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赏析八篇

时间:2022-12-10 03:25:49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第1篇

关键词:辅导员 成长 发展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4(b)-0160-02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教师队伍里面重要的生力军,是学生的知心朋友和人生导师,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辅导员的工作内容丰富,包括: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奖助贷资助工作、心理辅导、评优评先、党团学工作等等。随着近年来各学校普遍扩大招生,学生的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辅导员的思想素质及业务水平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何提高辅导员的个人能力?笔者认为,辅导员的成长是提高辅导员个人能力和工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以本院辅导员为例,通过分析辅导员构成及特点,从而分析本院辅导员成长的方法,通过成长进而推动辅导员工作专业化的开展。

1 辅导员群体的构成及特点

本院辅导员是构成学生工作的重要群体,按照1∶300的比例,辅导员相当于一所大型公司的管理者地位。随着本院辅导员队伍的不断发展和丰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1 年龄年轻化

踏入千禧年后,各高校学生已踏入“90后”时代。各高校辅导员近两年来呈现年轻化趋势,以本校为例,几乎所有的辅导员都为“80”后,部分新上岗辅导员更是接近“90”。年轻的辅导员大多是本科或是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踏上工作岗位,内心怀揣着一颗与学生们般“年轻的心”,包含工作激情。学生们视其为“大哥哥、大姐姐”,愿意与其保持亲密距离。虽与学生们亦师亦友,但缺乏工作经验。

1.2 专业多元化

本院辅导员大多为本科毕业生,也有本院其他岗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辅导员结构多元化,大部分辅导员均非思想政治专业出身,所修读专业各不相同,如有:法律专业、新闻专业、计算机专业、体育专业等等,也有原先从事教务工作、学院行政工作调任辅导员岗位的老师。多元化的辅导员队伍可扬长避短,如学理工科的辅导员逻辑思维及分析能力较强,学习体育文体专业的辅导员性格热情奔放,学习文科的辅导员体贴细心。因此,各辅导员的知识构成和价值体系多元化,带来一支丰富多彩的辅导员队伍。但是,由于缺乏专业的思想政治专业知识,仍是此辅导员队伍需不懈提高的方向。

1.3 管理有序 工作积极

本院作为一所3B大专学校,虽辅导员总体状况无法与重点院校相比,法与其他一些重点本科学校相比,但本院学生工作管理严格有序,各位辅导员工作主动积极,面对学生工作认真负责。“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是本院领导对辅导员队伍的高度评价。本院辅导员主动迎接学院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挑战,如学院评估、广州亚运会志愿者工作、加强学院学风建设、迎接新生和顺利欢送毕业生等任务,通过不懈地努力,完满地完成各项学生工作,获得好评。

1.4 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

受过较好的高等教育,深受市场化影响的本院80后辅导员(有一部分还是独生子女),在各种升学压力和工作压力中更强调自我价值的重要性,越来越注重个人的付出与收获,成长及工作所带来的机遇,以及过于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部分辅导员忽略了个人价值的实现如同个人的成长,应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需要像蜗牛般坚持不懈的努力,脚踏实地的成长。

2 辅导员的成长

本院具有丰富学生工作经验的李福明副院长曾经说过:“从事辅导员工作,最能让人成长。”一名辅导员,需要具备全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演讲能力、写作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管理能力等等。虽然,学生的事务性工作占了辅导员工作的大部分比例,但是学生工作每天都充满了变化和新意,辅导员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从繁杂的工作中学会提高和成长。只有成长,才能更好地应对学生工作,投身教育事业。

2.1 影响辅导员成长的因素

辅导员的成长,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因素。

(1)内因决定外因。

对于辅导员而言,内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辅导员的个人认知水平、及个人的知识构成和学历局限性。

①个人认知水平,即个人对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常常体现在职业道德及对待工作的态度上。辅导员的工作,烦琐而重要。“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形容的正是辅导员工作的烦琐性。对于岗位工作的理解,不同辅导员不同。有的认为,这是杂七杂八很琐碎的事情,没有意义;有的则认为,事务虽烦琐,但职责更重要,应该认真负责去完成。举个简单的例子,“辅导员走课堂,下宿舍”虽然这非硬性的规定和要求,但若为了更多了解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辅导员自会认真对待。如果不懂得正确理解辅导员工作需要大量的责任心和耐心,那么就会很快失去对工作的激情,从而影响个人很好地完成辅导员工作。

②知识构成和学历局限性,是影响成长的另一重要因素。本院辅导员大多为本科学历且专业各不同相同。身为一名辅导员,除了应具备思想政治的专业知识,也应当提升自身的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知识面,丰富自身的知识结构,继续进修学习,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以更好地灵活应对工作。

(2)来自外界的影响。

①事务性压力大。辅导员工作中,学生事务性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因此,辅导员缺乏时间对学生进行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

②学院缺乏辅导员专业指导团队。本院近年增加给辅导员培训和学习的机会,给了辅导员机会更好地学习学生工作处理方法和知识。但校内仍缺乏专业性的队伍对辅导员进行工作进行具体指导。例如:学院给辅导员提供的思政课上课机会,给予辅导员锻炼的平台,但由于缺乏具体性的指导,部分辅导员在上思政课的时候,把握不住重点。

③辅导员心理压力大。辅导员工作由于长期与学生接触,学生多,责任重,压力大,事务多,难免产生很多负面情绪。辅导员本身具备应有的自我调节能力,但是长期压力的堆积,容易影响辅导员的工作态度和情绪。因此,学院可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除了给有疑问的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更可以给各位辅导员排解工作上遇到的心理问题和心理压力。

④学生的知识水平层次与反馈不足。辅导员的成长和成就感的获得,很大程度来源于工作的结果,学生对辅导员工作的反馈(积极的评价)则是最直接的体现。由于部分学生知识层次有限,对待学生工作认真的辅导员,有时会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支持。这直接给辅导员带来负面反馈,也间接地打击辅导员工作的激情和自信,影响辅导员成长。

2.2 辅导员如何成长

(1)工作中主动学习。

辅导员成长,不能只是倚靠自己原有的老本,而应该是再工作中不断地学习。契诃夫曾经说过:“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辅导员成长所需,首先应该要坚持多看书多看报,了解国家、社会和身边大事。诚如学院李福明书记强调的,辅导员必须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需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加强学习和理解马克思列宁主意、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理论武装自己的思想。其次,辅导员需及时补充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知识,科学运用专业知识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惑,能有效地提升辅导员思想的深度,使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开阔解决问题的视角和提高办事的效率。再者,要学会“不耻下问”。学院里有许多经验丰富的辅导员老师,平常可以多些和老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老辅导员优秀的工作作风和处理学生事务的方法,再结合自己的工作方式,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思路。

(2)与学生、学院共同成长。

笔者认为,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除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更是朋友关系。将学生视作自己的朋友,时刻从朋友身上检视自己的不足。做学生们的朋友,与学生们一样,保持年轻的心态,关心他们关心的,喜欢他们喜欢的,学会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感受,辅导员工作自然可以将心比心,工作以学生为本。做学生们的师长,学会分析学生们有待改进地方,换作自己是否已做得完善,有如何的改进空间。一个人的人生可以很精彩,但是同时可以和几百号学生一起成长的人生更加精彩。

