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合同管理控制

合同管理控制赏析八篇

时间:2024-03-13 16:14:15

合同管理控制

合同管理控制第1篇

关键词:内控制度;企业管理制度;异同;融合

一、引言

自1949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提出内部控制制度概念以来,将传统管理制度中的“内部牵制”制度不断发展到现代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财政部等五部委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使内控制度的内容和适用范围逐步超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范畴,逐步形成一种制度体系。企业在执行内控制度时,大部分单位把内控制度和原有的企业管理制度分别运行控制,形成了两套控制管理程序和方法,给企业增加了控制管理成本,甚至出现两套制度不一致,发生冲突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对内控制度和企业管理制度进行比较,兼顾二者的目标、程序和方法,使内控制度成为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而实现两者的融合统一。

二、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异同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制订和实施的一系列业务流程及配套的制度和控制标准。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和企业经营目标,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有序运行,而制订的具有企业法规性质的政策、规定和行为规范,包括国家法规、上级政策、企业内部章程、制度、规则、规定、办法、实施细则、决定、操作流程、技术标准等,是企业整体利益、经营管理者的意志和全体员工的价值取向的具体体现和约定。

(一)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同属性

1.二者都是以制度规范行为为目的。不论是内控制度,还是企业管理制度,都是通过制订一定的程序、规范、流程、权限、检查考核等,来达到规范、协调经营过程,实现经营目标,防范经营风险,遵守国家法律、落实上级政策的目的。2.二者都具有内部自行管理的性质。都是由单位自行修订,由单位内部人员执行,意在维护企业经营秩序,实现经营目标,提高经营效益,防范经营风险和舞弊行为的制度规范,执行的主体是单位内部人员。3.二者都是随着企业生产经营发展需要而不断修订完善。如:中石化股份公司内控制度每年修订一次,河南油田企业管理基本制度每经过一段时期进行一次修订,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管理进步的需要。4.二者形成的动因基本相同。内控制度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的舞弊行为给公众造成巨大损失后,为了堵塞漏洞,防止舞弊和风险而对公众企业做出的强制性规范要求。而企业规章制度也是因企业管理、操作、运行的需要而逐步健全起来的,多是由经验总结或血的教训而铸就。因管理和控制的需要,是二者形成的根本动因。由此可见,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制度的一部分,都是管理制度的范畴。但内控制度又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发展和更高要求,是满足特定需要的控制体系,具有其特殊形式和创新性。

(二)内控制度的特殊性

1.内控制度的适用范围小于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一切管理规定、流程、操作规程、岗位责任制、职能分工,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上级制度规定等的总称,是对企业所有经营行为和社会责任的普遍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即分上下层次、又分专业类别,是一个较为庞大的系统,如河南油田2003年清理局级规章制度达9106个,还不包括二级单位和基层的规章制度,仅整理成册210个制度就超过百万字,可见规章制度涵盖的范围和幅度非常庞大,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必要软环境。而内控制度的应用范围较小,一是适用的范围较小,仅限于大中型企业(主要是上市公司),而所有的企业都有自己的规章制度;二是控制的范围较窄,初始的内控制度主要是控制与会计信息关联的一些业务流程,现在的范围向人力资源等方向扩展,但与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管理的范围比,内控的范围仅是其中与业务流程相关的一部分,范围相对较小。2.内控制度的侧重面不同。由于内控制度的概念是注册会计师为了审计会计报表真实性,而对企业相关制度提出特殊要求,使内控制度的侧重点在于与财务会计管理相关的管理要求。而企业管理制度是为了使企业高效健康运转,不仅限于财务管理,也包括生产、销售等各条块制度,并且涵盖企业不同管理级次的制度,调控的范围是整个企业纵横交织的经营行为。3.理念和视角不同。内控制度更强调风险控制,更多地维护股东等社会公众利益,对合法合规性要求更高,而企业管理制度更注重效益性、可行性和适用性,更注重保证企业良性高效运行。4.法律要求不同。对于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法律明确要求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并要求定期披露。是否建立了内控制度,甚至影响一个公司能否到国际市场上市融资。但《公司法》、《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等相关法规对于企业应建立哪些管理制度,没有明确规定。企业因性质不同、发展阶段不同、规模不同、管理风格差异等因素,所建立的制度体系差异很大,法规上也不便于做出统一要求。5.内控制度控制框架比较完善。内控制度以建立内部管理环境为基础,以风险评估为前提,以控制活动为手段,以信息沟通为条件,以内部监督为保证,五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使内控制度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方法更先进、控制更有效。而企业管理制度,控制的方式、手段、理念和视角等许多方面,没有达到内控制度的规范和高度。6.内控制度的执行效率更高。企业对内控制度执行力情况有硬性的检查和考核,如中石化要求各分子公司每季度进行一次内控制度的穿行测试,每半年进行一次检查考评。审计中介机构还对上市公司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披露和监督,促进了内控制度的贯彻执行。而企业管理制度因体系庞大、涉及面广、检查动用资源多等原因,存在着执行率不高,部分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的可能和状况。

(三)内控制度的局限性

1.内控制度的主要控制依据来源于企业管理制度,失去了企业基本制度,内控制度就成了无源之水。内控制度的关键控制点都是依据企业管理的某项制度,主要内控制度的业务流程均附有依据的制度目录。内控制度是对企业制度和业务流程再造,是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按照业务流程进行的系统性梳理,对职责权限进行了系统界定。2.内控制度协调规范的范畴有限。内控制度从诞生起就具有内部会计控制的特定目的性,主要是与会计信息相关的程序性制度。对于非程序性的标准、规定等,内控制度一般不进行规范,涉及到的制度,一般采取引用企业管理制度和相关法规的方式解决。与企业规章制度调控范围相比,有其局限性,也就决定了内控制度不可能完全代替企业管理制度。3.内控制度具有一定的僵化性。由于内控制度实行的是各层级控制标准的高度统一,虽然定期对内控制度的不适应性进行修改,但由于内控制度是一套自上而下统一执行的体系,基层单位不能根据实际环境需要进行修订,不合理的或不适用的规定需要上级统一修订才能变更,有些不符合基层实际需要的内控制度多年也得不到修改,不能适应基层环境的特殊要求。而企业管理制度则不同,具有层级性,下级制定制度办法时,一方面执行上级的政策,更注重按照可行性和适用性原则将上级政策与实际情况融合。4.内控制度的执行成本较高。中石油聘请中介组织设计构建内控制度,耗资数千万元,还不包括培训、执行等费用。即使如中石化自己设计建设的内控制度,从设计、改进、培训、执行到检查落实,费用也是相当可观,增加了制度执行机构和人员,增加了审批环节和相关记录资料等,给企业增加了较高的成本。5.由于内部人员素质不高,或不能很好执行,以及内部人员串通作弊、蓄意营私舞弊,会导致内控制度失去应有的效能,因而,内控制度不是万能的。

三、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的实践与探讨

(一)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比较看出,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不是对企业管理制度的否定,而是完善和强化。但多数企业在内控制度的执行中,为了突出内控制度的目标,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割裂开来,形成新的问题:一是出现与原有企业管理制度重复、重叠、关联交织,甚至冲突;二是增加管理机构和运行成本;三是造成概念误区,认为内控制度是另一套制度,消耗管理者精力。因此,有必要在发挥内控制度优点的基础上,通过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实现二者的融合。

