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人口老龄化研究

人口老龄化研究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2-31 10:49:57

人口老龄化研究

人口老龄化研究第1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养老金 计划生育 人口红利

一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现在已经进入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全国老龄办的预测表明中国在这一时期平均每年增加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大大超过总人口年均0.66%的增长速度。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51亿。

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控制,造成了我国长期的生育率下降。而生育率下降是造成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因素。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并处于较低的水平,必然导致我国快速地人口老龄化。计划生育政策使人口结构呈现出“八四二一”的特殊人口结构。所以,现在我国面临着人口控制和人口老龄化的进退维谷的两难局面。我国目前还处于“人口红利期”。所谓“人口红利”指的是这一时期内生育率迅速下降,少儿与老年抚养负担均相对较轻,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的上升,在老年人口比例达到较高水平之前,形成一个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发展十分有利的黄金时期。

但是,这个有利于发展经济的“人口红利期”却是短暂的,当这个短暂的时期过去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

二 中国养老金的现状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2012年7月披露研究结果,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大约1.3万亿元人民币。这个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激烈讨论。我国的养老金正面临严峻的“空账”局面。

我国的养老金“空账”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探索试点,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前虽然没有个人账户,但国家已经通过企业税收及利润上交等方式拿走了养老保险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事业,个人账户建立后不能再向这部分职工“追缴”养老金,从而形成个人账户“历史欠账”。

三 人口老龄化对养老金负担的影响

人口老龄化使养老金负担加重,我国现行养老保险体系的供养比例和资金支付压力很大。这是由一个简单的事实造成的:1980年我国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的供养比是13?1,1990年为10?1,而到2003年,这个比例已经锐减到3?1。随着人口红利期的结束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中国面临“未富先老”的局面,“现收现付”的养老体系将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养老金的“空账”问题将愈发严重。我国必须在人口老龄化到达更严重的程度之前找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的统计,2008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2.79%,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7%,2050年将超过30%。有专家预计,如果不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在未来30年时间里,我国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将达到6万亿元。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可有效避免养老金收不抵支风险。如果账户做实,便有资金进行投资以“保值增值”,账户空转不利于个人账户资金的积累。

参考文献

[1]张习营.我国人口老龄化浅思.科技信息,2010

[2]孟元元.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商品与质量,2010

人口老龄化研究第2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财政收支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综述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15-64岁的劳动力人口已经在2014年出现负增长,而且中国老龄化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老龄化将会是我国人口结构的长期特征。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老年人生活涉及的养老保障体制、退休金制度、医疗保险及家庭生活照料等方面,并不能完全依靠市场来解决,政府要通过增加财政支出的规模、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通过在养老、医疗领域投入更多的财政资金,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国在财政支出方面也有了类似的变化:财政支出规模逐年扩大,并且养老保障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上升,2014年为14.33%,较1900年的4.40%上升了9.93个百分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支出将会受到老龄化加剧的影响,财政风险会相应提高。因此,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讨论其产生的财政风险以及应对措施,是十分有意义的。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比较明显,故国外关于人口老龄化对财政收支的研究较多,其中包括新古典偿债模型:即通过研究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序列之间的时间序列性质,来检验政府债务的长期稳定性。Faruqee and Muhleisen(2001)对日本老龄化带来的人口压力及财政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研究,认为未来人口转变将会成为日本的一个必然特征,出生率的下降暗示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及日本人口的减少,这种人口转变将会对日本社会及经济带来深刻的影响;日本需要实施长期的财政政策来维持公共支出的可持续性,并建议日本采取减少公共投资、扩大收入及消费税收并减少社会保障福利来解决长期的财政负担。

我国学者从1982年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田雪原发表《关于人口“老化”问题》之后,国内许多学者开始关注人口老龄化问题。但是由于当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还不是很显著,因此那时的研究集中在研究人口数量的问题上,极少关注老龄化带来的问题及影响。1986年袁辑辉、邬沧萍开始探索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分别发表了《老龄化问题》及《漫谈人口老化》。至此之后,国内学者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及财政支出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厉以宁(1994)通过对包含老年抚养系数的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研究后认为,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具有横向及纵向关系,横向来看,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正向变动关系;而从纵向来看,人口老龄化问题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并且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严重。余永定(2000)通过建立“国债/GDP”动态路径模型,采用“国债警戒线”作为判断财政稳定性的标准,衡量了财政赤字/GDP的稳定性。张天芳、王林、吕王勇(2006)通过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重,将会给政府财政带来巨大的压力。他们预测,如果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超过10%,政府财政将需支出50%来满足社会保障支出,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比重将达到15.34%,老年人口比重的上升,将会进一步加重社会保障支出的压力。李民强(2010)认为,不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我国的财政长期是稳定的;如果考虑人口老龄化的因素,我国的财政中长期是不稳定的。李洪心、李巍(2012)研究得出,老龄化会导致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不断上升,政府财政支出的规模也会增大,而老年人口比重、老年抚养比等也对财政支出规模具有较强劲的相P性。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对财政收入、支出的影响

(一)我国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老年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老年人口抚养比1不断升高的过程。国际上通常的划分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比例达到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处于老龄化社会。据我国第5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2%,按照国际标准,我国从2000年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5年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13755万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10.06%,老年人口抚养比13.7%(见表1)。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据人口普查及人口研究中心预测数据显示,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亿左右;到2050年我国60岁和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总数将分别达到4.5亿和3.55亿,这意味着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老人。

(二)老龄化将是我国人口结构的长期特征。2011年底,我国65岁以上老人的数量就达到了1.23亿,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亿人的国家。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从1982年到2000年,我国总的人口增长率仅为1.47%,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为3.02%,高于总人口增长率1.55个百分点。从2000年到2014年,总人口的增长率为0.57%,老年人口的增长率为3.57%,高于总人口增长率3个百分点。由于我国实施了30年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老龄化的速度较发达国家更快。根据联合国的预测,1990年到2020年间,世界老龄人口年均增速仅为2.5%,但我国老年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3%。到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龄人口将占到世界老龄人口的24%,即:全世界约4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中国老人。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由7%上升到14%只用了25年的时间,而比我国经济发达的美国用了66年,法国用了115年,英国用了45年。

在老龄人口增加的同时,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在逐步下降。从表1可以看出,我国少儿抚养比从2005年到2014年呈持续下降的态势,可以预见未来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 比重也会呈现出下降趋势。根据联合国的预测,我国劳动年龄人口(15-64岁)会由2010年占总人口74.5%下降到2050年的56.7%。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抚养比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供给将进一步减少。而由于人口结构变化和调整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需要的时间较长,老龄化又是不可逆转的。因此,老龄化将会是我国人口结构的长期特征。

(三)我国在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情况下进入老龄社会,服务体系跟不上老龄人口需求。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保障、养老体系及医疗水平均较高,可以应对老龄化带来的经济上的挑战。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候,人均GDP一般为5000到10000美元,而我国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为800美元,相当于世界水平的16.2%,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发展,老龄化带来的负担较重。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会使得老年人群对赡养、医疗、社会福利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增加。但是,我国针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医疗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养老服务体系还远远滞后于养老的服务需求,尤其是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保障制度更加不健全,保障水平比较低,老龄化带来的负担更重。

(四)我国劳动年龄人口减少与老化,导致社会产出及政府财政收入减少。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导致年轻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劳动力的平均年龄越来越大,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率水平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国家来说,劳动者体力的好坏对劳动产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而老年人口体力及精力的下降,将直接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而且高龄劳动力接受新知识及科学技术的能力^差、缺乏创新、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也较差,将会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及技术变革,也会导致劳动生产率的下降,社会产出及财政收入的减少。另一方面,为了促进社会公平、促进老龄产业发展并缓解养老的巨额财政支出,老龄化的加剧将促使政府采取促进老龄产业发展的政策,以税收优惠或者财政补贴的方式对老龄产业进行扶持,比如对符合国家规定的条件的养老金给予税收减免、对私人养老服务机构给予税收优惠政策等,虽然有利于老年产业发展,有利于缓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冲击,但同时也带来了财政收入的减少。

