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赏析八篇

发布时间:2023-11-16 10:40:48

语文的跨学科教学

第1篇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能力 护理专业 本科英语教学

Abstract The increasing demand of international nurses sets an even higher demand on English teaching in nursing major.English teaching for undergraduates should not only give emphasis on the students’ fundamental language skills but also focus on cultivating their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nursing contex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of improving nurs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nglish teaching and proposes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Key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nursing major; undergraduates English teaching

0 引言

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日益加深,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参加到涉外医疗活动中。护理人员面对外籍护理对象应根据当地的文化提供相应的护理照顾,从而实现良好的沟通,达到理想的护理效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跨文化交际语境中,交际者得体(符合目的文化的社会规范、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有效(实现交际目标)的实施交际行为的能力”(彭云鹏 2012:19)。如何提高护理学生的在护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在涉外护理中能得体、有效的与病人进行跨文化交流,是医学院本科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 提高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必要性

(1)随着国家的发展,持续对外开放,外国留学生不断增加,在中国定居的外籍人士也持续增长,因此在中国国内接受医疗护理的外籍人士也大幅度增加;另外国内医科大学,医学院和医院每年也会派大量的护理学生和护士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和提供护理帮助;国际护理人才面临严重短缺。英国、美国、新西兰等国家都建立了引进外籍护士的计划和项目。这为国内就业情况一般的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就业机会。面对不同国籍不同文化的护理对象,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涉外护理人员必备的条件。

(2)在涉外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交流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但在沟通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外籍患者往往能够理解和原谅护理人员语言和语法上的错误,而对于一些因为不了解他文化而造成对患者的不尊重,往往无法原谅。如果护理人员只考虑语言的形式,而不注重不同文化中语言使用习惯,就会造成医患之间的误解甚至是冲突。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医疗观念,风俗禁忌。如果护理人员对护理对象的文化背景不了解,不能正确理解护理对象的需求,就会造成交际失败,护理不当甚至会让患者拒绝护理。因此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表达能力,还要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得体的交际能力。

(3)早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雷林格尔(Leininger)就提出了跨文化护理理论。跨文化护理的核心部分是“日出模式”,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为世界观和文化与社会结构层;第二层为服务对象层;第三层为健康系统层;第四层为护理照顾决策与行动层(蒋晓莲2006:9)。该理论模式提出:“护理不应是一固定的模式,只能有一个相对的框架,为不同的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各异的护理”(施楚君2004:538)。因此跨文化护理理论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护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涉外护理的过程中,要有跨文化意识,注重了解护理对象的文化背景,社会习俗,医疗观等。

2 在本科英Z教学中提高护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可行性

(1)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文化包括语言, 语言是文化这个大家族中的一个成员;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所有文化现象都可以在语言中得到反映。”(刘伟荣 2009:241)毕继万提出第二语言教学应该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护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2)近些年来ESP教学受到外语教学研究者的广泛重视。ESP是指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也强调大学英语教学应当“满足学生各自不同专业的发展需要”。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特定需求,将英语教学和护理专业紧密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在护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 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大多数医科大学和医学院都为护理学生开设了英语课程,但是却广泛存在学生英语学习动机不高的问题,英语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不当。许多学校在大一大二开设的大学英语课程更注重学生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培养,没有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毕业后工作中与外籍患者交流的需要相结合。二是即使有的学校开设了护理英语,但基本都按照“英语+护理知识”的模式进行。这种护理英语课程一般只是让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护理专业方面的英语文章,掌握相关的护理词汇和进行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忽视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而这种能力的缺失往往会造成在涉外护理中的交际失败,从而导致医患关系的紧张。三是教师在课堂中占主导地位。课堂上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缺乏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不用说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 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教学中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1)优化护理专业本科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4)指出“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该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因此单一的笼统的两年的大学英语课程的设置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需求。在护理英语本科英语教学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需求从而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可考虑第一学年设置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英语课程;第二学年设置护理英语课程和与护理专业紧密结合的跨文化交际课程。

(2)根据护理专业学生的需求选择教材和制定教学内容。护理情境中的跨文化交际是发生在特定职业情境中的交际,这决定了与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不同。Parkinson和Brooker (2004)指出护理人员学要与病患之间的交际需要了解他们的病史,提供关于他们护理过程的信息和帮助他们怎样处理他们的疾病。这样的交际具有特定的步骤,涉及到特定的词汇和用语。雷林格认为“护理是一种需要解释的跨文化现象,是与文化息息相关的专业,是充满人道性、科学性的专业与学科”(蒋小莲 2006:10)。护理人员与病患的交际一定是建立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之上的。因此在选择跨文化交际课程的教材和制定教学内容时除了要包括在病患沟通时常用的一些词汇和用语,还要侧重于医学机构组织,医学设备,医疗制度,医疗观,医疗风俗和病人的就医心理等方面的内容。

(3)提高英语教师的护理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很多医学院和医科大学,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教师自身就非常缺乏跨文化交际能力。政府和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护理专业的英语教师到英语国家的医院或医学院进修。一方面学习一些护理的专业知识,一方面了解相关的文化,将一些在护理过程中医患沟通的真实案例放到跨文化交际课程中进行讲解和分析。

(4)运用任务型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基于交际式语言教学法,把真实的语境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设计一些模拟真实护理场景的任务,让学生与外籍患者沟通。在设计任务时要侧重于跨文化的差异,让学生通过反思沟通解决交际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中还可以引入护理语境中跨文化交际的真实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出案例中体现出的文化差异,找出如果在今后与病患实际沟通中遇到类似情况合理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 Leininger, M.Transculturual nursing:A promising subfield of study for nurse educators and practitioners[M]. St. Louis: Mosby,1996.

[2] Parkinson,J&Brooker, C. Everyday English for International Nurses: A guide to working in the UK[M].London: Churchill Livingstone,2004.

[3] 万继.第二语言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中国外语,2006.2(1).

[4] 蒋小莲.跨文化护理理论及其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06.20(29).

[5]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6] 刘伟荣.浅谈护理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9.17(12).