(二)对二者融合的探索及效果

为使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中去,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实现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融合。1.摸清制度家底,评估经营风险,选择高风险领域,按内控制度管理模式强化企业管理制度建设。企业的风险来源于市场风险、决策风险、经营风险、控制风险和法律环境风险等。通过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选择风险较高的流程和环节,重点进行制度建设,以规范的企业规章制度防范风险发生。2.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相互适应修改。特别是修订企业管理制度时,借鉴内控制度的严谨性、程序性、系统性的优点。将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对于程序性的制度,参照内控流程格式进行制度修订。如河南油田修订2010年版企业管理制度时,参照内控制度,按照统一的格式,制定各经济业务流程矩阵,使企业管理制度与内控制度在形式和要求上趋于一致。对于非程序性的配套制度,制定各类制度的标准格式模板,统一制度名称规范、内容规范、格式条文规范等,使管理制度、业务流程矩阵、制度适用的法规依据三部分相互结合,组成制度体系,达到制度建设规范化的目的。在修订内控制度时,依据企业管理制度的基本规定,符合企业特点,避免与企业管理制度冲突,直至达到一致性。通过相互修改完善适应,使内控制度镶嵌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去。3.完善提高企业规章制度,使企业管理制度完全适应内部控制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在企业管理制度修订中,积极吸取内控制度强化风险控制、经济业务与事项的信息沟通、检查评价、岗位分离与权限指引控制等好做法;使企业管理制度体系完整、目标明确、执行有力、控制有效、检查有度、考核到位。对企业管理制度进行分类,如:生产运营类、管理支撑类、监督保障类等,加强对高风险类业务的节点控制,细化高风险类业务制度的监控力度,使企业管理制度不仅完全满足内控制度的五项目标,而且达到其它管理需求,使内控制度有机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4.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吸收内控制度执行的好做法,把企业规章制度的执行力、执行率列入定期绩效考核体系中去,防止制度执行逐级弱化的情况。制度管理部门要定期检查为防止高风险发生的制度执行情况,定量考核;专业管理部门对分管制度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并给与考核,使企业管理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5.归口制度管理部门,防止制度冲突,降低了管理成本。例如:河南油田井下作业处将内控制度由财务部门管理调整为经营管理部门管理,实现制度由同一部门管理,避免政出多家,有利于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的协调,有利于相互适应修改,有利于二者融合为一。

(三)实现二者融合的意义

内控制度是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上市公司还是国有大型企业,通过归口内控制度管理部门,吸收内控制度的管理优点,优化和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是完全可以实现二者的融合。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一是能够满足内控目标需要,二是避免了制度的重叠与冲突,三是降低重复劳动和执行成本,四是避免制度僵化,降低制度执行矛盾,五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注重人在管理中的首要作用。内控制度不是万能的,发生舞弊行为的许多上市公司,虽然已经实施了内控制度,但并不能完全规避内部人员串通作弊、蓄意营私舞弊的风险。

四、结论与建议

实施内控制度,是近年来世界性经营风险加大,社会诚信危机的产物,在一定时期内强调内控制度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是,将内控制度与企业管理制度割裂又有其弊端,建议将内控制度融合于企业管理制度体系中,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力,才是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1]财政部等.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6.28

[2]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讲解.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3]河南油田企业管理基本制度.2010

[4]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框架.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专题培训班资料,2009

合同管理控制第2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风险管理

1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1.1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基本概念。合同是企业从事民商事行为的书面凭据,决定了企业承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是否能在可控范围内有效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合同是企业间经济活动来往的重要依据,贯穿了企业活动的全部过程。经营活动的实质就是合同的履行过程。合同全生命周期主要包括前期的合同接洽、起草,中期的合同审核及签署,后期的合同执行、履约问题、纠纷解决、文档管理、统计分析与后评估等环节。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是将合同从准备阶段到终止阶段的上述全部业务纳入合同管理的整个过程,形成系统、动态的闭环管理。1.2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意义。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立和管理系统的应用在实现风险管控的同时,带来了一场管理的传统模式变革,推动了传统管理向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的转变,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为企业创造更多的管理价值,推动管理不断创新。通过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立,可以帮助企业对合同风险管理思路进行梳理,并基于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风险管理运作,将有关业务内容以合同为主线进行整合,进行全面分析和风险识别,在相应节点上设置控制点,达成满足每个节点控制要求的合同流转,从而实现风险管控目标。合同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应用和实施,能帮助企业厘清思路和抓住重点,摆脱合同管理烦杂,消耗资源的困境,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成为企业合同管理中落实各级责任机制的重要且有效的载体。目前,大多数企业通过ERP系统或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将各项业务纳入信息化系统进行管理。但是信息关联度不高,相互之间没有或有较弱的制约,成为信息孤岛。通过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的应用,可将分布于各处的信息孤岛有机联合,实现数据共享,从而充分实现数据或信息间多维度、多交互的相互印证,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在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关键点上,制定满足风险控制的制度和有关要求,并通过系统强制实施业务流程和数据信息按制度和要求运转,实现风险管控的目标。

2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风险点

2.1企业合同管理协调配合性风险。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应包括前期、中期和后期的各项工作环节衔接、配合和制约。目前有误区认为合同的起草、审核和履行部门相互独立,各管一段,因此相互缺乏沟通。管理环节的割裂使得风险不断提高。合同在定价和谈判时,法务和财务及内控往往没有参与,易出现为追求经济效益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制度的问题。合同在审核时,各审核参与方仅只能就自己的专业角度提出意见或建议,对于一些技术性、专业性的条款缺乏审核能力且对实施的具体条件或要求并不了解或把握,有可能出现单方面一味强调降低风险而导致提出过于苛刻的意见或建议,使得合同不具备可操作性。合同履行过程中若发生异常情况,各部门无法统一同步知悉,给企业带来经济和法律双重风险。企业合同管理协调性及配合性欠缺,于企业内部来说,易造成权力寻租,存在内控漏洞,于企业外部来说,存在合同条款问题及较高的法律风险。2.2企业合同执行过程中的法律风险。大多数企业将合同管理重点放在了签订评审环节上,其过程是静态的,合同管理并不全面。企业没有实施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防控机制,从而对于后续的合同履行,纠纷处理及合同项目评估等环节缺乏过程性管控,使得合同履行环节成为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高危所在,企业权益无法保障。2.3企业合规运行性风险。在企业实际的运行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合同倒签或补签的情形,如先实际执行,再签合同或是实际执行过程中补签。这些在法律上,可能对于合同本身的法律效力无实质影响,但是从内控角度来说的话,还是存在合规风险的。比如,合同都需要经过合同评审环节,而且评审部门涉及业务、法务、财务等部门及公司管理层,先执行后补签或实行中补签,都违反了关于合同管理的合规性。另外,对于一些持续性的固定性服务类合同,如事先近到期日前没有及时确认续期或重新招标,则影响企业的日常经营,倘若为了保障服务不中断,而被动倒签或补签,则存在内控管理的合规风险,严重者还可能产生法律风险。2.4企业财务资金管理风险。企业不同的业务板块,涉及不同类型的合同,合同的履行与企业财务资金息息相关。如硬件销售类合同,货物的交付,对方的收货并签收确认,企业的收入确认及债权形成,收款权利的行使等一系列环节将直接影响到合同的正常履行并如期回收货款。如服务类销售合同,如果不实施合同项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则不能及时跟踪并了解合同项目的执行情况,不能按时提请或组织对方验收,从而把控每阶段款项结算的时点,造成不能及时收回款项的风险。对于采购类合同,若不能持续关注整个采购流程,如合同签订,签(验)收和结算条件的达成,就可能给企业带来付款结算风险。固定费用性合同,兼具周期性和持续性,如果没有合同跟踪管理,则不能于合同即将到期时及时提请承办部门清理应收款或应付款,也不能提前做好合同续签的准备,从而给企业财务资金管理带来资金管理风险及经营风险。2.5合同管理人员风险。企业经济活动的多样性,会产生大量不同类型不同模式的合同,涉及众多行业,如购销类、金融类、土地房屋租赁类、办公类、中介类、技术服务及其他咨询服务类等,需要合同管理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目前大多数企业合同管理人员配备有限,大多数不具备相关的执业证书或职称证书,管理水平不高,在法律审核、风险防控及责任意识方面都不够强大,容易产生问题和风险。

