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赏析八篇

时间:2024-04-08 14:47:42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第1篇

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总结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战略要求。进一步规范与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保障与维护农村集体合法权益。大村镇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上级部门要求和总体部署,积极组织实施,制定“清产核资三步走”计划,经过组织准备、宣传培训、分策实施、清查核实、审核批复、结果公示等阶段,历时5个多月,按时保质完成全镇115个村的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并走在全区前列。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清产核资工作的实施

(一)夯实组织基础,深入协调推进

收到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的工作后,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经管中心克服在重大活动保障期间,工作人手不够、工作时间碎片化等问题,积极选派工作人员参加区清产核资培训会,成立了由“分管领导+镇村干部+代管会计+专业会计师+督导组”为组员的镇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在统筹协调、宣传发动、组织实施、问题处置、总结完善等阶段全过程参与;各村成立由村“两委”班子任成员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组建政策宣传、清查核实的清产核资队伍;会计师事务所对本次清产核资工作提供具体业务指导,对村“三资”、土地合同等全程跟踪;确立了镇级管理主体、中介机构服务主体、村级实施主体的“三位主体”工作格局,进一步细化了工作分工、明确了责任主体、保障了任务质量。

(二)加强宣传引导,筑牢思想防线

为使本次清产核资工作更好地进行,充分调动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与重视程度,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我镇对全镇115个村的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记账员与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进行动员部署与业务培训,共计组织培训会议、领导小组会议30余次,召开白条顶库与土地、资源、合同等专题会议3次,培训人次达3000余人;印发清产核资宣传横幅100余条,入户发放的《致广大村民的一封信》与《大村镇村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大村镇2018年村干部培训班培训手册》等宣传培训材料,累计发放量达到10000余份。真正做到村村明政策、户户有宣传,在全镇形成了抓改革促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

(三)突出统筹兼顾,扎牢政策口袋

一是组织召开镇级清产核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根据政策要求与相关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大村镇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实施方案的制定遵循区级方案的原则与组织程序,立足大村镇实际,因地制宜,明确规定各时间节点的任务安排、清查进度与结果公示,做到全镇统筹;二是要求各村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组长组织召开村党员、村民代表会议。在专业会计师事务所的指导下,详细规定了清产核资工作开展程序与清产核资填报日、具体产权制度改革年的清产核资数据为基准等问题,并签订《清产核资工作承诺书》。切实做到资产清查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集体资产清查数据真实、有效,清产核资结果不虚报、不瞒报、不错报、不漏报、不重报,为自己“摸清家底”、向群众“亮明家底”。

二、清产核资工作结果

(一)基本情况

截止到本次清产核资工作结束,以201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一是资产负债类情况汇总。全镇115个村的资产总计为20381.3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6796.545万元,农业资产13.27万元,长期资产589.1万元,固定资产12965.86万元;负债总计为7537.3万元,其中流动负债为6584.62万元,长期负债为952.68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12844.05万元;二是资源性资产清查情况汇总。以2017年12月31日为基准日,全镇集体土地总面积为23.37万亩,其中农用地为21万亩,建设用地为1.46万亩,未利用地为9223.52亩;四荒地为3845.44亩;三是资源型资产合同清查结果汇总。共清查土地合同21607件,总亩数280669.8亩,涉及金额132118871元,装订档案126本。

(二)清产核资工作成绩

一是开展白条顶库“清零销号”专项行动,清除村级财务“顽瘴痼疾”。通过号召村组织召开全村老党员、村老干部、村两委班子成员、村民代表等出席的专项会议,对白条遗留问题成因进行确认并制定村白条顶库处理方案。历时一个半月,全镇27个白条顶库村的60余万元资金全部清理完毕;

二是创新重大事项审批机制,构建“特事特办”快速通道。在开展资产清查过程中,为进一步提高需核销的债权债务、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等的清理速度,优化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经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讨论决定,对需提报重大决策事项进行处理的债权债务、固定资产等,村里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后由社区与分管领导签字,提交经管中心,由经管中心签订部门意见后,统一上报给镇主要领导签字,无需再重新组织重大事项审批会。

三是多措并举推进土地合同、资源清查,确保土地入户“最后一公里”。资源性资产尤其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一直以来是关系农民安居乐业、农村和谐稳定、社会繁荣发展的重大课题。自接到上级部门工作部署后,镇清产核资领导小组从大处着眼,从大局入手,为全国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打牢根基,多次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对农村土地问题进行谈论研究。分两批次组织召开土地、合同专题会议,由镇主要领导对土地清产的重要性进行强调与部署,引起村干部高度重视。并请专业会计师详细讲解村资源性资产表的填报,务必要求各村的土地填报详细到户。经过这一系列提前统筹安排,我镇农村土地工作完成质量与总量均位居全区前列。

四是创新管理机制,完善农村集体经济管理。

五是加强农村组织建设,夯实党的基层堡垒作用。

(三)清产核资工作中问题解析

一是农村记账员队伍新老交替,业务水平参差不齐。为加强全镇农村财务人员队伍建设,2018年6月,全镇新一批农村记账员选聘工作结束并全部履新。由于新记账员上任时间节点与清产核资开展时间节点冲突,导致新上任的记账员来不及熟悉村级财务就“赶鸭子上架”参与了全镇清产核资工作。由于清产核资工作业务性强、时间紧迫,记账员业务水平的不熟练间接导致全镇清产核资工作进度。

二是村级实际土地数据与镇国土部门数据不符。根据区清产核资实施方案与各级文件要求,村清产核资资源类型报表中所有土地类型,涉及到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等的数据须与镇国土部门对接。经对接发现,镇级国土部门所提报的土地二调时数据与村提报实际情况数有所差距,并国土部门数据没有详细到户。

三是村级债权债务与固定资产等账目调整是否走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审批程序。对需要进行账目调整的在建工程、固定资产等,经讨论发现,若按正常审批程序进行需耗费大量人力与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工作进度的落后。

