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初中历史记忆法

初中历史记忆法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2 16:10:46

初中历史记忆法

初中历史记忆法第1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知识;记忆法

初中历史,需要记忆的很多,杂七杂八。如何更好地记忆这些枯燥无味的知识要点呢呢?我的做法是:

一、浓缩为一句话记忆法。

就是将复杂的历史内容进行高度概括,从中提炼出要点来记忆。

例1.“战国七雄”秦、韩、赵、魏(三家瓜分了晋国)、楚、燕、齐(田氏齐国)”可趣味记忆为:“请喊赵薇去演戏”。其中,“韩赵魏三家分晋”,可趣味记忆为:“喊赵薇分金”。

例2.隋朝大运河的有关内容,可以用“一二三四五六”来归纳记忆:①一条大运河;②沟通南北两方;③运河沿岸有三个重要城市:涿郡、洛阳、余杭;④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⑤连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⑥流经了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工六个省。

例3.世界古代史上建立过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依次应为: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一句话可记忆为:“波亚罗拜阿奥”。

例4.清朝民族关系,达赖喇嘛的封号是由顺治册封的,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的设立,分别发生在雍正、乾隆时;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是由康熙帝赐予的。可以用词组记忆法:顺当(顺治——达赖喇嘛),康巴(康熙帝——班禅喇嘛),样张(雍正——驻藏大臣),前言(乾隆——伊犁将军)。

例5. 古代印度的等级制度,四个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 、首陀罗。四个等级可依次记忆为:姨(一)婆饵(二)杀(刹)匪(吠)首。

例6. 中日《马关条约》包括四项内容,可归纳记作:“一厂,二亿,三岛,四口”。一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二亿——赔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三岛——割辽东半岛、台湾岛、澎湖列岛给日本;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二、改编成歌谣记忆法。

就是将有关内容编成易于背诵的歌谣来记忆。

例1.我国古代文字,按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甲骨文(商朝龟甲上)——金文(商周青铜器上)——大篆(西周晚期整理)——小篆(秦统一天下后,统一文字)——隶书(秦末狱吏程邈整理,盛行于汉朝)——楷书(盛行于唐朝)。可用首字趣味记忆为:“加紧大小离开(甲金大小隶楷)”。还可顺口溜记忆:甲骨文字起殷商,周代青铜铸金文,统一小篆是秦皇,隶书秦兴行于汉,楷书汉兴今通畅,连笔书写是草书,行书兼取二者长。

例2.古人类文化遗址所处的阶段。可用四句诗诙谐记忆:枣园能人来,万元娃愿惊,早知尼古丁,弯指农山上。解释:枣园(早期猿人)“能人”(坦桑尼亚奥杜威峡谷“能人”)来,万元(晚期猿人)娃(爪哇人)愿(元谋人)惊(北京人),早知(早期智人)尼(尼安德特人)古丁(丁村人),弯指(晚期智人)农(克罗马农人)山(山顶洞人)上。

三、化用谐音记忆法。

就是把有关历史内容转换成谐音词语来记忆。

例1.《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可以谐音记忆为“光(广州)下(厦门)不(福州)能(宁波)上(上海)”。

例2.《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可用字头法结和谐音法记为:“准(许)天天陪酒”。解释:“准”──准许英、法招募华工出国;“天天”──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陪”──谐“赔”音,指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 万两白银;“酒”──谐“九”音,指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例3.《马关条约》主要内容还用谐音法记为“哥哥开厂赔两亿两”。解释:“哥哥”──谐“割”音,指割地;“开”──开放四处通商口岸;“厂”──口岸设厂,内销免税;“赔两亿两”──赔款两亿两。

例4.《辛丑条约》主要内容有四项,可化简串联记作:“前进宾馆出新丑”。解释: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可化简为“钱”;②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反帝,可化简为“禁”;③允许外国驻兵于中国铁路沿线,可化简为“兵”;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可化简为“馆”。

四、周年大事归纳记忆法。

就是整周年的有关历史内容归纳在一些来比较记忆。如以尾数为“1”为例:

初中历史记忆法第2篇

初中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能力水平相较于小学生有了很大进步,但又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制约着其能力的发挥。初中历史教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应该有充分认识,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是整体观。初中生的整体观普遍还不高,而历史学科本身就是需要从宏观上看待的一门特殊学科。

