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1 16:23:04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1篇

关键词:幼儿园;健康教育;规划

一、遵循幼儿身心的基本规律

在研究幼儿园如何开展健康教育时,我们一定要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征和规律,否则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幼儿园和教师在进行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时,一定要反思是否设计符合了幼儿学习的心理?是否运用了绘本、视频、实际操作等手段或形式来激发幼儿的兴趣?是否保证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根据幼儿园的基础进行健康教育内容的规划

一些幼儿园在之前很少或没有开展过健康教育,那么应该先对本园的幼儿的健康状况做一个调查,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了解幼儿的身体发育情况和心理发育情况。然后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考虑健康教学的实施可能,日常的健康教育如何实施,幼儿园和家长如何配合等问题。

而有些幼儿园已经有了多年的健康教育的经验和研究基础,那么像这样的幼儿园应多反思,不断地完善健康教育的内容。理清教育的思路,形成具有幼儿园本身特点的健康教育理念。反思日常健康教育中是否分时、分段,是否根据不同学期的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制定了不同的健康教育内容等等。在反思中找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并对不足及时进行研究和弥补。依据某些健康教育的成果,组织健康教育的相关研究队伍进行健康教育教材的编写。将实践上升为理论,再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理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样也能对其他没有太多健康教育经验的幼儿园有更多更好的指导作用,大家可以共同分享经验,使每一个幼儿园都能够有效地开展幼儿的健康教育,让他们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

我们必须欣喜地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开始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对健康教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相关的内容。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的经验和不足,推动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中更有效地实施和开展。

参考文献: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幼儿教育;渗透;路径

在幼儿教育中,健康教育不仅是重要的常识教育,这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规律的重要向导。幼儿园时期日常教育工作的展开中,培养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与习惯非常重要,这会让他们积极健康的成长,而这些好习惯则能够让幼儿长久受益。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在实践时展开方式和引导模式非常重要,合适的渗透路径会让教育的内容更充分地被幼儿接受,并且可以有效规范他们的日常行为,让幼儿在形成正确的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将健康教育渗透到一日常规活动中

以卫生教育为例,在一日生活常规中,从起床的洗漱、三餐卫生、用眼卫生、衣服卫生等都需渗透到一日生活常规中。如在幼儿游戏结束后,教师组织幼儿唱“洗手歌”,让幼儿懂得活动后要及时洗手,从而避免细菌感染。生活中的这些细节是培养幼儿的健康意识,以及让幼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极为有力的教育素材,幼师不仅要善于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也要善于处理幼儿发生的各类问题。比如,有的孩子健康习惯不好,洗手不认真或者根本不愿意洗手,针对这种情况幼师可以采取和幼儿单独沟通的方式,也可以将这个问题在班级提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结合生活中的这些常规活动展开健康教育,不仅有着很好的实践基础,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起点。

二、专门健康教育在幼儿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专门教育是指在幼儿健康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各类健康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方式有利于幼儿形成系统的健康知识,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以身体保健教育为例,教学中教师可情景表演、采取动作与行为练习法、讲解演示等方法进行专题教育。如在“用手卫生”的专题教育中,教师可通过形象的动画片来引导幼儿观察,然后以示范法引导幼儿观察教师如何做,最后以“我能行”为实践活动组织幼儿进行洗手,洗手活动中以歌曲激发幼儿兴趣,并以“比一比谁的小手洗得最白”为激励,从而让幼儿在活动中掌握洗手的方法。这种方法的针对性强,教学效用明显,能够让幼儿对于相应的健康知识有更为充分的领会。

三、健康教育与其他教育有机融合

可以将针对幼儿的健康教育灵活地和其他领域的教育实现有机结合,让彼此充分发挥相辅相成的效果。健康教育涉及的内容很广,仅仅是专题教育无法覆盖所有的内容,单一的教育引导方式也会让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如果能够将健康教育和各个学科实现有机融合,比如,和语言教育、音乐教学、科学教育、美术教育乃至社会教育等进行灵活的结合,这会覆盖更广泛的健康教育内容,同时,教学的方法和模式上也会更灵活。比如,在将语言教育和健康教育进行融合的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语言为指令来组织学生进行相应的游戏,让大家在游戏中来学习相关的健康知识。这种跨领域的结合不仅让健康教育的趣味性更强,能够收获的教学效果也更加理想。

