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4-16 16:07:14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1篇

由于临床医学工程在我国医院中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出现和发展也只有十余年的时间,在其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下面我们结合国外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状况和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现状,就我国临床医学工程的改革与发展进行一下探讨。

国外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现状

美、欧、日等国在七十年代开始发展临床医学工程,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目前这些国家95%以上的医院设置了临床医学工程部门,并通过立法的形式确立了临床医学工程人员这一职业,而且具有完备的临床医学工程人员教育及资格考试制度,以确保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素质,提高临床工程服务质量。

在美国等临床医学工程发展较快的国家中,临床医学工程部门已成为医院一切医疗设备的责任者,不仅有权处理所有与医疗设备有关的事务,而且参与医院的管理与决策,是与医务部门和护理部门同等重要的机构。

以美国MGH(麻省总医院)为例,其医学工程部由副院长级领导人负责,下设工程部和临床设备服务部,工程部负责临床辅助研究和新仪器的开发与制作,并拥有相当于中小企业水平的设备条件。临床设备服务部负责与临床有关的工程技术服务工作,下设有维修与应用两个分部。在美国临床医学工程部门人员由临床工程师(el主n:CalEngineer)、l陆床工程技师(又称生物医学设备技师,BiomedicalEqaipmentTeehniCan)两部分构成。

临床工程师主要负责综合管理,包括业务计划,仪器评价,安全监测,质量保证,研究、设计、教育、咨询等;临床工程技师主要负责操作,在临床工程师的领导下,完成具体的仪器操作、故障处理、检验、修理及制作。在日本,临床工程技师主要负责临床仪器的操作。临床工程师一般为工科大学毕业或硕士毕业,并有几年工作经验,临床工程技师一般为工程学科短期大学毕业(相当于我国专科院校),并具有一年以上工作经验。临床医学工程部门的人员数量一般是根据医院的性质(教学、非教学,营利、非营利性等),医院的规模,医疗设备的固定资产额,以及维修业务特点(院外维修为主与院内维修为主)等因素而定。一般100张床以下的医院为1.4人,250一500张床的医院为5.9人,1000张床以上的医院为17.2人,技师与工程师比例为3:1,每个工程人员平均负责仪器数为500台,平均对应床位为81张。

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现状

我国临床医学工程起源于20世纪7。年代中后期,当时大部分是药品器械一个部门,人员多为老工人、无线电爱好者,主要任务是负责医疗器械的日常维护。进人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特别是医学科技及生物医学工程快速发展,大量的高、精、尖医疗设备进人医院,促进了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大部分临床医学工程部门成为独立的机构,同时大量巫画画纂亚亚亘亘夔的大专院校毕业生进人这一部门,给临床医学工程带来了活力,临床工程人员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做了大量的工作,在合理采购配置仪器,保障仪器安全可靠运转,降低医疗成本,增加医院效益,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临床医学工程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仍然处于’创业”阶段,在发展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具体表现在:

制度不健全目前我国还没有一套完整的医疗设备管理法规,也没有临医学工程人员法(如临床医学工程人员上岗证与相应的资格考试制度、职称评审规定、责任和任务等),虽然卫生部颁布了’l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办法”等规定,但真正落实到基层执行的差距较大。

管理不完善目前医院对临床医学工程部门的管理较为松散,认为其好像是可有可无的部门,对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应该干什么没有明确的目标。具体表现在医疗设备购置、评估、决策方面很少有工程人员参与,从而导致了有些医院医疗设备盲目购置,利用率低、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

临床医学工程人员与临床医务人员沟通不够,仅仅充当”维修工”角色,没有真正发挥医工结合为临床诊疗、研究提供工程支持的作用。

相当数量的医院中临床工程部门极象”养老院’l,闲置人员较多,能够真正为临床提供工程支持的临床工程人员还较少,需培养和补充新生力量,另外,医院对临床工程人员地位、待遇、业务培训方面重视不够(例如职称评定歧视,没有进修教育机会等),极大地影响了工程人员的积极性,因而造成了大量人才流失。

一些医院临床医学工程部门领导素质、业务水平不够,缺乏对临床医学工程发展的长远规划,对临床工程怎么发展心中无数,因而阻碍了本部门的发展。

加强创新,深化改革,加速我国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

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我国临床医学工程发展模式和发达国家有所不同。临床医学工程如何在医院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如何真正成为医院的重要一员,我们认为只有加强创新、深化改革,才是我国临床医学工程生存发展之路。

制度创新应尽早立法建立”医疗设备管理法’、及”临床医学工程师法”使医疗设备从购置、安装,功能开发、使用、维修、质控到更新和报废制度化,使临床医学工程师权利、责任、利益明确,给临床医学工程的发展创造一个规范的环境。

