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手术室护理疑难病例

手术室护理疑难病例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27 16:09:53

手术室护理疑难病例

第1篇

【关键词】 手术室; 护理查房; 作用

手术室是医院对病员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重要场所,护士业务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手术配合质量和抢救成败。随着医学模式的根本性转变、医学科学及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手术室护士的业务要求已从简单的器械传递发展到对患者术前访视、术中配合、术后评估的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以往的护理培训仅限于集中讲课,形式单一,内容简单。为了适应专科手术护理发展的需要,笔者所在科自2010年6月至今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护理业务查房,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施的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科室有护士20名,女18名,男2名。其中本科学历12名,专科学历8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8名,护师12名。

1.2 方法 每月安排1~2次查房,每次查房时间为0.5~1.0 h,由护士长主持,科内主管护师轮流主讲。遇到特殊的病例,随时进行查房。主讲者寻找具有代表性的病例,查看病历和护理记录,发现潜在的护理问题,在查房前一星期定出查房的内容并公布。参与查房的每位护士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所了解的国内外最新护理进展,积极发言,通过讨论得出最佳护理方案,最后由组织者将讨论内容进行总结。

1.3 查房形式

1.3.1 前瞻性查房 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涌现。为使护士能及时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动态,得到知识的补充和更新,对于新开展的手术,要及时进行查房。从手术患者的准备、的摆置、所需的物品到手术的配合等都进行详细的解说。让全科护士及时了解新手术的动向,避免以后相关手术配合不足。

1.3.2 技术性查房 目的是熟悉各种仪器及新设备的使用,熟练、敏捷地配合好各种手术。首先安排精通业务的技术能手学习各种仪器及新设备使用方法,熟练掌握后进行现场主讲示范,进行操作演示,讲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清洁保养方法,提高护士的操作水平[2]。并结合具体手术模拟演示无菌器械台器械的摆放,掌握手术配合要点,了解手术医生的特殊习惯,做到业务熟练,传递器械稳、准、快,且方法正确。

1.3.3 教学式查房 目的是增加新知识和解决护士的疑难问题。当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邀请相关的专科主任或医生讲课。例如骨科主任讲解了螺钉的区别和不同的用途,通过学习,全体护士都对螺钉有了新的了解,在今后手术用物准备和手术配合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骨科主任还回答了护士的疑问,使骨科知识得到了更新和充实。

1.3.4 业务性查房 目的是加强护士对疑难复杂手术的了解,提高手术配合质量。参加手术配合的责任护士术前深入病房了解病史、查看患者病情。要求其他护士了解病例,查阅与该疾病及手术有关的书籍。查房时首先由巡回护士介绍病史和术中护理计划,器械护士介绍特殊物品准备、手术步骤及术中注意事项,然后主持人就基础知识、相关护理知识、有关手术内容进行提问,大家一起对术中护理计划加以探讨,对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预防措施,从而使全科护士及时掌握手术配合的全过程,提高分析能力及手术配合质量。

1.3.5 角色模拟查房 目的是熟悉患者的心理,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并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在进行健康教育时,由部分护士扮演患者或患者的家属,模拟自己平日访视时患者的态度提出各种问题,由指定护士进行回答,然后全体护士进行评价,讨论如何回答最为合适。在进行手术摆放时,由护士们扮演患者,结合具体手术,相互摆放,亲身体会患者处于此种时的舒适程度,了解如何调整既能达到手术要求又不影响手术术野,还能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状态。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改变手术室护士工作的被动性。

1.3.6 总结性查房 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为手术提供安全保障。主要针对疑难重大手术及抢救手术中存在的不足而进行总结回顾,由器械护士和巡回护士及时总结手术配合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体护士分析原因,进行改进,以提高年轻护士的配合水平和应急能力。对手术室易出现的护理差错由护士长主持进行查房,使大家了解和掌握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加强护士的责任心,预防差错事故的发生。

1.4 评价方法 于实行护理查房前后,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评价手术医生和术后患者的满意程度。医生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服务态度、工作责任心、仪器使用、手术配合、手术间的管理、物品准备、无菌技术操作、抢救配合、技术水平、理论水平10个方面,每项10分,满分100分;患者满意度测评内容包括医德医风、护理操作、服务态度、健康教育、工作秩序5个方面,每项20分,满分100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应用统计软件SPSS 12.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实行护理查房以后,无论是医生满意度还是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护理查房是一种生动直观的教育形式[3],它能够解决护理工作中的难点、疑点,是提高护士业务能力、全面考核护士素质的重要途径[4]。不同形式的护理查房,提高了护士学习积极性,丰富了护士的业务知识,不仅掌握手术室本科知识,而且熟悉与之相关的内、外科专业知识,同时激励护士对护理工作进行深入研究,使护理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全科护士不仅知道该怎样做,还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提高了手术配合质量和手术成功率,医生满意度较实施前有了显著提高(P

值得注意的是,主持者自身素质是保证护理查房质量的关键。主持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医学理论知识并熟悉专科技能,能够解答护士提出的问题,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善于发现问题,诱导护士找出不足,同时还具有创新意识,敢于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启发护士思考讨论[5]。因此,主持者应注意知识更新,了解国内外护理动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参 考 文 献

[1] 童志丹,宋丽娟,富卫华.手术室护理教学查房的尝试.护士进修杂志,2000,15(11):846-847.

[2] 赵美燕,王巍,张欣,等.改进护士长查房模式提升护理管理能力.中华现代护理,2010,16(5):584-586.

[3] 吴双敏,叶天惠,李云葵.以学生为主导教学法在儿科护理查房中的实践与思考.护理学杂志,2005,20(7):6-8.

[4] 郝玉玲,方秀新.整体护理查房.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415.

