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赏析八篇

时间:2024-04-02 14:41:41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第1篇

“两头在外”是对光伏产业的描述

《创新时代》:你怎样看待光伏业界流行的“两头在外”的说法?最近国务院整顿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不是意味着原材料在外的问题已经解决了呢?

吴达成:“两头在外”这一说法是近年来业界对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状况的一个描述。之所以这样说,主要是针对我国光伏产业链“中间大,两头小”的不均衡发展特点而言的:“中间大”指的是我国光伏制造业发展迅猛得益于国际市场的巨大需求;“两头小”其中的一头是指市场在外。虽然全球的光伏装机地主要集中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但中国的光伏产能却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从2004年到2010年,中国约有93%―98%的光伏产品需要出口,国内应用只占2%―6%。

另外一头是指原材料在外。我国光伏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以及一些核心技术还要依赖国外,大量的设备仍需要从欧洲进口。尤其随着我国光伏市场的持续增长,对多晶硅材料的需求也在扩大,目前我国多晶硅的需求预计至少有40%―50%的比例是需要从国外进口的,所以针对最近国务院整顿多晶硅产能过剩的做法,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多晶硅原材料在外的问题已经解决。

至于国家针对多晶硅生产方面采取的一些具体措施,我认为这是政府主管部门做出的预警,政府部门的意图是,通过设定行业准入门槛来避免盲目投资,这项举措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在光伏产业发展的前期,由于上游供应短缺和市场价格很高,上游企业可以不计投资成本地开展大规模建设。但是目前的情况却早已发生了变化,光伏产能增长较快,利润空间持续缩小,市场竞争机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此时,落后的产能必将被淘汰,而且有些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就被证实属于落后的产能和技术,预计此类企业将很快被淘汰出局。

此外,出台多晶硅的准入条件,设定相应的技术指标,对节能环保也是非常有利的。由于光伏发电从整体上看,仍处于消耗能源的产业,能源消耗越少对环境的贡献率越大,而反映在发电成本上就是电费降低、成本减少。因此,政府设定多晶硅准入条件,也是避免重复建设、降低能耗及保护环境的有力之举。

光热互补,资源充分利用

《创新时代》:光热发电作为太阳能资源利用的后起之秀,它与光伏发电有哪些异同?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吴达成:电力作为二次能源,它的获取可采取多种手段。常规能源发电和可再生能源发电也可以采取很多方式。目前来说,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电力生产的主力军,它可以细分为太阳能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目前太阳能发电主要分为光热发电和光伏发电两大类。下面我从技术成熟度、经济性以及普及性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光热发电与光伏发电的异同:

我国有关光热发电的历史周期也不算短,确切地说,它不属于太阳能发电的后起之秀,只是目前市场应用规模略小于光伏发电而已。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作为利用太阳能产生电力的两项不同的技术途径,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

从技术进步和外部条件来讲,光伏发电和光热发电之间存在着一种技术互补的关系。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技术路线上的不同,光伏发电是将光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光热发电是将光能转换成热能,再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然后再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此两种发电技术路线完全可以和平共存。但从目前太阳能发电的市场情况来看,由于光伏发电在安装与转换方面更具便利性,确实在市场应用中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它的储电成本高,且难以保证连续发电,由此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光伏发电目前远远不如光热发电对光照条件的适应性强。

除此之外,光热发电还有一些光伏发电不具备的优点:由于光热发电有一个储热的过程,发电相对比较连续、平稳,不会由于光线的突然变化而产生波动,因此在太阳落山后,光热发电仍可延续一段发电时间。

众所周知,太阳能发电和风能发电具有资源上的互补性,风、光两种能量的有机结合,可使发电的曲线更加平缓。从目前发电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光伏发电已进入了规模化生产阶段。它不仅市场利润可观,在技术上也相对成熟。相反,光热发电目前仍处于示范试验阶段,在技术成熟度上与光伏发电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但目前尚不能过早断定的是,究竟哪种发电方式更适合我国发电市场的长远发展,我个人的观点是,两者都不可偏废,政府都应该给予大力支持。

看好青海省光伏发电项目

《创新时代》:你曾多次赴青海省考察青海光伏发电情况,你认为青海省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有哪些优势?

吴达成:2011年,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超过了2GW,仅青海省的光伏装机量就占据了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的50%。诚然,光伏发电属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应用范围,对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促进西部大开发等都大有好处。此外,它对全球环境的贡献率也堪称巨大。

尽管目前青海省的光伏产业,尚需要国家的多项政策扶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它对改变能源结构,促进新技术进步将起到难以估量的推动作用。我通过几次赴青海考察光伏发电情况,非常看好青海省的太阳能发电前景。青海省不仅具备光伏应用的三大基本条件,而且堪称为国内发展大型地面光伏发电场的最好地区。

首先是先天条件,青海省拥有全国范围内最充足的太阳能辐射条件,资源优势在全国位居第一,它在适合建设大型光伏电站的地区也拥有大范围的可供使用的荒漠化土地资源;其次是投资商也普遍看好青海省的资源条件,较早就已开始筹划在青海省投资兴建光伏发电厂等各项事宜,目前投资商在青海省投建的若干个大型光伏电站运转情况良好;最后是青海省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光伏发电事业较大的政策支持,积极出台了相关措施和办法。在青海省刚刚兴起光伏发电的初期,由于没有一个系统的且能让投资者放心投入的政策出台,再加上一直没有上网电价法,所以曾一度使青海省整体光伏发电进程进展缓慢。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第2篇

Abstract: The externality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is a fundamental problem in the process of its development. By introducing the development situations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t home and abroad, the externality theory is used to compare and analyse the external economy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nd the external diseconomy of non-green building, then th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guidance of government policies and industry consolidation, the compensation of private benefits when implementing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and increasement of private costs when implementing non-green building.

关键词: 光伏建筑;经济外部性;资源配置;政策措施

Key words: 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economic externality;resource allocation;policies and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M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35-0078-03

0 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太阳能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便利、高效等特点,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和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太阳能光伏建筑将光伏发电系统和建筑物进行了高度集成,是一种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的最新方式。但因其经济外部性问题,太阳能光伏建筑仅仅靠市场机制难于推动,通过对比非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分析了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和资源配置非优,从而提出需要依靠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来推动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

1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现状

1.1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在国外,美国于1997年提出“百万屋顶”计划,是最早制定光伏发电发展规划的国家;日本1992年启动了新阳光计划,到2003年光伏组件生产占世界的50%;而德国新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光伏发电上网电价,大大推动了光伏市场和产业发展;瑞士、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芬兰等国也纷纷制定光伏发展计划,并投巨资进行技术开发和加速工业化进程。

中国光伏发电产业于20世纪70年代起步,经过30多年的努力,在“光明工程”先导项目和“送电到乡”工程等国家项目及世界光伏市场的有力拉动下迅猛发展,崛起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光伏企业和以江苏、河北、江西等省为代表的一批产业基地,出现了湖南中建大厦国际首创的百页式非晶硅太阳能光伏发电幕墙、中国杭州低碳科技馆的屋面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天津张家窝镇社区光伏电网工程等项目的成功实践。

