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4-02-08 15:58:04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

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教育;生物课程;科学素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学素养已经渐渐成为现阶段人们越来越重视的基本素养。美国某科学家提出了科学素养这一理念,并且将科学素养列为教学工作所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之一。1993年国际生物科学课程研究组织出版了《发展生物学素养》一书,并将其定义为生物学教育工作的课程指南,其书中的内容也将培养学生生物素养视为这一指南的总体指导方向。而我国也逐渐发现了生物学科对于学生日后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开始加强生物课程方面的教育工作。

一、将探究教学这一教学模式融入生物教学中

科学类科目教学工作的最终目的就是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提高,而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课堂中,一般都只会关注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工作,让学生完成机械化背诵与练习。从现代教育学的角度来看,这种教学方法是极其缺乏科学性的,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主动性与创造力,严重违背这一时代中社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此外,这种教学模式也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现阶段的教育工作理念,十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度,希望能够通过提升学生参与度提升学生对科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探究教学模式应运而生。生物课程中的探究模式教学工作,其实就是让学生能够自主获取生物学中的相关知识,进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掌握研究生物科学的过程和相关方法。应用探究教学进行初中生物课程教学时,最重要的是其需要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所接触,教学工作应当着力于提高学生参与度,从而使学生能够高效进行生物学研究,并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师在生物探究教学课堂中,需要担任教学工作组织者、学生自主学习引导者、学生学习成果评价者这三种身份的工作。创造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情境,并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教师在课程进行的过程当中,还需要把握其课程探究的深度,并对探究教学的成果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能够通过分析教师提供的教学情景,明确课堂中的学习目标,进一步优化自身学习成果。比如,在学生学习植物知识中的“蒸腾作用”时,可以通过平日学生生活中,炎热的天气喜欢在树下乘凉的习惯,来解释蒸腾作用的具体意义。此外,学生也可以通过动手实验来研究植物失水现象,进而对植物的蒸腾作用形成更加具体的认识。

二、将生物理论教学模式向生物实验教学方向改进

1.增加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度

生物课堂中的实验行为是提高学生对其理论知识理解能力的重要教学工作,而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中,教师一般只会考虑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给学生灌输大量的生物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毫无帮助,而且不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综合成长。而实验能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从客观角度得到证实,这一过程能够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向实际能力转化。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适当增加课堂学习中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对实验操作引起重视。此外,教师应该在实验过程中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最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自行搜集一些实验材料。比如,在生物课学习细胞知识的学习单元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的细胞。在进行这项实验时,教师可以选择让学生自行寻找观察所用的植物材料。在此之前,教师可以告知学生,在寻找植物材料时,应当尽量选择洋葱、大葱这一类表皮细胞比较易于观察的植物种类,然后组织学生完成整套实验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下的实验方式,能够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获得明显提升,并且能够从实验过程中体会到学习课程知识的乐趣,当然,最重要的是这种让学生能够通过亲自动手证明科学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十分有利。

2.将生物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拓展

初中阶段学生所进行的生物实验分为验证实验与演示实验两种,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实验掌握一些基础生物知识以及实验方法,但若想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获得进一步提高,相关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尝试对实验项目进行一定拓展。比如,在初中教材实验中,有一项实验是研究酒精对跳蚤心率的影响。在这项试验中,学生通过观察在不同浓度的酒精下,跳蚤的心率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引发学生对人类酗酒对自身身体产生危害的反思。在完成这项试验后,教师可以让学生用烟丝浸泡出的液体来替代酒精,观察跳蚤在这一环境下的心率情况。经过实验证明,浓度较高的烟丝浸泡液确实对跳蚤的心率产生一定影响。在完成这项实验后,学生会对这种拓展实验模式产生深刻印象,进而发现一些更多的实验拓展方向,这种在科学研究中能够举一反三的能力,也是评价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标准之一。