第2篇

甲状腺癌是一种内分泌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近30年来,世界范围内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1〕。目前治疗甲状腺癌的方法较多,其中手术治疗己成为患者普遍认可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在接受手术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往往会产生一些恐惧心理,担心术后复发或出现转移,导致心理负担过重。为此,我们针对78例甲状腺癌患者实施了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导如下。

1临床资料

2010~2011年我院外科共收治甲状腺癌患者78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41例,年龄19-65岁。麻醉方法:采用颈丛神经阻滞+强化麻醉或全麻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术后无并发症发生,均康复出院。

2围手术期心理干预方法

2.1术前心理干预

2.1.1语言诱导①术前安排责任护士与患者见面,阐明手术的必要性,使患者了解手术的大致经过,做到心中有数。②主动介绍主治医师、麻醉师的资历、水平,并着重介绍手术方案,使患者觉得医生、护士对手术十分重视,因而产生信任感。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介绍术中可能感受到的痛苦和体验,使患者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2.1.2行为干预:①术前教会患者一些减轻焦虑的方法,如咳嗽、深呼吸等,指导病人进行练习,主要训练颈过伸位,并在床上练习发“E ”的声音。②邀请术后患者现身说法,讲述自己的手术经历,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③介绍术后护理措施,必要时让患者参观手术室、术后观察室,以减轻疑虑,增加安全感。

2.1.3 增强患者信心甲状腺癌患者由于过度紧张,,临床上容易出现失眠、多梦、精神紧张、烦躁多虑等症状,越是临近手术,这些表现越突出。这时,可适当安排家属和同事、领导前来探视、安慰和鼓励,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为保证患者有充足的睡眠时间,常规在术前晚给予安定片口服,并对患者说一些祝福的话语,让他们感受到春天般的温暖。

2.2术中心理干预

2.2.1 做好麻醉前的护理工作手术室的环境对患者而言是一种感官上的刺激,因此,入室时医务人员要随时注意安慰和鼓励病人,在安放时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避免不必要的身体部位暴露,并注意调节室内温度,预防感冒。

2.2.2 手术中护理术中保持安静,器械轻拿轻放,不谈论患者的病情及预后,使患者感到医护人员在全神贯注地手术而产生安全感。

2.3术后心理干预

2.3.1消除患者的疑虑手术回房后,护士要恰当地告之手术情况,以减轻患者的疑虑。并嘱病人减少说话,使声带和喉部处于休息状态。

2.3.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①责任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随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注意倾听患者的呼声,如出现高热、心率加快或呼吸困难、声音改变、颈部肿胀有压迫感等症状应立即报告医生及时处理。②病房要备气管切开包,以备应急使用。

2.3.3术后健康指导①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大胆做吞咽动作,有利于机体康复。②尽量避免颈部过度伸展、过度弯曲,以减轻术后疼痛,活动头部时应缓慢,以防缝线牵拉引起疼痛。③指导患者进食,在术后1-2天可进温凉流质或半流质,以减轻吞咽困难和咽部不适。

2.4 出院心理干预①向患者解释术后完全康复过程,如果出现声嘶、失音等症状可结合理疗、针灸及药物治疗,一般3-6个月会逐渐恢复。②饮食指导,如术后出现怕冷、水肿、软困等症状,可多吃紫菜、海带等含碘量高的食物。③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境,避免情绪激动,积极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社会活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并告知返院复查的时间,使患者感到温暖。

3讨论

心理干预除直接对患者的心理因素产生影响外,还可能会对患者的相关行为产生间接影响〔2〕。甲状腺癌属于身心性疾病,我们认为、对待身心疾病患者在护理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把患者看成一个高级的、复杂的生物、心理、社会的统一体,给患者提供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各方面的整体护理〔3〕甲状腺癌患者最常见的心理异常表现为经常处于一种焦虑状态和对躯体的过度关注、多疑、多虑,加上患者对手术的必要性和安全性缺乏了解,更会加重紧张、恐惧的心理。因此,加强围手术期的心理干预,有效的缓解和消除受术者的心理焦虑,帮助患者积极应对手术刺激,对于手术的成功和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宁,石福兴.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J].2011,3(32):432.

第3篇

【关键词】术前 术后访视 重要性

手术室整体护理工作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术前、术后访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和特殊情况,它可使护士充分评估手术患者心理、生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情况,制定护理计划,有的放矢地进行心理疏导,减轻患者术前的、恐惧、焦虑情绪,确定病人的护理要点,目标及要实施的护理措施,更好地配合手术。

我院手术室2005年针对手术前、手术后进行访视工作的。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对4472例住院手术患者实施了术前、术后访视评价记录观察,收到了满意的效果。其中, 15岁及以下儿童328例,60岁以上老年患者924例,其它年龄3220例。全身麻醉手术1050例,硬膜外麻醉1545例,局部麻醉1359例,其它麻醉518例。

1.2 患者对术前、术后访视的评价 随机选择430例患者进行访视调查, (该调查由院其他人员电话方式进行),有411例患者对术前访视作出了评价。其中85.4%的患者对术前访视的效果持肯定态度,9.5%的患者对访视效果评价一般, 5.1%的患者对术前、术后访视工作提出了建议。

2 访视方法

于手术前1天,对次日需要手术的患者进行访视。先查阅需要手术病人的病历,与主管医生、护士交谈,详细了解病人心里活动及心里障碍等各方面情况。再与患者见面,进行术前指导,讲解手术相关知识,术前、术后注意事项,术中配合要点等,同时分析患者的心理变化,提供正确的心理疏导,进行手术须知、疾病基本常识等内容宣教,,让患者获得更多信息取得患者密切配合,进行必要的护理体检,包括观察患者的皮肤、粘膜颜色等,访视后填写术前、术后访视单,定期总结经验并改进访视方法。

3 讨论

3.1 访视时间的选择 手术前访视一般在术前1天下午进行,避开病人进食、午睡与探视者交谈或医生查房时间。选择患者心情比较好的时候,每次访视与患者交谈时间一般在10分钟,但也可根据患者的需要而定。有5.1%对访视效果评价一般的患者中,大部分认为访视时间过短,未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患者的建议显示,他们希望术前访视“早些日子进行”,说明患者希望术前访视工作提前进行。如何加强与病人的联系,术前访视可否在病人决定了手术日期后就进行,这是一个值得大家关注和思考的问题。