四、幼儿园和家庭在健康教育的实践中同样重要

很多幼儿家长将所有的对于幼儿的教育工作都交给了幼儿园,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学到这些知识、常识和生活习惯后这些内容就会一直跟随。这是一种极为简单与片面的认识方式。某种程度上,幼儿的家庭环境以及家人对于他们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中发挥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幼儿在家庭环境中养成的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意识同样是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构成。幼儿园和幼儿家庭应当在教育思想理念上达成共识,并且积极展开家园共育活动。幼儿在幼儿园中学到的内容要让他们回到家后也积极展开实践,并且家长要给予监督,需要的时候还应当积极给教师反馈。只有两个方面形成一股合力,透过紧密的家园合作与家园共育,健康教育的渗透力度才会更强。

五、幼儿健康教育展开中需注意的问题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3篇

关键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4-280-01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新《纲要》中提出要想培养21世纪的人才,必须将幼儿园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幼儿园我们不仅仅要培养他们有良好的智力、知识等智能素质,更要培养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完整的人格。目前,我国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虽然是热点,毕竟刚刚起步,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都丞待我们去探讨和解决:

一、新《纲要》中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表述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情绪积极向上、性格活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能力。同时新《纲要》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纲要》中将幼儿园教育内容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这些领域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我们细细分析每一领域当中,都可以看到有关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因此,教师在制定教育活动计划时,要根据儿童成长的年龄特点和本班儿童的已有经验将心育目标与某一领域目标有机融合。例如“自我意识”的教育;在小班我们开展了《自我介绍》《我与别人不同》等培养幼儿自信的教育活动。在中班开展了《说出自己的优点》《我为大家服务》等体现自己优势等活动,在大班开展《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教育内容;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有重点地在各年龄阶段循序渐进地开展活动,而这类活动除了进行专门的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外,还要关注其发展目标与其他领域的融合。例如《木偶奇遇记》中的彼诺超,用他坚强勇敢的性格特征来教育幼儿,使幼儿通过具体形象的感知受到启发和教育。这样,便使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整合式教育走向生成式的,持续发展的,整体性的教育。

二、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的观念与行为的转变。在幼儿园里教师对幼儿的心理健康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解为传统意义的“上健康课”。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在日常生活、学习和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幼儿把教师看做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和模仿的对象自觉或不自觉地在自己言语和行为中加以仿效。其次,要注重幼儿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幼儿的同伴不仅是一种对孩子心理发生作用的影响源,而且也可以作为一种社会结构中的一个因子,影响儿童行为的发展。再次,要关注家园共育。家园共育是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只靠幼儿园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新《纲要》更加提倡家园共育的模式。因为家庭环境,家长的观念和行为,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等都会对幼儿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家庭和睦的孩子心理安宁、活泼愉快,而家庭冲突的孩子则内心焦虑、心神不宁,常导致心理问题。所以我们必须与家长搭起一座相互沟通的桥梁,家长是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根据自己孩子的个性和年龄特点,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来教育自己的孩子,是必要的和重要的,那么我们幼儿园应向家长大力宣传有关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方法。最后,注重社区对幼儿的影响。社区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有利环境,社区的生活、社区的道德风貌等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孟母三千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对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探讨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4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健康概念;心理健康

健康不仅是没用疾病或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健全状态。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从此规定中可以发现,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首要任务。健康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增强幼儿健康可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也有益于疾病的早期预防,是幼儿的幸福之源。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对孩子的一生有及其重要的影响。

一、当前幼儿园健康教育现状

幼儿园健康教育是其它各领域教育的基础,健康教育既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顺利参与学习、游戏的重要保证。但当前幼儿健康教育也存在许多问题,如重智力轻健康教育等,具体情况如下:

