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06-23 06:48:18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第1篇

关键词:污水截流;雨污风流;实施总结

南通市濠河及红庙子河(以下简称两河)地处老城区中心,2001年前随着排污量的逐年增长,虽经引排置换水体,污染仍严重,因此市政府将两河污水截流工程列为城市建设项目,经过2002年度、2003年度、2004年度、2005年度、2006年度、2007年截流污水整治至今已接近五年年,总投资约6000万元,实施污水管道D300-500 约 41000米,目前两河的水质已有明显的改善,达到国家五类水质标准。濠河水质变得更清,红庙子河水质由以前的黑色变为目前的淡青色,两河富营养化的趋势由上升变为逐年下降,BOD、COD 浓度大大减少,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现就污水截流工程的建设实施谈几点体会总结:

一、污水截流工程建设的最基本前提条件是搞好调查摸底

成立有设计单位人员参加的调查摸底小组,分类调查摸清各污染源点。根据排入两河的管道排出口向上游调查,同时对与两河相连的支河水系进行调查,按被调查的对象的性质分为以下几类:

(1)成片住宅新村(分合流和分流);

(2)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分合流和分流):

(3)旧城中待开发的平房区。

(4)有污水排入的支河河道

二、优化确定污水截流工程截污方案

根据调查的污染源情况,设计单位设计方案,根据污染源的特点确定不同的方案:

(1)分流的成片住宅新村,从污水管道最下游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2)合流的成片住宅新村,从化粪池开始实施污水管道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将化粪池与原合流管截断封堵;隔断后的合流管作为雨水管道使用,做到雨污彻底分流。

(3)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分合流和分流),对已分流的对象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从污水管道最下游就近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对未分流的对象各类企事业单位、学校,督促各单位先内部分流,分流的污水管道终端再接入城市污水管网;

(4)旧城中待开发的平房区,由于污染源点多、零碎、杂乱,基本无实施管位暂保持现状,待开发;

(5)对与两河相连的支河水系采取以下方案:(1)方案一:晴天受污染的支河水通过管道流入城市管网,暴雨时直排两河。此方案优点工程造价小,维护费运行费用较小;缺点支河的水质长期受污染,暴雨时由于溢流坝的存在支河流量减少有可能导致支河上游受淹,城市管网的污水有可能倒灌入支河及两河;(2)方案二:正常情况下间断性通过强排方法将受污染的支河水排入城市管网,同时通过自流措施将两河水引入支河,保持支河水经常更换,此方案优点:支河水水质接近两河水质,支河水系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改善,缺点工程造价较大维护费运行费用较大。

三、组织专家讨论,推荐施工方案,项目确定

设计方案完成后组织专家对各支线项目设计方案进行讨论,结合讨论意见再对方案进行调整,编制投资估算,根据每年度计划投入资金安排项目,待项目计划批准后进行施工图设计,设计施工方案应根据客观条件确定采取明挖施工或者非开挖施工(顶管)。然后根据建设程序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

四、精心组织实施,核查截污效果

整个濠河及红庙子河周边污水截流工程根据先完善城市污水管网,再进行污水截流的指导思想进行,将各个污染源逐个接入城市管网。为尽快体现成效,先着重对排污量大的进行截流整治,后对排污量小的进行整治。在施工工艺上以开挖明铺为主,顶管为辅。在对管网进行完善的同时,并对市区泵站进行改造,污水处理厂进行改扩建,以适应管网排污量增长的要求。

具体实施工程中,发现新的污染源点,及时接入城市管网。

在整个截污工程项目实施,先对实施项目进行核查验收,确认截污成功完成后,再次核查原污水排出口是否有污水排出,如有则再次调查,进行下一轮截污,直至无污水排出。

两河截污整治,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仍未能彻底解决,仍有少量污水排入两河中。如新村居民将洗涤水排入建筑雨水管道系统中,沿街饮食小店将污水排入或倒入雨水管道系统中,最终仍然排入两河水体中;旧城中待开发的平房区的污水未能纳入城市污水管网。这些有待后期进一步实施。

五、总之污水截流工程是一项有利于水环境改善的民生工程,但在实施中注意一下几点:

1.调查应仔细,分析原有系统的管网布置,制定可行的截污管道改造方案。

2.污染源的调查摸底工作要求仔细,不能遗漏。

3.管道管材尽量采用重量轻、高强、抗腐蚀,施工安装简便,做到快速施工,不干扰或少干扰交通,减少地下管线迁移,降低工程造价,有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

4.污水提升泵站的流量,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处理量与进入污水管网的污水流量相适应。

5.如污染源较多,多数实施管道位于交通繁忙的主次干道上、较窄的后街小巷和小区道路上,实际施工可分批实施、分阶段施工。开工一个,尽快竣工,尽量减少对居民的交通出行。

6.建议重视建设后的管理。1).污水管网系统投入使用后,不定期养护疏通。2).道路管网形成后,沿街店面、商铺的污水应接入污水管网。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第2篇

关键词:截污管网;案例分析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interception in the design of the pipe network, combined with case studies about the content of the sewage interception pipe network design.

Keywords: sewage interception pipe network; Case Study

中图分类号:U664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及城市容量的扩大,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多,但污水管网建设往往滞后,使得污水无法收集处理,造成水质污染,影响城市环境和经济发展。为了解决好污水污染问题,促进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常需要开展截污管网设计,本文结合惠州市第七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介绍截污管网设计的有关内容。

1.截污管网设计要则

(1)掌握现状情况

截污管网设计要以工程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因此需要详细掌握建设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给水排水现状等,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确定工程目标

截污管网设计应通过对现状排污口的调查、测量结果等进行分析,确定需要截流的排放口,合理布置截污干管,结合规划路网及实施条件,布置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将流域内各合流制污水及规划分流制污水科学截排,实现流域内污水达标排放。

(3)确定排水体制

遵循城市总体规划,与现状排水系统相结合,把污水系统尽量以分流制加以完善,近期不能分流的仍采用截污。根据规划结合实际,进行合理的总体布局。工程服务范围内新建城区均采用分流制,建成区内现有合流制将根据实际情况,对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改造为分流制,对受诸多因素制约难以改造成分流制的区域采用截流式合流制排水体制。坚持做到与规划相协调、衔接一致原则,设计管道的管位、管径尽量与规划一致。

2.案例分析

2.1工程概况

惠州仲恺高新区中心城区位于珠江三角洲东部、惠州市惠城区,南靠深圳,西接东莞,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交通非常便利。

