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优秀范文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赏析八篇

时间:2023-10-10 15:58:29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第1篇

论文摘要:中国在城乡经济结构二元化的同时,在农村内部,农业和非农产业也呈现出二元经济结构的特点。在此前提下,中国农民也因其是否从事农业生产而出现分化。本文试图通过对20个村庄的调查,对农村经济二元结构和农民分化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法。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象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经济现象,而我国由于历史和现实在众多原因,国民经济的二元结构特点更为突出。在二元结构下,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发展非常不平衡。

一般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划分都是以城市和农村为划分标准,然而我国在城乡经济二元化的同时,随着乡镇企业和农村工业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经济结构也出现了农业与非农产业的二元分化。上海财经大学李静霞曾经在《中国二元经济演化进程分析》中指出我国经济由城市非农业、乡村非农业和乡村农业三部分组成,从而从农和非农两个角度对二元经济进行了划分,而根据利特尔(little ,1982)曾经对二元经济的定义:“二元性可以从多方面下定义。但是一个在分析上有用的、有关制度的定义看来应该是:一种经济是二元的,即它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在那种传统制度下运行,而另一个重要的部分则是在雇佣工资制度下运行。”这样的划分体现了二元经济在生产率和剩余劳动差异方面的含义。

在农村经济结构二元化的同时,农民也因为其从事的产业出现了分化。浙江师范大学卢福营在《论中国农民分化的多元化特征》中提出,非农化是“农村社会成员分化的根本动力”。完成非农化的三种村庄—城村、镇村、工业村与传统的农业村出现了分化,而在一个村中,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也与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农民出现了分化。在此理论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全国20个村庄的调查进行研究,对我国农村经济结构二元化条件下的农民分化进行分析,试图为这一问题的顺利解决提出可行的方法和对策。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以南京大学2006新农村调查联合项目组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展开研究。该调查在全国选择了经过典型抽样的十个地方共二十个村庄的农民作为样本展开调查。这十个地方都是我国历史上各个阶段的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别是:山东邹平,陕北南泥湾,河北遵化西铺村,河南七里营,山西大寨,安徽小岗,天津大邱庄,河南,江苏华西村和广东顺德。这些名村在发展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带有工业化和非农化的印记,这样保证了从事非农产业农民的样本量。

除了选择这十个名村之外,项目组在每个名村的附近选择一个可以代表当地农村一般水平的村庄作为对照。这样又保证了从事农业生产农民的样本量。

在研究方法上,项目组以标准化的调查问卷和半结构型访谈为工具来收集原始资料。最终使用的有效问卷925份,其中还在种地的农民534人,不再种地的农民391人。

调查结果分析

在家庭收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非农业生产的农民2005年人均收入为7971.31元,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3322.65元,低于非农业生产农民41.6%,同时,在家用电器和交通工具的拥有情况方面,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而且部分电器的拥有情况差别非常悬殊。这说明他们在享用现代文明成果的程度上出现了分化。在此情况下,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中有327人感觉有家庭经济压力,占到受调查种地农民的61.7%,而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128人有同样的感受,占非农业生产农民的33.5%。(经卡方检验,pearson chi-square=70.567,df=1, asymp. sig. (2-sided)=0.000。问题只有肯定和否定两种答案,调查情况不再列表显示,下同)。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倾斜向城市和工业的经济政策和对户籍制度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限制,以及我国有限的耕地状况,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困难不断加大,在经济上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差距不断拉大,同时还引发了其他方面的分化。

居住条件方面,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住房造价明显地高于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当然,这与非农化的村庄的整体住房造价高有一定的关系,但整体住房造价也在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农与非农产业的分化。在住房质量方面,63.9%的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居住在楼房,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只有18.9%。在这种情况下,386位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对自己的居住条件感到满意,占到86.1%,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362人对居住条件满意,百分比为68.3%(pearson chi-square=76.031,df=3,asymp.sig. (2-sided)=0.000)。

生活环境方面,由于部分村庄整体城镇化,绝大多数居民都不再从事农业生产,他们的生活环境要明显好于还在传统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调查显示,不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生活垃圾处理状况、公共设施使用状况等方面的情况都明显较好,他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程度也较高。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更多地希望生活在城市,而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则更多(69.9%)表示与城市相比更愿意生活在本村。

在关于家中是否有失学或辍学儿童的调查中,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中有13人表示家中有辍学儿童,只占到受调查对象3.4%,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有65人家中还有辍学儿童,比例为12.2%(pearson chi-square=22.613,df=1,asymp.sig. (2-sided)=0.000),同时他们对当地教育设施和教学质量的满意程度也较高。另外,访谈资料显示,很多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的子女在县城或市里读书而不是本村。在受教育机会尤其是受教育水平上,二者的二元分化趋势明显。

在政治权利方面,253名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表示村财政没有公开,占50.1%,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表示财政没有公开的有114人,比例为31.5%。在关于如何对待村干部可能发生的的调查中,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有23.4%选择了“管不了,任他继续下去”,而从事农业生产农民选择这一选项的人占到46.4%。经过对访谈资料的研究,笔者还发现,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权利意识、法律意识方面都明显更加淡薄,而正当权力的行使得不到保障的状况发生的频率也相对更高。

在公共文化娱乐设施的拥有上,二者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尤其是在老年活动中心、篮球场和中高级宾馆拥有状况的调查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生产的农民所在的村庄相差非常悬殊。在村民日常文化娱乐活动方面,从事非农生产的农民状况明显更好。而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文化生活则相对比较单一,看电视成为了最主要的文娱活动。同时调查还显示,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参与的人数也要更多。而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在旅游机会和频率方面则更高。