1.对健康概念认识模糊不清

目前教师对健康概念和健康教育所涵盖的内容不够明确,对健康的多元化认识不清晰,仍局限在生理健康上,停留在个人化的健康概念上。对现在社会的健康观的多元性与整体性缺乏必要的认识。教师在幼儿健康教育中很多属于生物医学模式的健康观,在幼儿一日活动中仅在保健和体育中关注幼儿的健康教育,忽视了对幼儿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教育和培养。

2.心理健康不被重视

有的幼儿由于家庭缘故、教育缺陷或者心理发展滞后等原因,出现一些心理不健康的行为异常现象,如自私、脾气暴躁、攻击性强等。但幼儿园现行健康教育大多采用单一的生理保健的教育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与保健在很大程度上不被重视,同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及家长功利化的影响,教师更多强调幼儿智力开发,忽视幼儿的人格培养和愉快体验。这对幼儿的心理发展十分不利。从一些统计数据可发现,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须引起家长、教师及全社会的足够关注。

3.家园健康教育相互脱离

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至关重要,二者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目前现状幼儿园和家庭中却相互脱离,教师认为只要对幼儿在园进行良好的健康教育,幼儿回到家庭是否还能持续在园的健康态度和行为与其无关;家长认为只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就万事大吉,教育是教师的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此状对幼儿教育不利,幼儿园与家庭教育要相互结合相互作用,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对幼儿的健康教育,促进幼儿全面成长。

笔者具有多年幼儿教育工作经验,下面就结合自身教育体验来谈下健康教育涉及的主要内容。

二、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1.生活卫生教育

主要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日常生活中必须的、基本的生活知识和卫生知识,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初步的生活能力,逐步提高幼儿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使幼儿学会以健康的方式来生活。如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基本生活能力的培养,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保持环境整洁的教育及预防保健的教育等。

2.安全教育

主要是帮助幼儿获得和掌握日常生活中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使幼儿逐步懂得爱护自己和他人,不断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生活活动的安全教育,交通安全的教育,自救自护的教育等。

3.身体锻炼

利用体育器械或自然物(阳光、水、空气)进行身体锻炼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全面协调地发展幼儿的体能,增强幼儿体质,提高幼儿适应自然的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体育活动让幼儿了解基本的体育卫生知识,培养幼儿勇敢、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4.心理健康教育

即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幼儿的心理强度,提高幼儿对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包括:情绪情感的教育,良好个性的培养,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性教育等几方面。

三、结论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树立健康意识,培养良好行为。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是行为改变的较为成熟的模式。知(知识学习)是基础,信(信念和态度)是动力,行(促进健康行为)是目标。健康知识的学习是终身的,在不同时期儿童对健康知识的了解不尽相同,途径也是非常广泛的,幼儿园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有目的是主要的途径,提高教师的健康意识是搞好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的保障。

另外,家庭成员对于健康知识的了解会时时刻刻影响孩子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有赖于家庭成员的知识背景和习惯。再次是社会的影响,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杂志、标语、互联网等媒体,及专家面向大众的讲座、报告、咨询和社会针对促进大众健康制定的法律法规。人们接受了这些知识通过思考加强对自身的保护和对他人的责任,形成信念,坚信健康的行为会对健康人生的价值,逐渐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形成健康行为习惯。

为了孩子我们每个人都来为生活环境卫生的改变,消除可能危害人们健康的隐患而努力工作,儿童的健康就有了保障。经过教育机构、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使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健康的人。

参考文献

[1] 陈西玲 儿歌在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中的运动状况及策略.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第2期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育;幼儿园教育;健康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120X(2016)05-0042-02收稿日期:2016-01-07

作者简介:伍施蓉,女,湖南常德人,长沙师范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幼儿体育学、体育法学、体育管理学。

在学前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中,为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国家出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并将“健康”作为五大领域之首放于指南第一部分。体育教育作为幼儿园健康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当前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重视,甚至现阶段已被不少幼儿园作为宣传与突出自身办园特色、深化教学改革、丰富幼儿园内涵的重要举措之一。但从幼儿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来看,问题不一,如幼儿园管理者、幼儿园教师本身对体育教育活动的价值定位和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家长缺乏对幼儿体育教育活动的正确理解与认识等。可见,幼儿园体育教育有待进一步在教育理念、教育形式与文化建设等方面作相应的变革与努力。