[7] 马菡.ESP理论视角下护理本科英语教学改革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

第2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跨学科教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7-0004

翻开高中英语课本不难发现,英语课文的内容涉及到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人教版英语必修1中Unit 4“Earthquakes”的主题是地震,融合了相关的地理学知识;必修3中Unit4“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的主题是天文学,话题涉及星系、物种起源、重力等,教材内容整合了生物、物理、天文等知识;必修4中Unit4“Body language”的主题是肢体语言,话题主要涉及跨文化交际。因此,英语知识的学习伴随着对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探究,这就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讲授英语学科应知应会的知识技能,还要兼顾到课文中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那么,英语教师应如何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进而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呢?本文就高中英语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一、高中英语进行跨学科教学的必要性

1. 新课程改革理念对高中英语课程设置的目标要求

《英语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强调: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学习英语的过程,既是学生通过学习英语和活动实践,逐渐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开阔视野、丰富自身知识和生活经历以及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过程。教师应通过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学习英语充满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之有效的学习计划,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普通高中现行教材的要求

为达成这些目标,《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教材的编写要能促进学生拓展思维、开阔视野;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提供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而以内容为本的教学超越了单一的语言学习目标,倡导教材内容的语言与跨学科内容的一体化。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较好地体现了教材编写的“跨学科”性。在必修1-5册书共25个单元中,有19个单元有明显的学科导向,涉及语文、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信息技术、生物、音乐、民族学、文学、天文学和医学等11个学科。如必修2中Unit 4“Wildlifeprotection”的主题是野生动物保护,引出一个涉及生物学的问题,即野生动物生存环境日益恶化,保护野生动物的行动刻不容缓;必修5中Unit 4“Making the news”的主题是新闻,话题主要涉及新闻制作、报纸和电视节目。总体而言,此套教材的话题和内容,比较符合英语课程总目标提到的“加强学科的综合性,提倡和追求不同学科之间的彼此关联,相互补充”的基本宗旨。

3. 高考的要求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参与国际竞争,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和技术,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因此,掌握一门国际间通用的语言,特别是英语,具有重要意义。高中英语教学是学生学习英语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重任。通过研究近几年的英语高考试卷,我们不难发现,高考卷中阅读类的题目涉及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广:科技、历史、文化、体育、文艺、娱乐等话题及内容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到考试中。针对这一命题趋势,教师应在日常组织教学时帮助学生掌握积累更多的知识。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逐渐深化,教育的重心越来越趋向于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时代的要求下,英语教师要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地产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即让他们用学过的其他学科的知识,来丰富并促进英语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二、高中英语如何进行跨学科教学

1. 明确跨学科教学的任务及目标

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自觉、有序、有意、有机地联系其他学科,交叉渗透相关知识点、编织综合知识。以素质教育和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为目的,采用跨学科教学这种方法能很好地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打好基础、扩大知识面、优化综合素质有很大作用。

2. 认清跨学科教学的实质

跨学科教学是利用英语这一工具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英语教材中涉及到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知识,如天文地理、植物动物、大气污染等。教师不能把它作为一般的、简单的自然知识讲解,更不能将其设计成纯粹的语言知识课,而要把它作为一个“点”,让学生从这个“点”出发,将知识和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无限延伸。用英语对生活常识、科学常识和人生哲理进行理解、思考和交流。在掌握科学知识的同时,学生应提高英语思维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把握跨学科教学的重点

教师应以文学、体育、音乐等学科为载体,以英语为媒介,让学生学习丰富的自然科学知识,体现英语学以致用的工具性特征,使学生逐步养成用英语思维和交际的习惯。以任务为基础、主题为线索、课堂活动为手段,辅以现代化教学技术,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跨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实现语言交际性本质的最佳途径,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4. 培养学生跨学科学习的能力

教师通过大量的信息输入、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学科知识,使学生在更广阔的学科领域中,在更丰富的语言层面上,扩展外语实践的空间,拓宽外语学习的环境,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敏感度和英语思维的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

5. 提升学生跨文化的意识

跨学科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着眼点不能仅仅是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了解并尊重不同的民族习惯、风俗文化。培养学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能够充满自信地与人顺畅交流并和谐共处。

三、跨学科教学的现实意义

英语是一门讲授语言知识的学科。既然是对语言进行学习,就会涉及到该语言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以及与本国语言之间跨文化的异同之处,也就是说,英语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各学科之间又有它自身的纵向紧密联系,还有与横向关联学科的联系。因此,跨学科教学是英语学科教学所固有的特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必须加强知识间的渗透联系与迁移运用,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肖礼全.英语教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7.

第3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一、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存在问题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跨文化教学意识

语言承载着文化,英语教学与文化传统有密切联系,所以有必要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同时大学英语教学理论认为文化和语言教学有着紧密联系,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在很大程度过于重视对英语语言学习,而缺乏对于跨文化交流教学的意识。比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跨文化交流教学重视不足,同时英语教师也难以从具体的文化角度进行授课,影响了学生对语言学习的理解和掌握。由于缺乏跨文化教学意识,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忽视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甚至一些院校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跨文化交流对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对英语国家文化传统等知识很少提及,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了学生英语学习综合能力的提高。

(二)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跨文化教学经验

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对国外文化进行学习和研究的教学过程,如果大学英语教师具备跨文化教学的经验,可以促进学生们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但是在一些大学缺少有跨文化教学经验的大学英语教师,他们就难以把握英语国家文化的特色,直接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不能有效符合跨文化教学理论的要求,造成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实践相互脱节,影响了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效果的提高。同时相对于国外在语言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理论研究,我国大学英语教育在这一方面研究相对不足,教育理论发展相对缓慢,导致大学英语教师不能有效运用到现实教学过程中。另外,正是受到我国跨文化交际教学理论体系研究不充分的影响,导致我国跨文化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大学英语教学缺乏跨文化训练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跨文化训练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项系统性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定的模式,这与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训练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师所受到的跨文化训练越系统,其所具有的教学手段和技能也就越符合教学要求,才能更好提高跨文化英语教学的质量,但是英语教师学习了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也并不代表可以理解和掌握教学方法,比如当前即使一些英语教师接触过系统跨文化交际理论培训,但是也无法熟练地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英语教学,所以从这一层面来讲,加强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训练有利于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手段与技能。