3加强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内部控制建设

3.1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内部控制建设目标。企业经济活动涉及的合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且数量较大。如果靠人工手段进行管理则艰苦而复杂,对其过程中的风险识别、防范与监控存在着很大困难。一旦风险发生就会很难挽回。因此从企业内部管理角度来说,必须要求建立一套高效能的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该体系能识别、防范和监控合同全生命周期,最大程度的规避风险失控造成的经济损失。3.2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内部控制建设思路。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建设思路是将合同管理分为“合同拟制生命周期”和“合同履行生命周期”两个层面。合同拟制生命周期是指合同管理从“档案管理”升级为“档案管理+合同关键信息管理+签署追溯管理”,主要包括合同模板、拟制、审批、归档、变更和借阅板块。合同履行生命周期是指贯通“业务—财务”数据,实现履约的追溯跟踪管理和可视化管理,提升内部管理效率,主要包括收付款计划、采销业务集成、合同结算、合同任务、合同预警及合同风险控制板块。3.3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内控建设内容及做法。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根据企业业务行业特点、商业模式及管理方式等,以企业全面风险管控为目标,建立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提高企业管理能力,促进企业的科学、可持续性发展。在风险管控体系框架下,对业务和风险进行梳理和识别并进行分类和评估,进一步对风险进行规划、监控及应对处理。从全局考虑业务流程中的风险,设置必要的控制点,对流程进行改造优化。制定合同管理制度,根据业务特点及其风险点,梳理管理需求为系统软件需求,开发与之相适应的业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利用信息系统通过数据跟踪、提醒、统计和分析等手段规范业务,从而为管理提供服务。3.4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内控系统框架。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实施需要搭建一套智能的管理平台,该平台目标是可对流程进行灵活设置,可对规则进行自定义,通过对数据的解析及预警发送,全程监控企业运营状况,实现管理需求。其系统框架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事务操作层。主要是指合同拟制的工作环节及节点,包括合同模板的新建、审批、使用范围定义和模板填空定义;合同拟制的合同创建、合同信息、合同文本、合同评审和打印;合同签署和归档的用章及存档登记、电子签章和影像系统集成;合同履行的收付款计划、项目执行进度,收付款进度,项目结束;合同变更的变更申请、审批、执行、差异比较和权限控制等。第二,统计分析层。主要是指在第一层级执行记录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多维度的分析,旨在为识别风险,评估聚焦。主要包括合同模板使用效率分析,签订情况分析,评审效率分析,变更情况分析,风险情况分析,进度、绩效、交易和财务报表等分析。第三,风险管理层。基于操作层和分析层之上,通过预警定义、预警监测、消息管理、风险处理、风险评审和风险关闭管理等实现风险控制,从而达成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和意义。3.5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内部控制落地。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包括体系的建立和系统的应用两个方面,都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阻力。要保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落地,必须要做实各项支撑工作。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工作流程必须覆盖整个周期,制度文件应明确各职能部门的职责,要求对合同的全周期负责。考核监督是检验和保障工作效果的手段,对于合同全生命周期来说,考核和监督应当覆盖全过程,在考核标准的制定上,针对各环节的重要性,分各层级分类别设置标准并进行考核。通过评比,促进整体管理水平得以提升。合同管理的执行者和推动者是全体成员,企业应采用会议、培训和现场指导检查等方式加强队伍建设,促进合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模式全面落地,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的合同管理水平。

合同管理控制第3篇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7)05-000-02

摘 要 合同是现代企业进行经济活动的重要依据,也是产生经济纠纷的根源所在,在企业后续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合同管理引起高度重视。合同是现代企业自身权益的保证,做好合同管理工作能维护企业自身合法权益,提高整体管理优势。但是在具体实践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本次研究中以企业风险控制合同管理现状为基础,对如何做好合同管理进行分析。

关键词 现代企业 风险控制 合同管理

近些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合同管理本身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具体管理的特殊性,需要按照项目实践要求进行落实,避免出现管理不当或者合同控制不完善的现象。对于企业来说,对外经济活动需要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进行规范和约束,进而保证相关活动顺利进行。在合同管理过程中要重视风险控制,按照防范机制具体要求进行落实。

一、企业风险控制部合同管理现状

以企业风险控制部的合同管理为例,在后续落实阶段要做好评估和管理,但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可能导致管理存在部分问题,甚至衍生其他不良现象。以下将对企业风险控制部合同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一)对合同管理缺乏认识

在后续管理和落实阶段,对合同管理机制本身有严格的要求,以风险控制为例,合同本身存在一定风险,但受到利益因素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条款论证还不够充分、甚至未经风险控制部合同评审就直接草率的签订了合同,导致后续管理阶段出现很多问题。企业为了扩展新的市场,提升经济效益,没有对合同内容进行论证、风险分析和评估,进而会引起企业合同纠纷,还有一些企业仅注重合同签订前的考察和论证,合同签订后,放松对合同履行过程的控制,进而会出现严重的纠纷现象。

(二)法律管理意识淡薄

企业合同负责人的法律意识比较淡薄,对《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不了解,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疏于对合同的管理,没有设定专项管理机制,无法履行合同,主要表现在负责人对项目缺乏了解,法律意识淡薄等。在签订合同阶段,比较随意,容易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此外部分企业没有认识到《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是保证合同正常履约和产生纠纷后法律救济的重要依据。

(三)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

合同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管理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制度不合理,必然影响合同管理效果。如果合同管理存在混乱或者其他情况,会增加合同风险几率。很多企业设置了独立的合同管理部门,也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但是在执行阶段,无法落实到实处,导致合同制度形同虚设,起不了多大作用。

(四)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企业没有设定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合同管理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和其他部门联合办公,导致合同管理缺乏专业合同管理人员,很多管理人员都是兼职工作,其他部门工作任务繁重时,合同量增加,不能及时发现合同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企业管理风险不断增加。

二、企业风险控制部合同管理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起到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实践阶段存在的各种问题,为了避免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需要及时确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对合同本身进行约束,保证管理的有效性。以下将对企业风险控制部合同管理措施进行分析:

(一)做好前期审查工作

合同的签订需要谨慎进行,在合同签订前做好各个方面的准备工作,以风险控制和管理为例。在招投标阶段,要采用公开审查的方式,同时招投标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项目审查阶段对当事人仔细进行询问,了解对方的诚信情况和具体变化。通过了解对方的诚信情况,做好后续管理,在签订合同前,对合同条款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分析,组织不同专业的人员对合同进行评审,避免合同出现陷阱和漏洞,检查合同条款的完整性。要详细了解合同内容是否完善,从多个方面入手,如果签订程序授权存在问题,要补办相关手续,如果合同签订内容存在问题,则必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进行修正和处理。

(二)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保证制度体系的落实有法可依,避免出现工作流程不合理或者管理指标落后的现象。合同制度要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落实责任制度,后续实践阶段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问题,为了避免相互推卸责任,要明确合同审核体系的落实,对纠纷及时进行处理,按照合同管理制度进行落实。应该编制合同的签订审查制度和流程,重视对合同签订之前的审核;确定合同结算过程中的审查制度,明确合同纠纷的处理情况; 严格合同签字盖章的程序管理等。