(五)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使我国在养老和医疗方面财政支出持续增加。2030年前后,我国60岁以上的老龄人口预计将增至4 亿左右,如此多的老年人将会导致与养老、医疗相关的财政支出比重不断上升。一方面,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多及养老保障覆盖面的增大,领取养老金、养老保障的人数增加,直接加重了我国财政的养老负担。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统计部《2014年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4年年末全国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84232万人,比1996年的8800万人增加了75432万人,基本养老保险金累计结余35645亿元,较上年下降4370亿元。目前,职工养老保险的抚养比是3.04:1,也就是3个人养1个人,预计2020年将下降到2.94:1,到2050年将下降到1.3:1,领取养老金的人数越来越,并且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增加,领取养老金的年限也在相应的增长。所以,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政府的养老支出压力也将逐步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特征,身体功能开始下降,很多老人不得不面临慢性疾病的困扰,加之老年人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将会促使政府将更多的财政支出用于改善老年人的卫生、医疗条件,导致国家用于老年医疗的费用增加。

三、政策建议

(一)减少和避免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因素,弥补劳动力供给不足的缺口,促进经济增长。一是返聘老龄高级人才。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中,一些人经过几十年的学习和研究,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比如科研、医学领域老年人队伍中的佼佼者,即便在知识和技术更新换代频繁的今天,他们仍然能继续在自己的岗位上游刃有余。通过返聘,可以继续使他们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二是发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的素质,使其成为能对社会贡献力量的人力资本。不论是因为经济的困难还是排除空虚的需要,一些低龄老年人就业的愿望非常激烈。可是由于知识和技术的过时,跟不上社会的步伐,难以胜任各种岗位的工作。发展老年教育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就业需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劳动力资源。三是大力发展老年产业。目前,我国老年产业还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口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老年人口的养老金、退休金逐步提高,他们的收入也呈不断上升的态势。而我国作为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拥有巨大的消费潜力,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广阔市场,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研制适合他们的产品,重点发展老年服务业,兴建养老机构、医疗服务机构等,将会创造更多的工作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促进经济发展。

(二)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缓解政府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支出压力。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缓解政府的养老和医疗保障支出压力。一是要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推进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进一步完善个人账户制度,推出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推进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推进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除了基本养老保险,还要推进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建立健全老年人基本医疗保障体系,采取财政补贴、减税等方式鼓励商业医疗保险加入,鼓励企业开展补充医疗保险,与商业医疗保险进行合作,为老年人提供更全面的医疗保障。同时,对于老年人保健、护理行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和扶持,在全社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互助互惠的医疗保障体系。

(三)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大力发掘民间力量解决老龄化问题,缓解财政支出压力。政府对于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应该明确主体责任,动员社会力量参与老年社会服务体系构建。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失能老人的不断增加,使得要尽快构建比较完善的老年社会服务体系。除了财政补贴、专项转移支付以及福利彩票收益的资金来源以外,可以提倡慈善事业等社会力量也参与到老年基础设施改建、养老机构筹建等工作当中,调动全社会力量来尽快构建老年社会服务体系,缓解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

参考文献

[1]李民强.人口老龄化对我国财政支出及稳定性影响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0。

[2]王利军.中国养老金缺口财政负担对公共财政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6,(6):591-592。

[3]武静.我国人口老龄化对财政平衡的影响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3。

[4]余永定:财政稳定问题研究的一个理论框架[J].世界经济.2000,(6):3-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M].2016。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aging on financial risk

Yang AiYun Li WenYing Wang XiaoYun

(Shizuishan Municipal Sub-branch PBC,Shizuishan Ningxia 753000)

人口老龄化研究第3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美对比;成本;对策

中图分类号:F840.6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052-02

年满6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称为“老年人口”,60岁以上的人口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的人口超过7%,则称为老龄化社会。李建新[1]、彭希哲[2]等均提出全球老龄化问题的趋势,指出人口老龄化问题将成为人类社会的常态。美国未来二十年内,65岁以上的人口将约在20%。而中国老龄化的问题尤为严峻。1999年以来,我国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通过国家统计局编《2011中国统计年鉴》,我国的老龄化人口从2001年的7.1%增长到2010年的8.87%[3]。根据我国老龄办在2015年9月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已超过2个亿,占总人口的14.9%,未来二十年平均每年增1 000万老年人,到2050年左右,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莫龙[4~5]通过大量数据研究中国老龄化超前指数,预测2040年中国将出现老龄化人口的高峰。通过这些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目前已经严重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老龄化原因

美国人口老龄化的原因一是美国人寿命延长,二是美国家庭出生率降低。现在美国人平均寿命在78岁,而在十年后有可能提高到80岁;而出生率逼近历史最低。

中国人口老龄化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中国人的寿命已经大大延长。世界历史预期寿命从40~70岁,美国用了约一百年,中国只用了不到五十年。第二,中国的计划生育取得了重大胜利。第三,经济的快速发展。王志宝通过近二十年来中国老龄化的区域差异及演变,得出了经济发展与老龄化的显著相关性,经济发展也是中国老龄化的重要推动性因素。

因此,寿命延长和出生率降低是中美老龄化共同的原因,但中国的情况较美国严重得多,加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及医疗水平迅速提高,更加重了中国老龄化问题。

二、老龄化的成本

作为一般情况,老年生活的经济支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医疗费用支出,二是养老服务支付,三是老年日常生活费用。

美国有超过1/3的联邦政府预算花在超过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上,社会安全部门对于退休者的支出每年为7 000多亿美元,医疗保险超过5 000亿美元,还在迅速增加,并且一年付给各年龄层穷人的补助30 000亿美元中有超过1/3付在65岁以上老人身上。如果采取现在的福利政策,美国现在的工资税高于中位数工资的15%,预测未来十年内将提高到25%,而21世纪中期将达到40%。中国与美国有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中国的劳动人口中,目前只有不足1/3加入了公共养老金系统。中国也在积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从统账结合、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到做实个人账户,经历了发展的三个阶段,但仍存在个人空账和难以保值增值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就社会保障方面,中国比美国还有很大差距,未来面临着更大的经济压力。中国人储蓄率很高,可大部分用于家庭的教育、住房和医疗支出,仅有一小部分可以用于晚年的退休生活。另外,中国农业人口庞大,以往很多人依靠“养儿防老”的传统养老方式,但随着出生率的下降,这种养老方式已经逐渐弱化。

2006年调查显示,中国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总额占家庭医疗费用总额的75%左右,老年人的医疗费用是家庭医疗费用支出的重要部分。“公费医疗支付”和“自己支付”相结合是老年人主要的医疗费用支付来源方式,由此可见,老龄化社会的经济成本正在不断增加着。

中国的老龄化还体现在城乡差异上,人口的生育、死亡和迁移加速了农村人口老龄化[6]。据统计,2009年农村居民人均医疗保障支出约为城镇居民的1/3,人口如此众多的农村如果逐步达到城镇居民的医疗水平,那么,中国的医疗支出将是如何庞大的数字。有人通过简单的估算,采用最保守的算法,2030年中国将投入将近90%的GDP用于老年人的医疗支出,并且还会更高,这样中国老龄化问题将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比较美国老龄化的经济成本构成,由于中国的社会保障的不完善和城乡较大的差异,中国老龄化给经济带来的压力要比美国大得多。

三、老龄化的经济对策

世界惯常做法,对于老年服务和日常生活的支出,除个人缴纳、子女负担,就需要国家筹资。美国20世纪40年代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至今已经七十年,由于步入老龄化社会时间长,并且由于移民等原因使得美国老龄化人口增长慢,所以在应对老龄化问题上美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立法方面,美国先后颁布了三部法律,《社会保障法案》《美国老年人法》和《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法》,并修订了《禁止歧视老年人就业法》,取消了强制退休的法律条文;设立专门的机构管理老龄问题,例如老人问题管理署、政府老龄问题顾问委员会和社会保障总署;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确立了“受益人同时也是缴费人”的思想,即老人在职时从工资中扣取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由所在单位再配套一定比例,建立了老龄化的保障网。