二、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加强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认知

加强对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认知可以增强大学英语教师对跨文化教学的意识,一方面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树立合理的教学观念,进一步明确大学英语教学思路,加强教师主体对跨文化教学的认知,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才能更好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而更好的学习和使用英语,另一方面要形成科学的跨文化教学体系,合理掌握本土文化和英语文化的差异,推进大学英语体验教学,才能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

(二)增加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经验

为了更好的提高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质量,要不断增加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经验,针对于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要结合教学实际,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不断健全跨文化英语教学理论体系,同时也要加强对先进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总结,形成健全有效的动态化机制,进而为实现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体系。

(三)加强大学英语教学跨文化训练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将跨文化交际理念运用到英语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训练,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实际应用水平,深化学生们对英语文化内涵的把握,要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英语课程标准,选取典型的教学案例,进行跨文化教学训练才能更好的构建开放式的教学体系,进而帮助学生们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体验。另外,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发挥教师作为教学指导的作用,强化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推进,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剧,这对于大学英语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语言学习,同时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彼此的文化,所以要加强跨文化交际理论的研究和运用,才能更好促进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参考文献:

[1]杜晖.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索[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14(05).

[2]霍兴丽.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探讨[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4(06).

第4篇

1.1概念浸入式,英文Immersion,是指教学模式开展过程中教学语言采用第二语言,也就是说学生在校学习的所有时间或超过一半的里,都“浸泡”于第二语言这样的环境氛围当中,教师面对学生只用第二语言,既运用第二语言对第二语言进行讲授,同时对部分学科课程的讲授也采用第二语言。即第二语言本身是学生学习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同时也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工具存在。从外语教学史发展来看,浸入式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使得外语教学不再孤立,与其他学科有了更多的结合教学,其教学结果也很令人满意。

1.2分类学生对外语初次接触的时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结合时间早晚为依据,浸入式教学可以分为三种模式,第一种模式为早期浸泡式,第二种模式为中期浸泡式,第三种模式为晚期浸泡式。第一种模式开始于幼儿园或小学一年级阶段;第二种模式开始于小学阶段的四、五年级;第三种模式开始于小学阶段的六年级或初一,目标语言和其他学科开始结合,之前都只是核心课程。

2加拿大浸入式教学的成功因素

2.1政府的官方语言政策1969年通过的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法”规定:英语和法语在法律层面所具有的地位与效力是一样的,不同级别的司法机构、官方机构、社会服务机构在具体工作开展中一定要使用两种语言,能够将双语服务提供给公民。法语的地位不仅以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而且加拿大政府在双语教育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教育界提出要求,在第二语言教学与普及方面必须加大力度。很有代表的有各级各类学校中都要实施双语教育的规定,“全国语言文化委员会”在首都渥太华的设立等等。法语浸入式教学也是双语教育范畴内的内容,政府应当给予高度重视与关注。

2.2科技界与经济界非常重视加拿大商业领域持这样的观点,在全球经济中法语教育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对加拿大年轻一代的发展与就业就有积极的影响。在就业选择中,跨国或国际机构对加拿大人最有吸引力。加拿大科技界也认为,法语在高科技中具有优势。ADGA的副主席说,“所有著名企业像Nortel、Newbridge、Corel等都是国际性经营,需要能用商业主要语言来交流的人,法语就是其中之一”。加拿大的语言双重性造就了许多了双语人才,为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创新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这也反过来证明了法语浸入式教学的成功。

2.3家长意识的高度统一家长的直接推动是法语浸入式教育在加拿大推广过程中的中坚力量。加拿大英裔中小学生的家长非常希望深刻了解法裔社会文化,期望自己的子女掌握两种语言,以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占有优势。正是这些家长强烈的主观愿望,“法语学习加拿大家长协会”(CPFCanadianParentsofFrench)于1977年成立,以促进和创设法语第二语言学习机会为宗旨,服务于想学法语的年轻人和想让孩子学法语的家长。近20多年来,法语教育的巨大进步相当程度上归功于CPF的努力。

2.4双语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对浸入式教学进行尝试的初期,与我们在对英语能力提高的同时,是不是会对汉语能力造成一定的侵蚀方面的担心是一样的,加拿大人同样担心在加强提高学生法语能力同时是不是会对学生的母语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安大略教科所在二十世纪七十年表的一份研究报告:①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习法语来说具有显著的长效性,尽管效果不能达到十全十美,但与其他两种形式的教学比较来看,确实要更加有效;②从对法语与法语文化的态度来看,与其他学生比较明显要更加肯定、更加积极、更加友善,这对于社会稳定发展与民族团结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③早期浸入的学生会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落后,但是这种落实是轻度的,属于暂时性的,但对母语不会形成比较长久的负效应;④从普通教育质量来看,将具体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很显然两者没有太大的差距,浸入式教育的学生与同龄学生比较,阅读理解能力要高一些。研究结论使得人们的疑虑和不安得以消除。后来,安大略省也展开了法语浸入式教学试验,结果也令人满意。随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非常广泛的普及。历时三十多年的发展,浸入式教学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3我国跨文化交际的现状

人类发展的全球化时代已经到来了,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一大显著的特点,作为现代社会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处于全球化的形势下,不同文化之间必然会发生交流、碰撞,相互融合,不管是哪一个民族文化都结束了以往封闭的时代。文化交流不在受限于空间方面的约束,人们获取文化信息已经打破了物理空间的约束。地区不同、国籍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种族不同的人们之间的对话与接触越来越频繁,拥有敏锐的跨文化意识和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这种交流最终是不是可以取得成功,会直接受是不是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意识决定性影响。

1)在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方面,学生整体水平偏低,与其语言能力存在一定差距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我国学生目前语言能力比非语言能力好;在跨文化意识方面,我国学生在移情和智力互动方面表现最好。然而,我国学生在实际行动方面的跨文化意识比其他方面都弱。总体来说,我国高校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都与其语言能力水平不符,需进一步提高。