1.2 太阳能光伏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太阳能光伏建筑优点突出,从效益角度看主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和环保三个方面。其中经济效益主要有并网发电、光电补贴和税收优惠等,社会效益体现在对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起到了积极作用,环保效益表现为节约能源、降低环境污染、提高健康效益等方面。但是,对私人投资者来说,太阳能光伏建筑在实际实施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光伏系统初始投资成本较高,投资回收周期较长;②光伏发电多余发电量并网的可能性,这决定能否快速地回收成本;③国家有关光伏发电的指导电价、财政补贴和税收等政策的影响。

这些问题正是影响投资者对项目投资积极性的关键因素,由于目前光伏系统成本较高,单纯从直接经济效益角度考虑,太阳能光伏建筑一般都不能吸引投资者投资。

2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经济外部性

2.1 经济外部性与资源配置

外部性,也称外部影响,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另一个经济主体的福利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并没有通过货币或市场交易反映出来。当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此时这个人从其经济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经济”;而当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损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承担足够抵偿这种损害的成本,此时这个人为其活动所付出的私人成本就小于该项活动所造成的社会成本,这种性质的外部影响被称为“外部不经济”。

外部性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市场交易中的买方和卖方并不关注他们行为的外部影响,所以存在外部影响时,市场均衡并不是有效率的。在这种情况下,从社会的角度关注市场结果必然要超出交易双方的福利之外,所以外部性将导致资源配置偏离帕累托最优状态。

2.2 太阳能光伏建筑导致资源配置非优的情况

由于太阳能光伏建筑带来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而个人又没有得到多出来的这部分利益,因此存在外部经济。在存在外部经济时,按照利益最大化原则,只要个人从事某一经济活动所支付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则个人就不会采取这项活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此时的私人成本仍小于社会利益,继续进行该项活动是有利的。显然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

如图1所示,MR和MC分别表示太阳能光伏建筑生产者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曲线,而带来的社会收益MSR由私人收益加上外部收益构成,MSR>MR。在市场交易中,生产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其产量确定在MR=MC的水平Q1上;但从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看,使社会利益达到最大的产量应当定在MSR=MC的水平Q2上。由此可见,在存在外部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水平常常低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所要求的最优水平,即Q1

2.3 非绿色建筑导致资源配置非优的情况

跟太阳能光伏建筑相对比,非绿色建筑带来的私人成本小于社会成本,而个人又没有为多出来的这部分成本付出任何代价,因此,存在外部不经济。在存在外部不经济时,个人经济活动的决策基于私人成本与私人利益的比较,只要这个经济行为者从事该项经济活动所得到的私人利益大于私人成本,私人就会采取其经济活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此时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成本,该项活动应减少或停止。

如图2所示,非绿色建筑造成的社会成本MSC由私人成本加上给社会造成损失的外部成本构成,MSC>MC。此时个人的最佳产量决策仍然确定在MR=MC的水平Q1上,但从全社会资源最优配置的要求看,最佳产量应当定在MSR=MC的水平Q2上,Q1>Q2。因此,在存在外部不经济的情况下,私人活动的水平常常要高于社会所要求的最优水平。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个人而言,他承担了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社会成本,却没有得到全部的社会收益,而是由其他人得到了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外部效益。这就是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外部性问题,是太阳能光伏建筑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也是太阳能光伏建筑仅仅靠市场机制难于推动的主要原因。

3 推动太阳能光伏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

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经济外部性使得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得不到统一,资源配置难以优化,是应当在最大程度上被限制和消除的现象。但是,这种经济外部性难以通过市场交易的方式消除,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政策、采取相关的措施来予以规范和转化。

3.1 政府政策引导,进行产业整合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对光伏发电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如对一些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进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技术上的支持,对光伏发电厂的建设和产业进行人力、财力、物力以及技术上的研发和示范等。另外,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太阳能光伏建筑进行引导和规范:

①制定关于绿色建筑和太阳能光伏建筑的法律法规及技术规范。目前,我国已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对节能和绿色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标准要求;另外,住建部于2010年颁布了《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国家能源局于2013年《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太阳能建筑一体化专业委员会主编了《太阳能光伏建筑应用系统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等,均对我国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今后,政府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光伏发电的应用对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使用等整个产业链制定相应的技术规范和评价体系,也可以强制要求那些有支付能力以及大型的建筑项目使用光伏建筑技术,并制定严格的程序步骤,促进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发展。

②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降低生产成本。全球光伏发电产业增长迅猛,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成本持续下降,对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快速发展非常有利。政府可以利用宏观控制手段,将所有与太阳能光伏建筑相关的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一条完整的研发、生产、销售、安装、使用等产业链,支持企业进行新技术的研发,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不断探索实现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③防止产能过剩,应对价格波动。目前,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生产能力巨大、但市场容量较小的特点,多晶硅原料90%依赖进口,太阳能电池90%以上出口,受外国政策波动影响较大。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产品价格波动明显,会对企业造成相当的压力。所以,政府从企业健康发展的角度考虑,在关键时刻给予指导和警示,在经济震荡和下行时期防止企业出现产能过剩,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

3.2 补偿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私人收益

太阳能光伏建筑存在外部经济,带来的社会利益大于私人利益,而且私人活动水平常常低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所要求的水平。因此,可以通过提高指导电价、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措施补偿私人的部分外部效益,从而发挥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并提高最佳产量,如图1中提高到Q2的产量水平。

①对太阳能光伏建筑财政补贴。财政补贴可以对太阳能光伏建筑生产者的直接补贴,也可以对光伏建筑消费者的间接补贴,还可以将两种补贴方式相结合,既能够鼓励投资者积极开发应用太阳能光伏技术和产品,又能促使消费者主动参与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实施。

②税收优惠,减少企业负担。鼓励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税收优惠包括对研究或实施太阳能光伏建筑项目的企业减免增值税,对企业用于生产太阳能光伏产品的设备允许加速折旧,企业在太阳能光伏建筑、节能环保方面的设备投资可以抵减所得税,企业生产或销售太阳能光伏产品取得的收入实行税前减免等。

③提高指导电价,并网回收多余电量。建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使实施光伏电网工程的用户按高于现行电价的光伏上网电价价格将多余的电量回收到电网中,能够鼓励消费者主动积极地实施光伏建筑,并节约用电量。

例如,在山东青岛某大学光伏屋面项目中,根据山东省光伏上网电价价格1.2元/kWh计算,如果没有补贴、税收优惠的情况下,项目财务净现值为-34.659万元,经济上不可行;若考虑国家对光伏发电补贴0.42元/kWh,不考虑税收方面的优惠,项目财务净现值为-8.803万元,经济上不可行;而同时考虑政府补贴0.42元/kWh和增值税减半按8.5%计算的话,项目财务净现值为1.367万元,在经济上可行。可见,如果没有政府补贴和税收优惠的话,太阳能光伏建筑很难被私人投资者所关注。

3.3 增加非绿色建筑的私人成本

非绿色建筑存在外部不经济,带来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而且私人活动水平常常高于社会资源最优配置所要求的水平。因此,可以通过对非绿色建筑企业征税、对污染物的排放进行限制或界定产权等方式使私人承担部分外部成本,从而消除其外部不经济性,并控制其产量水平,如图2中限制在Q2的产量水平。

①对非绿色建筑征税。对非绿色建筑的限制和征税,包括开征能源税、环境税等税种鼓励企业和家庭节能减排,对高能耗建筑以及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提高征收税率等。

