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安全意识重要性

安全意识重要性赏析八篇

时间:2024-02-10 16:35:18

安全意识重要性

安全意识重要性第1篇

关键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重要性;对策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铁路运输的安全问题是制约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重要方面,甚至可以说是制约我国交通运输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方面。只有我们从管理的高度上对那些已经出现的问题进行治理与改善,才能够得到整个铁路运输方面的改革与进步,最终促成铁路运输安全的重大发展。

1、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优势分析

(1)运输能力强。铁路是大宗、通用的交通运输方式,能承担大量的货物和人的运输。(2)运输成本低。铁路交通固定资产折旧费所占比例较大而且与运输距离长短、运量的大小密切相关。运距越长、运输量越大,单位成本越低。(3)安全系数大。随着先进技术的发展和在铁路运输中的应用,铁路输的安全系数越来越大。大部分国家的铁路运输行业广泛采用了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高新技术,安装了列车自动停车、列车自动控制、自动操作、设备故障和道口故障报警等装置。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铁路的安全性。(4)适应性强。依靠现代科学技术,铁路几乎可以在任何需要的地方修建,可以实现全年全天候不停地运营,受地理和气候的限制极少。并且,铁路运输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可靠性,而且适合长途运输和短途运输各类不同重量和体积的人和物的双向运输。(5)运送速度快。铁路的运送速度一般为200―400公里每小时以上,公路与水运的运输速度与此相去甚远。因此在速度上高速铁路的发展前景是很广阔的。(6)环境污染程度低。交通运输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环境的平衡,而其中对空气和地表的污染最为明显的是汽车运输,相比之下铁路运输对环境和生态平衡的影响程度较小,特别是电气化铁路,对环境的破坏更是大大的减小了。

2、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2.1铁路运输安全的基本概念

铁路运输的安全主要来说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当中,我们要能够及时得运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有效管理,对于那些行使有效的安全规章制度、具体的劳动和作业方面的具体纪律与秩序我们切实地执行,有关铁路运输安全的各个方面进行有效地配合已达到接触各种安全隐患、避免行车途中的安全事故,最终达到来保证旅客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运输货物的按时按量到达目的地。当然,这样一项内容丰富且复杂的工作是不可能由某一个单独的工作单位来完成,而是需要不同的工作方面来进行配合。在铁路运输安全问题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预防比治理来得更重要,事后的补救工作做得再完美也难以弥补已经造成的伤害、挽回那些已经形成的损失。因此我们在铁路运输安全中强调的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将一切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扼杀在摇篮之中。

2.2铁路运输安全的意识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今天,我国经济、科技蓬勃发展。这一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铁路运输的发展和进步。利用新兴技术来提高铁路运输速度,铁路运输效果将会更加。当然,实现这一目标应以安全运输为前提。铁路运输安全工作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够松懈,其是保证整个铁路运输平稳、正常进行的关键。因此,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注重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强化。铁路运输人员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在执行铁路运输相关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时刻注重自身的安全性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性,针对于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有很大帮助,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而从铁路运输安全意识出发,选用适合的铁路运输新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铁路运输水平,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稳定、高效。总体来说,加强铁路运输安全意识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可能,有效的保障了人身和财产安全,为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3、如何提高铁路运输安全

3.1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

安全管理体制是有效保证铁路运输安全的纲领,安全管理体制应该渗透进铁路运输安全工作的各个角落。健全的安全管理体制要求,铁路安全的管理者应该树立安全的管理观念,重视铁路安全的的管理工作,担任好领导者的角色,做好铁路安全运输的把关工作,提高决策水平。同时,要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加强对客运人员的管理,提高其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共同为铁路安全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其次,则要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形成规范的安全管理体制,各项工作严格按照安全规章制度进行工作和实施。同时要加强安全负责制的实施,加强对安全工作的考核,完善对客运人员的管理约束机制,以提高客运人员的责任感,在进行工作执行时,认真谨慎。最后,还要建立健全的铁路安全法规和监督机制,以不断提高提高铁路的安全管理。

3.2注重文化建设,提高安全意识

铁路作为我国的经济命脉,保障铁路运输安全、高效、稳定的运行尤为重要。为此,在铁路运输方面积极的、有效的落实安全文化建设有很大作用。安全文化建设的开展不仅能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还能够促使铁路运输向科学化、和谐化、高效化的方向发展。通常在铁路运输管理的过程中讲究“严”与“情”的有效结合。但在“严”与“情”的实际控制当中,往往容易出现一些偏差,比如人们认为“严”就是管人、罚人、使得人人自危;而“情”就是不讲原则、相安无事即可。铁路运输方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好“严”与“情”的关系,使其在思想和心理上诱导职工,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使职工在工作中时刻的保证自身和铁路运输的安全。所以说,在铁路运输方面注重文化建设,对于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有很大帮助,促使铁路运输更加安全。

3.3加强对铁路设备实施的技术改进

现代社会是一个科技社会,任何工作领域都必须拥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尤其针对铁路运输事业,更加需要强有力的技术设备支持,才能保证其运行的安全性。因此,铁路运输要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技术改进,加大对设备设施的建设投入。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引进科学适用的技术设备以减轻客运人员的工作,进而降低由人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这种设备设施的改进,要充分考虑铁路运输的安全性,不断升级改造行车安全监管装置,消除铁路运输设备上的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加强对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应用,用现代化技术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