2)整体跨文化交际教学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其中多数为外语教师我国的跨文化交际学科的师资团队绝大多数由英语老师构成的,而他们之中有许多都没能较好的接受过心理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课程的学习,更不用说对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了解和运用。在如今的21世纪里,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在国内外较好的大学里得到传播学博士学历的师资团体加入到跨文化交际学科这一行列。其中,十分优秀的跨文化交际教师实在为数不多。

3)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的高校逐年增多,但对于课程内容却无定论一个学科的开设,首先应该明确其整个课程量、课程门目以及核心课程,这是开设这一学科的学校必须首先研究必予以确定的。如今开设跨文化交际课程比较多的是上海外国语大学跨文化研究中心,其管理层在经过长时间的课程教学与社会研究的前提下开办了十几种跨文化交际课程。然而,有的高校开设了跨文化交际专业,却还属于试验阶段,尚不成熟。

4)教材中与跨文化交际有关联性的内容比较少在这些年的发展中,整体跨文化交际学科的教材也在不断的加入新的元素,如“三面向”的提出——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然这些新的元素添加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然而在“必须以跨文化意识组织外语教学”以及“外语教学本身就是跨文化交际”这二者间,大家还难以达成共识。当然也产生一些错误的教学思想,如“语言课只准教授语言方面的知识,而文化课才能教授外国文化方面的知识。”这种错误的教学思想是一些人对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承载着文化等缺乏认识。

4启示

4.1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带动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想要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便要对师资力量予以重视。如果一个老师没有较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也很难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得到提升。只有一个具有专业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老师,才能在教授的过程中较好的运用跨文化交际,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学习与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改革师资团体的构成。在英语教学的每一流程里,无不包含着素质教学的目的、内容以及要求。随着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的深化开展,也对老师有着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使用文化讲座和出国培训,还有学术交流以及理论研讨等方式,建设一批具备专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师资力量。

4.2进行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更好地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进行综合性英语教学改革,是提升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手段,所以要在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还有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机制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围绕着下面三个方面:第一,将以前的以老师为中心、应试教学为主改变为现在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为主;第二,将以前的从以阅读理解为主改变为现在的以能够从事实际的跨文化交际的听说、全面提高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第三,将以前的从以老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被动式学习模式改变为现在的以教学软件、教学软件、课堂综合运用的个性化、主动式学习模式。

4.3构建好的跨文化语言文化环境,提好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构建好的跨文化语言文化环境,能较好的帮助学生在长时间的语言文化环境里通过耳濡目染形成思维定式,在非单一化的文化沟通与交流里实现积极主动的文化认同与文化移情。构建好的跨文化语言文化环境,首先,要构建特定的语境以及创建较好的情景。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创设语境和情景能够使学生摆脱死记硬背的刻板方式,在一种自然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从而将会达到学以致用这一层面。其次,能够较好地利用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能够在课余时间来浏览与学习有关的外国文学文本以及观看一些英美原版电影,多加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了解和学到许多与英美文化有关的非语言交际的方法和手段。

第5篇

【关键词】跨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77-02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国际社会之间经济文化的合作交流日益密切,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更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汉语热。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文化的传播与弘扬要依靠语言这一载体进行,同时,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其形成与发展、理解与运用都深受文化的影响,并承载着社会文化、价值观念、风俗习惯以及等体现民族特色的文化意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决定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特殊性质,在此明确学科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的实现机制,使得对外汉语教学更加科学有效是十分必要的。

1跨文化视角下开展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

1.1 从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的关系看学科性质

对外汉语教育学是语言教育学科,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的补充。基于这一学科性质,跨文化背景下的对外汉语教学要注意体现中国特色文化,并尝试与学习者的母语文化相结合。对外汉语教学中汉语言是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实用的日常用语、提高学生语言技能水平,也要重视中国文化在汉语对外教学中的体现,满足学生了解中国特色文化的需求。

1.2 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学是在文化与语言多元化发展的环境下对人际交往以及社会行为进行综合性研究的学科,跨文化交际学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拓展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空间,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迈上新的台阶。对外汉语吸收跨文化交际学理论中适用于自身的部分,例如对比分析学习者母语和汉语差异,思考处理文化冲突,提高对外汉语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2跨文化视角下对外汉语教学的实践机制

2.1 践行教学原则

跨文化视角下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工作要遵循"培养语言能力为基础,传播中国特色文化为补充,尊重不同文化特色"的教学原则。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汉语水平,制定合理的教学规划,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和需要开展教学,重要的是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运用水平。传播中国特色文化是指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学生语言水平的同时,注重中国特色文化在汉语教学中的体现,满足学生对了解中国特色文化的需求,使得文化教学成为语言教学的有力支撑和必要补充。对外汉语教学要遵循文化教学为语言教学服务的原则,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2 完善教学内容

对外汉语教学的内容体现着教学水平并影响教学效果。从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学习生动的、常用的、鲜活的语言,避免枯燥的课文诵读和语法讲解。从对外汉语教学内容的层次来说,基础阶段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中级层次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高级阶段则是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与价值观念,体现我国文化历史、当代国情以及语言文化发展知识等。

2.3 丰富教学实施

首先,汉语教学可以采用体验教学的方法,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写毛笔字、学习剪纸、编织中国结、给京剧脸谱上色等,在学生体验与认知的过程中,加深对汉语语言和中华文化的理解。其次,汉语教学也可以通过对话教学的方式,使得师生在课堂对话过程中实现信息的交流和情感的交融,学习者可以在轻松开放的学习环境中学习知识、探索适合于自身的学习方式,教师则可以在对话过程中了解学习者的进度、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偏误或疑虑。最后,汉语教学可以通过对比教学的方式,在对不同语言和文化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发现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针对差异现象给学生抛出话题、组织讨论、举例讲解、启发思考。

3总结

对外汉语教学规模的扩大、水平的提高是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体现,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水平、探讨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提高汉语的影响力、传播中国特色文化、实现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加大对外汉语教学的研究力度,结合新形势新问题提出新思考新措施,逐步提高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和中国梦的美好愿景早日成真。

参考文献:

[1] 李旭中,孟斌斌,张蔚.跨文化视角下的对外汉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 31(7):31-32