一、重塑幼儿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

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相关内容中强调健康教育要通过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和大自然中的活动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以此来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通过在走、跑、跳、钻、爬、攀等各种体育活动中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并强调幼儿不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体育教师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在保育幼儿的同时,帮助他们逐渐学会生活自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由此,我们可以明确幼儿体育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以“人本”为中心,定位于儿童的整体性与持续发展性。幼儿体育教师应该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要尊重幼儿身体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注意不要进行不适合幼儿的专门体能训练。同时,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是密切相连的,要高度重视良好人际环境对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二、开展幼儿体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1选择生活化、趣味性的幼儿体育教育内容

在幼儿体育内容的选择和加工过程中,幼儿体育教师首先要注意来源于幼儿日常生活的题材必须能增进幼儿健康,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并培养他们爱护各项体育设施的意识,为此幼儿体育教师要有对幼儿参与的各项体育活动项目进行选择分析与判断的能力;其次,要有事先根据不同的活动目标对活动内容进行筛选和分类的能力。

2设计和组织丰富的体育教学活动

幼儿体育教师首先可以根据幼儿年龄特征和实际发展水平,灵活设计和采取一系列可行性强、趣味性浓的体育教学方法,促进幼儿身体的全面发育。培养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幼儿的空间方位知觉、节奏感以及肌肉控制能力等,从而培养幼儿对美的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同时,在体育活动材料的设计上,教师应鼓励幼儿在活动中使用自己制作的游戏材料,这样做既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激发了他们参与体育游戏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感受到废旧物经过自己“劳动”改造,也能创造出游戏需要的玩具,从而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体会到劳动创造财富的道理。同时,在开展体育游戏前的场景材料的准备摆放及游戏后的场地收拾整理的环节中,也是对幼儿进行劳动意识培养的途径之一。

3在其他各领域教学活动及儿童日常活动中渗透体育教育

体育活动的开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只限于正式和专门的体育活动不足以实现体育教育的价值,也难以达到健康的目标。因此,《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健康教育要能使幼儿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能力。首先,本着课程生成的理念,在组织和实施其他各领域教学活动时,体育教师应注意发现利于融入健康教育活动的切入点,并借此生成相应的体育教育内容,将其有机融入各领域教学中。这种渗透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在时间安排上更为灵活与激动。其次,此项课程对幼儿体育教师的实施素养有一定的要求,这对于提升幼儿体育教师自身的课程意识与素养也有一定的助力。

4做好体育教育评价工作

幼儿体育活动的评价目标应定位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培养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并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自身的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幼儿体育教师对儿童的健康进行评价时,首先不能仅以幼儿完成某项技能技巧的高低作为评判的标准,而要关注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个性与参与性,鼓励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其次,幼儿体育教师应尽量避免评价带有过强的主观意识,而多利用幼儿自身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鼓励幼儿相互间的鼓励和对他人的优点的肯定。因此,作为幼儿体育教师,对幼儿体育活动的评价不再是单纯地关注结果,而应该以关注过程为主,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与体验。

三、创造积极向上的幼儿体育教育文化

1创设蕴含丰富审美情趣的幼儿体育活动

陈鹤琴先生说过:“体育活动设计最好有音乐为之鼓兴,音乐是有节奏的,儿童素来喜欢听,假使体育活动同音乐结合起来,儿童的兴趣一定格外的浓厚。”因此,在组织系列体育活动时,可以适当地搭配背景音乐或是节奏鲜明的进行曲、现代节奏乐曲等,能够让幼儿在音乐的伴随下进行运动,达到既健体又娱心的效果。在整个活动期间,在不同的场景伴以不同的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在体育活动中能够兴致盎然,让幼儿在发展动作的同时也能受到音乐美的陶冶。除了开展系列体育活动外,还可以通过体育游戏的方式,在其中添加对善、恶、美、丑等不同角色的模拟,让幼儿在体育游戏或是活动中能够分辨善、恶、美、丑,培养幼儿除恶扬善、喜善厌恶的情感。