结论与建议

(一)产生分化的原因

首先,在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的情况下,农业生产中,小农经济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小农经济由于生产率不高,产出水平有限,这就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收入。在国家不断减免农业税的情况下,农民增收依旧困难。而限制农民收入增长最重要的原因是农业生产收入的增加速度相对较慢,从而与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出现较大差距。

其次,新中国建国以来,为了快速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长期以来经济政策向工业倾斜,“以农补工”的经济政策限制了农民的增收。虽然过去加在农民身上沉重的赋税已经取消,但长期的政策倾斜所带来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消除,缺乏政策的保障,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增收非常困难,与从事非农业生产的农民出现分化。

另外,更为重要的是,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随着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突破二元经济结构、实现快速发展必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我国一直以来“城乡分治”的户籍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进一步拉开了农民之间收入的差距。成功进入城市或乡镇企业务工的农民更容易获得相对较高的收入。

(二)加快非农化发展的建议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非农化的过程中,经济结构二元化和农民分化都是不可避免的历史阶段。在现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农业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最终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费景汗和拉尼斯曾经提出:“现代部门扩张的同时必须推动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使农业和工业的发展同步”。所以,国家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努力着手解决农民分化的问题。基于上述分析和讨论,大力发展非农经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同时协调城乡发展,使其趋向一元化应该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中,非农化是农村出现分化的动力,同时又是解决农村分化的有效途径。农村的分化是由于非农化的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造成的,而要解决这一问题,则需要进一步发展非农化,使其逐渐趋向平衡,经济结构即可逐渐趋向一元化,最终解决二元经济结构下的分化问题。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通过各种措施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是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基础。只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小农经济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在现有的耕地状况下,实现农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解放劳动力,才可能进行进一步非农化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农业产业化程度的区域差别较大,东南沿海地区农业产业化发展较成熟,而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落后,还有很多农村保持着传统农业的生产组织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这样的情况要得到改变才能进一步发展农村非农经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其次,努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实现非农化发展的必要过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过程中是始终存在的问题。只有顺利解决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结构一元化的发展。在调查中发现,经济收入水平较高的农民家庭与收入水平较低的家庭最明显的区别就是在于剩余劳动力的成功转化,剩余劳动力越少,家庭收入也就越多。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是一项复杂的任务,需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实现。首先要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增加就业渠道和就业机会。城市提供的就业岗位必然有限,进城打工的人数太多也会使城市膨胀,产生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农村现代化的实现也需要农村自身非农经济的发展。其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解决我国城市化发展滞后的问题。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制定合理的政策,在保证进城打工的农民可以转化为市民的基础上,要防止大城市过度膨胀,促进中小城镇协调持续的发展。同时,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必须依靠对农民的职业教育的加强。在调查中,72.7%的农民认为农民现在很需要职业技能培训。所以,努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必然会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更好地转化。

在此基础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需要加强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让农民更多地享受到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国家政策也要促进非农化的发展,实现经济结构的一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第2篇

一、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一)主要预期性指标完成情况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929亿元,同比增长12.1%;全部财政收入完成77.4亿元,同比增长30.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7.3亿元,同比增长33.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67.2亿元,同比增长30.4%;进出口总值实现29亿美元,同比增长40.2%;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506元,同比增长13.6%;农民人均纯收入5355元,同比增长22.5%;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同比增长26.1%。上述指标均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二)主要约束性指标完成情况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3.4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氨氮排放量预计分别消减1.5%,完成年度计划;氮氧化物排放量预计增长5.91%,未完成年度控制目标。

二、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指标安排

(一)主要预期性指标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1%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2%;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全部财政收入增长15%以上,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预期4%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城镇新增就业3.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二)主要约束性指标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4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和氨氮化物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3.03%、0.42%、3.84%和4.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13‰以内。

三、审查意见和建议

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认为,年市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以及国内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控物价、惠民生,经济结构调整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实现八连增,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新突破,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投资和项目建设迈上新台阶,生态湖城建设步伐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总的看,全市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大多数指标完成了年度计划,并且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较好。

市人民政府提交的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贯彻了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综合考虑了我市经济增长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指导思想明确,提出的主要预期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主要工作措施具体可行。计划预算审查委员会建议:市第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王辉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提交审议的《关于市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第3篇

一、2009年工作完成情况

(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科学编制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一是根据区委、区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按照年初确定的计划指标任务和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对各经济主管部门和乡镇2009年度经济工作、争资金跑项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进行了考核,汇总排序。经区委、区政府审定后,在区委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暨全区经济工作会议期间进行了奖励和兑现。二是在分析2009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预测2009年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的基础上,突出新农村建设、项目建设、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等年度主要调控目标,科学、合理地编制了全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计划,经区人大审议通过后,印发全区执行。三是围绕目标,突出重点,制定2009年全区经济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和经济责任书,明确各经济部门、各乡镇(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年度经济责任目标和工作重点。

(二)突出项目为纲,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一是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筛选、确定全区2009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调度管理。继续对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实行旬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半年督查、年终考核制度。每月对纳入全区重点调度的建设项目深入项目责任部门和实施单位进行督查,了解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问题,并及时汇报区上领导予以协调解决,确保了全区项目建设顺利实施。截止十月底,全区共实施50万元以上各类建设项目208项(含前期项目16项),已开工建设181项,建成102项,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55713.93万元,占年计划的102.5%,同比增长45.1%。列入全区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120个项目(含前期项目16项),已建成45项,开工建设98项,年度累计完成投资116096.51万元,占年度投资计划115309万元的100.7%,同比增长10.2%。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规定,不断规范项目管理。按照《崆峒区项目建设管理办法》,对政府投资项目一律实行审批制,对企业不使用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实行核准或备案,进一步加强了投资监管,规范了项目管理。

