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管理会计的认知

管理会计的认知赏析八篇

时间:2023-12-18 10:18:41

管理会计的认知

管理会计的认知第1篇

以上是美国会计教育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在中国乃至湖北省,社会经济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又将如何?为此,笔者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其调查分为两步:第一步,设计了一套问卷调查表,其中两题与此有关。即“(1)您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有哪些?(2)您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哪些方面的能力?”然后,请调查对象在彼此互不沟通的情况下,就上述问题笔谈各自的看法。

调查对象主要为市州县会计局、审计局与注册会计师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大中型企业(上市与非上市、国有与股份)、行政事业单位、外资企业的负责人及财会人员,大学会计教师,会计师事务所及其他会计中介服务机构的注册会计师及从业人员,行业主管部门的财务负责人。

调查对象共30人。从职称情况看,教授、副教授5人,占16.67%;高级会计师5人,占16.67%;高级经济师2人,占6.67%;高级审计师3人,占10%;注册会计师5人,占16.67%;会计师5人,占16.66%;助理会计师5人,占16.66%。

从调查对象的工作岗位看,会计理论工作者5人,占16.67%;外资企业会计人员3人,占16.67%;行业主管部门财务负责人3人,占10%;单位负责人2人,占6.66%;大中型企业会计人员3人,占10%;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3人,占10%;财政与审计部门的会计管理工作人员3人,占10%;会计师事务所及会计咨询公司做从业人员3人,占10%;小型企业财会人员5人,占16.66%。

所有调查对象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从事会计及与会计有关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具有5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关于第一个问题,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准则与制度知识、财务会计知识、成本会计知识、管理会计知识、税务知识、审计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国际会计知识、经济法律法规知识、国际贸易知识等。

如荆州市审计局汤从华高级审计师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除传统内容外,应考虑增加与投资有关的证券业、保险业、期货业相关的知识内容,包括WTO在内的国际经济交往方面的知识内容(如国际结算知识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方面的知识内容。

关于第二个问题,多数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该具备会计操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自我提高能力、市场开发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职业分析与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用写作能力和管理咨询服务能力等。

如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的沈烈教授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实务操作能力、职业判断和分析能力、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沟通及交流和书写能力、会计设计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其中,沟通及交流和书写能力、会计设计能力、参与管理和决策的能力,是对中高级会计人员必备的能力要求。

第二步,在第一步调查的基础,将上述两个问题合并为一个调查项目――“您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是(可选多项)”,并提供了18个选项(具体选项见下表),供调查对象进行多项选择。其调查对象为湖北省市州及县市区企业、事业和行政机关单位的313名财会人员。从其职称构成情况看,高级职称占0.9%,中级职称占31.9%,初级职称占67.2%。

现将第二步调查结果整理如下表:

调查结果表明,5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等专业知识与技能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1/4或接近1/4的调查对象认为,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除“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外,“审计、管理会计、自我提高、人际沟通”等专业知识与技能,也是会计人员必须具备的。

从上可知,会计人员将掌握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知识摆在首位,一方面,由于新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不断出台,基层会计人员对新的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掌握程度不高,急切需要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表明会计人员遵循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意识不断增强,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在会计实务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此外,调查对象将法律法规及税务知识,排在财务管理知识之前,说明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在增强,税务与会计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且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差别越来越大;相反,财务与会计的分歧越来越明显,财务管理的职能正在走向独立,财务与会计的分离势在必行。

两步调查结果相比,在会计专业技能的认同上存在一定的差异。第一步调查对象比较重视的专业技能,如职业分析与判断、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等,在第二步调查中,没有获得较高的认同。笔者认为,并非上述各项知识与技能不重要。一方面,“会计准则与制度、会计操作、法律法规、税务、财务管理、审计、管理会计、自我提高和人际沟通”等知识与技能仍然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由于第二步调查对象主要是从事具体财会工作的人员,他们的工作岗位与所处的管理层面而使其认识水平受限。从两步调查对象的职称结构看,第一步调查对象中,中高级职称人员占83.34%;而第二步调查对象中,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32.8%。正因为第二步调查对象的经历、资历与第一步调查对象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职业分析与判断、语言表达和信息处理”尚未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会计理论界与会计实务界高层管理者的认识比较接近,而这两者与处在第一线的会计人员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上述第二步调查结果,与荆新教授所在会计专业“毕业生能力需求和现状统计表”中,将“日常会计操作”列为会计人员最应具备的素质或技能,基本吻合;与秦玉熙教授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来自基层单位会计的报告》中,将“税收”知识列为会计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含会计)的首位,将“财税金融”知识列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要内容,也是基本一致的。

教育心理学认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技能,按其性质和特点,可分为动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大类;按其形成途径,可分为一般技能与专门技能两种。一般技能是指在一般活动中形成的心智与动作技能,如一般的观察、倾听、理解、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等技能;专门技能是指在某些专业和特殊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心智与动作技能,如阅读、作文和计算技能等等。会计人员不仅应具备一般技能,还应具备从事会计工作的专门技能。综合以上分析,会计人员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如下:

1.语言表达技能。即用口头语、书面语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传达给他人的技能。这是作为一个现代人最起码的技能要求。正如老舍先生所说,一个人表达不了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那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会计人员要能用口头语、书面语完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通过语言交流,尤其是应用频率较高的口头语言传递信息、布置汇报工作、提供咨询;运用书面语言撰写各种常用的应用文。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不仅要具备汉语表达技能,还应掌握一门外语,具有一定的外语表达技能。

2.人际沟通技能。即融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关系的技能。会计工作者不仅参与会计管理活动,处理会计事务,而且要与从事其他工作的人员接触、交往,协调由经济活动所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便更有效地开展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3.信息处理技能。即运用计算机收集、存贮、加工和传递各种信息的技能。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计算机操作技能。随着办公自动化的普及和计算机在经济领域的广泛应用,运用计算机处理各种事务、从事会计管理的技能,已成为会计人员基本的技能要求。