3.4注重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提高安全保障措施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政府对铁路运输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更高的目标,铁路运输中所应用的传统信号设备和模拟信号处理技术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铁路运输的需求,对此,应当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网络技术等来构建新型操作平台,以此来合理的、有效的控制铁路运输,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稳定性。其实,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是非常困难的,需要结合铁路运输的实际情况,对整个铁路运输存在的缺陷、存在的安全问题、信号系统运用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进而选择适合的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等,合理的开发一个新型操作平台。但是,新型操作平台可以集铁路运输信号、并信号进行处理,进而得到铁路运输实况信息,调整铁路运输的安全措施、处理铁路运输存在的问题等,提高铁路运输安全水平。所以,即便新型操作平台的构建很困难,但也要不断努力构建,为促进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发展创造条件。

3.5提升铁路调度人员工作技能

调度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素质、是否具有责任心等与管理安全具有重要联系,调度人员的基础工作是调度指挥的根本保障。铁路部门要及时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心理培训,加强他们对于铁路安全的认识,减少在操作中不必要的错误,并要求其掌握应急情况下的紧急措施,避免或减轻交通事故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调度人员的入岗选拔要择优准入,制定铁路调度员相应的从业基本条件,如从业者的年龄、学历、经验等,选择年龄合适,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有一定经验的人员。入岗后,对调度人员要落实业务水平考核,对日常工作表现等方面记录,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安全意识。

结束语

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设施,是交通运输系统的骨干企业,是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其对国家的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文化领域及国防建设与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水路交通运输行业、公路交通运输方式、公路交通运输方式、航空交通运输方式及管道交通运输方式相比较,铁路交通运输方式具有速度快、运量大、成本低、适应性强等优点。因此,必须要全面促进铁路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万树勋.强化铁路运输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及其对策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13,28:193+195.

[2]俞平.铁路行车安全事故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

安全意识重要性第2篇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机遇与挑战

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可以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而大学生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体,承担着祖国发展之重任,能否在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定地维护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将直接影响到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和发展,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水平和效果。因此,高校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承担着维护我国国家安全的重要使命,在当前局势下,高校必须从自身出发,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坚定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安全。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内容

意识形态安全是意识形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有关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的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因此对于意识形态安全概念尚无统一界定。本文从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内涵、内容入手将意识形态安全的主要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意识形态安全的科学内涵

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概念虽无统一界定,但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给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是认为意识形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主体意识形态地位不受任何威胁的相对稳定的状态[1]。具体来讲,我们所谓的“意识形态安全”,主要是指我们所推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受来自内部或外部因素的威胁、侵蚀乃至同化,并能保持稳定、健康发展[2]。

(二)关于意识形态安全的内容

意识形态安全与政治安全、经济安全等其他安全共同构成了国家安全体系,意识形态安全从存在之初就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者指出,意识形态的安全主要是指社会指导思想、民族精神、政治信仰和社会道德秩序的安全[3]。因此,意识形态安全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涉及国家政治发展的各个方面。此外,在复杂多样的当今世界,意识形态内涵和外延逐渐被扩大,还包括安全、道德安全等。总之,从我国战略思维的角度看,国际上围绕意识形态的斗争愈演愈烈,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此外,西方国家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大肆宣扬“中国”、“中国崩溃论”等论调,企图通过对中国国民进行西方意识形态灌输扰乱中国内部和外部环境。而对于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意识形态多元化将对我国的长治久安、社会稳定产生极大威胁。因此,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二、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作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责任和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光荣使命,同时,担负着培养一批批能为中华之崛起而不懈奋斗的有血有肉的优秀青年,使他们冲破历史之桎梏、架起中国之脊梁的任务。高校是我国宣传思想工作的主要阵地,而意识形态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因此,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极为重要和必要的。具体来说,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高校始终是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

虽然网络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网络文化迅速兴起,并成为我国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意识形态传播的主要阵地,但由于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复杂性、虚拟性等特征,使网络传播平台中鱼龙混杂,既有封建腐朽的思想观念的侵蚀,也有西方意识形态的恶意渗透[4]。而我国大学生群体中部分学生存在缺少民族认同感、国家荣誉感,对于国家意识形态也尚不了解。因此,在这个尚未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共识、对国家和领土安全尚未有明确认识的群体中,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极为重要,高校这一传播载体也较为安全与稳定。

(二)意识形态安全直接关系到我国国家安全,间接影响国家经济建设

意识形态安全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政权合法性、保证政治稳定,而且能够指导国家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马克思明确地将意识形态界定为与“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并列的一种上层建筑———“观念的上层建筑”,一种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形态和政治制度的思想体系[5]。因此,意识形态作为一种观念上的上层建筑,依据历史唯物主义中的论述,应该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6]。因此,确保意识形态安全将有助于为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维护我国经济平稳有序发展。此外,当前国际国内环境迫切需要高校加强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以此来抵制西方意识形态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的威胁。

三、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发生着新的变化。网络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能否正确认识当前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所面临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我国的宣传思想工作建设的水平。