学生初中阶段的生物课程,对培养学生日后的科学素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文能够通过对生物教学实验以及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给我国初中生物教学工作提供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第2篇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科学素养直接影响国家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国民的科学素养仍处在落后的水平。中学阶段是培养科学素养的最佳时期,而湖南师范大学黄宏新教授曾经参照国际上通用的科学素养标准对中学生做的调查问卷显示,中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和方法存在很大的偏差;科学态度、责任心不强;对科学研究过程和方法不甚了解;应用科学知识于生活中的能力不强;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缺乏创新精神和自主精神。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学生、对国家未来的发展担忧。而回首中学生活的起始阶段——初中,学生进入初中最早接触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正是生物学,这个头起的好不好,对学生来说可以是终身受益。即使初中生物学只剩一条“夹缝”,但是为了国民素质的提高,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在这条夹缝里,若能播种科学素养的种子,那么很有可能,这条夹缝中会长出参天大树、会开满鲜花。

二、初中生物教师不容错过的“播种”契机

1.外出社会实践活动。每所学校都要定期举行外出秋游、春游、社会体验等实践活动。现在的初中生,学习压力已经较大,渴望多走出校门,多走入大自然,他们除了在大自然的怀抱中放松心情外,更多的是要了解这美丽的世界,若能在农家乐游玩前,生物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区分韭菜和小麦、若能在采摘果实前,生物老师告诉孩子们如何正确采摘才能不破坏植物生长、若能在参观动物园之前,生物老师告知孩子们关于进化和分类的基本理论等等,那么孩子们在走入大千世界之前,将会多一份善良的目的、多一份对自然的关爱、多一份对社会的责任。

2.运动会。每所学校都会召开运动会。在运动会前,班主任老师们都会告知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和运动准备要求等等,而班主任们,往往并不都是专业的体育或生物老师。生物老师们,大可利用运动会召开的契机,将生物课程标准中有关动物的运动、常见的救护方式等内容结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又能将一些实用的安全救护技能教授给学生,学生因为可能要用到,而更专注的学,这比常规课堂的教学更有时效性,孩子也将会终身受益。因此,根据大环境下孩子的需求,合理整合教学资源,能更好的体现生物学的重要作用。

3.主题教育活动。主题教育活动,是教育主管部门推进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生物老师们,若能主动关心这些主题教育活动,会发现其中有很多内容与我们的生物学有关,也非常需要我们学科的参与。

4.学业考试。脑,是初中生在校使用频率最高的器官,学习活动,主要就是依托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因此,如何健康合理用脑,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等问题的解决,可以大大促进学生的学习。学生在接受这些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知识时,特别用心,生物学的地位,也将在孩子的心目中得到提升。生物学的科学素养,也潜移默化深入孩子的心中。

三、生命的力量

第3篇

一、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

1.了解物理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

初中物理是物理学科的基础,让学生认识科学价值、培养科学情感是学习物理的关键。只有在学生充分认识并了解其实用价值的前提下,才能使学生产生一种需要感,才能使他们关心和热爱科学。由于初中生无论在知识、心理品质、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发展都处于不成熟时期,独立性和自学、自我教育能力都比较欠缺。这就需要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这一方面的培养。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把物理教学和社会实践紧紧结合起来,经常向学生介绍物理知识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建设中的巨大应用。同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物理知识,去解释或处理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他们切身体会到学习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对物理的情感。

2.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

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学科发生兴趣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学习动力,从而促进学习成绩的提高。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容易被激发的,也很容易转移的。这种不稳定的心态,要求老师经常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在学生学习物理的开始阶段,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变幻莫测、趣味横生的小实验去深深地吸引他们,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接着学习声、光、热、电等内容时,由于这些知识中有相当一部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所以,学生也能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解释一些生活现象,从而使他们产生兴趣。再后来,我们就会接触一些内容比较抽象的知识,这些东西不易进行实验,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兴趣就会有所下降。这时我们就应该运用比喻进行形象教学,这样做可以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我们教师能够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合理教学,就能够促使学生把学习兴趣转化为学习物理的志向,进而培养他们爱物理、爱科学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深化学生的科学情感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科的生命。实验教学不仅是帮助学生形成物理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和基本技能方法,还是培养学生科学情感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我们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在家中几乎包揽了全部家务,再加上我们的初中教学存在的种种弊端,物理实验的功能没有能充分发挥。鉴于这种局面,我们应该开辟第二课堂,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开展一些有趣的物理小制作、小实验。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动手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在课外活动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使学生与物理结下不解之缘,从而深化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情感。