4.会计操作技能。即填制凭证、登记帐簿、计算成本、编制报表、会计分析、会计检查、会计预测和会计决策等方面的技能,这是对会计专业人员最基本的技能要求。

5.组织与管理技能。即对经济活动中的人、财、物进行安排、调度,使之得到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效率的技能。会计专业人才不仅是会计管理活动的参与者,而且又是会计管理活动的组织者,具备一定的组织与管理技能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

6.职业判断技能。即对会计专业中不确定的、复杂的或新出现的情况,能够凭自己的知识,做出分析、判断、顺应多变的经济和社会环境的技能。正如日本企业家松下幸之助所言,管理者“要具备凭现状以判断未来趋势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所带来的效益,现在可能是零,将来可能是无限的”。

上述6项技能,从技能要求的层面来看,语言表达、人际沟通、会计操作和信息处理技能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础技能;组织管理与职业判断技能则属于发展技能;会计操作技能既是会计专业的专门技能,又是会计专业的核心技能。

会计专业的人员基本技能的构成应当呈宝塔型,基础技能扎实、专门技能应当过硬、发展技能应当突出。

由于技能的培养训练与知识的转化和积累相关。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分析,推断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构成。根据以上对会计专业技能的分析,笔者认为会计人员应当具备的专业知识应包括会计、内部会计控制、税法、财务管理、审计、金融、信息技术、经营与管理、经济法律法规、经济学、政治文化知识等项内容。

管理会计的认知第2篇

[关键词] 知识经济会计发展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知识经济已成为统领世界经济的主流,它给人类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经济的发展决定着会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经济在发生着巨大变化,而这其中会计在知识经济的“步步逼近”中也近乎全面地受到影响。

一、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影响

1.对会计核算重心的影响

在现有的会计理论中,资产作为一种经济资源,主要是指有形资产,虽然也不排除无形资产,但由于各种原因,无形资产在企业资产中始终只占次要的地位。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被认为是生产的重要要素,它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及所创造的价值大大超过了有形资产,因此,无形资产,特别是人才智力资源是企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形式,而对微软、英特尔这样的公司,其价值几乎全部体现为它的人才智力资源,房屋、设备等有形资产显得毫不重要。不正视这一事实,而仍将人才智力资源排除在企业的资产形态之外,不加以反映和核算,显然是与客观经济环境相背离的。

2.对会计职能作用的影响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经济信息。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产业的普及和成熟,会计人员大量的日常工作,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以及在必要时查询凭证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这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更多地参与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确立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对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的影响

传统会计理论将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上,首先考虑的是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而知识经济条件下,知识和智力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加强对智力资本和人才智力资源确认和计量的研究,这势必对现有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4.对会计职业的影响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工作重心的转移,对广大会计人员的素质、知识结构和工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具备相关的信息处理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增强参与经营、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会计从业者的数量将趋于减少,职业竞争压力将越来越大,会计从业者将是一批集信息技术和会计专业知识于一身的管理型专家。

二、知识经济时代会计发展趋势展望

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已经渗透到社会和经济的各个领域,同样也给会计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会计的发展、创新已经成为一个崭新的课题。

1.会计核算的重心将发生转移

知识经济是以无形资产的投入和运营为主的经济。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会计核算的重心将从有形资产转移到无形资产上,详细反映无形资产的构成、取得、使用和摊销等情况。

2.会计职能的作用将发生变化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会计管理的职能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会计必将由核算型转化为管理核算型。在管理核算型会计模式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将融为一体,重新构建成一个核算与管理有机结合的会计体系,成为一个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在内的全面核算和全程管理的系统。

3.会计确认理论得到发展

在会计理论结构中,会计确认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为适应时代要求,会计确认的内涵将得以扩大,财务报表要素将被重新定义、分解,确认标准也将重新界定。现行确认范围之外的诸如人力资源、自创商誉、衍生金融工具等一些对企业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经济事项将纳入报告体系加以反映,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完整的信息。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各种交易活动与交易手段的不断创新,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出现融合的趋势,将是未来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方向。

4.会计计量模式得以改进

会计计量贯穿会计系统的全过程,是会计系统的核心环节。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各种新现象、新问题不断涌现,员工素质、市场份额、企业背景、行业资料等许多无法以货币量化的信息将进入会计信息范围之内。根据不同会计事项,不同业务性质,选择适当的计量属性,以提供各类决策相关信息。因此,未来的计量模式将会出现货币计量与非货币计量并重、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的多种计量属性并存的局面。

5.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

管理会计的认知第3篇

目的探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疾病认知状态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对认知和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为制定适宜的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简易疾病认知问卷和自我管理活动量表对患者进行现场问卷调查。结果认知得分(5.06±1.416)分,自我管理得分(52.22±15.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56,P=0.021)。结论疾病认知方式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适当认知方式有助于患者采取更为健康的自我管理行为。

关键词: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疾病认知;自我管理行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群呈现全球增长的趋势;全面控制糖尿病不能仅限于依靠药物,要从糖尿病的一级预防做起,健康教育成为控制糖尿病的基础工作[1]。本研究以健康教育信念模式为理论依据,通过调查糖尿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情感反应状态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并对认知和行为进行相关分析,旨在寻找疾病认知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205例,其中男85例,女120例;年龄(62±11)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3例,中学117例,大学及以上45例。纳入标准:符合1999年WHO推荐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半年及半年以上患者;排除标准:(1)不同意参加该研究的患者;(2)有严重急性并发症患者;(3)严重慢性并发症导致的残障,如失明和截肢;(4)糖尿病并发症以外的严重躯体疾病,如外伤患者和肿瘤患者;(5)认知障碍患者,如严重的脑血管意外患者和精神障碍患者;(6)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