管理创新要从行政管理向市场化管理转变,就是使临床工程服务社会化。为适应我院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需要,我们临床医学工程部门也应做相应市场化运作准备,具体操作是将临床医学工程科分为管理部、设备租赁部、技术开发部、技术服务部。管理部负责计划采购,器材仓储;设备租赁是我们新开发的一项服务功能,就是把院内一些共性设备如监护仪、呼吸机等实行租赁制,这样不仅节约了大笔购置资金,而且提高了仪器利用率;技术开发部的任务是和临床合作进行一些设备功能的开发,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仪器设备,技术服务部主要承担了原来的维修服务功能,但意义有所不同,现在不仅承担院内维修,还进行院外维修服务,并且将原来厂方承担的合同维修,现在则由自己来承担,同时做一些厂家区域性授权维修,这样不仅节约了大笔维修费用,而且还有创收,两全其美。以上院内服务资金流通过院内内部支票结算,职工工资、奖金,用服务收费来支付。经过一年的模拟运转,效果相当明显,明年将正式运转。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2篇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高等医药院校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方面的相关课程,并在医学生中招收医学信息学方向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2]。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医学信息学教育相当重视。我国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医学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逐步在各高校中推广,收到了明显的效果,有效地提高了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我国大多数医学院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普遍开设了医学信息学相关的课程。主要内容可以归纳为三大块: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信息检索。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以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为主,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如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等。数据库技术课程则主要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数据库的基本操作,了解一种数据库编程语言。信息检索课程在于使学生熟悉重要医学文献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侧重于培养学生获取已有医学信息的技能。这些课程内容大部分是进行普及性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教学,已被统一到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等级考试体系之下,没有形成具有医学特色的教学体系[3]。从各医药院校所开设的信息学课程中,可以发现,针对临床医学生毕业后将面临的与工作密切相关的医学信息处理技术方面的训练相对较少,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医学图像处理系统、电子病历等相关知识,学生毕业后难以适应工作环境的要求,也不利于我国医疗的信息化。目前,我国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医学信息学发展的需要[4]。因此,临床医学生的信息学教育急需进一步加强。

    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的必要性

    2.1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临床医学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医疗卫生单位、医学科研等部门从事医疗及预防、医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医学高级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学习医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对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的能力。因此,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是我国医疗卫生工作的主力军,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信息社会对从业者的信息素养要求普遍提高,随着医疗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医疗卫生行业的各项业务工作中,各医疗卫生部门已经很难离开信息系统的支持,如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卫生管理信息系统、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系统、远程医疗、远程医学教育、医疗保险系统、社区医疗保健系统等对现代医疗卫生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医疗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医学专业的毕业生,面临着巨大的职业技能新挑战。作为未来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学生必须熟悉其即将面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掌握常用医学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技能。为了适应这种新的挑战,培养出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必须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

    2.2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教育是国际医学教育的要求

    国际医学教育学会(IIME)制定的医学本科教育“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GMER),对医学本科教育的最低基本要求就包含了信息管理(ManagementofInformation)[5],它要求:医疗实践和卫生系统管理有赖于有效的源源不断的知识和信息,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对教育、信息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和手段,因此,毕业生必须理解信息技术和知识处理的优势和局限,并能够在解决医疗问题和决策中合理应用这些技术,毕业生应该能够:①从不同的数据库和数据源中查询、收集、组织和解释健康和生物医学信息;②从临床数据库中检索特定病人的信息;③运用信息和通讯技术帮助诊断、治疗和预防,以及健康状况的监控;④理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和局限;⑤保存医疗记录以便分析和改进。由此可见,加强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教育是全球医学界的共识。临床医学专业作为医疗工作的主干专业,加强其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对于推动医学信息化,促进医学技术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3加强临床医学生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的建议

    3.1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课程教育

    信息学与医学交叉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信息技术在现代医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6]。医疗实践、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医学教育、医学科研等工作均离不开信息技术这一有效工具的支撑。CT、MRI、超声诊断设备、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数字人体等都是医疗信息化的结果。这些成果的有效应用,既需要医学知识,也需要信息学知识。因此,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机构应该重视临床医学生的医学信息学教育。从发展的角度,加强医学信息学教育,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临床医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促进临床医学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医疗卫生水平。

    3.2积极开展医学信息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在课程教学方面,应该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深入改革,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以满足社会的需要。随着我国中小学生信息教育的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在中小学阶段已经掌握,没有必要在大学阶段进一步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教育。因此,可以考虑将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的内容从大学课程教学中剔除,以免产生知识重叠和教育资源的再浪费。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以把学生的计算机知识结构从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到医学信息处理技术的层面[7]。目前,我国医疗卫生的信息化正从简单的费用和行政管理向临床信息管理转变。临床应用的普及,要求医学信息教学内容和方法要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发展不断调整。通过课程教学,要让学生了解当前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现状,熟悉信息化环境下的工作流程,掌握基本业务系统的操作技能,提高对信息化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在临床中的深入应用,也需要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参与甚至指导,从而推动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持续发展。对于临床医学生,可以考虑强化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向应用型、研究型转变,强化医疗信息系统相关知识的教育。笔者认为,在保留原来信息检索课程和数据库技术课程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增加数字化医疗方面的教育,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医疗决策支持系统等内容。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内容归纳为以下四大块:信息获取。即当前开设的信息检索课程,通过这一块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信息检索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掌握常用医学数据库的使用,以培养学生自我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获取是信息社会中人人必须具备的一种技能,因此,不同层次的临床专业学生均应该开设这一内容,以满足今后自我发展的需要。信息系统应用。这一块内容主要是针对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常用系统的操作技能,主要内容应该包括医疗领域关键信息系统的应用,如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PACS、LIS、电子病历、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与医疗信息共享、决策支持系统等系统的应用,同时应该介绍信息安全与保密方面的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信息安全与保密意识。这一部分内容可根据授课对象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应用系统进行培养。例如专科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在基层医疗机构,因此,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远程医疗、医院信息系统等内容应该作为这一块的主要内容。数据处理。这是对临床医学生更高的要求,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培养,让学生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基本知识,熟悉医疗数据处理的基本技术及医疗信息系统开发的基本方法,熟悉医疗卫生信息的相关标准与编码,HL7、DICOM、ICD、UMLS、SNOMED-CT等,使学生能够在更深层次使用医疗数据,具备参与医疗信息系统建设的能力。决策支持。这一块是对临床医学生的更高要求,涉及的内容包括智能信息处理技术、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决策支持系统、模式识别等。主要介绍如何用信息学的方法发现关于疾病过程及其新的知识,从而为开发医学决策支持系统奠定基础。