3.2 访视时注意评估患者资料来源途径多样化 术前访视除了要了解病情外,还需评估患者的家庭、社会、文化、心理情况等。病历所提供的资料是有限的,从主管护士、医生及患者家属或同室病友处了解情况是必要的,有利于保证资料的准确性,正确判断和分析患者术前的心理变化及其产生原因,并在术前访视和术中护理时给予恰当的护理干预。

3.3 访视目的讲解 有助于患者正确认识手术室护理工作, 术前访视主要是为了了解患者的情况和需求,为制定术中护理计划提供依据,并进行术前宣教,帮助患者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配合手术顺利进行。多数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过去功能制护理阶段,认为“手术室护士只在手术台上与患者接触”的旧观念,对术前访视工作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而心存疑虑。有个别患者因访视护士自我介绍而紧张。这类患者一般诊断不明确,性格多疑,认为为什么对我这么重视?是不是我的病情重?手术很很复杂。经过耐心讲解访视目的后,所有患者都消除了疑虑和紧张,并能很好地配合访视工作进行。

3.4 术前、访视在交流技巧中的应用 与患者交流是术前访视的主要过程,注意讲话方式,合理运用语言及非语言交流技巧,取得其信任与好感。恰当的称呼、语言礼貌简洁,避免交流忌语和医学术语如失败、死亡、出现意外等,整洁的服装、举止文雅、和蔼的微笑、亲切的眼神,都将会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更加尊敬医护人员;鼓励患者及家属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认真倾听,对合理要求保证在术中予以满足,让患者感到放心,实事求是而有分寸地回答患者的问题,尽量保证与手术医生口吻一致,不随意夸大病情或手术效果,不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对不明白的事情不含糊地回答,对不便回答的问题以礼貌、委婉的方式回绝,做好保护性医疗措施,避免伤害患者自尊,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以免造成患者的不安或引起医疗纠纷。

3.5 巡回护士对小儿患者的访视时间要适当延长 小儿的依赖性强,让其离开父母单独进入手术间相对困难。需要和小儿玩耍、唱歌或跳舞让他们尽早熟悉并喜欢和护士在一起,以适应手术环境。

3.6 术前、访视宣教要符合患者的需求 根据术式、麻醉方式, 侧重术前指导,如术前准备,术前禁食、水; 入手术室前避免贵重物品带入,根据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对手术相关知识等的需求不同,术前访视时要正确判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应考虑开发多种形式的术前指导,将手术室环境设备、手术相关知识制成幻灯形式,让病人观看并予以解说,使宣教更形象、直接,取得更好的效果。

3.7 通过术前、术后访视有利于提高手术室护士素质 为了能与患者更好地交流,护士需收集相关疾病的生理、病理、治疗、护理等相关资料,学习护理心理、护理伦理、人际交流等知识,从而提高了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综合素质,为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全面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术前、术后访视是整体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实施,为评估患者的情况积累了资料,同时可缓冲患者术前的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麻醉、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利于患者术后的身心康复[1],也有利于护士自身素质的提高,确实收到术前、术后访视所要达到的效果和目的。

3.8 手术后访视 3日后对手术病人回访,了解病人的手术恢复情况,征求反馈意见,解释病人提出的护理问题,评估护理效果,针对问题不足之处,制定措施,总结经验促进护理工作的提升。

第4篇

【关键词】 重危疑难心血管病;临床救治;疗效分析

重危疑难病历来极为重视, 仅就收集的200余例中选出30例心血管病进行分析, 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30例, 其中男16例, 女14例。1~10岁2例, 11~20岁4例, 21~30岁0例, 31~40岁10例, 41~50岁6例, 51~60岁4例, 61~70岁4例。

1. 1. 1 发病诱因 饮食后快走2例, 劳动时晕倒2例, 分娩后发病2例, 突然发病2例, 缓慢发病22例。

1. 1. 2 病因 药物致病6例, 农药中毒2例, 低钾2例, 系统性红斑狼疮2例, 风心病2例, 心律失常2例, 心内膜炎2例, 嗜铬细胞瘤2例, 原发动脉夹层2例, 动脉坏死2例, 冠心病2例, 先天性心脏病4例。

1. 1. 3 合并症 涉及17种, 颅内高压、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过缓、房性早搏、频发性早搏二联律, 病态窦房结综合症, 室颤,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室传导阻滞-Ⅲ度房室阻滞、完全性房室阻滞、室内阻滞、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支阻滞), 心室间隔穿孔、心包炎、心肌病、心肌梗死、心衰性腹痛腹泻、急性左心衰竭、肾功能不全、动脉夹层、血栓阻塞主动脉瓣口、左右心室肥厚、双室肥大、肺动脉扩张、结核、草酸沉着症、肾动脉旁嗜铬细胞瘤、急性肺水肿、休克。

1. 1. 4 症状 心悸12例, 出汗10例、气促8例、恶心8例、呕吐8例、抽搐6例、头晕6例、发热6例、浮肿6例、腹痛6例、口唇发绀4例、颜面浮肿4例、胸部压迫感或刺痛、背痛、腹胀、腹泻、颈部不能活动, 喉头痉挛、左及右足背痛(伴足背动脉搏动消失), 左眼失明, 不能平卧、大小便失禁、烦燥、咳喘等各2例。