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同时考虑本国的实际情况,改变中国一些现有的政策:

1.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充分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优势

老年人需要有能力和意愿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美国已经废除了70岁强制退休的条文。对中国来说,延长退休年龄更重要。美国等早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国家的退休年龄早就提高了,相比之下,我国的退休年龄还是在刚刚解放时制定的,直到近一两年才有逐步延长的设想。

2.增加财富的透明度,向富人收取高税

美国21世纪时,其工资税已经达到了40%,依靠如此高的税收来维持老年服务的成本。另外,美国富人很多将财富最后捐给了社会。但中国情况有所不同,目前大部分工薪阶层的工资并不高,如果也采用40%的工资税,生活会受到极大影响。相反,中国一些富人收入过高,占有社会财富的比例过大,特别还有一些隐性收入,这样会加大社会两级分化及不稳定因素,因此应增加全社会的财富透明度,向富人收取高税,补充我国用于老年人生活的资本。

3.完善社会保障,选择合理的养老制度

老年生活重要的支出之一是医疗费用。这就要求社会健全老年医疗保障制度,使老年人不致因为疾病导致经济危机。同时,要建立针对老年人医疗管理机构,培养一批专门从事老年医疗保健的卫生工作者,特别在社区配备必要人员,为包括老年人在内的社区成员提供医疗保健服务。另外,要注意老年人再学习和再教育工作,重视老年人的文化教育,对老年人进行健康再教育,包括保健常识、护理知识、应急措施等,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4.逐步放宽现行的生育政策

缓解老龄化问题主要是经济手段,也是必须手段,但要辅以人口手段,逐步放宽生育政策。这样既能缓解老龄化问题,也可将人口对社会经济的压力控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5.积极发展老龄产业,开拓老年消费市场

中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发展快,而针对老年人的老龄产业则严重滞后。一些专家预测,全国老龄消费者中每年有100亿的购买力没有实现,所以老龄产业是个大市场[7]。就中国目前情况而言,不仅缺乏养老机构,而且缺乏专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专业医护人员,更缺乏具有老年健康知识的护理和服务人员。

四、结论

1.寿命延长和出生率降低是中美人口老龄化共同的原因,但美国老龄化持续时间长、发展慢,而中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发展快,加之中国生活及医疗水平迅速提高,使中国的老龄化问题较美国严重得多。

2.比较美国老龄化的经济成本构成,中国社会保障相对不完善,城乡差异较大,使中国老龄化问题给经济带来的压力要比美国大得多。

3.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同时考虑我国实际情况,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富人税收,逐步放宽生育政策,开拓老年消费市场,同时还要大力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发展高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很好解决我国老龄化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李建新.国际比较中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变动特征[J].学海,2005,(6):15-19.

[2] 彭希哲,胡湛.公共政策视角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1,(3):121-138.

[3] 中国统计年鉴(2011)[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

[4] 莫龙.198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协调性定量研究[J].人口研究,2009,(3):10-19.

[5] 莫龙.人口老龄化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的制约及对策[J].人口与发展,2013,(1):52-63.

人口老龄化研究第4篇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得到日益凸显。一方面,在和平环境下,我国医疗卫生以及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使得人口死亡率获得大幅降低,老龄化呈现增长趋势。另一方面,出生率下降也促进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首先,我国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人口的过快增长便得到了抑制。1978年,在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实施后我国人口快速增长的却是边得到了基本控制。其次,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以及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育愿望同样发生了改变,两者均说明了生育率下降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当前是人口第一大国,并且人口仍处于持续膨胀趋势,一方面是总数不断增长,另一方面是人口平均寿命持续延长,所以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出现不可避免。在人口老龄化愈演愈烈,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研究中国社会消费需求的扩大对策任重道远。

二、目前我国老龄化现状及对消费需求的主要影响

目前,我国老龄化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首先,人口老龄化区域城乡发展并不均衡。在经济区域性发展的影响下,我国人口老龄化大多呈现地区间不平衡现象。在东部沿海地区,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已超10%,而西部地区老年人口却低于5%,其中的大多数地区仍属于典型年轻型人口结构。除此以外,大多数的老年人口被分布在农村,而农村却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缺乏必要社会保障,老龄化问题的处理压力相对城镇更为突出。其次,规模巨大的老年人口。截至目前为止,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大约有2.12亿人,占据总人口的15.5%,65周岁及以上人口大约有1.38亿人,占总人口的10.1%。所以,由此可以看出人口数量多已经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老年人口数量问题,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再次,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所占比重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最后,我国老年人口的增长速度很快。据推测,1990年至2020年,我国老龄人口递增速度则大约为3.3%,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老龄化速度最快,而且其还将继续保持这样一个较快速度。我国老龄化现状对于消费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的老龄人口呈现高龄化趋势决定社会服务消费需求的扩张。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人们身体各项机能呈现下降趋势,各种疾病趁虚而入,老年人需要依赖多方面的照顾。但是当前大多数家庭为独生子女家庭,所以单纯依靠家庭成员照料老人,已经无法实现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其需要社会付出更多的照料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例如开设养老院,聘请陪护等等。老年人口对于社会服务需求的增加,将导致其消费结构发生相应变化。其次,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使得医疗保健消费需求获得提高。大多数老年人均患有很多的慢性病,这使得老年人心理压力增加,急需医疗保健方面可以提供更好保障。除此以外,伴随空巢老人数量增加,许多高龄老人开始重视自身健康问题,在自身自我保护意识加强的前提下不断增加医疗保健方面的投资。最后,老年人在基本生活方面的消费比重逐步下降,精神层面需求获得不断提升。在老年人退休后,多多少少会感到些许落差,其希望通过各种途径缓解内心不安,对于一些生活有保障,收入较高的老年人,愿意接受全新消费观念,将消费比重向精神文化方面倾斜,在开阔眼界同时放松身心,充实生活。

三、扩大消费需求的作用和意义

消费需求包含个人消费以及公共消费两个层面,而个人消费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只有不断采取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才能有效规避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作为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我国具有巨大的老年人口规模,其较大的老年消费潜力急需进一步挖掘。所以,大力发展老年产业以及开发老年消费品市场,在仍未消除世界金融危机产生影响的今天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保障老年人生活水平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由低到高、分层次的,它们分别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伴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许多即将步入老年社会的中年人或者已经成为的老年人已经不再满足于粗浅的茶饭以及粗旧的衣房,其希望能够享受到更为营养的食物、更为新潮的服装、更为舒适的住宅,在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中安稳度日。所以,采取扩大消费需求的对策对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大有裨益,其不仅可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老年人生活需求,更能够盘活老年市场,带动相关产业持续稳步发展,为解决我国现今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经济影响奠定坚实基础。

2.有利于提升国内消费水平

虽然已到垂暮之年,但是老年人口仍然具备着较大的购买力。2010年,我国退休人员的退休金总额已经超过8000亿元,不难推测到2020年,我国退休金额将持续增长至28000亿元,2030年可超73000亿元。除此以外,大多数的老年人在青壮年期间还将储存相当数量的存款,以备不时之需。所以,综其两个方面可以发现,老年人作为消费者的一部分具有着不输青年人的购买能力。另一方面,我国老年人还具备很强的购买欲望。现今“花钱买潇洒,花钱买健康”正成为老年人追求的潮流。扩大消费需求使得我国消费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3.有利于促进就业

在老年人市场中扩大其消费需求,不仅可以维护老年人利益,同时可以在我国老年人消费水平的不断扩张下为企业开辟崭新的市场,以创造更多的就业上岗机会。2012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为926万人,登记失业率高达4.05%,失业率的不断上升一方面与国际间竞争背景相关,另一方面也与国内需求的严重不足有紧密联系。如果能够在金融业、教育产业、医疗卫生服务业、房地产业、娱乐业等加大老年人消费产品的生产比重,将能够大力吸纳就业人员,在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的同时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四、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主要因素