本院虽然年轻,但是学院领导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先进的育人观念,不仅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同时也是给予年轻辅导员一个锻炼和成长的平台。如学生处定时召开例会,指导辅导员每阶段的工作重心;学院每年的思政研讨会,旨在通过辅导员分享自己的经验,让学院学生工作朝着更专业化的发展。

(3)及时总结并创新。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对于辅导员工作,“省”意味着对工作的反思和总结。学生工作繁琐变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辅导员每天会各式不同的学生状况,如:学生突然退学、学生宿舍盗窃、考试作弊、在外喝酒打架等等。辅导员需经常处理各式学生状况,不同状况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建立自己的工作笔记,将工作中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并定期总结,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把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记录下来,并反思这次处理的结果效果如何。通过不断地反思,总结出经验和方法,以利于辅导员日后系统、有效地开展学生工作。

(4)寓乐于工作。

总有人说,辅导员的工作就是“超级大保姆”,“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笔者认为,这种说法不完全正确,一个学会规划好个人工作和生活的辅导员,是可以在工作中寻找快乐,利用工作之余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那么辅导员会给个人的成长带来很大的成就感。辅导员身在学校中工作,享有与学生一同学习的优越条件,藏书万卷的图书馆,辅导员们在工作之余可以饱读各类书籍,充实自己的灵魂;偌大的体育场和体育馆,辅导员可以带领学生一同运动,增强体魄;学院教工之家开设的各类康体活动,如:跳舞、瑜伽、唱歌等,辅导员可以放松身心、各学所爱。将这种“乐”带到工作,更能激发辅导员积极、向上的情绪,让辅导员健康成长。

(5)提升职业道德 塑造优秀人格。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意味着,辅导员作为教师,应该身体力行,树立榜样。鲁迅曾说“教育植根于爱。”教育是神圣的教育事业,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用爱去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不要为学生青涩的错误生气,学会耐心和包容。不管是好学生还是坏学生,并秉着高度的责任心关怀每一个学生。辅导员的工作很辛苦很很忙碌,但是要懂得自我修炼,提高自己的个人修养,热爱教育事业,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帮助学生。对于工作,要吃苦耐劳,耐心认真,敢于奉献。

杜兰特曾说“教育是一个逐步发现自己无知的过程。”辅导员工作的工作也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辅导员的成长,无论对个人的成长还是对学院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需用心工作,认真学习,善于总结,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感受成长的快乐,感受教育的魅力。

参考文献

[1] 杨凯.辅导员成长的秘诀[J].新西部(下半月),2009(5).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第2篇

关键词:辅导员;大学生;学习指导;问题;对策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涯中的重要领航者,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面度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学习上容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辅导员要积极辅助大学生开展学习指导,更好的适应大学环境,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开展学习生涯,为全面提升个人综合素养、培养优秀人才服务。下面简单探讨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问题与对策。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职责与内容分析

(一)工作职责

高校辅导员是开展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辅助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骨干力量,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在帮助、支持学生学习与生活方面发挥着重要价值。对于高校辅导员而言,其本身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的重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在工作中就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与指导,做好成才辅导与职业生涯指导等,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基础上,按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要求,培养合格的优秀人才。辅导员具体工作中,要结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现实情况,研究学生学习与生活情况,掌握新规律、解决新问题,努力做好学生的学业指导与管理工作。

(二)工作内容

高校辅导员对待学生工作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时刻关心和爱护学生,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困难。积极深入到学生工作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学生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经常深入班级,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抓好典型,宣传推广,掌握学生的纪律、学习、生活等方面情况。大学生学习生涯中会出现诸多问题,辅导员要立足于这些问题,做好对学生的学习指导指导,帮助他们积极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从而充实的度过大学生活,为个人未来成才与就业提供支持。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大学生进入大学这个新环境之后,在学习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生活方面、情感方面、环境适应方面都会出现不少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与生活质量,对个人健康成长造成阻碍,不利于大学生迅速以良好心态适应新环境,享受大学生活、完成学习任务。高校辅导员开展学习指导不仅仅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学业上的问题,还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心态应对大学生活,在学习上迅速走出高中教学模式的影响,适应大学开放、自由的学习氛围,在学习中积极实践并创新探索,为培养并发展个人综合能力提供支持。辅导员有效学习指导的实施,能让学生迅速同新老师与同学们之间建立稳定且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大学教学新模式中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学习挑战,对个人性格成长、心态养成产生积极影响,帮助他们更好的适应新环境,充实个人学习与生活。

(二)促进个人成长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能为大学新生提供学习榜样,提高个人自学能力,适应新环境,在积极的帮助与指导下适应新的学习氛围,掌握学习经验,提供心灵、生活与学习上的帮助与启示,从而迅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技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基础。在学习专业课程时,有效的学习指导能帮助学生迅速建立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一旦学习遇到问题可迅速同辅导员建立沟通桥梁,积极尝试解决问题,减少消极对抗情绪,拓宽个人获取知识的渠道,从而合理安排个人学习与生活,做到大学学习生活中有的放矢,提升个人学习质量与生活质量。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问题

(一)学习指导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辅导员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肩负着诸多职责,工作中各项事务繁重,面对庞杂的日常事务在开展学生学习指导方面不可避免受到影响,比起其他繁杂且迫切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只能退居二线。由于辅导员诸多工作涉及教学、行政、学生奖惩及资助、问题活动管理、党建等,学习指导开展的重要性降低,同时由于不同科系学生数量不同,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辅导员在开展学习指导方面的效率与质量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大学生在规划个人学习生涯与职业生涯等方面出现问题时无法得到有效指导与解决。

(二)规划意识不强

辅导员在辅助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管理工作中,多数存在规划意识不强、缺乏有效理论指导、实践目标不清晰等问题,学习指导辅导流于形式,未深入挖掘学习指导的作用与价值,或者规划工作投入精力少、重视程度不够等,从而影响学习指导工作的质量。不少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局限于填写相关内容,缺乏相应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支撑,使得学生本人也并未充分意识到学习指导对个人大学生涯的积极影响,不利于后续成才辅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开展。

(三)辅助工作不到位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习生涯规划工作的主体是学生,辅导员更多的是发挥领航者与引导者角色,辅导方法单一、辅导举措缺乏创新、辅导措施落实不力等,都会影响学生学习指导的完成。辅助工作不到位使得学习生涯规划的质量偏低,学生学习与成才积极性无法得到激发,无论是后续开展学业规划还是职业规划都会出现问题,也使得辅导工作含金量低下,学生收获少,这对于大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好的利用个人时间培养综合能力、高效利用周边资源服务个人成长有不利影响,一旦遇到学习问题、感情问题等时无法做出准确应对。