(三)抢抓机遇,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紧扣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认真谋划,筛选申报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共向省发改委上报争取投资的项目18项,总投资1.58亿元,计划申请投资1.2亿元,涉及城市基础设施、企业技术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公检法司、社会事业等方面。已到位资金4200万元,其中:平凉城区集中供热XX万元、崆索公路1280、赵西公路500万元,生态移民113万元,其它项目资金308万元。

(四)拓宽思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按照区上要求,组织相关部门、乡镇和企业参加了“第八届国际博览会”、“西洽会”,先后三次随区上主要领导赴东南沿海城市及国内知名企业上门招商,利用全国武术散打精英赛暨2009’中国·平凉崆峒文化旅游节在我区召开的有利时机,广交朋友,捕捉项目信息,拓宽了招商引资渠道。全区共洽谈各类项目83项,签约项目40项,协议引进资金36.41亿元,落实到位资金3.97亿元。

二、2009年工作打算

(一)抓好综合计划工作。一是客观分析2009年各项指标完成情况,认真领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区二次党代会确定的“当好排头兵,工作创一流”的总体要求和2009年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明确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编制下达2009年度经济社会发展计划。二是按照区上要求,完成2009年各部门、各乡镇(开发区)及工业园区经济责任目标的考核兑现。

(二)进一步做好重点建设项目调度管理工作。对区上确定的各类重点建设项目继续实行旬调度、月分析、月通报制度。及时了解掌握项目建设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依托我区资源优势,调研、论证一批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项目。不断规范项目管理,促使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增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达到39亿元,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达到20亿元。 共2页,当前第1页1

(三)积极做好投资争取工作。一是做好已上报项目的投资争取。平凉城区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争取到位资金3200万元;崆麻路争取到位资金900万元以上;转闫路争取到位资金1200万元;乡计生服务站建设1400万元。同时,加快水库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乡镇卫生院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太统林场生物质能扩繁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争取年内下达投资计划。二是积极捕捉国家和省上投资政策信息,再申报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的项目,多方争取投资。通过上述措施,确保年内通过发改渠道争取投资5000万元以上。

(四)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做好已开工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工作,确保顺利实施。加大对外宣传和推介力度,积极组织参与各类招商推介活动,利用多种方式积极招商引资,确保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5亿元以上。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第4篇

今年以来,我县按照市委、市政府“4+3”发展战略和我县“4+1”发展战略,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全县民营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头9个月完成工业增加值120881万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的35%;实现税金52145万元,占全部财政收入比重的96.1%。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员21588人,占全县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的27.4%。

二、全民创业30条落实情况

成立了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县工业促进局等19个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赤城县鼓励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民创业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出台了《中共赤城县委、赤城县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鼓励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鼓励高校毕业生积极创业;鼓励复转军人创业;鼓励农民致富创业;鼓励公职、科技人员兼职、辞职创业。降低创业门槛,放宽准入领域,鼓励各类创业主体进入。从企业经营范围、方式、税费减免、信贷支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简化审批手续,实行一条龙服务。切实抓好企业减负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对民营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的保护办法,对规模较大的创税大户重点保护,最大限度地减轻企业负担。编印了《涉企收费明白卡》,受众人数达4267人。计划总投资580万元的雕鄂创业辅导基地,已到位资金140万元,有6家企业入驻,就业人数45人。开展银企对接3次,获得银行贷款530万元。

三、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建设情况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第5篇

(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政策措施长期综合作用下,辽宁县域经济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08年以来,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县域经济总量得到了大幅增加,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得到了快速提升。一方面,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实现了快速发展。2006年,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仅为3300亿元,人均县域生产总值仅为13874元/人,到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达到了8468亿元,县域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5720元/人,比2006年分别增长了156.61%和157.46%,在全省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由2006年的35.5%增加到2010年的45.9%;另一方面,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实现了快速提升。2006年辽宁省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增长率仅为11.4%,而到了2010年则达到了31.1%的较高发展水平,辽宁县域经济发展对全省经济的提升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推动作用。

(二)产业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一五”以来,辽宁省委、省政府一直把产业结构调整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工作重点,大力发展县域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和县域现代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实现了由过去的以农为主到现在的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巨大转变。从县域经济生产总值的产业结构来看:2010年,辽宁省的县域经济生产总值为8468亿元,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分别为1384亿元、4574亿元和2510亿元,在县域经济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6.3%、54.1%和29.6%。三次产业构成比重日趋优化,由2006年的23.2:44.9:31.9逐步优化调整为2010年的16.3:54.1:29.6,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从县域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增长率情况来看,“十一五”期间县域三次产业基本都实现了10%以上的较快增长速度,2010年全省县域三次产业的增长率分别达到了18.2%、37.3%和28.2%。而且,省委、省政府一直把工业强县作为推动辽宁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因而县域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均要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

(三)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了大幅提升

2006-2010年期间,辽宁省44个县(市)的农民收入水平连续5年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5.5%。特别是2010年,虽然受到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收入水平增加依然非常明显,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值)达到了8176.2元,同比增加1147.7元,增幅达到16.3%。其中,长海县是名列全省之首,已经成功突破了20000元大关,达到2009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10000元的县(市)有5个,占11.4%;9000-10000元的县(市)有6个,占13.6%;8000-9000元的县(市)有9个,占20.5%;7000-8000元的县(市)有9个,占20.5%;6000-7000元的县(市)有14个,占31.8%;6000元以下的县(市)仅有1个。通过县域与全省之间的横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十一五”期间县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收入及其增长率均明显高于全省水平,这充分说明通过积极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城镇化发展,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有效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已经成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辽宁省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县乡地方财政运行困难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扭转