四是村级现金白条顶库情况存在,历史遗留问题处理方案制定难。

五是农村集体资产中在建工工程未及时转成固定资产,并未按规定进行计提折旧。

六是收入、支出的划分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应按照业务内容分别计入相对应科目。

七是发生的各项费用未按照规定取得合规的税务发票,不符合会计制度规定。

八是存在跨期费用问题,未做到当月发生、当月入账,且费用跨期时间较长。

九是往来款项应定期进行坏账清查,及时确认损失。

(四)清产核资问题解决方案

一是组织召开农村工作人员培训会议,切实提高业务水平。针对农村新上任财务人员理论有余、实际业务水平不足的情况,我镇除定期开展全镇记账员工作培训会,成立了由“镇领导小组成员+代管会计+专业会计师”的业务指导培训组,对业务水平不足的记账员“另开小灶”,以点及面,全面带动全镇农村工作队伍的学习积极性,保障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核查,把固定资产清理核算作为年度的重要工作。对固定资产处理过程中存在的时间跨度大等问题,研究确定固定资产折旧的会计政策与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的标准,将不符合固定资产标准的转出,剩余的按照购置年限,计算出各项资产的累计折旧额,与账面提取的累积折旧额进行核对,调整其差异,改变随意提取固定资产折旧的做法。

三是深入推进农村财务监管,成立镇级农村财务督导组,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对于一些非正式、不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原始票据,镇农村财务代管中心成立“代管会计初审+代管中心主任复审+入账会计终审”的“三级联动”审核机制,抓本固源,严格把关,认真审核,严防错账入账。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付款票据管理,特别是对工程付款的发票按程序取得正规发票。

四是各村与镇农村财务代管中心规范执行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落实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的各项规定,严把资金支出关,尤其是土地收益金与扶贫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2019年,经管中心将开展全镇巡查、审计问题整改 “回头看”活动,将责任细化到各村,要求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上级有要求的要率先落实,同样的问题绝不再犯。

三、清产核资工作总结

第一,开展专项清产核资,摸清了家底,理顺了关系,明确了责任。开展清产核资,目的是对集体财务及其他经济活动进行摸底清查,使得“三资”管理与村集体经济活动符合国家、集体、村民的要求,具有合理性和合法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维护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理顺了旧账、纠正了错账,解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加强村级财务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二,建立健全了管理制度,保障村级财务依法依规进行。通过清产核资发现,全镇部分村委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够规范,大力督促他们按照《会计法》和《大村镇农村财务管理办法》等规定,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抓好民主管理,财务公开,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债权债务管理,财务开支审批和村报账员管理,从而达到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第2篇

关键词:“三资”管理 问题

一、村级“三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主决策程序方面。

1.民主决策程序不到位。从轮审情况看,部分村在安排年度预算、集体资产(资源)交易、工程项目建设、对外举债(投资)等事项未按规定提交社员(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部分村虽然召开了社员(村民)代表大会,但未经代表表决,而是以通报形式形成会议记录代替民主决议。

2.民主决策资料内容不规范。有的虽然经过代表表决,但资料记载内容不完整,不能清晰反映重要决策事项的主要内容;有的以会议签到单替代决策程序资料。

3.部分村民主理财和民主监督流于形式。

(二)预算编制方面。

1.预算编制不符规定。大部分在上年度财务决算数的基础上作调整。

2.预算收支项目的编制不够细化。

3.预算方案经村社管会集体讨论无书面记录,或记录不完整、不规范。

4.预算未经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实施,或虽经讨论表决但书面记录格式不规范,内容不全面。

5.预算收支情况执行不严肃,调整预算程序不符规定。

6.预算情况未按规定进行公开,公开的内容不全面、完整。

(三)村级工程管理方面。

1.工程决策民主化不够。审计发现,部分村级工程是否应予立项未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工程的建设规模大小及资金投入多少随意性较大;部分村级工程经招投标开工后,增加的工程量和资金额度未经集体讨论也未充分征求广大村民的意见,缺少民主化意识。

2.五万元以下小工程存在工程分包现象。

3.部分工程的日常监管不到位。在工程管理方面:村级工程项目建设中存在随意更改施工设计图、工程变更联系单手续不完整、隐蔽工程建设缺乏手续、监理不负责任、以及拨款进度超过工程进度、工程久拖不结、不及时组织工程质量验收,五万元以上工程未按规定进行造价审计等现象;工程造价结算超合同现象尚有存在。在财务监管方面:部分工程无招投标资料、无施工合同、无预(决)算资料、无竣工质量验收记录等;部分工程款报账不及时,工程款预付、质保金归还未按合同条款执行等;部分工程完工后长期挂账,不按规定转作固定资产。

4.同一工程的造价重复计入固定资产。如修建一条村道工程,因年久道路毁损,需重新建造,入账时对原有资产的造价未作核销,使村级资产虚增。

(四)货币资金管理方面。

大额现金支付;现金流量虚增。如工程结算时,对预领的工程款再通过“现金”账务核算;多头开设银行账户;银行存款余额对账不够及时,未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五)固定资产管理方面。

1.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卡片账、台账。大多村仅建立了固定资产分类明细账,没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卡片账,只能在账面反映固定资产金额,而提供不出具体的固定资产名称、原始价值、存放地点、处理情况等。

2.未按规定进行定期盘点。由于长期不进行清理盘点,固定资产账实不符现象普遍存在,表现为:一是部分资产账有实无,如农业机埠设施,经日晒、雨淋、风化及失窃,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但账面仍长期挂有。二是部分资产账无实有。

(六)债权、债务方面。

违规出借资金;违规举债;债权、债务核销程序未到位;债权、债务清理力度不够。应收款项、内部往来、应付款项、短(长)期借款等科目反映,部分明细账无清单、部分往来款经济业务长期未变动、部分应收、应付明细单位不清、部分款项账面长期挂有等;存在隐形负债,如:应付未付工程款;未按规定建立债权、债务登记簿。