(三)完善合同机构设置

合同管理机构是管理合同的专门机构,也是做好合同管理工作的基础所在。在后续落实阶段,企业需要设立专门机构,负责企业相关法律事务和风险管理。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整体管理关键,确保处理各种问题能满足合同管理需求。培养专业的法律顾问人员,并要求持有相应的资格证书,对在岗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管理,约束处理人员的各种行为,提升其工作能力。

风险控制部要从完善企业风控监管体系、强化风险监控力度、制订风险管理策略、加强风险控制培训等方面着手,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风险控制部要制定不同类型的合同文本M足管理的需要,以文本设定体系为例,建筑企业需要以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文本作为基础,综合考虑工程类型,要对管理风格、项目类型以及文本体系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不同分包方式设定不同的招投标文本。同时,结合企业经营管理战略要求,密切关注国家的相关标准,对经营管理机制进行分析,使其适应后续发展和变化。企业合同管理阶段必须总结管理经验,适应发展变化,结合合同管理具体要求,总结经验和教训,补充和完善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文本,突出其重点。

(四)提升管理人员综合能力

以企业风险控制管理机制为例,在实践过程中需要从具体情况入手,对合同管理指标和具体要求进行分析,最大程度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满足合同管理属性要求。合同管理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要重视对管理人员进行培养,重视《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强化全员合同管理意识,让全体员工能熟悉和灵活应用这些法律制度。要培养专业化、高素质的风险管理人员,对重大风险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分析和评估,提出风险管理策略和实施方案,切实落实企业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实现风险管控落地。要按照法律制度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才能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人才是企业发展宝贵的财富,也是进行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在战略发展阶段为了提升整体管理能力,要对中高层领导人员和职能人员进行合同管理和培训,定期组织进行管理经验交流,邀请专家进行讲学和教育,同时,其他专业的管理人员也要提高认识,在平时的工作中加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

三、结语

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的关键所在,考虑到应用指标以及合同项目体系的具体要求,在执行阶段,需要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项目规划和设计工作。风险控制阶段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风险,针对管理阶段存在的合同管理缺乏认识、法律管理意识淡薄、合同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合同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升等现象,从做好前期审查工作、建立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完善合同机构设置、提升管理人员综合能力等方面入手,完善风险控制和合同管理工作,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彭燕.浅议现代企业合同管理中的风险控制[J].现代商业,2011(01).

[2] 高滨.石油企业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基础问题研究[J].经济师,2011(01).

合同管理控制第4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全过程系统控制

1工程概况

某高速公路某合同段,总长10.5km,路基宽28m,桥梁75m/2座、大桥2026m/6座;盖板涵及通道11道。合同净价16488.7681万元;主要工程量:路基挖方:78.7万m3;路基填筑:56万m3;砼及钢筋:钢筋7980t;砼:27万m3;浆砌片石工程:6万m3;碎石稳定层:83857m3;级配碎石底基层:40500m2;水泥稳定碎石垫层:78594m2;水泥混凝土路面:17340m2。本施工项目根据本合同段施工内容,建立了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项目经理部。成本控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项目经理及全体员工都要按照分工不同各负其责,所有科室及人员要协同平衡地进行联动管理,方可实施成本控制目标。

2高速公路合同段成本预测

(1)充分撑控项目的具体情况,以招标文件及其附件等为依据,合理评估各类风险;(2)以工程量清单为基准,搜集成本信息,对大宗材料、人工、机械价格趋势要有足够关注;(3)编制好施工图预算,作为投标报价的基准,同时可根据预算,明确成本管理的关键点;(4)编制合同段成本预测分析表,见表1。根据这个成本预测分析结果,这1.6个亿的项目是“亏损”的项目。根据这个成本预测分析结果,说明此项目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3高速公路合同段成本计划

3.1建设项目成本计划的主要工作

根据该项目做的预算成本,编制成本计划其工作内容为分解合同款—编写说明—决定计划指标—确定成本计划—落实子单元成本责任:①首要工作是做好成本分解工作,一般采用工程量清单作为分解的依据,运用工作结构分解法,来表现成本管理单元的功能及构成;②选择成本计划最合适的表达方式,绘制“成本一时间”曲线,及“累计成本一时间”曲线;③制定成本计划说明,对工程范围、合同条件、责任成本目标、等内容作具体说明;④形成成本计划表:与成本预测相比,成本计划要进行更为科学的预测分析;⑤按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层级落实各项成本责任。

3.2制定高速公路合同段的目标成本

该项目部根据各施工队分包单价情况,按照单价法测算项目成本并对整个项目进行了综合成本分析。经过初步分析结果为:施工预算总额16389万元,经过成本预测之后预算成本为1473万元,利润率为-2.93%是亏损项目;但企业领导层提出此项目经营一定要采取一切措施降低成本,确保达到最低利润率5%,因此目标成本必需减少1135万元。

4高速公路目标成本的实施与控制

4.1建设项目成本计划分析

分析项目成本的因素:①骨料价格对成本影响的情况:细砂单价由投标时的60元/m3上涨到了135元/m3;中粗砂单价由投标时的60元/m3上涨到了155元/m3;碎石单价由投标时的28元/m3上涨到了61元/m3;骨料如果全部外购仅这一细目就亏损1000万元;②实际配合比情况要比定额高,仅这一情况亏损378万元;③合同要求项目部管理员超标属于局部不适用条款,需精减人员,降低管理费用;④履约保证金交纳的数额比较大;⑤根据项目经营风险和现场实际情况,必须对施工方案进行优化、实施合理的变更策略、降低施工成本、增加净收益、防范经营风险。

4.2建设项目目标成本控制具体措施

针对成本预测和分析,该项目部组织工程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施工图纸会审,认真研究合同文件及技术规范,认为如果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措施,能够实现预期利润率为5.26%的效果。经过项目部全员共同努力,实际实施了如下控制成本的措施:(1)建立了砂石骨料生产厂:采用项目部自行开采部分石材,然后自行加工砂石,降低成本达到了459万元,见表2。(2)C20,C25,C30砼优化实际配合比降低了成本25万元,见表3。(3)C15、C20片石砼通过优化配合比减少了成本支出368万元,见下表4。(4)在计量过程中详细分析了合同文件中的不完善;发现200章部分工程量缺项台帐,重新申请单价,实际增加了利润225万元。(5)项目部调整了管理人员数量,精减了机构:精减职员20人节约工资及工资附加费小计:124万元;实际节省了管理费支出60万元;争取到提早返还履约保证,减少财务费用40万元;综上所述以上几项合计减少成本1301万元;通过在实施阶段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控制成本,确保了目标成本控制指标的实现。

5考核项目部成本管理绩效

5.1高速公路成本核算工作

成本核算是将成本数据输入计算机,运用软件生成各类报表以及其他成本费用表,通过实际成本与目标指标对比,核算出成本差异情况;成本核算另一项工作内容是编制结算,经过业主单位审核后的施工结算,作为最终支付款;该项目的合同价款为16388万元,最终结算价款为16988万元,成本控制效果的第一部分(即结算价款一合同价款)为600万元。在成本控制效果第二部分方面,应当尽可能降低实际成本,使第二部分效果明显。

5.2项目成本考核的体系和内容

施工企业和各项目经理部应当建立建全一个全员化、动态化的成本管理体系,应当将成本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元。

5.3施工企业成本考核评价

(1)该企业的成本考核上没有严格按成本管理规定程序操作,各责任单元奖惩不明,全员对施工成本没有高度重视。(2)应当要做好以下改进工作:①要依照合同文件,落实各责任单元的成本责任;②健全成本绩效考核的运行机制;③细化分解各成本责任,对全员实施成本绩效考核,推动全员控制成本、节约成本。

