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新闻学的好处

新闻学的好处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23 17:42:23

新闻学的好处

新闻学的好处第1篇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总的看法。它涉及诸如新闻本源、新闻本质及新闻传播规律等许多根本性问题。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则和工作规律的一系列基本观点。①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是马a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始人。作为开山辟路的领路人,马克思、恩格斯在指导工人阶级开展阶级斗争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将新闻活动纳入到二元决定论的视域之下,发展出一套有别于资产阶级新闻观的新闻理论。

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价值

当前,网络媒体发展极为迅速,网络媒体具有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形式多样、传播迅速、准入门槛较低等优势。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科学的方法论,它是建立在大量新闻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总结,即使是在网络媒体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依然闪烁着夺目的光芒。同时,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体系。从革命导师马克思、恩格斯到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不断丰富和发展。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新闻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互联网在带来便捷的同时,其副产品也在不断困扰着人们。新形势下,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意义重大。我们必须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按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要求开展新闻工作,坚持党性原则,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加强舆论引导,坚守新闻真实的底线,为人民服务。

网络时代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应处理好的三个关系

在信息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依然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笔者以为,在网络时代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正确与好看”、“反映与引导”、“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的关系。处理好“正确与好看”的关系是坚守党性原则的必然要求,解决好“反映与引导”的关系则是加强舆论引导的应有之义。同时继续推进新闻自由,防止新闻自由被滥用,也是网络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客观需要。

(一)坚持党性原则,处理好“正确与好看”的辩证关系

当前中国传媒格局正在发生巨大变迁,党性原则有必要重申并引起新闻工作者的重视。新媒体在时效性和影响力方面都将赶超传统媒体,但是新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没能处理好“正确与好看”的关系。不少新闻网站以点击率为追求目标,新闻多以吸引眼球的黄色新闻为主,其报道甚至严重违性原则。这样的做法严重违背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然导致新闻陷入低俗化的境地。更有甚者,思想意识的混乱会导致受众的迷茫。

处理好“正确与好看”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什么样的新闻是“正确”的,什么样的新闻是“好看”的。同时,还必须弄清楚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的新闻意味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党性原则的坚守,只有符合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新闻才是正确的新闻。一切对党的事业进行污蔑,对党性原则进行公然挑衅,对人民群众进行攻讦的新闻,都应排除在我们的新闻之外。“好看”意味着报道的新闻具有较高新闻价值,有足够吸引力,同时也要求新闻工作者立足人民大众,用尽量质朴通俗的语言来书写新闻。还应该认识到,不是所有“好看”的新闻都是我们的报道对象。好看并不意味着对受众猎奇心理的简单满足,它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基础之上。“正确”与“好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是一切新闻报道的前提,是政治原则上的保障;“好看”则是一切新闻的归宿,所有的新闻必将以更为人性化的方式传递出来。如果仅仅因为新闻的“正确”而忽略新闻的观赏性,是对新闻规律的蔑视。

(二)加强舆论引导,处理好“反映与引导”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求新闻工作者要有正确的舆论导向。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不再缺少获取信息的渠道,“人人都可以是记者”的传播局面正日益形成。但这并非意味着专业的新闻工作者被剥夺了新闻领地;相反,全民传播媒介素养的养成,对我们专业的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个要求就是要处理好“反映与引导”的关系。

何谓“反映”?顾名思义,就是新闻工作者要在第一时间将新鲜的新闻信息反映给社会大众。这是新闻媒体发挥其信息传达功能,保障受众知情权的必然要求。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新闻信息的已不再是新闻记者的专利。“反映”功能已被越来越多的公民记者所掌握。面对这样的改变,新闻工作者似乎有点手足无措。新闻工作者的任务不仅是信息,记者一方面要抢在第一时间“反映”新闻事实,同时也要做好新闻舆论的引导工作。

“反映”与“引导”绝非简单的对立关系,新闻工作者应该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对其进行科学把握。“反映”只是新闻的第一步,但是仅有简单的“反映”是不够的。当前网络世界充斥着海量信息,受众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面前无从选择,更有甚者,虚假、有害信息会对受众造成极大危害。因此,在“反映”之余,新闻工作者更要做好“引导”工作,而不应满足于将新闻事实“反映”出来,更不能囿于网络狂欢的娱乐氛围无法自拔。新闻工作者应在人们狂欢的时刻坚守瞭望塔,避免社会这艘大船触礁。

(三)推进新闻自由,理智区分“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的界限

“马克思认为,追求自由是人类固有的天性,是人民的基本权利,坚持新闻出版自由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华之一,没有任何理论家像马克思和恩格斯那样对此作出深刻而正确的阐述。”②新闻自由早已被马克思主义者看作是开展新闻创作的必要条件。

网络技术的普及使新闻工作更加开放。不少人认为新闻工作应该摆脱体制的束缚,任其自由发展。“有的人一讲新闻改革,就向党要新闻自由,他们认为只要党领导新闻工作,新闻工作就不自由。谁要是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就被认为是保守,是反对改革。他们主张的新闻改革就是不要党的领导”。③新闻工作讲新闻自由,但是新闻自由是建立在遵守法律法规基础之上的。正确认识“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的区别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的必修课。“新闻自由”与“滥用自由”有着本质的区别,坚持“新闻自由”是恪守新闻规律的必然要求,特别是进入到网络时代,新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政府部门也要以更大的勇气对待新闻事业。网络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平台,我们绝不可能抹杀新闻自由,搞所谓的新闻检查制度。但是“新闻自由”绝不意味着可以没有顾虑地进行新闻创作,滥用新闻自由必将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注释:

①王杨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发展与创新》,《新闻爱好者》[J],2007年第4期

新闻学的好处第2篇

[关键词]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48-0153-01

引言

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编辑技巧,最主要的就是提高编辑人员的编辑技巧。编辑人员需要根据不同的材料来进行合理的整理和安排,这样一来就需要采取一定的新闻编辑技巧,来帮助制作。通过采取合理的新闻编辑技巧,可以帮助编辑人员更加高效的处理新闻事件,保证新闻编辑的质量,促进新闻工作的科学进行。