(一)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机遇

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党在新形势下一项艰巨的任务,宣传思想部门工作责任重大。一方面,给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压力;另一方面,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向一个新阶段。国家越重视,高校就越应响应国家的号召,加大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投入,壮大师资队伍,提升软硬件水平。此外,网络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网络文化平台日益兴起并逐渐发展。网络文化中的内容虽复杂多样、鱼龙混杂,但却从另一角度弥补了高校在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所面临的内容局限性、滞后性、单一性等问题。多元开放的网络平台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内外现状,网络传播的快速性、实时性也有助于大学生对于政治文化、国情民生等信息的有效吸收,提升对国家政治的兴趣。所以,在网络时代中,只要提升大学生对于信息的筛选能力、辨识能力,就能有效运用网络这把双刃剑,抓住网络传播这一新机遇,使之更好辅佐高校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教育。

(二)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挑战

第一,前文提到网络时代的到来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带来新机遇的同时,它的负面影响也日益凸显。当代大学生过于依赖和信赖网络媒体,而网络文化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又使得国内外多种意识形态混杂。其中,一些西方国家利用网络传播平台,肆意传播谣言,企图左右我国大学生的思想意识,致使缺乏政治辨识能力的大学生受其影响,价值观出现偏离和错位,甚至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提出质疑和否定,极大威胁了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安全。第二,回归到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依然存在众多问题。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尚未引起部分高校的足够重视,目前很多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活动中又鲜有政治活动的开展,这一切的问题都成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的巨大挑战。此外,国内外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国外意识形态的肆意侵略,都威胁了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而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我国未来发展的关键性和特殊性,又使得一旦意识形态安全受到威胁,那造成的后果将是崩溃式的。所以,高校必须勇于应对一切挑战,坚决保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受侵略,勇敢抓住机遇,努力培养大学生居安思危的能力,提升大学生们的政治热情。

四、加强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途径

当今,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是挑战与机遇并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顺势而为,抓住机遇,寻找应对挑战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入手,针对目前我国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所面临的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创新多样化的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实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式较为单一,多采取课堂讲授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课程的方式,存在诸多问题。例如,课堂枯燥乏味、师生间缺少互动、课堂讲授的内容存在滞后性和落后性、学生听课效果不佳等等。因此,高校创新教育方式迫在眉睫。高层领导班子首先要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进而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创造良好的氛围。

(二)打造以弘扬主旋律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将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它代表着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并将作用于学生价值观的树立。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弘扬主旋律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因此,打造以弘扬主旋律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环境将有力的促进主流意识形态在高校中的传播和发展,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创造广阔的土壤。

(三)借助网络传播媒介辅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是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要阵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网络传播平台的快速性、多样性将有力地弥补传统教育的缺陷。此外,当代大学生群体中广泛存在的政治冷漠现象也应引起重视。要依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力量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课堂讲授与网络互动相结合的方式,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积极传播正能量,坚决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要利用好网络传播媒介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新机遇,弥补传统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共同发展。总之,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任重而道远,必须清醒认识到现有的教育体系在安全教育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勇敢地迎接一切挑战,抓住发展中的每次机遇,积极革新,与时俱进,面向未来。

参考文献:

[1]莫岳云.抵御境外宗教渗透与构建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战略[J].湖湘论坛,2010,(4).

[2]袁三标.从软实力看当代中国国家意识形态安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

[3]郭明飞.网络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4]王景云.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载体创新与优化[J].中州学刊,2012,(28).

[5]岳杰勇.意识形态概念的流变与考察[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2,(10).

安全意识重要性第3篇

关键词:安全意识 安全意愿

绝大多数事故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引起的,一切不安全行为绝大多数是由安全意识的缺失引起的,安全意识决定了安全与否,因为意识不到风险才是最大的危险,由安全意识淡薄酿成的安全事故数不胜数,安全意识淡薄已成为企业安全生产的瓶颈。

一、安全意识淡薄的主要成因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绝大多数员工不是不知道规章制度,而是有意无意地违章,如我们工作中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和“违反劳动纪律”,就属于安全意识淡薄。

员工安全意识薄弱,首先表现为“安全第一”的意识没有建立。每一名员工都应该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真正地做到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意识的体现,就是“预防为主”,不能等到出了事故、受了伤害再去考虑“安全第一”。其次表现为主体安全意识淡薄。员工之所以做不到“安全第一”,之所以没有“预防为主”,根子在于主动性不够,在于不知道“安全究竟为了谁”。如果人人都把安全当作是企业、领导、安全部门和安全管理人员的事,不把自己作为安全的主体,不把自己作为安全的最大的受益者,就没有了安全主动性。

二、提升安全意识必须树立的观念

安全生产工作依赖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物质方面主要是安全设施,精神方面主要是安全意识。提升员工安全意识,必须牢固树立以下三种观念:

一是安全知识胜于安全设施。通俗地讲,面对危险的时候知道如何去做就是安全知识。安全规程、安全制度、安全常识和经验都属于安全知识。有的人高处作业不会系安全带,进入受限空间不会用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这都是安全知识不具备的体现。

二是安全意识强于安全知识。事故人为因素中绝大多为安全意识薄弱,而大多数企业安全培训时,将大部分的精力用在了安全技能培训上,而忽视了安全意识的培训。

三是安全意愿优于安全意识。所谓安全意愿是指员工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实现安全绩效的意志和愿望。安全意识往往停留在思想上,而安全意愿不仅仅是在思想上,同时还在情感上主动地去追求。只有在强烈的安全生产意愿的驱动下,员工才能自觉地履行安全职责。

我们说“责任重于泰山”,就是希望员工树立责任意识,进而靠责任意识树立安全意识。因此,安全培训工作首先应培养员工与管理层的合作态度,也就是靠培养员工的合作态度来逐渐培养其安全意识,其次是安全意识的培训,再次才是安全技能的培训。

三、员工安全意愿的培养

培养员工的安全意愿是安全管理工作的核心。那么,如何培养员工的安全意愿呢?