1. 1. 5 既往史 风湿病2例, 高血压史2例, 26例无既往病史、家庭史。

1. 1. 6 体征 一般情况, 心率20~30次/min 2例, 40~50次/min 4例, 100~120次/min 6例, 130~140次/min 4例, 150~160次/min 2例, 200次/min 2例, 其余10例正常。血压不能测出4例, 最高34.7/14.7~34.7/20 kPa (258.72/108.75~258.75/150 mmHg) 6例, 7.8/3.9~8/4 kPa (56.25/26.25~60/30 mmHg) 6例, 正常14例。呼吸, 30~50次/min 4例, 14次/min 4例, 正常22例。查体, 面色苍白10例, 巩膜黄染4例, 四肢厥冷4例, 颈静脉充盈2例, 心界向左扩大8例, 心前区收缩期杂音Ⅰ~Ⅵ级10例, 下肢水肿6例, 舒张期杂音2例, 奔马律2例, 早搏2例, 二联律2例, 双肺可闻及干、湿性音8例。

2 结果

初诊与最后确诊相符10例, 初诊待查4例, 误诊14例。尸体解剖确诊6例, 符合初诊2例、24例依常规病史、体征、特殊检查确诊。药物治疗28例, 手术治疗2例, 治愈20例, 死亡10例。药物治疗涉及药物近30品种。行气管插管、供氧治疗2例, 心电监护2例, 洗胃2例, 中药治疗2例。

3 讨论

3. 1 心血管重危疑难病以心跳骤停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及高血压(急进型高血压、高血压危象), 多在临床上出现[1-3]。本组突发病2例, 缓慢起病22例, 余6例为一般急性起病, 但其17种合并症涉及心包、心肌、心内膜、心传导系、心血管、甚至及脑(脑水肿)、肾(肾功能不全)等心血管外脏器, 发病紧急, 且遇疑难病(心室间隔穿孔、动脉夹层、血栓阻塞主动脉瓣口、草酸沉着症、肾动脉旁嗜铬细胞瘤), 给诊断抢救带来困难, 死亡率高 (10/30)[4]。因死因不明, 尸体解剖8例, 2例少见的“草酸沉着症”(除肾脏有较多的草酸盐沉着外, 心肌和传导组织内并有沉积。患者以Ⅲ度房屋传导阻滞死亡, 并非由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 2例心脏传导系统发育不良(经病理切片证实。否定了初诊“心肌病”。“心肌病”系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血栓形成, 导致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而亡。), 2 例系曲霉菌性心内膜炎所致血栓阻塞, 主动脉瓣口通道仅能通过一探针。血栓经染色切片镜检为曲霉菌致使患者死于急性左心衰蝎。2例为特发性升主动脉中层坏死, 动脉夹层形成, 并从升主动脉始部向外破裂, 引起心包填塞。左肾动脉旁嗜铬细胞瘤(3 cm×2.5 cm×2 cm), 伴坏死, 玻璃样变, 灶性钙化和囊腔形成。继发性回缩肾, 左心室肥厚及轻度扩张, 肾、脑、脾等内脏小动脉硬化。肝、肺慢性淤血, 脑淤血, 水肿, 双侧胸腔内血性胸水约1000 ml, 腹水约500 ml。这就解除了初诊“嗜铬细胞瘤”的怀疑, 慢性肾炎、冠心病给否定。但嗜铬细胞瘤引起的高血压与升主动脉中层坏死有什么样的联系, 待进一步探讨。

3. 2 本组除2例嗜铬细胞瘤合并动脉夹层作手术治愈外, 余28例全行药物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在内。)其中抗心律失常药物者多持不同意见[5]。本组使用氨酰心安、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苯妥英钠。利多卡因为目前普遍使用, 本组用于6例病患者, 2例有效, 4例无效。无效时改用普鲁卡因胺无效, 后改用苯妥英钠加盐水静脉滴注而20 min就由室性早搏转现为窦性心搏。氨酰心安一个病例使用2次, 一次无效, 一次有效。有的学者认为氨酰心安用于一次快速持续房颤, 55%能在2 d内复律[6]。如何选择抗心律失常药?有的学者认为一般根据药理与经验, 各地治疗的疗效, 不宜相互比较。几乎所有抗心律失常药品均有抑制心肌收缩的作用, 应用时要考虑患者状况。心律失常不引起大的症状, 不危及生命, 尽量不宜用抗心律失常药, 尤其是长期应用[7]。

3. 3 本组心血管重危疑难病经抢救治愈20例, 特别是1例在9 h内反复心脏停搏达53次又伴有阿期综合征竟能被抢救成功, 实是罕见。成功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治疗。这就揭示医务人员要提高抢救心血管重危疑难病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龙洋,马健,康强.重危疑难心血管病的临床分析与进展性研究.中国危重症急救医学, 2013,25(1):31-33.

[2] 龙官保,满媛,马笑.危重急疑难病症的临床诊治与前瞻性研究.中国急救医学, 2013,33(2):101-102.

[3] 邝贺龄.内科急诊治疗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5:83-89.

[4] 陈健,姚建平.福建三明市2010-2011年心血管病死亡因素分析.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2): 119-120.

[5] 方卫华, 朱俊, 郭继鸿. 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评价研讨会纪要.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13,41(3): 131-133.

第5篇

【关键词】眼科外伤手术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4)02-0447-0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病患者特别是眼外伤手术患者都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因为患者的痛苦不仅是身体上的折磨,更是患者所处的状态抱着强烈不安恐惧心理。进而影响手术治疗及效果。眼外伤[1]是眼球及其附属器受到外来的难忘机械性物理性或化学性伤害而引起的药品各种病理性改变,是造成盲目性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将我院就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眼外伤手术168例,根据患者在手术不同阶段的心理护理状态,进行针对性地心理护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我院收入的眼病患者,其中眼外伤手术168例:其中男94例,女74例,年龄最大66岁,最小12岁,左眼70例,右眼96例,双眼2例,伤害主要因素:机械伤92例:主要为穿通伤19例,异物伤30例,挫列伤43例;非机械伤76例,主要为毒气,化学32例,热烧伤12例,168例患者进行手术时,其中采用全麻12例,其余156例均局部麻醉。