6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个工程项目的管理包括质量、进度、成本、安全等方面,而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的主干和核心是合同管理和成本管理:

6.1项目合同管理之中的成本控制

首先施工项目的合同价格决定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另合同管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施工成本的高低,这充分说明在合同管理中要有较强的成本控制意识。在投标和订合同阶段,要灵活运用谈判技巧拓展企业的利润范围。在合同履行阶段,要充分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消耗,保证各细目的成本控制在合理区间。在项目的完工阶段,要做好索赔工作,维护合法权益。合同管理控制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一调两审法”、“不平衡报价法”、“成本分解法”。

6.2项目成本控制之中的合同规范

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范围可以纳入项目的内外合同体系,合法有效的合同文本有利于成本控制,从这方面来看合同管理是提升成本管理的关键点。合同的履约事实上就包括了成本发生和成本控制的过程。总包合同是项目管理的最高纲领,各分包合同的条款都要与总包合同不相违背。只有规范各级别合同实际内容,才能为成本控制打下过硬的基础。施工合同一但签订,成本计划的概数也就成定数。

6.3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协同工作流程

根据已论述成本管理和合同管理工作流程,经过分析和总结得:详见图1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协同工作流程。

7结语

本文按成本预测、计划(目标成本设定)、控制、分析、核算和考核几大方面,以项目成本管理基本理论为基础,结合某高速公路成本控制的实际案例分析,对成本管理和合同管理之间关系进行了归纳;系统分析了项目合同管理中施工成本全过程系统控制论以及项目在成本控制上关键环节;经过分析和总结得成本控制与合同管理协同工作流程;本文的分析能为我国路桥施工企业,从全过程系统管理角度把握项目成本控制工作提供一定借鉴。

参考文献:

[1]罗柱,张文涛.浅谈高速公路合同管理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10).

[2]郑竣,左员凯.论公路工程合同管理[J].技术与市场.2015(04).

[3]张欣.高速公路建设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J].交通世界(工程技术).2015(05).

[4]陈岚,罗柱.浅谈高速公路合同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措施[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5(09).

[5]杨现芳,裴晓燕.浅谈高速公路建设中合同管理的控制重点[J].河南科技.2014(09).

合同管理控制第5篇

1合同管理风险的不同类别

合同管理风险存在整个合同签订、履行、变更的全过程中,集中体现在合同的履行阶段。根据合同管理可以将合同风险管理风险进行划分,可从几个角度进行划分,从控制等级可分为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从控制范围划分可分为内部管理风险与外部管理风险;从风险费防控责任划分可分为直接管理风险与间接管理风险。建筑工程公司应区分对待不同性质的合同管理,具体分析合同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降低合同全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概率。

1.1可控风险与不可控风险

顾名思义,可控风险指的是能够控制的风险,不可控风险值得是在控制范围之外的风险。可控风险在合同管理过程中,应采用规范化流程管理,规范化对信用主体的信用评价、履约风险评估、合同争议解决流程,最大程度地保证合同主体的利益。不可控风险指的是在签订合同的过程中因为受到经济、政治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合同不能正常履行、签订、变更等,不可控风险是没有办法避免的,只能采用有效手段降低危险的程度。

1.2直接管理风险与间接管理风险

直接管理风险指的是在合同的全过程中直接责任造成的合同风险,间接管理风险则指的是合同的主体不是风险造成的直接责任人,这是根据风险防控责任进行划分的。直接管理风险是企业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因为合同人员对合同的评审以及履约条款等管理存在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的现象,因此给合同管理造成了直接风险。间接管理风险是指企业在参与合同管理的过程中,因为合同中的联合体成员以及第三方等,造成合同履约以及变更等导致产生合同风险。

1.3内部管理风险与外部环境风险

内部管理风险指的是在合同的全过程中因为合同主体内部的管理问题出现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指的是因为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合同不能顺利完成整个过程而存在的风险。外部环境风险不是本身的环境引起的,可能是政策、经济的原因,也可能是合作对方信用偏低或存在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等造成的合同条款无法正常履行,因此能够防控的几率较小。一般情况下,合同管理的客观风险都是存在的,市场经济风云变幻,合同管理会受到经济环境的影响,在加上政策变革也会导致合同管理可能无法正常履行或签订等,这些风险责任是双方没有办法避免的。而合同管理受到的工程内部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则能够提前防范。内部管理风险出现主要原因在于合同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流程管理不规范以及监管人员监管不到位、人员素质偏低等,这些因素直接造成合同在签订以及履行的过程中出现各种风险,合同无法完成。合同的不能正常签订和履行势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2建筑工程企业合同风险应对策略

2.1合同管理的生命期

每一份建筑合同都包括形成和履行两个阶段,并且一个生命周期,合同管理必须贯穿于整个合同的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合同管理重点也有所不同,建筑合同生命周期见图1。

2.2工程施工合同不同阶段的应对

工程合同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控制、风险自留、风险转移、风险利用等措施,本文以风险控制为例进行详尽分析。

2.2.1合同谈判签订前的风险控制

①选择合适的投标方向。当前我国建筑企业处于买方市场,各个建筑企业在进行工程投标时一定要对项目信息进行详尽收集,对项目工程的性质、规模、特点、业主资信信息等进行综合分析,以选择正确的投标方向。②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的内容。对于业主提供的招标文件,承包商一定要认真研究其中的各种细节,并在进行现场考察之前,及时发现招标文件中矛盾或者错误的地方,现场考察之后,以书面形式明确提出招标文件中的疑问,业主做出书面回复产生法律约束力。③全面调查工程环境。为了确保工程的工期和质量,预算工程成本,对于招标工程的环境如市场经济条件、当地政治情况、同类工程资料、自然环境等资料进行详细调查。④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承包商在获得工程项目的同时,并获得利润,就需要在投标过程中,确定合理的投标报价策略,在制定投标报价策略时,综合考虑承包商的投标报价技巧、合同风险程度、企业经营策略等,对不可预见的利润水平和风险费用进行调整。

2.2.2合同谈判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

承包商在进行合同谈判和签订过程中,对于业主提出的提供额外服务、让利等不合理的要求,要充分估计和准备,有经验的承包商,为了降低合同风险,在合同谈判过程中会借机设下对业主不利的条款。此外,索赔也是进行合同风险控制的常用方法,但是索赔比较困难,需要承包商协调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2.2.3合同履行阶段风险控制

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控制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为了防止合同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的干扰,偏离合同既定的目标,需要对施工过程进行不断调整;二是合同本身的变化如施工质量、工期、成本,施工中需要随着合同实施中的变化进行不断调整;三是仔细分析研究合同条款,进行合同交底;四是对于施工中出现风险事故或实际情况发生变化一定要变更事先约定时,这些变更都需要通过签证的形式进行确认,尽量降低合同变更之后造成的损失,加强工程经济技术签证管理;五是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督促其认真履行分包合同。

2.2.4合同结算阶段风险控制

为了降低合同结算阶段的风险,需要承包商在签订建筑合同时,对于所签合同的工程变更、违约、索赔、价款支付方式、合同范围、争端解决等条款要极为重视,并且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为工程合同结算提供依据,并且充分搜集施工过程中的工程设计的变更签证、现场签证等资料,分析所签资料的合理性,避免承包商的利益损失。

3施工企业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案例分析———以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为例

2009年2月10日,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与沙特阿拉伯城乡事业部签订了《沙特麦加萨法至穆戈达莎轻轨项目合同》,总亏损额预计约为人民币41.53亿元。除去客观因素,该项目巨额亏损的背后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失控的体现。