1.2方法

横断面调查设计,研究者对患者面对面问卷调查,并检查问卷填写是否缺项,要求患者补充填全后当场收回;患者不能亲自填写的,以研究者提问患者回答的形式,由研究者问卷。疾病认知测量使用了简易疾病认知问卷(thebriefillnessperceptionques-tionaire,BriefIPQ)[2],该问卷含有9个条目,其中前8个条目采用0到10级评分法,条目3、4、7反向计分,各条目得分相加为问卷总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认为糖尿病对机体危害越严重;最后一个条目为开放性问题,询问患者认为自身患糖尿病的前三位的原因。该量表的中文译本已经在国内应用并进行了信效度检测[3]。自我管理行为采用DeborahJ.Toobert等设计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活动量表[4],该量表12个条目,包括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足部护理、遵医用药和吸烟情况6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单独计分,分量表内部条目平均分为该分量表得分,其中条目4采取反向计分。

1.3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珋±s表示,采用t检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因素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同性别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男、女性疾病认知得分、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的比较

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的疾病认知得分分别为:小学及以下(5.67±0.994)分,中学(4.97±1.415)分,大学及以上(4.73±1.627)分,文化程度越高疾病认知得分越低。不同文化程度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别为:小学及以下(47.21±14.56)分,中学(52.57±16.19)分,大学及以上(55.86±14.57)分,文化程度越高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越高。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2

2.3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的相关性分析

疾病认知得分和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推断,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相关性,疾病认知得分越低自我管理行为得分越高。见表3。

2.4自我管理行为相关因素回归分析

以自我管理行为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的自变量分别为年龄、月人均收入、糖尿病病程、疾病认知。回归方程:自我管理行为得分=46.98+0.132×年龄+1.420×月人均收入+0.365×糖尿病病程-1.986×疾病认知得分。矫正后的标准化回归方程为:自我管理行为得分=46.98+0.117×年龄+0.110×月人均收入+0.208×糖尿病病程-0.187×疾病认知得分。决定系数R2=0.127,说明该方程能够解释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变异的12.7%。见表4。

3讨论

本次研究中入组患者多为老年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发病率占糖尿病住院患者的5.2%[1]。本研究患者病程1~40年,平均(9.8±8.4)年,高于陈蕊华等[5]的研究。男性和女性在疾病认知和自我管理行为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患者疾病认知程度有差异,文化程度越低,疾病认知得分越高,尤其是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患者,疾病认知得分,明显高于样本平均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认为糖尿病对其生活影响越严重;患者认为其患糖尿病的原因,经过汇总按率由高到低归纳为生活方式(65.07%)、遗传(14.34%)、压力(11.03%)、肥胖(3.68%)、知识缺乏(2.94%)、其他疾病(2.93%)等方面,生活方式中包括饮食(32.9%)。可见国人已经认识到饮食不合理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与国外报道[6]一致。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方面,也存在文化程度的差异,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患者得分分明显低于样本平均分分,这一结果与张明等[7]研究结果一致。进一步数据分析发现样本中低收入患者组(月人均收入≤1000元)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低于样本其他各组,而样本高收入患者组(月人均收入4000~5000元)自我管理行为得分分高于其他各组。疾病认知与自我管理行为相关性分析,虽然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但是相关程度并不密切。说明疾病认知对采取健康的自我管理行为方式作用有限。对自我管理行为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变量有年龄、月人均收入、糖尿病病程、疾病认知,文化程度因素未进入方程。由此可以认为患者的疾病认知,仅仅能够解释不足10.8%的自我管理行为变异。患者经济条件、日常生活能力、健康知识的获取量、健康行为习惯的养成能力、不良情绪情感等,诸多因素可能会影响自我管理行为[7-9]。本研究以健康教育信念模式为理论依据,目的是想通过调查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的疾病认知状态和自我管理行为水平,分析疾病认知对患者采取健康行为的影响,为制定适宜的临床健康教育方案提供依据,但研究结果并未达到预期的相关程度。样本量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才能得出更加有代表性的结果。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30:893-942.

3孙胜男,赵维刚,董颖越,等.糖尿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中华护理杂志,2011,46:229-232.

5陈蕊华,蒋晓真,顾哲,等.骨化三醇治疗对2型糖尿病亚临床大血管病变的影响.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5,31:251-253.

7张明,张玉芹,张小丽,等.文化程度及健康教育对农村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影响.中华老年学杂志,2014,16:4687-4688.

8张娟,孙忠,王媛.199例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717-719.

管理会计的认知第4篇

1 博弈论与历史成本会计原则

从上述博弈论回顾会计理论。早期称会计为“管账先生”,即管家论。管家论认为企业的所有者信任管理者,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所有者拥有的净资产,损益表反映管理者运用资本所获得的利润。财务报表是专门为所有者服务的,借人的资金仅仅是负债。

随着会计理论的发展,由管家论已发展成为现在的“主体论”。凡是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就是一个会计主体。它是独立于所有者的主体,即在处理经济业务时应与所有者相分离。它的责任是为投资人、潜在的投资人、现在的和潜在的债权人及政府等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

根据有关博弈论的案例分析,为了双方都能获取较满意的经济利益,投资人和管理者必须通过合同方式,明确责任和义务,考核管理者业绩的主要指标就是企业的净收益。用什么方法来确定净收益呢?近年来,国际上会计界有一股否定历史成本法的趋势,他们认为应采用现行成本法来计算净收益。根据博弈论,笔者以为,用历史成本法来确认净收益是最好的方法。

1 1 历史成本法确认净收益最客观。投资人与管理者订立合同时,他们都需要一种客观的方法来计算收益。而历史成本是双方已知的,是客观存在的,并可用此预测将来的经营成果。这样,管理者知道只要自己努力工作,是能够超额完成利润指标,是能够获得一定的奖金的;投资人也不必直接监控管理者,只要不发生意外,投资人是能够获得满意的回报的。

如果采用现行成本法来确认净收益,其可知性与可预测性较差。首先,大多数投资人与管理者对历史成本法是熟悉的,而对其他的方法或多或少有些陌生。其次,其他的计算方法(除历史成本法外)确定利润要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如果用现行成本法来确定利润,管理者会担心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而降低自己的收入。