四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对策

(一)积极转变角色

高校辅导员要深入认知职业角色,结合自身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围绕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迅速转变角色,适应岗位与角色需求,积极协调好日常行政管理工作与学生工作的界限,积极积累工作经验,从学生身心需求出发,就开展学习指导积极进行探索。要联合院系领导、有经验的辅导员、班级干部、优秀学生等总结有益经验,围绕大学生学习指导、学业规划、职业规划等要求,针对进入大学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与疑惑就学习指导积极探索,做到多请教、多学习、多汇报、多交流、多总结、多反思,为开展学习指导提供支持。辅导员要深入认知开展学习指导的重要性与价值,转变角色积极发挥领导者与辅助者价值,以全新的工作理念、创新的工作手段为广大学生提供有益的学习指导指导。在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中,要注意融入经营理念,为规划工作提供有效指导,明确告知学生们用心经营个人学习生涯的重要性,在指导过程中强调对学生个人成长方面的教育和引导,鼓励学生将学习生涯规划内化为个人成长的动力,在设置目标中兼顾当前与长远,以服务自身发展为目标,循序渐进的走向成功。

(二)重视规划理念的融入

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中,要注意积极学习相关知识与理论,以先进的工作意识提升自身水准,在提高个人综合素质与思想政治觉悟的同时,就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目标、要求及执行等进行深入研究,适应新形势新发展需要,为广大学生提供切实的学习指导辅导。工作中要以自己的思想、品德、行为、学识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将政治意识与责任意识、思想与行动、学习传承和创新创造统一起来,积极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以大学生活中较常出现的迷茫与遗憾等为主题,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指导,在院系管理、班级管理与学生管理工作中融入规划理念,真正让辅导员的学习生涯规划指导深入学生内心,以规划理念、创新习惯来经营自己的大学学习生涯。

(三)重视创新探索

要重点加强规划意识与理念的融入,从辅导员角色出发,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将规划意识内化为学生成长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识,从学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角度出发,真正让学生成为主导个人生涯的关键,通过分析影响学生长短期目标与行为的因素,对学习指导的进程进行推演、设计和安排。在学习指导中,辅导员要切实发挥自身的指导职责,教授给学生科学的测量工具,通过创设情境,提供全面到位的场外指导。要将创新打造为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的着力点,引导学生对个人成长经历进行总结与反思,围绕个人真实意愿对学习生涯进行规划,了解学生大学生活中的困惑与迷茫,在指导学习指导的过程中抓住有利时机,有针对性的引导大学生重视创新素质的培养与锻炼,以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在学习、生活中做出改变,最终为实现大学学习生涯规划目标提供支持。

(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高校还要重视高校优秀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加强辅导员职业能力培训,进一步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要重点就辅导员工作中的基础知识测试、主题班会、案例分析、谈心谈话、主题演讲等加强培训教育,全面提升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党团和班级建设、学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危机事件应对、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要经常在校内举办辅导员培训与考核活动,选拔出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辅导员积极传授工作经验,集中对辅导员老师开展培训和指导,通过职业能力培训与考核,在辅导员队伍中营造加强学习、增强素质、推动工作的良好氛围,为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进一步提升辅导员工作质量与效率,为大学生学习与成长服务。

五结语

综上所述,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学习指导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辅导员要适应工作需求,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在工作中融入规划与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指导,为更好的渡过个人学习生涯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1]余家鹏,杨莎,王劲松.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成才规划辅导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2):66-67.

[2]陈勇,祝信刚,顾姗姗.专职辅导员开展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利弊与完善对策[J].改革与开放,2014(16):80-81.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第3篇

关键词:新任辅导员;学生工作;问题;对策

辅导员及班主任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辅导员工作的质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作为昨天还是高校学生,今天就走上工作岗位的新任辅导员来说,由于从事学生工作的知识储备有限,缺乏学生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因而在处理学生相关工作时,难免遇到诸多问题。本文就辅导员工作出现的新特点角度,分析新任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有针对性的探讨新任辅导员更为有效从事学生工作的路径。

一、辅导员工作的新特点

1.工作队伍的年轻化

当前,高校选聘辅导员要求严格,对专业、学历、学生干部经历等都有严格的要求,新聘用的辅导员往往是品学兼优、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党员、学生干部和优秀毕业生。同时各高校也更倾向于选拔具有教育学或心理学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并越来越重视对辅导员进行心理学和职业指导等方面的培训,以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水平。新任辅导员的加入为学生工作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提高了学生工作队伍的生机与活力。

2.工作对象的新挑战

高校学生中90后已占到大多数,他们生活在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家庭条件优越,兴趣爱好广泛、思想开放、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同时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还存在着个性突出,容易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团队合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及抗挫折能力不强等特点。面对工作对象的新变化,辅导员队伍的工作重点、工作思路及工作方法也相应产生一系列变化。

3.工作环境的新局面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新兴媒介迅速发展,在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可以利用QQ、飞信等工具,及时、细致的解答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可以利用个人依托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新媒体平台发表言论,引导学生思想和行为,促进学生成长;可以利用手机短信、E-mail等通讯工具与学生进行深入沟通,达到教育引导的目的。通过参与网络活动,辅导员可以了解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困惑,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使辅导员工作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便捷性、隐匿性等特点被高校大学生所接受,已成为高校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网络一方面给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开拓了大学生的思维空间;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自由性等特征,而学生生活经验、社会阅历相对不足,很容易被一些不良的信息所误导。为此辅导员应充分认识网络环境给学生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研究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辅导员工作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二、新任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中的常见问题

1 角色转换产生的不适应感

新任辅导员大都是刚走出大学校园,在短时间内要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身份转变。学生角色比较单一,而辅导员身兼数个角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工作外,还担负着学校学风建设、学生班级及宿舍管理、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生就业指导等工作,部分新任辅导员在入职之前对辅导员工作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辅导员工作没有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压力、主要工作就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忽略了其他一些事务性的工作,因此在当面对思想活跃、独立性强的学生群体,面对琐碎、复杂的学生日常管理工作时,要迅速完成一系列角色的转变,辅导员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

2学生工作实践经验欠缺产生的压力感

辅导员工作归根到底是一项师生沟通交流的社会性工作,它涉及许多工作技巧和工作方法,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实践去积累和总结。[3]经过考试招录的新任辅导员,大部分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创新能力。同时,在入职前,新任辅导员大都参加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培训,具备从事学生工作的相关理论知识。但真正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实践经验不足,部分新任辅导员对从事学生工作出现的困难明显预料不足,处理问题难免考虑欠周全甚至出现一定的失误,尤其是对校园中潜在的或已经发生的不稳定因素预见不足或处理不及时。新任辅导员大多为“80”后,工作对象则主要是“90”后的大学生。面对观念新潮、思维活跃甚至有些叛逆的学生群体,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教育和管理,使之更好更快的成长成才,也是许多新任辅导员需要不断学习提高的方面。

3.自身职业规划缺乏产生的困惑感

新形势下,社会观念及思想层出不穷,其是大学生,在网络、通讯、娱乐文化日新月异的年代,高校辅导员工作也面临着很多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辅导员角色具有多样性,具有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协调者、以及研究者等诸多身份。新任辅导员往往忙于事务性的工作,缺少对工作的思考与总结,缺乏自身的职业生涯定位、规划。