第6篇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跨文化教育 实施举措

经济水平的提升、科技的发展及贸易往来的频繁,使得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通用的语言,在交往与合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跨文化教育是现实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提高英语水平,高校是最好的载体。大学英语教学应在尊重不同文化的前提下,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跨文化教育。

一、“跨文化”与“跨文化教育”的内涵

跨文化指参与者不仅是依赖自己的代码、习惯、观念和行为方式,同时也经历和了解对方的代码、习惯和行为习惯的所有关系。[1]

每个民族都有其发展的特色、特定的文化,这是长久积淀的成果,但文化的发展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现实告诉我们,单一地了解本国文化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求,将导致本国的文化停滞不前,跨文化交往已成为必然。在跨文化交往过程中,应熟悉对方的民族文化、价值取向和语言表达方式,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相互了解。

跨文化教育(interculture education)指的是两种或多种文化或亚文化之间的教育。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教育大会上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贡献》一文,明确指出:“跨文化教育是对呈现某一文化的人类群体的受教育者进行相关于其他人类群体的文化教育活动。”[2]并且强调跨文化理解与交流、跨文化知识传播,以及开放、尊重、宽容的跨文化态度培养,是跨文化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3]具体来讲,跨文化教育就是要培养受教育者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对不同文化要敞开胸怀,积极地了解其他文化的价值体系。受教育应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开发创造力,潜移默化地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中国的跨文化教育,应在丰富本国文化的前提下,合理参照、借鉴外来的优秀文化。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

(一)跨文化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外交流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交流无疑得通过语言得以实现,英语作为全球性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市场对高素养的英语人才需求愈来愈大,英语人才不仅要有流利的英语表达能力,而且要了解外国文化,这样在交流过程中才不会因知识的欠缺而造成尴尬的处境。英语人才的充分发展能满足我国科技、经济等方面的需要。就中国而言,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快现代化的步伐,加大与社会接轨的力度更加迫不及待。高校已毕业的大学生中,非英语专业学生毕竟占更大比例,因而,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教育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跨文化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的迅猛发展对高等教育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业人才绝不是“高分低能”,而应是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就英语学习而言,听、说、读、写能力即使再突出,不付诸实践,也只是徒劳。书本知识通过努力或多或少可以掌握到一定程度,但这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知识的全面性也不能忽视。本土文化固然重要,但人在社会中生存,高度重视发展自己的社交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突出了跨文化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跨文化教育可以培养、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让学生意识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靠全世界人们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

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欠缺

目前,我国一些语言类高校和名牌大学的师资队伍比较强大。“近年来,随着交际法教学的普及和对英语教学中文化问题的讨论的增加,广大英语教师开始关注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4]但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的文化教育意识和能力还是不足的,他们没有出国感受的机会,因而跨文化的视野相对狭窄。在大部分教师的理念中,外语教学就是书本知识的传授,学好书本、考试合格就是一个优秀的学生,几乎忽视社会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文化教育意识的长期缺乏,使得学生很难将语言知识、技能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势必阻碍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二)学生对跨文化的理解和积极性不足

我国的大学生“虽然语言能力较强,但跨文化理解能力差”[5],大部分学习英语的最直接目的便是通过考试,顺利毕业,拿到文凭,找到满意的工作。当然,这些是无可厚非的,这是现实的迫使,在很大程度上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向受教育者盲目地灌输知识,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现象一直存在。我国学生的考试能力毋庸置疑,但大学生要深层次发展,除了考试外,更应该注重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增强跨文化意识。

(三)教育体制限制了跨文化教育的实施

中国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的学习重心是语言知识,忽视文化学习,这就大大限制了跨文化教育的开展。非英语专业学生为了通过四、六级考试而学习英语,英语专业学生为了通过专业四、八级考试而学习,高年级学生为了考研时的英语考试而学习。中国的英语考试缺乏实践考核,卷面分的高低直接决定英语程度的高低,也成为衡量英语水平的唯一标准。大部分学生将绝大部分时间花在记忆词汇、语法和研究真题及出题者的意图上,机械地学习,不但抹杀了创造力,而且不利于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四、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实施举措

(一)全面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

只有清晰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才能有的放矢,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及发展需求,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从而达到增强跨文化意识的目的。“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能力,它包括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要求学生既认同主流文化(普遍文化),又要继承和保持自己民族的文化,这已成为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基础”。[6]从基本目标可以看到,基本知识的学习只是一个方面,技能与意识的培养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面理解跨文化教育的基本目标,能提高教师和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思想上提高警惕,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运用于实践中。

(二)增强大学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的能力

跨文化是两种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融合,因而对教师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教师作为两种不同文化的传播者,倘若不具备全面的跨文化知识、扎实的授课能力及开阔的视野,受教育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又怎能提高?大学英语教师应从自身做起,与时俱进,不间断地学习并提高水平。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度挖掘知识的背景,而不只是停留在表面。抓住深造的机会,最好能出国学习,亲身体验别国的文化,这比单纯文本学习更切实有效,能给教师跨文化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最大的保障。

(三)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对于英语的学习,也许英语专业学生是出于真正的热爱,确定了是自己一辈子想做的事,从这个角度出发,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是相当强烈的。但是,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学习英语的真正目的也许连他们自身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只是看书、考试。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增强单靠自身的努力太过困难,教师应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慢慢引导学生转变态度,让他们意识到分数不是学习英语的唯一目的及良好的英语交际技巧对今后工作的深远意义。

(四)改革教学内容和考评方式

在大学英语教材的选择上,应科学合理地筛选,应具代表性,即既能体现本土文化的特色,又能全面地涵括跨文化的内容。如包含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宗教和价值观的内容,学生便能对中国文化与别国进行比较,而借鉴别国的有益成果,也能拓宽知识面。“最好的外语教材应一方面对所学外语进行科学的描写,一方面对学生的本族语言进行平行的描写,并加以仔细的比较”。[7]在考评方面,手段应多样化,当然笔试不能完全摒弃,因为扎实的文化知识是必不可少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但应该丰富考核形式,如辩论、即兴演讲、情景对话等,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流,不使用只会导致白费功夫。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习得过程,它的全面实施受教师、学生、教材、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应坚信,经过不断努力、改进、完善,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一定会达到其最终目的,提高大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潘亚玲.跨文化交流——不同文化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1.