人的安全素质分为三个层次,安全知识是基本层次,安全意识是深层次,安全意愿是核心层次。安全意愿的根本是员工的主动性。员工没有把自己作为安全的主体,缺乏了主动性,安全意识的薄弱在所难免。员工应该明白,对自己的安全自己责无旁贷,对他人的安全自己负有监督和帮助的责任,对他人的不安全行为自己有提醒和制止的义务。只有突出自我的安全主体作用,发挥安全主体意识,安全形势才能好转。只有有了主动性,才能从“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最后升华为“我会安全”,有了主动性,才能警钟长鸣,紧绷安全弦;有了主动性,才能让安全成为一种习惯。

对员工,要搞清楚“安全为了谁”

一是要让我们的员工明白“安全为了谁”。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我会安全”。

每个企业制订了很多安全规章制度,在安全教育培训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在安全生产管理上采取了不少措施。但为什么落实不到员工的行动上呢?主要原因是员工多数认为安全工作是安全管理人员的事,是企业强加于他们自己的,甚至有极个别员工存在逆反心理,他们只是被动地去执行安全规定和接受安全知识,就是我们安全管理采取的强制原理,强加给他们的“要我安全”。

二是要让我们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做到警钟长鸣,紧紧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

在企业生产工作中,我们很多员工不是没有安全意识,而是不能长期的保持安全意识,很多事故往往就发生在一时的麻痹大意上,让我们的员工明白“安全为了谁”,员工就不会忽视安全的重要性,就能战胜自满心理,排除一切隐患,消除麻痹大意意识,克服松懈的思想和侥幸心理,永远保持高度的安全警惕性。

三是要让我们员工知道“安全为了谁”,才能让安全在生活、生产工作中成为一种好习惯。违章和违规一旦成为习惯,这种坏习惯会让人抱憾终身。只要我们的员工明白了“安全为了谁”,就可以保证日常生产中“第一次就做对”,当员工心中有了安全意愿,第二次做对就不存在问题,正确的一再重复,就会形成习惯。安全的习惯,会让每一名员工终生受益,安全的习惯会让每一个企业顺利地安全发展。

对管理层,要搞清“谁是安全的主体”

第一,明确主体,搞清楚安全工作的主体是谁。

企业的管理层担负着整体日常安全生产的责任,是内部的安全管理主体;企业的员工承担着各个岗位安全生产的直接责任,应该是企业内部的安全工作主体。我们不仅仅要知道员工是安全工作主体,还应该告诉员工安全工作主体的内涵。

第二,突出主体,用管理手段强化安全主体意识。

我们说,员工是安全工作的主体,并不是放弃企业管理层的责任。管理层肩负安全管理职责,最重要的是运用各种管理手段,强化员工的安全主体地位,培养员工的安全主体意识。理清某些员工思想中的糊涂认识,让员工从根本上认识到:安全生产是为了员工自己;员工是最大的受益者;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全体员工是主要的依靠力量。自己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上,不能把希望寄托别人身上,企业的管理这要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

第三,尊重安全工作主体,用情感方式发挥安全主体作用。

我们应该在传统管理手段之外,投入更多的亲情化、人性化管理成分,尊重安全工作主体,在尊重中赢得安全工作主体的理解和信赖,发挥出安全工作主体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注重与员工的感情培养。在日常的安全管理中,多教育,多鼓励,立即指出,及时提醒,让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管理者的关怀,真正做到“有感领导”。

企业管理者应从员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思考和规划安全工作。改变仅仅从财产是否有损失的角度抓安全的思维方式,把员工的生命利益放在心上,配置资源让员工能安全,规范制度让员工须安全,流程约束让员工才安全。

安全意愿是安全意识的前提和基础。从员工的安全意愿入手,用意愿强化意识,用意识保证安全,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安全意识重要性第4篇

关键词:意识形态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文化传承;实效性

意识形态是国家和地区思想观念的聚集体,是特定历史时期主流思想意识的集合。意识形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核心因素,是当前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内容。传承并发展的传统文化,是与意识形态安全紧密相连的一个重要因素。新时期,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应高度重视传统优秀文化的凝聚力量,以不同群体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提升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对各民族群体影响,从而确保我国国家的整体安全。

一、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权的“灵魂”,也是一个政权凝聚人心、进行社会整合的强大工具。意识形态往往反映着一定历史阶段的国家意志和民族精神。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不同区域间思想文化的传播、交锋甚至冲突成为常态化现象;而思想和文化在区域间的矛盾,成为不同意识形态竞争的“催化剂”。意识形态作为软实力竞争的基础因素,是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的重要阵地。