(七)资产(资源)交易管理方面。

1.资产(资源)交易未按规定纳入乡镇街道的交易平台。

2.部分资产(资源)发包、出租等未签订书面合同,交款期限及款项等仅凭口头约定。

3.未建立日常管理台账。从近几年审计情况来看,部分村社不能提供发包、出租资产(资源)的收入收取情况台账,不能提供应交未交款明细。部分虽有台账但记录不及时、内容不完整。⒋资产发包、出租等合同中反映部分合同期限过长,合同表述内容不完整,部分合同变更及续订没有书面资料。

5.价格不合理。在审计中发现,签订合同时对标的物价格制订时未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导致后遗症较多,如承包款上交过低等。

6.承包及租赁收入存在欠缴现象,兑现率不高。

(八)费用支出方面。

1.交际招待费超限额现象仍有发生。

2.村干部报酬发放不符规定。

(1)村账中实职干部报酬超额发放;主要为值班、加班工资;各项工作经费;单线考核奖金;节假日福利、通信费、交通费等。

(2)村其他干部人数有确定及误工补贴的发放没有统一依据。

3.小工工资清单普遍增多。

二、村级“三资”管理的建议

(一)强化民主决策意识。应严格执行《浙江省村经济合作组织条例》(2007年修订)、《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农经发〔2009〕4号)的文件精神,凡关系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切身利益的事项,如集体土地征用、变卖、出租,集体企业改制,干部报酬,大额举债,大、中型固定资产的变卖和报废处理,“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等重大事项,都必须经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必须做到程序到位。

(二)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村经济合作社按照“量入为出,留有余地”的原则,于年初编制好综合财务收支预算,按规定程序,年终做好决算工作。

(三)规范村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村建设项目要进行可行性调研,立项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实行公开招标,签订施工合同,严把工程竣工验收关、造价送审关。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第3篇

【关键词】财务委托;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建议

村级财务管理问题一直是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村级财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农村社会的稳定。农村财务委托制的实施代替了旧的村集体财务管理模式,规范了村集体财务管理,促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保证了农村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下面以泸西县中枢镇农村财务委托工作为例,作出解析。

一、基本情况

中枢镇地处泸西县中心,辖18个村委会,83个村民小组,6个社区,共107个核算单位。中枢镇是2004年开始全面推行村组账务镇代管,并成立了以镇农经站为主的村级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服务中心设置总会计、会计、总出纳等多个独立工作岗位,制定了《账务公开和民主理财制度》《现金和银行存款管理制度》《票据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明确核算中心工作职责及各个岗位职责。村级设立报账员并建立了村民理财小组及监督委员会等。服务中心自2008年开始实施会计电算化,同时配备了电脑、打印机、复印机及其它办公设备。

二、存在问题

1.财务管理混乱,资产管理不规范

一方面,村组报账员变动频繁且专业知识有限,加之部分村组干部执行财经纪律观念淡薄等,导致了村组的承包收入、资产处置等收入不入账,坐收坐支,支出无制约。部分村组长管钱管物,自批自报,支出、审批一人说了算,除了领取正常的工资收入和补助外,常以虚报误工或提高标准等形式自批自领补助;另一方面,农经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对会计制度理解存在误差,当发生资产购置时经常作其它支出处理,不按规定登记固定资产,同时固定资产明细不规范,实物管理缺乏卡片账,资产不编号,不标签,导致了村组固定资产账、实脱节,在干部任期结束时重账轻物,只交账不交物现象突出,客观上造成了集体资产流失现象。在资产管理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资产计提折旧、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造成随意处置或贱卖集体资产现象发生。

2.资金管理不严,票据不规范

中心对拔入的工作经费等收入,没有规定备用金领取的限额,部分干部有钱在手就无视规定,挪用集体资金,随意开支,公款吃喝大肆挥霍,中心多次催促都不愿报账。对报销支出单据存在重记账轻监管,只审票据,不审核开支的合理性及是否规范,审批手续是否完整,部分村组还存在白条入库,导致一些违反财务规定的票据得以入账。

3.会计电算化软件设计存在缺陷

中枢镇会计委托中心自2008年实施会计电算化以来,先后使用了三套财务软件,分别是:农友财务软件、金碟财务管理软件、农村三资管理监控财务软件。现在使用的是农村三资管理监控网络系统,在具体做账时就存在一定缺陷,如“内部往来”科目核算内容与“应收款”和“应付款”的区别是以户籍制度为准,而不是以经济业务权责属性为准,如发生一笔应收或暂付款项时,会计人员需先审核业务发生对象的身份是外部单位或外部个人,还是所属单位或农户,增加了编制会计报表的难度,对财务分析毫无意义:对上级部门补助的专项资金核算不清晰,很多收入款项都是上级部门的专项资金,但在支出科目上仅设置了“管理费用”和“其它支出”科目,无法准确核算各类专项资金的用途,极易造成专项资金核算混乱现象发生。

4.农村财务监督主体缺失

一是《村合作经济组织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农村经营管理部门对农村财务管理实施监督和指导,但现在的农经站机构设置没有执法主体资格,监督形同虚设。二是农经管理人员一人管多家村组账务,同时兼职其它工作并服从镇中心工作,对报账的单据很少认真审核监督。三是各村组虽然建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但由于民主理财小组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甚至存在拉帮结派、任人唯亲等现象,民主理财小组根本起不到监督作用。四是当前的村务公开工作内容过于笼统,只反映大的收支情况,对于农民群众关心的招等费、误工费等具体的支出情况内容公开不实,导致村务公开流于形式。

三、建议

1.提高对农村财务管理的认识,加强管理

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是热点问题,财务管理混乱会严重损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对农村财务委托工作应引起重视,从各村实际出发,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各项规章制度,如:现金信用限额标准、管理费用限额标准、固定资产购入、计提折旧、报废处置管理等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

