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2 16:10:44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第1篇

一、因地制宜创新研究模式,强化医保研究体系建设

医改是天下第一难题。而作为医改头等重要任务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有着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强等特性,决定了医疗保险研究体系的构建必须多元化,且具有包容性。近年来,广西医疗保险研究工作牢牢结合地方实际及自身特点,加强横向联合和纵向拉动,运用“团体+个人”“研究会+研究所+院校”“学术研究+工作调研+政策制定”三套研究工作模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推动了医疗保障研究工作在全区的开展。

(一)“团体+个体”,医疗保障研究双管齐下

实践证明,没有政策研究的先行,就不会有医保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种种原因,前些年广西对开展医疗保险研究重视不够,投入有限,力量单薄,许多医保研究工作无从开展。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拓宽思路,以本厅为核心平台,整合研究力量,并加强与系统内外研究机构的合作,借外力为我所用,挖掘研究团体的科研能力,加强对医保重大课题项目的研究。与此同时,注重调动个人主观能动性,鼓励大家对医疗保险的难点问题及重大相关政策开展深度研究。

纵观近三年的研究成果,团体机构主要负责重大课题研究,而个人则主攻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团体研究项目和个体研究项目比例约各占一半,并获得了不错的成绩:如由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所联合广西财政厅社保处开展的《广西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财政政策研究》课题项目获得了“贯彻落实十精神,全力推动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实现新发展”征文一等奖,笔者及广西医科大学研究生陈燕萍合著的《广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使用构成的帕累托图分析》论文在中国(中文、科技)核心学术期刊《中国卫生经济》杂志(2014第2期)上发表等,取得了重大突破。

(二)“研究会+研究所+院校”,三位一体支撑重点项目研究

为了更好更广泛地开展医疗保障研究工作,避免出现研究会孤军奋战的局面,近年来,广西医疗保险研究会加强与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科学院、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所、广西财政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合作;并加大与广西医科大学、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等区内院校的联系,通过独立研究、联合研究、邀请专家等形式对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已成功合作研究了三项课题:“广西城乡医保统筹问题研究”“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广西城镇职工生育保险费用结算管理模式”等,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我厅每年还通过征集科研立项、重大政策课题的形式开展医保研究工作,以研究所为核心平台,厅医疗保险处、社会保险事业局、医疗保险研究会合力开展研究工作,先后开展了《广西实行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研究》(2010年)、《用医保报销指数规避医保道德风险的政策研究》(2011年)、《广西自治区级医疗保险省级统筹经办管理服务研究》(2012年)、《广西基本医疗保险城乡统筹研究》(2013年)、《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管理研究》(2013年)、《广西生育保险经办管理研究》(2013年)、《广西自治区级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难点破解研究》(2013年)等课题研究。这一模式充分运用了各研究机构的科研条件,充分发挥了专业人才的科研能力,研究机构强强联合,在医保很多专业领域实施了突破性的研究,如《广西统筹城乡基本医疗保险财政政策研究》、《城镇居民医保在大学生群体的推行情况及满意度分析――以驻邕高校为例》、《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及对策》等研究均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和较好的奖项,对实践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三)“学术研究+工作调研+政策制定”,多头并进发挥“献策”“助推”作用

医疗保险研究围绕着社会及群众关注度高、反映较突出的医疗保险问题来确定研究项目,把政策制定、百姓诉求和学术研究有机结合。如为解决具有国有工龄、现无单位的退休人员等困难群体参加医疗保险问题,研究机构配合医保行政部门在全区范围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提出有关对策建议,推动了有关政策的出台。

同时,研究机构通过深入基层开展科学、严谨、扎实、细致的调研工作,了解社情民意特别是老百姓的意愿与要求;通过广泛学习政策、理论研究,深入掌握医疗保险工作的客观规律,准确提出完善医疗保险工作的建议意见;通过积极参与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调研及政策讨论,为医疗保险工作的开展及其政策制定提供咨询服务及决策参考。

在广西承担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保所“《社会保险法》实施情况跟踪研究”广西子课题的研究工作中,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所与广西医疗保险研究会共同努力,选取全区有代表性的市县开展调研,发放问卷500份,实地调研10个县,深入走访企业和职工、农民工代表,在科学调研和问卷分析基础上,最终形成了颇有价值的《广西贯彻实施〈社会保险法〉情况调研报告》。

最近,广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所还积极参与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部署开展的农民工工作专题调研活动,就农民工医疗保障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并会同有关机构完成了专项调研报告,为完善农民工的医疗保障问题献力献策。

二、围绕中心把握重点,服务改革促进发展

广西医疗保险研究以服务医疗保障工作为中心,从研究探索的角度,广泛开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活动,研究内容涉及医疗保障理论、制度和模式研究、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研究、基金监控和反欺诈研究、能力建设研究等方面。近年来,全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稳定在1000万人以上,参保率巩固在96%以上,医疗保险研究发挥了较好的助推作用。

(一)为推进医保支付制度改革“出谋”

医保支付制度是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革的中心环节,是总闸门、总抓手、牛鼻子、总杠杆,是“难题”所在,也是“关键”所在。工作中,研究机构积极参与到广西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的研究中,深入调研、找准问题、认真思考、提出对策,从确定研究改革方案到试点城市,从推动谈判到分析难点问题,从试点评估到制定政策,积极参与全程跟踪深入了解,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广西确定了工作基础较好的柳州市为试点先行推进后,反复参与研究改革方案。试点工作启动后,又全程跟进掌握进展,研究分析问题,为改革的推进出谋划策。

(二)为实施城镇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献策”