目前,区内新建市政道路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制,并在仲恺大道与马过渡河相交点设置截污系统,并最终排入仲恺污水处理厂。但区内老村排水管线大多为各村自建,排水体制多为雨、污合流制。从调查的现状情况看,已经建成分流制污水管道的地区,由于污水系统未能全部贯通,导致部分污水管道封堵不能使用,污水散排,乱排现象较为普遍,最终还是随着合流制雨水系统排入各个就近的河道中,造成水体的污染。

惠州市第七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的目标是结合规地形、路网、竖向及实施条件等,合理布置污水管网收集系统,将流域内各合流制污水及规划分流制污水截排至第七综合污水处理厂,实现流域内污水达标排放。

2.2排水体制与截留倍数

区域内现状排水体制大多数为合流制。鉴于服务范围内的实际情况,要想将目前的合流制改造成分流制实施困难,但根据规划还是要在新建区实行分流制,在老城区逐步完善为分流制排水系统,最终要全部实现分流制。目前可以采取截流措施,待远期完全分流后实现分流制系统。

根据目前的现实及对将来的预期,对服务区域内的排水系统实行污水截流体制是可行的。根据对排水体制的论证,本次截污干管的定位为:近期为截污干管对马过渡河流域各排污口实施截流,远期为污水主干管受纳服务区分流制污水。

据调查,国内一些城市采用的截流倍数一般为1~3。综合考虑高新区的实际情况,本工程截流倍数取2。

2.3污水量预测

2.3.1用水量预测

惠州市第七综合污水厂的服务范围为仲恺高新区中心城区,面积约为12.9平方公里。根据仲恺高新区中心区现状、总体规划及发展状况,采用分类用地性质用水量指标法预测,以单位人口综合用水指标法复核,并参考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提供的数据进行校正,结果见表1。

表1用水量预测汇总表

上述两种方法用水量预测值基本一致,因采用分类用地性质用水量指标法预测值与惠州市自来水总公司提供数据基本吻合。故确定仲恺高新区中心区2013年用水量为12.31万m3/d。

2.3.2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预测采用的是排水系数法。污水排放系数的确定应结合以下因素:

(1)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综合生活用水量和工业用水量之和占供水总量的比例确定。

(2)综合生活污水排放系数应根据规划的居住水平、给水排水设施完善程度与排水设施规划普及率,结合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确定。

(3)工业废水排放系数应根据规划区的工业结构和生产设备、工艺先进程度及排水设施普及率确定。

仲恺高新区中心城区主要用水量为居民生活用水、公共设施用水、市政用水以及部分工业用水,排水系数取值0.8,污水量见表2。

表2污水量预测表

根据目前区内污水管网的完善情况,预测2013年污水收集率将达到80%,据此预测污水收集量见表3。

表3污水收集量预测表

据上表,2013年可收集污水量为7.88万m3/d。与建成后的惠州市第七综合污水处理厂整体处理能力8.0万m3/d基本上是匹配的。

2.4管网布置

2.4.1水力计算

排水管渠流量,按下式计算:

式中: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

排水管渠流速,按下式计算:

式中: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 ;n——管材粗糙系数。

主要参数如下:

(1)重力流污水管道按非满流计算,合流制管道按满流计算。

(2)粗糙系数:管道采用HDPE管,粗糙系数取0.01。

(3)设计流速:污水管道在设计充满度下最小设计流速为0.6 m/s,合流制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为0.75 m/s,最大设计流速均为4m/s。

2.4.2截污管网设计

2.4.2.1平面设计原则

(1)管道布置应以利于污水的收集,要尽可能多的污水重力流进入污水干管;应尽可能多的截流污水,不让污水进入河道及雨水系统。

(2)管道应尽量避开建设密集区,减少拆迁或不拆迁。

(3)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管道布置长度应尽量简短,埋深尽量减少,以节省投资。

(4)管道布置要考虑工作面的要求,尽可能施工时不影响或少影响交通和附近居民的生活。

(5)根据规划并结合现状合流截污流量预留支管。

2.4.2.2竖向设计原则

(1)起点埋深应控制好,以免干管埋深过深,增加工程造价。

(2)尽量结合地形,采用较合理的管径及坡度,减少管道埋深,降低工程造价。

(3)污水干管的埋深应保证现状所有的用户接入点及排污管道的污水能顺利截留。

(4)污水干管应充分结合区域污水工程规划,保证规划污水管道上下游顺接。

2.4.2.3用户接入点接驳

在管网调查过程中,发现现状管网存在大量小区、工厂排水管错接、乱排的现象。市政道路两边厂房、小区、居民点产生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部分没按雨污分流要求接入道路污水管道,而是就近接入雨水管道,造成雨水管涵中存在大量污水。因此需对区内接户点进行接驳设计,从接户点排出口新设管道接入设计污水管,原排入合流管渠的出口进行封堵。

2.4.2.4污水管网布置

根据地形走势及污水排出方向布置污水管道,规划道路下截污管全部按单管敷设,原则上布置在道路的西、北侧,尽量埋设在慢车道或非机动车道下。污水预留支管间距不大于120m,且需保证每个地块至少有一根预留管,管径DN400,污水经管网收集后进入第七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埋深以满足所服务的街坊污水能接入为原则,按道路标高计算,以起点高程为依据,根据设计流量,确定纵坡3‰~30‰,管顶覆土控制在2-4.5m左右。

3.结语

截污管网设计应立足现状,确立目标,合理安排。惠州市第七综合污水处理厂污水配套管网工程立足排水设施现状,对排水系统的排水体制、水量预测、水力计算、管网布置等进行深化完善,使其更能适应公共事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孙慧修,郝以琼,龙腾锐.排水工程(上册).第四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

(3)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第3篇

关键词:市政;排水工程;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建成了成规模的城市排水系统,以处理难以避免的城市污水、雨水等,改善了城市的生态环境,然而,由于我国市政排水工程的推广应用较晚,在排水系统上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在设计规划上的不足对排水系统工程功能的充分发挥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排水量计算和预测的不精确或者排水体制选择不合理,都导致了排水系统功能效率的低下甚至失效。因而对当前的市政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改进策略至关重要。