二是历史理解能力。有些历史事件和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起来是有点难的,需要知道来龙去脉才能更好地理解,教师在适当的时候就要向学生解释事件的来龙去脉,这就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三是初中生的记忆力。初中生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是记忆力的黄金时代。初中生的记忆力有着自身的特点:无意识记忆较明显,随着心理活动有意性发展,有意识记忆日益占主导地位。这些记忆特点是教师必须知道的,可以根据具体问题设置记忆内容,使用记忆方法。此外,初中生的抽象记忆处于迅速发展时期,历史课堂对于这种能力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初中历史的学科特点

一是宏观性。初中历史课从宏观来看,需要培养学生的宏观历史观念,不能割裂历史,历史是联系着的,无论是中国史还是世界史,古代到现代,这些大方向是需要学生把握的,这样学生才能更加宏观、客观、联系地看问题。教师应该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联系世界历史,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是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认知水平和记忆能力等特点,以普及学生的历史常识为主要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能力,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三是人文性。初中历史教学应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对学生进行陶冶,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认识历史,正确地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提高中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是综合性。初中历史关注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五是记忆性。初中历史无疑是需要记忆的,没有记忆就无所谓学习,历史知识的记忆包括对概念、具体事件,以及时间的记忆等。各种知识点都有不同的特点,当然记忆方法也应该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进行不同的引导。

三、有效教育下的历史教学方法

一是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初中历史,是一门整体性和具体性相结合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古代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纵横两条线索,运用整体感观理解历史,知道历史的发展特点和世界的整体性,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念。

二是重视理解记忆。历史知识有很大一部分是需要理解的,如果没有理解那就谈不上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理解课文,从课文中选取关键知识进行解释。作为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考虑学生的难点和疑点在哪里,以便更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和知识点。

三是讲究记忆方法。记忆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的知识点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进行记忆才能真正事半功倍。作为历史教师,本身就应该牢记重要的历史知识,进而要学习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再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训练和传授。比如,在记忆没有相互联系的几个词的时候,可以采用故事记忆法,将这几个词联系起来编成一个故事。这样的方法使学生既记住了知识点也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的故事性,感受到学习历史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四是重视知识拓展。历史不单单是学习课本知识,单调而简单的知识固然方便记忆,但历史教学的课堂不应该只有记忆,教师应该适当补充一些知识,联系我们的生活,让学生产生兴趣。在历史教学中,一些细节的引入往往会对学生学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本知识。

初中历史记忆法第3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记忆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33.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310092

初中历史记录的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不仅内容极其丰富、繁杂,而且离现实生活遥远,不能够借助实验和学生生活经验进行知识重现。这无疑对学生记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挑战。那么,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究竟该如何渗透记忆方法,减轻学生历史学习负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记忆习惯和提高学习质量呢?

一、巧设情境,趣味记忆

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融入到教学情境中,可以赋予知识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记忆历史知识。例如在学习“秦统一货币”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境:“同学们在生活中或影视作品中一定见过贪图金钱的人吧?我们经常称钱为‘孔方兄’,说贪财的人‘掉进钱眼里’了,同学们知道‘孔方兄’指的是哪种货币吗?”学生不假思索地回答是A形方孔的钱币,教师继续说道:“没错,这些贪财的人都是掉进了钱币的方孔中了,那同学们知道圆形方孔的钱币是怎么形成和发展的吗?”这时教师再将秦统一货币的教学内容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思考和学习秦统一货币的影响和意义,就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思考和记忆历史知识,要比直接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效果好得多。在这个课例中,教师在教学中并不是直接为学生讲解秦统一货币的影响和意义,而是先利用“孔方兄”“掉进钱眼里”这种有趣的表达创设教学情境,使教学情境更加生动、有吸引力。这种教学情境更能够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慢慢进入课堂学习状态,对圆形方孔铜币的形成和发展逐渐产生了探究兴趣,提高了其理解记忆的质量。

二、寻觅联系,规律记忆

教师要善于从不同属性、不同角度寻找历史知识间的联系,将有关的现象、任务、事件联系起来,形成历史规律,帮助学生记忆。

例如在教学元末农民战争元朝封建统治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记忆元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教师可以将其与之前学习过的秦末农民战争相联系,带领学生回顾秦末农民战争的发展和历史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两次农民战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告诉学生元末农民战争也有相似的历史作用,而且元末农民战争最终了元朝封建统治,促使后继的明朝统治者调整统治策略,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发展。这样帮助学生记忆的同时也使学生对农民战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深了学生对农民战争的理解。

