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3-07 15:42:43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第1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 创新 素质教育

一、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世纪赋予我们教育者的神圣使命。当今教育阵线正进行着一场大的变革。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显著特征。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一项基本任务。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二、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偏差

(一)观念更新不够彻底

一部分教师、教研员对教学创新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认为把课程改革等同于使用新教材,在教学和评价工作中,“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更是比较普遍,缺乏对新课程改革的理解,是新课改推行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之一。

(二)教师自身培训不够

新课改对教师只是浮于表面的、形式化的陈旧的培训方式,对教师没有产生根本的作用,不能满足教师的需要。同时新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的权利,比如说其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就是全新的挑战。没有现成的教材可用,需要教师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兴趣需要自己开发课程。这对于毫无课程开发经验,缺乏课程开发指导,本已非常繁忙的小学教师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新教材往往形式多样,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得教师的课前准备时间增加了,甚至对教师的体力提出了挑战。

(三)外部条件不够

教学创新需要给予教师充分的时间和充足的发展空间。但现实中不仅可资借鉴的经验、做法很少,而且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班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有的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补差上,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探索教学创新,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

三、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要求

(一)吃透教材,找准角度,激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

各学科教学的方式与方法就形式上讲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模式,更主要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个性差异,本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这一原则,因材施教,因人而宜,针对不同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授以不同的内容。对中等以上水平的学生,可以讲高深的学问;对中等以下水平的学生,不能讲高深的学问。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找准角度,要让学生知道祖国语言文字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祖国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激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懂得学好语文的好处。学生一旦明确了这些道理,自然就有了学语文的兴趣,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有了动力就不怕学不好语文。

(二)营造氛围,不断创新,不断开拓学生求异思维

求异,就是要创造出不同于现有的东西,推陈出新。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能力,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思考寻找若干个答案或结论。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求异思维训练的方式很多,如启发学生把课文中的中心句或重点词,在不改变原意的前提下调整词序,组成多种不同的句子。针对课文中提高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都是求异思维的训练,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习惯,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加强师生互动,善于启发、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学生多想、多说、多做,敞开思路,各抒己见,大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做法。多加支持和鼓励小学生提出的一些新见解、新主意、新推理,激发他们去创造,去探索。

(三)结合德育教育,严以律己,树立良好榜样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工具课,对形成和发展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等起着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材思想教育性很强,内容也丰富。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阶段,他们除了对知识的渴求外,特别需要在思想道德上得到正确的指导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每篇课文思想内容的“传道”的作用,解除学生思想道德形成时的困惑,通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想教育作用,为小学生思想健康发展点亮一盏航标灯。另一方面,语文教师还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较高的思想境界,热爱学生。除了传授知识外,语文教师要以身作则,处处做学生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同时,语文教师还应当具备多方面、多层次的文化知识和业务技能,既要有比较坚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文学功底,过硬的教学手段,较高的驾驭教材的能力,又要有了解相关学科的一般知识。在上课的过程中才能做到知识内化,书在其胸,用标准的语言进行声情并茂的讲述,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培养学生,学生才会为你的才干所吸引,心悦诚服地跟你学。

(四)鼓励实践,开展课外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偏重知识的传授而轻视实践能力,以被动接受为主,很少有学生自己从活动与实践中获取真正的知识。创新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才转化为创新能力。否则,创新意识会淡化,创新精神会消退,创新能力也只是空中楼阁。

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课外活动具有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等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语文教师应利用学校图书馆,开展阅览导读服务活动,使学生在课内学到的知识得到实践和拓宽,让学生思想的火花在撞击中迸射,让学生的语文能力在辩论中得到锻炼。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第2篇

一、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教导得好:“想象力和知识相比,前者更为重要。”我们知道,知识终究是有限的,并非无穷尽。可想象力却是囊括世界所有的一切,推动着世界的进步,是所有知识进化的根源。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去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能力是思维的最高境界,创新并不是天才的专利,每个人都有创新精神。陶行知先生早在46年代初就在《创造宣言》中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良好的教育有助于开发和扩展人的创新思维,有利于个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尊重学生自主学习与活动的需要,努力创建平等合作、和谐亲密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新发现,教师要给予表扬、鼓励,为学生营造敢想、敢问、敢说的教学氛围。