广西是经济后发展的民族地区,经过多年努力全民医保体系已初步形成,绝大多数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有了保障。但少数职工群众因罹患重特大疾病而给家庭造成“灾难性支出”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往往因一人罹患大病而使整个家庭或数个家庭受到拖累,贫困潦倒苦不堪言,这已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行之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统一部署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研究机构紧紧把握这一医改工作的重点,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和数据,认真研究分析已先行开展试点的省区的经验,特别是推行大病保险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合广西实际情况,提出了制定试点方案的参考意见,较好地促进了广西居民大病保险实施方案的出台。

(三)为开展边境地区居民医疗保障深度研究“造力”

广西陆地边境线长1042公里,有8个边境县(市、区)与越南4个省17个县接壤。同时,边境地区也是广西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近年来,在中央和自治区“兴边富民”等多项政策带动下,边境地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人民生活普遍提高。但受多重因素制约,同内地相比,边民养老、看病就医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解决好边境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既是解决民生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也是加强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客观要求,更是提升我国国际形象、鼓舞民族士气的迫切需要。为深入了解边境地区居民养老及医疗保障工作,为国家健全完善有关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所与广西医疗保险研究会共同努力,经专家论证、现场答辩,成功申报了中国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的《边境地区居民养老及医疗保障问题研究》课题项目。目前此项研究正在推进中。

(四)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医疗生育保险制度同城化“建言”

北部湾经济区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区域。该区域以首府南宁市为核心,覆盖7个地级市。随着经济区经济社会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一体化的实现,通信、金融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的同城化迫在眉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发展推进方案》中明确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同城化”作为九大同城化项目之一,并要求首先实现就业和社会保险政策体系的统一。时间紧迫、任务艰巨,研究机构不当旁观者,积极配合医疗保险处及三级经办机构理清思路、收集情况、测算数据、调整方案、分析论证,最终形成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同城化的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成果转化运用,确保研究工作落到实处

研究成果只有转化运用,才能指导工作并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和进一步完善。一直以来,我们注重成果落地工作,着力推广研究成果。研究机构的信息、资源、成果均开放管理,成果共享,服从和服务于改革大局,确保研究成果的转化产生倍加效应。多项重要研究成果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成为决策的参考和依据,更好地服务中心工作,促进医疗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配合推开改革的成功经验

在医疗保障各项改革推进过程中,相关研究机构一直注意发挥自身得天独厚的优势,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提出工作意见建议,配合推开成功经验。

在柳州市推进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试点的过程中,研究机构注意随时跟踪进展情况,全面掌握各种数据,及时分析变化趋势,提出各种对策建议。同时积极配合参与研究制定了《关于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实行付费总额控制办法》,对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用实行总额控制。随后又参与研究制定《关于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的实施意见》下发全区,明确从今年起全区所有统筹地区都必须开展基本医疗保险付费总额控制工作。

此外,我们还在总结广西罗城县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统一管理体制经验的基础上,集聚国内的有关专家学者为部级的东兴开放开发试验区城乡医疗保险统筹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改革的推进步骤。

(二)协助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

根据研究成果提出政策制定意见和制度完善建议,是研究机构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开展相关数据测算分析,提交课题项目研究报告,参与和协助制定政策,强化研究成果的转化和落地。

如在对柳州、钦州两市居民大病保险的试点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时,与职工大额医疗统筹制度进行比较,旨在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职工大额医疗统筹制度和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加快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在对城镇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政策加强研究的同时,也在着手研究职工大额医疗统筹制度的统一规范和补充完善。

又如针对广西具有国有工龄、现无单位的退休人员等困难群体医疗保障问题进行调研分析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加速了《关于完善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等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政策文件的出台。

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同城化推进过程中,研究机构积极配合制定了《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生育保险暂行办法》和《广西北部湾大额医疗费用统筹试行办法》等政策文件,推动了北部湾经济区社会保障政策体系的统一。

此外,还围绕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积极参与研究和制定了基层医疗机构定编定岗不定人、医生绩效工资托低不限高等具有广西特色的政策,解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管理和待遇瓶颈问题,也成为了全国医改工作中极富特色的“广西经验”。

(三)收集和提供有关信息和数据

研究机构在日常工作中注意不断采集、积累各种数据和信息,定期不定期地提交给相关的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为其提供咨询服务和决策参考。

每年根据从全区各地提取的信息数据,经过整理筛选成册形成《广西医疗保险基本情况及服务利用》,对每年度全区各市、县(区)医疗保险的参保缴费情况、医疗费支出、待遇水平、门诊医疗服务、住院医疗服务和个人负担水平等近百项数据进行汇总分析,此表册每年提供给医疗保险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作决策参考。

在近期广西组织开展的农民工问题大调研活动中,研究会除了积极参与农民工医疗保障的专项调研外,还利用原来多年积累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比对分析,并提供给各相关专题小组进行参考,为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障政策提供依据。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本辖区内共有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2家,三级专科医院2家;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和二级专科医院各1家,二级乙等综合性医院2家,二级专业站、所4家;一级医院10家;民营医院6家。对上述28家医疗机构2003年9月1日至2004年6月30日和2004年9月1日至2005年6月30日两个时间段中的涉及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而发生的医疗纠纷上访资料进行汇总分析。

1.2方法

按各级医疗机构,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再分别在各级医疗机构中按性质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年门急诊量、出院量以及医疗保险份额基本持平。在2004年7、8月,对研究组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医疗安全讲评活动,内容包括涉及医疗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并对经区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鉴定,或经区、市两级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中心鉴定的定为医疗事故的典型案例,向研究组的全体医务人员进行分析和评述。