1.2方法

1.2.1术前护理

护士在眼科外伤手术前应深入病房了解患者在术前的需求,主动热情,了解病人的心理社会和文化背景,根据不同状况对患者应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其疏导,解除恐惧、焦虑、担扰致残的心理障碍,特别是年轻人被毁容之后自感前途眇茫,而产生轻生行为。这时护士对其进行心身护理,必须与病人及时沟通,耐心倾听,获取患者的信任,并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身心达到最佳状态,才是治疗效果的最佳保障。并向病人说明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意义、目的、术中的感受。并进行术前准备工作完成质量情况。

1.2.2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时由专护人员接送,以缓解患者紧张的心理压力,及手术带来的恐惧和陌生感,保持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嘱患者家属陪同护送患者到手术通道前,可以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3]。陪护人员亲切温和地与交流,放松自我心态,树立手术治疗康复的信心,消除心理上的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适应手术环境,告之患者在不违反手术安全制度的情况下,术中护士会尽心尽责的满足其要求,从而减轻患者对手术室的陌生和不安,提高对手术的信心,消除因恐惧及不安对手术带来的负面影响,使手术得以顺利完成。

1.2.3术后护理

术毕,将患者安全平稳送回病室,病室温度、环境、光线应适宜,为了有利病人回病室安心休养,应告之患者手术非常顺利,使其放心,消除患者的担扰。与患者的谈心,释疑、讲解。讲解术后健康饮食和意义,解释疑问要专心、耐心及相关的生活中注意事项,在术后24-48小时内,严密观察患者的生病体征及眼部情况,并及时做好记录。尽量减少术后的病情变化,一旦发生特殊情况时,必须冷静沉着采取措施,当患者有疼痛感时,应采取分散注意力的方法,,与病人交流其感兴趣的话题,转移注意力,减轻病人的疼痛感,熟悉病人的心理特性,特别对有孤独感、恐惧感、焦虑感的患者,护理人员应给予亲切的关怀和安抚,让其心理有温暖安全的感觉。

2结果

本组162例患者经针对心理护理后,在手术治疗中均处于最佳状态,手术顺利完成,同时在治疗时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治疗的费用,并康复出院。同时采取的针对性心理护理,得到患者广泛认可和好感。

3讨论

本次我院将眼科外伤手术和心理护理相结合,取得良好的效果。心理护理亦称精神护理[2],指护理人员运用医学心理知识和方法,探索病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后,以科学态度,恰当方法,美好言语对病人的精神痛苦、心里顾虑、恐惧、思想负担、疑难问题进行疏导,解答改变病人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使其走向健康的过程。心理护理的目的是满足病人心理要求、心理满足,调整病人的社会角色,调节病人的情绪变化,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善于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忌紧张、发怒、学会自我调解,自我控制,保持心里健康,缓解病人的社会心理压力,帮助病人疏通心里障碍,使病人增强及对应能力,处理病人的身心反应,使病人心理无忧虑。

本组患者大多存在恐惧、紧张、消极、忧虑等不良情绪,我院对本组患者在术前、术中及术后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心里状态都有良好的改善,使患者在手术治疗时都处于最佳的心里状态,也缩短了住院的治疗时间,减少了人力,物力,节约了经费,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因此,眼科病患,特别是外伤手术中采用的心里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心里问题的发生率,有利手术患者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艳华.眼外伤儿童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1):313-314

第6篇

系统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系统了解相关学科理论知识与进展,能吸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二)技术能力要求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除普遍掌握本科疾病或专业技术外,应熟悉本专业诊疗常规,还应对本专业某——方面有所专长,能较熟练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并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有关医学文书等资料。其专业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

平均每年参加本专业工作不少于40周,具体要求:

1.内科系统:在内科常见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并能熟练地掌握与内科有关的专业技术;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常用诊疗技术及相关技能,能熟练正确地救治各类内科的危急重症,能独立解决较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断与治疗问题;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工作。任期内平均每年系统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主管或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主持危急重症的抢救和较疑难病症的处理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

2.外科系统:对外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疾病有深入的了解,并能作出正确地诊断和独立地处理。熟练掌握并独立完成本专业较大中型常规或急诊手术,并具有较强的临床应变能力。熟练掌握本专业一些大中型手术的指征、手术操作技术、手术前后处理等,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和管理能力,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工作。任期内作为术者平均每年完成手术至少100台(例)次,其中完成甲类、乙类手术或复杂疑难病症抢救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

3.中医:熟练掌握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经典著作及与本专业有关的各家学说。能熟练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进行辩证论治,对本专科领域内较复杂的疾病、危急重症和较疑难的病症有一定的了解,并能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掌握与本专业有关的现代医学临床知识及技能。能承担二线值班、门诊咨询及院内会诊,具有一定的病房及门诊医疗组织管理能力。

内科系统(含内科、儿科、妇科、针灸科、推拿科、皮肤科等):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任期内平均每年系统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主持危急重症的抢救和较疑难病症的处理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

外科系统(含外科、眼科、骨伤科、耳鼻喉科、肛肠科等):掌握本专业手术指征,并在手术前、后能运用中医中药进行辩证论治。主管或负责主治病例的确诊率、治愈率或有效率、抢救成功率等医疗技术水平达到本地区先进水平,任期内平均每年系统诊治病人不少于100例,其中,主持较疑难病症的处理平均每年不少于10例;或在任期内作为术者平均每年完成手术不少于100例,其中完成中型手术。

4.预防医学:能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本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从事公共卫生的人员能按照公共卫生工作程序的要求处理各种事宜,能进行公共卫生有关业务工作的设计及数据的收集、处理工作;能独立从事常见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并作出卫生学评价,能熟练掌握所从事专业工作常用的现场监测仪器操作、卫生学检验采样、卫生质量感官评价等技能。

从事疾病控制的人员能独立拟定并具有组织实施传染病、慢病防治及地方病、寄生虫病防治方案,并能承担流行病学调查任务;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重大疫情、食物中毒或有害毒物泄漏等)具有独立的现场调查和紧急处理能力,能独立完成调查报告。妇幼保健人员能参与本专业中短期和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协调、实施和效果评价:能独立开展妇女或儿童保健专科门诊,并能解决较复杂问题;参与组织面向人群的健康教育活动;能较全面系统地开展本专业妇幼保健咨询,能完成本专业调查、监测、干预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分析评价。具有指导基层组织或下级医师的能力。任期内完成较高水平的相关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2份。