2.加强资产票据管理

对清理、清查的固定资产严格按照规定进行管理,对新增、报废的固定资产按照审批程序列入或核销固定资产,建立固定资产台账。对上级拔入的款项,建立专款专用明细帐,明确每一笔收入的来源和支出的具体去向。对发生经济业务的票据应写明用途、金额、日期,由经办人员、村组主要领导、证明人、报账员、民主监督委员会签字后方可入账,能取得正式发票的一定要用正式发票,不能取得正式发票的用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往来收据,后附支出明细,如金额较大的,要附上村“两委”的会议记录和合同。

3.加强农经人员、村报账员培训,切实执行民主监督、民主理财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第4篇

1.从组织层面看,上级对村级财务管理监管缺失

一些乡镇的村级财务管理至今未建立严格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一些乡镇虽建立了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但考核与奖惩不完全合理匹配,导致村级财务管理形同虚设。缺乏培养财会人员的机制。基层财务状况复杂性,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一定的要求,但目前乡镇会计服务中心人员经常被抽调,忽视自身财会业务的进修,导致从事农村三资管理的人员不稳定。

2.从群众层面看,村干部思想认识误区

有些村干部不深入了解党的群众路线,没有严格按照民主理财办法,往往在财务开支上管理松懈,没有全面接受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监督,切实做到民主理财、阳光操作。有的群众对村级财务管理知识的欠缺不会监督、不愿监督或甚至不敢监督;还有的村级理财小组成员素质低,对村级财务管理无法真正参与,并充分发挥监督职能。

3.从管理层面看,三资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有的村级自治组织制定的管理制度没有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实施过程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制定的制度依法可行,但具体操作不按制度执行,尤其是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项目预算评估等未能按照制度实施。此外,有效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未能规范组建农村三资服务中心,尚未建立切实可行的农村三资管理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农村三资管理工作无法有序推进。

二、农村三资管理不到位的解决对策

1.加强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 建立健全财会人员考核激励机制

针对村级财务管理工作重要性开展一系列培训和会议,确保镇村干部充分认识到农村三资管理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推进作用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把三资管理工作当作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来抓。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对村干部、村报账员财务工作的考核办法,对村干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集体资产保值增值的实绩、村报账员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对业务精通、工作扎实、作风正派的农村财会人员要予以表彰和奖励,积极宣传典型、弘扬先进。

2.健全制度,实施民主理财监督机制

第一,建立健全的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农村三资管理工作包含了一系列财务管理制度,如现金银行存款管理制度、民主财务公开制度、资产台账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还有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资产清查制度。建立重大事项集体决定制度,凡村级重要建设、重大资金的支付,都要通过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代表)会议来决定,防止暗箱操作。建立工程项目招投标制度,凡村级各业承包经营、资产租赁、物资采购和工程建设项目的发包,群众较为关注或金额较大的项目,要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公开招投标。

第二,加强集体资产的管理。定期组织专业人员对集体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对那些争议较大的固定资产经村集体组织成员(代表)会议讨论后,给予处理;对那些漏登的资产通过一定的程序评估定价重新补登入账,使固定资产账实相符,并建立资产台账管理。

第三,确保村务公开内容的真实,完善村务公开程序。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公开内容真实完整、公开程序公正规范、公开方式及时长效的财务公开制度。公开内容上,做到村级所有收支、资产负债、债权债务逐项逐笔明细公开,财务计划、承包合同、分配方案等逐项公开。公开形式上,设置便于群众观看、设施牢固的固定公开栏。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互联网渐渐走入农民群众的生活。这就要求通过网页信息动态,加大信息的透明度,让农民群众能够实现实时监督职能,防止出现贪污腐败的问题。公开时间上,做到按季公开,收支金额大、往来频繁的村实行按月公开,涉及土地征用补偿及分配、村内“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粮食直补等关系农民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做到随时公开。

3.强化管理,提高财会人员的履职能力

一方面,要切实加强财会人员的管理。镇(街)三资管理服务中心会计要按照规定配全并专职专用;村集体报账员实行聘任制,其聘任和解聘需经村民(社员)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经有关部门业务培训及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村主职干部配偶及其直系亲属不得担任村报账员。

另一方面,要规范管理村集体票据。村集体各项开支必须取得合法有效的原始凭证,按照有关规定使用各市统一印制的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严禁转让、出借、赠送、代开、代用、盗用等行为。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第5篇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

镇党委、政府多次就集体资产监管问题在两委会上进行研究。06年底,我镇根据上级有关精神,针对镇村集体资产现状,成立了镇集体资产监督领导小组,由镇长担任组长,统一协调,由纪委书记任副组长,具体负责督促、检查、指导和协调。07年初,我镇成立了以纪委为主体的镇集体资产监管办公室,配备主任,副主任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对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指导、服务和监督的工作。各村也相应成立了监管小组。同时配备人员、经费、办公场所,各项制度上墙,工作职责明确,镇集体资产监管工作正式开始运作。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对加强和规范镇、村集体资产管理的认识,我镇多次在村干部会议、镇干部会上强调该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广泛宣传集体资产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监管办公室也多次对村级监管员进行业务培训,努力提高依法依规管理集体资产的水平。

(二)清产核资,摸清家底

我镇用两年(20xx至20xx年)的时间,按县纪委的统一部署,在全镇开展了“四项清理”工作,期间填报各类报表26种,总结材料8份,典型材料5份,整编资料5册4卷。清资产是集体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清查资产、界定权属,重估价值,核实存量,登记产权,建章立制。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监管办组织人员对村所有资金项目进行清理清查,对资产、资源进行全面摸底、计量、盘点、核实、登记,全面澄清村资金、资产、资源底子。全面清理账户、债权债务、收费票据、固定资产及公有财产,并进行分类造册登记。规范账务账目,建立一套“三资”账簿,包括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固定资产登记簿和资源登记簿。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固定资产和资源性资产进行了盘点后,填写《固定资产清查登记表》、《惠农资金清查登记表》、《货币资金清查登记表》,较为全面详细核实帐内帐外资产及其实有价值。对资源性资产特别是林业资源,按林改面积为基数,按照当前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类登记,并备份合同向监管中心备案,对一些面积,数量有疑义的资源、产权,进行实地丈量、核实、界定。