(一)确保新闻质量

通过进行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确保新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因为在编辑人员处理新闻素材的时候,通过使用一些新闻编辑技巧,对新闻内容、播报方式和语言表述进行细化安排,从而可以提高工作人员对素材的认真程度,这样一来素材的质量得到提高,整个新闻质量也会随之提高。所以,新闻编辑人员需要掌握一定的新闻编辑技巧,从而及时的完成工作,进而保证新闻的质量。

对于编辑来说,必须要遵守自身的法则与规范,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保证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发展。所以说,通过对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规范编辑行为,使得各个新闻编辑严格地去遵守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这样一来就可以进一步规范自身的编辑行为,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质,

(三)贯彻“内容为王”的新闻理念

随着现代生活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多元化的信息需求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不仅仅满足传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信息,同时对于旅游、美食、娱乐、交通出行、购物等方面信息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在信息内容生产上要坚持“内容为王”的传播理念,按照不同媒体的特点以及人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生产新闻,实现传统媒体向门户网站、APP终端等“全媒体”的融合体转变。尽管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对于受众群体的新引力正在逐渐下降,但是其影响力仍然存在,这就归功于广播电视新闻等传统媒体发展中积累的广泛的人脉以及剖析力度强的信息内容。因此在“内容为王”的媒体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广播电视新闻传统媒体更应该充分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和公信力,选择出与大众兴趣爱好相符合的新闻热点,从而有效提升收视率。

(一)新闻素材的甄别技巧

为了更好地促进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质量进一步提高,必须要加强新闻素材的甄别技巧。在新闻素材的选择上,必须要加强甄选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选择出更加优秀的新闻素材,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播出率,提高收视率。新闻素材的来源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新闻记者通过专业的采访和调查渠道来搜寻新闻素材;还有一种方式就是一些栏目的观众热心的提供一些新闻资料,这样一来就需要新闻素材的编辑工作者提高筛选的能力。首先就是要确保新闻素材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这就要根据自身的经验来去对素材进行甄别,来进一步保证新闻素材的客观性和严肃性;其次,在进行新闻素材的甄别时,新闻编辑工作者必须要学会使用一定的技巧,通过运用这些技巧,来进一步提高素材审阅的质量,一般来说,编辑工作者主要采取三种简单的方法来对素材进行甄别和筛选:第一,一般来说,新闻采编部门都会采用长期合作的人员,提供的新闻素材,这样一来就可以进一步保证新闻素材来源的真实性;第二,除了要保证新闻素材的真实性之外,还要注意考虑新闻素材的时效性,看是否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向观众进行传达;最后,还要注意考虑新闻素材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因为只有这样的新闻事件才可以更快地吸引观众的兴趣,提高收视率。所以新闻编辑要从以上三点进行考虑,来进行新闻素材的确定和甄别。

(二)新闻专题的挖掘技巧

对于新闻的编辑来说,还要注意提高新闻素材的挖掘技巧,简单来说,就是面对同一个素材,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因为在同一个时间段内,有效的新闻素材是有限的,而且观众感性的素材数量也是屈指可数的。那么对于新闻广播电视来说,如何才可以更好地吸引观众,在多种媒体的竞争中快速占据有利地位,这就需要新闻素材的编辑学会独辟蹊径,面对同样的素材,却可以挖掘出不一样的视角,让观众有着更多的兴趣来进行观看。面对激烈的媒体竞争,广播电视新闻要想更好地进行发展,就必须要要学会提高编辑人员的专业素质,在进行新闻素材的编写时,要尝试从新闻事件的立意方面考虑,进一步挖掘素材的深度,这样一来新闻质量就会得到大幅度提升,从而提高媒体竞争力。具体来说,就是编辑人员,首先要懂得借助新闻图片的作用,因为新闻图片有着更好的直接说服力,而且具备一定的真实性,让观众可以更加真实的体会到;除此之外,还可以加强对新闻素材的背景、影响力、社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深度发掘,这样才可以提高新闻的可看性,为观众带来一定的新鲜感。所以说,掌握新闻素材的挖掘技术,可以为观众提供更多热点新闻,从而提高新闻播报的质量。

(三)新闻的模糊处理技巧

对于新闻的模糊处理技巧来说,它与广播电视新闻的真实性、准确性的特征并不违背。新闻的模糊处理就是针对一些对社会生活有着不利影响或者是带来重大影响的新闻事件,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来减少新闻对大众生活所产生的影响。例如,对于一些灾情、军事情况等,就必须要进行一些简明的报道,来安抚观众的心理,防止不必要的动乱或者是恶性事件发生;其次,对于一些具有保密性的新闻事件,可以对一些必要的信息进行模糊处理,尽量不报道或者是减少关键词的报道。只有这样才可以发挥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更好地稳定社会。

(四)电视新闻的画面处理技巧

除了对新闻素材的编辑处理技巧之外,在画面处理方面也存在一定的技巧。通过对新闻素材进行画面加工,可以更好地提高新闻播报的效果。例如,在进行新闻素材的编辑时,可以对一些富有情感色彩的画面进行恰当的处理,这样一来就可以使得观众获得情感共鸣,提高收视率;除此之外,新闻编辑人员还要注意背景和素材内容的颜色差别,运用简单的背景颜色,而且在标题处要进行特殊的标注,体现出新闻播报条理清晰和简洁深刻的特点,来进一步吸引观众。

对于广播电视来说,后期的电视素材编辑具有重要的意义,好的编辑方法技巧可以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社会吸引力,扩大社会影响力。因此为了保证电视素材编辑质量,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人员具备一定的组织指导技巧,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实现对新闻编辑的有效指导。首先要求相关的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具备相应的法律常识以及法律认知能力,能够在进行新闻的编辑时有效确定新闻内容的合法性,从而保证新闻内容的质量。在处理关于民族冲突、地区矛盾、政治、宗教等问题的时候,新闻编辑人员必须保持足够高的政治敏锐度,从而避免因为新闻编辑人员的失误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其次在处理国际国内重大热点新闻内容时,要求新闻编辑人员要能够明确新闻的背景,这样不仅可以在进行后期处理时保证新闻的重点,同时也可以客观真实地对新闻进行报道,保证新闻的客观性。同时新闻编辑人员可以根据新闻内容的需要对新闻时间长短进行编排,增添一定的处理技巧,从而提升新闻内容的公众吸引力。