初中历史中的基础知识比如时间、性质、内在联系、历史时期等都能作为知识间的联系点。在这个课例中,教师抓住了元末农民战争和秦末农民战争两个同类事件的联系,没有急于分析和讲解元末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而是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两次农民战争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两次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有很多相似之处。这样既让学生巩固了秦末农民战争的相关知识,又降低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负担,有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使学生学会遇到同类事情时也能寻找事情之间的联系,从而提高理解记忆效率。

三、分门别类,归纳记忆

初中历史知识较为繁琐,教师除了要挖掘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记忆内容进行分类和归纳,提高学习质量。

初中历史记忆法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

引 言

素质教育与传统应试教育的区别在于,素质教育更加看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学生能够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1]。但是就当前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较为单一,学生的学习也较为被动,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因此,本文就应该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历史进行简要的探讨。

一、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必要的知识,还要指导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实现学习效率的提高。尤其对于初中历史学科而言,历史学科涉及的知识较为广泛,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远古史、古代史、近代史和现代史,而从横向来看又可以分为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类,在内容维度上又包括政治、历史、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的内容[2]。因此,对于初中生而言,要学好初中历史学科必须要求学生能够充分调动自我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教学。

第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要重视预习的重要性。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也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但是事实上学生只是提前将课本内容了解一下,因此学习效果依然无法提高。要正确掌握预习的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有关材料和数据的查阅,并且对文章结构进行整合,对于不懂的问题要做好标记,课堂中才能更好地把握学习重点,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率[3];第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短期或者长期的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地监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要学会主动思考

在课堂学习中,学生应该要学会主动思考,这样才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过去的历史教学中,教师只知道对照课本进行知识的传授和讲解,而学生也被动地接受和记忆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并没有养成良好地主动思考的习惯,导致学生的学习较为枯燥,趣味性较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带着问题去上课,这样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4]。例如,在刚开始上课的五分钟内,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即让学生将本节课中想要提出的问题列出来,课堂即将结束时再进行自我回答。当然,为了避免学生给自己提出简单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进行相互提问,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集中注意力,并且充分语用自己的大脑思维进行主动学习,有助于提高的听课效率和学习效率。

三、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记忆技能

初中历史教学中有许多知识需要学生进行记忆,其中包括年份的记忆、事项的以及各种条约内容的记忆等。要将这些内容完全背诵下来或者记忆下来是很困难的,因此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必要的记忆技巧,以便提高忆的效果。记忆的基础是理解,只有当学生对知识进行理解性记忆时,学生才能够对知识记忆得更加深刻。从知识的记忆策略来看,学生可以采用的记忆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管理策略等,如做笔记、列提纲、列图表等,这些对于加强学生的记忆均有着明显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记忆和理解效果,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提示,让学生在课堂可以做笔记或者进行理解式记忆,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好二级乙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新时期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实现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必须要求教师能够从自身方面着手,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这样才能够在课堂中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个人魅力等进行合理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外也需要进行相应地学习,不断实现自我专业素质的提高,学习并掌握多种教学技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初中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在情感、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将学生培养成为素质教育下全面发展的人才[5]。例如,在历史教学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讲述历史人物的先进事迹,还可以启发学生向历史人物学习,以便促进学生在价值观和思想观方面的发展,为学生的身心发展奠定思想基础。

五、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学科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在当前的初中历史科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较为落后,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也较为薄弱,因此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限制了学生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学生的初中历史学习效率必须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我素质,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地位出发进行教学,实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昌白.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应用[J].求知导刊,2015,23:67-68.

[2]鲁德文.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培养策略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7:85-86.

[3]毛良明.探析初中历史与社会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4,08:38.

初中历史记忆法第5篇

一、巧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巧用情景导入,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根据教学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课堂历史内容有关的情景中。在所设计的情境中,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积极思维。例如:我在上人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第十八课三国鼎立这一节课时,在上课前,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把学生带入情境,在学生观看结束后,我观察他们个个兴趣盎然。于是我问:请问我们今天将要学习哪一课?学生响亮齐答:《三国鼎立》。接着我又问:三国鼎立是哪三国?学生高兴地拖着长音答:魏——蜀——吴。以这种形式开头,层层递进,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之后上新课的内容,整节课的效果都非常的好。