    3.3按授课对象分层次开展教学

    医学院校的信息知识教学体系必须适应本行业应用的要求,根据不同层次的临床医学生,设计不同的课程内容要求。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临床医学专业教育,可分为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三个层次。三者的培养目标有所区别,专科主要是培养适应基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实用型医学人才,毕业后主要从事全科医学实际工作,要求能够较为全面地胜任临床医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康复医疗、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等工作。因此,这一层次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备信息获取的能力,能够熟练操作常用的医疗卫生信息系统,能够应用辅助决策工具进行医疗决策。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信息检索、社区医疗信息系统、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临床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等相关知识。本科生面向的中层医院,除了需要具备信息获取能力外,常用医疗信息系统的应用是其重要培养内容,同时还应该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研究生及以上层次的临床医学生主要是培养临床方面的高级人才,对其信息素养也要求更高。在本科生层次的基础上,还应该具备决策支持系统的相关知识,为更高层次的医学信息应用打下基础。

    3.4开课时机与开课方式

    对于临床医学专业医学信息学课程的开课时间,笔者认为最佳开课时间为见习时期。这时,学生已经完成基础医学课程和桥梁医学课程的学习,对医学知识已经有了较深入理解,同时,正在进行临床见习,对于临床实践工作也有一定了解,开设医学信息学课程,学生容易理解和接收,而且更容易接触实践工作,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开课方式应该采用理论与操作并重的方式进行,应该建立医学信息学实验室,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如信息检索系统、电子病历系统、医院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区域医疗信息共享系统、健康档案系统、社区医疗信息系统等,使学生有自我体验的环境,能够直观感受信息系统的真实面目,便于深入剖析信息系统的原理。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3篇

1.1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缺乏

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由于质量管理意识的缺乏,从而在日常临床检验中就容易出现一些潜在的检验质量隐患。现阶段我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缺乏的表现主要为:第一,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上层管理者主要是负责安排规划工作,一旦忽略临床医学检验质量,就会导致日常检验管理工作出现严重问题。第二,技术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一些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其在日常工作中抱有应付的态度,并且对于涉及到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方面的工作更加不负责任,这些都不利于临床医学检验质量的提升。

1.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

对于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制度不完善是当前医学检验科较为严重的额问题之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大多数管理者与检验人员关注的都是临床检验技术,而忽视了对这方面工作的考核。而且有的大型医院即使存在考核制度,但考核结果不直接和技术工作人员的职称与奖金挂钩,从而造成检验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1.3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机制缺乏有效的执行力

在部分医院的检验科都创建了相应的质量管理机制,这些管理机制的存在对于相关工作者的工作流程与岗位职责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然而由于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过程中,并没有将这些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从而影响到检验技术工作的质量。例如,技术人员对于血液化验报告需要进行记录,但一些技术人员在记录时多少都会出现一些偏差,还有部分工作人员进实验室时,没有依据相关要求穿工作服,这些都是因管理制度执行力不够而导致的。

1.4临床医师与检验技术人员缺乏良好的沟通

检验科的分工有很多种,有的分工需要检验技术人员与临床医生进行沟通。以检验技术人员的工作职责来说,其负责的工作内容包括对检验设备仪器的鉴定、调试、维修养护等,有的甚至需要对血液质量进行检验与储备,并且参与实验检测、交叉配血以及血型鉴定等问题。这些不同种类的工作都需要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3]。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存在这样的一些状况,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在实际检验工作中希望医师能够始终保持检验科技术的进度,而有些医生并不愿意去尝试,从而就影响到二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并且诱发一系列医疗事故。

2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的应对策略分析

2.1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的意识

在当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中,只有全面提升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意识才能使工作人员从主观方面意识到质检工作的重要性,也才能充分做好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笔者认为,相关部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①医学管理人员应当自觉加强自身的学习,从医学检验工作的基本出发,进一步强化急救知识与急救医学等方面的培训。要重点对一些新仪器操作原理、新测定方法的步骤进行培训,从而提升临床医学检验工作者的基本医学素养。

②作为一名检验技术人员,只有充分提升检验质量管理意识,才能切实做好自身的检验工作,所以应当将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作为核心内容,时刻重视对质量的管理与监督。

2.2强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力度

将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结果与质检人员的职称、待遇挂钩,使其充分意识到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进一步强化检验科管理力度,对检验技术人员进行定期的质量监督与考核,尤其是做好检验技术质量方面的考核工作。

2.3强化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的执行力度

在现阶段的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只有检验工作者严格依据相关标准章程办事,管理人员严格医学医学制定的相关管理机制对技术人员进行监控,从而保证检验质量管理工作的流程化与标准化。例如,在使用与维护仪器设备时要严格依据制度标准进行,仪器事前前要认真检查仪器各部件,确保使用时不会出现质量问题。在使用之后还要进行一定的维修与保养,尽可能降低实验过程中因仪器设备而导致的误差。

2.4加强临床医生与医学检验技术人员的有效沟通

由于临床科室与医学检验科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所以临床医学检验人员应当尽可能加强与各个科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对各个科室进行疾病诊断的标准与依据,了解临床上一些多发病与常见病的基础医学知识,从而为临床检验工作积累足够的经验,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就当前临床医学发展状况而言,检验科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为临床医生提供真实有效的检验数据,从而帮助其进一步诊断病人的病情变化、尽早查明致病原因,最终制定出科学的诊疗方案。因此,临床各科室医生的看法与意见就成为改进检验科工作质量的关键要素,所以临床检验人员要进一步加强与医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