二、运用语文教材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很多,广泛分布于字、词、句、段及每篇课文中。小学教材中的每篇课文几乎都有创新性,它们从选材、立意到谋篇布局、遣词造句,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都充满了创新精神。甚至课文中某个汉字的识记,都很有学问,都有可能诱发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应善于挖掘、研究和运用这些创新因素,进行创新教育, 创新需要创造型人才,创造型人才必须具有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更有着独特的开掘角度。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质疑可使学生改变学习中的被动地位,使他们变得积极、主动,激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从而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根据教材特点运用各种激疑方法,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消除学生质疑的心理障碍,提供质疑的契机,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

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我首先让学生听课文朗读和看录像相结合,接着引导学生细读课文,最后引导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目的是打破了学生们不敢问的心理障碍,激起了他们提问的欲望。有的学生问:“鸟的天堂究竟指的是什么?”有的学生问:“这株大榕树究竟是什么样的?里面的鸟儿又是怎么生活的?”有的学生问:“作者为什么第一次去没看到一只鸟,第二次去后心中确感叹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有的学生问:“为什么说这株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营造一种敢问、乐问、善问的气氛,并及时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

三、通过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因而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使其内容丰富、方法灵活、形式多样,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和饱满的状态之中。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广泛开展情景教学,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宽松、融洽的教学氛围。创设情境、运用画图、描绘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等。要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活起来。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在听听、读读、说说、画画、唱唱、演演中得到增强。

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

如果单纯的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只是针对学生,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教师方面也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够在教学中改变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才能够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课型设计方面进行创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真正的实现创新。

首先,要正确理解创新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按照成人的惯性思维来要求学生,要用一种欣赏或者是发现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自身由于知识储备以及阅历所限,所提出的见解肯定会有一定的缺陷和不足,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学生的见解没有任何意义,所以教师需要避免学生创造的积极性因为冷落而遭到淡化。

其次,要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个体,你不能预知同样一个道理,在他的脑中会演化出什么样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所以,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个体的前提下,重视他们的学习和在学习过程中的发现,这样既能够充分调动课堂的积极性和整体的学习气氛,而且也能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 教学

一、营造宽松气氛,唤起学生自信

传统的教育中,由于师道尊严,紧张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前怕狼、后怕虎,不敢想、不敢说,这种现象显然极不利于创新精神的发扬。因此,现代老师要唤回学生自信。心理学告诉我们,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营造宽松的气氛,放手让学生自由学、思、疑、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敢说敢想、潜能得到最大发挥,从而树立自信。在许多伟人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超凡的自信心,正是在这种自信心的驱动下,他们鼓励自己不断努力,获得最终成功的。

那么教师怎样营造宽松的课堂氛围呢?首先,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有他独特的地方,在学生喜欢的领域里活动时他们才会投入、才会自信。一位老师在执教《赤壁之战》时,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三国演义》里的小故事吗?”班上只有一位平时爱看书,胆子特别小,上课从不举手的男生有点技捺不住了,坐在位子上开始讲起来,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吃惊,这时老师巧妙地对他说:“听说你特别爱读这方面的书,你能大声地把你知道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相信同学们会鼓励你的!”老师用手势示意,同学们都鼓起掌来,那位腼腆的男生不好意思地笑了,站起来自信他讲述着相关故事,虽然语言不是很通顺、流利,但他大声地发言了。讲完后,老师和学生们又报以热烈掌声,表扬他的进步。由此可见,老师的语言无不流露出对学生的信任,总以积极肯定的态度对待他,两次掌声让课堂气氛活跃,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另外,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们进行各种活动,让他们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