二、通过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故事是历史教学中的常用方法,巧妙的历史故事不仅能活跃课堂氛围,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很多的历史知识和人生哲理。学生不喜欢历史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历史是讲过去的事情,时间相隔太远,无法理解当时的历史氛围,也无法体会当时历史人物的感受。所以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把许多的历史小故事在课堂上讲述穿插,这样既能集中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的注意力,最主要的也还是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历史的积极性。首先,所选历史故事要很有趣 ,其次老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有时候一个教师上课幽默与否直接会影响学生对你这门课的学习兴趣。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讲课时做到情感饱满,声音抑扬顿挫,富有激情,能鼓动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本学科。通过精彩的历史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课堂教学。

当然在学生讲述历史故事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历史真实性的引导,不能歪曲历史。选择对教学有用的历史故事是首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历史故事必须要基本忠于客观历史,以往在选择的标准往往只注重故事性即只要学生感兴趣就可以,忽略了基本的史实,长此以往会造成不可挽救的错误,因此在选择故事时必须要谨慎;其次选择与课本知识相关的故事;第三故事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导向性;第四要对历史故事即时加以点拨,之所以选择历史故事作为教学手段之一,就是要发挥故事的作用,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停留在比较肤浅的状态,需要老师即时加以点拨,也可利用一些视频资料辅助教学,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录音、幻灯、动画、投影、视频等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更形象生动的展现历史故事。通过老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历史故事,这样比平铺直叙的讲解的效果好得多。

三、紧密联系现实生活,强化历史学习兴趣

历史讲述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很多人认为学习历史除了考试以外没有什么别用途,很多初中学生正是在这种观点的影响下,把历史完全当做“副科”学习,上课不听讲,考试临时突击记忆。历史与现实有着紧密的关系,反思过去,是为了明天的更美好,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唐太宗正是吸取隋亡的教训,开创了贞观之治。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将课本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及时抓住历史教学与现实联系的契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通过学习记忆方法的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历史记忆法第6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生;乐学;记忆

中图分类号:G63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7-0365-01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讲解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的能力。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课堂教学不仅是给学生传授历史知识,还要调动学生兴趣,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才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基础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和应用能力。

1.让学生乐于学历史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学生求知的兴趣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积极参与,努力探索,乐此不疲,从而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那么怎样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点燃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并乐于去学历史呢?

1.1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肯下大力气、花大功夫学这门课,因而成绩优秀。反之,如果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由于逆反心理,他们也就不愿学这位老师的课。这种现象也是很常见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那么,怎样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为此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加强自身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历史教师本人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涵养、综合素质,起好表率作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从使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感、仰慕感,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上课时要精神饱满,面带微笑,充满激情,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与求知欲,更要创设一种平等、民主的气氛。其二是加强师生之间课外接触。决不能"上课来,下课走",而是要充分利用课外时间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接触,满腔热情地去爱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达到师爱生、生敬师的境界。

1.2让历史贴近生活。历史是昨天的现实,现实是明天的历史。在教学中,我们要通过把古与今,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的方法,使历史活起来,使学生通过历史更好地认识现实、通过现实加深对历史的理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并达到学好历史的目的。因此,历史教学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

怎样贴近学生的生活呢?在此我举个例子。比如在讲《百家争鸣》一课的过程中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假设孔子、庄子和韩非子今天做我们的老师,对于犯错误的同学,他们各自会如何处置?你觉得哪一种处置办法更好?"显然,这个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于是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参与的热情很高。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通俗地理解了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而且使学生发现了他们所学的东西很有现实意义,从而点燃了学生学习历史的激情。

1.3运用历史故事点燃学生学历史的激情。事实证明,在历史课上,恰到好处的历史故事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如讲商朝历史时结合《封神演绎》中的故事讲,同学个个精神抖擞,听得津津有味,下课了同学们还意犹未尽。诚然,历史课不是故事课,更不是说大鼓书,但是如果大鼓书的那一套能够帮助学生在轻松中学历史,提高学习兴趣,从而在轻松中完成教学目标,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1.4赞美和鼓励。人性最深刻的原则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可以说,赞扬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阳光。教师的赞扬与赏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要,从而帮助学生恢复、建立自信心,同时转化为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

作为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相信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点发现、每一个见解、每一个闪光点。应当把这样的话常挂在嘴"你的看法很独特""你很有思想""你很聪明""你能有这样的看法很了不起""我对你很有信心""你肯定行"等等。这样的话语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参与意识,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激发其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赏识、赞扬是一种理解,更是一种激励。所以作为教师的我们请不要吝惜您的赞美,让我们的学生从您的赞美与赏识中体验成功,从而更加自信,更加乐于学历史。我们要坚信"好学生是夸出来的"。