5.药学:能全面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具有较丰富的药学工作经验,并在某一领域有所专长,具备解决日常工作中复杂疑难问题的能力。

从事医院药学(调剂及药事管理)的人员能熟悉掌握药品供应、调配及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熟练掌握毒、麻、等特殊药品的管理规定并能指导下级药师。能熟练地掌握临床用药的作用特点、机理,不良反应相互作用及药物应用趋势和经济学评价、储备学原则、保管要求,能指导或参与临床合理用药工作,熟悉医院药学管理及法规的基本内容。

从事医院药学(制剂与药检)工作的人员能掌握制剂管理规定及制剂各环节应注意的关健技术和工艺学原则;具有解决制剂生产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能力;熟悉医院制剂的质量保证体系。具有控制药检工作质量的能力,能根据检验结果发现制剂过程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医学.全在.,线提,供。具备一定的新制剂研制能力。

从事临床药学的人员能熟悉临床所用药品的药理作用、疗效、不良反应,治疗方案。深入临床参与会诊,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设计个体化治疗方案。了解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程序与监测方法;开展药学情报研究,提供药物咨询,积极参与并有效指导临床科室合理用药。中药人员还应熟练掌握中药的加工炮制、制剂和配方等各种技术操作,并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能掌握400种以上中药的性味、功能、鉴别、质量检查、配伍禁忌等全面技术。药检人员能掌握本专业检验仪器的性能、使用与维护,熟练掌握药检技术操作,能掌握药物光谱、色谱分析、测试的方法和意义。任期内完成较高水平的相关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3份。

6.护理:熟练掌握护理专业的基础理论与专科知识,具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并在护理学某一专科领域有所专长。熟练掌握本专科疾病的护理要点、治疗原则,能综合运用理论知识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娴熟的技术操作能力,能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技能。能独立解决本专科疑难重症病例的护理问题,能参与完成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具有护理管理及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的能力;掌握本专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掌握本专科临床常用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检验目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任期内主持护理查房和护理疑难病案讨论或组织参与危重、疑难病人护理计划的制定及实施平均每年不少于10次。

7.医技类: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动态,较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技术操作及相关技能,有丰富的管理实验室的经验和能力。

从事诊断工作的,能及时吸收最新技术应用于本专业,为相关学科提供较准确的诊断、检查报告,积极参与有关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工作并承担院内外会诊。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能为临床在某一检验学科方面提供咨询服务,在实验选择、结果解释上提出指导性意见,为临床合理解释试验结果,提供正确的信息。从事影像诊断工作的人员,能熟练掌握复杂、疑难病例的诊断医学.全在.,线提,供。任期内出具诊断报告1000份,其中疑难病症不少于5%,完成高质量的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10份。

从事技术操作的,能熟练掌握本专业仪器设备的原理、性能、使用及其安装、保养和维护,能分析其结果及其误差原因,能解决本专业较复杂疑难问题。从事检验技术工作的,能熟练掌握本专业各项检验的原理,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质控程序以及2种检验仪器的操作、日常保养和维护。任期内参与临床技术工作1000例,完成高质量的质量控制、保养维护专题报告平均每年不少于10份。

(三)科研水平要求

掌握科研选题、课题设计及研究方法;能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课题,开展科研工作,并进行课题总结;具有独立进行和指导下级卫生技术人员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7篇

1、转变观念,主动出击,提高组织和领导能力

科室主任除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以外,还应该懂得一定的管理知识及领导艺术。注重管理知识的积累,认真学习管理学书籍,从中找到可资借鉴和参照的领导经验、工作方法和管理技巧,积极创建与患者的和谐、与领导的和谐、与社会的和谐、与科室同事的和谐。重视科室团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配合,识大体、顾大局,改变观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出击,形成团队精神,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加强科室规范化管理

2.1分组管理将科室不同业务技术分成3组,即普放诊断组、普放技术组、CT组,每组设组长一名,明确职责,具体负责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并带领本组人员认真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在保证各组工作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以利于专业技术的全面掌握和人才培养,达到影像医学“一专能”的目标。根据科室需要,增设放射科网络管理及对外联络小组,负责科室对外宣传联络及仪器设备、电脑网络、影像诊断工作站的一般性维护以及技术性问题的解决,包括影像资料存盘等日常工作。

2.2认真贯彻执行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文件精神

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明确职责,建立各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科室各项规章制度。制定《放射科质量管理》、《放射科岗位职责及各类人员职责》、《放射科管理制度》、《放射科机器操作规程及技术操作规程》、《放射科规章制度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机器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制定《放射科机器设备维护及清洁卫生责任明细》,分片包干,责任到人。

2.3影像资料数字化管理

(1)将放射科采用我科计算机系统将所有资料进行整理,刻录成一级光盘进行归档,作为原始资料保存,供临床医生及出现各种医疗纠纷事件时的查阅,将阳性病例资料按照不同系统分类出来,对于有手术病理证实的阳性资料分别刻录成二级光盘,作为科研和院内外会诊之用,显著提高了影像资料存档的管理水平。

(2)放射科所有诊断报告书写均在影像工作站和激光打印机上完成,影像诊断报告更规范、更清晰,精心设计制作报告系统中的模块功能,使诊断医师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分析影像而不是书写报告上。同时,每一份诊断报告必须通过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审签,方可正式发出。(3)放射科影像资料数字化,真正实现了无胶片化管理,极大地降低了放射科传统管理模式所需的成本,图像可以永久存储和直接调用,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工作效率。

(4)合理的数字化放射科资料管理,有利于提高医疗诊断质量,促进医院科研教学水平及现代化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为医院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行科内绩效,全面提高科室人员