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不仅与老年人以往的生活观念,追求的生活理念紧密相关,同时也与我国对于老年人建设的程度较低有一定的联系。从内外两个方面分析约束我国老年人消费的主要因素,对于扩大消费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1.医护保健业

老年人的身体免疫力以及生理机能随年龄增长而日趋衰弱,各种疾病接踵而至,而且其发病持续时间以及几率也较年轻人眼中,所以老年人在医护保健行业的消费比重较大。例如,在健康教育普及中,老年人体育健身参与率达到40%至50%。但是,一方面由于当前我国老年医疗护理业并不发达,老年医院、老年专用门诊、老年保健中心非常少,如此低的老年医疗护理专业程度使得许多老年人无法享受所需的健康照料;另一方面,享有医保的部分老年人无法独自承担高额费用,再加上子女照顾有限,医疗费报销困难,使得其消费需求被大大约束。

2.旅游及服务业

老年人的娱乐生活并不丰富,其大多限于家中以及家外的几个地方,并没有足够的文娱活动放松身心。虽然伴随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快速融合,老年人的娱乐休闲视野得到大大开阔,但是国内硬件设施不足,使得娱乐业发展难以满足老年人需要,老年人消费受到约束,其无法享受到国内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与此同时,我国老年旅游业的起步较晚,虽然近年来的发展势头较好,但是由于一些老年人的个性化消费,例如运动平衡性、听力、视力、体力以及反应灵敏性等方面的不足,使得旅行团配置队医必不可少,增加的旅游风险以及消费制约着老年人的参与类别。而且老年人十分关注自己消费的主观感受,而这一项并没有在旅游产业中显现,所以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受到约束。

3.房地产业

住房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物质需求之一,对于老年人来说,拥有一个舒适的住所对于自身健康的维护十分重要。老年人在住房需求方面主要以环境质量、出入方便性等为主要的考虑条件,其与年轻人追求的住房质量有所不同,但是在当前社会,极少有房地产商以老年人为主要的消费群体开发相应的房地产业,即使是现存的老年公寓,其不仅数量有限,而且质量方面也存在一些仍未解决的问题。据调查,在北京、广东、江西、浙江四地,存在6%的老年人没有单独住房,在老年公寓生活的仅仅占据0.42%,可是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却高达8%。如此的社会现状以及家庭理念制约着老年人消费需求的扩张,使得人口老龄化出现的一系列问题难以及时解决。

五、扩大老年人消费需求的主要对策

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无法规避的重大社会问题,而扩大老年人消费需求,拓宽其消费市场对于发展我国经济大有裨益。政府通过实施落实老年医疗改革、开发老年旅游产业、发展老年地产业等产业政策,在社会以及市场力量的集结下破老年产业约束,促进和谐社会的早日到来。

1.进一步推动老年医疗改革,促进保健业健康发展

在改革的日渐深化中,我国在医疗改革方面加大了政策落实力度。通过促进保健业健康发展,实现老年人健康问题得到及时关注、解决。参考发达国家老年产业的发展创举,在研究老年人消费特征的同时,使产品市场能够推陈出新,以满足老年人消费需求。例如,专门研制适合老年人胃口,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易于消化的食品,使得老年人食物需求得到满足;由专家设计多种方便老人使用的生活用品,像可调节的淋浴喷头、坐式淋浴设备、可升降的床、椅子等等。这些专门的产品能够有效解决老年人在医疗保健方面的不足,通过加大该方面的研究,使得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及我国的消费水平得到极速提升。

2.开发老年旅游产业,提升娱乐业水平

在老年旅游产业的开发中,旅游团应参考老年人特殊的身体状况,通过安排特殊照顾,使得不同经济状况、文化层次的老人都能够享受到身心的愉悦。例如,组建老年旅游团,配备相应队医,选择适宜的专门旅游路线,以达到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的基本需求。除了旅游产业注重老年人特征外,在娱乐业方面也应适当组织适合老年人参与,既能强身健体,又能娱乐的活动。例如,政府或社区组织轻量的体育活动,如太极、交谊舞等等,在专门人员为老年人指导的基础上获得低投入、高产出的效益。

3.逐步发展老年地产业

在老年地产业方面,东西方文化价值存在较大差异。西方国家老年人愿意与年轻人分开居住,在西方国家,地产业更容易发展起来。而我国更为崇尚大家庭式住宅的传承,但是在社会经济加速发展的趋势下,人口流动性逐步增强,家庭功能开始减弱,所以,发展独居式住宅、老年公寓以及养老社区,对于现实更为适宜。政府应积极鼓励老年地产业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强调服务需求量的增加,更是要求服务种类多种多样。根据市场与政府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的思路,在政府提供基本养老经济保障的基础上,借助市场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使得我国的养老市场在福利化以及公益性方面持续进步。

六、结论

人口老龄化研究第5篇

关键词:老龄化;对策;郑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3-0161-02

一、郑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按照现代人口学理论,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7%,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据有关资料统计,中国在1999年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国家行列[2]。就郑州市的情况来看,郑州市作为中原城市群第一大市,2009年底总人口752.1万,城镇人口476.9万,农村人口275.2万,城镇化率为63.4%。65岁以上人口66.9万,占郑州市总人口的8.9%,已处于老龄化社会。

1.老年人口规模大。20世纪中后期,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普遍推行,使得人口出生率下降,加快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同时改革开放也促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日益增多。2009年底,郑州市65岁以上老年人66.9万,占河南省老年人口总数的7.9%。郑州市人口老龄化关系到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问题。

2.老龄化程度高。郑州市2009年底65岁及以上老人占全市总人口8.9%,人口老龄化高于河南省0.8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个百分点。

3.人口老龄化增长速度逐渐加快。郑州市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呈不断加快趋势。65岁及以上老人在1980―2000年每年递增2.4%,2000―2009年为3.8%,增速达1.4个百分点。数字表明,郑州市老年人口不但在绝对量上呈上升趋势,更主要的是增长速度的逐渐加快。在未来一个很长的时期内,郑州市老龄化率将保持着很高的速度递增。

二、郑州市人口老龄化成因

1.出生率下降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工作以来,郑州市人口出生率逐步下降,导致少儿人口减少,老年人口增加,引发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这是决定人口老龄化的根本原因。1970年人口出生率达3.5%,1982年降低至2%,2000年降低为1.4%,2009年降低到0.94%。按照目前生育水平发展下去,人口老龄化将会进一步加剧。

2.人口死亡率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20世纪50年代,郑州市人口死亡率较高,在1%以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较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医疗水平逐步提高,人口死亡率不断下降,平均预期寿命不断提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郑州市人口死亡率稳定在较低的水平上,每年都在7‰以下,1990年人口死亡率为6.3‰,2000年为6‰,2009年为6.2‰;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持续上升,1990年为69.8岁,2000年为72.4岁,2009年为75.2岁。人口寿命的延长,使老年人口规模扩大,人口年龄金字塔出现顶部扩张,从而加速了人口老龄化进程。

三、郑州市老龄人口生活状况分析

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主要可以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简称“六老”)入手分析,郑州市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几个类型[3]。

1.“六老”有着落,且基本满意者。这部分老人情况如下:生活费基本充足且不再负担子女晚辈的生活费用;有较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有一个较好的学习和娱乐的环境条件,生活活动热情度高。这一生活等级类型的老人约占老年人群体的1%或2%,且绝大部分分布在退休干部和国企退休工人群体中。

2.“六老”虽有一定的着落,但不大如意。这一类型的老人,其情形比较复杂,虽自身的生活费基本有着落,但存在以下一些问题:或有子女晚辈的经济负担,或有种种思想负担,子媳姑婿不和,子女晚辈招灾惹祸引发的精神刺激等。这一类生活质量等级的老人数量较多,约占老年人口的85%左右[4]。