2.教学学生记忆的方法

增强记忆能力"对史实的掌握永远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记忆基础历史知识,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记忆能力是历史能力中的基本能力。初中学生对具体材料的识记多于抽象记忆,机械记忆多于意义记忆。针对学生实际,启发学生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例如: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如《南京条约》内容可记作"五议港元"。"五"指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议"指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由中英双方商(议)定;"港"指将香港岛割给英国;"元"指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此外还有数字归纳记忆法、谐音趣味记忆法、关键字词法、字头法、、歌诀记忆法等。

3.教会学生纵横向比较历史知识

培养理解能力比较法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重要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历史概念,抓住事物本质。初中学生尤其要学会纵向和横向比较法。通过比较历史事件中的异同,更好的理解、梳理知识。

初中历史记忆法第7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时间线索;从点到面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3-0069-02

一、建立时间轴

初中是学生刚开始接触历史的阶段,学生可能已经学习到了夏商周等时期,但在大脑中却没有一个整体的时间轴,是混乱的,不能将这些时期联系起来,并且历史书并不是完全按照时间来编排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帮学生理清思路,建立时间轴。教师可以先将时间、朝代、重要的历史简编成一些简短精练的句子,让学生背诵记忆,这样,在学生的大脑中就初步建立了时间轴。学生在学习时,自然而然的就将事件、历史意义、历史背景和所学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了。在学习新课程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而在复习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画出时间轴,让学生来标出历史重要事件,然后让学生自己回忆复习回答这一时间的经济、政治、文化、事件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等需要记忆的地方,进行复习。

为什么要建立时间轴而不是根据其他方面来建立一些轴?历史是一条不停奔流的河流,只有时间是按照自然规律从来都不快不慢的流淌着,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时间这个因素,它是必不可少的。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很容易就会产生遗忘或记忆混淆等情况。针对这类问题,按照文化或是其他线索来记忆是很不明智的,将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好后再让学生记忆,就能在学生的大脑中画上重重一笔。例如,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可以将中国现代史划分为:1840年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百日维新、沙俄趁火打劫、中日甲午战争、辛亥革命、国共对峙,然后将签订的条约、条约的历史意义、重要人物、期间发生事件、导火线等一一列出,教师可以将这些串联起来,让学生联系想象,并进行一定的讲解,用讲故事等较为有趣的形式使学生记得更加牢固,学得更有兴趣。

二、从点到面进行教学

学习历史并不是表面上记住时间历史事件就够的,还要深入地学习其中的内涵、意义,了解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出现的原因。因此,教师在教授历史知识时,就要从点到面,逐层深入进行教学。首先,是抓住一个时代的核心,抓住一种社会的本质,给学生一个大概的学习方向。这种方法适用于任何国家历史的学习,并且可以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历史、发生事件,了解到全人类的大致发展方向,将中国的发展史与世界发展史对比、联系起来。但这种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也是较为高的,需要教师有很强的综合能力、概括能力与专业知识。教师首先要熟悉知道各个时期的世界史,能够将他们串联起来,把握整体。学生经常会把历史事件混淆,如果复习时用从点到面的方法来记忆,准确度就会高很多,即使有错误,也能很快发现并及时纠正。另外,教师要注意用故事等形式使教学生动,同时拓展学生的知识。学生喜爱有故事的历史,更容易接受一些直观的能接触到的历史,而不爱听仅仅只有历史概念的知识,填鸭式的传统的教育模式需要教师改正过来,变成一种趣味式学习,这就要求教师用一些故事、电影片段、纪录片或是一些跟时代有关的小说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也可以将历史与现实社会做比较,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理解,提高学习的效率,拓展思维,进行联想式学习。例如:在讲辛亥革命时,可以讲一讲秋瑾的故事、孙中山的故事、清两广总督张鸣岐、水师提督李准英勇就义的故事,加深学生对这个时代的理解,了解它的背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更好地学习这段历史。再例如:讲到第一次鸦片战争时,也可以把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告诉学生们,把英国的侵华策略娓娓道来,激发学生的爱国心,同时也是给学生上了一节德育课。