(三)实事求是,合理处置

摸清家底后,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审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实有和虚有进行界定,由“中心”指导村做出财务调帐和销帐,两年共盘点处置195万元的不实资产。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下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处理意见,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对实际价值5000元以上的固定资产,由村两委提出意见,经村民代表会议审议后予以公示,无异议之后,填写集体资产处置审批表,经民主理财小组审核通过后上报审批。只有经过这些程序,才能进行资产处置,处置结果张榜公布,并将处置结果报镇监管办备案,会计服务中心调帐、销帐。

(四)明晰台帐,管好资产

通过对村级集体资产的清产核资,合理处置,各类经济合同的清查、补签后,镇集体资产监管办根据审核后的资产呈批表,对每一项固定资产及时做出帐务调整,根据资产资源盘点核实处理后的实际情况建立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非经营性固定资产台帐、经济合同台帐,详细登记每项资产、资源的数量、价值和当前的管理使用情况,建立管理台帐,各种台帐一式两份,村级存档一份,监管办存档一份,切实做到帐目清、底子明。在此基础上,我镇对所有村级经济合同进行了清理和规范,特别是对口头合同重新履行了文本手续,并建立经济合同管理台帐。通过清理,进一步规范各类经济合同350份,标的额50多万元,真正做到村级资金来源清楚,依据清晰。

(五)、精心组织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

20xx年认真执行《县政府关于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的通知》,抽调财经所骨干组成审计小组,对各行政村的“三资”管理状况进行了审计,清理审计资产总额达到1000多万元,锁定村级债务193万元,审计中查出违规违纪资金550笔,25万元。根据审计结果,对个别村干部的违规违纪问题进行了严肃查处,有效地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通过审计,农民因农村财务问题引发的上访问题比审计前下降了55%。

二是规范运作

1.精心布置,成立机构,取消帐户,统一报帐

成立镇农村会计服务中心,其人员从财经所抽调责任心强、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组成, 核算中心实行集中核算,集中开户统管二十六个帐户。经镇村两级研究,中心与各村签订“村帐托管委托书”、“村帐托管协议”、“村级帐户托管协议”。取消了各村原有帐户,由核算中心开设统一的银行帐户,取消各村出纳岗位,设立报帐员,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负责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统一向中心报帐。

2.落实制度,责任到人,加强管理,收支平衡

根据核算中心的工程程序,及人员的相关职责制订了上墙《会计核算中心核算流程图》、《中心会计岗位责任制》、《中心资金出纳岗位责任制》、《中心工作人员岗位责任制》等相关制度,进一步细化了各项工作,工作到人,责任到人。各村所有的收入必须及时足额解入中心帐户,不得挪用、坐支。小额支出由报帐员按报销程序以备用金直接支付,再由报帐员到中心报帐,经中心会计审核后由中心出纳付款。各村的大项支出,经单位申请,领导审批后采取转帐的形式或由报帐员向中心预借一定的款项,并在规定时间内到中心结帐。一是支出入账严格把关。“中心”对于财务票据入账要做到“五不入账”:即没有经手人签字的不入账,未经民主理财小组或村务监督委员会审核盖章并签署意见的不入账,未经行政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联签的不入账,应当经过村两委研究而没有研究的不入账,未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大额度资金开支不入账。“中心”要对村两委会、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召开情况进行核实把关,并将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备份留存,连同支出票据一起入账。二是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农村集体取得的各项资金收入,必须及时足额上缴“中心”。监管办深入村组核查有关经济往来账目,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三是资产变动情况及时入账。“中心”要加强对村级集体投资项目招投标和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情况的动态监管,审查公开竞价、招投标程序是否按规定进行,结果是否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入账时,应当留存会议记录和相关合同等资料备案。四是定期公开“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至少每季度汇总一次行政村“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出具书面材料并加盖“中心”印章后交由各村向群众公布。村民有权到“中心“查询本村组“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不得拒绝。五是动态监管,定期核查“三资”管理使用情况。“中心”对农村集体“三资”实行动态监督,定期核查。每年应至少对所的行政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情况全面检查一次,防止“三资”变动隐瞒不报等情况发生。

一、健全组织,宣传发动,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奠定坚实的干群基础过去由于实行分散财务管理,会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造成一些村组财务、资产、资源管理混乱,干群关系紧张,正常工作难以开展等问题不断发生,影响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的贯彻执行,制约全乡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党委、政府把此次“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视为巩固税费改革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重大举措,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实处。

二、深入调查,集思广益,制定切实可行的“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开展“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前,我们从全镇抽出40多名群众代表,和财政所全体工作人员利用两天时间,结合我镇各村实际情况,借鉴“三资”委托服务工作试点乡镇经验,制定出《××镇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在方案中,明确了“三资”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及职责。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按照六个阶段进行:1、宣传发动;2、调查摸底;3、集中整改;4、规范管理;5、总结经验;6、建立长效机制。实施方案的制定为我镇开展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指明了方向。

三、明确责任,强化措施,顺利推进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我们依托财政所,成立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财政所长兼任服务中心主任。按照现代化办公要求,投资2万多元对办公场地进行重新装修;办公室进行了粉刷,并配齐了电脑、打印机、档案柜、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建成设备齐全、服务优良、电算化程度高的委托务中心办公场所。

为顺利完成“三资”清理工作,我们主要抓好了四个环节:1、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摸底方案;2、成立财务审计小组,按照“纪委监督、三资办牵头、‘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具体实施”的原则,切实做好村级清产核资工作;4、落实专人负责,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设立一名会计、一名出纳员,负责村级“三资”委托服务工作。

四、检查验收,查漏补缺,弥补“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漏洞

各村“三资”清理工作结束后,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对各村工作进行了评比验收,召开