三、新任辅导员更有效从事学生工作的路径分析

1、适应角色转换,尽快熟悉工作

从学生转为教师,从被管理者转为管理者,新任辅导员面对的不仅是角色的转变,更是心理上与职责上的适应与转换。首先,新任辅导员要尽快熟悉学校学生工作的政策和管理规定,严格按照学校规章制度从事学生教育与管理及服务工作。其次,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情况及思想动态,并指导学生干部及党员做好班级管理和服务工作。广泛利用微博、微信、人人网等网络交流媒介,开展学生工作。例如,利用飞信建立班级群,可以让班级所有同学在群里进行点对点或者点对面的互动交流,拉近辅导员和同学之间的距离。再次,要热爱学生。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作为新任辅导员,与学生年龄差距不大,更容易与学生打成一片。要真诚的与学生沟通,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尽可能的为学生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最后,自觉进行心理调适。辅导员事务繁琐,工作起来有时难免感到千头万绪,加之工作对象活跃、个性独立,产生工作压力也在所难免。为此,辅导员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及时进行自我暗示和心理调适,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感染学生。

2、虚心学习积累,提高工作能力

首先,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专业素养。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的关键时期。辅导员与学生朝夕相处,其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辅导员要加强学习,与时俱进,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的头脑,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教育和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其次,积极参加培训与交流活动,积累工作技巧,提高工作水平。

一方面,要积极参加高校学工部门组织的辅导员沙龙、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培训等活动,把握好教育主管部门针对辅导员的专门培训,认真学习、积极交流,吸取处理学生工作的经验,从而掌握更有效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在与前辈及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督促自己在自查中改进与提升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主动地占领网络阵地。通过学习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提升网络应用技能,学会把网络技术和学校教育、教学和服务工作结合起来,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开创网络环境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新路径和新局面。

最后,虚心求教,主动汇报,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

由于缺乏经验,新任辅导员除了向领导及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之外,在学生工作中出现难题或遇到突况时,应及时向领导汇报,征求领导的建议与指导,以便更妥善地处理学生事务。同时在汇报过程中,能学习领导们宏观的、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式,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意义重大。

3、积极反思总结,确定职业发展规划

职业规划也叫职业生涯设计,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4]

新任辅导员在入职初期,一方面要适应较色转变,另一方面还要尽快熟悉工作,处理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由于大部分时间都被学生事务所缠绕,因而缺乏有意识、有目的的职业生涯定位和规划,这不仅影响了辅导员自身的发展进步,长期来看,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与发展。作为新任辅导员,要从工作实际出发,初步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探索一些新课题,继续进修一些相应的学科,除了要学习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外,还应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多方面知识,积极参加职业规划资格考试、心理咨询师考试等,多方面提升自己,走职业化发展道路。

总之,新任辅导员在入职初期出现一系列不适应是正常的,新任辅导员逐步适应工作、走向成熟必然需要一个过程。新任辅导员要虚心学习、积极请教、不断反思与总结,在各个方面全面提升自己,确定职业生涯规划,更好的提升自己,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真正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年9月1日.

[2]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EB/OL].[2012―05一13].hnp://baike.baidu.corn/view/3445961.htm.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第4篇

[关键词] 高校 辅导员 学生干部

学生工作无小事。高校学生工作,包括学生入学、就业、贫困资助、组织发展、日常管理等方方面面,牵涉部门多,涉及范围广,但最终各项具体工作落实下来,往往离不开辅导员队伍和学生干部队伍。因此,抓好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对做好高校学生工作意义重大。

一、如何抓好辅导员队伍建设

(一)要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稳定是一支队伍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稳定,才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才有战斗力。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对做好学生工作,对学校的稳定非常重要。学生工作头绪多,事务杂,一般情况下,一个辅导员要经过四五年的锻炼才能熟悉学生工作的规律,具备一定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较好地完成岗位职责。只有保持辅导员队伍的相对稳定,才能保持学生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才能保证学生工作的质量,不致于学生和辅导员总处于互相熟悉状态,使辅导员无法深入细致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对于优秀的、有一定工作经验与能力的辅导员,一定要通过创设各种有利条件,使之愿意把辅导员工作做为自已的职业,愿为之付出自已的精力与热情把这一工作做好。这一方面需要制度保障,同时也需要高校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积极创造各种人文关怀,使辅导员从物质与精神上同时有满足感与自我价值感。

(二)通过多种途径,提高辅导员综合素质

做为学生的工作者,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素质,如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等。这些素质,有些辅导员本身具备,有些则需要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提升。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为辅导员的成长提供条件。

1.加强辅导员培训,举办专题学习,如思想政治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党团知识学习、安全知识学习等,使辅导员具备做好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的相关知识。

2.多一些经验交流,在交流中提高进步。

3.根据每位辅导员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在熟悉学生管理的基本事务性工作基础上,能够有所专长,成为系部某一方面的骨干,能定期面向全系学生举办一些相关讲座。

4.工作实践中,向辅导员定目标,压担子,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三)明确辅导员的职责,增强工作责任心与认同感

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承担着许多事务性工作,可以说与学生沾边的事情都需要参与。杂务过多,使辅导员往往认为自已仅仅就是学生、机关、院系的勤务兵、服务员,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很难落到实处。事实上,辅导员除了负责对学生进行日常的管理、服务外,还负责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与引导,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适当的指导,对学生专业学习进行帮助与指导等。因此,辅导员既是管理者、服务者,同时又应该是实实在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在拓展校园文化、主导学生党团活动、落实就业指导、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学生工作理论方面起到专职教师无法代替的作用,只有这样,辅导员才能改变地位,受到重视,而经验型、服务型的辅导员在本科条件下就不太能满足工作要求,必须学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育人的使命感、责任感,把辅导员工作做为一项事业对待,使自已成为高校学生德育工作的行家,这是辅导员应具有的新思想、新观念,也是在实际工作中应落实的地方。

二、如何抓好学生干部队伍建设

大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减轻,学生自主的时间、空间、机会增多,再加上学生心理、生理的日趋成熟,大学生个性日渐增强,集体意识相对淡化,管理上难度相对加大。除了辅导员对学生的日常管理外,还必须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这就需要一支精干的学生干部队伍,协助辅导员工作,更重要的是进行学生的自我管理。对于学生干部,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精心选拔

通过查阅新生档案、与学生个别谈话及言行观察等多种方式,对预选拔学生干部有初步了解,同时把好政治关、思想关与能力关,在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把真正学习好、觉悟高、有工作能力、受到学生拥护的优秀学生选,充实到学生学生干部队伍中。

(二)要严格管理

为加强学生学生干部的管理,需要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如《学生干部工作细则及考核办法》等,以明确学生学生干部的职责,对工作方法、工作作风做出具体规定;同时加强考核,定期评比,包括一般学生对学生干部的评比,学生干部自我评估、学生干部互评,与老师的评估结合等,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对不符合学生干部要求的或一学年考试成绩出现不及格的实行淘汰。

(三)要充分信任,大胆使用

1.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学生工作者,包括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都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育学生干部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过硬的学习本领,有高尚的思想品德。

2.多鼓励,多肯定。一要大胆放手,二要及时检查,对有成绩的要及时表扬鼓励,有错误的要多说服教育。

3.克服求全责备思想,正确对待学生干部的缺点与不足。学生干部也是青年学生,思考问题不全面、工作方法不科学、经验不足在所难免,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多帮助他们,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自已,提高组织与管理水平。

(四)多种途径进行培养

1.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

2.举办学生干部工作经验交流活动。

3.学期初有计划,期末有总结,使之明确工作职责,增强责任感。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第5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 辅导员职业化