(六)传播过程的处理技巧

新闻后期编辑人员对对新闻素材进行处理后,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等信息平台将其向社会传播。而在传播过程中同样会遇到一些突况,而通过良好的传播过程的技巧处理,不仅可以使得新闻信息的传递过程更加流畅清晰,同时也可以通过调控传播解节奏,有效处理传播中可能出现的突况。对于一些进行中或者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主播也很难预测新闻下面报道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插播其他新闻的方式进行传播,例如在报道青海玉树抗震救灾时,主持人可通过卫星通讯联系前线记者,如出现突况可插播其他新闻图片、视频,当突发问题解决之后可继续播报事实新闻。

结语:通过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来说,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应该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要采取合理的编辑技巧,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质量,进一步稳定广播电视新闻市场,促进广播电视新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 张冬民.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讨[J]. 才智,2014(02).

[2] 谢远浩. 探讨如何提升广播电视新闻技巧[J]. 新闻传播,2013(05).

[3] 张晓微.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探析[J]. 才智,2013(08).

新闻学的好处第3篇

随着市场经济竞争加剧,我国的电视广播行业在发展中的竞争也越来越大,在这种市场竞争条件下,对我国的电视广播企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进一步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的素质,是广播电视企业增强新闻质量的重要保障,也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基础。因此,广播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对个人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其在广播电视编辑方面的技巧,使其能更好地胜任广播电视编辑工作,从而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的质量。

一、要合理把握拟定新闻标题、导语和结构的编辑技巧

要做好广播电视新闻稿件的创作,首先要将广播电视文稿与一般的报纸新闻稿件区分开来。与报纸新闻稿件相比,广播电视新闻稿虽然与其存在一定共通之处,但在新闻标题的拟定、新闻导语的创作以及新闻稿件的结构上都存在着一些不同。

首先,在新闻标题的拟定上,广播电视新闻稿的标题要比一般报纸稿件的新闻标题更加形象、生动,在新闻报道中,能有效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同时,标题的拟定还应当更简洁明了,让受众在“听新闻”或“看新闻”的过程中能很容易明白新闻要报道的究竟是什么方面的内容,将最让观众感兴趣、受众接受面最大的新闻点放到标题中,在观众在换台的时候,能有效吸引观众注意。

其次,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上,广播电视新闻的导语既要与报纸新闻的导语一样短小精悍、开门见山,能简明扼要地突出新闻报道的中心,又要比报纸媒体的新闻消息更口语化和日常化,使新闻报道更加流畅,更易于被观众记忆和理解。

最后,在新闻结构上,广播电视新闻编辑人员要更注重对广播电视新闻自身特点的了解,在声话结合的电视新闻中,要注重新闻内容与影像资料的切合程度,使电视新闻更加立体化,而对于只有声音而没有影像的广播新闻,受众对新闻的记忆性会变弱,编辑人员在进行新闻稿件的创作中,要注意让新闻结构更加精简,将较长消息中的主要信息点浓缩成一两句简短的语言来进行报道,在内容报道中,弱化对难以记忆的数字、复杂的地名等信息的报道,突出新闻事实本身。

二、对广播电视新闻要进行模糊化处理

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过程中,有许多新闻涉及到报道主体人物的个人隐私等不宜让公众知道的信息,因此,在新闻编辑人员对新闻内容的处理过程中,掌握对新闻内容进行模糊处理的技巧很有必要。新闻编辑人员必须在工作中明确什么信息需要进行模糊处理,什么信息不能进行模糊处理,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的条件下将新闻事实呈献给广大受众。首先,对于需要立即报道,且新闻人员又无法对其中部分信息进行确认的新闻,编辑人员应当予以模糊处理,将新闻中不能确定的信息“某某”“大概”等词语代替,既保证新闻在有效时段内进行播报,又避免了新闻失真情况;其次,对于国家法律命令要求的需要保密的资料,比如说涉及国家军事机密、政策机密的内容,编辑人员要进行模糊;最后,在一些社会新闻报道中,涉及到未成年人犯罪或者新闻主体人员个人隐私的内容,要进行模糊处理,如果新闻采访对象明确要求不透露其真实身份或打马赛克,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意见,对其身份进行模糊处理。

三、掌握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组织指导的技巧

新闻编辑部是电视新闻节目制作的主体和灵魂,在新闻编辑工作中,加强对编辑部的组织和协调是保证新闻报道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和前提。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新闻编辑工作要在协调有序的组织管理下进行,在新闻编辑制作中,编辑部必须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合理安排新闻从策划到编辑中的每一个环节,首先要鼓励新闻人员积极进行新闻线索的搜集工作,然后对于获取的新闻线索要及时组织人员进行新闻策划和采访,接着编辑要做好对新闻内容和材料的编辑和汇总,最后,还要对完成的新闻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审查。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对新闻编辑人员的定期培训工作,保证其不断提高自身新闻采编能力。

四、强化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后期控制技巧

后期编辑是指对新闻进行加工处理,使其达到播出标准的过程。在当前广播电视的新闻节目中,一般存在录播和直播两种新闻报道形式。对于录播新闻,后期编辑过程中不仅要对错误部分进行删剪,还要注重对单条的报道时间和整体新闻报道流程的控制,做好新闻间的连接处理;对于直播的新闻,要加强新闻节目编导对栏目的统筹指挥能力,编导必须做好对参与栏目录制的技术人员的安排和调配,对节目中每一个画面的切转以及广告时间的分配都要做到心中有数,避免在直播中出现纰漏,让新闻报道在规定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除此之外,编导还要加强对新闻的专题策划能力,在不同时段内针对不同受众报道他们感兴趣的新闻内容,让新闻节目获得更好的收视率,增强节目的竞争力。