近年来省本级财政收入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的比重始终在20%左右,而县乡在承担大量的支出责任同时,由于经济不发达,缺乏能成为地方稳定收入来源的主体税源,导致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保运转尚举步维艰,更谈不上研究发展。一是财政收入水平低。2010年,辽宁省44个县(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占县域GDP比重的5.8%,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取消农业税后,县乡的税收收入越来越少,加之财政收支矛盾较大,可支配财力有限,财政保障水平低,部分地区形成了“吃饭财政”、“要饭财政”;二是部分地区难以维持行政的正常运作。有些区县财政收支矛盾突出,无奈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下去,以至于甚至难以维持正常的政府职能运作;三是县域财政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明显。财政收入相对较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沈阳市、大连市、丹东市,从区域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中部城市群和沿海经济带,而西部及北部地区收入则较低,凸显了区域的明显差距。

(二)财政支农资金运行模式粗放

一是财政支农资金投入总量明显不足。从国内来讲,虽然近年来辽宁省的财政支农投入比重得到了大幅提高,基本可以占到全省财政总投入的80%左右,然而相对于当前快速发展的现代农业建设的资金需求量而言,二者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的资金缺口,相比之下,目前的政府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力度明显偏弱;二是财政支农资金的合力效应难以充分发挥。目前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问题依然还很突出,部门之间对于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管理与使用上尚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横向协调机制,导致支农资金分散使用、交叉投入、重复建设等问题依然还很严重,无法充分有效发挥财政支农资金的合力效应;三是支农资金使用效率偏低。由于现有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往往政出多门、缺乏统一的发展规划、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频出,无法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合力效应,加之基层部门的事权与财权不统一,进而导致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率明显偏低。

三、政策与建议

(一)推进“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改革

目前我国共有22个地区实行了财政体制上的省管县,从已经实行和正在运行的省管县情况看,大体有行政管理型、全面管理型、补助管理型、省市共管型四种类型。根据国家总体发展战略部署和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情况,辽宁省应选择全面管理型财政体制模式,即由现在的补助型向全面管理型过渡,财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均实行省对县直接管理。通过重新设定政府自身职能,紧紧围绕“体制到县、转移支付到县”的财政体制改革核心,积极推进“省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有阶段、有步骤、有选择”的原则,在条件符合的地区推进全面型的财政“省管县”体制,从而进一步增强政府部门的自我发展和区域服务能力。

(二)完善县域财政监督管理机制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第6篇

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统计局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与行政项目审批、四项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解决思想大讨论活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2009年度工作要点,制定了《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细化部门职责和股室职责,建立了统计业务工作“ab制”。即: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投资、服务业、综合核算、劳动工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等统计专业工作实施ab工作制度。并结合效能建设要求,按照“四项制度”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其它管理制度,即: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人员考勤制度、车辆管理使用制度、值班制度等,做到工作有目标、有具体内容、有完成时限、有保障措施、有责任领导、有责任股室和责任人。

2、深化机关内部事项管理和公开。对行使行政权利办理的各类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务接待、车辆使用情况,大宗物品采购情况均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按照省、市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责任状要求,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学习领会重要内容实质。以学习贯彻(*办发[2009]14号《关于转发<中共昭通市委关于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办发[2009]15号《关于印发<*县2009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纪发[2009]3号)《中共*县纪委*县监察局关于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为主要内容,加强统计局党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为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抓紧、抓好、抓落实,我局围绕主题、深化认识,按照《解放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努力找准工作着力点,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在深入学习了(*发[2009]19号)《中共*县委县委开展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优化*人文环境”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通知》文件和黄小军教授专题报告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雷选金提出开展学习活动要与六个工作实际相结合,即:一是要与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统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创新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客观反映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二是要与打破专业界限,加强学习,实现一岗多能;三是要与写出高质量统计分析文章相结合,把此作为统计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时提供依据;四是要与生活和工作作风相结合,树立良好的统计干部队伍形象;五是要与立足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统计对外咨询服务质量,实践好“四项制度”的落实;六是要与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地方统计调查队的组建工作的顺利成功。七是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加强对外窗口建设,加大对办事人员监督管理,为领导和社会提供精简、高效、便捷的服务,对明年统计工作早思考、早调研、早安排,谋划好明年统计工作思路。

二、积极深入挂钩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按照县委“百千万”扶贫规划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深入挂钩扶贫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乡、村领导和帮扶户共商发展规划目标方向,为挂钩村及时争取整村推进和种植业项目,为计生、两基等工作献计献策和给予工作经费困难帮助,做好帮扶工作。

1、充分利用节假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得知挂钩村受灾后,从相关部门争取大量救灾衣物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看望该村受灾群众,了解他们的受灾情况,想方设法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009年2月25日,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的年报工作中,不忘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和挂钩村受灾群众,每位干部捐资100元,送到贫困对象户手中。