1 2 历史成本法确认净收益最可靠。信息资料的可靠性包括产生差错的可能性与计量调整的频繁性,即某计算方法发生差错的概率高,或计量调整的次数多,那么该方法的可靠性则差。当然,历史成本法也不是十分可靠的,但相对于现行成本法和确认储备法而言,用历史成本法计算损益发生差错的可能性要低些,而且不需要调整,所以,在各种会计计量方法中,历史成本法最为可靠。

1 3 历史成本法更能适当地披露会计信息。企业的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可以被管理者控制,包括影响经营利润的交易和不影响经营利润的交易。如果投资人与管理者的合同是以资产总值来考核管理者的业绩,那么管理者可通过少发股利或借款来增加资产总值,而这些活动是不需要管理者付诸努力的。如果用现行成本法来考核管理者业绩,也不尽合理,因为采用现行成本法时,价格的变动很难预测,合同双方都认为此方法的可观察性差。

2 博弈论与财务信息的可知性

如果净收益作为投资人和管理者订立合同的基础,那么该指标应是双方均可观察到的。事实上,管理者是能观察净收益的,因为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是由他控制的。但是,由于投资人没有直接参与经营管理活动,所以他对净收益的可知性大大低于管理者,投资人会认为管理者为了自身的利益而弄虚作假,故意多报利润。因此,投资人不大愿意按此指标签订合同。

那么,根据博弈论,为了使双方签订合同,就必须根据公认会计原则进行会计处理。虽然管理者可选择会计方法或改变会计政策来确认企业净收益, 但必须在公认会计原则所规定的范围内进行。这样,便增强了投资人对会计信息的可知性。

会计信息不仅应可知,还应可靠。为此,会计信息还必须由第三者进行审计。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首先,投资人应在企业建立内部审计制度,对会计核算进行监督审查,以防止舞弊和差错的产生。其次,审计人员必须根据公认会计原则对会计处理进行审计,以保证净收益的计算没有违背会计原则。再次,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独立性和应具有的专业水平。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有公认会计原则和审计制度,但是净收益的计算仍然有被管理人员操纵的余地,因为历史成本法与配比原则允许管理者选择计算方法和改变会计政策。同时,审计人员一般采用抽样审计,审计人员也会出现差错。要建立很完善的审计制度又被成本效益原则所制约,即不能耗费很大的代价来保证会计信息非常准确。只要会计信息具有可知性又有公认会计原则和适当的审计制度作保证,所有者是愿意与管理者签订合同。

3 管理者与会计信息

从上述博弈论可看出,管理者是十分关心净收益与其他有关会计信息的。因为净收益是考核管理者业绩的主要指标,管理者奖金的高低取决于净收益的大小。另外,根据博弈论中分析的管理者与债权人的关系,企业要取得借款,应与债权人签订合同,合同中应包括一些限制性条款。会计报表中的有关信息,能说明企业是否遵守合同。例如,合同中规定企业不能因发放现金股利而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该规定可通过会计报表所披露的流动比率或资产负债率来考核。因此,管理者十分关心财务信息,特别是在变更会计方法与会计政策时更是如此,不能因为会计变更而降低净收益和合同规定的偿债能力。

管理会计的认知第5篇

21世纪呈现在世界会计界面前的将是一个以崭新姿态飞速向前发展、演进的经济世界,它使刚刚走进新世纪的会计一开始便面临着必须继续对传统会计进行全面改革,以及必须对新会计体系着手进行全面认识与全面规划的挑战。

1、会计环境的变化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信息技术革命与商务全球化浪潮推动了知识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也使会计所处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例如:知识经济导致世界产业经济结构从物质型经济转向知识和信息经济,信息和通讯技术的空前发展,全球网络的形成,将创造出许多过去完全想象不到的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越来越知识化、智能化、数字化;生产规模从大批量生产向个性化、规模化生产,生产形式从扩大再生产转向创新再生产;市场和贸易行为越来越电子化,企业组织结构由金字塔式垂直管理转向网络式水平管理等等。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中的会计,在其会计思想、会计目标、会计管理体制、会计技术方法和会计政策规范等方面,都要从原有的工业经济环境中蜕变出来,重新构造符合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会计模式。

2、知识经济对传统会计的冲击

综观会计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会计的发展主要是反应性,即会计主要是应一定时期的商业需要而发展的,并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知识经济的出现,必然对现有的会计产生全面的影响,从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其主要表现在对会计目标的冲击。关于对财务会计目标的认识,不论是“决策有用观”,还是“经营责任观”,都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并未考虑知识经济时代的新情况。会计目标的确定,应以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为目的。另外在知识经济中企业赖以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是企业的知识资源。而知识资源是由人力资源和知识组成的。在传统的会计中资产是指被企业控制或拥有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这就对传统的会计计量产生影响,同时要求对以资产为主的一系列概念扩展其内涵。

2.1、传统会计的弊端

(1)完善性问题。传统会计是不完善的,根本问题在于:投资者关注未来而财务会计却主要是面向过去。传统会计采用定期报告原理,但当期报告所计量和反映的并非只是当期情况。人为的分期并不能改变企业业务不断流转的根本特点,各种业务活动不可能随着会计分期的时间界限而同步起止,于是就有了收入的分期确认等会计问题。另一个问题是:传统的回顾型会计只对现有的货币性项目进行计量,而这些项目可能只是构成公司总体价值的极小一部分。在服务化和信息化趋势日趋明显的当今世界经济中更是如此。对各种新兴公司而言,其价值大小可能主要取决于各种非货币性资产,包括: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专利权或其他开发研究副产品、高效的管理能力、具有创造性的受过良好训练的熟练工作人员、发展良好的顾客群体、市场优势、出众的营销能力、良好的预见能力、商誉或客户的满意、协议、专营权或其他衍生物等。

传统会计使用实体概念,而不考虑投资者,是不完善的。比如,一个保持较多留存收益的公司,其财务状况和成果在财务报告中会显得比一个支付红利的公司好,但实际上果真如此吗?