1.3统计分析

采用SAS 9.1.3统计软件,按普松分布原理进行u检验。

2结果

通过涉及医疗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医疗安全讲评活动后,各级医院中研究组涉及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而发生的医疗纠纷数较讲评前都有所下降,除一级医院外,组内比较大多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各对照组内的数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而讲评后的组间比较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计研究组涉及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而发生的医疗纠纷数较讲评前有所下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计对照组涉及违反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而发生的医疗纠纷数较讲评前的变化,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合计研究组和合计对照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由于医学科学并不是“1+1=2”的精密科学,而是在实践中尚须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具有高技术性、高专业性和高风险性的一门科学[1],故医疗纠纷的发生在所难免。加之长期以来,对医务人员的考核、晋升制度,使得医务人员重视业务知识而轻视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现象普遍存在,是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健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法律维权意识日益加强[2],医患双方的利益冲突也日趋激烈,并呈现上升势头[3~5],对维持正常医疗秩序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本研究显示,进行涉及医疗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医疗安全讲评活动以后,研究组发生的医疗纠纷数有所下降。根据普松分布原理进行数据处理,除一级医疗机构以外,组内比较的差异大多具有统计学意义,而组间比较则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总研究组的组内以及总研究组和总对照组的组间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一级医院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的原因,可能与业务量有关,也可能与平时所承担的任务主要是风险较低的社区卫生医疗预防保健服务有关。从法律法规角度来看,进行涉及医疗卫生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的医疗安全讲评活动是现阶段加强医务人员法律意识,规避行业风险,提高服务质量,防范医疗纠纷的较为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

4参考文献

[1]宋咏堂,项红兵,罗五金.医疗风险的认识与对策[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0,10(7):103,106.

[2]张淳海.从自身做起

防范医疗纠纷[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0,16(3):189.

[3]常子奎,管健.社会学视角下的医患关系[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2,18(9):519-520.

[4]冯国俊,才万,王静.谈新时期医疗安全管理[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48-49.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第3篇

一、深入开展医德医风宣传教育

(一)大力加强正反两方面典型教育。加大正面宣传力度,深入宣传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继续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宣传卫生系统在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加大对王忠诚、吴孟超等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和优秀乡村医生的宣传表彰力度,组织编辑中国历史上医学名家和当代医学大家的从医格言警句和典型事例,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引导广大医务人员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自觉为群众健康服务。组织编写医务人员廉洁从业手册,摄制典型案例警示教育片,对查处的典型案例在全系统进行通报,开展警示教育,发挥震慑作用,促进依法廉洁从业。

(二)深入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推行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进教材、进执业医师考试和护士资格考试、进职称晋升考试,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和纪律法制教育经常化,使之贯穿于医务人员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全过程,使广大医务人员始终保持正确的服务理念和强烈的责任意识。深入宣传学习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商业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使广大医务人员明确是与非、罪与非罪的界限,筑牢廉洁行医的思想基础,切实增强廉洁从业的自觉性。

二、扎实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整治工作

(一)大力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认真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整顿工作方案》,抓紧研究制定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完善对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的综合协调机制,建立部门间协调议事规则,督促指导做好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着力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体系建设。完成乳制品质量安全标准修订工作,启动清理现行食品质量标准、卫生标准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科学、统一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食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技术仲裁、监测预警等工作。建立权威高效的食品安全信息机制,强化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和应急反应机制建设,严肃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建立食品安全行政监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责任追究。继续扎实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

(二)深化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以保障群众用药安全为重点,继续深入规范和整顿药品市场秩序。切实加强药品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的监管,严格药品审评审批,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的动态监管,加强对药品质量的市场抽检和稽查监督,严格药品广告审批和监测,加强对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药品生产经营领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继续推进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制(修)订工作,完善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规范。加快实施国家药品标准提高行动计划,优先提高国家基本药物标准,加快药典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完善高风险医疗器械标准。

三、扎实推进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

认真落实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的意见》,全面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切实降低药品的虚高价格。卫生部建立工作进展定期上报制度和信息制度,举办集中采购工作人员培训班,加强对各省区市集中采购工作的指导。7月份,卫生部会同国务院纠风办等部门,对各省区市开展集中采购工作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今年各省区市(除外)全部实行以政府为主导、以省区市为单位的网上药品集中采购办法。同时,继续扎实推进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工作,认真研究推进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工作。

四、严格规范诊疗收费行为

(一)严格规范诊疗行为。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组织分批研究制定常见病、多发病和费用高的诊疗项目的临床路径,2009年制定出台100种。进一步完善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并推动落实。认真落实《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方案》,进一步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使用管理机制。认真落实《处方管理办法》,严格执行按照药品通用名开具处方的规定。继续实行不当处方院内公示点评制度,完善医院药品用量动态监测和超常预警机制,继续推行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制度。开展器官移植医院复核,完善肝脏、肾脏移植科学登记系统,规范器官移植行为。坚决纠正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问题,促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因病施治。

(二)严格医疗机构财务和收费管理。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和价格政策,研究修订《医院财务制度》、《医院会计制度》和公立医院收支监管办法,加强医院成本核算和内部分配管理,推进医疗机构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完善院务公开制度,年底前所有医疗机构都要实行院务公开,切实做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收费标准、药品和医用耗材价格等信息的公开,严格实行费用清单制和费用查询制。加强对医院计费收费人员的统一规范化培训,完善计算机收费管理系统,加强对医疗机构执行财务制度、价格政策和收费情况的监督检查,坚决查处乱加价、乱收费等行为。认真组织开展单病种费用试点。

(三)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各级医疗机构要切实优化服务流程,积极开展导诊、导医等服务,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环境,杜绝“脏、乱、差”等现象,为患者提供干净、整洁、安全的就医环境。广大医务人员要切实改善服务态度,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严禁“生、冷、硬、顶、推、拖”等现象。

(四)严格规范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行为。积极探索乡镇卫生院收支两条线管理,转换运行机制,保证公益性。研究制定《乡镇卫生院管理办法》,规范乡镇卫生院的功能任务、监督管理等。积极推动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按照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要求,研究制定绩效评价和考核办法。完善乡村卫生服务管理一体化。