2、我局从紧张的经费中帮助其5000.00元,解决拖麻村办公经费困难问题。帮助落实整村推进项目一个。

3、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人行桥、调整种植业等项目正在争取中。

三、做好统计常规工作,大力夯实基层统计。

1、认真做好统计常规报表工作。一年来,按照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立即组织局队全体干部进行传达学习,提出贯彻意见,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并要求局队各专业人员认真做好统计月报、季报,完善专业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评估制度以及各环节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做好以gdp为龙头的各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加大专业统计报表审核力度,做好统计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及时2007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适时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和统计资料编印。面对新的形势,我局适时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各项改革进程的跟踪分析,搞好对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密切关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写出分析文章提供给县委、政府作决策参考。对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财政、金融、税务、劳动工资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以《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方式进行按月发送;做好《2009年*县领导干部手册》300册的编印和《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编印准备;对全县500万元以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化工厂、*食品厂、*有限责任公司乐红铅锌采选厂、龙头山水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工业企业)进行了适时监测,按月上报统计数据,并对工业生产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加强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一年来,统计局共上报统计信息(含经普信息)55期、统计分析文章14篇,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和年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即:预计20*年gdp实现167914万元。比上年的1648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难以实现年初目标。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54000万元,增长6.7%,超过年初目标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预计实现70095万元,同比减少6.9%,比年初计划的98882万元减少28787万元。其中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54885万元,同比减少10.7%,比年初计划的83432万元减少28547万元。主要原因是锌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及由于资源限制关闭乐红选厂。第三产业预计实现43819万元,同比增长13%。比年初目标降低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今年内事业加资仍没有消息;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07元,比上年增加219元,增长13.0%,完成年初13%的增长目标。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60元达529元,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烤烟收入、林产品收入和畜牧产品收入的增加)增加100元达1166元,转移性收入(包括财政各项补助)增加60元,达197元,财产性收入基本与上年持平达1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预计达9600元,比上年的8615元增加985元,增长11.4%,超过年初8%的增长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计129000万元,基本实现年初增长20%的预订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预计36217万元,增长20%,超过年初预订的15%的增长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391万元,实现全年增长15%的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可实现年初控制在8.5‰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可实现年初控制在4.6%以内的目标。

3、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我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组织人员编印和发放“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县主要经济指针完成情况”、“*县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为领导及时提供统计资料;紧紧围绕全县妇女儿童的工作发展规划监测、工业节能减排等工作,统计局深入开展大量的统计调查,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数据资料。加强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年来,发送大量统计资料和信息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为保证全县各项工作开展认真做好统计信息服务,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统计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统计服务。

4、以县乡统计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强化基层统计工作。根据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昭通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调查队工作的通知》(昭政发[2009]21号)、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昭政办通[2009]25号)、昭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县等8县成立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通知》(昭市编[2009]61号)和(2009年5月21日)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实际,通过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共同深入调查研究,特制定了《*县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目前,12个乡镇统计站人员核编26名,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中,地方统计调查队已组建完毕,7名人员已基本到位。抓好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建设和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局领导亲自做好宣传、落实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局队统计人员深入乡(镇)村指导、检查统计工作。

5、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确保部门统计工作准确、规范。今年建立三项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并于10月下旬在县政府牵头下召开了会议,要求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统计资料前,一定要与统计局沟通交流,确保上报的统计资料与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料相一致,逐步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信息共享平台。

6、做好各专业年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数据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二是集中学习年报文件精神,要求各专业做好新老口径指标的衔接。三是及早部署各专业年报工作,培训乡镇统计人员,对农业农村等专业年报予以布置。四是对涉及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针认真测算,分析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力求各项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的状况。

7、认真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积极做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宣传报名工作。为加强全县统计基础工作,以(*统字[2009]5号和*统字[2009]6号)文件先后发放到各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展开培训考试宣传报名工作,积极组织8名人员参加在市上开展的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和统计从业资格的培训及考试工作。

四、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后续工作和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1、目前,正抓紧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修正、数据公报及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2、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县有关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已完成领导机构的成立、经费预算、召开了全县经普工作会议和单位清查摸底业务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积极开展小区划分、小区地图绘制和“地毯式”地开展单位清查,清查摸底工作在11月底以前完成,其它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

3、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统计调查。一年来,全面开展和完成了个体工业、农村住户、城镇居民住户、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新增服务业统计、畜禽监测工作。

五、重视开展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1、深化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具体提出全年统计法制工作要求,并强化实施。其次,开展统计人员调查,组织开展无证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和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第三,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换证、继续教育、统计登记年检、统计年报布置会等机会,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经常利用全局干部会议机会,对局队干部进行统计法律法规条款学习,做到熟练掌握办案程序,做到严格按统计法律法规执法,使统计法制工作走上正规化的轨道。

3、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针对个别单位统计报表迟报,基础工作不到位情况,今年我局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单》,并对统计违法单位依法进行处理,有力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但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不足,具体是:

1、统计任务与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矛盾日趋突出。

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周期性普查调查的建立,普查、抽样调查的不断增多,使任务与经费、人员的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制约了我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统计人员身兼多职,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一些部门的统计人员身兼多职,专职不专,不同程度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3、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统计调查难度加大。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引起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对象数量成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化,增加了统计工作的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少数部门在利益驱动下,存在人为干扰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违法行为,导致源头数据不实;再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守个人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度明显呈下降趋势。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第7篇

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统计局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与行政项目审批、四项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解决思想大讨论活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XX年度工作要点,制定了《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细化部门职责和股室职责,建立了统计业务工作“ab制”。即: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投资、服务业、综合核算、劳动工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等统计专业工作实施ab工作制度。并结合效能建设要求,按照“四项制度”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其它管理制度,即: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人员考勤制度、车辆管理使用制度、值班制度等,做到工作有目标、有具体内容、有完成时限、有保障措施、有责任领导、有责任股室和责任人。

2、深化机关内部事项管理和公开。对行使行政权利办理的各类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务接待、车辆使用情况,大宗物品采购情况均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按照省、市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责任状要求,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学习领会重要内容实质。以学习贯彻(鲁办发[XX]14号《关于转发****昭通市委关于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办发[XX]15号《关于印发**县XX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鲁纪发[XX]3号)《******县纪委 **县监察局关于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为主要内容,加强统计局党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为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抓紧、抓好、抓落实,我局围绕主题、深化认识,按照《解放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努力找准工作着力点,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在深入学习了(鲁发[XX]19号)《******县委县委开展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优化**人文环境”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通知》文件和黄小军教授专题报告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雷选金提出开展学习活动要与六个工作实际相结合,即:一是要与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统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创新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客观反映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二是要与打破专业界限,加强学习,实现一岗多能;三是要与写出高质量统计分析文章相结合,把此作为统计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时提供依据;四是要与生活和工作作风相结合,树立良好的统计干部队伍形象;五是要与立足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统计对外咨询服务质量,实践好“四项制度”的落实;六是要与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地方统计调查队的组建工作的顺利成功。七是用党的xx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加强对外窗口建设,加大对办事人员监督管理,为领导和社会提供精简、高效、便捷的服务,对明年统计工作早思考、早调研、早安排,谋划好明年统计工作思路。