纵观历史,剧变就是从反对社会主义的错误思潮搞乱人们的思想打开突破口,最后导致社会制度和政权被颠覆的。“八波”就是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搞乱人们的思想导致社会动乱的。对思想意识方面的渗透,是凭借混乱的社会思潮搞乱一个国家的手段,也是从意识形态领域实现敌对势力不良目的的方式。意识形态作为国家意志,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体现出其重要的作用。正因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作用,以及它在维护政权稳定和区域发展中所体现出的至关重要性,意识形态安全俨然成为我国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当前新形势下,西方资产阶级加紧在我国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的步伐,将思想渗透作为颠覆中国的重要手段。西方和境内外敌对势力把“西化”、“分化”的思想观念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渗透到我国,对我国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也使我国国家整体安全遭受到一定的冲击。新的历史时期,意识形态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层面,并作为维护国家整体安全的核心内容,被提到我国安全工作的首要地位。

二、传承的优秀文化是促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整体安全中一项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就成为当前历史时期的重要内容。在进行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之前,认清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之间的重要关系,不但能够开拓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新方式,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寻找更多的载体创新形式;同时,也能够以此加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促进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进一步发展,并巩固意识形态安全。

文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社会进步的显著标志。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共同的文化作为凝聚不同群体的向心力。特别是由多民族构成的社会主义中国,虽然各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但事实上,每一个民族的文化最终其实都归属于中华文化圈之中。不同民族都具有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并且这种文化特征还会随着民族历史的不断推进,在受到外来文化影响的前提下,与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其他民族文化相互杂糅,并表现出复杂性的一面。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看到我国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应当以不断传承和发展着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国的民族精神和国家精神,从而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

以传承的优秀文化作为促进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是出于文化在意识形态安全中,所呈现出的极端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文化不仅是影响意识形态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意识形态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之一。因此,要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果,利用文化因素形成的强大表现力量,显然是十分可取的。

三、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

首先,应当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寓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之中,以优秀的文化引领教育。其一,要注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舆论导向宣传,在坚守意识形态舆论阵地的同时,使民族传统文化深入人心;其二,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寓于爱国主义教育、国家和民族历史教育、民族团结教育等教育内容中,形成文化教育的日常机制;其三,要营造文化育人的良好环境,使群体在良好氛围中产生思想意识的飞跃。

其次,要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在不断丰富我国文化内容的基础上,以更加具有主流意识的传统文化对被教育者实施教育。在传统文化语境下,我国文化具有十分明显的多样性,这也就致使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被“打磨”和“筛选”,而当前得到的则是我国文化的精髓之处。从思想意识的角度来讲,它也代表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工作,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众化,在实现文化大众化的前提下,使群体思想意识得到提升。

最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积极发挥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和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是囊括我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理论指导。充分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向引领性,一方面,要将核心价值观融入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理论灌输之中,强化其思想引领作用;另一方面,各部门和单位应当积极引导社会群体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各项内容,以培育群体的核心思想意识。

参考文献:

[1]神彦飞.政权稳定视阈下的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探析[J].东岳论从.2013(11).

[2]林泰.问道: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思潮与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版:P15.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年4月版:P373.

安全意识重要性第5篇

关键词:安全驾驶;驾驶意识;培养

安全驾驶意识的培养有赖于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建立和健全安全教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长效机制,将安全、文明驾驶意识渗入到培训的各个环节,使学驾人员在掌握安全驾驶技能的同时,牢固树立安全驾驶意识。从而自觉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有效提高事故预防水平,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确保安全[1]。

一、宣贯教育

人的大脑中所形成的观念和意识,支配着人的行为,即习惯。但每个人形成一种意识,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所以牢固树立安全驾驶意识不是一两天或一两次会议宣贯教育即可,而需要一个较长的培养过程。无论学员还是教练要改变身上的不良行为习惯,就必须首先转变自身的不良观念和意识[2]。我们要通过强化安全教育、以会议、专题讲座等形式对道路交通安全法规进行宣贯,促使学驾人员领会掌握;同时督促驾校制定安全规章制度并予落实,促使管理人员、教练员将“安全第一”年年讲、月月讲、日日讲、会会讲、事事讲。将“安全第一”的思想和意识反复进行灌输,使大家由习惯到自然,自觉形成安全第一意识,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进而对安全驾驶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形成人人积极参与安全教育从源头做起的新局面。

二、培训教育

驾驶员素质是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保证,要培养出素质高、具有文明的驾驶行为的驾驶人,必须坚持在不懈地提高安全驾驶技能的同时,更在培训时注重安全意识的养成和考核。如在培训态度上要有持续性和严肃性,在培训内容上要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培训手段上要有实效性和创新性,做到树立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与安全驾驶技能的培养和考核相结合,将安全驾驶意识的培养落实到全过程、全体员工。只有全体驾培人员,尤其全体教练员理解和掌握了安全意识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才能培养出安全意识强、文明素质高的驾驶人。

三、案例分析

日常驾校管理中,为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要结合常见的交通违法肇事行为,剖析令人痛心的交通违法事故典型案例,使学员对大多数交通事故责任人普遍存在着的守法意识薄弱问题引起高度重视,唤起大家珍惜生命的安全意识,促使职工、学员以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驾驶的安全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教育活动,熟练掌握安全驾驶的知识和技能,预防和杜绝各类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文化熏陶