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培养学生热爱真理的科学态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信息传播手段的发展,中学生也开始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大量的信息。他们开始关心周围的科学,对周围的事物有了一定见解,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但由于中学生年纪比较小,阅历浅,知识也有限,思想上还不成熟,以及逆反心理的存在,所以他们有时候很容易产生片面的、偏激的反应。为了使今天的中学生,明天能成为独立而又有能力的一代,教师必须让他们在满足求知欲的过程中,形成一种追求真理的品质。例如,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实验现象与书本记述不相符的现象,这时,让初中学生难以辨别主客观的影响。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及时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老师引导不好,就会使一部分学生处于困惑的状态,以至于使他们感到物理的非真实性,从而挫败他们探求真理的意志和决心。我们必须将热爱真理的教育融会于日常的物理教学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真理的尊重、热爱和追求,为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2.培养学生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初中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不像小学生那样完全依赖于教师的组织与管理,学生在学校过着更多自由独立的生活,并且经常独立地去完成集体分配的任务。在这一点上,他们无疑正在迈向成熟,然而,由于他们强烈的好奇心、以及好动的特点,那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是一时很难以形成的。我们都知道,学习物理知识与搞研究、做学问一样,都要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因为这种态度不仅为科学工作所需要,也是社会其他工作都不可缺少的。

第4篇

一、倡导“探究式”教学,全面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可以自主达成知识目标,在体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了方法,发展了能力,领悟和养成了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顺利而自然地达成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所以说,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如在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活动中,学生都不约而同地说种子的萌发需要水、空气、温度。对于是否需要光,学生就争论起来了。有的学生说:“需要,因为要进行光合作用。”有的学生说:“不需要,因为种子的子叶或胚乳会供给营养。”教师不应直接下结论,而应乘兴引导他们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寻求答案。在一周的观察过程中,学生意外地发现了:(1)黑箱的种子(有水、有空气)长出的幼苗普遍长得比有光照的好。(2)有一个学生,因为以前见过萌发的种子把塑料布穿破了,就把“有水、有空气”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两层纱布盖上,一份不盖,而盖上的明显萌发得快,萌发的种子数多。(3)全淹在水中的种子也有四五颗刚刚萌发了一点。面对自己新奇的发现,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就像打开闸门的水:“原来遮光能促进胚轴的伸长,怪不得我妈在黑房里发豆芽。”“为什么水中的种子也有一点的萌发?”“因为水中有氧,但不充足。”学生在热烈地探讨着,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迁移着、创新地应用着。整个探究活动都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的学习过程,学生在“学做合一”的探究活动中体会到由探索科学知识带来的成功和喜悦,并激发了活跃的创造性思维,使科学素养得以大幅提升。

二、尝试渗透STS 教育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

教师在生物教学中渗透STS教育,让学生通过参与和解决现实世界中的具体问题,来获取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有正确的态度、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一)提高教学内容的社会针对性,使学生明确生物学知识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教师在教学中适当地增补一些课外资料,以凸显课程内容与社会的关系。如在讲根的结构时,教师可补充“怎样合理灌溉和施肥”;在学习茎的结构时,教师可补充“果树的嫁接和修剪技术”;在学习发酵技术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通过演示步骤指导学生自制酒酿,布置学生回家完成,等到下节课的时候让学生互相品尝,让他们从实践中领悟发酵技术的原理,等等。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尝试解释部分农业生产活动的生物学原理。如在学习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内容后,教师启发学生尝试用相应的原理说明提高大棚中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有哪些,分析新疆吐鲁番地区所产的哈密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早春播种后进行地膜覆盖的作用是什么……