3.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费用仅靠社会保障来源。这类老年群体的基本特点是:物质生活比较清苦,基本解决温饱;经济寄托单一,只求安宁走完人生历程;这一状况的老年人口除了无子女老人之外,还有虽有子女但不生活在一起。这一部分老人约占老年人口的10%左右。

4.托老所中的老人。这部分老人是指在各社区办的敬老院,民政部门办的福利院和一些慈善机构办的养老院以及一些带商业服务性质的养老院中生活的老人。由养老院雇佣的临时工照料,子女抽不出时间侍奉或者不愿意侍奉,隔性到托老所探望。这类老人占老年人口数量的1%左右,但从目前托老所的发展态势看,这类托老所不仅越来越多,而且会越办越好[5]。

5.贫困无助的老年人。这部分老年人虽然占不到老年人口的2%,但确实存在。因其子女不愿赡养老人、甚至还虐待老人,老人生活贫困直至终老。

四、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

1.老龄人口的社会功能和成本。老年人在几十年的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这是宝贵的社会资源。特别是中老年人,大部分还具有相当强的劳动力,不仅能从事简单的劳动,其中一部分老年人还能从事复杂程度较高的劳动。

2.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生活影响。老年人口比重的日益增大将会给经济发展、产业结构、文化教育、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影响。首先,改变了人口抚养比。人口老龄化正在改变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的抚养比构成,由于两者的赡养(抚养)费的来源不同,由于老年人口和少儿人口的消费水平不一样,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6]。其次,导致劳动力年龄结构的老化,将对社会经济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消极影响。社会保障费用大量增加,将加重国家的财政负担。

3.人口老龄化对其他方面的影响。首先,对社会政治的影响。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赋予社会公共管理新的内容,向社会公共管理提出更多政治要求;另一方面,老年人群体的利益诉求和老年人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和价值取向差异所引发的矛盾,必然反映到政治生活中来 [7]。其次,人口老龄化对社会文化的影响重大而深远。老年人的科技传承活动,思想教育活动、老文艺工作者的传、帮、带活动,老年人的宗教思想等,无不对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影响,随着老年人群体扩大,这种影响的层面和深度也将日益扩大[8]。

五、郑州市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1.用科学的态度正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一种必然趋势,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能回避和改变的人口发展过程。20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人口数量多带来的问题,21世纪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9]。把人口老龄化的不利因素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保持社会的长期稳定,人口老龄化问题同人口数量问题一样,具有一定的潜伏性和巨大的惯性。

2.大力发展生产力,增强承受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力量。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当本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时,他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已达到5 000美元,而郑州市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尚不发达,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 000多美元情况下出现的[10]。这说明,郑州市经济发展滞后于人口老龄化进程。因此,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壮大经济实力,以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来解决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

3.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以及多种经济形态和多种就业形式的出现,保障制度及资金筹集办法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1]。但保障的覆盖面仍然有限,个体营业者、失业者、农村人口和城镇居民等,仍不能享受保障。因此,不仅要建立国有经济单位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还要建立各种非国有经济单位劳动者和个体劳动者的养老保障制度。

4.发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机构。郑州市目前的养老模式有家庭养老,社会养老和社区养老。

目前,绝大多数的老年人都依靠家庭照料生活,在家里安度晚年。但是随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家庭养老的危机日益严重 [12]。家庭养老危机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和身心健康,也影响在职职工的工作和生活。应该发展多形式的养老机构,使养老服务社会化。如兴办各种形式的养老院、老年人之家、托老所、老年人社区服务站等。

5.加快发展老龄产业。老龄产业是为老年人口提品或服务,满足老龄人口衣、食、住、行、用、娱等各方面需求的行业。调整产业结构,加快老龄产业的发展,即是满足日益扩大的老年人口需求 [13]。

参考文献:

[1]诸凤英.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4):18-21.

[2]普建中.论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J].创造,2007,(3):36-39.

[3]贾金玲.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社会风险探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8,(7):227-230.

[4]王献芝.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1):65-69.

[5]刘笠萍.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征及对策[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73-78.

[6]孙花菊.河南省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7,(3):93-102.

[7]黄兰.人口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影响的分析[J].法制与社会,2009,(1):153-156.

[8]雷继元.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构建为老服务体系的探讨[J].襄樊学院学报,2009,(9):37-41.

[9]智利霞,赵淑英.试析中国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6):21-22.

[10]张柏琴,高孝成.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分析与预测[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3):23-26.

[11]李萍.人口老龄化与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J].思想政治教学,2009,(8):74-77.

人口老龄化研究第6篇

一、引言

人类社会进入20世纪以来,“人口老龄化”成为一个全球化问题,这是上世纪人口发展的两大现象——生育率下降和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引发的结果。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王桂新、林志宗认为,由于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福利制度的不断完善,全球人口出现了平均寿命预期升高以及生育率下降的趋势[1]。这既是人类社会取得巨大成就的表现,同时也使各国政府面临着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其中养老保障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按照联合国1982年制定的国际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7%以上的社会即为老年型社会。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我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伴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及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改善,人口生育方面经历了从“高出生,高死亡,低增长”到“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这必然会改变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从而使人口的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我国1999年60岁以上人口总数达到1.26亿,占到了全国总人口的10%,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人口老龄化时代。

武汉大学的马骁骁的研究则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中国的人口结构变化。他认为中国作为全球第一人口大国,在1974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前人口增长太快,该政策实施后,生育水平下降,从而导致我国人口结构发生了根本改变,老龄人口迅速增加[2]。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老龄化趋势也在不断加快(见表1)。“六普”数据显示:全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8.87%。同“五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93本文由收集整理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1.91个百分点,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还在进一步加剧。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水平城镇高于农村的发展历程不同,我国农村老龄化水平超过城镇,农村老龄化问题的压力更为突出。此外,在2005年超过13亿的总人口中,城市总人口是56 167万人,农村人口是74 471万人。因此,我国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也就尤显突出。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农村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近8 600万人,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可见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要远高于城市[3]。

在我国现实的情况下,农村人口老龄化波及的范围更广、规模更大。根据最近的人口普查数据,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为8 557万人,占老年人口总数的65.82%,农村的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到21世纪后半叶,城镇的老龄化水平才将超过农村,并逐渐拉开差距。

河北省老龄人口呈现规模大、老龄化速度快、农村老年人口比例大于城镇老年人口且具有未富先老的特点。河北科技大学的闫露娜等人研究认为,河北省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医疗、服务等一系列问题形势严峻,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4],但他们未能对河北这个农业人口大省的农村老龄化问题做专项研究,其他相关文献也鲜有涉及此问题。本文专门就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问题加以系统分析,并提出符合农村现实的养老对策建议。

二、河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现状

河北省既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建国以来,河北省人口年龄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1982年“三普”时,0~14岁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0.78%,65岁及以上人口占5.67%,老少比为18.43%;1990年“四普”时0~14岁人口占29.04%,65岁及以上人口占5.81%,老少比为20.01%;2000年“五普”时,0~14岁人口比例降至22.78%,65岁及以上比例升至7.05%,老少比为30.93%。以上数据表明,从2000年起,河北省人口年龄构成已经由成年型转变为老年型。据第二次农业普查统计,2006年底河北省在农村居住及城镇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人口为4 926.23万人。从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看,2000年河北全省总人口为6 668.4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 756.0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26.33%;农村人口4 912.4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73.67%(农业户口占80.4%)。随着河北城市化步伐的加快,2005年、2007年全省城镇化率分别为37.69%、40.25%,推算全省农村人口分别减少为4 268.86万人和4 148.5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比例分别降至62.31%、59.75%(2007年全国为55.06%)。另据公安户籍统计,2007年末河北省持农业户口的有4 842.76万人,占全部户籍人口的68.96%。几种统计渠道均显示,河北作为农业大省,农业人口比重较大,而且这种现状将保持相当一段时期。因此,在老龄化背景下做好河北省农村养老问题研究至关重要。