2积极开展家园互动

家长是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重要资源,也是幼儿园教育最为主要和直接的受益者。幼儿园是否能够得到家长的理解、配合与支持,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幼儿园的发展。因而,要让幼儿园体育教育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首先应尽可能地增添多种形式的亲子互动活动,这样不仅能增加家长对幼儿园体育教学的理解,而且能进一步促使家长积极地参与到幼儿体育教学中来。如幼儿园通过亲子运动会、家长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提供家长与家长、家长与园方、家长与教师相互交流的机会和平台,让家长能够通过参与活动,了解幼儿园体育课程的实施等。

参考文献:

刘馨学前儿童体育王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不良饮食;现状;应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身体健康是幼儿身心健全的基础,营养是决定幼儿健康成长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缺乏营养、营养过剩和营养失衡是营养不良的三大主要表现,直接影响健康,只有吃得合理才能活得健康,因此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就必须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幼儿园儿童多为3到6岁,该阶段幼儿各种行为正处于易引导阶段,所以要在幼儿园时期就加强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

一、当前幼儿饮食习惯现状

当今社会,多数家庭还是独生子女。父母对独子的爱护程度不言而喻。很多家长由于教育方式的不科学,使得很多幼儿形成了很多不良的生活习惯,而不良饮食习惯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幼儿园中,很多幼儿把一些不合胃口的饭菜挑出来不吃,甚至将饭食扔到饭桌下面。而教师无法照顾到每一个幼儿。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在幼儿阶段十分关键。研究证明,三至四岁幼儿的偏食、挑食行为较为容易纠正,适合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所以说,需要在这个关键时间点,对克服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使幼儿自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的原因

1、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

家庭教育对幼儿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由于部分家长对健康教育以及相关知识的匮乏,对于儿童的均衡发展重视程度也不够,对于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给予了过度的满足,长期的娇惯使得孩子在进食时恣意妄为,由着孩子的性格来,而不会为孩子的健康着想。在家庭中形成这种不合理的饮食习惯后,孩子在进入幼儿园时就会出现各种挑食的情况。更为不妥的是,当教师在跟家长沟通幼儿在园的不合理饮食情况时,部分家长甚至会说:不想吃就不吃了,在家里也是不爱吃这些东西。有的家长其实想给孩子纠正这些不良习惯,但是孩子的挑食情况已经形成,习惯不容易改变。这成为了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面对的一大难题。

2、幼儿对食物缺乏正确的认识

因为幼儿对事物的认知程度缺乏,所以对于各种事情的看法非常容易受到成年人的影响。成年人无意识的行为可能对幼儿的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幼儿园中的食物,有一些可能是孩子在入园之前没有吃过的,当教师在幼儿园给幼儿吃这些食物时,他们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有的幼儿会夸张性的描述自己不愿意吃的东西,比如说鸡蛋是臭的,说鱼太腥又有刺,他们往往根据自己对事物的初步认识来决定对事物的喜好,但是缺乏对于食物作用的正确认知。如果家长缺乏有效的引导,使幼儿认识到食物对于自己的益处,幼儿就容易借机有恃无恐,强化对于偏食的意识。

3、教师教学方式单一

虽然教师能够意识到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到自身能力以及现实情况的影响。健康教育开展的方式过于单一,教学内容也较为局限,同时,自身掌握的健康知识贫乏,无力开展适应现实情况的健康教育,很多时候只能照本宣科。当出现幼儿偏食的情况时,教师往往无从下手,只能用批评教育的方式对幼儿进行教育,而幼儿在家受到过多溺爱,当遭遇教师的批评时,往往以哭闹来应对。很多幼儿园组织幼儿进行健康教育的方式,简单粗暴地向幼儿灌输某种蔬菜含有某种营养物质,对于成长有益,这种程式化的教育方式,根本无法让幼儿理解为何要吃,吃了有什么好处。无法从根本上提升幼儿的认知经验,教师多本着完成任务的心态在开展健康教育,有些活动在选择、设计上有困难时,只好选择放弃。