(二)开展生物进农家课外活动,成功地实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渗透

虽然农民生产实践经验丰富,但对于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内部生理却缺乏科学性的认识;虽然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但却不知道这些知识在生产实践中如何应用。鉴于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让生物走进农家”的实践活动, 实现学生和农民的优势互补。比如,棉农知道种植棉花的过程中需要经常摘心、整枝, 以防止棉花“疯长”, 但是他们却不知道这是因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制约的缘故;粮农都知道大雨过后,要及时给庄稼排水,但是却不知这是为了保障庄稼的正常的呼吸作用;果农懂得移栽果树苗时,要裁剪去许多叶片和小枝条,但却不懂得何谓蒸腾作用;菜农在移载菜苗时,知道要带土移植,但不知道是为了保护根毛,也不知道为什么要保护根毛。教师可指导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并把学到的知识向农民宣讲,通过“让生物走进农家”的活动,使农民学到了生物科学知识,也使学生从学以致用中体验到学习生物知识的乐趣,感受到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三、渗透科学史教学,展现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探索精神和科学态度

生物科学史是前人探究生物学知识的科学过程史,生物科学史是知识与过程的统一。教师开展生物科学史教育,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相关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学习科学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科学思想,立足实验、不断创新的科学方法。

(一)利用生物学家的生平和事迹,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和价值观的教育

教师利用科学家在创造伟大业绩时所表现出来的伟大人格魅力来影响、教育学生,对帮助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优良的科学品质、崇高的科学精神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在学习生物性状的遗传时,教师可介绍遗传学之父孟德尔在修道院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提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在分析孟德尔成功原因的时候,教师可强化孟德尔所具有的知识基础和对科学的热爱、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敢于向传统挑战的精神。再如,达尔文历尽千辛万苦,用23年时间写了震惊当时学术界的巨著《物种起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把科研战场摆在田间地头,几十年如一日,在水稻增产方面创造了奇迹。这些鲜活的事例,将使学生终生难忘,给学生以人生境界的润泽与点化,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再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式教学

中学生物学知识是前人科学研究的成果,教师通过对一些经典实验和逻辑分析的再现,可以让学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从中学习科学家的思维方法和理解生物学概念、原理的来龙去脉。教师选择一些比较简单的科学发现过程,引导学生尝试着重走发现之路,让学生直面前辈科学家的探索和困惑、希望和挑战、成功和失败,建立科学史教育的新模式。如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究、细胞学说的形成过程探究等均可作为重走科学之路的素材。

第5篇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关于生产力

的理论,于1988年提出的精辟论断,科学技术已越来越成为

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

力的竞争,其核心和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的竞争,而科学技术

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素质的全面竞争,要培养有科技创新

能力的人才,首先要培养其科学素养。

什么是科学素养?科学素养的首创者——美国学者乔

恩·米勒认为,科学素养由相互关联的三部分组成:科学知

识、科学方法和科学对社会的作用,具有科学素养的人,会对

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能发扬质疑、验证的科学精神,运

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去发现问题、提出问

题,去解答与实践有关的问题,或者能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

事物与自然现象,2011年3月18日,中国科普研究所公布了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

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这个数字意味着,每100位

中国公民中,仅有3位具备基本公民科学素质,与发达国家

相比,中国的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仍有较大差距,可见,提升我

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

物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科学性、创新性很强的自然科学,

包括哲学在内的许多自然科学都源于物理学,高中物理教学

的主要目标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物理教学在培

育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么我们应

该怎样通过物理教学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2006年,国务

院颁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指出:科学素质是公

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

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

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

公共事务的能力,因此,物理教学过程中在向学生传授科学

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渗透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培