二、巧妙设计疑问,激发学生好奇

心理学认为,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东西才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学的效果。因此,老师所提的问题要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投其所好,巧妙设计疑问,让他们的好奇心成为语文课堂上事倍功半的催化剂。有位老师教学《詹天佑》时,以“我的偶像”引入,接着把詹天佑的图像挂出来,让学生们猜猜他是谁,讲述一下他的故事,学生情绪高涨,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纷纷在书上找答案,较短时间里找到文章中心句,了解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的工程师,顺理成章地为老师进行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铺垫。另外,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有效途径还有创设情景,给低年级《皮球掉进池塘了》编故事时,老师运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出现茂盛的大树、碧绿的草地、清澈的山水、活泼可爱的小猴……生动的画面配上轻松悦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出和谐欢快的学习氛围,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想去这个美丽的树林吗?愿意成为小动物们的朋友吗?”以此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指导学生对故事的前因后果有一个整体了解,进而启发:“这节课我们要开动脑筋,帮助小猴想出更多办法,比一比,看谁的办法多,谁的办法好?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下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想出了很多好办法,促使了学生思维活动的开展,有效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三、开展良性竞争,鼓励学生进取

竞争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而且由竞争而产生的奋发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和适应竞争环境的心理能力都是二十一世纪不可缺少的现代人素质。我们教师必须结合语文教学,通过各种方法创设竞争的机会,让全体学生在竞争中一展所长,不断进取。如:学习完阅读课文《小英雄雨来》后,老师要求各小组学生把最精彩的部分演出来,看准演得好?同学们都开动脑筋,积极商量,终于在表演时,每组同学都在前一组同学表演的基础上吸取优点,改进不足。第一组演完后,第二组加入了简易道具,到第四组时不仅加入道具,而且演技都提高了,甚至能脱稿表演……可见是用了一番心思的,到后来为止第一组要求再表演一次,声称能比前面的一组演得更好……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进步的呢?是创新,是进取心为内驱力萌发的创新灵感,因此进取心是创新人才所必备的个性品质,也是让现在学生成为未来创新人才的重要保障。语文课上进行朗读训练时,一位老师采取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们找自己的榜样,敢于向榜样挑战。在教学《鸟的天堂》朗读时,有的同学向班上朗读水平较好的学生挑战;有的学生向老师挑战;还有的甚至向朗读磁带的播音员挑战,就在学生多次的失败与成功地朗读中,不仅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让他们很好地体会课义感情,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勇于进取、不甘落后的创新个性品质。

四、发挥榜样作用,培养学生持桓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第4篇

关键词:主动权、思维、积极性、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获取知识——这就意味着发现真理,解答疑问。我们要尽量使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的东西,使他们面前出现疑问。如果做到这一点,事情就成功了一半。”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非常重要。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开拓创新。

一、培养学生学会提问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才有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思考,才会去讨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努力激发学生动脑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要想使学生形成质疑的习惯,教师就要给学生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质疑的主动权,教给学生能提出有广度、有深度的方法,择准时机,启之于愤悱之时,问之于矛盾之际,以使学生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1、预习自学中挑疑。预习是自求了解的过程。在学生掌握了预习课文的基本方法,

能够自学字词,读熟课文后,就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问。开始时,教师要“强制”,每个学生都要质疑,最初,可以从不易理解的,或根据语境不理解的词开始质疑。检查预习时,对质疑有意义的学生,加以表扬,以形成榜样。长此下去,学生的质疑能力自会提高。

2、从课文题目发问。文章的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的提炼,主旨所在,犹如

文章的眼睛。抓住了课题,文章的内容也就了解了。启发学生通过课题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阅读带有浓厚的趣味性,从而培养学生从课题入手 阅读课文的能力。

3、引导学生从文章词句与主要内容发问。文章的词句或是描写精彩或是寓意深刻。都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是为文章内容,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服务的,对课文的阅读具有画龙点精的作用。如果抓住了关键的语句,内容就会层层推进,巧妙地将教学引向深入。使学生具体形象地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并且通过这些词句引发联想和想象。如《称象》一课,我引导从第四自然段中找出曹冲称象的关键步骤,然后抓住“画线”提问“为什么曹冲把大象赶上船后,沿着水面画了一条线?为什么装石头要装到画线的位置?不装石头行不行?还有其他办法吗?”其实,后两个问题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抓住关键词句提问,可以使教学内容精练,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教学重点、难点易于突破。而且,往往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产升奇思妙想,使思维更加灵活。