[2]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498-507.

[3]刘嘉菊.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08,4.

[4]李秋芳.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琼州学院学报,2009(06).

[5]廖可.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教育[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5).

第7篇

关键词:跨学科教育;听力水平;动机;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1)06―0099―04

一、引言

日前,社会上加强听说人才培养的呼声很强烈,另一方面,与听力相关的题型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中比例逐步上升,其中许多听力材料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英语,如金融英语、电子商务英语等。一旦学生没能正确理解这些专业英语的意思,就会造成听力理解的失误。因此,原复旦大学外文系主任程雨民教授(2002)强调:我国面临外语教学转型期,即基础外语教学的重点将由高校转到中学,中学培养基本外语能力,高校结合专业进行提高。本文在以往研究基础上,试图使用跨学科英语教学法探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从而实现学生从英语学习基础阶段到应用阶段的过渡。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世纪20年代,跨学科一词最早在美国纽约出现,它最初的含义是“合作研究”,也被学术界称为“交叉科学”。目前国外学者均认为“跨学科”的含义是指对于典型学科之间问题的研究。跨学科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体现了鲜明的教育先进性和教育个性,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和一体化的特征,它立足于教育潮头,对教学和科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翟丽霞、张彩霞2008)。我们通常用跨学科教育来弥补教育规划中的一些缺陷,比如语言技能的各自分立、没有有机联系,或外语教学中所传授的知识的零碎性或专业划分太细等问题。跨学科英语教学,即使用正式专业课教材(disciplinary authentictexts)教授英语,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尝试。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

跨学科英语教学在国外已有几十年的历史。P.Robison(1991)、M.Krueger&F.Ryan.(1993)等对跨学科英语教学的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Michael F.Met-calf(1998)指出,美国的外语教学在过去的25年里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使用正式的专业课本进行外语教学以及交际法的使用。英国的许多大学如city University of London建立了与我国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部相似的语言学系中心,提供工程管理、金融等专业英语课程。美国的许多高校也开始使用外语教授学生正式的专业课程,因此其适用面越来越广泛。

国内的跨学科英语教学还刚刚起步,其初期形式可视为特殊目的英语或专业英语,如改革开放早期的科技英语等,最近几年兴起的会展英语等。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外籍教师与教材力度的加大,许多专家学者、教师开始在国内介绍推广教学的理念,探讨研究中国大学英语教学中跨学科英语教学应用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其中许多研究都指出了现阶段教学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上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深入研究这些问题的对策,或者只是粗略地提出一些笼统的思路,并且实证性研究也较少。同时,对如何运用跨学科英语教学法,培养和提高学生所学专业领域的英语运用能力,使英语为专业服务,在这方面还没进行系统的实践。因此,把跨学科英语教学的方法运用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三、实验研究

1.研究对象

实验前,我们选取某校2009级本科3个班进行了一次听力水平测试。测试之后,我们选取两个水平相当的班级(显著性水平P=0.962>0.05)共70名大一学生为研究对象,实验班为电子信息专业,我们运用跨课程英语教学的方法进行听力教学,对个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建档、分析,总结最佳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对照班为信息技术专业,进行传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每个班各35名学生。为避免一些干扰因素,两班均未告知进行试验。

2.研究假设

一是,较之普通英语听力课程,跨学科教学法以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对此课程有更高的满意度;二是,运用跨学科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会提高语言学习的效率。为验证以上假设,我们进行了一年两个学期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3.实施过程

(1)教师培训在实验开始前,任课教师接受了如何在课堂上运用跨学科知识和任务型教学方法以及如何训练学生熟练跨学科知识的培训和指导。教师被告知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和研究方向挑选和组织所教的单元,使之成为一个板块单元。教师可围绕一个主题进行听力的训练,语言和语法知识自然地编排其中,让学生在使用中习得。同时在主题安排上不断增添一些与学生所学专业对口的专业英语知识,让学生将英语知识和专业英语有机结合起来。

(2)学生培训实施的时间为一学年,开始于2009年10月份,结束于2010年6月。每周四节课。实施由三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教师将跨学科知识及其作用以举例方式逐一介绍给学生,如当涉及到爱情婚姻家庭的主题时,教师会将与之有关的一些情景、语块介绍给学生,随后和学生一起听录音,一起分析还有哪些习语、约会和婚姻规则的变化未被涉及到。通过讨论,学生们能不断意识到了解这些知识在听力理解中的有效性。第二阶段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将跨学科知识贯彻在英语听力教学中。要求学生实践一些板块单元的主题。即通过专门设计的小组活动,让学生采用合作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广泛阅读,猎取其他各专业的信息,比如文学、科技、医学、经济等方面的知识,然后在听力课上就相关主题训练学生的听力理解,整合不同学科对该课题的不同观点并进行探讨,并且输入许多可理解的专业预制语块,让学生熟读、熟记这些预制语块。每介绍一个新的主题时,教师都会引导学生复习已经涉及到的其他跨学科知识,并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猎取其他信息的同时有意识地融入已学过的其他学科知识,使各科知识能够融会贯通,在听力理解中发挥最大的作用。第三个阶段为综合活动。结束学习教学大纲中要求的能组成单元板块的课文内容的跨学科知识后,再要求学生在两周时间内以小组活动的形式将上述资料和信息用提供的话题合成并加以评论,从而巩固所学跨学科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不同类型的小组活动学会灵活使用各科知识。

4.实验工具及数据收集

实验工具为两次测试和问卷调查。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一次听力水平前测,实验结束以后,对这两个班进行一次后测。前测试卷为2008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全真试题中的听力部分;后测试试卷为2009年12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全真试题中的听力部分,每套试卷听力总分均为35分。考试试卷由同一个老师根据标准统一进行批阅。

测试前我们得知学生都没有接触过这些题目。

第二次测试结束之后,将问卷发给实验班学生,结合个别访谈,分析跨学科英语教学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水平的影响以及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问卷包括跨学科英语教学法影响听力水平的具体问题以及开放性问题,由学生自己根据个人情况回答。采用五级选项,分数越高,说明影响越大。学生的两次测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的结果作为实验分析的数据,使用社会学统计软件包(SPSS 17.0)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四、结果与讨论