养学生应用科学解决社会、生活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

的科学素养,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

1 不失时机地渗透科学思想方法

国际科普理论学者认为,掌握科学思想方法才是科学素

养中最重要的内容,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即传

授给学生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学生获得知识的科学研究方

法,科学研究方法的大致步骤是:首先研究相关现象;其次提

出关于诸事物如何相互作用或它们怎样相关的假说;第三,

应用这些假说直至得出独特的可检验的预测;最后进行周密

的观测和实验,来检验假说的真理性,高中物理课程中有大

量的体现以上科学研究方法的资源,老师应不失时机地利用

这些资源渗透科学思想方法,例如:安培提出的分子电流假

说;卢瑟福根据a粒子的散射实验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

型;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过程;法拉第根据奥斯特现象逆向

思维提出:既然电能生磁,那么磁也能生电的假说,并历经十

年去实验验证;富兰克林提出天电和人间的电是同一种东西

的假说,并用生命破解了天电与地电之谜;爱因斯坦的光子

说、质能方程及相对论等等……这些物理规律和现象的发

现都是在这种正确的科学方法指导下完成的,当然,实际上

事情少有如此简单,在科学发展中,预测从来不是尽善尽美

的,实验的结果可能是不肯定的或者使人误入歧途的,例如,

解释光的传播介质问题的“以太说”,解释热的本质问题的

“热质说”,后来都证明是错的,还有统治人们两千多年的亚

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下落速度

和重量成正比”后来被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和比萨斜塔实

验证明是错误的观点,这些也是宝贵的素材,它们从另一个

侧面印证着科学思想方法。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质疑、坚忍不拔的科学

精神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物理学

史,挖掘物理定理、规律发现过程中体现出物理学家的一些

品质和能力(让学生自行来分析总结),浓墨重彩,不怕“花

费”时间,强化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

态度,敢于质疑、坚忍不拔的科学精神。

探寻物理学家进行科学研究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科学素

养的最佳途径,在学习新定理、定律时,老师可以将科学家发

现定理、定律的过程及生平简历印成阅读材料,在课堂上共

同学习,然后让学生自行讨论分析这些科学巨人具有什么样

的品质,从中得到启示,比如伽利略的生平介绍及关于轻重

物体下落快慢相悖的逻辑分析;富兰克林的生平介绍及关于

破解天电与地电之谜的实验过程;法拉第的生平介绍及十年

磨一剑发现磁生电的过程;开普勒发现行星运行三大定律过

程及生平介绍等等,学生在学习物理学家的生平事迹的材料

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获得认同感,这些科学巨人都有着:实验

和观测能力;对事物的专注能力;善于合作的能力;善于反思

的能力、善于批判的能力、善于质疑不畏权威的能力;终生学

习的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善于捕捉

新信息的能力;危机应变能力;具有不怕吃苦的坚韧的意志

第6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重要性 改善策略

开设初中物理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物理课程,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自身知识较为抽象,对于刚刚接触物理的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理解性较差。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引入实验教学,改变过去传统的被动灌输式教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学习物理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学生切身实际的观察、思考和分析,感受物理学科的魅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本文重点阐述如何进一步提高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1]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物理教学越来越强调科学探究,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并且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也设置了很多科学探究性的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的思维能力。因此,初中物理教学离不开实验,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和影响。具体体现为:第一,实施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确,在僵硬死板的教学模式下,采用实验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初中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在教师一步步的指引下,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实验过程中的物理变化,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并有利于鼓励学生创新,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第二,实施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注重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初中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类学科,主要学习基本的物理规律和物理原理。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实验教学,采取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意识和学习态度,尊重实验的科学性和真实性,注重科学真实的追求。同时,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以安排几个学生组成实验小组,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二、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注重初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深入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都离不开物理实验的教学。然而,当前新课标的改革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急需解决。如初中物理教师自身并没有重视实验教学,认为组织学生实验过于麻烦,导致实验室使用率较低,成为摆设;实验课程的成绩并未纳入中考总成绩中,没有引起学生的重视,物理实验难度较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验教学课程较少,组织学生实际动手做实验的机会也比较少,无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校实验教学设备落后,无法与实际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同步更新,无法满足学生实践动手的需求等等。因此,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受到教师自身专业的素养和实验教学设备影响较大,目前并没有全面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和实施,无法真正实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目标。