基金项目:校自然科学基金,“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研究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编号2011XY018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是加强和改善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要趋势,是新形势下切实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央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部长令对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如何实现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是当前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热点问题。

一、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

认识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内涵,首先了解职业和职业化两个名词。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职业是随着社会分工而出现,并随着社会分工的稳定发展而构成人们赖以生存的不同的工作方式。而在英文中,职业对应了两个单词: Occupation 和Career,前者指人们常说的职业;后者指职业生涯,包含着劳动者有意识地选择职业、规划职业的意思 。职业化指将一项工作成为一门职业,职业化也应从职业和职业生涯两个角度去了解:一是从职业角度,指职业的壁垒和标准,即从事某一行业要有一定标准和要求;二是职业生涯角度,指从事这个行业、这份工作,把它作为终生事业来对待。

辅导员职业化是指高校专职辅导员经过严格的专业学习和培训达到辅导员职业资格要求,通过严格的考核、晋级、淘汰等完善机制,长期保持辅导员这一职业的相对稳定性。它作为职业化的一种,具备一般概念的两大因素。从职业角度,意味着职业的辅导员应具备辅导员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和知识技能,经过职业准入培训,获取职业资格后才能担任辅导员;从职业生涯角度,意味着辅导员职业能够满足职业化辅导员物质待遇和价值体现的需要,使之乐于本行,安心发展,将辅导员作为相对稳定值得托付的事业。

二、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现状

浙江工业大学历来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并逐步建立起有制度支撑的辅导员制度。但是,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本校辅导员制度在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截止至2010年10月,浙江工业大学16个学院共有81名一线专职辅导员、20名“2+3”辅导员,(数据由本校学工部提供)。问卷以81名一线专职辅导员为主要调查对象,共发放81份,回收71份,问卷回收率为86.6%,有效问卷67份,问卷有效率为94.4%,以下数据统计均为问卷数据。

(一)辅导员角色定位模糊,自我实现难。

在以往的观念里,辅导员常常被误以为是学校行政人员的一分子,导致学校对辅导员队伍的重要性认识停留在表面。在访谈中,辅导员对自身地位在主观感受上有所不同,他们表示学校的确重视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但存在“提的多比做得多”的问题,如表1所示。

从以上数据来看,辅导员觉得自身地位受重视占总人数的47.8%;认为自身地位不受重视或非常不受重视的占总人数的9.0%;而认为本校辅导员队伍的地位情况一般的有29人,占总人数的43.3%。目前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在整体上、宏观上受到学校的重视。但是在实际感知上,仍有部分辅导员认为本校辅导员队伍的地位情况一般或不受重视或非常不受重视,可见辅导员队伍的地位还有待于提高。

(二)辅导员行业人员流动频繁,队伍稳定性不高。

长期以来,辅导员这一职业被默认为是一种过渡性职业,干两年就走似乎成了辅导员行业的潜规则。辅导员自身的职业化思想淡薄,甚至思想上不认同职业化,因此跳槽或转岗的频率远远高于很多行业。根据问卷调查来看,想继续从事辅导员行业人数只有24人,占到了35.8%,从事校内其他行政工作,或者教学科研工作等其他行业的占到了大部分。

从统计结果看(表2),任职年限0-5年有53人,占总数的79.1%;任职年限在5年以上的有14人,占21.0%。从该结果来看,本校辅导员任职周期绝大部分低于5年。数据显示,本校辅导员的岗位具有流动性较大的特点。人员流动过于频繁,不仅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稳定,而且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连续性以及宝贵经验的积累。

(三)辅导员职业化体系不健全,缺乏制度保障。

完善的辅导员职业化体系系包含了很多方面:完善的福利待遇、和谐的职业环境、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畅通的晋升渠道、明朗的职业生涯规划、高效的自我实现机制、成熟的职业管理模式以及完善的制度性保障。从高校来看,辅导员的薪酬体系不完善、职业化环境没有形成,考评激励机制还不健全等。访谈中,被访的辅导员老师中有64.28% 的认为学校的考评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积极性的发挥,同时有78.57% 的辅导员认为其职业前景不明朗与晋升渠道不畅。在对辅导员工作现状的调查中,有64. 28% 的辅导员老师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大,自我实现难。通过数据表明,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体系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而这方面的相关制度性保障也是空白。没有制度的支撑,辅导员职业化相当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三、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的途径

浙江工业大学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在配备选聘、培养发展及管理考核等方面得到了发展。从总体上看,浙江工业大学辅导员队伍发展及制度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待于提高。针对发展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完善本校辅导员相关制度,加大执行力度

1.完善辅导员的选聘与退出机制

首先,要正确认识本校辅导员的选聘特点。通过调查发现,本校有《浙江工业大学关于选聘研究生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的管理办法》、《浙江工业大学关于“2+3辅导员”攻读研究生期间继续担任学生政治辅导员的管理办法》、《浙江工业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并担任兼职辅导员选拔及管理办法》等制度,选聘一批优秀研究生或优秀本科毕业生担任辅导员,以此充实学生工作队伍,并为专职辅导员提供了后备军。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本校辅导员的队伍构成很大一部分(占71.6%)来源于本校生源。“近亲繁殖”现象有利有弊,利在辅导员熟悉本校的运行机制,了解本校的校园文化,熟悉辅导员工作模式;弊在不利于辅导员工作方式的创新,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鲜活性。

2.完善辅导员在岗培养制度

在问卷中反映出的培训机会少、培训范围小的问题,亟待解决。逐步实现《浙江工业大学“十一五”时期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划》中指出的“逐步建立全方位(岗前培训、在岗交流培训、转岗培训、发展性培训等)、多形式(日常培训、专题培训、校际交流、社会考察、挂职锻炼等)、分类别(专职辅导员、兼职辅导员、助理辅导员等)的培训体系”。无论是在问卷中也好,还是在访谈中也好,多数辅导员都很关心自己的发展问题。将培养计划渗入到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使培养计划真正发挥促进辅导员发展的作用。

(二)激励辅导员主动学习,提升自身素质

根据最新的《浙江工业大学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要求。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为五条。新的专职辅导员岗位设置与聘用实施细则明确了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岗位素质要求之外,还提出了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开展研究和运用现代工作载体,强调了专职辅导员应承担的教学工作。并从岗位设置及实施上明确了辅导员的进一步发展,为辅导员职业化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辅导员工作要摆脱以往“杂、多、乱”的情况,理顺自身岗位职责与具体工作内容。遵循规律,发挥创新性,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就业指导、学生事务管理等方面,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定期对自身工作进行探讨、研究,分析工作对象特点,因材施教。通过教学活动,拓宽视野。将教学工作的理论性与学生工作的实践性结合起来,上升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证研究,为丰富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奉上宝贵的实践经验,从而提升自身理论水平,达到素质培养的目标。

(三)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正确认识自我教育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他强调了自我教育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他说明教育对象在教育者的影响和启发下,在其自我意识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的规范和要求,可以发挥主体性作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提供高自身素质水平。