(五)严格规范社区卫生机构服务行为。积极推进社区卫生机构收支两条线管理和药品统一招标、统一配送、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按照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要求,制定并完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和绩效考核办法,优先使用适宜技术、适宜设备和基本药物,实行上门服务、主动服务,开展城市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试点工作。严格社区卫生机构收费管理,实行药品、服务价格公开和费用清单制度。

五、切实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

加大对新农合基金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新农合基金财务制度,坚持合作医疗基金的使用和补偿县、乡、村三级定期公示制度。完善定点医疗机构管理和报销补偿费用即时结算制度,严格控制自费药品。探索建立新农合监测点,对基金使用、医药费用变化情况、补偿结算等信息进行动态监测,保证资金运行安全。

六、认真落实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

结合贯彻落实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制度,加强调查研究和监督检查,认真落实、不断健全完善医务人员医德考评制度,2009年所有公立医疗机构都要开展医德考评工作。把考评结果与医务人员的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先评优和定期考核直接挂钩,建立对医务人员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切实加强对医疗机构的行业监管

(一)大力加强公立医疗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商请组织人事部门研究制定规范公立医疗机构领导干部选配条件和程序的制度办法,选拔讲政治、顾大局、懂管理的干部担任公立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加强对公立医疗机构领导班子成员的教育培训,重点突出政治理论、医院管理、行风建设以及纪律法制等内容,切实提高公立医疗机构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素质、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

(二)切实加强行业监管。结合医院评审评价,继续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建立加强医院管理的长效机制。严格医疗机构设置审批,落实区域卫生规划,控制医疗机构数量和规模,防止无序扩张。制定出台《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对医疗机构的校验管理工作,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经常性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执业医师执业行为的监管。强化对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管理,全面完成违规装备大型医用设备的清理工作,防止医疗机构盲目引进大型设备加重患者就医负担。继续推进大型医院巡查工作,着力抓好大医院,发挥大医院的模范带头作用。

八、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广医患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将医疗纠纷调解纳入社会大调解的范畴,积极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建立医疗风险分担机制。继续推动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法律法规,统一医疗损害赔偿标准,畅通医患协商、行政调解和司法诉讼等纠纷解决渠道,不断健全完善医疗纠纷处理机制,及时化解医患矛盾。继续扎实开展平安医院建设,加强医院治安综合治理,构建和谐医疗环境,维护正常医疗秩序,促进医患和谐。

九、严肃行业纪律,坚决查办违纪违法案件

对收受甚至索要患者及其家属“红包”,收受药品和器材生产、经营企业商业贿赂,各种形式的乱加价、乱收费、开单提成,开大处方、过度检查、过度治疗,违反规定配置大型医用设备,以及医疗机构违反规定将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等问题,要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并按照规定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对查处的典型案件,要在全系统内进行通报,开展警示教育。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医疗卫生系统违纪违法行为处分规定》,进一步明确医疗卫生从业人员行为准则和从业规范。

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任务落实

(一)严格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管行业必须管行风”的原则,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主要负责人要把行风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领导班子其他成员要结合分工抓好职责范围内的纠风工作;相关部门要把纠风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扎实推进纠风工作。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第4篇

一、医疗口译的特点

1.复杂性医疗口译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医疗口译不同于会议口译,后者可以事先得知口译主题,了解背景知识,甚至提前和会议发言人交流。对于医疗口译来说,前来医院就诊的病患病情病史千差万别,医生与病患的交谈内容又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困难[2],且所需的医学知识和医学术语承载量极大。其次,医患双方不同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和思维方式,也会导致双方的言语沟通的障碍,甚至是误解。最后,作为医患双方沟通桥梁的译员在医院、诊所等医疗机构服务,不仅要考虑机构的程序知识和话语特点,还可能面临复杂的医患矛盾、各种传染性疾病所带来的风险,因此身心压力更大。

2.准确性准确传译原语信息是医疗口译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医疗口译的准确性体现在译员对医学术语的准确口译。翻译过程中,医生与病患的的说话风格、语气、语域,文化敏感都应该被译员所模仿与保留,以确保信息传递准确完整。译员为医患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准确地传达医生的问诊以及病人的回答,使医患诊疗顺利进行,最终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反之,如果翻译时误译、漏译了某个医学术语或者某句病患的病情,最终的结果可能会使病患不能得到及时治疗,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3.专业性医疗口译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对医学知识和专业术语的掌握、翻译内容的保密、工作态度的中立等三个方面。首先,专业的医疗口译员应熟悉医学知识和医学术语,了解医学常识与工作规范,其扎实的双语基础可以胜任在医疗背景下协助病人、医生、口译员三者的有效沟通。其次,译员必须对翻译内容严格保密,不得向医疗团队以外的人泄露,除非得到病患的同意或者是应法律的要求。口译笔记也要妥善保管。最后,译员必须保持中立,不擅提建议,不影射个人偏见或信仰;不以个人判断或文化观念影响诊疗的客观性。

4.灵活性医疗口译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传声筒”、“翻译机器”,机械地进行着双语转换。译员除了应具有“信息挖掘能力”,能够准确地传译原语内容和精神外,还应该学会灵活处理。例如,口译过程中,译员应敏感地体察到存在于两种语言间细微的社会文化差异,若发现医生有歧视言行,应适时插手,灵活应对,从而避免医生与病患的纠纷。综上所述,医疗口译具有独特的特点,因此,对其开展研究应该采取不同于会议口译的方法。