传统会计是回顾型的,它并不将揭示公司目前的偿付能力作为重点考虑的对象,也不管偿付能力在以后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在现代经营中偿付能力其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即使营利能力很强的公司也可能遇到现金流动问题,而且常会有持久的影响。

(2)相关性问题。传统的资产负债表不能准确描绘最终用户所关心的经济或市场价值,损益表不能与公司市场价值的提高或改变很好地保持一致。

另外,对于投资者决策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的是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而这恰恰是传统的历史成本会计所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国际公认会计准则,可以在企业财务报表上进行反映的收益应当是企业已经依据权责发生制原则确认的已实现收益,是建立在收入/费用(配比)概念基础上的“收益”。这种建立在收入/费用(配比)概念基础上的“收益”不仅容易被企业管理当局所操纵,更为重要的是它不能提供有关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信息,以使投资者对企业的发展前途和投资价值做出判断。

(3)合理性问题。传统会计原则上要求客观,但实际上又存在着大量判断。当无法实现完全的客观时,就会让一切视如不见。比如,传统会计对于收入的确认,只要它能在“适当的”时间内具有“适当的”确定性,就可确认收入。再如,传统会计理论,将货币计量作为一项基本假设,以是否可计量作为能否纳入会计信息系统的一项基本标准,在计量属性的选择标准上,首先考虑的是其可靠性,即这种计量必须是建立在已经发生、客观存在、可以验证和检查的基础之上。在这一基本观点下,包括人才智力资源在内的许多经济现象都无法在会计上得到反映。

(4)可靠性与相关性问题。传统会计将可靠性定义为: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具有可验证性。其目的是为了把真实的会计信息反映给使用者,为其决策提供依据,即可靠的信息要有用。理论上虽然认为历史(事后)信息满足可靠性,同时也是相关性的基础;未来预测(事前)信息满足相关性,同时应强调对预测信息的规范,尽可能提高预测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但实际情况是在现时代恰恰由于对过去事项的可靠记录,反使其现时信息的相关性减弱了。可靠性与相关性形成了一对此消彼长的矛盾体。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以交易价格为基础的传统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应再是唯一可靠的信息源。

2.2、会计功能重点的转移

传统的会计工作主要是会计人员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手段,对经济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存储和检索,最后输出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经济决策和控制经济活动需要的经济信息。

在传统的会计工作中,由于受操作手段和工具的限制,经济业务数据的日常处理占用了会计人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和精力,而在知识经济条件下,随着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产业的普及和成熟,会计人员大量的日常工作,如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和报送会计报表以及在必要时查询凭证数据等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完成,这在客观上使广大会计人员从繁杂的、重复的日常会计事务中解脱出来,将其工作重点转移到参与预测、决策和经营分析等方面,更多地参与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使会计工作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在经济管理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确立会计工作在经济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3、知识经济要求会计创新

面对知识经济对会计的影响,我们的唯一选择就是迎接时代的挑战,认真研究会计的科学框架、进行会计创新,以满足信息经济时代使用者对会计的新要求。

3.1、构建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会计模式

现有的会计模式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从会计目标、会计观念、会计管理体制、会计规范体系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与知识经济格格不入的倾向。

例如自创商誉在传统的会计系统中是不予反映的,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由知识创新而带来的企业价值增加和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会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而且企业的合并或解体也会经常发生,如不在市场交易前确定自创商誉价值,那么在市场交易时的价值确定就会显得“离谱”。会计模式的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按照知识经济的要求,对会计模式的各个组成要素赋予新的涵义。

3.2、研究和引入新的计量手段

知识经济时代会计计量重心要从财务资源转向知识资源,其中的最大障碍就是会计计量问题。在会计系统中引入多重计量手段,因不同会计事项性质而选择不同计量手段,似是一条可取之道。比如同时采用历史成本价与未来经济利益价。正如经济学家一致认为的,收益是随着未来服务的现值的增加而同时产生的。他们认为,收益计量与资产计价是不可分的,资产是依据企业使用这些资产所带来的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计量的,而收益则是企业在某一期间净资产现值变动的结果。显然,要计量经济收益,在会计上就必须采用现值计量。同时为了减少人或企业出于自身利益而对会计信息进行随意操纵的败德行为,会计信息必须是客观的、以事实性数据为基础并具有可验证性,因此还必须采用历史成本价。

3.3、尽快将人力资源会计纳入财务会计系统

知识经济时代的企业劳动主体是智力劳动,智力劳动的知识价值如何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应是该时代财务会计的重要内容。

首先应明确人力资源能否作为会计资产。根据资产的三要素:资产必须是一项经济资源,未来可提供收益;资产为企业所拥有或控制;资产可以用货币计量其价值。从这三个方面来分析人力资源是可以作为资产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的载体- 人身上的投资是企业付出的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投资,是可以取得预期收益的,是企业能够控制和利用的,因而可以定义为资产。

其次是人力资产应如何计价。笔者认为应按照其获得、维持、开发过程中的全部实际耗费作为人力资产的基础价值入账,同时要考虑其实际价值,即现时的市场价值及其未来收益价值,其记账方法类似于 “长期股权投资”权益记账法。

第三,人力资源会计核算原则包括:一是重要性原则。人力资源是企业的重要经济资源,应重点加以体现,尤其是那些不可替代人力资源的信息、数额巨大的培训项目等。二是配比性原则。当人力资源数额较大,涉及多个会计期间时,应遵循配比原则对其价值进行合理摊销。三是历史成本原则。将招聘、培训和开发人才等一切人力资源方面的支出均作为人力资产和成本,其数据是根据原始发生时的金额归集的。四是相关性原则。作为企业主要职能部门之一的人事管理部门,对于职工的管理不仅是看其工资发生额的大小,而且重要的是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所以要求人力资源会计提供的信息应体现相关性原则。五是效益成本原则。人力资源会计在很多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作用,但在核算时还应考虑对那些核算成本较高及对决策意义不大的核算项目可不予揭示。六是划分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将递延资产中的职工培训费、费用中的职工教育经费、数额较大的培训费、招聘广告费、稀有人才离职损失费予以资本化,将工资福利费等各期发生额均衡的支出计入费用,作为收益性支出。