创建驾校汽车驾驶安全文化,充分发挥驾驶安全文化的熏陶作用,也是驾校练好内功的重要手段之一。驾校汽车驾驶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就是要在驾驶培训过程中,努力营造一种浓厚的安全文化教育氛围,使每位职工、学员的行为自觉地规范在这种安全价值趋向和安全行为准则之中。建设驾校汽车驾驶安全文化,就是用安全文化培养具有完善的心理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文明出行的驾驶人。在这种安全教育、安全制度、驾校安全文化的熏陶作用下,使每一个职工和学员牢固树立安全驾驶意识,形成良好的驾驶安全态度、安全价值观、安全行为准则,高度自觉地严格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安全制度规范自己的驾驶行为,熟练掌握有效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驾驶技能,以自己的文明行动为确保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尽力。

五、个性化教育

在开展安全教育时,我们要针对学员进行个性化的情操陶冶,培养健康向上的驾驶情绪。在组织职工、学员进行学习培训时,注意培养学习安全驾驶知识和掌握安全驾驶技能的自觉性,提高分析和处理驾驶安全问题的能力。同时注意加强职工、学员的个性修养,养成善于控制感情,克服不良心态,避免发生过急、危险的行为,始终保持健康、乐观、奋发、向上的情绪,以科学、冷静、理智方式处理道路交通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杜绝因个人不良行为而影响道路行车安全。?

六、考核评价

违法违章行为是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对交通违法的职工、学员要坚持教育和处罚同时实施的原则;既坚持制度的严肃性,又保证教育的深入性[3]。要根据违章的性质、可能导致的后果及产生的影响。对职工(教练员)学员区分对待进行教育。促使教练员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在对教练员教学质量考核时,不能只看驾驶证的考试合格率,还应参照结业学员的交通违法记录情况,重视学员的安全驾驶辅导,也就是说以驾驶人的综合素质对教练员教学质量进行全面考评,严把安全驾驶入门的质量关。在对学员考核评价时,我们不要过分强调考试合格率、过分关注具体操作不当之处,使学员产生功利倾向,只学会低层次上死搬硬套的操作,而要更注重帮助学员找到导致操作不当或看似无操作不当而存在着深层的缺乏安全意识的问题。学员在学驾过程中会出现种问题,同样的问题可能会反复多次出现,因此安全驾驶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修正提高的过程。

七、自我教育

在学员安全教育管理中,自我教育不可忽视。可将安全意识较强、技术水平较高者与较相对较弱、低者进行组合,将老师傅或老学员与新人相组合,性格激进与性格稳重的相组合;推而广之还可根据各人的知识水平、心理反映、安全意识等因素,进行有机组合,开展互帮互学。还可利用现代电子网络技术,鼓励学员玩玩网上相关安全驾驶的电子游戏,创造条件让学员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安全学驾兴趣。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互相帮助,灵活学习,互相促进,形成一种自我教育氛围,从而达到安全驾驶技艺互补和互进的目的。

八、渗透教育

渗透教学特别注重学驾中遇到异常情况的处理或有意设计发生危险的情景,督促学员采取以预防为主的安全防范措施,促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转化为文明驾驶的行为和习惯[4]。在教学时注意寻找“切入点”和“结合点”,做到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剖析,结合自身不良驾驶行为分析,结合社会和谐交通热点透析,使学员将安全意识、驾驶道德和驾驶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 张守胜.安全驾驶[J].摩托车,2008,8:28-30.

[2] .运输企业驾驶人安全驾驶行为常识问答[J].安全与健康,2008,8:49-51.

安全意识重要性第6篇

【关键词】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的建筑行业有了极大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与过去相比也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有很多问题存在,导致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特别是农民工安全生产事故,频频发生。农民工是我国建筑行业施工人员的主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劳动能力,但却缺乏安全意识,管理起来非常的困难。

一、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的现状

(一)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不足

在建筑工程中,农民工可以适应高强度的建筑工作,有效的保证施工进度,但同时,由于农民工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在施工中经常不按照标准来施工,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农民工安全意识淡薄的原因主要有三个:第一,文化水平低。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甚至有的农民工刚刚小学毕业。大部分农民工都不了解安全生产知识,也不知道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在生产过程中自己认为没有危险就可以了,忽视了安全制度与安全规范;第二,流动性较大。很多企业并不重视农民工,因此,在用人时,并没有签订相应的劳动合同。没有明确的限制,农民工经常因为某些原因离岗。这就导致一批农民工刚刚熟悉施工步骤与施工的安全规范就不干了,而下一批的农民工还需要一段的时间来熟悉施工作业。这种情况,一方面加剧了农民工生产的危险性,另一反面也加大了农民工安全生产的管理难度;第三,施工单位不重视生产的安全性。农民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与了解主要来自施工单位的宣传与规范,如果施工单位都不重视生产的安全性,那么农民工则更不会重视生产的安全性。

(二)培训制度不完善

农民工在建筑行业中一般处于流动状态,并不独属于某个工程,而是临时的选择某个工程,当工程结束后,农民工就会离开此工程寻则其他的工程来赚钱。所以说,农民工与建筑工程之间只是临时雇用的关系,两者之间的联系并不是非常的紧密。不过,农民工在建筑工程中的作用却不可小看,其安全生产也需重视。但现实情况是,很多施工单位不重视其生产的安全性,觉得没有必要对农民工进行相关的培训,这就致使很多农民工不了解施工技术与施工内容,在具体施工中,经常出现各种安全问题。