②对非绿色建筑制定污染标准,或建立排污许可证市场。政府通过调查研究,确定社会所能承受的环境污染程度,规定各企业所允许的排污量。凡排污量超过规定限度的,则给予惩罚性收费。如果制定排污标准有可能导致排污成本很高,还可以引进市场机制建立排污许可证市场。每张许可证都规定许可排放污染物的数量,超过规定数量将会被处以巨额罚款;许可证在生产者之间分配,并且允许买卖。这种可交易的排污许可证制度,既能够有效控制排放水平,又能使减污成本尽可能的低,也有利于太阳能光伏建筑产业的长远发展。

4 结论

太阳能光伏建筑因其较好的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国内外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私人投资者来说,其经济外部性问题依然是其发展所面临的一个根本性问题。通过对太阳能光伏建筑的外部经济性和非绿色建筑的外部不经济性进行比较分析,提出了依靠政府政策引导、进行产业整合,补偿太阳能光伏建筑的私人收益,增加非绿色建筑的私人成本等推动太阳能光伏建筑发展的政策措施。

参考文献:

[1] 骆聪,陈政.光伏建筑一体化行业的经济可行性研究和其在工业领域的应用[J].化工管理,2015(2):92.

[2]叶雪华.杭州地区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分析[J].建筑节能,2014,42(4):30-34.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第3篇

政府实施光伏扶贫

屋顶是光伏企业产品应用的重要资源,光伏企业正在抢占工商业、农业屋顶,其目标遍及国家各个角落,甚至国外市场。其中,成本的下降和可观的回报率使得分布式光伏在民用领域有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在农村。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在这份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实施农村新能源行动,推进光伏发电,逐步扩大农村电力、燃气和清洁型煤供给。

“目前分布式光伏主要针对贫困地区,贫困地区的大多数屋顶可能都是政府集资统一建造的,它是有质量保证的。”西南证券分析师李志虹告诉《经济》记者,这些屋顶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直接由政府掏钱安装好,农民使用这些电能,之后按照上网电价,将多余的电量卖给国家电网,国家按照上网电量给农民补贴;第二种方式是企业直接租用屋顶,每年给付租金。

因地制宜地开展光伏扶贫,既符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又有利于扩大光伏发电市场,有利于促进贫困人口的稳收和增收。

“分布式光伏是建在农村屋顶,而光伏扶贫项目更多的是把光伏建在比较大面积农作物的种植土地上面。”长城国瑞证券研究所分析师潘永乐对《经济》记者表示,国家现在有专门的指标来规划光伏农业即光伏扶贫的装机量。

不仅资源稀缺,需求也在下滑。去年上半年的抢装潮带来光伏企I业绩爆发,Wind数据显示,去年上半年,在A股太阳能概念板块37家上市公司中,31家净利润同比正向增长,其中14家增长率超过100%,9家超过200%。但进入下半年,光伏需求快速下滑。

总量下滑 内部调整

目前来说,并没有出现类似去年6月底之前那样的抢装潮。

潘永乐表示:“去年年底又下调了一次电价,本来预期今年上半年还会像去年一样有一个抢装潮,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抢装力度并不是特别大。”

李志虹也表示:“对这些光伏企业尤其是做运营的光伏企业来说,他们计划之内的资产回报率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所以热度和热情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

并且,现在“弃风”、“弃光”的情况还是很严重的,包括现在还面临一个光伏发电消纳的问题。

去年的抢装潮一方面是因为电价下调,但实际上抢装并不是有什么新的增量需求,而是透支了未来的需求。“另一方面,抢装以后出现了大面积的新增专题,可能未来的‘弃光’情况会更加不乐观。”潘永乐如是说。

在市场遇冷的情况下,市场中一些企业在组件或系统招标时报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低价,企业毛利率不断下降,这给同业者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第4篇

关键词:光伏发电 节能

中图分类号:TE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引言

光伏发电是一种利用光生伏打效应,将电能转化为电能直接供人们使用。它的核心是半导体材料,通常我们使用的是晶硅。光伏发电系统通常分为独立系统和并网系统,独立系统是将太阳能电池作为唯一的直接电源为外部供电;而并网系统则是将整个系统接入公共电网,并且要求所转化的电流符合电网要求可以直接使用。

近年来,随着经济增长和人口的增加,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石油、煤炭等一次能源经过数百年的开发和使用日渐枯竭,同时由于使用一次能源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严重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并且为人类的生存带来了不小的威胁。太阳能具有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可以再生,无污染等特点,可以说是人们心目中最理想的替代能源。光伏发电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直接供人们使用,作为一种新型的零污染、零排放的发电方式在世界的范围内得到逐步的推广应用,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2光伏发电行业的现状分析

在我国,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用电快速增长,而光伏发电的应用缓解了城市供电的压力。现在,已有许多在建或建成的项目中应用了光伏发电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依附在建筑物表面工作,这种光伏发电系统与建筑物的结合,将太阳能这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转化电能,用一种绿色环保的方式向电网直接提供电力。在寸土寸金的城市中节省了空间,而且零排放,零污染,具有非常显著的节能功用,并且创造了巨大的环保效益。光伏发电还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维护简单,稳定性好,安全的特点,这些优点使得它被人们越来越多应用在建筑上。其中著名的建筑有北京鸟巢,上海世博主题馆,天津新建的生态城等。这些建筑采用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系统所转化的电能可以供应内部用电,多余的可以卖给电力公司,在太阳能供给不足时可以从电网买进市电补充。

我国的光伏发电产业刚刚起步,还处在初步发展的阶段,我认为,我国的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2.1还未形成管制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的权威机构

光伏发电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在一些太阳能相对丰富但是难于输送电力的地区设置光伏发电系统显得尤为重要。但是,这些系统在当前的科学技术的前提下是否能够真正发挥其优势,并且创造经济效益,推动电气节能的进一步的发展,还是一个未知数,没有具体的检测和判断的方法。在相关的规范中也未能设立相关判断标准和选取的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也只是依据需求方的要求来建设需要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绿色建筑。没有一个权威的管制机构来制定长远的发展规划。

2.2行业所掌握的核心技术不够先进

光伏发电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元件就是光伏电池,光伏电池的制造原料是晶硅,晶硅电池发电的稳定性相当好,而且发电功率高,几乎没有光衰效应。但是生产晶硅的消耗较大,其中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来自于生产多晶硅。我国生产多晶硅还是采用的国外技术的改良方法,这已经是目前所掌握的较为成熟的生产工艺了。但是美国、日本的发达国家掌握着其中最重要的提纯工艺。薄膜电池虽然用硅量较少,但是由于其昂贵的生产设备,我国主要依赖于进口。而与外国合作研制的生产设备,其成本虽然相对来说较低,但是由于技术不够成熟,薄膜电池的稳定性有待提高。

3改革创新,完善行业的管理

3.1政府应该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投入资金

以目前的技术条件来说,光伏发电系统的造价昂贵,再加上建设时期银行贷款的利息、光伏电池的正常的衰减问题和对整个系统运营维护的费用,其经济效益的优势在与其他的发电方式相比较的情况下并不明显,需要国家在政策上的对其进行扶持。如果没有政府的扶持,那么以目前的情况来说,这个系统在整个可以使用的周期内收回成本的可能性非常低。这时候如果加上前期系统元件的生产消耗和环境效益,那么它的经济效益可能成为负值。

