行绩效。下面,本文从地方性商业银行存款业务、资产业务、中间业务分析其对绩效的影响。

(一)存款业务对绩效的影响

存款业务是地方性商业银行资金的主要来源,也是银行运营的重要基础,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因为存款业务面对的服务群体是广大的个人和公司群体,其广泛性、多样性、分散性的特点,可以使银行以很少的成本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和利润空间,提高了运营的安全性。存款也是贷款投资、家庭理财的基础,存款的多少将直接影响到资产业务资金的投入,并且由于我国利率的固定性,利率变动所带来的分险也大大减小,从而提高了银行运营的安全性。随着移动支付的兴起,目前我国地方性银行存款业务量减少,并且存款业务活期存款占比较高,尽管活期存款成本最低,但由于其流动性的特点,使其不具备定期存款所具有投资性,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产业务的开展,从而影响了银行运营的盈利性。

(二)资产业务对银行绩效影响的理论分析

资产业务,是一个银行利用自己资金获益的活动。地方性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主要以放贷业务和投资业务为主。随着住房贷款、汽车贷款等模式的火热,资产业务在地方性商业银行的地位越开越高。我国地方性银行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信用较低的问题,活跃的中小企业使得商业银行可以发展大量的贷款业务,但却很大程度增加了信用风险,降低了运营安全性。投资业务,即证券投资业务,银行透过购买国库券、公司债券等有价证券进行获利的一种业务。国库券有着安全、较高收益的特点,公司债券根据不同的风险评级有着不同利率,一般收益较高。所以投资业务占比的增多,技能增加银行的收益,又能相应降低银行的风险指数,提高安全性。

(三)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一般是不构成商业银行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例如,商业银行利用业务、技术、信誉等,以人的身份承办委托事项,提供金融服务的并收取手续费的业务。不同于普通利息收入需要较高资金储备的特点,中间业务占用资金少,经营成本低,是利用自身现有的技术、信息和劳务向顾客提供服务。因此,中间业务的有效开展,有利于银行运营盈利性、安全性的提高。但是,中间业务对于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来说是个新的挑战,由于不同的中间业务有着不同的风险等级,不同等级的中间业务存在不同的风险,地方性商业银行相对应风险管理体系也存在缺陷,面对中间业务所带来的风险发现、处理还存在不足。因此,尽管中间业务的开展提高了银行运营的盈利性,却降低了安全性。

三、建议

目前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还主要依靠资产业务获利,许多银行把中间业务看出银行主营业务的附属业务,也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不利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发展。同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脱媒”现象愈加严重,地方性银行要想在夹缝中求生存,就要拓宽自己的盈利渠道,而不是单一的依赖信用贷款盈利。

因此,首先,我国地方性商业银行应注重业务结构的优化,促进多元化、特色化发展,由资产业务应向单一性信贷、创新型信贷业务转变。其次,地方性银行一般在资产规模和资金实力上不及大型银行,所以存贷业务上就要具有自己特色,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措施,扩展银行的盈利手段。

参考文献:

第8篇

互联网金融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依托,减少了服务成本,市场覆盖更为广阔,同时依托互联网的高效率,其产品的宣传推广较传统方式更为快速有效。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将改变传统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及服务对象。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互联网金融具有综合运营成本低、信息化程度高、潜在客户群体广阔、注重客户体验,对客户黏性强、集中趋势明显等特点,降低了金融交易的成本和时间,扩大了金融服务的市场和边界。

二、互联网金融对城市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第三方支付、众筹等新融资方式给传统银行业的支付借贷等业务带来不小的冲击。在此,我们分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一)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影响

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严重以来于传统货币,因此银行的盈利能力和经营能力相对受限。互联网金融不断发展导致诸多产品被推出,吸引了许多客户,形成巨大的竞争优势,其在吸收存款,资金流转方面相较传统银行业有更多优势,因此银行无法再大量获取低成本资金存入,降低了银行业的流动性。

(二)互联网金融对城市商业银行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资金成本相对商业银行要低得多,能够提供更低价的支付和利息更低的贷款服务,使得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客户大大减少;互联网依托自身优势,在收集客户的信用信息方面更为便利,因此业务范围更大、不良贷款率相对更低,在信息不对称方面有优势。

三、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转型和发展策略

(一)优化银行网点布局,建立合理的选址方案

近年来城市商业银行经过扩张整合,发展迅速,至2016年,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已拥有133家,城市商业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总资产比例也已突破11%。随着城市商业银行跨地区开设分行的限制放开,其网点扩张多为复制大型国有银行网点布局模式,同质化现象明显。为避免门可罗雀或供不应求的网点极端分布现象,针对银行网点的数量和布局制定决策时,不仅要考虑当地ATM机的数量,还要综合当地网上业务承载力。就长沙市来说,市级、区级以及社区级的商业中心分别为一二三级,其特点是单一并且较为集中。一二三级的商业中心分别是市级、区级以及社区级,主要有五一城市广场、火车站等,五一城市广场作为重要的市级商业中心,位于长沙市中心的最繁华地带,对这一商业中心的银行网点调整应该从其网点规模、配套设施等方面入手,进一步扩大其商业服务范围。二是对区级的商业中心也要大力发展,区级商业中心网点如果配置不合理同样会影响当地发展以及城市的整体规划。目前商业银行的规划已经纳入了长沙市的城市规划中,所以商业银行的网点布局如果不合理则会影响整个城市规划的顺利运行,因此,应该对大型的商业网点进行合理指导来合理地布局商业银行。

(二)提升改造传统物理网点

城市银行应根据各自城市客户群体的特点设立特色支行。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的网点没有自己的特色,团队建设仍有待加强。依据我??城市商业发展状况,应以最大程度满足客户需求,建立自己的特色服务为出发点,科学制定网点布局战略,积极利用互联网智能化对传统服务网点进行“瘦身”,将传统业务化繁为简,提高行政效率。

长沙银行设立了环保支行,是中国首家以“环保”命名的银行。节能环保项目在该行可享受优先贷款、适度放宽授信条件;反之“两高一剩”(高污染、高耗能及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则将严格控制。这种创新模式可以继续推广到其他领域,比如长沙正致力于打造国家创新创意中心,推进文化跨界融合,通过引入新业务模式与技术创新,实现服务升级及多网点问的业务配合。

长沙银行宣布三年内要设立300家社区银行,将零售金融和社区金融结合,呈现给社区居民更便捷的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城市商业银行在追求社区银行网点数量的同时,还应注重社区银行品牌的建设。长沙银行可以创立具有湖南特色的社区银行品牌来吸引社区人民同时方便向全省甚至全国推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