3结语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4篇

关键词:医学工程师;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规范化管理;医院建设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6-0115-02

所谓“医学工程师”,就是具备扎实的生物医学工程、计算机和信息科学知识,并掌握一定的生物与医学的基础知识,具有将生物、医学与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工程综合能力的一类人才。临床医学工程学科是以工程学技术和产品为手段,为临床医务活动提供技术支持的应用学科。

一般来说,医学工程人才往往具备两方面技能:其一是新品研发,其二是仪器操作。目前国内的医疗企业中,无论是外资企业还是本地企业,对医学工程人才的需求往往是集中在操作类技术人员上。国外设备的大量引进,客观上提高了对医学工程人才的要求。外语优秀、操作基本功扎实、理论更新速度快等都成为该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

目前全国大约有6万家医院,其中,医学工程师只占医院总人数的10%,跟国外30%的比率相差悬殊,而各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生物技术领域、生物信息领域、医疗卫生部门、医学仪器等相关单位对该类人才都具有强大的需求。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一门交叉学科。行业对于“复合型”人才需求的缺口是很大的。

近年来,大量高新技术向医疗领域,临床医学工程学科在医学实践中不断渗透、交叉,乃至形成了医学技术的一部分。各种各样的新型医疗器械不断涌现,从检查诊断用的心电、脑电等电生理仪器,查血、查尿的自动化检验设备,超声、CT、MRI等影像装置,到抢救用的除颤器、呼吸机、超声聚焦刀、直线加速器等,几乎无所不包地涵盖了医疗系统的各个环节。很多医院医学仪器设备总值已经占到医院固定资产的50%以上。

医疗设备更新速度快,在很多疾病的诊疗中,医疗仪器和设备所发挥的作用超过50%。而要使这些医疗仪器用得规范、用得高效,就离不开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如何正确使用这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确保仪器设备在临床使用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证医疗技术质量,不错诊、误诊乃至造成伤亡事故,这已是现代化医院非常关注的问题。

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差,医疗卫生事业需求大,迫切需要对医疗设备技术做出全面、合理的评估。我国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工作模式等都与工作要求差距较大。据某省调研,从事临床医学工程工作的人员仅5%是临床医学工程专业毕业,7%为医学影像专业毕业,83%为其他医学专业、工程专业人员。

为了适应现代医疗工作的需要,加强对临床医学工程科的规范化管理,目前,我国迫切需要加速对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的上岗培训和考核工作,促进临床医学工程学科的发展壮大。

从业工程技术人员经过职业技能、技术培训、进修、考核,使从业工程技术人员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水平有所提高。且每个人有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工作中可集中精力钻研本专业的业务技术,又能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最新动态,成为这一方面的专家,从而能更好更有效的服务于临床。结果是病人满意,医生满意,自己也有成就感。实行准入制度并不是人为设卡,而是对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本人负责,也是对患者、对医院乃至对整个社会负责。

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应有合理的人员编制,使这支队伍保持相对稳定。一个现代化医疗机构要正常运行,除了要有医生、护士外,还必须要有医学工程技术人员。事实上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已经为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水平,确保在用医疗仪器设备安全、有效的正常使用承担着重任,医学工程技术人员顶着工作压力,坚守着自己的岗位,默默无闻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目前医院只有根据床位数配备医生、护士的人员编制,而多少床位数、多少医疗仪器设备应配备多少医学工程技术人员却没有,这显然是不合适的。据不完全统计医院的医疗仪器设备总资产占医院总资产一般都在50%左右,无论从医疗设备的复杂程度,还是医疗仪器设备的总价值哪个方面考虑,都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管理人员,如果这部分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和一定的数量。势必导致医院在用医疗仪器设备维护保养跟不上。根本谈不上管好用好这些医疗设备。造成医学工程技术人员流失大不稳定的另一原因,是设备维修工程技术人员在医院没有相应合理的定位。医学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在医院得不到认可,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有些专业技术特长得不到发挥,工作再努力再辛苦,也没有成就感。在生活待遇和技术职称评定等方面深感不平衡,其实医疗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也有其特殊性。种种原因造成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员结束自己的技术生涯,投身于商贸活动或从政。这一现象,正说明我们缺乏一种机制保证这支技术队伍的稳定。如何能从制度上保证这支技术队伍的稳定发展,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医院中的大多数疾病的诊疗都需要医生、药物、护理人员、医疗仪器等多方面参与。如果说其中哪方面在诊疗中发挥的作用最大,很多患者会不假思索地提到“医生”或“药物”。然而,临床统计表明, 2008年12月20日在京召开的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交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呼吁: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加速对临床医学工程人员的上岗培训及考核。

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刘志成教授的一番介绍,则令人对医疗器械在疾病诊疗中的作用有了重新认识。据他介绍,对于脑动脉多发性狭窄,医疗仪器和设备、生物材料制品、药物在其诊断和治疗中所发挥的作用分别占50%、23%、23%,而护理、住院和医务人员提供的诊疗所起的作用各占1%;再如临床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诊疗,仪器和设备、生物材料制品、药物所起的作用占52%、28%、12%,而护理、住院和医务人员分别起到4%、2%和1%的诊疗作用。