三、河北省农村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

(一)农村人口“未富先老”问题

我国是在尚未实现现代化、经济尚不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属于“未富先老”。

河北省“未富先老”的状况在农村尤为突出。长期以来的“重城市,轻农村”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使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计划生育政策及青壮年农民工进城导致农村劳动力资源欠缺,再加上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制约,使得河北省农村的贫困现象很普遍,人均收入与城市相比有很大的差距。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是经济上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除了耕种土地外几乎没有其他自主收人来源[5]。农村劳动生产率原本低下,土地收益率又极低,因此,当他们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后,维持温饱已是十分困难,生活上很难得到其他保障。因而,因病致贫或者因病返贫成为农村老年人口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根据对河北省农村特困老年人的抽样调查分析显示因病和残疾致贫的人口占近46.7%,几乎达到被调查特困老年人的一半。此外,由于农村许多低收入中青年子女的受教育机会相对不足,从而加大了贫困世代传递的可能性。他们无法为家中老人提供较好的物质生活保障,自己也无法为养老积蓄。

(二)农村劳动力的老化问题

和全国的情况一样,河北省农村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外流是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流出人口巨大,造成许多地区的所谓“空心村”现象,在“空心村”里,许多家庭房空门关或者很少有人。青壮年大多出去了,剩下的多半是妇女、儿童、老人,现在很多妇女也出去了,农活主要由一些“年老的留守人员”负担。人口流出引起农村空巢家庭问题,青壮年子女不在身边,年迈的父母无人照料,很多流出人员还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家里由老人照看。某县调查出有90%的老人需照看孙辈,70%的留守老人依然干农活,45%的老人无积蓄,生活贫困。

由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空心化及老化的特征明显。现在越来越多的耕地被“抛荒”的现象已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农村劳动力老化带来的严重问题。据有关调查发现,河北省农村60~65岁间的老人中,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比例有60%多,65岁以上还在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占21%强[6]。随着年龄的增大,劳动者的体力衰退导致原本低下的农业生产率进一步下降,长此以往,必然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会延缓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进程。

四、对策和建议

(一)发展农村经济是根本之道

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农村家庭照顾的养老保障方式仍会继续存在,因此,增加家庭成员的收入显然是提高其保障能力的基本手段。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大批转移已成定势。因此,在改善农村劳动力工作环境、提高其收入、能力方面,政府应做到: 第一,消除劳动力市场的一些不合理制度,为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提供一个公平的环境,力求做到同工同酬; 第二,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如前所述,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水平越高,其生产率就越高,工资收入就越多。教育和培训是人力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国家需要加大在农村的教育投入,为农民工提供必要的培训,这些都是提高农民工增收能力的有效措施。

鉴于河北省在经济尚不够发达的情况下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背景,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根本出路和当务之急。我国当前农村老龄人口所面临的诸如养老、医疗保障等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想要着实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及社会福利水平,根本解决农村老龄人口所面对的各种问题,着力点应该围绕“三农”问题展开。据报道,河北省老龄人口近1 000万,占到人口总数的13.5%。结合河北省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当前应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农村人口城镇化进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召,以大幅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民收入水平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目标。这就需要加强河北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逐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探索农业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及产业化经营以实现农业的现代化。通过科技下乡,提高农业科学技术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率[7]。建立以新型农业技术推广部门、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农业技术推广与产业化体系和以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农村远程教育网络为基础的高效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大农业生产技术投入,以提高土地经营效益。

通过大力发展河北省乡镇企业来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拓宽农民的收入来源。在推行减免农业农民税费的惠民政策的同时,拓宽农产品销售的渠道,建立并普及河北省农产品供求信息网络。此外,需消除农产品流通环节中运输及市场准入环节中中存在的种种关卡。只有切实保护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的收入,才能解决好农村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

(二)政府需要加大投入以解决农民养老问题

考虑到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的负担能力,河北省农村的社会保障可以采取重点突破、循序渐进的路径,以医疗和养老保险为突破口,逐步建立统一、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的养老提供社会支持。在提高社会保障的补助比例上,可以采取高于城市的比例,适当降低农村的个人养老成本,这也是符合城乡收入差距较大、农民收入能力较低这一现实国情的。

人口老龄化研究第7篇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中医;发展;疾病

中图分类号:R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515(2013)6-011-02

目前我国已经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政府也将高速老龄化社会作为21世纪的一个重要国情认真对待,面对逐渐增加的老年人群体,中医也应该积极应对以寻求更好的发展。事实上,现阶段已经有很多经销商开始瞄准老年人这一巨大市场,大肆推销保健品,但是由于部分保健品生产成分不合格或无法根据不同体质提供个性化的需求,更不能以养代治,效果并不如人意。而中医在老年人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优势和特色,若大力发展则能为改善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做出巨大贡献。

一、加强中医科普及教育。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西医见效快、效果立竿见影等特点使得市场上西药随处可见,医院也都是采取西医的临床疗法,国粹中医在很多人眼里只停留在药效慢、制作时间长、味道苦等特点上,群众缺乏对药理知识和药材的基本了解,有时甚至对中医有所偏见或盲从。事实上,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和治疗都有着非常深刻的见解,在老年保健、抗老防衰、延年益寿等方面有完整的理论知识和治疗方法。比如在老年人保养方面认为应“调摄情志,修身养性”,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情绪,容易发脾气、固执己见,因此欲治其疾,先治其心,注意保持情绪舒畅,乐观开朗,以帮助调和人体的阴阳气血。在治疗方法上遵循“有故无殒亦无殒也”的原则,中医强调以人为本,综合辨清疾病的邪正关系,注重个体性、阶段性、动态性、及最优化,给予不同的病人,提供适合自身的最佳治疗,能弥补西医救治之不足。在实际治疗中其突出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药资源较为丰富,自然植被或人工种植的许多植被都可以被用作药材,因此药材易得且价格和诊疗费用相对西医来说较为低廉,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医疗资源较为紧张的难题。二是中医治疗中强调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这对老年人身体功能衰弱且慢性疾病多发的特点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利于老年人身体的全面养护和整体恢复。三是中医的“治未病”思想,中药养生保健和预防医疗认为应在疾病尚未发生之间就应该提前预料到并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老年人一旦生病就容易造成并发症且身体功能严重衰退,因此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养生能力和抗病能力才是有效保障健康之道。

基于以上,中医对于老年人益寿延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医院在治疗老年人疾病时应该将这些知识普及给病人或其家人,建议其选择中医治疗,同时也可以在医院走廊或者宣传栏上介绍中医知识,使得病人对中医优势有进一步的了解。医院也可以组织义务的中医知识普及活动,使得更多的人了解中医。

二、开展“中医进社区“、“中医进农村活动”。

老年人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差,医院病人多、空气污浊,老年人如果频繁出入或长时间呆在这里极易造成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新的疾病感染。此外,由于我国医疗资源紧张,大部分医院都人满为患,经常存在床位不足、排队时间长的问题,而且要经过挂号、检查、问诊、缴费等,不仅会引起患者焦虑情绪还需要消耗大量的体力,对于年迈体衰甚至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负担。而通过开展“中医进社区”的活动或者设置相关的社区医院,使得群众能够就近看病,减少了程序繁琐,不用长时间等待,床位紧张的难题也可迎刃而解。

中医“简、便、效、廉”的优势非常适用与农村老人,我国的农村老人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在年老时更易患上各种疾病,而如今随着年轻人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这部分老人就成了留守老人,看病远、看病贵就成了一大难题,而中医一般价格低廉、可以在家制作、副作用小,适合农村老人。通过开展这些活动,有力的增加了中医治疗的覆盖范围,拉近了患者与中医的距离,自身的效果体验也使更多的人认识到了中医的良好疗效。