二、培养学生学会质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创新活动都使于发现问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和善于质疑,增加他们的问题意识。质疑是学生思维活跃的体现,它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开发智力,提高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裨益。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告诫我们:“与其把学生当做填鸭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地去开发文化的宝库和宇宙之宝藏。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在读书时思索的内容有深度,重点突出。同时能打开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会学习,主动学习,把握文章的细节、易于忽视的地方,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意识,养成善于思考和质疑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个性化的阅读

传统的教学往往遵循统一的原则,学习内容是有计划性和指令性的。对于老师给出的教学任务,每一个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完成,结果忽视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导致学生无法和教学内容进行有意义的对话。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可尝试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在“三自”原则的指导下,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述。

课堂上,教师应千方百计地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促进其个性化的发展。如有位老师在教学《黄山奇石》,赏析课文时就真正做到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大伙儿介绍黄山奇石的美?”这时,学生兴趣盎然,有的选择有感情地朗诵,解读黄山奇石的美;有的选择当导游,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黄山奇石;有的则干脆发挥自己的绘画特长,有创意地画了一幅“黄山奇石图”……

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第5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育 问题 创新

一、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同步发展。

工具性着眼于形式,人文性则侧重它的内容,而这个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形式的内容,也不存在没有内容的形式,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片面强调形式或者内容都是不正确的。抛开工具性而片面强调人文性,忽视了“语文”的掌握与运用;只追求知识、技能、技巧,而舍弃思想、情感、个性等人文思想的呆板工具化教学都是片面的。我们应把工具性和人文性结合起来,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校有侧重地运用,做到二者兼顾。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展示人类文化的无穷魅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又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的基本知识,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由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因循守旧,传统教学方式占主导。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主要是一只粉笔,一本教参,一本现成的教案,走上讲台就开始传统的辛苦的讲授,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由教师进行安排;学生以接受知识为主,虽然也可与教师进行交流,但大多是单向的,双向交流并不占主导地位;对教学资源的要求相对简单,通常是具备书本、黑板、粉笔、纸张等即可;学习过程相对封闭、保守和紧张,学生、教师所接受和讲授的知识均不超出书本范围。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学生完全处于接受学习的被动的填鸭教学中,没有主动参与积极参的机会,同时导致学生的积极参与的意识不强,即使有这方面的愿望,也被扼杀在萌芽状态。

(三)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不能有机结合。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小学也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的相关设备,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极大地丰富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活跃课堂氛围,图文并茂地把课堂知识展现给学生。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会造成相反的作用。很多学校把多媒体教学当作一种时髦,并没有真正把多媒体的功能发挥出来,主要表现在让学生听过多的录音和看过多的大屏幕,过多地采用表演、演示等手段。这样往往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耽误了学生体悟、读背的时间。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多媒体中体现很少,出现了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的脱节,背离了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二、探析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方式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和思维训练,在大力推进创新教育的今天,伴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实行,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开放、多元化原则。

只有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可能激发创新得意识,加大创新尝试。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创新教育中,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圈内,而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兴趣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但能拓宽学生知识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受各方面的锻炼,激发他们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课外活学活用课堂中所学知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有助于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方法。

1.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现代教学方式是一种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教学方式,它把很多科学技术应用到了教学中来。多媒体并不等于现代教学方式,也就是在教学中应用了多媒体并不就是现代教学了。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树立正确的现代教学观念。一是学生是现代教学方式的主体,转化学生的从属地位,将学生的地位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化为主动参与者。可以利用话筒这种手段现场采访学生,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感受到现代教学方式。二是要注意多媒体不是教学的全部,它只是教学的辅助工具,学校的主体永远是老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播放一些音频和图片,利用电教手段把抽象、空洞的条文化为具体、生动的画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而且因为学生并没有走出校园亲自观察的机会,经过剪辑后的录像带恰可解决这一问题,使之成为学生认知事物的帮手和学习的工具。