积极性积极支持配合医院绩效分配改革工作,大胆进行科内绩效再分配,全科五个组,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范围,科室内部分配实行“多劳多得,绩效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同时向医疗风险责任大、科技含量高、工作量大倾斜,并与职务、职称挂钩,绩效分配更趋合理。科主任在分配中处于关键的位置,制定出稳定的分配细则,每一位科室人员都有相对应的绩效分配系数,适度拉开档次,保证科室的团结和稳定,充分调动科室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分配标准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更改,严禁分配上的任何随意行为。

4、诊疗质量管理诊断

人员通晓影像质量控制的理论和方法,细心阅片,严格按照《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规范医学影像学诊断报告的格式书写,内容必须客观地反映其变化,符合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要求,包括一般资料、检查名称、检查技术和方法、医学影像学表现、医学影像学诊断、书写报告医师签名及科主任(副主任)审核,五个项目缺一不可。每天早晨8∶00~9∶00由科主任或诊断组组长组织读片,值班医师准备读片内容,挑选一天中一些疑难的、典型的或具有教学意义的病例,收集些病例的病史资料及各种影像检查的信息,读片时值班医师汇报病史、分析影像,得出初步结论,上级医师进一步分析病例,综合影像信息,相互印证,做出最终结论。定期进行诊断符合率统计和查对,定期组织疑难病例和手术病例诊断对照讨论会,并记录疑难病例讨论结果。技术人员不断改进投照技术,确保CR片质量,每日统计重照、补照人次或部位及废片数量,按实际发生额与工作量的比率计算百分比。每月进行技术读片考评,优质片率、废片率应符合质控规定,并定期组织废片分析讨论会,总结经验,落实改进措施。基层医院放射科人才培养对于影像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应常抓不懈,主要措施有:

(1)强调以患者为中心,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2)相对固定,定期到普放、CT、胃肠室及特殊造影室轮转,力争掌握本学科范畴内的所有知识,同时,根据科室人员特长,选派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带动科室的业务发展。

(3)重视科内读片会,鼓励要求年轻的同志参加再教育学习,进一步提高学历和学习新的知识。

5、诊疗服务质量

患者的接诊登记是窗口科室给病人留下的第一印象,这一环节做好了,病人就诊的整个过程就会轻松愉快,对医生的满意度因此也提高很多。一方面,服务态度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了解患者的情况与临床医生的检查要求,弄清楚所检查项目、部位、方法及病情的轻重缓急,尽快安排危急重患者检查,再补办手续,赢取救治时间,随时与临床医生取得联系。理解患者的心情,体谅患者的焦虑和不安,注意维护患者的人格和自尊,掌握沟通的技巧,有针对性地给予解释及做出影像诊断。平诊病人不超过1h、急诊30min内出具诊断报告;对于必须讨论会诊的疑难病例,向患者说明,推迟取结果,最迟不超过24h,以最大限度保证诊断的准确性。

第8篇

【关键词】基层医院;护理人才;培养;策略

护理人才是指具有系统的现代化护理学知识、较强的专业才能,并对护理事业作出贡献的护理人员。由于基层医院低学历、低年资、低职称护士较多,基础较差,综合素质不高,给护士的培养带来一定的难度,所以作为护理管理者应该注重对护理人员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综合培养。我院骨科自2007年1月以来对护士采取整体培养与分层次培养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实施方法报告如下。

1培养的模式

一直以来,很多医院对护士培训不到位,造成了护士敬业精神和职业信念衰退,专业思想动摇和职业倦怠[1],所以,护理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护士系统、规范、可行的培训,它是促进护士早日成才的关键。科室的护理人员数量少,易于集中,但入科时间不一,学历层次不一,个人领悟能力不同,因此,在护理部护理人员培养计划的指导下,我们科室采取整体培养和分层次培养相结合的模式,既和普通科室一样注重“三基”培训,又根据科室特点对护士进行分层次、分个人的培养。

2 培养的内容

2.1 整体培养l

2.1.1 思想品德的培养:

基层医院的护士普遍存在学历低、文化底子薄,服务意识落后的现象,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医院及科室的管理规定;学习先进理论及先进医护人员的光荣事迹。以先进带动后进,形成你追我赶的势头。以管理规定约束言行,以模范先进为榜样,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树立“患者至上,安全第一”的服务思想,倡导“感动服务”的先进服务理念,对患者做到“五心”服务,即对待患者充满仁爱之心、精细之心、忍耐之心、真诚之心以及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执行首接负责制,积极开展临床路径,优化流程、降低药品比例及次均住院费用,进一步落实“五常法”管理,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真正做到让病人满意、让政府满意。

2.1.2 心理素质的培养:骨创伤外科具有急诊多、创伤重、病情急的特点,这就要求骨科护士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处理各种应急事件。在平时,定期进行紧急情况发生的模拟演练。如模拟各种危急情况发生的情形,要求护士根据现场的提示进行相应处理,以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抢救病员或处理批量伤员时,要求低年资护理人员尽量参加,感受处理危急情况时的气氛,学习处理危急情况的方法以及救治批量伤员的规范处理流程。加强各种应急预案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及演练,尤其是1~2年护士应急能力差、缺乏经验,更应加强应急预案和心理素质的培训和考核。

2.1.3 仪态素质的培养:护士必须仪表文雅大方,举止端庄稳重、待人热情真诚、语言表达恰当、用语准确、有亲和力。因此,在平时就注重护士日常礼仪的培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让病人感到亲切,对护士充分信任,减少或杜绝护患纠纷。

2.1.4专业素质的培养:

2.1.4.1 注重护理理论的学习:督促1~5年的护士通过上网、看书自学和听讲座等方式进行基本理论的学习,学习讲究效果,每天利用早交班时间,由护士长或责任组长进行十分钟以内的晨间提问,并在病床前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现场提问,以督促个人的学习。科室成立两个理论学习互助组,以责任组为单位划分,责任组长兼理论学习组组长,每月组织该组护士集中学习、考试1~2次,内容由护士长指定章节即考核内容,责任组长抽其中的知识点共同指导学习考核。同时院里组织的考评及科室提问的结果均作为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对于5年以上的护士采取自学,护士长抽查的方式督促学习。对表现较好又乐意扎根护理事业的护士派上级医院进修或短训,以迅速提高其专业素质。