二、对国内医疗口译研究的思考

对于医疗口译研究,国外学者和研究机构可谓如火如荼,理论成果颇丰。而且,国外医疗口译职业化水平也比较高。2001至2006年,美国罗伯特•伍德•强生基金会(RobertWoodJohnsonFoundation)通过调查,列举了包括蒙特雷语言学院在内的33所的学术、社区或双语医疗口译培养、培训项目。这些培训机构都有详细的培训计划与课程。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医疗口译。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上以“医疗口译”为主题词检索发现,截止2014年5月共有7篇论文和2篇优秀学位论文,发表期刊不乏《外语研究》、《中国科技翻译》等核心期刊;研究方向也颇多,苏伟、詹成分别通过对医疗译员角色的理论研究和实证调查,提出对口译教学、口译研究和医疗机构等方面的启示;侯阗介绍美国医疗口译的发展及现状,从而提出借鉴国外经验,促进国内医疗口译的职业化等等。学者们的研究对于目前国内医疗口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增加了学术界对医疗口译这一社会需求巨大的口译形式的认识,也为发展国内医疗口译研究提出新的思考。

医疗口译在国内的发展离不开对开展医疗口译员培养的研究,而对于医疗口译员的培养体系,国内少有深入探讨。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思考,希望可以给予学术界一些启发。

1.关于医疗口译课程的开设美国医疗口译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中医学术语(medi-calterminology)是教学内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这是由医疗口译基本特点决定的。其次,从事医学口笔译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在于专业术语的使用。因此,需要系统地开设医学术语课,同时借鉴国外资格认证机构的职业准则、译员角色、口译基本技能、文化与伦理问题和交际沟通技能等内容进行教学。

2.关于医疗口译员的培养医疗口译译员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双语基础和口译能力,而且还必须熟知医学术语,医学基本知识,以及具备如何应对诊疗时出现的语言、文化、伦理、道德、信仰等问题,如何促进医患间顺利沟通、保证诊疗效果等能力。2009年教育部1号文件,全面推进硕士专业学位培养计划,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其中就有翻译硕士口译方向。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医科院校和开设翻译硕士专业的外语院校合作办学。翻译硕士培养单位具有高素质的师资和强大的科研支撑,可以加强口译员双语语言能力,以及开展相关科研以保证口译员培养的科学性。医科院校则具有丰富的医学资源,能为医疗口译员的医学专业知识和医学术语教学提供教学平台,同时其附属医院也可以为医疗口译员提供实习甚至从业场所。3.关于医疗口译的职业化国内医疗口译的社会认同度不及会议口译,究其原因,社会认知不足是一个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医疗口译的职业化进程滞后,甚至是没有

一个规范的职业准则,整个市场处于无序的竞争中。美国医疗口译的发展也是经过一个从不规范到规范,从无序到有序的过程。有学者呼吁,国内医疗口译职业化进程应借鉴美国医疗口译的职业化过程。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市场,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职业规范和认证评估体系。这些都是未来国内医疗口译职业化的努力方向。

三、结语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第5篇

【关键词】医疗卫生机构 财务管理问题 对策

一、引言

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是针对与医疗卫生机构有关的资金的筹集、分配和使用等财务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指挥协调和考核等工作的总体计划。财务管理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并且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医疗补偿机制尚未健全的境况下,医疗卫生机构的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需要医疗卫生机构医生的高超的医疗卫生水平以及服务质量,更应该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最大程度上地节约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支出,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作为一个整体的活力与竞争力。本文分析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二、财务管理在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中的作用

1、财务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充足的资金对医疗卫生机构很重要,是医疗卫生机构向社会大众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维持医疗卫生机构良性和可持续运行的前提条件。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活动的功能主要有:为医疗卫生机构筹措资金,从而保证医疗卫生服务日常活动以及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合理地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节约成本的重要基础;财务管理的好与坏是决定医疗卫生机构健康和可持续运行的重要基础。

2、财务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重要基础

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是依照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依据资金活动的特点以及规律,尽可能有效率地组织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活动,正确地处理相应的财务关系。财务管理的完善与否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活动以及日常的经营活动起着导向或制约的作用,完善健康的财务管理可以对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经营活动的正常运转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不完善的财务管理在资金、人员积极性等方面制约着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管理和活动。因此,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可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三、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问题

1、医疗卫生机构管理者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性不足

由于受到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思想的影响,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普遍都存在着对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认识上的误区,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也不会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们至多视财务管理仅仅是医疗卫生机构的一种形式,导致了整体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对财务管理的轻视。另外,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多为在医学方面有所建树的人员,很少有受到过系统财务管理教育或培训的人员,他们对财务管理工作的认识比较浅薄,把财务管理当作是记账、算账的简单流程,对财务工作理解不够深入,导致对财务工作的轻视。

2、医疗卫生机构财务预算不科学

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预算是对本年度内机构财务的收支规模、结构以及资金渠道作出的预算和计划,是年度内医疗卫生机构各项目发展计划以及日常工作任务在财务收与支方面的具体反映,同时也是医疗卫生机构年度内财务活动的基础依据。预算管理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实现本机构既定目标而实施,财务预算作用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一切医疗活动领域。因此,做好财务预算是医疗卫生机构良性运行的基础工作。但是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多流于形式,预算的制定和执行的主观随意性很强,财务预算缺乏有效的执行力度,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并且因为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对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把握有时也不够精准,从而不能及时地收集到内外部环境变化信心,难以准确地预计未来事态发展状况从而对医疗卫生机构会产生的影响。因此,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经常性地不科学,导致了年度计划的非科学、非正常管理。

3、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不到位

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是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最重要的设施,并且医疗器械设备价格一般都很昂贵,多则上亿元,少也有几千万,对这些资产的合理有效管理非常重要,对财务管理的健康有序运行更是至关重要,是关系到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的大事。医疗卫生机构在引进先进医疗器械时,应该先合理地进行研究比较,尽可能地节约购买成本。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大多数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引进器械设备时根本没有对器械设备的未来现金流入和器械设备的成本进行比较和研究,在财务上也没有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是盲目引进设备,造成了大量资金的浪费,有些设备在目前的医疗条件和水平下根本无用。同时,日常的医疗器械管理也不到位,没有严格的考核机制,致使贵重仪器设备或荒废或闲置,有些甚至提前报废,给医疗卫生机构财务方面造成重大损失,影响到其他活动的财务管理。