临床医学工程学正是医疗器械的技术更新和临床应用不断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现代医院里,医生用着那么多不同作用的高科技医疗器械,如果没有一支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学工程师队伍帮助进行临床仪器设备的维护和监控,不仅会直接影响诊疗效果,还可能波及医务人员和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医学工程人员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应包括保障医疗器械在临床使用时的安全性和诊断检查时的可靠性,使医疗器械一直保持优良的运行或待运行状态;保障医务人员在使用现代医疗设备时用得规范、符合标准,确保发挥医疗设备的最大预定效能;推动和参与适合医疗实际需求的创新技术的研发活动,培养新型临床医学工程技术人才等。

现代医院对临床医学工程师的要求具体如下:

助理工程师:具有工学教育背景和少许医学教育背景;负责医疗仪器设备的采购供应、维修维护、信息管理,不参与医务活动;只面对无生命的工作对象。

工程师:具有工学教育背景,了解医学;负责维修维护、质量保证、信息利用,参与部分医务活动;主要针对无生命的工作对象。

高级工程师:具有工学教育背景,熟悉医学,懂得管理,负责医疗仪器设备的高级维护,参加医务活动,参与决策管理,负责部门建设;主要针对有生命的工作对象。

随着医院进入市场经济,医疗设备在临床医疗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建立一支适应现代化医院建设的医疗工程队伍,充分发挥医学工程师在医院诊疗工作中的作用,为医疗设备保驾护航,就显得特别重要。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5篇

转化医学(translationmedicine)是近年国内外医学领域流行的一个新概念,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正式提出“转化医学”概念。它以人的健康为本、以重大疾病为研究出发点、以促进科学发现转化成医疗实践为宗旨。其主要目的是打破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领域固有的隔阂,搭建两者间的桥梁,使日新月异的基础医学研究成果转化为改善人类健康的防治措施[3]。因此,转化医学本质上是一个双向开放、往返循环、持续向上的研究过程[4,5]。转化医学理念已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研究领域的共识,其应用有利于推进临床医学更好、更快速地发展。

2肿瘤影像医学教学的现状

肿瘤影像学是医学专业中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其教学主要包括肿瘤医学影像诊断和肿瘤医学影像技术两方面。肿瘤医学影像诊断的教学模式比较成熟,主要注重临床常见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但肿瘤医学影像技术教学则较为欠缺,尤其是对肿瘤影像新技术的研发、功能拓展、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结合及运用等方面的授教还较为薄弱。目前肿瘤影像医学教学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传统的肿瘤影像医学教学授课的模式过于单一,跨学科联系较少,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②现行课程安排中有关学习方法、获取知识手段的课程较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③缺乏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法,单纯从理论和阅片等教学手段难以让学生对肿瘤影像表现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进行系统地理解。④教学内容陈旧。该学科知识更新快,教材、教案等教学内容和方法不足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求[6]。⑤学生技术研究能力的培养与临床实际应用能力脱节。肿瘤影像医学教育要求培养既会诊断又会技术研究,既有转化理念和能力又有肿瘤影像学基础知识与临床实践经验的综合型人才。因此,开展转化医学教育尤为必要,它是当前培养综合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提倡“从实验桌到病床旁”的转化医学教学理念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转化医学教育理念在肿瘤影像医学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3.1促进肿瘤影像医学教学多学科的合作

不同学科、不同思想、不同理念的相互碰撞有利于创新思维的产生,而一个学科的发展壮大,也需不断加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与技术合作,加强学科的交叉与融合。因此建立肿瘤影像学、基础肿瘤学、工程技术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科研小组,让各组组员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形成多学科交叉研究,通力合作及协调发展,形成纵横交错的综合体系,才有望实现肿瘤影像医学的可持续发展[7]。转化医学教育强调理念的改变,它打破以往的单一学科或有限合作的教育模式。首先为学生提供一个学科交叉的开放式研究平台,鼓励将物理工程实验室发现的有意义的成果转化成能为临床提供实际应用的手段,有效将肿瘤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到临床实践中,同时也对肿瘤影像征象进行基础研究。其次,不同的影像成像手段各有优劣,将彼此的优势互相融合已成为医学影像设备研发的潮流。转化医学教育对这一潮流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从而进一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更多的成像手段,有利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如在既有的CT、MRI、PET、B超等设备的基础上研发PET-CT、PET-MRI或将几种成像设备融合的机器。多学科交叉研究的平台具有稳定而强大的效果,所形成的多学科介入机制能够满足临床及基础研究的需求。

3.2为肿瘤影像医学教学搭建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一方面能增强肿瘤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加深对临床知识的重视和理解,另一方面也为临床医技人员提供进入实验基地探索基础研究的机会。以转化医学理念为指导,重视从临床中凝练课题,可以培养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意识,自觉做到理论联系实践,使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8]。如肿瘤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发现某种肿瘤具有相同的影像征象,但是纯粹的临床实践无法为其提供相应的基础理论支撑依据。转化医学理念主张临床医生与研究员密切合作,提倡由临床医生仔细观察肿瘤的影像特征,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基础研究员,再由基础研究员对此进行研究,进而将科研成果反馈到临床,为临床提供有力的依据,通过探究性研究达到解决临床问题的目的,从而提高医疗总体水平。

3.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转化医学理念的应用为肿瘤影像学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学科合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的能力,并在交流过程中获得多种学习方法,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9]。如肿瘤影像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X射线、CT、MRI、PET、B超检查等的成像原理时,可与物理学专业的学生合作学习。通过观摩物理学专业学生的操作,共同探讨相关问题以获得深层次的实验体验,从根本上理解相关概念及原理,将枯燥、深奥的理论学习转化为有趣且自主参与的实验操作。另外,通过与其他学科学生的交流,可进一步培养肿瘤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团队精神,培养适应学科发展所需的医学影像技术工程师,塑造能灵活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融为一体的专业人才,构建合作融洽的专业团队。