三、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改善措施

1.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

通过调查分析,很多物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要转变物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到物理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影响,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多组织相关的实验活动,充分利用学校配置的实验室。此外,在物理教学过程中,也要讲实验教学与基本理论教学相结合,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多组织相关的教学实验来进一步对物理基本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对抽象的物理原理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物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2]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做实验的兴趣

新课标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就是要弱化教师在教师过程中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入实验教学,改变传统的教师直接讲述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学生单纯的记录和背诵实验报告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真正走进实验室,在自己一步步的操作下,感受物理原理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此外,在教师的帮助下,也使学生了解到实验的目的、内容和结果。尤其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动手,完成实验的目标,很有成就感,也越来越有兴趣做实验,参与到实验教学过程中。

3.营造学生动手动脑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分析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手能力。因此,教师在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同时,还要积极使用实验室,多组织学生做实验,营造一个学生动手动脑的氛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做相关的教学实验,观察实验过程的变化及规律,在教师的一步步引导下,鼓励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相关的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也善于观察、分析,并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此外,良好的氛围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3]

4.更新和完善实验教学设备,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

在新课标的改革实施下,初中物理的教材也作出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每一个章节中都新增加了探究性活动的思考。因此,学校要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更新和完善相应的实验教学设备。对于已经陈旧的实验设备和仪器,要进行专业的维修和更换,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良好的实验硬件环境。此外,学校还可以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历自制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一定程度上降低实验的成本;可以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为实验的对象,如沙子、水果等等,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实验的兴趣。

四、结语

开展实验教学,是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抽象的物理原理和物理规律。因此,本文以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为基础,阐述了几点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策略,以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亚敏.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J].中国校外教育.2012(10)

[2] 冯海燕.浅谈初中物理课外实验的开展[J].中学生语数外.2009(02)

[3] 熊春玲.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初探[J].教学实践与研究.2009(02)

第7篇

关键词: 初中物理教学 创新教育 问题 策略

一、引言

培养创新人才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呼唤。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育已经逐渐深入中学的不同学科中,为适应这种要求,应试教育的课堂必须创新,否则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将无从谈起[1]。进行初中物理创新教育,既是物理教师当前的教学重点,又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必须长期合作、共同探索的教研难题。积极开展、努力做好这项工作,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完善义务教育体制,培养综合素质的新型人才,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二、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物理是初中学科中比较难学的科目,主要是物理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教师主要是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使致学生对抽象的物理知识不感兴趣。笔者查阅相关文献,根据实际调查发现,在初中物理学科中实施创新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在一些教师的思想中,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依然根深蒂固,重视的还是物理基础知识的传承,忽视知识的创生及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在这种教学理念下,教师教会学生的只是解题技巧,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物理学科实施创新教育课时严重不足。目前,一些学校都通过开设物理创新实验进行学科创新教育,但大部分学校的物理实验创新实践活动课、创新实验课程受师资等影响,开课常出现不足的情况。另外,初三学生受升学压力影响,一些物理创新实验科目被挤占、调为考试科目课程。

3.教育经费短缺,创新教学设备相对落后。目前一些学校的物理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手段对于内容抽象、操作性强的物理学科都是不合适的,很容易使初中生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和热情。另外,部分中学投入不够,设备不全,学校物理创新型实验室建设步履维艰,活动空间狭窄,加之校外活动场所太少,影响初中生参加物理创新实验的热情[2]。