3.2研发新技术,降低成本是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发展的关键

我国的光伏发电市场潜力巨大,如何保住我国光伏产业在整个行业中的地位,抵制外国产业对我国市场的冲击,对于我国光伏产业的从业人员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技术创新是关键,我们可以在以下几方面中进行创新:

(1)钻研核心技术,特别是多晶硅的提纯技术,从而打破发达国家对其的垄断状态。

(2)提高电池的效率,降低成本,确保现有的工艺精益求精。

(3)研发创新技术,改进现有的制造工艺,选用新的电池制造材料。研究新类型的太阳能电池,从而达到降低成本、工艺成熟、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目的。

3.3积极引进技术型人才

光伏行业的发展,说到底靠的是人才。现代的行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引进、培养高端技术人才迫在眉睫。抓紧人才队伍的建设,创建技术平台。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方法:

(1)招募具有过硬的专业水准的的人才,严格考察专业知识水平和动手操作的技能,同时也要考察其道德水平的优劣。

(2)对内部人员组织进行以提高其工作能力的专业培训。

(3)制订一定的奖惩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自主创新,不断进取,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促进整个行业的长足的发展。

4总结

太阳能光伏产业作为一种可再生的优质清洁能源,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大中城市,由于经济发达、现代化水平较高,在公共建筑上建设并网光伏发电设施,逐渐成为了一种节能环保的标志,并且逐步的应用到居民区和办公区的建筑上,在城市公共设施的用电中提倡使用光伏电源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同时,光伏发电在交通领域,通讯领域和石油、海洋气象领域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前景。虽然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还有诸多问题,但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它的发展,并且制定许多相关政策类似扶持该行业的发展,促进其产业扩大产业规模。该行业的技术的创新和进步,使我们相信,在未来光伏产业将能够和常规电力竞争。我国应该将光伏发电产业作为新兴的国家战略产业来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伟,陈英杰.试论光伏发电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20期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第5篇

【关键词】 新能源产业 光伏 风电 骨干企业 创新平台

一、产业规模情况

新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江苏新能源发展快速,规模不断壮大,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2012年,新能源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20.55亿元,占高新技术产业的6.93%,同比下降23.88%。2011年,全省光伏企业600多家,从业人员12万人,无锡尚德、苏州阿特斯、南通林洋新能源等8家企业在境外成功上市,销售排名全球前20强中有5家。初步构建了多晶硅―单晶硅―硅片―电池―组件―系统的完整产业链。2011年全省光伏产业实现产值2739.70亿元,同比增长53.23%,产能占全国的1/4,晶硅电池产量占全国的55%以上。受美国“双反”和欧盟反倾销的影响,2012年前10月,江苏光伏产业实现总产值1800亿元,同比下降28%。无锡尚德自主研发的冥王星(Pluto)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9%,居世界第一;徐州中能多晶硅生产成本降到了国际领先的25美元/公斤;光伏产业核心装备气相沉积设备、高温扩散炉等实现自主制造,国产化率已达70%。风电产业已构建起从关键配套件到兆瓦级整机的完整产业链,华锐、金风、东气等国内前十整机厂商均落户江苏。2011年实现产值840.60亿元,同比增长16.91%,叶片、齿轮箱、轮毂等关键部件均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

二、区域分布情况

光伏产业是江苏新能源产业的主导产业,主要分布在无锡、常州、苏州等地区,苏北光伏产业整体尚在起步阶段,主要分布在徐州、连云港地区,以多晶硅及硅制品等原材料生产为主。其中江苏泰州新能源产业园被认定为部级特色产业基地,以中盛光电、汇能科技、璞瑞电池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技术领先、产能巨大,是全国同行的佼佼者。

江苏既是风能资源大省,也是风电装备制造强省,江苏的风电产业发展,在全国已处于较为领先的地位。全省风电装备生产企业主要分布在南京、常州、南通、盐城等地,并形成了产业集聚态势,现已建成南京的江宁风电产业园,常州的溧阳风电产业园、武进风电产业园,无锡的风电产业科技园,南通的百万千瓦级海上风力发电基地、如东建设“长三角”风电设备产业园,盐城的大丰江苏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金风产业园、华锐风电产业园等。

作为全国发展生物质能利用的主要省份,江苏秸秆发电主要在苏北产粮丰富地区,宿迁、射阳、如东、洪泽等地。江苏核电建设正进入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苏核科技、江苏神通、上上电缆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核电配套生产企业,其中江苏最大核能科技产业园落户南京江宁滨江开发区。

三、骨干企业情况

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江苏率先发展壮大起来的新能源产业,现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多晶硅原料生产到终端的光伏电站建设,江苏的光伏企业都有涉足,国内众多知名的光伏领军企业也都集中在江苏,有8家光伏企业在境外上市,5家企业销售排名全球前10强,占全国总产值规模的2/3,是我国光伏产业第一大省。目前涌现出了尚德太阳能、天合光能、保利协鑫、林洋新能源、苏州CSI阿特斯、徐州中能等一批重要的龙头骨干企业,对整个产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强的带动和支撑作用。世界太阳能电池产量前15位的电池制造商中,中国大陆占了6家,江苏企业就有5家,其中尚德太阳能为多晶硅电池的世界第一大生产商。徐州中能、扬子顺大、常州天合为代表的硅料企业,确立了硅料生产环节上的技术领先地位,不仅具备成熟的尾气处理工艺,而且实现了闭环生产和物料循环利用,生产技术领先于国内市场,生产成本在国内同类型企业中处于较低水平。

2011年以来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实行“双反”、欧盟实行反倾销,行业产能阶段性过剩、结构性失衡等多重挑战,江苏的光伏企业经营困难,负债普遍严重,有近半数企业处于停产状态,省内几家主要光伏上市企业总负债超过600亿元,平均负债率在70%以上,其中无锡尚德已宣布破产,下一步江苏将坚持利用市场机制,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引导资源和发展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少数几个综合能耗低、物料消耗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多晶硅制造企业,若干个研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优势、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光伏电池制造企业。江苏光伏产业龙头企业尚德、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等都将面临整合。

江苏风电产业链齐全,形成了一定的集群优势,具备了一定规模和水平的风电机组制造能力、关键零部件制造能力、风电机组配套能力。江苏风电装备产业集中力量培育本土风电龙头企业,打造出了南京高齿、江阴吉鑫、江阴远景能源、连云港中复连众等行业领军企业。同时千里海岸线优质风场资源也吸引了国内风电整机巨头华锐风电、新疆金风、国电联合动力等会聚江苏,共谋发展。全国排名前5位的风电整机制造商均在江苏建立生产基地。

四、创新资源情况

江苏在新能源领域,以大学、科研机构、工程技术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为依托的创新平台已初步形成,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从研发到产业化的技术创新体系。目前江苏新能源领域在东大、中国矿业大学等拥有9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拥有江苏省(春兰)清洁能源研究院、江苏省(尚德)光伏技术研究院、江苏省(新誉)风电装备技术研究院、江苏省(中圣)工业节能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华锐)海上风电研究院5家企业研究院,形成了千亿级的泰州国家新能源产业园、江苏张家港新能源产业园、南京江宁新能源产业园、江苏国信(楚州)工业园等产业园,此外还有13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个企业院士工作站、13家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