3.4有利于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和能力的学生

肿瘤影像医学蓬勃发展,临床应用技术不断更新,而现有的教材、教案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却停滞不前,不利于医学生第一时间掌握肿瘤相关研究新进展及新技术。许多学生毕业后开始到临床一线工作,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相应的技术问题时,常常无法到实验室通过相关研究来解决当前技术的缺陷,不利于技术的改进与发展。转化医学的应用一方面为肿瘤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人员熟悉和参与临床工作创造了条件,鼓励学生到临床进行实践,让学生在相关教材内容还未能及时更新的情况下,通过到临床实践仍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技术。另一方面,为学生参加工作后再次进入实验室进行技术研究打下铺垫,真正做到将临床影像医学的应用与工程医学授课有机结合,有利于培养具有肿瘤医学影像诊断能力和肿瘤医学影像技术研发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4结语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6篇

1 检验人员与临床医护人员联系不足对工作的影响

1.1检验标本留取不合格临床检验的分析前程序是从医师开出医嘱申请到检验分析开始这一环节。其中包括申请、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到运送一系列过程。以上工作均由医师、护士来完成,其中任一环节处理不好,不符合规定和要求,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有文献报道,临床反馈不满意的结果中,有80%的报告可溯源到质量的不合乎要求,即使标本合格,操作准确,临床治疗也会影响检验结果。所以,检验人员应与临床医生加强交流,询问病人的治疗情况,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临床参考。

1.2临床医护人员不了解检验科的检验项目和检验科的工作特点由于临床医护人员不了解检验科的工作程序经常造成误会,互相抱怨,引起矛盾。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学检验方法越来越丰富,新技术和新项目也不断地应用于临床。我院以前对开展的新项目只是简单通知临床医生,使临床医护人员不熟悉新项目的临床应用和临床意义等。

1.3信息交流不够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度由于检验人员通常只接触患者的标本,对临床资料知之很少,只能横向观察各项检测结果,缺乏综合判断能力,而临床医师对所申请项目的意义、原理、干扰因素等缺乏足够的了解,偏重于纵向比较某一项检验结果的高低,不能灵活地判断结果,影响对患者的诊治。

2 加强检验与临床联系的具体举措

为解决以上问题,我科在医务处主任的带领下,主动走到临床,走近医生,走近患者,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采取一系列有利的措施,使问题得到逐步解决。

2.1加强检验知识宣传、培训工作利用院里的宣传栏、黑板报向临床医护人员宣传检验知识,介绍检验科的工作程序;利用全院业务学习的机会,对医护人员进行标本采集知识的培训,介绍正确采集标本的重要性、注意事项及影响因素,让医护人员熟悉影响检验结果的潜在因素。例如影响检验结果的生活习惯、干扰检测结果真实性的药物治疗,这些必须由医护人员在采集标本时严格把关,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检验标本的采集技术,使医护人员了解收集标本器具的质量、抗凝剂的种类和浓度,采血时止血带的压力、止血的时间、患者的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以及标本采集到检测的时间、标本保存运输条件等特殊的要求都要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制订并共同遵守合格标本的标准、标本验收的程序和拒收标本的原则,以保证实验前标本的合格,减少差错的发生。

2.2加强检验科与临床的交流当今检验医学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使一项新的检验项目让临床接受,是检验科的责任。检验科工作人员不仅要有创新意识,不断了解国内、国外医学新动态,掌握新知识,大胆开展新技术,还要和临床医护人员加强交流与协作,相互学习、相互理解、相互配合。我科检验人员经常到临床,一方面向医护人员介绍医学检验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项目及临床意义,适时建议和帮助医师正确选择检验项目及合理分析使用检验结果;另一方面还及时把医护人员对检验科的意见和建议带回检验科,便于及时发现科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改正。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临床医学;继续医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0) 09-0000-01

Computer&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dern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Ren Lihua

(Medical College of Shandong,Ji’nan250002,China)

Abstract:Computer network technology is the core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used in modern medical education of its bright future,not only applicable to a wide range of teaching efficiency is quite high.Multimedia is an important means of modern clinical teaching,the use of network technology,special envoy of teaching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way the content.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computer technology medicine has in-depth diagnosis,treatment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fields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ntinuing medical education to carry out computer literacy learning problems,and health worker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of the specific circumstances discussed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which health worker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quality is also with great significance.

Keywords:Computer;Network;Clinical medicine;CME

临床医学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既有同一性也有特殊性,它不仅仅是传授传统医学理论与原理。更需要了解现代医学发展及其医学的最新动态。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技术和传播手段已经远远跟不上技术更新的速度,传统临床医学教学难以直接展示人体的结构、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等教学内容,严重影响了医学教育的效果;由于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模式改革正在迅速发展,传统临床病例示范教学方式越来越难以开展,个别医学院校不得不以病人模特来满足临床教学的需要。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丰富的互联网资源将使临床医学教学的直观性问题迎刃而解。可见,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对临床医学教学模式改革已经或者将要产生巨大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与现代临床医学的结合

传统临床医学的教学方法与其他学科教学方法一样,教学过程的主要要素是学生、教师和教学内容三个部分。随着计算机的迅猛发展并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教育技术和教育方法正在不断改善,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现代教学过程由学生、教师、教学内容及教学技术四部分组成。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过程。激发学习动力。弥补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模式的不足,突破旧的教学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可以认为,多媒体技术是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运用多媒体技术重新设计教学,采用科学的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将收到传统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既有助于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又有新颖性、多样性、趣味性。扩大微观、缩小宏观,使临床教学突破了空间限制。如在妇产科教学中。示教临床病例非常困难。教师无法向学生直接提供感性材料,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将盆腔解剖、分娩机制、分娩过程、妇科肿瘤等章节表现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形成感性的科学概念。应用多媒体技术可随意调控和组合教学图象、声音、文本、动画,特别适合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情景模式教学。学生在自学或复习时,在多媒体阅览室里可获得图象及文本资料,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