3.4、变革财务报告

现行的报告体系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构成。它遵循着特定的会计准则,采用规范、通用的格式进行编制,具有综合性、规范性等优点。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现有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因滞后于环境的变化而显示出了它的缺陷与不足。未来财务报告目标应锁定在为企业各相关利益者决策提供快捷灵敏的相关财务信息,并真正使提供有关现金流量的数量、时间分布及其不确定性的信息这一目标成为可以操作的目标。

其报告内容应重点突出以下几方面:一是坚持财务信息的核心地位,通过非财务信息提升财务信息的价值;二是在不放弃历史成本计价信息的同时,以公允价值计价的信息将大大丰富财务信息的内容并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三是企业无形资产和人力资产将成为未来财务报告的重心;四是突破会计主体假设,同时报告与会计主体信息相关的关联方信息;五是增加相对值信息,提高财务信息的可比性。

报告模式则应灵活多样,因为使用者的目标和方法不同,被估价的资产不同,报告公司的环境不同,使用者的信息需求不同。通过灵活多样的报告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企业财务信息的不同要求。

3.5、会计管理功能重心转向知识管理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管理的核心在于知识管理。知识管理包括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管理;管理者用知识进行管理。

(1)对知识进行管理。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将越来越多地依赖于知识和创新,知识可以低成本地不断复制和递增报酬,使经济增长方式不再是资源依赖型而是知识型;企业要追求经济效益,把知识应用于生产过程中,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生产力,其中心环节就是创新,因而企业将更重视知识和创新,重视知识的生产。对知识的生产需要大量科技投入和人才培养投入。

管理会计的认知第6篇

【关键词】管理会计;企业应用;困惑与思考

一、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趋势

管理会计主要是对于企业财务进行一定的管理和监督,由于会计的成本对于企业的营业利润等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对于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当前,我国的社会经济体制已经进行了一定的转变,并且有了新的发展,在这个时候,管理会计对于企业的意义就更非比寻常了。然而,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当中的应用并不广泛,除此之外,在已经应用了管理会计的企业当中也存在着很多问题,企业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不足够等使得运用了管理会计体系的企业也未能够将管理会计能带来的利益最大化。因此,对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中的应用推广的过程中,让管理会计能为企业带来的利益最大化成为了当前较为重要的问题,相关的社会部门也在为此做出一定的措施。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面临的问题

1.对于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基本知识认知不足

企业的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基本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由于“管理会计”步入的速度较为快速,使得企业还未能够准备好接触管理会计,并且将管理会计应用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这样使得企业在建设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管理会计所带来的影响,对问题的忽视只能使得解决问题的措施等出现滞后的现象,这样很不利于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的构建和发展。不能够掌握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基本知识就不能够了解管理会计的特征,进而也不能够运用这个特征为企业的管理带来积极地影响。同时,不了解基本知识也就不能够在这个基础上对管理会计的优点进行充分的利用和发挥,这会降低管理会计为企业带来的利益,还会为企业管理的建立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当前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还未取得一定的成就,这对于企业来说将会是新的挑战。

2.管理会计体系较为落后

随着管理会计的不断发展,管理会计也已经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公众面前,除此之外管理会计的平台也在不断地改革和发展,越来越先进的管理会计已经慢慢呈现在了社会中,然而企业对管理会计的建设还停留在原始的位置,还运用着较为传统的管理会计方式,传统的管理会计的制度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现在社会对企业管理会计的需求。

三、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应对措施

1.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的认知

企业在创建企业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基本概念的认知, 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基本概念的认知能够帮助企业建立管理会计的过程顺利进行。随着管理会计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如果能够合理的运用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结合到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再结合企业自身发展和创立的特点,将会对企业的发展过程产生积极地影响作用。企业需要利用管理会计对企业管理影响作用来全面利用管理会计,只有掌握了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才能够拓展管理会计其他方面的特征,进而创新“管理会计”其他的意义和作用。因此,加强对管理会计的基本理念的认知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过程具有重要作用,这会使得企业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能够保持一定的稳定状态,对企业的管理也具有积极地影响。

2.创新管理会计体系

新的管理会计的体系对于企业管理会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传统的管理会计体系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限制性,使得管理会计的效率不再那么高,甚至对企业管理的自身发展还具有一定的消极影响。相比之下,新的管理会计体系更符合现在企业的要求和发展,更能够掌握现在社会的需求。采用先进的管理会计的体系能够将企业本身的特点发挥出来,并且取得较高的效率。企业在创新管理会计体系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结合企业与管理会计的特点,建立适合企业的管理会计体系,这不仅仅能够帮助企业在进行管理会计的过程中取得一定的利益,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应用中的发展。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

四、结语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企业相互之间的竞争不断地增加,优胜劣汰的生活规则也在企业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企业在自身长期发展的过程中,企业管理成为较为重要的一部分,只有企业的经营管理突出,整个企业才能够长期稳固的发展。管理会计作为近年来较为新的管理会计体系,在企业管理的应用中还处在较为基础的阶段,尽管管理会计已经进入到了一部分企业管理当中,但仍然有很多企业对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效率保持一定的怀疑态度。当下仍然有很多问题存在于企业的管理会计中。管理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知不清楚以及企业管理会计体系的落后等问题还存在与企业中,企业应该对这些问题给予相应的改进措施,使得管理会计能够为企业的管理带来最大的效益,这对于企业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积极地影响作用。

管理会计的认知第7篇

陕西省会计继续教育管理办法最新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我省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人员(以下简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推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培养造就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提高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财政部《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号)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财会〔20xx〕18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陕西省范围内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当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会计行业发展要求,统筹规划,强化服务,注重质量,全面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和会计行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第四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应当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一)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把握会计行业发展趋势和会计人员从业基本要求,引导会计人员更新知识、拓展技能,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二)突出重点,提高能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面向会计人员,全面提高会计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改善会计人员知识结构。

(三)分层培训、考培分离。针对不同层次会计人员,划分各级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权限,采取多种形式分层培训。会计人员可以自主选择继续教育的学习培训形式,学习培训与考核认定应当分离,考核认定由县以上财政部门组织实施。