4.物理教学考核模式单一。虽然国家倡导素质教育,但目前初中物理教学的考核方式主要是通过考试形式实现的。这种单一考核模式一方面束缚了教师实施创新教育的手脚,在物理教学中,创新教育相关教学内容得不到应有尊重,不能列入工作量,不能够得到教育部门足够的认可。另一方面不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不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的若干对策

笔者结合多年物理教学经验及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的体会提出如下若干策略。

1.转变观念,实施创新教学思想。为更好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首要步骤就是实施创新教育的新思想。叶圣陶先生认为实现教育宗旨的关键在于“习惯”,这就要求物理教师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端正学习动机,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上积极发言,课后积极温习。在教学方法上,物理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综合应用微课、视频教学手段,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与讨论法、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等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2.加强实践操作,训练创新能力。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决定了实施创新教育的策略,因为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主要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的综合能力,这是训练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内容。即在物理教学中需要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但仅仅依靠上述三种能力是无法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为进一步提高能力培养的可操作性,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以下八种能力:①观察能力;②注意能力;③记忆能力;④实验操作能力;⑤检索能力;⑥积累资料能力;⑦发问能力;⑧讨论能力。这样使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表现出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3.拓展问题,训练发散思维。在初中物理学科教学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就是要杜绝人云亦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4]。根据这一创新能力培养要求,在物理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地设计出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疑难问题,尤其是对教学中的疑点和难点及比较含蓄或潜在的问题,能够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方法、习题与练习启发学生思索探讨,追随疑问步步深入问题本质,使学生在探索中有所发现和创新。通过对教学问题的扩展,学生的思维从书本拓展到生活、社会和自然,逐步由跟着问题学转变为在学中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语

初中物理实施创新教育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一般素质,更应关注学生的科学精神、科学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中创新能力素质是学生诸素质中的核心素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教育要充分把握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我们应逐步摒弃传统的物理教学过于注重纯粹的客观知识的传授的做法,而应该通过物理知识的学习自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最终实现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必需的,并且要落实到物理学科具体知识内容的教学上,要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只有实现了这一目标,才能更深刻地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体现物理教学的创新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崇正刚.素质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C].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以科学发展的新视野,努力创新科技教育内容论坛论文集.2014.

[2]邢占红.如何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J].中学生数理化,2013(6).

第8篇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素质教育;策略

在学生的初中学习阶段,物理是所学课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物理学科是一门生活化较强的学科,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物理知识和物理现象,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都与物理紧密相连,密不可分。初中生学习物理的目的并不是要成为物理学家,而是为了对物理知识的普及,为了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运用物理知识解决一些问题,让学生知道更多关于人类文明发展和历史进程,对此,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巨大的积极影响。

一、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教师可以通过物理实验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认识和了解物理学科中所包含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研究定性物理量之间关系的一种实验,在整个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充分认识和了解物理知识,并对一些物理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分析物理原因,针对失败的实验要及时地总结和归纳,找出原因,及时纠正,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敏捷的思维能力,通过实验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还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意识,从而形成一种科学的、严谨的态度。

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在日常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追求速度,对学生一味地进行灌输性教学,而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和启发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总结和归纳,在思考的过程中得到规律,从而认识和理解其中包括的物理知识和和理论知识,从而合理地运用到生活中去,进一步促进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可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科学思维。

三、培养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既对学生学好物理知识有所帮助,又有利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工作。在所有的自然科学当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较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相融合,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促使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不断地积累过程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与方法。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初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生不论是在学习或是日后的工作中都必须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对此,教师要加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可以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在实验过程中懂得尊重同学,通过同学之间的共同合作完成物理实验,让学生感受合作中的乐趣,让学生明白,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通力合作、共同努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国家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理学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至今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在世界的物理发展史中涌现出了很多的物理学家以及相关的物理趣事,教师可以介绍这些物理学家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爱国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操,通过一些有利于人类发展的物理事迹,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让学生更加了解物理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随着近些年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因此,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这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还要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训练,合理地使用教学方法,建立正确的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作为教学的最终目标,将素质教育与日常教育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维,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