三、时间问题式教学

学生学习时不能够仅仅听教师讲课,更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作为教师,应从这方面来帮助学生。教师在使用时间线索式教学时,要让学生自己去查阅、思考,然后回答或是自己画出、写出时间轴等一些详细的信息,亲历亲为会加深学生的记忆,记得更牢,学习效率自然而然的就提高了。教师要做的,就是将提纲列好、找准问题,并时不时地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思路,让学生学会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总之,填鸭式、按部就班式的学习是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的,教师需要找到一些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更好更高效地学习。本文提出了按照时间线索从点到面地学习历史、复习历史的方法,更全面、系统,也更细致地引导学生学习初中历史,帮助学生克服记忆混乱、记忆不清、记忆模糊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节省课外记忆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可以将这些串联起来,让学生联系想象,并进行一定的讲解,用讲故事等较为有趣的形式使学生记得更加牢固,学得更有兴趣。

参考文献:

[1]陈敬秋.影响初中历史教育质量因素初探[J].中学教学参考,2010,(36).

[2]刘爱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效率[J].中学时代,2012,(4).

[3]段世文.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初探[J].当代教学论坛,2012,(4).

[4]赵亚夫.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M].第一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初中历史记忆法第8篇

关键词:历史学习;记忆;方法;理解;联想

在高中阶段选择文科的学生避免不了大量知识的记忆,特别是历史学科,需要记忆的东西很多。因此,必须有扎实的历史基础知识,如何高效记忆历史知识?谈谈我的一点看法。

一、培养历史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学习之母。”只有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才能记得牢固。总有学生认为自己记不住,自己记忆力不行。可当他们说起科比、詹姆斯等的身高、年收入、场均得分、获得总冠军的几率……在这些方面,他们的记忆力惊人,究其原因是他们对记忆的内容感兴趣。历史知识浩如烟海、包罗万象,总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感兴趣的内容入手,把感兴趣的内容记住,然后不断深入、扩大,这样,感兴趣的历史知识越来越广,越来越多,记住的历史知识必然就越来越多。

二、相信自己能记住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个人的心理暗示很重要,潜意识认为自己不行,自己记不住,那就意味着自己真的不行,真的记不住。在复习中要有自信心和勇气,要对自己说“我能行,我一定能记住”。

1.要知道记得越多,记忆力越好

越是广背博记,记忆力越超群。易中天、于丹等学者给人的感觉是,他们什么都知道,其实他们就是喜欢博记的人。

2.要相信并不是只有自己感到记忆困难

对任何人来说,要记住所学知识内容,都不是那么轻松,比如许多学生最怕记忆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内容,各国的改革内容多而枯燥,要想牢记,并不容易。遗忘是普遍的必然现象,遗忘规律是普遍规律,只要我们抓住记忆规律,就能事半功倍。

3.要坚信自己最终能记住要记的内容

别人能记住,我也能记住,别人记不住的,我也要记住,要想历史考出好成绩,必须记住。

三、要保持充沛的精力

文科生,特别是进入高三后,学习任务重,时间紧,脑力、体力消耗大,几乎每一学习环节都需要充沛的精力,历史知识的记忆更需要清醒的大脑、充沛的体力。尤其是身体状况不佳时,理解能力和记忆知识能力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增强身体素质,改善身体状况,加强体育锻炼,做好最基本的眼保健操和课间操;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午休;生活要有规律,每天按照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作息,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四、理解记忆

对于比较难懂的知识点,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比如,对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学生对各阶段时间、背景、原因等知识点总是混淆,总是理不清线索,其实这就是对知识理解不透。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必须置于世界大背景、中国大背景之下,其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较快发展、遭到沉重打击、陷入绝境几乎都与战争有关。特别是考试频率较高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初步发展、进一步发展时期,联系当时的世界、中国背景: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鸦片战争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被扼杀,新的经济成分资本主义产生;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列强纷纷在华投资建厂,向中国大量输入资本,清政府负担加重,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为了应对危机,解决财政困难,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中国有识之士,实业救国,使得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一方面中国没有战事,另一方面西方不断放松对华侵略,反而更需要中国的战略物资,辛亥革命的成功,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等共同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深刻理解其历史背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必然能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理清。

五、联想记忆

马克思说“思考一切”,多思多想,肯定记得牢。比如,每当参加升国旗仪式时,当国旗冉冉升起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国旗、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联想到日本侵华战争,再联想到列强历次侵华战争,继而联想到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抗争史……

进入历史复习阶段,每做一道题,每看到一个知识点,都可以做到触类旁通,由中国史联想到世界史,由资本主义联想到社会主义,由欧洲一体化联想到北美自由贸易区,由西方的启蒙运动联想到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