“三资”工作专题会,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了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村机动地、闲置坑塘、荒地的清理统计工作中,只依据原来的统计数据,未重新统计,导致出现遗漏现象;部分村在对“三资”统计情况公示时未公示明细,群众产生疑虑;部分村在召开群众大会时违反规定,参与群众代表未达到全村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限定各村在两天内完成整改。

五、完善制度,加强管理,巩固“三资”委托服务工作成果

为使农村“三资”委托服务工作真正实现“开花结果”,我们加强了对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村报帐员的资格审查和业务培训。同时,制定了《××镇农村集体资金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实施办法》、《××镇农村集体资源管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村“三资”委托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工作人员岗位职责、服务承诺、责任追究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使“三资”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确保了“三资”委托工作的规范运行。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第6篇

关键词:财务管理;创新机制;业务工作;理论探讨

乡镇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是基础,规范运作是保证。乡镇财务的运行状况对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加快创新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已摆在各级乡镇领导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对预算管理、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分析等财务管理机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建议,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现行乡镇财务核算机制模式

近几年虽然通过财政制度改革、管理形式改变、财务报表调整都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现有乡镇财务管理的手段还很落后。据调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预算管理。有些政府收支未全部纳入财政预算管理,预算编制仅限于财政预算内资金,而不少政府非税收入长期游离于预算编制之外。乡镇预算管理还缺乏对预算有效控制,一般没有在年前编制好预算所需的基础数据及其合理依据,对实施后的数据真实性和合理性以及经费定额确认的问题缺乏有效鉴定手段和科学手段;往往给领导的财务审批与资源配置造成主观性抉择,严重地影响了当前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对于预算科目问题也属于比较粗放型模式,产生了预算编制不够规范,预算编制细化不够,导致执行过程中不同科目的资金调剂变动数额较大。预算模式没有创新的内容和变化,因此所取的绩效与经费列支也产生不配比,最后造成预算编制与资金管理存在透明度模糊。

二是会计核算。会计核算中采用权责发生制,对非营利性业务采取收付实现制。从2008年开始,一些县(市)对乡镇财政核算实行了政府采购和国库(主要是工资、社保、医保)集中支付制度后,乡镇财务管理既要接受财政部门对预算资金的价值管理,也要对自身预算资金的价值与实物双重管理,而价值管理与实物管理往往存在一定的时间差异性,采取收付实现制的核算方法,造成会计事项的不配比,会计监督机制还不够完善。国库集中支付后,财政部门通过结算中心对预算资金实施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控制,使预算资金的审批权、控制权、监督权高度集中于财政部门,谁来监督财政成了新问题。对于收入类的核算也不统一,有的对各项收入全部纳入预算,实行收支统管,显然收入包括其中的“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科目的核算与“收支两条线管理”的有关规定不相符。

三是财务报告。乡镇财务现有结算的资产负债表是以“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为基本框架,表内的对应关系是“资产部类总计=负债部类总计”,即“资产+支出=资产部类总计”和“负债+净资产+收入=负债部类总计”。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按照国际惯例,其编制不应涉及收支类项目,而且此表与“收入支出总表”中以“收入-支出=结余”为编制基础的收入支出项存在重复设置。

二、农村会计制度及取得的成效

(一)农村会计制度的内容与形式

农村会计是指由乡镇设立农村会计中心,负责各村的会计业务。农村会计制的主要内容是:一项委托,二级审核,三权不变,四层监督,五个统一。

1、一项委托。村合作经济组织将村级财务书面委托给农村会计中心,书面委托协议由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村级不再设专业会计,只设一名报账员。农村会计中心设立若干名会计,负责记账,每个会计负责5个村左右的会计业务。

2、二级审核。村和农村会计中心两个层次分别对村级财务进行审核。村民主理财小组和农村会计中心一方面每月对村级收支票据进行审核,合格后方可入账;另一方面每季度向群众公开财务时,对公开内容进行审核,确保村级财务如实向群众公布。

3、三权不变。村级集体资金所有权不变,集体资金使用权不变,集体财务审批权不变,从而确保村级集体资金不被平调、挪用和侵占,集体权益不受侵犯。

4、四层监督。一是村级年度收支预算由乡镇政府审批;二是村级收支凭证每月由民主理财小组审查;三是入账凭证由专业会计审核;四是专业会计账务及各村财务由乡镇经管站进行定期审计。

5、五个统一。一是统一制度。主要包括收支预算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费用管理制度和账据管理制度。二是统一审核。各村的收支凭证在村财经主任审批、民主理财小组审查盖章的基础上,由农村会计中心依据收支预算计划和财务制度进行审核。三是统一记账。村级财务在二级审核的基础上,每月底定期在农村会计中心由会计负责记账,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四是统一开设银行账户。农村会计中心在银行(信用社)开设一个中心结算专户(分村设明细),各村设置一个支出账户进行核算,实行会计中心与村级双方印鉴共同管理。五是统一建档。农村会计中心建立村级财务档案室,做到一村一柜,统一对村级财务资料进行管理。

(二)取得的成效

1、提高了村组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实行会计管理体制改革,通过公开招聘,严格考核,择优录用,把一批政策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同志,通过任命书或合同书的形式,稳定到农村会计队伍中,明显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提高了会计核算能力,稳定了会计队伍,同时也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资及福利待遇,强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和作用,使村组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2、规范了财务管理,提高了管理水平。通过会计管理体制改革,实现了农村会计的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有利于更好地执行农村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制度,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进一步规范农村财务管理,规范民主理财和财务公开,提高集体资金利用率,有效防止资产流失,降低非生产性开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干群矛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农村社会稳定。

3、进一步完善了“村账乡管”和村务公开制度。实行电算化管理后,各种财务公开表全部由电脑自动生成,由电脑输出打印后即可公布,格式统一,内容齐全,数据准确,避免了人工抄录所产生的各种弊端,提高了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水平。