目前江苏新能源产业以风力发电装备、光伏发电设备、核电装备和生物质能利用装备为主,光伏产业拥有290多家相互配套的特色企业,从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风电产业拥有60多家风电成套机组和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基本形成了以风电机组为龙头、关键零部件为支撑的产业链。

五、重大成果情况

在基础研究领域,2009―2011年,江苏在新能源领域共承担973项目4项。其中由东南大学完成的“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过程中节能与CO2利用和减排”项目,实现生物质高值化利用过程的节能减排。

在应用研究领域,2009―2011年,江苏在新能源领域共承担国家863项目10项。其中由东南大学完成的“钾基吸收剂干法脱除燃煤烟气CO2技术研究”项目,研究了脱碳反应及吸收剂失效的规律和机理,掌握了高活性钾基吸收剂的研制,初步开发出燃煤电厂CO2脱除技术。由河海大学完成的“潮汐流发电高效双向叶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建立了水平式潮汐流能量转换装置的模型试验装置和方法,研发的潮汐流能量转换装置功率为1-3kW,效率为25%~30%。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完成的“管道式连续催化甲酯化制备生物柴油新技术”项目,开发并完成连续催化甲酯化反应制备生物柴油的新工艺及装置,可连续运行时间100小时以上,油脂转化率达99%,油收率≥98%,催化剂使用寿命≥1500小时,生产成本比传统生产生物柴油下降15%。2009―2011年,江苏在新能源领域的支撑项目共5项,其中由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完成的“风电场控制技术研究及控制系统开发”项目,提出了用于变速恒频风电机组风电场的无功电压控制技术,并研制了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系统,设计了风电场无功电压控制软件结构并开发了相应的软件模块。由江苏新誉重工科技有限公司完成的“风电机组整机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示范”项目,完成了大型风电机组有效风速软测量技术研究、风电机组仿真模型的联调和仿真模型与现场实际数据的对比校正,建设了风力发电机组集成仿真设计平台和关键部件CADCAM系统。

在重大成果领域,由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完成的项目“基于高效率低成本光伏发电技术的创新平台建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成为国内光伏行业获得的第一个部级科技奖励。该项目以省科技厅支持建设的江苏省(尚德)光伏技术研究院为依托,攻克了高效低成本P型太阳电池技术与关键设备研发及产业化等技术难题,转换率达到19%。居国际领先水平。

六、关键技术情况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技术创新水平快速提高,已掌握了一批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重要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近100项,创造多项世界“第一”,填补多个国内“空白”。到2010年10月份,江苏在太阳能电池方面获得的中国专利547项,占全国比重约13%,其中发明专利216项,为全国省份第一。无锡尚德自主研发的冥王星(Pluto)单晶硅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19%,世界领先。徐州中能硅业目前多晶硅生产成本控制在每公斤25美元以下,达到了国际顶尖水平。南通林洋新能源研制双面照光晶体硅太阳电池,填补国内空白。苏州中来高端电池背膜已成功突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常州华盛天龙研制的多晶硅浇铸炉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垄断,价格只有国外的1/3。近两年,江苏又布局了一批光伏装备重大项目,光伏产业核心装备气相沉积设备、高温扩散炉等实现自主制造,国产化率已达70%。

江苏风电发展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消化相结合,成功突破了兆瓦级风电机组整体设计与制造技术、重要支撑部件制造技术,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均处全国前列。华锐自主研制的国内单机功率最大的5MW海上风电机组成功下线,3MW风电机组已有34台在上海东海大桥海上风场并网发电。南京高齿的兆瓦级齿轮箱占领国内65%的市场份额。江阴吉鑫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风电轮毂基地,开发的5MW底座填补国内空白。连云港中复连众研制出了全球最大的5兆瓦、62米长复合材料风机叶片。

【参考文献】

[1] 凌申、钱志新:江苏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6).

[2] 张宏丽、陈丽佳:我国新能源产业及核心技术发展探析[J].能源研究与信息,2013(4).

[3] 李开放、任建龙: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政策探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3,(11).

[4] 薛飞、黄斌: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高端化发展的国内外比较研究[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第6篇

“据我所知,目前国内比较大的光伏企业已经有情况不一的停产关闭厂子的情况出现了,因为供不应求,今年还是得消化去年过剩的产能,保持资金链的正常。并且其实从上市公司的角度而言,在现在的情况下,或许老总们也在考虑退市,因为上市后考量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一位国内光伏高层对时代周报记者谈及。

在过去的2011年,国内光伏企业经历了自2008年以来的最大寒冬,超过半数的光伏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多家公司股价由最高点一路下跌至“一毛”股票,多家上市的光伏企业首席财务官纷纷离职,更有甚者被纳斯达克退市或自动启动退市计划。

“光伏行业缓过头还早着呢。2011年情况很差,2012年也会不好,美国和欧盟市场不好的话,他们也不会好过的。思可达有他的想法,愿意冒险。如果市场愿意接受就没有问题。只能说,现在一般的企业是不会选择上市的。”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在上市企业纷纷有退市迹象,整个行业供过于求并不需要产能扩张的情况下,河南思可达公司,为何反其道而行地选择逆势上市?而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招股书,时代周报记者同样发现了诸多问题。

负债率居高不下

据悉,河南思可达公司在光伏行业的市场占有率中占比仅有5.63%,就其招股书显示:公司此次拟发行股数3450 万股,发行后总股本 13450 万股,将在创业板上市。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光伏玻璃原片、超白光伏玻璃产能、超透光伏玻璃产能将分别增长40.00%、65.54%、333.33%。

然而,就其招股书数据显示,河南思可达公司事实上并未做到完全消化产能的情况。并且各项财务状况也出现诸多“难关”。

据其招股书显示:2009年至2011年间,思可达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062.51万元、4764.91万元、3374.54万元,投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2206.98万元、-1.09亿元、-2.45亿元,筹资性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6480.33万元、8434.38万元、1.9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分别为255.67万元、2311.37万元、-1910.95万元。

上述财报数据显示的结果是:思可达的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不仅无法满足投资性现金流的需要,并且明显低于净利润。此外,从2011年的数据来看,主营产品产能为2512.33万平方米,销量为1847.49万平方米,换言之,还有664.84万平方米产能没有完全消化。

那么在现有产能都未能完全消化的情况下,为何还要逆势上市,继续扩张产能?