三、发展现代中医,契合老年人身体特点。

老年人医疗方面有三最:最高的患病率,最高的医疗资源利用率和最高的伤残率,而且往往存在发病过程缓慢、形体脏腑功能衰减、多脏器受损多种疾病同存的特点,因此在老年人治疗上应坚持健康长寿而不只是长寿的目标,在治疗上坚持以养为主辅以药物“冬令调补,冬病夏治”,方法上可以坚持针灸、推拿理疗、康复疗法。针对老年人常出现的糖尿病、高脂血症、脂肪肝、脑血管意外等要及早预防,如中医强调的运动、饮食清淡、注意保暖等。针对老年人慢性病、常见病、多发病等引发的老年人健康问题,要做为现代中医主要研究方向。而在治疗过程中要坚持以传统的大阴阳为纲,辅以西医的治疗手段,中西结合。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但随着科技、经济及人们生活习惯的变迁已经不再适用,只有坚持大力发展现代中医才能确保中医不落后与时代,同时也要对中医进行规范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立足建立自己的科学标准,革故鼎新,进一步融入世界医学发展的大潮之中。

四、提高社区中医人才素质。

社区中医人才是“中医进社区”计划的主要贯彻者,也是大力弘扬中医文化和提高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推行者,但是现在的社区中医人才往往存在专业人才缺乏,专业能力不强的情况,在西医大肆盛行的当今社会,社区中医人员很多都是由西医直接转化过来。在治疗过程中他们坚持西医理疗,甚至将西医疗法强硬嫁接到中医上,不仅没有达到中医治病的效果,错误的疗法甚至让抵抗力的弱的老人病情加重,因此社区中医人才必须改革。选拔科班出身的中医人才,西医人员要经过严格培训后才能上岗,员工也要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专业知识,参加中医基础知识、中医治疗手段等补习班或者阅读相关书籍,同时要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老年人是一个特殊群体,在为他们治疗过程中要主动关心老人,除了对已经患的疾病治疗外,还要询问他们的一些日常活动、饮食规律、睡眠状况等判断他们可能会出现的健康问题并及时指引改正,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治疗理念。对于一些听力有障碍、视力障碍、表达不清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要耐心沟通、及时帮助,必要时也可以告诉他们的子女家人。

五、要注重中医治疗中的人文关怀

从1992年至今,我国已经迈入人口老龄化的第21个年头,人口学分析认为未来医疗资源中将有50%的资源用于老人,这是对我国本就有限的医疗资源配置的一个重大挑战,也是政府及中医工作者对老年人个性化诊疗方案问题亟待解决的要求。在我国,随着80后一代步入中年,父母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独生子女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下要独立承担两个家庭父母的养老,而医疗费用一直居高不下。此外,由于子女长期在外工作,“空巢老人”逐渐增多,并以年均1000万的增幅在持续增加,中医认为老年人养生的关键是“调摄情志,修身养性”但是在长期处于寂寞、孤单、生活无人料理的情况下尤其对于丧偶的独居老人来说,生活难以得到保障,心理长期处于忧郁患上疾病的可能性加大。一边是子女无力承担的医疗成本,一边是老年人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这些都造成了老年人医疗中的弱势地位。

中医在治疗中,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效、廉”尽可能的为病人选择价格低、见效快的药材,减少病人的医疗成本和治疗周期。一方面可以借助老年人医疗保障的社会团体为老年人提供多样化的帮助手段,比如可以在社区、敬老院等老年人集中的地方为老年人提供定期检查、咨询或者设立专门的治疗岗位,也可以联系社会上的一些公益组织、红十字会、老年人基金等为需要帮助的老人提供资金、药材的帮助。对于一些孤寡老人、心理抑郁的老人可以和心理专家或者志愿者合作,让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结合,使得老年人在身体、心理、社会功能上收获全面健康,事实上这才是现代医学对健康的全面定义。

结束语:

老年人是特殊人群,社会应该主动关爱老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尤其对中医而言应该利用自己在保障老年人身体健康上的优势,从多方面努力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让他们有一个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 高丽敏. 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研究:从医疗保障视角[J]. 中国卫生经济. 2009(03).

[2] 张文汉,辜鸣,胡素君,黄小平,汪婷婷,徐凯. 深圳市梅林社区老年人生存质量研究[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7(07).

[3] 赵美玉. 焦作地区不同生活区域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1(16).

人口老龄化研究第8篇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电子商务;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 C92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10)03-0085-04 doi:10.3969/j.issn.1002-2104.2010.03.016

当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到来的时候,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就已加入到老年型国家的行列。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必将对今后的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众多发达国家人口年龄构成在20世纪初就开始逐渐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沉重的压力,所以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老龄化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领域。过去的十几年的时间,人口老龄化研究的重点发生了巨大的转移,由最初的传统人口学研究向交叉学科研究发展。老年人与经济增长、老龄产业的发展等成为人口老龄化研究的重点。20世纪70年代末,电子商务以其开放性、全球性、地域性、高效率和低成本的优势,在国际贸易中盛行,并对传统的贸易方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给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的同时,还为老年人的生活增添了乐趣。本文将通过“经济”这一中间因素,将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联系起来,并对二者关系进行探讨。

1 概 述

1.1 人口老龄化

所谓人口老龄化是指某一地区或国家,人口总体中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的过程。按照国际通用标准,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10%以上,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以上,就称为老龄化社会[1]。我们通常所说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是老龄化人口,或处在老龄化状态的时候,就是指这个人口中的老年人口比例在上升,或者是少儿人口比例在下降。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从上个世纪开始,全世界已经向老龄化社会迈进。欧美的一些国家,包括日本在内的众多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50年代已经加入到老龄化的行列。法国在1865年,65岁以上老年人的数量已经达到7%,是率先进入老龄社会的国家之一;20世纪30年代,英国也加入老龄化的行列;之后,美国、德国、日本、瑞士等国家也纷纷步入老年社会[2]。随着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和寿命的提高,老龄人口在社会的比重不断上升,老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3]。

1.2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运作模式,在降低了经济与社会活动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社会运行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它不仅是信息化的助推器,代表着商务发展的方向,在改变传统社会生产方式的同时,对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生了极为深刻影响,也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和实现现代化、工业化的重要环节。电子商务一经出现,就在全球呈现竞相发展的态势,对中国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变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有利地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和“自主创新”的进程。发展电子商务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大举措,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4]。

1.3 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

有专家在第十八届国际万维网大会上指出,老年人上网的势头越来越猛。苏格兰大学计算机学院的维姬•汉森说:“老年人已经是国际网络人口成长最快速的族群。”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上网逐渐成为老年人消磨时间的全新方式。

李洪心等: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模型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年 第3期据《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2009年6月底,我国20-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以及60岁以上网民分别占总网民比例的29.8%、20.7%、9.9%、4.0%和1.7%[5];与2008年底相比,我国目前30-39岁网民所占比重明显增大,半 年来所占比重由17.6%上升到20.7%;此外,40岁以上的网民规模整体有上升趋势,而10-29岁的年轻群体占比例下降明显。由于老年人所处的年龄段不同,上网需求也随之改变。据相关调查显示,浏览新闻、收发邮件和游戏聊天仍然是老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图1表明,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对上网的兴趣逐步减弱,六条需求的曲线(浏览新闻、收发邮件、游戏聊天、网上学习、网上购物以及网上求医)呈现明显下滑的趋势。30年后,如今处于中年的人口将迈入老年,加入到老年人的行列;如今的中年人也将成为老年人、年轻人成为中年人。他们已习惯于这个网络纵横的社会,网上浏览新闻、收发邮件、网络购物等已成为他们生活中的“必需品”。老年人上网已是大势所趋,所以,6条需求曲线未来的走势不会因为年龄结构的变化发生剧烈的动荡(见图2)。由此不难发现,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未来的老年人对网络更加依赖,同时老年人对网络的需求将逐步提高。为了更好满足老年人的需求,迎接老龄化的到来,我们就要从老年人的需求出发,为他们营造良好的上网环境的同时,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及相关老龄产业,达到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的目标。