二、积极深入挂钩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按照县委“百千万”扶贫规划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深入挂钩扶贫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乡、村领导和帮扶户共商发展规划目标方向,为挂钩村及时争取整村推进和种植业项目,为计生、两基等工作献计献策和给予工作经费困难帮助,做好帮扶工作。

1、充分利用节假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得知挂钩村受灾后,从相关部门争取大量救灾衣物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看望该村受灾群众,了解他们的受灾情况,想方设法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XX年2月25日,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的年报工作中,不忘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和挂钩村受灾群众,每位干部捐资100元,送到贫困对象户手中。

2、我局从紧张的经费中帮助其5000.00元,解决拖麻村办公经费困难问题。帮助落实整村推进项目一个。

3、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人行桥、调整种植业等项目正在争取中。

三、做好统计常规工作,大力夯实基层统计。

1、认真做好统计常规报表工作。一年来,按照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立即组织局队全体干部进行传达学习,提出贯彻意见,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并要求局队各专业人员认真做好统计月报、季报,完善专业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评估制度以及各环节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做好以gdp为龙头的各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加大专业统计报表审核力度,做好统计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及时xx年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适时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和统计资料编印。面对新的形势,我局适时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各项改革进程的跟踪分析,搞好对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密切关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写出分析文章提供给县委、政府作决策参考。对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财政、金融、税务、劳动工资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以《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方式进行按月发送;做好《XX年**县领导干部手册》300册的编印和《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编印准备;对全县500万元以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昆华化工厂、理世食品厂、昊龙有限责任公司乐红铅锌采选厂、龙头山水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工业企业)进行了适时监测,按月上报统计数据,并对工业生产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加强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一年来,统计局共上报统计信息(含经普信息)55期、统计分析文章14篇,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和年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即:预计XX年gdp实现167914万元。比上年的1648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难以实现年初目标。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54000万元,增长6.7%,超过年初目标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预计实现70095万元,同比减少6.9%,比年初计划的98882万元减少28787万元。其中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54885万元,同比减少10.7%,比年初计划的83432万元减少28547万元。主要原因是锌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及由于资源限制关闭乐红选厂。第三产业预计实现43819万元,同比增长13%。比年初目标降低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今年内事业加资仍没有消息;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07元,比上年增加219元,增长13.0%,完成年初13%的增长目标。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60元达529元,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烤烟收入、林产品收入和畜牧产品收入的增加)增加100元达1166元,转移性收入(包括财政各项补助)增加60元,达197元,财产性收入基本与上年持平达1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预计达9600元,比上年的8615元增加985元,增长11.4%,超过年初8%的增长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计129000万元,基本实现年初增长20%的预订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预计36217万元,增长20%,超过年初预订的15%的增长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391万元,实现全年增长15%的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可实现年初控制在8.5‰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可实现年初控制在4.6%以内的目标。

3、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我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组织人员编印和发放“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县主要经济指针完成情况”、“**县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为领导及时提供统计资料; 紧紧围绕全县妇女儿童的工作发展规划监测、工业节能减排等工作,统计局深入开展大量的统计调查,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数据资料。加强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年来,发送大量统计资料和信息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为保证全县各项工作开展认真做好统计信息服务,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统计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统计服务。

4、以县乡统计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强化基层统计工作。根据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昭通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调查队工作的通知》(昭政发[XX]21号)、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昭政办通[XX]25号)、昭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县等8县成立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通知》(昭市编[XX]61号)和(XX年5月21日)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实际,通过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共同深入调查研究,特制定了《**县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目前,12个乡镇统计站人员核编26名,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中,地方统计调查队已组建完毕,7名人员已基本到位。抓好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建设和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局领导亲自做好宣传、落实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局队统计人员深入乡(镇)村指导、检查统计工作。

5、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确保部门统计工作准确、规范。今年建立三项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并于10月下旬在县政府牵头下召开了会议,要求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统计资料前,一定要与统计局沟通交流,确保上报的统计资料与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料相一致,逐步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信息共享平台。

6、做好各专业年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数据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二是集中学习年报文件精神,要求各专业做好新老口径指标的衔接。三是及早部署各专业年报工作,培训乡镇统计人员,对农业农村等专业年报予以布置。四是对涉及gdp、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针认真测算,分析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力求各项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的状况。

7、认真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积极做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宣传报名工作。为加强全县统计基础工作,以(鲁统字[XX]5号和鲁统字[XX]6号)文件先后发放到各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展开培训考试宣传报名工作,积极组织8名人员参加在市上开展的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和统计从业资格的培训及考试工作。

四、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后续工作和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1、目前,正抓紧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修正、数据公报及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2、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县有关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已完成领导机构的成立、经费预算、召开了全县经普工作会议和单位清查摸底业务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积极开展小区划分、小区地图绘制和“地毯式”地开展单位清查,清查摸底工作在11月底以前完成,其它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

3、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统计调查。一年来,全面开展和完成了个体工业、农村住户、城镇居民住户、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XX年新增服务业统计、畜禽监测工作。

五、重视开展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1、深化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具体提出全年统计法制工作要求,并强化实施。其次,开展统计人员调查,组织开展无证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和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第三,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换证、继续教育、统计登记年检、统计年报布置会等机会,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经常利用全局干部会议机会,对局队干部进行统计法律法规条款学习,做到熟练掌握办案程序,做到严格按统计法律法规执法,使统计法制工作走上正规化的轨道。