五、对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监督的技巧

无论在什么工作中,加强监督管理对工作的合理有序进行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广播电视新闻的编辑工作中,加强系统化的监督管理可以保证新闻栏目的质量,使新闻栏目在与其它电视栏目的竞争中更具优势。电视新闻节目的监督具有两种层面上的涵义,一是指对新闻节目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上的监督和审查,二是指在新闻报道中要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一方面,广播电视台内部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和条例,明确新闻报道前对新闻报道内容的审查和规范,对新闻报道中不符合规范的新闻内容予以修改和删剪,使新闻内容符合当前社会的主流意识和思想道德标准,报道方向上,要与党的方针路线相一致;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电视新闻栏目舆论监督的作用,向社会和广大受众传播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新闻学的好处第4篇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85-01

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令受众接受获取新闻的方式与途径发生了根本变革,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编辑素质水平与职业角色要求。为此编辑只有促进自身的合理转型,提升新闻整合、策划综合再创作能力,在新闻事实基础上尊重记者、充分挖掘其核心价值,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良好作用,坚守新闻规律,形成创新意识并最终令新闻媒体发展核心能力全面提升。一般来讲对于具有一定规模的传播新闻机构,其编辑与采访为两类相对独立岗位,采访记者进行成品新闻稿件的提供,而编辑则对成品素材进行整合,通过加工、选择、编排实施再创作,进而有效弥补修正新闻中呈现的技术性与思想性错误,确保其在事实、政治导向、常识知识、修辞文法等层面正确无误、没有瑕疵,并突出新闻主题,体现全面观点、角度新颖、结构完整、叙述生动、具有良好的可视化或可读性特征,成为受众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提升作品艺术感染性与思想深度。近年来,同质化新闻现象较为突出,较多新闻媒体在设置栏目、定位风格、体现手法层面均表现出高度趋同性,城市区域中每天均会发生媒体新闻撞车事件,令独家新闻变为一种空谈,无法体现新意、新颖特征,这更加体现了新闻编辑再创作的科学重要性。编辑只有拥有良好的专业积累、职业敏锐感,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洞悉背后新闻真相,通过组合、拆分、链接、归纳等方式进行新闻素材再创作、深加工,进而体现新闻报道传播的新意、差异性,杜绝同质化弊端,提升媒体综合竞争力。

(一)具备提炼主体和升华主题的能力,就必须具备专业的新闻编辑能力,不仅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同时也要有敏锐的辨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如电视新闻编辑每天大量工作时间都是面对图像,如果没有比较专业的新闻采访和拍摄能力的话,就不能对图象等进行很好的处理,就不能对将记者与通讯员发来的信息进行很好地处理。因此,新闻编辑必须对记者的稿件进行准确的把握,能够迅速地提炼稿件内容的主题,并将原有稿件进行编辑,即将原稿主题进行升华,进而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号召力。这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在工作之余进行充电,积累更多的知识,使自己拥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大众呈现富有感染力、有营养、真实的新闻信息。

(二)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画面、图象、网络技术等的能力。作为新闻编辑除了对文字要有较强的把控能力,还要对图象、画面等进行剪辑处理的能力。作为纸媒编辑,就要求其具有较强的文字把控能力和页面排版能力,以其独特的版面来吸引广大读者;作为电视编辑就必须对图象、画面等具有敏锐的把控能力,能够熟练运用镜头语言进行叙事,向观众传达最新、最真实和最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作为网络编辑,对自身的要求就应该更高、更全面,在这个网络普及的时代,掌握基本的网路技术,熟练运用网络技术,将最新、最有视觉冲击力等的新闻信息传达给受众,让受众在第一时间了解到世界的最新动态。

(三)具备巧用编排手段进行新闻信息编辑的能力。无论是纸媒编辑、电视编辑,还是网络编辑,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新闻信息编辑能力,能够对当天的重要的新闻信息进行编辑排版,通过巧妙地运用编排手段进行编辑的再创造。例如,对于内容相似的稿件,可以采用综合叙述的方式,将内容单一、形式单一的稿件组合起来,使其变得丰富、形式多样,同时也增加了新闻的信息量,和新闻的厚重感。在进行内容的编排时,可以采用对比、衬托、双关等多种方式,将内容进行重组,相互对比,并加以创作,让观众对新闻信息有一个全面宏观的把控。

(四)具备良好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新闻编辑在新闻事业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多方面的事务。新闻编辑要经常与社会的各个层面打交道,并且要处理内部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联系。新闻编排与单条新闻的编辑是整体与局部、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两者是相互依赖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要处理好新闻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就要求新闻编辑必须具备良好的组织与协调能力,这样才能够保证新闻编辑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新闻再创造的内容

新闻再创作应以事实为依托,保持理性、忠实原作,提升审美性、确保通俗简明,应突出新闻价值,令其富于传播效率,打动受众。新闻编辑工作并非简单对新闻事件进行拼凑,而应化零为整,注重关联性与次序性,通过强化、提炼与寻找新闻主题,把握再创作高度与角度,将毛坯新闻建造为精品、成品,提升其可视化与可读性。实践证明,提炼新闻主题应立足归纳、挖掘、思辨科学的新闻事实,只有这样才能提升新闻的新颖性、深刻性。新闻主题思想的科学再创作应渗透于整体编辑新闻实践中,各类时政新闻、重大新闻均需要生动、准确提炼主题,才能良好的映射民众现实状况,社会发展趋势。新闻主题再创作首先应富于时代性,树立与时俱进的原则,紧跟时代形式、准确生动的再现受众心理诉求、愿望情绪,通过新闻现象再现时代主流、特质。新闻编辑不仅应注重充满时代色彩素材的选择,令作品与时代合拍,富于情感与气韵,同时还应熟悉受众心理,应用他们广泛接受的技巧与传播方式,增强趣味性,选材广泛、贴近生活。

(二)科学进行新闻编排再创作

科学的新闻编排是良好实施再创作的有效突破口,因此应科学把握新闻规律、特征,由受众接受、视听心理出发,体现主体要素。首先新闻编排再创作应科学注重头条新闻打造,为取胜打下良好的基础,抓住受众心理,赢得广泛关注度。同时应科学注重移近新闻,令其贴近大众日常生活,满足其兴趣、审美需求。

四、结束语

新闻编辑的再创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只有把握其核心内涵,树立科学创作原则,贴近生活、体现受众需求,进行主题思想、新闻编排的科学再创作,才能优化新闻传播效果,提升新闻媒体核心竞争力,促进其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参考资料:

[1]何桂华.论新闻编辑的深入浅出[J].新闻战线,2010(1).