2.以各种载体为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以大学课堂为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教轻学、灌输知识,使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的弊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大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要求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积极主动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能,更主要的是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所以大学生只有具备了自我教育能力,成为自我教育者,才能实现知识的不断积累和更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2)以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平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近年来,大学生社会实践越来越活跃于大学生群体当中,成为了促进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奉献社会、培养品格的不可或缺的课外学习活动方式。通过社会实践培养自我教育能力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是学习主体(大学生)根据社会的需求(社会服务),有目的、有计划、主动地对自我提出任务(社会实践目标),从而提高和完善自我素质进行的一种教育过程。

参考文献:

[1]刘芳,刘忠驷.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化的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冯刚.论辅导员的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7,(11):13-15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第6篇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素质能力

本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和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按时参加党支部、学工部中心组政治理论学习,并自学相关政治理论,先后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制度文件和有关教育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参加处科级干部学习贯彻党的精神集中培训、“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以案促改”专题学习、“党风廉政建设文化月”系列活动、延安梁家河主题党日活动等,通过学习培训和实践,更新“理论库”,学习新规矩,掌握“新武器”,扩大“存储量”,自身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同时注重业务知识学习,用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拓展工作思路,总结工作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业务水平。

二、切实履职尽责,积极推动工作

1. 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教育机制。草拟印发了《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实施方案(试行)》《学生公寓教育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在本科生中深入开展“四进两联一交友”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度,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2.开展主题教育,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知识竞赛、微视频征集等,开展线上线下互动的学习党的精神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宣传表彰“2017年大学生年度人物”,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推动常态化,弘扬志愿精神;多形式开展入学教育活动,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召开毕业生代表座谈会,举办毕业生歌会,开展微语录征集等多类型毕业教育活动,确保毕业生文明离校;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强化学生诚信意识培养;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大讲堂分享会,引导学生积极实践。

3. 做好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服务。组织少数民族学生参观***纪念馆,开展文艺展演等教育活动;召开少数民族学生代表座谈会,收集意见建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对经济困难少数民族学生开展精准帮扶。

4.强化安全教育,规范公寓管理。加强公寓内学生教育管理,建设优良公寓环境秩序;落实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制度,不定期检查通报;全年组织开展22次公寓大检查,督促整改公寓内突出问题,分析研判安全隐患,排查化解矛盾;成立“学生宿舍管理委员会”,加强学生宿舍纪律、卫生检查和星级宿舍建设等。

5. 做好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3-6月举办第*届“阳光护航”心理健康宣传季,先后开展宣传教育、比赛竞赛、培训学习、参与体验四大类校级活动**项,参与学生***余人次;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排查、普查,落实月报制度,动态掌握学生心理状况,及时开展危机干预和个体约谈;做好个体心理咨询辅导,个案咨询量增至***余人次,成功处置**例学生心理危机个案,避免校园危机事件发生。持续开展电影沙龙、团体沙盘游戏、绘画艺术治疗等活动,提供优质服务。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高校心理科普知识竞赛,均获*等奖。

6.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协助部长做好辅导员调整、补充工作,**人进入辅导员岗位,其中新入职**人;**人离职;选派**人次参加省级以上专题培训,举办校内辅导员专题培训班、减压团体训练,提升辅导员履职能力;组织召开专题学习会、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等,加强辅导员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教育;草拟出台《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打通辅导员系列职称评审通道;落实辅导员“*个一”工作要求,实行签到制度,每月考核通报,规范管理;实施单列辅导员研究项目,举办首届辅导员工作案例评选、辅导员工作论文评选活动,推动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加强辅导员工作研究。

三、廉洁自律,树立良好作风

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和校党委决议决定, 做到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坚守底线、不碰红线,坚持原则、勇于担当,团结同志,作风正派,全心全意服务师生员工。自觉遵守党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严格要求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未出现违规违纪问题。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第7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 职业化 存在问题 解决对策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管理机制、培养模式发生深刻的变革;高校扩招,学生人数激增以及学生层次愈加复杂;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生活方式等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的任务愈发艰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高校“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的目标,必须建设一支懂得专业、素质较高、职业思想稳定的辅导员队伍。然而,长期存在的“非专业化”、“非职业化”的现象,今天已成了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瓶颈,深深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开展。

一、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意义

1.辅导员职业化是时展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办学层次以及办学形式显著变化,大学的专业、课程以及整个人才培养模式和社会生产体系的衔接,显示了高等教育在其大众化时代嬗变的广泛性和深刻性。如何引导学生的思想与社会发展的脉搏共振,需要高校辅导员队伍迈向职业化,需要他们成为终身学习的示范者、教育改革的倡导者。

2.辅导员职业化是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新形势下大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的走向,一是发展定位个性化;二是发展方向多样化;三是价值取向多元化;四是家庭背景差异化;此外,目前高校心理障碍学生有逐渐增多趋势。因此,能够指导其制定个性化的人生规划,能够促进他们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这就要求辅导员具有比较专业的指导技能、心理咨询技能、与学生相处和交流等技能。

二、现阶段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问题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积累了一定经验,但总体讲,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有下述方面:

1.选拔制度忽视“专业”特点,辅导员队伍建设有“非专业化”倾向

“专业化”是指辅导员应具备完成其工作职责所必需的知识、能力和经验。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掌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知识与技能,另一方面是掌握学生所在院系的有关专业知识。可是,高校在辅导员的选拔问题上存在着“非专业化”误区。目前辅导员队伍存在两种“非专业化”倾向:一种是熟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却对所在院系学科知识不甚了解;另一种则是熟悉所在院系学科知识,但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规律把握不够。

2.辅导员职业意识薄弱,职业心态消极

虽然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经常强调,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以教学和科研为主旋律的大学校园里,无论是人们的心理上还是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总是被视为副业、跳板、一种过渡性的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所具有的隐性特点决定的――因为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工作成果很难量化出来;另一方面是由于各高校强调以科研教学为中心,尤重科研、抓重大课题和重大成果,忽视教育质量,对辅导员的重视程度明显低于专业教师,没有形成合理的晋升机制,辅导员难以得到提拔,导致辅导员缺乏长期献身于辅导工作的决心。

3.辅导员队伍不稳定,学生管理乏力

由于体制上的原因以及“非专业化”造成的专职思想的欠缺,很少有辅导员能将辅导工作视为一种稳定的职业,并从思想上立志长期从事这个职业。现在高校辅导员普遍是研究生学历,具有高学历的辅导员更不安于长期投身于辅导员工作,他们要么继续深造,要么往党政机关跳。

4.辅导员职业化的工作模板尚未形成

在高校,以辅导员职业化为目标的工作模板手册(辅导员在工作中摸索积累,系统总结出的,并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工作模板)还没有形成。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所经历的各个时期的心态、心理特征、学习状况、专业能力、就业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因素往往处于不稳定阶段。尽管一些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但由于从事辅导员工作的短暂性,没有把这些经验通过一种机制来系统地总结和提高,使之成为成熟、完善的工作条例,以指导以后的学生工作。

5.辅导员业务钻研不深入,职业发展空间小

在辅导员使用与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培训工作缺乏系统的长远规划和专业目标,并且重学历教育轻专业技能培训。辅导员队伍在学术上存在很大的薄弱性。除个别相关专业毕业的之外,大多数辅导员在校期间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工作中更多的还是依靠“经验主义”。