(三)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

对于农民工,当下我国建筑行业并没有明确的安全保障规定,也没有相应的福利体系。施工单位与农民工签订的临时合同,对于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注意问题以及工作职责等内容并没有明确详细的规定。

二、提高建筑行业农民工生产的安全性

(一)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

要想保证建筑行业农民工生产的安全性,就要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的意识,使其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对自己、对工程的重要性,从而严格的按照规定来进行生产。施工单位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的意识。第一,聘用具有安全意识的农民工。用人单位在选择施工人员时,应将安全知识了解作为一个选择因素。选用既有技术,又有安全意识的农民工;第二,通过加强安全宣传来提高农民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建筑企业可以将各种安全生产要点与安全事故剪辑成一个宣传片,在农民工休息的时间为其播放,从而加深农民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与重视。建筑企业也可以制定安全知识手册,然后发放到农民工手里,让其在休闲时间学习,进而提高农民工的安全意识。

案例,某建筑工程为了提高农民工生产的安全意识,从而确保工程可以安全顺利的竣工,将2014年所发生的各种农民工安全生产事故视频进行了统一整理,并剪辑成了一个安全宣传片,晚饭后的休息时间不间断的重复播放。一个星期后,管理人员发现农民工在生产中,工作态度越来越认真,有时还会相互的提醒对方要注意安全。一个月下来后,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比上个月有了明显的下降。

(二)完善培训制度

培训制度对农民工安全生产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可以加强农民工对施工内容的掌握,还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施工技术,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要完善培训制度,应先提高企业对农民工的重视,使其认识到农民工安全生产对建筑工程的重要性。由于培训人员、培训场地以及农民工文化水平的限制,无法现实一对一的培训。企业可以安排专业人员到施工现场为农民工进行亲身示范与指导,从而有效的提高农民工的施工技术,加强农民工安全知识的学习。

(三)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安全保障体系是保证农民工安全生产的有力保障,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安全保障体系。在合同上,对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要求等内容做出明确规定,从而保证农民工生产的安全性。另外,工会、劳动部门以及其他部门,应结合施工情况对农民工的休息时间与生产劳动时间做出具体的规定,保证农民工劳逸结合,从而提高其生产的安全性。

结语

农民工是我国建筑行业的主要力量,但其在生产中却经常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不仅对农民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伤害,还影响了建筑施工的进行。目前,我国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民工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培训制度不完善,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对此,建筑企业与施工单位应采用有效措施提高农民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完善培训制度,健全安全保障体系,从而保证农民工生产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李少彬.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生产现状分析[J].工程质量,2006(07).

[2]黄明阳.浅谈建筑行业农民工安全管理[J].广西城镇建设,2009(11).

[3]李明h.建筑业农民工安全教育培训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4.

安全意识重要性第7篇

变电运行部门在生产时经常会引起一些安全事故,这些安全事故可能会对变电值班员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变电站值班员一定要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首先详细阐述了变电站值班员的安全意识的重要性,接下来分析了变电值班员的安全意识有哪些特点,最后深入探讨了怎么样才能提高变电值班员的安全意识。

【关键词】

提高;变电;值班员;安全意识

在变电站生产过程中,有着很多控制着电力安全的设备,这些核心设备包括电抗器,隔离开关,电力变压器,互感器等。想要维护变电站的安全,让变电部门有一个平稳的发展环境,能够在节能高效的情况下运营和发展,一定要采取恰当的方法来提高电气设备的工况性能。而工况性能的提高又要依靠变电站的技术人员,他们是监督设备性能的主要负责人。但是变电站中并没有恰当的做好安全防范工作,主要产生的有对于落实安全主体责任上很不到位,员工的技术水平较低,达不到规定的要求,造成大部分工人存在较差的安全防范意识,对于安全没有较高的重视程度等很多问题。一般来说,变电人员的人为因素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而操作员工的安全意识较低,是导致人为因素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日常工作中,变电站应经常对机械设备进行改造和升级,与此同时,还要重视培养变电站值班员的安全意识,尽可能完善落实工作中的安全主体责任,从而减少因人为因素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对于变电站值班员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的必要性

在变电站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不能受旧思想的束缚而应该将自己的思想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在生产时应遵循安全生产所规定的原则,这对于提高变电站值班员安全责任意识的提高至关重要。

二、变电站值班员安全责任意识的主要特性

从变电生产时员工的认识层次和深度的特性来分析,其安全生产意识主要包括三个特性,包括自觉性、主动性和概括性等三个方面。

三、对于变电站值班员安全责任意识提高的主要措施

上文仔细分析了变电站值班员提高安全责任意识的必要性和其安全责任意识的主要特性。在电力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对于调动变电值班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非常重要的。变电值班员应被给予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一个安全生产的氛围,可以让变电值班员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其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样对于贯彻落实电力生产部门的安全生产力度也有很大的保障,变电站可以在安全运营的同时,大大提高其执行力度。

(一)健全并完善组织机构管理制度

对于建立变电站的安全生产制度不能有大意马虎的情况发生,必须要按照国家制定的生产管理标准和法律法规来实行。同时不能教条地按照所有的制度来实行,应根据变电站的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能够有效提高企业发展能力的制度,这种制度能够使变电站处于安全稳定的环境中进行生产,提高最大的经济效益。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也有很多其他的优势,包括能够很好的约束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行为和帮助企业领导作出恰当的判断和决策,更可以帮助变电站安全地进行生产工作。