[2]蔡雯.试论新闻编辑业务的变革与发展趋势[J].中国编辑,2009(3).

[3]樊娜.论新闻编辑的再创作[J].中州学刊,2011,(6):256-258.

新闻学的好处第5篇

主体是指具有头脑和思维,在行为或活动中能自觉地、创造性地运用精神和物质手段,有意识、有目的地认识并改造行为(活动)对象的现实的个人或群体。 新闻编辑主体则是指在新闻编辑活动中具有主观认识和实际能力的单个或群体专业人员,是新闻编辑行为的发出、进行者,也是新闻编辑活动的核心完成者。新闻编辑主体基本职业能力可理解为编辑主体对自身能力的修炼与实际运用,是从事新闻编辑职业的重要保证。它有如下几个层面的内涵构成,也是培养新闻传播人才编辑能力时应该意识到和着力提醒的基本范畴指向。

职业基础能力是顺利从事和完成好新闻编辑行为的基本前提,主要由以下三个方面构成:

1.1 本职工作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对新闻传播事业是一项基本要求,因为新闻贵“新”,世界每天都在变化,新闻时时都会发生,故而寻新、求新、创新、播新是新闻媒介运行的基本法则。处在这种法则指导下的新闻编辑工作必须以创新为动力,那么,新闻编辑主体具备一种创新能力就顺理成章,非常自然了。这种创新能力的意识首先应深深扎根于新闻编辑主体脑中,然后才会产生不竭的创新动力。新闻编辑主体创新能力要体现在本职工作各个方面,是否具备创新能力、是否将这一能力发挥得到位,应该成为衡量一个新闻编辑主体是否合格的重要条件。须知,墨守陈规、因循守旧、踏步不前是新闻传播事业在当今竞争加剧时代的大敌,身为这一事业重要推进者的新闻编辑主体应该以创新为强力武器,将守旧之敌驱赶出去。

1.2 新闻敏感能力

面对时时出现的新情况、新变化、新人事,新闻媒介机构成员从总体上而言应该人人具备一种敏锐嗅觉能力,能快速发现新情况、新变化、新人事中有价值的新闻内容来,这是对新闻传媒从业者的基本要求。更为难得的在于,能从平常中感觉到异常,从一般中发现不一般,从常人所知的东西里嗅到一般人不知的味道,这就是新闻敏感能力强的表现。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新闻记者要有很强的新闻敏感能力,新闻编辑主体更要有这种能力,因为他还要凭新闻敏感力来观察外界,发现报道题材,做出传播计划,让记者去落实有价值的报道。从一定意义上说,新闻编辑主体的新闻敏感能力应该更宏观,更具高远眼光和对世事的洞察、穿透力。中外许多新闻传播事实证明,新闻敏感能力强的编辑者是新闻媒介强有力的支撑者,是媒介名副其实的主体。

1.3 信息获取与鉴别能力

新闻传播实质上就是一种信息传达和扩散的活动,人类生活在日益丰富的信息环境中,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量也日益增多,种类见长。那么,在千变万化的信息海洋里,怎样获取对新闻媒介有价值的各类信息,这是新闻编辑主体应该具备的一种基础能力。这种能力的大小又取决于其社会活动能力和对客观事物变动的灵敏感受。这就要求新闻编辑主体养成良好性格,善于与人相处,做社会活动家,广交朋友,同时又要求他们时刻做有心人,保持对外界的敏感度,不放过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对于已获得的各类信息,哪些属新闻类信息?哪些不是?又有哪些新闻信息价值大,值得隆重?哪些价值一般,只作平常?新闻信息与其他类信息的关系怎样?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分析、判断和解答,又需要一种鉴别能力来处理。新闻编辑主体时时同大量信息打交道,对各种信息的识别成为其本职工作内容之一,对信息价值作出准确判断和处理是其一项份内要求。因此,具有很强的信息鉴别能力是优秀新闻编辑人员的标志之一。尤其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新闻传播媒介要在信息海洋中奋力率先,做出不凡业绩,非得有一批鉴别力强的人作导航,才不至于迷航搁浅,而新闻编辑主体就该以自身这方面能力担此重任,让新闻信息传播更出色。

职业活动能力是新闻编辑主体工作的常规能力表现和胜任与否的基本考量指标,可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策划意味着做计划、作安排,对行为有规划和打算。但就新闻传播来说,策划又不等于一般性的计划和打算,而更多体现在对传播行为的着意部署和周密安排,这主要针对新闻媒介的报道和评论两大板块传播内容。因为新闻媒介行为的成功与否,影响都很大,它属大众传播范畴,大众的反响与评价非同小可,舆论的产生和波及可对一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足见新闻传播功能之大。所以,处于这个当口的新闻编辑主体,对新闻报道或评论的策划十分重要,策划能力强则带来传播的欣喜,不会策划则平庸显现。尤其在当今社会,媒介林立,竞争趋烈,更显策划对信息传播行为的指导价值。对策划能力的看重是新闻媒介立足与发展的明智之举,拥有很强策划能力的新闻编辑主体会得到推崇。自然,策划能力的范畴就新闻编辑主体而言,也不局限于对新闻媒介的报道与评论,而应是综合全面的。