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可大大提高各科教材信息的存储、检索、加工、复制及传递功能,教师可随时更新教学内容,增补学术前沿知识,改变临床教学中许多僵化、陈旧的教学方式,丰富和增强教材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分解知识技能信息的复杂度,减少信息在大脑中的加工转换过程,充分传递教学意图,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闽和空间内获取更多的信息。由于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医学教学方面创造了一个在功能上、空间上及时间上交互的崭新环境,因此,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临床医学教学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是现代医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二、网络技术与现代临床医学教育的结合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高速公路不断强大,信息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大学校园与lntemet全球性的信息网络紧密连接,信息化、网络化将为现代临床医学教育开辟广阔的空间,网络技术的发展将使临床医学教学内容及手段产生根本性的改变。利用电脑网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更生动地阐述一些特别的概念,通过网络取得最新的数据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通过网络共享,获取人体教学资源,使临床教学更加形象、生动。lntemet中较著名的医学多媒体教学资源主要有:(一)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的可视人体教学资源,它将男、女两具尸体,以一定距离进行切片,3D重建后建成巨大的人体结构图像库,供医学教学、科研及临床使用。(二)华盛顿大学的数字解剖学,是有关解剖教学的网络资源。(三)哈佛大学的网络大脑解剖图谱,对神经病学的临床及教学有较大的帮助。(四)杜克大学的交互性解剖课程,可在线学习解剖教学内容,但需要新版浏览器或特殊的插件。(五)SYNFA~E公司的心音教程,可以在线听各种心音。(六)KANSAS大学的心脏杂音教程,可以在线听各种心脏杂音。

CAI教学在医学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网络使用CAI教学的种类也越来越多。医学CAI资源有:(一)MARSHALL大学的交互病人系统,这是一个设计精制的CAI课件,从病人病史的采集、心肺的检查及医学图像的展示等方面与临床密切结合。(二)电脑模拟病人,设计精制,界面友好而直观,使用方便。(三)医学临床病例教学,免费注册后使用,收集了许多临床病例。(四)内科临床病例教学,主要提供内科病例的临床教学。(五)放射医学的临床教学,放射医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图片。(六)病理学的临床教学,病理学的教学涉及大量的病理切片,多媒体教学对病理学的教学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可通过电脑阿络与学生取得联系,继续课堂讨论或个别指导;也可以向学生分派任务、布置作业;学生们通过网络调阅教师提及的文章或数据;通过电脑网络进行病例探讨等。可以预见,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将转向以网络为主、以学生为中心,个性化及人性化的网络教学。

目前,国外大部分医学院建立有自己的网络系统,且在其核心课程中广泛引人电脑网络技术。如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的医学信息学课程,将医学信息学核心课程及相关课程内容放在阿上,课程中涉及的机构及需要了解的其它内容做成超级链接,并设置考核内容。在世界的任何地方,通过inter。net网即可学习及完成教学内容,既方便又有效,这也应该是我国医学教育发展方向。

Intemet作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信息互联网,具有众多与医学教育有关的信息资源,这些信息资源在线分布于世界各地数百万台计算机上。浏览器的出现,多媒体的检索方式极大满足了医学教育工作者查询及使用Intemet医学教育资源的需求。可以认为,充分利用Intemet的医学信息资源,对现代临床医学教学的改革及发展,全面提高医学教学水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三、实现继续临床医学教育的计算机技术的结合

进入21世纪后,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其必要性显得更为突出。首先,医学科学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国外有研究表明,知识的更新速度和迁移的频率在增加,发达国家的岗位迁移平均数是每个人一生中有六七次,但只有一个职业的岗位迁移较小,但其知识更新速度却非常之高,那就是医学。其次,在现代医学中,出现了大量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并且大多与信息技术息息相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也已日臻完善,这些对于刚走出校门的医学生来说,只有通过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才能使自己能够迅速适应工作环境,并自如地利用这些有效手段来充实自己,最终使自己能紧跟卫生科技的发展步伐。再次,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还将有助于培养广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素养,提高其自主学习的综合能力。

(一)继续医学教育中计算机知识

医学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内容仍然包括硬件知识和软件知识2类。对计算机软件知识的学习,又分为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两部分的学习。操作系统应以主流操作系统如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为主,应用软件应以学习通用的办公软件Office、统计学软件SPSS等与工作、科研息息相关的应用软件为主,突出实用性。

(二)各年龄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计算机知识学习中所遇问题及对策对于内容繁多的计算机知识,各年龄层次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呈现出明显不同的感受,学习过程中所遇问题也不尽相同,为此,有必要加以甄别并予以有针对性的引导。

(三)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层次影响

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对于提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效率,掌握现代科研、临床工作手段,无疑会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它对于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深层的、隐性的影响更为重要。

首先,它可以极大地培养和提高卫生工作者的信息素养。在知识更新迅速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已渗透到各行各业,现代医学诊断、治疗系统无不与计算机技术息息相关。其中,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已成为卫生工作者掌握医学最新发展动态,获取医学科研信息,以及继续医学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无疑会促使卫生工作者更新观念,补充新知识,培养信息素养,对于进一步掌握现代诊断治疗和实验技术,在日常工作和科研中充分运用各种现代科研 方法 和手段,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次,通过在继续医学教育中开展计算机知识的学习,还可以培养卫生工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医学知识比较抽象,这是由生命活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相对来讲,理工科知识则更注重逻辑思维,比较具体。所以通过学习计算机的软、硬件知识,将有助于培养医疗工作者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临床医学工程技术第8篇