此外,2009年至2011年,公司负债总额分别为2.7亿元、3.4亿元和5.3亿元,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0.34%、61.74%和65.28%。对此,思可达招股书称:公司负债逐年上升的主因是生产经营规模扩大,资产规模增加,负债随之增加。

公司负债率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因其规模扩大所致,那么为何仍要继续扩张产能?并且,2009年至2011年,公司流动负债分别为2.50亿元、3.23亿元、4.78亿元,占负债总额的比重高达91.56%、93.13%、89.77%。与之相对应的是,流动资产分别为2.13亿元、3.26亿元、3.43亿元,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2.65%、58.1%、42.04%。

思可达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均明显低于可比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资产负债率明显高于可比同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值,其应对短期负债的偿债能力明显不足,一旦公司面临较困难的经营环境,将很可能出现大的偿债风险。

依赖性过大,上市必过难关

“目前通过市场发展民用光伏能源很难,成本价格不能实现和常规能源相比,如果做到了平价上网就不存在补贴问题,如果不能的话,就必须靠政府补贴差价,因而光伏行业对于政府补贴的依赖性是极高的。”国内一光伏企业高层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对政策依赖性过大这一现象也得到了林伯强的认可。在2009-2011年三年间,我国晶体硅太阳能光伏玻璃供应能力增长迅速,产量由5225 万平方米增至15050 万平方米,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69.72%。

一切的背景,均为国外政府对于光伏行业的较大政策性补贴。令中国光伏企业在过去三年间数量迅速增多,用业内的话为“看到有赚头了全都投产”,同时令光伏产能不断增加。目前据估计,有一半的产能属于过剩产能。

在思可达招股书中提及:公司存在销售集中的风险。如果光伏产业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对本公司主要客户的经营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或者本公司与主要客户之间的稳定合作关系发生变化,则会对本公司的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从2011年起,几大光伏海外市场纷纷下调了各项补贴政策。3月21日凌晨,美国商务部再次对中国光伏行业雪上加霜,宣布针对中国光伏“双反政策”中的反补贴方面的初裁结果:针对中国出口美国的光伏产品征收反补贴税率为2.9%至4.73%。其中针对无锡尚德征收反补贴税率为2.9%,针对天合光能的反补贴税为4.73%,其他光伏企业为3.61%。

而在此前,德国早已宣布大幅下调光伏补贴。其中大型光伏电站项目则面临高达30%的补贴下调,随后,德国的政策调整导致了一系列连带效应: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洲多个国家随后也宣布了光伏补贴削减计划。

“现在光伏行业还是以政府补贴为主,我们是看政府脸色吃饭,它要受到财政影响。没有形成真正的盈利模式,光伏的电价还没有到平价上网,所以能支撑多久,真正需求是来自于成熟的市场,或者电价较高的居民屋顶市场没有出来。”上述企业高层对时代周报记者称。

产能严重过剩,海外市场的不断萎缩。中国光伏前景未能明朗。而对于思可达而言,公司前五大客户中国英利、赛维LDK、中国天威、江苏海润、上海超日、浙江向日葵,均在2011年出现了诸多的财务问题,更有一度传出塞维LDK破产的消息。

这前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却占据思可达公司营业收入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7.19%、49.64%和62.02%不等。英利2010 年财务报告显示,其2010 年客户主要分布在欧洲、美国以及中国,分区域收入数据显示,德国占比约59%,美国占比约12%,中国占比仅为4%。

受制于其客户区域定位,即使思可达公司选择在国内上市,但却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客户端市场大部分为海外的事实,那么,国外政府对于中国光伏企业政策补贴的不断下滑,则将势必影响到思可达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

在思可达公司的招股书中提及:2010 年度,公司主营业务和净利润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光伏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新产品的推出,2011 年度,公司主营业务和净利润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高附加值产品的销量以及销售占比的提升。

矛盾的是,2009年度、2010年度、2011年度,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6855.87万元、32898.98万元、41038.53 万元,净利润分别为 1164.77 万元、4862.47 万元、6799.28 万元。在公司前五大客户各项财务数据均出现下滑的情况下,思可达公司财务数据却出现一片飘红之态。

一业内专家对时代周报记者称:“在思可达上市之前,我并未听过太多这一公司的消息,光伏行业就是这样,冷不丁地就冒出一个陌生的企业来,它应该不是国内各项指标较好的企业。”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第7篇

关键词:光伏产业;多晶硅;太阳能电池;产业结构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化石能源资源的枯竭以及其开采、使用对环境污染的压力增大,使人们不得不寻找和开发新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是可供选择的绿色能源之一。以太阳能为基础的光伏产业是我国中央政府确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近百条,2013年国内光伏电池产能为42GW,产量达到25.1GW,与2012年相比,增长率约为20%,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2%,位居全球首位。光伏产业的发展受到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一系列帮助光伏产业实现“量变向质变”转化的政策频出,使我国光伏产业政策体系初步形成。[1]

一、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多晶硅产量逐年增长。多晶硅是生产光伏电池的原料,在生产硅基太阳能电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多晶硅。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统计,2014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6.2万吨,同比增长100%,在产多晶硅企业由去年初的7家增至16家。图1为我国(大陆地区)近五年多晶硅年产量情况。

图1 我国(大陆地区)多晶硅年产量的变化趋势

从图1可知,从2009年至2010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增幅为137.7%,2010年至2011年多晶硅产量增幅为81.6%,由于多晶硅产能增幅过快,导致国内多晶硅产能的过剩,加上国际多晶硅生产企业对华倾销,造成了2011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多晶硅市场价格一路下滑,整个行业陷入困顿。截至2012年年底,我国多晶硅生产企业已由原来的近50家锐减至7家,产量也由2011年的79000t减至60400t。2014年,随着全球光伏装机市场的繁荣和我国商务部公布对太阳能级多晶硅反倾销调查的最终裁定,多晶硅的生产迎来了一波扩产和开工潮,其年产量由2012年的60400t增至84000t。总体来说,近年来我国多晶硅发展势头强劲且良好。

(2)太阳能电池产量居全球首位。虽然,我国太阳能电池制造业的发展时间不是很长,但发展速度非常快。至2006年,无锡尚德、江西赛维LDK等一批光伏企业在海外上市并取得巨大成功,促使国内太阳能电池制造业规模迅速壮大。从业企业从最初的十几家发展为几百家,太阳能电池产量也呈逐年增长发展态势。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陆太阳能电池组件以25.1GW的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3%。

(3)光伏装机容量迅猛上升。近年来,我国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太阳能发电发展“十二五”规划》等一系列政策,受国家政策引导和带动,我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自2009年至2011年,我国光伏装机容量增幅非常快,然而2012年受光伏组件、逆变器、EPC总包价格单边下跌,且政策导向不明朗。2012年我国光伏年新增装机容量为1.19GW,大幅度低于2012年初的预期的5~7GW。[2]2013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支持下,光伏发电快速发展。截至2013年底,全国累计并网运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9.42GW。其中,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2.92GW。

(4)光伏产业结构。光伏产业的产业链包括多晶硅生产、光伏电池制造等环节。其中多晶硅生产技术密集度最高在产业链中处于高端,市场需求旺盛。全球太阳能光伏电池90%以上以单晶硅或者多晶硅为原材料生产。近年来,我国部分企业已基本掌握了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已满足我国约50%光伏产品生产需要,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近5年中国多晶硅生产情况

项目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国内多晶硅需求量/t 45000 85000 130000 136406 157000

国内多晶硅产量/t 18300 43500 79000 60400 84000

国产多晶硅占国内年度需求量百分比/% 40.7 51.2 60.8 44.3 53.5

(注:数据来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

但是,我国目前多晶硅的生产总体上工艺技术更新滞后,不仅产品品质与国外相比有较大差距,而且生产成本较高,污染与浪费也较为严重,在国际市场基本不具备竞争力。

在光伏产业链中,太阳能电池制造是其最重要的生产环节。目前,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全球第一,但是国内应用少,大部分产品用于出口。随着电力体制改革,补贴路径的变化,光伏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逐步改善,[3]而国内光伏装机市场逐步兴起,光伏电池组件的国内销售量也在上升,“两头在外”的局面正得以改变。[4]今年上半年,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达15.5GW,同比增长34.8%,占全球总产量比例超过60%。[5]因此,从产业链角度看,能够对国际市场供应形成较大冲击的是处于中游的国内光伏电池及组件企业,该环节也首当其冲成为此番美欧“双反”的直接对象,进而加深了全产业链的发展困境。