调控能力主要指新闻编辑主体对新闻媒介在运行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调节与控制的能力,包括对传播方向的调整,对传播内容的把关,对舆论导向的恰当引导,对受众反馈的适当处理等等。新闻媒介的运行处于动态之中,由于受到被反映对象的外在影响,那么,怎样使传播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的外在因素相协调,以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这就需要一个调节与控制的动态环节介入。由于新闻编辑主体正好处于这样一个环节位置,其工作内容包含了调控因素,故具备较强的综合调控能力对编辑主体而言十分重要。

这种能力就新闻编辑主体来说,主要体现在新闻媒介在日常内部运行中需处理的各种横向、纵向关系,得由他们担当主角来有机协调。媒介的运行项目须由编辑主体组织和实施,比如对一次大型报道的展开,在报道策划方案敲定之后,那么怎样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去实施?在实施中遇到新的问题该怎么处理?报道与评论如何统筹?身处媒介内部中枢指挥位置的新闻编辑主体必须表现出很强的组织与协调能力,指挥调度得当,方能使媒介运行处于一种良性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组织协调能力是新闻编辑主体应该长期持有的一种能力,而不仅表现在一两场媒介大型活动开展中。同时,组织协调的行为内涵也多种多样,不仅仅表现在新闻报道与评论一两个方面。所以,具备一种综合性的组织与协调能力对新闻编辑主体来说绝非易事。

2.4 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能力

如果说组织协调能力是侧重于新闻媒介内部对新闻编辑主体提出的一项要求的话,那么,具备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能力则是对他们在媒介外部行为表现中提出的一项能力要求。我们要改变一种观念,即新闻编辑主体人员长年身居新闻媒介机构内部,不常与外人打交道,办公之地少有尘世之音,与稿件为伴成为习惯。其实,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这种认识必须改变,随着新闻媒介机构体制的改革和人事运作的高效率化,媒介内部人员的身份也在多样化,工作内容也变得更丰富。这就对包括新闻编辑主体在内的新闻媒介工作者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头脑必须先开放,眼光需要内外兼顾,活动天地需要拓展。这样,培养和拥有一种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能力,学会开展正常意义下的公关活动,就是顺理成章的事。在当今媒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新闻编辑主体走出大门或将对外联络的各种信息渠道开通,加强与社会各方人士的交往,这对他们了解社会动态,掌握最新情况,进而作出科学分析和判断,实施有效行动,取得本职工作最佳效果都有着积极意义,这样做也有利于他们所在新闻媒介机构的优质运行和市场竞争。

所以,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闻编辑者,应该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活动家或公关大使,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和正常人际关系圈内大胆展示自己的这方面能力,为所在集体,也为自己挣得一份来自社会的赞誉。当然,若从狭义的角度理解,新闻编辑主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体现在新闻媒介内部与同事和上下级人员的交往上,这同样很重要。所以说,与一切的人交往时都能有一种良好的能力表现,这才是最合格新闻编辑主体的一个能力侧面。

职业运用能力是新闻编辑主体顺利完成本职工作的具体保障,以下几方面成为基本的构成要素:

3.1 文字写作与运用能力

对语言文字的了解与掌握是新闻编辑主体在基础知识修养上的基本功,但这还不够,关键还表现在对语言文字如何优质高效的运用上。如果说新闻编辑主体可通过社会活动与人际交往渠道来展示自己口头语言能力的话,那么,如何表现出很强的文字写作能力又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不排除文字写作能力在必要时体现在新闻编辑主体开展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方面,但更侧重于他们在开展本职工作时如何发挥好文字写作能力,比如说对策划方案的写作、对工作思路的书面陈述、对新闻评论的写作、对稿件处理意见的表达、对稿件内容具体的修改和标题制作等,都频频用得上文字写作能力。除此而外,新闻编辑主体应该对本职工作进行经验总结和必要的理论研究,这同样需要较高的文字写作能力方能完成。可以不夸张地说,文字写作能力是一名合格的新闻编辑主体的基本功,它会被时时用到,不可被忽视。

3.2 新闻审美能力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新闻学的内涵得到进一步拓展丰富,新闻学与美学在当今走到了一起,形成了新闻学的分支学科――新闻美学。新闻美学的出现绝不仅是两个原有概念符号的简单相加,而是新闻学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必然,是新闻传播事业发展到今天一种内在要求提高的表现。从受众角度来分析,他们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已不仅停留在内容的知道与否层面上,同时对新闻信息的传播方式和接受效果日渐提出审美层次的要求,即在一种愉快、愉悦的情境中获知信息并能得到一份美的享受。新闻传播事业自身发展和受众的新需求,给新闻编辑主体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是一个不能回绝的要求或希望,那么,新闻编辑主体应该在新形势下审视自己能力结构,增加审美项目,并在本职工作中表现出这方面的能力来,如在新闻稿件处理中能从审美的角度去考虑,在新闻信息传播方式上尽力传达出美的成分,给受众以视觉、听觉美感,学会以审美眼光发现客观世界中值得报道传播的因素,学会从审美角度来鉴赏新闻作品,审视自己经手刊播的这类作品中有多少美学价值,等等。总之,具备审美能力可以使新闻编辑主体的工作进入更高的境界,拥迎这份能力是一个负责任的新闻编辑主体应该亮出的姿态。

新闻事业随着科学技术的推进,已经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迎来了电与光的岁月。传统的新闻媒介从物质技术上得到了全新装备,新兴的媒介积极加入到新闻传播行列中来。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科技手段对新闻传播物质平台带来革命性变化,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全球信息业走得更近。新技术、新成果不断被运用于新闻行业,促使传统的新闻传播观念正日益被赋予新的诠释。这些新形势、新变化促使新闻编辑实务方式必须与时俱进,也使得编辑主体在开展日常本职工作时必须拿出新的操作能力来。因此,学会操纵电子计算机、学会运用因特网、学会数字技术下的影像传输和编辑技术等,这是时代赋予新闻编辑主体一种新的能力要求。对于这种要求,一名能与时俱进的新闻编辑主体没有理由拒绝,否则,他将被自行淘汰出这一活动领域。