2.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灵活性。

固定的思维方式是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大障碍。为了避免这种弊端,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等,力求求新求异,提倡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1)锻炼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一种非常好的思维方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锻炼这种思维方式,变因为果或者变果为因,从而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2)正确反推,求异思维。求异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冲破习惯思维的羁绊、不落窠臼、标新立异为主要特征。通俗地讲,求异思维就是从全方位、多角度进行分析思考,以探求不同见解、不同结论的思维。它的目的在于求得对问题更全面、更正确、更深刻的认识。求异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三个层次。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用这种思维方式改变已经讲解过的课文的某些条件,启发他们从反面进行分析推理,找出事物的正反面,从不同的方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从而进一步弄清楚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3)多向探求,多向思维。每篇课文都有每篇课文的特点,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由此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逐步养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3.创设问题情境,激励学生质疑问难。

(1)激趣设疑,诱发思维。小学课文并不是每篇都特别精彩,有很多课文是常识性的知识,如果按部就班地讲解很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那我们就必须引入一些问题,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按照预定的问题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对提出的问题,感到新奇又难以理解,从而诱发他们的思维。这样带着疑问学习语文,效果更佳。

(2)变序设疑,启发思维。根据课文的难易点和重点,把课文中讲解的顺序颠倒一下,先把果说出来,再由果导因,这样学生会有很强的好奇心,从而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3)层层设疑,训练思维。讲解课文就得像电视连续剧,每一环都是相互连接的,一环套一环,一问套一问,相互串联。这样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立即进入思维状态。

(4)想象设疑,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比较常见,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有一部分课文并不是教师用语言完全能够表达清楚的,有些是只可意会,这样的课文我们在教学中就要设置一些疑问,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自己续写课文的结局。这样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而且能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对于学生的成长非常有利。

参考文献:

[1]杨再隋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2,(第7版).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 创新 手段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8-0174-01

小学的语文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祖国未来的发展,因此,创新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尤为重要,需要更多的语文教师积极的探索,不断创新,将教学水平和质量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

近些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许多小学的语文老师也开始对教学进行相应的调整,但是很多语文老师在对新课改的实践方面少之又少,更多的是停留在认识上,没有将自己的教学行为与思想统一起来,这就导致难以做到学以致用。再有就是一部分小学语文老师虽然知道进行创新教学,但是难以从实际做起,将大部分精力体现在教学形式上,并没有多少教学内容和效果。最后,就是许多小学语文教师不能将当前的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和开发,难以创造性的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不能发现学生的优点,不能提升和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些现状的存在直接导致语文教学质量难以保障。

二、开展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重要性

1.提高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当前的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不高,教学质量有待提升,要想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就必须按照当前国家教育政策和方向进行,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而小学语文创新教学是和素质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都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创新教学,目的就是顺应时代的发展,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人才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始终走在最前言,这样才能全面快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和质量。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鉴于小学生正处于一个多动好奇的年龄段,对于学习没有多少兴趣,更多精力放在玩耍上面,这也是很多老师头疼的问题,而一个人对某种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会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思考,而且使知、情、意等整个心理活动都处于积极主动的状态,如果能将学生的兴趣放在语文的学习上,就必须进行语文的创新教学。在进行语文的创新教学时,可以开展多种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让学生在第一时间就能被吸引住,这样就很顺利的开展教学。例如,在学习《荷花》一文的时候,老师可以拿真正的荷花让学生来观察,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关于荷花的视频,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自然更好。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我们知道,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多的来自老师的创新教学,只有运用创新教学,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改变常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形成新的思维火花,产生新观念,新思路和新方法。但是这样的思维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模仿来的,而是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采取创新的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创建灵活多变的语文讲堂,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并且运用现有的知识,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并经过老师的讲授,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这些见解可能不同于书本,不同于平时的一些学习思维和方法,但是能运用已知去解决实际问题且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这就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更好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三、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措施