精确选取和预测污水量。

现阶段,常用的计算城市给水量的方法包括城市综合用水定额,单位城市建设用地指标以及分类用水定额等,而对于城市污水量的预测通常采用累计流量法和综合流量法。上述几种方法中都有其优势和弊端,因而在正确选择时必须结合工程本身的需要和城市污水的特点进行考虑,主要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根据地区区划以及城市规模的分级,根据城市中具有典型性的部分人均综合用水量及其年均增长率等主要因素,对年份内该城市的人均综合用水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对其他相同或相似城市的规划指标进行借鉴,以确定较为精确、适宜的标准值。2,城市近年的综合用水增长率是根据近年来该市年均增长率来计算的,也即是该市后期年段的综合用水增长率应是根据经济发展等具有典型意义的用水增长规律来决定的。3,对同一个区划以及城市规模分级的不同地区影响城市生活用水的因素,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计算,寻找出最为适宜的增值范围。市政排水规划中,排水量计算和预测的是否准确直接影响到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的造价以及污水处理厂的规模大小。因而进行城市排水规划修编时,应依据《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所规定的“城市综合用水量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计算出城市污水量,同时结合自身缺水或多水的现实,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污水量预测能够真实反映出本市实际情况。另外,在总水量的预测上,可以分别采用上述三种方法独立计算,最后取平均值,这种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和实际产生较大偏离的风险。

选择适宜的排水体制。

当前,较为通用的排水体制主要有两种,即合流制和分流制。一般来说,老城区由于管道埋设时间较长,采用合流制较为适宜。在对旧城进行改造中,往往采用将合流制改为分流制的形式,实现了雨水、污水的分流,污水流进污水处理厂,雨水则可以就近排进水体。然而从现阶段情况来看,部分城市采用将合流制改分流制并没有获得较好的效果。究其原因,改造中,往往会把老管道变为雨水管道,然后再建立新的污水管道专门进行污水收集,然而由于部分年代较为久远的管道由于缺乏图纸,难以对全部污水支管进行有效堵截,道路下面往往会出现严重的管道乱接问题,污水、雨水混合到一起。此外地下管位本身就紧张,再增加一条污水管道会对空间造成拥挤。管线交叉也加大了以后的管理维护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保留合流制同时增设截流管,该方法较为经济,和把合流制改分流制相比费用为1:3[5]。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各市开发区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增长,而排水体制上,分流制也占据了管道建设中的绝对主流,但城市在采用分流制时需要注意几个影响分流制效果的直接原因:乱接管道、用户擅自将阳台改为厨房以及把洗衣机放在阳台上等,导致污染物持续污染自然河道。因而对于采用分流制排水的城市,应合理规划管道,加强对用户的宣传教育,确保分流制的功效得以最大发挥。

三、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合理规划。

随着人们环境意识的不断提高,对于水污染的治理越来越重视,而污水处理厂在治理水污染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近几年污水处理厂的规划建设情况来看,污水处理厂规划中最为重要的问题应是建设规模布局和选址。污水处理厂布局集中和分散、规模的大小一直存在着争论,集中设污水处理厂可以体现规模效益,且便于管理,而小型分散的污水处理厂易于建设,有利于污水处理后的就近利用。一些资料和研究也显示,虽然大型污水处理厂进水水质稳定,便于日常运行管理,但过于集中必然造成污水管网过长、管径过大,污水管网建设投资较高。随着污水处理厂建设速度的加快,以及经过处理后的污水在缺水城市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同时,一些小的城镇和远离城镇的别墅区、度假村也开始兴建污水处理设施,都促进了分散的、小型的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当前情况下,我国有些大型污水处理厂的效益并不高,尤其是大于30万m3/d的基本不产生规模效益,但是一些中小型的污水处理厂,比如5——20万m3/d或小于1万m3/d的,单位投资上不仅低于设计标准,和美国同等规模水平相比,效率也较高[6]。因而我们在进行污水处理厂规模布局的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污水处理厂在规模设计上应和现有的污水管网系统包括污水处理厂的主要设置进行有效结合,在此基础上对城市的整体发展、近期发展方向以及污水回收目标,布局形式对投资的影响等进行综合考量,适度规模化建设,按最佳效益规模的原则,大力推广小型和分散型的处理系统,以达到集中和分散有机结合,实现大、中、小污水处理厂协同发展,降低城市污水处理成本及施工难度,减少因管道施工带来的对城市大气环境的不良影响,从经济上形成规模效益。

近年来,污水处理厂基础设施建设进度不断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作为城市水污染防治的主要基础设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而作为污水处理厂建设前期筹备阶段的厂址选择,它与城市的总体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的走向、布置,污水处理后的利用,总投资费用等都有密切关系。在传统的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时,污水处理厂厂址一般选择在城市的下游,这样可以尽可能的让污水依靠地形坡度自流进入污水处理厂,节约污水收集运行费用;同时,经过处理的污水可以排入下游河道,可以避免对上游河道造成污染。但是,将污水处理厂全部放在下游而不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布置在城市下游并一定是最优化厂址。在选择最优的污水处理厂厂址时应将目前的规范条文作为选址时的指导性纲要,结合当地可供选择场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规划收集范围内的管道走向、水量布局、实施期限等情况,结合当地的进出水要求、总投资费用等影响因素,来确定最优厂址,保证污水处理厂建设的科学实施。

合理设置污水提升泵。

为了对该问题进行更为充分的说明,本研究中采用一个市政排水工程进行说明,该工程位于苏州某开发区,该工程污水收集范围约两平方公里,规划用地为商业、住宅、酒店、生态绿地,总的污水排放量约3.5万立方米每天,污水排放量较大,且污水干管的输送距离较远,污水主管走向见下图:

污水处理厂位于东北角,污水管采取单侧布置,主管管径DN400~DN800,管道坡度取0.0015,总长约4.8km,该区域为平原地区,地面高程约2.8(黄海高程)左右,根据周边地块污水管接入标高,污水主管起点管内底标高黄海高程为-0.13m,到达污水处理厂时管内底标高黄海高程为-10.13m,其中五处过河段采用倒虹吸。

我们首先对工程中污水管埋深问题进行探讨,如不设污水提升泵站,整个污水主管埋深在2.93m~12.93m,管内底标高远低于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标高,根本就进不了污水处理厂,所以该区域的污水必须经过泵站提升后才可以排到污水厂。如污水提升泵站位置设置在管道终端,污水处理厂附近,不难看出该泵站位置在整个项目中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首先,根据国家钢筋混凝土管的使用标准规定,普通Ⅲ级钢筋混凝土管的最大覆土深度为9m,而塑料排水管在大于8m覆土的情况下也很少使用,因而只能采用暗渠来排水,这种形式和普通采用管道排水相比,具有施工周期长、造价高,且极易出现不安全因素。其次泵站选址位置现状地面标高约2.8m,那么泵站的进水池开挖深度约14.5m,花费成本高。再次管渠埋深太大,增加了工程造价,同时加大了施工的难度,也不便于今后的维护。