三、如何改变幼儿的不良健康饮食习惯

1、利用有效手段提升幼儿对于健康饮食重要性的认知

从幼儿的角度看问题是做好幼儿健康饮食教育的关键。教师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应该考虑到幼儿的思维和认知,可以利用蔬菜和瓜果的卡通形象先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在开展相应的教育。引起幼儿对于各类食物的兴趣,是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可以利用卡通的形象吸引他们,增强儿童对天然食物的唯美的感官认识,让幼儿有充分的机会欣赏和表达,让他们感受到各种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使抽象的营养知识变得有趣生动让幼儿认识到,这些宝贝都能帮助小朋友长身体,离开了他们就会生病、感到不舒服,通过品尝各种食物也让他们在尝试中改变了原有的态度。

2、增强家园合作

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生长的两大环境。所以说单纯的在一处环境中开展健康教育都是缺乏连贯性的。由于很多家长缺乏对于健康教育的认识,他们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往往较为被动,甚至采取错误的方式和方法。幼儿在幼儿园内获得的知识无法在家庭中得到巩固和强化,使得幼儿园健康教育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说,家园合作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最终保障。在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养成的同时,幼儿园也应加强对家长的宣传指导工作。要定期给家长发放一些关于健康知识的材料,进行健康教育讲座,让他们了解幼儿园的健康教育阶段目标,指导他们配合幼儿园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活动。形成幼儿园与家庭的良性互动和沟通,家长和教师及时沟通幼儿在两处环境中的日常表现,双方共同制定适合儿童的健康教育方案,实现有的放矢,针对性的应对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

结语

幼儿是一张白纸,白纸上画出怎样的图画,是家长和教师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家园双方开展有效合作,集思广益,沉下心,用更灵活的方式和更耐心的引导使幼儿自主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教育才能做到位,幼儿的健康发展才更有保障。家长和教师都应该反思自身健康教育的不到位之处。实现良性互动,共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马明月. 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 科教导刊(下旬),2015,01:133-134.

[2]惠景. 帮助小班幼儿克服不良饮食习惯的研究报告[J].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2012,01:81.

[3]顾荣芳. 舌尖上的大学问――幼儿饮食行为特点与改进策略[J]. 幼儿教育,2013,26:4-7.

[4]包如萍. 221名幼儿家长营养知识、态度与幼儿饮食行为现状调查[J]. 海峡科学,2007,03:94-96.

[5]李依. 幼儿生活与卫生行为调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6]黄师菊,邹园园,彭碧秀,秦秀群. 学龄前儿童不良饮食行为与个体化干预[J]. 内蒙古中医药,2014,10:132.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7篇

关键词: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90(2012)04-0116-05

陈鹤琴(1892-1982年),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原名绥福。1914年8月北京清华学堂毕业,1917年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教育学与心理学,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孟禄、桑代克等人,1919年毕业并获教育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授,南京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指导员、第二院(幼稚师范院)院长等职;创办南京鼓楼幼稚园、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等;发起组织幼稚教育研究会、中华儿童教育社;主编《儿童教育》、《幼稚教育》等;主要著作有《幼稚园的课程》、《中国幼稚教育之路》等,被辑入6卷本《陈鹤琴全集(第一卷~第六卷)》。[1]

陈鹤琴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奠基者,也是中国幼儿心理学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幼儿教育之父”、“中国的福禄贝尔”。[2]陈鹤琴幼儿教育理论内容丰富,包含着多方面对幼儿体育的完整的、独特的认识,能够增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快乐与幸福。笔者拟对陈鹤琴幼儿体育教育理论进行系统地、深入地挖掘和研究,为新世纪的幼儿教育改革和幼儿素质教育提供借鉴与参考。