6.辅导员职业化管理机制尚未形成,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

在辅导员任用方式上,各高校缺乏一整套选拔评价标准与机制。高校往往只制定了针对专任教师的考核、评优办法,将其放在行政人员或教辅人员中进行考核时忽略了辅导员的特殊性。这样,辅导员的晋升则十分困难,不但要与行政系列的有关同志竞争,还要与担任马列基础课部的专业老师竞争,造成辅导员参评专业技术职务的难度很大。而在行政职务的评定中,目前各院系行政人员以初、中级职员居多,高级职员较少。这种考核激励机制抹杀了辅导员职业的特殊性,不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职业化建设”。

三、高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的基本环节

1.高校领导重视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前提

由非职业化过渡到职业化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美国著名管理学者W・G・莫纳汉说:“面对现代社会的每个主要问题,分析到最后,总是一个管理问题,……每一个问题,都可以通过管理职能的某种方式求得解决”。高校党委要充分重视与支持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建设。这种重视和支持主要表现在舆论支持、资源支持和个工作支持三个方面。舆论支持主要是在高校营造一个实施辅导员职业化的良好氛围,要调动一切舆论宣传工具向全体师生宣传实施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资源支持表现在人力、物力、财力上需要学校给予相应的投入,比如进行相关的咨询和考察、组织有关的调研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工作支持表现在直接分管的领导要关注职业化建设工作,经常听取有关辅导员的工作汇报,对他们的工作给予关怀、支持和指导等。

2.合理的组织制度是辅导员职业化的保证

组织制度主要表现辅导员队伍的编制问题上。由于编制紧张,目前辅导员队伍兼职人员较多,甚至出现由在校研究生担任班主任或辅导员,成为管理学生的主力军的情况。因此,辅导员应由目前兼职为主(或过多)过渡到专职占绝对多数、兼职为辅的模式。也可实行导师制,由教师或者干部担任本科生导师,参与到对学生的管理中,从而缓解由于辅导员不足而疏于管理学生的现状。这既有利于解决队伍建设中的非职业化问题,又能缓解学校辅导员编制编紧的现状,平衡二者之间的矛盾。

3.构建合理的机制是辅导员职业化的关键

(1)建立严格的辅导员职业选入机制

职业化必须以专业化为基础,要像选拔和培养专业课教师那样,选拔和培养辅导员。在选拔辅导员时,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实现辅导员队伍知识化、专业化。要结合实际,设置辅导员的从业标准,从辅导员职业化的内涵建设方面全面考核他们的任用资格,尽可能在思政、管理、教育、社工、心理学、法学等专业领域内挑选,其目的在于以严格的选任程序提高任职资格的门槛,取得资格者必须是优秀的人才。

(2)完善辅导员的职业培训机制

在实际培训中,要注意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在高校要按照从实践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辅导员工作手册开展工作。辅导员工作手册详尽规定了辅导员工作的性质、任务和内容方法,它既是辅导员开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管理工作的依据。二是高校要根据本校的规模、辅导员工作队伍的现状,组建起学历层次合理、职称结构均衡的职业建设队伍。并注重对辅导员进行有计划的长期的培训,促使其不断学习和提高,更新思想和观念。三是从辅导员个人的层面来讲,辅导员在自己日常工作中,要运用职业化标准来开展工作。形成“以培训促提高,以培训促发展”的共识,致力于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化、职业化辅导员队伍。

此外,也应鼓励辅导员要积极参与科研工作,以提高做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实现实践型和科研型的结合,使辅导员工作走上学科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

(3)建立体现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辅导员职业评价机制

一个职业的发展离不开这项职业的成就和自身在工作中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则来源于外界对这一职业的评价。考核是科学管理和评价辅导员的重要环节,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点,重点考察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工作能力、完成目标情况、工作业绩、业务学习、科研能力等。辅导员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虑辅导员的工作结果,又要考虑辅导员的工作过程。在具体的评价标准上,做到平时考核和年终考核相结合,领导考核、同事考核和学生考核相结合,定性和定量考核相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4)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健全辅导员职称职务评定体系

辅导员工作面广,弹性大,见效周期长,恰当的激励机制能使辅导员满足实现自身价值追求,并引导这种追求产生有益于工作和学校发展的效果,以吸引具有良好潜质的辅导员长期从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同时,高校可成立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委员会,具体负责专职辅导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在具体操作上,专职辅导员可按教师系列和行政系列评定职称。辅导员既可以参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专业技术职务,也可参评初级职员、中级职员、高级职员等行政职务。高校应当根据辅导员的任职年限及实际工作表现,给予相应的利益倾斜政策,以鼓励辅导员认真工作,积极进取。

(5)创新队伍管理模式,拓宽辅导员发展空间

辅导员实习生工作总结第8篇

切,它直接关系到高校的发展和育人效果。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职业化 路径 保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6-00-02

在我国,高校学生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实施者,又是学生日常管理的直接执行者,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赖于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近年来中央关于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配套相关文件出台后,辅导员职业化建设问题成为关注的焦点。但是辅导员队伍长期以来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得职业化建设之路任重道远。如何建立起科学的辅导员职业化岗位管理机制,既保证个人的全面发展,又使学校人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实现人尽其才,人尽其责,提升辅导员岗位管理绩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方法的总和。它包括这样几个要素: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的获取与人力资源配置、培训开发体系、薪酬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结合我国高校实际,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可以通过以下方面进行探索。

1.1 运用人力资源管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和“能岗匹配”管理理论,建立对辅导员的选配任用机制

职业生涯管理是90年代由西方传入我国的一个人力资源管理科学概念,主要是指组织和员工对企业及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执行、评估、反馈和修正的综合性过程,是企业提供用于帮助企业内在从事某类职业的员工的行为过程。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与实践以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越来越为我国各企事业单位所重视,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职业生涯管理方面的理论也开始被高校所重视,并应用到大学生就业指导当中,有的学校还将其以课程的方式与学生见面,但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辅导员的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却一直未得到足够重视。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关于职业生涯管理的理论可以说是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的系统化和升华。在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进程中,加强对辅导员职业生涯管理也同时有其理论和现实的依据。从职业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丰足的今天,大多数人不再为温饱而担忧,因此他们从事某项工作不仅是为谋生,同时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实现个人的理想和价值。辅导员工作繁忙,似乎只讲奉献而不讲索取,但他们作为个体的人同样有个人需求,在所从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中体现自身价值,实现职业理想同样是他们的迫切愿望。再者,辅导员作为高校中的知识群体,承担着大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的重要责任,能否充分发挥每位辅导员的自身潜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投身于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以人为本,关心辅导员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机会,既符合辅导员个人利益又是高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明智之举。在辅导员的选配时,需要把“以此为生、精于此道”作为辅导员职业化的目标。“以此为生”是指辅导员要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视岗位为资源,经营好辅导员职业,热情、负责地投入,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得到乐趣和成就感;“精于此道”是指辅导员对自己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能力精益求精,着力打造辅导员职业品牌,提升辅导员职业能力,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益。