2 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关系模型的建立

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使得老年人以及家庭的消费需求及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消费不仅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还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6]。如今,电子商务的出现为经济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它将政府、企业与个人连成一个网络,在促进其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经济快速、健康地发展做出卓越贡献。既然人口老龄化、电子商务与经济增长有着必然的联系,那么我们就利用经济这座桥梁将二者联系起来,构建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模型。该模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人口老龄化、电子商务及消费(见图3)。

2.1 人口老龄化模块

人口老龄化不断加剧,使得老年人数量与日俱增,同时,老年抚养比也在逐年上 升,给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然而,人口老龄化趋势势不可挡,老年人数量的急剧上升,与老龄产业的发展现状不相匹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迫切期待新鲜、贴近生活的服务或产品的出现。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老年人不再单单满足于眼前的生活,他们将目光投向精神生活领域,同时也开始更加关注身边、中国乃至世界形形的变化。互联网为老年人打开了一道通向世界的大门,网络不仅让老人们了解到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还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难以相信,坐在家中就可以漫游世界,可以看病就医,可以购买衣服,可以游戏聊天,网上消费顺理成章地成为老人 中时尚的话题[7]。据洛杉矶加州以及和衰老研究中心的研究证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经常进行网络搜索有助于大脑功能。消费被称作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马车,老年人的 增多,消费额的减少,必然放慢这辆马车前进的速度。而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手段和工具,正巧迎合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减轻了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

2.2 电子商务模块

如今,跨越时间、空间的电子商务已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更多的公司将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搬上网络,他们作为供给方,希望抓住更多的客户,给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从电子商务自身的特点分析,它不但减少了买卖双方的成本,还提高了效率。据《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截止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较2008年底增长13.4%[5]。然而人口老龄化也在不断加剧,网民年龄结构的老化成为必然趋势。网络将不再是年轻人独断专行的天下,老年网民的增加将给网络注入新的活力。老年电子商务是电子商务未来发展的方向,也是政府和企业都需要关心的问题。电子商务作为技术因素,被引入到经济发展的浪潮的当中。技术是在经济革命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它不但提高了生产率,还加快了社会进步的步伐。电子商务在老年人中的广泛推广及应用,将会加快技术进步推动经济发展的脚步,减轻因老年人消费总额的减少带来的负面影响。

2.3 消费模块

消费模块的内容包含消费需求、消费结构及消费方式。人口老龄化使得老年人数量增加,从而导致老年市场供需失调;同时,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商务模式,“水泥+鼠标”的模式给越来越多的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8]。如图表 3所示,该模块同时受“人口老龄化”和“电子商务”双因素的影响,进而产生了影响经济增长的新的动力――“老年电子商务”与“老龄产业”。“老年电子商务”与“老龄产业”是在消费结构及需求的影响下蓬勃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兴商业模式。“老龄产业”是人口老龄化与消费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老年电子商务”是因消费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和电子商务的发展而形成的。随着两股新的力量的注入,经济增长的步伐又开始加快;同时,也减少了因老年消费额下降而给经济增长带来的弊端。图表 3显示,汇集到经济增长的箭头有4个,其中老年人的增多是抑制经济发展的,而其它的3个则对经济增长有拉动作用。“老年电子商务”的加入为经济增长增添了新的活力,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当3股积极的力量大于一股消极的力量,就促进经济增长;反之,则抑制经济发展。

总之,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是社会发展中的两股必须面对的热潮,它们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产物。经过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怎样利用好这二者的关系,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如何发展二者结合的新兴产业――老年电子商务,是政府、企业甚至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3 对策及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我们应该利用互联网及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好时机,发展老年电子商务和老龄产业,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为迎合人口老龄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政府、企业和个人应不断努力。应对人口老龄化下的电子商务发展,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3.1 关心老年人,重视人口老龄化

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为民族、社会及家庭贡献了毕生精力,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也包含他们的智慧,凝结着他们的汗水。关心老年人,重视人口老龄化需 要多方的共同努力。对于政府来说,应该利用多种形式,对人口老龄化及其趋势进行宣传,使人们了解老龄化,关爱老年人;对于企业来说,应该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发并研制符合老年人需要的产品和服务,为老年人生活提供便利;对于个人来说,要发扬尊敬老人的传统美德,从身边的小事出发,设身处地为老年人着想。

3.2 大力发展老龄产业,促进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的结合

老龄产业之所以被人们亲切地成为“朝阳产业”,因为它是一个在老年人口增多的趋势和人口老龄化加剧的情况下新兴的产业。老年电子商务是人口老龄化与电子商务相结合形成的新兴领域,为老龄产业的研究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政府一方面应加大硬件设施的投资和建设,为老年人上网营造良好的环境;另一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及措施,鼓励老年电子商务及相关企业的发展,在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同时,拉动经济增长。

3.3 加大老年教育,为老年电子商务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是基础,没有良好的教育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发展起来。同样道理,老年电子商务要发展,有政府和各个企业的支持还不够,老年教育决不能被忽视[9]。要发展老年教育,就要从以下三方面出发:第一,对老年人进行再教育;第二,开办老年大学,开设电子商务相关课程,培养老年人上网意识;第三,举办上网知识讲座,帮助老年人养成上网习惯。

3.4 制定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权益

老年电子商务机老龄产业的蓬勃发展,使一些问题凸显,如老年人隐私泄露、老年人权益得不到保障等。由此看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障老年人权益迫在眉睫[10]。在制定法律法规的同时,还要以各种形式向全社会进行广泛宣传,使老年人知法,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References)[1]张倩.我国人口老龄化与政府在老龄产品和服务提供中的角色[D].北京:北京大学,2007.5-8.[Zhang Qian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in China and the roles government plays in the product for the olds and the service .Beijing:University of Beijing , 2007. 5-8.]

[2]少云.老年电子产品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2-5.[Shao Yun. Study on electronic product for aged people.Beijing: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 2005.2-5.]

[3]刘观海.世纪之交人口老龄化的状况、特点及对策研究[C].老年学论文集(四),2001.30-40.[Liu Guanhai. The research of situation, characteristic and policy about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C]. Collected Papers about gerontology(four), 2001. 30-40.]

[4]中新社.电子商务将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点[EB/OL].(2001-02-18)[2009-6-15].tech.省略/it/e/54005.shtml.[Zhongxinshe.Ecommerce is becoming the economic growth point of China in the future[EB/OL].(2001-02-18)[2009-6-15].tech.省略/it/e/54005.shtml.]

[5]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09-07)[2009-8-21].省略/uploadfiles/doc/2009/7/16/125040.doc.[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 The 24th statistical report about survey for Chinese internet development[EB/OL].(2009-07)[2009-8-21].省略/uploadfiles/doc/2009/7/16/125040.doc.]

[6]洪国栋.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与对策思考[J].人口研究,1997,21(4):44-48.[Hong Guodong . The consideration of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nd the policy in China[J].Population Research, 1997, 21(4): 44-48.]

[7]Trocchia Philip J, Janda Swinder.A phenomenological investigation of internet usage among older individuals [J].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000, 17(7):605-616.

[8]Charness Neil, Parks Denise C, Sabel Bernhard A.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and Ag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future[M/OL].New York:Spring Publishing Company, 2001.60-75.

[9]内蒙古党建.大力发展老年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EB/OL].(2006-8-31)[2009-6-15].nmg.省略/nmgdj/2006-08/31/content-7919292.htm.[Party Construction of Neimenggu. Vigorously developing education Journal for Senior Citizens is the aim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society[EB/OL].(2006-8-31)[2009-6-15].nmg.省略/nmgdj/2006-08/31/content-7919292.htm.]

[10]杨俊全.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18-23. [Yang Junquan .The research about policy for solving the aging problems in China[D]. Changchun: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 2004. 18-23.]

Research on Relation Model of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and Ecommerce

LI Hongxin LI Wei

(School of Ecommerce, Dongbe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Dalian Liaoning 116025,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