针对以上问题,经过多次讨论,结合造价、维护、施工等相关因素,对污水提升泵站的数量和位置重新进行调整,经过与规划部门及甲方协商后,按污水主管埋深超过7米就设置污水泵站的原则,在沿线适当位置设置污水泵站。污水泵站位置调整后,污水管的埋深在3~7m左右。两种方案比较如表1所示,改进后的排水工程造价降低了30%左右,施工及日常维护均有很大改善。通过该实例,我们不难看出,污水提升泵站设置得如果不科学或者不合理,不仅会使污水管埋深太深,也随之会导致污水管网竖向高程设计的不合理,进而增加工程建设造价。因而在污水规划设计时应加大该问题的关注度。

表1方案一和方案二比较

结束语:

市政排水规划设计是城市整体规划设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城市化不断推进的今天,对城市的整体发展更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因而设计中能否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以及未来的发展需要,对污水处理厂进行科学设置,对城市污水量进行准确计算和预测,能否选择适宜的排水体制以及能否合理设置污水提升泵,都直接关乎到设计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对于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以及经济建设发展也都会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徐明松,张南翔.浅谈城市市政排水设计思路[J].科技与企业,2012,(6).

[2]温婷.从天津城区排水系统看排水体制改革的必要性[J].科技资讯.2011(07).

[3]秦邦琦.市政工程给排水施工工艺之我见[J].科技致富向导.2013(15).

[4]王小勇,张喆. 市政排水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 建材与装饰, 2012,(8).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第4篇

关键词: 生态水系;河道;截污;排放

中图分类号:U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4-0108-02

0 引言

城市水系是城市生态生命肌体的核心,尽管穿梭郑州市的河流水道不少,但由于治理不到位,郑州市水系存在着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水资源紧缺,配置不合理,水质污染严重,加上河网不完善,水系功能不健全,防洪标准偏低,水体生态功能退化,滨河生态环境单调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2006年6月14日,郑州市适时提出生态水系的规划、建设任务,要高起点、高标准地治理好城市周边水系,经过一些列规划整顿,现在全市水面面积由现在的11.4km2增加到33.5km2,人均水面由现在的3.9m2增加到6.8m2。

1 河道截污项目简介

1.1 郑州市须水河、索须河一期截污工程(中原西路~连霍高速)

工程基本情况:须水河(中原西路~连霍高速)河道全长13.21km,调查沿河排污口32个,污水量1.26万m3/d;两岸共敷设沿河截污管16.97公里,管径di500~d1000,沿河道及地势由南向北排放。为解决截流污水的出路问题,配套设置截流污水排出管道8.5km,其中新龙路d1400污水干管5.28km,由西向东排放;郁香路d1100污水管1.79km,由北向南排放;翠竹街d1500污水干管1.48km,由西向东排放;工程概算总投资8641万元。截流后的污水经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厂外配套的南阳寨污水泵站及压力输送管道,进入五龙口污水处理厂二期进行处理。

与河道治理工程相配套,郑州市须水河、索须河一期截污工程始于2007年初,该工程分两部分实施,沿河截污管部分施工图于2007年8月完成,2007年11月开工建设,截止目前已经完成工程量的70%;截流污水排出管道部分施工图于2008年6月完成,目前已完成招标工作,即将开工建设。

1.2 郑州市索须河二期截污工程(连霍高速~贾鲁河)

1.2.1 工程基本情况 本次截污工程目标范围:须水河段(连霍高速~汇合口)长0.83km,索须河段(汇合口~连霍高速)23.14km,共计23.97km河道范围入河污水实施截污。建设内容为对索须河(连霍高速~文化路)段长14.35km河段内现状5800m3/d的污水实施截流,共需建设沿河截污管18.99km。以天河路为界,西侧除西绕城公路附近入河污水截流进入西绕城公路污水管外,其余截流污水均沿河顺势向东排放。为解决截流污水及周边地区污水的出路,需建设沿东风渠(龙源路)、贾鲁河(滨河路)至107国道的污水管线8.65km,管径d1000~d1500。投资估算为8265.11万元(不含征地拆迁费)。

索须河(文化路~贾鲁河)段河道长度9.25km,调查污水量600吨/天,为107国道东侧企业排污出水,建议由环保部门按有关规定督促其进行点源治理,其他目前无明显污水流入索须河的沿岸村庄,建议由建设部门将其列入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建设名单,分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1.2.2 问题及建议 目前尚无索须河二期河道治理的河道中线、断面形式、河底及水位标高、路桥等规划、水利相关资料,索须河二期截污工程需更好地与相关工程及区域规划相结合,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工程脱节等问题。

与本工程相关的西绕城公路污水管、天河北路工程(天河路污水管及污水泵站)须与本工程同步实施,同期使用。现索河入索须河口污水量约为16000m3/d,水质污染较严重,其污水之源——荥阳市须加快其污水处理工程建设进度,若其污染得不到控制,将影响索须河截污后的实施效果。

1.3 郑州市魏河截污工程(金杯路~中州大道)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对魏河(金杯路~中州大道)段5.65km河道长度范围内现状1.2万m3/d的污水进行截流,共需建设沿河截污管5.75km,截流污水入中州大道东侧马头岗污水干管;工程概算总投资为1926.99万元。

1.4 郑州市贾鲁河截污工程(化工路~中州大道)

主要建设内容:贾鲁河(化工路-中州大道)段河道总长度15.5km,其中贾鲁河(化工路~南阳寨)段河道长度约5km,敷设沿河截污管,将陈庄明沟、瓦屋李明沟污水截流。起点自陈庄明沟排污口,终点至索须河一期截污工程已设计翠竹街污水干管;截流污水最终进入五龙口污水处理厂,截污管全长约4.5km;该段截流污水量为4.58万m3/d。

贾鲁河(南阳寨~中州大道)段河道总长度约10.5km,其中南阳寨~东风渠段内的石苏干沟、东风渠(老渠道)等排污口流量较小,采用滩地围堰处理;东风渠~中州大道段桥南新区污水泵站等排污口污水进入同期设计的索须河二期截污工程中拟设的污水干管。工程投资估算为1502.16万元。

1.5 郑州市金洼干沟截污工程(东风渠~贾鲁河)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金洼干沟(东风渠~贾鲁河)河道总长度约7.68km,其中东风渠~花园路段,在文化路、香山路口附近设置截流井,在花园路西侧红线外绿化带敷设导排管,与开元路等现状污水管连接,截流污水最终经索须河二期截污工程拟设计的污水干管进入马头岗污水处理厂;截流污水量约1120m3/d,投资估算为30.8万元。