4、医疗卫生机构的风险意识淡薄

计划经济条件下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目基本是由国家负责,财政主要负责提供资金,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需要资金就向财政申请,没有市场经营风险,也不存在破产倒闭之类的问题,造成了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比较淡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意识是每一性质单位都应该注重的问题,《医院财务制度》规定了医疗卫生机构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从而建立自我发展的新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风险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自然因素、技术革新因素等外部因素和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人员素质等内部因素。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收入与预期经常发生偏离,单位财务活动的组织和管理过程的某环节或方面出现问题都可能会引发财务风险。如果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注重强调本单位的风险防范意识,在市场竞争中就显然地会处于弱势地位,严重的可能可致破产。目前大多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缺乏相对应的风险防范意识,医疗单位财务管理资产结构不合理,坏账性资产长期挂账,固定资产利用和配置效率都很低,严重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收益和竞争力。

5、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目前,很多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是非财务专业人员,整体素质有待提高,对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观念淡薄,从而经济决策也缺少科学性。作为医疗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应该具有财务人员必须的业务专长和职业素养,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意识。另一方面,医疗卫生机构中主管财务工作的多为在医学方面做出成绩而得到任用的医学专家,作为财务管理方面来讲是外行人,因此也造成了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水准较低,内部控制制度也不完善,从而影响了单位整体的财务管理能力,宏观上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的良性和可持续经营。

四、完善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强化风险意识

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必须强化风险意识,改变计划经济时期的无风险意识。在引进高技术高风险的医疗项目或医疗器械时,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者必须准确地分析内部和外部的经营环境,把握好资金市场的发展以及变化规律,时刻意识风险与所得平衡的原则,从而处理好资金市场和财务风险,收益与风险的平衡与联系,合理地运用财务杠杆的调节功能,从而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制,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保证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金的保值和增值。

2、做好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

预算是所有工作开始的重要基础,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应该由事业单位通过一定的程序研究通过,对本单位未来一定时期的经营决策、经营目标和经济责任通过具体的数据进行说明。医疗卫生机构要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从实际需要出发,对各项目的费用开支的可能性、必要性和合理性进行研究。同时,医疗卫生事业单位需要建立预算管理类的组织机构,对单位的总体预算负责,并且负责预算的执行力度,努力把实际的项目资金运用状况与预算完美地衔接起来,发挥预算的作用于目标,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从而达到财务管理为单位经营服务的目的。

3、加强财务日常管理,增强成本管理意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管理的内容与范围也不断扩大,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不仅仅要参与一般的市场活动,也需参与医疗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的竞争。在这样的背景下,医疗卫生机构不仅要注意运营成本,还需关注医疗卫生机构的市场效益。必须突破传统的成本模式,注重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发展,加强对日常采购、技术、大型项目设备的引进等的研究和考量,努力在每一个方面做到成本节约、效益先行。

4、财务人员培训

高素质的人才是好的制度实施和执行的重要条件。财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能够决定财务制度的实施状况。因此,财会人员的职业水平以及其职业素养的高低会影响财务制度实施的效果和效应。医疗卫生机构在实际的工作中,首先要严格把关用人制度,针对财务人员的招聘、选拔和任用都要明确具体地实施,选择和任用符合各自岗位要求的人员。其次要多层次、不间断、全方位地加强和完善财会人员的岗前、岗中培训,切实地加强和提高财会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职业、业务素质。另外还要注重医疗卫生机构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医疗卫生机构财会人员的爱岗敬业精神,努力树立所有财会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同时要加强与财务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的学习与遵守,将财务管理制度切实地落实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日常财务管理实践中。

五、结束语

总之,财务管理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良性和可持续经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良好健全的财务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整体收益,而且对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的整体竞争力和长期规模发展至关重要。医疗卫生机构要提高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意识,重视财务管理的作用,从而充分调动财务人员的积极性,实现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资金运转的良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维持医疗事业单位的持续经营。

【参考文献】

[1] 李少萍:如何健全医院财务管理之浅见[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7).

[2] 黄连军、张仕华:实现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初探[J].中国集体经济,2009(3).

[3] 张莉:浅谈医院财务管理[J].现代会计,2007(2).

[4] 杨继红:医院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财会研究,2007(7).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第6篇

一、强化医保管理机制。

(一)稳步推进我市职工、城乡居民和普通门诊统筹医保三项制度实施。

全面开展普通门诊统筹实施工作,落实城镇职工医疗平安市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医疗平安一体化经办管理工作的衔接。确保三项制度改革平稳有序进行。

(二)不时完善医疗平安费用结算方法。

要根据不同医疗机构和疾病发生的特点,从源头上控制不合理的费用支出。细化和完善医疗费用结算办法,目前我市普遍使用定额结算方法。可积极探索实行总额预付、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等鼓励医疗机构主动降低本钱的费用结算方法。

(三)完善和深化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服务协议的管理。

不时完善协议内容,1根据新社保年度的发展和要求。将医保政策和医保管理标准充实到协议条款中,提高协议内容的可操作性。

建立完善对定点机构参保病人住院登记和探访机制,2加强就医管理。要积极探索与市级统筹适应的就医管理方法。处置好方便参保人员就医与合理控制医疗费用的关系,防止医疗机构挂床住院、冒名住院、过度治疗以及骗取医保费用等违规行为发生。

(四)全面落实定点机构考评制度。

建立对定点机构的服务态度、执行医保规定情况和服务质量等进行综合考核、考核结果与医疗费用结算经济弥补挂钩的管理机制。社保经办机构要积极配合做好定点机构定点服务质量考评工作。