(四)加强管理,创新机制。各级财政部门要在统筹规划的前提下,有效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继续教育内容,创新继续教育形式,提高继续教育质量,逐步形成政府部门规划督导、用人单位支持配合、社会单位积极参与、会计人员主动学习的继续教育新格局。

第五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是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

会计人员享有参加继续教育的权利,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保障和便利。

会计人员有接受继续教育的义务。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应当自取得资格(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之日)的次年起开始参加继续教育,并在规定时间内取得规定学分。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六条 按照会计从业资格属地管理原则,各级财政部门(以下统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分别组织实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省财政厅负责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下列事项:

(一)依据国家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制定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

(二)依据财政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工作要点,制定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三)确定全省各级财政部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职责和权限;

(四)组织开发或推荐适用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

(五)组织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六)组织全省高级会计人员(含领军人才)继续教育培训;

(七)监督、检查、考核认定省直属会计人员 (持有省财政厅颁发的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八)建设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系统、继续教育考核题库;

(九)规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

第七条 各市(区)财政局负责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下列事项:

(一)根据省财政厅制定的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办法和工作规划,制定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施细则和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监督、检查、考核认定本辖区会计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情况;

(三)组织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

(四)指导所辖县区财政部门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五)规范本辖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市场。

第八条 会计人员所在单位负责组织和督促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所在单位应当遵循教育、考核、使用相结合的原则,支持并督促本单位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保证学习时间,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

第三章 内容与形式

第九条 全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年度学习内容及学分由省财政,主要包括会计理论、政策法规、业务知识、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等。

(一)会计理论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二)政策法规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法规制度及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依法从事会计工作的能力;

(三)业务知识和技能训练继续教育,重点加强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会计准则制度等专业知识、内部控制、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

(四)职业道德继续教育,重点加强会计职业道德的培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

第十条 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参加本办法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

第十一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主要有:

(一)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

(二)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脱产培训;

(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

(四)会计人员自学;

(五)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培训;

(六)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

(七)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高级会计人员培训;

(八)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

(九)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其他形式培训。

第十二条 除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还包括:

(一)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考试;

(二)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

(三)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以上学位学历教育;

(四)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或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

(五)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

(六)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类知识竞赛、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讲座等;

(七)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

第四章 学分管理

第十三条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实行学分制管理。会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教育不得少于24学分。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第十四条 省财政厅的年度继续教育学习内容包括公共科目和分行业科目。会计人员应首先完成公共科目学习,取得学分不足24学分时,可在分行业科目中选择学习。会计人员重复选择学习同一科目,只计算一次学分。

第十五条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继续教育学分计量标准如下:

(一)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会计脱产培训,经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二)参加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认可的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脱产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三)参加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机构组织的脱产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四)通过自学、参加远程网络培训等形式完成省财政厅公布的每年度继续教育课目,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相应科目学分;

(五)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六)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高级会计人员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七)参加财政部组织的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考试或考核合格的,取得相应学分;

(八)参加中国注册会计师继续教育培训,经所属注册会计师协会确认的,取得相应学分。

第十六条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的继续教育形式,其学分计量标准如下:

(一)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的会计领军人才考试,被录取的,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录取通知为准;

(二)参加会计、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24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考试管理机构公布考试成绩的时间为准;

(三)参加国家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承认的会计类专科以上学位学历教育,通过当年度一个学习科目考试或考核的,折算为24学分;

(四)独立承担继续教育管理部门或其认可的会计学术团体的会计类研究课题,课题结项的,每项研究课题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完成的,每项研究课题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相关文件的签发日期为准,无正式文件的,以课题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刊物上发表时间为准,既无文件又未公开发表的课题不得折算学分;

(五)独立在有国内统一刊号(CN)的经济管理类刊物上发表会计类论文,每篇论文折算24学分;与他人合作发表的每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时间为准;

(六)独立公开出版会计类书籍的,每本会计类书籍折算为24学分;与他人合作出版的,每本会计类书籍的第一作者折算为24学分,其他作者每人折算为12学分;学分所属年度以书籍第一版第一次印刷时间为准;

(七)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类知识竞赛成绩合格或受到表彰的,折算学分标准及学分所属年度按财政部门的有关通知执行;

(八)参加市级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讲座的,折算学分标准及学分所属年度按财政部门的有关通知执行。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取得的学分,均在当年度有效,不得结转下年度,也不得抵补以前年度未取得的学分。

第十七条 会计人员办理从业资格调转登记时,未按规定完成继续教育的,应区分以下情况处理:

(一)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完成以前年度继续教育的,应当在调出地完成以前年度继续教育后,办理会计从业资格调转手续。

(二)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完成当年继续教育的,调出地应当在其调转登记表中予以注明,会计人员办理调转后,应当在调入地完成当年继续教育。

第五章 机构和单位管理

第十八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国家会计学院、中华会计函授学校、会计学会、总会计师协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会计人员培训基地(中心)等教育资源的主渠道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单位参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构建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体系。

第十九条 申请自行组织继续教育的单位应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一)单位(含下属单位)会计人员达到一定规模;

(二)取得财政部门的备案;

(三)具备与培训工作相适应的培训场所和设施;

(四)师资适应培训工作要求;

(五)制定完善的教学培训计划、管理制度;

(六)能够完成所承担的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

(七)有稳定的继续教育经费来源并保障学习时间。

第二十条 满足本规定第十九条所列条件的单位,可登陆陕西会计网提交申请,经审核备案后,可自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单位应按照规定的内容制定培训计划,经审核后组织开展培训。培训完成后,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合格的,取得当年相应学分。

第二十一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或单位应当根据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划和工作重点,改进培训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培训质量。

第六章 师资与教材

第二十二条 从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教学人员,应当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掌握现代教育培训理论和方法,具备胜任教学、科研工作的能力。

第二十三条 省级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教材开发,逐步形成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体系。同时,应加强对教材编写、评估、推荐、出版、发行、使用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第二十四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材应注重针对性和实用性,提倡教材开发社会化,鼓励有水平、有能力、有经验的会计专家、学者和高级会计实务工作者参与教材编写、开发工作。