花园路~贾鲁河,污水量约1140m3/d,建议单独进行点源处理。对企业协调环保部门督促其进行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对村庄协调建设部门将其列入村庄环境整治示范建设名单,建设污水处理设施。

1.6 郑州市十七里河(刘湾水库~汇合口)、十八里河(苏庄水库~汇合口)截污工程

1.6.1 主要建设内容 十七里河(刘湾水库~汇合口)河道长度13.7km,十八里河(苏庄水库~汇合口)河道长度11.3km,共敷设沿河截污管约19.18km,为解决截流污水及周边污水的出路,需建设金岱路等污水管道3.5km。截流污水量为十七里河2.4万m3/d,十八里河4.4万m3/d,合计6.8万m3/d。工程投资估算为4198.99万元。

1.6.2 问题及建议 目前尚无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河道治理的河道中线、断面形式、河底及水位标高等规划、水利资料,须尽快完成河道治理截污、金岱路道路管线综合规划的编制及十七里河、十八里河河道治理工程的设计等工作,以便截污工程能更好的与相关工程及区域规划相结合,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和工程脱节等问题。

2 结论与建议

河道截污工作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北方城市而言,由于水源缺乏,现河道内流淌的多数为污水,已造成严峻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特别是淮河流域地区,截污治污的任务仍十分艰巨,需要政府部门齐抓共管,高度重视,加大投入,各职能部门通力合作,明确责任,限期落实,使“水通、水清、水美”的生态水系建设目标尽早实现。

参考文献:

[1]张立红.关于小城市如何发展水利建设问题的一点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0(10).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第5篇

关键词:盾构沉降监测

中图分类号:U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工程概况

该工程由上海市机械施工有限公司承建,工程从地铁一号线红普路站始发,掘进到建华路站(为左线),再从建华路掉头,开挖另一条隧道到红普路站(为右线),最后从红普路站始发,开挖隧道到七堡车辆段(明挖出入段线),三段线在里程K25+603.862~k25+574.551处(25环至91环间)下穿1根DN1000铸铁给水管和2根DN2200钢筋砼污水管。总长度约2489米,施工中的最大难题是:直径6.34米的盾构机,必须在地下深处先后三次近距离穿越城市给、污水总管,这在杭州地铁施工中尚属首次。第三次穿越时,即明挖出入段线隧道与污水管平面斜交约27度,隧道顶至给水管底约6.73m,隧道顶至污水管底约为2.55m,距离最近。如下表1所示。

表1:区间穿越管线概况及影响范围

1.1 、土层情况简述

区间线路所经过的土层主要为钱塘江冲积沉积形成。如下图1所示给水管线所处的土层为③2层砂质粉土层,污水管线所处的土层为③3层砂质粉土夹粉砂层,而明挖出入段线隧道穿越管线施工所处的土层为③6层粉砂夹砂质粉土层。

图1:给、污水管线及隧道施工所处土层示意图

1.2 、穿越管线概况

DN1000给水管线为承担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供水泵站的主供水管线,日均流量为7万吨,一旦有失将对整个开发区造成降压供水。DN2200污水管是杭州市七格污水处理厂主干管线,担负着杭州市50%以上的污水处理任务,日流量约为30万吨/根,压力2公斤,因此关系十分重大。

2、管线保护及控制

2.1、应急预案的制定及熟练操作。

本文认为,涉及管线保护及控制应从施工前期抓起。切合实际制定完备的已经预案就是对出现突况及险情的应对控制。因此,事前应仔细勘察现场情况,结合隧道施工设计图及实际进度制订完备的应急预案十分重要。预案中要包含对人、物、程序的详细描述,给、污水管线在区间隧道两端的阀门及中间的排放阀要在符合实际的GIS图中明确标识,事前务必要克服困难想方设法实际操作阀门的启闭,同时要以检漏的形式明确完好性。为提高保险性在预案中可延伸关阀范围。要强化演练,根据沉降监测情况,何时启动预案,人员联系、逐级汇报、现场人员及机具到位、程序化操作要熟练操作、了然于心。

2.2、沉降监测

本文认为在软土底层和建筑密集地区建设地下工程,下行穿越如此近距离的污水水总管,这是风险工程,施工中困难难以避免。必须抓住风险控制手段,科学分析面对困难,在施工中做到化险为夷。如何做到顺利穿越,平稳过渡,在施工中落实监测是关键。在施工中不能凭经验主观臆测,而要加强施工监控,依赖信息化手段,把施工监控作为风险管理的最重要手段。

·沉降监测点的设定。

考虑到给水管与污水管的不同材质,距穿越隧道的不同距离,以隧道顶离污水总管距离最近的明挖出入段线为例,穿越前在给水管线上设置2个直接监测点,在污水管线上设置了8个直接监测点。见下图2。

图2:监测点布置图 注:Z号点为盾构区间地面深层监测点,S号为给水管直接监测点,W号为污水管直接监测点。

设置直接点的方法是在管线上方利用高压水冲的方式,埋设直径为700钢套管,注水冲出管内淤泥后在套管中插入直径40的钢制水管,外侧以轻重力固定套管,使得套管底部与管线顶部尽量密合,防止泥土进入,内侧以柔性材料固定钢制水管在套管中的相对位置,并确保其在套管中能在垂直方向上自由移动为妥。水管高出套管5cm,便于观测。同时在埋设钢套管时,要精确放样并以触探的方式,保证测点的居中布置,尽量挖去测点周遍的覆土,以减少套管、水管的长度和弯曲程度。设置完直接监测点后,必须在管线两侧设置预埋注浆管,一般为直接监测点的两侧各设置一路,若直接监测点设置较密集可适当减少注浆管路,以备不时之需。

沉降监测要采取地面监测点与管线直接监测点相结合的方式,地面深层监测点要均匀布置,并要比管线直接监测点要多,见上图2。

·沉降监测点的测量和管理。

沉降监测至少要两方不同单位的人员按相同的监测频率对测点进行测量。使用的仪器精度要一致,最好采用相同品牌、类型的仪器。此次测量仪器使用的是DSZ2水准仪+FS1平测微器,测量精度为±0.5mm。沉降观测的线路测量按二等水准测量要求,同一人观测、同一仪器测量、同一标尺、同一线路进行。