(五)做好医保运行情况分析工作。

使之成为经办机构基金结算决策、提高医疗平安经办管理服务水平和成为经办系统提高执行力的一个有力抓手。通过数据整理并进行分析,开展医疗平安运行情况分析。以数字化、定量化评估医疗平安运行效果,推动经办管理优化。

(六)积极探索研究解决异地就医实时结算难题。

建立和完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实时结算管理制度,必需加大力度。一是建立全市定点机构协议管理一体化,做到市、区定点医疗机构互通;二是研究探索建立定点机构实时结算系统,尽快实现参保人在异地看病医疗费用由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资金实时结算。

二、完善工伤、生育、失业平安市级统筹

要全面贯彻落实《江门市失业、工伤、生育平安市级统筹实施方案》为下一阶段最终实现社会保证市级统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完善工伤、生育和失业平安基金统一调剂制度。解决地区内市、区之间基金统一调剂结算、数据资料资源共享、以及待遇发放统一流程的问题。

(二)建立和完善工伤平安服务协议管理制度。要完善工伤平安医疗服务协议管理。对未建立工伤平安医疗服务协议管理的市、区。以及工伤平安基金的合理使用,遏止浪费,规范工伤平安管理服务。

(三)积极探索建立医疗、工伤平安定期待遇的异地人员资格实时认证机制。实地对一次性缴纳医疗平安费参保人和享受工伤平安待遇情况进行认证。确保基金的平安。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第7篇

Abstract: Enterprise quality is not altruistic behavior, but consider the altruism, the pursuit of self-interest performance, from the process of self-interest to altruism effect. Enterprise quality in the management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practice shows that influenc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are the major factors to four dimensions, namely the top executive behavior, employees values, staff are not ethical behaviour, staff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The plough through effective four dimensions intrinsic mechanism, determin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cheer practice by itself and society lies in the pursuit of mutual benefit, to establish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foundation. Take this opportunity for firstly, research suggests from medical establishment ethical climate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of ethics and medical institutions code of ethics and to fulfill 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at four pivot to our employe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mmunication, mutual trust, so as to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the medical institutions provide guidance for the path.

关键词: 企业品质;医疗机构;伦理气候

Key words: enterprise quality;medical institutions;ethical climate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9-0100-02

0引言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及创新,人类对于医疗健康观念也逐渐由传统的疾病治疗转向现代预防医学及公共卫生等方向。由于近年来医疗机构如雨后春笋般设立、医疗费用的上涨、以及医疗资源有限的困境下,各种型态的医疗机构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医疗机构为了生存而加强其医疗机构管理,以企业化管理方式进行。从而出现由于医疗机构管理过度着重于管理绩效及成本控制考量,而往往忽略掉了医疗机构管理的基础,即由医疗机构品质所造成各种医疗管理问题,例如员工工作倦怠、旷职以及工作情绪低落等情形,甚而延伸出更多医疗质量等问题,例如误诊、检验结果判读错误、外科病理检查失误、用药错误等等。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准的提升以及医疗院所选择的多元化,病患对于医疗服务期望值亦相对提高,因此医疗机构除不断地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外,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的品质,从而必须很好地了解企业品质意涵和重要作用,厘定影响医疗机构品质的相关因素,以及把握自身品质的要务。

1企业品质的意涵及其重要性探源

1.1 企业品质的意涵企业品质主要指企业组织中员工行为的是非及对错,是一种含有道德价值的管理决策。Carroll指出“企业品质可视为企业组织内的工作成员对其行为或是决策的评判标准”[1]。Velasquez认为“企业品质的研究重心在于如何将道德标准应用到企业政策、制度和行为,是道德上对或错的一种专门化研究”[2]。Gillbert认为“企业品质是提供出伦理规则、道德标准以及经营信条在商业情境上的应用表现”[3]。企业品质亦指以企业为主体所构成的伦理关系和法则,其目的在于规范企业内部员工、社会大众以及消费者的关系。企业品质应注重伦理关系的实质内容,在实践运营中要求企业抛弃固有的自利动机,进而追求对社会公益或其它相关群体的福祉贡献。

综观企业品质相关文献得知,企业品质是一种行为的标准与指导守则,此标准及守则主要用来引导员工面临各种情境与对象(顾客、供应商、员工与社会大众等),指引员工如何去判断是非对错。就企业内部而言,企业必须重视员工的福利,管理者必须经常检视自己的决策,是否符合伦理需求。从企业外在环境互动而言,企业间应该互相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以互信与公平竞争为原则并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医疗机构行业研究第8篇

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关键词】  医疗风险; 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

    【Abstract】  This article pointed out the present research condition of the early risk warning in our country. Through the research of military hospital to the medical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the author put forward consult project,verify the problems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s to others.

    【Key words】  medical risk;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risk early warning

    医疗工作是一项高风险、高技术的活动,它贯穿在诊断、治疗、康复等医疗行为的全过程中。相对于其他高风险行业而言,国际医疗界对于医疗风险的研究与管理起步要晚得多,而且缺乏成熟经验。我国目前并没有建立完善、有效的医疗风险预控手段[1],因此如何利用军队医院自身的优势建立医疗风险预警系统已刻不容缓,这也是军队医院加强医疗风险管理的第一步。

    1  风险预警的基本概念

    所谓预警,就是对那些可能出现的极为不正常的情况或风险进行汇总、分析和测度,并据此对不正常情况或风险的时空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预报,以及提出防范或消解的措施[2,3]。风险预警系统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预警系统是指为防范可能偏离正常发展轨道或可能出现风险而建立的报警系统。广义的预警系统则是由4个相互关联、关系密切的子系统组成,包括预警咨询系统、预警决策系统、预警执行系统和预警监督系统。这四个子系统涵盖了从确定预警指标、寻找警源、分析警兆、准确及时报警、确定警情应对措施以及排除警情并收集反馈信息的全过程。从上述概念中,可以得出,医疗风险预警就是对医疗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安全事件或医疗风险进行监测、汇总、分析、预报,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4,5]。