二、目前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国际市场发展阻碍重重。目前,我国光伏产业总体对外依存度仍较高,特别是太阳能电池销售。然而,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加深的特定宏观背景下,主要光伏应用市场(欧洲)的补贴下调导致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出现了萎缩[6];另一方面,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纷纷抬头,至2009年以来,我国光伏企业经历了数次美国和欧盟的“双反”调查,无休止的贸易争端势必恶化我国光伏企业生存环境,阻碍我国光伏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发展。

(2)国内产业无序发展。光伏行业的高利润吸引使一些企业在近乎“疯狂”的状态下投资建厂扩能,随着产能的集中爆发,光伏市场“供过于求”的局面逐渐显现,“产能堆积”、“产能闲置”问题严重。例如,2011年光伏产业产能以100%的速度增长,而市场需求的增速只有50%,产能扩张的速度远快于市场需求的增速使得这一年光伏产品价格平均下跌近40%。[7]光伏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备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近几年,各省市加速发展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再次刺激了产能迅速扩张。据媒体报道,目前,全国有300个城市发展光伏太阳能产业,100多个建设了光伏产业基地,各地区几乎都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8]

(3)融资渠道不畅通。光伏产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融资渠道的通畅与否,直接关乎行业命运。我国光伏上市企业有22家,海外上市的有10家,其中有8家上市公司的市值已经达到了200亿美元。多数光伏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多是由于国内金融市场不够发达,相应的融资机制匮乏。投资光伏产业和相关项目的投资回收期长,要获得融资必须以光伏系统安装之后的发电量所带来的收入作为条件,属(下转第页)(上接第页)于项目融资。但是,这种融资方式在目前所能提供的资金非常有限。[9]

(4)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瓶颈。与传统发电形式相比,光伏发电的优势在于,功率选择灵活,维护相对简单,拆卸方便,其作为分布式并网的电源在电力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0]20世纪80年代开始,光伏发电开始迅速发展。[11]目前我国正大力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光伏发电系统有效而合理的并网是电力系统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解除了光伏发电并网存在的瓶颈,才能促使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三、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对策

(1)建立健全世界贸易争端解决机制。针对我国光伏企业在国外所遭遇的“双反”威胁,我国光伏行业应建立一个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平台,共同应对来自国际社会的贸易争端威胁。强大的行业调研能力、迅捷的信息预警机制、灵活的应诉能力以及与外国同行间的沟通交流均是该平台应该具备的功能。另外,这个机制平台的建立过程中,相关行业协会、商会等非政府组织应发挥主导作用。

(2)规范产业规划,加强政府调控,助推实力企业提升产业结构。由于市场失灵的存在,政府必须依靠宏观调控手段减少资源调配过程中脱节的现象,优化资源配置,促使产业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受《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实施影响,光伏行业无序发展态势有所减缓,部分落后产能酝酿或开始退出,产业调整趋势明显。部分企业兼并重组意愿日益强烈,上半年,我国前10家组件企业产量全行业占比近60%,前5家多晶硅企业占比超过80%,集中度持续提高。优化光伏产业发展结构,推动产业调整升级,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12]

(3)疏通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手段。资金的充裕是保障光伏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了疏通融资渠道,国家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扩大能源领域投资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等一些促进光伏产业融资的倾斜政策;倡导建立产业发展基金,开放社会资本进入行业,以解决“融资难”问题;规范光伏行业上市公司融资行为,适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光伏项目融资服务平台,鼓励地方政府结合民生项目对光伏发电提供贷款贴息政策。

(4)鼓励太阳能发电设备应用,支持分布式发电并网。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方式主要分为并网运行、离网运行和混合运行三类方式。[13]我国鼓励太阳能发电设备应用,支持分布式发电并网,最近能源局出台《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针对分布式发电并网发展难题提出诸多具体措施。例如,在建筑屋顶资源方面,对屋顶面积达到一定规模且适宜光伏发电应用的新建和改扩建建筑物,应要求同步安装光伏发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地方政府可将建筑光伏发电应用纳入节能减排考核及奖惩制度,消纳分布式光伏发电量的单位可按折算的节能量参与相关交易。在并网方面,要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接网和并网运行服务。在市县(区)电网企业设立分布式光伏发电“一站式”并网服务窗口,明确办理并网手续的申请条件、工作流程、办理时限,并在电网企业相关网站公布。[14]

参考文献:

[1] 李文杰. 2013年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回顾[J].中国财政,2014,661(8):67-68.

[2] 2012中国光伏装机1.19GW大幅低于预期[EB/OL]. 2013-01-16,.

[6] 王文祥,史言信.我国光伏产业困境的形成:路径、机理与政策反思[J].当代财经,2014,350(1):87-96.

[7] 《内忧外患致朝阳产业步入困境_中国信息报》――透视中国光伏产业发展尴尬局面[EB/OL]. 2012-09-05,http://.cn/jsdk/201209050021.shtml.

[8] 怎样看待光伏产业产能过剩?[EB/OL]. 2012-07-10,http:///energy/2012-07/10/c_123391828.htm.

[9] 袁艳平.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以基于光伏产业的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

[10] 许振超.光伏发电并网面临的问题分析[J].动力与电气工程,2017

(7):119.

[11] T.M.Razykov,C.S.Ferekides,D.Morel,E.Stefanakos,H.S.Ullal,H.M.Upadhyaya,Solar photovoltaic electricity: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prospects[J].Solar Energy,2011(85):1580-1608.

[12] 工信部:下半年我国光伏产业有望跳跃式增长_产业经济_财经_中金在线[EB/OL]. 2014-08-20,http:///chanyejingji/

20140820/18732714.shtml.

光伏产业发展情况第8篇

关键词:新能源;产能过剩;破解途径;河北省

河北省的太阳能、风能发电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始于国家发改委在2005年末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该目录中发改委积极鼓励使用以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为代表的清洁能源发电设备制造业的发展。

虽然经历了持续5年的快速增长期,但这种盲目无序一味追求速度的发展,与发展的实际目标不相适应,直接导致产能过剩。以这期间表现最为明显的光伏制造业为例,由于供过于求,2013年9月以来,河北省有将近五分之四的停产光伏生产企业,而真正满负荷生产的开工的企业也仅占少数。更需要引起重视的是,省内50多家光伏企业,能获得对欧洲市场出口配额的仅仅3家,分别是英利、景龙、巨力。这意味余下的40多家中小型光伏企业面临的就是失去欧洲这个最大光伏市场的局面。[1]

为严控产能过剩,加强光伏制造业管理,推动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从2014年1月15日开始,河北省对省内光伏制造企业的主要产品产销存实行月报制度。[2]这并不是说要遏制行业的发展,而是说要控制行业内低水平产能的扩张,在合理有序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我省光伏产业在产量方面虽然很高,但是核心技术并不是在自己手中,在光伏制造关键技术方面的研发滞后,很多关键技术都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光伏产业只是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缩影,风电等行业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能源产业在我省是仅发展了几年的新兴产业,为什么会出现产能过剩问题,破解途径有哪些,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无疑能够极大程度上推动我省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河北省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现状