1.创新教学观念

要想开展创新教学,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有创新教学的观念,没有观念就没有行动,观念很重要,只有有创新观念的老师,才能在教学中进行教学上的创新,才能培养出有创新意识的学生。而针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语文老师要知道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这是今后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更需要有创新的观念,摒弃应试教学,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从学生的实际、自身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进行语文教学。只有老师的教学观念改变了,才能创设自由、和谐、开放、民主的学习课堂,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接受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2.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的方法有千万种,而创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因此,小学语文老师需要进行创新的教学方法,比如,在教学中,摒弃之前传统的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这样在教学中,可以随时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对课堂的要求,这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学生正真需要的。再比如,传统的教学主要是在课堂进行,通常是仅仅围绕教材进行的,教学手段单一,教师主要是靠一本书、一支笔,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种方式直接导致扼杀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缩小了学生的语文视野。语文老师完全可以改变这样的教学方法,让更多的学生走出课堂,去了解课堂外的知识,通过学生自身的观察和理解,不断提升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是在课堂所不能很快学到的,可见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3.创新教学手段

以上提到创新教学的观念和方法,这就需要创新的教学手段来实现,现在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阶段,那么教学手段的创新也需要紧跟社会的发展,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学习效率。在日常的教学中,可以借助各种媒体和教学资源让学生自主体验、感受,使得师生在探索中经验共享,信息时代多样的媒体和无所不在的网络正好为我们扩展课堂教学的领域,拓宽摄取知识的渠道。这些创新教学手段的运用,能让日常的教学模式有较大的转变,而学生也能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快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更好的运用到语文的拓展中去。

四、总结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势必要在素质教育中不断实现突破,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到更多知识,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菊琴.小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年第08期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创新;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来开放教学

语文的教学资源是无穷无尽的,一朵花,一棵树,都可以作为资源被我们学习、利用。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开发各种潜在的教学资源,可以从学生、家长、社会三个方面着手,对于学生,可以鼓励学生在保证学习质量的情况下去阅读课外读物,汲取更多的知识和营养。我们可以邀请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和我们已经毕业的校友来我们的学校进行演讲,通过与学生互动,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而从物力资源来说,我们的城市蕴含着丰富的语文资源,我们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公园,去郊外,去德育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亲身体会,学会应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同时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水平。

二、开发多元教学方式

我们对教学模式创新,应当改变以往机械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方式。虽然这样可以使学生牢固、扎实的掌握所学知识,但由于期间没有对于情感和价值观的交流和探讨,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知识。我们应该把握过程和方法,将学习的过程、方法和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作为语文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中重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人文性就是语文教学应该能够传达情感,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而工具性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即是“字、词、句、段、篇、章”和“听、说、读、写”这几种能力,二者的统一是相辅相成的统一。

三、从学生角度创新

学生是我们创新教学模式的承担者,我们进行创新型教学模式,应该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小学生都有着一颗创造、好奇的童心,他们对外来事物总是兴致勃勃,充满兴趣,喜欢接触和学习新事物,同时,学生由于自身先天禀赋不同,学习各种知识会有所差异,有的孩子可能学古诗比较快,有的则是作文写得比较好,我们不能因为差异就分出三六九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课前和课后的时间。在课前,我们鼓励学生预习课文和查阅相关文献,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问题;在课堂上,综合学生的要求,进行有目的性的讲解;在课后,可以留给学生几个发散思维的题目,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反思归纳,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小学时期是我们在上学期间的启蒙时期,语文这门学科恰好又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浓缩中的一小部分。因此小学语文在教学中运用创新型教学的方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运用这种创新型教学的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学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教学方式下会有很大的提高。

新课程在提高学生素养方面指出要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究。在学习语文方面,我们不能过度追求同学们的学习成绩,不能要求同学们死记硬背住那些古文和古诗,而是要在提高语文修养上下功夫。因为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必须要发挥学生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让教师在后方强制同学学习,因为老师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不是强制要求,而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并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打破原来那种呆板的教学方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原来的教学方式会把学生的创新精神扼杀在摇篮之中,对学生以后自身的发展也不能起到促进作用。在原来的教学方式中,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新的教学方式是老师把课堂交出来还给同学,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活跃了整个课堂的学习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的教学质量。这个模式充分地体现了学生是主动方,老师只是起辅导作用。

在小学语文创新型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已经习惯于被动学习,严重地依赖老师,自主学习在学生身上已经快要淡忘了。我认为培养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是课前预习。这样学生在老师上课的时候就会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一知识,在课堂上跟老师有更多的互动。