第二十五条 单位和会计人员自主选择继续教育教材,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向单位或会计人员强行推销、搭售。

第七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六条 我省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实行信息化管理,培训学习、考核认定、取得学分等情况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会计人员可登陆陕西会计网实时查询本人完成继续教育情况,继续教育情况不在从业资格证书上打印。

第二十七条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实行登记制度。

会计人员办理继续教育事项登记,可以通过以下途径:

(一) 会计人员参加并完成财政部门认可的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二) 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继续教育脱产培训、远程网络化会计培训,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三) 会计人员通过自学完成财政部门公布的年度继续教育学习科目,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考核认定,由财政部门统一将考核通过的科目及相应的学分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四) 会计人员年内已完成省级以上注册会计师协会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或参加由市以上财政部门组织或认可的财会业务专题培训、会计类知识竞赛、会计类专题讲座的,由省财政厅统一受理组织单位提供的合格人员名单,按组织单位通知的学分核算标准折算为继续教育学分后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五) 会计人员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的,由省财政厅按照每通过一科考试折算为24学分统一记入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

(六) 会计人员参加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或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并通过一科考试的,应在成绩公布后的3个月内,登陆陕西会计网进行申报,并持准考证和合格成绩单或合格证书等原件和复印件,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继续教育学分折算登记。

(七)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会计类专科以上的学位学历教育的,应在规定学制年限内的每年第四季度登陆陕西会计网申报学习科目和考试成绩;在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后,应及时到所属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进行学历变更,变更完成后,陕西省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对会计人员在规定学制年限内申报的学习科目予以确认,按每科目24学分记入申报年度继续教育。

(八) 会计人员参加本办法规定的会计类学术研究(含课题、论文论着等)的,应在当年第四季度,登陆陕西会计网进行申报,并持课题结项书、论文论着等原件,到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办理继续教育学分折算登记。

第二十八条 会计人员由于病假、在境外工作、生育等原因,无法在当年完成继续教育取得规定学分的,应当提供合理证明,经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审核确认后,其没有取得的继续教育学分可以顺延至下一年度取得。

会计人员未按规定参加继续教育或者参加继续教育未取得规定学分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责令其限期改正。

第二十九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的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会计人员办理从业资格证书调转、补发、定期换发等事项及参加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颁发会计人员荣誉证书、申请高端会计人才培训、报考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评审高级会计师等的必要条件。

第三十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所在地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评估,促进提高培训效果。

第三十一条 组织继续教育培训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 采取虚假、欺诈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的;

(二) 以会计人员继续名义组织境内外公费旅游或者进行其他高消费活动的;

(三) 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擅自印发与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相关培训证书的;

(四) 以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名义乱收费或者只收费不培训的。

第三十二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对自行组织继续教育的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单位如有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不能保证继续教育质量的,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可予以通报,并给予暂停培训直至撤销备案等处理。

第三十三条 继续教育管理部门应当将各单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情况作为《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会计从业资格情况检查及会计基础工作考核的内容。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20xx年5月9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xx年5月9日。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要性1.适应经济发展两个转变的客观要求 。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现代会计必须随之转轨变型,由报账型向管理型、决策性转变;由事后型向事前型、事中、事后全过程转变;由被动型向能动型、自主型转变;由传统手工方法向现代高科技、网络化、规范化转变。适应形势,更新知识,不断进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是科教兴国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企业改革、会计主体变化对提高会计人员基本素质的必然要求。

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其基本思路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形式多样化,会计主体多元化,在企业错综复杂、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①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对时局变化的高度敏锐性,感悟时局变化对企业财会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及程序,要加强学习,坚持方向,提高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②具有强烈的市场经济意识。市场经济综尚超前和创机关报、竞争和法制,更体现了风险与效益对等的根本法则,归根到底市场竞争是产品的竞争,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这一些均有赖于国民教育和不断学习。

③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一定的新技术知识,较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只有学习学习再学习。

④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廉洁奉公,团结协作。

3.扭转我国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

财政部长项怀诚指出,当前会计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

一是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

二是会计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会计的认知第8篇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科学,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通过次次学习,将学校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熟悉了会计核算对象,利用真实的会计凭证对一定时期内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认识并掌握了会计会计帐簿登记的基本原理。并且认识到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同时,我也了解到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

实习是每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学不到的知识,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会计工作是指对具体事物进行计算、记录、收集有关数据资料,通过加工处理转化为用户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掌握会计工作不仅要学好书本中的各种会计知识,而且还要认真积极地参加各种会计实习机会,让理论和实践有机务实的结合在一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名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通过本次实习,我发现电算化会计是会计史上崭新的一页。电子计算机的应用,首先带来数据处理工具的改变,也带来了信息载体的变化,会计电算化后对传统会计方法、会计理论都将发生巨大的影响,从而引起会计制度、会计工作管理制度的变革。会计电算化促进着会计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通用化,促进着管理的现代化。在本次的实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我实际的动手能力,增加了实际的财务工作的过程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而且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会计本来就是一项非常烦琐的工作,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百倍用心、细心。切忌:粗心大意,马虎了事,心浮气躁。这样做帐时才能感觉左右逢源,越做越有乐趣,越做越有劲。

本次实习已达到了预期目的,大量的会计专业知识与社会知识相结合,既巩固了专业知识,又学到了社会知识,对我今后的就业有极大的帮助。通过这次实习我对出纳、会计岗位有了一个深层次的认识。我找到了专业知识的漏洞,对好多基础性知识还不是很肯定,需要重新回顾学习。对会计岗位人员要求的细致、耐心有了切实的体会,明确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在会计实务的操作过程中企业的财会人员均认真执行《会计法》进一步加强财务基础工作的指导,规范记帐凭证的编制,严格对原始凭证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强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工作。

实习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很好的把握才能体现它的意义。这次会计实习中,我可谓受益匪浅,它为我步入社会奠定了基础,为我以后的就业找工作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