    2  目前国内的研究情况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相对于其他高风险行业 ,国际医疗界对于医疗风险的研究与管理起步要晚得多,而且缺乏成熟经验。建国 50多年来,我国先后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建立了一些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有效制度,例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的规定》,但这些政策条文散放在各个不同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中,没有形成专门体系[6]。总体上讲,我国深层次的医疗风险监测预警机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还没有业内公认的、完善的、全国性的医疗风险监控网络体系,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学术研究机构,都无法全面掌握全面的医疗风险管理相关数据,难以及时对医疗机构的医疗风险程度进行评估,更无法通过相应的预警机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7]。

    3  现阶段军队医院对风险预警机制的研究

    目前国内外医疗界仍没有建立一套完整的医院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系统,因此军队医院的风险预警研究还处在摸索阶段,而借鉴其他行业较成熟的风险预警模型则成为最好的研究方法[8]。通过研究参照其他行业已实际应用了的风险预警机制模型[9],并结合医疗风险特点、种类、成因,军队医院可以建立如下的预警机制:

    3.1  医疗风险预警的结构框架

    医疗风险预警系统是由外部支持系统、内部决策系统、数据信息处理系统、预警结果输出系统等分系统所构成的有机体。预警系统是建立在对医疗风险识别与评价的基础上,以现代化科学分析方法为主要手段,是未来医疗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可以提出了医疗风险预警的结构框架(见图1)

    3.2  医疗风险预警的简单流程

    把能反映医疗风险程度的敏感指标构成主要指标集,然后将其输入信息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可以得到数据的风险等级,并用一定的方法显示出来。风险管理者参照风险等级结合医疗机构实际情况采取应对方案,并对应对方案进行评价[10]。根据此预警流程(见图2)构建医疗风险预警系统模型。

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3.3  医疗风险预警的分析工具

    3.3.1  预警评估——模糊优选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  由于医疗风险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传统统计预警方法受制于一定的统计理论依据,对复杂的医院预警系统的适用性是有限的,很难满足医院医疗风险预警的实际需要。所以,选用将模糊优选和人工神经网络分析法结合起来,以实现对军队医院医疗风险的预警评估。模糊优选和神经网络的医疗风险预警原理是:以BP神经网络为基本构架,先应用BP神经网络对医院风险预警指标进行预测,得到新的预警数据;然后引入模糊理论,利用模糊优选模型测评医疗服务的风险状况,得出的优等相对优属度的值即风险程度评价值[11]。

3.3.2  概率计算——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元逻辑回归(logistic回归)可以用来计算在一段时间内军队医院医疗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得到的概率大于设定的可调控的基本值,则立即对其预警。多元逻辑回归的计算方法主要是通过建模来完成,在建模之前可以先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取得代表绝大多数信息的主成分因子,然后对取得的主成分因子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logistic回归模型。然后再运用公式计算出医院发生医疗风险的概率,通过结果显示从而达到预警的目的。

    3.3.3  结果显示——信号输出图  结合国家检测经济预警的做法,风险标识可根据风险值与预警数值的比较,依照确定的区间,以绿色预警、蓝色预警、黄色预警、红色预警信号表示,分别代表正常、轻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重度风险[12]。如绿色预警表示风险极小,可以进行医疗活动;蓝色预警表示风险小,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静态监控即可;黄色预警表示已经出现了一定的风险,卫生管理机构应提高监管力度,及时反馈信息,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尽可能化解风险;红色预警表示风险已经很大,决策者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医疗机构应处于警戒状态,将风险事件的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4  军队医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军队医院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需要注意两点:①军队医院在建立医疗风险预警体系时应结合自身的特点。包括:患者人群为军人与地方老百姓,专业特色更偏向于创伤或部队常见的疾病,管理能力强但难度也大。军队医院应普及和加强医务人员的医疗风险、病人安全意识,支持和开展病人安全相关研究;建立医院检查审核制度和医务人员的定期考核管理制度,重视和加强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等。 ②建立预警系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立预警系统需要充分的物力、人力、财力来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并且需要大量专业人员进行决策判断。考虑到我国现阶段国情,就诊人数多,不同地区,不同医院的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疗资源属于稀缺资源,卫生投入有限,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医疗风险预警体系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我国医疗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任重而道远。

    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医疗卫生机构肩负的责任亦将越来越重大,开展医疗风险预警与防控机制的研究将变得越发迫切。作为军队医院,要有比地方医院更强的责任感,要牢记自己作为军队人员的使命。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医疗风险预警机制,将会在提高医疗质量、防止事故发生、减少纠纷形成、保障患者安全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胡坚勇.关于建立医疗风险机制的思考[J].浙江临床医学,2005,7(3):335?335.发表教育教学论文

[2] 黄冠胜,林伟.王力舟,等.风险预警系统的一般理论研究[J].中国标准化,2006,3:9?l1.

[3] 覃红,戴燕玲.浅论建立和完善我国抵御医疗风险的保险机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4):130?134.

[4] 霍志勤,罗帆.空中交通安全预警管理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6,16(3):60?64.

[5] 程艳敏,刘岩,刘亚民.医疗风险预警和防控机制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7,4:265?266.

[6] 许苹,陈勇,樊震林,等.医疗风险管理预控体系的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07,23(5):316?319.

[7] 云从.我国医疗风险检测预警机制开始建立[J].医院管理论坛,2005,10:33?35.

[8] 罗帆,余廉,平芸.民航机场灾害预警管理系统探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2,24(6):41?44.

[9] 罗帆,佘廉.企业人力资源危机的预警管理[J].工业工程与管理,2003,4:10?15.

[10] 许苹,孔令曼,秦婷,等.建立医疗风险预警机制的若干构想[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