1.跨学科听力教学模式与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及语言学习效率 文章内容:

从表l可以看出,后测实验班和对照班的独立样本t检验的显著性水平P=-O.002(P

对实验前后两次测试成绩的差值的t检验发现,实验组两次成绩P=0.000(P0.05),显著性水平不高。因此可以得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成绩都取得了进步,但是对照班学生的进步远远小于实验班学生的进步。以下根据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详细分析。

对于对照班的学习者来说,在听力教学中由于缺乏显性的跨学科知识的教学,各种学科知识相对薄弱,对输入信息中的各种信息和其他学科知识以及一些专业的预制语块不够敏感,很少去考虑听力材料中的深层含义,忽视专业预制语块知识的深度发展,因此在听力水平的提高上相对弱于实验班的学习者。由此得知,运用跨学科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由于阅读和听力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瞿云华(1998)的观点: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ESP教学,运用任务教学法将培养学生语言技能和传授专业知识紧密相结合起来进行,以便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为什么运用跨学科教学法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其一,内容具有可理解性,能满足学生的需求。有时同一个英语单词不仅和普通英语中的意义不同,就是在不同学科中,其词义也大不相同。如"solution"在机械工程学、化学、医学、数学、法律中的意思都不同(卫乃兴、周俊英1994)。实验班教学的以内容为主,主要是指政治时事、商业与贸易、计算机、电子信息或者其他能够满足具体学生群体需求的一些话题,融入了一定量的跨学科知识,输入了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以及其他跨学科知识。由于强化了实验班对语言中跨学科知识的关注,学习者留意到语言输入中的词汇在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中的意义与在普通英语中的意义的关系,对英语学习增添更多的主动性和内在需要,在学习内容上有较多的自主选择权,进而拥有令人兴奋的切实可行的英语学习目标。许多研究显示,确立学习目标是学习过程的重要方面。根据情感过滤假设,内容的可理解性降低学生的情感过滤,对听力理解起到积极的作用,促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学习动机和兴趣以及学习效率。熊金才指出“把英语教学与专业课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对增添英语学习动力,激发英语学习兴趣……,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研究意义”。

其二,信息量掌握程度的扩大和知识而的拓宽。人们使用语言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众所周知,背景知识对增进理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Mendelsohn 1994)。听力理解过程中的信息在大脑中重新构建和匹配是有时间限制的,听者在听的过程中进行背景知识和新信息匹配的同时还必须时刻注意要接受新的信息,这是非常急切和短暂的,所以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讲话人传到听话人那里,有时会出现由于听者缺乏相关的常识和各科的基本知识而使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被曲解或者干脆就听不懂。因此,在听信息量大、专业性强、文理科渗透性强的语音材料时,学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如听天书。在这种新教学模式下,听力课内课外都融入了一定量的跨学科知识,能适当扩大学生的信息量和知识面,使他们对一般的常识和各类学科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提高文化理解能力。学生在理解新材料时,需要将已存知识与新知识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理解。因此,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能迅速激活头脑中已有的图式,运用这些知识作为背景知识和语境知识来帮助完成理解,这样有助于提高听力效果。

2.跨学科教学法以内容为主的教学模式与学生对之的满意度

由表3得知前8个问题是考察这种教学法对学生的影响。关于第一个问题,85.7%的学生认为“英语听力试题与我的专业知识有关,对我的听力更有利”。77,1%的学生赞成“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输入的英语材料,提高我的英语听力水平”;而65.7%的人则认为“整合了我的专业知识和英语语言知识以及文化知识”;在第五个问题中,超过50%的人认为“培养了我的应用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在第四个问题中,只有40%的学生认为“改变了我所学英语无实用价值的局面”。为什么第四个问题和第五个问题的赞同率会这么低?根据对部分学生的访谈,他们认为在新建本科院校中,英语学习并没有体现它的应有价值,仅仅是为了应付四级考试而已,这种英语学习模式以及掌握的跨学科知识在将来社会中可能会有一定的用处,但是由于我们目前并不能对这些学生将来的学习进行跟踪调查,因此也一时不能了解实验班学生的后续性发展。

后4个问题我们重点考察学生对这种教学法的满意度。第十个问题中,有80%的学生认为“英语听力教学时,对学生进行一些专题英语(比如新闻英语、计算机英语)归类和讲解是必要的”。同样的情况出现在第十一题和第十二题中,大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是值得推广的,很有意义的。仅有14.3%的学生认为“这种教学模式对我来说无所谓”。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外部信息,主动建构知识。跨学科听力教学模式提倡将学习者置于语言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化学习,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课堂交际情景对校外社会现实的再现(王海啸2009:55)。因此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运用跨学科教学法使得学生对此课程有更高的满意度。

五、结论

以上定性和定量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实验对于非英语专业学生听力教学中引入跨学科教育的内容和知识在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学习兴趣、增强英语学习动机等方面都有令人比较满意的效果,同时,这种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水平,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基于这项研究,我们认为应进一步创造条件,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有计划、有步骤地将跨学科教育融入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理解水平。因此此项研究可为我们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提供以下两个方面的启示:1)倡导跨学科教育指导下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模式。根据输入理论,我们

应该加大学习者的可理解性输入。我们应该构建复合式人才培养所需要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进行一定的教材改革。让内容向其他人文学科方向发展,将英语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以确保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教师要加强跨学科教育知识和理论的学习。英语教师为满足学习者的新需要,要从已熟悉的通用英语教学转向某一专业领域的跨学科教学。由于教师对该领域专业知识知之甚少,不太了解教材中出现的专业常规特点以及专业英语语块,在跨学科教学中只能限于教材本身的讲解。因此他们应该首先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顺应时代的要求,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方面努力发挥大学英语课程的作用。也就是说,对于大学英语教师来说,不仅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要扎实,跨学科知识和经验也要丰富,否则无法培养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程雨民,人世形势下的外语教改[J],外国语,2002,(6):10,12。

[2]翟丽霞,张彩霞,跨学科教育模式与外语专业研究生学术创新[J].山东外语教学,2008,(2):56-58.