·沉降监测的频率和变化量报警的设置。

监测频率宜以随着盾构机水平距离管线越来越近而逐渐增加。此次穿越,在盾构机头距离管线50米时测量各监测点的初始高程值,初始高程值至少两次测定取平均值。然后每天测量4次;在盾构距离管线10米及穿越过程当中频率提高到每2小时一次;待穿越过后,保持追踪监测,每天2次,直至监测数据趋于平稳后,继续监测一星期再停止。

表2:管线直接监测点初始高程。

隧道顶与污水管底垂直净距仅2.55米,因此对沉降变化量的控制必须非常严格,把沉降累计变化量从常规的±30mm调整到±10mm。同时加强对监测成果技术分析,保证盾构顺利穿越给水及污水干线管道,根据监测所得到的数据及时对土仓压力、推进速度、总推力、出土量,刀盘转速、注浆量和注浆压力等施工能数进行调整,以取得最佳施工参数。

表3:监测点沉降变化量报警值。

2.3、管线内流量、压力的控制

管内流量如果瞬间波动,流速变化大及流向交替变化较易引起对管线周遍的扰动,因此在穿越期间,要尽可能通过上游泵站出水量的调节,保持相对稳定的流速、压力、单向的流向、减少中间环节水量变化的因素为穿越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也极为重要。

3、结语

三次穿越情况管线沉降数据正常。左线盾构穿越管线污水管沉降最大累计值为-11.13mm,给水管沉降最大累计值为-3.22mm;右线盾构穿越污水管线沉降最大累计值为-5.17mm,给水管线最大累计值-1.94mm;隧道顶距离管底最近的出入段盾构穿越污水管沉降最大累计值为-4.25mm,给水管沉降最大累计值为-2.13mm,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盾构穿越管线的过程中,加强对管线的事前、事中、事后保护及控制措施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摸索,根据科学的监测手段获得监测数据并加以分析用于指导盾构施工参数的调整和判断管线风险等级是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第6篇

摘要: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与环境管理不仅可以表现一个建筑企业的企业文化,更表现出一个企业深层次的管理水平。本文对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与环境管理进行了探讨分析提出了现场与环境管理中的几大要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 工程现场、环境管理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nstruction sit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not only can show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of enterprise culture, more show deep management level of an enterprise.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the construction sit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r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analysis several points in this field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is put forward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ngineering,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t the scene

一、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组织措施

1、 建立施工现场全面的环境控制系统建立全面的环境控制系统,设环境管理总指挥技术和施工总负责层层分解定人定责分工明确及时处理相关问题。环境管理总指挥是项目经理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负全面责任。技术总负责是项目部总工程师负责项目环境技术管理。 施工总负责是项目生产副经理负责项目环保施工管理。技术员、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等为环境管理员。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设大气、固体废弃物、废水、噪声、振动和光的6 个防止污染组由6 个环境管理员任组长施工班组长和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任副组长。

2、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的综合治理认真做好全体施工人员、驾驶员和临时外来辅助工等的自觉保护环境意识如利用企业报、民工学校、宣传栏、宣传标语等为阵地精心设计活动载体搭建工作平台做好思想教育、纪律教育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法制观念结合起来的宣传教育。 对现场污染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的按要求报批连续施工时间并予以公布。经常与当地居村委会、周围居民、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环保部门等进行联系认真对待来信来访及时解决问题。若有一时不能解决的要做好经济补偿与礼节解释工作取得有关部门或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并限期整改。

3、 完善施工现场环境管理责任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项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制度将环境管理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做到责权分明管理有序防止互相扯皮提高管理水平和效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岗位责任制 环境责任岗位主要有环境管理总指挥、技术总负责、施工总负责、环境管理员、防止污染组组长、施工班组长、分包单位现场负责人和责任区负责人等并明确各级环境管理人员职责。(2) 环境检查制度 由环境管理总指挥组织的每季、月、旬进行定期检查由施工和技术总负责组织的季节性、节假日检查和机电、消防等专项检查由环境管理员和防止污染组组长组织的日常检查由防止污染组组长和责任区负责人组织的班前检查由班组或分包单位进行自检、互检和交接检。(3) 环境教育制度三级安全教育、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教育、三类人员培训教育、施工技术交底和班前活动等都要有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内容。特别要做好经常性现场环境保护教育利用各种会议、宣传栏、警示标志、宣传标语和环保录像等多种形式对施工现场人员进行教育。

4、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

施工现场环境管理的技术措施是指导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具体行动的纲领。在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环境污染隐患如果预见不到或管理不善环境将受到污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环境污染与危害。防止大气粉尘、废气污染及其造成的危害。

(1)施工现场垃圾杂物要及时清理。清理多高层建筑物的施工垃圾时采用定制带盖铁桶吊运或利用永久性垃圾道严禁凌空随意抛撒。

(2)施工现场堆土应合理选定位置进行存放堆土并洒水覆膜封闭或表面临时固化或植草防止扬尘污染。

(3)施工现场道路应硬化。采用焦渣、级配砂石、混凝土等作道路面层有条件的可利用永久性道路并指定专人定时洒水和清扫养护防止道路扬尘。

(4)易飞扬材料入库密闭存放或覆盖存放。如水泥、白灰、珍珠岩等易飞扬的细颗粒散体材料应入库存放。若室外临时露天存放时必须下垫上盖严密遮盖以防止扬尘。运输水泥、白灰、珍珠岩粉等易飞扬的细颗粒粉状材料时要采取遮盖措施防止沿途遗洒、扬尘。卸货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扬尘。

(5)施工现场易扬尘处使用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使一网两用并定人定时清洗粉尘防止施工过程扬尘或二次污染。

(6)车辆不外带泥沙和不洒污染物。装车时不应装得过满行车时不应猛拐不急刹车。卸货后清扫干净车箱注意关好车箱门。场区内外定人定时清扫做到车辆不外带泥沙、不洒污染物、不扬尘消除或减轻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7)禁止施工现场焚烧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资。 如焚烧沥青、包装箱袋和建筑垃圾等。

(8)尾气排放超标的车辆应安装净化消声器防止噪声和冒黑烟。

(9)施工现场炉灶如茶炉、锅炉等采用消烟除尘型烟尘排放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10)拆除旧有建筑物时应适当洒水并且在旧有建筑物周围采用密目式安全网和草帘搭设屏障防止扬尘。

(11) 防止固体废弃物污染和危害 ,施工现场设立专门的固体废弃物临时贮存场所用砖砌成池废弃物应分类存放对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的废弃物必须单独贮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且有醒目标识。对储存物应及时收集并处理可回收的废弃物做到回收再利用。