2.1.4.2 护理技能的培养:护理技术操作贯穿在每天的工作中,要做到规范化,就要加强训练,根据护理部年度训练、考核计划,安排好每个月的训练内容。科室成立两个操作学习互助组,以责任组为单位划分,每组抽一人担任操作能手,负责示范正规操作、带领练习,由操作能手监考,两组互相交叉考试,每月在护理部考核前由护士长抽查考试。同时院里组织的考评及科室考核的结果均作为个人考评的客观依据,纳入当月绩效考核。对于1~2内的护士,每月培训操作并进行考核,3年以上的护士每半年集中抽查考试。积极组织护士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只有通过竞赛才能促使护士快速提高,快速成才。

2.1.4.3重视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每个月进行护理查房和业务学习,组织护士轮流授课,进行专业技能的培训。通过学习,不但对所查的某一疾病的护理有了更细致的掌握,而且可以提高护士的表达能力和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责任组长每周组织该责任组护士进行周查访一次,并在《护士长手册》上做好记录,参加人员签名。只有通过业务学习和各种形式的查房,护士才能更好地关注病人,才能更快地提高理论知识水平。

2.1.4.4 护理文书写作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对12年内的护士,要强化法律意识,注重护理文书的书写能力培养,严格规范护理文书书写,强调专业术语的使用,从细节上抓起,加强对每份护理文书的考评,定期进行护理记录缺陷分析与改进。我科对护理病历质量实行三级质量控制模式:即责任护士对自己所管床位病历(分在架病历和出科病历)按《重庆市护理文书书写规范》和我院护理文书书写要求进行自查、整改,杜绝平时因粗心大意或笔误等造成的记录差错;然后交责任组长检查签字,重点在于检查责任护士的记录是否符合专科特点、逻辑是否合理等;最后交护士长全面检查、审核后交病案室存档。在此过程中,责任组长和护士长在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请当事人及时修改错误,并将三次重复出现的问题纳入当月绩效考核。

2.1.4.5 注重护理理论知识的更新:组织护士通过网络、护理杂志、参加讲座等渠道进行学习,了解国际、国内护理工作发展的现状,不断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更新护理知识。如条件允许可以不定期组织护士到上级医院参观学习,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及技术。科室分两个责任组,每组抽一位理论知识较好的护士担任负责人,分组培训、考核本责任组护士。

2.1.4.6 注重新课题、新技术的学习和护理科研能力的培养:针对我们科室危重大手术多的特点,科室积极开展新技术及新课题,组织护士重点学习,积极参加院内、院外组织的关于骨科及护理的学术讲座。对低年资护士要求他们了解护理科研课题立项和护理论文书写的基础知识;要求责任组长、5年以上的护士、本科学历的护士和护师积极撰写护理论文及开展护理科研项目。

2.1.4.7 积极参加科内及院内护理会诊、大手术术前讨论、积极参加疑难、危重、死亡、特殊病例讨论。科室成立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小组和护理会诊小组,成员主要由护士长及5年以上护士担任,负责组织低年资护士对自己所管床位的疑难、危重病例进行讨论、会诊,并做好记录,积极解决护理难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2.1.4.8 注重护士带教能力的培养:重视护士护理教育能力的培养。护理教学对护士本身是一种促进,对知识是一个巩固过程,更能促进护士主动获取新知识,拓宽知识面。科室指定高年资护士负责实习生的带教工作,定期召开评学评教会,听取带教教师及实习生的意见。

2.1.4.9 重相关能力的培养:科室注意培养护士与护理工作相关的一些能力。比如培养护士操作计算机的能力,培养护士利用网络查找医学文献的能力,培养护士利用科室即医院的网站进行自我宣传的能力。

2 .2 护士分层次培养工作要求及目标[2]:

2.2.1 毕业第1年护士(包括见习护士) 提供病人有效的基础护理,掌握基本技能,通过护士注册考试,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达标,在上级护士指导下完成临床班及夜班工作,了解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

2.2.2 低年资护士(23年) 以临床基础护理工作为主,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能够独立完成临床及夜班工作,掌握护理程序的理论知识,辅助完成本科危、重病人的抢救及观察。

2.2.3 高年资护士(4年以上) 具备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提供病人整体护理,较熟练掌握本专科护理技术操作,掌握重症病房常见仪器使用和保养,协助完成中专护生的带教工 作,护理专业能力达到大专水平。

2.2.4 高年资护师 能够承担临床负责护士工作,具有较强的带教能力,能够组织督导各组护理工作,能够总结临床护理工作,并具有撰写护理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组织及管理能力。

2.2.5 主管护师 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基础理论的新知识,了解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及发展,具有解决本专科护理工作疑难问题的能力,具有较 高的护理管理及科研能力,具备带教大专以上护生的能力,能够承担临床班组长工作,能够 指导下级护士完成护理病历并组织实施,成为本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2.6 副主任护师 全面了解并掌握国内外医学及护理学理论的新知识,能够综合运用护理边缘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指导临床工作,具备护理科研设计、医学文献检索,医学统计知识,并能组织指导下级护士共同完成护理科研工作,培养专科护理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2.2.7 护士长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协调能力,掌握并运用科学护理管理方法,能够妥善地处理疑难问题及病人的投诉,善于激励下属,运用护理新概念,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能力及专科护理水平。

3 讨论

要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实力和较强的竞争能力,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服务能力增强是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而要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护士的继续教育培训迫在眉睫。护士的在职培养是一项艰巨而长远的任务,护理管理者必须注重护士的全面培养,只有综合素质过硬的护士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护士;加强专业化培训,才能培养出更多的护理人才,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身心健康服务。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