[3]Robison,P.ESP Today:a Pracfioner’s Guide''[M].HemlHempstead,UK:Prentice Hall,1991.

[4]Krueger,M.&F,Ryan.Resituafing foreign language in thecurriculum[A].h M.Krueger and F.Ryan(eds.).Languageand Content:Discipline and Content Based Approachesto language Study[C].Lexington,MA:D.C.Heath,1993.

[5]Metcalf,M.F The Role of Foreign Languages in the In-temationalization of the Curriculum[A].Metcal£M.F Re-form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curriculum[c].ORY'X:O―RYX Press,1998.

[6]瞿云华,ESP教学与Content-based Approach[J],浙江大学学报,1998,(3):145.149。

[7]熊金才,跨课程英语教学[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3,(4):84-89。

[8]卫乃兴,周俊英,也谈ESP与大学英语教学[J],外语界,1994,(2):32-36.

第8篇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独立学院;专科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3-0017-01

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高校教师发现了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很多学生尽管在英语书面知识方面掌握较好,却不能很好地利用英语来表达自己,进行有效的交际,没有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因此,研究跨文化教学以及探索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方法,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水平,适应未来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是极其重要的。

1跨文化交际学的涵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早期也称为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的交际,划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跨文化交际"简言之,就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相互交流交际的过程,主要是国与国之间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生活方式、传统习俗、信仰、信念、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等的交流。目前跨文化交际成为了不少学者,尤其是外语与文化学者的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相结合,不仅符合外语教学的规律和目标,同时也有助于充分发挥外语教学对于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潜移默化作用。

2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专科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

2.1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独立学院的专科学生在进校时英语成绩都偏低,而尤其是以理工科为主的独立院校,学生们的英语成绩更低。以我院2010级专科学生为例,在总分150分的情况下,学生们的英语高考平均分仅为54.85分。可以说,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是相当薄弱的。且不说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多学生连国际音标有多少个都不清楚。刚进入大学时,很多学生不会拼读单词,不清楚英语中有哪些基本句型,阅读文章时不知道如何抓关键词和主题句,写作时不知道如何下笔。总而言之,学生们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

2.2学生们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和信心

由于在学了多年的英语后,英语仍然是让他们头疼的一门课程,很多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在男生占大部分的理工科班级中,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不够积极,往往只有少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除了缺乏兴趣外,有些学生对自己的英语水平很没有信心,主要表现为不按要求完成各项任务以及不敢开口讲英语。

2.3学生们的英语文化知识严重欠缺

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很容易发现这个问题:很多专科学生缺乏基本的英语文化知识。在一次以"赞美及其回应"为主题的听说课中,在导入环节我对一个男生说:"You look handsome today." 这个学生涨红了脸半天不知道该说什么。在西方文化中,面对赞美我们的第一反应是表达感谢,而这个学生显然还没有这样的意识。整体来说,学生们对于西方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都知之甚少。

2.4学生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低

独立学院专科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偏低。很多学生在学了多年的英语后,在native speaker面前仍然不敢开口讲话。有的甚至在课堂上类似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类的活动中也不能开口讲英语。这样的学生即使考试的卷面成绩不错,也不能真正运用好英语,不能成功地进行交际,因而是不能适应我们社会需要的。所以,这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3独立学院大学英语专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1加强基础语言知识的学习

要利用好任何一门外语,首先都必须加强目的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因此,若要提高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首先要帮助学生加强英语基础知识的学习,如音标发音、拼读规则、单词记忆、基本句型、基本语法、阅读技巧、写作方法等。在具备一定的语言知识后,学生才有信心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3.2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

课堂教学中,无论是词汇教学、篇章结构讲解,还是涉及交际习惯、行为方式,抑或是涉及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时候,我们都要时刻注重文化知识的导入。

比如,在讲解词汇的时候,我们除了讲解单词的概念意义外,还要根据情况介绍词语的文化意义。所谓"概念意义"是指词汇的语言意义;而所谓"文化意义"则指词汇的感彩,风格意义和比喻意义等。词语在文化上的差异会对学习者造成困难。如英语"Friday",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而耶酥受难的日子正是周五,因此就有了"Friday face",意摆"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星期日"Sunday",会使人想到耶酥复活、做礼拜、过节,常常有神圣、欢乐等含义。这样,人们就把最漂亮的衣服说成足"Sunday best"。这些知识的导入既扩展和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加深了学生的印象,教学效果非常好。

3.3创设语境和制造情景

这里的"语境"和"情景",是指只用英语进行各项交际活动的环境。创设语境和情景能够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语境中学习语言,可以使学生直接感受语言的交际用途,把语言的学习和运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课本相关信息为学生创设具体的语境和背景,让学生开展诸如角色扮演和课堂讨论等活动,使学生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交际环境,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展跨文化交际的训练。

3.4增设相关选修课程

各独立院校可根据自身情况开设一些相关的英语选修课。我们可以开设诸如"英美文化概况"、"西方礼仪"、"交际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等相关选修课程。虽然目前已有少数高校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此类的选修课,但其中独立院校中所占比例极小,而针对非英语专科学生开设的则更少。各校应根据学生的实际合理增设与跨文化交际相关的选修课程,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英美文化,了解文化差异,以增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同时规定适合的学分以引起学生的重视。

3.5引导学生做好课外学习

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知识的输入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好课外的时间来提高自己,比如:引导学生在课外去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提醒他们在阅读时留心积累有关文化背景、社会风俗、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知识;给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英文电影,让他们利用课外时间去欣赏和体会,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真实地感受其中的人文知识; 给学生介绍一些欧美音乐以及英文学习网址,使他们接触到更广泛的英语知识。

众所周知,大学英语教学的终极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一批具备良好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背景下,独立学院的专科学生若想在未来的就业和工作中脱颖而出,除了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外,当务之急就是真正提高自己的英语应用能力,培养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高永晨. 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6(11):26-28.

[2]胡文仲. 文化与交际[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4.

[3] 贾玉新. 跨文化交际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