3.1面临的主要风险

第一是合同风险。沙特麦加轻轨项目采用工程项目总承包模式,对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运营和维护进行全面管理。但在实际的项目实施过程中,中国铁建被剥夺了设计权,一些关键机械设备的采购也由业主自主采购,造成材料采购成本的失控。由此可以看出,由于中国铁建对于中东地区和西方分包企业运营操作模式的不了解,加之投标阶段对于合同管理过程的评价和估计不足,导致最终深陷合同风险中。第二是工程合同变更风险。全面施工过程中,业主对诸多道路结构、设备型号等方面提出多项工程变更,中国铁建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最终导致工程成本的大额投入。由于中国铁建没能在施工前期对概念功能设计可能产生各种风险充分考虑在工程成本中,导致面对业主的众多非实质性工程变更只能全盘接受。尽管中国铁建目前已经就工程项目未来预期运营过程的造成工程亏损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但未形成定论,中国铁建只能先行承担工程合同变更的全部风险。

3.2案例合同管理的启示

在承揽工程项目前,施工企业要对发包人的资料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和调查,如发现项目潜在风险过高,企业很难承担时应考虑放弃、风险转移等合理的规避风险的方式。在招标和投标过程中,施工企业与业主应就有关工程项目的共识和讨论写入合同中或签订补充协议,在施工过程中,应对合同内容的相关责任进行分解,随时上报合同完成进度。

4结语

本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合同谈判签订前的风险控制、合同谈判签订阶段的风险控制、合同履行阶段风险控制、合同结算阶段风险控制四方面的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并以沙特麦加轻轨项目为例对合同风险管理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知,为了确保承包商的利益,在进行项目合同签订之前,一定要对项目工程的资料进行详尽了解,并且对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评估和预算,一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合同变更的情况,也要及时搜集合同变更资料,以最终降低企业的损失。

作者:王丽卓 单位:秦皇岛市房产市场管理处

参考文献:

[1]张朝成.建筑工程合同管理及其风险防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9(04):7-8.

合同管理控制第6篇

关键词:施工合同管理;工程造价;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建筑法》的顺利实施和《合同法》、《招投标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我国建筑业的法律框架已初步建立,这对施工合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实际,就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及通过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控制工程造价的对策谈了一些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一、施工合同的概念及管理特点

工程施工合同是指发包人与承包人之间为完成商定的建设工程项目,确定双方权利和义务而签订的协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市场主体之间相互的权利义务关系主要是通过合同确立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是规范建筑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工程施工合同管理不同于其它合同管理,呈现出自身所独有的以下特征:

(1)施工合同管理周期长。因为现代工程体积大、结构复杂、技术和质量标准高、周期长,施工阶段及保修期施工合同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循序渐进的工作。(2)施工合同管理与效益、风险密切相关。在过程实施过程中,由于工程价值量大,合同价格高,合同实施时间长、涉及面广,受政治、经济、社会、法律和自然条件等的影响较大,合同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当事人的经济效益。同时,合同本身常常隐藏着许多难以预测的风险。(3)施工合同的管理变量多。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内外干扰事件多、且具有不可预见性,使合同变更非常频繁。(4)施工合同管理是综合性的、全面的管理工作。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投资控制和信息管理已成为施工合同管理的核心。

二、加强施工合同管理的意义

1.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措施。一方面,市场经济本身就是法制经济,而合同则是承包商与业主之间相互承诺的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具有法律的权威和强制性,违者必然受到法律和经济的制裁;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承包商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必然要全力地去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合同是其在追求最大化利益的过程中要时时遵守的法律依据,必然要受到承包商的重视,把加强合同的有效管理作为争取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同时,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性和工程招投标管理的规范化,也促使企业认识到,在过程管理中自觉地加强合同管理并圆满地履行合同,这是维护企业良好形象和声誉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

2.加强施工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工程管理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形势不仅使我国许多施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到国外去承包工程,而且国外的许多承包商也将纷纷进入国内市场,抢占建筑工程的市场份额。严格的合同管理是国际工程的惯例,也是工程监理制度的特点。因此,在国际工程承包中,都需要按国际惯例进行管理,使用FIDIC合同条件,实行工程监理制度。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承包国外工程中的很多失误都是由于合同和合同管理的失误造成的,由于没有一个规范的有效的合同管理制度,很多时候都处于被动状态,而且很多工程纠纷最终只得由政府出面解决。因此,合同管理是我国工程项目管理走向国际承包市场目前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也是我国施工企业致命的弱点。

3.施工企业提高合同管理水平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人们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施工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特殊作用。合同确定工程的可控目标,涉及到工程在实施中的生产、供应、运输、协作等多方面的分工与协作关系,直接牵涉到工程项目的经济支出和控制,与承包商的利益息息相关。合同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融合在整个过程项目的管理中,也就是要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目标,必须对全部项目、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以及项目的所有事件实施有效的合同管理。合同管理与其他管理职能密切结合,共同构成工程项目的监理系统。因此可以说作为企业,加强合同管理也是提高企业自身管理水平的需要。

三、我国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

如上所述,施工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但目前我国施工合同管理还相当薄弱,主要体现为:

一是不少项目签订的合同十分简单,不符合标准合同要求,更不符合国际上通行的合同文本的要求,仍然用口头委托和政府命令的方式下达任务。二是施工合同管理人才非常缺乏,有法不依的现象非常普遍,签约双方都不认真履行合同,随意修改合同内容。如发包方往往不按合同规定支付工程款,甚至恶意拖欠,造成承包方采取索赔措施。三是采用非规范合同文本。有些建设项目在签订合同时为了回避业主义务,不采用标准的合同文本,而采用一些自制的、不规范的文本进行签约。通过自制的、笼统的、含糊的文本条件,避重就轻,转嫁工程风险。四是合同发生纠纷时,大多采用行政手段解决,不采用法律手段解决,致使合同纠纷久拖不决,给合同履行方造成损失。五是不重视合同归档管理,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合同管理手段落后。一些建设项目合同管理仍处于分散管理状态,合同的归档程序、要求没有明确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没有严格监督控制,合同履行后没有全面评估和总结,合同管理粗放。

以上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施工项目管理水平的提高,更对控制施工过程中的工程造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四、施工合同是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依据

工程造价是指完成建筑工程而发生的工程实际费用。包括合同价款及变更调整、工程前期费用和其他可摊入的有关费用。工程造价管理的主要任务就是对建筑工程的工程造价进行严格而有效的控制,使建筑方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签订的施工合同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等为法律依据的。甲乙双方签订的施工合同,一方面约定了承包方应完成一定的建筑工程任务,另一方面也明确了发包方应提供的必要施工条件并支付工程价款。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必然会在许多领域引发新规则与原有模式的碰撞和摩擦,为了尽快适应新的运作模式,早日与国际惯例接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体系也已发生了重大改革。入世后,随着造价体系改革的推进,工程造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并通过合同形式约定,将成为工程定价最基本的特征。在国际上应用很广的FIDIC合同条件,随着我国监理制的全面推行,和与国际接轨步伐的迈进,在我国已不陌生,现阶段已广泛地应用于世行贷款项目、国际援助项目,以及国际竞争性招投标工程。FIDIC合同条件中涉及费用管理的条款范围更广,包括有关工程计量的规定,合同履行过程中结算与支付的规定,工程变更以及索赔的规定等。所以,施工合同是核定和控制工程造价必需的依据,是严格按工程已被批准的总概算标准完成工程施工的重要保证,当然也就是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据。

五、通过施工合同管理加强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合同管理是实现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手段,面对我国施工合同管理的现状,除应严格把施工合同管理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外,为实现良好的工程造价控制,在具体的施工合同管理过程中,主要应注意以下问题:

1.严格审定工程预结算。认真审核工程预结算,剔除其中多算工程量,高套定额,高取费用,不合理的技术措施等增加的费用,使预结算真正体现工程实际造价,这是控制工程造价不可忽视的环节。

2.把好工程材料和设备价格关。建设工程的材料费是整个建筑工程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材料的费用支出是施工阶段造价控制的一个很关键的环境,建设单位有权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材料价格信息要求施工单位选择物美价廉的供应来源。

3.工程变更的管理。事实上从大量的工程实践中,特别是工程造价控制的成败中认识到压缩工程实施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始终是控制工程造价的难点,因其往往具有决策时间短,决策科学性差,监督薄弱的特点。主要表现为由项目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变化,由施工进度变化引起的工程量变化等,因此,工程师应严格控制处理工程变更及价款。当工程变更发生时,要求工程师及时处理并确认变更的合理性,对于施工条件变化所引起的合同价款变化,主要是把握施工单价和施工工期的科学性、合理性,变更价款按合同价计算,无合同价的按类似合同价计算,无适用或类似合同价的由承包人提出经工程师确认后执行;承包人的原因导致的变更,无权要求追加合同款。

4.索赔管理。索赔是承包商依据合同权利向业主提出的补偿要求。为了控制工程造价,业主应尽量避免施工中索赔争端的发生,并积极开展反索赔工作。索赔争端的主要原因首先就是业主选择了不适当的合同模式,其次是低质量的合同文件及合同管理,其他的原因还有业主不能提供合同执行条件的前提,地质条件的变化和不可预见的情况等等。随着世界银行贷款和国际招标项目的增多,索赔管理与国际接轨越来越近,由于索赔管理的不善,有些国际招标项目造成了大量的索赔,极大地增加了工程造价。因此,一定要加强合同的管理,避免索赔条件的成立,如果发生要及时科学地处理,在合同实施阶段中的每一个施工索赔事项,都应按索赔管理和合同条件的具体规定,严格按以下程序进行:在规定时间内提出索赔要求;报送索赔资料;会议协商解决;邀请中间人调解;提交仲裁诉讼。工程项目合同争端的仲裁机构地点应尽量在文件中明确在项目当地,但尽可能力争通过友好协商方式解决,不要轻易仲裁或诉讼,否则将耗资、耗时,提高工程造价。

总之,加强施工合同管理对施工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控制施工阶段工程造价的主要和有效的措施,必须加以认真研究,从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上采取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建设方以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的投资效益。

参考文献:

[1] 余宜林,张海东.合同管理在施工企业中的重要地位[J].交通标准化,2004,(10).

合同管理控制第7篇

[关键词]工程造价;合同管理;风险控制;PPP模式

现阶段,PPP项目模式被广泛的应用,此类工程不断增加。PPP模式的应用,缓解了工程建设融资难的问题。在具体应用中,为充分发挥PPP模式的作用,必须要做好工程全过程的造价控制,保证资金的使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工程建设的成本,促使经济效益最大化。

1PPP模式下工程建设项目造价控制的难点

从工程建设实际来说,关于项目造价的控制,存在着极大的难度。比如,项目建设阶段。虽然采取PPP模式,能够避免传统工程造价模式下的各类问题,例如设计变更引发工程造价变动等,但是也极易造成资金辅助以及资源配置不到位等情况,进而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把控。因此,要结合当前工程造价管理实际,明确存在的问题,采取优化措施,强化对工程造价的把控。

2工程造价管理问题的分析

关于当前工程造价管控实际存在的问题,从合同管理以及风险把控方面入手,进行如下分析:

2.1合同造价控制不科学

从当前工程项目运营实际来说,工程造价管理不规范,为主要问题。此问题的存在,影响着建筑施工的质量,并且极易给业主方造成很大的损失。基于对市场供求关系的深度研究,能够发现目前建筑工程普遍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很多企业没有做好市场调查工作,进而引发报价过高或者不合理问题。

2.2投资增加

在建筑工程施工作业中,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达到工程效益目标,必须要做好工程前期的造价把控。做好工程造价和预算的精准预测,制定完善的把控措施,实现工程造价把控的目标。不过从工程施工阶段来说,普遍存在着投资增加的情况。由于造价和预算的预测不准确,加之市场变动和政策变化等的影响,使得工程竣工时常见超预算问题。在项目实施阶段,相关部门没有及时发现并且解决超预算问题,使得企业的经济效益减小。

2.3施工因素

工程造价的把控,施工作业阶段为核心环节,需要加大把控力度。从工程建设角度来说,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极易引发工程造价变动问题,进而不利于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尤其是材料成本和机械设备费用等的变化,会造成工程造价的变化。因此,开展工程建设,必须要做好工程全过程的资金把控,保证工程造价管控工作的高效完成。

3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及风险控制措施

3.1采取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

从工程造价管控角度来说,采取全过程造价控制方法,能够获得不错的成效。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以下措施:(1)选择靠谱的投资主体。一般来说,投资主体的能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PPP项目造价和投资的控制效果,因此要优选投资主体,降低项目建设投资的风险程度[1]。(2)投资估算阶段。在投资估算阶段,需要投资主体和建设单位进行全面的沟通以及交流,了解业主的想法和要求,做好影响项目投资因素的全面分析以及记录。运用项目预算指标法投资估算,或者采用详细估算法开展估算,综合考虑时间因素和施工标准等因素的影响,进行费用计划的优化。(3)招投标阶段。在此环节,造价人员要结合PPP工程特点,进行招标文件的编制,做好招标控制价的合理制定。推行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进而避免出现违规行为,比如暗箱操作等。规范招投标工作,运用适当的评标方法,实现对招投标公平性以及公正性的严格把控,保证PPP工程造价的合理性。(4)设计阶段。在设计阶段,对于工程造价的把控,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具有较强的经济意识,应用限额设计理念,明晰工程建设范围以及标准,做好投资额的严格把控。除此之外,按照造价文件和工程相关取费标准,做好项目投资计算,保证材料和设备等的价格波动处于合理范围内。(5)项目实施阶段。从实际来说,PPP项目的建设,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极易遇到不可控因素和各类突发事件,影响着工程造价的把控。为实现有效控制,要制定完善的应对方案,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作为工程造价岗位的工作人员,要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各个阶段的费用标准,尤其是工程结算,结合工程实际,进行费用使用方案的高质量编制,如实记录以及汇总施工费用。依据费用变化情况,进行项目金额的调整,实现动态化控制,保证工程项目投资额的有效把控。(6)竣工阶段。此环节的工程造价把控,要严格按照标准,结合工程竣工图,进行结算审核。重点做好变更项目的结算,最大程度上减少工程损失,进而保证投资者的利益。

3.2做好风险因素的把控

开展PPP项目的建设,在建设全过程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极易产生技术风险或者建设风险。产生风险的原因很多,比如设计不合理等,极易增加技术风险,造成很大的损失,影响工程造价目标的实现。若PPP工程项目没有按期完成,很容易产生极大的风险,进而影响工程造价。总的来说,引发工程造价变动的风险因素较多,需要采取强有力的把控措施。比如,在项目实施阶段,要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做好设计的优化以及调整,保证施工方案的实施效果。针对设计变更问题,必须要强化管控,并且做好变更记录工作,为后期结算提供依据。实行阶段性结算,减少争议以及分歧,进而避免经济纠纷的发生。

3.3做好合同索赔管理

对于工程造价的管控,必须要做好合同索赔管理工作。在合同履行的全过程,对做好相关资料的收集,组织律师或者仲裁单位,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工程合同条款内容,划定双方的责任。必要时开展现场勘察作业,掌握实际情况,搜集合同索赔证据。一方面,能够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合同管理和风险控制,要从工程的全过程入手,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把控和防范。在具体实践中,贯彻全过程把控的理念,做好合同索赔管理以及各类风险因素的把控,促使工程造价管控目标的实现。

合同管理控制第8篇

关键词:合同管理;造价控制;变更

Abstract: contract management is the basis for project cost control,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three control". Strengthen contract management for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project cost, improve investment efficiency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cost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on the importance of cost control are analyzed, put forward the optimization measures of contract management in the aspect of cost control.