4、精简了人员,节约了村组开支。实行会计委派制和电算化管理,改变了村组会计工作的管理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应减少了村组会计人员数量。

5、增强了政府监督力度。实行电算化管理后,乡镇成立会计核算中心,组建村组集体经济电算化管理网络,电脑随时可以通过电话线与各村组的电脑连接、读取数据,实现对村组的经济运行情况的实时监督。

三、创新乡镇财务管理机制对策与建议

为了创新乡镇财务管理,促进乡镇财政收支平衡,尽量克服其不利因素,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方法和措施。

1、要加强财政预算管理的监督机制。要强化预算管理执行,避免主观随意性。制订完善乡镇财务监督管理及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违法乱纪行为的责任追究,促进乡镇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有关财经法律法规,有效防止重大违纪违规现象发生。

2、要坚持基本原则基础上自主创新。在遵循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利益分配向乡镇倾斜,保护和调动乡镇积极性,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审批权不变,民主管理和县级监督等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创造性地开展财务管理自主创新工作。

3、要简化运作模式提高工作办事效率。本着便捷、合理、高效的原则,加强乡镇财务信息网络建设,配备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查询”的目标,简化工作流程,实行科学管理,预算管理和民主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审单、记账、报账,实行复核、会计记账、出纳管钱的三岗牵制制度,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模式。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第7篇

一、加大税收征管和协税护税力度,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县的财政收支形势空前严峻,为全面落实年初上级下达的财政税收任务,我所在加强税收征管和协税护税工作上做了大量的工作。

1、加强宣传力度,积极配合政府先后出动宣传车20台次、出版宣传栏2期、发放公开信等方式,将税法和税收政策宣传到了每一个人,提升了全乡人民的纳税意识,为下一步的征管工作形成强有力的舆论攻势。

2、摸清税源底子,建立税源台账。我所通过实地走访高亭乡各企业和各村组,实地了解范围内各烟花企业、砖厂、冶炼厂等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掌握各企业的产量、产值、占地面积等数据,并将所了解的情况建立了电子档案,为国税地税等任务的下达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3、加大征管和协税力度,做到应收尽收。在耕地占用税和契税的征管上,我所人员加强与国土部门的联系和配合,严格执行联合审批的程序,把好土地审批关,通过一有效措施,我所共征收耕地占用税3万元。另我所争取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对范围内违法用地进行了一次全面清理,查处了一批违法用地案子,通过一措施共征收耕地占用税5万元,圆满的完了县局下达我所的征管任务。在协税护税工作上,我所积级配合国税地税部门到开展工作,为其提供良好的税收征管环境,并大力协助征管,为的年度任务完成贡献了力量。

二、夯实补贴发放工作,让惠农政策深入人心

年,随着国家拉动内需、刺激消费,实行对农民购买家电和摩托车、汽车发放补贴政策的出台,我所高度这一工作,因农业人口众多,分布较散,为群众办理家电、摩托车下乡方便,我所向乡党委政府汇报,抽出专人办理这项工作,保证让群众随到随办,不让群众走空,这一举措受到上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赏,截止12月份,我所共办理家电下乡531户,补贴金额150554元,汽车下乡25户,补贴金额103136元,摩托车下乡27户,补贴金额15434元。在其他补贴发放工作上,我们做到了严格按照上级要求的时间按质按量的完成补贴数据的摸底和录入工作,坚决杜绝因为我所的工作落后而影响补贴资金的到位速度,年,经我所核实录入的补贴种类共有38种,共发放补贴金额3919472元,有效的促进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的发展。

三、进一步加强乡村两级财务管理,规范财务收支行为

1、清理债权债务

上半年,根据县局统一布属,我所对乡村两级债权债务又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理,这次清理找出了所有债权债务的依据,复印成册,并将所有债权债务进行一次张榜公示,掌握了债权债务的真实确实的数据,共清理村级债权12750元,村级债务481485元,乡政府债权619332元,乡政府债务1875387元,为乡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2、清理固定资产

在固定资管理上,我所今年下了大的力气,为掌握乡村两级的固定资产情况,我们专门召开了各部门报账员和各村支书、主任、会计出席的固定资清理会议,会议就固定资清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了强调,并要求各部门及各村认认真真的将各的固定资产填列固定资卡片,张榜公示后,上报财政所,经我所进一步核实,并录入固定资管理系统,经清理,共有村级7631928元固定资产和政府9554235元固定资产得到登记,为以后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打了坚实的基础。

3、加强专项资金监管

村级固定资产管理第8篇

一、基本情况

XXX县辖X镇X乡,涉农乡镇X个,共有XX个行政村。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扶持村级经济,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正积极稳步发展。

(一)经济现状

XX个行政村于2017年底彻底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2018年底,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上的村达46个。截止目前,XX个村全部产生集体经济收益,集体经济收入总量1366万元,其中5万元以下9个,5万元—10万元20个,10万元—15万元21个,15万元—20万元15个,20万元—50万元15个,50万元—100万元1个,100万元以上1个。

年底前,XX个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量预计将达到1900余万元,较2018年增长1000万元左右,增长率达110%左右,所有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

(二)产业类型

依据收入来源的比重,目前,XX县村级集体经济来源主要由以下几方面构成:一是土地流转。通过整合上级各类资金,为村集体流转土地,靠出租获得收益。二是固定资产出租。包括出租蔬菜大棚、牛羊圈舍等固定场所获得收益。三是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包括种植滑子菇、黑木耳等食用菌,养殖牛羊等牲畜产生收益。总体来说,在产业类型上以第一产业为主。

(三)资金来源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已累计投入各类资金2.7余亿元,推动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其中,各级扶贫专项资金1.44余亿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资金6600余万元,“三到村三到户”项目资金2400余万元,发改委“以工代赈”项目资金1300余万元,京蒙帮扶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各乡镇自筹各类资金360余万元,其他各类党建促脱贫资金、包联单位帮扶资金共计1000余万元。