(12)固体废弃物的运输应采取分类、密封、覆盖避免泄露、散撒并送到政府批准的单位或场所进行处理。

(13)施工现场应使用环保型的建筑材料、工器具、临时设施、灭火器和各种物质的包装箱袋等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14)提高工程施工质量减少或杜绝工程返工避免产生固体废弃物污染。

(15)施工中及时回收使用落地灰和其他施工材料做到工完料尽以减少固体废弃物污染。

(16)防止废水污染和危害,施工现场搅拌站的污水、水磨石的污水等须经排水沟排放和沉淀池沉淀后再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污水未经处理不得直接排入城市污水管道或河流。禁止将有毒有害废弃物作土方回填避免污染水源。施工现场存放油料、化学溶剂等设有专门的库房必须对库房地面和高250 mm 墙面进行防渗处理如采用防渗混凝土或刷防渗漏涂料等。领料使用时要采取措施防止油料跑、冒、滴、漏而污染水体。

(17)施工现场临时厕所的化粪池应采取防渗漏措施防止污染水体。

5、定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对所有的班组成员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和文明施工教育,定期进行大课教育,并用板报、讲座的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组织应知应会考核,以提高全体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共同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尽自已应尽的义务。

结束语总之加强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就是实现施工企业整体优化。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实质上是企业文化在生产现场的深化和体现。通过大量施工实践证明采取有效措施消除或减轻施工现场环境的污染和危害能保证人们身体健康消除施工现场的外部干扰确保施工顺利进行。但由于施工受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制,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不能控制在规定范围内,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解决。

参考文献 :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第7篇

关键词:雨水工程;污水工程;专项规划;原则;排水设施计划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入了加速时期,城市基础建设也持续加快。排水、污水、雨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城市建设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城市各项事业长远发展,对建设一个良好的城市人居环境意义重大。根据笔者多年设计经验,总结出城市排水及污水、雨水工程专项规划中相关问题供同行参考,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城市排水规划要点

城市排水专项规划是在当前城市发展水平下,力求满足城市排水建设的需要,完善市政排水设施的规划工作。其重点工作内容是:在满足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排水系统,优化泵站布局、完善排水体系;合理规划水资源,提高再生水回用率,实现城市河湖水系的良性循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对市政污泥提出可行的处置规划;制定切实可行的工程建设计划等。虽然各个城市的建设及发展不一样,排水方式及多年的管理方式各不相同,但是对于排水工程规划都有一些共性的原则及排水问题。

2 污水工程专项规划

2.1 污水规划原则

(1)污水管网规划应在服从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作出全面规划,逐步完善污水管网系统,扩建、增建污水处理厂,提高污水处理率。

(2)污水系统的管线布置充分利用城市地形及道路布局,尽量减少与河流、明沟、铁路、涵洞等地下构筑物以,及其他管线交叉,尽可能地布置在坚硬密实的土壤中,当管道埋深过深时应设置污水提升泵站。

(3)规划管网的污水干管一般沿城市道路布置,管道布置应简洁顺直,应尽量避免在市区主要商业街及狭窄的街道下铺设,污水管道通常设在污水量较大或地下管线较少一侧的非机动车道或机动车道下面,当道路宽度超过40m时,宜在道路两侧设置污水管。

(4)对于老城区雨污合流制区域,近期采用合流式截流制,远期规划原有合流制管道用可作雨水管,新建污水管道。

(5)排入城市污水管道的污水应达到《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质标准》方可排入城市污水管道。

(6)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应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城市废水受纳水体,受纳水体应具有足够的环境容量。

2.2 污水设施现状及分析

旧城市的污水管网覆盖率很低,虽然老城区部分区域的污水主干管已经基本形成,但还有部分地区污水设施属于空白区。排水规划充分考虑现状,尽量利用和发挥现有排水设施的作用,使规划新建排水系统与现状排水设施有机结合。因此,对现状排水设施的能力分析是非常必要的。

(1)现状污水量:根据供水资料、城市现状人口、工业总产值、排污设施、污水收集率等资料来估算城区现状的生活、工业污水量。

(2)排水设施现状:过去旧城区排水系统大部分为雨污合流制,未形成完整的排水系统,一些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城区池塘,城市排水体制的不健全,导致城区水体污染严重,所以在进行排水规划时要对已建成的现状污水处理厂、泵站、管网的规模、功能、破损程度进行详细的了解,以便于充分利用现有排水设施。

2.3 城市污水系统普遍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市的排水系统还有部分地区是雨污合流制为主,随着城市的发展,现有排水系统普遍存在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污染环境;污水收集率低,污水处理厂不能正常运行;排水设施不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管道坡降小、淤积严重、维护管理难度大。

2.4 污水量预测及水力计算

1)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预测是根据城市需水量预测,目前国内在城市需水量预测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用地指标法、城市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不同性质用水指标法等,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城市总体规划》对城区给水量预测,再根据城市污水收集率计算城市污水量。

2)污水比流量确定

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的用地主要是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及水域等,根据单位建设用地计算用水量预测污水量,考虑到城市发展过程中用地性质的不确定性,为避免用地性质发生调整后不致出现排水设施排水能力不足的情况,在计算面积及比流量时,将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地面积按综合生活用地、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面积比例均摊到综合生活用地、工业用地面积中。

3)管道水力计算

依照目前的计算手段,对城市大面积污水管网的水力计算已经不是很复杂的工作了,应做比较系统的水力计算,确定城区主要污水干管的管径和控制坡度及高程。

2.5 污水工程规划方案的制定

1)污水出路

根据总体规划要求及周边水系的位置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确定城区的污水处理标准及排水出路。

2)污水系统规划方案

对于城区地形比较平缓,河流、水系也相对较为密集的城市,根据在建和已建有排水设施情况,充分利用城市地形条件及现状污水收集、输送及处理设施,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主城区地形和环境要求,采用近远期结合、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进行排水规划。其排水体制将逐步变为雨污分流制,在原有合流制系统基础上,新建污水干管及支管,形成完善的排水收集系统,收集城区污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

3 雨水工程专项规划

3.1 雨水规划原则

(1)满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2)排水体制实行雨、污水分流制。

(3)以不同河湖水系为雨水出路来划分雨水系统。

(4)充分利用城市现有及拟建河湖水系,各雨水系统尽量采用重力流,在利用地形保证雨水就近入河的基础上,减少提升泵站,节省电耗,降低排水设施的运行管理费用及维护管理费用。