3、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针对个别单位统计报表迟报,基础工作不到位情况,今年我局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单》,并对统计违法单位依法进行处理,有力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但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不足,具体是:

1、统计任务与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矛盾日趋突出。

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周期性普查调查的建立,普查、抽样调查的不断增多,使任务与经费、人员的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制约了我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统计人员身兼多职,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一些部门的统计人员身兼多职,专职不专,不同程度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3、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统计调查难度加大。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引起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对象数量成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化,增加了统计工作的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少数部门在利益驱动下,存在人为干扰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违法行为,导致源头数据不实;再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守个人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度明显呈下降趋势。

二次元经济发展情况第8篇

一、全面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

1、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完善规章制度。统计局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与行政项目审批、四项制度落实,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和解决思想大讨论活动密切配合,紧紧围绕度工作要点,制定了《统计局内部管理制度》,细化部门职责和股室职责,建立了统计业务工作“ab制”。即:将工业、农业、商业、建筑业、投资、服务业、综合核算、劳动工资、城镇和农村住户调查等统计专业工作实施ab工作制度。并结合效能建设要求,按照“四项制度”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其它管理制度,即:机关工作人员效能责任追究办法、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公务接待制度、工作人员考勤制度、车辆管理使用制度、值班制度等,做到工作有目标、有具体内容、有完成时限、有保障措施、有责任领导、有责任股室和责任人。

2、深化机关内部事项管理和公开。对行使行政权利办理的各类事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公务接待、车辆使用情况,大宗物品采购情况均进行公开,主动接受监督,切实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3、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监督。按照省、市党风廉政建设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责任状要求,统计局党组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召开会议,认真传达贯彻党风廉政建设会议精神,学习领会重要内容实质。以学习贯彻(鲁办发[]14号《关于转发<中共昭通市委关于实行领导干部问责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鲁办发[]15号《关于印发<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主要任务分解方案>的通知》、(鲁纪发[]3号)《中共县纪委县监察局关于贯彻落实四项制度的实施意见》等为主要内容,加强统计局党员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特别是为把解放思想大讨论学习抓紧、抓好、抓落实,我局围绕主题、深化认识,按照《解放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努力找准工作着力点,扎实开展学习活动。在深入学习了(鲁发[]19号)《中共县委县委开展以“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优化人文环境”为主题的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的通知》文件和黄小军教授专题报告的基础上。结合部门工作实际,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雷选金提出开展学习活动要与六个工作实际相结合,即:一是要与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和统计专业知识相结合,创新统计方法,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客观反映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二是要与打破专业界限,加强学习,实现一岗多能;三是要与写出高质量统计分析文章相结合,把此作为统计干部职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时提供依据;四是要与生活和工作作风相结合,树立良好的统计干部队伍形象;五是要与立足本职工作相结合,提高统计对外咨询服务质量,实践好“四项制度”的落实;六是要与乡镇统计体制改革相结合,确保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地方统计调查队的组建工作的顺利成功。七是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全力完成今年目标任务,加强对外窗口建设,加大对办事人员监督管理,为领导和社会提供精简、高效、便捷的服务,对明年统计工作早思考、早调研、早安排,谋划好明年统计工作思路。

二、积极深入挂钩村开展扶贫帮扶工作。

按照县委“百千万”扶贫规划要求,我局高度重视,深入挂钩扶贫村进行调查研究,了解帮扶户的生产生活状况,与乡、村领导和帮扶户共商发展规划目标方向,为挂钩村及时争取整村推进和种植业项目,为计生、两基等工作献计献策和给予工作经费困难帮助,做好帮扶工作。

1、充分利用节假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在得知挂钩村受灾后,从相关部门争取大量救灾衣物送到受灾群众手中,看望该村受灾群众,了解他们的受灾情况,想方设法帮助受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2月25日,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的年报工作中,不忘自己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和挂钩村受灾群众,每位干部捐资100元,送到贫困对象户手中。

2、我局从紧张的经费中帮助其5000.00元,解决拖麻村办公经费困难问题。帮助落实整村推进项目一个。

3、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人行桥、调整种植业等项目正在争取中。

三、做好统计常规工作,大力夯实基层统计。

1、认真做好统计常规报表工作。一年来,按照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我局立即组织局队全体干部进行传达学习,提出贯彻意见,及时向县领导汇报,并要求局队各专业人员认真做好统计月报、季报,完善专业统计数据采集、整理、评估制度以及各环节专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做好以gdp为龙头的各项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工作,加大专业统计报表审核力度,做好统计资料汇总、上报工作。及时年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适时做好经济运行分析和统计资料编印。面对新的形势,我局适时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加强对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和各项改革进程的跟踪分析,搞好对经济发展走势的预测,密切关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写出分析文章提供给县委、政府作决策参考。对国内生产总值、农业、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国内贸易、财政、金融、税务、劳动工资等国民经济主要指标,以《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方式进行按月发送;做好《县领导干部手册》300册的编印和《第二次农业普查资料》编印准备;对全县500万元以上(供电有限责任公司、昆华化工厂、理世食品厂、昊龙有限责任公司乐红铅锌采选厂、龙头山水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2家工业企业)进行了适时监测,按月上报统计数据,并对工业生产情况进行认真分析;加强了对个体私营经济的调查和研究。