二、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制定了《XX县扶持发展新型集体经济的实施方案》,成立了全县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定期听取进展情况和开展督查指导,统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每年年初各村制定年度产业发展计划,组织部定期调度指导,持续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在村集体经济实现“清零”后,继续实施“提质增效”行动,不断提升村集体经济总量和质量。

2.配强村干部队伍。通过村“两委”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对不符合条件的XX名村“两委”干部、XX名村级后备干部予以清退,并同步补齐配强。认真选派驻村干部队伍,协助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共组建驻村工作队XX支,队员XX人。通过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的有效管理,同时为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3.加强业务技能培训。年初以来,自主举办各类村干部、驻村干部培训班XX期。同时,由自治区驻我县脱贫攻坚工作总队牵头,邀请北京专家进行XX次培训,提供思路启示和技术指导。各乡镇也积极开展黑木耳培育、中草药种植等专业性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群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眼界和技术水平。

4.丰富项目类型。各村结合自身实际,通过流转土地、出租集体固定资产以及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等多种方式,进进一步丰富集体经济类型,增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可持续性。其中,XX个村确立土地流转项目,XX个村确立出租圈舍、厂房、大棚等固定资产出租项目,XX个村确立集体肉牛肉羊出租项目,XX个村确立黑木耳种植项目,XX个村确立入股分红项目,XX个村确立特色养殖项目。

5.严格项目管理。制定出台了《XX县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办法(试行)》,坚持“集体所有、形式多样、产权明晰”的原则,依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项目管理主体。目前,由村集体管理的项目XX个,多集中于入股分红、黑木耳种植、土地流转等项目。由承包人管理的项目XX个,多集中于村集体固定资产出租、特色种养殖等项目。

6.规范收益分配。为规范使用集体经济收益,制定了《XX县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配管理办法(试行)》,对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和分配机制进行严格管理,充分发挥的集体经济扶贫帮困的重要作用。

三、存在不足

一是发展不够平衡。临近经济活跃、市场繁荣城镇的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快较好,特别是二、三产业发展较好。比如XX镇周边的村,可以依靠XX镇这一人口大镇,开展蔬菜大棚、水果花卉等集体产业,销售情况良好。其他的较边远村,就没有发展服务业的市场条件。同时,由于部分村早期积累了大量集体耕地,靠收取地租,集体经济收入十分可观,例如XX乡镇XX村、XX村。而其他一些集体耕地较少的村,比如XX镇XX村、XX村,集体经济相对就比较薄弱。此外,一些非贫困村由于缺少政策性扶持,村集体经济总量不大,如XX镇XX村、XX镇XX村。

二是增收后劲不足。目前,依靠流转集体耕地、出租村集体固定资产等方式获取收益村达97.6%,依靠现代产业的几乎没有,虽然收入稳定,但持续增长难度较大。

三是发展思路不宽。部分村干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研究不够、思路不宽、办法不多,在有效整合各类资金,拓展集体经济类型方面还有所欠缺。

四是项目整体收益较低。与集体经济的投入额相比,产生的收益率较低,比如有的村投入几十万建设圈舍或蔬菜大棚,但一年的租金只有几千元,价格高了,租不出去,收益率远达不到5%的最低标准。

五是职能部门服务水平不高。在集体经济产业规划、项目确立实施、后期规范管理等方面,还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切实发挥作用。

四、下一步思路

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问题上,还是要以村党组织为主要力量,以村情实际为主要出发点,以加强管理为依托,走出一条符合XX县实际的村级集体经济路子。

1.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持续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使村党组织成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增强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继续通过各种方式选优配强村“两委”干部,尤其是村党组织书记,尽量从能人大户、科技致富带头人中选配村干部,提升村级班子发展集体经济的水平。持续开展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在举办好旗内各级培训的同时,积极组织村干部参加各类埠外培训,进一步开拓眼界,启发思维,不断提高村干部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和经营管理的水平,增强发展集体经济的恒心和本领。同时,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纳入村干部目标责任制的主要内容之一,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对在一定时期内村级班子建设和村级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农村干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同时也要防止个别村干部采取虚报瞒报手段谋取不当利益。

2.拓展发展方式。引导各村根据自身地理位置、外部环境、资源禀赋、干部思想水平等情况,发展多种模式的集体经济。能够利用荒山荒地等土地资源引进业主投资,盘活非耕地资源的,就积极引导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能够通过集体兴办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收购公司的,就在政策上积极予以支持;能够依托地理优势,开发饮食服务、商业流通、运输等产业的,就加大扶持力度。

3.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民专合组织。以专合组织为纽带组建经济实体,发展集体经济。引导各村根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地的产业优势、产品优势、地理环境优势,以村委会为主体,“村社合一”组建相对应的专业合作社或创办经济实体。通过展开产、供、销服务和创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增加村级集体收入,壮大集体经济。

4.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逐步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改善投资环境,在交通、水利、生态环境方面增大投入,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促动农村经济发展。

5.做好集体资产管理。研究制定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办法,盘活现有资产,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对集体原有的厂房、设备等资产,通过采取承包、租赁、拍卖、股份制等形式交付农民开发利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实力。进一步规范村级财务代管制度,强化开支审批、收支预决算、财务审计监管、民主监督、财务公开等工作,堵塞村级财务管理漏洞。同时,增大村级化解债务力度,通过增收还债、清欠还债、节支还债、归责还债、降息减债、核销减债等手段减轻村级债务压力,集中精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

6.规范收益分配。结合村情实际进行收益分配,将大部分收益用于扩大再生产,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占村级当年可支配收益的比例和总量,形成村级收益的良性循环。在收益资金使用上,严格执行“三务公开”制度,强化民主监督,重大的投资决策和建设项目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7.落实工作职责。制定出台集体经济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任务,进一步明确各成员单位再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中的职能职责。加大问责力度,对作用发挥不到位,影响整体工作进度的部门单位,由县委组织部和纪委监委约谈主要负责人,对不主动作为、贻误发展机遇的,采取组织处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