【关键词】 病案;临床实践;实施;作用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8-0457-01

临床路径是管理学工具在医疗方式和医疗行为方面的全新应用,是一些特定病种按一定的标准流程进行标准化治疗的医疗管理模式,其标准是按照一定的规范路线图进行的。作为一种单病种质量管理手段,临床路径在规范医疗行为,保障医疗安全,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提高医疗质量,控制医疗成本,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等方面有着非常独特的优势。

病案是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由医疗、护理、医技人员共同完成的记录文件,是评价医疗、护理、医技等质量的客观依据,是临床教学、医学研究、医院管理必不可少的资料,它反映医院的管理水平,具有临床、教学、科研、法律等方面的重要价值。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以病人为中心”的新型医疗原则的确立。自2010年1 月,卫生部正式确定在全国73 家医院的22个专业,开展112个病种的临床路径试点工作,标志着临床路径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临床路径的实施对于每一个从事病案信息工作的人员来讲,是一项全新的课题,从思维方式到管理方式都面临着全新的转变,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作为一项新的医疗管理模式,临床路径不仅仅是有医疗人员和护理人员参与的工作,同时也离不开病案信息技术人员的服务和保障职能。在这方面,病案信息人员要主动当好“配角”,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及本专业的特点和优势,顺应医疗体制改革的新形势,积极应对,发挥好自身领域里的独特作用,为临床路径的开展和实施当好“铺路石”的作用。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临床路径实施中编码的准确率

临床路径的实施是以明确的诊断依据为基础,因此,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临床医学知识,对每一个进入路径病种的疾病名称都必须清楚地了解其来龙去脉,了解进入路径病种的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了解进入路径病种手术的部位、术式、入路和疾病性质,熟练掌握和应用国际疾病分类手册(ICD-10)和手术操作分类手册(ICD-9-CM-3),严格按操作程序和编码原则,规范地进行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保证进入路径的病种在疾病编码和手术操作编码上100%的准确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后续信息的准确和可靠,而且还要及时追踪国内外临床路径与疾病分类的新进展,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方法。

2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质量保障能力

作为一项临床诊疗工作流程优化或再造的路径,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应该充分利用临床路径实施的有利时机,配合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治疗方案明确,技术应用成熟,诊疗费用稳定,疾病诊疗过程中变异相对较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那些影响患者满意度的临床流程进行合理梳理、优化或再造,使质量、效益、服务、进度和成本等方面均得以改善,切实履行“以病人为中心” 的医疗服务目标,优化配置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医疗服务的需求。另外,在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方面,病案信息人员必须坚持以下原则以加强对临床路径实施的服务和保障职能。持续的改进,通过对发生变异的记录和分析,不断寻找诊断过程中不合理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用循证医学观点加以解决,不断提高住院诊疗的质量。过程的改进,对形成医疗服务过程的改进,支持医疗服务过程的改进。预防的改进,通过对住院诊疗过程的分析,发现主要质量控制环节,建立标准诊疗项目及完成时限,并进行随时监控。

3 加强临床路径实施环节的质量控制

临床路径的重点是过程实施的质量,作为一项标准化的流程,临床路径有效地规范了诊疗行为,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规范的诊治方案,避免诊疗流程的随意性、盲目性,为患者提供各诊疗科室之间紧密协作、持续规范和优质的服务,并采用医疗专家组共同研究制定的最佳处置方案,增加医患双方对诊疗方案的互动和认可,用科学合理的诊治方案规范治疗行为,着力避免不当治疗或过度治疗,用优质的医疗和护理服务赢取患者的理解和信任,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必须具有强烈的质量意识,特别是在进入路径的病案书写质量和路径表单是否规范等环节上,应全程参与病案质量的环节控制,加强协调和指导,保证临床路径实施中的各项记录合理规范。病案信息技术人员还应熟练掌握和应用正在运行的电子病历及质量监控管理系统,对进入路径的诊疗过程进行提前预判并采取事前质量控制,努力减少各环节隐患的产生,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提出合理化建议,使之达到医疗行为规范化,病案质量标准化的目标。最重要的是临床路径的病案质量评价要客观具体,反馈要准确及时。

4 促进在临床路径实施过程中的配合和协作

由于临床路径的实施是由多学科小组协作完成的,因此其执行也需要多学科协作,这就要充分汇集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参与和科学严密的组织安排,其中不仅仅是医护间的协作,更重要的是学科体系间的协作,在其中,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应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紧密配合学科体系协作的需求,加强协调,主动协作,提前预判,随时保障临床路径实施中所需的各项数据准确、及时、可靠。

5 小结

总之,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在临床路径实施中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以上几个方面,而且,还有许多方面需要病案信息技术人员发挥建设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每一位病案信息技术人员不断更新自身的工作思路和知识结构,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技能,加强继续教育学习,发挥好自身专业的优势和独特作用,以适应临床路径实施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董军, 刘亚平. 临床路径标准制订方法与实践[J]. 中国医院, 2009, 13(6): 11-15.

[2] 朱仕俊. 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实时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2003, (10): 595.

[3] 陈丽纯, 裘以冰. 浅谈病案管理人员专业考核与继续教育[J]. 中国病案, 2005, 6(5): 46-47.

[4] 王影, 刘长生. 论病案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J]. 卫生职业教育, 2006, 24(21): 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