(5)保留城区原有坑塘,确保水面面积不减少。

(6)雨水工程规划符合国家现行规范规定和行业标准。

(7)充分吸收国内同类型地区的经验,使雨水工程专项规划具有经济、合理、可行的特点,使雨水系统既有一定的超前性和现代化水平,又符合城市的实际情况,便于将来工程的进一步实施。

(8)充分考虑雨水的储存与雨水利用。

3.2 雨水规划标准

暴雨强度采用当地暴雨强度公式来计算雨水量。

设计重现期: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例如城市的地道一般采用3~5a,一般地区采用1~3a,而目前大部分城市的一般地区多采用1a。径流系数:根据地面类别取值,不同地块采用加权平均取值。

污水管道施工总结第8篇

关键词:排水管网;整体规划;管理

中图分类号:S276文献标识码: A

排水管网系统的规划设计, 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城镇排水设施的完善程度, 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严重时则危及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

1 排水管网系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城镇排水体制, 基本以雨污合流的截流式排水系统为主。整个排水管网系统比较分散, 覆盖范围相对较小, 缺乏统一的规划设计。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l) 现状管线常有雨污混接、混流现象。汛期纳水量增加, 大大增加了污水处理厂营运成本和管网维护成本; 同时造成污水外溢, 随雨水直接进入水体, 污染环境。

(2) 部分现状管线管径不合理。雨水管径普遍偏小, 过水能力不足, 导致汛期常出现溢水、积水现象; 污水支管管径偏大, 干管管径偏小, 难以充分发挥管网系统的工程效益。

(3) 部分管线埋深较浅, 导致两侧街坊支管难以顺畅接入; 另外, 现状管渠普遍淤积严重, 致使管渠设计过水能力得不到充分利用。

(4) 随着城镇市区范围的迅速扩大, 由于没有统一的排水规划设计, 新区管道敷设一般结合道路进行, 路修至那, 管道敷设到那。

导致许多排水管道无出路或任意接管临时排放, 给以后排水管网系统的整治利用增加了难度; 部分道路污水管未能敷设到位, 上游区域污水势必排人雨水渠道, 导致水体污染; 下游老城区排水管网系统, 管道过水能力不足, 致使污水外溢、雨天积水。

(5) 由于国内没有很好的水力计算软件, 目前大范围的排水管网规划设计大都采用经验估算方式进行设计, 难以做到整个系统的优化。造成上下游管渠坡度分配不合理, 水流流态不好, 管渠淤积严重, 泵站建设过多。

(6) 雨水污水排水系统、灌溉渠、小城镇防洪系统、水景湖面等各个系统, 由于没有协调统一的规划设计, 往往各自独立, 系统间不但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互补充利用, 反而存在矛盾, 影响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2 结合现状做好排水管网系统整体规划

2.1 选定合理的排水体制

合理地选择排水系统的体制, 是城镇排水规划设计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城镇的老城区, 由于建设比较早, 建设初期没有总体规划, 街道大部分都比较窄, 而且道路下面一般都埋设有给水管道、通讯电缆, 个别道路还有供热管道。如果再埋设两条管道施工难度大, 并会使工程投资大幅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采用合流制。对此, 应该结合城镇的总体规划, 综合考虑, 酌情进行分期改造。

随着城镇的城区向外快速扩展, 在规划建设时, 新区大多采用分流制。但是, 由于部分新区属于农村城镇化地区, 在土地开发的同时缺乏严格有效的监管, 造成了周边市政分流排水系统虽已完善, 小区内部依旧雨污混流严重。

排水体制的选择不仅从根本上影响排水系统的设计、施工和维护管理, 而且影响工程的总投资和日常运行维护费用。城镇排水系统体制的选择既要满足环境保护和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又应结合当地实际,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 优化设计。

2.2 总体规划分期建设

城镇排水管网系统总体规划设计, 应满足城镇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既要重视近期建设规划, 又要考虑城镇远期发展的需要, 分期实施。尽可能就地取材, 降低施工难度, 减少工程总投资。另外, 应针对现有排水管网系统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利用现有管渠的基础上, 提出经济、合理的分期改造方案。城镇排水出口和污水受纳水体的确定, 都不应影响下游城市或远景规划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城镇排水管网系统的布局应具有一定的弹性, 为城镇的远景发展留有一定的余地。

3 提高排水管网系统的管理水平

目前城镇排水管网的管理体制比较混乱, 多个部门管水, 多个部门不治水的现象依然严重。排水管网系统从规划、设计建设到最终的维护管理隶属于不同的部门, 各个部门都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无法统筹布局。规划部门往往只从规划的角度去考虑, 对具体实施的难易程度、实际的可行性考虑较少; 建设单位多从资金如何容易筹措和如何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和工程造价的角度去考虑, 对整个排水管网规划如何更合理实施, 建成以后的运行、维护、管理方面考虑较少; 管理部门只从如何易于管理, 便于维护的角度去考虑, 很少兼顾上述两个方面的因素。这样最终造成排水管网多人管而又多人不管, 出了问题互相推托, 职责难分。笔者认为, 尽快形成一个统一的科学管理体制, 设置相关部门或单位来进行统一管理,使排水管网建设管理市场化,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

3.1 建立城镇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随着城镇建设的发展, 在原有管网的基础上,扩建、改建、新建小城镇排水管网工程十分频繁。对于小城镇, 排水管网建设工程比较零散, 往往由不同的部门临时拼凑的小施工队施工, 这些单位为了降低工程造价, 常对原设计进行修改。同时对竣工图的绘制, 档案资料的形成归档不够重视, 甚至没有记录。久而久之, 使得排水管网档案不能完全反映管网系统的实际情况, 给日后城镇排水管网的清疏、维护、管理带来很大困难。

建议结合现有排水管网系统档案, 利用现代管线探测技术, 查清城镇排水管线的平面位置、管径、埋深、高程、材质等管线属性, 测绘地下管线图,通过专门的计算机软件对地下管线信息系统进行管理, 建立城镇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 为以后排水管网的规划、设计、建设、维护、管理提供及时、可靠、准确、全面的信息。

3.2 建立城镇排水许可制度

目前由于城镇排水设施的不健全, 管理措施的落后, 导致排水管网的乱接、乱改、乱排现象仍较严重。为了避免污水乱排放, 改善城镇水环境, 建议建立和实施城镇排水许可制度。对城镇规划区内,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 必须由排水管理部门提供准入接驳井位,并对排水水质进行检测, 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和地方排放标准后, 污水才能接入城镇市政排水管网系统,接驳完成后再由排水管理部门验收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