“能岗匹配”原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条主要原则。“能岗匹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某个人的能力完全胜任该岗位的要求,即所谓人得其职;二是指岗位要求的能力这个人完全具备,即所谓职得其人。这一原则要求尽可能使人的能力、特长与岗位达成匹配。因此,在选聘辅导员时,应根据学校长远规划、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规划制定辅导员的总体人数和群体结构,从源头把关,严格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综合素质优良的要求,实现政治辅导员队伍专业化。

1.2 实施科学的绩效评估,建立辅导员的考核机制

多年来,高校学生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难已为相关部门所公认。这种状况主要来源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自身的特殊性。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涉及学生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复杂而难以量化。再者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知识性学科不同,其教育周期长,效果短期内无法显现,因此对于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来讲,其工作绩效考核自然比较困难。笔者认为,辅导员岗位绩效可以通过“工作、学习、研究”为基本要素,实施绩效评估。(1)工作绩效评估:应该从学生这个服务(教育)对象出发,按照市场营销学的顾客满意度出发,寻找绩效指标。因为学生是教育质量提高的根本收益者,最有利害关系和积极性,这种积极性一旦获得释放,将成为极大的管理资源。因此,绩效的指标可以从学生投诉率、责任事故率以及案例分析等方面设定。(2)学习绩效评估。从岗位性质出发,学习应该是辅导员工作任务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的绩效指标包含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出勤率、阶段性的学历和非学历进修以及获得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资格证书等。(3)研究绩效评估。从辅导员工作现状的观察、分析来判断,如今在工作中往往有“重事务,轻总结;重实践,轻研究”的倾向,因此要以研究绩效评估作为政策杠杆,进行协调和平衡。研究绩效的评估,也要从简单的追求数量转向质、量平衡。要关注研究对工作实践的推动,一方面要鼓励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法,另一方面要鼓励经验的传播和推广,总结出经验的要奖励,推广经验的要奖励,自觉学习和运用经验的也要奖励。辅导员考核要以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定量为主;以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工作成效相结合,以工作成效为主。通过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考评,实现辅导员队伍的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促进辅导员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促进工作的高效创新。

1.3 开辟双重职业生涯的晋升阶梯,建立对辅导员的激励机制

双重职业生涯的晋升阶梯(又称双重职业发展通道)是指组织针对不同的专业人员,建立相应的职业晋升阶梯,总结各类专业人员成长的内在规律,明确各类专业人员发展方向,让各类专业人员看到自己的职业前景,避免出现优秀员工只能通过担任行政管理职位来体现自身价值的现象。双重职业发展通道一方面解决组织行政管理职位稀缺与员工晋升需求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及时认可员工成长,只要能力提升,就进行评价鉴定并给予相应待遇,并指明下一步努力方向,强化对员工的激励。辅导员队伍建设可以借鉴双重职业生涯的晋升阶梯模式。也就是在辅导员队伍里评定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让从事辅导员工作、并且喜欢这一工作的人员看到自己的职业发展机会(包括这一职业的社会地位),使得他们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这样,就更科学、更有效、更全面地引导了辅导员的工作,以发挥他们自身潜能,更有利于稳定辅导员队伍。

2 建立职业化建设的保障体系

由“非职业化”过渡到职业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理念到制度的一系列的转变才能得以支撑保障。

2.1 改变观念,更新工作理念,形成精神和理论支持系统

从调研中可以看出,人们对辅导员的认识和角色定位存在偏差,还有待深化,这就需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党委真正认识到辅导员职业化的重要意义,在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进程中予以一定的政策倾斜和物质保障。学生工作系统内部的全体人员更应统一思想,把职业化作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和发展目标,统筹规划,精心实施,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只有引起重视,政策支持,才能让辅导员这一职业赋予准确的新的定位。此外,还要营造职业氛围,培育职业意识,辅导员职业化的建设彻底转变了把辅导员视作“过渡性”工作的传统观念,辅导员不再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阶段性岗位,而是一项具有明确发展目标和广阔前景的长期性职业。应努力培育从业者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激发辅导员长期从事该项工作的荣誉感和归属感。

2.2 完善教育体系,形成培训、提升支持系统

以专业化作为前提和基础发展职业化,通过各种层次和类型的教育、培训和研修,构筑起辅导员立体化的素质结构和多方面的工作技能。教育部正在全国部分院校着手建立的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便是要努力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和辐射作用,为提升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水平而进行的重要实践。与此同时,各高校也应建立自己的辅导员协会,通过岗前培训与日常培训,专题培训与综合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定期进行学习、交流、研讨。在辅导员培训中,整合学术资源,发挥学校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高等教育管理等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立体化的辅导员培训体系。这样,既为辅导员工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指导方针,也为辅导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为辅导员开展学术研究提供了方向。

2.3 规范管理体制,形成管理支持系统

体制不顺是辅导员队伍职业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在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编制在各院系,工资、人事管理都由院系负责,日常工作的安排、考核则在校学生工作处(部)和校团委,任用、选拔、提升、流动由党委组织部和人事处负责,多重管理、考核,导致辅导员组织上无归属感,工作上责任不明确,任务又过于繁重,难有成就感,而在培养和出路上又少人问津或只停留于纸上和口头上,以至辅导员不得不自谋出路,争先恐后地“分流”。因此,改革辅导员管理体制,理顺学生工作各部门的关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第一,将辅导员的人事、工资关系与日常工作安排、考核划归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应由分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党委副书记或学生工作部长总负责。第二,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使他们能够专心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细化分工,优化工作体制,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行政管理、心理健康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生活指导等工作由专人负责,从而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效率。学校各部门、各院系凡涉及辅导员的工作不能分别布置,要总体协调,通过一个渠道来安排。第三,在具体工作的安排上,辅导员既可以分别负责某一院系,也可以由学校总体安排,重心下移,几个辅导员共同负责一个宿舍楼的学生工作,这样既可增加与学生的接触时间,提高工作成效,又适应学分制条件下可能带来的学生流动管理的要求。解决了体制问题,辅导员归属感增强了,工作职责的明确使辅导员能够感觉到他们作为一名普通教师也有自己的工作阵地和进一步发展的可能,他们不再是有人用无人管的“打杂人员”,辅导员工作也是一项可以长期从事的职业。

2.4 完善规章制度,形成制度支持系统

全面推行聘用制,明确辅导员选拔标准,规范辅导员留用程序、任职资格、素质要求和在职人员的培训等任职规定;规范选拔途径和程序,明确任职资格和素质要求,实行资格准入制度(可由辅导员培训基地尝试职业内部的认证工作);明确规定专职政治辅导员的工作范围、具体内容、权利义务等职责任务;结合辅导员工作的特殊性,增强对辅导员职业的科学认识和合理规划,完善工作考核制度,科学设定考核指标、晋升、提资条件、奖惩制度,实现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业务能力、职业素养、工作绩效、理论研究能力等方面的全面考核。

2.5 拓展职业空间,形成发展支持系统

积极引导鼓励辅导员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把辅导员的发展看作自身需要和外部支持相统一的模式。鼓励并创造条件,让辅导员进行自身生涯规划,确立职业发展的短期和长期目标,以及相应的努力措施,在巩固职业所必备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各个学科,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修养。增强职业认同,提升辅导员的地位,切实解决好辅导员的出路和待遇,形成激励、保障机制,努力为辅导员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2004-08-26.

[2]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512号),2005-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