一年来,统计局共上报统计信息(含经普信息)55期、统计分析文章14篇,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按时公布月度、季度和年度全县经济运行分析情况。即:预计gdp实现167914万元。比上年的16480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难以实现年初目标。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54000万元,增长6.7%,超过年初目标3.7个百分点。第二产业预计实现70095万元,同比减少6.9%,比年初计划的98882万元减少28787万元。其中工业预计实现增加值54885万元,同比减少10.7%,比年初计划的83432万元减少28547万元。主要原因是锌产品价格的大幅下滑及由于资源限制关闭乐红选厂。第三产业预计实现43819万元,同比增长13%。比年初目标降低2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今年内事业加资仍没有消息;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07元,比上年增加219元,增长13.0%,完成年初13%的增长目标。其中工资性收入增加60元达529元,家庭经营收入(包括烤烟收入、林产品收入和畜牧产品收入的增加)增加100元达1166元,转移性收入(包括财政各项补助)增加60元,达197元,财产性收入基本与上年持平达16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全年预计达9600元,比上年的8615元增加985元,增长11.4%,超过年初8%的增长目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预计129000万元,基本实现年初增长20%的预订目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全年预计36217万元,增长20%,超过年初预订的15%的增长目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预计完成9391万元,实现全年增长15%的目标;人口自然增长率预计可实现年初控制在8.5‰的目标;城镇登记失业率预计可实现年初控制在4.6%以内的目标。

3、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不断提高统计服务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是统计工作的第一要务。我局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加强对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组织人员编印和发放“季度国民经济小手册”、“县主要经济指针完成情况”、“县统计信息”、“统计分析”等为领导及时提供统计资料;紧紧围绕全县妇女儿童的工作发展规划监测、工业节能减排等工作,统计局深入开展大量的统计调查,提供了有力的统计数据资料。加强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一年来,发送大量统计资料和信息到政府信息公开网站,为保证全县各项工作开展认真做好统计信息服务,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详实准确的统计数据、分析报告和统计信息,为县委、县政府决策提供了高效的统计服务。

4、以县乡统计体制改革为契机,不断强化基层统计工作。根据昭通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昭通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调查队工作的通知》(昭政发[]21号)、昭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昭通市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的通知》(昭政办通[]25号)、昭通市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县等8县成立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通知》(昭市编[]61号)和(5月21日)全市统计调查工作会议要求,结合实际,通过县人事和劳动社会保障局、统计局共同深入调查研究,特制定了《县乡镇统计体制改革和组建县级地方统计调查队的实施方案》。目前,12个乡镇统计站人员核编26名,组建工作正在进行中,地方统计调查队已组建完毕,7名人员已基本到位。抓好基层单位的统计机构建设和统计人员的配备工作,局领导亲自做好宣传、落实工作。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局队统计人员深入乡(镇)村指导、检查统计工作。

5、加强和规范部门统计工作。进一步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管理,确保部门统计工作准确、规范。今年建立三项统计联席会议制度,并于10月下旬在县政府牵头下召开了会议,要求部门在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统计资料前,一定要与统计局沟通交流,确保上报的统计资料与提供给上级主管部门的资料相一致,逐步建立政府综合统计与部门统计的信息共享平台。

6、做好各专业年报工作。一是认真做好计算机网络设备的维护管理,保证数据处理和传输渠道畅通。二是集中学习年报文件精神,要求各专业做好新老口径指标的衔接。三是及早部署各专业年报工作,培训乡镇统计人员,对农业农村等专业年报予以布置。四是对涉、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主要经济指针认真测算,分析经济增长的有利因素和不利条件,力求各项资料客观真实地反映全县经济的状况。

7、认真开展统计从业资格认定,积极做好统计从业资格培训和统计专业技术职称考试的宣传报名工作。为加强全县统计基础工作,以(鲁统字[]5号和鲁统字[]6号)文件先后发放到各乡(镇)和县直机关单位,展开培训考试宣传报名工作,积极组织8名人员参加在市上开展的统计专业技术职称和统计从业资格的培训及考试工作。

四、继续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后续工作和认真开展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

1、目前,正抓紧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数据修正、数据公报及资料开发应用工作。

2、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和县有关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会议精神,积极做好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现已完成领导机构的成立、经费预算、召开了全县经普工作会议和单位清查摸底业务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目前,正积极开展小区划分、小区地图绘制和“地毯式”地开展单位清查,清查摸底工作在11月底以前完成,其它工作正紧张有序地开展。

3、有条不紊地开展各项统计调查。一年来,全面开展和完成了个体工业、农村住户、城镇居民住户、个体私营经济和劳动力抽样调查等工作;较好地完成了新增服务业统计、畜禽监测工作。

五、重视开展普法工作,增强全民法制意识。

1、深化统计普法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具体提出全年统计法制工作要求,并强化实施。其次,开展统计人员调查,组织开展无证统计人员参加统计从业资格和技术资格考试工作;第三,充分利用统计从业资格培训、换证、继续教育、统计登记年检、统计年报布置会等机会,大力宣传统计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和社会各界的统计法律意识和统计法制观念,为依法统计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提高执法队伍的业务素质。经常利用全局干部会议机会,对局队干部进行统计法律法规条款学习,做到熟练掌握办案程序,做到严格按统计法律法规执法,使统计法制工作走上正规化的轨道。

3、依法开展统计执法检查工作。针对个别单位统计报表迟报,基础工作不到位情况,今年我局发出了《统计报表催报单》,并对统计违法单位依法进行处理,有力维护《统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六、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不足

县统计局在紧张繁忙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全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应有的努力,但工作中也存在着许多的困难和不足,具体是:

1、统计任务与经费、人员、工作条件等矛盾日趋突出。

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深入,周期性普查调查的建立,普查、抽样调查的不断增多,使任务与经费、人员的矛盾更加尖锐,严重制约了我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统计人员身兼多职,各级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目前,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一些部门的统计人员身兼多职,专职不专,不同程度影响了统计工作的质量。

3、社会经济发展迅速,统计调查难度加大。

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引起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对象数量成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化,增加了统计工作的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少数部门在利益驱动下,存在人为干扰统计数据、弄虚作假、虚报浮夸的违法行为,导致源头数据不实;再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守个人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度明显呈下降趋势。