Key words: contract management; Cost control; change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造价

(一)建筑工程合同管理

建筑工程合同即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是发包人和承包人为完成商定的建筑安装工程,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的合同。合同管理则是为使合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以保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部门、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承包单位等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通过对法律的、行政的手段的利用。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其合同关系,以解决合同纠纷,并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制裁,从而保证合同内容得以实施的一系列活动。

(二)造价方面的合同管理

1、在合同订立时的管理。包括合理确定合同价款,承包方式,工程款支付方式,调整合同价款的原则和方式,材料供应及价格,计价方式,计价依据,工期质量要求,奖罚条款等。上述内容应围绕保证质量、工期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预防经济纠纷,防止索赔为中心进行。

2、在合同履行过程中的管理。主要包括签证变更的管理,工程计量的管理,工程款支付的管理,工程结算的管理,索赔的管理等。

二、合同管理与造价控制的关系

1、合同成本的控制,在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把控制费用的观念渗透到施工方法、施工技术、施工管理的措施中,通过技术方法的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的评价,对工程中的各种消耗进行调节和限制,及时纠正各种偏差,把施工的费用控制在成本管理计划范围之内。合同成本管理在造价控制中的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只有以工程项目的建造合同成本为中心,不断加强对项目建造合同成本的管理,才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不断的提高。

2、一般工程项目实施时间都比较长,少则几个月,多则一年甚至几年,实施的时间越长变化会越大,管理的难度越大。如果管理不好,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甚至不可收拾。合同实施中涉及工程造价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工程质量、工期、工程付款、工程变更、材料、设备价格的异常变化、竣工结算、风险、索赔等。这些因素量大面广,之间关系又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并通过合同管理实现造价控制。

3、合同是解决双方经济争议的重要依据。施工合同订立的作用之一是为了维护双方合法权益,任何一方不履行合同约定的义务,就会影响另一方的权益,按合同规定,就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违约责任及违约条件都以施工合同为依据。最终以经济来衡量,让违约者付出经济代价,受害方得到经济补偿,违约责任及违约条件是工程竣工结算的基本保证。

三、合同管理的优化措施

(一)建立完善的合同成本管理体系

建立一个完善的合同成本管理体系,在签订合同之前要做好对合同条款的研究,做好合同的签订工作以及固定成本的预测和控制。施工前的合同的签订可以决定固定成本以及可变成本的结果,各种合同(项目材料采购合同、劳务输出合同、保管合同和工机具租赁合同等)一经签订,资源的消耗就基本得到落实。因此,不管是从合同管理的角度预控来说,还是从成本预测预控的角度,都应该签订好合同。建立健全合同成本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如各种工程管理监控资料、台账等。同时要建立以落实责任制为手段,以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成本分析与考核体系,从项目成本第一责任人(项目经理)到合同成本的具体控制者,都应有自己的经济责任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责任人进行考核,建立考核档案。

(二)加强材料的合同管理

材料价格市场异常波动对承发包双方都存在巨大的风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料价格发生波动是很正常的,但是材料价格出现异常波动较为少见,可采取以下措施:

1、如果工程量较小,工期时间较短,施工图设计已全部完成,可采用固定总价合同方式,然后对工程变更严格控制,切实按合同规定提供相应的施工条件避免引起索赔,风险各自承担。

2、如果工程量较大,工期较长,施工技术较复杂的项目应采用固定单价合同。

3、在合同中明确各方即业主、承包人、工程监理、造价咨询等单位在造价管理中的职责、作用和地位。

4、在招标时确定相应主要材料的单价及相关规定。在合同约定的风险范围内,构成合同价款的综合单价一经发包人和承包人签订合同确定后不作调整。只有当发生合同价格风险范围以外的事件,发包人和承包人可按专用条款中约定的有关费用的计算方法,调整综合单价。

5、对一些特殊材料在招标文件中以暂估价列入,在工程实施中再根据市场情况由各方共同考察确定,按实际购买价进行调整。

(三)工程变更及签证管理

工程变更及签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也是工程造价难以控制的主要所在。在实际施工中笔者曾碰到一项工程施工合同造价为100多万元,结算时则达到400多万元,其中300多万元为不可预见的工程变更签证。所以对工程变更的签证管理非常重要,根据笔者的经验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工程变更及签证进行管理。

设计变更的签证和索赔必须及时适时适当地按程序进行。很多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变更工程的随意性很大,往往在现场发现图纸有问题或是实际情况有变化就要求施工单位变更或是会议上口头通知,项目部应现场做好施工记录及会议纪要请业主和监理签字认可;并及时发出变更核定单,适时地跟踪签字,并保存好签字手续;变更核定单一定要规范,变更内容要清楚适当,不能盲目扩大。同时签字盖章要规范。需要设计签字的要及时找设计认可。变更单确认后要及时确认变更费用,费用的计算要有依据。

变更单不能直接交给分包队了事,要根据分包队施工的具体数量和质量确定,对有些需要重新与分包队签订确认单的就要及时签订。对于由于业主或监理的原因造成的延误及损失,施工单位要及时进行索赔,索赔的项目要统计齐全,计算要有依据。所有的签证和索赔要有专人负责,递交给业主或监理工程师的时候都要记录签收,保留好相关资料,不能事后靠回忆补记。

管理各项变更内容,工程变更涉及诸多方面,主要包括:①业主对功能标准的变更;②现场地质条件等不可预见因素的变化;③由于业主原因工程总进度计划的变更;④业主要求施工方案的变更;⑤由于审图或国家标准的改变而引起设计变更;⑥不可抗力的变更;⑦业主不能及时提供施工场地,技术资料的变更;⑧以及其他非承包人原因造成的变更。如果在上述变更发生前就从组织上、技术上、经济上做好应对准备,则可将变更所发生的工程造价达到有效的控制。

(四)竣工决算阶段的合同管理

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应由建设单位组织有关部分,以竣工决算等资料为基础编制竣工决算。竣工决算包括工程决算和财务决算两大部分。其中竣工资料的收集和归档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竣工决算全面反映竣工工程的建设成果和财务支出情况,表示了整个建设项目从筹建到工程全部竣工的建设全部费用,它包括建筑工程费用、安装工程费用、设备、工具购置费和其它费用等,其目的是核定新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办理交付使用手续,考核建设成本,分析投资效果,同时通过经验总结、资料积累,可以提高建设单位的管理水平,增加经济效益。所以,这项工作有着深远的意义。建设单位应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加强该阶段的工作。

结束语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加强合同成本管理,对于控制施工成本、加强施工管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实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控制造价需要建立完善的合同成本管理体系、加强材料的合同管理、工程变更及签证管理、竣工决算阶段的合同管理等方面。

参考文献

[1]张建中.浅谈合同管理在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作用[J].金田 ,2011.

[2]李玲.建设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对控制工程造价的作用[J].财经界(管理学家),2008.

[3]李萍.浅议施工合同对工程造价的影响[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8.

[4]陈大仁.工程建设项目中的合同管理对造价控制的作用[J].基建优化,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