1 陈鹤琴的幼儿体育教育理论体系

1.1 幼儿健康第一的教育主张

陈鹤琴对儿童的身心健康十分重视,儿童的健康问题是他长期以来潜心研究的课题。陈鹤琴通过长期、连续的观察发现,身体不强,就不容易学,常见多病的小孩子,对于他的学业,发生许多的妨碍,不肯听话,又容易发脾气;与此相反,身体强健的儿童举动活泼,脑筋敏捷,作事容易,乐于听从,比较有病的小孩子真是大相径庭!陈鹤琴遵循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指出,如果儿童的身体不强健,到了成年,也不会健强的;儿童的智力与行为都是跟着其健康走的,因此,幼稚园首先应当注意的,就是儿童的健康。

19世纪末20世纪初,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幼儿教育的现状是:一边是不顾儿童心理特点的封建传统教育,一边是不适合中国国情的被外国教会垄断的幼儿教育,二者都严重地摧残了我国儿童的身心健康。当时,中国人以体弱多病而闻名于世,外国人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对此,陈鹤琴不禁感慨:“身体衰弱就是缺少活力,生命力薄弱,一切勇气毅力都会减低。当你正在年轻有为的时候,国家正需要你,你却因为缺少活力,缺少生命力而拒绝这个神圣伟大的请求,这该多么惋惜啊!”[3]当陈鹤琴从美国学成归来后,激烈地批判传统教育对儿童身心的束缚和压迫,主张教育救国,尊重与发展儿童的天性及才能,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观点。[4]并提出:“强国必先强种,强种必先强身,要强身先要注意幼年的儿童”。[5]

新中国成立以后,陈鹤琴仍然十分关心儿童的健康。1950年,他在《怎样做人民的幼稚园教师》一文中,谈到幼儿教师修养问题时,要求幼儿教师要了解怎样保护儿童的健康,希望幼儿教师对儿童健康抱十分关心的态度,并向幼儿教师提出了保护儿童健康的11点要求。1951年,他提出了体育要居首位的口号以及幼儿教育要遵循健康第一的主张。1979年6月,年近90的陈鹤琴还高度关注我国幼儿的身心健康问题。同年6月,他在全国政协五届二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恢复和发展幼儿教育的提案,提案中指出:幼儿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是一个人身体发展极为重要的时期。因此,陈鹤琴希望所有关心与从事幼儿教育的人们重视和普及幼儿教育,以培养具有体魄强壮,品德良好和智力发达的祖国幼苗。

1.2 和谐、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陈鹤琴在深入地研究我国的幼儿园课程实际后,从体、智、德、美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幼儿教育目标。陈鹤琴认为教育目标首先要解决的是做怎样的人的问题。通过教育,培养出的人应该具有“健康的体格,养成卫生的习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潜力;协作精神、同情心和服务他人的精神;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6]

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7]由于现代中国所面临的任务和使命如此神圣,陈鹤琴认为具有健全的身体是做一个现代中国人必备的条件之一。因此,陈鹤琴在《儿童心理之研究》、《家庭教育》等著作中,在鼓楼幼稚园实验以及各类教育实验中都高度重视儿童体、智、德、美诸育的和谐、全面发展。陈鹤琴说:“对于如花含苞、如草初萌的儿童,我们应当用好的教育方法去教育他们,使他们的体、德、智、美从小都好好发展,那么老大的中国,未尝不可以一变而为少年的国家。”[8]

从1928年《幼稚园课程暂行标准》的制定到1951年发表新时期的《幼稚园课程》,体现了陈鹤琴幼稚园课程理论的发展,标志着其幼稚园课程理论的形成。在《幼儿教育的新动向》一文中,陈鹤琴首次系统地就体、智、德、美诸育方面,提出新中国幼儿教育的四项任务:“保证幼儿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发育,发展幼儿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幼儿初步的国民道德和国际主义精神以及其他优良品德,培养幼儿的爱美观念,增进幼儿愉快的精神。”[9]

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内容第8篇

关键词:幼儿;幼儿园;保育工作

在当今国家与社会普遍重视学前教育的背景下,学前教育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保教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核心,保育工作则是这一核心的基础。认真做好保育工作,提高保育工作质量是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之一,保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幼儿的健康。