3.4 较强的外语能力

新闻学的好处第6篇

关键词:发现;新闻;能力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0-0152-01

新闻记者做好新闻报道,既是新闻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也是新闻业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形成良好的新闻职业素养,首先得有发现、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才能进一步对新闻报道做客观公正的报道。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工作中要有发现新闻的“眼睛”,才能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发现新闻的能力不是靠天赋,不靠机灵者的偶然性发现,也不靠到新闻学堂去现炒现卖,而是靠记者在平时的实践中,自觉训练、培养和对经验教训的总结、积累。”在工作实践中,笔者认为,要历练发现新闻的“眼睛”主要有以下体会以供参考。

一、善于学习观察,及时掌握新政策、新动态

记者要坚持关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媒体的最新动态,自己就要做一个有心人,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不能像普通观众一样了解一下内容就可以了,这样长期坚持下去,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一种自觉的习惯,每当看电视或报纸时带着问题去思考,去观察,发现新闻的能力就会逐渐增强。因此,记者得有勤奋学习钻研、拓宽知识面、增强知识素养和善于学习的习惯,为发现新闻源打下基础。

二、要拥有广博的知识

一个记者如何发现和判断得到的线索能否成为有价值的新闻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每发生一件突发事件或得到一个新闻线索,往往会习惯性的问一问自己,这是不是新闻,能不能报道,它与当前的社会动态、社会背景有无融合,有没有联系,是积极的消极的,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这都决定着这能否当做一则新闻并播出的关键。若是知识广博,就能及时、敏感的从线索中判断出哪些是有价值的材料,哪些是没有价值的材料,并能够根据报道主题将采访引向深入。

三、广交各方朋友

与自己所采访报道的行业和领域的人士交朋友,构建自己的“关系网”,让他们随时给你提供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因为“多个朋友,多条路”,线索自然丰富了。有时和朋友一起吃饭聊天,在休闲放松之余也可以发现新闻素材。朋友不经意讲的一些事件也许很平凡,但作为基层记者来说,绝不能平时对社会现实和事实变化漠不关心,而应该用细致的心去发现与挖掘,也许绝佳的新闻素材就蕴藏其中。

四、立足全局多方面考虑、分析问题

常言道:心中有全局,眼力自然强。记者只有心里装着全局,才便于把新近发生的事件置于全局来考虑,站在全局的立场上来分析、比较,能不能算做新闻,新闻能不能发中央台、省级台。比如有时经常发现在自己身边的事,已经习以为常觉得没有什么奇怪的,如果能换个角度站在全局的角度来观察、比较这类事件在别的地区有没有发生,有哪些不同之处,它们的方式方法和表现形式是什么等一系列的反问,你就会发现里面所蕴涵的内容和信息很有可能就是很好的新闻,不要等到别人抢先发了新闻,你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也是新闻!

五、主动出击、挖掘新闻

历练发现新闻的眼睛,更多的是记者自身的发现、寻找和挖掘,只有脑勤、手勤、腿勤才能成为好记者。“作为一名记者,不应满足当‘派工记者’,而应当把生活、活动当作新闻的源泉,从中不断地获取新闻线索。”因此,记者在完成安排的报道任务之后要积极的寻找和挖掘身边发生的事例,从生活中寻找新闻。

六、历练发现新闻眼睛,必须做到“三贴近”

新闻学的好处第7篇

新闻摄影的时间性可分为现在进行时、将来进行时和过去进行时。新闻摄影是以新闻现场为主體而进行的,离开新闻第一现场,摄影记者什么也干不来。由此决定了晚报摄影记者的工作方式是以社会新闻为看家本事。

一、突发性——此正在

由于现场对摄影记者的重要性,因此摄影记者几乎是24小时待命、24小时工作的记者。突发新闻随时会发生,摄影记者随时要出现。突发新闻不可预知,而摄影记者每一个下一刻也都充满变数。只有随身携带相机,随时处于战备状态,才可能拍摄到好照片,才有可能抓住好新闻。2012年 4月4日零时,接到报料组电话说深圳横岗一大厦工地失火,我背上摄影包驾车匆匆赶往现场。途中遇见一辆满载废物超高货车驶向关外,在此路段执勤的福田交警大队民警上前示意其停车接受检查,但货车迟疑了一下又马上加速向前驶去,企图闯卡躲避检查。自知来不及取车后的相机,我随手掏出衣兜里的傻瓜相机,一脚油门边追边拍终于压住了货车前方,使其在百米外停下来接受交警检查处理。我在帮助交警执法的同时,也拍到了一组真实精彩的新闻图片。

二、前瞻性——此将在

有些新闻是常态的,可以预见的,常态新闻中也可能蕴藏着不寻常因素,关键是如何发现、挖掘、把控。晚报的常态新闻更多是以趣味、亲情为主,要注意抓细节,突破常规。

前瞻性,既有关注各类纪念日、活动日的新闻,也要能预测到焦点新闻、热点新闻的走向,出其不意地跟进,这样才能使摄影报道有可读性。2003年10月28日,警方准备实施抓捕乘坐飞机飞回深圳的抢夺群众钱财的重要嫌疑人。由于机场有多个出口,嫌疑人从哪个出口出来是随机的,为了能抓拍到嫌疑人被抓的瞬间,我向现场公安人员仔细了解情况并做好预判,选定好站位(抓捕干警左边),当嫌疑人毫无准备走近干警身边时,干警右胳膊迅雷式扳住疑犯脖喉束手就擒,我也及时准确地拍摄到抓捕瞬间。此照片因抓拍瞬间的精彩而获得晚报工作者协会颁发的2003年度中国晚报新闻奖(摄影类)一等奖。

类似公安、城管、工商等执法活动的采访,做好前瞻性预判都很重要,本人所发表过的多个有影响的摄影报道,就是做好采访行动的设想和准备工作,这样拍摄出来的新闻图片既真实又有自己的主观意识的表现存在。如《捣毁7处传销窝点》《击毁假手表造假窝点》《挂羊头卖狗肉,两黑网吧被端》等图片报道都是自己比较满意的。