(二)用经济手段提高变电值班员的安全意识

变电站可以有很多手段来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例如运用包括心理引导、思想教育等手段,除这些之外,还有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提出的经济手段。这种经济手段实际上运用的就是一种经济杠杆原理,明确了安全生产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同时还要使变电安全生产的标准化得以推动和完善,规范实施整个生产体系的内容,最终达到提高员工安全意识的目标。目前变电站有很多都是运用经济手段进行管理,比如“解决管理违章办法”“生产安全奖惩条例”等等。但是这些只是纸面上的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实施制度并不能和其有效的执行力相提并论。所以变电技术监察和管理人员应该认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按照指定的规章制度,履行好作为工作责任主体的安全监督的义务。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违反规章制度的行为,应按照制度给予这些行为经济上的惩罚措施。通过这个最有力的经济杠杆提高变电值班员的安全生产的意识。

(三)定期给员工开展安全教育

对于所有的变电站来说,给员工定期开展科学合理的安全教育,对于生产的平稳运行有很重要的作用。对于教育员工的心理工作和安全生产技能,能够有效提高变电站管理和基层人员的生产安全意识,这对于推动整个变电站的安全生产氛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可以安全平稳的运行生产工程,结合心理和安全上的教育,可以提高值班员的责任意识,提高基层员工的心理防护意识,最后为变电体系创造一个安全平稳的发展环境。

(四)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安全生产管理

变电站值班员的安全意识与对于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加大执行力度,在生产过程中严格要求员工,那么会提升员工的紧迫感和压力感,增强他们的安全防护意识。但如果放松对他们的监督和要求,那么他们就会在工作过程中出现马虎大意的情况,很容易导致严重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做好设备的巡视检查

变电站值班人员每天所必须做的工作,就是设备的巡视检查。有时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巡检一次。在特殊的日子或者是极其恶劣的天气里,更好加强巡检工作。而设备的巡视不是走过场,必须认真细致。一旦有异常情况出现,应及时汇报,针对问题,制定相应的措施,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中。

四、结论

变电站生产过程的一切基础而后前提就是员工的安全防护工作,如果脱离了安全生产环节,也很难保障能够提高变电站的生产效益。分析上文所得出的结论是,变电站值班操作人员是站在这个工作最前线的面对者,所以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对于变电站生产效益的提高和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周长久,张骞予.用汗水守护光明[J].供电企业管理,2009(6):73

[2]赵旭.浅谈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变电站值班员[J].内蒙古电业,2013(2):34-35

[3]许竹.关于变电站安全运行中的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2(4):139

安全意识重要性第8篇

如何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一是做到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服务水利中心工作的思路;二是做到培训计划内容要丰富多彩,切合工作实际;三是做到培训计划具有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四是做到培训计划要突出水利行业的重点。

1.1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和服务水利中心工作的思路

马克思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首要的,最活跃的能动要素。在生产活动中,人是占主导地位的,因此人的行为是否符合安全要求,是事故发生与否的关键因素。结合工作实际,具体从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弱、职责范围大小和安全技术操作水平的现状上下工夫,对每位职工从初、中、高级技术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水平、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行为规范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选择匹配的知识进行教育培训,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通过教育培训,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深入人心,使以人为本、安全发展的理念得以树立,从而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操作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的操作技能和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确保安全。

1.2计划内容要丰富,切合实际

任何一种教育,如果内容单调无味,都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安全教育也不例外。在深刻领会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在讲安全法律、法规、政策、文件的同时,将有关安全生产好的经验、血的教训和沉痛的事故案例溶入其中。既要安排理论知识丰富的专家、老师讲授基础知识,也要邀请经验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现身说法,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发生在职工身边的鲜活事例结合起来,这样对职工教育的现实感、接受度和说服力会更强。

1.3计划的针对性、时效性、可操作性要强

1.3.1切实加强青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通过教育培训,提高青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以达到熟练掌握的程度,既提高了工作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又减少了“三违”现象,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在对青工进行技能培训的同时,还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安排安全态度宣传教育,灌输有关安全的目的、意义和安全行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清除固有的、带经验性和倾向性的不良习惯,切实认识到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危害性和灾难性,达到端正安全态度,增强安全意识的目的。

1.3.2切实加强“三违”人员的帮教工作

美国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认为:违章行为、轻伤事故、个体死亡和重大事故之间均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它们之间符合1∶29∶300法则,即在330次违章中,有300次造不成什么恶果,有29次轻伤事故,只有一次会出现重伤或死亡事故的严重后果。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因此,许多违章者用“又不会出事”“很多人都这样干”为借口,使违章行为屡禁不止。对“三违”人员尤其采取批评教育、个别谈心等办法,让职工明确什么是违章,什么能干,什么不能干,做到干部不违章指挥,工人不违章冒险作业,从而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以达到减少事故的目的。

1.4安全教育培训计划突出水利行业重点

从事一线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和水利工程施工任务的班组长,作为最基层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在水利安全生产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强基层一线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各类水利单位在派出相关领导、安管人员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安全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更应加大对一线班组长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使其掌握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操作知识,并通过对事故的案例分析,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提高安全素质和安全责任,从而带动其他职工的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2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