一、保育的内涵及重要性

1.保育的内涵。

要全面准确理解保育的内涵,首先必须全面理解幼儿健康的含义。20世纪80年末,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概念作了新的界定:健康是指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及道德健康四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仅仅指没生病或者体质健壮。因此,保育工作要保证幼儿的生活质量,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应当兼顾幼儿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的健康发展。随着健康观念的转变,现代意义上的保育还包括心理发育的内容,即促进幼儿良好个性的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以促进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

2.保育工作的重要性。

首先,从宏观的角度来看,1989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管理条例》就已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当保障幼儿的身体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1996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幼儿生理和心理卫生保健工作;幼儿园应当提高保育和教育的质量。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以及随后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均对幼儿园特别是农村幼儿园保育工作提出了一定要求和建议。可见,幼儿园保育工作一直受到国家政府学前教育政策的高度重视。

其次,从中观的角度来看,保教工作是幼儿园所有工作的核心,保育则是这一核心最基础的工作,任何幼儿园要想获得良好的长期发展,必须保障每个幼儿的健康和安全,保证保育质量,为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并赢得其信赖。

最后,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即从每一个幼儿的自身发展来看,学前时期的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期和关键期,此阶段幼儿的生长发育具有迅速性、不等速性、连续性等特性,是幼儿心理发育及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时期。因此,认真做好保育工作,提高保育质量是保证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基础和关键环节。

二、当前幼儿园保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我县五所幼儿园保育工作的走访发现,幼儿园的保育工作虽取得一定的进步,但仍存在较大问题。

1.对保育工作存在偏见。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幼儿家长、幼儿园等方方面面对保育工作存有偏见。社会上许多人认为保育员就是清洁工,只要能干活,能吃苦耐劳就行,至于自身的学历层次和知识水平无关紧要。一些家长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忽视幼儿的年龄和实际承受能力,一味地强调知识与能力的学习和训练,流露出对保育工作的不屑一顾。这些长期以来形成的偏见,造成保育员社会地位低下,待遇普遍较差。这样,保育员自己也慢慢地失去了进取心和竞争意识,消极完成分内的工作任务,最终使得保育行为不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不利于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就幼儿园方面来看,调查中许多保育员反映,幼儿园园长在抓保育工作时其侧重点是“安全和卫生”,即工作标准是“不出意外事故、环境清洁卫生”,保育工作的其他许多丰富内容都被忽略了。特别是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研究的不断深人,部分幼儿教师也轻视保育工作,和保育员之间缺少观念等方面的沟通,使得保教分家。

2.保育员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笔者通过对几个班的保育老师访问,了解到她们基本上都是中专幼师毕业,缺乏专业的保育知识和理论。她们一致认为,虽然自己理论不多,但自己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知道把孩子的日常生活和安全健康照顾好就足够了,至于教学的事情,她们只是做好配合而已,不干涉太多。

3.保育管理制度不健全。

具体表现为:第一,没有职业资格制度。一些保育员基本上是非专业的临时工或者合同工,没有取得相应的保育资格证书,也没有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书等证明材料。因此,保育员上岗聘用的准入制度不健全。第二,工作内容不明确。保育员工作内容没有明确细化,特别是关于促进幼儿心理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这方面的内容在幼儿园保育员工作内容细则上说法不明确,笼统模糊,甚至忽略,这也使得保教分离问题长期存在。第三,缺少奖惩激励机制。一些幼儿园未建立详细的业绩考评、奖惩管理制度。长期以来,干的多与少、好与坏,工资待遇都一样,保育员缺乏工作积极性。

三、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的建议

针对幼儿园保育工作中的问题,笔者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建议。

1.建设高素质的保育员队伍。

加强保育员队伍建设,提高保育员素质是提高保育工作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当前幼儿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要积极开展保育员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把好人才质量关。

2.建立合理的奖惩激励机制。

幼儿园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奖惩办法,采取保育员自评、保育员互评、园领导检查等形式评定工作状况,激励先进,督促后进。也可以定期组织保育员开展操作技能大赛、观摩表演等,给予他们充分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