语文教学离不开兴趣教学。更何况是在小学这个年纪,小学生还没有很好的思维能力,但正是对什么都感兴趣的时候,所以培养兴趣是很重要的过程。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同学把学习当作自己的兴趣时,那一定是事半功倍。换句话说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没有兴趣,那就对什么事情都不会用心做,更不要提创新了。兴趣是创新的前提。一个好的老师不是他教的学生都是高分的书呆子,天天只知道死学,而是他在课堂上会充分地调动自己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课讲得生动而有趣,而不是只划出一些知识点。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把乐知者放在了最重要的位置,可见培养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一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沉醉于其中,就会在最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型教学模式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智能开发会有很大的提高,这也是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大突破和转折。

参考文献:

[1]孙彩敏,许军.现代教育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J].测绘通报,2004(06).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创新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提高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语文是小学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阵地。因此,我们在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教学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来谈一下对小学语文创新教学的看法,如果有不妥的地方,欢迎同行指正,共同交流。

一、构建和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

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幼儿园的环境往往是比较宽松的,当孩子进入小学后,因为学习的关系,就会受到来自教师各方面的“束缚”,所以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往往是不适应的。对于教师的管理,学生在很多时候都是心存畏惧。因此,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怕教师,也怕参加课堂互动。语文教师要善于观察这些问题,要通过和小学生拉近关系,和学生做朋友来打消他们心中的顾虑,让他们能够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地参与教学。

心理研究表明,只有当一个人处于潜意识吸收的时候,他的学习效率才是最高的。所以,我们构建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根本目的也在于此。所以,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激发他们学习上的灵感,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

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

随着新课改的推广,灌输式学习方式已被我们广大教师所摒弃。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而不是被动地在课堂上听我们读,听我们讲。教师要努力使学生能够主动获取知识,启发他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本是冻死在街头的,如果我们在课上时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第二天早晨小女孩被冻醒了,有一个善良的老奶奶发现了她,把她带回了自己的家中,然后小女孩的命运会怎么样呢?这个问题就帮助学生构建了一个想思考的基础,启发他们完成创造性的思维,锻炼了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加强分组学习的有效性

和传统教育不同的是,素质教育还有一个非常实用的提倡,那就是小组学习。同时,进行分组学习也是“EEPO有效教学”中大力倡导的。通过小组学习,我们可以让学生学习到其他同学的一些思维和方法和一些解决问题的角度等等,能够博采众长,取长补短。比如上述故事中,小女孩的命运到底怎么样了呢?由学生在小组内部进行讨论,这样可以实现知识共享,完成创新学习。同时,在进行小组学习的时候,教师一定要注意分组不能太随意,学生之间的“梯次”一定要拉开距离,在学生的性格上也有所考虑。小组内部的人数也不宜过多或过少,6到8个人比较合适,人太多不容易形成统一意见,人太少也起不到对知识探究的目的。一个小组内部,一定要有好学生,也要有成绩一般的学生,这样容易形成互帮互助的良性循环。小组成员自己选择一个组长,负责整个小组的学习。教师还要举办小组竞赛,小学生的荣誉感强,都爱表现,都不甘落后,他们会为了自己小组拿第一而积极参与教学的。

加强分组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能本末倒置。笔者曾经发现,有很多教师为了体现新课改的“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起辅助、协调和组织的作用”这一原则,在上课的时候,把很多的时间都分配给学生自己支配,其实这是不对的。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还比较有限,有很多都需要经过教师的引导才能正确地理解和学习。如果我们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他们自己,那样反而不能实现创新教学的目的。笔者认为,小组的讨论教学时间不宜过长,每节课有一刻钟的时间就够了。教师要进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正确学习和探究。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近年来,多媒体教学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来,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对多媒体教学这种方式还是比较感兴趣的。在语文教学实行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考虑到小学生的感性思维比较强,还占据主要的理解地位,所以正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多媒体具有集视频、图片和声音于一体,可以最大限度地来营造情境教学中的特定场景,也可以把抽象的内容展现得非常具体和形象化等的优点。对于小学生而言,因为他们感性认识很强,理性理解能力较差,运用多媒体教学恰恰弥补了学生这方面的不足,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创造性思维的环境和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