受地理位置的影响,河北省可供开发的主要有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新能源,这些新能源中尤以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可供开发的价值最大,这也是河北省太阳能和风能的装备制造企业能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成为国内新能源基地的主要原因。具体而言:全国范围内除开西部省份,河北省可供开发的太阳能资源最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在5000兆焦耳/平方米以上;而在风能方面,根据初步探查的结果显示我省陆域风能资源大约有7400万千瓦的储量,张家口、承德坝上地区和沿海的沧州、唐山、秦皇岛地区是风能资源较为集中的分布区;地热资源方面,已探明的浅层和深层地热资源总量大约相当于五百亿吨标准煤,在国内位居前列,全省可采地热资源量相当于94亿吨标准煤;生物质能方面,因为河北省属于农业大省,除去用于薪柴、还田、造纸等的用量之外,还有将近1200万吨的废弃量,加上全省林地面积7100多万亩,可作为能源林资源2100万亩,林木枝条年可利用量200万吨左右,总的能源储量也很可观;在水能和潮汐能方面,全省共计有205亿立方米的水资源量,有条件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同时河北省紧邻渤海湾,潮汐能的开发利用方面也有天然的优势。渤海湾是我国近海海流能较好的区域,适宜潮汐能开发利用。[3]

二、河北省新能源产能发展过剩的情况分析

近十年来,新能源产业作为朝阳产业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从其产业生命周期来看,新能源产业仍处于成长阶段,理论上看是不应该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的。产能过剩一般出现在产业生命周期的成熟期。从总体上说,新能源产业市场开发与产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是导致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的直接原因。具体而言,因行业不同,原因也不尽相同。河北省新能源产业之所以会在成长阶段即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受欧债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产品外销国际市场受到阻碍,国际市场缩水导致部分企业甚至遭遇停产或倒闭。而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风机制造业,也受限于滞后的上网发电情况,出现较为突出的“弃风”问题,造成风能资源极大地浪费,这也是直接导致“未熟先衰”状况发生的一部分原因。

河北省的光伏产业主要的发展模式依然是以传统的两头在外,主要靠产品加工制造为主,并没有真正的掌握核心技术。部分企业之所以能取得国际地位,靠的是迅速扩大的企业生产规模。这样的弊端就是经不起冲击,一旦市场出现危机,企业将面临极大的风险。光伏产业现在主要还是靠政府补贴扶持发展,河北省光伏产品主要出口欧盟市场,但是欧债危机导致欧盟国家政府削减补贴,为了保障其国内企业,开始对我国实施“双反”调查。此外就是河北省虽然拥有全球近一半的光伏产品生产能力,但是国内的市场却没有发展,也缺少国家政策的支持。几乎所有的光伏企业都盯着国外市场,没有在发展的初期做好国内的市场开发和产品营销,导致生产的产品与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出入,市场基础并不牢固。而从光伏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上看,河北省的光伏企业较之于国外同行也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的研发投入低;第二,省内太阳能光伏专利前10位的专利权人主要是大学与自然人,而国外专利权人以企业为主;第三,专利产出质量不高。例如,英利集团共有专利1176项,发明专利368,授权专利共777项,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居第一,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47.36%,而美国通用电气共有7747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为7564件,实用新型专利有95件,外观设计专利为88件,发明专利占授权专利的比例为97.64%。这也说明,河北省的光伏产业空有生产规模世界第一的名头,实际上仍然是处于行业链条的低端环节,仅能从加工制造方面获取收益,核心收益以及新能源产业对国家和社会的其他助益依然被发达国家获取。

河北省风电产业的发展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其目标是建成国内风电领域的“三峡”。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了单兵突进、“后援”不足等的问题。风电产业的产能过剩,更多的原因应该算是体制造成的。例如,电源建设与输电规划不协调导致风电建设过快,却没有能与之匹配的电力外送线路,电力外送受限。此外,由电网收购风电再分配给用户的用电模式又严重地影响了风电的就地消纳,全额保障性收购名存实亡。2013年,河北省新增风电并网容量68万千瓦,累计并网容量775万千瓦,同比增长近10%,并网容量在全国排在第二位。喜中有忧的是,河北弃风电量28亿千瓦时,排在全国弃风电量的首位,弃风率16.59%,据估算,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约为14亿。[5]另一方面,不均衡的企业利益补偿,忽视了输电企业的利益,导致其没有足够的创新动力去消纳不规则可中断电源的技术,也是导致电网消纳风电的能力较低的重要原因。从现阶段来看,全网占比尚不及2%的河北省新能源电力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三、相应的政策建议

站在一个行业发展的长远角度看,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势必会经历初期的无序、自由化阶段,逐渐向成熟期的行业体制和配套机制健全、注重技术进步过渡,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河北省新能源行业要更加注重拓展需求,扩大内需,推进战略合作,切忌盲目过度发展,而是应该从总体上做好规划,从而保证河北省的新能源行业发展健康、有序、可持续。

第一,针对新能源产业的整体发展,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违背科学发展规律一蹴而就,必然要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甚至与过程中会走不少弯路。具体而言,政府部门应该根据我国当前的国情以及河北省的实际情况,对新能源产业和企业有计划、有步骤地予以引导,一步步打开市场,避免盲目扩张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从而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二,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科技资源的研发与应用,政府应当做好协调、指导和重点攻关工作。长期以来,河北省包括新能源产业在内的很多产业都面临着企业各自为政、相互交流不够的问题,直接导致低端重复研发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且不利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所以,在新能源技术联合攻关的同时,政府需要通过制订相关标准留下足够的市场空间给那些自主研发核心技术的产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更应该发挥好“有形之手”的宏观调控作用,从而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一起发挥作用,推动新能源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6]

第三,突围国内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欧盟是河北省光伏产品的主要产品市场,所占比例接近9成,但当前的现状是欧洲市场受欧债危机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光伏产品市场需求整体低迷。而其他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如非洲对光伏发电“用不起”,中东则无大量需求。这样的状况下,河北省光伏产业的出路唯有开发内部需求,亦即国内市场,从而摆脱对欧盟市场的依赖,重新焕发新能源行业的发展活力。比如将新能源产业布局与国家电力规划相结合,使新能源发电有渠道进人电网;政府给予政策性补贴,鼓励终端用户使用清洁能源;拓展新能源利用方式和途径,提升市场需求空间。

第四,大力推进战略合作。在推动省内新能源开发利用时,也要时刻关注国内外的新情况和新趋势,加强与国内外的优秀企业之间的战略交流和合作,在新能源开发利用、装备制造、科技创新等方面谋划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带动力和竞争力的重大项目。对于行业的准入条件也应该逐步放宽,积极鼓励民营资本和外资参与进来,鼓励本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只有这样通过与外部的不断竞争,才能推进河北省新能源行业更具有生命力,取得更大的发展。

另外,对行业准入标注加以明确并严格执行。以光伏产业为例,要从企业的规模、技术参数、能耗比、投入产出,尤其是在环保性等方面建立起统一完善的标准来衡量新入行的企业,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因门槛低造成的蜂拥而入现象,也能有效的规范行业的发展秩序,提高行业发展质量和水平。(作者单位: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课题编号:201301178)

参考文献:

[1]省经济信息中心青年经济问题研究小组.河北省新能源产业发展战略研[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