三、补救性——此曾在

摄影记者不可能什么新闻现场都能赶得上,什么新闻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但对重大新闻,摄影记者依然可以像文字记者那样进行补救式采访,寻找新的新闻切入点,拓展新闻摄影画面的表现空间,这恰恰是摄影记者常常忽视的,也最能體现摄影记者功力。但补救式采访不是生硬的往日情景再现,不是导演摆布,而是根据事件的进展实时跟进,抓的是曾经事件的现在表现。如我参与的《四中学生路见抢钱挺身擒匪夺回4万元》的报道,学生们挺身而出围擒时的精彩瞬间因我正在驾车当中,没有抓拍上,只拍到后赶来的增援保安制服劫犯场面,又因马上赶去另一突发新闻的现场未能马上跟进。为做好这组报道我采访完突发事件后,立即返回到4位同学的所在学校进行补充采访(通过记者采访校方才知道学生在校外做了好事)。校园采访中,我用镜头着重表现了同学们做了好事不张扬、坦然乐观和淡定面对的阳光少年表情细节,最后提交了一组完整的《四中学生路见抢钱挺身擒匪夺回4万元》的新闻,发表后在社会上获得了不错的报道效果。

新闻学的好处第8篇

1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模糊化处理

在新闻编辑工作和新闻写作过程中,模糊化处理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且适用范围很广。因此,作为新闻工作者,应该分清模糊化处理在什么情况下是适用的、在什么情况下是不能用的以及模糊化处理的技巧等问题。那么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进行模糊处理。

第一,急发稿件。一般而言,急发稿件都需要进行模糊化处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常常会遇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确认和查清的问题,而新闻稿又必须及时播出,在这时,相关工作人员就应该采取模糊处理,而不是盲目地确认,这样一来,新闻稿件的时效性就有了保障,新闻损失也有所降低;

第二,机密稿件。例如对我国的军事情况进行报道时,对涉及到驻地、科研数据等方面的新闻稿件,也需要做模糊处理,做到不泄露国家机密;

第三,遵守法律法规。在对广播电视新闻进行编辑的同时,由于新闻报道也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因此应对其进行模糊处理;

第四,如果出现新闻报道当事人的清晰图像时,都需要对其进行模糊处理,如侧面拍摄和在播放时打马赛克等。只要与个人隐私有关的新闻报道,新闻工作者在处理和报道时都应该慎重,坚决以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为准绳。

2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组织指导

新闻编辑部代表了整个广播电视新闻媒体的利益,对于党和国家出台的相关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的发展问题、重大事件发生的原因、背景等因素,相关工作人员都应该充分了解,在了解实情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拟定和报道,对新闻视角进行剖析和参谋,正确把握舆论的方向。编辑部应该定期组织战役行报道,例如开办新栏目、进行系列报道的拍摄和制作,与观众互动,一起对报道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先进的通讯网络设施对广播电视新闻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网络设施主体包括通讯员和记者组成,新闻编辑部和网络设施主体的关系是相互扶助、相互吸取的,两者只有建立起长期合作通信的关系,发稿情况和写稿情况才能及时通报,编辑部也能协助通讯员和记者,对其新闻采编进行教学、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新闻业务的知识。

因此可知,将新闻系统进行组织分类,能够有效提高广播电视新闻编辑的效率,在整合培训、组织指导之后,新闻质量会得到进一步提升。

3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编辑民间DV素材

很多行业都将媒体的宣传作为工作的重点,例如消防部门、公安部门、工商部门等,还有部分单位内部还设有专门的新闻宣传机构,如宣传部、专门整理部门活动的专员,还有专门负责管理单位活动资料的人员,并将部分资料交予新闻媒体刊登。这些单位中的宣传人员均与电视台关系紧密,有如下优势:从他们手中交出去的素材,一般而言,真实性毋庸置疑、可信度高;在对专业术语表达的时候,用词更准确,不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新闻调查取证也较及时,尤其是能够捕捉到执法现场的镜头,不会耽误新闻的取证和发表,还能提供记者捕捉不到的镜头。目前很多电视台都使用民间DV拍摄的关键画面,再进行加工和编辑,最终形成完整、专业的新闻进行播出。

4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制作舆论监督节目

关于制作舆论节目的技巧,具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坚持实施建设性的监督。作为广播电视新闻的相关人员,应该以党和人民为工作的中心、服务大局、以党的要求约束自身,将政府重视、群众关心的问题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注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第二,监督时要保证科学化。用科学的态度对待舆论监督,用科学的方式将实事求是、客观全面的新闻带给群众;

第三,依法监督。舆论监督是受法律保护的,只要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进行监督,不违背党的发展规律、不泄露国家机密等。

5 广播电视新闻编辑技巧——后期控制指挥

控制着一般被称为导播,节目直播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主持人、技术人员、编辑以及无时无刻准备的新闻消息,都应该随时做好准备,服从导播的安排。广播电视新闻与报纸相比,报纸的排版其实就是电视的版面,新闻编辑的工作目的就是在有限的空间中将版面做得更加活跃、更加吸引人。根据节目的时长来确定新闻的成套播出,对于突发性新闻或没有及时制作的新闻,可选用在节目中插播;若收到记者传回的新闻,如果比较重要,那么导播就可以在节目中迅速切入播放。在原有节目中插播消息,实际上已经打乱了原本的预定,那么导播必须具有缜密的思维并辅助准确的计算,才能将新闻插播在适当的时间中。

6结论

综上所述,一名优秀的电视新闻编辑工作者,应该具备多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除了要对传媒行业进行深刻且严谨的认识,还需要努力学习,以便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和道德情操。一般而言,新闻的创新来自于思维方式的创新,内容丰富多彩的新闻节目是与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分不开的,只有通过创新才能达到最后的目标。因此,新闻编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引领者编辑技巧,才能制作出符合受众要求、满足人民需要的、高质量的广播电视节目,迎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吸引更多的观众,还可以将新闻报道典型化、精品化,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广播电视新闻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黎燕,曹林.论网络课堂在《广播电视新闻》教学中的辅助性应用[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